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3-02-28 15:32:45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对策

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己取得了显著成绩,相继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85%的目标,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进步发展,人口的流动频繁,流动儿童也不断增加,我国流动人口约有1亿左右,占全国总人口的十三分之一。流动人口的儿童免疫接种工作难以落实,已成为影响计划免疫工作持续深入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做好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已成为当前计划免疫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者在调查区对满一个月至7岁的流动儿童进行走访调查。

1.2调查方法

在调查区挨门逐户进行调查,并要求每户填写统一的调查表,最后进行统计分析。

1.3调查内容

儿童的流动趋向;流动儿童的发证建卡状况;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儿童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基本常识的掌握情况。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对270名0―7岁的流动儿童进行调查,占全调查区的同龄组儿童总数的3.91%;其中有121名省外流入儿童,占44.81%;有78名省内流入儿童,占28.89%;有71名本市其他地区流入儿童,占26.30%;有245名有户口的儿童,占90.74%;有25名没有户口或户口不详的儿童,占9.26%。当地儿童建卡率为85.10%,流动儿童为40.80%。

2.2五苗接种情况

乙肝疫苗接种率为87.78%,卡介苗接种率为90.37%,百白破接种率为97.04%,糖丸接种率为87.41%,麻苗接种率为84.44%。1―7岁的流动儿童的五苗全程覆盖率达68.89%,与常住儿童相对比较低。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和全程免疫覆盖率有着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计划免疫的概念是在70年代提出的,此概念就是按照相关规定的免疫程序,利用疫苗有目的的进行免疫接种,以此来增强人群的免疫能力和最终达到消灭一些传染病的目的。在我国,目前有许多流动儿童的产生是由于儿童家长外出打工,忙于生计,往往忽视了儿童预防接种。另外,由于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处于偏远地区,文化程度不高,不能够对儿童接受免疫接种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对计划免疫的知晓率低,致使流动儿童不能够正常进行预防接种。在本文的调查中,发现有44.81%的外省儿童流入,其中2―3岁的儿童占很大的一部分,而2―3岁的儿童正是免疫接种的基础时期,同时也是儿童计划免疫最为关键的年龄段。

影响计划免疫的实施还有另外一种原因,是来源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不足导致的。在实施免疫计划以来,社区的预防接种的工作量明显增加,由于一些专业人员的缺乏,致使一些理论基础不足、专业基础不强、缺乏责任心的医务人员有了用武之地。这样的情况必然会为计划免疫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和严重后果。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接种免疫无关紧要,甚至拒绝免疫接种。

针对以上几种情况,通过对地区的调查,对我国计划免疫工作有以下几点建议:①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并建立横向网络。通过公安、交通、计划生育等部门的联合,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在发现流动儿童后,立即对其进行建卡、补卡、转卡等措施,对于疫苗接种不全的儿童,应立即进行补种。②广泛宣传。通过多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使流动儿童的家长能够及时了解计划免疫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加强流动儿童家长的预防意识。③加强执行力度。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我国《疫苗流动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加强管理。确保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正常运转。具体如下:

3.1加强基层计划免疫管理

要想使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得到有效强化,便需要对基层计划免疫管理进行强化。对于镇、街道卫生院来说,需要做好相关组织工作,比如“医生下村”等,组织医生进入农村,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对流动儿童的具体状况做好详细分析,对每一个村卫生室对流动人口的管辖区域加以确定,若流动儿童居住时间>3个月,需实施规范化管理,对流入适龄儿童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做好适龄儿童疫苗接种情况的调查工作,为这些儿童建卡、建证、登记记录,从而使管理有据可依。另外,需采取分片区管理措施,实施包干社区措施,每个月开展冷链运转,以此使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能够在辖区适龄流入儿童中顺利开展。

3.2做好计划免疫宣传工作

借助各类媒体,拓展渠道,加强计划免疫宣传力度,对儿童家长宣传计划免疫有关知识,让儿童家长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流动儿童家长对传染性疾病的防范意识。构建规划、科学的免疫接种门诊,以此使儿童就诊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另外,合理增加接种工作日,对流动儿童建卡、建证及接种等工作进行完善。

3.3增强计划免疫工作的执行力度

对儿童计划免疫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同时将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托,从而使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执行力度得到有效增强。以《疫苗流动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为依据,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进一步使该项工作能够处于长期稳健的运行状态。另外,有关部门领导及管理者需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进行充分重视,落实此项工作,狠抓管理,做好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工作,构建沟通交流平台,加强沟通,以此使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使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能够获得顺利开展。

总之,结合本市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可以发现我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主要问题为:“三低”现象严重,即为建证率低、建卡率低以及基础免疫接种率低;免疫针对性传染病发病率较高。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做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强化管控工作,包括加强基层计划免疫管理、做好计划免疫宣传工作以及增强计划免疫工作的执行力度等,通过加强计划免疫的实施,使流动儿童能够得到正常的接种免疫,需要多方面的密切合作,加强儿童接种的规划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大计划免疫宣传力度,消除免疫盲区。

【参考文献】

[1]罗耀星。广东省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2(2):135-137.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篇2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保健科 ,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 目的 分析该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该社区8周岁以下的200名流动儿童以及200名该地儿童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有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 该地儿童的计划免疫建卡率(98%)明显高于流动儿童(30%),该地儿童“五苗“单苗接种率明显高于流动儿童,该地儿童的“五苗”接种覆盖率(100%)明显高于流动儿童(52%)。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教育是提高流动儿童免疫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http://

关键词 社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136-02

[作者简介] 郑坚(1969.11-),女,壮族,广西崇左人,本科,预防保健主管医师,研究方向:儿童及成人预防免疫、社区疾病预防控制。

免疫预防是我国预防疾病的重要政策,免疫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预防、控制甚至消除传染病,对于提高密集人群免疫力以及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自我国开展免疫规划工作以来,我国的传染病发病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儿童免疫接种率大大提高[1],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群的比例不断增加,而流动人口儿童并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给我国的计划免疫工作增加了难度,目前已经成为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导致免疫规划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为加强该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该研究随机选取了选取2010年2月—2012年6月期间在该社区的200名流动儿童和200名该地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在该社区居住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200名以及本地儿童200名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的年龄均≤7岁,200名社区流动人口儿童中,男120名,女80名;随父母经商100名,随父母打工者60名,因其他原因来此地的有40名。本地儿童中有男孩110名,女孩90名。流动人口儿童以及本地儿童均为健康儿童,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200名该地儿童以及200名流动人口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免疫规划调查,首先应核对儿童的基本信息情况,包括出生年、月、日,是否存在预防接种记录,是否办理免疫卡证等情况,了解儿童家长对计划疫苗接种的知晓程度。了解该地儿童、外来流动人口儿童“五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的单苗接种情况及全苗覆盖情况,仔细分析、探讨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

1.3 统计方法

选用软件spss18.00软件对所有查实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接种率=疫苗实际接种人数/应接种人数×100%。

2 结果

外来流动儿童的流动性较强,流动儿童家长对免疫计划知晓率较低,基层防疫医生服务不周等因素是影响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该地儿童的计划免疫建卡率(98%)明显高于流动儿童(30%),该地儿童的“五苗”接种覆盖率(100%)明显高于流动儿童(52%),该地儿童“五苗”单苗接种率明显高于流动儿童,该地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的知晓率(98%)明显高于流动人口儿童(50%),见表1。

3 讨论

3.1 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问题

由于流动儿童居无定所,与该地常驻儿童相比,教育、经济、文化等背景相对复杂,导致社区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工作一直是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发展的瓶颈。根据该次调差研究结果,本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的知晓率,流动儿童的建卡率、“五苗”接种率以及“五苗”覆盖率均明显低于该地常驻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地儿童免疫接种率高出10~26个百分点,与张凤玉等[5]对流动人口儿童接种率的研究结果相似。根据分析,影响流动人口儿童免疫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1.1 流动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意识淡薄 由于大部分的流动儿童家长主要来自外省的农村或偏僻山区,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下,家庭经济状况不理想,家长平时大部分的精心都在为家庭的温饱问题而奔波,很少留意孩子的疫苗接种情况,对儿童计划免疫的知识了解不够。其次由于大部分流动儿童在异地生活,儿童家长对现居住地防疫部门对于儿童预防接种的相关制度以及工作流程并不熟悉,有的流动儿童家长认为自己长期在外打工,而且居无定所,觉得没有必要建卡、接种疫苗。

3.1.2 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 由于基层公共卫生的服务工作较繁重,免疫计划工作人员编制不足,加上投资经费不足,工作人员的待遇得不到保障,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较低。同时部分基层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由于社会责任感缺乏,并没有经常性的进行走访了解流动人口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及时查漏补种,导致很多流动儿童未能及时建卡、建证,进而导致疫苗接种率较低。

3.1.3 流动人口儿童自身的性质 由于流动儿童的居住时间较短,流动性较大,很多接种通知会因为频繁的流动而流失,导致基层防疫工作人员并不能及时全面的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难以实施长期规范的计划免疫管理机制。

3.2 加强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

于洋等人[6]对该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经过2年多的努力,该地流动儿童“五苗”覆盖率已高达90%,相较罗田发等人[8]在2009年对本社区流动人口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中“五苗”接种率,高出10个百分点。经过该次对社区流动人口童儿免疫规划管理的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新的体会。

3.2.1 加强流动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加大宣传力度 正确的思想是规范行为的前提,可以定期在社区开展计划免疫知识讲座,仔细讲解计划免疫工作的意义及其重要性,让家长明确计划免疫的最终受益者是儿童,讲解计划免疫的接种相关知识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同时应该加大对儿童计划免疫规划的宣传力度,以“进社区”、“进户”、“进外口办”以及“进报纸”等“四进”为载体扩展免疫规划的覆盖面,进而提高流动人口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同时由于流动人群具有较强的联动性,免疫工作者可以利用手机短信提醒儿童家长之间相互通知,并免费为所有的适龄儿童家长免费发放预防接种通知。

3.2.2 完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 目前,很多社区对于外来流动儿童的相关信息报告仅仅包括儿童的出生年月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等内容,信息报告比较单一,导致经常出现流动儿童联系不上的现象,不便于掌握流动儿童的动向,应尽量将流动儿童的信息报告综合化,国家政府部门应积极与卫生部门合作,根据不同地区社区外来流动儿童的情况成立相关的流动儿童管理小组,并将职责落实到居委会以及当地派出所等片区管理部门,居委会以及派出所应定期进行地毯式的调查方式来掌握本辖区外来流动儿童的动态,并将具体情况定期进行整理、汇报,以便政府及免疫工作单位制定当地适宜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方案。同时应该不定期的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小学、幼儿园进行集体接种的计划免疫活动,每周指派专人深入流动儿童密集地区调查流动儿童的状况,建立完善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卡的转索和接种报告制度,尽量避免接种的漏接状况。

3.2.3 应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的办证管理 为了提高社区外来人口计划免疫建卡率,社区工作者应积极鼓励辖区内流动儿童家长当当地的防疫部门办理免疫规划接种卡,同时应建立完整、全面的档案信息以便日后查阅,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应将每名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建立独立的信息账户,并及时输入信息管理系统。预防接种部门应定期走访社区,向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流动儿童接种情况,便于预防接种人员定期核实,并更新接种信息,一旦发现有漏种现象,应及时上门补种。

3.2.4 提高接种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接种的医务人员是最直接的执行者,首先应加强整个计划免疫队伍的专业素质、法律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多与流动儿童家长多交流、沟通。对于计划免疫工作人员不仅应要求充分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同时应该随时了解工作的进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开展上门接种、拉网式接种等多种免疫服务形式。

综上所述,一直以来,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是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免疫规划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以该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管理以基本投射点,总结出流动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以及流动人口儿童特有的性质是导致流动儿童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流动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力度,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完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质量,进而实现全方位的管理,提高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http://

参考文献

[1] 张宝永,陈英,李斌.疫情报告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10(3):228-229.

[2] 刘庆山.西湖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江西医药,2012,44(3):1710-1711.

[3] 万春,吴菊芳.上海市南汇区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管理模式探讨[J].上海预防医院,2011,19(5):23.

[4] 温丽琴.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状况分析及思考[J].亚太传统医药,2011,5(3):48-49.

[5] 张凤玉,王玉霞.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763-765.

[6] 于洋.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3(11):214-215.

[7] 艾卫旗,白洁.陕西省子洲县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初探[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10,12(4):314-31.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社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136-02

免疫预防是我国预防疾病的重要政策,免疫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预防、控制甚至消除传染病,对于提高密集人群免疫力以及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自我国开展免疫规划工作以来,我国的传染病发病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儿童免疫接种率大大提高[1],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群的比例不断增加,而流动人口儿童并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给我国的计划免疫工作增加了难度,目前已经成为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导致免疫规划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为加强该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该研究随机选取了选取2010年2月―2012年6月期间在该社区的200名流动儿童和200名该地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在该社区居住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200名以及本地儿童200名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的年龄均≤7岁,200名社区流动人口儿童中,男120名,女80名;随父母经商100名,随父母打工者60名,因其他原因来此地的有40名。本地儿童中有男孩110名,女孩90名。流动人口儿童以及本地儿童均为健康儿童,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对200名该地儿童以及200名流动人口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免疫规划调查,首先应核对儿童的基本信息情况,包括出生年、月、日,是否存在预防接种记录,是否办理免疫卡证等情况,了解儿童家长对计划疫苗接种的知晓程度。了解该地儿童、外来流动人口儿童“五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的单苗接种情况及全苗覆盖情况,仔细分析、探讨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

1.3 统计方法

选用软件SPSS18.00软件对所有查实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接种率=疫苗实际接种人数/应接种人数×100%。

2 结果

外来流动儿童的流动性较强,流动儿童家长对免疫计划知晓率较低,基层防疫医生服务不周等因素是影响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该地儿童的计划免疫建卡率(98%)明显高于流动儿童(30%),该地儿童的“五苗”接种覆盖率(100%)明显高于流动儿童(52%),该地儿童“五苗”单苗接种率明显高于流动儿童,该地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的知晓率(98%)明显高于流动人口儿童(50%),见表1。

3 讨论

3.1 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问题

由于流动儿童居无定所,与该地常驻儿童相比,教育、经济、文化等背景相对复杂,导致社区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工作一直是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发展的瓶颈。根据该次调差研究结果,本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的知晓率,流动儿童的建卡率、“五苗”接种率以及“五苗”覆盖率均明显低于该地常驻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1.1 流动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意识淡薄 由于大部分的流动儿童家长主要来自外省的农村或偏僻山区,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下,家庭经济状况不理想,家长平时大部分的精心都在为家庭的温饱问题而奔波,很少留意孩子的疫苗接种情况,对儿童计划免疫的知识了解不够。其次由于大部分流动儿童在异地生活,儿童家长对现居住地防疫部门对于儿童预防接种的相关制度以及工作流程并不熟悉,有的流动儿童家长认为自己长期在外打工,而且居无定所,觉得没有必要建卡、接种疫苗。

3.1.2 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 由于基层公共卫生的服务工作较繁重,免疫计划工作人员编制不足,加上投资经费不足,工作人员的待遇得不到保障,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较低。同时部分基层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由于社会责任感缺乏,并没有经常性的进行走访了解流动人口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及时查漏补种,导致很多流动儿童未能及时建卡、建证,进而导致疫苗接种率较低。

3.1.3 流动人口儿童自身的性质 由于流动儿童的居住时间较短,流动性较大,很多接种通知会因为频繁的流动而流失,导致基层防疫工作人员并不能及时全面的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难以实施长期规范的计划免疫管理机制。

3.2 加强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

于洋等人[6]对该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经过2年多的努力,该地流动儿童“五苗”覆盖率已高达90%,相较罗田发等人[8]在2009年对本社区流动人口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中“五苗”接种率,高出10个百分点。经过该次对社区流动人口童儿免疫规划管理的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新的体会。

3.2.1 加强流动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加大宣传力度 正确的思想是规范行为的前提,可以定期在社区开展计划免疫知识讲座,仔细讲解计划免疫工作的意义及其重要性,让家长明确计划免疫的最终受益者是儿童,讲解计划免疫的接种相关知识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同时应该加大对儿童计划免疫规划的宣传力度,以“进社区”、“进户”、“进外口办”以及“进报纸”等“四进”为载体扩展免疫规划的覆盖面,进而提高流动人口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同时由于流动人群具有较强的联动性,免疫工作者可以利用手机短信提醒儿童家长之间相互通知,并免费为所有的适龄儿童家长免费发放预防接种通知。

3.2.2 完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 目前,很多社区对于外来流动儿童的相关信息报告仅仅包括儿童的出生年月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等内容,信息报告比较单一,导致经常出现流动儿童联系不上的现象,不便于掌握流动儿童的动向,应尽量将流动儿童的信息报告综合化,国家政府部门应积极与卫生部门合作,根据不同地区社区外来流动儿童的情况成立相关的流动儿童管理小组,并将职责落实到居委会以及当地派出所等片区管理部门,居委会以及派出所应定期进行地毯式的调查方式来掌握本辖区外来流动儿童的动态,并将具体情况定期进行整理、汇报,以便政府及免疫工作单位制定当地适宜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方案。同时应该不定期的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小学、幼儿园进行集体接种的计划免疫活动,每周指派专人深入流动儿童密集地区调查流动儿童的状况,建立完善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卡的转索和接种报告制度,尽量避免接种的漏接状况。

3.2.3 应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的办证管理 为了提高社区外来人口计划免疫建卡率,社区工作者应积极鼓励辖区内流动儿童家长当当地的防疫部门办理免疫规划接种卡,同时应建立完整、全面的档案信息以便日后查阅,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应将每名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建立独立的信息账户,并及时输入信息管理系统。预防接种部门应定期走访社区,向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流动儿童接种情况,便于预防接种人员定期核实,并更新接种信息,一旦发现有漏种现象,应及时上门补种。

3.2.4 提高接种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接种的医务人员是最直接的执行者,首先应加强整个计划免疫队伍的专业素质、法律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多与流动儿童家长多交流、沟通。对于计划免疫工作人员不仅应要求充分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同时应该随时了解工作的进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开展上门接种、拉网式接种等多种免疫服务形式。

综上所述,一直以来,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是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免疫规划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以该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管理以基本投射点,总结出流动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以及流动人口儿童特有的性质是导致流动儿童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流动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力度,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完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质量,进而实现全方位的管理,提高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参考文献]

[1] 张宝永,陈英,李斌.疫情报告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10(3):228-229.

[2] 刘庆山.西湖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江西医药,2012,44(3):1710-1711.

[3] 万春,吴菊芳.上海市南汇区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管理模式探讨[J].上海预防医院,2011,19(5):23.

[4] 温丽琴.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状况分析及思考[J].亚太传统医药,2011,5(3):48-49.

[5] 张凤玉,王玉霞.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763-765.

[6] 于洋.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3(11):214-215.

[7] 艾卫旗,白洁.陕西省子洲县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初探[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10,12(4):314-31.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影响因素分析;管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9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3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同时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城市流动人口数量逐年递增速度更是达到了5%以上[1],而且流动儿童还具有年龄小、居所不固定、容易感染传染疾病等特点,给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实施带来较大难度。除此之外,计划外出生儿童、居无定所且流动性大、家长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低等也是计划免疫难以全面实施的影响因素[2]。现将我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实施的影响因素详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市50例3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观察组)以及50例3周岁以下的本地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8±0.6)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7±0.5)岁。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调查入选儿童计划免疫内疫苗接种情况以及家长一般资料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在P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疫苗接种情况 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中22例儿童接种疫苗,接种率为44.00%,其中仅有11例儿童完成全程接种。对照组中50例儿童均接种疫苗,接种率100.00%,其中49例全程接种。观察组儿童疫苗接种率4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9,P

2.2 影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的因素分析 统计发现观察组儿童家长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经济收入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实施不到位,严重影响到这部分儿童的身体健康,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强化流动儿童免疫工作的管理和落实能有效提高我国计划免疫质量,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3]。

3.1 调查发现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实施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地缘因素:流动儿童主要来源于经济薄弱地区,且其家长工作不稳定、流动性非常大,计划免疫人员难以跟踪服务;②家长文化水平因素:总体来说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疫苗接种预防疾病的认识不够,导致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存在建卡率低、覆盖率低以及疾病传播率高等特点[4];③经济收入因素:流动儿童家庭经济收入有限,对计划免疫了解很少,影响了儿童正常接种。

3.2 为提高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总结了以下几点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对策:①针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实情,加强各辖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对各辖区内相关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评估辖区流动儿童数量、免疫服务工作实施、接种率等情况。由政府组织机构给流动儿童落户、登记,办理暂住证;②严格执行流动儿童入托、入学查验制度,并向其居住地社区计划免疫服务点报告,监督流动儿童家长及时带领孩子接种疫苗;③改变模式,给流动儿童家长进行就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服务,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让其了解计划免疫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性;④完善相关疫苗接种制度,包括对社区新生儿、迁入迁出儿童进行管理,提高疫苗接种率[5];⑤登记流动儿童相关资料,根据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给予补贴。综上所述,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实施的因素包括家长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以及居无定所等,在流动儿童接种率低下的形势下,强化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非常必要,是提高我国人口质量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1] 林献丹,李万仓,郑晓春,等.温州市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状况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10,16(4):828-830.

[2] 孙美平,马蕊,曾阳,等.北京市学龄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质量评估与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4(6):543-545.

[3] 梁家索.沿海开放城市北海流动儿童免疫管理办法的探索[J].医学信息,2010,23(9):88-89.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篇5

1.1调查对象

2010年1~10月在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光荣街道选取本地居民对外出租房屋、幼儿园作为调查点,随机抽样调查200名外来流动儿童,其中男107名,女93名;年龄0~6岁,平均(3.4±1.5)岁;在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光荣街道居住时间4个月~4.5年,平均(17.4±6.1)个月。另根据2010年统计的“五苗”建卡接种资料,在抽样调查区域内随机抽取200名有本地户口的常住儿童为对照组。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家庭经济收入及家长文化程度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调查内容及方法

在社区基层组织和学校、幼儿园的协助下核实外来流动儿童身份,按预先设计的调查表直接询问儿童及其家长,并检查儿童预防接种证,对未接种的对象进行单独走访。重点调查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PV)、麻疹疫苗(MV)、乙肝疫苗(HBV)和百白破疫苗(DPT)“五苗”的接种情况。

1.3统计学

处理采用SPSS15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户籍儿童免疫接种情况比较调查区域内,外来流动儿童中未爆发大规范的传染病,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漏办证、漏建卡、漏接种现象普遍存在。200名调查对象中,“五苗”接种率仅6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9.5%(P<0.01)。见附表。

2.2新的社区管理模式实施后的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各社区均采取了相应对策,在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模式1年后再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原调查范围内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建卡率达99.7%,发生相应传染病除麻疹2例外,其余为0,基本消除了传染病隐患。

3讨论

3.1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相关因素各地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都存在流动儿童底数不清、总体接种率不高、查漏补种工作不能落实等问题。

3.1.1流动儿童家长对孩子防病保健意识淡薄

近些年来由于疫苗可预防的白喉、脊髓灰质炎已基本消灭或控制,乙脑、百日咳、流脑等传染病的年发病率也大大降低〔2〕,于是有些家长只知道有病看病,而不知道无病预防,加之忙于打工、经商,无暇主动让孩子接受免疫接种,少数儿童家长因躲避计划生育等原因而故意回避与社区干部接触,从而导致了部分流动儿童漏建卡、漏接种的现象发生。

3.1.2流动性大

流动儿童的家长无固定职业、家庭无固定住址,使计划免疫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数量及接种情况,难以建卡、建簿,即使已建卡接种的儿童,也难以完成全程免疫。

3.1.3工作缺少监督机制

由于户籍限制的统计困难,多数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未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纳入工作计划中,更不可能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加之社区卫生组织经费不足,致使部分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

3.2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模式的构建影响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模式,而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全社会的齐抓共管、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和管理措施的多管齐下。

3.2.1建立社区外来儿童保健网络在政府协调支持下,建立以社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妇联、公安、教育部门积极参与的社区外来儿童保健网络,有关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落户、登记、居住证等手续时,要通报相关信息,并动员、督促适龄流动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学校、幼儿园要严格执行儿童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督促其监护人及时进行儿童计划免疫〔3〕,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3.2.2加大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宣传力度宣传范围要集中在车站、码头、出租房屋、建筑工地、劳务市场等外来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针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特点,采用广播电视、报刊、发放宣传单、在社区办墙报、宣传栏、标语及发送手机短信等多种宣传方式,宣传内容除法律法规外,重点要宣传计划免疫的意义、优惠政策等,在“4.25”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还可举行一些形象生动的大规模宣传活动〔4〕。

3.3.3落实政策,提供财政支持和经费保障政府要对开展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对贫困外来儿童减免费用,对基层预防保健人员给予适当补助。

3.3.4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建立健全儿童计划免疫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外来儿童计划免疫卡簿登记,同时要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完善设备,提供物质保障。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7-02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我国人员流动性迅速增大,导致流动儿童数量的迅速增大,流动儿童的免疫管理复杂性以及难度迅速升高,如何保证每一个流动儿童都得到国家规定儿童免疫接种是目前儿童免疫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为了流动儿童群体健康,有必要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进行全面研究。

1我国流动儿童基本内涵以及特征

目前流动儿童具体概念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数学者认可的一个地区流动儿童定义是:该地区全部户口在该地区而本人却在外居住或者人在该地区居住但是户口是外地户口的儿童,居住时间均不小于三个月。

流动儿童基本特征有:流动儿童来源比较广泛,但是多来自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省内流动儿童数量占比重较大,省外流动儿童数量占比重较小,流动儿童聚集地往往是大城市菜市场、批发场以及工厂附近,流动儿童年龄都偏小,小于1岁的流动儿童数量最多。

2目前流动儿童免疫现状及其原因

根据相关社会调查,流动儿童免疫接种过程中的常规疫苗接种率、免疫管理建证率和建卡率均比常住儿童要低很多,另外根据对儿童群体免疫水平调查报告,各城市儿童脊髓灰质炎抗体GMT、麻疹抗体阳性等免疫水平调查中相关数据显示流动儿童免疫水平要明显低于常住儿童免疫水平。

根据调查分析,影响流动儿童免疫率的原因比较多,主要有:居住时间,流动儿童居住时间越长,其接受儿童免疫的概率越大,免疫计划性越强,居住时间比较短的儿童往往会忽视某种免疫接种;父母职业和文化水平,父母是儿童能否正常接受免疫接种的最关键的因素,父母的职业会影响到其对儿童免疫接种的认知水平,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父母为个体小商贩的儿童免疫接种率最低,父母从事文化领域或者行政领域以及医学领域的儿童免疫接种率比较高,流动儿童父母文化水平越高,儿童免疫接种率呈现较高趋势。

3加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几点方法

3.1提高基层儿童免疫接种人员综合素质: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容易受到免疫服务水平的影响,具体而言,基层免疫服务工作人员处理免疫工作中问题的能力、免疫知识的正确宣传以及免疫操作的规范性都能够影响到流动儿童父母对于儿童免疫的态度,从而影响到流动儿童免疫管理的有效性,所以全体基层免疫服务人员应该经过各项儿童免疫服务考核通过后才能够上岗,并且要接受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免疫服务考察,以便于提高基层免疫服务水平。

3.2提高流动儿童免疫管理资金投入量:

我国流动人口呈现出分布不一,有些地方流动人口密集度要远远超过其他地区,这种地区流动儿童免疫管理工作繁琐而且工作量较大,并且经费紧张,人员配备不足,所以政府应该加大这类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资金、设备以及人力的投入,另外为了保证儿童免疫服务人员工资发放、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会宣传、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培训、疫苗运转以及疫苗运转冷链设备正常运行,在流动儿童聚集度较大的地区可以设置流动儿童计划免疫资金管理委员会,负责该地区流动儿童免疫专项基金的使用。

3.3加大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和监督管理:

流动儿童基本来源于山区、农村,在城市居住的地方大多是农贸市场周边或者建筑工地,这些地区比较偏远,应该加大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的调查力度,并且对这些地区流动人口加大管理,准确统计流动儿童数量,保证每一个流动儿童都接受计划免疫接种。

3.4加大流动儿童免疫宣传力度:

流动人口往往对儿童免疫重视力度不足,要加大流动儿童免疫社会宣传力度。具体方法借助儿童计划免疫知识宣传册、儿童计划免疫宣传画、电视、广播以及手机短信进行全方位的儿童计划免疫知识的社会宣传,宣传的内容包括儿童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计划免疫的具体项目、计划免疫具体时间安排等。

3.5构建完善的计划免疫服务体系:

为了提高流动儿童免疫率,要在流动儿童密集地区设置多个儿童计划免疫门诊,社区计划免疫门诊服务时间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方便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每一个儿童计划免疫接种门诊要为该社区范围内需要接受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设立个人免疫接种档案信息,方便查阅,对于遗漏接种的儿童要提供上门免疫接种服务,并且对其父母进行儿童免疫接种重要性的讲解,督促其按照计划为儿童进行。

4结语

总而言之,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需要相关卫生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力度,政府流动人口部门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以及社会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相关知识的宣传,只有较强的计划执行力度才能够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水平,促进流动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余晓琼,路秀平,武滨.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J].中国计划免疫,2011,11(1):73-76.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免疫规划管理;现状;对策

调查结果显示[1],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流动人口逐年增多,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城镇流动人口的加大,严重冲击了免疫规划工作。在诸多的经济发达因流动人口居无定所,流动性大,部分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的认知度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流动儿童免疫水平较低,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甚至局部出现了爆发流行趋势,严重影响了流动儿童的健康。目前而言,免疫规划在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预防、控制甚至是最终消灭传染性疾病的效果[2]。近几年关于免疫规划管理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大姚县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现况与对策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大姚县疾控中心管辖范围内流动儿童2年内的免疫接种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大姚县疾控中心管辖范围内流动儿童,各抽取2012年~2013年全年流动儿童90例,将2012年组作为对照组,2013年组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中包括有男56例,女34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3.4±1.1)岁,省内流动42例,省外流动48例;观察组中包括有男55例,女35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3.2±1.3)岁,省内流动44例,省外流动46例。对照组与观察组流动儿童的年龄、性别比例以及流动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价值。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采集2012年和2013年大姚县疾控中心管辖范围内流动儿童各90例,分别定义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流动儿童接受常规免疫管理,观察组流动儿童则是接受加强免疫规划管理,而后对这两组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免疫接种率、五苗覆盖率、建卡率等。

1.2.2免疫规划管理方法 首先认真学习我国传染病防治法、防治法实施办法,将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作为疾控中心的日常工作,并同保证与基层卫生室畅通的联系,卫生员应将自己管辖区域内的户口不在居住地或者是户口在本地而人在外地居住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儿童予以登记,并建档实时随访,对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核查,针对存在接种遗漏的儿童做好登记,对儿童疫苗接种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制定规范的疫苗接种收费标准并公布。并将儿童疫苗接种时间、接种收费、类型与接种地点制定成册,发放给流动儿童的家长,同时需要加强对免疫接种的宣传力度,利用疾控中心计划免疫部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方式展开免疫接种宣传,并对各种海报、宣传板等进行粘贴、使儿童、儿童家属能够更加容易接受。

1.3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对比中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在P

2 结果

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建卡率以及五苗覆盖率均较对照组发生了显著升高(P

3 讨论

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3],由于城市中流动人口所占比例的逐年增加,使得流动儿童数量不断升高,流动儿童居无定所,免疫规划管理十分困难,并且儿童为各项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因此对流动儿童展开免疫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对于流动人口而言,多来自相对贫穷与落后的农村,其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又加之工作繁忙,儿童很难得到及时的预防接种。总而言之,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现状不容乐观[4]。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大姚县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现况与对策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2012年未实施免疫规划管理前和2013年加强免疫规划管理后的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2013年观察组流动儿童建卡率、免疫接种率以及11种疫苗覆盖率均较2012年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现状。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目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建议采取以下对策进行改善:①对流动儿童报告制度进行完善[5]。目前很多的社区对流动儿童的相关信息报告比较单一,仅统计报告了儿童的出生年月、接种情况等方面信息。本次研究中体会到,应将流动儿童的信息报告综合化,统一录入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共享。实施政府与卫生部门积极合作的方式,成立流动儿童管理小组,做好辖区内流动儿童的情况的系统整理而后逐级汇报。政府应加强对流动儿童户籍申报工作的管理,定期展开地毯式调查,以方便了解流动儿童的动态情况;②对流动儿童办证管理予以加强[6-7]。社区工作人员对流动儿童的家长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办理免疫规划接种卡进行积极的动员,并建档,方便今后的信息查阅和统计。预防接种门诊将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后,每名流动儿童均建立独立的账户,并将其作为日后查阅接种史的主要凭证和途径。社区工作人员应积极配合预防接种门诊对流动儿童接种情况的核查工作,及时发现漏种者及时上门进行补种,使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可以按照免疫规划相关制度完成得到保证;③对接种票据进行规范,加强免疫知识宣传教育[8-10]。对辖区内所有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查,保证辖区内居住时间超过3个月的流动儿童在免疫接种后可获得相关免疫接种票据,家长可凭票据在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获得规划免疫疫苗中其他的疫苗进行接种。社区工作人员应做好免疫接种知识的定期宣教工作,使流动儿童的家长可以对免疫接种知识予以及时了解,提高其知晓率和知晓程度,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覆盖打下坚实基础;④增强防疫人员的责任感[11-12]。防疫工作者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感,对工作积极向上,并且可以与流动儿童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保证免疫规划工作可以顺利开展;⑤对接种转索制予以建立[13-14]。流动儿童出生地与居住地多不是同一地点,因此,为了使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应实现两地合作,对相应的流动儿童转索制度予以建立,方便资料的查询与使用;⑥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制度。以我国对传染病的防治法规、疫苗接种相关管理条例等为依据,严格按照卫生部与政府机构的相关规定开展免疫接种工作。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做到依法办事、规范管理,以保证免疫规划工作可以科学、安全且高效的完成。

综上所述,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相对较低,在加强免疫规划管理后可有效改善免疫接种现状,相关部门应对其给予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以达到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楼灵巧,骆淑英,胡昱,等.流动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信行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10):76-82.

[2]刘泽玉,俞佳君,许惠光,等.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10):77-79.

[3]毛建东.贺村镇 1~6 岁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01):65-66.

[4]杨丽民.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如何管理[J].健康必读 (中旬刊),2012,11(10):344.

[5]李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04):98-99.

[6]曹熊燕,方杭燕.城镇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现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2):77-83.

[7]黄建华,陆静珠.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与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08):629-630.

[8]余晓琼,路秀平,武滨.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J].中国计划免疫,2012,14(01):175-178.

[9]贾伟华,李蓬.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管理对策[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3,16(06):484-486. [10]谭彩霞.关于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模式的探讨[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3(02):164-166. [11]陆碧茹,丁灿华,廖小燕,等.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管理策略[J].现代预防医学,2013,24(03):585-586,594.

[12]岑绮玲,罗小燕,赵玲杰,等.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7(05):119-120.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试点;儿童保健团队;作用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7(a)-122-04

Analysis of child health care team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LI Jing, YU Xinguo, ZHAO Peng

Xixiang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1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child health care team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 the pilot way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connotation. Methods: Yikangyu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Shenzhen city was chosen as study fields by formulating the construction, working task and process of child health care team and a sampling survey to 430 children before pilot project and 436 cases after pilot project for 1 year for investigation, the relevant situation of the children were analyzed. Results: Before pilot and after pilot project, the rate of EPI standard among the permanent, temporary and floating children were 32.55%, 28.02%, 9.49% and 53.33%, 45.41%, 30.47%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EPI regulated were 23.26%, 36.71%, 32.12% and 45.56%, 50.46%, 61.72%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pilot project (P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Pilot project; Child health care team; Effect

深圳市宝安区卫生局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试点的通知》的要求,选定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颐康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为试点研究现场,在社康中心成立儿童保健团队,希望通过试点和运营,探讨全面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和运营模式,以便更好地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通过社康中心儿童保健团队的1年试点运营取得了较好的儿童保健作用,现总结报道如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更科学的掌握儿童保健团队试点前后的效果,笔者分别在团队试点前和试点1年后采用自拟儿童保健团队效果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两次调查参入的工作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统一调查要求和标准。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调查表中内容由0~36个月的儿童父亲或母亲填写或回答。试点前发放调查表452份,回收有效调查表430份,有效回收率为95.13%,试点1年后发放调查表465份,回收有效调查表436份,有效回收率为93.76%。试点前后调查儿童的年龄和户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9,P>0.05),具有可比性。两次调查儿童人数统计见表1。

1.2 方法

1.2.1 儿童保健团队的建设

西乡人民医院以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及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工作规范试点验证为契机,以小样本社区的支持体系建设来探索适合宝安区特点的社区健康服务的发展方向,根据颐康园社区儿童的生活现状和社区儿童的实际卫生保健需求,在颐康园社康中心建立儿童保健团队。该团队由1名高资历并有多年儿科临床诊疗经验的高级职称的医师作为儿童保健团队的团队长,1名有资质的公卫医师、2 名有执业资格的全科医师和 2 名注册的社区护士组成团队成员,主要负责和管理社区儿童的健康体检、计划免疫接种和儿童监护人的育儿保健指导[1]。通过建立儿童保健团队,达到建立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工作流程清晰、协调性强的专业工作团队,以有利于推动社区健康服务向深层次发展。

1.2.2 儿童保健团队的任务

1.2.2.1 建立儿童保健网络信息库 通过本底调查,建立整个社区的儿童保健网络信息库,利用电脑系统建立社区内常住、暂住、流动的0~36个月的儿童及其监护人的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并详细记录儿童保健团队为其所做的各种卫生保健服务内容,包括儿童计划免疫、适宜技术体检、儿童专档管理、儿童在社康中心内的诊疗服务等。

1.2.2.2 育儿保健指导 根据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2-3]工作的要求对社区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及产妇进行育儿保健指导,宣传母乳喂养好处,鼓励母乳喂养,指导正确的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方法,传授新生儿扶触技能,引导产妇培养良好的睡眠、饮食、卫生及户外活动等生活习惯。

1.2.2.3 定期给儿童做健康体检 定期对社区0~36个月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并对儿童生长发育进行个体评价,同时将各项信息输入电脑系统,建立儿童专案管理信息。对体弱儿童如患有小儿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肥胖、肢体残疾和神经-精神发育迟滞等健康问题的儿童进行重点关注,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转诊、及时管理,实现对体弱儿童发现、转诊、追踪、随访、结案的连续管理。

1.2.2.4 儿童基数管理 按上级管理规定要求,对社区的0~36个月儿童基数进行动态化、连续性管理,动态掌握辖区0~36个月儿童变动情况,及时登记儿童迁入、迁出数量变化和死亡登记报告,分析各类儿童保健服务需求,明确社区0~36个月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制订相应干预计划和落实措施。

1.2.2.5 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针对本社区0~36个月儿童开展计划免疫工作。按《深圳市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的要求,实行有计划、适时地给儿童进行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卡介苗、乙型脑炎、乙肝等疫苗预防接种,并将儿童接种的资料全部登记入册、归档。同时通过社区宣传栏,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充分利用4月25日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的宣传,普及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的健康知识。

1.2.3 儿童保健团队工作流程

①儿童保健团队成员均进行统一的培训,熟悉掌握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丛书中“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要求和操作流程[2]。②为提高了管理效率,将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与计划免疫工作捆绑实施。相对于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社区的计划免疫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和让居民接受,所以在家长带儿童到社康中心进行免疫接种时,社康中心的儿童健康管理人员给予健康教育,对每个来接种的孩子建立健康档案,在每一次接种前均进行儿童体检,以减少漏检现象。③所有上级医院分娩的辖区新生儿,通过医院转到社康中心。社康中心的产后访视人员进行两次新生儿访视,将建立的儿童健康档案交给儿童健康管理人员进行后续的管理。社区儿童健康管理人员发现异常儿童、高危儿童后,及时填写儿童保健双向转诊联系卡,及时转往上级医院诊疗,同时社康中心的儿童保健人员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追踪和管理。④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对管理的儿童及时通知体检和计划免疫接种。社康中心的计划免疫系统可以设置和打印预防接种预约时间,根据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的要求和时间间隔,把儿童体检预约时间同时设置在预防接种预约时间表和预防接种预约时间表同时打印交给家长,并通过计划免疫系统的短信群定期发给家长,以利于及时提醒和督促家长按期为儿童进行儿童体检和计划免疫接种。儿童保健团队工作流程见图1。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统计,对相关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比较

试点前后常住、暂住和流动儿童计划免疫规范接种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2.2 儿童健康体检情况

从表3中可知,试点前后常住、暂住和流动儿童体检达标和基本达标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儿童保健团队的运营有利于儿童保健与计划免疫工作有序开展

儿童保健团队的成立,改变了团队成员的服务理念、真正体现了现代社区医学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居民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模式,保证儿童保健流程的畅通,减少了漏检、少检的机率[4]。社区适龄儿童到社康中心后,经过初步筛查-规范-体检-规范疫苗接种,保证了社区儿童健康体检和儿童计划免疫的有序进行。暂住、流动儿童的保健是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盲点,由于加强暂住、流动人口的宣传与管理,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管理率。通过试点运营发现,儿童保健以团队协助方式服务社区居民,能较好地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能真正体现全科医生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效地提高了儿童的系统管理率和健康保健覆盖率。

3.2 儿童保健团队的运营保证了新生儿连续性管理

根据儿童保健团队工作要求,在社康中心主任协调下,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合理安排中心内全科医生及护士加入本团队工作,形成全员积极参与的局面。妇女保健医生在接受到新生儿信息后按时完成新生儿产后访视,及时将新生儿相关资料登记入册,安排满月儿童到社康中心进行儿童健康体检和疫苗接种,同时其转给儿童保健医生进行管理,确保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的无缝衔接。同时全科医生在诊疗同时适时提醒和督促赞助和流动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和疫苗接种,更加体现了团队内外互相协助的重要性和儿童保健团队服务的可延伸性[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3 儿童保健团队的运营改善了医患关系

儿童保健团队的连续服务,扩大了社康中心在居民中的影响,不少社区儿童家长与儿童保健人员建立了良好的朋友式医患关系,同时居民在社康的就诊率也明显增高[6]。另一方面,通过每次社区儿童体检时儿童保健医生对儿童家长传授育儿护理知识和开展一些宣传活动,使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丰富了社区居民的育儿护理知识和儿童保健意识,更加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率和覆盖率。

3.4 儿童保健团队的运营促进了社区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适应社区儿童卫生保健多元化需求,为不断提高儿童保健团队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在全科医护人员全员岗位培训的基础上,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机制,建立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全科型社区儿童保健队伍,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社区儿童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3.5 团队式服务体现了社区卫生的公益性和必要性

通过实施儿童保健团队式服务,为社区儿童提供体检、预防、管理、评价、健康教育、家庭养育“六合一”的综合卫生服务,为社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是提高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满意度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卫生工作重心下移、防病关口前移目标的重要举措[7]。

颐康园社康中心儿童保健团队试点的实践证明,对社区儿童实行团队式保健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创新,充分体现了团队服务的优越性、可及性和服务能力的综合性,有利于推进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进一步落实,有利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余信国,李静,赵鹏,等.西乡颐康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儿保团队建设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77.

[2] 陈博文,藤红红.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试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3-76.

[3] 查晓梅,曾德秀.儿童保健的开展关键――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9,4(22):236-237.

[4] 李梅.影响城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5(13):201.

[5] 王丽杰,赵鹏,徐志浩.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与儿童保健质量的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3):184-185.

[6] 翁丽芬,黄梅,邹黛莉,等.做好社区健康服务促进儿童保健事业发展[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2):34-35.

[7] 韩幼平,陈继根.新型全科团队运行机制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杂志,2006,4(6):70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