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志愿实践部8篇

时间:2023-03-02 15:00:23

志愿实践部

志愿实践部篇1

一、精心选择确定试点人选,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大学生志愿者任职村团支部副书记是一项全新的试点工作,要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选择确定好人选至关重要。在团区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实际需要、专业对口、就近安排的原则选择了12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试点工作。其中有7名大学生志愿者是本科学历,分别毕业于中国工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首都重点高校,他们所学的都是计算机、林业、市场营销、会计、生物工程等农村急需的专业知识。其余5名同学是平谷籍的大学生志愿者,并且居住地都在南独乐河镇或临近乡镇,安排他们参加试点工作,有利于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应当讲,把好人选关,不仅为农村基层团组织配备了高素质的实用人才,为大学生志愿者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为大学生志愿者任职村团支部副书记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镇党委和政府全力以赴,努力为大学生志愿者创造良好生活工作环境

一是以安全、方便为根本,安排好吃住行。为了确保居住安全,我们在女生住宿上,做到不是与村助理同为两个女生为伴的不安排,本地女生不是距离本村及家里很近的不安排。在吃饭的问题上,距离镇机关较近的,在机关就餐;距离较远的,在村就餐,村里提供炊具,有的还提供了米面油,有的安排在饭馆免费就餐。为了方便出行,镇里出资4000元,为每位大学生志愿者购置了新自行车。

二是以制度为保障,健全有关管理制度。镇党委与志愿者分别签订了《志愿服务协议书》,还针对本镇实际,制定出台了《南独乐河镇大学生志愿者挂职团支部副书记管理制度》和《南独乐河镇村级挂职团支部副书记工作职责》,明确了服务单位及志愿者应遵守的纪律、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三是以岗前培训教育为基础,强化教育培训。在进行吃苦耐劳教育的同时,为了增强大学生志愿者的安全防范意识,集中对他们进行了安全用电、取暖防寒、预防火灾、雷电、煤烟中毒、交通安全、饮食卫生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并对请假、外出等制度做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随时提醒大学生志愿者在下乡、出差、乘车、涉水时注意安全。同时,向他们介绍镇情、村情、风土人情,尽快熟悉情况,进入角色。

四是以明确工作内容为前提,帮助其抓住工作重点。我们对大学生志愿者挂职团支部副书记工作归纳为“六大员”。即:农村团员及青年的指挥员、村级班子的新成员、农民致富的指导员、文明新风的领跑员、“八荣八耻”的宣传员、农村学生的辅导员。同时,在服务方法上发挥专长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服务范围上本村与全镇相结合,服务方式上大学生团支部副书记与大学生村助理相结合。

五是以耐心帮扶为重点,搞好传帮带。在几个月的工作实践中,这些大学生团支部副书记与镇村干部逐渐形成了:工作上是同志,学习上是师徒,生活上是至亲的和谐关系。为了关心支持他们的工作,我们实行了包村领导联系农村团干部制度,村干部“一对一”帮扶制度。

六是以搭建载体为依托,促其发挥作用。在镇党委和团区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镇团委于9月中旬成立了《南独乐河镇大学生新农村建设服务社》,下设法律、科技、 文明礼仪、新农村政策宣传等五个小组开展服务。为了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发挥作用、鼓掌打气,我们目前正在编辑出版《村官论坛》,设立:镇村发现;献策建言;有感而发;工作一得;无悔青春;学海泛舟;绿野行踪等栏目,暂定每两、三个月一期,目前第一期稿件已收集齐。

三、大学生志愿者任职村团支部副书记取得的初步效果

1、促进了党建带团建。

新任大学生团支部副书记挂职后,积极组织和带领所服务村的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建功立业,奉献青春。镇党委组织部门把团建做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五好支部”考评,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落实,统一考核,统一评比。并结合党组织开展的党员“双带”(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活动,开展团员“双创”(团员争做创新人才、争做创业标兵)活动以及“党员带团员、团员带青年”的结对帮扶活动,效果初显。

2、促进了村级团组织规范化管理。

一是大学生团支部副书记上任后,通过开展调研活动,掌握了农村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对所服务村的有关制度和情况做到了“五清”:本村基本情况清、团干部构成情况清、共青团规章制度清、团组织工作目标及本年度工作大事安排清、青年典型清。二是在具体工作中设立“五台帐”:农村青年花名册、团员花名册、入党积极分子及推优入党青年花名册、外出务工青年花名册、青年优秀典型花名册。三是在阵地建设中定“五有”:要有单独的共青团办公室(挂牌)、要有共青团显著标志和制度上墙内容、要有共青团活动室、要有健全的团员组织领导机构、要有卓有成效的活动。

3、凝聚了农村团员青年。

大学生团支部副书记到村工作后,积极开展活动,刘家河村的沈洲在村委会筹办“青年之家”,深入到青年当中,真正了解青年的需求,组织青年为本村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青年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张辛庄村的刘佳丽依托团组织建立“外出青年联络站”,通过建立一套外出青年档案,发放一份外出青年通讯录,开设一部外出青年服务热线电话,切实服务外出青年。北独乐河村的宋培礼在村设立“共青团员和青年责任岗”,发挥团员青年作用,号召全村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正在兴建的果草畜一体化养羊小区建设中去,为村的经济发展服务。

4、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志愿实践部篇2

关键词激发大学生党员志愿者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Stimulate the Activity of Student Branch Effectively

――Students Party Volunteers Practice Exploration

ZHANG Yinshuang[1], YU Ying[2]

([1]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Shanghai 201620;

[2]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volunteers as the platform for the party volunteers to carry out practical activities, for the problems in party life, in-depth research, analyze how to conduct practical activities for student branch members in new circumstances, make students branch theory with practice, to stimulate student branch activity.

Key wordsstimulate; college student party volunteers; practical activities

1 问题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如何在新时期加强党组织生活建设,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把党的先进思想根植于青年一代的头脑中,是摆在所有高校面前的课题。因此,以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调研为起点,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总结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的新问题、新特点,结合目前学校两级管理改革过程中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出现的形式化、机械化问题,我们以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带领党员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通过调研与实践活动,深入挖掘党支部充分发挥团结教育学生党员的核心作用,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服务广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要求出发,开展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实践活动。通过与时俱进、创新形式,调动广大学生党员作为志愿者的积极性,力争开展大学生喜欢的志愿工作,使学生党员意识到组织生活的必然性、丰富性、哲思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和关注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并通过建立健全组织生活各项机制与策略,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志愿者活动中党员的思想、实施情况进行重点分析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激发大学生党支部活力。

本课题调研问卷发放范围: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市属二本院校)部分学生党员及H大学(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发出问卷220份,回收205份,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90.9%;H大学发问卷200份,回收189份,有效问卷179份,回收率89.5%。男生135名,占35.6 %,女生244名,占64.4%,被调查党员中担任学生干部的158名,占41.7 %,具有志愿者经历党员178名,占47 %。在问卷基础上,我们对部分学生党员召开了座谈会、个别访谈,深度了解问卷选项背后的理由及思考过程。

2 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调查

2.1 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

我们首先对党组织生活的频率和形式进行了调研,大部分党员认为组织生活是发展和转正党员,38.44%的学生党支部每月过一次组织生活,30.91%的党支部1-2个月过一次,19.89%的学生支部组织生活间隔在2个月以上,10.75%的组织生活间隔超过3个月。组织生活主要的方式:“上党课,听讲座”、“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学习文件,读报纸”排在前三位,参加志愿者及社会公益活动、素质拓展和参访活动较少。调查显示,学生党员认为,目前的组织生活形式单一,缺乏新意,不能激发党员的热情(196人),以服从为主,党员缺少主动性与创造性(183人),单方面灌输,党员在活动中自由发挥空间小(156人),存在内容枯燥、肤浅,脱离学生活实际的问题(223人)。在开放式提问中,学生党员最希望开展的组织生活是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丰富党员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党员的主观积极性。下面是具体调研及部分实证分析:

2.2 实证分析

(1)党支部组织过的党员实践活动有A、社区服务(13.3%) B、实地考察(6.7%) C、参观红色景点(27%) D、理论知识讲座(40%)及其它(13.3%),可见,支部党员实践活动中,理论知识讲座较多,社区服务、实地考察、志愿服务等户外实践性活动较缺乏。

(2)大学生党员对党员实践活动参与度:学生党员对党员实践活动的态度很好,有要求就积极参加,但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66.67%的党员回答“只要党组织有安排,一定积极参与”,29.03%的党员愿意参与活动,4.03%的党员偶尔参加,如果与自己时间冲突,需要考虑。

(3)对于如何看待党员实践活动,50.8%同学认为有必要,党员把它当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锻炼的机会,42.5%党员把它看成一种责任,6.7%党员认为没必要,如果组织有要求,可以做。

(4)实践活动主题应该如何产生78.9%的同学认为实践活动主题产生应该建立在学生了解活动的基础上,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这样的实践真正让学生党员获得锻炼;若只根据传统项目,无法做到与时俱进,跟上社会的节奏,无法了解社会当下现状的党组织,实践的结果也不会很满意;21.1%的同学认为实践活动主题从党支部直接由上到下的传达接受,其本质反映此做法妨碍学生党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他们的能力与社会观察力来说,是一种阻碍。

(5)你认为党员在实践活动中遇到困难:选时间(58%)和活动内容(35%)的党员最多,同时,认为这种志愿实践只是作秀以及自身能力不足的党员占一定比例,这些成为实践活动中常遇的问题。由于学生在校学习和工作繁忙,因此可以不占平常的学习时间,利用长假期进行实践活动;而内容应注重实质,不单纯走过场,学生党员应该表现出创新务实的一面。

(6)你乐于从事怎样的党员实践活动:支教(23.3%)、图书馆志愿者(20%)、义卖等慈善活动、医院做义工、服侍老人(13.3%),如今的学生党员的实践活动已经和以前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现在更注重理念的传播,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思想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3 有效激发学生党支部活力的机制与对策

在前面的调查中,党员志愿者活动是学生党员认为应包含在党员教育活动中的内容,位列前三。志愿者活动作为一种公益活动不同于捐款捐物的献爱心活动,它要求学生党员身体力行,为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又能很好满足学生党员丰富教育活动形式、增加户外体验式教育,情感体验越多,越有助于价值认同与内在需求的满足。

在调研基础上,我们利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之际,大胆尝试、创新组织生活,带领学生党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支部特色活动,以下是我们在世博期间开展的活动:

3.1 愿在,我承诺――党员志愿服务承诺书签名活动

在正式进行志愿服务前,号召党员志愿者在承诺墙上写下自己服务承诺。该活动充分激发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争做一颗优秀的小白菜,通过创先争优承诺墙时刻提醒党员志愿者牢记自己的承诺,在不断激励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志愿服务水平,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3.2 我在,做表率――党员志愿者示范岗

党员志愿者进入园区志愿服务时,设立党员示范岗,挑选出志愿服务业务精,意识强的优秀党员代表进行轮班服务,号召党员志愿者勇争先,做表率,为志愿者树立榜样,充分展示党员志愿者的组织意识、模范意识及能动意识,在志愿服务期间发扬吃苦耐劳精神,旨在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激励志愿服务意识。

3.3 精业务,做骨干――党员志愿者业务大比拼

全体党员志愿者以及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到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岗位周遍的交通、场馆等游客集中询问的信息,开展志愿者业务知识竞赛的大比拼,号召党员志愿者从我做起,充分发挥先进性和能动性,争做世博志愿服务的行家里手。

3.4 我奉献、我历练、我提升――党员志愿者成长手记展板

全体党员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期间以党小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制作根据每位党员在服务世博、奉献世博期间的经历与感受制作一张主题名为“我奉献、我历练、我提升”的海报,海报上可粘贴记录白菜生活点滴的照片,也可书写志愿服务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或者是自己的心情语录以及心得体会等。同时,号召党员志愿者针对在服务期间发生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以供完善今后的志愿服务工作。

从以上调研情况和开展过的党员志愿者活动来看,要促使党员志愿者活动成为学生党员成长的一部分,必须探索促使党员志愿者活动转入内化并且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机制与策略,才能真正做好高校党建工作,才能把我国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紧紧地凝聚在党旗之下,为推动全面小康,构建社会和谐,实现民族做出更大贡献。

(1)增强支部书记工作合力机制:在管理上,定期召开全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培训会、制定支部书记规范制度、安排支部书记进行祭扫烈士墓等活动,重温历史、增强学生党员的归属感、使命感。

(2)确立支部项目化管理模块机制:在主题上,以学生党支部项目化管理为起点,以重大纪念日等为主题定期开展系列活动,如“五月花海”、红色之旅,党史教育,主题演讲,实践科学发展观,到民工子弟学校宣传等主题教育活动。

(3)激发学生党支部动力评比机制:如星级党支部评比:制定星级党支部评定细则,开展内容丰富的世博活动及党支部风采展示评比活动,以求“支部和谐创特色”的目标。

(4)构筑党支部活动新阵地实践机制:以世博园、社区、工厂等这样的社会公共场所为服务阵地,对党员志愿者进行跟踪调查,记录学生党员工作情况。网络平台:学生党员工作网页或党员志愿者博客的创建及维护,将党员志愿者在各地区开展的实践活动上传,使广大党员青年有个交流的空间。

4 结语

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的示范活动是有限的,示范效应是无法估量的。学校又是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的平台、基地,对于党员学生,他们渴望通过学校党组织的引导,使自己真正融入社会并为社会做有益的事情。青年是志愿服务的生力军,学校是开展志愿服务教育的主阵地,社区是群众生活的基本单元,是经常性志愿服务的主要场所,党支部利用这些平台,激发支部活力。

参考文献

志愿实践部篇3

1.基本概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个规范的、整体的、较稳定的社会实践体系。构建完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主要分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根据内容的不同,大致分为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社会调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生产劳动和科技发明等形式,涉及大学生活每个角落。

3.内容延伸。大学生志愿服务型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是指大学生青年走出课堂和校园,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城市、农村、社区等提供非营利、无偿、无职业化的自愿参与服务的社会实践模式。主要包括城市志愿服务、乡村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等具体形式。

4.活动效果。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作为一支越来越庞大的新生社会力量参加到志愿服务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从而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完成实践、成才等任务。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1.志愿服务的初始起源。志愿服务起源于十九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二战后,志愿服务工作扩大成为一种具有广泛性的社会服务工作,重心逐步趋向于调整整个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志愿服务工作走向制度化、专业化。

2.志愿服务活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结合。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的,始于1978年。1987年5月,中共中央了《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全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入制度化、规范化阶段。到1993年底,开始组织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国志愿服务进入了有组织、有秩序阶段。

3.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的蓬勃发展。1994年,以中国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为标志,符合时代潮流的志愿服务在全国兴起。1998年,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正式组建,成为了全国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权威组织管理机构。这也从实践形式和实践载体的拓展上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创新。特别是随着北京奥运会等的成功举办,青年志愿服务得到公众广泛认同,成为社会正能量传播的重要载体,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得以不断创新发展。

三、唐山学院开展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工作模式

一直以来,唐山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将其纳入每学期全院重点工作计划,秉承“引领青年、凝聚青年、鼓舞青年、服务青年”的基本理念,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坚持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有序开展相关活动,并将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开展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多年来,经过积极探索,基本形成了以院系志院者协会为主,学生社团、系团总支、学生会为辅的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活动工作体系,逐步确立了以大型公益活动、重大纪念日、各种帮扶活动、关爱特殊群体、文明倡导、保护环境、爱心捐助等为重点的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活动主体内容;陆续制定出台了《唐山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行动管理办法》、《唐山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办法》等一批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培养出了一批批具有较高社会服务能力和较强奉献精神的青年志愿者,受到社会和公众广泛好评。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模式的重要作用

志愿服务是一个传递爱心和文明的过程,也是提升社会风气、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石。

1.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活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能够将自己的主动参与和国家社会需要、群众利益相结合,不仅使专业知识得到直接检验,更使思想意识、人生价值观得到升华。同时,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注重实践育人,提倡服务育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唐山学院通过“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世界环境日、禁毒宣传日等纪念日主题活动,开展系列文明宣传倡导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唐山学院团委通过“善行河北,美在唐院”活动,组织全院学生为雅安灾区人民爱心捐助。院学生会注重节约日常活动资金,资助了2名“春蕾女童”继续学业,既圆了孩子的“上学梦”,又对大学生们进行了爱心公益教育。

2.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唐山学院在“以人为本”育人理念指导下,积极挖掘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帮助大学生更为积极地承担责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具体工作中,学院团委积极引导广大毕业生牢固树立“新西部、新生活、新成长”的崇高理想,积极投身西部建设发展。自2004年开始实施“西部计划”项目以来,共输送51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志愿者奔赴新疆、、青海等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从反馈情况看,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工作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牺牲奉献精神,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普遍得到了服务地的好评。其中,经济管理系2004年赴新疆轮台县志愿者李迅同学,被团中央授予了“西部志愿者银质勋章”。此外,多名同学在服务期结束后,通过考取公务员等方式,在服务地真正落地生根,成长为社会栋梁之才。

3.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现阶段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定位于社会化、复合型人才,普遍要求来之能用、用之能成。但现实往往是学校教育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大学生们理论知识高,实践能力弱。而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广大大学生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实际动手能力,进而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此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活动也是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化过程。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大学生们需要在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基础上,虚心向社会和他人学习,努力提升在课堂上不易学到的实践本领。

五、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模式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最重要基地,要切实发挥好、利用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价值功能,通过国家、社会、高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内部和社会大舞台外部之间的相互促进。

1.明确原则、突破限制,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活动具有活动动机的纯洁性、选择参与的随意性、服务领域的广泛性、参与过程中的群体性和鲜明的精神文明实践性等特点。为此,要坚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集中式和分散式相结合、全面组织和重点实施相结合、学校组织和社团组织相衔接等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条幅海报等校园媒介,宣传表彰志愿服务的活动意义、典型事例,引导全院师生自觉、自愿参与活动。

2.适当引导、多方支持,完善组织机构,突出志愿服务的自主性特点。部分人把志愿服务视作行政命令和完成任务,这与志愿者行动宗旨相违背,也挫伤了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但一味放手让大学生自主活动,又可能出现一些工作失误。唐山学院在开展社会实践时,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志愿活动之中,把志愿者服务内化为大学生长期自觉的行为,保证愿服务活动的自愿性、自主性和无偿性等特点。一是成立了专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指导机构,通过协调各方,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支持。二是在勇于创新的同时,认真分析当前学校和社会环境变化,加强与校内外志愿服务机构的沟通合作。三是建立专门性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机构,经常性地组织专题公益性讲座,使志愿服务队伍在加强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实际能力。

志愿实践部篇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自从2000年合校至今,我校团委积极响应贯彻、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团省市委、学校党委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工作。在这几年中,我校团委专门成立了社会实践部,特设专职教师负责指导大学生实践和志愿者工作。为了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锻炼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全面落实素质拓展工程,积极主动开展各项相关活动,具体活动总结如下:

一、落实“文化、科技、卫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广泛动员组织大中专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全国学联决定今年暑期继续组织开展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全国学联五部委联合提出提倡大学生

今年是纪念86周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21周年,也是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起步之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院团委积极响应和全国学联等五部委提出的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落实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深入地组织各系开展卓有成效、形式多样丰富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由我院团委的指导,各系分团委就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精心部署和周密安排,活动安排紧紧围绕“文化、科技、卫生”的主题,在科技支农、文化宣传、医疗服务、法律普及、支教扫盲、环境保护和艾滋病预防等领域作了全面布置。

长春工程学院此次暑期“三下乡”共有15个分队,其中包括各个系的14个小分队和院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分队。本次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师生积极响应市委宣传部、市高校工委、市团委的要求。旨在让同学们投身农村基层地区,在实践的服务中得到锻炼,增长了才干,并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此次暑期“三下乡”我院评选出了6名优秀指导教师,分别是:赵靖、高轶鹏、时红梅、张迎娟、李东晓、寇向群。这些优秀教师在“三下乡”活动中积极引领学生开展各项活动,为基层地区带去了我们最好的节目与捐赠物品。

为了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尽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充分体现现代化人才的优良品质,我院共有1402人参加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各系人员如下:机械工程系:130人,电气工程系:110人,管理工程系:100人,建筑系:130人,环境工程系:120人,工业设计系:75人,水利工程系:95人,岩土与道桥工程系:80人,国土资源系:95人,信息工程系:86人,能源动力系:98人,土木工程系:120人,应用化学系:75人,工商管理系:88人。(实践基地详情清见附表2)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将充分发挥我校党员、团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认真搞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组织开展“挑战杯”系列活动

响应长春市委、市科技协会开展的“挑战杯”长春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活动。

三、积极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2、四川

2、内蒙古

这两年我们学校获得了吉林省大学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组织单位。

四、“四进社区”工程全面实施

为了响应上半年团中央“四进社区”以及长春市团市委、长春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万名大学生进社区”活动,落实“三个贴近”,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学校团委社会实践部指导下,各系分团委积极配合下、开展了以服务社区、造福社区群众为核心,以拓展社区服务,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美化社区环境,丰富社区文体生活,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引导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文化建设,活跃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品位,满足社区群众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我院实践小分队、青年志愿者近半年来开展了40余次走进社区实实践、志愿服务,参加总人次达2000多人,其中媒体报道活动20余次,并形成了以下长期特色志愿活动——“一帮一”结队服务、义务家教、定期社区文艺演出、美化社区环境、维护社区治安、定期走访养老院、孤儿院,此外还积极参与社区公益宣传活动:我院志愿者积极走进社区宣传亚冬会,为迎接“世界艾滋病日”我院志愿者与自由大路社区以及巷报举行的以“心系红丝带”为主题的健康社区活动。(详细情况请见附表3)以上特色活动得到了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五、“心系红丝带”预防艾滋病

长春工程学院“晨曦”青年志愿者协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倡导“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精神,不断深化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本着服务同学、服务社会为宗旨,在院团委社会实践指导部指导下,作为我院的最大组织机构“晨曦”青年志愿者协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充分发挥工科院校特色和优势,“帮贫济困”和“社区援助”等工作项目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大胆创新,拓展工作:

——大力推进扶贫计划。

——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在长春市重点区域开展环境临测、植绿护绿、清除白色垃圾、回收废旧电池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积极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抓住各种大型赛会、社会公益活动的契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吉林省、长春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贡献,进一步提高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服务。组织青年志愿者经常深入敬老院、福利院、孤儿院、康复中心等服务基地,开展帮孤助贫、文化娱乐、心理咨询等活动;到居民集中场所开展普法宣传、网络培训、文艺演出等服务;到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开展志愿讲解服务;为受灾群众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等。

在队伍建设方面:

——完善协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各院系分会的指导力度和工作监督力度;加强对会员的管理;完成协会内部干部的选拔、任用。

——学期初对志愿者进行登记、注册,同时,选拔学生党员、素质高、学历高等优秀人员入会,完成对所有志愿者的理论及工作培训,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业务水平,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实施总会领导下的分会负责制,完成工作重心下移机制,充分发挥各分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作用,调动各分会工作的积极性。

通过我院团委社会实践部积极响应上级组织号召,并对各系分团委社会实践部的监督、指导,以及“晨曦”青年志愿者志愿活动的开展,扩大了我院在社会上的影响。

我们将继续发扬优良作风的精神,开拓创新,为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共青团长春工程学院委员会

志愿实践部篇5

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根据兵团、师市关于在卫健系统做好2021年元旦、春节和“3.5”学雷锋日期间开展“八送”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六师医院芳草湖农场分院实际,特制定,六师医院芳草湖农场分院2021年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 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整合人员队伍、平台载体、项目活动,创新性建设“卫生健康志愿服务” 、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因地制宜开展深入社区、深入连队“送健康”义诊志愿服务的文明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基层群众健康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更好地推动基层群众的健康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二、活动主题

从具体事情入手,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引导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为核心, 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真心服务群众, 更好地强信心、暖人心、筑同心;坚持突出“送健康”义诊服务。建设身边的志愿队伍, 把志愿者培育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保持文明实践的常态化、制度化;坚持贴近生活实际;坚持统筹谋划推进,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融入医院发展过程作为重点任务加以推进。

三、工作内容

(一)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健康”义诊实践活动,引导干部、党员、医务工作者领会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核心理念、实践要求,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更加自觉地维护核心、拥戴领袖,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培育践行主流价值。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引导全院

工作人员自觉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医院活动,不断扩大创建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开展“送健康”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医疗卫生系统人员组成志愿服务团队,深入社区、连队、积极开展“送健康”志愿服务活动,为职工群众提供健康体检、健康讲座、保健咨询和常见病治疗等服务,积极参与偏远连队和社区巡回医疗活动,引导人们健健康康过大年。

四、工作措施

坚持“有场所、有队伍、有制度、有保障、有成效、有特色”的“六有”标准,夯实实践载体,规范建立实践基地和活动阵地。

(一)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送健康”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医院重点完成项目。按照“标识统一、 质量优良、设施完备、氛围浓厚、功能齐全”的建设标准,强化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送健康”志愿服务活动成为集学习培训、专题讲座、文化普及、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中心。

(二)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送健康”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明确人员构成,医院党员干部医务人员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由院长担任队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队长负责新时代文明实践相关工作,同时坚持党员干部打头阵,广泛发动业务骨干、一线医务人员,建立一批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志愿者队伍。

(三)丰富实践活动内容。根据本单位志愿者的承载能力、活动形式等,采取深入社区、深入连队开设讲堂、健康咨询、心理疏导和常见病治疗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全覆盖的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团队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12次,实现教育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让志愿者们在活动参与中体悟美好生活、提高自身素质。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医院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院长负责牵头组织,党政办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 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确保实践活动有人组织、常态开展。

(二)加强统筹协调。每年初审议确定重点工作,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医院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党员教育、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统筹协调社区及连队兄弟志愿服务队伍和社会组织力量, 实现资源共享,全面发力。

志愿实践部篇6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我国志愿服务的一直重要力量,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对推进志愿服务深入发展进行总结部署,突出强调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化、规范化、常态化,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大志愿服务的力度,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折算成社会实践学分。当前,把握志愿服务的核心要义,立足各高校自身办学特色,打造各具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既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质量,也有助于推进大学生实践育人的开展。

1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

实践育人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社会实践中,可以促进对理论知识的思考内化,推动理论联系应用于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锻炼社会实践能力等。大学生作为我国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在扶贫开发、社区服务、大型活动、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赛会期间,大学生志愿者展示出的精神风貌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中,大学生积极参与国庆游行、晚会等活动,再次赢得了广泛赞誉。多年的实践证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为大学生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增强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搭建了有效平台。

1.1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人的道德品质既要靠思想的教育、文化的涵养,更需要在亲身实践中逐渐修养养成。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能够树立尽自己所能为他人服务的人生观,摈弃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这个过程就是一项社会道德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引导人、塑造人、教育人的过程。志愿服务活动以帮助服务他人为目的,不计劳酬,奉献社会,引导大学生摈弃自私自利、抵御市场经济带来的逐利性和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形成为人民服务,以集体利益为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因此,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既锻炼了技能,也提升了思想道德素质,更加切身体验到个人、集体和社会的依存关系,从而自觉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情操。

1.2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感是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对推动社会的有序运转、与他人和谐共生而秉持的一些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在现代社会,社会责任感是和谐社会建设和实现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撑。大学生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生力军,更应主动承担起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能够深入到基层、边远地区,走进企业、社区,服务于大型会议赛事等,能够深刻感知社会各个领域层面,接触了解各个群体,深度体验生活、感受民生民情,激发自身服务意识、奉献精神、责任观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3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大学生学习经历大多局限于学校,虽然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社会实践能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感知社会、适应社会、走入社会的能力。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推动大学生走出封闭的校园,广泛接触社会,积极参加扶危济困、应急救援、重大活动赛事、公益救助等领域,对于提高大学生语言表达、组织协调、团队协作、承受压力等能力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级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能将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外化于实践活动之中,从而促进自身对理论知识的思考、判断和吸收强化,并进一步开阔了视野,不断从实践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从而全面提升自身能力素质。

2 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现状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理念在高校得到普遍认同和践行,志愿服务在高校得到全面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一自身的良好表现改变了人们对90后,00后这一青年群体的偏见,看到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积极向上、向善的优秀品质,他们以行动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但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也暴露出以下几个值得重视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2.1 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缺乏持久性

大学生普遍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表现出极大认同,能够自发或在集体组织下,不计劳酬、不畏劳苦,尽其所能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积极参与到各类志愿服务中去。但与此同时,纵观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无论是参与者还是组织者,志愿服务行动都缺乏持久性、可持续性。从参与者方面来看,在各类志愿服务实践中,大学低年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热情较为高涨,积极参加志愿社团和志愿服务活动,但随着学业、就业、考研、考证等压力增大,学生逐渐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次数减少,慢慢退出志愿服务社团,对志愿服务的热情也随之减弱直至不再关注。从组织方面砜矗无论是组织招募、参与人员,还是服务活动内容、活动反馈总结都多为临时性,短期性,很多很好的志愿服务项目没有得到坚持深化,很多学生的志愿服务热情没有得到保护强化,很多活动没有及时总结表彰提高,这些从长远来看都不利于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开展。

2.2 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缺乏高效性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建立起13余万个志愿服务组织,这其中依托高校建立的志愿服务基地又居多数。目前高校形成了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主导,其他各种类型志愿服务社团为补充的志愿服务组织架构。这些组织多由学校团委及各院系团总支指导,由指导教师或者学生骨干负责组织实施。在具体实践中,一般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大多经过上级组织提出任务需求――志愿服务组织负责宣传、招募、培训――志愿者参与活动这一流程。这种由上及下的管理模式能够保证志愿服务任务的下达和组织开展,但每次志愿服务活动都经历这一套部署组织过程,组织管理效率大打折扣。有的活动如果没有及时招募到合适志愿者,志愿活动就会变成硬性任务摊派,难以让参与其中的学生感受到应有的荣誉感责任感,志愿服务的激励、凝聚功能也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2.3 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缺乏专业性

近年来,在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大型赛事,以及抗震救灾、扶危助困等急事难事中,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勇于担当,有效弥补可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助推了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但在志愿服务中,也出现很多志愿者能力素质达不到任务要求,或者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培训才能完成一项任务,导致志愿服务成本增高。事实上,一个地区高校专业设置总体上来看较为齐全,如果将学科专业、兴趣爱好和志愿服务领域有机结合起来,让志愿服务及成为大学生涵养服务奉献精神的阵地,也成为专业知识应用实`的平台,将会极大的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3 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路径探索

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应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将志愿服务活动建设成为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

3.1 建设稳定的志愿服务基地

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建设,是促进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开展的重要支撑。高校在大力拓展志愿服务的领域的同时,也应重视和加强志愿服务的基地建设。通过与政府部门、企业等共同打造大学生能够长期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从而将服务项目、服务部门基地化,有效解决志愿服务的不可持续等问题。在持续的志愿服务活动基地活动中,大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实践能力,还能够加强与服务部门的沟通交流,加深对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的深层次了解,提升服务质量,有效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盲区和不足,从而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如当前在“一带一路”战略所涵盖地区的高校,可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打造如会务服务、旅游服务、沿线国家语言服务等志愿服务基地,这些将会为当地政府推进“一带一路”提供重要参考和帮助。

3.2 打造志愿活动精品活动

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指出:“号召和提倡学生积极参与适合其身心特点的志愿服务活动,坚持适宜适量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讲求实效”。大学生志愿服务既要体现无偿、公益等志愿服务特征,也要兼顾大学生身处求知求学的重要阶段,成长成才的迫切愿望,将志愿服务与大学生个人成长相结合。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志愿服务规划时,要把这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既使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现志愿服务的功能。兼具这两者目标的志愿服务品牌活动既有持续、深入开展下去的根基,也将凝聚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服务中受益成长。

志愿实践部篇7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以来,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管理平台,定制“1+N”、“1+12+N”两个模式,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搭建了多个优质平台和载体。“1+N”模式:“1”为网上注册志愿组织和志愿者,“N”为社会组织和市民群众,注册志愿组织和志愿者要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当先锋、做表率,通过宣传组织发动各类社会组织和市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一、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主要做法

【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实现全覆盖

依托服务平台,健全志愿网格。以**镇、**镇两个乡镇为先行试点,把志愿网格小组建设纳入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平台,在全镇N个党小组志愿网格中同时建立志愿网格小组。采取党员自荐、群众互荐和组织推荐方式,选配有威望、身体好、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志愿者作为志愿网格小组的信息员充实到各网格志愿小组中,具体负责该网格的志愿服务工作,实现志愿组织网格全覆盖。

梳理服务事项,明确工作任务。志愿网格小组信息员采取设岗定责,把扶贫帮困、法律维权、环保绿化、文明交通、卫生健康等多项志愿服务作为志愿网格小组的工作内容,由志愿者定期将“微”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公示。

建立规章制度,开展业务培训。在各志愿网格小组建立《网格志愿小组工作职责》《信息员工作职责》《结对帮扶基本任务》等规章制度。各村成立志愿服务分队,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以镇为单位,对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辅导员、网格志愿小组信息员进行全面培训。

【齐心协力】志愿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为进一步规范各志愿网格小组的运行管理,实现志愿服务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深度融合,主动与各单位、各部门各项活动相衔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1个工作督查组,在乡镇建立多个指导组,建立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若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明确工作职责,各基层志愿网格小组立足本职主动与相关部门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把基层“微”志愿服务工作融入到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

结合镇村实际,充分调动志愿者、学校、家庭、社会的积极性,采取定期走访、搜集建议、及时通报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切实发挥了基层志愿者服务的“主力”作用。县辣妈酷爸爱心联盟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格把留守儿童作为重点,每年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动员企业爱心人士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关爱帮扶,到多个乡镇开展诚心“橙”意情暖童心微心愿活动,得到广大民众的一致好评。

【共建共享】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多彩

实行资源共享,持续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制定了2019年志愿服务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以综合文体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儿童之家(校外教育活动站)等公共资源为依托,发动退休老教师、老干部、有特长的文艺爱好者、大学生志愿者、大学生村官参与到志愿服务网格和活动中,完善组织机构、辅导员队伍、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志愿服务活动计划,有效发挥志愿服务网格的作用。

结合全县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需要,整合各类资源,每月一个大型主题志愿服务项目,按照“一月一主题、一月一载体、一月一活动”工作要求,动员组织全县志愿服务队参与。1月主题为:“点亮微心愿·共享文明城”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行动,动员广大市民认领“微心愿”,以“点对点”模式为贫困儿童圆梦,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关注、关爱弱势群体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月主题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暖冬行动”,围绕助力春运、亲情关爱、文化服务、生态保护、平安建设、弘扬时代新风等为主要内容,组织动员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3月主题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系列活动,围绕邻里守望、文明引导、帮困扶弱、美丽家园、脱贫攻坚、移风易俗、窗口形象、网络文明等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月主题为:“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文明祭扫宣传活动,发动志愿者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宣传;5月主题为:志愿者平安夜跑“荧光行动”,宣传环保、平安建设、爱心公益、运动健身、绿色出行;6月主题为:禁毒宣传公益“快闪”行动,宣传禁毒防毒;7月主题为:暑期“希望家园”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弥补农村留守儿童暑期教育和监管空白;8月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河流湖泊公益行动,宣传生态环保,助力“美丽**”建设;9月主题为:“小手拉大手”文明劝导志愿行动,通过学生发动家长,动员家庭参与文明城市创建;10月主题为:“重阳节”敬老爱老志愿活动,践行敬老爱老美德;11月主题为:“智资同助见真情  关爱在身边”旧衣物和书籍募捐,动员全城,助力精准扶贫;12月主题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志愿者”、“志愿项目优品汇”评选、表彰活动。

调动各方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资源和人才优势,采取志愿者定期定点深入志愿服务网格的方式,精心设计、组织各种适合群众参与、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活动。各志愿服务先后组织开展了“文明礼仪从我做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美德少年”、“小红花幼儿”评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镇利用暑假举办“希望家园”暑期培训班,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安全自护、心理辅导、素质拓展、爱眼护眼、励志教育等服务,针对市民开展剪纸、书法、绘画、围棋等各类培训活动,提高了群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坚定文化自信。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以来,已注册志愿者94066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项目67个,开展活动2187余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达到37985人,活动参与57913人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1、阵地建设精度的问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所、站三级组织架构是推进好文明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前置条件,但在学习考察和工作推进过程中发现:一是部分阵地建设没能做到对现有公共资源的有效整合、合理利用,存在为建而建的堆砌之嫌;二是部分阵地建设比较粗放,局限于挂牌和制度上墙,阵地功能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好工作调度衔接、活动开展、宣传教育、服务便民的综合功能;

2.活动开展深度的问题。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目的在于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群众是主体,让最广泛的农村群众参与进来是关键。就目前看,部分存在:一是活动吸引力不够,如宣传教育还多限于开会、印册子等老套路;二是实践服务力不够,如有的志愿服务多侧重于工作,为基层百姓具体解难帮困缺乏针对性,或者供需有错位;

三、创新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并非要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要整合盘活各类文化资源,打通文化服务阵地,把原有的资源用好用足。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此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今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将重点落实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服务功能。通过大走访、与村(社区)结对等活动,对接基层群众的需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服务功能,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工作,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有认同、愿参与、真点赞”。

志愿实践部篇8

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500米”,顾北村根顾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部署要求,结合实际,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

在村级层面我们成立了顾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由党总支书记赵玉龙担任队长,党员干部、青年代表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要求,不断壮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

一、培育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成立志愿服务分队,不断壮大党员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巾帼志愿者队伍、平安志愿者队伍等特色志愿服务队,积极培育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将活动进一步延伸到群众身边。

二、培训活跃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发挥村两委人员、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进步一完善党员、团员、企业管理人员等注册成为志愿者,注重从先模人物、法律工作者、退休文化工作者、创业人员中招募志愿者,实现我村志愿者达到400名,其中,活跃志愿者保持在200名以上。

三、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顾北村党员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于节日、不定期对社区低保人员、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进行慰问关怀,平日里经常上门询问生活情况,发现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平安志愿者和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上门为村民宣传法律知识,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努力为社区育龄妇女提供满意服务,为她们和她们的家庭更多的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和婚育新风的有关知识。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