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压力调查报告8篇

时间:2023-02-28 15:37:31

压力调查报告

压力调查报告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方法、对象

1. 调查时间

2. 调查方法

在网上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

3.调查内容

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压力主要来源方面进行调查

4.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主要是针对专科和本科大学生

三、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世界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关系日趋负责,大学生们承担了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就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在无形中让大学生身体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学会提高抗压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和不可忽视。此次的调查的对象并非同一间学校,而是来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问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如下:

(一)从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看:

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61%的大学生表示对目前的学习偶尔有压力,而认为压力非常大的占了22%,只有13%的大学生认为很少有压力,这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学习,普遍大学生都存在压力,觉得压力非常大的比重不容忽视。当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不同因素的影响,性别、来自的地区、性格都会对这以数据产生了影响。在调查报告中分析,对于压力程度上男生要比女生压力大:54.55%男生认为压力非常大,女生只占45.45%,跟传统观念很有影响,长期以来,男的都被认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要养家的,要学会独自,学会更好地面对社会,也许很早就在他们的心理扎了根,或是在家人父母的长期教育下,儿子要继承后业,赡养父母下无形中有了担子,特别随年龄的增长,男的比女生更快认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不免会比女生的压力要大。

除了性别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有影响,学生来自的地区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普遍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压力大:在调查报告中显示,选择压力非常大的,农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选择偶尔有压力的,农村的占43%,相对来说,城市的占18%,这一结果也在我的预想中,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从小,农村的学生就被灌输读好书,走出农村的教育,所以农村的孩子在读书方面也会更努力,可这么一来,压力也无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见惯了村里的人不断往城市去就业、谋生,甚至有些人家情愿在城市里租房子住也不愿在农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实摆在农村学生面前,除非自己够优秀,比别人更努力,自己才会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城市里的学生也许是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对生活危机感方面就不会比农村学生敏感,因为他们知道起码自己还有家父母的靠山,压力就会比农村学生压力小一点。

当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问及现在的压力性对于以前来说,性格开朗的学生要比内向、冷漠、孤僻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正如图像显示的,选择压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开朗的人占了43.90%,内向的人占了46.34%,在选择压力小了,性格开朗的人中占了70.97,内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较悬殊,可见,抗压方面,越开朗的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要小些,这也许是因为心态不一样,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得就不一样。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感情处理这四大方面。

从现实的结果看,在主要心理来源中,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32%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30%选择了感情压力,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压力,77%和43%的比例让我不得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之重,几乎可以说1中就有6、7个人有就业压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顾虑。在问及家庭教育中给压力最大时,74%的学生选择了是来自父母的期望,18%选择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经济不够好,6%是因为家人关系不好。

从中看出,就业和家庭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经济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主线,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压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压力大,性格内向比性格开朗的压力大。

(三)压力的来源分析

1、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几乎存在大学生活中的,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的复杂,竞争的激烈,人心的难测,让在习惯了风平浪进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更有恐惧感。近年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相对提供的就业缺口却还是不怎变化,要想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里钻出一个角落,真是难上难。加上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不高,在调查中,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很满意,而24%表示没感觉,这么一种状况的确令人担忧,专业方面给不了他们安全感,就外面的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两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让他们心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就业后的职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资也怕不尽人意,或是就业中逃脱不了迟早一天被竞争淘汰。

2.家庭压力

来压力来源这块,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可见份量不乐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分,一直是众多父母的愿望,他们从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压力会更明显一点。寒窗苦读十几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够大学毕业找份好的工作,而学生本身也理所当然地背负了这种期待。他们也想尽自己努力不让家人失望,可反观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挑战遍不得不感叹前途渺茫,更是时时担心最终大学毕业就是面临失业,给家人当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学生的压力也来自于家庭的家境,1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压力这块,家境不好和家人关系不和谐,也是他们心里负担的一个原因。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点温暖和支持,可家人间总是闹矛盾,吵吵闹闹,的确人人很揪心,心情也会不好。从身边的事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家庭和谐的学生性格会比较开朗,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也会强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3.人际交往

大学算是半个社会,我们天天都得跟老师同学打交代,相对初中高中来说,和人打交代的频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对的人更是各种各种,这要求我们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作为了心理压力的一部分,他们也许烦恼该如何更好地与他们交往,因为在大学,人脉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各种评优,况且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办事起来都非常顺利,朋友也会有很多。且不谈生活在校园中,仅仅说在宿舍,如何与舍友相处,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学四年,我们几乎都在同一个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样陪伴在身边,如果连和他们都沟通不好,又该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4、感情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选择了拍拖,感情的不确定因素,让大学生们也会苦恼

大学生们会尝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调查报告中,也有30%的人把这点列入了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为情所困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再加上性格内向,不懂得如何去减轻压力的则更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失恋自杀现象也不罕见。

5、学习压力

到了大学,面对了和与往不大一样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改变,虽说学习的东西不会像初中高中那么多,但是要是真正学起来会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学生对自己专业学习的科目不感兴趣,慢慢学会了逃课和养成了厌学心理。而有些是由于在学院当了干部,不能很好得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变得会很烦恼。一方面既想通过工作得到锻炼,可却往往对学习有所影响。

四、结语

1.形成良好积极的心态。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何况生活在小型社会的大学校园里,不要跟别人比,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好自己的,找好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即使在过程中失败了,也要学会坚强站起来,因为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不要过于看重专业的“冷”和“热”。社会是瞬间变化的,没人可以猜测到以后哪个专业会有更好的出路,所以现在也就不会出现“冷”与“热”之分。学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因为普遍来说社会还是需要专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当然专才也并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而是“术业有专攻”。在学会控制好自己的厌学情绪外,还得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要在这两方面取得丰收,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3.学会与家人沟通。家庭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重点是我看我们怎么去处理。我们的出生我们不能选择,可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要学会体谅家人,无论家人对你什么样的要求,但出发点都是爱你的,要始终认清这一点。要学会和家人沟通,只有走近家人,才会更好地处理与家人发生的矛盾。

4.放开心胸,学会与别人诉说。心情低落,要学会正确地进行心理辅导,比如可以找别人聊天,或是到外面散下步,或是去唱歌,多采取些可以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去舒缓自己的心情。也许有些人会比较放不开,对周围的人和事会采取一种防备的逃避心理,这时我们需要适当地放下防备,学会走近别人,这样别人也才能走近你的心里。

5学校要多举行有助心理辅导的活动,让学生在活跃的活动气氛中,得到心情的宣泄和放松。开放心理咨询室,让学生有途径去解决自己的困惑,学会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当然也需要心理咨询老师尊重学生的隐私,不泄露学生的秘密,更要更好地进行疏导。

附加: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的调查问卷

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问卷

首先感谢您对本问卷的查看!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弄清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烦恼,配合引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特作了此次问卷调查活动。再次感谢您的作答!

1、 请问你的性别是

A男 B女

2、你是哪里人( )

A农村 B 城市

3、你对现在的学习有压力吗

A.完全没有压力 B很少有压力 C偶尔有压力 D压力非常大

4、与大学前相比,现在压力( )

A更大了

B还是一样

C压力小了

D没感觉

5、你对你目前的专业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不是很满意 C不满意 D没感觉

6、你觉得你的压力主要来自哪方面【多选题】

A就业压力

B家庭压力

C在校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

D感情压力

E在校任职学生干部的压力

F其他

7、压力对你的生活起什么作用

A正面影响

B较为负面影响

C很大负面影响

D没影响到生活

8、家里让你最有压力的是( )

A父母的期望

B家庭教育

C家境欠佳

D家人关系不好

9、你觉得你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

A活泼开朗 B 冷漠 C内向 D孤僻

10、感觉到压力时,你的心情是( )

A心情低落,啥事都不想干 B烦躁

C开心,因为有动力 D平静,和平常没两样

11、你会采取什么方式面对压力( )

A压抑自己 B宣泄 C转移 D顺其自然

12、你觉得学校哪种方式最能使你释放压力( )

A多开些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讲座

B多组织一些外出活动

C每天开放心理咨询室

压力调查报告篇2

压力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为了帮助企业从整体上把握白领的工作现状,国内著名的市场调查机构零点研究集团对公司白领进行了一次工作压力调查。

此次负责调查的是零点研究集团所属的北京零点市场调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对415位公司白领(男性45.8%、女性54.0%)的网上调查方式,完成了《白领工作压力研究报告》。调研结果显示,41.1%的白领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白领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白领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工作压力加剧

本次调查通过快速压力问卷,对白领目前的工作压力大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工作压力较大的人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41.1%,是工作压力较小的白领人数比例的两倍。零点研究集团的研究人员汤雪梅认为:我国经济处于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环境中,使得目前相当一部分的白领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这使得压力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也使人们进一步关心,到底压力会给我们造成什么影响。

已经精疲力竭

在管理学上,当一位职员的心理疲劳程度达到等级3的时候,说明这位职员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劳症状,需要对工作压力的问题予以注意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心理疲劳程度在等级3及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了61.4%,也就是说,近三分之二的公司白领正在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疲劳的症状,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数字!

工作压力大小体现着工作带给员工的紧张感大小。一般来讲,过度或长期的紧张感会引起员工的心理疲劳,它是一种包含身体、情绪、人际状况等多方面的综合反应。调查采用专门的心理学测评工具枯竭量表,对白领的心理疲劳程度进行评估。

疲劳程度共分为5个等级,等级1意味着目前的状态良好,未出现心理疲劳;等级2代表着目前状态还可以,心理疲劳尚不明显;等级3说明目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心理疲劳,如果不加注意,很有可能会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等级4为明显地出现了心理疲劳,目前已经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等级5则处于危险等级,它意味着目前心理疲劳非常严重,说明你的身心健康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

当然,员工的心理疲劳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员工自身的压力调节能力。对于有些员工而言,中等程度的紧张感就足以使其难以支撑,而另外一些人可能在较大的紧张感下仍然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40.72%的员工目前正处于等级3的水平,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员工目前虽然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劳症状,但程度相对较轻。

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在这时积极地采取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帮助这部分员工正确认识工作压力问题,帮助他们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压力来源,并通过培训使他们调整自己的压力应对方式,增强压力承受能力,那么,就能够及时地防止这部分员工向严重心理疲劳方向发展,并使他们保持身心健康。然而,如果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压力问题缺乏重视,员工自己也缺少自我调节意识,不能及时地采取有效的调节措施,那么只能使症状继续严重下去。

对于处在等级4和等级5的员工,除了团体形式的培训之外,最好通过更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来帮助他们摆脱心理疲劳的困境。

四类心理疲劳表现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公司白领中,处于前四位的心理疲劳表现依次是:容易疲倦,缺乏精力;与家人或朋友的沟通越来越少;容易忘事;容易忧虑、发愁。

压力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人际关系、工作效率以及情绪四个方面:

容易疲倦、缺乏精力是心理疲劳在身体上的典型表现,当人们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压力下时,往往会出现这种症状。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已经有52%的人出现这种症状。另外,还有其它一些主要的身体表现,如容易生病(如头疼、感冒)(22.7%)和脸色不好(20.7%)。

此外,心理疲劳还体现在人际交往上,如与家人或朋友的沟通越来越少(38.3%)、处理个人事务的时间越来越少(如寄贺卡)(25.8%)、不愿与人接触(18.1%),以及爱讥讽、对人失去好感(15.4%)。

另外,心理疲劳还体现在工作效率下降上,如容易忘事(36.4%)、难以专注于工作(24.8%)、做事费力(12.5%)。

心理疲劳同时也体现在个人的情绪上,如忧愁(30.8%)、难以快乐(27.5%),容易急躁、发脾气(26.5%),无法跟自己开玩笑(21.7%)。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认为,目前在白领群体中,心理疲劳主要体现在缺乏精力、人际沟通减少、容易忘事,以及情绪低落。当你的同事或者你的下属员工出现这些症状时,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心,关注一下他或者她背后所肩负的压力。当你自己出现这些情况时,也试着去正视自己面临的压力,试着去放松自己,比如与自己开个玩笑。

工作压力来源

压力调查报告篇3

压力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为了帮助企业从整体上把握白领的工作现状,国内著名的市场调查机构零点研究集团对公司白领进行了一次工作压力调查。

此次负责调查的是零点研究集团所属的北京零点市场调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对415位公司白领(男性45.8%、女性54.0%)的网上调查方式,完成了《白领工作压力研究报告》。调研结果显示,41.1%的白领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白领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白领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工作压力加剧

本次调查通过快速压力问卷,对白领目前的工作压力大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工作压力较大的人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41.1%,是工作压力较小的白领人数比例的两倍。零点研究集团的研究人员汤雪梅认为:我国经济处于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环境中,使得目前相当一部分的白领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这使得压力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也使人们进一步关心,到底压力会给我们造成什么影响。

已经精疲力竭

在管理学上,当一位职员的心理疲劳程度达到等级3的时候,说明这位职员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劳症状,需要对工作压力的问题予以注意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心理疲劳程度在等级3及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了61.4%,也就是说,近三分之二的公司白领正在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疲劳的症状,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数字!

工作压力大小体现着工作带给员工的紧张感大小。一般来讲,过度或长期的紧张感会引起员工的心理疲劳,它是一种包含身体、情绪、人际状况等多方面的综合反应。调查采用专门的心理学测评工具枯竭量表,对白领的心理疲劳程度进行评估。

疲劳程度共分为5个等级,等级1意味着目前的状态良好,未出现心理疲劳;等级2代表着目前状态还可以,心理疲劳尚不明显;等级3说明目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心理疲劳,如果不加注意,很有可能会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等级4为明显地出现了心理疲劳,目前已经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等级5则处于危险等级,它意味着目前心理疲劳非常严重,说明你的身心健康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

当然,员工的心理疲劳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员工自身的压力调节能力。对于有些员工而言,中等程度的紧张感就足以使其难以支撑,而另外一些人可能在较大的紧张感下仍然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40.72%的员工目前正处于等级3的水平,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员工目前虽然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劳症状,但程度相对较轻。

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在这时积极地采取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帮助这部分员工正确认识工作压力问题,帮助他们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压力来源,并通过培训使他们调整自己的压力应对方式,增强压力承受能力,那么,就能够及时地防止这部分员工向严重心理疲劳方向发展,并使他们保持身心健康。然而,如果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压力问题缺乏重视,员工自己也缺少自我调节意识,不能及时地采取有效的调节措施,那么只能使症状继续严重下去。

对于处在等级4和等级5的员工,除了团体形式的培训之外,最好通过更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来帮助他们摆脱心理疲劳的困境。

四类心理疲劳表现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公司白领中,处于前四位的心理疲劳表现依次是:容易疲倦,缺乏精力;与家人或朋友的沟通越来越少;容易忘事;容易忧虑、发愁。

压力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人际关系、工作效率以及情绪四个方面:

容易疲倦、缺乏精力是心理疲劳在身体上的典型表现,当人们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压力下时,往往会出现这种症状。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已经有52%的人出现这种症状。另外,还有其它一些主要的身体表现,如容易生病(如头疼、感冒)(22.7%)和脸色不好(20.7%)。

此外,心理疲劳还体现在人际交往上,如与家人或朋友的沟通越来越少(38.3%)、处理个人事务的时间越来越少(如寄贺卡)(25.8%)、不愿与人接触(18.1%),以及爱讥讽、对人失去好感(15.4%)。

另外,心理疲劳还体现在工作效率下降上,如容易忘事(36.4%)、难以专注于工作(24.8%)、做事费力(12.5%)。

心理疲劳同时也体现在个人的情绪上,如忧愁(30.8%)、难以快乐(27.5%),容易急躁、发脾气(26.5%),无法跟自己开玩笑(21.7%)。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认为,目前在白领群体中,心理疲劳主要体现在缺乏精力、人际沟通减少、容易忘事,以及情绪低落。当你的同事或者你的下属员工出现这些症状时,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心,关注一下他或者她背后所肩负的压力。当你自己出现这些情况时,也试着去正视自己面临的压力,试着去放松自己,比如与自己开个玩笑。

工作压力来源

压力调查报告篇4

2014年11月,《财富》(中文版)联合北京易普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连续第11年开展全国性的高级经理人压力状况调查工作,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配合,最终共回收有效数据993份。本报告基于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试图帮助读者对中国高级经理人群体的整体状况有一个更加具体深入的把握和认知。

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经理人的春天?

在压力的感受方面,高级经理人仍然压力山大,73.8%的高级经理人面临高压力的困扰,但是压力水平相比去年有所降低(降低了3.4%)。同时,该数据也成为高级经理人群体近5年压力水平的最低值。

由于社会定位和角色期待,男性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压力,75.7%的男性高级经理人感到压力水平较高,比女性高级经理人高出了16.6%;同时,工作的十年之痒现象比较明显,工作11~15年的高级经理人压力水平最高(79.3%);此外,工作时间多少是造成高压力的另一原因,每周工作55~60小时的高级经理人压力水平最高(88.8%),而保持每天8小时正常工作时间的高级经理人高压力人群比例为53.0%。

在个人状态上,相比去年,2014年高级经理人的消极情绪有所减轻,积极情绪有所提高,同时,情绪状态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特点。男性高级经理人体验到的消极情绪更多,而积极情绪更少;35岁以下的高级经理人体验到的积极情绪最少,36~45岁的高级经理人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而55岁以上的高级经理人整体的情绪状态相对最佳。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组织中对经济形势、政策变化、决策要求最为敏感的群体,高级经理人似乎最先感受到了改革创新和经济转暖吹来的春风。只是万事开头难,当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时,改革的重担和企业的未来更多的还是由人才来承担,高级经理人寄托于体制改革带来的制度性保障仍然有很长的距离。高级经理人的春天,乍暖还寒,一切才刚刚开始。

过渡时期的牺牲品经理人之殇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作为组织中的斯人,高级经理人往往被委以重任。而承担重任的背后,是生活与工作、身体和心灵的多重压力。

2014年年初,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白宗仁因意外逝世。在这之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工程师王梦恕曾经对媒体说,他近年患上抑郁症,部分原因可能是公司债务负担重,个人压力大,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白宗仁用身心的枯竭,为自己的职业经理人生涯画上了意兴阑珊的省略号。

最后的禁忌,不是性,不是酗酒,不是,而是职业压力。职业压力成为现代人职业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阻碍。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压力的反应分为三个阶段:警觉、抵抗和衰竭。而持续高压的环境,会让人提前进入早衰期。虽然,大多数的高级经理人不会面临致命的压力,但是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足以损害到高级经理人的身心健康。

在压力的来源方面,空气质量仍然是高级经理人的最大心病。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8%。经济环境不好,影响企业发展一跃成为2014年高级经理人的第二大压力来源(比去年增加了6.1%),紧随其后的是居住环境及出行过度拥挤(31.5%)。

由此可见,面对改革,高级经理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高级经理人的身心健康亟需得到有效关注。面对压力,高级经理人似乎在进行一场一个人的战斗,企业或组织更多地扮演了一个旁观者。重用轻培的企业用人观,使得企业仍然没有意识到压力给团队和公司层面带来的破坏力,而更多地把压力看作是高级经理人需要应对的个人问题。从这一点上讲,中国企业的用人观和管理理念还有待扭转。

当工作变成一种心理负担经理人成长的烦恼

一项对我国1,000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描述了职业人的生活常态:超时工作,睡眠不足,压力巨大,没有休闲,健康负债;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经常腰酸背痛,记忆力明显衰退;脾气暴躁、焦虑者占一半。这就是职业枯竭的真实写照。

职业枯竭是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职业人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耗尽的感觉。在高速发展变化的社会进程中,它成为了现代职业人的流行病。

改革当前,众多企业都把对人才的需求放在更饱满的工作状态和抗压应变的心理素质上。高级经理人如何摆脱经济环境、体制不全、信任缺失以及自身局限等多重压力造成的职业枯竭,激发工作活力,以更积极的心态应战变革,成为高级经理人现阶段面临的成长的烦恼。

在不同群体的高级经理人中,企业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级经理人对工作的投入和价值定位。国有企业的高级经理人职业枯竭感最高,外资企业的高级经理人位居第二,而民营企业的高级经理人职业枯竭感最低。教育背景作为知本积累最直接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枯竭感,大专学历的高级经理人最缺乏工作活力,本科学历的高级经理人则最质疑自身的工作价值,硕士学历及以上的高级经理人的整体职业枯竭感最低。另外,职业枯竭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35岁以下的高级经理人职业枯竭感最高,而55岁以上的高级经理人职业枯竭感最低。如何帮助不同群体有效地缓解职业枯竭感,不仅是个人的困境,也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心理研究表明,职业枯竭感能够得到积极预防和缓解,而提升心理资本是从个人层面缓解职业枯竭感的有效方式之一。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自信、希望、坚韧和乐观。心理资本是人力资源的核心资本,它是人体自主应对压力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能够对工作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人更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201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心理资本越高的高级经理人,其职业枯竭感越低。高级经理人的心理资本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35岁以下的高级经理人,心理资本水平最低,相反,55岁以上的高级经理人,心理资本水平最高。

人们常说工作是美丽的,奋斗是幸福的。也许只有我们能够全心投入、从容应对并真正体验到快乐时,工作才会呈现出最美的模样,我们才能够在职业发展的路上幸福成长。而这条路是否通达顺畅,除了高级经理人自身的努力之外,企业也应该发挥更大的组织功效和管理才能,建立激励、关怀性的组织文化是企业层面应对员工职业枯竭感的有效途径。

路在脚下,相伴前行职业经理人的明天

压力调查报告篇5

2014年11月,《财富》(中文版)联合北京易普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连续第11年开展全国性的高级经理人压力状况调查工作,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配合,最终共回收有效数据993份。本报告基于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试图帮助读者对中国高级经理人群体的整体状况有一个更加具体深入的把握和认知。

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经理人的春天?

在压力的感受方面,高级经理人仍然压力山大,73.8%的高级经理人面临高压力的困扰,但是压力水平相比去年有所降低(降低了3.4%)。同时,该数据也成为高级经理人群体近5年压力水平的最低值。

由于社会定位和角色期待,男性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压力,75.7%的男性高级经理人感到压力水平较高,比女性高级经理人高出了16.6%;同时,工作的十年之痒现象比较明显,工作11~15年的高级经理人压力水平最高(79.3%);此外,工作时间多少是造成高压力的另一原因,每周工作55~60小时的高级经理人压力水平最高(88.8%),而保持每天8小时正常工作时间的高级经理人高压力人群比例为53.0%。

在个人状态上,相比去年,2014年高级经理人的消极情绪有所减轻,积极情绪有所提高,同时,情绪状态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特点。男性高级经理人体验到的消极情绪更多,而积极情绪更少;35岁以下的高级经理人体验到的积极情绪最少,36~45岁的高级经理人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而55岁以上的高级经理人整体的情绪状态相对最佳。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组织中对经济形势、政策变化、决策要求最为敏感的群体,高级经理人似乎最先感受到了改革创新和经济转暖吹来的春风。只是万事开头难,当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时,改革的重担和企业的未来更多的还是由人才来承担,高级经理人寄托于体制改革带来的制度性保障仍然有很长的距离。高级经理人的春天,乍暖还寒,一切才刚刚开始。

过渡时期的牺牲品经理人之殇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作为组织中的斯人,高级经理人往往被委以重任。而承担重任的背后,是生活与工作、身体和心灵的多重压力。

2014年年初,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白宗仁因意外逝世。在这之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工程师王梦恕曾经对媒体说,他近年患上抑郁症,部分原因可能是公司债务负担重,个人压力大,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白宗仁用身心的枯竭,为自己的职业经理人生涯画上了意兴阑珊的省略号。

最后的禁忌,不是性,不是酗酒,不是毒品,而是职业压力。职业压力成为现代人职业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阻碍。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压力的反应分为三个阶段:警觉、抵抗和衰竭。而持续高压的环境,会让人提前进入早衰期。虽然,大多数的高级经理人不会面临致命的压力,但是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足以损害到高级经理人的身心健康。

在压力的来源方面,空气质量仍然是高级经理人的最大心病。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8%。经济环境不好,影响企业发展一跃成为2014年高级经理人的第二大压力来源(比去年增加了6.1%),紧随其后的是居住环境及出行过度拥挤(31.5%)。

由此可见,面对改革,高级经理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高级经理人的身心健康亟需得到有效关注。面对压力,高级经理人似乎在进行一场一个人的战斗,企业或组织更多地扮演了一个旁观者。重用轻培的企业用人观,使得企业仍然没有意识到压力给团队和公司层面带来的破坏力,而更多地把压力看作是高级经理人需要应对的个人问题。从这一点上讲,中国企业的用人观和管理理念还有待扭转。

当工作变成一种心理负担经理人成长的烦恼

一项对我国1,000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描述了职业人的生活常态:超时工作,睡眠不足,压力巨大,没有休闲,健康负债;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经常腰酸背痛,记忆力明显衰退;脾气暴躁、焦虑者占一半。这就是职业枯竭的真实写照。

职业枯竭是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职业人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耗尽的感觉。在高速发展变化的社会进程中,它成为了现代职业人的流行病。

改革当前,众多企业都把对人才的需求放在更饱满的工作状态和抗压应变的心理素质上。高级经理人如何摆脱经济环境、体制不全、信任缺失以及自身局限等多重压力造成的职业枯竭,激发工作活力,以更积极的心态应战变革,成为高级经理人现阶段面临的成长的烦恼。

在不同群体的高级经理人中,企业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级经理人对工作的投入和价值定位。国有企业的高级经理人职业枯竭感最高,外资企业的高级经理人位居第二,而民营企业的高级经理人职业枯竭感最低。教育背景作为知本积累最直接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枯竭感,大专学历的高级经理人最缺乏工作活力,本科学历的高级经理人则最质疑自身的工作价值,硕士学历及以上的高级经理人的整体职业枯竭感最低。另外,职业枯竭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35岁以下的高级经理人职业枯竭感最高,而55岁以上的高级经理人职业枯竭感最低。如何帮助不同群体有效地缓解职业枯竭感,不仅是个人的困境,也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心理研究表明,职业枯竭感能够得到积极预防和缓解,而提升心理资本是从个人层面缓解职业枯竭感的有效方式之一。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自信、希望、坚韧和乐观。心理资本是人力资源的核心资本,它是人体自主应对压力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能够对工作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人更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201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心理资本越高的高级经理人,其职业枯竭感越低。高级经理人的心理资本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35岁以下的高级经理人,心理资本水平最低,相反,55岁以上的高级经理人,心理资本水平最高。

人们常说工作是美丽的,奋斗是幸福的。也许只有我们能够全心投入、从容应对并真正体验到快乐时,工作才会呈现出最美的模样,我们才能够在职业发展的路上幸福成长。而这条路是否通达顺畅,除了高级经理人自身的努力之外,企业也应该发挥更大的组织功效和管理才能,建立激励、关怀性的组织文化是企业层面应对员工职业枯竭感的有效途径。

路在脚下,相伴前行职业经理人的明天

压力调查报告篇6

关键词:职业压力 调查研究 聋哑学校教师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职业压力(Occupational Stress)是指当职业要求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

聋哑学校教师须集人性、知识、技术等基本资质齐全的教育者,不仅要严格、有爱心,还要掌握特殊语言、与残疾儿童父母沟通的能力、法律意识和语言治疗等方面的技能。因此聋哑学校教师被赋予更多的义务,也决定了比普通教师付出的更多,导致职业压力的因素和程度也随之增加。

目前,我国关于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研究非常不足,但另一方面,他们的职业压力情况较为严重及其诱发原因较多,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二、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广西省、江西省等省市的11所聋哑学校教师。一共发放178份问卷,回收148份,回收率为83%。其中,弃权或不诚实的问卷17份,最终对131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测试问卷题组成和信赖度分析,很容易发现“与同事关系”和“与家长关系”两个领域存在信赖度较低的倾向。具体如表一。

主持人主要采用spss12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发现聋哑学校教师的背景变化(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班级学生数)引起的职业压力的变化。

三、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表二:性别对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从表二中看,在“行政支援”和“与家长的关系”两个领域,女性教师感受到的压力明显更高。整体上,和男性教师相比,女性教师的职业压力更高。

(二)表三:年龄对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从表三中看,在“学生管理”这一领域,教师职业压力显示为30岁以下>31至40岁>41岁以上,即年龄越小,职业压力越高。“行政支援”、“与家长的关系”这两个领域感受到职业压力最高的是30岁以下的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时间安排”、“工作负担”三个领域感受到职业压力最高的是31至40岁的教师。整体上,30岁以下的教师职业压力较高。

(三)表四:班级学生数对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从表四中看,在“学生管理”、“时间安排”这两个领域,教师职业压力显示为12名以上>8至11名>7名以下,即班级学生数越多,职业压力越大。在“行政支援”、“与家长的关系”、“工作负担”三个领域,班级学生数在12名以上的教师职业压力最高。在“与同事的关系”这一领域,班级学生数在7名以下的教师的职业压力出现了最高。整体上,班级学生数超过12名时,教师感受到的职业压力最高。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笔者总结出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如下:按照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和班级学生数比较,发现“学生管理”方面,年龄越低、工作年限越短,教师受到的职业压力越大;“与家长的关系”、“工作负担”方面,班级学生数在12名以上和7名以下的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压力。

笔者认为改善职业压力的具体策略如下:

1.进一步明确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及强度,确定原因。

2.提高特殊教育管理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和鼓励制度,执行人性化的特殊教育管理方法,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保护对策,切实可以减轻教师职业压力。

3.聋哑学校教师的自我鼓励和调节是职业生活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改善职业压力的原动力,这对教师及学生们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连云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二五短期规划课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课题编号为:XG/2013/1208

参考文献:

[1] 郑晓芳: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的影响研究,吉林大学,2013.5.1

压力调查报告篇7

心理学中所指的压力,是指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是人体的一种内部反应过程。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广泛存在。本论文以辽宁的一家高等院校——大连工业大学为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抽取442名本科在校大学生,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期找出造成大学生压力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节;应对方式

1 大连工业大学大学概况

1.1 基本情况与发展历程

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学院之一,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

学校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设有14个学院(部),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辽宁省重点学科,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两个专业被评为A﹢级专业,进入全国相同专业前5%领先行列。

1.2 在校大学生状况与构成

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6000余人,研究生1500余人,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近400人。在校普通本科生中,各年级学生数大致相同,约为2,500人,男女生比例接近1:2。在校大学生大多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年龄层在19至24岁之间。

在校的普通本科生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来自东北,其他地区学生数相对平均。工学类专业14个,普通本科在校生5,630人;理学类专业10个,普通本科在校生3,695人;艺术学类专业2个,普通本科在校生420人;管理学类专业3个,普通本科在校生304人;经济学类专业2个,普通本科在校生210人,比例近似为28:18: 2:1.5:1。

2 调查背景、内容及方法

2.1 调查的背景与动因

当下,源于生活、工作、人际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作为当代大学生主体的 “90后”,思想开放、张扬个性,有着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面对压力时,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呈现多元化,个别学生容易出现偏激、极端的做法。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当务之急是搞清大学生的压力来源,探求排解压力的方法,改善大学生的心里健康水平,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本项调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2.2 调查方法与对像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样本涵盖大连工业大学六大学科门类,并随机抽取。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2份,回收率为88%。问卷调查于2012年10月开展,历时一个月。数据整理、录入时间为2012年11月。

2.3 调查问卷内容

《大学生压力调查量表》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基本情况统计量表、压力源调查量表、压力反应调查量表以及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量表。

2.3.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统计量表

该量表主要统计被调查者的自然情况,包括性别、年级、学科门类、生源地、是否为学生干部或在学生社团任职、月平均生活费、自认为承受压力的程度等七个方面。

2.3.2 压力源调查量表

压力源,即造成人们产生紧张情绪的压力来源。本调查采用张磊、殷恒婵、吴晓路编制的5因素压力源结构模型量表。该量表采用Likert 4点记分法,包含5个维度,43个题项,分别为人际关系、学业、经济、前途发展、个人日常生活压力等。该量表RMSEA=0.052,X2/Df=2.72,CFI=0.96,具备了科学的结构效度。

2.3.3 压力反应调查量表

殷恒婵、卢敏、苑文燕、陈雁飞等编制的简化版大学生压力测量问卷是本文的压力反应调查量表的主要用具。该问卷采用Likert 4点记分法,包含生理反应、行为反应、认知反应、情绪反应等四个维度,共计21个项目。该问卷一致性信度(Alpha系数)=0.8716,CFI=0.97,RMSEA=0.052,X2/Df=4.09,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结构效度。

2.3.4 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量表

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量表采用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采用Likert4点记分法,包括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等两个维度,共计20个问卷项目。量表重测信度为0.89,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这些都论证了该问卷的可信度。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在回收的442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基本特征情况如下:

男生200人,比例为46%;女生242人,比例为54%。大一160人,比例为36%,大二148人,比例为33%,大三122人,比例为28%,大四12人,比例为2%(大四学生毕业实习,抽取比例较少)。工学类问卷142份,比例为32%,艺术类问卷126份,比例为29%,理学类问卷76份,比例为17%,管理类问卷48份,所占比例为11%,文学类问卷50份,比例为11%。城镇样本人数320名,比例为72%。学生干部274人,比例为60%。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在800元左右346人,比例为82%。

根据统计,58人认为压力很大,比例为13%,136人认为压力较大,比例为31%,206人认为压力一般,比例为46%。从结果中看,虽然接近90%的样本认为存在压力,但压力承受基本处在可控范围内。

3.2 压力源

通过对调查数据压力反应度的众数筛选可见,在43个压力事件中,有42个事件调查样本所选答案的众数代表为:“没有压力”或“压力较轻”,比例超过65%。仅“毕业找工作很难”答案众数为“压力中等”,比例为36%。43个压力事件中被调查样本感觉压力较大的8项,其中,前途发展方面压力4项,学业方面压力3项,个人日常生活压力1项。

通过调查大学生的压力源,不难发现前途发展和学业压力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步入社会后能够学以致用,并实现较好的人生发展,前途压力排在首位是有理可循的。大学生在应对学业过程和日常生活时,产生学业压力、个人日常生活压力也不足为怪。由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经济方面的压力、人际交往方面压力相对较小。

4 大学生心理压力管理对策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学生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于前途压力和学业压力方面,且学生在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大学生在应对压力时,绝大多数以积极的态度加以应对。基于以上调查结果,要行之有效的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教育、学生本人、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缺一不可。

4.1 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

参照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近年来兴起的“员工援助计划”(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

4.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构成

新生入学,便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追踪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数据支持。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观念。

学校要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专兼职的辅导队伍体系,提高辅导人员自身素质,针对于不同大学生群体使用不同方式的解决办法。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使广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正确意识,了解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4.2 疏通就业渠道,缓解大学生首要压力

针对于当下社会就业大环境,学校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匹配社会需求,避免盲目培养导致的与社会用人相脱节情况。通过课程改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学校应帮助大学生做好自我定位,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并积极建立与相应社会单位之间的联系,避免“闭门造车”,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4.3 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调节消除压力影响

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使他们明白压力的产生是正常的,要积极地、正确的加以对待。当遇到使自己压抑或焦虑的事件时,要建立自信,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同时通过合理安排课余文化生活,以排解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压力。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让学生学生自我调节,通过采用转移或淡化不良情绪、通过适当方式释放压力、自我安慰、等方法,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自我调适,使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最终克服困难。

4.4 其它保障措施

国家以及社会大环境方面,应继续加大现行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切实开展素质教育,同时加强社会舆论管理,树立真确社会舆论,避免因社会原因导致加大大学生心理压力。

最后,家庭也要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不应过多的给予学生压力,对大学生的教育要起到积极的正面影响,家长更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家庭层面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岚清,2003:《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斯蒂芬·P·罗宾斯,2005:《组织行为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殷恒婵、卢敏、苑文燕、陈雁飞,2007:“大学生压力测量工具的研制与检验”,《体育科学》,第6期(第27卷)。

压力调查报告篇8

【关键词】高职,生存,压力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时代在不断前进,高职院校面临的教育对象也在悄悄地改变――由“80后”变为“90后”。我们需在弥补对“教育与人的生存意义”的深入思考,避免使高职教育的职业知识成为无根的知识。

二、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等三所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173份,回收率为86.5%。

三、调查方法

设计了《高职日语专业毕业生生存压力调查问卷》问卷。采用随机的方法发放问卷,并进行了认真的回收和统计工作。

四、调查结果

通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关于毕业生毕业以后在薪资水平、生活费支出、房贷压力等多项方面的问题。回答情况如下: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近一半的高职毕业生处于“尚未签订就业协议书”、“不打算就业”、“自主创业”的状态。也就是说只有一半的毕业生“已经签订就业协议书”。

关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水平,55.91%的毕业生为1000――2000元,37.63%的毕业生为2000――3000元,3000元以后的毕业生仅有6.45%。

当被问到当前的工资水平时,回答为“2000元以下”的毕业生有22.58%,有63.44%的毕业生回答为“2000―4000元”。可以说,在毕业多年以后,工资水平未突破4000元的毕业生占到了86.02%。

只有15.05%的毕业生认为“每月生活费占实收收入的20%以下”。82.79%的毕业生认为每月生活费占实收收入的21%――80%。日常生活开支占了毕业生实际收入的较大比例。

只有12.90%的毕业生认为“没有因为收入过低而造成生活困扰”。22.58%的毕业生认为因为目前收入过低而带来生活中的困扰的程度为“较大”或“很大”。

五、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根据课题小组对毕业生的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学习动力关系,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表现在:

1.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积极。在高职院校学习,学生的主要目的是顺利毕业,拿到相关的大专毕业证书。对于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

2.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目标不清晰。进入大学以后,学生缺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对未来的远景规划,盲目的享受大学的自由生活,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少了学习成就感,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动力不足。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人对于自己的未来,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实际的规划。这就需要学校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为他们提供可以规划自己未来职业的课程。

4.社会方面的因素。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同度远远低于普通高等院校,部分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文凭。另外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方面没有自主选择权,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学生自身的因素。高职院校学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这是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