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师傅带徒弟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2-28 15:35:40

师傅带徒弟心得体会

师傅带徒弟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以师带徒、培训、做好、防范

师傅带徒弟培训,是煤矿企业新工人经过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在师傅的直接教导下,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学习并掌握生产技艺或业务技巧,从而成为新技术工人或专业人员的一种培训方式。师傅带徒弟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少数师傅不愿意带教徒弟,或者不够真心实意的带教徒弟,大脑中还存在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或留一手的封建观念和思想,怕教会了徒弟,自己多了个竞争对手,威胁到自己的位子和饭碗。二是少数学徒新工人不诚心的拜师,不积极地向老师傅学习,他们要么不虚心,认为自己文化程度高,瞧不起师傅,要么懒惰,不刻苦勤奋的去学习钻研,上进心不够。从煤矿事故统计来看,经常性、零散性人身伤亡事故所占比例比较大,在事故中受到伤害最多的是新工人。因此,强化师傅带徒弟培训,改变师傅封建思想,消除徒弟的不安全行为,养成良好心理状态和习惯行为,是提高徒弟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最有效途径。

一、师傅带徒弟培训的特点

1、知识少、适应性差。徒弟对井下的工作岗位与环境都是全新的、陌生的,只知入井三分险,不知道危险从哪里来。作业现场的有关规程、规定、制度、措施,以及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警告标志对他们不起作用,其自身行为也不知对错,动手操作怕苦怕累,容易养成不良心理和习惯行为。

2、时间短、技能多、掌握少。徒弟跟师傅时间短,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又比较多,包括入井应知应会、岗位安全生产操作技能、危险源辨识及处理能力、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等内容。由于徒弟参加工作时间短,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少,如掘进工作面局部冒顶处理等等,学习解决问题办法机会少,掌握操作技能少。

3、讲安全知识少、自学不习惯、自觉性差。师傅传授徒弟以实际操作为主,讲安全知识少,需徒弟下班后自学,但有的徒弟自学不习惯;师傅在现场讲解示范,有的徒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又不积极主动询问,自觉性差。

4、文化程度、经历不同、掌握能力不等。一是由于徒弟中有初中生、技校生、大专生,文化水平有差异,接受理论技术和操作技能能力不同。二是有的徒弟从事过体力劳动少,甚者未参加过,掌握能力差。

5、流动性大。煤矿井下工作环境差,生产系统复杂,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时刻受自然灾害的威胁,生产一线大多数是农民工,且工资待遇低,流动性大。

二、师傅带徒弟传授方式

1、针对徒弟知识少、适应性差这一特点,在生产活动中,师傅要运用煤矿安全心理学有关理论知识,掌握徒弟入井作业心理状态变化规律,引导徒弟形成健康安全心理状态;师傅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用亲情关心、爱护、帮助徒弟,使其感受到人身健康安全的重要和意义;师傅向徒弟灌输安全思想,规范徒弟操作行为,监督徒弟在井下的活动行为,使徒弟做到“不被自己伤害、不被他人伤害、不伤害他人”。利用班前会、橱窗、文化长廊、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开展煤矿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注重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把典型案例和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安全格言、安全警句、职工“画中话”、家属亲情寄语等汇编成册,发放给徒弟并让其学习,不断强化徒弟安全意识,杜绝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使徒弟成为遵章守纪的合格矿工,杜绝三违现象发生。

2、针对实习时间短、熟练掌握技能多的特点,一是对预选的师傅进行师傅岗位培训,通过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结合平时综合表现成绩考核选拔师傅。师傅必须掌握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矿规矿纪、安全知识、三大规程、安全心理学、技能传授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师傅按照徒弟实习内容,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培训和考核;三是师傅采用讲解、示范、演练和跟踪检查指导。徒弟跟随师傅参与日常工作要重视亲自动手操作,先观摩师傅的做法,然后自己尝试做,并由师傅手把手指点,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技能要领,直到学会为止。四是当徒弟具有一定的基础后,师傅则给其压担子,鼓励徒弟大胆创新,放手让徒弟干,培养徒弟的独立上岗和独挡一面的能力。

3、针对师傅讲安全知识少、徒弟自学不习惯、自觉性较差的问题,应采用合理的传授方法。一是采用师傅指导、徒弟自学及经常性进行理论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如师傅在带徒过程中,每天班前会前让徒弟口头背诵前天布置内容,对其掌握程度做出正确评价,并打分登记建档;安排下班后自学内容明天按要求背诵。二是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开工前师傅向徒弟讲解有关理论知识和操作过程,语言表达流利、准确、简练,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师傅示范操作完毕后,让徒弟进行口头考试回答有关理论问题和操作要领,并计分建档。三是师傅带领徒弟过程中,尽量向徒弟多讲解井下情况,让其尽快熟悉井下,获得安全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4、采取以所学专业安排工种,因人因工种施教的方法。根据徒弟不同的文化程度和工作经历、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带徒方法。技校生、大专生所学专业理论技术性比较强,主要安排在技术性较强的岗位上,如井下电钳工。要以提高安全意识和掌握操作技能为主、学习理论知识为辅。师傅在带徒过程中,简述工作原理、工艺流程,讲清、讲细安全须知和操作要领,让徒弟动手操作并理解、学会,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对技术要求不高而对安全知识要求强的,如打眼工,师傅必须在带徒过程中讲清、讲细安全知识,并在作业现场以列举典型事故案例、自救互救和现场应急处置为主进行讲解,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保互保能力。

5、针对员工流动性大的特点,要加大资金投入,购买先进技术装备装备工作面,减少劳动强度,改善煤矿井下作业环境。改变用工形式,工作多年优秀农民协议工转为合同制员工,提高井下工资待遇,特别是刚入矿学徒工要对他们进行关心、关爱、帮助,让他们看到希望留住他们心。师傅用高尚品德、优良素质和言传身教影响徒弟,使徒弟能够吃苦耐劳、团结互助、不畏艰险、乐于奉献,积极主动投入到井下安全生产工作之中,稳定职工队伍。

三、师傅带徒弟培训要程序化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齐专职人员;制定师傅带徒弟各项规章制度,谁主管,谁负责,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层层抓落实,形成以师带徒管理体系;举行拜师纳徒仪式,签订师徒协议,协议规定师傅带徒弟的形式、目标任务、考核评价等内容,明确责权利,履行合同条款,对师傅带徒弟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并定期检查。严格执行考核奖惩制度,对没有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加大处罚力度,确保制度落实到位。把师傅带徒弟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全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轨道,并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制度。

师傅带徒弟心得体会篇2

“导师带徒”活动,是一项积极探索新型职工培训方式,不断增强青工业务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了青工队伍成长的不断提速的有效方式。__和__*这对师徒在“导师带徒”活动中取得明显效果,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培养,吴包庆不仅出徒,而且成为一名出色的司钻,为“导师带徒”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一、__*总结出“三法”教徒弟,使____飞快进步。__是一名司钻,但是在带徒弟上可以是行家里手。 20__年11月30日 ,队里将刚刚分配来的__*给张伟当徒弟,__经过几天的观察和以往的经验,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采取了“岗位培训法”、“角色换位法”、“目标培训法”进行带徒弟,取得了明显效果。

1. 岗位培训法。岗位培训法,就是把徒弟学习任务分成场地工、泥浆工、内外钳工、井架工、副司钻、司钻、司机、发电工等八个岗位,在每一个岗位上,师傅手把手的教,经常让技术员、大班及有经验的老师傅们给他讲解各方面的知识,让徒弟一个岗位一个岗位的学习,每学一个岗位必须把本岗位的知识和要点学会弄懂才进行下一个岗位的学习,绝不投机取巧,真正做到让徒弟一岗精、两岗通、三岗会的水平,保证了把钻井经验传授徒弟。

2.角色换位法,加快徒弟岗位成才张伟采取ab角的形式,师傅做a角,干主要工作,徒弟做b角,当助手。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经具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的徒弟。通过师傅手把手地教,一个工况做完,徒弟熟悉了该工况的基本工作程序和要求,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在同性质的另一个工况中,让徒弟做a角,师傅做b角,把徒弟推上前台,自己进行指导,保驾护航。徒弟深有感触的说:参加“师带徒”活动以来,明显感觉到在师傅的教导下有较快的进步,师傅结合具体工作具体辅导,教工作思路、讲工作方法、传工作经验,这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使自己把理论、师傅的经验融到具体工作中,也使我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

3.目标培训法。就是把徒弟每一个月都定下一个目标,必须达到什么水平,实现什么目标,给徒弟世家压力。由于我们实行了四班俩倒制,在井上只是有半个月时间,在家有半个月时间,__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在井上学习实际操作的目标,在家制定学习理论的目标,每一个月下来进行考核验证学习效果。20__年6月,这个月的学习目标理论没有达到要求,__狠狠地在班务会上批评了徒弟,并让徒弟写了书面检查,取消了徒弟的当月的岗位能手,为吴包庆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师傅带徒弟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幼儿园;师徒结对;负面影响

美国学者布什认为:“一个教师头几年的教学实践对他今后能够成就的效能水平有重要影响,对支配他以后30多年的教学生涯的教学态度有重要影响,而且决定他能否在教学领域持续教下去。”可见,任职初期是一个教师职业生涯的关键期。如何才能抓住关键期,有效地促进幼儿园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呢?或许许多幼儿园会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通过园本学习与培训,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它为新教师的成长指明了道路,让其少走了弯路,但同时也显露出了不少负面影响。

一、师傅霸权,徒弟失去自我

师徒是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师徒间应该是“尊师爱徒”的和谐关系,然而现实中常出现以“尊师”为名义的“教学霸权”现象,变相剥夺徒弟发表意见的权力。它是一种强制认同,一种单向性的灌输,让新教师苦不堪言,因为如果师傅觉得某种教学方法比较合适的时候,徒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受到贬低,甚至指责,徒弟被迫屈从于师傅的观点。久而久之,新教师的个人意愿被“漠视”,他们的选择空间受到限制,教育思想也受到钳制,专业发展受到控制,处于被动的“专业化”状态,新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激情逐渐降温,新教师的个性被扼杀,创新的火花渐渐熄灭。

“教学霸权”不仅体现在师徒专业的发言权上,同时体现在园内的地位上。因为师傅一般是园内的骨干教师,新教师的发展与师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领导往往通过师傅对徒弟的评价来获得大致情况,这种发言权的威力远远大于专业发言权,它决定的不是新教师的成长,而是生存。

二、师徒结对模式化

“师徒结对”有一定的模式,但在许多幼儿园,管理者心目中已经将这一形式模式化。他们认为的“师徒结对”就是在某一青年教师刚刚踏上工作之际,找一位较成熟的老教师担任师傅,签上一纸“青蓝合同”,师徒两人“捆绑”在一起,仿佛结对后就结成了“荣辱共同体”,至此便似乎大功告成了。无疑,将青年教师的成长全部押在了师傅身上,这样便泛化了“师徒结对”的作用。当徒弟进行各项比赛时,师傅们各显神通,亲历亲为,竭尽所能让自己的徒弟能崭露头角,大有“徒弟”比武等同于“师傅”竞技的味道。许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本来是才华横溢,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在师傅的传帮带模式下,几年时间,反而变得泯然众矣。

三、会引起“拔苗助长”

师傅把自己多年的经验无私地教给了徒弟,使徒弟获益匪浅。但在传授经验的时候,却很少会把自己失败的经验传给徒弟,或许难以启口,或许没有这种意识。关于“渔王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渔王就是因为只传给三个儿子成功的经验,从不说自己失败的经历,结果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始终不如渔王。可以想象起初,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是得到了飞快的提高,因为他们有渔王宝贵的成功经验;后来却不再进步,因为他们没有失败的经验。失败的经验可能比成功的经验更为重要,因为人习惯铭记失败的教训,并深刻反思,在今后尽量避免。

徒弟一进幼儿园,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就接受了师傅成功的经验,短时间内,看上去是很快融入教师的角色。但对于长期的发展而言,有其不利的一面。一方面,它让新教师产生自我满足感,漠视教育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成长过程中缺少失败的经验,缺失教学过程中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四、评价功利化

在师徒结对工作的评价上,我们很多管理者都喜欢用获得多少张证书、发表多少篇文章、上了多少公开课作为一项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评价指标。也有的学校实行考试成绩和工作量相结合的考核办法,结果是师傅在带徒弟的时候往往还要留一手,否则,自己出了力,绩效考核不如徒弟,经济上吃了亏不算,面子上也挂不住,何况,带徒弟本身就是个费时费力的过程。在这种评价导向作用下,我们的“师徒结对”往往会滑入片面追逐功利的沼泽地。

师傅带徒弟心得体会篇4

“导师带徒”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各级组织的同步发力和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其中,基层党组织作为职工群众发展引领、思想引领和行动引领的主体,更应该发挥好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作用和优势,做“导师带徒”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推动者,推进“导师带徒”活动持续、深入、有效开展,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对基层党组织如何在“导师带徒”活动中发挥作用,笔者在多年共青团工作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和思考,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对师徒对子的引导

要推进“导师带徒”活动,首先要从两个方面加强对师徒对子的引导:

一方面,要做好对新进员工的职业生涯导航与职业规划的引导。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思考如何做好对新进员工的职业生涯导航与职业规划的引导,让这项工作更加具有效果?如何减少新员工的过渡期不适,专心留在企业,并且将自身的发展充分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首先,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对职业生涯相关知识和理念的宣传,使青年了解和认识职业生涯的内涵,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引导青年主动作出切合企业发展实际、贴合个人意愿和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实现公司和青年的良性互动发展。其次是通过借鉴和运用科学的手段对青年进行评估,让青年人了解自己的发展潜力和能力,明晰职业发展通道,真正成为青年职业生涯设计和发展的引路人。再次是通过在企业和青年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基层党组织及时把企业价值目标传递给青年,同时,将青年对职业发展需求及时反馈到企业,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促进青年与企业共同成长。最后是通过建立定期的职业谈话等制度,跟踪青年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情况,帮助协调和解决青年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青年职业生涯按照预期的轨迹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师徒对子的思想引导。“3家+导师带徒”活动的要求是师傅选徒弟,徒弟选师傅,进行双向选择。而在实际开展中,由于双方之间不了解、不熟悉,师傅在对徒弟的培养过程中,存在些许的保留。徒弟在主动学习方面,还缺乏进一步的努力。因此,我们的基层党组织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加强师徒对子的思想引导工作。一是要做好师傅的思想引导工作。一方面是引导师傅树立责任意识。师傅对徒弟的培养要高度重视,要认真负责的教导。二是师傅不要担心徒弟会超过自己,不能有教出徒弟饿死师傅的思想。教徒弟就是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仅是为自己培养接班人,更是为项目的开展、公司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二是要做好徒弟的思想引导工作。徒弟自身的学习不是因为要学而学,而是为自己的前途而学,更是为了企业发展而学。基层党组织要引导徒弟形成主动要求学习更多对自己职业发展生涯中有用的知识。通过“导师带徒”活动在项目上的开展,从而掀起一股主动学习,积极作为,争当优秀师徒的热潮。

二、加强对“导师带徒”活动的指导

基层团组织作为项目“导师带徒”活动推进的主责部门,要加大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团组织的领导者,要积极指导“导师带徒”活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首先,要对“导师带徒”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导师带徒”活动在开展中存在对青年人培养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基层党组织在发现类似问题后,应该及时的对师徒对子提出,要求师傅按照既定的培养计划对徒弟进行培养,如果徒弟的学习能力强,他的成长速度超出了预定的培养计划,基层党组织应该及时的要求师傅对培养计划进行调整,以便徒弟能更好更快的成长。

其次,要为“导师带徒”活动在项目上的推进提供一个良好的开展环境,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氛围。基层党组织要在项目营造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氛围的营造对“导师带徒”活动的开展有积极作用,师徒对子也会在这个氛围的影响下,以更为好学和乐于传业授道解惑的态度,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第三,要对师傅和徒弟在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工作和心理上的困难要给予最大的疏导和帮助。在“导师带徒”活动的开展中,会存在有些师徒不善于沟通交流,有些师傅因业务工作繁忙而疏于对徒弟的教导,有些徒弟因好玩或觉得师傅的能力不够不足以为师的情况,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师傅的能力和师徒的性格,进行定向的引导,加强师徒对子的沟通交流,以便“导师带徒”活动的有效开展。

第四,要对推进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难题要给予最大的帮助。从而促进全公司“导师带徒”活动的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在推进“导师带徒”活动中,会存在项目工期紧、人员调动频繁、对“导师带徒”活动成效持怀疑态度等现象,基层党组织在推进落实过程中要给予帮助。如在项目工期紧的时候,要督促师傅在日常工作中多带动徒弟,要求徒弟紧跟师傅节奏多学习多接触现场,不能因为工期紧而疲于学习;在师傅或徒弟工作有调动时,基层党组织要及时跟进,为那些未出师的青年人选配师傅,继续培养;当有人对“导师带徒”活动成效持怀疑态度时,基层党组织则要大力宣传公司“导师带徒”活动开展的成效,让怀疑变成深信不疑,这样,才能促进全公司“导师带徒”活动的顺利开展,这样,才能让“导师带徒”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三、加大对“导师带徒”活动的检查监督

“导师带徒”活动在项目上的推进情况如何、徒弟的成长成才状况如何、活动取得的具体成效如何,基层党组织必须作到随时掌握、随时推进。要联合“导师带徒”领导小组,加大对“导师带徒”活动的检查和监督,确保切实在“导师带徒”活动中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办法,取得实际成效。

首先,要检查监督“导师带徒”活动的培训计划是否可行。一方面是对培训计划进行审核。师傅对徒弟制定的培养计划是否结合了徒弟的实际情况;徒弟在了解培养计划后,是否有需要增补的意见;制定的计划是否与项目实际施工情况相结合等。另一方面是对培训计划进行指导。项目领导班子及各部门负责人也可对具体培养计划提出指导性意见,确保培训计划的可行性。

第二,要检查监督“导师带徒”活动的具体开展情况和实际成效。检查监督落实项目“导师带徒”活动的周检查、月考核、季度总结制度,并随机对师徒对子进行抽查,另外通过检查师徒笔记、对徒弟实际能力进行现场考核、听取同事对师徒对子的评价等方式评定“导师带徒”活动的实际成效。

师傅带徒弟心得体会篇5

一、“师傅”并不是真正的“师傅”

笔者曾经服务于一家食品企业,该企业有5000多名销售人员,每年员工的流动率在20%左右,也就是说每年将近1000人的销售人员需要训练,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为了降低费用,公司采用了本地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所有新员工在大区经过简单的训练,就交到了师傅手里,但是这样的方式并没有解决缺人的问题,反而人员的流失越来越严重。经研究发现核心问题是:

首先,缺乏系统性。多数的师傅都是销售人员的出身,并没有太多的训练技巧,这就象优秀的士兵,并不一定是一个良好的教官一样,士兵强调自身的作战能力,而教官强调如何“教会”士兵,这个“教”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过程,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所谓的好的销售人员就是好的师傅这本身就是作坊式的思想。其次,周期长。由于师傅自身的素质限制,销售人员的成长基本上处在自由生长的状态,对于公司的产品、客户、销售技巧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逐渐摸索出来,而师傅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不愿意教,另一方面没有时间交,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销售人员的成长时间。我们曾经做过试验,将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与模压式销售训练系统比较,发现后者的周期可以缩短30%-50%。第三,成活率低。销售人员的成活率很多情况下取决于“上手”的时间,过晚的上手将挫败销售人员的信心而造成人员流失,尽管人员“上手”的因素非常复杂,但是师傅自身素质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师傅本身也是士兵,也有很重的任务要完成,在任务与带人之间,师傅更多的会选择前者,而不会选择后者。

二、作坊方式,难以大面积复制

师傅带徒弟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不能形成规模化,不同的师傅擅长的不一样,强调的技巧不一样,而且很多的技能可能仅仅适合他自己,放到别人的身上就不行了。我们在研究中经常发现,很多企业的销售人员是通过在市场的磨砺中自学成才,他们所谓的经验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甚至代有极端的个性化色彩,单纯的将这些经验不加提炼的直接传授给新的销售人员,并不能迅速提升销售人员的战斗力。因此,企业必须在个性化与标准化之间进行协调,事实上,任何企业的销售人员多数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而这些共同的特点多半是销售人员最基础的技能部分,只要对这些特点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并应用于新销售人员的身上,企业就可以实现部分标准化的制造过程。这就是模压式训练系统的精髓所在。就象新兵的培养一样,站姿、行军、刺杀、射击等基本动作必须达到规范一致,在基础动作一致的基础上,再结合个人的特点进行专项的训练。

三、容易形成帮派势力

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经常促使师傅将徒弟作为自身的私有财产,甚至是自身的缩影与附庸,中国传统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观念更加助长了帮派势力的形成,员工效忠的目标已经不是企业而是师傅的,这种状况一旦形成蔓延的趋势破坏性极大,曾经有一家企业的区域销售人员都是区域经理培养的,一次某个区域的销售员工在业绩上弄虚作假被发现,当时企业开除并严厉的处罚了这名销售人员,事情本来这样就可以结束了,但是由于这名销售人员是地区经理的徒弟,在处理时,地区经理百般阻挠,依仗自己对区域的控制与公司分庭抗礼,虽然在公司的高压下解决了问题,但是为以后埋下了隐患,三个月以后,该地区经理带领所有区域销售人员集体叛变,对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企业为此甚至闹到法庭,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对其他的销售人员形成震慑作用。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即便是法庭胜诉,真正失败的仍然是企业自己,因为他没有真正解决企业员工的归属问题,这样的事情迟早还会发生。因此师傅带徒弟的只能是局部的某个阶段或者是某个项目,而不是全部,企业绝不能当甩手先生,将徒弟完全的推给师傅。

四、有虐徒倾向

实践过程中,师傅经常是根据自身的好恶来决定对徒弟的好坏。特别是在性格特点方面,师傅更愿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如果自己感觉不好,很有可能就丧失了培养徒弟的兴趣,这种好恶严重影响了销售队伍建设,甚至会因此错失非常优秀的销售人员。经过研究发现,优秀销售人员可能产生于不同性格的销售,比如,我们经常认为销售人员一定要能说,但是我们经常发现,很多不是很能说的销售人员销售的很好;再比如,我们认为销售人员一定要机灵、善辨,但是我们发现很多比较憨厚,甚至有点傻的销售人员,他们反而更容易成功等等。销售人员的培养绝不能够根据某个人的好恶来判断,这会造成严重的近亲繁殖,影响企业销售队伍的综合能力。

另外,师傅除了根据个人的好恶选人之外,更重要是徒弟与师傅之间有潜在的竞争关系,就是所谓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在这种抵触心理影响下,一方面师傅不会教给徒弟真东西,另一方面师傅会将徒弟作为自己的傀儡。徒弟种地师傅收获,并且在收获以后将徒弟驱逐再换新的徒弟。这样,师傅就可以保证永远不可能有人和他进行竞争,这个地区师傅永远是老大。这些都严重的破坏公司销售团队的建设。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完全依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是作坊式的代表,也是企业不负责任的表现。

2、 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很难复制,很难满足企业全面发展的需要。

师傅带徒弟心得体会篇6

常见的技工培养方式

印刷包装企业对技工的定位是,会熟练操作设备,或是能独立完成某项技术性工作的员工,都统称为技工,顾名思义也就是技术员工。企业如果技工不足,就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和交货期,更谈不上节约成本。这也是一些企业老板“宁缺少一个管理者,也绝不能少一个技工”心态的成因——管理者不在时,设备可照常运转;而缺少一个关键技工,某台机器可能就开不起来。当然,这里并不是说管理不重要,只是相比较而言,技术占了首要位置。在确保生产正常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管理,否则管理也就无从谈起。闲言少叙,言归正传,我们还是看看印刷包装行业的技工培养都有哪些主要形式。

1.自学

员工自愿学习技术,不怕吃苦,发自内心地想成为某项技术能手,采取偷艺、拜师等方式学习。自学方式的优点是员工主动、自发,把技术当成安身立命的资本,学习起来刻苦、认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人脉关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成功几率高。自学方式的缺点是,如果员工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得不到有效的点拨,很容易走弯路,即使付出的精力再多,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又由于缺少必要的理论知识的指导,员工在自学的过程中经常不得要领,甚至会出现安全事故。

2.委培

委培是指企业将具有培养价值或培养潜质的员工委托技工学校、大专院校、同行业的顶尖企业等进行培训。将员工委托给正规的职业学校或大专院校培训,员工的理论功底扎实,能系统全面地掌握技术要领和设备工作原理,理论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同行企业的委培则注重实践,实操性强。但委培方式也存在缺点:委托院校培训的费用高、时间长;同行企业培训则会欠缺理论知识的教授,而且由于竞争关系的存在,关键的技术难点往往不会传授。

3.带徒

“传帮带”是过去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技工成熟快、效率高,尤其是师傅对企业的产品类型和设备性能比较熟悉,带出来的徒弟上手快,设备维护保养、产品质量把控等工作均十分拿手,这样的培训方式还十分节约资金。带徒方式也有缺点,有时师傅不肯教,害怕徒弟抢了自己的饭碗;自愿传授技术的,师傅又极易将不良习惯传授给徒弟,徒弟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学到师傅的不良习惯,还容易形成师徒小团体,当师傅因故离开企业时就会把徒弟带走。而且印刷包装企业的技工大部分不是科班出身,文化程度不高,重实践、轻理论,“师带徒”培训方式的不良后果往往是徒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企业的技术水平难以有效提高。

仙桥集团的“师带徒”培养机制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委托院校培养理论功底扎实、操作规范、设备原理清楚、工艺知识丰富的技工,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但从实用、快捷的方面考虑,还是“师带徒”的方式能解燃眉之急。只要师傅的传授得法,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补充企业技工数量的不足。下面还是请朋友们跟随笔者一同看看,仙桥集团有限公司是如何通过“师带徒”方式解决技工荒的吧。

仙桥集团首先打破技工,尤其是核心技工的技术封锁、技术垄断。无论哪一个技术岗位的技术要点、工艺流程、作业流程都予以公开化,任何一个员工想学习都可以提出申请,公司无条件支持,倡导轮岗互调,并用作业指导书规范操作。这样不但避免了因某技术岗位缺员造成的停工风险,而且还有效规避了核心技术人员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其次,仙桥集团规避了拉帮结伙的小团体现象。无论是老员工还是新招员工,只要是老乡、同学、亲朋关系,都不允许在一个车间、班组工作;管理人员在一个部门工作一定时间就要轮调,这是规避员工拉帮结伙搞小团体的有效手段,也是避免集体“哗变”的必要措施之一。

在技工培养方面,我们认识到,企业要求熟练技工当师傅带徒弟,大部分人是不愿意的,即使勉强答应,也不会真心教徒弟。其中原因在于:第一,师傅害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害怕徒弟会取而代之,害怕自己将不被企业重视;第二,教徒弟要多花时间,不但挤占休息时间,而且还耽误赚钱;第三,师傅个人也确实没有带徒弟的义务,通常被认作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鉴于这种情况,2008年7月,仙桥集团出台了“优秀技工带徒政策”,至今仍然受到全体员工的欢迎,不但促进了优秀技工带徒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掀起了普工、新招员工学习技术的热潮。我们的具体做法分为以下几大要点。

1.采取自愿报名、车间推荐、部门选拔相结合的形式举荐优秀技工,然后由公司评定,确认师傅。

2.通过自愿报名、公司选拔的形式,确定有培养价值的学徒人选。

3.被确认为师傅的,每人按计划带徒弟2名,并负责在规定的时间内包教包会,徒弟学徒期间的安全、出勤等一切工作活动,均由师傅管理。

4.学徒确认后,要签订技工培训协议。协议规定,学徒期间工资按普工标准计算,每月发放时预留200元作为风险金,学成之后服务满一年全部退回,中途跳槽不予退还;学成能独立工作且试用一个月之后,工资待遇按技工标准执行。

5.理论知识由企业专职培训师予以培训,实操知识则由师傅负责教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徒弟出师后由公司现场考核,能独立操作后,视技术含量奖励师傅600~2000元。如果徒弟在一年内跳槽,或者出现违章操作、重大质量事故,公司收回已发奖金的一半。

7.带徒时间(根据不同技术等级确定)最短、徒弟成绩最优秀、在公司服务时间最长的师傅还可获得一笔不菲的奖金。

仙桥集团这一政策实施几年来,从未出现技工短缺现象,更没有因技工问题引起企业危机与不和谐现象的发生。

师傅带徒弟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新师傅管理法” 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 引导力和推动力 共享文化

一、战略转型“做强做大”、知识管理苦练内功

青岛啤酒在经过大规模的收购兼并以后,率先完成了在国内啤酒市场的战略布局,为了更好的实现扩张后的战略整合,实现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的战略转移,青岛啤酒开始潜心修炼内功,积极打造知识管理以构建青岛啤酒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二、“新师傅管理法”应运而生

据国内知识管理资深顾问公司――蓝凌在200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在知识管理领域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中国本土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偏少,其中,处于“萌芽和启动状态”的占39%,“暂时没有计划”的占19%。可见,国内的知识管理实践缺乏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需要本土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方面的探索。

青岛啤酒作为国内啤酒行业的老大,历经100多年,沉淀创造了丰富的知识资源:独特的品牌内涵、富有激情的管理机制、历经百年锤炼的酿造工艺等等,但由于公司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管理机制,这些知识散落在企业的各个层面,利用程度非常低,再加上缺乏知识共享的平台与制度,个人能力往往无法有效地转化为组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组织的失忆和组织成本的增加。基于这样的公司实际,青岛啤酒为了更好的认清自己在知识管理上的问题,对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做了一个成熟度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目前青岛啤酒知识管理的突出问题是隐性知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沉淀和共享,跨部门、跨单位的信息沟通和知识分享也存在一定障碍,针对这些突出问题,青岛啤酒进行了知识管理实践的新探索――“新师傅管理法”。

“新师傅管理法”主要是针对资深老员工的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进行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传统的传帮带、知识共享的方式,来搭建对这些隐性知识管理的平台,在将这些隐性知识扩大化、显性化的基础上,实现员工对这些知识的沉淀、共享、学习、应用和创新,从而有效地将员工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共有的能力,提高组织智商、避免因老员工的退休而造成组织失忆和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知识管理、有的放矢

“新师傅管理法”是根据老员工知识体系架构特点、知识管理主体(老员工、新员工)特性而提出的有效管理方法,由于在老员工的知识体系中,更多是工作经验、岗位技能等隐性知识,这些知识潜藏在他们的日常行为和头脑中,具有高度个人化和较难规范化表达等的隐性特点。通过师傅带徒弟这种“一对一”传授方法,在不断的学习与交流反馈过程中将师傅层面的知识转化为徒弟的知识,达到知识的有效获取、学习、共享、应用和创新目的。

另外,在这个管理方法中,知识管理的主体是老员工和新员工,他们有着不同的典型特点。同其他企业一样,在青岛啤酒,老员工既是企业的宝,又是企业的愁。处在职业生涯特殊阶段的老员工有着精湛的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不愿更新、创新知识的等靠心理以及“知识就是力量”的垄断心理使得他们既不愿分享知识,又对新员工充满了抵触;而新招聘员工思想活跃,学习能力强,但欠缺迅速顶岗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再加上新员工刚到公司没有与公司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纽带关系,所以对公司的忠诚度较低,流失率也相对较高。

针对这两个知识管理主体的典型特点,“新师傅管理法”的提出能够有效促进老员工与新员工联系与沟通,改善他们之间的对立僵局,更重要的是将资深的老员工所拥有的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传授给新员工,真正实现双方工作能力的互补,以及感情的互联。

四、青岛啤酒的“师傅知识管理模型”

青啤公司针对师傅知识管理本体模糊性、情景依赖性以及知识管理主体知识垄断性等特征提出了“师傅知识管理模型”(见图1),这个模型的核心理念是以共享文化为动力,推、拉结合。

首先,在“新师傅管理法”实施过程中,必须形成两股向上的、且方向相同的引导力和推动力,引导力主要是对师傅和徒弟的激励机制,而推动力则主要是对他们的约束机制,这两种力量在实施的前期是最大的,随着实施的深入,这两种力量由强渐弱,最终消失。另外,从实施的有效性来看,引导力更重要一些,因为知识的共享是“新师傅管理法”的一个关键问题,而知识的分享与利用是一种很不自然的行为,这样,在实施过程中,就不能过分依靠约束机制的强制作用,而更多地是通过激励机制让员工自愿的共享并贡献知识,所以对引导力应该更加重视。

其次,“新师傅管理法”作为公司的一项长期性制度,它的实施更需要一股长期的、向上的动力来支撑,而共享文化就是这种动力,这种动力逐渐由弱变强,它始于公司原有的共享文化,随着实施的深入,这种共享文化所提供的动力就越来越强,最终成为“新师傅管理法”的长期有效动力。

总之,以引导力、推动力为先导,共享文化为长期发展动力,三种力量互相协调、互相补充,共同形成一股更强大的、向上的发展力,在促进“新师傅管理法”实施的同时,更进一步推动青岛啤酒知识管理的旺盛生命力。

五、三力实施、全面保证

1、前期引导力的有效性

(1)营造积极共享的氛围。青岛啤酒以渐进改良的方式,通过共享氛围的营造,来努力打造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为推动“新师傅管理法”奠定坚实的基础。青岛啤酒营造共享氛围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的:一是提高公司高层领导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度和参与度,通过从上到下的宣传贯彻,使中层领导和基层员工对知识共享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二是营造尊师重教的学习风气,通过举行隆重的拜师大会以及庄严的师徒协议签订仪式,在潜意识中培养师徒彼此的信任,以提高他们互相学习的积极性。高层领导的重视,以及师徒之间的信任感形成了初步的引导力。

(2)对师傅的激励机制。青啤公司将前期引导力的重点放在对师傅全面而系统的激励上,采取物质和精神、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全方位激励方式。另外,针对隐性知识管理的一系列障碍、以及师傅群体共有的等靠心理等问题,进一步将对师傅的短期精神激励确定为激励机制的重中之重。首先,从精神层面出发,满足师傅们荣誉感和自豪感的需求,并在方法实施的每一环节都强调这一点。启动伊始,简单的思想意识培训鼓励师傅们端正工作态度、重燃工作激情,执教方法的指导使他们继续学习、提高。另外,盛大而隆重的拜师大会、高层领导的重视以及徒弟们的虔诚尊敬等都能使师傅们逐渐扭转消极的观念,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徒弟。其次,对师傅的这种精神激励必须具有持续性。在实际工作中,徒弟的敬仰和同事们的称赞无形中都会给师傅们潜在的精神激励,另外,通过组织相应的优秀师傅评比,金、银、铜牌师傅评选等内部大型活动,以及师傅知识成果署名并定期公布制度等,以此来激励他们共享的积极性。再次,对师傅来说,精神引导固然重要,但也要满足师傅们对物质方面的需求。除了增设了带徒弟的基本奖金、师傅特殊知识贡献奖以外,对优秀师傅,金、银、铜牌师傅也相应给予了增加基本工资的奖励。

(3)对徒弟的激励机制。这里的徒弟主要是青啤新招聘的员工,他们对加入青啤既有向往,又有担忧,所以对徒弟的引导和激励也特别重要。首先,对徒弟进行关于青啤的企业愿景、理念、文化、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宣贯,鼓励他们放松心态,树立坚定的发展信心,再进行青啤管理、制度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快速实现角色的转换,以适应陌生的环境。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师傅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带徒弟,在无形中会与徒弟建立深厚而稳固的感情纽带,以师傅兢兢业业、以厂为家的价值观来影响徒弟的想法,最终形成对公司的忠诚和归属感。有了这种归属感,徒弟会更积极、更努力地为公司发展而奋斗,使自己真正融入到整个公司中,实现自我价值与青啤的共同发展。

2、前期推动力的针对性

(1)对师傅的约束机制。由于师傅群体在整个管理方法中处于一个相对主动的地位,所以青啤公司加强了对师傅的管理和约束,以保证师傅队伍的纯洁性和实干性。对他们实行动态竞争管理,具体是通过一般日常考核和关键事件考核这两种方式来实现的。公司每个季度都会根据“师傅资格制”对师傅进行基本审核,包括为人师表度、关心徒弟度、教授知识度、知识更新度和教材编制度等几个指标,并且将师傅所带徒弟的平日成绩和表现纳入到对其的审核中,另外,公司举行了一系列如优秀徒弟评比活动、优秀师傅评比活动、年度技能比武、知识大赛等大型活动,以促进员工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并比赛结果纳入到了对师傅的考核中,及时选拔优秀师傅,剔除不合格师傅。

(2)对徒弟的约束机制。虽然徒弟在这个管理方法中是知识接受方,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关系到知识的传承程度,所以青啤公司对他们进行全方位考核和评价。除了日常由师傅对其督促和考核外,每半年举行的优秀徒弟评比等活动也对徒弟学习成果起着相应的检验和考核作用。这样,徒弟在一系列推力的作用下,都会严格要求自己,并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和工作。

3、长期动力的持续性

虽然“新师傅管理法”前期的实施需要较大强度的引导力和推动力,但真正要将这个管理方法引向常规,发挥其潜在的价值,必须塑造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当然,知识共享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新师傅管理法”开始实施就培养这种文化,只不过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行政命令、利益诱因等形式推动和引导,随着员工对这种意识的认知、接受,最终从自我意识的角度出发,使知识共享成为了员工职业工作的一种习惯,企业的共享文化便塑造起来,从而成为“新师傅管理法”的长期有效动力,将知识管理引向深入。

师傅带徒弟心得体会篇8

公司副总经理 古璘疆

同志们:

今天这个会议应该说开得非常好,主题鲜明,既是“师带徒”经验总结交流深入推进的大会,也是员工技术讲坛正式揭牌启动大会。参加今天的会议,我倍感欣慰,欣慰于你们对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的高度重视和培养有方,欣慰于公司青年技术员工队伍的不断成长与壮大。

利用这个机会,我对“师带徒”及员工讲坛活动的几点意见:

第一点,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深入推进“师带徒”和“员工讲坛”工作

开展“师带徒”、“员工讲坛”活动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挖掘员工潜能的重要载体,是公司长期以来实施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是实现人才兴企战略的具体实践,对提高员工现场工作能力,强化岗位培训,培养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优秀人才队伍,促进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年,公司提出了加强员工培训和实训建设,强化“学、传、帮、带”,全面启动“全员素质达标年” 活动,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师带徒”工作和员工技术讲坛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将这一工作引向深入。要大胆探索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培训载体,超越传统模式,加强管理考核,确保“师带徒”、员工技术讲坛活动取得切实有效的效果;要把建设和谐企业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变电中心担负的安全责任更加重大,要通过员工技术讲坛加强员工业务培训,提高员工意识、安全技能、业务技能,确保企业安全、电网安全、员工安全的大安全目标实现。

第二点,充分利用好活动平台,不断提升整体业务技能

今天参会的师傅都是技术骨干,思想品德优良,专业知识过硬,如何带好徒弟,就需要你们多思考、多实践,刚才几位师傅介绍的经验都很好。年轻人初出茅庐,都有极大的学习热情,都渴望在实际工作中获得锻炼,变电中心作为技术密集型单位,是市公司后备人才的储备库,青年员工担负着技术传承的重要使命,因此,把每位年轻人培养成才,是单位和每个师傅义不容辞的职责,不可推卸的义务,希望每位师傅进一步牢记责任和使命,进一步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切实传真经,拨真招,毫无保留地传授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为徒弟做好表率,让徒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跟踪考察制度,师傅要根据徒弟实际工作情况,拿出具体学习计划,督促检查落实,鼓励徒弟多参加实训、技术比武和技术创新活动,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徒弟要自我加压,勤学善问。有了师傅的严格要求这个外因,还要有徒弟自我加压、勤学善问的内因才起作用。希望徒弟要进一步端正态度,珍惜机会,虚心向师傅学习,争取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期望的能力和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徒弟要尊重师傅,不折不扣地完成师傅交给你们的学习、工作任务,勤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刻苦钻研实际操作技能,早日出师,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

员工技术讲坛是“师带徒”活动的另一形式和载体,这种活动很好,各专业青年员工要能结合工作中的难点热点,轮流开展技术讲课活动,讲经验,做示范,展示学习成果,为培养青年技术人才和骨干打下基础,希望不断坚持下去,提升活动效果。

第三点,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推进活动纵深发展

“师带徒”活动、员工技术讲坛,是实施人才战略,提高全员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在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推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向前发展。

一是结合岗位特点,围绕安全生产活动,团结协作、多攻克难关。师傅要为徒弟的学习提供平台,带领徒弟在工作发挥模范作用;要建立交流学习制度,充分利用“师带徒”培训室,每周固定时间开展理论学习、专业技术和业务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好“一个工具、一个方法”,及时查找问题,反思得失,整改提高,不断提高学习工作质效。

二是注意将活动与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促进员工岗位成才相结合。通过生产技能普考、员工岗位晋级考试等手段,激发员工学习热情,建立人才成长的“第二通道”,鼓励青年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在一线建成功立业。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