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网络安全评估报告8篇

时间:2022-06-25 21:02:01

网络安全评估报告

网络安全评估报告篇1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和相关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管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包括下列情形:

(一)开办论坛、博客、微博客、聊天室、通讯群组、公众账号、短视频、网络直播、信息分享、小程序等信息服务或者附设相应功能;

(二)开办提供公众舆论表达渠道或者具有发动社会公众从事特定活动能力的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

第三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本规定自行开展安全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负责:

(一)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信息服务上线,或者信息服务增设相关功能的;

(二)使用新技术新应用,使信息服务的功能属性、技术实现方式、基础资源配置等发生重大变更,导致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用户规模显著增加,导致信息服务的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发生违法有害信息传播扩散,表明已有安全措施难以有效防控网络安全风险的;

(五)地市级以上网信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书面通知需要进行安全评估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可以自行实施安全评估,也可以委托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实施。

第五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开展安全评估,应当对信息服务和新技术新应用的合法性,落实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规定的安全措施的有效性,防控安全风险的有效性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重点评估下列内容:

(一)确定与所提供服务相适应的安全管理负责人、信息审核人员或者建立安全管理机构的情况;

(二)用户真实身份核验以及注册信息留存措施;

(三)对用户的账号、操作时间、操作类型、网络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网络源端口、客户端硬件特征等日志信息,以及用户信息记录的留存措施;

(四)对用户账号和通讯群组名称、昵称、简介、备注、标识,信息、转发、评论和通讯群组等服务功能中违法有害信息的防范处置和有关记录保存措施;

(五)个人信息保护以及防范违法有害信息传播扩散、社会动员功能失控风险的技术措施;

(六)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公布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及时受理并处理有关投诉和举报的情况;

(七)建立为网信部门依法履行互联网信息服务监督管理职责提供技术、数据支持和协助的工作机制的情况;

(八)建立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和查处违法犯罪提供技术、数据支持和协助的工作机制的情况。

第六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安全评估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整改,直至消除相关安全隐患。

经过安全评估,符合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的,应当形成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功能、服务范围、软硬件设施、部署位置等基本情况和相关证照获取情况;

(二)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落实情况及风险防控效果;

(三)安全评估结论;

(四)其他应当说明的相关情况。

第七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将安全评估报告通过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提交所在地地市级以上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

具有本规定第三条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上线或者功能增设前提交安全评估报告;具有本规定第三条第三、四、五项情形的,应当自相关情形发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交安全评估报告。

第八条 地市级以上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对安全评估报告进行书面审查。

发现安全评估报告内容、项目缺失,或者安全评估方法明显不当的,应当责令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限期重新评估。

发现安全评估报告内容不清的,可以责令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补充说明。

第九条 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根据对安全评估报告的书面审查情况,认为有必要的,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开展现场检查。

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开展现场检查原则上应当联合实施,不得干扰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正常的业务活动。

第十条 对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必要时可以会同属地相关部门开展现场检查。

第十一条 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开展现场检查,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进行。

第十二条 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建立监测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督促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依法履行网络安全义务。

发现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未按本规定开展安全评估的,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其按本规定开展安全评估。

第十三条 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发现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拒不按照本规定开展安全评估的,应当通过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向公众提示该互联网信息服务存在安全风险,并依照各自职责对该互联网信息服务实施监督检查,发现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 网信部门统筹协调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工作,公安机关的安全评估工作情况定期通报网信部门。

第十五条 网信部门、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在履行职责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网络安全评估报告篇2

1.1需求分析

通过德尔菲法、访谈法、SWOT分析等风险管理技术,向学院各职能部门和其它渠道收集风险信息,分类总结,然后列出风险系统开发的大功能模块,每个大功能模块有哪些小功能模块;描述实现具体模块所涉及到的主要算法、数据结构、类的层次结构及调用关系,需要说明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每个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虑,以便进行编码测试。系统平台可以实现以下功能:自动输出风险评估报告和建议报告,有效监控预防风险;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实现以图表直观形式输出显示,并展示相应的数据指标;用户以个人账户或部门账户,登录到风险评估输入列表,选择相应的职能部门、行业类型、风险级别指标、以问答的形式选择相应的内置风险条目,根据登陆权限,可自拟增加、删除风险条目;可实现日常工作重要环节和重点风险过程的时间提醒功能,通过手机短信或网页提示窗提示等手段,提醒重点工作的正常开展,防范工作疏忽引起的风险;风险级别指标制定,可参考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也可自拟;系统平台内有评估标准,根据评估标准设计评估模型,利用评估模型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评估,得出评估结果供风险决策者参考;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可根据管理权限查询相应的风险数据;B/S架构,实现新闻即时,可及时更新各高校风险管理中的经验交流文章、理论知识。

1.2程序编码实现

开始具体的编写程序工作,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从而实现对目标系统的功能、性能、接口、界面等方面的要求;开发过程中,边开发边测试,系统完工后,通过内部外部测试、模块测试、整体联调等测试方法,验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不断完善。

1.3具体应用

软件开发完成,做成相关的技术文档,系统上线;在具体应用中发现问题及时登记到问题记录册,反馈到开发人员,为以后的系统平台升级提供依据。

2平台功能模块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平台的开发环境为/MSSQL,基于SOA软件系统架构解决学院各信息系统集成,通过PDCA循环模型具体实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平台建设主要包括评估公告、用户管理、指标设置、综合评估、综合查询、报表系统,数据导出七大模块。

2.1评估公告模块

评估公告模块实现新闻即时,可及时更新各高校风险管理中的经验交流文章、理论知识;可实现日常工作重要环节和重点风险过程的时间提醒功能,提醒重点工作的正常开展,防范工作疏忽引起的信息系统风险。

2.2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的功能是管理用户信息,主要包括用户的用户名、密码和权限,同时支持显示所有注册用户信息和删除用户功能;模块可以添加系统管理员、评估人和评估单位,评估人员可以设置不同的权限,限制评估范围;用户以个人账户或部门账户,登录到风险评估输入列表,选择相应的职能部门、行业类型、风险级别指标、以问答的形式选择相应的内置风险条目;不同的用户登录系统显示的模块不一样,根据登陆权限,可自拟增加、删除风险条目。

3.3指标设置模块

指标设置模块主要是依据国家有关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实现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设置,划分两级指标细化评估体系,一级指标划分为信息资产、威胁性、脆弱性,二级指标从硬件、软件、风险识别等细化指标体系;实现指标库的设置,可以分配不同的被评估单位相应的评价指标。

2.4综合评估模块

综合评估模块包括评估列表、评估历史。评估列表显示所有被评估单位,某一单位用户登录以后,系统自动调用相应的指标库,回答相应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系统自动给出指标分数;评估历史是不同的账户登录,显示的列表不同,管理员能查询所有的用户评估历史,单位用户只能查询本系部的评估历史。

2.5综合查询模块

综合查询模块实现不同单位评估次数、评估成绩、各评估对象不同时间段等的评估查询。

2.6报表系统模块

报表模块实现了不同单位评估次数、评估成绩、各评估对象的柱状图的形式直观展示。

2.7数据导出模块

数据导出模块实现了评估单位当前总成绩或历史评估成绩的数据导出功能,支持PDF、Word、Excel文档格式。

3系统评估操作流程

系统管理员首先在系统后台对不同的用户设置相应的评估指标库;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后台;登录成功后系统会自动调用相应的评价指标,用户回答相应的问题;回答结束后,用户点击提交,系统自动给出相应的评估分值;用户打印或存储评估数据报告。

4平台应用效果

4.1为我国高校的信息系统风险预防和应急处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目前关于我国高校风险评估研究的大多停留在某些具体领域,主要是对宏观风险管理和财务风险状况进行探讨,对信息系统安全的研究较少。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平台对高校信息安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评估,为我国高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为高校的信息系统风险预防和应急处理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4.2为高校各级信息系统管理者提供了处理信息系统

风险的决策依据系统实现各级信息系统管理者可实时查询部门风险评估,针对高校日常管理中可能面临的各类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建议应对措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法律法规等相关风险管理文档查询,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4.3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处理更迅速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平台与学院网络安全教育平台、运维网站数据整合,当网络遭受攻击、病毒肆虐时,能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信息,为快速解决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创造了条件。

4.4提高了全校师生网络安全防范和参与意识

通过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平台,全院师生提高了网络安全防范和参与意识,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网络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促进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和完善网络有关管理制度。

4.5规范了全校师生的上网行为,减少了网络攻击

全校师生通过平台了解学校网络管理相关制度和管理方式,认识到自己的上网行为在学校监督管理中,从而自觉规范自身的上网行为。平台为引导师生正确使用网络、规避风险,保障校园网网络良好正常运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漏洞查找,各系部加强了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全员参与、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一直困扰我院网管人员的网络非法攻击,特别是破坏后果更难预测的内部网络攻击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5结束语

网络安全评估报告篇3

1.1系统功能

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中,网络服务评估系统的数据源是最重要的数据源之一。一方面,它能向上层管理者提供目标网络的安全态势评估。另一方面,服务数据源为其它传感器(Log传感器、SNMP传感器、Netflow传感器)的数据分析提供参考和依据[1]。

1.2主要功能

(1)风险评估,根据国家安全标准并利用测试系统的数据和主要的风险评估模型,获取系统数据,定义系统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2]。

(2)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利用得到的安全测试数据,按照预测、随机和综合量化模型,对信息系统作出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指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安全解决方案。

(3)建立数据库支撑,包括评估模型库、专家知识库、标准规范库等。

(4)输出基于图表样式和数据文件格式的评估结果。

2系统组成和总体架构

2.1系统组成

网络安全评估系统态势评估系统是在Windows7平台下,采用C++builder2007开发的。它的数据交互是通过核心数据库来运行的,为了使评估的计算速度和读写数据库数据更快,应将子系统与核心数据库安装在同一机器上。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方式分别为项目数据交互和结果数据交互。前者分发采用移动存储的形式进行,而后者的提交获取是通过核心数据库运行。

2.2总体架构

系统包括人机交互界面、控制管理、数据整合、漏洞扫描、安全态势评估和预测、本地数据库等六个模块组成。网络安全评估系统中的漏洞扫描部分采用插件技术设计总体架构。扫描目标和主控台是漏洞扫描子系统的主要部分,后者是漏洞扫描子系统运行的中心,主控台主要是在用户打开系统之后,通过操作界面与用户进行交流,按照用户下达的命令及调用测试引擎对网络上的主机进行漏洞测试,测试完成后调取所占用的资源,并取得扫描结果,最后形成网络安全测试评估报告,通过这个测试,有利于管理人员发现主机有可能会被黑客利用的漏洞,在这些薄弱区被黑客攻击之前对其进行加强整固,从而提高主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3系统工作流程

本系统首先从管理控制子系统获取评估任务文件[3],然后根据任务信息从中心数据库获取测试子系统的测试数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融合(加权、去重),接着根据评估标准、评估模型和支撑数据库进行评估[4],评估得到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安全态势,并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态势进行预测,最后将评估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并生成相关评估报告,以帮助用户进行最终的决策[5]。

4系统部分模块设计

4.1网络主机存活性识别的设计

“存活”是用于表述网络主机状态[6],在网络安全评估系统中存活性识别流程对存活主机识别采用的方法是基于ARP协议。它的原理是当主机或路由器正在寻找另外主机或路由器在此网络上的物理地址的时候,就发出ARP查询分组。由于发送站不知道接收站的物理地址,查询便开始进行网络广播。所有在网络上的主机和路由器都会接收和处理分组,但仅有意图中的接收者才会发现它的IP地址,并响应分组。

4.2网络主机开放端口/服务扫描设计

端口是计算机与外界通讯交流的出口[7],软件领域的端口一般指网络中面向连接服务的通信协议端口,是一种抽象的软件结构,包括一些数据结构和FO(基本输入输出)缓冲区[8]。

4.3网络安全评估系统的实现

该实现主要有三个功能,分别是打开、执行和退出系统[9]。打开是指打开系统分发的评估任务,显示任务的具体信息;执行任务指的是把检测数据融合,存入数据库;退出系统是指关闭系统。然后用户在进行扫描前可以进行选择扫描哪些项,对自己的扫描范围进行设置。进入扫描后,界面左边可以显示扫描选项,即用户选中的需要扫描的项[10]。界面右边显示扫描进程。扫描结束后,用户可以点击“生成报告”,系统生成用户的网络安全评估系统检测报告,最终评定目标主机的安全等级[11]。

5结束语

(1)系统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是一门新技术[12],很多问题如规划和结构还没有解决。很多工作仅限于理论,设计方面存在争论,没有统一的安全态势评估系统模型[13]。

(2)网络安全状况评估没有一致的衡量标准。网络安全是一个全面统一的概念[14],而网络安全态势的衡量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全面的衡量机制[15]。这就导致现在还没有遵守的标准,无法判断方法的优劣。

网络安全评估报告篇4

 

1 前言

 

随着信息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信息系统用户规模不断扩大、需求不断更新、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系统安全状况与企业经济效益越来越密切,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形象问题。目前,防火墙、IDS、IPS等安全设备已经得到普遍使用,但是同时这些设备产生了海量安全数据,采用人工分析的方法已经无法实现安全威胁的及时预警与处置。另一方面,现有安全设备之间相对孤立,数据没有得到关联分析和综合考虑,很难面对当今各种利用先进手段、高度隐蔽的网络攻击形式。因此,在现有安全手段的基础上,获取和分析海量攻击行为数据,结合态势感知技术实现信息安全行为的准确定位和智能预警,在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

 

2 平台构成

 

信息安全态势智能预警分析平台由系统数据接口、数据挖掘与融合技术、态势分析与风险预警、可视化展示与系统管理六大部分。其中,系统数据接口用于查看目前监控的设备及应用系统;数据挖掘与融合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处理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态势分析和风险预警提供当前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未来网络安全态势预测及响应告警功能;可视化展示定义生成各类表单、图表、报告、报表等用户界面。

 

3 关键技术

 

3.1 数据采集

 

3.1.1 设备实时监测数据

 

信息安全态势智能预警分析平台监测重要网络设备及服务器的运行状态,主要对网络边界设备、核心交换设备、重要服务器等进行监视,获取CPU、内存、网络流量等性能或安全参数信息。通过该系统数据接口,可按照单个设备、某类设备、整个网络设备来获取相关设备数据。

 

3.1.2 扫描数据

 

采集日常运维中扫描数据,主要包括利用漏洞扫描工具发现的漏洞、弱口令等安全隐患信息。

 

3.1.3 日志文件数据

 

采集重要设备的日志文件数据,主要包括网络边界设备、核心交换设备、重要服务器的系统日志、安全日志、应用日志及告警日志等。

 

3.1.4 策略配置数据

 

采集重要设备的策略配置数据,主要包括主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的安全策略配置信息以及策略变更信息等。

 

3.2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关联规则挖掘方法能够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描述数据项之间相互联系的有关知识,挖掘用户操作行为之间的关联规则,反映用户的操作倾向。

 

现实中网络环境复杂,网络设备种类多,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选取的算法要能有效的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并具有自学习性,能够解决决策层的不确定性,不能仅凭专家经验确定各指标对网络安全状态的影响程度。在底层使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对异构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使用云模型对异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在决策层使用贝叶斯决策方法进行态势预测,较好的解决了态势评估的不确定性。

 

3.3 态势感知与风险预警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主要对网络中部署的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对动态监测数据、设备运行日志、脆弱性、策略配置数据等进行融合分析,对目前网络安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同时也对未来几天网络安全状况进行预测。

 

安全风险预警实现各类安全隐患的报警功能。借助安全态势感知功能对各类数据综合分析,提出信息安全风险的来源分布以及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及时的对信息安全隐患或风险进行报警。

 

3.3.1 网络实时状况警报

 

实现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服务器、中间件等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依据的上下限值提供报警功能。将告警指标和风险处理方法进行结合,实现在动态地图上显示出来并提供报警,能够快速的定位出现问题的设备。实现网络中关键的硬件设备配置的监控,实现对硬件的更换、策略的变更的报警功能。

 

3.3.2 态势要素提取

 

态势要素提取是态势评估与预测的基础。读取核心交换机、重要业务服务器及信息系统、门户网站、路由器、IPS、IDS等关键核心接入设备的配置信息、服务的状态、操作日志、关键性能参数等。

 

3.3.3 态势评估与分析

 

研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分析方法,制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开展基于多协议和应用的关联分析,识别程序或用户的恶意行为,追踪并提供威胁分析。

 

态势感知的核心是态势评估,是对当前安全态势的一个动态理解过程。识别态势信息中的安全事件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所受到的威胁程度生成相应的安全态势图,反映出整个网络的安全态势状况。

 

研究分层次的安全评估模型,以攻击报警、扫描结果和网络流量等信息为原始数据,发现各关键设备影响因素的脆弱性或威胁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估网络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安全状况,再根据网络系统结构,评估多个局部范围网络的安全态势,然后再综合分析和统计整个宏观网络的安全态势。

 

3.3.4 态势预测

 

态势预测主要基于各类网络设备、服务器、终端设备以及安全设备的记录,进行关联性分析,给出总体信息安全趋势。态势预测数据的来源包括用户数据的输入和监测到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

 

3.3.5 响应与报警

 

针对存在的威胁事件、预知的安全风险以及信息系统故障等进行报警,并提供解决的建议。利用数据挖掘与融合技术处理历史数据和监测数据,经过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分析,对潜在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预测,输出预警信息。

 

3.4 可视化展示

 

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定义不同的功能视图,实现多样化、多元化的展示方式,包括漏洞、弱口令、病毒感染、违规外联、威胁报警等信息。

 

4 结语

 

通过信息安全态势感知与智能预警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将现有各类监测数据、日志数据、扫描数据等进行有效整合,能自动识别未知的新型攻击、缩短事件响应时间并提高提高人员工作效率,为实时掌握网络整体安全状态和变化趋势提供了基础,从而提升企业信息安全主动防御能力。

网络安全评估报告篇5

军用网络系统由于包含敏感信息和机密技术。容易遭受恶意网络攻击。在这份报告中,兰德公司对美国空军如何通过控制采办/寿期管理提高军事系统全寿期的网络安全进行了分析。报告重点关注了空军能在设计、体系结构、协议和接口上进行掌控的采办系统分系统和相关技术,如武器系统、平台信息技术等,而不是业已成熟的商用网络信息技术。

该报告的主要发现包括:当前网络安全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主要针对管理商用网络信息系统。无法充分应对保护军用网络的挑战,因此可能对作战产生影响。具体如下:

网络安全存在缺陷的根源在于空军缺乏有效的网络安全控制。

网络安全环境复杂,瞬息万变,难以预测,但当前的网络安全管理政策更适合简单、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因此导致了网络安全管理的重大缺陷。

现行的网络安全管理不是在军事系统的全寿期中始终保持警惕,而是仅仅依靠采办推动(主要在采购期间)。这导致相关政策不足以全面覆盖网络安全问题。

军事系统网络安全的控制权和责任分散在众多机构中,没有进行有效整合。这导致责任不明确,从而削弱了对网络安全的统一指挥和控制能力。

对网络安全的监控和反馈不完整、缺乏协调,无法有效地进行决策或问责。

针对以上发现,报告提出12条建议,以提高空军军事系统在全寿期的网络安全。具体包括:

制定空军军事系统网络安全目标。

重新明确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职责分工,主要针对系统的薄弱环节、面临威胁及其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授权有关官员整合和裁决各部门之间的网络安全问题。

为授权官员分配系统资源和投入资金,确保所有系统能在全寿期得到全面监管。

鼓励项目办公室采取更全面的网络安全措施――包括合理的系统安全工程,以增加必要的安全控制。

促进网络安全创新和自适应,在各个具体的项目中分散落实所有涉及系统安全工程方法的新政策。

降低网络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减少相互连接的数量,并尽可能改变以往默认系统连接的传统做法。

设立网络安全专家小组,可以根据需要在全寿期内构建矩阵模型,使小项目和维护人员也可调用大量资源。

以用户为优先导向,评估和解决传统系统中的网络安全问题。

对空军各项目的网络安全状态进行常规、长期的评估,并要求项目经理对其负责。

组建致力于采办/全寿期管理的空军网络安全应急小组。

网络安全评估报告篇6

[论文摘要]Internet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现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单凭技术是无法得到彻底解决的,它的解决更应该站在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考虑。在这项系统工程中,网络安全评估技术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网络安全的基础和前提。

网络安全评估又叫安全评价。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经常会面临内部和外部威胁的风险。安全评估利用大量安全性行业经验和漏洞扫描的最先进技术。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对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

1 网络安全评估标准

网络安全评估标准简介:

1.1 TCSEC

TCSEC标准是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的第一个正式标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准则于1970年由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提出,并于1985年12月由美国国防部公布。TCSEC安全要求由策略(Policy)、保障(Assuerance)类和可追究性(Account-ability)类构成。TCSEC将计算机系统按照安全要从由低到高分为四个等级。四个等级包括D、C、B和A,每个等级下面又分为七个级别:D1、c1、c2、B1、B2、B3和A1七个类别,每一级别要求涵盖安全策略、责任、保证、文档四个方面。

TCSEC安全概念仅仅涉及防护,而缺乏对安全功能检查和如何应对安全漏洞方面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因此TCSEC有很大的局限性。它运用的主要安全策略是访问控制机制。

1.2 1TSEC

ITSEC在1990年由德国信息安全局发起,该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欧共体标准一体化,也有利于各国在评估结果上的互认。该标准在TCSEC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信息安全CIA概念(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1TSEC的安全功能要求从F1~F10共分为10级,其中1~5级分别于TCSEC的D-A对应,6~10级的定义为:F6:数据和程序的完整性;F7:系统可用性;F8:数据通信完整性;F9:数据通信保密性;F10:包括机密性和完整性。

1.3 CC

CC标准是由美国发起的,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共同参与制定的,是当前信息系统安全认证方面最权威的标准。CC由三部分组成:见解和一般模型、安全功能要求和安全保证要求。CC提出了从低到高的七个安全保证等级,从EALl到EAL7。该标准主要保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大特性。评估对象包括信息技术产品或系统,不论其实现方式是硬件、固件还是软件。

2 网络安全评估方法

目前网络安全评估方法有很多,有的通过定性的评价给出IT系统的风险情况,有的是通过定量的计算得到IT系统的风险值,从系统的风险取值高低来衡量系统的安全性。现在最常用的还是综合分析法,它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结合,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应用,对系统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方法。

2.1 确定性评估(点估计)

确定性评估要求输入为单一的数据,比如50%为置信区间的上限值,假设当输入的值大于该值时,一般是表示“最坏的情况”。确定性评估应用比较简单,节省时间,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用该方法。点估计的不足在于对风险情况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

2.2 可能性评估(概率评估)

可能性评估要求输入在一个区间范围内的数据,通过该数据分布情况和概率来作出判断,其结果的准确性比较依靠评估者的能力和安全知识水平。

2.3 故障树分析法(FAT)

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树形图,也是一种逻辑因果关系图。它从顶事件逐级向下分析各自的直接原因事件,用逻辑门符号连接上下事件,从上到下开始分析直至所要求的分析深度。

3 网络安全评估工具

在信息系统的评估中,我们经常会用到问卷调查和检查列表等。这些只能用于风险评估的某些过程。目前,各大安全公司都先后推出自己的评估工具,使得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更加的自动化。常见的评估工具主要有下列几种:

3.1 Asset-1

Asset-1评估工具是以NIST SP800-26为标准制定的用于安全性自我评估的自动化工具。工具的主要功能是进行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白评估,采用形式是通过用户手动操作进行自评估,达到收集系统安全性相关信息的目的,工具最终生成安全性自评估报告。最终生成的报告只能达到与用户提供的信息统计的准确性,工具并不能引导分析或验证自我评估提供信息的关联性、准确性。

根据NIST安全性自我评估向导,将安全级别分为五级:一般、策略、实施、测验、检验。此工具的每个调查问题都相当于一个命题,陈述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应该做到的相关事项,用户对于问题的回答就是选择系统对于此项命题的安全程度为上述五级中的哪些级别。最后通过统计在某一级别上问题命题和级别选定,来统计系统的安全措施达到的安全级别。

3.2 CC评估工具

CC评估工具由NIAP,由两部分组成:CC PKB和CC ToolBox。

CC PKB是进行CC评估的支持数据库,基于Access构建。使用Access VBA开发了所有库表的管理程序,在管理主窗体中可以完成所有表的记录修改、增加、删除,管理主窗体以基本表为主,并体现了所有库表之间的主要连接关系,通过连接关系可以对其他非基本表的记录进行增删改。

CC ToolBox是进行CC评估的主要工具,主要采用页面调查形式,用户通过依次填充每个页面的调查项来完成评估,最后生成关于评估所进行的详细调查结果和最终评估报告。

CC评估系统依据CC标准进行评估,评估被测达到CC标准的程度,评估主要包括PP评估、TOE评估等。

3.3 COBRA风险管理工具

安全风险分析管理和评估是保证IT安全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是组织安全的重要基础。1991年,C&A Systems SecurityLtd推出了自动化风险管理工具COBRA 1版本。用于风险管理评估。随着COBRA的发展,目前的产品不仅仅具有风险管理功能,还可以用于评估是否符合BS7799标准,是否符合组织自身制定的安全策略。COBRA系列工具包括风险咨询工具、ISO17799/BS7799咨询工具、策略一致性分析工具、数据安全性咨询工具。

COBRA采用调查表的形式,在PC机上使用,基于知识库,类似专家系统的模式。它评估威胁、脆弱性的相关重要性,并生成合适的改进建议。最后针对每类风险形成文字评估报告、风险等级,所指出的风险自动与给系统造成的影响相联系。

COBRA风险评估过程比较灵活,一般都包括问题表构建、风险评估、产生报告。每部分分别由问题表构建、风险评估、产生报告生成三个子系统完成。

3.4 RiskPAC评估工具

RiskPAC是CSCI公司开发的,对组织进行风险评估、业务影响分析的工具,它完成定量和定性风险评估。

RiskPAC将风险分为几个级别,即低级、中级、高级等,针对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风险描述,根据不同风险级别问题的构造和回答,完成风险评估。

RiskPAC包括两个独立的工具:问题设计器和调查管理器。其中问题表设计器进行业务分析和风险评估的调查表设计,调查管理器就是将已选定的调查表以易用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供用户选择相应答案,根据答案做出分析评估结论。

3.5 RiskWatch工具

使用RiskWatch风险分析工具,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定制风险分析和脆弱性评估过程,而其他风险评估工具都没有提供此项功能。RiskWatch通过两个特性:定量和定性风险分析、预制风险分析模板,为用户提供这种定制功能。

4 总结

网络安全评估是在网络安全领域里最关键的问题。目前,国内外还没形成对网络设备的安全性评估的统一的标准,只是在网络安全的其他方面有所提及到,但也都不没有明确。所以说网络设备的安全性评估这个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还需要我们网络工作人员及相关的专家在实际工作中和研究中对网络设备的安全性多多关注,以便尽早的在这一方面形成一定的评断标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参考文献

[1]冯登国,张阳,张玉清,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综述,北京:通信学报,2004(7)

网络安全评估报告篇7

【关键词】客运专线;CTC网络安全防御系统;功能研究

1引言

CTC又名分散自律调度系统,该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确保列车安全正常地行驶,调度生产业务系统。这一系统具有2大特点,即独立成网及封闭运行,并且其主要组件并不强大[1]。客运专线的行车安全主要在于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3点,按照我国等级保护防御区划分原则和信息系统的功能、安全性能等标准,客运专线CTC系统必须具备防火墙、入侵检测、动态口令、安全漏洞、SAV网络病毒防护5个安全系统。

2防火墙及入侵检测系统

CTC的安全防御系统中,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属于基本安全设施,这对于构建安全密实的网络系统十分必要。防火墙的功能是过滤数据包,对链接状态进行检查,并检查入侵的行为和会话。防火墙按照用户定义对一些数据实行允许进入或阻拦,以确保内部网络设备及系统不会遭受非法攻击,从而影响访问。此外,可以实现每个通过防火墙的链接都可以快速地建立对应的状态表。如果链接异常,会话遭到威胁或攻击后,防火墙可以很快地阻断非法链接。通过入侵行为的特点,入侵系统可以及时地对每一个数据包进行认真检查,如果数据包对系统存在攻击性,入侵检测系统必须及时断开这一链接,并且由管理人员定义的处理系统会尽快获取幕后攻击者的详细信息,同时,为要得到处理的事件提供对应数据。CTC网络的结构性质为双通道冗余结构,CTC中心和沿线的各个车站数量庞大,并且有着海量的数据流量,业务连接安全性要求很高,CTC中心和沿线车站的各个接口都安置了4台中心防火墙,每网段安置2台;CTC中心和其他系统接口各安置2台防火墙,采用透明模式进行接入。客运专线CTC系统防火墙详见图1。

3安全漏洞评估

安全漏洞的评估系统是一个漏洞及风险评估的有效工具,主要用来对网络的安全漏洞进行发现、报告以及挖掘,主要作用是对目标网络设备安全漏洞实行检测,并提出具体检测报告以及安全可行的漏洞解决方案,使系统管理员可以提前修补可能引发黑客进入的多个网络安全漏洞,避免黑客入侵带来损失。客运专线CTC系统中心完整地部署了一整套安全漏洞评估系统,基于全面以及多角度的网络关键服务器漏洞分析的评估基础,确保CTC以及TDCS等系统安全运行。还能对黑客的进攻方式进行模拟,并提交相应的风险评估报告,提出对应的整改措施。预防性的安全检查暴露了目前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此必须实行相应的整改,最大程度地降低网络的运行风险。漏洞评估组需要在网络安全集中管理平台下实现统一监测,并且汇总漏洞威胁时间,结合实际情况及设施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当前存在的安全漏洞扫描一定要从技术底层实现有效划分,分别对主机及网络漏洞进行扫描。主机漏洞评估EVP,针对文件权限、属性、登录设置的值和使用者账号等使用主机型漏洞评估扫描器进行评估。网络型漏洞扫描器NSS,在网络漏洞基础上的评估扫描器采用黑客入侵观点,自动对网上系统和服务实行扫描,对一般性的入侵和具体入侵场景实行真实模拟,最重要的是测试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漏洞,会提供相应的修补漏洞意见,扫描图形视图的完整显示过程,扫描相应漏洞而且对漏洞的出现原因进行查找,提供具有实际执行可行性的管理报告,针对多个系统实施扫描。

4反病毒网络系统

根据病毒具有的特征以及多层保护需求,客运专线CTC系统必须要统一、集中监控、多面防护,正对整体以及全面反病毒系统实现积极有效的安排,并融合各层面,覆盖CTC中心、下属车站等。并且还要在客运专线的中心部署2台SAV反病毒服务器,二者相互辅助。对服务器设备和车站终端等实施统一的SAV客户端,并且对网络内存的所有病毒实行统管理、分析,监控、查杀[2]。以整体反病毒解决方案为依据,网络反病毒系统的部署具体要从下面几项开展,多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反病毒软件、集中监管的多个系统。

5动态口令

身份认证属于安全防御线的第一道保护。我国的CTC安全建设在最初的使用中运用的是静态密码认证,每一系统和设备都具备自身的专属密码,管理很不方便。大量的管理和维护导致操作人员难以实现方便快捷的使用,因此,出于使用便利,会将设备密码设置为统一密码,系统内各种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密码基本上人人都知道;另外,静态口令极易被人猜出、截获、破解,黑客可以通过对密码的猜测或使用成熟破译软件破解用户口令,导致CTC面临极大的隐患。在CTC系统网络中,对CTC系统中心设置相应的动态口令,随后客户端认证请求会自动地分配到认证服务器,该模式充分降低了服务器的工作负荷,提升了系统性能。身份证的依据和访问控制组能通过网络安全集中管理平台发挥监测、报警等功能。安全策略的集中配备,对安全事件进行统一响应,并且充分实现分层、统一用户管理、访问认证授权AAA等策略。动态口令身份认证在AAA认证中的功能为双因素认证,有效解决了静态口令存在的多种问题,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客运专线CTC系统运用动态口令后,实现了对整个网络、运用和主机等的统一覆盖,实现了安全的身份认证控制访问组件,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统一,同时还提供了集中身份认证等,通过授权严格对多个访问资源权限实施限制。

6结语

目前,客运专线CTC中心网络运用安全,正处于建立知识信息安全系统和确保信息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进程的后期阶段还要满足国家等级保护政策需求,对纵深防护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确保铁路运输生产业务顺利开展,充分实现铁路信息化运行,将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实现提升。

【参考文献】

【1】戴启元.客运专线CTC系统网络安全设计[J].铁道通信信号,2010,46(4):66-68.

网络安全评估报告篇8

【关键词】客运专线;CTC网络安全防御系统;功能研究

1引言

CTC又名分散自律调度系统,该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确保列车安全正常地行驶,调度生产业务系统。这一系统具有2大特点,即独立成网及封闭运行,并且其主要组件并不强大[1]。客运专线的行车安全主要在于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3点,按照我国等级保护防御区划分原则和信息系统的功能、安全性能等标准,客运专线CTC系统必须具备防火墙、入侵检测、动态口令、安全漏洞、SAV网络病毒防护5个安全系统。

2防火墙及入侵检测系统

CTC的安全防御系统中,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属于基本安全设施,这对于构建安全密实的网络系统十分必要。防火墙的功能是过滤数据包,对链接状态进行检查,并检查入侵的行为和会话。防火墙按照用户定义对一些数据实行允许进入或阻拦,以确保内部网络设备及系统不会遭受非法攻击,从而影响访问。此外,可以实现每个通过防火墙的链接都可以快速地建立对应的状态表。如果链接异常,会话遭到威胁或攻击后,防火墙可以很快地阻断非法链接。通过入侵行为的特点,入侵系统可以及时地对每一个数据包进行认真检查,如果数据包对系统存在攻击性,入侵检测系统必须及时断开这一链接,并且由管理人员定义的处理系统会尽快获取幕后攻击者的详细信息,同时,为要得到处理的事件提供对应数据。CTC网络的结构性质为双通道冗余结构,CTC中心和沿线的各个车站数量庞大,并且有着海量的数据流量,业务连接安全性要求很高,CTC中心和沿线车站的各个接口都安置了4台中心防火墙,每网段安置2台;CTC中心和其他系统接口各安置2台防火墙,采用透明模式进行接入。客运专线CTC系统防火墙详见图1。

3安全漏洞评估

安全漏洞的评估系统是一个漏洞及风险评估的有效工具,主要用来对网络的安全漏洞进行发现、报告以及挖掘,主要作用是对目标网络设备安全漏洞实行检测,并提出具体检测报告以及安全可行的漏洞解决方案,使系统管理员可以提前修补可能引发黑客进入的多个网络安全漏洞,避免黑客入侵带来损失。客运专线CTC系统中心完整地部署了一整套安全漏洞评估系统,基于全面以及多角度的网络关键服务器漏洞分析的评估基础,确保CTC以及TDCS等系统安全运行。还能对黑客的进攻方式进行模拟,并提交相应的风险评估报告,提出对应的整改措施。预防性的安全检查暴露了目前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此必须实行相应的整改,最大程度地降低网络的运行风险。漏洞评估组需要在网络安全集中管理平台下实现统一监测,并且汇总漏洞威胁时间,结合实际情况及设施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当前存在的安全漏洞扫描一定要从技术底层实现有效划分,分别对主机及网络漏洞进行扫描。主机漏洞评估EVP,针对文件权限、属性、登录设置的值和使用者账号等使用主机型漏洞评估扫描器进行评估。网络型漏洞扫描器NSS,在网络漏洞基础上的评估扫描器采用黑客入侵观点,自动对网上系统和服务实行扫描,对一般性的入侵和具体入侵场景实行真实模拟,最重要的是测试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漏洞,会提供相应的修补漏洞意见,扫描图形视图的完整显示过程,扫描相应漏洞而且对漏洞的出现原因进行查找,提供具有实际执行可行性的管理报告,针对多个系统实施扫描。

4反病毒网络系统

根据病毒具有的特征以及多层保护需求,客运专线CTC系统必须要统一、集中监控、多面防护,正对整体以及全面反病毒系统实现积极有效的安排,并融合各层面,覆盖CTC中心、下属车站等。并且还要在客运专线的中心部署2台SAV反病毒服务器,二者相互辅助。对服务器设备和车站终端等实施统一的SAV客户端,并且对网络内存的所有病毒实行统管理、分析,监控、查杀[2]。以整体反病毒解决方案为依据,网络反病毒系统的部署具体要从下面几项开展,多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反病毒软件、集中监管的多个系统。

5动态口令

身份认证属于安全防御线的第一道保护。我国的CTC安全建设在最初的使用中运用的是静态密码认证,每一系统和设备都具备自身的专属密码,管理很不方便。大量的管理和维护导致操作人员难以实现方便快捷的使用,因此,出于使用便利,会将设备密码设置为统一密码,系统内各种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密码基本上人人都知道;另外,静态口令极易被人猜出、截获、破解,黑客可以通过对密码的猜测或使用成熟破译软件破解用户口令,导致CTC面临极大的隐患。在CTC系统网络中,对CTC系统中心设置相应的动态口令,随后客户端认证请求会自动地分配到认证服务器,该模式充分降低了服务器的工作负荷,提升了系统性能。身份证的依据和访问控制组能通过网络安全集中管理平台发挥监测、报警等功能。安全策略的集中配备,对安全事件进行统一响应,并且充分实现分层、统一用户管理、访问认证授权AAA等策略。动态口令身份认证在AAA认证中的功能为双因素认证,有效解决了静态口令存在的多种问题,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客运专线CTC系统运用动态口令后,实现了对整个网络、运用和主机等的统一覆盖,实现了安全的身份认证控制访问组件,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统一,同时还提供了集中身份认证等,通过授权严格对多个访问资源权限实施限制。

6结语

目前,客运专线CTC中心网络运用安全,正处于建立知识信息安全系统和确保信息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进程的后期阶段还要满足国家等级保护政策需求,对纵深防护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确保铁路运输生产业务顺利开展,充分实现铁路信息化运行,将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实现提升。

【参考文献】

【1】戴启元.客运专线CTC系统网络安全设计[J].铁道通信信号,2010,46(4):66-6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