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岗位技术创新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2-03-01 04:06:33

岗位技术创新工作计划

岗位技术创新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教育优势,以企业改革发展为中心,以“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为统揽,以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青年人才为目标,以提高青年技术工人的职业道德修养、就业能力、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为重点,以组织青工技能培训、开展技能竞赛为主要途径,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技能过硬、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青年技能人才队伍,为我矿实现五年二十亿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活动的目的意义

青年是企业振兴、发展的生力军与突击队。目前我矿35岁以下青工达5200余人,广大青工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骨干力量,他们整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大力提高广大青工的业务技术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技能、复合型的青年技术人才,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强化内部管理、促进安全生产,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版权所有

在广大青工中开展拜师学技、技能比武、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是共青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服务企业改革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具体体现。它着眼于青工素质的提高,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服务于青年根本利益,目的在于引导广大青工秉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贡献”的创业理念,立足本职岗位,提高职业技能,争创一流业绩,努力成为企业合格的劳动者和优秀岗位人才,推动企业发展进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职工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而使团的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实现共青团的作用与企业行为的有机统一。

三、基本目标

今后五年的目标是,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使80%以上参加计划的青年技术工人(35周岁以下)的技能水平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一个技术等级,培养青年中级工1000名,青年高级工500名,青年技师100名,青年高级技师50名(简称“1515工程”)。

四、主要措施

(一)组织青工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技能培训是加强青年技术工人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环节。各单位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分阶段、分层次、切实有效的培训计划,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和内容,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的效率,使青年技术工人不仅能够学到本岗位的知识,能够掌握灵活解决生产技术、工艺方面实际问题以及进行发明创新的实际本领,而且能够提高青年技术工人的职业道德修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增强岗位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弘扬高度职业文明,为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创造条件,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开展青工拜师学技活动。要积极帮助青工落实“一带一”、“一带二”师徒关系,特别是刚刚分配参加工作的团员青年,要通过召开“拜师大会”,举行拜师仪式,签订师徒合同,具体确定“学技”、“授艺”的方法和内容,通过制订学习计划、发放辅导材料等形式,使其尽快地掌握操作技能,更好地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

(三)开展青工技能比武活动。结合职工岗位技能大赛活动有关内容,将5月份定为“青工技能活动月”,通过技能比拼、青工技能擂台赛、青工理论知识竞赛等技术比武活动,深入实施一人多岗、一人多技的“青工素质工程”,切实提高青工岗位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继续做好青工“五小”创新竞赛活动。各级团组织要继续抓好本单位青工“五小”创新成果申报工作,坚持每月定期向矿团委申报制度;各单位每月申报“五小”创新项目至少1项,2005年度青工“五小”创新成果要于9月30日前报送完成。适时举办青工创新成果展示会、创新成果会,命名表彰等多种形式,大力挖掘青年人力资源,引导青工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投身创新实践,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做贡献。各单位上报《项目申报书》时,须填写清楚单位、专业及项目负责人姓名,将《项目申报书》一式两份,连同电子版原件一并报送矿团委。对青工申报“五小”创新成果获奖人员,集团公司将按不同奖项给予奖励,并评选出优秀组织奖(单位)若干。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规定,在集团公司职工技能大赛活动中,对获得2004-2005年度“五小”创新项目的参赛个人,每有一个项目,在个人技能大赛总成绩上加2分,最多加6分。版权所有

五、评比表彰

矿团委将联合有关生产技术部门共同评选出青工“五小”创新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由矿党委、矿行政联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奖励标准按**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奖励费用从矿科学技术进步发展基金和矿优秀管理成果奖励基金列支。

六、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扩大宣传。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是共青团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住企业发展这个根本,围绕企业中心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一个切入点,是服务企业改革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站在培养企业发展后备军和生力军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培养大批青年岗位能手作为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要大力宣传技术工人也是企业重要人才、也是重要生产力的新观念,不断激发广大青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人人争当能手,个个立志成才的生动局面。

岗位技术创新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教育优势,以企业改革发展为中心,以“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为统揽,以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青年人才为目标,以提高青年技术工人的职业道德修养、就业能力、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为重点,以组织青工技能培训、开展技能竞赛为主要途径,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技能过硬、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青年技能人才队伍,为我矿实现五年二十亿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活动的目的意义

青年是企业振兴、发展的生力军与突击队。目前我矿35岁以下青工达5200余人,广大青工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骨干力量,他们整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大力提高广大青工的业务技术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技能、复合型的青年技术人才,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强化内部管理、促进安全生产,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版权所有

在广大青工中开展拜师学技、技能比武、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是共青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服务企业改革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具体体现。它着眼于青工素质的提高,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服务于青年根本利益,目的在于引导广大青工秉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贡献”的创业理念,立足本职岗位,提高职业技能,争创一流业绩,努力成为企业合格的劳动者和优秀岗位人才,推动企业发展进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职工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而使团的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实现共青团的作用与企业行为的有机统一。

三、基本目标

今后五年的目标是,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使80%以上参加计划的青年技术工人(35周岁以下)的技能水平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一个技术等级,培养青年中级工1000名,青年高级工500名,青年技师100名,青年高级技师50名(简称“1515工程”)。

四、主要措施

(一)组织青工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技能培训是加强青年技术工人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环节。各单位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分阶段、分层次、切实有效的培训计划,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和内容,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的效率,使青年技术工人不仅能够学到本岗位的知识,能够掌握灵活解决生产技术、工艺方面实际问题以及进行发明创新的实际本领,而且能够提高青年技术工人的职业道德修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增强岗位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弘扬高度职业文明,为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创造条件,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开展青工拜师学技活动。要积极帮助青工落实“一带一”、“一带二”师徒关系,特别是刚刚分配参加工作的团员青年,要通过召开“拜师大会”,举行拜师仪式,签订师徒合同,具体确定“学技”、“授艺”的方法和内容,通过制订学习计划、发放辅导材料等形式,使其尽快地掌握操作技能,更好地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

(三)开展青工技能比武活动。结合职工岗位技能大赛活动有关内容,将5月份定为“青工技能活动月”,通过技能比拼、青工技能擂台赛、青工理论知识竞赛等技术比武活动,深入实施一人多岗、一人多技的“青工素质工程”,切实提高青工岗位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继续做好青工“五小”创新竞赛活动。各级团组织要继续抓好本单位青工“五小”创新成果申报工作,坚持每月定期向矿团委申报制度;各单位每月申报“五小”创新项目至少1项,2005年度青工“五小”创新成果要于9月30日前报送完成。适时举办青工创新成果展示会、创新成果会,命名表彰等多种形式,大力挖掘青年人力资源,引导青工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投身创新实践,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做贡献。各单位上报《项目申报书》时,须填写清楚单位、专业及项目负责人姓名,将《项目申报书》一式两份,连同电子版原件一并报送矿团委。对青工申报“五小”创新成果获奖人员,集团公司将按不同奖项给予奖励,并评选出优秀组织奖(单位)若干。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规定,在集团公司职工技能大赛活动中,对获得2004-2005年度“五小”创新项目的参赛个人,每有一个项目,在个人技能大赛总成绩上加2分,最多加6分。版权所有

五、评比表彰

矿团委将联合有关生产技术部门共同评选出青工“五小”创新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由矿党委、矿行政联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奖励标准按**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奖励费用从矿科学技术进步发展基金和矿优秀管理成果奖励基金列支。

六、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扩大宣传。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是共青团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住企业发展这个根本,围绕企业中心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一个切入点,是服务企业改革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站在培养企业发展后备军和生力军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培养大批青年岗位能手作为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要大力宣传技术工人也是企业重要人才、也是重要生产力的新观念,不断激发广大青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人人争当能手,个个立志成才的生动局面。

岗位技术创新工作计划篇3

作为一个建厂40多年的军工企业,企业职工队伍中35岁以下青年职工是主体,和全国许多老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青年人才总量不足,青年人力资源素质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青年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近两年来,工厂团委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按照团省市委统一部署,紧扣经济发展大局和企业改革发展实际,通过开展“型号成功我成材主题活动”、“导师带徒”、青工技能培训、青年岗位能手技能大赛、“青年创新创效成果大赛”、先进操作法现场推广演示会、企业青年素质、状况调查等活动,扎实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有效地提高了青工整体技术水平,为企业发展积累了青年后备技术人才大军,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抓思想认识,明确提高青工技能素质的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是企业长远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培养造就青年人才大军是共青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引导青年投身建设一流航空企业的宏伟目标,为企业长远发展培养更多的青年人才队伍,成为了新时期企业团组织的新课题、新任务。根据团中央、团省市委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意见,结合我厂发展实际,我们感到全面振兴青工技能对于团结动员广大青年职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企业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立足本职、提高技能,充分发挥生力军、突击队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先后以研讨会、座谈会、团干部培训等形式,深入进行学习推动,使大家对青年人力资源开发,青工技能提升的目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

一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提高青工技能,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年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源,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技能青年人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大力弘扬企业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推动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满足青年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岗位成才的根本需要,实现青年的根本利益。当前,由于一些南方同类企业待遇较高,我厂人才流失也较为严重。这种情况下,大力培养造就各类高素质青年人才,也是落实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开发企业青年人力资源,动员、引导、激励广大青年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和素质,与时俱进,不断实现自身的持续进步和发展,必将会企业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提高青工技能,是共青团组织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具体体现。服务企业经济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是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技能振兴等活动,切实帮助青年职工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职业素养,能够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提高工作效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竞争力;有助于提高青年自身技能储备,增强青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可以说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过程既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青年人全面发展的过程,顺应了时展要求、符合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迎合了青年学习和成才的基本需求,实现了青年的根本利益。

三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提高青工技能,是与时俱进创新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的有益探索。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全面提高青工的技能素质,是在继承和整合共青团以往开展的青年创新创效、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抓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有效举措。

二、抓组织推动,健全和完善有效的活动机制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工厂团组织切实将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作为提高青工技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效载体,认真对待,精心谋划。

一是加强协调,整体推进。建立了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工厂党政领导牵头,总师办、人教处、技术处、团委共同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统一研究部署全厂青年技能提升和振兴工作。各基层单位按照厂团委的要求,相继成立了由党政领导任组长,团支部(总支)牵头,各相关领导参与的本单位活动领导小组,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工作中给予指导,形成了党政领导挂帅,团委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协作的运行机制,为“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与工厂人教部门确定了“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工作目标,即用三年时间,使青年职工100%接受培训,青年高技能人才增加两倍,使80%以上参加“计划”的企业青年职工提升一个技术等级。并将目标和任务进行了三级分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推动、层层抓落实,实现了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三是完善机制,强化指导。工厂团委要求各单位结合专业特性,确定活动实施计划。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强化5个环节、注重抓好6个结合。强化5个环节,即强化培训、比武、监督、考核、奖励为一体的活动运行机制;注重抓好六个结合,即各项活动与企业生产相结合,与岗位培训、练兵、成才相结合,与共青团的品牌活动相结合,与选树优秀青年典型相结合,与技能鉴定、技师评聘相结合。并定期组织工作汇报会、工作交流会,及时了解和把握各个单位活动的推进情况,研讨交流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活动的有效工作方式,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抓活动实践,为企业青工成长成才搭建舞台

一是开展“型号成功我成材”主题活动,培养青年树立岗位成材意识。工厂团委结合航空企业特点,在青工中全面开展了“型号成功我成材”主题活动,制订《5704厂青年成材手册》,从岗位技能、岗位文明、岗位效益、创效能力、质量安全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基层团支部每月考核打分,由团委、人教处、技术处组成的考核小组每季进行考核,每年进行评比表彰,并将考核中成绩优异的青工纳入工厂后备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推荐。通过主题活动,促进了青工成材意识,为青工快速成长搭建了舞台。

二是深化“导师带徒”活动,加大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导师带徒”是在开展青工培训的过程中,总结出的易于推广、操作性强的培训模式。同时也是我厂的青工培训工作中,一直以来开展较好的一项名牌工程。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导师带徒活动在我厂已经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活动机制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活动保障体系。同时,工作中我们还把“导师带徒”活动逐渐纳入到了企业行为,使此项活动成为了企业培养青年技术人才和各重要岗位接班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工厂劳资、人教、技术处的相关部门均介入活动的管理与考核,并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下发了相应的《导师带徒活动考核标准》、《导师带徒活动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厂、车间、团支部三级导师带徒活动考核制度》,做到每月检查、按季考核,定期评比,年度表彰。形成了科学的多元化管理的立体格局。在工厂处于“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依然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此项活动。每季给考核合格的师傅发放津贴,每年年底对表现突出的师傅进行一次性表彰奖励,在每届活动结束后,我们要单独对此项活动进行总结,并对评出的优秀师徒和活动最佳组织单位进行表彰。在活动中,我们总结了以往的活动经验,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改进。我们打破以往“一助一”的活动形式,采取“优优结合”的方法,以青年技术人员拜老工程学艺、一专多能多面手学艺和重要岗位一师一徒学艺三种形式,把技术基础好、上进心强、有培养价值的青工同掌握绝技绝活的老师傅或高级技术人员结成对子,努力为工厂培养高、新、尖青年技术人才,以进一步适应工厂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人才竞争较为激烈的今天,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极大调动了老师傅“传、帮、带”和青年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缩短了工厂“高、新、尖”技术人才的培养进程。几年来,全厂参加“导师带徒”活动的青工已达400余名,有51名青年徒弟被评为省、市、厂级青年岗位能手,其他参加前几届“导师带徒”活动的青工现已成长为各车间的生产骨干、技术能手,在各个关键岗位上挑起了技术大梁,为工厂的改革与发展积累了人才后劲。

三是深入开展“推百法练绝技”活动。在全厂青工中开展“推百法练绝技”,通过“小窍门、小技巧、小绝活”先进操作法的评选活动,不断发现挖掘先进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并在青工中演示推广了100项先进操作法。通过先进操作法的推广应用,提高了青工的技能水平,为企业节能降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进一步深化“号手”活动。通过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从提高青年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出发,以体现先进性的创建标准和争当标准要求青年,引导青年奋发向上;开展经常性的岗位训练,组织技术大赛、科技攻关等,使青年在岗位上长知识,增才干。通过开展“练绝技、展风采,做贡献”为主题的岗位建功活动、“百号创新促管理”活动、“百号促销创效”活动。动员青工围绕急、难、险、重任务,发挥青年先进集体生力军、突击队作用。

五是全面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青工创新能力。每年5月举办“青年创新创效成果大赛”,促进了青工投身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我们把技术创新重点放在了新机试修、扩修复活、设备改造、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先后组织开展了“五小”成果评展、“挖潜扩修”竞赛、“百岗百课题科技攻关”等活动,并把活动内容与工厂的重点科研项目、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技术成果与奖金、技师评定、晋级职称挂钩。极大调动了青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也有效促进了“五小”成果的转化和利用,解决了许多生产岗位上的急、难、新技术等问题。这项活动既提高了青年的科技能力,又为工厂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地推动了工厂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六是开展技能培训月活动。我们每年定期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并把每年9月定为“青工技能培训月”,每年参加岗位练兵的青工达2000多人次。通过这些活动来进一步检验培训效果。工作中,我们还把青工技术培训活动均纳入到了企业管理全过程,把活动中青工的表现及成绩与他们评职、进级挂钩。通过这种方法,对青工起到了较强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有效调动了青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了青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下一步主要工作:

1、营造氛围,突出广泛性。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从转变青年职工的思想认识入手,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国情企情教育、主人翁精神教育、危机意识教育等,激发职工参加提高技能、岗位成才的紧迫性、自觉性,深入认识“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提高青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使广大青年职工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工人阶级有知识才有力量的观念;不学习必被淘汰的观念;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加学习培训的热情,在企业中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加大选树优秀青工典型的力度,广泛挖掘,选树表彰一批各专业的优秀青年职工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掀起和带动广大青年职工围绕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岗位实践,岗位成才,岗位奉献的积极性。

2、开展技能培训,突出实效性。技能培训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基础环节。要认真组织卓有成效地开展好青工技能培训工作。首先,要拓展培训内容。要围绕工厂发展建设需要,并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更新等要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使培训符合企业和青年实际,体现岗位特点和青年的个性化需求,做到因岗制宜、因人制宜、因企制宜;其次,要创新培训方式。要根据培训内容和对象的不同,合理安排培训的形式、内容和培训手段,使青年职工接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并将技能培训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练互补、相互促进、融会贯通。第三要抓好展示。挖掘先进的操作法,开展“5704厂青工绝技绝活储蓄”活动,收集百种有代表性的青工绝技绝活、制作《5704厂青工先进操作法汇编》VCD光盘,下发到每名青工,加快青工提高技术水平步伐,促进青年职工先进成果向现实生产转化。

岗位技术创新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113-03

随着社会人文和科技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加速,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断增强,园林专业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培养出适应城市化迅猛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园林专业的专门人才。从专业结构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覆盖的领域迅速扩大。从城市到农村,涵盖了一切人居环境的美化活动。在新疆,园林企业的数量呈快速递增趋势。依据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本专业岗位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广、工作能力强、整体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高级园林建设与管理人才。具备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满足城市建设部门、园林、花卉企业从事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等岗位要求。为满足社会及行业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园林科技学院承担学校绿化养护及嘉禾新居居住区绿化种植项目的实施,对顶岗实习及预就业实习企业的调研,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创新了“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新疆园林行业发展和园林专业现状,构建“三段式,两联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线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切入点,以新疆园林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基于新疆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程序,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构建“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两联动”就业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三段式指学生能力培养,分三阶段展开,即是第一阶段在校内培养绿化养护能力(实践教学与教学实习完成);第二阶段在合作企业的施工和设计项目中培养施工组织、设计能力(顶岗实习完成);第三阶段在预就业单位培养社会工作能力(预就业实习)。两联动指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广泛与企业合作,每个教学年度开始前向企业征召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施工项目,即企业施工项目等于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工程任务联动,实践教学时间随工期机动,第一二学期教学实习为主的时期为一期联动;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实习为二期联动;最终实现就业能力递进。

(二)“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方式

“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在发展改革过程中获取的重要成果,是综合行业工作程序,以园林工程项目工作全过程为载体,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由浅入深的能力培养规律而形成的。其中理论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约占总课时量的50%,技术技能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其合计约占总课时量的50%。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实习约占技术技能教学课时的60%。

1.第一学期以理论学习为主,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为学生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第二学期为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及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学期,根据季节以企业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加强技能学习,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时期,教学实习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及昌吉周边苗木生产企业基地等单位。结合企业生产需求,进行生产任务(项目)与课程内容的高度结合,实地技能学习和操练,通过1~2学期的学习和实践,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将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的技能,能够承担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植物养护”岗位工作;而此时,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知识和技能又是学生3~6学期要学习的知识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教学实习即为第一阶段“联动一期”。

3.第三学期为专业及专业核心课学时时期:借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场、实训室完成初级训练。

4.第四学期主要为顶岗实习教学时期,借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外58家合作企业,使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具体岗位,完整地完成企业中的一个园林工程项目,进行技能学习、技能检验与行业实践。并且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所学技能相互融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5.第五学期为专业拓展课程阶段,充分凸显行业发展趋势和具体岗位要求。

6.第六学期学生进入预就业实习阶段,确定自己的就业岗位和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这个时期为“联动二期”,也是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形成期。

二、以“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设计开发课程

(一)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

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深入开展职业岗位调研,凝练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课程整合与开发,将国家绿化工、花卉工、预算员、绘图员、施工员等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现工学结合、课证一体的课程体系。

1.加强课程开发,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标准。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之上加大了各门课程的开发,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设计,按照每门课程在典型工作任务中所处的环节设置相应的知识内容,根据真实工作过程设计相应的情景进行教学,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不脱节。

2.深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的成绩评价体系。打通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训项目进阶式通道,以精品课程为支撑,合理划分实践课程体系,形成从基本技能逐步向核心技能提升的进阶式实践课程体系。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合并课程间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训教学时间,突出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课程设置科学性、实用性、前沿性、综合性的统一,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园林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及核心课程

依据企业调研及校园绿化、嘉禾新居绿化工程实施操作,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模式,对职业工作岗位学习领域的教学任务分析,由岗位群―主要岗位―典型任务―核心技能―核心课程―课程群,开发课程和核心课程。

1.岗位群。园林植物生产管护岗位群、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位群、园林规划设计岗位群;主要岗位是园林植物培育养护管理岗、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岗、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施工内业岗、景观设计岗。

2.核心技能。园林植物分类识别技术、园林植物整形修剪技术、园林植物培育土肥水管理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园林植物育苗技术、施工放线、管网布设、大树移栽、识别工程设计图、常用工程材料识别、编制园林工程流水施工组织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网络图计划编制、园林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园林工程施工图工程量计算、园林工程各项工程量计算规则、园林工程施工图预算书编写、园林设计平面图绘制、园林施工图绘制。

3.核心课程。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园林花卉栽培技术。

4.建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21门,其中,专业基础课10门,包括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制图、园林测量、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美、园林苗圃、园林植物学、园林文件撰写、园林建筑技等;专业核心课程7门,包括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等;专业拓展课程4门,包括园林法规与标准、插花与花卉装饰技术、园林景观效果图制作、园林史;公共基础课程9门,包括英语、体育、就业指导、应用文写作等。

三、“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条件

(一)“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配备与建设

高职院校的优势就在于创建与众不同的、跟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这就有赖于一支由学术人才、技术人才领衔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采取校企合作选派专业教师到施工、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带头实践锻炼;同时引进校外“双师型”教师(即外聘兼职教师)。选聘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经验丰富、懂得教育理论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辟专业建设有效途径。目前专业教师团队已有33位专兼职教师,其中,专职教师11人,占30%,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22人,占70%。

(二)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如何与企业建立长久、稳定的互惠互利合作运行机制,是示范性院校建设的突破点。为此,我们制定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制度》并做如下工作。

1.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和权利,从制度上给予保障。

2.利用专业技术优势与合作,实施科技攻关、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3.利用企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实施互兼互聘。

4.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与专业教师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监控专业和课程建设。

5.定期召开一次校企座谈会:探讨专业建设;解决顶岗实习中合作教学管理问题;宣传学校专业建设发展概况,发放职业教育理论文章,使企业了解、认同学校,支持职业教育。

(三)实践教学条件的配置与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先后建成实训室3个:《园林制图室》、《园林规划设计室》、《花卉装饰实训中心》;校内实训场2个:《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园林工程实训中心》。在教师教学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2.校外实训基地条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群,目前已有51家校企合作企业,确保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带薪顶岗实习半年以上,为专业教学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构建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针对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及毕业生毕业班后的发展轨迹,建立并完善用人单位、行业联合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共同方参与的“多元化、多维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及数字化评价系统,减少人为和操作失误,形成循环、动态、开放、不断完善的网上评价体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与市场需求相接轨,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相接轨,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相接轨。建立了以学校为核心、教学行政部门引导、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监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质量。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与工作任务要求引入教学内容评价;将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融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建立网上评价系统,将专业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公示于众,接受用人单位、行业联合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的监督与评价,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唯,等.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

岗位技术创新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创新;工作过程;实施保障

【Abstract】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for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recent years, Chongqing energy Career Academy i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efforts to increas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s designed, And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pl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grams and measures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o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mechanical type of high quality technic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lay the foundation.

【Key words】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High quality technical skill type; Innovation; working process; Implementation guarantee

0 引言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应该突出学生动手和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长期的建设发展目标,在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过程中,专家们一致认为,实践是创新的先导和基石,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具备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切实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初步建立了适合高职高专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1 指导思想

1)根据社会需求,面向西南地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根据学院发展的要求,为办成本科专业做条件准备;

3)加强内涵建设,以教学为中心,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 发展思路、拟打造的专业特色

2.1 发展思路

(1)课程建设(一强化、一增设):强化现有的“机械设计”课程群、“机械制造”课程群、“机械自动化”课程群;增设“现代制造技术”课程群、“机械创新性设计”课程群。

(2)实训基地建设(一完善、一增设):以课程建设为宗旨,完善已有实训室的功能;增设“电梯零配件CAD/CAM实训室”、“机械创新设计实训室”。

2.2 拟打造的特色

(1)面向“电梯零配件、通用机械零配件”的CAD/CAM;

(2)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机械创新设计”能力。

3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岗位群与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通过对电梯、通用机械等机械行业与企业调研、分析,参照电梯、通用机械等机械产品的生产工作过程,结合重庆的地域情况和学院实际,确立了本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群。

3.1 主要职业岗位群

(1)初始就业主要岗位: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机械冷加工人员、生产一线管理人员。

(2)初始就业相近岗位:机械设备修理人员、机械设备安装(机械、电气)人员、安全工程技术人员。

3.2 培养目标

本R抵饕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所需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面向机械工程技术(机械产品设计、机械产品制造等)、机械冷加工、生产一线管理、机电维修工、设备安装员等一线岗位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机电产品、生产线、专门工艺装备及专用设备、车间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改造、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4 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根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专业培养目标,以满足企业岗位要求对专业人才能力需求为原则,以企业职业岗位群为主线,以企业职业岗位群需求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加大实践课程课程学时比例(实践学时达50%),实施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把体能训练、5S管理融入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纳入考核成绩,设计了高职高专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高专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架构

5 实践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

5.1 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

为了保证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架构落到实处,经过调研、分析、论证,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了高职高专本专业实践教学计划表,下面以本专业的核心课和两门拓展课(三维建模、包含机械创新设计内容的综合实训)为例加以说明,本专业的核心课和两门拓展课的实践教学计划如表1所示。

5.2 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及保障

为了保证表1中的实训项目落到实处,并报纸保量完成,特制订了如下的实施及保障体系(见图2),经过实践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晓婷.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教学”的实践诉求[J].渤海大学学报,2009(02):140-143.

[2]于云程.基于工作过程的《冲压模具与制造》课程教学设计[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25-27.

[3]张世义.基于新质量观的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7):161-163.

岗位技术创新工作计划篇6

为了加速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不断强化企业创新创效能力,优化管理运行机制,打造公司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党委决定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以下简称“创争”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职工的学习权和发展权,在全体职工中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紧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卓有成效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内容丰富的读书自学活动,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努力建设一支“三高”、“四有”的职工队伍,为实现公司持续有效较快协调发展的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员参与,全面提高的原则。全员参与是做好“创争”工作,实现“创争”目标的重要保证,要根据单位、部门、行业、岗位的实际和职工对文化、技术的不同层次需求开展活动,科学组织,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2、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要注重职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抓好集中培训和岗位练兵,干啥学啥,缺啥补啥,增强理论功底,提高操作技能、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3、坚持夯实基础,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加强基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从基层班组抓起,从每一名职工做起,制定切实可行“创争”规划和个人学习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实现目标,务求实效。

4、坚持科技领先,创新创效的原则。要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提高“创争”活动的科技内涵,教育引导职工学习、掌握和跟踪本单位、本部门、本岗位的先进管理水平和前沿技术,努力适应公司外拓市场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增强创新创效能力。

5、坚持领导带头,率先垂范的原则。各级党政组织要高度重视“创争”活动,加强对“创争”活动的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与“创争”活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企业管理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相关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

三、共同愿景

稳固现有市场,拓宽路域经济,依靠科技创新,谋求长远发展,努力打造道路养护精品工程,为职工创造美好生活。

四、活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争”活动,制定共同愿景,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理念深入人心,学习组织系统规范,学习场所健全完善,学习载体丰富多样,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在全公司范围内逐步形成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和创新创效能力,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油田道路养护品牌。

(二)分项目标

1、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创争”活动,加快“三高”队伍建设步伐,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队伍,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的操作人才队伍,使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2、不断增强企业综合实力。通过开展“创争”活动,在搞好油田道路养护主营业务、主要工种岗位职工技术培训工作的同时,还要认真搞好特殊工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做专做精专业技术,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全面提高公司的综合实力。

3、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创争”活动,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进一步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打造企业竞争优势方面的突出作用,突出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两大重点,跟踪前沿技术,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研制先进施工工艺,创新核心技术,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4、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通过开展“创争”活动,引导干部职工系统思考,改善心智模式,突破思维定式,激发潜在智能,发挥集体智慧,把知识转化为管理创新成果,认真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5、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通过开展“创争”活动,把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企业价值观、职工行为规范,融入到职工的学习、工作和主题实践活动之中,变成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行业优良传统建队育人,在“创争”活动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五、保证措施

“创争”活动是一项既涉及到公司和基层单位,又涉及到各级领导干部和每个职工的全员性活动。各单位在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内容上,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需求,结合单位、部门的实际,既要从大局出发,统筹兼顾,又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有所侧重,确保“创争”活动收到实效。

(一)区分“三个层次”,合理安排学习内容

1、各级领导干部要围绕企业发展需求,深入开展政治理论、经营管理、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

2、企业管理人员要根据本单位、本部门、本岗位工作需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相关的业务知识,积极参与交流研讨、外出学习、业务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

3、岗位操作人员要结合不同工种的技能要求,积极参加集中培训、读书自学、岗位练兵、岗位成才、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拜师学艺、一带一等活动,不断提升基本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做到“五个结合”,搞好全员教育培训

1、把“创争”活动与不同时期公司党委组织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在开展“创争”活动中,制定方案、确立目标、落实措施都要与不同时期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具体要求紧密结合,使之形成共同开展,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2、把“创争”活动与职工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结合起来。制定“创争”活动方案要与职工培训规划、计划有机结合起来,一起安排部署,一起组织实施,一起推进落实,一起检查考核。要在“创争”活动中,积极引导广大职工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争当能工巧匠和行业状元,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钻研业务、学习技术、练习本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把“创争”活动与开展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结合起来。要积极引导广大职工结合自身实际和岗位工作需要,制定个人愿景和“读书自学、岗位成才”的成长进步计划;各级党政群组织要为职工“读书自学、岗位成才”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4、把“创争”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在开展“创争”活动中,各单位要引导广大职工根据单位的发展愿景、工作目标和岗位工作需要,在企业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工作实践中,学习技术业务、经营管理、安全环保等相关方面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不断提升广大职工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5、把“创争”活动与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结合起来。在开展“创争”活动中,要紧密围绕制约公司改革与发展的难点、焦点问题,广泛开展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进步和团委在青工中开展的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五小”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使“创争”与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创效能力。

(三)构筑“五大体系”,形成整体推进的格局

1、创建学习型班子。要加强公司两级班子成员的学习,在抓好班子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经营管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建立学习型领导班子。要在领导干部中开展理论研讨、读书感悟、交流学习体会等活动,做到学有所悟、研有所得、用有所成,不断推进各级领导班子的知识化进程,发挥学习型团队的模范带动作用。

2、创建学习型机关。要在公司机关开展创建“五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文明型)机关活动,加强政治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加强业务训练,提高工作能力,加强体制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廉政建设,提高自律意识,充分发挥机关的战略规划、宏观指导、经营监控和协调服务作用。

3、创建学习型项目部。公司所属的项目部要认真解决“工学”矛盾的问题,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实现学习人员、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考核“五落实”,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工作需要安排好学习活动,采取集中培训、岗位练兵和拜师学艺等方式进行学习,努力提高项目部的全员素质、管理水平和创效能力。

4、创建学习型班组。要在公司生产班组中开展以“班组学习,岗位创新”等为内容的“创争”活动。要制定班组和个人愿景,把职工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实现班组愿景紧密地结合起来;要通过“读书会”、“班前例会”、“班后讲评”、“深度汇谈”、“金点子征集”等活动,完善学习激励机制,开辟岗位成才快车道。推行“一事三问法”、“工作讲评法”、“进步表彰法”、“贡献奖励法”,培育学习型“小团队”。

5、争做知识型职工。积极组织倡导学习“先、优、模”和日读千字、周写一文、月看一书、季学一门、年练一技等内容的“读书自学,岗位成才”活动,培育“一岗精、二岗通、三岗懂”,“一专多能”、“一岗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通过评选学术技术带头人、首席技师、首席职工、专业技术工种带头人等活动,激励职工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素质,在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建功立业。

(四)建立“双重机制”,保证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1、精神鼓励机制。要完善各种荣誉评定机制,激发干部职工的责任感、成就感和使命感。在“创争”活动中,要及时发现、认真总结培养选树先进典型。公司将在五个方面选树“创争”活动的先进典型。一是深化学习,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实现降本增效,提高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先进典型;二是刻苦钻研,攻克技术难关,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争当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先进典型;三是认真学习,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岗位技术,争当岗位技术能手、行业状元的先进典型;四是读书自学,岗位成才,争做知识型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先进典型;五是加强市场营销知识学习,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的先进典型。

2、物质激励机制。公司要建立有利于职工岗位成才、岗位建功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吸引人、培育人、留住人、用好人的良好氛围,建立突出贡献奖励制度,对核心技术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干部职工给予物质奖励;建立人才培养奖励制度,对培养人才取得良好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建立自学成才奖励制度,对在各类技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职工给予奖励;建立科技进步奖励制度,对在技术革新、技术发明、技术创造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为企业做出重大贡献的职工给予重奖。

六、“创争”效果

1、队伍素质。“十一五”期间,培养3名建设集团级技术专家、5名国家注册的工程建设职业资格人员、10名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00名初级和中级技术职称人员、50名高技能的操作人才。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2、创新能力。围绕施工主业生产需要、核心施工技术竞争力的提升,完成5项较大科研攻关成果,在公司内部推广自行研究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攻关成果和从外部引进的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新技术15项。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和业务领域延伸,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3、创效能力。公司生产经营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年均递增2.5%,2010年达到1.48亿元以上。其中道路养护8050万元,沥青储库2100万元,对外创收3500万元。

4、文化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企业文化框架体系,全面提高职工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把企业精神、核心理念、行为规范变成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建队育人,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继承优良传统,具有行业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

七、实施步骤

1、全面启动阶段(2006年1月1日2006年1月31日)。各单位要按照公司党委、公司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制定“创争”活动方案,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要围绕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层层制定“创争”计划,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措施可行、组织机构健全;要通过召开动员会,利用网络、媒体等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开展“创争”活动的重大意义,形成“创争”活动良好氛围,使广大干部职工树立终身学习、学习就是工作、学习就是精神状态、学习就是责任、学习就是素质、学习就是生活乐趣的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争”活动中来。

2、实施推进阶段(2006年2月1日2008年11月30日)。各单位要在制定完善“创争”活动方案、明确“创争”目标的基础上,认真抓好组织落实,把各项具体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单位和机关各部门要以职工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基层班组和机关科室为重点,开展读书自学、劳动竞赛、岗位练兵、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等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要注重总结,培养选树“创争”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及时交流推广,以点带面,推动“创争”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3、总结评比阶段(2008年12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公司将对所属各单位开展的“创争”活动情况进行全面地总结,按照关于开展“创争”活动的具体要求、“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职工”的基本条件以及考核标准,进行阶段性地检查验收和评比,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总结前一阶段“创争”活动经验,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创争”工作任务。

八、几点要求

(一)成立组织机构,加强对“创争”活动的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创争”活动的领导,全面推进“创争”活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公司成立“创争”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苏凯东 刘仁东

副组长:许克君

成员:陈殿文 袁宝国 赵文江 那宪治 金洪昌

张凤有 王丽伟 焦贵文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企业文化部。

主任:鲍永军 李玉山

成员:公司机关各部室主任

公司所属各单位都要成立“创争”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抓,形成党组织领导,行政负责,工会组织实施,党政群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岗位技术创新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人工智能;包装专业;人才培养转型

人工智能时代,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后,人类现代社会的第三次浪潮时代。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应用应运而生[1]。包装产业作为典型的传统产业,人的操作技能与经验曾发挥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对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包装产业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技术升级与转型,企业的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2]。为了深入了解包装相关产业的转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传播工程学院会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针对四类包括包装印刷生产企业、包装设计公司、设备制造企业和终端品牌客户在内的28家大中型代表性企业开展了“人工智能时代包装人才需求的调研”。本文将结合这次调研结果,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包装专业人才培养转型。

一、包装相关企业用人现状分析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对于包装印刷生产企业,人员占比最大的是印刷生产人员和印后加工人员,这体现出目前我国包装印刷生产行业的现实情况,即印刷生产及印后加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都处于较落后的状态。但随着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的建设,印刷生产、印后加工、质检、仓储物流岗位将更多地被智能化设备所替代[3],因此这些岗位的人员需求度将逐年降低。对于包装设计公司,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策划及包装创意设计人员,且设计师岗位工作目前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较小。这也说明在人工智能时代,设计师岗位结构变化不大,因为设计岗位属于智力劳动型岗位,对设计师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作为包装印刷企业服务商的设备制造企业,其主要人员岗位均集中在产品研发人员、产品生产人员及售后服务人员。在这次人工智能技术革命中,设备制造商将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产品要满足智能化的需要,就必须掌握并应用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所以未来其产品研发岗位必定是设备制造企业的核心岗位,且对人才的要求较高,需求较旺盛。而对于最受毕业生就业喜欢的终端品牌客户其产品研发人员的比例远远高于前三类企业,产品研发人员一直是终端品牌客户关注的主要岗位,未来需求也将保持稳定。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除了上述固有岗位结构变化外,对于包装类企业在人工智能时代也将催生一批新的就业岗位,如IE工程师、智能设备操作员、云服务平台运维人员、智能化信息管理人员、智能化物流管理仓储人才、智能化服务平台的运营人员等,这些新岗位的出现为包装高职教育提出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

二、人工智能时代对包装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包装产业结构也随之调整,在人才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能力要求两方面对包装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一)人才知识结构要求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从企业选择数量来看,人工智能时代,包装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知识,按照占比排前的依次为“包装策划与营销知识”“包装结构设计”“智能包装技术”“包装造型设计”。在人工智能时代,包装专业人才需要跨界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一个包装从业人员要不断强化市场营销意识,根据包装产品的属性与特点,结合市场与消费者需求进行设计开发,并将功能、结构、装潢、材料、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因素同时考虑,进行针对性、多样化包装设计。例如,包装设计已由单品包装转为系列化的包装设计,一套茶叶包装可扩充为茶叶包、茶叶盒、茶叶手提袋等多种包装产品。另外,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包装必定成为包装行业的主流趋势,因此,日常工作中,包装设计师在保留包装产品基本功能后,还应设法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进行品牌推广的同时需增加感知、监控、定位、记录等相关信息的辅助包装设计功能,帮助客户对产品流通全程进行跟踪、监控,以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使客户安心放心使用产品[4]。与此同时,包装专业人才还应具备数据统计与分析、AR/VR/HTML5等新技术知识,可以帮助包装设计师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动态,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包装产品。

(二)专业能力要求

人工智能时代,随着客户需求的提高、包装承载功能的丰富,包装相关企业对于包装专业人才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各调研对象对必备能力的选择,从选择的数量上来看,对于包装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对市场品牌的敏感度与审美”“包装造型与外观创意设计能力”“包装产品策划能力”和“包装结构设计能力”。这充分说明包装专业人才属于智慧型人才,需为客户提供品牌策划与设计方案。为此,首先要了解客户需求,对设计品牌的起源、特点及标志有一定认识,才能正确、清楚地进行需求定位;其次才是设计环节。而人工智能时代,包装专业人才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纸面上的设计图案,创新思维将成为当前包装策划设计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三、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包装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建议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包装产业的融合对包装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和人才培养规格[5]。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比其他教育类型更贴近市场、更注重实用性的教育,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定位

高职教育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前面的调研数据可知,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能力要求,策划和设计都是最重要的两个点。包装策划指根据产品特色与生产条件并结合市场与消费需求,对产品的市场目标、包装方式与品牌定位进行整体方向性规划定位的决策活动。包装设计则是一个大设计概念,包含装潢设计、结构设计、造型设计、运输包装设计、工艺设计等[6]。目前包装人才培养方面各院校更多偏重于设计、技术方面,而忽视了策划。未来,整个行业对具有市场数据分析、文案写作、创新思维、市场营销的策划类人才将有更多的需求。包装人才,策划先行,包装专业需在策划类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二)人才培养目标

包装产业的融合性特点使得包装专业人才跨界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未来,行业将更需要能提供包装整体解决方案的复合型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上将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知识背景调研数据显示,包装企业从业者往往身兼数职,需要同时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例如包装策划人员,一方面要有市场营销知识和品牌推广能力,对于客户消费心理有基本的分析和判断;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设计思维和设计技能,同时还应对各种包装材料、包装形式、包装工艺有深入了解。因此包装人才培养,不仅要具备包装设计、包装材料、包装工艺等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软件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人工智能基础知识。2.具有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能力目前包装企业还面临设备操作智能化水平低、数据信息交互机制缺失、生产劳动强度大的局面。为了更快地推进包装企业的智能化,实现高质高效,包装企业现阶段更需要一批既懂包装专业知识,又精通大数据分析、信息化、网络化、智能技术的技术型人才。包装专业人才同样需要运用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客户喜好,同时能够将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引入包装设计中,发展智能化包装。3.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是企业发展最核心的动力,从前面的调研也可以看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创新技术和创新设计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一核心竞争力,特别是作为包装专业人才,需要通过策划、创意设计进行包装的创新以满足功能上的新要求和视觉上的新鲜感。没有创新思维,就像无本之木,没有办法实现包装在功能、形式、外观、材料等方面的创新。企业首先看重的就是创新思维,其次才是专业能力。高职院校应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发散思维,通过各种竞赛锻炼创新实践能力。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包装之星”“世界之星”“全国包装设计职业技能大赛”等科技竞赛,以赛促学,以赛育人,参与设计专题讨论交流,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培养质量

四、结语

岗位技术创新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应用型;园林专业;职业岗位;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9.019

Abstract: Through the training target, from professional post adaptabi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current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occupation post ability, put forward by constructing a prominent occupation post ability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mprove post adaptabilit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group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talent quality in occupation jobs as the core such measures, to cultivate practical garde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landscape industry.

Key words:application type;landscape architecture;occupation post;occupation ability

1 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现状

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项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发展为风景园林事业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和要求,因此,园林行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近年随着园林企业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促使众多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园林专业朝着职业能力明显的应用型专业方向发展。

然而,园林专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很多学校的园林专业在工程教育方面较弱,培养出的园林人才也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工程技术要求。目前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 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不能满足园林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

据统计,目前我国设置园林专业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和研究院有449个单位,开设的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点440多个、园林本科专业点284个。从目前情况来看,园林专业大都开办于原农业、林业方面专业具有优势的院系,所开设的课程主要为园林绿化、植物养护等以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为主的课程,使得学生主要从事具有园林绿化养护为主要职业特色的工作,不能满足园林行业对园林规划设计及工程施工管理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根据《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风景园林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工程主要包括园林工程招投标预决算、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园林工程(包括园林工程施工工艺、技术,如园路铺装、水景工程、假山石的构筑、园林水电等);而园林工程养护包括植物的培育、配置、修型、植物保护等,因此园林行业具有涉及面广、职业要求高等特色,这一行业需要大量具有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养护管理职业能力的人才。因此,目前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已不能满足园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1]。

1.2 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偏低,不能适应风景园林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目前,许多学校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力度不够大,特别是与企业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普及率不高,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创新的培养,从而降低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实践过程。教学过程中“工学结合”的力度不够大,实训课的课程不能与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有些学生到毕业还没有接触到综合性的园林工程项目,导致无法适应从规划设计到施工最后到工程养护的完整园林工程项目的一系列过程,所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欠缺,导致不能适应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或者是园林工程养护等职业岗位的要求。

1.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够规范,人才培养不能很好适应企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

应用型园林工程技术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应把握“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将培养职业岗位明确的园林工程技术人才作为人才目标,建立健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企业、行业共同审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许多学校在推广以园林工程项目为载体的“案例”教学[2],园林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实践教学的涉及面还不够广泛,特别是校企合作层面仅停留在校外实训基地方面建设方面,在工程项目、教育教学环境、师资、职业标准、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深度融入仍有待于不断推进,校企合作仍需大力推进、深度合作[2]。否则,人才培养机制会仅停留在制度层面,导致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很好适应企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

2 园林专业人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为实现党的十提出的“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为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加紧培养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够从事创造性强、分工明确、岗位职业能力强的园林工程技术人才势在必行。

2.1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强的、职业岗位明确的园林工程技术人才是社会的需求、行业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园林行业的蓬勃发展,园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职业要求也越来越明确。因此,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及发展需求可以培养能够从事规划设计与研究工作、有较好的园林艺术素养的园林规划设计工程技术人才;或者培养懂得园林工程造价与招投标、园林施工管理及监理理论知识,能创造性地改进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的高级应用型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人才,以及能够综合运用园林专业知识对园林绿地进行养护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满足“社会行业需求,岗位要求”是应用型园林专业改革发展培养人才的目标。

2.2 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及应用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主要通过校企合作给学校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把学生培养成职业特色明显的实践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将项目全程融入实践教学过程[3],提高园林专业人才在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及绿地养护中的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以适应未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3 提升园林专业人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方式

3.1 构建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过程

在以园林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驱动下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学校企业联合培养”和“企业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4],完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端应用型园林人才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的支撑、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一是将项目放到校内“工程技术中心”运作,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作为平台,选派企业技术人员、教师担任项目负责人,组建从项目初期的设计到中期的施工以及后期的养护时期所需要的专业专长的学生组建项目团队,在相应的周期内完成项目的设计、施工及养护的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在项目中学会,实现“做中学”,使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能够获得从事完整的园林工程项目的职业技能锻炼。

二是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的平台承接项目。校内建立的园林工程技术中心,一方面承接工程项目,另一方面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研究,使得项目的技术含量、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项目+工程技术中心”使得项目有平台、有环境、有师资、有标准,使学生能够持续获得工程项目的实践锻炼与科学研究机会,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5]。

三是将学生直接派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是培养高年级学生园林专业职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如高年级的“生产实习”(到设计院、园林工程公司等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广泛参与工程项目方案设计、施工组织管理、招投标工作,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等工作,为职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具体过程如图1。

3.2 构建以园林职业岗位为目标,提升岗位适应能力的课程群的开发建设

根据学生的就业状况,目前园林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企业,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以及从事园林植物繁育、生产、养护的园林工程养护岗位工作。根据3个岗位的职业能力并按照国家执业资格、行业资格证书标准和园林行业规范的要求整合课程,明确各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这种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融入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毕业时既要获得毕业证又要取得职业资格证),形成以“3 个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6],具体思路如图2。

3.3 构建以职业岗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以社会和行业需求、岗位(群)要求、教学诉求做为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为基础、工程教育为导向,针对“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养护”3个职业方向所对应的岗位群的发展目标,主要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园林建造师(造价师、预算员、监理工程师)、园林工程养护管理师(植物造景师)职业方向,确立典型工作任务及满足该工作任务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通过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进行学习效果的持续评估,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培养[7],将“工程实践体系”贯穿于四年制的应用型园林专业的培养中,培养过程实施“4+2+1+1”的培养阶段(即4个学期进行园林专业认知训练,获得专业基本实践能力;2个学期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相关课程设计及实践环节的训练,获得职业基本技能;1个学期校企联合以项目为驱动力,进行专业方向课程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职业能力;1个学期在校外园林企业为主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具备职业岗位的能力和创新适应能力),通过确定不同职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具体过程如图3,最后培养成为岗位特色明显、职业岗位能力强、能与市场无缝对接的园林工程技术人才。

4 结 语

新时期,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提高实践技能培养。通过构建与园林工作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开发建设,推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方法,有利于把园林职业能力素质教育贯穿于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这样可以有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任职要求对接、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对接,对培养园林专业学生的职业成功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是新时期应用型本科园林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何云晓,雷平,龙艳萍.社会需求视角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析――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9):412-414.

[2] 边新丽.高校园林专业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3] 瞿志印.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8):3-5.

[4] 李俊英,周永斌,刘迪,等.园林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1(7):31-33.

[5] 张义勇,李艳萍,于海成.基于行业需求的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园艺系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 307-7 30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