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制造专业论文8篇

时间:2022-03-25 20:54:17

制造专业论文

制造专业论文篇1

1.紧跟时代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作为我国的机械制造产业来说,本身发展速度就比较快,所以我们学校要跟上时展的趋势,结合社会的需求,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我们的教学。在学校专业学科教学中要抓好两部分即文化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共课像语、数、外、计算机等课程,同时抓好专业课。在课时设置上要结合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来安排课时,本着“按需施教、够用适度”的原则,狠抓专业课程,同时要跟踪当前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向,对一些新技术要及时地向学生予以渗透,保证学生所学技能的实用性。这里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也不能放松,要予以正确、科学的引导,保证学生的人格健全。

2.引进人才,加强学校师资力量建设。人才是教育发展的根基,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教育向前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学校来说,要充分地重视人才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要重视人才的引进。重视人才的引进要求我们学校要和相关的高等院校加强联系,密切注意其学生的发展状况,尤其是优秀的毕业生,要提前下手,保证质量。同时,我们学校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要给学校的教师尽可能多地创造“充电”提升的机会,鼓励教师走出去,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专业教学技能,努力向专业化优秀教师迈进。

3.建立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是用来形容军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的流动日益频繁,中职学校教员的人才流动也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学校教员水平资历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为了能够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首先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可以抽调有经验、有技术的骨干教师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这样,若干年以后,职业技术院校不仅可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更可以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或专业特色。

4.确定正确培养目标。机械专业是按“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设置的一个综合性强的专业。该专业覆盖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模具制造与设计等专业方向。因此,必须在市场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为该专业确定好专业方向。根据通常的划分原则,可以分为以下4个子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应用、机械电力电子、模具设计与制造。

5.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只是有限的构成部分,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机械基础系列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空洞的语言描述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可以使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目前关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CAI课件很多,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已经具备的条件。

制造专业论文篇2

现在职校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差,还有不少由于初中教育缺陷,心理不健康,文化课程教学很困难。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也与很多学生探讨学习过程,发现很多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很头痛,很多学生无法提起对专业课的兴趣,实践课程也不愿意操作实习。除了厌学以外,有一个主要原因是认为所学的知识没有多大用,出现以上情况,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家长听说机械制造类专业好就业,没有考虑到学生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初中毕业生对职业学校专业只是模糊认识,被家长硬性推荐来上学。

(2)在学习的前期没有认识到基础课的重要性,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模式不同,以至后面的课程愈发听不懂,对所学的专业课产生逆反心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做好学生入校的专业教育,让他们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基本知识,教学模式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参观学校的实习实训车间,介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聘请我校优秀毕业生回校介绍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成长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

三、做好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

第一,精选好教材、备好课。现在专业课各种版本的教材较多,任课教师要精选教材,不能只选好讲的教材,要结合本专业要求和学生益于学习的教材作为主讲教材。首先要研究教材备好课、分析课程重点和要点,然后写好授课教案、做好课件是上好一堂课必备条件。第二,组织好教学。怎样组织教学让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掌握所学习的内容也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式也不同,不能教条式地“满堂灌”。首先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的内容重点和要点,然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授课。最后要对本次课的重点和要点进行小结,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留思考题。第三,做好课后辅导和答疑。辅导和答疑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环节,由于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因材施教,要耐心地给学生辅导,用最简单的方法扎扎实实讲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请进来,走出去。尤其是机械制造专业课难度有点大,都是工厂中的生产实例,让学生走出去到工厂实习增强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把工厂有专业技术人员请进来,指导学生实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掌握专业基本知识。认识提高,有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进步。让学生认识到机械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并结合企业案例,结合就业实际让学生明白课程的重要性,为学生日后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第五,紧密结合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要求,工学结合,按实际内容讲解相关课程,而不是完全围绕课本进行教学。实用性强的内容精讲细讲,在教学过程对学生灌输一些企业文化和实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这是我们教学中必须强调、始终贯彻执行的重点。第六,重点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环节的教育。要求指导老师不但技能好,还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我校现有86台各类机床: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让学生先在普通机床实训,熟练掌握操作方法,然后在让学生到数控机床实训,扩展学生的技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对学生就业有一定的优势,分配到企业后,经过简单的培训可以直接顶岗生产操作,成为生产技术骨干。第七,对毕业生就业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重点内容,符合企业对人才的发展需要。

四、根据学生的特点,多方面培养人才

制造专业论文篇3

关键词:专用车;制造企业;资金管理;分析探索

专用车制造企业属于目的性以及系统性非常强的企业形式,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经济发展动荡的影响下,我国的专用车制造行业生产总值以及销售量逐渐下降,价格也出现很大起伏,特别是其中的资金管理板块,在经常出现货款收不上来,库存积压数量巨大,很多规模比较小的企业面临着停产以及破产的危险。虽然近些年我国在经济上一直不断改革,并且取得非常突出的成就,但是在专用车制造行业资金管理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加上市场经营越来越激烈,需要针对这方面进行不断革新研究。

一、调整企业资金管理结构,增强企业消贷能力,严格控制负债率

正常来讲,企业的负债率对企业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需要将其控制50%之内才能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资金链的良性循环,若是企业负债率不断提升,则代表着企业的偿还能力在不断下降,导致企业自身盈利率降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只有企业的盈利率高于企业的负债率,才能表示企业发展良好。这种负债率以及企业的盈利率等都体现在企业资金管理方面,在资金管理中的流动资金板块上将会直接体现出企业近期的经营效益以及企业资金运行等。不断对企业的资金管理结构进行调整,强化企业的消贷能力,同时对负债率进行严格控制,帮助企业更好的协调盈利率与负债率之间的关系。不断缩小企业的负债率,这样就能降低企业资金管理的各种成本,同时企业也会获得更大的收益,企业财务风险就会不断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会随之上升。在进行资金管理期间,需要做出决策之前一定要对资金信息进行全面了解,根据信息反馈系统对企业的贷款等进行掌握,同时保证对信息的实时关注,企业资金信息出现任何变化都要详细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准确性。及时将资金运行信息上传到企业的决策部门,并且根据企业的消贷需要,合理对资金进行控制以及调整,尽量减少资金的消耗以及过度占用,为企业预留出更多的流动资金,这样才能实现更高的收益。

二、增强资金筹集、合理分配资金、严格控制资金风险

对于资金的管理需要从资金筹集、资金分配以及资金运行风险控制等方面急性详细开展,这期间不仅需要对资金各项运动清晰掌握,还要对资金融资方面进行创新。专用车制造企业在资金筹集方面传统的资金筹集方式主要是利用银行借款或是股票、债券等,这些虽然能够帮助企业筹集到资金,但是时间比较长,循环周期也比较长,不利于企业的资金流通。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经济状况以及资金管理需要,积极开展企业融资。针对产品经营、品牌树立以及资本运行等方面,向合作企业以及企业的投资人、债券人进行融资,也可以向金融机构进行在融资,当然在融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融资管理程序,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计划,提高对融资风险控制以及保障,设定备用方案,防止在融资过程中因为各项业务原因造成融资出现问题,及时启动备用方案。

三、完善人员管理制度、优化互联网资金管理形式、积极开展资格招标

不断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对资金管理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同时针对管理工作的需要,不断引进新的高素质人才,为企业的资金管理注入新鲜血液。再者是针对互联网资金管理方面,互联网资金管理的实现不仅在管理速度上进行了提升,对管理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资金管理信息及时上传到平台上,这样能够更加方便领导的审查,以及发展决策的制定。资金管理系统也需要实现互联网形式,全部实施无纸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管理方面的准确性,增强资金管理的控制力。对于汽车制造企业的汽车销售,特别是与政府之间的汽车供货,因为政府所需要的公务车基本都是根据车的基本价格、购买车需要的购置税、出库费等,形成汽车的采购价格,但是在预算填报期间比较模糊,同时还需要支付各种服务费、上车牌等杂费,预算期间因为对各种费用情况掌握不够明确,导致填制预算表期间单纯的上报车的价格,在后期调整上也非常繁琐。加上投标范围的选择范围上比较狭窄,大多是以区县等为中心展开,这样就局限了汽车销售的选择范围。采购的过程也比较随意,供货合同形式多样,没有标准的固定模式。所以积极采取协议供货的方式,在实现采购效率提升的基础上还能节约政府采购的成本,汽车制造企业还能保证自身的资金权益。其中对价格的调节协议以及采购的调节协议都要明确规定,将车辆中的内饰以及存在的风险等都明确标注,这样在后续的签订中能够更加简洁化。结合政府的资格招标政策提升汽车制造企业的投标资格,制造性价比更高的汽车类型,同时不断提升汽车销售服务,重视汽车品牌效应的制造,保证汽车环保以及安全等方面的性质,针对公安或是环卫部门所需的特殊汽车进行优化,提高自身的汽车制造实力。重视中标之后的签订合同格式,一定要保证规范性以及稳定性,并且汽车采购期间,及时制定合理的预算规划,在合同中体现出对企业利益的保护。利用品牌服务方式开展回访,及时了解汽车使用状况,这样才能建立更加稳定的供销关系。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讲,看似非常简单的招投标过程,其中包括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针对这些预算填报期间比较模糊、选择范围上比较狭窄等问题,一定要不断改进完善,在不断发展中还会遇到更多新的问题,结合市场发展以及汽车制造企业发展实际状况,不断进行优化。

四、加大应收款保障、降低企业负债率、优化企业资金管理结构

对企业的应收账款一定要加大保障,特别是在资金管理以及流动资金运行方面,企业营销中,一定要产生应收账款,对这些应收账款要提高保护,保证应收账款能够按时到账,这样就能降低企业的负债率,帮助企业实现对资金管理结构的优化。针对一些外出需要签订的合同,一定要事前进行财务申请,拿到申请数据之后,保证当天财务必须交账,若是出现极特殊情况,需要企业经理批准之后才能次日交账。财务业务只能根据转账方式对车款进行处理,并且还需要相关财务部门的确认。针对政府汽车销售方面,价格以及签订的合同都要经过总经理的审批才可以执行,并且对应收账款必须在合同中明确支出,收款日应收账款必须准时到账。应收账款处理采取责任制,若是超出规定日期没有及时收到应收账款,将会对责任人进行处罚,超出日期半月至上还没有收回,在薪资上给予严格处理,非常特殊的情况一定要上报总经理,得到总经理审批才能够延迟收回。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专用车制造企业来讲,需要不断加强专用车资金管理手段,在互联网技术上以及应收款保护上都要提高,这样才能保障企业资金链正常运行,为企业预留出更多的流动资产,也能科学控制企业负债率,实现企业发展以及推动企业进步。

作者:施卫珍 单位:中汽商用汽车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林晔.试论加强制造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J].时代金融,2016,24:114-115.

制造专业论文篇4

“所有关心清洁能源发展的,从政府到企业乃至高校,都在高度关注着风电设备的产能过剩问题。” 在风电领域,目前过热的似乎不止是整机制造。如上述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俊良所说,风电制造行业还从未如此这般“引人注目”过。 尽管各方对“过剩”的看法不尽一致,但短短几年内,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无序上马、快速膨胀,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已达到80余家,而且,还有许多企业摩拳擦掌,准备进入。 自去年8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点名,到10月份十部委的联合发文,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已列入了六大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行业“黑名单”。 “前方熊出没,小心!”在中国可再生能源风能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施鹏飞看来,政府旨在警示,包括想进入的和已进入的,“未来几年内,风电设备制造行业的洗牌,将是市场使然。” 风电制造行业“少白头” 近年来,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扶摇直上。其背后,则是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一路高歌猛进。在《可再生能源法》等政策的保驾护航和风电机组巨大需求的刺激下,众多企业纷纷上马风电制造项目。 告别了金风科技的一枝独秀,我国的风电设备制造行业迅速迎来了百花争艳。2011年,我国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也不过6家,而仅仅五年时间,这一数字已飙升至80多家,乃至于业内有风电“疯”了之说。各种产业资本的一窝蜂涌入,同质化技术的重复引进,以及地方政府的竞相规划,已让这一产业萌生了“少白头”。 据了解,几乎江苏每个沿海地级市都提出要打造风电设备产业园。“重复建设严重,”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如此感慨,“有的国外设计公司先后向国内六七家企业转让相同的产品或技术。” 同时,前期上线的产能从去年起集中释放,整机的价格也一路下滑。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朱俊生表示,整机设备价格已从前两年的7000多元/千瓦降到了5400元/千瓦,使得行业平均利润率仅维持在10个百分点左右。 “尽管还是高科技,但整机制造行业已经不再高利润了。”一业内人士曾对记者表示,“就这么发展下去,风电制造行业就要成了家电行业了。” “一家整机制造企业至少要达到50万千瓦的规模才有效益。”施鹏飞表示,“按照这个标准,到2010年如果现有的80多家企业产能完全释放,风机的产量可达3500万~4000万千瓦。而今后十年国内风场的建设速度可能会维持在年装机1000万~1500万千瓦之间。按照今年我国总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的总体规模看,前三家企业就可能占到90%左右的市场份额。” “这个行业已经出现了过剩倾向,”施鹏飞说,“所以国务院对风电设备制造业亮了红灯,提醒还想进入的企业掂量掂量,最好不要进来,早期风电设备企业走过的引进技术—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占领市场的道路,如今很难行得通。走老路的新企业难以拥有生存空间。” 强制认证或推行 去年9月底,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委的《国务院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国发38号文)。国发38号文明确表示:“严格控制风电装备产能盲目扩张”、“原则上不再核准或备案建设新的整机制造厂”等。 对风电设备产业而言,这已不是官方“警钟”第一次敲响。早在去年8月上旬,工信部的《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已指出,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向新兴产业特别是风电和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蔓延,必须刹住重复建设之风。 “国家出台的政策并不是要限制行业发展,而是要保障行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 对此,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的解读是,一方面可促使已进入者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另一方面则可回避资源浪费,加速整个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目前风电设备的制造质量不容乐观。”中国国电集团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源表示,“和国外设备相比,国内产品在可靠性、可利用率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次,国内一些设备制造商对合同的履约能力比较差。尽管制造商数量不少,但真正能满足需要的企业并不

制造专业论文篇5

近两年,中国大多数的光伏制造企业,都经历了先大喜后大悲的“过山车”命运。在长达三年多的疯狂上涨之后,多晶硅的价格从2008年9月每千克接近500美元的高点开始大幅回落,到2009年5月跌破55美元。国外光伏补贴政策的变化、银行信贷的抽紧和高价的硅原料库存让下游的光伏组件制造商的日子同样难过。中国光伏业的龙头——尚德公司(SunTech)其股票市值由100亿美元缩水至不到20亿美元。尚德董事长施正荣感叹:“国内400多家光伏企业几乎都是过去两年内上马的,光伏泡沫就这样让中国人自己给炒起来了。”然而泡沫终究难以持久。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史利民通过调研得出,在金融危机中光伏企业已经有3/4倒闭歇业。 不仅如此,8月下旬,光伏产品最大的消费国德国的两大太阳能公司联合其他公司向德国政府以及欧盟委员会申请对中国太阳能电池进行反倾销调查。9月,美国SunPower等著名光伏公司向当地政府表达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愿望。在轮胎特保案的影响下,贸易保护成为国外大厂对付新兴国家绿色能源企业的杀手锏。这些对于98%以上的产品出口的中国光伏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前两年光伏企业纷纷在美国上市的“造富运动”,从这场盛宴里面走出的新能源富豪如施正荣、彭小峰等,一度曾拥有中国首富的桂冠。施正荣获得2008年度美国《财富》杂志“亚洲年度经济人物”殊荣,《财富》还发表封面文章《太阳王:施正荣》。时至今日,在胡润研究院的《2008胡润百富榜》前20位富豪财富缩水报告显示,二人的个人财富缩水了各80%左右,跌幅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 困惑 中国的光伏制造业绝对属于新兴产业,如果以多晶硅的产能和产量为标志,形成规模大体不到5年时间。然而,这样一个新兴产业,却与发展了上百年至少有半个多世纪的传统产业(例如水泥、钢铁、电解铝等)有着类似的病症。 困惑之一:作为新兴产业,在不到5年时间怎么会与“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的病症挂上号?以至于成为政府重点关注的行业? 2009年8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的《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指出,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问题,不容忽视。同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多晶硅等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 困惑之二:太阳能本来属于“阳光产业”,“清洁能源”、“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几乎是其代名词,而与此相关的光伏制造为何成为当下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以至于2009年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其定性为:“多晶硅是信息产业和光伏产业的基础材料,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对缺乏配套综合利用、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 困惑之三:如果说中国整体经济包括相当部分行业对外依存程度的提高是内需不足、加工贸易比重大等原因造成的话,那么,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为何快速形成如此高的对外依存度? 困惑之四:作为新兴产业,政府的政策由“扶持”到“限制”,为何在不太长的几年时间快速逆转?是政府政策出错还是市场出错? 国家发改委2005年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被列为鼓励类的产业;而2009年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其列为重点控制的行业。 关于多晶硅产业甚至整个光伏制造业产能过剩的争论不绝于耳,曾经炙手可热的新能源产业遭遇了新生不久的第一个寒冬。既耐人寻味,又值得深刻反思。

制造专业论文篇6

【关键词】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机械制造专业是一个传统的工科专业,计算机的应用使机械制造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渗透到从设计、工艺、制造、检测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构成了计算机集成制造。建立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先进制造技术迅速发展,新的生产模式不断出现。现代制造业对人才的要求显然不同于传统机械制造业。因而,传统机械制造专业的教育体系,必须随时代的发展作相应的改革与调整。我们经过对相关企业广泛、深入的调研及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根据对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模式的研究,构建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岗位技能要求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校机械制造专业是培养机械行业研究、开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学校教学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市场经济接轨,培养职业类综合人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机械行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强。而反观传统的机械制造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就会发现课程设置单一、知识面和专业面窄、课程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等不足之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适应当今社会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造能力强、素质高的机械工程人才,调整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课程建设是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是通过一系列课程的严格学习和训练来实现的。我们在实践中开创了“课堂与实训结合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学新模式,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对接。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一般分为理论课和实习实训课两大类。但机制专业的一些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许多理论知识都与实际紧密联系,实践性非常强,单凭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讲授这些知识,没有感性认识,无疑是纸上谈兵。针对此种情况,我们采取的方法把课堂和实训车间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把教学要点分解为两种课型,即采用课堂理论课与现场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目前我院机械类设置招生的本专科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与工艺设备、数控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为了使课程体系更好地适应专业整合与分流的要求,结合我们学校对大学一年级进行公共基础课通修的课程改革方案,针对机械类各专业的特点,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专业基础课,然后按专业进行专业限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形成良好的学风,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能力的培育,提供后续所需。

二、机械制造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根据机械制造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并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应用”的原则,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

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不是针对.某一单一专业,而是针对相关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基础,着眼于专业技能的训练,着眼于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公共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的知识。公共基础课由文化课程类、工具课程类、能力培养课程类构成。文化课程类包括政治、高等数学(含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和体育等课程。文化课程是所有工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基础,是学习专业和提高文化素质的需要。工具课程类包括英语和计算机课程。随着科技发展的信息化、国际化,外语、计算机作为一种必不一可少的工具已日益突出。外语应全面加强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课程类包括法律基础、职业道德、经济管理、文献检索及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选修其中的若干门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专业课。我院机械制造专业采用两年半+半年的教学培养计划,其中两年半为毕业前在校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后半年提前走入企业。学生可直接就业于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技能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制定符合实际的实习计划,配备专业的实习教师,结合专业课的内容进行技能教学。具体采用“即讲即练式”或“理论实践交替式”技能教学模式,即指导教师在实习现场讲授操作技术,然后学生马上动手进行操作实训,及时消化,及时掌握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在“讲、学、练”相结合的技能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夯实坚实技能基础。

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紧跟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突出工程技术教育的特点,同时要面向市场需求,立新求精,动态改革,力求培养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体现行业特色、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在我院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借鉴了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中的创新思想、系统理论、优化方法等先进理论,从整体到局部,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实施,从宏观培养目标到教学保障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志毅.林雪娇.谈21世纪先进制造技术对机械类专业教学的影响.期刊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2 丰二中.高职教育现代机械制造业人才的培养.[期刊论文]-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制造专业论文篇7

关键词:行业分类法;技术轨道;有效发明专利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292-05

引言

在创新研究中,专利常被作为一种重要的创新投入要素,加入到生产函数中,通过计算产出弹性衡量创新绩效。然而,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进步,学者们发现,不同行业专利对于生产的作用具有异质性,由于行业特点、获得专利的途径、专利种类等差异,不同行业专利的产出效率不尽相同。1986年,Edwin Mansfield使用美国100个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了不同行业专利对诱发创新的作用、产业间和厂商内部专利申请倾向以及专利申请随时间的变动差异。Richard C.Levin等(1987)比较了18个行业过程专利与产品专利的影响,认为除石油精炼外,其余行业产品专利比过程专利更能有效地防止复制模仿。France Malerba和Luigi Orsenigo(1997)根据国外创新活动集中度、对称性、创新企业规模和创新企业制度稳定性,对不同行业进行了分类,并研究了不同行业的创新特点。

国内学者也着力于行业差异下专利性质的研究。李新波等(2011)基于1999—2008年中国8个制造行业的大中型企业数据发现,在高新技术行业,专利的作用大于标准;而在传统的制造业行业,标准具有显著优势。王燕玲(2011)结合中国专利数据库中1985—2007年的专利数据,分析了低技术制造业在专利总量发展变化上反映出的创新特征。祁延莉等(2012)单独以中国医药制造业行业上市公司为例,证明了企业专利的申请、实施以及专利战略管理对企业后续的营业利润显著正相关,但存在三四年的滞后期。

然而,精细的分行业研究虽然充分考虑了行业异质性问题,却难以避免两种风险:一种是基于某一个企业或是产业的经验,具有行业特殊性和局限性,很多结论极有可能误导读者或是错误的;另一种是由于所有的企业和产业都不相同,难以寻找统一的经验可以概括借鉴,不存在有用知识的积累和发展。寻找恰当的行业分类方式,在考虑到行业间专利产出异质性问题的同时,保证结论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引入技术轨道理论,综合考虑了企业规模、供应商关系、技术来源及技术战略等四大特征。同时,以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数据为样本,运用技术轨道理论划分归归集,根据事实数据,总结了技术轨道内部企业的特点,测算了不同技术轨道下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对于制造业产出的影响,并结合各自的特点和创新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一、技术轨道理论

(一)技术轨道分类

技术轨道理论是依据主要的技术来源、使用者、获取途径、战略定位、技术路径和行业特征等指标,结合创新管理和技术战略,总结得到的部门分类体系。由Pavitt最先提出,并发展为供应商主导、规模密集型、专业化供应商、基于科学和信息密集型五条完整的技术轨道。在本文中,由于制造业本身的特点,并没有符合信息密集型技术轨道特点的行业,所以只涉及供应商主导、规模密集型、专业化供应商和基于科学四种技术轨道(见下页表1)。

根据Pavitt的分类,供应商主导行业中企业规模一般较小,R&D投入能力和工程能力较差,创新主要来自于供应商提供的仪器和材料;规模密集型行业和专业化供应商行业均属于生产密集型行业,随着市场的不断细分,市场容量增大,进而出现机械生产对于劳动投入的替代,而规模密集型行业,生产相似产品,创新多表现为过程创新,创新来自于机械工业商,自身创新较少,对于产出的影响相对较小;专业化供应商创新表现在产品创新,其通过大客户对产品使用的经验及反馈,主动进行产品的改进升级,产品创新对于企业盈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科学的企业多为化学或电子电信行业,创新来源于企业的R&D投入以及科学的快速发展,因而创新投入及创新产出水平高。

(二)技术轨道描述性统计

首先对四种技术轨道在中国的表现进行描述性比较分析,分别计算了各轨迹行业平均总产值、固定资产净值、从业人员数量及专利相关数据的均值以及各指标的人均密度水平(见下页表2)。

可以看到,供应商主导行业平均总产值最小,固定资产净值及从业人员数量也处于四种轨迹的平均水平之下,专利相关数量均为四种轨迹中最小,整体实力较弱。相比之下,专业化供应商市场最大,资本投入最大,从业人数最众,专利总量和人均专利密度为四种轨迹中最高,创新能力在四种轨迹中最强。基于科学行业是平均从业人数最少的行业,但其人均产出却居于四种技术轨道首位,人均资产净值居于第二位,人均专利水平也居于第二位,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技术的产业。而规模密集型从总产出和固定资产投资来看,要高于其他技术轨道,但创新能力平平。

根据上述描述性分析,各技术轨道统计数据所表现出来的行业特点,与理论分析的轨迹特征基本吻合,反证了理论分析逻辑的有效性。下面运用面板数据分析及计量手段,详细研究专利与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回归模型设计及实证分析

本文模型扩展了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在投入要素中加入专利相关变量,扩展后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

Qi=AKαiLβi·patentγi·eεi (1)

Q、K、L、patent分别代表产出、物质资本投入、劳动资本投入及专利数量。A为常数。α、β、γ分别代表资本的产出弹性、劳动的产出弹性和专利的产出弹性。ε为随机误差项。对数化后得到回归方程为:

qit=a+αkit+βlit+γpatit+εit (2)

其中q、k、l、pat分别代表相应变量的对数形式。

我们重点关注的是专利的产出弹性γ。在对γ的估计中,作者分别加入了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有效发明专利量进行回归。考虑到发明专利是一种根本型创新,表征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发明能力和水平,本文特别关注了发明专利对于制造业的影响。由生产函数设定知,若发明专利系数高于总专利系数,则三种类型专利中,发明专利对于产出的作用高于其他两种专利,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反之,发明专利对产出的作用较低。此外,为估量专利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性影响,本文直接选用有效发明专利,作为发明专利存量,通过比较发明申请与有效发明专利量的产出弹性,研究专利对产出的累积影响。

生产函数中,产出用制造业各行业大中型企业总产值表示,资本投入用固定资产净值表示,劳动投入以从业人员数量来表示,其中制造业行业产值及固定资产净值用工业产出品出厂价格指数折算到2006年的物价水平,分别加入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及发明专利有效量进行回归分析。总共包括了28个制造业2006—2010年五年间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及专利数据。下页表3为回归结果。

从四种技术轨道回归结果看,专利申请数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专利对于制造业产出具有推动作用,但影响程度较低。其中,专业化供应商的专利产出弹性最大,为0.18,专业化供应商的专利产出弹性最小,为0.097。

从发明专利申请回归中看,除规模密集型行业外,发明专利申请数弹性与专利申请总数的弹性大小相当,专利类型对于产出的作用无明显差异。规模密集型行业发明专利申请弹性明显减小且不显著,表明了对于此技术轨道,产出的增长几乎不依靠发明专利。这与规模密集型行业主要依靠过程创新及供应商提供生产设备创新的特点一致。

从有效发明专利量回归中看,除基于科学的行业外,其他三种技术轨道的有效发明专利量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这一结论可以用技术轨道理论进行充分解释。第一,从技术轨道的技术来源和创新战略定位来看,供应商主导企业创新主要来自于行业外部供应商供给,行业内部创新对于生产的推动力较小;规模密集型企业创新来源于生产需求和经验积累,主要为流程创新,对于发明创新的依赖程度低;专业化供应商企业虽然创新能力较强,发明专利对于行业生产也很重要,然而,由于技术创新成本高、风险大,而国家对于专利保护力度不足,更多的企业采取的是模仿跟随领先企业的做法,这种“山寨”策略,在降低跟随企业成本的同时,也大大削减了创新者从发明中获得的利益。此外,中国发明专利的技术水准及创新性普遍较低,技术更新快,发明专利开发不足,一项发明的产生难以充分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导致专利对于经济增长缺乏持续的推动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基于科学行业的回归中,有效发明专利弹性不仅显著,且要高于专利申请系数,其回归的F值与残差也比专利申请回归高,充分说明了对于基于科学的行业来说,发明专利对于产出的贡献远大于其他两种类型专利,且其持续效应更强。这也印证了其以基础研究开发专利为主,利用基础科学开发技术相关产品的技术轨道特点。

结论

根据以上的分析论证,技术轨道理论通过对不同行业的综合分类,不仅能够解决专利异质性带来的产出效率差异问题,而且运用技术轨道理论,能够合理解释这种行业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在技术轨道分类基础上,统计回归结果表明,专利对中国制造业产出具有推动作用。对于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专业化供应商行业的影响尤其显著,而发明专利对于化学化工、医药制造业等基于科学的行业贡献要高于其他类型专利,专利对于供应商主导和规模密集型行业的推动作用较小,尤其是发明专利,对于产出没有显著贡献。

根据以上的分析论证,技术轨道理论通过对不同行业的综合分类,解决了专利异质性带来的产出效率差异问题,得到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结论,根据技术轨道理论的阐述,政府应针对不同的技术轨道,实施差别化的专利政策,提高对供应商主导行业和规模密集型行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水平,加快产业升级,加强对专业化供应商的专利来源的控制,建立对产品反馈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基于科学的行业与高校、研究所的沟通合作,产学研共同发展,不断提高国家创新能力,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富民强国的理想。

参考文献:

[1] Franco Malerba,L.O..Technological Regimes and Sectoral Patterns of Innovative Activitie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1997,

(6):83-118.

[2] Pavitt,K..Sectoral Patterns of Technical Change:towards a Taxonomy and a Theory[J].Research Policy,1984,(13):343-374.

[3] Rrichard C.Levin,A.K.K.,Richard R.Nelson,Sidney G.Winter.Appropriating the Returns from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87,(3):783-822.

[4] 安同良.中国企业的技术选择[J].经济研究,2003,(7):76-84.

[5] 李新波,韩伯棠,王宗赐.基于中国制造业标准与专利效益对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7):80-84.

[6] 祁延莉,张杨杨.企业专利与企业利润的相关性分析——以中国医药制造上市公司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8):198-203.

[7] 王燕玲.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低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特征研究[J].统计研究,2011,(4):57-62.

The Output Efficiency Analysis of the Patents Based on 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

YAO Qiu-shuang

(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制造专业论文篇8

【关键词】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课程设置合理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56-02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大部分毕业生在地方区域企业就业,工作岗位有初次就业岗位、发展岗位和拓展岗位三个层次的岗位,具体岗位主要为普通机床操作工、数控机床操作工、产品质量检测员、产品售后服务员、工艺装备设计员等八种。随着汽车等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企业急需应用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职教育必须将专业建设主动融入地方工业产业链,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本文就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改革中专业课程的合理化设置进行探讨。

一、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的机制专业即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该专业是面向工程机械、通用机械、汽车制造业等机械行业,培养从事零件制造、产品质量检测、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工艺装备设计、产品售后服务、产品销售、生产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专业课程设计

目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课程设计是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开展社会调研与工作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需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系统设计专业课程结构,梳理出专业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确定课程目标和主要内容。

三、专业课程结构

该专业专业课程结构为“1+3”结构。“1”为专业基础平台,“3”为机械加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综合实践三个阶段。归纳出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其中,机械制图与测绘、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含考证)、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为核心课程,其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就业岗位的胜任能力。各高职院校在这些课程改革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各专业课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怎样更好的衔接、过渡,使各科教学组织更合理,教学资源能充分利用,使学生能由浅入深,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思考如何合理安排各阶段的专业课程。

四、专业课程安排

(一)第一阶段。即第一学期,新生进入该专业学习的开始,文化基础课程较多,只能同时开设机械制图与测绘(第一阶段)、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零件手工制作(即钳工实训)三门专业课,在机械制图与测绘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两门理论课学习到中后期,即机械制图与测绘课程进行到组合体部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讲授完材料牌号、性能及功用部分,可将2周的机械零件手工制作实训课有机的插入,按图样进行零件手工制作。机械制图与测绘课程的看图能力在机械零件手工制作实训中得到实践提高,各种材料的使用性能在机械零件手工制作实训中得到亲身感知,为后继专业课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奠定初步的基础。

(二)第二阶段。即第二学期,开设有机械制图与测绘(第二阶段)、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第一阶段)、机械加工设备与刀具、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四门理论课,还有零件普通车削加工和零件普通铣、磨加工两门实训课程。这两门实训课要求学生能看懂图纸,按图加工,正确使用及维护设备与刀具,加工过程中会熟练使用量具进行测量,所以开设的四门理论课实际是为实训课服务,理论课是为实训提供足够的理论指导,再进行两门实训课教学,这样理论知识在实训中及时得到认知应用,对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打牢基础。

(三)第三阶段。即第三学期,开设有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第二阶段)、液压与气动技术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第一阶段)三门主要理论课和零件数控车削加工、零件数控铣削加工、专业顶岗实习三门实训实践课。此阶段的实训课时增加,实训内容也由简单零件进入到复杂零件的加工,加工时必须考虑制造工艺过程的合理安排及夹具的正确使用,同时开始使用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要求掌握其特性,能熟练、正确规范的使用。同期开设的专业理论课同样为实训课提供足够的理论指导,应该在实训前合理安排开设,此阶段的课程学习将为学生今后独立完成各种零件全部加工的工作能力的提升打下稳坚实基础。

(四)第四阶段。即第四学期,开设有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第二阶段)、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逆向设计、专业顶岗实习、零件数控铣削加工(含考证)等课程,以零件数控铣削加工完成零件的设计到加工全过程为主线,先插入相关理论课程学习,到最后完成产品加工,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习,逐渐具备产品设计、独立编程、编制工艺及操作加工的综合能力,为今后从事产品设计研发等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五)第五阶段。即第五、六学期,开设毕业设计与制作和预就业顶岗实习两门课,教师可用预就业顶岗实习的部分内容作为毕业设计与制作的课题同时进行,相辅相成。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在这两门课程中得到检验,课程的开设提升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全面扎实的基础。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各阶段课程结构安排图如图2所示。

五、教改教学效果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注重科学的安排各阶段课程,注重各阶段的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训课程间的合理衔接,学生学习主动性高,理论知识牢固,动手能力强,思维灵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自2008年以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师生参加中南地区及广西区的各类机械创新大赛均获得了一、二、三等奖的良好成绩;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在95%以上,毕业生在各种工作岗位领悟性高,适应性强,工作积极性好,深受企业欢迎;许多毕业生现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为学院赢得了良好声誉。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