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新建工程论文8篇

时间:2022-07-18 08:02:36

新建工程论文

新建工程论文篇1

建筑工程中管理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其中最为关键的的是施工的管理工作,因为施工是建工程由概念转化为建筑实体的过程,传统的施工管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程对于施工管理的需求,创新是势在必行的,主要可以分为两点来叙述。第一点,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建筑工程的认知程度也有所提升,同时人们对建筑工程也有了更多的要求。但是以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很多的缺陷,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不能很好的保证,还有投入建设的使用资金往往与工程造价预算相差很大,相应的管理层次的工作人员思想太过于保守,对于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从不采纳,以上问题不仅仅使得工程的质量有所降低,同时对企业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对于施工管理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二点,现在的建筑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虽然城镇化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很多工程项目,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加人到这个行业,这就对施工企业的规模。施工管理技术水平。工程质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施工企业各工程单位应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应不断加强建筑工程项目中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能力,通过创新企业文化和管理技术,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使企业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得以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分析创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技术的根本前提

众所周知,一切事物的变化都不是随便就能实现的,通常情况下,积极向上的正面发展是科学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之下的产物,所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也有着一定的根本前提:一方面,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应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人们所提出的种种要求也就是说,施工企业应多注意市场的动向,多了解行业最新的政策与市场需求,然后根据这些点,有目标。有方向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让企业的管理质量能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也离不开企业强大的竞争力,因为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竞争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在别家企业无法超越的时候,企业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创新,反过来,当企业不断创新施工管理技术后,它的市场竞争力也将变得更强大,从而能在这一领域中站稳脚跟,甚至被别人仰止所以,创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技术的另一根本前提,就是不断营造新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技术创新分析

新建工程论文篇2

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更应对强制性标准的掌握以及执行能力进行加强,遵循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原则、标准化原则。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要坚决杜绝,对相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必须按规定严厉查处。

2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的有效措施

2.1做好施工图纸会审

在施工管理这一阶段,技术管理的关键以及最重要的技术过程便是施工图纸会审。图纸会审也是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工作之一,经由图纸会审才可以达到对设计图纸进行全方位的熟悉和把握、对设计意图进行初步的领会、对工程的特点还有难点进行掌握的目的,才可以发现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建设单位与委托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三方组成的施工图纸会审小组经过协商,选择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消灭因设计问题而存在的缺陷,保障建筑产品使用功能和工程实体质量。

2.2明确管理职责,消除工程隐患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首先应明确职责,对各级人员的权、职、责进行划分,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做到有人负责、有人解决。把设计图从纸上准确地实施于建筑现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譬如说,参与进场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进行测量计算数据的复核等等。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要求,对凡是可能影响工程施工进展的技术问题和工程成品质量的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明确到岗到人。针对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迅速落实到位。其次要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明确施工中各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作为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的标准,从而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3及时而有效的技术交底

为了进一步把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应当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针对各分部分项工程提出施工技术交底。在工程质量的保证以及对工程的施工进度的保证这一方面,技术交底显得十分的重要。在各级交底情况的检查方面,项目部的总工程师以及方案工程师还有工长等等都对其督促执行。各分部分项工程都应在项目施工前以书面形式进行技术交底,为施工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并根据施工过程的变化,及时对技术交底资料进行补充。技术交底工作必须要在隐蔽以及特殊的工程当中予以加强。负责人还应当做到把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以及事故的地方进行反复强调,明确所需的材料以及施工技术方面的要求等。

2.4加强成本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

以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为准则的工程质量目标控制管理,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设计、施工工艺、工序、材料、机械等多方面。首先,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控制。要保证所用的材料为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在加强对结构用料管理的同时,还要注意装饰材料的采购,劣质材料含有的放射性元素和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或气体,会侵害使用者的生命健康。其次,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深化施工成本创新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步骤,避免不必要的施工支出,从而降低工程施工投入成本,这才是提升企业最终利润的有效方法。再次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应认真对待,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不论其严重与否都应明确责任,吸取教训。

2.5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也不容忽视,以下两点需要特别留意。首先,要组织各专业的技术人员核对是否有施工遗漏和失误,施工与设计是否相符。对重点设备和工段应进行重点检查。其次,对施工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管理经验或教训通过相应的程序进行保存,对重要的技术经济数据、技术管理资料和提出的建议进行系统地存档和整理。

3总结

新建工程论文篇3

关键词:建筑文化;内涵;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61.6]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现代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城市化建设与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关系极为重要。依据现实建筑文化的现状,充分吸收建筑文化工程内涵,结合建筑文化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创新是重要的使命。

一、建筑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已经由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近几年的文化博览会上,国内众多文化建设、创意公司纷纷崭露头角。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建筑文化工程的弊端与问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客观问题的危害性,合理的改善,唯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使建筑工程文化有序创新的传承下去。

二、建筑文化的内涵

1.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产品,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表达与传递。除了构筑生活空间外,还在人类历史中承载着社会发展与转变的叙述作用。而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综合。恰如美国文化雪茄克罗伯(A.L.Kroeber)和克拉克洪(D.Lluckhohn)所言 ,“文化由明确和含糊的行为模式组成,这些行为模式通过符号来获取并传递。”《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建筑文化的本源正式人居生活方式以及实际生活本身的外显形式,人居行为模式决定了建筑文化,建筑文化的本质核心由传统建筑思想(即院子历史和由历史选择的人居思想)及其符号,意义组成,在“时间连续统”中形成了传统与历史的观念,而在“空间连续统”中形成了场域与族类的观念

2.建筑是科学,科技与艺术的合体,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与思维习惯。诚实的建筑虽为客观存在的实体,却象征着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反映着时代的科学发展,科技水准,审美精神,文化特色,记忆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审美指向。建设是生活的舞台,人在一生中总是穿梭于无数的建筑之中,高的,矮的,壮观的,有没的,形形,光怪陆离,无论是那种建筑空间,已不仅仅作为人居的单一功能存在,同时亦比承载着更多更高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元素,在不经意间传递出文化的意味与感知。换而言之,建筑不只是一个技术空间的构架,也意味着文化空间的延展。建筑在中国从来就不单是一个工具,更作为一种具象的象征性文化符号,承载着社会功用,并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文化魅力。从远古的“左祖右社”,到富有威武之势的皇宫宝殿,以及小桥流水式的文人园林,都体现了建筑是人生的艺术空间,是文化演示的舞台。他们能在“润物之间”改变着人类的思想与行为。这就是建筑文化的魅力,也是其所具有的影响力。因此,《中国城市建筑文化影响力排行榜》的适时出现,是当前城市建设的一个必然选择。

3.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成为衡量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准之一。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培养,不仅代表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代表了城市文化新的追求与探索,这必将对建筑创造与民众审美导向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城市建筑文化影响力排行榜》的出现将会体现城市建筑之间的文化差距,推动与促进城市建设者清楚自身的情况,使之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而对于与城市建筑有直接关系的社会公众而言,则可以获得一个较准确的城市建筑文化之间的比较,将其作为总结哦投资决策与思维感受的参考依据

4.城市建筑文化以其承载的内容与相应的功能,成为城市文化主要的代言者之一,而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信息载体,其承担着记载城市历史渊源,反应城市未来理想的双重作用。因此,在城市建筑文化的确立过程中,务必在地标简直,居民住宅。公共荐椎,遗产保护,风景园林,建筑创意,等多方意见,方才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常说某一建筑是某一个城市的窗口。但是城市的建筑文化并不是只要求我们关注极少数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要和与城市肌理共呼吸的居民建筑相联系,去关注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建筑文化,这也是中国城市建筑文化影响力排行榜的特色与特点之一

三、建筑文化客观存在的问题

1.城市建设过于简单化,雷同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道路延长宽阔,促进了楼群诞生与楼房长高。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让老百姓享受了国家建设的好处,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最近,国内不少有识之士十分感伤地呼吁:中国的600多个城市基本没有个性!这就是说,在过去20多年的城市建设中,我们的建筑师、管理者、决策者过于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了在大规模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特有的文化建设与保护,造成了城市失去特色,建筑文化缺位,建筑师处境尴尬,城市建设责任不清。没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城市,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修正与割裂,如果让这样的不良现象持续下去,将会给我国延续了5000年的历史文化造成沉重打击或者有形成文化断层的后果。

2.盲目的崇洋陋习

看华南板块,欧式和中国传统风格的楼盘都有,这些欧式建筑在我们看来都不是欧洲的东西,从来没有见过的,他们只不过把外表的东西搬过来,但并没有把欧洲的元素融入到里面,而花费很多钱去搞一些形式的模样,这样的铺张浪费是没有必要的。对于没有掌握欧式建筑的基本元素的着搬照抄也是没有意义的浪费资源。我们造出了连外国人都没有的所谓欧式建筑,我们的心情是喜?是悲?是滑稽?是荒唐?抑或是其他?一些国内的研究者也发出“在中国看不到好的中式建筑”的感叹!

可见,没有借鉴的生吞活剥式的所谓“创造”,既脱离了国情,也没有实践基础,是没有活力的。这样的建筑尽管有一时的眩目闪光,但是转瞬而泯,带来的只能是遗憾和无奈。还是那句被无数人重复了无数次的话:无论什么艺术形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离开了民族的特色或者叫血脉,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不要侈谈世界的了。建筑也离不开这个艺术发展与繁荣的宿命。

3.过于注重建设的表面化

回顾我们过去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的做法,城市老城区改造多没有经过认真论证,大拆大建、献礼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首长工程等。造成重速度轻细节,重实际轻文化,重表面轻内涵的现象,建筑文化在其他要求下被忽视被淹没。

四、继承传统建筑文化,实现当代建筑创新

1.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的美学原则、建筑形态、注重环境和崇尚自然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都是传统建筑中的精华,中国传统建筑是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独特魅力是任何别的建筑艺术形式所无法取代的。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抛弃民族传统,去追求那种没有传统文化根基的建筑形式,而是从传统建筑中汲取其精髓。同时,对我国独特的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和追求,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剪辑的设计层次上,而应在追求精神和内涵方面有更深层次的表现,抓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将传统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与现代方法、现代要求相结合灵活运用。

2.创新发展建筑文化

立足传统,创新发展建筑文化是现代建筑新形态的出现和发展是必然的,新的使用要求,新的建造技术,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使建筑整体而言是新的。但如果离开了我们生长的土地,离开了人们固有的传统,一时的“新”就无法永远“新”。不尊重传统、吸收传统的做法,最终只会迫使建筑创新丧失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迷失方向。创新不是根除传统,而是要从传统的建筑中汲取其精髓,寻找其新意。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但是只能称作建设大国,而不是建筑学大国,建筑设计从质量到创新都未达到繁荣兴旺的局面。我国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是一种经验的传承与模仿,很难形成开阔的思维。虽然国内各大理工科高校开设了传统文化的教学课程,但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最为表面的层次,设计建筑时大多采用的也是片面直观的想象。而国外采用的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去体验生活,多讨论、多思考,这样人的思维才能越来越活跃。不重复别人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表达建筑师个人的特质,每个人的特质不同就形成了多元化,只有多元化,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设计环境,形成和谐的、多元化的建筑文化环境。

五、结束语

建筑作为凝固的音符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伴,其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不断创新的建筑设计又赋予了建筑时代的灵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使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得到空前提升。人们对建筑文化的关注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办事,从我国的文化实际出发,设计出符合中国人审美观念的建筑作品,发扬建筑文化的内涵精神。

参考文献

[1]关于建筑文化学的研究・高介华・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03

新建工程论文篇4

1.1工程造价、工期、质量的含义

工程造价指的是一个设计从开始到施工结束再到最后使用的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费用总和。工程工期所指的是从该工程开始到结束所用的时间长短。工程质量是指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能满足用户或达到社会需求的设计文件、工程合同和有关的技术标准等一些具体的文件规定使其能满足适用、安全、经济等要求的工程质量。

1.2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工期、质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种相互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关系。当其中的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另外两个因素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例如:一个施工的建筑单位为了缩短其施工所用的建筑工期,就一定会在施工过程中投入更多的资源,比如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必然会增大施工的成本,于此同时,缩短工期很可能就会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细节达不到技术上的标准,从而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下降。再比如说,为了要提高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就必须要耗费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来支撑,就会因此而导致造价提高,工期延长,也或许因提高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减少了工程中二次返工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会缩短其工期。

2探究工程造价、工期、质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2.1缩短工程工期,降低造价

大多数项目目前都存在着建筑工期偏长的问题,造成此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点,对项目实施的条件和特点进行了错误估计。例如:低估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难度,对施工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进行科学的试验和探究,既耗费了资金,而且也耽误了施工的进度;还有就是低估了在项目建设中所产生的工作协调方面的困难;再比如说就是对施工的环境、交通状况、供电、供水等条件了解的不彻底,对原料的市场价格、供应的条件考察的不够等等。第二点,是项目实施中的参加者在工作中存在失误。例如,由于设计者的失误延长了设计的时间,项目单位也没有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解决;总承包的设计施工单位将任务派发给不够资格的分包施工单位;地方建设部门在接到审批任务时一些监督机构拖延审批时间,造成的工期延误。第三点,自然的因素原因引起天灾人祸。针对以上的诸多因素,只有采取相应措施,才能达到缩短工程工期的目的。控制工程的工期主要有技术措施、经济措施、组织措施、合同措施和信息管理措施等。首先,要落实好项目实施中的工程监测和控制的人员,做到具体任务有专门的负责人员,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设计、施工投标的管理承包工作,正确对待风险机制和竞争机制,做到真承包、真招标;其次,要对项目进行及时的分解,按照项目的合同、进展和结构不同种类进行划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编码体系结构;然后,就要确定施工中工期协调的相关制度,明确会议举行时间,会议的参与人员等等;最后就要及时分析影响工期的因素和风险,做好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多种方案在经济方面的比较,对项目充分论证和对地质情况勘探和施工图的设计,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前做好风险预期工作。

2.2保证施工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在施工过程中,若想正确处理好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做到经济和成本同时兼顾,就要真正做到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理念,并在投资决策过程、工程设计阶段和工程实施过程三个方面,抓好工程造价的全面控制工作。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得工程的造价得以最低化,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点,也是施工队伍在经营中提高队伍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强有力的武器。第一,采取价值工程的方法,以此来降低工程造价。在满足了《施工验收》中的规范要求前提下,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技术和经济上做出详细的对比,并按照实际情况挑选出最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首先,要对实施工程的性能进行详细分析,在材料性能相同的情况下,争取用价格低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其次,做到在工程质量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争取用最少的机械和人力完成要求的施工任务;最后,在质量保障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工程施工中的无效劳动和管理,彻底做到降低工程造价。第二,在项目管理时,不能仅仅考虑只是降低工程造价,对该工程的综合费用也要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其综合费用包括对在工程交付使用后日常维修费用和局部的更新费用等,达到质量相同,施工费用最低的理想中的情况。

2.3保障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工期

一个工程若是没有质量,也就不存在效益,更没有工期、数量、成本和信誉之说,可见,质量时一个工程的核心建设所在,是工程中造价、工期和质量的重中之重。工程的工期在施工阶段的时间是最长的,露天的作业量也较大,加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也特别大,正因如此,做好对施工过程中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是实现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事前管理上,首先就是要抓好对人的控制工作,为了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要严格挑选参与施工的指挥者、组织者和操作者。其次,要做好对构配件和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这是工程实施的物质条件,也是基础条件,若是材料不符合标准,工程的质量也不能符合要求,因此物质条件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缩短工期的必要条件。再者,就是对施工中方案的严格审查,施工方案是影响工程质量、工期和造价的关键所在,优化出确实可行的方案,是提高工程质量最为重要的环节。然后,就是对施工环境的控制,其中不但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和劳动环境。根据施工中工程的特点和条件,制定控制施工环境的具体方案;最后要做好对机械设备的施工控制工作,机械对工程实施的进度和质量均有很大影响,只有选择适合的设备型号和机械参数才能更好地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在事中管理方面,要抓好对质量的控制工作,把工程中的质量控制由原来的事后检查转为事前控制,以工序质量控制作为核心工作,严格质量的检查工作,建立质量控制点,以此来加强对已完成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在事后管理中,首先要严格执行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评定和验收标准,进行工程的质量评定和验收工作;再者要做好对审核竣工图和质量检验报告中技术文件的整理工作。

3结语

新建工程论文篇5

1.1工程建设随意性较大现阶段我国部分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随意性大,施工建设缺乏必要的规划管理。相关水利建设管理者的后期维修养护意识淡薄,仅在工程出现泄漏事故后,通过村内小规模集资的方式,在未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的前提下,自行对其进行修复,使得工程本身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时刻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2重复建设现象普遍除了建设缺乏必要的规划与管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还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消耗了过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对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阻碍。部分地区在修筑水利工程过程中,由于上级部门出现严重的管理纠纷或经济纠纷,直接将完成一半的工程无限期搁置,既占用了土地,又阻塞了河道。“半拉子工程”一直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就像一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逐渐成为“三不管”地带,不利于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

1.3建设标准较低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较差,资金的前期筹集不到位,致使施工单位不得不降低水利工程建设标准,通过削减设备及在建专项资金的方式确保工程顺利完工。如此一来,用劣质材料及设备堆砌而成的水利工程,常在投入使用不到1a的时间里出现运行不畅、设备故障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大规模坍塌事故,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1.4工程建设进程较慢部分农村地区在水利工程建设前期未谈妥相关事宜就盲目开工建设,合同的签署也不符合相关规定,内容不实不详,使得合同双方在工程施工过半时产生意见分歧,导致工程施工进程缓慢甚至无限期搁置,对当地农业及居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2解决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有效对策

2.1运用科学化手段,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尽管农村地区实行的是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但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却相对繁杂,需要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化、系统化、全面化管理,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效率与质量,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规范的建设流程,先申报,获得批准后聘请专业的设计人员就当地的地形地貌及水文特点制定出完备的施工方案,并与技术人员进行反复协商讨论,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工时、节省造价成本,为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提供条件。

2.2全面落实管养分离为了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深入发展,管理部门应当全面落实管养分离,将专业的养护人员与维修人员从管理体制中分离出去,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并组建起专门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以招投标的方式参加竞选,带动该地区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以此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长远运行。对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标准,对水利养护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定时下拨相应的财政补助,调动企业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维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

2.3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实行水利建设工程招标制度人才的匮乏是当前许多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技术骨干与管理精英是水利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未形成人才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专业人才对工程建设的积极影响。对此,上级管理部门应当从各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型人才与管理型人才,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效率,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为农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添砖加瓦。还应当实行完备的水利建设工程招标制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杜绝行贿受贿现象的发生,肃清的不正之风,营造出公正、公开、透明的招标环境。

3结束语

新建工程论文篇6

[关键词] 地域文化;地方高校;创新强校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1-0034-02

为提升普通高等学校培育人才的能力,教育部先后推出了“教学质量”工程和“创新强校”工程。在中央高层提出全民“创业创新”的口号之后,教育部相应出台了大学“创新强校工程”的实施方案。对地方高校而言,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开展协同创新,成了“创新强校工程”的主流。本文拟对地处广东东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梅州的高校嘉应学院进行案例研究,重点分析各校有关创新强校工程的资料,以期找出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强校工程的引领功能。

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粤东北地方高校实施创新驱动的具体做法进行分析和梳理,从创新资源、创新主体与网络关系、创新政策与机制、发展效果四个维度对其进行横向比较,总结和归纳地方高校创新驱动发展的经验举措,识别关键要素。研究Y果表明,通过发挥政策引导、搭建平台、公共服务等,充当区域战略规划者、资源评估者、网络构建者、指标优化者,广泛激发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一 地域文化为地方高校提供办学资源

从地方高校的角度看,专业是为学校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而设置的。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三大基本要素。

地方高校的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地方高校可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入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文化学理论与方法,具有宽阔文化视野和现代管理意识,熟悉文化法规及政策,具备较强规划、决策、组织、策划、创意以及沟通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社会调研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在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及文化事业单位从事文化经营管理、文化贸易与交流工作的应用复合型高级人才。

利用地域文化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其课程设置可分为:文化基础与文化资源类课程,如文化资源概论和应用民俗学等;文化产业管理类课程,如文化产业概论、文化投资学和文化贸易学;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和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等。那么,地域文化和地方高校有何关联呢?首先,地域文化丰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理念。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也是高等院校对地域文化核心精神的提炼和阐释。其次,地方高校以地域文化为载体服务地方发展。根据地域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形成的地域文化,地方高校特别是资源型城市中的地方高校,充分利用自然科学学科以及地域中的各种自然资源,积极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科学研究,使高校的学科建设通过与地域自然条件及形成的资源文化相结合而更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其三,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引领地域文化发展。地方高校校园文化,以其开放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反作用于地域文化,推动着地域文化的重构,并成为地域文化的标志,对地域文化建设具有强有力的引领作用。最后,地方高校依托地域文化与地方社会实现资源交换。地方高校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实际上是一种学校与社会的资源交换,这种资源的交换往往也以地域文化为依托。

二 从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到创新强校工程

2012 年2 月,教育部了“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的通知。这项工程旨在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实施特色优势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在设计和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上,高等学校必须要结合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本科教学评估,将项目实施与教学评估、项目建设与日常教学检查通盘考虑、有机整合,形成合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主旨就是引导高校加强内涵建设,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质量工程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实现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最终目标。

高校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过程中存在教师思想认识不足、激励力度不够、团队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为保证质量工程取得预期效果,需要采取加强思想教育、改变观念、加大激励力度等措施。高校质量工程工作实施多年来,强化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加大了教学基本投入,使本科教学软硬件设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也促使学校把办学积极性回归到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上来,重新思考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

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自身的评价等级和建设水平,而且还将影响教师队伍、设备设施、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授课质量、教学管理等要素的结果。关于教学项目标管理,教育部质量工程1号文件指出“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高等教育在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抓专业和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培育教学团队和高水平师资队伍等。”

在机制改革内容方面,重点开展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人事管理制度、评价激励机制、科研创新机制、资源配置方式、组织运行规则等七个方面的改革,推动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转变高校办学发展导向,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研究平台搭建等工作要超越学科需求导向,逐步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导向为主转变;二是要转变现行高校人事人才管理机制,转变单纯以项目、论文数量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以注重创新质量、注重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贡献度、贡献率为导向;三是转变高校组织管理方式,组织管理从个体、封闭、分割方式向流动、开放、协同的方式转变;四是转变高校资源配置方式,创新要素与资源从孤立、分散的状态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实现有效的聚集和增效。

三 以地域文化创意课推动创新强校工程建设

梅州居于世界客都的定位,需要立足于客家文化创意产业,挖掘客家传统资源的存量,以扩大文化产业的增量。在克服实体经济欠发达之不足时,梅州不可丢弃生态和文化之优势,以文化产业引领实体经济的发展,推动梅州文化、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作为客都梅州的地方高校,嘉应学院应发挥客家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

首先,完善学科建设。嘉应学院应尽快把文化产业管理及创意学纳入学科建设范畴,形成多学科辅助发展的客家文化创意学科体系,待条件成熟后再整合资源设立客家文化创意学院。

其次,逐步改革课程建设。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客家民俗课程的开设,以地方民俗文化为切入口,激l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

再次,积极开展“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的管理人员要具备教学、实践、科研能力,比如嘉应学院音乐学院专门为客家山歌大师汤明哲设立工作室,就是此类培养人才模式的尝试,实践效果证明非常有助于地方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

最后,嘉应学院就客家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所需的师资力量而言,不断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主题化教学。鼓励教师多开展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与社会岗位的无缝衔接。

此外,梅州本土的文化企业可以参与到嘉应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开发等方面,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了将客家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嘉应学院可以成立特色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实时监控,其成员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企业、咨询机构等有关部门的专家组成,监控内容包括:客家文化特色专业建设是否按照计划进行,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否得以提高,客家文化特色专业建设中的教学资源分配和利用情况如何。

综上,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来看,嘉应学院必须注重培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客家文化创意人才,如客家文化创意设计和管理人才等。在客家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中,应明确定位,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开放渗透,注重学科建设与创新平台建设。

明确的办学目标、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特色、良好的发展基础、卓越的领导群体是一所高水平大学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高水平师资、充足的经费保障、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则为高水平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综合管理绩效评价六大方面的制度安排,创新强校工程形成了完善的顶层设计,彰显了扶优、扶强、扶需同时兼顾长远的战略思维。只有从地域文化着手,作为地方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强校工程的结合点,才能够让高校师生既能够下接地气,又能够跟进教育趋势,为地方社会发展培养能够留得住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汪晓村,等.论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理念与机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于仲安,梁建伟.地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

[3]童宝宏.浅谈研究性教学与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

新建工程论文篇7

1.1基本要求

墙体材料包括门窗、防水、隔声、保温、承重等多种用途的材料。墙体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外墙,作为外部围护,可抵御风雪,具有“夏隔热、冬保温”的特点。外墙若承受上部荷载,则又叫承重墙。若不承重,则只是围护墙;二是内墙,主要用于装饰和划分内部空间结构。现代建筑多采用框架结构,内墙多不起承重作用。这就要求新型墙体材料若用于承重结构,刚度和强度必须符合要求,防水材料要有较好的防水效果,保温材料也应具备保温隔热性能。舒适性和美观性也很受重视,所以新型装饰材料还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且要体现出节能环保。

1.2必要性

当前常见的新型墙体材料有新型隔墙板、加气混凝土砌块、纤维石膏板等,多是对石粉、粉煤灰、炉渣、煤矸石等废料的回收利用。不但可节省原材料,减少环境污染,还有利于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积,节约建筑成本,在现代化建筑过程中有着广泛应用。以黏土实心砖为例,需要大量的粘土资源。近些年来,我国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耕地面积不断缩减,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代替实心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现状;在焙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加上墙体施工中各种废弃物,对环境危害较大,而新型材料则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建筑是我国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而墙体消耗在建筑消耗中占有很大比例,不管是在耗材、耗电还是其他能耗上,新型材料显然消耗更少。

2新型墙体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2.1实际案例

某开发新区2012年要开展一批建筑工程项目,总占地600亩,为展现该市的现代文明风貌,推动现代化建筑进一步发展,需对原来的建材产业结构加以调整。同时为符合节约环保的时代主题,加大了在新型建筑材料上的研究力度。当地政府综合当地经济水平、资源环境状况、新材料应用前景等因素考虑后,召开专门会议商量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规划,尽量让所有建筑都使用新型材料。墙体是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新型墙体材料自然也成了重点研究对象。

2.2应用分析

隔热保温是墙体应具备的一大功能,以前的材料不是美观性差,就是隔热保温性能低。这批项目有几幢高级住宅就采用新型太空反射绝热涂料,以水性氟碳乳液和硅丙乳液为主要材料习惯成膜物质,耐热防水耐腐蚀,而且持久。它以水为稀释介质,可减少能耗、对环境无害,且成本要比国外同类产品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明显。板材保温隔热材料在墙体施工中也很重要,保温材料有玻璃棉板、发泡型聚苯乙烯板、ROREX美岩水泥板等多种。该工程中有的建筑应用到挤出型聚乙烯板,因属于单一保温隔热材料,需提前对其进行全方面地检测,如其压缩强度、导热系数、氧指数、表观密度等。另外,钢构材料使用的是聚氨酯板,空调材料使用的是聚苯乙烯泡沫,涂刷外墙时使用的是无机保温砂浆。

2.3应用效果

(1)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减轻了承重结构自身的重量。承重结构在建筑结构中极为重要,且需要不断调整,但大都保持在75%,其自重可想而知。因此需要提高材料强度,缩减构件断面尺寸,从而降低材料容重。钢结构在现代化建筑中应用也很广,强度高且质量轻,相比粗木梁柱要好很多。如果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为降低结构自身重量,应尽量选用高强度地位轻质混凝土。在此方面,国内技术有一定的成果,如使用高标号水泥,或制造人工轻骨料用以替换普通的砂石骨料,人工制造的轻骨料同样分粗细两种。

(2)新型材料的应用使得非承重构件的重量也有所降低,主要是指一些装饰材料。现代化建筑功能越来越多,非承重构件和装饰材料占的比例也逐步增长。在不影响其隔声、保温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减轻其自重,以减少上部荷载。常提及的有石膏板、加气混凝土、塑料板等轻质材料。尤其是由工业废料组成的加气混凝土,质量轻,保温性能良好,且成本低。厚度为240mm的加气混凝土墙起到的保温效果和厚度为640mm的实心砖墙是一样的。其他材料也都有着质量轻、可塑性好、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的优势。

3新型墙体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3.1现状

(1)施工中,一些轻型砌体存在坚固性不足的现象发生,与砌体和相邻构件之间、构筑物粘结材料具有干缩率不均匀的现象发生,导致墙体开裂及渗漏现象形成。对水电管线暗埋施工难度较大,还有保温隔热、防潮及隔音问题存在。促使建筑单位及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不会进行使用。

(2)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有墙体开裂、渗水、抹灰脱落现象发生,促使对室内装修造成污染及破坏。而现阶段,对比一般的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粘土砖的造价仍相对较低,导致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的普及形成制约。

(3)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的质量、外观、抗裂性能、抗震性能仍有较大差距存在。多由材料制造单位对研究报告进行编制,存在片面性,往往包含一定的产品性质推广的作用,无法发挥材料选择的依据。

3.2前景

首先要确立新型墙体材料的主导产品系列,在全国要有目标地建若干个能配套生产、配套供应,具有定规模的新型墙材基地,大力发展推广新型墙体建材。目前,我国新型墙体材料已初步形成以砌筑料为主,板材为铺的多种产品并存的产品结构。新型材料的研发远远超出了发展一般新产品的意义,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发挥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应用、设计、施工、管理、流通等各有关部门的作用,共同铸造新型建筑材料的美好前景。

4结束语

新建工程论文篇8

中电投集团公司在2003年成立了工程管理公司。作为工程服务平台,工程管理公司具备统一基础标准、提供技术支持、实施工程管理三大功能,提供设计、咨询、建设、监理四项业务服务。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包括建设管理、工程监理、建设管理与监理、工程总承包等。制订了《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火电工程委托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规范管理流程,明确管理界限和责任。在委托管理的前提下,确定了委托方、管理方、工程监理三方的相互监督和通力协作的工作关系。在工程建设中实施委托管理,坚持业主充分授权、控制关键环节的原则,保证工程委托管理顺畅,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工期、造价得到控制。

2积极推行保温工程新举措

通过多年摸索,逐步推广了保温工程、烟囱防腐独立招标、锅炉受热面厂家焊口到厂后第三方检验、锅炉吹管后委托第三方割管检查、实施关键节点二级单位督查、汽机扣缸和生产维护管理人员提前介入设备安装阶段、生产准备工作评估以及聘请专业事务所进行过程审计等做法,通过这些措施使工程建设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多台锅炉从锅炉吹管到168小时试运完成无爆管的良好业绩,尤其芜湖1号机组168小时试运后310天没有爆管;芜湖2号机组保持着168小时试运后连续运行107天,常熟100万千瓦1号机组在168小时试运后经过短暂临修重新投运后,连续运行409天的长周期运行记录。

3重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

中电投集团公司高度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确保新机组投产后技术、经济、环保指标处于领先水平。平顶山2×100万千瓦项目借鉴国内外先进成熟的设计理念,采用三维设计,进行创新设计和精细化设计,取得了7项国内纪录、11项创新技术、8项领先技术应用的丰硕成果。神头项目采用了间接空冷、侧煤仓布置方案、国内首台空冷机组“三塔合一”方案(烟囱、空冷塔、脱硫吸收塔三塔合一,取消烟囱)和凝汽式汽动引风机方案(节约厂用电10306千瓦,年节约费用1997万元)。田集二期主机参数选用600摄氏度/620摄氏度的方案、采用一级低温省煤器、外置式蒸汽冷却器、临炉加热、旋转电极除尘器方案。芜湖、福溪、清河、常熟项目采用空预器柔性密封技术,空预器漏风率降低到5%以下,提高了机组经济性。结合中电投远达公司在环保行业的技术优势,推行脱硫、脱硝、除尘环保打包采用BOT管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另外,集团公司正在与相关单位合作研究空冷机组小汽机直排问题。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中电投集团公司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工程四大控制和机组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升。工程建设未发生安全事故;工程造价居行业先进水平,其中平顶山项目创同类型机组行业标杆;工程建设工期控制在先进合理水平,其中开封和景德镇项目创行业标杆;工程质量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上海漕泾项目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平顶山项目投产后机组连续运行超百天,白城项目施工工艺质量优良,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4问题和建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