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英语教师专业研修总结8篇

时间:2023-02-28 15:37:36

英语教师专业研修总结

英语教师专业研修总结篇1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英语专业 考研指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一部分第一章要求全社会“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1]。部分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有坚实的英语基础,大学期间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发展和完善专业技能,有毕业后攻读国内外硕士学位的愿望和潜力。独立学院应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为他们将来从事更高层次的专业学习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英语专业为例,从专业选修课、实践性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三个方面探索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考研指导的方式。

1.专业选修课

英语专业学生报考的硕士研究生专业主要有翻译、文学、语言学、教育、经贸和文化传播等。我院根据这些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开设了一系列专业选修课供大三和大四的学生选择,如高级翻译实践、英美文学、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英语语言学入门、英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和旅游英语等。这些选修课中的某些课程(如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语言学入门)原来属于专业必修课,由外籍教师或中国教师用英文进行教学。因为这些课程理论性强、趣味性少、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很多学生学起来相当吃力,某些同学期末考试甚至补考都没有及格。个性化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按能力、进度,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所需要的内容。我院因此将这些课程变为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能力决定是否选修某门课程。准备考研的学生也可以根据今后报考的研究生专业方向选择相关的专业选修课。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学习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可以只选修一门课。这样的调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师在上课时也不必为了照顾基础较差或学习跟不上的学生而降低授课难度。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除了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之外,还会精讲一些考研试题。讲练结合既可以让学生学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又可以对考研的题目有感性认识,增强考研信心。

第二外语是英语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对考生的总分是否上线有重要作用。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二外语科目的难度远远大于英语专业本科生平时进行的二外学习的难度。过去,我院经常鼓励有志考研的学生自学二外的高级课程或者参加校外开设的辅导班,但是学习效果不太理想,有些总分上线但二外分数较低的学生失去了读研机会。现在,我院开设了日语考研辅导和法语考研辅导这两门选修课,帮助学生从笔试、听力和口语这三方面进行准备。2012年考研学生的二外成绩比前一年提高了10~20分,被录取的学生人数也增加了。

2.实践性课程

个性化教学要求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寻求不同的途径完成一般的教学目标。它并不局限某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或教学模式,从程序教学、个别化视听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从个别化规定教学、个别化指导教学到个性化教学,从按需学习计划、掌握教学到策略教学都体现着个性化的因素[2]。

实践性课程是我院指导英语专业学生考研的一大举措。毕业论文写作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我院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在第6个学期末启动。有志考研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与考研方向相近或一致的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如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中英翻译理论与技巧、中英文化对比、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音学、英语语法、英语文体学、专门用途英语和修辞与写作),查找并认真阅读该方向的理论书籍和相关论文,了解和熟悉该领域的名师和大家,学习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考研指定参考书是比较枯燥难懂的,如果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具体的研究相结合,整个复习过程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就增强了。另外,由于对某一方向已经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学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时可以把研究成果展示出来,比如谈谈某个研究领域的历史沿革、重要的研究者、研究目的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等,这对提高复试成功率大有好处。此外,因为每个教师都只指导若干个学生,所以每个学生可以获得教师精心的指导和帮助。毕业论文不再是学生在第8学期为了毕业而完成的任务,而是帮助考研的重要环节。

教学实习指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到小学和中学进行5周的英语教师和班主任的实习。教学实习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通过教学实习对英语教育工作产生了浓厚兴趣;有的学生根据教学经历写出了英语教学类的毕业论文;有的学生在教学实习结束后进一步学习了英语教学法的理论知识,考上了国内外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英语教师专业研修总结篇2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间竞争日益激烈,如今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方面。信息技术作为当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标志,要求着每位教育工作者懂得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我国改革开放后,与他国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社会生活呈现信息化、经济活动呈现全球化,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国际型交流语言,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视,其提出了影响外语教学质量的五点因素与一个公式。所谓五点因素即国家对于外语教学的政策、教材的质量、教学的环境及条件、教师的素质、学生的来源及素质;一个公式即指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教法(3分)+环境(4分)]×教师素质,由此可见,教师素质的分值越高,乘积会越大,进而教学质量越好,其实这个公式对五点因素进行了补充说明,结合分析后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外语教学质量的好坏为教师的素质所决定。因此,英语教学改革能否成功、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其核心在于英语教师的素质是否符合要求。据分析相关文献得知,目前对于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还是相对很少的,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高低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专业素质高的英语教师会利用自身丰富的经验与实践活动来展开教学工作。该文将对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深入分析,首先剖析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结构,这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结构 1.1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结构 研究教师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素质的作品不胜枚举,该文通过对众多研究成果的筛选后,主要得出以下几种版本的结构内容:通过对上表的比较分析得知,一名优秀或成功教师的素质结构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这是对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专业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目前,在多项研究成果中强调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总结起来包括:基本任教与学科常识、核心教学理念、有关学生和学习的知识、教室组织及经营的知识、教学政治脉络常识、教学社会脉络常识、教学文化背景常识、特殊儿童教育知识、课程体系知识、评价方法知识、不同学科特有常识、读写知识、数学教学知识、人际沟通与合作的知识等。上述的知识或常识仅是绝大多数,随着社会进步,相关信息的日益丰富,教师专业知识的要求正在日趋扩充着、深化着。教师的专业技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其教育部门对于教师专业能力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不少重要的专业技能,即量度与评价学生行为的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演示教学的能力、承担行政职责的能力、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个人发展技巧、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等。后来,美国两位教育专业的学者提出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调停者,而非知识供应商,由此新式的教学能力定义诞生。新式教学能力共包括七项内容,主要是教师的判断能力、评估能力、反应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管理能力与社会责任感能力。大约三十年后,日本一位教员在审议会的报告中提出了教师能力的若干内容,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使命感,对于儿童要有爱心,懂得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专业教学知识、良好的教养,会选用不同教学方法,接受学生个体差异,会从实践中进行教学等。教师的专业道德:我国古代对于教师有着明确的基本要求,即所谓的师德规范,主要包括身正为范、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不隐其学、以严率众、安贫乐道。当代,我国一些学者从教师的专业训练角度分析,认为教师的专业道德应该含有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与个性品质等,具体来说便是教师要有强烈的从业与乐业动机,面对教育事业甘为人梯、敢于鞠躬尽瘁,对待自己要严格要求、注重师表,具有广泛的兴趣,善于和学生交流沟通,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对待工作积极乐观,对待学生客观公正,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接受新鲜事物或观念等。 1.2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结构 英语教育在我国已经全面普及,与此同时,研究英语教师如何提升专业素质的课题也日渐增多,虽然学者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界定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但是其理论的核心内容都是相近甚至是相同的。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外,更需要具有作为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从事语言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核心基础,其一是教学的理论基础、其二是教学的技能型基础、其三是交际沟通的技能、其四是学科的专业化知识、其五是教学工作的推理能力与应变决策能力、其六是情境类的知识基础。具体来讲,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要具备思想道德素养、专业知识素养、研究与优化教学的素养等,可见合格的英语教师要具备三重素质,如此有助于指导学生展开有效学习,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我国著名教授王蔷对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进行了全面的描述,首先要具有良好的个性品格,过硬的业务能力、善于从事教学或科研活动,足够的科学文化素养,了解现代教育理论,同时,语言教师要掌握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言教学方法等重要学科知识,以帮助自己展开高效的语言教学活动。当代社会认定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英语教学法以及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外,还需要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较高的语言水平,掌握词汇、语法、语音、文化背景等基础型语言知识,过硬的听说读写能力,善于利用英语来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活动,最好在英语教学中发挥教师自身的艺术才能,营造出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勤于改进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课堂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擅长英文口语交流并且语音语调标准等。 2影响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因素 教师的发展和进步是与其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关系教师专业素质的因素主要分为三种:1)个人特质。教师自身的生活背景、教学观念或价值取向、个人发展的动机或态度等,这些特质是英语教师实现自我发展与进步的基础,影响着教师的本质及发展前景。2)专业生活的直接环境特质,主要指学校的文化导向、学校组织内部的支持性等一系列背景型因素,在表面上不及个人特质的作用明显,但是其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这种影响具有深远性。其实,将这些通常被忽视的背景型因素进行一些改进,那么会在现实中促进个体发生重大变化。3)促进专业发展的相应对策的特质。通过实践分析得知,在众多的专业发展活动中,仅有一部分是高效的对策,其余更多的则是低效的措施。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部分,影响教师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即英语教师的自身因素、英语教师所处的环境因素、促进英语教师的发展对策因素。分析英语教师的基本状况能够得知,当前英语教师的数量庞大,趋于饱和,并且学历等也符合要求。然而,这其中有不少英语教师是转行改教英语的,虽然有些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但是由于其缺少相应的教学经验,加上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英语教师很容易缺少专业语言或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从而无法有效提高其教学成效。如今很多教师虽然毕业于师范院校,学习过教育学与心理学等,但是大部分是出于应试心态而学习的,并未真正掌握相关教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学活动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重知识、轻能力的模式,英语教学亦是如此,以陈旧的教学理念来进行应试教育,英语教师仅是忙于指导学生如何应对考试,无暇研究教学弊端、改进教学方法,难于树立新式的教学理念,学习或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育模式也只是空谈,形成恶性循环,难于自拔。如今,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相对缓慢,校方也无暇设置良性机制来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教育科研作为学校的常规型活动,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当前的教研活动具有局限性,偏离了其自身的作用,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听课、评课等,以熟练为目标的反复演练,避免发生教学失误,日久天长,这种练习就变得形式化、呆板化,让教师丧失了创新的能力,从而也无法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当今社会的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意识,轻视教学科研活动,不总结教学经验、不愿撰写科研论文,仅是一味地机械式地传授知识,考试有什么便教什么,教育的发展目标已经出现严重偏离,这样的教育害人害己。即使不少英语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但也是处于表面式的应付工作,根本目的是形式上积累自身经验,追求功利性目标,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已经刻不容缓。#p#分页标题#e# 3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方法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界与理论界都实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并总结出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国外学者曾经列选了较为有效发展教师专业素质的方法,例如组建教师研习小组,展开项目研究、编写课程等,定期开展个案分析会、评议新式项目、尝试新型教育活动,组建专业团体开展专业活动等。我国学者王建军历经多年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及经验,提出了校方应该实施的策略:进行教学反思工作,加强教师自我客观评价与理解,实行听说评系列课程活动,创建校园专业社群,学校本位的课程改进发展,学校本位的科研活动等。此外,国内研究者们百家争鸣,各抒己见,有的针对英语教师自身提出发展要求,有的针对校方或教育部门提出要求,有的提议从英语教师入职前培训着手,有的提议从教师正式工作后加强培训。本文认为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首先要让教师不断自我进修,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进行交流意见;校方实时开展研讨会,组织教师研究教学方案,定期开展英语教师培训活动,建立评选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工作。此外,教育行政部门与校方要理解与支持英语教师的各项工作,为其创建人文教学环境,构建民主式课改平台,积极听取教师的心声与建议,为教师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实行校本管理等。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关键环节是严格把握教师的质量,仅有合格的教师方可讲课,如此是对师生双方的共同尊重。另外,国家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培养与选拔外语院校、师范院校外语系的学生,适当投入以获取更多的优秀人才。在职的英语教师们要借助继续教育的机会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通过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学院、著名院校的外语进修班等来发展自我,并且积极参与各类英语教师的教研工作或培训活动,在这过程中来研究教学课题,改进教学实验等。对于英语教师的培训活动可以实行脱产式或半脱产式、短期式或长期式、面授或函授等各种形式,与此同时,进修课程要有不同层次,以针对英语教师的资历或学习目的来开展,有利于教师获得显著的进修效果。校内外的各类交流活动,尤其是国际型交流活动,更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良好机遇,英语教师通过和外籍教师的交流沟通,有助于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其实,不管外界环境或条件如何,教师要自我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紧抓机会坚持自我进修,从主观角度要有努力意愿,这才是英语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首要条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该文通过分析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影响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因素、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途径等三大方面展开了讨论,为相关行业人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其实,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需要英语教师结合自身状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适合自身的提高策略,这才是实现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最有效途径。

英语教师专业研修总结篇3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日趋缩短,要适应当今中学英语教育的发展,英语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对新知识进行选择、整合、转换、积累和沉淀,不断加深本领域的知识内涵,丰富知识体系,提高操作技能.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注重专业发展.英语教学文献研究表明,英语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基本相同的阐释“.教学之所以成为一种专业的显著特征就是把专业作为一个永久目标来对待(Pennington,1990)”.从某种意义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变化,而语言教师的的发展同样是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存在着四个特点“,(1)这种变化既可以表现在行为上的不同,也可以指意识上的变化;(2)变化不会一蹴而就;(3)有些变化可以直接获得,可以量化,而有些却不能;(4)有些变化是封闭性的,而有些则是开放式的(Freeman,1989)”.张正东、李少伶(2003)认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英语教学信念、英语教学相关的知识、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健康的个性心理、自我发展需要的自觉性.国外学者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日志、利用案例、语言学习经历、录像带、行动研究、同伴观摩、合作教学、教辅教导、教学档案夹(KathleenM.Bai-ley,2004).在国内,李静纯(2000)、张正东(2003)、杨党玲(2003)、贾爱武(2003)、王颖(2003)、潘颖(2004)、葛敏(2006)、朱林民(2007)等也都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进行了研究.基于这些学者和研究人员的观点,笔者认为,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途径分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主要有以下几种:继续教育培训、组织开展校本培训、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推进校本行动研究、教师的个人日记研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反思性教学、积极从事教学科研、进行校内外交流、加强同伴合作等.

2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途径

学校层面的发展途径可称之为校本途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任职学校对英语教师的教学管理策略,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开展校本培训、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推进校本行动研究.

2.1组织开展校本培训

实践表明,校本培训已是教师发展的一条十分便捷的途径,因为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本,教师自主参与的全员培训,也是中小学英语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全新的校内师资培训形式.教师是在学校中获得发展的人,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相关,参加校本培训有助于营造积极的学校文化,构建主动学习型的教师文化,着力形成一种英语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每一个教师都要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当前和未来工作的期望,根据自己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差异,侧重不同的培训内容.在培训过程中主动参与,注重体验学习、情境学习,挖掘自己的直接经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校本培训的方式灵活多样.在笔者任职的学校,新教师入职后,先参加一系列的入职培训,学校请来专家做以理论为主的专题讲座,然后与老教师结对子,拜师学艺,进班听课,边学边教,争取新教师早日站稳讲台.这种由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不仅缩短了新教师的成长周期,也促使老教师不断钻研,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能受益.另外,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教研组组织的对真实的教学场景案例的研讨及对本组内教师的汇报课、研讨课、示范课的观摩研讨活动以其可操作性强、能促进教师思想的交流而受到欢迎.除此之外,从教师的主体性出发、以研究教学问题为主线、在教学研究中发展的同事间的合作研修,以个人反思为主,建立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采取融合式培训等方式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些校本培训途径促进教师深入学习、探究教育理论,总结提炼实践经验,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自我调整、自我建构,提高教育教学应变能力,从而获得专业成长.

2.2认真进行集体备课

在新课改深入开展的今天,英语教师需要相互协作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集体备课符合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大势所趋.英语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通过发挥集体的力量,学目标,学进度,学内容,实现分工合作和资源共享,包括思维和经验的共享,从而达到高效备课的目的.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改善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加强备课组的凝聚力,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展现个人能力,促进教研活动开展;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可以充分开发校内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包括准备、分析、创造、提高和总结五个阶段.一般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可操作的基本程序是:集体分工→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以笔者任职的学校英语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的情况为例,在开学初的第一次集体备课中,教研组长组织一次总体性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制定好全组本学期集体备课计划,安排好各年级每次集体备课的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使每位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接到任务后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摸清学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前设计出有独创性的教案和课件,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便集思广益、攻克难点.在各年级备课组集体研讨环节中,英语教师分别以说课的形式陈述自己的备课方案,再集体探讨,取长补短,充实和完善教案内容.中心发言人可根据讨论的结果修改多媒体课件和其它备课材料,做到资源共享.最后对重点章节跟踪听课,及时总结、交流、评估,以此促进每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3合作开发校本课程

新课改要求实施三级课程,其中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是主体,即以英语教师小组为单位,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确立教师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促进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将自己定位于既是教授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备课程资源开发的规划与设计能力、收集与处理能力、整合能力、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创生能力等.英语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为:实践—评估—开发,在教学实践中,对面临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做出合理的评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确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所以,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英语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开发的过程.笔者任职的学校比较重视选修课的开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开设一门选修课.开设选修课的英语老师在每学期初将自己要开设的选修课上报学校,供学生选修.同时要将选修课教案、讲义、习题等配套材料提前与备课组长沟通,研讨部分内容,最终形成校本课程.几个学期后,根据学生与学校对选修课的评价,确定校本精品选修课程,开发校本选修教材.其实,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包括校本教材的编写,还包括教师的个性化教案、试卷乃至课后习题设计等.笔者单位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出一套试卷,设计课后习题两份,其中原创题要达到70%.每位英语老师在命题的过程中都会深入钻研,争取命制出高质量的题目,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致使命题教师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逼迫自己提升专业知识.一段时间后,再将这些试卷、题目汇编起来,就是很有价值的校本教材.教学实践证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是提高英语教师专业水平、教研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2.4推进校本行动研究

为了提高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反思式的科学质询,通过数据收集,调查研究,寻求对特定问题的解决办法,这种与每天的教学实践紧密相连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如果一个老师产生了想要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强烈动机,就会自发地去通过教学日志、录像、同伴观摩、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批判性反思他的教学理念、行为习惯和专业发展,展开交流与合作,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加速自己的专业成长.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行动研究,其内容、方式、样本、周期、条件都能由英语教师自己决定,既有教学实验的效果又比教学实验简单易行,是较好的教学科研发展途径.在笔者任职的学校,每一位英语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发展长期规划和学期规划.在短期规划中,每位教师要集中解决至少一个教学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都会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访谈等方式做预备调查,发现问题的原因,对自己想要采取的行动制定详细方案,然后开始行动研究.在实施的过程中,以教学日志的形式记录下自己行动的过程和相关的数据,也可以邀请同事观摩行动的过程.最后在学期末形成书面研究报告,来对照开学初的短期发展规划,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使每一个英语教师从自己的研究中找到有效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策略,熟练地解决教育教学上的各种困惑,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

3结语

英语教师专业研修总结篇4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查研究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对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为后续的全面研究奠定基础,以便提出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辽宁省4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进行调查。问卷设计是基于shulman提出的教师知识结构,bertels提出的教师学术知识结构,以及我国学者吴一安提出的外语教师素养等理论基础上完成的。

调查问卷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个人背景资料的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学历、专业、职称、教龄、周课时等问题。第二部分主要调查教师在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需求,涉及教师对语言教学知识、自我发展能力、职业意识等方面的认识。第三部分涉及教师对专业发展途径的需求调查。

调查共发放问卷93份,收回有效问卷81份。在81位教师中女性占74%,男性占26%;30岁以下教师占43%,3140岁教师占41%,41~50岁的教师占12%,51岁以上教师占大约4%。受访教师中,68%拥有本科文凭,32%拥有硕士学位;31%为助教,57%为讲师,11%为副教授。教师的周课时普遍为16~20学时。WwW.133229.Com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有比较强烈的需求。在回答对自己专业发展的看法时,87%的教师表示“对专业发展充满热情,希望通过学习得到提高”;11%的教师“有继续发展的愿望,但不强烈”;2%的教师“觉得没有什么好努力的”。从年龄上看,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愿望比较强烈,相比之下,年龄结构偏大的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的自我需求较低。

此外,英语教师对提高英语教学能力和语言技能有比较高的需求,如在回答“您最希望在下列哪些方面有所提高”时,受访教师作出的选择依次是“先进的英语教学方法”(39%)、“语言的基本技能”(23%)、“课堂教学组织能力”(18%)、“语言学理论”(9%)、“教育学理论知识”(6%)、“现代教育技术”(3%)、“心理学知识”(2%)。受访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自我需求与其自我评价有一定的关系。

在问及开放式多选题“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你认为你目前欠缺哪些方面的基础知识”时,受访教师作出的选择依次为“英语语言教学理论”(64%)、“语言基本技能”(58%)“语言学理论”(41%)、“心理学理论”(37%)、“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知识”(27%)、“教育学理论”(23%)、“科研及统计方法”(9%)。在回答“你认为影响你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时,受访教师的选择顺序依次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水平”(61%)、“教师的教学能力”(48%)、“教师的英语语言技能”(41%)、“教师对外语教学理论的掌握”(32%)、“教师对外语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27%)、“教师的科研能力”(6%),表明教师对自身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比较重视,需求更为强烈。调查显示,高职英语教师已认识到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除了语言能力外,还有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知识,但是总体上,受访教师对心理学知识及科研统计能力、知识的认同度较低,这与高职英语教学仍遵循传统的授课方式、忽视教育心理以及教师工作压力大、科研意识薄弱有很大关系。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只有19%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清楚地了解如何进行专业发展,65%的受访教师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的了解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专业发展途径的需求

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负担重,专业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借鉴周燕的问卷,对制约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因素进行调查。调查显示,78%的受访教师认为影响自己进一步提高专业发展能力的因素为“缺少进修培训的机会”,67%的教师认为“教学负担过重”制约了自己的专业发展,其他影响因素依次为“不知该如何提高自己”(49%)、“激励措施不到位”(42%)、“生活压力大”(16%)。这表明影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缺少个性化的进修机会最为普遍,同时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压力也使得教师无暇顾及自身的专业发展。青年教师无论在科研还是在教学方面都常常处于探索和迷茫之中,不知从何下手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学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也造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低下。被问及“你最希望通过哪种方式获取专业发展”时,受访教师的选择依次为“脱产进修”(42%)、“减轻工作量在职培训”(41%)、“假期培训”(1l%)、“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研究”(5%)、“自我发展”(1%)。表明绝大多数高职教师希望通过脱产进修或减轻工作量进修的方式寻求专业发展,也在很大种程度上反映了英语教师教学压力比较大的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教师认为教师间的专业合作和交流也是专业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被问及“你是否希望与其他教师合作进行教学研究”时,71%的受访教师选择“希望”。

在回答“你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的通常做法”时,62%的教师选择“与其他教师探讨”,32%的人选择“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不过,在实施中,教师间虽有协作,但合作的专业范围非常有限,仅仅局限于集体备课、集体准备教案方面,学术性不强。只有16%的教师选择“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来探讨英语教学理论”,12%的教师选择“经常听其他教师授课”。说明学校的学术合作氛围尚未真正建立,还不能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调查发现,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有待加强。如在被问及“你对日常的教学实践和周围教育现象反思吗”时,75%的教师选择“偶尔反思”,21%的教师选择“不反思”,只有14%的教师选择“经常反思”。这说明高职英语教师在总体上缺乏教学反思的意识。此外,大多数教师对如何进行反思教学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当问及“你对如何进行反思教学了解吗”这一问题时,67%的教师选择“不太了解”,21%的教师选择“有一些了解”,只有9%的教师选择“了解”,3%的教师选择“不了解”。在回答是否写教学日记和有关教学的体会时,73%的教师选择“从不写”,23%的教师选择“偶尔写”,只有4%的教师选择“经常写”。说明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自我专业发展的途径缺乏足够的了解。

三、结果讨论

通过对高职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主要有以下发现:高职英语教师有比较强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教学能力,更渴望在这些方面进修学习;教师的科学研究意识需要提高;教师更希望通过脱产进修或减轻工作量进修的方式寻求专业发展;教师希望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开展教学研究进行在岗专业发展;教师需要加强对反思性教学的认识。

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外在和内在因素两方面影响。外在因素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提高和管理体制;内在因素指教师的自我完善意识,它源于教师的自我角色期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以下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和主动性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鼓励英语教师进行持续性专业发展,在制度和政策层面上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学校可以根据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将师资培训纳入学校发展的长期规划中,建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实施、考核和奖惩等激励和制约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导向和激励作用。学校应建立和完善激励性的英语教师绩效评价体系,重视对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及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的评估,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行为。

(二)丰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内容

针对英语学科特点,高职学校应拓宽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渠道,采用学历与非学历、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国内与国外培养相结合等方式。积极鼓励青年英语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努力创造机会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或在国内进行访学,组织教师到其他院校进行跟踪听课学习等。此外,强化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积极开展对教师的在岗培训。校本培训注重教师的积极参与,注重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校本培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如鼓励英语教师建立教学研究团队进行课题研究,支持英语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建立导师制,鼓励教师互相听课、研讨等。

英语教师专业研修总结篇5

【关键词】学术英语 实证研究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034-03

学术英语课程(EAP)产生于1974年,与行业英语(EOP)共成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两大分支。EAP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与语言学尤其是英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侧重于特定的交际需要语言教学与研究,即“基于学术目标情境认知与语言学需求而开设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而非通识教育(Beseech 2001.xv)”,以研究学生学术交流能力为目的,旨在促进学习者的学术交际能力。Flowerdew & Peacock认为EAP 是“以帮助学习者学习,进行科研,或者从事学术英语教学为特定目的英语教学”。

国内学者曾建彬等(2013)认为EAP教学是指以教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模式,主要是帮助学习者提高专业课程学习需要的语言综合能力,包括学术写作、学术讨论、文献查阅、论文宣读和陈述等各学科和专业通用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研究表明,在许多非英语国家和地区,如罗马尼亚的大学根据所设专业有选择性地开设EAP,新加坡的大学中EAP也是高校英语教学的绝对重点。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的英语教学与专业挂钩,也开设学术英语。同样,国内高校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也都开设了针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英语课程,旨在规范学生的学术行为,增强科学精神和学术素养,提高国际学术交流水平。早在1978年,杨惠中就已在国内最先介绍ESP形成与发展,但相较于西方国家ESP课程的繁荣发展,中国的ESP课程研究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同时目前国际学术领域各学科的主要著作、期刊论文、研究成果等都以英语为媒介公开发表,而中国学者在学术英语交际能力方面还存在欠缺。大连海事大学老师孙文抗以问卷形式调查了147位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学士论文写作情况,结果发现相当数量的调查对象在领会论文要求、查找资料和英语表达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半数以上的人并未从写论文中得到应有的收获。三峡大学老师刘凌玲指出目前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论文写作水平普遍较低。英语专业本科论文甚至研究生论文存在学生论文抄袭的情况。因此隶属于ESP的EAP课程在国内虽然属新领域,但是毫无疑问,其研究定会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

本研究目的旨在找出中南大学本科生学术英语课程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EAP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试图为推动EAP教学与研究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为以后EAP课程教学面临或将要面临的问题提供指引。

一 研究设计

1.研究内容

调查采用五级量表以及开放性问题的形式设置了6个大方面的问题: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教学目标;教材使用;教师和教学方法;课程评估和自测以及学生的课程期望。开放性问题主要涵盖受试者认为当前中南大学非语言专业EAP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对于教学方式改革的期盼,专业英语教材及专业英语改革方向上的要求,对授课教师的期盼以及改进建议。

2.研究对象

本调查的研究对象为来自中南大学12个不同专业的不同年级,选修学术英语课程的本科生以及该课程授课教师(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师),共发放问卷35份,回收35份,有效问卷33份。

3.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主要通过问卷量表收集数据。量表采用Likert五级量表形式(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问卷参考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谷志忠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以及济南大学刘红婵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同时考虑到学校的具体开设特点不一等实际问题,在正式施测前邀请课程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最终确定包含25个题项的量表。为确保所得数据真实性,研究者除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数据外,还设计了开放式问题对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同时在此过程中,笔者还对老师及学生进行了随机访谈。

4.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

问卷由任课教师在课堂发放,并充分保证学生回答时间,在学生回答完毕后当场回收,以尽量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和数据的可靠性。问卷原始数据输入SPSS20.0进行统计。调查问卷共28道题,其中1~25为客观选择题,26~28为主观题。分6个聚类:(1)学生课程学习动机及目的;(2)课程教学目标;(3)课程教材使用;(4)课程教师与教学语言;(5)学生课程评估与自测;(6)学生的课程期望。另设3道主观题,一方面为了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中南大学EAP课程的开设情况;另一方面与部分客观题相呼应,使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多角度的互证。

二 结果与讨论

1.信度与效度

根据Likert五级量表的计分方式,每个题项的分值介于1~5分之间,以3分为检验值,3分以上表示符合,得分越高说明题设越符合研究对象自身情况。研究者采用单一样本t检验,以3分为检测值,综合反映出中南大学EAP课程开设总体情况。

显著性(p)值介于.000与.05之间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下同)。

反映出该量表单项总平均分和总分都远远超过检测值,并与检测值呈显著差异(P<0.05)。

2.定量数据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一,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调查显示学生“选择EAP课程主要是为了修学分”题项均值在3分(2.6)以下,而其他几项均值均高于3分,意为学生选择该课程动机完全是主动而非被动。

第二,教学目标。调查结果综合反映出学生们希望通过EAP课程学习提高听说读写综合技能,尤以提高专业的英语水平为最(mean=4.0)。学生希望通过提高专业的英语水平进而提高从事本行业内科研的能力,这与多数EAP教学目标相符。

第三,教材、授课教师与授课语言。教材考量题项设置希望使用的教材,与当前教材评估,调查结果显示学习者更多地青睐英文原版教材(mean=3.6)。而当前使用的教材不论是是由EAP教师在课前选定的,或是沿用前任EAP教师所用教材,抑或是教师自行决定使用的改编自文献或期刊或网络资源,却都符合大部分学习者要求,不论是在内容编排(mean=3.5)还是使用者需求(mean=3.5)方面。至于上课语言,学习者更希望是以英文为主(mean=4.0)。学习者不过于要求授课教师为英语专业教师还是课程专业教师(mean=3.7),他们所期望的是:教师本身英语水平要好,尤其口语要好,同时能够加强个人素养,学识渊博,上课幽默风趣。

第四,课程评估与自测。“ESP教程各异,我们作为外来的评估者并不能为学生设计出高信度和高效度的测试模式,因此对于ESP的学习效果由学生自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他们在ESP课上的收获。”调查结果反映: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习者普遍反映其各方面能力提高了,总体对学校EAP课程赶到满意,同时该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学习者的肯定,“我对该门课教师教学方法满意(mean=3.3)”收到了一定的实效,认为该门修课程的实际效果不好均值为2.7。

第五,学生期望。作为实用性强的科目,学习者强调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mean=4.1),同时希望语言类教师能够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mean=4.0)。由于选课学生英语基础不一,所使用教材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学生,因而学习者认为使用的教材难度能够因人而异(mean=4.0),这也在开放性试题中得到了佐证,有同学提出希望能够实行分班分级教学。

3.定性数据分析

开放式问题,12各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各自因专业、需求不同而对EAP课程期望各异。

第一个问题,“你认为我校当前开设的学术英语课程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还存在哪些问题?”33份有效问卷中,18人做了回答,都认为EAP课程开设是成功的。存在的问题则是课堂上学生罕有机会开口说英语,他们希望以后的课程能够更多注重提高口语技能,在写作方面,希望能够熟习整个写作过程及学术要求。

第二个问题,“你心目中的该课程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特点?本门课程教师是否具有这些特点?”有76%的同学认为,该课教师应该具有除流利的口语外,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另有31%的同学则认为是个人素质,比如严肃认真,幽默风趣。在所有这些答题者中间,有近70%的学生认为该课任课教师基本符合自己的要求。

第三个问题“你对改进学校学术英语课程有哪些建议”问题显示,有50%的学生认为开设学术英语课程最好能够联系学生具体的专业类型。

三 结束语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EAP课程以及EAP授课老师持肯定态度,并且对EAP课程具有很高的热情。可以看出中南大学EAP课程总体来说是成功的,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术英语课程过于理论化,不论是课堂还是课下都缺乏具体实践,对于学生来说,理论越是深入,信息量就越大,课程也就越难;其次,由于授课老师为语言类教师,本身是文科,不擅长理工科目,并且因选课学生专业不一,众口难调,因而课程更多地倾向于通识语言教育,专业性不强;第三,开设仅有一个班级的课程,授课对象却涉及多达12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时间安排在周末,4节连上,导致学生因基础参差不齐而参与度不高,课堂缺乏活力,临近期末逃课现象严重。因此,在之后的学术英语课堂中,扩大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术用途英语课程,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类型,英语层次进行分班分级教学,练习学生专业实际,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学术英语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外还应加强和专业素质培养,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为本科生所开设学术英语课程仅有一个班,并且在调查开始前,已近期末,选修该门课的学生忙于备考专业课,学生时有逃课,因而所能纳入的样本数量较少;同时因时间仓促,未能就当前学术英语课程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深究,未来的调查研究可以再扩大样本,更为全面地了解探讨大学学术英语课程,并能针对问题提出更为广泛的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30~35

[2]韩松、王金霞.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多元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

[3]罗娜.EAP,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领域[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1):85~88

[4]鞠玉梅.国外EAP教学与研究概览[J].外语教学,2006(2):1~6

[5]孙文抗.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现状分析[J].外语界,2004(3):59~64

[6]王蓓蕾.同济大学ESP教学情况调查[J].外语界,2004(1):35~42

[7]曾建彬、廖文武、先梦涵等.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10):79~83

英语教师专业研修总结篇6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查研究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对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为后续的全面研究奠定基础,以便提出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辽宁省4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进行调查。问卷设计是基于Shulman提出的教师知识结构,Bertels提出的教师学术知识结构,以及我国学者吴一安提出的外语教师素养等理论基础上完成的。

调查问卷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个人背景资料的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学历、专业、职称、教龄、周课时等问题。第二部分主要调查教师在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需求,涉及教师对语言教学知识、自我发展能力、职业意识等方面的认识。第三部分涉及教师对专业发展途径的需求调查。

调查共发放问卷93份,收回有效问卷81份。在81位教师中女性占74%,男性占26%;30岁以下教师占43%,31 40岁教师占41%,41~50岁的教师占12%,51岁以上教师占大约4%。受访教师中,68%拥有本科文凭,32%拥有硕士学位;31%为助教,57%为讲师,11%为副教授。教师的周课时普遍为16~20学时。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有比较强烈的需求。在回答对自己专业发展的看法时,87%的教师表示“对专业发展充满热情,希望通过学习得到提高”; 11%的教师“有继续发展的愿望,但不强烈”;2%的教师“觉得没有什么好努力的”。从年龄上看,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愿望比较强烈,相比之下,年龄结构偏大的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的自我需求较低。

此外,英语教师对提高英语教学能力和语言技能有比较高的需求,如在回答“您最希望在下列哪些方面有所提高”时,受访教师作出的选择依次是“先进的英语教学方法”(39%)、“语言的基本技能”(23%)、“课堂教学组织能力”(18%)、“语言学理论”(9%)、“教育学理论知识”(6%)、“现代教育技术”(3%)、“心理学知识”(2%)。受访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自我需求与其自我评价有一定的关系。

在问及开放式多选题“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你认为你目前欠缺哪些方面的基础知识”时,受访教师作出的选择依次为“英语语言教学理论”(64%)、“语言基本技能”(58%)“语言学理论”(41%)、“心理学理论”(37%)、“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知识”(27%)、“教育学理论”(23%)、“科研及统计方法”(9%)。在回答“你认为影响你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时,受访教师的选择顺序依次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水平”(61%)、“教师的教学能力”(48%)、“教师的英语语言技能”(41%)、“教师对外语教学理论的掌握”(32%)、“教师对外语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27%)、“教师的科研能力”(6%),表明教师对自身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比较重视,需求更为强烈。调查显示,高职英语教师已认识到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除了语言能力外,还有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知识,但是总体上,受访教师对心理学知识及科研统计能力、知识的认同度较低,这与高职英语教学仍遵循传统的授课方式、忽视教育心理以及教师工作压力大、科研意识薄弱有很大关系。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只有19%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清楚地了解如何进行专业发展,65%的受访教师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的了解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专业发展途径的需求

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负担重,专业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借鉴周燕的问卷,对制约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因素进行调查。调查显示,78%的受访教师认为影响自己进一步提高专业发展能力的因素为“缺少进修培训的机会”,67%的教师认为“教学负担过重”制约了自己的专业发展,其他影响因素依次为“不知该如何提高自己”(49%)、“激励措施不到位”(42%)、“生活压力大”(16%)。这表明影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缺少个性化的进修机会最为普遍,同时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压力也使得教师无暇顾及自身的专业发展。青年教师无论在科研还是在教学方面都常常处于探索和迷茫之中,不知从何下手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学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也造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低下。被问及“你最希望通过哪种方式获取专业发展”时,受访教师的选择依次为“脱产进修”(42%)、“减轻工作量在职培训”(41%)、“假期培训”(1l%)、“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研究”(5%)、“自我发展”(1%)。表明绝大多数高职教师希望通过脱产进修或减轻工作量进修的方式寻求专业发展,也在很大种程度上反映了英语教师教学压力比较大的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教师认为教师间的专业合作和交流也是专业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被问及“你是否希望与其他教师合作进行教学研究”时,71%的受访教师选择“希望”。

在回答“你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的通常做法”时,62%的教师选择“与其他教师探讨”,32%的人选择“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不过,在实施中,教师间虽有协作,但合作的专业范围非常有限,仅仅局限于集体备课、集体准备教案方面,学术性不强。只有16%的教师选择“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来探讨英语教学理论”,12%的教师选择“经常听其他教师授课”。说明学校的学术合作氛围尚未真正建立,还不能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调查发现,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有待加强。如在被问及“你对日常的教学实践和周围教育现象反思吗”时,75%的教师选择“偶尔反思”,21%的教师选择“不反思”,只有14%的教师选择“经常反思”。这说明高职英语教师在总体上缺乏教学反思的意识。此外,大多数教师对如何进行反思教学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当问及“你对如何进行反思教学了解吗”这一问题时,67%的教师选择“不太了解”,21%的教师选择“有一些了解”,只有9%的教师选择“了解”,3%的教师选择“不了解”。在回答是否写教学日记和有关教学的体会时,73%的教师选择“从不写”,23%的教师选择“偶尔写”,只有4%的教师选择“经常写”。说明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自我专业发展的途径缺乏足够的了解。

三、结果讨论

通过对高职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主要有以下发现:高职英语教师有比较强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教学能力,更渴望在这些方面进修学习;教师的科学研究意识需要提高;教师更希望通过脱产进修或减轻工作量进修的方式寻求专业发展;教师希望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开展教学研究进行在岗专业发展;教师需要加强对反思性教学的认识。

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外在和内在因素两方面影响。外在因素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提高和管理体制;内在因素指教师的自我完善意识,它源于教师的自我角色期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以下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和主动性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鼓励英语教师进行持续性专业发展,在制度和政策层面上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学校可以根据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将师资培训纳入学校发展的长期规划中,建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实施、考核和奖惩等激励和制约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导向和激励作用。学校应建立和完善激励性的英语教师绩效评价体系,重视对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及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的评估,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行为。

(二)丰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内容

针对英语学科特点,高职学校应拓宽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渠道,采用学历与非学历、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国内与国外培养相结合等方式。积极鼓励青年英语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努力创造机会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或在国内进行访学,组织教师到其他院校进行跟踪听课学习等。此外,强化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积极开展对教师的在岗培训。校本培训注重教师的积极参与,注重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校本培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如鼓励英语教师建立教学研究团队进行课题研究,支持英语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建立导师制,鼓励教师互相听课、研讨等。

英语教师专业研修总结篇7

关键词:高职英语;选修课建设;学生和英语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15-03

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高专教育应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高职英语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延伸和补充,它的课程设置适应这一要求,符合社会的需要,有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在高职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缩短理论课时”的大背景下,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缩短了英语必修课,与此同时为了适应这一教学改革,各个学校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程来弥补基础理论教学的不足。因此,英语选修课适应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它充分发挥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奠定了基础。同时,选修课的开设对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面和优化教师队伍,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一、英语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

首先英语选修课的开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现阶段的需要。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高专的一门主要公共基础课程,必须适应工学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为了适应这一需要,高职高专公共英语需要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在公外教学中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能力与就业市场的对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英语选修课应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符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需要,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次,英语选修课的开设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的个人兴趣和促进个性发展,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和技能。由于英语选修课种类比较多,包括行业或专业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小语种类,这样能满足学生的多元的需求和兴趣。既能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水平又能促进其专业发展,提高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特长、认知风格、专业需求、心理特质、人格特征等诸多因素出发,在满足限定的基础水平的前提下选修适合自己的课程,不仅语言水平获得提高,而且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语言应用技能和比较宽泛的知识[1]。

第三,加强英语选修课建设是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实现可持续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高专英语教师面临的现状是:没完没了的重复性教学授课,已经没有了任何新意,教师严重缺少创新动力;自己的专业无法得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无法在科研中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没有深入的科学研究和科研论文,公共英语教师的职称很难评上。面对这样的现状,公共英语选修课的建设为困境中的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打开一条路,也必然能够推动公共英语教师实现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英语选修课开设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和动机理论

语言类课程的开设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其发展目标,有其一定的理论基础。高职英语选修课的开设正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动机理论这两大认知语言学理论。由于高职高专英语选修课的基本特征是倡导个性化学习、兴趣目标个性化发展,而个性化学习和发展中的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该理论认为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也是学习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师的作用在于使自己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被逐渐接受并应用到英语教学中,为设置课程、设计课型、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因而在当代大力倡导个性化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动机理论却强调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源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2]。每一门英语选修课或能满足部分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需求,或符合他们的认知风格和兴趣爱好,或迎合部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外在动机。有了源动力,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就会变的显著。当然,在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因此我们说动机理论也是英语选修课教学的理论依据。

三、英语选修课的现状

结合胡琰[3]对现在高职高专英语选修课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现在高职高专英语选修课现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师资力量与教学环境等方面。尽管大部分师生态度上都比较重视和喜欢英语选修课,认为英语选修课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发展英语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不可缺少的作用。但由于英语选修课的开展尚在初级阶段,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法还是评价方式、选修课教材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上有的教师仍然套用必修课的方法,对学生一味的填鸭灌输知识,缺乏新意和灵活性,课程安排上比较死板,大班教学效果较差。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着“一锅端”的弊端,很难找到一种适合检验知识和能力的测试类型,能满足大班化教学以及能激发学生正面的考试后效的考核方式[3]。目前国内严重缺乏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现有水平和符合其职业需要的英语选修课教材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专业水平相对较低,知识结构单一,多数教师只懂得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缺乏跨学科知识,所以选修课程多半也只是英语语言技能与文化课,缺少应用类选修课,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无法达到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目的,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更不用说实现“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四、英语选修课对学生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的影响

1.高职公共英语选修课的开设和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英语选修课由于开课门类较多,方向性较强,使学生选择的余地大,极大地改变了学生单一孤立的英语知识系统,使之建立起一个融英语基础知识、行业英语技能、英语文化素养等多学科的综合的知识结构,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增强就业适应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对于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了解英美文化增强人文素质,也可以通过行业英语的学习增强对专业的兴趣,提高其专业素养;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英语技能课继续英语学习,提高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总而言之,英语选修课的开设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既能满足个人兴趣又能提高职业素质,必将为他们的发展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公共英语选修课的开设对公共英语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样的现状对于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如果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下去的话,必将使学生对公共英语选修课失去兴趣,从而无法实现当初的既定目标,公共英语也就失去了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直接威胁到公共英语教师们的生存和发展。

与此同时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为了上好选修课,解决以上问题,公共英语教师必须在各个方面不断改进自己,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公共英语教师可以探索、研究教学方法并不断改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尝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行业英语或专业英语之类的课程,一些课程还可以尝试采用双语教学。改变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学会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次,公共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己开发适合的校本教材,内容上可以灵活地补充更新相关课程配套的内容,以实际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训练为侧重点,进行拓展模拟仿真教学。此外,上好公共英语选修课要求更多的英语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因为英语教师不但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实践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英语教学的工学结合[5]。因此公共英语教师应走出去进行业务和专业培训、进修和学术探讨,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在校内英语教师也可以接受一些本校培训,请一些其他专业的同行进行专业知识普及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英语教师还应走出学校,到生产实践一线,学习了解一些专业实践知识,从而真正的成为双师型教师。通过这些措施再加上英语教师自己的努力和钻研,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就会有质的提高,为实现公共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设一系列选修课是目前压缩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必修课、丰富课程设置、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发展模式、改革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目前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英语选修课教学的开展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为了推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迈向新的目标,广大公共英语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钻研合适的校本教材,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双师型教师,促使英语教学和英语教师得以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可荣,龚丽英.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J].外语界,2006,(1):46-51.

[2]李灵芝.大学英语选修课的现状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1):46-49.

[3]胡琰.高职英语选修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2009,(7):46-48.

[4]曹丙贵.加强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J].镇江高专学报,2009,(2):86-88.

英语教师专业研修总结篇8

关键词 高职;公共英语;教材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140-02

1 高职公共英语与专业结合必要性

教育部在2000年颁布实施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把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作为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这一要求体现了公共英语教学为学生职业的服务性。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英语实用能力,在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以致用,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利用英语完成相关工作。

2 高职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现状 笔者曾对所在的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做过调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理解模糊,就业方向不明确,不清楚英语在未来工作中的作用,单纯凭个人喜好学习英语,缺乏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学生基础不扎实,在学习上知识衔接困难,学习速度缓慢,一旦没有跟上教师的授课速度,更不爱学习,不知道从何处开始学起,造成恶性循环;学生对传统的课堂、书本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学习以应试为目的,缺乏灵活性,学习效果不好。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以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学习公共英语,每周4学时,除了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外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大班制的授课模式使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有些学生对英语的懈怠情绪慢慢滋生;课程教学缺乏专业特色,公共英语学习以语言基础知识为主,在第三和第四学期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中虽然增加了说明文的比例、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和生活中的情景对话,但实际上并没有针对学生专业、就业岗位来体现英语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教师没有根据不同专业就业岗位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创设与职场相关联的学习情境,学生缺乏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练习,在未来就业中很难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这样的现状不符合高职英语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制约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发展,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3 高职公共英语与专业结合策略分析

如何使高职公共英语与专业有效衔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速高职学院的内涵发展,是高职师生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专业知识 专业词汇是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基础。《新职业英语——机电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四单元生词表里单词“tolerance”,在普通英语中的意思是“宽容”,在机电专业英语中就有“公差”的意思,“size tolerance”和“form tolerance”的意思分别是“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专业词汇进行归纳总结,强化记忆。

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与写作能力。比如学习机电产品的市场调研单元Market research(市场调研),教师可以设置如下口语训练项目:“How to make market research?”(如何进行市场调研?)“How many procedures are essential to conduct market research?”(市场调研包括哪几个步骤?)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学习结束后,教师布置作业,以书面形式完成市场调研报告,由浅入深对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进行训练。

创设学习情境 高职英语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决定了英语课堂活动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与工作过程相关联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体验不同工作角色,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并加深巩固,从而实现与工作环境的有效衔接。

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营造语言环境的方法。笔者在《新职业英语——机电英语》“安装和保养”单元的讲授中,首先组织学生模拟营销人员与潜在客户打招呼,与顾客讨论机电设备的安装,并且在设备维修过程中与顾客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机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进入角色,开始情境对话;最后,教师点评不同角色学生的表现,同时介绍机器安装和维修的常用表达方式,以及说明书的阅读方式,使知识系统化,通过课后作业巩固知识并矫正。学生通过对虚拟工作环境的体验,加深了知识的掌握,并且能够实现灵活运用。

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一般由英语教师承担,英语基础好,但对专业知识陌生,如何解决公共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关键。

首先,学校应创造条件,给公共英语教师提供机会,参加国内外专业知识经验交流会,开拓视野。同时,鼓励公共英语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修第二专业,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

其次,公共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增加交流,两方面的教师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互相听课,共同研讨,加强专业之间对话,促进交流与互助,实现双方的发展与进步。在条件允许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师资力量成立课程合作组,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案,制定课程标准,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组长,协调教师分配,完成教学任务。

再次,安排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企业实践,教师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企业的用人标准,熟悉岗位的工作流程,为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科研活动提供第一手资料,形成教学、科研项目的良性互动。

最后,鼓励公共英语教师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如会计资格证书、导游资格证书,实现真正意义的“双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选取符合各专业特点的职业英语教材,同时积极开发校本教材。通过实践专家和专业教师的深入研讨,寻找对应岗位的优秀实践专家从初学者成长为专家所经历的、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经过对职业实践共同体的分析,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汇总符合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材料。此外,建立专业英语词汇库是扫清学生阅读障碍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搜集总结专业词汇,课堂上5分钟单词背诵时间,强化单词记忆。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在第三和第四学期开设IT英语、经贸英语、机电英语和汽车英语。教师通过和顶岗实习单位专家的沟通,搜集资料,联合开发适合本院学生特点的机电英语教材,增加了实用性文章阅读的比例,如安全生产常识提示、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产品维修报告单;在教材单元结构设计上,注重听力和口语环节的设计,实现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和专业知识结合,通过对话和role play,使学生掌握专业术语,提高听说水平。

高职公共英语与专业相结合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的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实现有效对接,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