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嘻哈文化论文8篇

时间:2023-01-19 10:28:00

嘻哈文化论文

嘻哈文化论文篇1

“担不担心失败?”这是节目开播前,陈伟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2亿元的制作投入,相对小众的音乐题材,在外界看来《中国有嘻哈》不啻为一场豪赌。从现在的数据来看,这场赌局,陈伟赢了。

小切口 大投入

“把最多的资源砸在一个最精准的小切口上,才能产生一次‘爆破’。”这是《中国有嘻哈》总制片人、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伟多年来节目制作的一个心得。从浙江卫视到爱奇艺,陈伟参与了《中国好声音》《我爱记歌词》《偶滴歌神啊》等多档音乐类节目的制作,在他看来“小切口投入大资源才能产生爆款”。

十多年前,以歌词为切入点,陈伟制作了《我爱记歌词》。“它其实是一档伪音乐节目,音乐并非节目的主要承载内容,综艺和歌词益智才是切入口。”而《中国好声音》则精准切在了“唱得好”这一维度。彼时正值选秀的“七年之痒”,几乎所有选秀节目都在关注所谓的“选秀咖”,需要选手有故事、放得开以及拥有各种各样的才艺,但《中国好声音》只有一个“唱得好”的诉求。在陈伟看来,娱乐最大的品类便是音乐,音乐类的娱乐节目是很多制作人的首选,但是音乐世界太过庞大,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切口,而《中国有嘻哈》选择的是“Hip Hop”。

“《中国有嘻哈》切割的是一个大文化圈层――嘻哈文化。嘻哈文化还包括DJ、篮球、潮牌、滑板、B-BOX等等,而rap或是说嘻哈音乐只是这个文化圈层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用综艺节目的形式去承载、呈现嘻哈,我们目之所及想要吸引的是被嘻哈大文化所影响的族群。”陈伟坦言,自己并非嘻哈粉,而是当年身穿皮夹克、脚着军靴的摇滚粉,但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对当下的90后、00后而言,吸引他们的正是嘻哈文化以及由嘻哈所代表的潮流文化。

据了解,《中国有嘻哈》机位数70多个,成片比2500∶1。陈伟整合了爱奇艺旗下多家工作室,制作团队规模将近千人,《中国有嘻哈》的总导演、总编剧、视觉总监皆为当前中国一线的电视节目制作人。总导演车澈是《蒙面歌王》系列总导演,总编剧岑俊义曾操刀《奔跑吧兄弟》《爸爸回来了》等节目,视觉总监宫鹏曾制作过《跨界歌王》《女神的新衣》。除此之外,在节目播出期间,爱奇艺所有的站内资源、传播资源也都为《中国有嘻哈》让路。

“不管是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如此之多的资源在一个项目,我们对这个项目肯定是有信心的。一方面,我们对这个切口有信心;另一方面,我们对节目的创新模式和团队力量有信心,对2017年所形成的网络综艺标杆大片式的竞争格局充满信心。”陈伟说道。

剧情式真人秀

“在新媒体节目制作领域,我们拼的不是钱也不是明星阵容,而是工业品质和节目制作理念。”剧情式真人秀是众主创一再提及的概念,陈伟介绍,《中国有嘻哈》是一个以嘻哈偶像养成为故事主线的剧情式真人秀。

在已经播出的四期节目中,每一期节目都有一个相应的主题,每期节目末尾都留有一个悬念。“《中国有嘻哈》运用的是‘抽屉式录制’的手法,每一期节目无论来回怎么对调,都不会改变节目的逻辑,而后期通过倒叙、插叙等方式,则可以重新架构故事。”北京千秋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孙闻说。此次《中国有嘻哈》后期制作由千秋岁承担,千秋岁派出了50多人的团队。孙闻表示,《中国有嘻哈》每一期节目都有主题主线、人物故事,制作方式向美剧靠拢。

在视觉呈现方面,宫鹏团队运用了很多戏剧元素。据悉,宫鹏为《中国有嘻哈》12期节目设计了13个场景,这些场景借鉴了很多电影美术以及电影场景道具理念。

作为节目总编剧,岑俊义的主要工作包括与陈伟、车澈一起讨论赛制以及与后期团队讨论剪辑方式和素材的取舍。“我的工作是保证所有人在R头前能够自然发挥,展现他们真实的性格,即培养真人秀状态。”岑俊义说。从选手参与录制开始,便有镜头一直对着他们,采访他们的导演也都跟选手很熟悉,几乎是朋友状态。“我们要让这些选手习惯镜头的存在,能够对着镜头自然说话。”

对于重视“keep it real”精神的嘻哈选手来说,他们也乐于展现自己“real”的状态。在第二期节目中,选手Bridge被问及希望谁是冠军,他答曰“第一名是Gai(同团体说唱成员),第二名是我Bridge,第三名关我什么事?”引得一众网友称道。Rapper们耿直、充满个性的表达也是他们能够圈粉的一大理由。用陈伟的话说,这帮rapper像刺猬,用刺伪装自己,但他们都有柔软的内心,是一帮很可爱的人。而岑俊义解释他参与这个节目的理由是,“当前社会的包容性已经非常高,不是说那些长得好看、各方面完美的人才能被大家所喜爱,现在有个性的人可能更容易引起大众共鸣。”

嘻哈文化论文篇2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国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教育强调终身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提倡人的解放,提倡人的生成,提倡人的个性发展,提倡人文关怀。而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尤为重要。学校体育由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等方面组成。其教育的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及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出发点,以建立终身体育为理念,以掌握1~2门运动技术为目标,成为21世纪体育教育追求的方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学校体育课时有限、教师资源有限,尚不能满足多种爱好的学生。课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根据对运动的理解,选择项目进行锻炼。学生对运动项目的投入取决于他们对该项目的兴趣,兴趣产生于该项目满足他们需要的程度。中学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环节,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快速增长期,是从儿童向青年过度的时期,生理、心理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自主的思想,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在运动形式和内容上过于单一、而且无法满足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要求。

我作为本课题的实施者,从小就对舞蹈就有点感觉,但一直未找到适合自己的舞蹈风格,自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街舞以后,便对街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凭着自己对街舞的热爱与追求,业余时间经常会去有街舞教学的健身俱乐部进行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发觉自身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起到了瘦身减脂的作用,心情也很愉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觉身体素质比以前也得到了改善,特别是在协调性与灵敏性方面。现在我已经把街舞作为对自己业余生活质量的提升、幸福指数增值的法宝。作为体育教师的我就在思考,应该怎样将街舞这一新兴运动项目引进我校校园,又应该怎样通过Hip-Hop运动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课堂氛围,挖掘学生的潜质和创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从而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呢?

我想我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青年体育教师,就应该把最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体育知识和运动项目推荐给我的学生们,这也是尽我老师应尽的职责与义务。但就目前为止,我对街舞难度系数较大的动作技巧掌握还不是很成熟,对街舞引入校园的教育教学还在初步的研究与实践中,其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让我十分困惑。为此我要感谢《中国知网》,为我本次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阅读这些相关文章时,给了我许多启发,也给了我许多有力的理论基础。

二、在参考文献资料后的深入理解与收获

(一)我在阅读《嘻哈向我们走来》这篇文章中,作者就指出:“嘻哈”文化掀起的阵阵流行风暴,原因何在?在于其新潮的服饰、前卫的打扮、新颖的动作等各种时尚的元素让青少年着迷,更在于“嘻哈文化”所传递的与规规矩矩的生活态度完全不同的观念满足了青少年的需要。它迎合了青少年释放自己、表达个性、追求自由、表现自我、不被任何东西所束缚的精神状态,它可以缓解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练习时,穿上嘻哈式的宽松服饰,在嘻哈式的音乐、舞蹈、运动中舒缓身心,是适合精力旺盛、追求个性的年轻人的一种休闲方式。

(二)我在阅读《“街舞热”与“体操冷”》一文时就很有启发,值得借鉴与学习。作者运用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潜移默化的新颖教学手段,使师生爱上了街舞,并从中获得健身乐趣。作者指出:跳街舞使人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动作优美、随意。同时,跳街舞还有瘦身功效,因为街舞是一种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在一个小时的运动中,消耗全身脂肪的作用是相当大的。此外,街舞是一种小肌肉运动,经常练习能增加全身的协调性,让你的身材比例更趋标准。基于上述优点我们可以作大胆地设想,剔除其中的一些糟粕,(比如:文化、服饰、生活方式、人生观等),将改造后的街舞引入到中学课堂完全有它的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作者在上8年级体育课,发现有些男生和一小部分女生不自觉地在学广播操时有一些街舞动作的显露,作者开始思考,广播操动作要求整齐划一,节奏一致学生可能反感,让他们结合街舞动作编制一套街舞健身操岂不一举两得,锻炼了身体,符合了他们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作者把想法告诉了学生,他们举双手赞同,还送了3套韩国街舞光碟,几天后,学生们自编了男女两套动作,让他们在课内展示给同学看,一套动作下来,学生们各个跃跃欲试,自觉跟着手敲击的节拍和踏地的节奏舞动身体。女同学开始有点不适应,认识到她们的心理弱点,作者果断地进行分组、分点,确定辅导学生(体育骨干),等到时机成熟后来一个展示观摩会,男女队进行比赛。一时间,在整个校园内引起了轰动,不仅学生如此,女教师们也纷纷走出办公室,主动当学生的学生一起学习街舞,师生形成了共鸣,既促进了友谊,又形成了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三)在阅读《HIP-HOP DANCE 训练对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也得到很多宝贵意见,我视本篇文章为街舞能够进入初中校园及体育课堂颇为有力的证明。文中作者针对目前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在风格化的艺术现方面比较欠缺这一情况,考察了国内较优秀的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兴趣爱好,对他们进行了一次HIP-HOP DANCE(街舞)教学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将HIP-HOP DANCE的艺术性及技术要求与花样滑冰的舞蹈动作相比较,找出两者的共性,在理论上分析此次实验的可行性。用兴趣决定动机,动机控制结果的理论,对此次试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为寻找更多的提高花样滑冰选手艺术现能力的途径而做出的一次尝试。该文作者在理论上研究了此次实验的可行性,并通过实践论证了HIP-HOP DANCE(街舞)对提高运动员艺术表现力和提高身体小关节韧带的灵活能力以及改善膝踝关节弹性方面所起到的显著作用。第一,对HIP-HOP DANCE训练可行性的分析:①HIP-HOP DANCE训练能提高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在训练中可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激发表现欲;②HIP-HOP DANCE能提高运动员的技术训练,能改善运动员的缓冲技术,能锻炼运动员的肌肉控制能力,可以快速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能训练运动员重心的转移和转换技术。第二,对HIP-HOP DANCE训练的结论:①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明显提高;②运动员的踝关节的弹力和协调性方面有所改善;③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运动员都可以在街舞中使得自身运动技能及表现欲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那么初中校园13~16岁年龄段的学生更能从街舞中得到更多对今后成长更有利、对身心发展更有益处的效果。

(四)在阅读《Hip-Hop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开展的可行性分析》这篇文章时,我了解到了街舞运动对于新课改下的体育课及新时代的中学生的重要性,本片文章的出现,将代表着校园课堂街舞时代的来临。

作者在文中提到:本篇文章是在推行《新课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课标》中提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重要思想,在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推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Hip-Hop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摸索并探究Hip-Hop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开展的理论优势,并用实验检验理论。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得到充分的身体锻炼,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让学生喜爱体育课,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作者认为: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自主的思想,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在运动形式和内容上过于单一、而且无法满足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要求。作者在调查中发现,中学生对目前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喜欢程度较低,很多学生并不喜欢上体育课。Hip-Hop运动是一项新兴运动,有着自身的运动特点,其运动内容和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发挥学生自身的运动潜力。

对每一个学生而言,是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①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对疲劳的抵抗力;②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③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④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Hip-Hop运动作为一项由美国黑人社区发展起来的街头文化运动,在青年人群中广泛流行。在我国,进行Hip-Hop运动多是由年轻人自发组织开展;很多高校也开展其运动。但此运动并没有在中学校园全面开展,针对这一情况,作者通过调查研究,从Hip-Hop运动的特点和中学生自身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特征和要求以及体育教师对Hip-Hop运动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Hip-Hop运动的教学特点,体育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科学而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Hip-Hop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遵循科学性原则、时代性原则,以制定出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适合中学生的文化层次和年龄特点的课程教材,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Hip-Hop运动课程目标是中学课堂开展这样新兴的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挥和个性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能力。在中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寻求适合中学身心发展的运动项目,使学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不仅学到运动知识,更加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与运动的魅力;同时,Hip-Hop运动作为一项个性化运动,还可以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将学生内心的激情与压力完全释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快乐体育,健康第一的目的。

Hip-Hop运动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的青年人的运动。许多发达国家己经根据各国的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了不同的Hip-Hop运动教育标准和体系。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可以在研究和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以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开创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适合我国中学生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Hip-Hop运动教育体系。使Hip-Hop运动能够在我国中学体育课堂全面开展。

(五)在阅读《教育学视角下的嘻哈文化》一文时,我也感触颇深,我也曾试想过通过自身努力,将来有一天我所工作的学校也能将街舞纳入校本课程,成为校园文化的其中之一。

文中作者提到:通过对嘻哈文化自身价值的研究以及对当前社会的教育背景、文化背景的分析,论证嘻哈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可行性,以丰富校本课程资源,促进校本课程的发展,推动学校教育的进步。

1.有利于嘻哈文化自身的发展

嘻哈文化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相比较其它文化而言,还是一种比较年轻的文化形态。虽然嘻哈文化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在全世界流行,深受广大年轻人的热爱并且表现出强盛的生命力。但是,不可否认,嘻哈文化并不是社会的主流文化,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是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的形式存在着。即使嘻哈文化有着很强的兼容性,无论走到哪个国度都能够迅速地与他国本土文化相融合,但这些也并不能抹杀其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的某些消极的因素。这些消极因素如果不能够及时地根治将会成为嘻哈文化身上的一颗毒瘤,最终会导致嘻哈文化的消亡。嘻哈文化与教育相结合,以教育学的视角审视嘻哈文化,以社会的主流文化引导嘻哈文化,才能更恰当地避免和消除嘻哈文化的弊端,促进嘻哈文化的长足发展,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2.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春期。在这一时期身心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心理方面的发展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嘻哈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在文化方面所表现出的一些文化内涵和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给青少年造成误导,其某些高难度、高强度的表现形式也是不适合青少年一味盲从和模仿的。例如一些安全性能较低的高风险的竞技运动:冲浪等,对于刚处于身体发育期的青少年是很不适合的。再如,嘻哈文化的一些超前的价值观与行为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推敲的,这些都需要由成年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合理正确的引导。所以,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嘻哈文化是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

3.有利于丰富校本课程,推动学校教育发展

校本课程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方面,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流于形式、追求面子工程,或者是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混为一谈;另一方面课程资源相对匮乏、无力。而嘻哈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虽然是一种外来的文化,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顺利地完成了文化的本土化进程,并且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广为盛行。因此,将嘻哈文化纳入校本课程中,作为一种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不但丰富了校本课程资源,而且有利于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更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4.有利于青少年在教育方面的价值体现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嘻哈文化在中国化的同时,摒弃了自身的颓废,更加追求个性和自由,崇尚个人的成就感和尊严。并且,它的各种表现形式对增强个人体质、陶冶情操、培养现代化的审美观、锻炼合作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代的青少年多为“80后”和“90后”,他们对传统的类似于跑步之类的锻炼活动趣味索然,反而对带有一定难度和强度的诸如舞蹈、竞技运动等更为青睐。在他们看来,后者既时髦又能够展现他们的能力,并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嘻哈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仅能够满足他们对锻炼方面的要求,而且,由于街舞等多为团体活动,对协调性、合作性要求很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技能。相对于其它文化种类,嘻哈文化尚属一种年轻的文化,有着很强的现代化气息,都渗透着浓浓的现代气息与形式美感,无论是亲身体验还是观赏,都是一种身心的放松与陶冶。所以,嘻哈文化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嘻哈文化追求自由与个性的精神,正是当前教育界所积极倡导的尊重学生主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精神。嘻哈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也可作为学校的活动课程、艺术类课程等的内容。总之,嘻哈文化自身犹如教育资源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六)在阅读了《浅谈中学活动课中的舞蹈教学》这篇文章后,首先我学到了在街舞教学中如何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首先应分析学生的基本素质、心理状态。这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也是课堂选择什么方法、什么内容的基础。其次我学到了怎样教授新的街舞动作及纠正错误动作,怎样在舞蹈教学中训练学生对美感的表达,怎样利用电视教材辅助课堂教学。

(七)在阅读《浅析街舞教学中的体态语言》这篇文章后,我深有体会,我在街舞教学的过程中也会运用到体态语言教学,这是最直观,最形象的教学手法。作者在文中指出:街舞是一项独特的体育项目,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口令、讲解等语言交流外,还频繁地与学生进行着体态语言的交流。所谓体态语言交流,是指利用姿势、手势、动作、眼神、面部表情等大量非语言行为与学生进行交流。正确使用体态语言交流的教学方法能够巧妙地沟通师生感情,密切师生关系,改善教学效果,也是学生轻松接受教学信息的关键之处。因此,体态语言交流在街舞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态语言交流在街舞教学过程中,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等特点,能将教师的教学意图直接地表达出来。它与语言教学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在街舞教学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合理把握,灵活运用,使体态语言在街舞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在阅读与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以后,对我课题的实践帮助非常大,从中获得了很多有力的理论依据与实施依据。我个人作为拥护健身街舞进入初中校园的爱好者,坚信,学生会随着健身街舞的不断了解、接触、练习,会逐渐形成一种共同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张扬个性,表达自我,勇于接受挑战,创造人所不能”这也是街舞的精神内涵。“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这也是《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且正确地认识街舞,它才能“为我所用”。

嘻哈文化论文篇3

不管你是否真的喜欢中国有嘻哈这个节目,反正实施好像是,大家都在谈论这个节目,如若没看过,那你就没法一起聊天,好像就与时代脱轨似的。

于是在这个嘻哈爆红的时代,有人嘲讽说:“去年喜欢民谣的好像和今年喜欢嘻哈的是同一批人吧。”

那么,你又怎样嘻哈爆红的现象呢?是调侃他们随波逐流对民谣的不忠吗?

我反倒不太支持这种观点,何来此“风”?必是有了大部分人的强烈喜欢追随,必有他的妙处,然后你若愿意去走进这风,了解这风,喜欢了,便追随。不爱,便让他随风而逝。所以,有了了解才可能有热爱,毕竟这世间一见钟情的概率太小了。在这个速食文化的时代,倘若你愿慢慢静下心来了解,相必每种文化都有值得你欣赏的地方。正如梵高的信中所说的:每个人都是一团火,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所以我想,所有的热爱热爱大概都源于追风吧。

嘻哈文化论文篇4

率先试水的嘻哈包袱铺能够借此为中国相声闯出一条新路吗?

连盒饭都要管的高导

8月的一个晚上,刚录制完一档真人秀节目,相声演员、嘻哈包袱铺创始人高晓攀独自躺在厦门一处高档酒店的私人海滩上。他喝了很多酒,却没有醉意,四下无人,这样惬意的氛围让他从身体到精神都松弛下来。

在过去的45天里,他带着电影《兄弟,别闹》的剧组刚刚完成一轮厮杀:原本被认为至少90天才能搞定的拍摄周期,被他生生地压缩到一半。

这是高晓攀导演的第一部电影。电影开机会当天,高导拿出一摞厚厚的A4纸,那是分镜头剧本。在普通剧组,导演通常只需要以场为单位用文字脚本设计相应画面,但他将场的单位细化到了每个镜头。

在剧组,他把工作人员都惊到了:身兼导演和男一号的他本身戏份吃重,但连剧组的盒饭他都跟着张罗。

剧组几乎每天都凌晨5点收工,中午12点开工。就在这7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里,他还要挤出时间顺剧本、盯次日的场景、分头找各个工作组开会。

显然高导对拍摄是比较满意的。他会拿出手机向别人展示剧中笑点和痛点的短视频,他也想象着,《兄弟,别闹》能像《夏洛特烦恼》一样,成为票房黑马。

这是晓攀传媒制作的首部电影,也是他目前聚精会神的事业――制作相声IP的重要布局。

他仔细研究过另一喜剧传媒开心麻花的发展轨迹,布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是它的方法论,而电影《夏洛特烦恼》的成功是整盘棋制胜的关键。“一个成功的相声IP,不仅能够成就公司,还能反哺相声行业。”

《兄弟,别闹》最初的小品版本,是高晓攀和相声搭档尤宪超在2015年参加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的一档竞演节目,大获好评。一年后,晓攀传媒推出《兄弟,别闹》话剧,北京首演,900人的剧场座无虚席。时下,同名网剧和电影正在紧锣密鼓制作中。

31岁的高晓攀在外人看来有些不一样了。

曾被誉为“相声界80后代言人”的他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张口只谈相声,他的一只脚踏入了资本圈。2015年5月,他所带领的相声团体嘻哈包袱铺完成了A 轮融资,公司估值7000万元;另一只脚则踏进了演艺圈――前不久,高晓攀个人签约喜天影视,后者旗下拥有吴秀波、海清等多位知名艺人。

“为什么要签约喜天?”

“要红啊,我红了就能做很多事,能把嘻哈包袱铺带得更好,我会证明相声演员能做很多事,也能为相声做很多事。”

而这一切的终极目的,是“功成名就身退,最终是为了自由”。

相声捍卫者

至少他现在是不自由的。

接受采访的那天下午,高晓攀气色暗沉地出现在喜天影视公司。起初,他的眼睛几乎都不能完全睁开,里面布满了血丝。

前一天晚上,他与晓攀传媒的财务组同事做账做了一个通宵,直到凌晨5点。

“累,真的很累,特别累。”他一口气说了三次“累”,但很快收回抱怨――这是他的选择和追求,赢得多少瞩目和风光,就要付出多少艰辛和努力,非如此则不配有野心。

左手边是一杯冰咖啡,右手边是一个灌满茶水的老式茶杯。他挑着眉,开启发散式的演讲型谈话,每当谈及相声艺术,这张30岁的年轻脸庞就会呈现出一种60岁的严肃。

和郭德纲不同,郭是公认的以自身反哺相声行当的代表,他比高晓攀年长11岁,言语间总给人呈现出一种“活明白了”的姿态。

高晓攀还处于一种拧巴的状态,与外界对抗的拧巴。他像是个相声尊严的捍卫者。

在去年《欢乐喜剧人》第一季的决赛场上,本该抖包袱的开场,笑果不太显著,透过屏幕能看出,高晓攀的面部肌肉呈现出一种紧绷的状态,这使得他看起来不太自然。“心里想表现的东西太沉重了,在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也欢脱不起来。”

他自编的作品《梨之园》讲述了敬老院三个传统老艺人面临技艺失传时的落寞与痛惜,整场表演泪点多过笑点,致使毁誉参半:褒扬者称这是一部充满情怀的作品,批评者则认为在一个喜剧舞台走煽情路线,是笑点枯竭、技不如人的表现。

比起宋小宝、岳云鹏等人的耍宝式表演,高晓攀在《欢乐喜剧人》的表现被不少人认为“过于传统”“造不出笑点”,决赛第一轮就被淘汰,这是市场第一次以直接的方式给出与他的追求相左的答案。

高晓攀不在意这结果和批评的声音:“对我而言,这不是比赛,只是一场演出,把我想说的说出来,目的就达到了。”

8月13日下午,嘻哈包袱铺安贞剧场,200多名观众撑起了超过8成的上座率,都是来看高晓攀的。“自从他进了演艺圈儿,在小剧场见他就不容易了。”一位观众说。

压轴的高晓攀和尤宪超带来了全新的包袱,最密集时,每隔10秒钟全场就爆笑一次。台下最长一段时间的安静,就是高晓攀在说一段贯口。

在作品中,常常有他极其迫切想要表达的东西。“有些东西不能丢,哪怕别人不喜欢。”

接受采访时,他也张口秀了一段相声经典篇章《地理图》:“走松江,沙丘江嘉兴,绍兴,宁波,台州,温州……广东广州,佛山,奔雪州半岛……”这段长达1825字的段子是传统相声贯的代表,也是老派相声演员必练的基本功。

“什么时候偷气换气,这其中有韵律的讲究,现在的年轻人谁练?”

他并没有忽视市场的冷落,甚至一早就认识到,时代变了。

在自述《别怂》中,高晓攀这样描述相声行业的没落:“一个晚会后台,相声演员好几个人共用一个化妆间,门口贴张纸:语言类节目;但是一个28线的歌手,就会有一个独立的化妆间,我真不知道他是谁。”

他在书里这样告白:“我是欢乐英雄,我是天生野种,我与相声一见如故一心一意一炮而红一站到底一命呜呼。”

撞向南墙,热泪盈眶

在高晓攀的世界里,有两样东西是他不停在否定,却又始终捍卫的:相声艺术与江湖情义。

后者是他近些年痛苦的源泉。

相声江湖中,演员是爷。只要长了一身本事,东家不干干西家。因此,拥有演员就拥有生意,失去演员犹如失去饭碗。放在今天的企业管理当中,人才就是企业的血液。

厌倦了相声界的论资排辈、山头林立,早期的嘻哈包袱铺里没有师徒与合同,有的只是兄弟间的情义。高晓攀曾经坚信,这样的情感纽带将形成一股凝聚力,成为嘻哈包袱铺的核心竞争力。

但他很快被现实劈头盖脸一顿猛抽――嘻哈包袱铺先后两次因为演员的撤离险些解散。

第一次是在成立后不久,因演出日趋火爆,剧场老板高薪挖走三成演员,将嘻哈包袱铺赶出剧场。

那是在后海北、鼓楼西侧的广茗阁,经历了剧变的高班主花了20元钱买票进场,坐在第一排,观看曾经属于嘻哈包袱铺的演员站在台上,以新团体的名义进行表演。

剧场主事者晃悠着向他走来,得意地指着台上一溜演员对他说:“晓攀啊,这就叫江湖。”

多年之后,他尝试去理解,自我安慰:“很正常,我能给的钱确实不多,换我我也往薪水高的地方走。”

第二次则更具毁灭性。那是在2014年4月,因私人原因,他得罪了一个位高权重者,对方找来各种势力来剧场找茬,挤压嘻哈包袱铺,扬言要让高晓攀无法翻身。就在团队面临危难之际,曾经的搭档王唯带领一半成员出走,另立山头,直接导致嘻哈包袱铺奄奄一息。

这一年,高晓攀29岁,他开始质疑人生。漫长的3个月中,他每晚宿醉,体重一度飙到了180斤。

经历过最低谷的时期后,他开始为公司和自己寻找对策。他在身上文下了第二个文身,一句英语箴言: “世界在我这里,我没有理由逃跑。”

第一个文身是在十年前。19岁时,因得罪几位曲艺界前辈,被整个北京相声界排挤,他在小腿外侧文了一朵莲花,配有《菩提偈》的诗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红色的莲花在一个男人的小腿上显得突兀。谈及这个文身时,高晓攀收了收腿,想遮住的样子。“那时候小,想文就文了,现在觉得特别傻。” 他笑称,“但也不洗了。”

2015年5月24日,对于嘻哈包袱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成立7周年之际,团队成功完成由宋城演艺投出的“很大一笔”A轮融资。这令许多人大跌眼镜,就在不久前,坊间还盛传嘻哈包袱铺将解散。

当有了资本底气的晓攀传媒攻城略地时,有些曾经出走的演员想回到嘻哈包袱铺,他笑着点了点头。

不过,现在的高晓攀更相信商业规则,相信明码标价与市场竞争,比起人情约束的合作关系,商业社会的运作法则要靠谱多了。

他一边感叹着人情冷暖,摆出一副已然看透人性的样子,但又总是热泪盈眶:

话剧《兄弟,别闹》首演的剧末,高晓攀在舞台上念着一封《给兄弟的信》,潸然泪下。

当艺术委身于资本

从高晓攀决定融资,到最终A轮落地,仅仅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他的身边从不缺大佬,“我和两个圈子里的人特别熟”:经济界大佬与文化界大佬。在这个名利场里,高晓攀是一个谦卑的年轻人,但也时常架不住性子在饭桌上与对方干起嘴仗来,自有人认可他的真性情。

在那个资本市场急剧扩张的年份,投资人确定A轮投资通常只考核创始人这一关。作为一个当家7年的班主兼资深演艺人士,想要从身边的资本大佬处拿钱并非一件难事,但高晓攀还是经历了一番挣扎:成为资本的奴隶太容易了,但也太痛苦了。

委身于资本,常常意味着放弃艺术,向市场与数字妥协,那是高晓攀最不愿看到的。

何况,对于以相声演出为主营业务和主要事业的嘻哈包袱铺来说,企业化或将面临一系列尴尬和风险:外行的管理人才很难处理好对相声演员的管理,弄不好容易出矛盾。更关键的是,如何找到懂喜剧、懂管理,还懂市场的人才?

在现阶段,只能由他独自扛起这面大旗。这方面,他多年的相声搭档兼合伙人尤宪超表示由衷地佩服:“管理者的角色不是谁都能干,他就是能硬啃下许多管理、财务方面的书,静下心来学,这一点我做不到。”

但这样个人中心化的管理并不能长久支撑一个企业化公司的运行。尤宪超也表示,在面临决策出现不同意见时,要说服他不简单,但所有压力放在他一个人身上,总不能面面俱到。

就在8月19日,高晓攀还在朋友圈发招贤贴:宣传总监、剧场管理总监、人事总监、财务总监……

初步看来,融资后的嘻哈包袱铺正走向壮大,凭借资本的助推,团队延揽到北京多位顶尖相声演员。

除演员外,原创也是相声界乃至喜剧界的竞争要素之一。在喜剧界,一个段子一经使用,就意味着报废,且各家团体习惯于互相抄袭段子,避免同质化的同时又要不停寻找新的笑点,是原创难以为继的关键。

很长时间以来,嘻哈包袱铺的原创跟不上急剧的扩张,这也是许多类似团体面临的问题。但随着资本的注入,嘻哈包袱铺已有能力和条件以重金聘请到一些关键人物,比如天津曲艺家协会会员刘春山,刘以喜剧创作见长,他的师父是天津的笑话大王。

内部创作激励机制也正显现成效。高晓攀说:“每个月如果演员有一个原创的新作品,嘻哈包袱铺给你2000块钱,你写100个,我给你20万。”

接受采访过程中,他拿出iPad,向记者展示一份嘻哈包袱铺2016年原创剧本文档,1年150个段子,本年度指标已经完成。

前不久,投资方在对团队的小剧场演出实地考察后,果断决定跟投。晓攀传媒在过去的一个月内完成了A+轮融资,估值翻了4番。

对此,高晓攀不敢掉以轻心:“不能听人忽悠,稳扎稳打是关键。”他的目标是把晓攀传媒做上市,他甚至做好了必然失败的准备,“花无百日红,写入历史,才是真正的价值。”

“疼痛是必须的”

早年间,高晓攀曾经带领嘻哈团队赴日本参观吉本兴业――日本最古老的艺能事务所。该集团是亚洲第一家上市的喜剧公司,依靠日本传统艺术形式“落语”起家。“它最终以财团的实力打通了整个喜剧产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今天依旧活得很好。中国也可以有自己的吉本兴业。”高晓攀说。

相声是他始终的追求,即使现在的高晓攀在努力地扮演着一个商人的角色,但他最怀念的仍是从前――那些在台上说着相声,在台下喝着啤酒吃烤串的岁月。

19岁的高晓攀只身来到北京,梦想成为喜剧之王。

他是贫穷的,除了相声梦之外什么都没有。因为拖欠600元房租,他曾被当时的房东扫地出门。夜幕中,高晓攀流着泪沿着鸦儿胡同走到后海,呆呆地坐在石凳上,看着周围的万家灯火,无处容身的现实让他感到屈辱。

很长一段时间,高晓攀住在没有窗户的地下室内,没能找到愿意接纳他的相声演出团体,最艰难时做过各种工作,导购、油漆工,各种脏活累活,给钱就干。甚至有一天他捡废品卖了七块六,吃了一顿盖浇饭后只剩下一块钱。

现在的高晓攀,成了一场演出之后几十人到后台找他合影签名的名人。

他在努力做行业,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他需要去售卖自己――成为一名经纪公司旗下的艺人需要不停地接通告,凭此赚钱,再来为嘻哈包袱铺做宣传。这个态势和几年前他贷款负债带团队做相声演出,别无二致。

他深知,以自己的性格,涉水娱乐圈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他也无数次设想过在舆论凶猛的当下,自己很可能在某天成为唾沫钉的靶子。可没办法,要混圈子,就要装孙子。

过去十年中,他似乎不停地在感受生活朝他挥舞而来的巴掌。像痞子一样弯下腰忍受的同时,他也像个斗士一样被激发斗志,个性中的原始力量迸发出一番野蛮生长。他无法放弃自己的本色:乐于向危崖攀登,甚至怀揣终将跌落的信仰。虽然,他也害怕疼痛,并且永远无法习惯疼痛。他明白在峭壁上攀爬的危险性,但是无法停下。

嘻哈文化论文篇5

高晓攀换上红色的长袍,登上北京鼓楼广茗阁的舞台,环顾四周,右嘴角轻轻一挑浮起一缕坏坏的笑容。还没开口,场子里顿时有“花痴型”女粉丝尖叫连连,无论标准宽容还是严苛,你都得承认,这是帅哥一枚。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都说,高晓攀是“说相声里最帅的”。

“我们80后是上下五千年唯一的一代人:别人赶上的我们赶上了,别人赶不上的我们也赶上了。我们百天的时候都要照一张黑白的纪念照片,家里的电视机也是黑白的;上了小学,买一分钱一根儿的冰棍,水果味和绿豆味的;上了初中,我们跟家里说要学英语,买一个松下的随身听听Beyond,听张学友,听小虎队;上了高中,叛逆了,敢跟父母吵架了;上了大学,手机短信泛滥了,在网吧玩通宵了;等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想不起来玩了,找工作了;奔三了,突然发现,事情越来越多了,理想还在坚持着,也开始怯生生心疼老爸老妈了……”

一大段相声“贯口”一气呵成,台下有人叫好,也有人抬起手开始擦眼角泛起的泪光。生于1985年的高晓攀,唤起了属于80后最深处的记忆。

80后,曾经作为现象被分析、批判或者赞扬。如今,媒体已经鲜见这样的声音。很简单,80后中最小的已经成年,最大的已然而立,他们不再是新生力量,不再是未来――他们就是当下。

80后高晓攀,民间青年相声团体嘻哈包袱铺掌门人,以相声的形式贩卖欢笑。“我帅不帅,都会火!”

只想到老不后悔

保定人高晓攀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在讲究传承的相声圈,显然是没有根基的“草根”。因为喜欢周星驰的喜剧电影,觉得“把人逗乐是有意思的事情”。8岁,高晓攀开始在少年宫学习相声。

14岁那年,高晓攀参加文艺汇演,回来的路上一车的人都睡了,高晓攀见马三立的侄子、冯宝华的儿子、保定歌舞团团长冯春岭还醒着,便向他请教。冯春岭记住了这个有心的机灵孩子。

没多久,高晓攀就轰动了学校。“我们副校长找我说,‘晓攀晓攀,保定市歌舞团团长给你打电话了!’当时在我们那里,歌舞团团长能给你打电话相当了不得了。我接电话,是冯老师让我跟他拍一个广告。”高晓攀现在还记得那一句话的广告词:“燕窝鱼翅蛤贝熊掌!”

冯春岭和高晓攀的师徒缘分从这里开始了。

学相声的过程枯燥乏味。师爷冯宝华让高晓攀对着墙背相声,打一个磕巴就重新来,一口气流畅地说一遍就在墙上画个道,而连着背错五遍就抽自己一个嘴巴。一说就是50遍。“老人们常说要把自己‘熏’出来,不会听就永远不会说。”于是高晓攀每天都把广播节目“每日相声”录下来,每天反复听。至今他的家里还保存了几十盘当时录的节目,这些是他学习相声的珍贵资料,也是笑声背后酸涩的点滴证明。

2003年,高晓攀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大专班相声组,这是中国戏曲学院第二次招收相声专业学生,也是最后一次。高晓攀是带着理想和天真来上学的,师傅说要学做“雨花石”,把名利看淡,做自己想做的事。他记得。可是他不知道,相声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靠说相声,甚至无法养家糊口。

同学中有人是为了文凭,有人是真的热爱相声,但毕业的时候,同学中80%都选择了转行。“我们这代和上一代不一样,上一代都进入了文工团。可那个时代结束了。大多数同学不干这个是因为觉得相声让他们吃不饱饭。我也很害怕我吃不着饭,我也害怕我30岁没有说出来怎么办。但无论如何我都想坚持,如果放弃,到老了会后悔我这一辈子没有做一件我爱的事。活着,总得为了开心而活啊!”

逗哏演员高晓攀顿了顿,揶揄自己:“嘿,往大里说,这是坚持理想。其实除了相声,我真不知道我能干什么。”

一火再火

高晓攀果真没说成相声:他在西单做服装导购,在798艺术区刷油漆,在婚庆公司当司仪。每个工作都是暂时打工――只是玩票,仅限糊口,他坚信,这些都是登上舞台前长长的候场。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一个星期他一共就吃了四个馒头。“曲线救国”的路数他也想过:他到北京市曲艺团帮人扛过一年多的箱子,但进曲艺团说相声还是没戏。

他等来的第一个舞台,是当时还没大红大紫,情况同样窘迫的德云社,一个月挣60块钱。每次演出他都站在后台琢磨别人的技巧,演出后记下演出笔记。有一次在潘家园演出后没有收到演出费,口袋空空的高晓攀沿着三环路,徒步走回租住的安贞桥地下室。一路上陪着自己的,是自己口中背诵的相声。“我只是来北京漂的一个小孩,那时候边走边看着一路上的万家灯火,什么时候才能有一盏灯是属于自己的?”

2004年,德云社、周末相声俱乐部逐渐站稳了脚跟,让多年来只在电视上看过“晚会版”相声的观众重新发现了传统相声和长篇相声的魅力,在北京培育了日渐壮大的剧场相声迷。

这一年高晓攀自立门户,在北京朝阳区文化馆组建了北京相声青年剧团,火得迅雷不及掩耳。很不幸,高晓攀被成功砸晕了。年轻的高晓攀不成熟的一些举动,得罪了同行,仅仅一年,北京相声青年剧团宣告解散。一时间群情嚣嚣:“让高晓攀滚出相声界!”

面对媒体谈起那一次的铩羽而归,高晓攀的总结谨慎得近乎乖巧:什么也别说了,全怪我年少轻狂。看得出尚未满25岁的高晓攀的努力:努力压制着骨子里的飞扬和骄傲,对所有人展现谦卑和客气。

高晓攀重新到处流浪,到各个能容纳他的园子说相声。

2008年,广茗阁的老板找到高晓攀,说周五园子有个空当,问他愿不愿意接手。高晓攀找到了说相声时结识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尤宪超、连旭、赵臣,傍在一起建立一个新团体,“嘻哈包袱铺”在广茗阁开张。

首场演出是为汶川大地震义演。郭德纲成名后回忆德云社初期的惨淡经营:有一场演出就一个观众,观众手机响了,演员干脆停下来等人家打完电话。这不仅仅是郭德纲的辛酸回忆,也是所有民营相声团体的梦魇。高晓攀同样如此:“我们的宣传就是到论坛发帖子,给网民发信。特紧张害怕,不知道第一场会有多少观众来,我害怕没有人来,害怕剧场空空。”

“嘻哈包袱铺”的第一次演出,一共来了86人。没上台的演员聚在后台休息室屏息静听剧场里的动静,台前第一个包袱抖响之后,大伙儿长出一口气。“我激动得想挠墙!”当天的门票收入、企业捐款和出售“嘻哈包袱铺”T恤的款项,共筹资善款1万多元,悉数捐给中华红十字会。

“嘻哈包袱铺”第一个月发工资,每个人27块钱。怎么生存?

“死继承,活发展,求生存。我说的相声,其中四分之三是经过我改编的传统相声,还有四分之一是我自己创作的,已成型的五个相声剧也是由我创作的。原则就是一定要与时俱进,跟得上潮流!”

芙蓉姐姐、犀利哥、奥巴马……昨天的新闻就成了“嘻哈包袱铺”今天的段子,在笑声和笑声之间,冷不丁抛出些80后的集体记忆直捣观众的心底。“嘻哈包袱铺”第一部相声剧《超级新白娘子传奇》演出后,一个粉丝在博客中写道:“今天终于去看《新白娘子传奇》了,在充满北京范儿摇滚风格的广茗阁里坐在过道的加座,happy地嗑着瓜子喝着矿泉水。当灯光暗下、《千年等一回》的音乐响起时,我就知道这不是一出恶搞剧,不是借戏标榜什么思想,而是80后对这部电视剧以及我们童年的怀旧……”

2009年初,“嘻哈包袱铺”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一年后,人均1万元。逛超市的高晓攀都会被围观尾随:“嘿,活的高晓攀啊!”――以此判断,高晓攀和“嘻哈包袱铺”火了。

青年剧团之后,这是高晓攀第二次火。他开始马不停蹄,写书出书,排相声剧,演电视剧,甚至筹划自己制作的电影。“不务正业”的高晓攀不觉得多快乐,只不过偶而能有点儿满足感。2009年封箱演出之后,高晓攀在灯光熄灭的舞台上哭了:“这一年做了这么多事情,可我没有为自己活着。”

他觉得自己是被逼到这个份儿上的:“我必须得冲在前面,去做一些之前没做过的事,谈一些和相声无关的东西。我现在出名了,可这个团队的其他人还不够出名。难道这个团队将来一辈子都在剧场里说相声吗?怎么能发展呢?我带头去接触电影、电视什么的,可以带着大家伙儿一起。根本上说,我爱相声,这才是我的舞台。郭德纲老师说过,如果不让我说相声,我就一头撞死在天桥乐门口!这是用生命去捍卫相声。能体会舞台带给你的幸福和物质,能感受到舞台台面的体温,如果一个人死在舞台上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现实的生活有那么多问题,其实挺可怕的。对我来说,舞台让我变得安静,站在台上是逃避现实最好的办法。”

“嘻哈包袱铺”今年被以“欢笑与和平”为主题的日本冲绳国际电影节邀请,高晓攀也成为第一个参加国际电影节的相声演员。日本NHK电视台特意为高晓攀拍宣传片,意在向日本的年轻人介绍中国80后的奋斗史。

5月,嘻哈包袱铺将展开全国大学巡演,从北大启程,也受邀去香港中文大学,最后结束于清华。

有基底才能真的成功

嘻哈包袱铺在北京朝阳的新剧场后台,悬挂着《嘻哈包袱铺后台规章》,高晓攀从外面进来,其他团员都站起来迎他。尊长有序,也是相声界的江湖传统之一。与他对外界的谦卑和低姿态不同,在他的团队里,选择新址,决策演出内容,无不亲历亲为。“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呀!”他扮演绝对领导和决策者的角色。他声明自己并不喜欢这样的感觉,但显而易见,他同时享受这样的感觉。

2009年高晓攀接受采访,记者问:“郭德纲刚开始也很火,可是现在却有很大的争议?”高晓攀老老实实接过话茬分析德云社涨票价、换剧场,比较金钱和口碑孰轻孰重:“宁可让能耐压着名声走,别让名声压着能耐走。”

现在再问高晓攀郭德纲和德云社的是是非非,学乖了的他任人怎么诱导也不接话茬。他正色:“我跟郭老师关系挺好的,他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我们相声界的牛人,将来一定载入史册!”

他觉得自己和郭德纲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都受过打压,才变得很强悍。”

但实际上,郭德纲是开路者,到了高晓攀这里,风险小了。相声界的前辈,从早年间马三立对他的谆谆教诲,到如今常宝华等名家亲自来“嘻哈包袱铺”传道授业,无不透出对这支年轻队伍所代表的新相声时代的期望。“嘻哈包袱铺”开张不久,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姜昆就派秘书长和工作人员去观摩,还把高晓攀等青年演员请到自己家里座谈。今年1月,曲协组织汇集各个相声剧场的大型演出,专门请了“嘻哈包袱铺”。

著名作家王蒙在台下观看了演出。散场后,他对晓攀说:“那些靠机遇成的,未必是真的成。你要记住,有基本功有扎实基底的,这样成了的,才是真的成。”

中国曲艺家协会工作人员、青年相声演员甄奇和高晓攀私交不错,也在“嘻哈包袱铺”客串演出过:“‘嘻哈包袱铺’和德云社的区别在于:德云社是家族式,基本是郭德纲和他的徒弟们,年龄段多为70后;‘嘻哈包袱铺’是个志同道合的群体。‘嘻哈包袱铺’出来的时机比较好,段子层面比较好,本来年轻人关注相声的少,从‘嘻哈包袱铺’之后,多起来了。当然晓攀也需要成长革新,毕竟80后已经不是年轻人的概念,90后、00后正成长起来,希望他能不断出新。我觉得高晓攀是个有心机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

北京是中国相声发展最好的几个城市之一,文化产业越来越得到官方的重视和助力,北京各区争先恐后推出文化产业基地和创意园区,辖区内的文化演出也被当做城区名片被官方推广。文艺演出受众数量的壮大和多元化,给了民间相声生存乃至壮大的土壤。除了铁路文工团和全总文工团这两家官方团体拥有固定的公开演出场次,其他都是民间自发形成的,加起来有20多家。饿不着,但想以此谋生赚钱,绝大多数还做不到。真正能赚钱的,目前大约只有德云社、“嘻哈包袱铺”和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几家。“偷偷说啊,现在一票难求的,只有我们‘嘻哈包袱铺’!”

然而,高晓攀马上又熟练地背诵《庄子・内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嘻哈文化论文篇6

乐天达观,嘻嘻哈哈

每次你看见我,我总是嘻嘻哈哈的,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的一切。上课的时候,我总是会给老师一个甜甜的微笑;下课时,我会和同学们乐翻天,笑得倒在椅子上。即使是全班的同学都在叹气,我也会流露出自己的“乐天达观”。记得有一次,正直酷暑,大家都热死了,老师们就讨论着要带我们去游泳。太好啦!第二天,我们整装待发。忘记什么原因了,好象是我们唧唧喳喳地大声议论,还是什么,老师气惨了,不要我们去了,加上大家开始埋怨自己倒霉,老师七窍生烟。四班的老师来叫我们去排队,老师坚决地说:”我们不去了!”四班的老师劝了半天也没有用,有些同学都快哭出来了。我说:“没有事的,也许老师认为今天太热了,他们去,也许会变成“非洲黑人”呢!哈哈哈哈!”我周围的同学也都不由自主地笑了。瞧,我就是这么乐天达观。最后老师还是让我们去了,这还要感谢我的乐天达观呢!

爱掉金豆豆

我是一个特别经不起打击的人,特爱掉眼泪,不管在什么场合。记得有一次,我们考综合试卷,由于语文比较好,老师让我和其他9个同学批改试卷的基础。我的基础只扣了两分,阅读全对,而且我的作文又好,大家都认为我可以得96分。没有想到,老师说我的作文没有审清题意,扣了我15分,我只得了83分。看着这惨不忍睹的成绩,我的眼泪“哗”地流了出来,呜咽了好久,眼睫毛都打湿了。唉,我就这么爱哭啊!

喜欢写作文

嘻哈文化论文篇7

我是一个刚满十一岁的女孩子。因为太爱看书,我过早地戴上了眼镜,外表还算挺斯文的。

可一向把我视为掌上明珠的爸爸,却说我像个调皮的男孩子。爸爸的话是有根据的:自从我“呱呱“落地以后,我家就被闹得鸡犬不宁。稍大一点,脸盆、痰孟、茶杯经常被我打坏,连被单、纱巾┄┄也常常遭到我的袭击,我成了我家不可一世的小霸王。为此,爸爸不免要发火,可我仍然嘻嘻哈哈地胡作非为。

我不大喜欢串门,却爱往外边跑。我经常跑到河沟边去捉小鱼逮小虾。我家差不多成了生物角,连淘菜用的盆子也被我拿来养了一只耀武扬威的大螃蟹。可惜这些可爱的小生命不适应我家的环境,过不了几天就纷纷“升了天“。可是要不了多久,我就会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到河沟边去大干一场。

我不论什么东西,都喜欢拆开看看。收录机、台灯、闹钟经常被我拆开又装上,连我心爱的洋娃娃也被我“解剖“了。妈妈为此经常埋怨我,可爸爸却表扬我,说小时候爱动手是件好事。

我很爱看精彩的武打电视,看完也想学学。可我不是学武的材料,不是扭伤了胳膊就是碰疼了腰,常常会惹得全家哈哈大笑。我穿的衣服两天必须换一件,否则脏得要命。

我不喜欢生气,常嘻嘻哈哈地笑个不停。可有一件事,却使我一连生了好几天气。事情是这样的:今年初,我因故入学考试时,我这个在原校经常是前五名的学生竟连前十名都没有进入,这能让我不生气吗?后经老师鼓励,我下决心一定要赶上去。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期中考试时,我终于进入了班上前五名的行列。

嘻哈文化论文篇8

一本音乐护照带你游尽魔方

2009年,厄尔诺・鲁比克教授在25年前发明的“魔方”重新在大街上流行。这个由26块小立方组成的,根据玩家的不同方位的扭动,可以构成无数种不同的组合方式。玩家也许就是爱它的百搭百变,每次的转向都能迸发出新的火花,每条路径都能产生不尽相同的新鲜感。

如今,轩尼诗炫音之乐随潮流而上,全力打造一个以音乐、美酒、音乐人、体验、派对为元素的巨型“立体魔方”,在引领炫音风潮3年后,轩尼诗VSOP期待以一个全新的感官模式,将音乐玩转至全新境界。

走进轩尼诗炫音之乐Music Experience,仿佛置身音乐与美酒的殿堂。轩尼诗VSOP的经典琥珀色当仁不让地成为主色调,代表轩尼诗VSOP特饮的炫银、亮金则与曲径通幽的布局相映成趣。

嘉宾们一步入奇妙的音乐殿堂,便得到一本精美的音乐体验护照,它将引领嘉宾在派对上一探“音乐魔方”的强大威力。

不同于以往的台下观摩,在这里所有的来宾都可以“以身试乐”,尝试不同曲风的自由混搭:无论是Hip-Hop、Rap还是Techno,都可一一实现。DJ台首次开放,在专业DJ的引导下,嘉宾都能“驾轻就熟”地在DJ台上打碟,体验驾驭音乐的节奏与激情。音乐也有不敌美酒的时候,一些来宾还是会被吧台上的轩尼诗VSOP特饮吸引而纷纷前去邀酒。“你想试着调配一杯专属的轩尼诗VSOP特饮吗?”嘉宾欢喜地接过调酒杯,按着自己的口味混搭不同分量的soda、apple或者ginger,他们都乐于享受这种干邑里的“高级定制”,最个性化的独特滋味。无论你喜欢配合Hennessy Soda的Techno,还是偏爱与Hennessy Apple相得益彰的R&B,亦或钟情代表Hennessy Ginger的潮人嘻哈,今晚轩尼诗VSOP为你一准备了LIVE版,而主角就是嘉宾本人!

如果嘉宾不满足于这种表演性的DJ酷玩,还可以试试 “音效模拟器”。这个看似简单的机器,手掌的大小,却能模拟出几十种乐器的声音:贝司、吉他、键盘任凭选择!来宾只需轻轻滑动手指,美妙的音乐就如醇美的酒液一样缓缓而出,原来音乐也可以如此灵动百变。

没错,这也是这次Music Experience的精华所在――轩尼诗炫音之乐突破自我,让融汇、体验的风潮与你无缝链接。

体验全球音乐融汇之道

亲身体验仍不过瘾?轩尼诗炫音之乐的舞台从来不缺才华横溢的音乐人。一场热力四射的混搭音乐派对在当晚激情上演,地域、文化和音乐风格的相互融汇碰撞出耀眼火花!

范晓萱+ Until June

总是出其不意又变化多端的范晓萱,一出场便给观众们带来了视觉与听觉的震撼。与轩尼诗炫音之乐二度合作的范晓萱,无疑是“融汇”的典范:新专辑《赤子》从细致至极的爵士,切换到粗犷的车库音乐。范晓萱以特立独行的果敢、张扬不羁的自信,从音乐到个性,切身演绎了混搭之风。

远道而来乐坛新贵Until June,先以完美至极的五官吸引着现场的女乐迷,再以另类摇滚的英式洒脱征服着现场同样热爱摇滚的男士。第一波的高潮被变化莫测的范晓萱和英式摇滚乐队Until June的热情激发出来――现场上演Remix版的《One Way Ticket》,摇滚的活力四射配以范晓萱复古摇滚的开场,别样曲风在这里彰显和谐,虽是首次合作,却天衣无缝,激情跌宕起伏,纯净中透着无比灵性,狂放中释放激昂热情,英式摇滚即刻披上东方魔女的面纱,令全场观众迷失在Rock Crossover的融汇魅力之中。

黄立行+ Machi

无可否认的,近几年来在流行乐坛中最劲暴的混搭风格之一,就是将舶来的嘻哈(Hip-Hop)音乐与有中国特色的元素互相融合,作为台湾嘻哈鼻祖的黄立行和Machi,在轩尼诗炫音之乐的舞台上迎来了久违的合作。美式嘻哈、硬摇滚和饶舌粘合华语流行音乐元素,黄立行用他自己的方式大胆诠释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知。光影变幻中,一曲《无神论》让人沉醉,说唱的《音浪》配合张力十足的舞蹈更让现场高潮迭起。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
  • 西湖
    刊号:33-1041/I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