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通用技术教案8篇

时间:2023-03-01 16:26:51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教案篇1

[关键词]技术案例 案例分析 通用技术课堂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151-01

[DOI]CNKI:22-1010/C.20110714.1048.001

前言

高中阶段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技术发展,各种门类的技术数不胜数,如今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技术门类越来越多,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把握技术的脉搏,让学生获得较高的技术素养,精选一些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使用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感觉好象是在生活中学,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然而,在目前通用技术的实际教学中,对技术案例的使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结合本人多年从事通用技术教学的经验分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技术案例使用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通用技术教学中技术案例的使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教材中的经典技术案例理解不透、挖掘不深

例如《技术与设计1》苏教版第一章第一节《走进技术世界》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技术案例,就是“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很多教师认为这个案例太过简单,学生可以自己看懂案例内容,因此教师讲解时往往弃之不用而启用其他案例。殊不知:能看懂的内容未必能真正理解,简单的内容往往蕴含着深奥的学问。

在思想方法方面,教材是想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理解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技术问题和分析技术问题;另外,灯火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用它来说明技术的价值更具有典型意义。所以,我觉得将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替换掉实在可惜。这也反映了有些老师并没有理解教材选用此案例的深刻用意。因此对教材中案例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而要更深一步理解、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技术原理、技术思想和方法,深入挖掘技术案例的内涵。

二、技术案例选择随意、没有针对性

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常任教的班级较多,而不同班级之间由于学生基础、学生习性、班风等有差异,为了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而技术案例的选择也有所不同。比如,我校就有好几种不同类型的班级,有文科班、理科班、美术班、音乐班、体育班等,为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技术案例的选择也应明显带有专业的特点。如果跟体育班讲解乐器的发展历程,可能效果不是很好,反之也一样。我曾经上过这样的一堂通技课:上课时我没有考虑到这个班中女生多、男生少的情况,这堂课中我选了一个军事方面的技术案例进行讲解,结果很多女生听得不以为然,课堂气氛不太理想。后来我在另一个类似的班级中改用化妆品的技术案例进行讲解,结果课堂气氛相当不错。

三、使用技术案例太多,对技术案例分析不够深入

在只有40分钟的课堂里,有些老师举了十多个案例进行分析,这些案例中没有重点讲解的案例,而是所有案例平均花费时间,没有一个技术案例能分析透彻。这样的课堂表面看起来容量大,效率高,殊不知: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课听得也很累,而且听得一头雾水,似懂非懂。其实,课堂中的技术案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师如果选择一两个典型技术案例讲细讲透,学生们在掌握了典型技术案例后,那么对其他的技术案例也能够触类旁通。这样不但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更能让学生掌握技术案例的分析方法,掌握技术课程的技术思想,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技术案例的选择没有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有些教师对技术案例的选择太拘泥于教材。选择的技术案例陈旧,不能贴近生活实际,不能反映当今热点问题,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对此本人有过切身感受,后来本人对技术案例的选择特别注意与当前热点问题相结合,课堂气氛大有改观。譬如本人在讲授知识产权时,列举了“中山市歌厅播放歌曲要交使用费”这一案例,让学生懂得知识产权制度以保护智力创造的无形财富;在讲授优选试验法时,本人选择了科学家袁隆平在杂交水稻优选试验中选出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的技术案例,袁隆平使我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解决了中国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关于技术案例使用的几点建议:1.充分挖掘课本上的典型技术案例,让学生充分把握其技术思想与方法;2.技术案例分析在精不在多,精选典型技术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对典型技术案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掌握技术案例的分析方法;3.典型技术案例的选择一定要联系贴近实际,并尽量反映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典型技术案例的选择应因人而异,因班级而异,提高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技术与设计1(苏教版).

[2]技术与设计2(苏教版).

通用技术教案篇2

关键词:通用技术 案例分析 选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136-01

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是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在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景、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强调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以及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它提出“提高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因此通用技术课程应该通过案例的学习,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而且要以创造为核心,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的一大特色,它在课堂教学中起了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作用,教师可以用它来说明技术问题,学生可以用它来理解技术内容,已经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材料,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工具。在很多的通用技术课堂上,都可以看到“案例分析”的身影,在学生理解教材困难时,在新知识学习时,在碰到重点、难点时。特别是当“案例分析”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演示讲解时,图、文、影、声并茂,形象生动,教学效果积极,课堂氛围热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但是,有时不能正确理解选择和解读“案例分析”,不能辩证地使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就有可能违背新课程教学理念,违背素质教育的规律,甚至造成负面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案例分析”的选择与应用对课堂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载体。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历,谈一谈我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案例分析”的选择策略。

1 教学性与启发性相结合。

“案例分析”的首要任务就是为教学服务,其本质作用就是通过“案例分析”达到教学的目的,不仅本身要具有教学意义,同时也要具有启发性。好的“案例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案例分析”不能是简单的事例介绍和讲解,应该是二者的结合,既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能深入的去学习知识,了解技术认识生活。例如《技术的价值》一节中开篇谈到技术与人的关系,从火到灯的一个演变发展过程,让学生从原始的钻木取火到现代科技的产物氙气灯、节能灯的应用,真实的感受到技术的发展改变人类生活、满足人类的需求。通过火到灯的转变,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去挖掘、总结,进一步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又如《简单结构的设计》一节中,教材利用简易相片架为案例来论证先前讲述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既把先前学到的结构设计知识在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验证,又加深了对先前所学知识的理解。

2 典型性与适用性相结合

教材中的每一个案例不一定都适合我们教学中的使用,尽管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已经非常具有代表性,都很典型,可是根据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不同的“案例分析”会对学生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例如:《技术的价值》一节教材中谈到技术与社会,列举了“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改革”这一非常典型的案例。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书中提到的复种、间中、套种这些农业技术知识,由于生活局限,理解起来会很吃力,甚至是根本就不懂。教师就需要好很大时间去解释,学生也不一定有很兴趣去听。因此对于城市孩子来说,类似这样的案例分析就很难起到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案例分析的选择不是光具有典型性即可,也要适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实际认知分析后进行选择。

3 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同样也要学到做人的知识。“案例分析”的选择和使用在通用技术课堂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对技术的认知和探求欲望,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好的“案例分析”,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一节中环保餐具的设计这一案例,提到当下现实生活中最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人们利用廉价、易得的小麦、稻米、玉米等秸秆制造出了可降解回收的一次性和多次性环保餐具。从中让学生由身边事切实感受到好的开发设计对推动技术的发展和革新起到的巨大作用。同时从另一个层面上向学生发出了爱护环境卫生的倡议,提高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远离白色垃圾。又如《技术的性质》一节中, “信息技术带来的困扰”和“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两个案例,从技术的两面性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把类似这样的案例很好的融入到教学中,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还关注案例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性,一定会使学生再提高技术素养的同时,又提高其人文素养。

4 实践性与操作性相结合

通用技术的教学中,一味的理论讲解是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最好要学生能够亲身实践和操作,这样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后,能够在大脑的意识中通过肢体的接触更好的夯实记忆,消化知识。例如:《技术的价值》一节中,教师以“分组试验,制作纸盒”为案例。通过让学生比较使用工具的不同(用手撕、用刀拉、剪子剪),会导致制作纸盒所用的时间以及纸盒的精细度的不同,从而体会出工具的进步,是人类技术的一大进步,更进一步的调动学生认识技术,掌握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热情。又如《结构与稳定性》一节中静态自行车是如何保持稳定的,通过自行车不同的停放方式(双脚支撑、单脚支撑),分析自行车车梯、地面、车轮三者之间的支撑结构和车身的受力情况,从而发现物体结构与稳定的必然联系。

综上所述,我们在应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时,要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切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案例选择的策略,选取恰当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技术课程的情感,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以真正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技术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顾建军.技术与设计1[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 顾建军.技术与设计2[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4] 顾建军.通用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通用技术教案篇3

关键词:案例;生活化;实用性;典型性

浙江省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已有5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也进行着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其中由于教材的质量不高,导致教师在选用课堂教学案例时,出现举棋不定、无所适从的情况。

众所周知,课堂中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尤其对通用技术学科而言,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载体。如果案例选择不当,相关因素处理不好,就会降低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那么,如何恰当选择通用技术课堂中的教学案例呢?

一、教材案例存在的问题

《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中案例分析有70个左右,近两年来,尽管教材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修订,但是这些案例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一直以来,在很多教师中有较多的争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科学性存在争议

教师对现行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中的部分案例的科学性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比如,《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一节发现问题中的“伽利略与体温表”案例,“伽利略用手握住试管的底部,让管内的空气渐渐变热,然后把试管的上端插入冷水之中,松开手时发现,水在试管里被慢慢地吸上去一截;再握住试管,水又渐渐从试管中被压了下去。从水的上升、下降可看出管内温度的变化,于是,他就把一个很细的试管装上水,排除里面的空气,密封住并在试管上刻了刻度。”关于这段描述的科学性争议一直很大。

《技术与设计2》第四章控制与设计单元相关案例中关于控制器、执行器的描述是否科学、正确,在教师中也有很大的争议。

2.针对性不强

《发现问题》中,“新式纺纱机的诞生”案例说明通过观察日常生活可以发现问题,但是新式纺纱机的发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显然是还要通过收集分析信息、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才可以完成的,放在这里针对性就不是很强。

3.无技术含量

《设计的一般原则》中在讲述创新原则时,引用了“洗衣机的变迁”案例,此案例中既无技术性知识的介绍,也无原理的描述,连初中生甚至小学生都可以读懂,不适合高中生阅读。

4.容易引起歧义

例如,《设计的一般原则》中,在讲到道德原则时说明,“给瓜子“美容”的案例,是一种不道德的设计,这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并不是一种不道德的设计。又如,在《技术的价值》中,“荷兰风车”的案例中讲到“风车成为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强有力武器”,而这个武器现今已经对荷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类似上述的两案例会将技术设计矮化、泛化,如果任何东西都可以当作技术设计,或人类为了自己的发展无限度地使用技术,就会让学生产生不信任技术设计的情绪。

二、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案例选择的方向

案例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是人们对所经历的事件的有意截取。那么,在通用技术课堂中什么样的案例才是适合的?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1.案例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

选择案例时要注重基础,联系实际,尽可能考虑全体学生都熟悉的内容,针对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技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使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让学生的情感在生活氛围中得到陶冶。如,太阳能热水器、红外线水龙头、自行车、分类垃圾箱等等。

2.案例的选择要关注社会热点

限制塑料袋使用和北京奥运会火炬及场馆等热点案例的引用往往可以引起师生共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如,选择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的案例,来进行技术试验、发现问题、结构设计、系统设计等内容的教学。

3.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实用价值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通用技术是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例如,在教学《流程的优化》时,教师可以把班级课表、学生一天的日程安排表拿到课堂,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试着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把班级课表、个人日程表进行重新调整,让课程、时间安排最大限度地符合自身的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课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研究的成果,提交到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建议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学生的研究成果,在后面的学期调整课表。这类案例的学习,不但完成了教学内容,而且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课堂当中取得的成果还在现实中得到了应用。

三、课堂教学案例选择时的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达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有助于学生技术素养的养成和情感目标的达成,所以,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除了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在引用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些

问题。

1.要注意案例的启发性

作为教学案例,满足教学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也应突出启发性。教学案例本身既不是简单的事例介绍,又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叙述,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包含能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探究点。通过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自己去挖掘、去体验、去思考,使学生找出问题的本质,总结出规律,由此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例如,在《简单结构的设计》中,教材利用简易相片架作为案例来论证先前讲述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的相关因素。

2.要注意案例的适用性

教材和生活中的案例是否都适用于实际教学呢?答案是否定的。例如,在《系统的优化》中,教材“农业间作套种”是个很好的案例,介绍了多种套种的模式,但是这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对案例中套种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个案例也提不起兴趣。由此可以看出,通用技术课堂中在选用案例时,还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的认知经历作出分析后进行选择。

3.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给学生以感官和思想上的冲击

通用技术教案篇4

2007年9月通用技术课程进入了福建省的普通高中,正所谓教无定法,通用技术课程知识面广阔,作为教师,只有内化教材,深挖教学案例中蕴涵的技术原理、思想和方法,做好课前准备,并通过多种形式使用案例,才能有效提高案例的应用效果。

案例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我们可以看到,通用技术教材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上大量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结合几年通用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下面就从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案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处理教材案例

在参加通用技术课程培训和交流的时候,有一些教师(大部分老师都是其他物理老师或信息技术老师兼任,并不是专职的)认为,新课程中的通用技术教材中的案例太过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内化。事实上,教材中的案例是教材编写人员精心选择了大量贴近实际生活的简单实例。这些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充满智慧的案例,是许多专家团队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之后,以教材形式呈现出来的,隐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是大家智慧的结晶。

比如在《常见结构的认识》中,自然界中的典型结构,蜂窝、蜘蛛网等,以图片形式呈现给学生,大部分学生看看觉得这个结构比较新奇,然后好奇下也就过了。而此时如果教师没有对其进一步的讲解、启发,也没有任何结论,这样的教学活动无疑是无效的。因此呈现信息后应该引导学生对其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关结论,也从而总结出通过对自然界中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能更好地服务人类。

因此,教师对教材案例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应在教学中灵活深入地挖掘,在指导学生看懂字面意思的同时还要深入理解、领悟其中所蕴涵的技术原理、技术思想和方法。所以也建议教师应该认真阅读、理解和内化教材,比如案例提供了什么材料;案例涉及的概念、思想方法等;案例与上下文有什么关系;教材中安排的案例有什么用意等等,同时教师可以阅读与案例相关的其他材料,通过阅读教参、相关论文著作、或网络等方式了解其理论背景、实际情况等,来深挖案例中蕴涵的技术原理、思想和方法,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重要的文本资源,来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设计新案例

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维持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有句俗语“投其所好”,对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是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新课程提倡教师要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理解教材案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案例替换或直接使用新案例。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有心人,对案例材料进行选择和相应的处理,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找到一些与教材相关的知识,进行设计,把握好角度,引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知欲。通用技术课程中有些技术理论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并不是很成熟。所以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教材表面进行教学,此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解决抽象性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展示事物的动态效果,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还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比如《经典结构欣赏》中的案例分析“赵州桥”,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来进行赏析,对于赵州桥,福建的学生并不是很熟悉,感觉学生兴趣缺缺。学生阅读完案例之后并没办法很好的认识理解到位,教学的实际效果就要大打折扣。而刚好泉州电视台拍了个魅力泉州的宣传片,而这个视频材料对泉州的一些名胜古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也有专家学者的点评讲解,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就在学生身边的安平桥(也称五里桥)和洛阳桥。本身笔者刚好是一名信息技术老师,通过对宣传片的适当处理,完成了一个有关泉州的安平桥和洛阳桥两座桥的相关视频材料。然后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信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视频素材,以及本身学生对这两座桥的了解进行赏析,学生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教学效果相对来说会更好些。

三、确定一课时案例使用量。

几年来,从平时参加的通用技术科的专家讲座、培训、外校听课等交流中发现,很多老师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技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短短的一节课内可举例子很多,很多人就是一味的信息式的呈现案例,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好不到哪去。在教学过程中,案例的使用贵在精,贵在典型、能说明问题、蕴涵深意,而不在于多少。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找准角度,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在案例的讲解上,要抓住重点,深入讲解;在案例的总结上,要落到关键点上,而不是泛泛而谈。

如《经典结构欣赏》一节的学习目标,是“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教学中,只有通过教师对案例分析的引导、示范,学生才有可能学会对案例的分析。因此,课堂中的案例不在于多,而在于教师对案例的分析有多深。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案例的分析,让学生透过案例的表面信息,看到隐含在案例之中的知识原理、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另外,教师只有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案例的分析,才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案例,从而落实“能对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进行欣赏和评价”的学习目标。

四、正确使用案例

在新课改教材中,每个结论的提出都是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进而得出结论。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案例不仅仅是展示技术知识原理、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更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对话的平台,它可以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对案例的切入、讨论的开展、时间的分配等问题的思考,是有效教学准备的重要内容。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实际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养成。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只是讲一下案例的内容,接着就让学生举例子,然后便转向新的知识点,课堂教学效果就十分低下甚至可以说是无效的。这还是原来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缺少对话,学生即使有回答,也是被动式的,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不仅没有发挥案例应有的价值,更没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通用技术教案篇5

一、再现传统的多案例课堂教学

1.场景:结构与稳定性教学

教师出示图片(台风过后,各物倒塌等情景)引出结构和稳定性的课题。学生先理解概念,再举广告牌、底小口大的空竹篓等例子的稳定情况来加深稳定性概念的理解。在研究影响稳定性的三个因素时,用茶几、输电塔、比萨斜塔、A 字形梯、自行车、不倒翁、倒置啤酒瓶等二十来个例子来说明。

2.高中生在课堂中的心理特点

这堂课从介绍概念开始,学生学习接受,再洋洋洒洒的使用多个例子去感受理解。这是许多老师或多或少经历过。课的好坏靠学生去感受,听听他们的意见。所以课后就与学生讨论,讲讲对这堂课的看法。要鼓励学生讲真心话,先请一位大胆点的同学发表意见。学生说:“例子好多,头都晕了。”“老师课堂上举了好多例子,五花八门,是不是通用技术的课就是这样不停的举例子呢。”学生话茬子一打开,才发现原来存在那么大的问题。

3.反思

多举例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看似丰富多彩,学生脑子里却没有什么印象,甚至觉得通用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是多举案例的课程。首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发言的机会少了,实践的时间少了,并未真正达到这堂课的要求。其次,案例多,教师便想方设法将其在一定的时间内讲完,于是就可能导致语速快,而学生还没听进上句,教师下句可能已讲完。再次,花在每个案例上的时间少了,就如蜻蜓点水般,只是表面的停留,没有深入研究。只看到表面的信息,却没有看到隐含在案例之中的知识原理,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散。

二、再现一例多用的课堂教学

1.场景:系统的特性教学

教师让学生研究双色圆珠笔的构成、功能。学生很快得出各部件不能进行书写,但组装成一个整体,就能方便的书写,于是系统的整体性也就呼之欲出了。再让学生找出谁的笔是不好用的,若不好,原因出在哪里,这可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事了。学生纷纷发言,在学生的一系列回答之后,相关性也就得以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笔的款式繁多,也各有用处,于是可让学生从功能或外形上设计圆珠笔,说明它们一般在什么地方使用,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等。学生相互讨论,亲自动手设计,轻而易举的让学生理解了系统的目的性。

2.设计该课的背景和目标

这堂课着重思考一点是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不是罗列一系列的实例,而是以一个案例为主线将整堂课中的各特性给贯穿起来。在流程这章节里已有双色笔的案例,又观察到学生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都要用到笔,教具简单易得又能解决问题,于是决定用一只双色笔来贯穿课堂的始终,将生活中常见但又不加重视的一支笔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学生有却散乱的思维给予文字性的评价总结,体会再简单的东西它也有自己抽象的理论,将经验升华到理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对技术课程的情感,体现了通用技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的目标。

3.进一步探讨一例多用在课堂中的作用

通用技术教案篇6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级教研部门正组织全市高中通用技术教师认真学习、贯彻《广州市中小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工作方案》,在三年新课程实验的基础上,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学领域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实施为重点,以“有效教学”为突破口,促进学生技术素养发展,全面提高我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家素质教育的目标、《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针对我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通用技术学科在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使广州市海珠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步上新台阶。

1、狠抓课程管理,确保开齐开足。

通用技术课程开齐、开足、开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源头活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从依法治教、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高度,强化对通用技术课程的保障责任,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保证课程开设的师资配备、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建设。

2、改进课堂教学,完善评价机制。

研究通用技术教与学的方式,立足实践谈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培养目标落实在课堂上。鼓励通用技术教师积极探索实践,开发创造案例,改善课堂教学,建立合理评价机制。

3、注重科研引领,促进教师成长。

通过开展科研课题攻关,在区域性整体深化素质教育的研究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同时加强个案研究,形成一批在通用技术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有效范例,提高我区通用技术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

4、学生主动发展,动脑动手创新。

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三、工作内容

通用技术是刚起步三年的全新课程,推进课程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在宏观层面上,教育体系结构和政策制度亟需进一步完善,在微观层面上,要进一步激活每一所学校内在活力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为此,我们将课程、教学和评价三个领域,作为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选择“课标与教材研究”、“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技术试验”等问题作为突破口,探索有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发展道路和实施策略。

(一)课程领域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来,大部分学校克服困难,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受到对课程认识偏差、师资和配套设施条件不足等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单凭通用技术教师的个人努力,有的困难是无法克服的,我区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情况仍不稳定,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实施通用技术课程,是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最佳空间。然而,有好的战略,却缺乏全面有效的执行。只有各层领导共同领悟,方可大彻大悟课程内涵;只有全体人员认真执行,战略方可成为现实。

1、在行政管理层面,制订完整规范,提出可操作的实施细则,真正落实课程实施条件。

面对问题寻求良策,在教育行政管理层面,必须建立强有力的课程指导、管理与监督组织,制订完整的规范,提出可操作的实施细则,通用技术课程才会被所有学校普遍认同与重视。

(1)开足课时(必修模块36课时),开好必修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设一到两个选修模块,让学生的技术素养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2)关注我区普通中学的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和教学工作,落实教师编制,落实试验室建设,促进我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育的发展。

2、打造通用技术课程特色,发展我区通用技术课程的优势、特色与风格

(1)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学校领导对通用技术课程地位的重视,正确认识课程内涵与课程价值。

由于不少学校领导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不充分、理解不到位,跟不上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建议由区教育局牵头,组织各校校长参加技术专家讲座、相关课程培训、参观技术试验室、参与设计与制作活动。

(2)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准,构建忠实执行、调整适应、创造生成三种取向有机统一的课程实施方式。

3、尽快出台“通用技术试验室配备标准”,加大通用技术试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为所有学校普遍达到实验室标准的目标创造条件

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是:教师、教材、技术试验室。

目前,我区有一些学校建起了技术试验室,一方面是学校投入建设,另一方面是教师自己积极动脑动手设计,做到了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开源节流,取得了不少好的经验。如广州市南武中学、广州市76中学等。

但是,在我区有不少学校仍然没有进行技术试验的场地、设施、工具、仪器等,在不得已的条件下,教师只能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代替学生动手实验和动手实践,长此以往,必然影响技术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学校及区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技术试验室的建设,加大通用技术试验室建设专项经费的投入。我区必须尽快研制和出台“通用技术试验室配备标准建设意见”,为所有学校普遍达到实验室标准的目标创造条件。作为通用技术教师也应该积极建议学校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进行实验室建设。可采取分步建设的方法,逐步完善通用技术实验室。

“通用技术实验室配备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

v 满足课程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学习技术;

v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

v 推动标准化办学,促进均衡发展。

v 试验室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能提供更多基础的平台,让通用技术试验有所发展提高。

(二)教学领域

在通用技术教学领域,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良好教风、丰富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教学,实现教学质量的真正提升,这一质量是指高效能的教学,是指教学与育人的内在统一。

1、把握目标、整合内容,把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分解落实到课堂教学

鉴于通用技术属于新课程,而且在很多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大多数都是兼职,所以教师认真钻研《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基本理念、知识脉络、内容体系。在深刻理解课程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如何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力求将“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课程目标,细化为课堂上可操作的具体要求。

严格杜绝不按课程要求上课,甚至利用通用技术课上其他学科的现象。

对于通用技术理论课,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通过案例分析、案例设计学习技术思想、技术方法以及各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变成为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另外,由于通用技术的教材中理论课的部分知识广度大,知识量多,造成知识脉络衔接不清晰。任课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上要比其他学科做得更加充足。首先通过自学相关学科知识和阅读更多相关资料,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才进行课程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结合课标的教学要求,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行有效的教学,而不只是把通用技术课作为展示课和做秀课。

对于通用技术的实践课,由于教材的实践活动课尚在完善阶段,很多实践活动在较多学校无法开展可复制性不高。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开设实践活动的课程,教师只能通过播放录像甚至上其他理论课而代替了。作为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实践课是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个课程的最大特色,也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有效手段。所以应该充分利用自己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学工具,结合其他学科的实验室和已有的教学实验器具,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自主设计和开展适合本校特色的学生实践活动。

2、根据学生素质形成的规律,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根据学生素质形成的规律,以实施 “有效教学”为入切口,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坚持有利于发展智能和学习主动性的原则,要做到“三个注重”和“四个坚持”:

三个注重:①注重启发式教学;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③三是注重学法指导。

四个坚持:①坚持按通用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来选择;②坚持按通用技术课的内容特点来选择,不照搬照套;③坚持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来选择;④坚持按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学校条件来选择。

为了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技术能力的发展,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差异,丰富教与学的方式,例如:

v 有些内容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启发式教学,例如教师以案例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怎样“发现与明确问题”;

v 有些内容采用教师演示标准操作,学生模仿的方式,例如木工、钳工工具的操作技能教学;

v 有些内容在简单讲授后让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掌握,例如“流程改进的步骤与方法”;

v 有些内容通过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小组活动等方式设计与制作作品,亲历设计过程,领悟技术设计的基本思想,例如“简易广告灯”的设计;

v 有些内容指导学生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写较正规的试验报告,包括试验数据和分析及其结论,使学生掌握技术试验的基本方法,例如“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强度试验”;

此外,要积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改变以往的教学过于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倾向,促进课内外的沟通,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技术探究能力。

(三)保障条件:

素质教育取决于教育素质,教育素质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程度。由于通用技术属于新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教材研究、教学探讨、学生实践等个方面都在起步阶段,都需要投入人力进行教学研究,而且通用技术是这次课改最大特色,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甚至有机会纳入高考,而各区现在起步大致相近,我们不能再错过一次成为该学科前沿和带领课程改革的机会。

1.稳定的、高素质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前提

目前,我区只有4所学校按照国家对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有关规定,为通用技术课程配备专职的固定教师,也有一部分学校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的通用技术教师是兼职的、流动的、不稳定的,一些骨干教师流失,稳定教师队伍未能组建,更谈不上骨干力量。

因此,应该从区教育局到区教育发展中心都要有发展和前瞻的眼光,有科学发展观,达成一个组建通用技术教师队伍的共识,争取在下一学年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由区教研室牵头,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另外,有目的建立一些机制。如:建立区一级刊物优先让通用技术教师;举办一些活动竞赛,促进区的通用技术教师的职称评定,并为此提供便利条件,才能稳定这个教学队伍。也能提高这个队伍的专业力量。

2.促进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教师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三个属性。提高通用技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可以从几个方面切入:

(1)树立通用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 通用技术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奠基。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每位教师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既树立鸿鹄之志,又脚踏实地,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的人格、品行、学识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榜样。

(2)培养通用技术教师善于学习、坚持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是培养高素质通用技术教师队伍的目标之一。今天,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也必须有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身素质的能力。

通用技术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课程培训和教研活动,更新理念、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能力(具体内容和培训方式详见《广州市通用技术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另一方面要学会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进行有效的、系统的学习。

① 通用技术教师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能力,任何一项技术发明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自身对技术有了敏感才有可能把技术敏感的理念传授给学生。教师自身要勤于动手,通过动手反过来促进理论的提升;

② 教师每学期争取阅读两到三本关于技术的专著或者高校理工科的基础课程,使专业知识理论逐渐得到补充和完善。例如,可以选读的专著或课程有:《国际科技教育进展》(常初芳)、英国教材《设计与技术》译本、《普通物理学》、《电工学》、《工业设计》、《工程力学》、《系统科学方法概论》、《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工业设计方法学》、《设计概论》、《中国古代建筑史》(梁思成)、《人机工程学》、《木工工艺》、《钳工工艺》、《热处理工艺》、《金属材料及加工工艺》、《金属材料实用手册》、《机械制图手册》等;

③ 将网络、报刊杂志和电视节目作为重要的自学途径。可供通用技术教师浏览和阅读的科技信息来源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自己的能力范围,进行有选择性地吸收,例如:清华大学等大专院校的精品网络课程、电视节目中的CCTV科技频道、报刊杂志中的《科技文摘》、《世界发明》、《少年发明创造》、《上海科技报》、《电子制作》、《中学科技》、《大众科技报》、《动手做》等;

④ 外出参观学习,到大型企业的生产一线、食品工业的生产流水线,近距离观察和直接体验技术的价值与作用。

四、工作方式

(一)发动广大教师积极开展在教学领域实施素质教育

鼓励教师要不断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参与研究关于素质教育的各种课题:

(1)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

(2)通用技术学科课程与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3)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4)通用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

(5)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进行

(6)通用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并鼓励有研究成果的教师,把成果上报市级、省级、甚至部级进行参评。

(二)建立通用技术教研基地和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1)多举行区的教研活动,由于我区大多学校都未能设通用技术专职教师,所以在区教研

活动当中,有较多老师参加其他学科的教研活动未能出席,鉴于此情况,我区的通用

技术教研活动应该与其他学科区教研时间错开,方便教师参与。

(2)以南武中学的通用技术试验室为实验基地,定期组织全区通用技术老师共同学习、使用课程的实验仪器和演示教具。

(3)在教研活动周,就某个专题可以请一些课程相关知识点的专家或者我区某些有专长的

通用技术教案篇7

【关键词】新高考方案;通用技术;实验教学

引言

高考改革方案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通用技术作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学科,在现阶段的学习中也得到了高度重视。

1.通用技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通用技术相比于其它学科成熟的课程体系来说,由于其特殊性,仍然需要教师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换而言之通用技术的教学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但是从现阶段的形势上来看,仍然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1.1专业知识缺乏

通用技术体现的是基础性和通用性,但是目前很多人对于通用技术课程并不了解。另外,通用技术的教师需要比另外的学科具有更高的素养和知识面。以目前的现状来看,教师的安排大部分来源于学校的物理、化学等教师,虽然他们在自身学科的知识水平上有足够的能力,但是通用技术与一般学科本身就有所区别,很多教师将通用技术看作是一种劳动技术,对于技术层面的理解还不够到位。例如计算机学科中有很多知识是复杂难懂的,因而在教学方面也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2角色定位不明确

通用技术本身在教学难度上就比较大,且本身教师都是由其它教师转型而来,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这一角色,并完成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不同专业的教师在理解知识的方式和习惯上也会出现偏差,因此对于学生的教学工作也相对难度较大。

1.3教材资源少

通用技术涉及到很多领域的知识,所以应该具备多元化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教材其其它教学资源的支持。但是以目前的学习内容来看,相关的教材、参考资料比较少,也没有很多能够借鉴的经验,缺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另外很多教师也没有进行专业培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缺乏科学性。

通过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不难看出改革的重点在于改变教学模式。通用技术既然是一门实践性突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开展实验教学提出了自身的一些看法。

2.实验教学的内容

实验教学是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为了掌握某种知识而展开的有目的性的实践活动。对于实验教学过程来说,包含几个具体的步骤,即确定实验计划、准备设备、明确目的、分析结果等。这些具体的步骤是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对实验结果成功与否进行判断,还可以将课堂内容引入技术层面的知识,并通过实验来学习正确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3.验教学的开展过程

3.1准备好实验场地

实验教学离不开场地的支持,通用技术不仅有技术方面的知识,更具备设计的具体过程。因此作为学校来说,需要准备专业的教室来作为通用技术的学习教室。教室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技术实验室,通过这种教室内部的工作台,可以对材料进行加工和管理,便于学生在校内设计出各类作品,并将其用于之后的装配、试验等。另一方面是设计教室,学生在设计教室中能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绘图、设计等,如果学校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设定电路控制教室,对一些简单的电路系统进行调试工作。不难看出,要想开展实验教学,首先就需要保障实验场地符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和需求。但是目前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通用技术学习的场地在各学校的运用仍然要基于学校的具体能力和地形。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除了必备的工作台、锉刀、手电钻等设备以外,还可以配备微型车床、钻床等,提升技术水平。

3.2实验教学的开展步骤

前文提到过,实验教学分为几个不同的步骤,总结为准备阶段、实验阶段和总结阶段。笔者以“技术与设计”这一部分的内容为例,首先将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展示后,然后通过教学工具,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再探究影响具体结构稳定性的因素。这一部分的知识教学中可以设计几个不同的实验,学生也能在这一环节中掌握到实验的具体事项,便于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

对于学生来说,在实验开始之前要将有价值的信息提取出来,并按照实验教学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最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并采用画图的方式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可以将实验材料和设备现行准备好,并划分每个人之间的责任,落实到人。而无论是开展哪种类型的实验,教师都要注意到的问题是保障安全。特别是当学生使用到一些例如剪刀、机床等设备时要更加注意到安全的重要性。

3.2.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实验开始之前的必然内容。首先要对活动的具体目的进行确定后,然后在将需要使用到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整理。教师在教学之前,要自身进行事先实验,并确定实验能否在教室内开展,可操作性是否符合实际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材料的工具、数据等进行记录,包括学生在进行实验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应对方案。

3.2.2实验阶段

实验阶段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环节,也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作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而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坚持以学生为主题的地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是答疑者的作用。比如有些学生在实验时发现设备的稳定性不足或出现了明显的质量问题,则教师在经过测量后要将设备进行调整,必要时要进行更换。对于学生中常见的问题要更加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常见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并做好改进方式的探讨。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做好记录,包括实验的细节和意外情况等。例如在学习到“结构与稳定性”这一部分的知识时。结构的稳定性是在结构负载的作用下保证其平衡状态的能力。换而言之,就是如果该结构不能对常见的外力进行抵御,那么也很难保障自身的状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不倒翁的状态以PPT或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虽然不倒翁在造型上会受触而晃动,但是最终会恢复稳定状态。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同样也是不断倾斜,但是仍然保持稳定。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参考物而开展实验教学。首先准备一个矿泉水瓶,然后往里面加入水、砂石,并判断其具体的稳定性。而学生在经过实验后也可以得出结论,往水瓶中加入水的稳定性要高于加砂石的稳定性。

3.2.3总结阶段

对于实验的具体结果,需要针对实验现象进行结果分析,这也是实验教学的最后一个关键步骤,就是总结阶段。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学生们可以得出结论,就是物体的重心和其结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结构的稳定性会随着重心的降低而提升。但是我们在经过仔细分析后,不难看出虽然瓶子在有水的情况下,在降低重心的同时也提升了水的质量,而这种变化就是实验后总结的具体内容。在重心降低的过程中,水除了质量发生改变以外,最关键的变化在于质量提升了。当质量提升时,瓶子的稳定性也出现了变化。因而,对于之前的实验结论:重心降低时稳定性提升的说法还有待商榷,结论并不具有完全的说服力。所以在评价和总结的阶段,教师就需要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对实验结论进行正确地阐述,包括对后续工作的安排和对实验过程的优化设计。在小组完成评价后,要对具体的实验环节进行评分,并安排学生对整体过程进行简单说明。说明主要围绕设计的方案、具体的操作内容、不足之处、改进方式等。教师在此之后做出总结,并分析实验失败或成功的原因。

3.3实验教学的拓展环节

拓展环节其实就是进行后续的实验。之前的实验研究的过程是结构的稳定性,而后续的实验就可以围绕稳定性进行拓展和延伸。例如教师可以安排一项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利用材料来拼装桌子,然后在搭好的桌子上放置砝码,判断稳定性,之后按照同样的方式搭好另外一张桌子,同样放置相同重量的砝码,但是放置位置作出改变,然后对其稳定性进行探究。最终学生通过实验现象,会有不同的猜想。有些学生会认为桌腿多,结构越稳定;有些学生认为桌腿和地面的支撑面积大,稳定性好等。这些都是学生的猜想,教师此时要进行正确的分析。当第一张桌子放置时,只有在两条腿的面积内放置物体才能稳定,但是随着桌腿的增加,物体放置的位置会显著变达,因此稳定性会更好,由此得出结论,当桌腿和地面接触的面积越大时,物体的稳定性就越出色。当然,教学工作并不是结束,拓展环节就是要针对问题进行提问,然后得出最科学的解释。教师此时可以进行提问,为什么自行车与地面的接触点只有两个车轮,但是人在骑自行车的时候不会掉下来?其实,与硬币不会倒下的原理基本相同,一个物体处于高速转动状态时,都有一种能保持转动轴方向不变的能力,使它们不向两侧倒。我们骑车时是在前进的方向上给自行车一个力,使车轮转动起来,车轮就能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再利用车把调节一下平衡,自行车就可以往前走了。可是一停下来车子就会因失去平衡倒下来。对于整个人车系统来说只是由速度较小的匀速运动连续过度到速度较大的匀速运动(期间的变力的加速度由人的姿势和不断变化的阻力和摩擦力所抵消而实现保持平衡)。至于上车前后的摇摆,只是人通过调整姿势来调整整个系统的质量分布来实现新的平衡,也就是消除支撑点变化所带来的不稳定。当车静止不动时,与运动时相比质量有所下降,接触面小,而自行车也不具备主动调整姿势的能力,稳定性差。不难看出,自行车的稳定性问题其实也就是结构问题,当人骑车时,车辆的整体质量比静止时要大,所以和地面的支撑面积也增加,因此结构稳定性更加出色,这也符合之前实验中所得出的结论。

4.结语

通过研究,不难看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通用技术课程对于教师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教师们的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对于通用技术课程来说,实验环节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并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学习和优化,将完善的教学模式融入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通用技术课程的巨大优势,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曾渭清.新高考方案下的通用技术实验教学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01(05):12-13

[2]汤磊.“技术试验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基于“结构与稳定性”一课的教学探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

31(06):21-23

[3]邓凤.新课改下通用技术多样化教学活动研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02(S1):01

[4]曾渭清.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通用技术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2(19):95-96

通用技术教案篇8

关键词: 物理实验 通用技术 融合 案例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119

高中学生对物理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在获得物理知识、形成良好科学素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技术能力。物理实验和通用技术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理学科中的力学、电学、光学等都在通用技术学科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通用技术侧重于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设计与创新,物理学科在让学生学习系统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现在新教材中有不少实验是利用传感器和电脑图表进行精细分析,这虽然有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得出结论,但缺乏直观定性的实验展示,所以有些情况下最好能用常规或者自制教具,做一些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的“小实验”,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实验器材,观察仪器的构造,体会工作原理,分析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得出物理规律,体验物理世界的奥秘,消除对物理知识的神秘感,使学生想学、善学、易学、乐学。课外科技活动、小实验、小制作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拓宽了学生之间交流、学习、讨论问题的平台。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物理知识,使学生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实现物理实验教学和通用技术的融合,真可谓“一举多得”。下面介绍几个采用物理实验和通用技术课程融合技术而改进的实验案例。

实验一:气体的等温变化。

实验器材:

透明塑料瓶(可乐瓶)、水槽、带玻璃管的橡胶塞。

实验过程:

1.给塑料瓶内灌一定量的水,用带玻璃管的橡胶塞塞住瓶口,然后用力挤压瓶子,观察水的变化。

现象:玻璃管口有水喷出。

分析:挤压瓶子,瓶子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增大,把瓶子内的水向下压,水从管口喷出。

2.把瓶子内的水倒出来,压扁后将玻璃管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松手膨胀。

现象:管口有“喷泉”现象出现。分析:压扁瓶子后让其膨胀,瓶子容积增大,有“喷泉”出现,说明瓶子内空气体积增大而压强减小。

实验结论:

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

即PV=C(C为常数)――玻意耳定律。

实验二:气体的等容变化。

实验器材:

带胶塞的玻璃瓶、中性笔芯杆(拔掉笔尖,把它穿过胶塞插入瓶子中,笔尖座向上)、烧杯、酒精灯、水槽、易拉罐。

实验过程:

1.给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稀释的红墨水(没过笔芯杆下端),用热水浇灌瓶子四壁,观察现象。

现象:笔尖座孔有“喷泉”喷出。分析:玻璃瓶内气体体积可以认为不变,有“喷泉”出现,说明当气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压强增大。

2.将空易拉罐装少量的水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然后将易拉罐迅速以开口向下置入冷水的水槽中,观察易拉罐的变化。

现象:易拉罐立刻被压扁。分析:易拉罐内气体没入水中认为体积不变,被压扁说明温度降低,罐内气体压强减小。

实验结论:

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

即P=CT(C为常数)――查理定律。

实验三:动量守恒定律反冲运动。

实验器材:

空易拉罐一个、细线。

实验过程:

1.为便于灌水,将空易拉罐上部开口处扩大或去掉上部。用小铁钉(或锥子)在罐下部边缘钻(4~6)个小孔,钻好每个孔后用铁钉向同一个方向压一下。

2.在易拉罐上部钻三个小孔,将细线穿过去,在高处系一结用于悬挂易拉罐。

3.准备一只水桶,把易拉罐装满水后提起在水桶上。现象:水从各个小孔里喷射水来,易拉罐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分析:易拉罐装满水刚开始,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总动量为零,当水在压力作用下喷射出来,水的动量不为零,易拉罐反向旋转的动量也不为零。

实验结论: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那么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m1v1+m2v2=m1v1′+m2v2′(等式两边均为矢量和)。

拓展: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大炮发射炮弹,炮身会向后运动,炮身的这种运动通常称为反冲运动,这是因为大炮发射前,发射炮弹时,火药在炮筒中爆发,气体膨胀推动炮弹向前运动,同时膨胀的气体也推动了炮身。由于系统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在量值上,炮弹获得向前的动量与炮身获得向后的动量相等。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