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研究生自我总结8篇

时间:2023-03-02 14:59:38

研究生自我总结

研究生自我总结篇1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我已经是一名研二的学生了。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在思想、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收获。

思想方面,我一直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虽然我还没有加入党组织,但是我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我注意学习先进的政治理论,关心国内国际大事,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我也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在学习方面,我努力学习专业课程,并阅读了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和论文,这既让我开阔了视野,也使我对自己研究方向的内容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英语学习方面,我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在生活方面,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并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文体活动。刚入学时,我就加入了校研究生会并在文艺部担任副部长职务,热情为同学们服务,认真完成各项工作。除此之外,我还加入了学校研究生舞蹈队和学院的舞蹈队,并参加各种文艺演出课堂作文网。

接下来的的日子,我应该更加努力学习,认真钻研专业知识,争取更好的成绩。

范文二

本学期是我上研究生以来的第一个学期。总的来说,研究生生活较之本科有了更多的自由,因而也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自由发挥空间。更重要的是,实践的机会更多了,而且这种实践相对于本科的实习来说更具真实性。如果说把本科的实习看作是一个战地记者,能够看到滚滚硝烟,感受到枪林弹雨,那研究生阶段的实践就是一个拿着枪冲锋陷阵的战士了。

这学期我一共学习了六门课程,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c++程序设计、数值分析、数理统计和随机过程。其中c++程序设计和数值分析两门课程老师讲起课来操着一口标准的河南话。虽然说我在河南也呆了四年多了,但有些河南话还是听不太懂,尤其是对方讲话比较快的时候。所以,这两门课程我在课余花的时间也比较多一点。

我主要参与了郑大新区教师公寓楼的沉降观测项目。因为暑假跟着崔师兄在国贸进行了一个暑假的沉降观测,所以这次项目完成得也比较顺利。不过,这其中也遇到和发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测量仪器问题。开始测量的时候,发现水准仪左读数和右读数得出的高差值总是相差很大,但两者差值基本上保持固定。我们几个对仪器经过几次测试和排查,最后确定是尺子的问题。原来测量实验室新买的铟钢尺和以前我们在工地使用过的铟钢尺刻度不一致。其次,这次测量的环境也比较复杂。该工程正处于外墙装修阶段,由于施工原因,很多观测点甚至水准点都被破坏。我们测量了三个组团一共是九个楼,但能用的水准点只有三个,其余的都需要引测。另外,由于建筑物周围地面尚未回填,有些观测点相对水准仪位置较高,所以只能加设转点,或者把仪器架在制高点甚至是阳台上。这些问题都是在国贸测量的时候所没遇到过的,所以也有不少新的收获。不过,通过这次实践,我发现施工方的沉降观测报表记录极不规范,数据也极不真实,有些一看就知道是胡乱编造的。另外,沉降观测应该是贯穿建筑物使用期限始终的,可建筑物尚未完工很多观测点甚至是水准点就已经被破坏。这些现象不能不让我对目前建筑施工管理现状感到忧虑。

我辅助教学的课程是《概预算》。因为本科学习《概预算》的时候正值考研准备阶段,当时没能花很多时间去好好学,所以这次助课其实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在辅导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业答案中存在几个小问题,我和刘师姐、任师兄先后商量过,后来又请教了宋老师,确定错误后对答案进行了修正。

研究生自我总结篇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自来到美丽的XXX就读XXX研究生至今已一年有余,转眼硕士生活就已过半,在这2017年即将结束之际,对自己进行批判与激励。

研究生期间,我认真进行课程学习,积极参与老师布置的讨论、汇报等活动,课前预习,课上提问,课后按时按质完成作业,并认真准备考试,在今年的奖学金评比中以优异的成绩荣获一等奖学金的荣誉。

除了课程学习之外,我也努力进行学术研究。保持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不断向导师、师兄师姐们学习讨教,积极参加学院、学校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在XXX浓厚的学术氛围下汲取养分。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论文的写作,虽然还没有见刊,但论文有幸入选了第XXX会议,会上我见识到了很多学术大家的风采,也得到了他们的意见和帮助。

生活工作中,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并在研一一年担任了XXX部长一职,我不仅收获到友谊和工作经历,也提升了自我的组织管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学生工作中不断成长。

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也让我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在学术道路上仍然道阻且长,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我要更加努力,感恩过去,做好当下,希望未来能有所进步。

研究生自我总结篇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自来到美丽的XXX就读XXX研究生至今已一年有余,转眼硕士生活就已过半,在这2017年即将结束之际,对自己进行批判与激励。

研究生期间,我认真进行课程学习,积极参与老师布置的讨论、汇报等活动,课前预习,课上提问,课后按时按质完成作业,并认真准备考试,在今年的奖学金评比中以优异的成绩荣获一等奖学金的荣誉。

除了课程学习之外,我也努力进行学术研究。保持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不断向导师、师兄师姐们学习讨教,积极参加学院、学校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在XXX浓厚的学术氛围下汲取养分。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论文的写作,虽然还没有见刊,但论文有幸入选了第XXX会议,会上我见识到了很多学术大家的风采,也得到了他们的意见和帮助。

生活工作中,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并在研一一年担任了XXX部长一职,我不仅收获到友谊和工作经历,也提升了自我的组织管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学生工作中不断成长。

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也让我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在学术道路上仍然道阻且长,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我要更加努力,感恩过去,做好当下,希望未来能有所进步。

研究生自我总结篇4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英语自我概念 英语学习成绩 关系

一、引言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注意到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即使是同一位老师教,又有着几乎相同的学习环境的条件,也不可避免会有一部分学习者比其他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好得多。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差异的呢?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着从学习者自身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比如: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动机、个性等。其中,自我概念,作为二语习得领域里一个重要的情感因素,已经成为外语研究者的一个热点话题。近年来,在我国,关于英语自我概念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如王初明(2003)关于英语发音自我概念的研究,朱秀全(2004)关于英语自我概念与英语课堂焦虑的关系的研究,马冬梅(2003)关于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自我概念的研究,张志宏(2005)关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自我概念与英语学习成败的归因的关系的研究,等等。然而,关于高职学生的英语自我概念与其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主要就这一问题作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笔者调查了江西蓝天学院经济管理系物流专业59名大一新生,其中男生28名,女生31名,他们中有19人来自城镇,40人来自农村,他们的年龄介于18岁到20岁之间,平均年龄19岁,学习英语的时间至少有6年。

2.测量工具

该调查采用了2个测量指标:英语自我概念问卷得分和英语考试成绩。

英语自我概念问卷,笔者引用了张志宏(2005)硕士学位论文中的问卷,为避免学生理解有误,特将其改编成中文版的问卷。该问卷主要目的是调查我国大学生对自身英语学习的能力与成绩的自我评价。问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研究对象的背景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生源(来自城镇或农村)、学习英语的年限、高考英语成绩;另一部分是英语自我概念量表,包括7个分量表,即英语整体自我概念,英语听力自我概念,英语口语自我概念,英语阅读自我概念,英语写作自我概念,英语词汇自我概念,英语语法自我概念,每个分量表包括6项,因此该英语自我概念量表共42项,是6个等级的里克特量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值为1到6,问卷中42项任意排序,且有一半是否定措词。

英语考试成绩包括研究对象的高考英语成绩和他们在完成2006年1月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试卷后所得听力部分成绩、阅读部分成绩和词汇结构部分成绩。由于大部分研究对象的写作部分都是空白,笔者无法得到该部分的有效成绩。另外,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普遍不太好,口语测试很难进行,因此笔者未能得到他们的口语成绩。再者,从B级试卷中,很难区分词汇和语法的得分,所以笔者只能获得词汇结构部分的得分。

3.调查过程

问卷调查和试卷都是在他们上晚自习时完成的,在做问卷之前,笔者仔细解释了问卷的说明,并强调他们自身真正的感受最为重要,问卷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在进行统计分析之前,英语自我概念量表中所有否定措词的项目中的得分都要反过来,以便更高分反映的是更高的自我概念(如:“我不喜欢英语”或“我的英语口语很差”)。然后,每位研究对象的英语整体自我概念的总分、英语听力自我概念的总分、英语口语自我概念的总分、英语阅读自我概念的总分、英语写作自我概念的总分、英语词汇自我概念的总分、英语语法自我概念的总分,B级试卷中所得听力部分成绩、阅读部分成绩和词汇结构部分成绩分别输入电脑,并用SPSS13.0统计软件作了相关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

三、结果与讨论

1.高职学生的英语自我概念与其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

为研究高职学生的英语自我概念与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对以下11项进行了相关分析,即英语整体自我概念,听力自我概念,口语自我概念,阅读自我概念,写作自我概念,词汇自我概念,语法自我概念,听力成绩,阅读成绩,词汇结构成绩,高考英语成绩。结果如下表1:

注:GESC指英语整体自我概念;LSC指听力自我概念;SSC 指口语自我概念;RSC指阅读自我概念;WSC指写作自我概念;VSC指词汇自我概念;GRS指语法自我概念;listening指听力成绩;vocabulary指词汇结构成绩;reading指阅读成绩;matriculation指高考英语成绩

**p在.01水平上显著;*p在.05水平上显著

与以前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高考英语成绩与英语整体自我概念具有显著相关性(r=.511,p<0.01)。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英语整体自我概念更高的高职学生,其高考英语成绩更高,反之亦然;英语整体自我概念更低的高职学生,其高考英语成绩更低,反之亦然。在中国教育背景下,高考英语成绩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具有积极的英语自我概念的高职学生,其英语学习成绩好,反之亦然;具有消极的英语自我概念的高职学生,其英语学习成绩差,反之亦然。这一研究发现与张志宏(2005)的研究结果相符合。此外,高考英语成绩与阅读自我概念之间的相关性较大(r=.462,p<0.01),对于这一点,笔者以为这是受中国高考英语试卷的结构影响所致,因为阅读在中国高考英语试卷中所占比分最大。

就听力成绩而言,听力成绩与听力自我概念的相关性最大,这意味着听力自我概念与听力成绩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其次,听力成绩与口语自我概念的相关性也较大,这也即是说,听力口语这两种技能是相互影响的。

就词汇结构成绩而言,词汇结构成绩与英语整体自我概念的相关性最大(r=.406,p<0.01)。由于词汇结构题中既包括词汇知识又包括语法知识,这说明了中国的高职学生非常重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学习。其次,词汇结构成绩与语法自我概念的相关性较大,这一点很显然,只有学生的语法知识掌握好了,才能得到较好的词汇结构成绩。

就阅读成绩而言,意外的研究结果是阅读成绩与阅读自我概念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或许是由于调查的样本太少的客观原因所致。然而,阅读成绩与口语自我概念之间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r=.338,p<0.01)。这一点,可以作如下解释:阅读成绩好的高职学生能从英语阅读材料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存储在大脑中,因此,在进行口语练习时,他们总能从大脑中搜取相关的背景知识。

2.性别差异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

为了研究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对听力成绩、阅读成绩、词汇结构成绩和高考英语成绩做了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结果如表2。

注:listening指听力成绩(总分15分);reading指阅读成绩(总分35分);vocabulary指词汇结构成绩(总分20分);matriculation指高考英语成绩(总分150分)

1指男生,2指女生

如表2所示,尽管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的平均水平都不高,但在这四个变量中,女生的平均分都高于男生,然而,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只有阅读成绩(p=0.011<0.05)和高考英语成绩(p=0.013<0.05)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即是说,总体而言,高职学生中女生的英语阅读成绩与英语整体学习成绩比男生好。至于阅读成绩的研究结果,可能是受性格的影响,因为在我国英语考试试卷中,阅读部分都是由好几篇短文构成,一方面,男生没有耐心仔细阅读材料,而女生一般更有耐心,另一方面,男生比女生更粗心。就英语整体学习成绩的研究发现来看,与吴一安、刘润清(1993)的研究发现一致,这可能是由以下原因所致:第一,在语言学习方面,女生比男生更有天赋;第二,总体而言,女生比男生更勤奋,因此可能会花更多的课余时间学习英语。

3.生源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

为了比较来自农村和来自城镇的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同样对听力成绩、阅读成绩、词汇结构成绩、高考英语成绩做了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结果如下表3。

注:listening指听力成绩(总分15分);reading指阅读成绩(总分35分);vocabulary指词汇结构成绩(总分20分);matriculation指高考英语成绩(总分150分)

1指来自城镇的学生,2指来自农村的学生

如表3所示,在这四项成绩中,来自城镇的高职学生的平均分比来自农村的高职学生高,即在一定程度上说,来自城镇的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比来自农村学生的好。但是,根据统计分析,这两类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学习英语时,来自农村的高职学生不必在来自城镇的高职学生面前感到自卑。同时也说明了一点,在大学校园里,所有学生都一样有着很好的学习英语的条件,比如,学校统一提供接收器,可以收听英文广播;学校每周都会组织英语角且有外教指导。

四、结论

第一,高职学生的英语整体自我概念与其英语整体学习成绩显著相关。即具有积极的英语自我概念的高职学生,其英语学习成绩好,反之亦然;具有消极的英语自我概念的高职学生,其英语学习成绩差,反之亦然。第二,高职学生的阅读成绩和高考英语成绩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即是说,总体而言,高职学生中女生的英语阅读成绩与英语整体学习成绩比男生的好。第三,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不受其生源(来自农村或城镇)的影响。

参考文献:

[1]Brown,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Jane 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14-17.

[3]Li Qiang.Self-concept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English Study[D].Dalia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5.

[4]Ma Dongmei.English Self-Concept of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Majors[D].Guangdong: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2003.

[5]Marsh,H.Content specificity of relations betwee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academic self-concept[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2a,(84),35-42.

[6]Pan Wei.English Pronunciation Self-concept:Its Effects on Chinese-speaking EFL Learners[D].Guangdong: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2003.

[7]William & Burd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8]Zhang Zhihong.English Self-concept of Chinese College Non-English Majors:Its Relations to Self-Attributions to Success and Failure in English Learning[D].Jilin:Jilin University,2005.

[9]Zhu Xiuqua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Self-concept of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and Their English Classroom Anxiety[D].Guangdong: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2004.

[10]王初明.自我概念与外语语音学习假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

[11]王初明.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实际英语语音水平[J].外语界,2004,(5).

[12]朱秀全.英语整体自我概念和英语发音自我概念与英语课堂焦虑的关系[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4).

[13]江萍.“自我概念”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外语研究,1997,(3).

研究生自我总结篇5

〔关键词〕负面身体自我;初中生;自尊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5-0008-05

今的青少年越发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大量研究表明身体意象始于儿童阶段,西南大学陈红教授的研究显示,身体不满意普遍存在于青少年人群,主要的负面身体自我问题是相貌、体重、身高等。自尊是人格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个体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自尊的发展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心理学研究中十分活跃的研究主题 。林崇德主编的《发展心理学》指出,自尊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情感成分,与自尊需要相联系和对自我的态度体验,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1]。

负面身体自我(Negative Physical Self,NPS)也叫身体意象障碍,是个体对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2]。也就是说,负面身体自我是个体对自己体形、体重等身体外貌的消极认知和评价、消极情感体验以及相应行为控制的综合。

自尊也叫自尊心、自尊感,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外界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

以往研究发现,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有极密切的关系,不过大多集中在肥胖者和临床案例中,很少涉及除了胖以外的其他负面身体自我维度,也许是由于肥胖现象普遍,人们更容易意识到此现象,而不是意识到自己矮或长得难看,此外,也因为肥胖是可控的[3]。研究内容集中于研究负面身体自我的人口学变量特征,查明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它的作用机制进行实验研究[4]。目前国内外对其他身体特征与自尊的研究还很缺乏,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关系密切,而自尊的发展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影响重大。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和自尊的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初中生正确看待身体的变化,公正客观地评价自我,促进初中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身体自我和健全人格。

一、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某实验中学的6个班级(初一、初二、初三各2个班级)的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团体施测,一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并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共275份,有效问卷率为91.7%。其中初一学生88名,初二学生99名,初三学生88名;男生123名,女生152名。被试的年龄在12~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3.67岁。

(二)研究工具

1.负面身体自我量表

本研究采用陈红教授[4]编制的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PSS),该量表共48项,包括了整体、相貌、矮、胖和瘦5个维度,其中整体维度(NPSS-G)有5个项目,相貌维度(NPSS-A)有11个项目,矮维度(NPSS-S)有11个项目,胖维度(NPSS-F)有11个项目,瘦维度(NPSS-T)有10个项目。采用0~4五级评分,0代表从不符合,4代表总是符合。如果总分及各分维度的均分小于临界值2分,表示个体对该维度是满意的,如果均分大于2,表示个体对该维度不满意,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对自己的身体越不满意。NPSS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三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9,分半信度为0.83,同时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2.自尊量表

本研究采用Rosenberg[5]编制的自尊量表(SES),该量表共10项,采用1~4四级评分,1代表很不符合,4代表非常符合,其中1、2、4、6、7题为正向计分,其余3、5、8、9、10题为反向计分,所以得分范围是10~40分,得分越高的自尊水平越高。SES常被用于评定青少年自我接纳和自我价值的总体感受,大量研究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

(三)研究假设

假设1:初中生的负面身体自我现象普遍存在,对各维度都不是很满意。

假设2:初中生的自尊普遍处于较高水平。

假设3:初中生的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存在显著负相关,负面身体自我对自尊有显著消极影响和预测作用。

(四)研究程序

由本研究者担任主试,被试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作为助手,按照统一的施测程序,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要求被试在限定的10~15分钟内完成所有题项,问卷完成后统一收回。

(五)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结果

(一) 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和自尊的总体特点

1.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的总体特点

通过对负面身体自我问卷数据的处理,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的总体平均得分(1.09±0.47)小于临界值2,总均分大于2者有13人,仅占4.7%。总体来说,初中生对自己的身体还是满意的。不过在整体特征这一维度上,初中生的负面身体自我程度高分的比例很大,大于临界值2分的有131人,占总人数的47.6%,其他四个分维度从平均得分上看,初中生对自己的身体是满意的。

由表1可得,负面身体自我总分以及各维度之间的得分差异显著,数据比较发现,初中生各维度均分由高到低分别为:整体特征(l.85±0.87)、矮(1.23±0.90)、胖(1.14±0.92)、相貌(0.91±0.73)、瘦(0.71±0.64)。

另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的性别、独生子女和城乡差异,结果发现,初中生在负面身体自我总得分上(p>0.05)不存在显著性别和独生子女差异;初中生在负面身体自我总得分上(p

2.初中生自尊的总体特点

由上表1可以看出,自尊的平均分在30分以上(30.24±4.28),表明初中生的自尊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另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初中生自尊水平的性别、独生子女和城乡差异,结果发现初中生在性别、独生子女因素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城镇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城镇初中生的自尊水平高于农村初中生。

此外,根据标准正态分布将自尊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分数值在-3S~-1S 之间为低水平,-1S~1S之间为中等水平,1S~3S之间为高水平。-1S和1S为切分点,接近切分点的自尊分为26和35,不同自尊水平的人数、百分比如表2所示。

从表2可得,自尊在中高水平的初中生占总数的81.8%,低自尊的初中生仅占总数的18.2%,可见初中生的自尊普遍处于较高水平。

(二)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采用积差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初中生的负面身体自我及其五个维度与自尊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显著性检验,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得,初中生自尊与负面身体自我总分及整体、相貌、胖维度与都存在显著负相关(p

为了进一步分析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之间的关系,根据文献检索法研究的结果可知,在负面身体自我和自尊二者之间,负面身体自我可作为自变量,自尊作为因变量受到负面身体自我的影响,因此对二者直接进行回归分析。

从表4可知,负面身体自我在总体上能够解释总变异的12.1%,达到显著水平(p

三、讨论

(一) 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的总体特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说初中生对自己的身体还是满意的,均分大多数小于临界值2分,但也有负面身体自我现象也存在,从各个维度看来,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整体特征、矮、胖、相貌和瘦。这一结果与陈红[6]和陈瑞[7]的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她们的研究发现青少年身体不满意由高到低依次是整体特征、矮、相貌和胖(由于瘦的不满意较低,故删除了瘦维度)。本研究结果与平凡[8]的研究结果一致,对相貌特征的满意程度大于胖维度,他得出高中生最满意的由高到低依次是相貌特征、负面特征、身材特征和运动特征。原因是近年来由于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我国青少年肥胖率显著增长,肥胖问题已经引起青少年的广泛关注,也因此导致青少年对肥胖的不满意增加并超过对相貌的不满意。相比较其他维度,在负面身体自我的整体特征维度上,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高于2分的比例很大,并且对整体特征负面程度都明显高于其他的维度,原因是负面身体自我具有弥散性,对身体任何一方面的负面程度都可以引起整体的负面程度[9]。

本研究分析了性别、独生子女和城乡对负面身体自我的影响,结果发现,女性的负面身体自我程度比男性要高,原因是身边有关女性理想身体标准的信息要多于男性,使女性更加关注并内化这种标准,另外由于男女生性格的差异,女性更重视相貌和苗条的身材,而男性更希望自己强壮有力;非独生子女的负面自我程度高于独生子女,主要原因是独生子女家庭中没有其他孩子作为比较对象,性格相对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自我的评价相对较高些;农村初中生的负面身体程度要显著高于城镇初中生,且存在显著差异,原因是城镇初中生在生活条件和各种物质资源等方面都明显优越于农村初中生,所以很多来自城镇的初中生形成了不同程度的优越感,对自我评价也更加乐观积极。

(二)初中生自尊的总体特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的自尊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自尊量表得分范围为10~40分,量表的理论中值为25分,初中生自尊总体平均分为30.24分。这一研究结果与冯晓阳[10]和孙艳玲[3]的结果基本一致。冯晓阳以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初中生为被试,自尊平均分为29.24分,孙艳玲以青少年为被试,自尊平均分为29.39分。本研究得出初中生自尊均分高于理论中值,说明初中生自尊水平普遍较高。对此,研究者认为,接受调查的初中生普遍为00后群体,在当今愈加强调自信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初中生个人的自尊水平也相对较高。

(三)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积差相关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有着显著的负相关,较高的负面身体自我对应较低的自尊,反之亦然。这与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本研究也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11]。因为个人的负面身体自我不仅受身体本身的特征、个人的人格因素影响,而且自尊对于负面身体自我也有重要作用,过低的自尊会导致个体对自己的评价更加消极,从而导致高负面身体自我。同时负面身体自我也受到社会比较、同伴、家人等的影响,并最终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在个体的身体自我方面,如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同伴对其身体的谈论、父母暗示其控制体重,这些都会引起个体对自己身体评价较低,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引起自尊下降,最终影响整体的自尊水平,即具体领域自尊的变化会影响整体自尊的变化。另外对二者做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负面身体自我对自尊有较高的预测力。

四、对策

身体自我对个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当今社会对学生的身体自我建设的教育不重视以及部分学生存在较高负面身体自我的现状,本文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提出以下三点对策。

第一,从家庭层面来说,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想法,初中生正处于内心比较敏感的时期,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并适时地鼓励他们,促使其客观评价自我。

第二,从学校教育层面来说,需开设有关身体自我建设的课程;大部分学校教育仍存在对心理教育工作投入较少、人员配备不足等情况,学校应在教育中融入更多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对高负面身体自我的学生开展团体干预活动,使学生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身体的负面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认知和评价,建立科学正确的身体观,最终让学生拥有完整而健康的人格。

第三,从社会层面来说,人们应该给予高负面身体自我初中生的家庭更多的关注,例如在社区多组织一些接纳自我、发掘自我优点的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客观公正,改善身体自我的不满意状态,真正地接纳自己,使自我达到和谐状态。

五、结论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初中生对自己的身体总体来说是满意的,负面身体自我总分大多数低于临界值2分;各维度由高到低分别是:整体特征、矮、胖、相貌和瘦。

(2)初中生总体来说具有较高的自尊,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得分在中高水平。

(3)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负面身体自我对自尊有显著消极影响和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8.

[2]陈红.青少年的身体自我: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3.

[3]孙艳玲.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对其自尊与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4].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调查及身体不满意的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5]张汀.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6]陈红.青少年的身体自我: 理论与实证[J].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6.

[7]陈瑞.汉、彝族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影响因子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

[8]平凡.高中生身体意象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0]冯晓阳.初中生自尊与攻击性关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

[9]杨江丽.中学生身体不满意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11.

研究生自我总结篇6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意识;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9-0042-02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一个人对自己及周围事物的关系各个方面的理解、体验和调节的多层次的心理系统,是个体人格结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1]。自我意识不仅对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有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个性倾向性的形成。

儿童的自我意识反映的是儿童对自己在社会和生活中所处地位的认识。如果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使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出现不良的倾向,进而对其行为、学习、社会能力和个性发展产生影响。关于自我意识的研究,国内外取得了不少成果,研究对象多集中于中学生和大学生,对小学生的研究较少。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正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心理素质各方面正在持续的发展和完善,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刻。

孔丽华等对三峡坝区的农村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研究,发现女生的自我意识得分高于男生,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影响[2]。国内研究者韩进之的结果表明,小学一到三年级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处于上升时期;三到五年级则处于平衡稳定的阶段,在五到六年级时迎来自我意识的第二个上升时期,但其年级间无显著差异[3]。王玲芝,沈峰,廖森林的研究发现,女生在行为、智力、躯体外貌、合群以及幸福等分量表以及自我意识量表总分得分均高于男生[4]。薛敏等对寄宿制四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研究,发现自我意识总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5]。

综合各项研究,本研究做出假设: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呈正态分布;小学高年级学生性别间自我意识水平无差异;自我意识水平随年级的增高而降低。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整群取样,以郑州、许昌两地两所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为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共发放量表283份,回收283份,其中有效量表250份,量表有效率为88%。其中四年级学生85名,人五年级学生85名,六年级学生80名。

(二)施测程序

在教师的同意和协助下,组织学生集体施测。

(三)使用工具

1.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姓名、性别、年龄、年级、是否独生子女。

2.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苏林雁等人引入国内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共有80个是非项目,可分为六个分量表,即: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

(四)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采用Excel对部分数据统计结果绘图。

二、数据分析

(一)一般情况

四年级学生85名(34%),五年级学生85名(34%),六年级学生80名(32%);男生175名(70%),女生75名(30%);独生子女36名(14.4%),非独生子女214名(85.6%);平均年龄11.27±1.13。

(二)高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分布

对250名高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进行统计,并利用SPSS19.0绘制直方图,得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总分为54.82±10.745,其总分分布情况如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数据基本呈正态分布,大多数人的自我意识量表分数居中,较高或较低的人数较少。

(三)不同性别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比较

上面对不同性别学生自我意识得分差异进行比较:在表1的结果中,对男女生的自我意识得分进行t检验,发现在行为和合群分量表上男生低于女生(P<0.05),但在其余各因子分及总分上男女生自我意识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

(四)不同年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比较

对四至六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得分差异进行比较:对各级学生自我意识得分进行F检验,结果显示四至六年级学生在自我意识各因子及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详细结果见表2。

(五)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水平的比较

检验小学生独生和非独生子女在自我意识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对此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独生和非独生学生的自我意识并无显著差异,结果见表3。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高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儿童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是他们个人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越高,儿童对自己的评价越全面、具体和客观,自我意识水平高的儿童能够比较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优缺点,能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而在此基础上继续保持和发扬自己的长处,通过学习和自我意识的调节和控制,弥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二)小学生自我意识的性别差异

本次调查采用Piers-Harris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结果显示,高年级男女生总体自我意识水平基本一致,与苏林雁的湖南常模及Piers―Harris(1964)的样本量表总分研究结果相似,但女生的行为及合群分量表分高于男生,提示女生比男生的行为更为得体、人际关系良好。产生这一性别差异的原因是女生生理发育(如性机能成熟)对心理的影响;同时,社会环境和教育,如社会舆论、父母对不同性别子女的要求等也是造成自我意识性别差异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三)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年级差异

四至六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总分及其他分量表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韩进之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本研究未显示五到六年级儿童自我意识水平的上升,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影响了自我意识的提高,另外被试取样问题也是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不容忽视的是在统计学上未能显示出差异,这并不能磨灭学生自身的成长及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四)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生子女差异

在人们的印象里,独生子女这一群体的标签是:自私、任性、喜怒无常。本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各分量表以及总分方面无显著差异,说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基本保持一致,这一结果与人们一般的看法有所不同。究其缘由,新一代父母花费更多的物质与精力在子女的抚养教育上,使现代儿童无论是否独生都能生活在良好的生活与教育环境里,进而缩小了独生非独生子女自我意识的差别。

四、研究结论

一是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呈正态分布。大多数人自我意识处于中等水平。二是男生在行为、合群分量表上得分低于女生,其他量表及总分上男女生自我意识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三是不同年级、独生非独生子女儿童自我意识无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周榕,陈红,杨炳钧.人格科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6-298.

[2]孔丽华,罗妮娜,王敬东.三峡坝区农村小学生自我意识及相关因素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3):108-110.

[3]韩进之,魏华忠.我国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1):11-18.

研究生自我总结篇7

一、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办学特色之路。

教育科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学研究是一所学校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要先行。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始终坚持: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全力做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谋求学校自身发展,探索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我明确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近远期目标——德育方面:通过“关于小学德育小、近、活特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力争把我校学生培养成行为规范、品行端正、身心和谐的合格小学生。教学方面:以“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简称“双多教学法”)的课题研究为切入口,构建学校校本课程框架的同时辐射各学科课题的研究,围绕教育教学为核心,强化“以教科研为先导的”意识,深入展开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

“双多教学法”课题实施几年来,我校初步形成了以数学为龙头,以英语、计算机、写作等为基础的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至使一大批“特长生”脱颖而出,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与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本校的课程改革。

仅xx一年,我校学生就有4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小学生数学报》杯小学生探索与应用能力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中小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50杰;苏州市中小学口琴、竖笛比赛一等奖;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苏州市二等奖……列举这些荣誉和数字,并不是沾沾自喜。我有的只是欣慰——因为教育科研,我校形成了“学校特色学科鲜明”“学生特色学科多彩”的办学特色。

二、以教科研为平台,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精干高效、充满活力,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走科研之路,做扎实文章,努力造就一支观念新、师德优、业务精、舆论正确的教师队伍,全力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

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和条件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教师开展各种教育研究。因此,我校为教师创设了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去调查实验。为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我积极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学校还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同时,还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为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与推广创设条件,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充分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

为进一步浓厚学校科研氛围,真正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发展战略,我努力做到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全程化、全员化和教育科研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让科研之风大兴。我校实行“三进”政策,教育科学进教学、进教师教育、进学生学习,让科研渗透各个领域。认真做好“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争做名优教师相结合,让科研成为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学校发展的内涵而永不衰竭。

让教育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实践证明,教师同科研结合,研究同教学结合,教学同课题结合,可以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优化教师的思维品质,实现平凡与精彩、烦恼与快乐、腐朽与神奇的快速转换,我们就会觉得上班有无穷乐趣,教学就会充满无限的生机,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几年来,因为我校教师成为了“研究者”,所以有不少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发表、获奖,每年总计不少于100篇次。

三、以教科研为乐事,让自己拥有“源头活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为了让自己当好这个“灵魂”,也为了让自己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年来,我始终以教育科研为乐事,我努力让自己养成教育科研的习惯。

1、用研究的眼睛观察身边的教育现象。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缺少研究的对象,而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在教育运作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时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点的尴尬。论文不再空洞,而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教科研工作个人总结相关文章列表:

研究生自我总结篇8

〔关键词〕自我伤害行为;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8-0019-04

自我伤害行为即刻意造成对自己身体伤害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不是要造成自己死亡的结果。国外研究显示,自我伤害行为通常发生自青少年早期,大约十三四岁,往往持续10到15年,也可能会持续几十年。国内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第一次自我伤害的高峰期在初二和初三年级,年龄大约12~15岁,发生时间较早。自我伤害行为有很高的反复发生率,根据研究,有反复自我伤害行为的个体曾自我伤害的平均次数达到50次,有的甚至超过400次。许多人随着自身的成熟而自然停止自我伤害,但是也有一些人需要临床干预和帮助。有证据表明,随着症状的持续,自我伤害行为可能发生得越来越频繁和强烈。

在各种家庭因素中,对儿童行为影响最大的是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孩子的固定行为模式和倾向。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以及对儿童情感表现的组合方式,反映着亲子交往的实质。父母通过具体的教养方式和态度,传达着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社会规则,从而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社会大环境的不同以及父母的个性特征、受教育水平的差异,不同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也不同。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人格完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和价值观的形成等多方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子女能否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是否正确。不当的教育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有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用身体惩罚的方式对待儿童,儿童就会用攻击的方式来回击他人的攻击行为,而自我伤害行为就是一种攻击向内的行为。

国内外有关自我伤害行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结论,但国外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临床病人上,对于普通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为仅限于对临床个案的描述,而国内对自我伤害行为的研究时间较短,定义缺乏统一标准,研究较为分散,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从理论上,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普通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家庭原因,对于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相关工作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程序与步骤

本研究分为三个研究进行,顺序如下:

研究一:中学生自我伤害问卷的编制

研究二: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基本情况的研究

研究三: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等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

二、研究一 :中学生自我伤害问卷的编制

1.研究设计与方法

(1)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资料收集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工具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2)自我伤害行为问卷的编制

自编的自我伤害行为问卷通过广泛开放性问卷和单独深入访谈进行项目收集,访谈对象为普通中学生31 人、中学班主任和一线教师16 人、中小学心理专职教师14 人、大学心理辅导教师3 人、深圳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师4 人、精神科医生2 人,共计70人。通过访谈对中学生的自我伤害行为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根据访谈内容总结出了27种自我伤害行为方式。问卷采用4点计分方式,由1至4分别表示从来没有、很少有、有时有和经常有。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1)自我伤害行为问卷的项目分析

自我伤害行为问卷中的27道题目参与项目分析,方法如下:把287份有效问卷分为高分组(27%的高分者)和低分组(27%的低分者),对两组被试在每个项目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T值大于0.05)的题目删除。根据结果分析,问卷中的第6题、11题的T值大于0.05,则该两道题不具有鉴别度应删除,项目分析后保留25个题目。

(2)自我伤害行为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完善问卷及分析问卷的结构,对保留的25个项目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并根据以下标准确定题项的数目: (1)因素的特征值大于等于1 ; (2)因素必须符合陡阶检验;(3)抽出的因素在旋转前至少能解释2 %的总变异;(4)每个因素至少包含3 个题项;(5)因素比较好命名。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和相关文献最后确定5个因子,19个题目。分别命名为冲动性自我伤害行为、间接性自我伤害行为、强迫性自我伤害行为、刻板化自我伤害行为(使用工具)、刻板化自我伤害行为(未使用工具)。

表1 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特征值与累计贡献率

(3)自我伤害行为问卷的信度分析

问卷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作为检验问卷信度的指标(结果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问卷在各因素上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 6 以上,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52,达到了心理测量的要求,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表2 自我伤害行为问卷的信度

(4)自我伤害行为问卷的效度分析

本问卷各个因素之间呈中等偏低的相关,说明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因素与总分之间都达到了中等偏高的相关,且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各个因素较好地反映了问卷所要测查的内容。并且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都超过了各因素之间的相关,说明该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三、研究二 :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基本情况的研究

1. 研究方法

(1)被试

正式测试被试采取整群抽样法。在深圳市福田区公办初中选取三所中学,并在该三所中学的每个年级抽取一个教学自然班进行整班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4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19 份,有效回收率为 93.1%。年龄为 12~18岁,平均年龄14.35岁,其中男生210名,女生209名。

(2)测量工具

使用研究一中编制的自我伤害行为问卷。

(3)数据统计

数据分析工具采用SPSS13.0软件包。

2. 结果分析

(1)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本研究最后回收有效问卷419份,419名中学生回答了自我伤害行为的19个项目,总频数为7961。结果发现:填了“有”以上的学生为1430人次,占总频数的17.96%。填了“有,但很少”的学生为984人次,占总频数的12.36%;填了“有时有”的学生为340人次,占总频数的4.27%;填了“经常有”的学生为106人次,占总频数的1.33%。

(2)初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总体得分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本研究中预测自我伤害行为总体得分的自变量多是分类变量,因此与多元线性回归相比,方差分析和T检验两种分析方法更合适。方差分析与T检验结果显示,自我伤害行为总体得分情况在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居住条件、父母亲关系这几个因素上差异显著,而在其他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四、研究三: 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1. 研究方法

(1)被试

同研究二。

(2)测量工具

所用量表为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研究一编制的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Perceived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EMBU),是1980年由瑞典的C.Perris 等人共同编制的用以评价父母养育态度和行为的自评问卷。本研究采用的是我国岳冬梅等人1993年翻译和修订的中文版。 EMBU 问卷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58个条目6个因子,即: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母亲教养方式的57个条目5个因子,即: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

(3)数据统计

数据分析工具采用SPSS13.0软件包。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1)父母对初中男女学生教养方式比较

将父母对不同性别子女的教养方式进行比较后得出:母亲对男生和女生的教养方式没有明显差异,而父亲对男生要比对女生有更多惩罚、更为严厉、更多干涉、更多的拒绝和否认。

(2)初中学生自伤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及差异分析

①高自伤组与低自伤组的差异检验

根据研究被试在自伤行为上的得分结果,将得分在前27%的被试分为一组,将得分在后27%的被试分为另一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下表的结果显示,高自伤组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低自伤组(P

②初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

相关分析显示,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因子间存在相关,相关系数在-0.23到0.28之间。

表3 初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注:*P

总体来说,五类自我伤害行为与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都呈显著的负相关,和父母亲惩罚严厉因子、父母亲拒绝否认因子、父亲过分干涉因子、母亲过分干涉和保护因子都呈现出显著正相关。

③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我伤害行为的回归分析

表4 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我伤害行为的逐步回归分析表

将父母教养方式所有因子作为自变量对自我伤害行为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有两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分别为F2“父亲的惩罚、严厉”和M3“母亲的拒绝、否认”,其回归方程为:自我伤害行为=0.329×M3+0.204×F2,说明这两个自变量能较好地预测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

五、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编制的“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具有较好的理论构想和良好的信效度指标,是研究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方式的一个有效工具;自我伤害行为程度不同的中学生在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居住条件和父母亲关系方面存在差异,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伤害行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对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具有预测作用。

国内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立足于实际,通过广泛的项目收集工作,编制了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该问卷比较全面地涵盖了中学生的自我伤害行为方式,具有理想的信效度,为后继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研究工具。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未成熟时期,对于自我伤害行为也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受到情绪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一些自我伤害行为的出现。本研究通过编制的“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探讨了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自我伤害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同时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产生深远影响,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研究虽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但是限于时间、精力和研究条件,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希望在后继工作中加以探讨研究:(1)由于客观原因限制,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编制过程中的测量取样以深圳市福田区的初中学生为样本,是否适合高中生等其他人群有待进一步研究,今后的研究可增加样本类型和容量进行问卷修订;(2)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只从行为方式的单维角度来评估自我伤害行为,以后可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相关研究;(3)本研究只考察了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和部分家庭环境因素对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家庭环境中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考察。因此,今后的研究应该从家庭、社会、学校等多角度出发,全面考察对中学生产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Matthew K. Nock. , Mitchell J. Prinsiten.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the assessment of self-mutilative behavior,Yale Universit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04, Vol. 72 No. 5: 885~890

[2] Winchel RM, Stanley M. Self-injurious behavior: a review of the behavior and biology of self-mutilation. Am J Psychiatry,1991,148:306~317.

[3] Favazza A, Simeon. Self-mutilation, in lmpulsivity and aggression. Edited by Hollander Eand Stein DJ. Chichester, England: John Wiley and Sons, 1995.

[4] Favazza, A. R. The coming of age of self-mutilation.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998, 186: 259~268.

[5] Ross, S., & Heath, N. A study of the frequency of self-mutilation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adolescent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002, 31(1): 67~77.

[6] Daphne Simeon & Eric Hollander著.自我伤害的评估与治疗[M] .唐子俊,郭敏慧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2002.6~7.

[7]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1999,161~167.

[8]施显.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与青少年所面临的挑战[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351~352.

[9] Dr Ong Say How著. 自我伤害的行为[M].李文姬译.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10]谭友果.自伤行为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7, 24(1):20~24.

[11]冯玉. 国外有关自我伤害功能模型的研究述评[J] .医学与哲学,2007,28(8):60~61.

[12],王玲.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研究进展[J] .中国健康文摘2007,11: 134~13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