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校美术论文8篇

时间:2022-12-23 15:24:50

高校美术论文

高校美术论文篇1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也有了日新月异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人民对民生、教育的日益迫切需求。这样以来,我国的高校美术教学自然也飞速发展了起来。现阶段我国高校美术专业有了相当的拓展,从以往传统的美术教学种类又增加了很多新的专业和学科。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像是传媒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动漫专业等等。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进入高校美术专业的人数逐年递增,学生的基础性能力以及对学校各项专业设施和教学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新问题、新状况的出现为我们现代化高校美术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现阶段,如何满足越来越多的学生需求,努力为培养现代化有用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中的问题所在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美术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还不是十分健全

不同于其他教育类学科,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独特的教学特点。因此,美术教育在进行教学考核或是评估的时候也要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不能照搬同一套考核体系。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因为教师在现场而失去自己独立的绘画精神。他们在确立自我风格之前就先学会了察言观色,往往去观察教师的判断,有的只是去模仿教师的绘画模式和绘画思维。这样的美术教学无疑是失败的。首先,各高校的美术教育体系教学质量评估措施落后或不完善。美术教育是种有别与其他教育门类的教育体系,必须借助相对全面具体的评估措施来进行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因为老师在场而不能真正的将自己投入到绘画实践中,很多学生在完成其绘画操作的时候,往往去观察老师的判断,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按照教师的绘画模式和绘画思维走。这样就造成美术教学失去了真正的含义。

(二)忽略了高校美术教学的本质所在,无法真实的对学生水平进行检测

我们在实际进行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常常会发现这种情况。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像是进行美术的人体结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高校的做法是只采用理论考试来监测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这显然是毫无养分和营养的。人体结构课程开设的初衷是教导学生掌握人体的各种结构组织,这是美术人体素描的基础所在。而我们在实际考核中,根本没有一套完善的检测方法,这使得高校对于该项课程的投入可以说是全然白费。

(三)关于高校美术教学的毕业方法也完全不适合以实践为核心的美术教学理念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美术教学都以毕业论文为终极测试。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高校中关于美术教学无论是做科研还是毕业检测都只是凭借着一纸论文。这显然是与美术教学的核心相违背的。要知道美术教学实质性目的是对艺术作品的创造而理论创造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教导出来的学生没有艺术创造思维,只是单纯具有理论素养,这样的教育无疑也是失败的。

三、新时期高校美术教学完善性策略分析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美术教学理念

现如今教育提倡能力本位说,这种观点下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核心和主体所在,而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咨询并解决实际生活所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以学生为主体”观点的提出符合现代人本理论观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要求了我们彻底颠覆以往传统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真正实际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法推到到底。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管能动性,加强现阶段课堂互动教学。

(二)从实际出发,创新高校美术教学体系

新的美术教学体系的创建应从充分考虑本专业的教学特点来出发。具体到高校美术教学,我们首先要从对美术教学的要求和实际出发,进一步系统的调整并有选择性的开设各项美术相关课程。重新设计新的高校美术教学大纲和具体目标要求,深化调整高校美术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比例,既要满足学生的理论学习要求,又要将美术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为高校美术专业学生重新选配一条符合时代气息和特征的配套教材。我们在进行选择的时候要注意三个原则权威性、专业性、实用性。辅教材也应当尽量做到配套性选择,一般来讲,拥有大量习题、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资料为好。

(三)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

1、在美术教学中,可以用素描的结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比如要实现所画线条的轻重、浓淡、宽窄在透视的过程中实现空间的丰富变化,激发学生想象空间变化的细节美、节奏美、层次美。

2、积极训练和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因势利导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好处。

(四)加强高校美术教学实践性

高校美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美术学习过程之中,如果不能够勤思考、勤动脑、勤动手,则很难把握美术学习的基本规律。同时,在高校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如果仍然像传统教育那样,教师不停的演示操作,学生单纯的进行枯燥模仿,则会使得高校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日益降低。反之,如果在教师科学理论地细心指导下,让学生成为高校美术教学的主体,在此过程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的思想表达、个性的抒发,在沟通之得以升华,进而可以更好的促成我国高校美术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提高我国高校学生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合格的主力军,这也正是我国高校美术课堂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

四、结束语

高校美术论文篇2

1.教学拘泥于传统形式,缺乏创造性和创新性。近年来随着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是总体来说,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社会形势发展需要、人才培养质量需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美术理论教学仍以绘画技能的讲授为主,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教材内容比较陈旧,没能紧跟社会发展形势和需要;教学中忽视了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性和不同学生之间的特殊性。二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美术教育不在于培养出多少画家和艺术家,主要是在教会学生美术绘画知识和技巧的同时,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认知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很多高校在美术教学中却没能抓住这个目标,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三是部分高校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不足。如,很多高校多媒体教室严重不足,绝大多数教师仍然是板书教学,只有少数教师能用多媒体教学。

2.美术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高校美术教师多数毕业于师范院校,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虽然美术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一是大多数高校由于基本建设任务繁重、建设资金紧张,对美术教师社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在教学硬件建设、教师队伍培训资金上投入不多,导致学生实践教学分组率不高,实践教学效果不好。二是美术教师队伍知识结构老化。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美术教学改革必须紧跟形势。但是部分教师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很少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法,只是在教学和工作中被动地学习。久而久之,美术教师专业知识老化,教学形式和手段单一,甚至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三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美术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广泛涉猎与美术专业相关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3.忽视文化课程学习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目前我国教育考试制度还是“严进宽出”,这就造成了高考就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形势,家长和考生面临高考的激烈竞争和巨大压力,有些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就选择美术或者音乐,但是自己并不喜欢美术或音乐这类专业。另外,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是对艺术考生放宽上线分数,艺术生相对于普通考生更容易考上理想的大学。在这种制度和观念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高校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忽视了文化课的重要性,学生自己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认为只要把美术专业课学好了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事实上,美术的内涵和精神只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能理解,美术的创造力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只有绘画技巧而没有文化内涵和底蕴的人不是新形势下需要的人才,这样的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美术教育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和训练,但是有些高校缺乏美术实践教学基地和设备,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4.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美术学习兴趣不浓。当前,大多数高校把办学效益放在首位,单纯追求办学规模的扩大,不断扩大招生数量,忽视生源的综合素质和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下降。而且,受到社会功利性和浮夸之风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90后”学生的非主流思想的广泛存在,导致很多美术专业学生只追求另类和独特,忽略培养扎实的绘画功底,不能体会真正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内涵。高校美术教师很多时候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对学生的个人内涵、品德和思想养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学生学风不好,学习兴趣不浓,如课堂上使用手机玩游戏、沉迷网络等现象目前已经成为共性问题,高校和教师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不断提高美术教学效果,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新形势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方式在完善人格、提升素质、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同样需要在教育发展理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定位、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顺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是保证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因此,高校美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高素质的、符合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一是教学思想的改革。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教学思想的改革要求师生首先要共同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美术家,而不是只会照葫芦画瓢的“美术匠”。如在进行色彩的静物写生训练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先让学生对静物进行临摹,学生能熟练搭配色彩后再进行全新的色彩搭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二是高校在确定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紧跟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开展调查研究,邀请行业、企业的技师和工程师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同时,邀请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为学生授课或者做学术讲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后实践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提高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高校要想提高美术学生培养质量,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提高美术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通过国内外研修和项目支撑,培养国内知名的美术专业领军人物;二是通过选送美术专业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轮训、实训和顶岗,提高教师美术教学实践能力;三是实施校外美术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和校内专任美术教师“结对子”,兼职教师全程参与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以上三点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使美术教师成为具备深厚艺术知识底蕴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传授者,并使教师可以在对学生的传道授业中渗透人文精神,使教师可以借助美术教育帮助学生净化心灵,从而使学生的自我人格得以升华。

3.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培养实际的美术专业教学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一是高校要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和美术专业基本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开设美术相关理论和实践课,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提高学生整体美术理论素质。二是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学生课程较多、学校设计的课时量是有限的,教师的授课内容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和就业需求,决不能泛泛而讲,要学有所用;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因为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三是在教学手段上要不断创新,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要结合专业发展和学生实际,运用多媒体、视频、图片等种媒介,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广泛涉猎相关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充分备课,扩大课堂的知识面和内容含量,授课内容既丰富多彩又重点突出,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4.提升学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艺术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专业学生由于从小就侧重艺术理论和专业课学习,忽视文化基础课学习,导致学生文化课底子薄、基础不好。但是,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对美术学习和美术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艺术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涵盖历史、文化、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感受领会高雅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寓意,才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汇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因此,高校在做好美术学生专业课教学的同时,要有重点加强学生文化国学等课程教学,切实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内涵。而且,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启迪、引导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开放思维和想象力,这是教师美术教学的核心任务。

三、结束语

高校美术论文篇3

原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2002年1月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上的致辞中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是紧迫的,而高校在信息型实践与社会参与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希望各地高校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事业中,发挥大学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信息职能、人才培养和培训以及重要的文化发展创新作用……在更广阔的人类文化背景中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新资源,以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的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地方高校美术教育肩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责任,将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与当地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整合,立足地方民间美术文化优势,构建具有时代精神与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当地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与当地民间美术资源的传承保护脱节,致使各地大学生对当地民间美术资源的知识了解甚少,认识也不够深刻,影响和阻碍了地方高校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培养。而民间美术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因此,让大学生了解民间美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以及民间美术与美术设计创作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既能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拓展地方高校美术教学的空间,开发利用与传承创新丰富多样的民间美术资源,进一步促进了地方本土文化艺术的宣传、保护、弘扬与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利用与传承当地民间美术资源,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服务中办出美术教学特色,是地方高校应该积极思考的课题。如在民间美术教学中将民间美术造型观念与现代旅游艺术品设计相结合,即教学与产业结合,开发创新出既保持地方民间传统特色又融入现代生活内容的现代民间美术作品,不仅有助于挖掘、整理和保护当地民间美术资源,也为逐渐流失消亡的优秀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从而推动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总之,将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与当地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当地民间美术资源的传承发展,地方高校创新美术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艺术人才,办出地方高校美术教学特色,是地方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与当地民间美术资源整合的措施

为了培养更多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艺术人才,使地方高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必须对地方高校美术教学进行改革,建立规范的地方高校特色美术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有“土”味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使地方高校美术教学更具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创新性。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与当地民间美术资源整合的措施,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传统式美术教学观念转变

对民间美术资源单纯鉴赏的传统式美术教学观念,积极尝试创新式教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促进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在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开发利用,传承与创新,使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美术活动应以生活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艺术实践中来,在生活中寻找艺术,欣赏艺术。对民间美术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鉴赏与评价,而是要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再现、提升和创作的实践活动。

(二)构建具有时代精神与地方

特色的美术教学体系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开发利用、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任,要明确本校的艺术教育定位与办学思路,普及民间美术教学,调整教学内容,制定具有建立规范的地方高校本土化美术教学体系,体现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凸显“地方性、应用型”办学特色。地方高校民间美术教学通过普及教学的有效传播方式,可分为非美术专业与美术设计专业的民间美术学习。非美术专业学生美术造型基础相对较弱,可以开设公共课、限定性选修课课程,分阶段教学,先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对民间美术知识的认识了解,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转为限定性选修课课程,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手工实训实践活动。美术设计专业的民间美术教学应比其它专业学生有较高要求,将民间美术纳入课程体系,民间美术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民间美术理论教学可以通过公共必修课、讲座的方式向学生全面讲解,让学生更深层次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民间艺术文化以及地方本土艺术文化,让学生将当地民间美术资源与现代艺术设计创作相结合,将民间美术之中的精神元素融入到设计创作中,制作出具有本土文化的艺术作品。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精神与地方高校特色美术教学,使当地民间美术资源通过地方高校教育的方式得到不断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法

针对地方高校美术教学的改革,应创新教学方法,采取“三进”“三出”的方式。“三进”,即:进民间美术教材,进民间美术教师,进民间美术作品。近年来,已有不少专家对中国民间美术的研究出版了相关的著述以及科研成果,各个地方的民间美术研究也或多或少出版了一些书籍资料,可以从中选择一些优秀的民间美术教材作为参考教材;同时也可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学校兼课、举办讲座或现场表演。“三出”,即:出外实地考察;出外美术实践;出民间美术作品。地方高校还可以组织教师与学生到外地进行实地考察,与民间艺人接触,虚心求教,从他们那里学习各种技艺,开发创新制作出更多的民间美术作品,使民间美术进一步发扬光大,振兴地方经济文化繁荣。

(四)课堂教学与科研、产业相结合将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

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体系,以校内手工实训室或校外实践基地为教学载体,教师、民间艺人、学生共同设计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民间美术工艺品和旅游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艺术产业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开发。从而为地方高校和学生带来经济效益,让学生学有所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力争以高校课堂教学为开端使当地的民间美术工艺品和旅游产品个性化、品牌化、高端化。将美术教学同地方艺术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开发和公民艺术素质的提升相结合,把民间美术开发创新的艺术产品推向市场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五)设立地方高校民间美术研究机构

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开发利用、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因此,它不仅是地方民间美术的教育中心,而且也应成为地方民间美术的研究中心。民间美术研究机构可由本校民间美术教师组成,吸收部分兄弟院校教师和民间艺人参加,其主要任务是:具体组织和实施民间美术教学工作;搜集、整理民间美术资料,包括各种文献、著作、图片以及民间美术品实物等;进行民间美术理论研究;举办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和专题讲座;借鉴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和表现形式,开发设计现代民间美术作品,促进当地艺术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另外,将当地民间美术资源作为科研、教研的重点,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强化教师对民间美术观念、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地方高校可通过选派热爱民间美术专业、事业心强的教师前往进修,也可通过边学边教、实地考察与专题研究等方法来培养民间美术教师。另外,为了充实师资力量,聘请优秀的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家、文化工作者到学校兼课、举办讲座、或作技艺表演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情感和认同感,感受民间美术平凡中的神奇。通过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与当地民间美术资源的整合,能够有效摆脱地方高校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艺术人才,办出地方高校美术教学特色,为振兴地方文化繁荣、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三、结语

高校美术论文篇4

1.我国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目标虽然明确但效果尚不显著课程目标对高校编制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指导意义。然而,我国高校在公共美术课程目标方面没有根据国家政策文件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课程目标。例如某高校的课程目标为“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该课程目标只是普遍意义的课程目标,没有将目标具体化,没有可操作性,已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高校公共美术课程的教育不是针对专业人员的教育,而是实现具有专业水平的人员提高其文化艺术素养。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要辅助专业技能人才,加强专业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然而,我国目前的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逐渐呈现了专业化,这种趋势逐渐导致了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内容范围不适应时展的需求,须加强人文精神,注重艺术文化的多样性。如不加以改善,将会影响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我国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梳理首先,我国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内容综合性稍差。表1中列出了我国部分高校美术课程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美术公共课程的设置是按照美术的专业性进行分类,这些科目都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内容,像素描、色彩等,缺乏学科之间的交叉。另外我国公共美术教育课程过多的注重专业水平,没有体现艺术与社会、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对三者关系进行梳理。国外高校公共美术课程不仅仅有专业性的内容,还有其他学科的内容。例如,斯坦福大学设置的美术课程中有非洲撒哈拉地区的艺术与占卜,主要讲述了美洲文明发展的过程,阐释了在美洲文明进程的中,美洲的艺术家是怎样运用方法和技术进行创作的,对考古学家等领域的专业人员怎样促进了艺术史的发展进行了论证。其次,我国高校公共美术课教育课程内容普遍适应性弱,水平要求较高,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而言学习非常吃力。高校公共教育课程中的“立体构成”等内容,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缺乏像国外高校开设的如“蒙古征服时期的艺术,成吉思汗和他的胜利者”等具有探索性适合公共教育学生的学习。

3.我国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结构的问题透视(1)课程内容尚待完善,层次感有待加强我国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整体上按照美术理论、美术鉴赏、美术实践等类别进行了分类,然而每个学期只是从这几个大类别里面选2-3门课程左右开课,例如某大学的美术公共课程见表2;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公共美术课程的教学也是依据教师资源教学,整个教学过程节奏性差。最终导致了整体的美术课程结构松,内容缺乏层次感。国外大学的美术公共课程分类比较简单,分为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理论课程主要是欧洲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等;其实践课程主要是创作和表演。整个美术或者艺术课程内容就成为一体。(2)我国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设置的课程内容只注重了课程内容的横向联系虽然近时期我国高校公共美术教育开设的课程注重了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但课程内容之间的纵向联系还是稍弱。而国外大学的艺术课程设置考虑相对全面,既有横向联系,又重视纵向深度。例如,华盛顿大学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既有16世纪的宗教艺术,又有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到来现代欧洲艺术,还有当今的艺术发展等,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深度联系。

二、我国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的对策

1.增加美术课程的数量我国公共美术教育的课程数量偏少,这使得美术教育课程很难形成系统性的,跨学科的教育。根据数据调查显示,我国仅有53%高校开设公共美术教育课程超过5门;有33%的高校开设公共美术教育课程为3门,其余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更低,甚至某些高校没有设立公共美术教育课程。我国应该增加公共美术教育课程的数量,各个高校应该严格按照我国公共美术教育课程目标进行课程设置。

2.确立合适的课程目标首先,确立的课程目标要与高校教育的目标一致。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其教育目标不一样。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高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既要有专业水平,还要求创新精神以及实践。因此,高校教育课程目标不仅要培养专业水平高,还要有知识广的结合以及较高的人文素质要求。其次,我国的高校公共教育目标要体现课程的多维性,要体现社会关系,体现社会感情,体现学生的价值观等。教育课程目标要包涵文化多元化,剖析在特定的历史时间内,特定的事件与美术的关系。文化多元化,特定时间与美术的关系要借助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知,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以及评论;通过个人参与美术活动,进行创造性的实践而实现。

3.加强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的综合性(1)实现学科之间的综合我国高校的美术课程专业性较强,教学的目的就是在传授专业的美术知识。、在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上还待完善,更须注意改善美术课程与社会的联系。学生不能从更加宽广的视野范围去观察,去体会美术的价值,不能形成宏观的观念去发现美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要想建立这种学科间的交叉关系,就必须找到交叉点,在交叉点的不同方向上可以延伸到不同的学科。可以将某一历史阶段作为交叉点,将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与美术有关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内容综合在一起。例如“欧洲中世纪的美术与宗教”,由于该时期是由宗教统治时期,美术的发展与宗教之间就有了密切的关系,这个课程也是探讨美术和宗教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要实现这种结合,可以通过论题的方式和主线的方法展开。论题的方式可以借鉴一些优秀大学论题的方式,例如“抗战时期延安的版画艺术与政治”从艺术到政治、版画与社会的发展分为几个主体进行,站在不同的学科讨论与社会的关系等。(2)建立案例使得美术教育和社会相联系通过案例将学生与学科和社会联系在一起,这种案例教学是在思想层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所有人都要面对“家”的主体,通过这一主体可以探讨多方面的内容,从家的环境开始,可以延伸到各种情感问题,老年人养老问题等。通过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建立与社会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面对实际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现公共美术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公共美术教育的模块化可以明确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技能知识的把握。建立一个知识模块,需要考虑课程之间的联系因素,通过联系因素的节点,形成知识模块。模块化知识教学适应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能够使得教学课程的内容、教学课程的时间等分配合理化。美术教育课程的模块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历史模块,现代美学艺术模块;也可以按照美术教学的内容进行划分,分为历史模块,鉴赏模块、创作实践模块。划分好模块之后,可以在每个模块选择几门课程进行同时教学,通过局部模块实现整个美术课程的完整性。在设置四个模块内容的时候,还要考虑到美术课程的深度教学。要加强模块之间深度组织,例如,在历史模块,不能仅仅设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还应该有当代的艺术以及现代艺术,这些课程可以设置在不同的学期开设。在设置模块的过程中,要注意各个学科的对美术发展的影响,例如在我国隋朝时期,佛教开始盛行,统治者信奉佛教,佛教文化对当时的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公共课程的模块化离不开多样化的课程类型。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学生更广泛的选择空间。

三、总结

高校美术论文篇5

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对于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掌握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美术绘画技能技法,能在中小学从事美术教学,组织课外活动和竞赛工作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虽然各院校在对培养目标的具体表述上略有差别,但基本内容大体一致。本专业的就业面向是:中小学、企事业、群众团体的美术教师或管理工作。从对培养目标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其实是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对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的简化版本,没有能够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目前,我国开办美术教育专业的高校很多,有专门的美术学院和艺术学院,有部属师范大学、有省属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还有高等职业院校(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等)。这么多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其办学层次、专业侧重、办学能力都不尽相同,各学校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几乎相同肯定是不合适的,不同类型学校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应该根据自身特点而有所差别才对。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如果不根据自身实际确定有差异的人才培养方向,盲目地向本科层次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靠拢,是不切合实际的,更是没有出路的。伴随着中等师范教育的取消,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的教育师资培养任务也主要由高等职业教育来承担,并培养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学前和初等教育的师资。从近几年麦可思研究院编制的就业蓝皮书中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高等学校的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被看好,在就业前景最不被看好的红牌专业中列第9位。在报告中也同时指出,高职高专专业中的学前教育类和中小学教育类专业就业满意度较高,就业后行业转换率较低,就业前景被普遍看好。我们认为,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应紧紧把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方向,把培养目标的定位调整为培养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美术教师以及社会美术活动人才。

2 关于人才质量观念的更新

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要走有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就需要更新质量观念,根据培养目标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来树立恰当的人才质量观。高等教育在21世纪初经历了大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更多的是体现在数量和规模上,并没有从更深的层次上改变教育的体制和模式。高等职业教育虽然越来越多地被熟知和接受,但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还属于边缘的范畴,学生选择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无奈而不是情愿。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是真正喜欢美术和有从事美术教育这一职业,更多的原因是文化课程成绩低而不得已选择了美术专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职高专的艺术类专业(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类专业等)成为一些低分考生的“收容站”。我们的高等教育多年来一直是实施立足于学科本位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生怕学不足;近年来普通高等教育教育本位、素质本位的口号也越来越响亮,生怕学不宽;这都直接影响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质量观念。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人才应具有高度职业适应性,这就需要在职业技能的培养上下足功夫,高等职业教育更要考虑的应该是学不学的专的问题。文化课成绩偏低、美术技能基础弱,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普遍状况。这种情况造成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下组织教学难度大,教学质量难保障。我们也看到,文化课程偏低的学生普遍的表现出对技术技能类项目的一种爱好,对技术操作性较强的实践课程的热情超过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换个说法:这些学生“爱玩”。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特征,依据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对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从实际出发,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3 关于课程设置的改革

高校美术论文篇6

关 键 词:师范 美院 设计应用类 美术课程设计

人类从开始懂得用教育发展自己以来,经历了艰难而沉重的跋涉。如今,人类自身的发展也日益显示出美术教育的隐性价值。而高校美术教育的关键是使美术所包含的相关各科相互联系,相互融合,通力合作。因此,我们需要构建新的高校美术课程体系。

美术课程的设计,通常是指学校设置美术课程类型和对不同的美术类型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进程、评价等设计的总体方案。美术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课程编制理论,即“以美为魂,以术为本”,使美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脉络逐渐清晰,即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基础美术理论,培养学生熟练地应用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进步,美术课程编制也有所发展,不再只拘泥于传统国画、油画、书法、中外美术史、教育学、实习等课程,还设置有工艺、版画、创作与写生、染织、动画、考察等课程。由此来看,美术课程的编写逐渐从单一的绘画向多门类发展。高校美术的课程可以分类为师范、美院、设计应用类美术课程设计三个大方面。以下几点是笔者对高校美术教育课程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师范类美术教育课程的设计

随着网络运用与普及,美术学科教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传授,而是传递美术文化与育人相统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还具有促进感知力、观察力、表现力的发展,开发右脑思维与创造力发展的多种教育功能。wwW.133229.cOm因此,师范院校是为普通美术教育输送美术教师的摇篮,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育有着杠杆性作用。

高师院校承担着高中和中等师范学校的师资的培养,因此,做一个热爱美术教育事业、甘当人梯的普通老师是师范类高校的教育目标。其次,其专业设置面广,无论是国画或是西画,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无论是工艺还是实习等均为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师范生根据教学目的及其特点,全面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高师课程设置应该以各门美术技能专业为主,与教育学、心理学、中外美术史等相结合,形成立体交叉的思维、教育模式。以下是几所师范美术系的课程设置对比:

由此得出结论:高师教育是以多门课程为基础,技法课和理论课相结合,与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渗透、融会的一种学科。

二、美院类美术课程设计

有史以来,各类美术人才的培养基本上是在师傅带徒弟的传授中进行,所以它的发展是缓慢的。随着社会进步,改变了美术发展缓慢的轨迹,产生了规模更大的皇家美术教育机构——画院,即现代美院的前身。

自东汉时期洛阳鸿都门学创办,到五代十国的南唐画院和西蜀画院,以及宋代的翰林图画院的兴起, 画院规模已经很大,人才众多。清代由于西画家进入中国,透视、结构、色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美院课程设置的发展。与此同时,外国的美院教育也有所发展,1498年的达·芬奇学院,1562年的佛罗伦萨绘画学院 ,1648年的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刻学院,都最早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组织形式,成为各国美院的楷模。

在课程设计上,美院主要特点是课程设置的专业性,从入校开始就明确了油画系或国画系,四年专攻一个专业。美术院校注重的是美术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培养的是专才。以下是美院的课程设置的对比:

专业美术教育是国家专业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上表可以看出,课程设置主张学生专攻一个学科,相关的鉴赏课、史论课等开设的很少,相对于师范,缺少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美院追求的是在某个画种方面有独特的研究和创造,或在某一个领域的理论有独特的见解,所以美院的课程设置也应该与之相适应,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使学生在未来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三、设计应用类美术课程设计

设计应用类美术简称工艺美术教育,由于流传方式单一,很难形成教育规模。由于工艺美术与经济密切相关,而工艺美术的发展要依赖于工艺美术教育,所以说,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间接地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课程设计对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工艺美术教育是面向现实生活的设计教育,其范围之广,加大了高校的课程设置的难度,它大到飞机、整个城市的设计,小到商标、纽扣的设计。工艺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的设计人才。以下是两组关于大学工艺美术课程的课程设置表格:

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高等设计院校培养的学生的设计作品中应该体现出更高的文化修养。设计课程应与市场相适应。现在,国内的设计教育与市场出现脱节的情况,忽略了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加强理论课、选修课的教育,重视交叉学科和电脑的教育,是我国课程设计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课程设计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必然存在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实际问题入手,以解决在教学中的普遍问题为立足点。新课程教学法必须是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发展和获得广泛认同的教学法,必须结合课程改革中的具体问题,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思考,高等美术院校的美术课程设计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编写不同的教材,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高校美术论文篇7

民间美术作品是世界人民都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受现代社会市场的冲击,民间艺术品的开发只局限在手工作坊和流水线车间,这样便失去了民间美术作品的意义。大学民间美术课程是学生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再认识而创作出来的,是可以进行市场交换的。在传统的基础上,学生加上现代创作意识可以形成新的艺术品,而在当下的市场时代,更需要通过市场交换与竞争来实现其价值。因此,一所大学迈上创业型大学的道路,致力于学术成果的市场化,是知识有价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深刻反映与时代体现。太原师范学院设计系多年以来在课程体系中一直坚持民间美术课程教学,是设计系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但是课程的成果往往只是作为专业的一种总结而告终,在课业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为作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转化为最终成果时却只能是以单一的学分评定结束,这一现象导致了作品最后的流失和损坏,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依据这一课程的延展性,本课题对课程教学拓展进行了尝试性探索。首先,在课程内容上,针对性地对众多民间美术形式进行筛选。山西民间美术种类繁多,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没有形成整体的规模,更缺乏对其进行整体的开发与研究。太原师范学院设计系以晋商建筑装饰艺术研究所和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研究所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基地,对山西民间美术中可以进入市场的一部分内容进行规划、整理、研究,同时对其进入市场的可行性进行探索和规划。其次,对未来成果进入市场的前景、市场开发、市场运作、产品走向等,提前作出实践性的研究。具体来讲,就是把市场的概念引进教学中,以期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也有了动力,而且通过实际社会调查而来的不再是凭空臆造的东西,从原来单一的课堂作业延伸拓展到社会,而且作业的成品不会局限在单一的课堂上,在课下以及所有的有效时间,只要有市场,作业就不会中断。这样也可以对课程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补充。通过几个周期的积累形成一种良性的市场运作模式后,可以为转型期的山西在打造文化产业方面作出有意义的补充,同时也为美术院校专业课教学走向市场探索一条可行性之路。

二、高校民间美术课市场的开发

1.设定目标和计划

高校根据民间美术的特点进行教学拓展,把民间美术课程作为高校美术专业中的一门选修课程,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完成对传统艺术的了解,同时也吸收传统艺术的文化背景,并掌握民间美术的构成、造型、色彩等艺术规律;不仅提高学生的民间美术审美素质,而且可以将民间美术语言吸收、拓展到自己所学的其他专业内容之中。在课程教学中完成的作品都是学生的真实情感,通过作品中的表现使民间美术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以传承和再现。

2.具体产品的开发和制作

在这一个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共同商议决定了两个主题:一是选取晋商大院中的砖雕艺术形式为主题,通过对传统图案和工艺的吸收,借助陶艺完成作品;二是传统的皮画工艺制作,在简单商品的基础上拓展皮画制作的各种可行性。确定好主题后,开始实地考察、选取资料,在收集大量资料、选取可制作的内容后,开始产品的具体制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了对传统图案的理解和文化涵义的掌握,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制作过程中,针对出现的各种情况,不断探索解决的办法,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艺制作程序。

3.与自己专业课配套衔接

开发出产品后,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所学的知识,还专门为产品设计了一套包装,这样不仅完成了产品本身的开发,而且完善了产品后期的包装,对所学专业也起到了支撑作用,也使得原来概念性的作业有了实际性的应用功能,检验了学生的专业学识。为使自己的包装和商品很好地结合,课题组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的职业层的人员进行了回卷调查和访谈,以寻找一种共性的、大众都可接受的审美样式。

4.市场开发

对市场的调研主要是调研同类产品在目前市场上的走向,同时,作为一个产品的研发,将来如果面临创业的选择,完备的市场环节和市场经验是这个项目中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自己开发的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一步。对这类产品的消费人群进行市场调研,并通过采访对象的访谈,确定了市场不同人群接受程度的比例。综合前段时间的工作,撰写研究报告,阐述具体的产品通过怎么样的商品流通渠道进入市场,并跟踪市场反馈,对产品的高、中、低三档进行定位。为了了解此类产品目前的市场情况,课题组走访了旅游景点、商店、礼品店、艺术品交易场所,完成了对自己产品的定位。相比较,目前市场做工较粗的是大众型一般消费品。尽管学生的制作工艺也较为精美,但同市场现有的高档产品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只能定位为中档产品。以上环节可以通过图1、图2清晰地展示出来。本研究采用理论—实践—社会三个环节互补的形式完成。创新点就是从课堂教学走到课堂外完成了一件作品的开发、完成、包装等完整的一系列工作程序,同时也完成了这样的工艺品的市场定位和将来市场走向的调研报告,锻炼了市场能力,为将来的市场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高校美术论文篇8

关键词:人格塑造;美术教育;艺术素质

良好的艺术素养对于健全人格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美术教育具有强烈的情感和德育功能,对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是不可缺少的。同时美术教育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根本目的是从精神上塑造人、教育人、提高人文素养,优化人性,树立高尚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使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术学者孜孜以求的作品,实质上正是他自己人格的体现,美术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人格教育。而长期以来高校的美术教育侧重于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美术教育所具有的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人格等方面的功能,这就制约了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完善学生人格素质所具有功能的发挥,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美术学习中技能学习与基本素质、个性品质与思想情操的同步发展,担当其人格塑造的责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也是现代美术教育的最终和根本目的。

一、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

人格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和社会行为各个方面综合的整体概念,是一个人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塑性,健康的人格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人格教育,是促进与意识倾向相联系的气质、性格、品德、态度等人格因素健康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教育,塑造人格是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高校美术教学在学生人格塑造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即通过美术教育为学生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使得他们能从感觉和体验创作中获取实现自我生命的潜能和乐趣,获得真善美等人格素质的熏陶和洗礼,因此美术教育对塑造学生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1.美术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人品。美术教育不仅是美术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而且也是学生人品的教育。目前由于学校过于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品德修养教育,使得学生在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见利忘义、只注重经济利益多少的短期行为,在学习上忽视美术理论和素养,在实践中往往个人主义而缺乏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甚至是损人利己。这样的学生即使美术技巧再高,也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在美术教育中通过审美教育,使得学生获得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观念,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毅力、自信、谦虚、敬业、责任感以及真善美的追求,这些人品特点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

2.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认知能力和审美情感。审美认知能力是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判断能力,具有创造性的个体精神,是对事物深刻、正确的认识,这些要通过美术教育来完成。一件好的美术作品都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思想,它以直观的形式和特有的复杂性激发人的审美认知能力,这种审美认知能力不受制于现实生活的影响,是美术教育中人类所形成的特有的认知方式,因此高校美术教师要通过对作品的构成、形式和蕴涵意义的介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认知能力。同时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情感与想象的互动中,使得艺术欣赏成为一种超脱普通情感、摆脱功利性的审美情趣,这种带有价值定向的审美情趣是对人们普通情感的综合、选择以及创新,由此可见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情趣培养,是通过审美活动为媒介,使得人们的情感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而达到个体心理的成熟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3.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健康人格的塑造包括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质上就是对人和人格精神的培养。创造是一种开拓性的活动,它要求主体具有创造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得认为,“个人的创造力是任何创造艺术中的属性,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即是生活和职业的重要基础。”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刺激潜藏在学生心灵中天生的创造、探索、处理材料的欲望,为创造力的产生营造宽松的氛围。

4.美术教育促进学生意志心理结构的完善。意志是人格构成重要的方面,是一种精神品质和心理支撑力量,健全的人格必须具备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也是人积极进取、不断发展的动力。美术教育从影响人的情感入手,通过熏陶、感受、作用于人的情感,从而影响人的性格,对人的精神起到激励、升华的作用,并且能有助于学生摒弃消极不良的情绪,营造良好的心境,因此美术教育通过为学生展示人生的美好,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结构向完整性和平衡性发展,同时美术教育从精神上,在审美体验和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和塑造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得人变得更加坚强。

5.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提倡真善美,正如鲁迅先生说过,“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是以渊邃人之性惰,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因此美术教育体现了真善美统一的崇高道德行为,通过寓教于意生动形象的展示,易于学生所欢迎和接受,这会激励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美术教学中对祖国山河自然美作品的欣赏,会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等等。因此高校美术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走出道德危机、道德沦丧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格塑造的途径

1.强化民族传统艺术教育,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美术教育要充分重视我国民族优秀的艺术作品欣赏,切忌(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47页)盲目全盘西化的趋势,要采用中西结合,在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借鉴国外优秀的艺术成果,这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以及塑造完善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美术教育中可以大力提倡中国画和书法艺术,让这些传统的文化瑰宝渗透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可以升华、陶冶学生的人格塑造。

2.树立正确的美术价值观,淡化美术的功利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主义不可避免的会对艺术产生不良的影响,各种急功近利的美术教学手段不仅歪曲了美术艺术的本质,而且将学生的人格塑造方向引向歧途,因此美术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美术教育事业结合起来,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其次美术教育要明确美术艺术的游戏本质,只有具备这样的心灵才能获得自由自在的美术学习乐趣,才可以淡化艺术的功利性,创造一个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

3.推进美术教育体制创新和提高全社会的艺术素质修养。美术教育要从体制上进行创新,改革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评价学生时要美育与德育并重,着重考核学生的感受力、审美力、创新力以及艺术领悟能力,并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与道德素质结合起来综合判断学生的人格修养;其次美术教育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与道德素质的提高,社会大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美术教育的成败,因此社会要加大对美术事业的投入,重视社会软环境的建设,大力提倡高雅艺术和民族艺术,形成良好的社会美育氛围,总之美术教育若能发挥它的特殊作用,对我国民族人文素质的提高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胡达生.美术教育应造就中国式的理想人格[J].韶关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8).

[2]周曙华.论美术教育对创造性人格的培养[J].美术观察,2005,(12).

[3]夏志勇.高校美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三明学院学报,2005,(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