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移动手机调查报告8篇

时间:2023-02-28 15:36:47

移动手机调查报告

移动手机调查报告篇1

报告起草人之一、中国银联风险分析师王宇介绍说,本次关于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的调查,是在公安部经侦局和网安局的指导下,历时3个月完成的,调查结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逾五成欺诈通过社交账号

调查发现,去年约13%的被调查者遭遇过网络欺诈并发生损失,较2014年上升6%,其中男性较女性的比例高3%。手机端欺诈有五成以上是通过社交账号实施,同时,消费者还面临手机被植入木马或收到伪基站信息等其他多种犯罪活动威胁。

从调查数据来看,曾遭受网络欺诈的被调查者中,54%的欺诈金额低于500元,20%的欺诈金额高于2000元,较去年增加2%。从年龄来看,发生损失的50岁以上被调查者,逾1/4的超过2000元,较其他年龄段的被调查者的损失金额高,而20岁以下近70%的损失低于500元。

“从调查情况看,移动支付安全形势在去年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基于手机智能终端的支付环境安全,值得共同关注。”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总经理袁晓寒介绍说,2015年通过社交账号诈骗、信用卡提额、消费退款、伪基站发送诈骗短信等欺诈手法较为突出,移动端环境面临来自互联网、短信、伪基站等多种渠道的欺诈信息威胁,移动支付安全面临复杂环境挑战,移动支付安全应成为支付产品客户体验中首要考虑的因素。

逾八成受访者使用手机付款

报告显示,82%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以手机支付在个人网上消费总额中的占比来衡量,51%的受访者手机支付交易占比超过一半。从支付偏好看,20岁以下的年轻人热衷于手机钱包类客户端支付。同时,通过手机支付购买实物商品的受访者比例高达33%,但较2014年小幅下降。充值缴费等虚拟商品消费的这一比例同比增长6%。

袁晓寒建议,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时,要在手机上安装官方正版的安全软件,提前预检病毒。若发现手机中毒,请不要重启手机,应到手机专业售后维修部门,让专业人员重装系统,根除手机病毒。此外,用户可以选择有配套资金保险的支付渠道或考虑购买资金保障险等相关类型保险,发生损失后可以通过保险渠道挽回。

短信动态验证码保安全

移动手机调查报告篇2

一、狠抓两个通告的落实。要求各电信企业在其营业厅醒目位置公示成立“县电信服务监督管理和投诉中心”及其联系方式和用户投诉须知的通告。

二、督促自查自纠工作开展。要求各电信企业认真填报《县电信企业资费套餐自查申报表》、《县电信企业营销广告自查申报表》、《县电信企业合作套餐项目自查申报表》、《县电信企业接入SP商自查申报表》、《县电信企业收费项自查申报表》和及时上报自查自纠情况报告。目前,联通、电信已上报自查自纠工作情况。

三、开展了督促检查工作。8月10日上午县工信委召开了关于纠正电信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专项行动工作督导会议,会议在工信委会议室举行。在会上,我委领导对本专项治理行动高度重视,指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方向,重点。各电信部门也就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汇报。会后,我委领导进行了第一次现场走访。在现场走访中,发现并指出了目前各电信企业通告公示不醒目,价格标签不规范等问题。电信,移动,联通及时开展了整改工作,目前,已重新制作公示牌,对通告进行公示,提高了透明度。价格标签问题正在整改中。

四、召开了联络员培训会。8月11日上午,根据督促会议及现场走访所指出的问题,我们又组织电信,移动,联通联络员针对自查自纠工作内容及重点进行了工作培训。

五、受理了六起电信投诉案件。通过在申诉人与相关电信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沟通,成功调解了六件电信投诉案件:

1、移动某用户投诉办理了五元上网套餐后,仍收取了GPRS流量费。经核实用户使用流量已超出赠送的30M,超出部分是按1元/M收取。另外移动还提供了多款流量特惠套餐和当月流量不小心超标,同样可以追加办理流量叠加包的建议。

2、移动某用户投诉垃圾短信过多问题。移动公司通过网络监控、拦截的技术支撑手段提高拦截力,同时开通了免费10086999短信举报平台,取得了用户的理解与支持。

3、联通某校园用户反映未返还上月“校内通话费”。经核查是联通公司因未将最新的校内基站号反至信息化部导致未及时赠送。通过协调用户已获赠话费,联通公司对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进行了及时处理。

4、联通某合约用户,手机因故障维修后更换了主机串号,系统未及时更新,被认定机卡分离未划拨话费。经核实,联通作出了两点改进,一是针对IPHONE的用户,我们每半个月调出维修主板的记录为用户进行更换主板串号的操作;二是针对其它终端的用户我们已跟售后维修沟通,让他们在用户维修之后提醒用户拿维修单到营业厅进行串号重新捆定的操作。

5、移动某用户投诉群发短信被拦截。经与移动公司核实属实且用户群发不属于垃圾短信后,移动与用户达成协议,将用户移入群发短信白名单,并开通移动短信发送绿色通道。

移动手机调查报告篇3

3G门户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帮助手机银行客户在3G时代下与移动支付市场中更好地融合发展,助力产业链多方共赢,《2011中国手机银行用户调研报告》通过深度解读手机用户移动支付的行为趋势,为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用户视角,同时还在以往的调研基础上加入银行界关注的更多研究领域,不仅侧重于各大银行在手机银行业务方面的发展状况,还将手机银行用户在移动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这两方面的意愿和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为手机银行业提供手机银行应用与移动支付更为专业、权威的商业价值参考依据。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手机银行业务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有显著提高,2010年7月的调查结果为36.8%,2011年2月已经升至52.2%。同时,手机银行业务开始逐渐向中年人群扩散,相对应的,目前手机银行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均高于去年7月用户的收入水平。人群结构的优化,预示着手机银行业务良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不同手机银行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分布可以看出,经常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偏高,其中,个人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5.4%,2500元以上的比例为52.2%,均高于偶尔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用户。事实上,经常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用户由于收入偏高且手机银行使用频率高,必然成为手机银行业务的核心客户,这一较为富裕的目标群体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手机银行业务的繁荣。

在对手机银行用户对手机银行使用的情况分析来看,工商银行手机银行的使用率依然最高,达35.1%,建设银行紧随其后,为35.0%。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经常使用手机银行的用户中,对建设银行手机银行的使用率(37.4%)略高于对工商银行的使用率(36.0%),这表明建设银行的用户相对养成了使用手机银行的习惯。另外,农业银行与中国银行的使用率在这半年中都有显著提升,不断缩小与行业领跑者的差距。

在本次调研中,对不同人群最常使用手机银行功能的指数分析表明,在校学生更倾向于经常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功能,较少使用手机理财功能;行政/事业单位、国企干部更倾向于使用手机银行的转账汇款功能、缴费功能、信用卡功能和理财功能,尤其是理财功能;行政/事业单位、国企职工经常使用信用卡功能和理财功能的倾向性也非常明显;外企/民企中高级主管则更倾向于经常使用信用卡功能;私营企业主经常使用手机银行信用卡功能的倾向性显著。(编选:)

通知:《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应用调查报告》即将出炉

移动手机调查报告篇4

(一)联席会议的组成。联席会议由镇政府和国土分局、纪委监察、派出所、司法所、村建站、财政所、农技服务中心、水利站、供电所等单位组成。联席会议召集人由镇政府人大主席担任。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镇政府,负责联席会议信息通报、会议决定事项督办等工作,办公室主任由镇党政办主任担任。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需要临时召开时由召集人决定或由成员单位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报联席会议召集人批准。

(二)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通报各成员单位在涉及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中的有关情况,包括全镇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上级督办案件查处情况、土地执法专项检查情况、镇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整改情况和监察、国土、派出所、司法等部门对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执行情况;协调、督促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的移送、查处工作;组织、部署在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及区域改造用地范围内滥占耕地建设的查处,以及拆除违法建筑的联合执法行动;研究制订相应对策措施,解决全镇土地监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镇政府作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镇政府的主要领导是本辖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执行以及违法用地负总责。

国土分局负责通过巡查、新闻媒体披露、群众举报、网络查询等多种渠道,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土地违法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制止、及时处理,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对涉嫌违法违纪的相关责任人,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建议监察部门追究行政责任,对涉嫌刑事犯罪的,要及时移送派出所、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涉嫌土地违法违规的项目,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土地违法违规案件。

村建所负责对建筑施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依法对未取得施工许可擅自施工的单位进行查处,对职责范围内的违法建设行为进行查处,并采取措施制止违法建设。

纪委监察部门负责追究土地违法案件相关责任人的政纪责任,并对涉及党纪处分的提出意见。

派出所负责对国土资源部门移送违法用地案件的受理、立案、侦查、强制措施适用以及移送工作,并为相关部门的土地执法工作提供保障。

司法所负责及时受理派出所移送的案件并依法行使立案监督、批捕和的职能,同时,对相关部门移送或自行发现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依法进行查处。农技服务中心、水利站、供电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执法查处等工作。

二、完善部门联动和协作监管制度

(一)土地执法监管信息网络制度。构建县、镇、村(居)委会、组四级土地执法监管信息网络,聘请专兼职执法监管信息员。镇政府负责本辖区镇、村(居)委会、组执法监管信息网络的具体组织和信息员的管理工作。执法监管信息员负责协助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开展日常巡查,在收集到国土资源违法信息和发现违法行为后,要及时向国土分局报告。国土分局接到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制止违法行为,依法立案查处。

(二)信息通报制度。各有关部门每月要书面交换有关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方面的信息。国土分局每月要向镇政府通报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并提出整改建议;要向纪委监察、派出所机关等通报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纪委监察机关要及时向国土部门通报对移送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所涉及责任人纪律处分追究情况。派出所机关要定期向国土部门通报移送案件的受理及依法处理情况。

(三)土地违法行为报告制度。对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中的一般情况,各有关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向镇政府报告;对因受到阻力和干扰等原因难以制止、省市有关部门直接查处和督办、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以及上级有关部门对本地区开展土地督察、检查等重要情况,要立即向镇政府报告。国土部门对我镇的土地违法状况、违法数据和执法检查等重大事项,要及时向县政府报告。

(四)部门联动遏制制度。国土部门发现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后,应立即予以制止,并向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发出《违法用地告知函》,告知违法事实。镇政府应自接到《告知函》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责成辖区内的国土、村建、城管、司法等部门督促违法当事人停止建设、限期改正。村建所应当在接到告知函后,对违法建设行为进行认定,对违法建设的用地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理,并在违法行为处理完毕前暂停办理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或规划竣工验收等手续。村建所负责违法建设的巡查、监控、调查取证以及拆除等工作,应自接到国土部门告知后5个工作日内,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制止,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处罚,并将制止和处罚结果告知国土部门。对未获取用地批准但已开工的项目,村建所要下发停工通知书、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供水、供电所等单位停止供水、供电等服务事项。

对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范围内的违法建设行为,采取以乡镇为主,国土、监察、派出所、司法等部门联合执法的方式进行集中整治。对涉黑或国家机关司法等部门联合执法的方式进行集中整治。工作人员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五)案件调查相互协助制度。国土部门在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时,可根据需要或有关部门的提议,商请纪检监察机关提前介入调查;如案件可能涉嫌犯罪的,可以提请派出所、司法机关提前介入案件的调查;派出所、司法机关认为涉嫌犯罪的,可以视情况提前介入,国土部门应当配合派出所、司法机关调查取证。在查处重大土地案件中需要调查取证当事人法人资格、营业许可、有关项目开工许可、开发资质、规划审批等信息资料的,村建规划部门应予以支持和配合。

(六)案件移送制度。对涉及应追究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责任的土地违法违纪案件,纪检监察机关应在接到国土部门移送案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对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国土部门,退回案卷资料;对立案调查的案件,无特殊原因的应当自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结案。

对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法院应当尽快审查,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是否准予强制执行的裁定;对裁定准予执行的,法院应当及时组织实施强制执行,并将执行结果书面通知国土资源部门;对实施强制执行中存在阻力和困难、难以继续执行的,由法院提请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在依法实施强制执行过程中,镇政府和国土等部门应当配合法院做好相应工作。

对需将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实施的,由镇政府具体负责组织,相关部门配合进行。

移动手机调查报告篇5

1.智能机市场趋于饱和,手机网民增长放缓我国智能手机已形成较大用户规模,市场占有率趋于饱和。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4.8亿,相比2013年2月增长了1.5亿,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达91.1%,智能手机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逐渐触顶,未来我国智能手机增速将呈减缓趋势,进入稳定态势。

随着功能机换机潮接近尾声,智能手机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也意味着通过智能设备普及所带动原有PC网民向手机网民的转化阶段基本结束。随着潜在手机网民已被大量转化,2014年上半年手机网民规模增长呈现疲态。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仅增长了5.4个百分点,低于往年用户规模增长速度。未来,手机网民增长将主要依靠创新类移动应用迎合非手机网民潜在网络需求拉动。

2.移动上网常态化,对社会生活服务渗透进一步加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应用的丰富,手机上网常态化特征进一步明显,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长不断增加,使用频率进一步上升。根据调查,我国手机网民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重度手机网民比例达36.4%,相比2013年增加了16.4个百分点。其中,每天实时在线的手机比例为21.8%。87.8%的手机网民每天至少使用手机上网一次。其中,66.1%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

手机应用的丰富性,几乎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生活服务的渗透进一步加大。如,手机支付与消费者生活紧密结合,拓展了更多的应用场景,通过各类APP与社会服务广泛融合,如零售餐饮、生活缴费、大众理财等,带动移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同时对手机网民影响程度加大。此外,手机地图、手机打车等移动应用与本地化服务相结合,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重要平台,对手机网民的交通出行、娱乐餐饮带来较大便利,增加手机网民对手机应用的使用黏性,加大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生活服务的渗透力度。

3.手机网民付费意愿有所上升,商业潜力逐步释放,但广告模式依然是主流我国手机网民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付费意愿依旧较低,但相比2013年有所提升。根据调查,25.2%的用户过去半年为手机应用付过费,相比2013年15.4%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对没有付费的用户进一步调查,发现其中有48.5%的人未来愿意为手机应用付费。经过近几年的用户培养,中国的增值服务市场有所发展,商业潜力逐步释放。

但相比应用付费,近7成手机网民表示更倾向于通过接收手机广告来避免付费情况。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基于广告的后向收费将依然是我国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商业盈利模式,针对用户的前向收费商业模式的发展还需时日。

4.平台化壁垒形成,行业格局基本稳定,中小企业竞争难度加大在2013、2014年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等纷纷加入移动互联网行业,促使移动互联网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尤其随着各大互联网企业强强联合,巨头战略投资或并购的基本完成,打造各自的生态圈。行业壁垒逐步形成,中小企业进入难度进一步加大,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创业将趋于理性发展。

移动手机调查报告篇6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3月有关美国新闻媒体状况的最新年度报告指出,美国媒体的数字化正加速迈入移动时代,这是美国传媒业当前最引人关注的一个发展趋势。

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移动计算设备的普及率不断提高,44%的美国成年人拥有智能手机,18%的人拥有平板电脑,其中平板电脑普及率在去年夏季到今年1月的增幅就达到约50%。

与新媒体领域的其他变革一样,移动新终端和新平台的迅速崛起,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同样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拓宽了人们进行新闻消费的途径。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美国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用户经常在电脑上看新闻的比率达70%,智能手机用户中也有51%会用手机看新闻,把看新闻作为主要使用目的之一的平板电脑用户比率为56%。调查显示,美国拥有一个以上计算装置的人逐渐增多,而这些人倾向在多个装置上都浏览新闻,这意味着移动装置的普及会增加人们的新闻消费量。

从美国目前的情况看,平板电脑正充当人们上网获取新闻的补充和非替代性选择,这对传统媒体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去年10月公布的调查结果为此提供了佐证。调查显示,移动装置推动《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等美国5大报纸网站的流量平均上涨9%。

尽管如此,平板电脑等移动装置的兴起,也进一步凸显美国传统媒体在采纳媒体新技术方面所面临的困境。传统媒体由于更擅长新闻内容生产而非新技术研发,在媒体新技术和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方面往往疲于追赶。在美国,传统媒体虽能较成功地吸引网络受众,但在打造新媒体时代盈利模式方面与高技术巨头相比处于下风,且差距有拉大的可能。谷歌等公司利用其掌握的技术、平台和大量用户的使用习惯等,主导网络广告市场。据统计,谷歌、雅虎和脸谱等5大技术公司2011年在美国网络广告市场所占份额达到约68%,比往年进一步上升。

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随着网络媒体受众的增长,美国纸质报刊的发行量逐年下降,并直接影响其广告收入。就发行量和广告收入而言,目前美国报业的规模比2000年缩水43%。

近年来,美国传统媒体纷纷采取措施,探索新媒体领域的盈利之道。为扩大收入来源,美国的日报中有十分之一分别对数字内容收费进行尝试。今年年初,以美联社为代表的29家新闻机构结成联盟,向新闻网站征收版税。《波士顿环球报》等报纸为摆脱苹果、谷歌在移动应用市场上的控制,甚至开发自己制定技术标准的移动应用方案。但皮尤研究中心认为,这些尝试还十分有限,没能确认新盈利模式。

但有关美国移动装置用户新闻消费习惯的一些调查,也让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优势和生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传统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在新媒体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传统个人电脑等用户相比,移动装置用户在消费新闻时似乎更看重新闻机构的品牌和声誉。约35%的传统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用户会首先选择某传统媒体的正式网站或其移动应用版来阅读新闻,然后才是通过搜索新闻关键词和新闻门户网站。

移动手机调查报告篇7

毫无疑问,2012年是移动广告实现突破的一年。以下是本年度移动广告领域的主要动向和趋势。

1.最成功设备:iPhone 5

2.市场份额最高:iOS

3.赚钱最多:iPad

4.值得关注的出版商:IMDB,Pandora,Univision,Demand Media, Big Oven

5.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俄罗斯和乌克兰

6.移动活动最佳目标:Hispanic(大型电信商)

Opera公司的移动广告平台服务于一万多个移动平台和应用,其月访问量达400亿次以上,以上这些调查结果便是基于此数据得出的。

二、移动广告若要打出效果,则必须更像一个好应用(福布斯)

由应用推荐公司Tapjoy委托Forrester所做的研究报告表明,手机用户通常觉得移动广告很烦人。在此也毫无例外。但Forrester提出了一些非常具体的建议,以帮助营销人员考虑到移动体验的特殊性,尤其对于相关的应用程序内置广告:

1.了解内置应用背景

2.使移动广告更简洁,更快速

3.创建一个均衡的价值交换

4.利用数据使广告更有针对性和具体化

5.利用应用实现广告目标

报告为甚至还未认识到挑战的广告主描绘了一幅充满创造性机会的景象。

三、更多人是通过智能手机而不是当面联系(思科)

思科公布了源自《2012年世界联网技术报告》第一部分的一些调查结果,该报告由InsightExpress公司策划,调查了18个国家逾1800所大专院校18~30岁之间的学生与年轻教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统计:

1.智能手机已经超越笔记本电脑成为Y时代人群的最佳选择。

2.与跟朋友当面联系相比,三分之二的受访者通过网络与朋友联络的时间与前者相当,或高于前者。

3.85%的女性和63%的男性会不由自主地去检视其手机短信,电子邮件或社交媒体的更新情况。若无法一直检视手机,有40%会感到焦虑。

4.近一半(46%)的全球受访者表示,在与家人和朋友聚餐时,会发短信,发电子邮件或访问社交网站;超过一半(56%)的美国受访者在社交聚餐中会使用智能手机。

5.90%的Y时代受访者把检视手机作为早晨的例行习惯,而且很多人是在起床前进行操作。

而且用途不仅仅局限于文本和电子邮件:

1.近70%的受访者表示移动应用对自己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其中超过50%的用户是用于游戏和娱乐,仅有27%的用户主要用于工作上。

2.7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使用1~9个应用,而24%的受访者会经常使用10~25个应用。

四、智能手机,Android主宰移动互联网流量(Netbiscuits)

据互联网提供商Netbiscuits的最新报告显示,智能手机显然是接入全球移动网络的最流行手段。

智能手机在西欧的移动网络流量比例最高,而平板电脑的流行度在发达的亚太地区排到了第二,但在其他大多数地区,平板电脑流行度位列第三,居功能手机之后。虽然功能手机仍是更为流行的接入移动互联网手段,但平板电脑在亚太发展中地区的份额最大。

尽管各种型号的iPhone手机广泛普及,但Netbiscuits的数据显示,Android系统手机占据了43%的移动互联网流量,紧随其后是iOS的38%全球市场份额。RIM的全球份额是10%,而塞班系统持有约5%的份额。

五、智能手机之后的生活:接下来是什么?(Fox新闻)

智能手机时代的终结即将来临。虽然iPhone,Android甚至BlackBerry手机的销售量仍在飙升,但目前的形势是:美国的市场渗透率超过了50%,终将会有一些替代品使我们的兴趣点从这些无处不在的黑色矩形方块中移走。但是什么呢?最激进和最狂热的智能手机技术替代品来自于星际迷航:电脑化眼镜。我们在视频上看到过谷歌的高管们佩戴此物。这一技术被称为增强现实技术。谷歌虽没有透露细节,但表示该眼镜预计在2014年将实现公众普及。但增强技术研究人员表示该视频是误导性的,实际技术与视频显示的效果完全不同。暂且不考虑眼镜的最终版本是什么样子,曾体验过该技术的人表示它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雾件)。此外,最近由苹果和微软的专利申请显示,他们均可能会在智能眼镜上投入大量资金。

六、5个关于打开移动电子邮件的有趣统计(Return Path)

移动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是目前打开电子邮件的主要方式。而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一些令人关注的规律:

1.1. iPhone用户迅速采用iOS6系统

2.利用iPod Touch打开电子邮件的用户数在过去一年发生稳步下降

3.苹果iOS7系统即将来临?

移动手机调查报告篇8

关键词:手机图书馆;服务功能;服务理念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017-01

一、引言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日前公布了“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据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77.1%,比2009 年增加了5.1个百分点。其中,图书阅读率为 52.3%,比2009 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增幅为4.4%;报纸阅读率为66.8%,比2009年增加了8.5个百分点,增幅为14.6%;期刊阅读率为46.9%,比2009年增加了 1.3个百分点,增幅为2.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32.8%,比 2009年增加了8.2个百分点,增幅为33.3%。调查还显示,手机阅读群体在21—25周岁集中度最高,有近四成(39.3%) 的手机阅读群体集中在这一年龄段内,一半以上(51.7%)都集中在 26周岁及以下的年轻人中。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大部分都是高校学生,他们是标准的手机一族。高校图书馆看到了这一新的发展趋势,针对学生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于其他人群的特点,逐渐推出了手机图书馆,以辅助传统图书馆的工作,促进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

二、手机图书馆

手机图书馆非常明确读者是以手机来获取相关服务的。手机类型既包括普通手机,也包括智能手机。手机的屏幕虽然也有差异,但是相对较小。手机操作系统也相对较少,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一般包括三种,Win Phone 7、IOS、Android。手机图书馆可提供的服务很多,按照提供服务的途径划分,可以分为SMS短信息服务、SMM彩信服务、WAP服务、3G服务、WIFI服务等。按照服务的方式划分,可以分为点对点信息服务、手机网站服务、APP应用程序服务。按照服务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事务 (如图书催还、预约、续借、读者证挂失等)、检索浏览 (如新闻通知浏览、OPAC检索等)和全文阅读服务(如电子图书、论文、报纸全文阅读等)。

三、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一)移动阅读和下载服务。电子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也是用户最常用的资源,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电子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中外文电子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Elsevier 数据库、SPRINGER 数据库等。在3G高速传输速度和强大的手机下,移动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很方便地登录手机图书馆对各种电子资源进行检索服务,能够迅速得到检索结果,并且用户可以使用手机浏览器或者客户端对检索资源进行在线阅读或下载,方便快捷地得到所需资源。

(二)即时参考咨询服务。即时参考咨询服务是指利用3G网络,借助即时通信工具如 QQ 和飞信等,学习者和图书馆员之间建立互动交流及时获得咨询服务;同时还可以获得可视化参考咨询服务,这种方式的交流,通过对方的神态和动作,可以“面对面”地交流,能够准确理解双方的意思,使馆员和学习者沟通更加流畅。

(三)多媒体服务。图书馆中的多媒体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有图书配套的素材、音频和视频; 专题讲座、培训和学术报告等录像。在2G 网络之前,受到传输速度和手机的限制,手机图书馆的多媒体服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在3G 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帮助下,学习者可以登录手机图书馆进行在线播放和下载多媒体,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四)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主要分为3个方面:读者事务办理、电子文献浏览和公共信息通告。

读者事务办理包括:图书借阅查询、书目信息查询、还书提醒、图书预约、图书续借、读者证事务办理。

电子文献浏览包括:电子书浏览、电子资源检索、电子报刊浏览。

公共信息通告包括:新书信息公告、讲座信息、图书馆资讯等。

四、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规划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保障中心,主要是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资源保障,提供学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职责和任务。四川大学图书馆周一萍等在建设该校移动阅读平台时就曾这样指出,高校图书馆基于支持教学科研的目的,发挥文献保障和知识传播的功能,通过建设移动阅读平台,使移动阅读的内容逐渐转变为学习和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通过移动阅读这样一种服务方式和手段,让师生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学术资源,获取图书馆服务信息,查找阅读书目、期刊、论文,既能有效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又能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高校图书馆在数字文献资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各种中外文数据库,如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科技期刊、超星数字图书馆、SCI、Elsevier、Springer Link 等,提供上万种数字期刊和电子图书。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学术资源与网络搜索获取的信息相比更具有学术权威性,而且更具有学科专业性,质量更高。因而,高校图书馆应把本馆馆藏作为移动阅读的内容基础。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手机正在成为人们随时与世界沟通的工具和桥梁,手机图书馆的出现就是信息时代飞速进步的必然产物。在手机图书馆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数字图书馆服务都试图向手机服务平台移植,手机图书馆带来了图书馆服务的理念变革。手机将无线通信网络和图书馆网络服务系统结合起来,利用高普及率的手机平台延伸、拓展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传输与服务。手机图书馆服务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对图书馆的信息获取,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同时,由于手机的实时双向交互功能,使以读者为中心的、实时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成为可能。通过手机终端,读者可以随时主动点播和定制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了解图书馆的最新资讯,享受随时随地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移动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正在形成。

参考文献:

[1]“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十大结论[DB/OL].[2011-04-24]http:///book/2011-04-24 /c_121341147.htm

[2]鄢小燕,李名洋.国内图书馆手机移动信息服务现状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0(2):65

[3]孙丽霞.3G技术下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探究[J].情报科学,2001(10):1485-1486.

[4]陈艺.掌上图书馆服务—国家图书馆“掌上国图”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09):70-72

[5]吴政.通用手机图书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