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8篇

时间:2023-03-02 15:03:24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篇1

[关键词]商品流通企业 会计核算

一、新形势下商品流通的形式多样化

商品流通业务是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核心业务,商品流通主要包括商品购进、商品销售和商品储存三个环节。商品流通按照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方式主要划分可以分为自营商品流通和联营商品流通。自营商品流通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先购后销的业务流程,先自己垫付资金购进商品,后通过销售商品并结算收回货款,一般包括购销存三环节,是一种完全“独立”的状态。联营商品流通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先销后购的业务流程,商品先由生产者运到商品流通企业的营业场所并配备销售人员进行商品销售,商品流通企业负责销售收款,后与生产者作商品购进处理并结算进货款,一般包括购销两环节,是一种商品流通企业与生产者融合的状态。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涌现了很多新兴的商品流通经营方式。连锁经营商品流通方式已经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网络经营商品流通方式业得到了突发猛进的发展。各形式的连锁商店(城)、网上商店(城)如雨后春笋般分别涌现在大街小巷和网络店铺街上,令人眼花缭乱。可见商品流通的的空间、时间日益扩大,已经从实体商店的营业时间扩大到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的网络商店(城);商品流通的组织日益复杂化,从单一的商店发展到跨国商业集团或者连锁集团形式;商品流通的形式日益多样化,自营、联营、连锁经营、网上经营、代购代销等形式层出不穷;商品流通过程中科技含量日益增加,如电子结算方式的发展与完善,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流行等。

二、一般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核算特色

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是组织商品流通,即商品的购进、销售、调拨和储存,将社会产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从而实现商品的价值并获得盈利。和工业企业等其他行业企业的经营活动相比较,商品流通企业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商品购销,其经营过程主要包括供应过程与销售过程,几乎没有生产过程;二是商品资产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点;三是企业营运中资金运动的轨迹是“货币――商品――货币”。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作为企业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在会计方面与其他企业会计一样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共同职能,但从商品流通运行规律与会计的结合来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以商品流通业务为中心,对商品资金的筹集、运用和资金的收回进行核算和管理,其核算重点和管理方法显然与其他行业不同。虽然同样适用《企业会计准则》(2006),但是,相比工业企业的存货类别较多,包括原材料存货、在产品存货和产成品存货等,而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主要是商品存货,存货类别比较单一,品种规格繁多。由此可见,零售业商品流通业务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特点,决定了其会计核算与其他行业相比有一定的特别之处。

1.存货日常核算方法独特

日常工作中,工业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法核算,也可按计划成本法核算。如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会计期末应根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调整为实际成本。而商品流通企业中,经营鲜活商品的零售企业一般采用进价金额核算,批发企业一般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综合性的零售企业一般采用售价金额核算,专业性的零售企业一般采用数量售价金额核算。当然,也可以将上述四种核算方法结合起来运用。采用售价核算的零售企业,应将售价与进价的差额在“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核算。期末运用“综合差价率推算法”或“分柜组差价率推算法”或“实际进销差价计算法”等方法,将进销差价在已销商品与期末结存商品之间进行分配,以确定本期已销商品进价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进价成本。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批发企业,则可以采用毛利率法并结合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方法计算结转已销商品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成本。采用进价金额核算的经营鲜活商品的零售企业应实行实地盘存制进行商品进价成本的核算。

2.进货费用处理方法特殊

工业企业计入库存商品成本的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必须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计算方法和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定额成本法等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分配法计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对于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则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由于商品流通企业几乎没有生产加工的过程,不存在为生产加工商品而发生的人力、物力消耗,仅有购进商品时垫支的进价以及企业在组织商品购进环节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货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对进货费用的处理有较大的灵活性。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可以直接计入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中,也可以设置“进货费用”科目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至于金额较小的进货费用,由于商品品种、规格繁多,流转频率快,没必要将其合理且精确地对象化到每件商品中去,而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销售费用。

3.库存商品账管理严密

以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批发企业为例,对库存商品账的管理非常严密。对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设置,一般业务部门设商品调拔账,只记数量,不记金额;仓储部门设商品保管账,也只记数量,不记金额;财会部门设一套完整的库存商品账,即除设置库存商品总账和明细账外,还按库存商品类别设置类目账。形成库存商品总账以金额控制库存商品类目账,库存商品类目账以数量、金额控制库存商品明细账的格局。在实际操作时,可以“三账分设”即业务部门、仓储部门、财会部门各设一套账,以相互牵制和严密管理;也可以“两账合一” 即仓库设保管账,财会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商品账合并设置;还可以“三账合一”即只设库存商明细账。

4.不计算产品成本

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是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商品流通企业由于几乎不生产产品,因而不存在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问题。

5.可不设置“管理费用”科目

新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别规定,零售企业管理费用不多的,可不设置该科目,其核算内容可并入“销售费用”科目核算。

三、特殊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特色

1.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特色

近年来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导致一大批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尤其是网络型零售业的大量涌现。它们有的依托原有的实体商城而建立起网上商城,例如国内几大电器零售商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纷纷进军网上商城。有的完全不依托实体商业,例如当当网商城、新蛋网等有特色的网上商城。还有的是联合实体商业而进行团购商品销售业务的团购网站,例如拉手网、乐团儿等。快速增长的网络消费市场成为零售业中无法忽视的一部分,网上商品购销已成为一大流行趋势。这些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也体现其特色。

(1)针对现实特点新设一些有特色的明细账户或费用专栏

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针对其商品流通业务的现实特点新设一些有特色的明细账户,主要表现在:

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购销业务多通过支付宝等网上结算手段进行结算,一方面,企业货币资金核算时应在“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下专设一明细账户支付宝存款,另一方面,由于支付宝结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手续费问题,所以“财务费用”下应专设一费用专栏即网上结算手续费。

网上商城与传统实体商业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的费用要素,可以在实际发生时计入相对应的成本费用账户,如在“销售费用”下根据实际专设网络广告费、信息传递费、物流配送费等费用专栏。

(2)电子原始凭证的广泛使用

在传统的实体商业中,原始凭证主要表现为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纸介质原始单据,经过经办人员签字盖章后作为正式原始会计凭证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网上商城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电子原始凭证,比如电子订单,电子配送物流单据,电子确认收货单,支付宝账户等网上收付款凭证等。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做法是会计人员将收到的电子原始凭证打印下来,再像处理纸质原始凭证那样签字、盖章、保存,再编制记账凭证,最后录入会计信息系统。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篇2

【关键词】 商品流通企业 会计核算 改革

想要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够良好发展,对会计核算的标准进行统一是非常有必要的,以适应改革开放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对商业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进行规范,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其进行改革仍然是当前相关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商品流通会计核算的发展

对于商品流通会计来说,其核心业务便是商品流通业务,主要包含商品的采购、销售以及储存三个部分。相比于其他行业,商品流通企业的特点在于:商品的购销是其主要的经营内容,而商品的生产则在这个过程中被忽略了。另外,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商品占据的比例非常大,企业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以商品管理为重点,与此同时,商品流动企业中资金的流通程序通常是从货币到商品,再从商品到货币。在企业财务会计体系中,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与所有会计一样,都拥有对企业资金的核算与监督职能,但不同的是,商品流通会计主要针对的是商品流通用业务,在核算过程中侧重于管理方法也与其他会计存在差异。因此,在会计行业长期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商品流通会计便逐渐被分离出来,成为一个有针对性的会计门类。

二、商品流通会计核算的改革

1、内容结构的改革

在传统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与其他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没有太大差异,在资金的反映方面,都分为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以及专用基金三类。在管理过程中,要求三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平衡状态,将其称为“三段平衡”。诚然,这种内容结构在计划经济时代是非常合适的,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建立,这种核算内容结构越来越表现出其不适应性,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改革。从宏观角度出发,核算内容结构的构建应该以资本保全为基础,从而最大程度确保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企业经济活动的税后利润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另外,将传统的“三段平衡”法废除,将商品流通会计核算的内容结构中的会计科目进行重新调整,分为资产、负债、损益、所有者权益等四个部分,使企业产权关系进一步清晰,从而确保企业的资本能够保全,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更可靠的财务信息。

2、相关科目的改革

这一部分的改革主要是新增了以下两个科目。

(1)商品采购

这一项目的增加主要是为了对商品购进过程进行核算,从而将商品采购过程中使用的资金情况全面系统地反映出来,也可以对商品采购的资金计划进行核实,监督在途商品的状况。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增加“商品采购”这一科目,能够更加准确科学地对商品采购成本进行核算。所谓的商品采购成本,主要指的是商品进货原价,也可以说是企业为商品进货所支付的所有价款。在我国,购进商品过程中所产生运杂费,也都需要纳入到企业经营所花费的费用中。从商品进出口的角度来看,企业进口商品的成本需要以到岸价格为准,如果存在以离岸价格成交的情况,商品的进价则包含这个过程中的运杂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2)商品降价准备

我国的商品流通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因为商品在市场上供过于求或商品质量与定价不符等原因,经常会出现降价处理的情况。在降价过程中,商品的售价很可能会低于商品进价,从而产生经营损失,如果降价力度较大,企业这一阶段的经营利润便会大幅削减。在国外,存货的计价也是以实际成本为依据的,如果企业的存货价格低于进货成本,那么在计量过程中就会按照低于成本的市价完成计量,业内将其称为“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运用这一原则,能够保证在存货价值降低的过程中,企业这一阶段的损益也相应减少,从而维持每个会计期间之间利润的均衡性。因此,我国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增加“商品降价准备”这一科目也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可以预计库存商品可能发生的降价,从而在降价之前为降价损失做好充分的准备,达到减少企业损益的目的。

3、流通费用的改革

在对企业商品流通费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以及汇兑损益等内容。其中,企业的经营费用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购进商品、储存商品、销售商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如运杂费、广告费、装卸费、工人佣金等。企业的财务费用主要指的是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主要包含贷款利息、相关手续费等。企业的管理费用主要指的是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企业经营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如租赁费、房产税、劳动保险、人员福利等。汇兑损益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进行涉外经济活动过程中,外币存款、现金、结算、债务等过程所产生的汇兑损益,调剂外汇也包含在内,如果数额相对较小,也可以将其放入到企业的财务费用中进行核算。另外,企业的外币存款在记账过程中需要折合成人民币,并将外币名称、金额以及折合率等因素登记清楚,在记账过程中,可以按照业务发生国家的外汇牌价当做折合率,但一般情况下运用的都是中间价。在一段经营时期结束以后,企业需要将账户余额折合成人民币,改革之后原账户与外币账户余额之间的差额,便是汇兑损益的列账。

4、销售折扣的改革

商品流通企业在进行商品销售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会为了将商品推销出去,或急于收回货款而给对方一些销售折扣,在商品发运过程中,也可能会因为质量因素或品种问题而给对方一些销售折让,因此,也需要在会计核算中进行销售折扣的改革。销售折扣主要包含商品的折扣与现金的折扣两种,其中,前者主要是指企业在开具发货票时,采用的是商品的零售价,但在流通领域的批发货零售环节中给予折扣;后者主要应用于企业进行商品赊销活动中,为了促使对方尽快付款,企业会设置一个折扣期限,在期限内付款便可以享受一定的现金折扣。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企业销售折扣又包括“总额法”与“净额法”,在改革以后,不论商品折扣,还是现金折扣,都采用的是“总额法”。而销售折让的会计处理方法和过程与销售折扣基本相同。

5、利润分配的改革

利润分配的核算也需要进行改革,在传统的核算系统中,企业税前的利润分配非常详细,但也相对冗杂,增加了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核算时间。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简化与规范,构建起“未分配利润”这一新的概念,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利润分配”这一科目,设置更加清晰明朗的细分科目,如“应交所得税”、“应付利润”、“盈余公积补亏”、“盈余公积提取”、“未分配利润”等,以便于对企业分配利润的准确科学核算,减少这一项目的核算时间,提升核算效率。

6、会计报表的改革

在对国际相关领域进行调查与研究以后,参照国际惯例,我国也需要对会计报表进行调整,包括内容方面与结构方面,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将传统冗长的报表调整成为三张主表与两张附表的形式。其中,三张主表分别为“损益表”、“企业资产负债表”以及“企业财务变动表”,前两项为月报表,最后一项为年报表;两种附表则分别为“利润分配表”与“销售利润明细表”。在企业对外报送的过程中,主要是报送主表,因此,为了方便企业相关财务会计人员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报表的格式、结构、项目、内容等要素,在每一个行业的报表中都是相同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商品流通行业中,会计核算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是依照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而制定的,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对商品流通行业中的会计核算进行改革,包括内容结构、相关科目、流通费用、销售折扣、利润分配以及会计报表等方面,为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道平:《企业会计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探讨――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1(16).

[2] 桂良军、惠楠、王彦伟:商品流通过程成本控制探究――基于商品流通企业视角[J].会计之友,2011(26).

[3] 张英: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创新性实践教学改革――基于农校会计信息服务平台搭建的设想[J].会计师,2012(18).

[4] 梁小红:刍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增设“行业会计”课程的若干问题[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6).

[5] 朱廷辉、马宁:中国会计六十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基于会计制度与准则演进的视角[J].财会月刊,2010(36).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篇3

[关键词]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准则账目调整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做出的重大会计改革,新会计准则涉及的内容之多,程度之深,影响之大是史无前例的,也是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准则,统一会计核算标准,特别是提高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措施,《企业会计准则》的和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又一新高潮的到来,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新的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相比,变化很大。执行新会计准则不仅涉及到对新会计准则的把握与理解,而且涉及到商品流通企业的清产核资与新旧账户的衔接等实际操作问题。本文就商品流通企业新旧《企业会计准则》衔接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促进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准则的改革进程。

一、调账原则

1.根据财政部令第33号文件有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由企业提出申请,报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企业会计账目进行调整。

2.对2007年1月1日以前核算的业务事项不再调整。对2007年年初余额进行调整,调整事项应作为2007年的经济事项(调整年初数)记入2007年1月份的有关账内。

二、调账前的准备

新旧会计科目衔接,是商品流通企业认真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重大举措,这是一项政策性较强、账务处理比较复杂的业务工作。企业只有认真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才能够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才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且为规范会计行为奠定了基础。进行新旧会计科目衔接应做如下准备工作。

1.清产核资:对商品流通企业各项资产、负债账户进行清理、分析,核对其真实性,对企业货币资金、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盘点。

2.会计人员接受培训,掌握会计改革的总体框架、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进行新旧会计科目比较、明确其差异。

3.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科目,结合商品流通企业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应企业经营活动和管理要求的会计科目。

4.按新会计准则的要求结束旧账,建立新账,做好调账工作,作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结账及时。

三、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账目的调整

1.新会计准则涉及的科目,其名称和核算内容与原准则会计科目基本相同,其核算内容也基本相同。调账时,应将这类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即新老准则基本一致,无需进行调整。这类科目主要包括:

(1)资产类科目:“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在途物资”科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预付账款”、“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待摊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溢”、“存货跌价准备”、“未确认融资费用”等科目。

(2)负债类科目:“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代销商品款”、“应付股利”、“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和“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和“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等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科目。

2.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准则涉及的科目,其名称和核算内容与原会计准则相同,由于科目年末无余额,可沿用旧账,不存在调账问题。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本年利润”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科目。

3.在会计准则中会计科目名称发生了变化,但其核算内容没有变化。这类会计科目应按新准则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调整。

(1)“材料采购”科目。将“物资采购”、“商品采购”科目余额转入“材料采购”科目。

(2)“库存现金”科目。将“现金”科目余额转入“库存现金”科目。

4.新旧准则会计科目名称没有变化,但其核算内容有了很大变化。这类会计科目应按新准则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调整。

(1)“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新准则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但其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与原准则相比有所变化,调账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析:

①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②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对“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余额,调账时分情况处理:对于同一控制下商品流通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将“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科目余额一并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余额全额冲销,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对于非同一控制下商品流通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对合营、联营商品流通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将“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科目余额以及“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的借方余额一并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的贷方余额全额冲销,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

(2)“无形资产”科目。新准则中规定“无形资产”科目核算内容不包括商誉内容,调账时,将“无形资产”科目扣除商誉外的余额直接转至“无形资产”科目。

(3)“资本公积”科目。调账时,应将“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科目,将“资本公积”科目下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一并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4)“利润分配”科目。调账时,应将“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金额经有关调整后的余额转入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5.增加的会计科目,商品流通企业应增设新账进行核算,并按新准则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核算调整。

(1)“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新准则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删除原准则中“短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调账时,商品流通企业应当根据新准则的划分标准将原制度中的短期投资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累计摊销”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

(3)“商誉”科目。原准则中商誉项目在“无形资产”科目中核算,新准则增设了“商誉”科目,并且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有所改变。调账时,分情况进行分析:

①对于同一控制下商品流通企业合并,原已确认商誉的摊余价值应全额从“无形资产”科目中冲销,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金额。

②对于非同一控制下商品流通企业合并,原已确认商誉的摊余价值应从“无形资产”科目转入“商誉”科目。

③调账时,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的,则以计提减值准备后的金额确认。

(4)“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用来核算企业承担的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等。

(5)“销售费用”科目。“销售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制度“营业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相同。

(6)“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除核算主营业务负担的税金及附加以外,对于其他经营活动发生的税金及附加,也应通过该科目核算。

(7)“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原准则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调账时,应计算首次执行日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与“递延税款”科目余额,一并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同时追溯调整“年初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科目金额。

6.将原准则中的科目合并,按新准则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核算调整。

(1)“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科目。调账时,将“包装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科目的余额一并转入“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科目。

(2)“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调账时,将“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余额一并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3)“应交税费”科目。调账时,将“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科目余额一并转入“应交税费”科目。

7.减少的会计科目,按新准则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核算调整。

(1)“委托代销商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新准则没有设置、“委托代销商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而设置了“发出商品”科目。调账时,应将“委托代销商品”科目的余额转入“发出商品”科目;对“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其中没有确认收入的发出商品部分转入“发出商品”科目,已经确认收入的发出商品部分转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2)“应收补贴款”科目。新准则没有设置“应收补贴款”科目,调账时,将“应收补贴款”科目的余额转至“其他应收款”科目。

(3)“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新准则没有设置“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调账时将“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的余额转入“在建工程”科目贷方。

(4)“应付短期债券”科目。新准则没有设置“应付短期债券”科目,而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调账时,对于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应按其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自“应付短期债券”等科目转入“交易性金融负债――成本”科目,原账面价值与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的差额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金额。

(5)“短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

(6)“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新准则没有设置“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调账时,应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余额扣除应交所得税后的金额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将应交所得税金额转入“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7)“补贴收入”科目。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篇4

1.全面性

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进步,会计处理上也采取了信息化的手段,与之前的核算功能相比,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功能更加健全,增加了信息管理、财务预测与监督功能,使会计核算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其业务涵盖范围也将逐渐扩大到网络通讯等领域,比如,单位内部就某种商品制定相应的价格时,财务部门可以提供出该商品的盈亏临界点,也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寻找出同种商品的市场价格进行比较,计算本单位利润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辅助说明,为商品流通企业的领导人员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奠定良好地数据基础。

2.智能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商品流通企业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网络技术来突破简单的电算化与手工记账的局限性,改变原有的原始凭证录入状态,按照部门情况,分别输入各自的数据信息,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信息与数据进行整合与分类,信息使用者可以按照所要获取的信息类别进行查询,改变了以往查询账目的繁琐工序,更加省时、省力,使会计核算更加高效、便捷,促使会计工作不断向智能化、人性化发展。

3.会计信息更加集中,具有实时性

商品流通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化技术,将本单位的商品流通合同及时录入到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并传入到财会部门,财会部门可以通过这些相关的数据信息,直接填制会计凭证并输出报表,这有利于会计信息集中处理,减少了单笔业务单项处理的繁重工作量。同时,商品流通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随时查看本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也可以快速生成当前企业的成本报表与利润报表,使得会计信息更加具有实时性的特点。

二、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商品流通企业存在的会计问题

1.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系数有待提高

影响商品流通企业人发展的两项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资金和客户资源,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客户与企业之间的沟通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甚至询价、下单、转账、报关等环节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不需要双方见面就能够完成交易,这种方便、快捷的经营模式为商品流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喜悦,但是,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国很多商品流通企业规模不大,对于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方面还不够严谨,而且一切交易都是网上操作,一旦有同行竞争对手或黑客恶意获取企业的客户信息与财务信息,将会为商品流通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影响其正常运营。

2.财务管理制度与信息化脱节

商品流通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上还不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制定与信息化时代同步的财务管理内容,这为商品流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便。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许多财务管理内容发生了改变,其业务审核工作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甚至手机操控,但是在商品流通企业中对这一块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许多财务管理方式仍旧采取老旧的模式,遇到财务问题领导人员总是电话不断,甚至如果领导人员不在单位,有些业务便无法授权处理,这严重影响了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工作的进度,并抑制了其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3.缺乏与信息化相匹配的会计人员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为止,商品流通企业中的一部分会计人员专业知识较为老化,很难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更有甚者对计算机操作不够灵活,很难有效的将会计数据录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其联网获取一些财务数据也比较困难,导致其工作效率低下,错误率较高,对商品流通企业的财务发展状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为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问责困难

在以往的会计工作流程中,审计可以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等进行逐一的审计与核实,发现问题可以直接询问该环节的账务处理人员,寻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但是,在信息化背景下,许多财务数据都由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一旦发现问题,很难寻找出原因,并追查出相应的环节与责任人进行问责,审计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2)加大审计难度与任务量

在信息化背景下,对商品流通企业的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审计人员需要确认其会计信息化系统是否正常,是否存在人为改动的现象;其次,需要对相应的销售系统进行审计,保证其收入真实可靠;最后,还要对相关的网络商品进行审核,这无疑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导致其审计工作进展缓慢。

三、信息化背景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1.完善信息化系统,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虽然网络交易与信息化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信息化建设,商品流通企业要积极做好准备,完善信息化系统,在购买计算机与财务软件时,要选择安装一些具有反黑客功能的软件与硬件设施,防止企业财务信息泄露;同时,商品流通企业要在外网环境中安装多级防火墙,对企业的网络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也要定期更换网络密码,防止病毒侵入,防止企业重要信息泄露。另外,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人员也要养成良好地工作习惯,定期对电子数据进行备份,资料外借也要建立审批登记手续,防止资料外泄。

2.制定与信息化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商品流通企业要摒弃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跟上信息化时代的脚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案,适应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商品流通企业的领导人员要根据网络时代的发展,更新其知识结构,在财务管理手段上采取更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利用在线审核、手机授权、财务信息联网管理等方式,使领导人员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实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作出相应的授权处理,将财务管理手段与网络信息化模式相融合,更多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会计核算中解救出来,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建立起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符合时展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提升其财务管理质量。

3.培养专业型会计人才

商品流通企业要加强对现有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对其进行专业的信息化技术培训,确保会计人员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积极利用会计信息化系统,灵活操作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软件,提高其工作效率与准确率。商品流通企业也可以外聘一些较为优秀的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处理较高难度的会计问题,也可以对本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加以指导,从而提升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其整体工作能力。

4.建立相应的网络审计工作

为了应对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对商品流通企业的审计工作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加一些在线审计、时时审计的环节,安装上机日志,确保其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审计时,发现问题能够根据上机日志及时发现责任人,做好相应的问责处理工作。同时,也可以安装一些自动检测数据的软件,对商品流通企业的一些数据出现异常现象及时报警提示,确保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信息安全、完整。商品流通企业还要对其网络商品做好相应的监控制度,确保其数量与金额能够时时与账目相符,尽可能的减少审计工作难度,提升其审计工作效率与成果。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篇5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库存商品;核算方法;商品流通企业

商品流通企业是以商品的购进、销售、存储为主要经营模式,在商品购进销售的过程中获得利益。那么对于商品的库存数量以及金额就需要企业的监管控制,及时发现新的问题或者商机,随时进行商品数量的调整,才能使商品流通企业良好的运行和发展。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库存商品核算方法。在新会计制度中取消了“后进先出”的方法,改为“先进先出”和“加权平均”以及“个别计价”三个方法来确定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

一、库存商品的核算

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用数量金额进行记账;另一种为用售价金额进行记账。

(一)数量金额核算

数量金额是指分别用库存商品的数量和金额进行核算,通过数量和金额的变动反映出库存商品的增减。数量金额核算法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在核算中明确表示出库存商品的数量同样也可以表示出库存商品的金额。这样就方便企业对库存商品金额进行监控和适时调整,也方便企业销售部门把握市场动态和市场需求变化。在数量金额核算法中,可以根据库存商品的进价进行核算,也可以用库存商品的售价进行核算。这一核算方法相较于之前的计算方法可以更加科学地得到相应的结果,而且应用起来工作效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这一算法更多的依赖于程序化机械,对于人力的依赖大大减少,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避免人为主观性的错误,使核算方法更加高效率。数量金额核算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对库存商品进行随时的监管,在核算账目中可以清晰的表现出每一种商品的库存数量金额;但是对每一种商品进行数量金额核算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细致的账目对应的是庞大的工作量。所以数量金额核算适用于经营的商品种类简单的企业或者是需要对库存量变化要求精确的企业,比如批发行业。

(二)库存商品售价核算

售价金额核算法在账目的记录上与数量金额核算法有很大的区别。售价金额核算法的账目分为两部分:总账和细账。总账是指企业的财务部门对库存商品的数量以及售价总金额进行记录,在总账目中只有数量和总的售价金额。细账是由责任小组的责任人进行记录,责任人需检查每一种商品的相关手续和票据,在细账中要求明确的表示出商品的具体类别、名称等,并标明每一种库存商品分别的售价以及售价总金额。对于价值比较高和需随时监控的商品,在细账中应该单独记录,在记录中表示出商品的进账数量以及支出数量。在账目的具体项目中,售价金额核算法应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这个账户用来记录核算库存商品进价与售价的差额。购入商品时,商品售价大于进价的差额记入贷方;月末结转已销商品实现的差价,记入借方;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商品进销差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销售也尚未摊销的商品的进销差价。应用加权平均算法等方法来进行计算,在传统计算基础上增加了统计学计算规律,这一算法也可以更高程度地保证核算工作的精确性,而且这种算法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把这些因素都列入计算之中可以更好地保证核算工作结果的实用性、有效性。

二、新会计制度对库存商品成本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类数据统计工作的核算方法,所以对于库存商品成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新会计制度下,如果商品所在厂出现资金负债情况,当今就可以把库存的商品变为现金,当然,这其中肯定会有一些亏损。但是也有一些情况中库存商品是可以以高于成本价的价格变现的。库存商品的可变净值是指未来净现金流入,而不是指库存商品的售价或合同价。企业销售库存商品预计取得的现金流入,并不是只是有售价构成的,因为很多商品进入厂房可能都是经过一系列的税收的,所以可变净值中也应该包含这部分资金。但是厂房一旦负债再进行表变现的话,成本价中税收部分是很难回收的,所以就是损失的那部分。

三、小结

新会计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各企业的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化,无论是在专业术语还是业务流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不仅使我国的会计制度与国际进一步接轨更是使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获得了一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郭艳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在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财会月刊,2007(20):7-9.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篇6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库存商品;核算方法;商品流通企业

商品流通企业是以商品的购进、销售、存储为主要经营模式,在商品购进销售的过程中获得利益。那么对于商品的库存数量以及金额就需要企业的监管控制,及时发现新的问题或者商机,随时进行商品数量的调整,才能使商品流通企业良好的运行和发展。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库存商品核算方法。在新会计制度中取消了“后进先出”的方法,改为“先进先出”和“加权平均”以及“个别计价”三个方法来确定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

一、库存商品的核算

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用数量金额进行记账;另一种为用售价金额进行记账。

(一)数量金额核算

数量金额是指分别用库存商品的数量和金额进行核算,通过数量和金额的变动反映出库存商品的增减。数量金额核算法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在核算中明确表示出库存商品的数量同样也可以表示出库存商品的金额。这样就方便企业对库存商品金额进行监控和适时调整,也方便企业销售部门把握市场动态和市场需求变化。在数量金额核算法中,可以根据库存商品的进价进行核算,也可以用库存商品的售价进行核算。这一核算方法相较于之前的计算方法可以更加科学地得到相应的结果,而且应用起来工作效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这一算法更多的依赖于程序化机械,对于人力的依赖大大减少,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避免人为主观性的错误,使核算方法更加高效率。数量金额核算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对库存商品进行随时的监管,在核算账目中可以清晰的表现出每一种商品的库存数量金额;但是对每一种商品进行数量金额核算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细致的账目对应的是庞大的工作量。所以数量金额核算适用于经营的商品种类简单的企业或者是需要对库存量变化要求精确的企业,比如批发行业。

(二)库存商品售价核算

售价金额核算法在账目的记录上与数量金额核算法有很大的区别。售价金额核算法的账目分为两部分:总账和细账。总账是指企业的财务部门对库存商品的数量以及售价总金额进行记录,在总账目中只有数量和总的售价金额。细账是由责任小组的责任人进行记录,责任人需检查每一种商品的相关手续和票据,在细账中要求明确的表示出商品的具体类别、名称等,并标明每一种库存商品分别的售价以及售价总金额。对于价值比较高和需随时监控的商品,在细账中应该单独记录,在记录中表示出商品的进账数量以及支出数量。在账目的具体项目中,售价金额核算法应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这个账户用来记录核算库存商品进价与售价的差额。购入商品时,商品售价大于进价的差额记入贷方;月末结转已销商品实现的差价,记入借方;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商品进销差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销售也尚未摊销的商品的进销差价。应用加权平均算法等方法来进行计算,在传统计算基础上增加了统计学计算规律,这一算法也可以更高程度地保证核算工作的精确性,而且这种算法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把这些因素都列入计算之中可以更好地保证核算工作结果的实用性、有效性。

二、新会计制度对库存商品成本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类数据统计工作的核算方法,所以对于库存商品成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新会计制度下,如果商品所在厂出现资金负债情况,当今就可以把库存的商品变为现金,当然,这其中肯定会有一些亏损。但是也有一些情况中库存商品是可以以高于成本价的价格变现的。库存商品的可变净值是指未来净现金流入,而不是指库存商品的售价或合同价。企业销售库存商品预计取得的现金流入,并不是只是有售价构成的,因为很多商品进入厂房可能都是经过一系列的税收的,所以可变净值中也应该包含这部分资金。但是厂房一旦负债再进行表变现的话,成本价中税收部分是很难回收的,所以就是损失的那部分。

三、小结

新会计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各企业的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化,无论是在专业术语还是业务流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不仅使我国的会计制度与国际进一步接轨更是使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获得了一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郭艳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在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财会月刊,2007(20):7-9.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篇7

一、会计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特性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思想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地位平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职业关键能力。以会计教学为例,“行动导向”教学法结构复杂,内容不单一。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可以分为这几个阶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有多种,如: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角色教学法、项目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形式。虽然形式多,程序复杂,但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有其共性:

首先,更加注重对学生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习兴趣为平台,开发学生的关键能力为重点来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人人参与、扮演角色、协调合作等模拟方式的教学开发学生的团结合作、组织协调、勤于思考、动手操作、不断创新的能力。

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真正地摆脱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开展组织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兴趣上来,使其共同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中体验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创造力的表现。

最后,教师以多种角色身份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传授者,多样化的角色都可以由老师来完成,由教学过程的“演员”转为“导演”。例如在组织活动中,以观察员、协调员的身份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在评价学习活动中,以鼓励者的身份发现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

二、当前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学现状

在会计教学中,《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其知识体系由会计理论和会计职业操作技能作构成,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能全面学习到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掌握会计职业操作技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上的双重教学目标是很难得到实现的,其原因:

(一)偏重理论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技能很强的专业,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更加重要。但是,当前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理论教学内容过多,操作技能内容过于简单,轻实践教学已经是商品流通企业教学上的通病,同时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其结果,理论过多,实务少,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

(二)内容陈旧

教材的内容过于理论化,与现实脱节、并且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新的营销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大多没涉及,仍然保留大量篇幅的传统业务核算内容,很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三)交叉重复

在会计教学中,很多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例如:货币资金核算、应收款项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等。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内容中也作为理论知识点进行再详细叙述,很显然没有突出专业会计的特点,经常出重复交叉现象。在其他的会计课程中,如物流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等教学内容中也存在着类似交叉重复现象。

(四)死板单一

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是当前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学普遍的现象,教学手段则以“教材+粉笔+黑板”为主。教学方式死板、教学手段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首先应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行动导向,创新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也应当有所改进。

(一)创新课程内容,开发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课程模块

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材内容比较传统,知识点缺乏创新业务,行动导向教材少。为了适应当前市场流通领域多样化、灵活的营销模式,除了原有的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的教学内容外,还应当补充大量的商品流通企业一些特殊性的核算业务,例如:电商销售、购物卡销售、会员积分销售、返券销售、满送销售业务等。因此,在行动导向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优化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模块化设计,该设计应能体现其时效性与实用性。可将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整合开发出如下几个大的教学模块:一是批发商品流通核算模块;二是零售流通核算模块;三是商场管理与核算模块;四是连锁经营总分店核算模块。在各大模块下再设计出若干小模块。在设计小模块时,最好请一些在商品流通行业一线的行业专家参与,以此导入一些灵活的营销模式的账务处理方法,如电商销售、购物卡销售、会员积分销售、返券销售业务等,充分考虑教学模块的合理性与实用性。同时课程教学模块化设计还应突出能力培养、注重实践实训。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的知识内容,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在设计小模块时,也要按小模块的内容设定业务流程及场景,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感观意识,拓宽知识的实践性。

(二)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各教学课程模块,以培养会计职业能力为总体目标,紧密结合会计工作岗位制定各教学课程模块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会计职业素养目标来制定。整门课程设置一个会计职业素养目标,每一教学课程模块均制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同时各小模块也均需制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使学生逐一实现小模块的教学目标,以此达到实现大模块的教学目标。

(三)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理论教学内容为主,教学方式死板,方法单一 ,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则不同,它是一系列教学方法与技术的综合运用,针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呈现出灵活多样性。以情景模拟教学法为例,如:在讲解到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中最常见的进货退出、销售退回业务时,老师会想到学生缺乏岗位的实际经验,无法感受到该业务流程的来龙去脉,因此,以传统的教学法很难理解。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真实场景,让学生们以不同角色亲身感受到场景的氛围,身临其境,增添感性认识。老师可以事先设计出教学模拟单据,将学生分为购货方和销货方两组,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再到记账凭证的填写、账薄的登记等业务流程,让学生站在各自一方互相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一系列的账务处理。购货方和销货方双方的具体业务流程如流程图1:

通过情景的设计与实施,对双方解决问题给予检查,给出一定时间让各方各抒己见,发表对问题的分析、解决的见解,最后由老师结合该知识点作出分析总结、评价与讲解。这种让学生自扮角色,积极参与,全程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通过这种方法活跃了学习的氛围,加深了学习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篇8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会计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 F7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2

一、会计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特性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思想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地位平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职业关键能力。以会计教学为例,“行动导向”教学法结构复杂,内容不单一。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可以分为这几个阶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有多种,如: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角色教学法、项目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形式。虽然形式多,程序复杂,但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有其共性:

首先,更加注重对学生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习兴趣为平台,开发学生的关键能力为重点来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人人参与、扮演角色、协调合作等模拟方式的教学开发学生的团结合作、组织协调、勤于思考、动手操作、不断创新的能力。

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真正地摆脱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开展组织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兴趣上来,使其共同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中体验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创造力的表现。

最后,教师以多种角色身份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传授者,多样化的角色都可以由老师来完成,由教学过程的“演员”转为“导演”。例如在组织活动中,以观察员、协调员的身份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在评价学习活动中,以鼓励者的身份发现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

二、当前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学现状

在会计教学中,《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其知识体系由会计理论和会计职业操作技能作构成,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能全面学习到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掌握会计职业操作技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上的双重教学目标是很难得到实现的,其原因:

(一)偏重理论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技能很强的专业,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更加重要。但是,当前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理论教学内容过多,操作技能内容过于简单,轻实践教学已经是商品流通企业教学上的通病,同时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其结果,理论过多,实务少,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

(二)内容陈旧

教材的内容过于理论化,与现实脱节、并且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新的营销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大多没涉及,仍然保留大量篇幅的传统业务核算内容,很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三)交叉重复

在会计教学中,很多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例如:货币资金核算、应收款项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等。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内容中也作为理论知识点进行再详细叙述,很显然没有突出专业会计的特点,经常出重复交叉现象。在其他的会计课程中,如物流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等教学内容中也存在着类似交叉重复现象。

(四)死板单一

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是当前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学普遍的现象,教学手段则以“教材+粉笔+黑板”为主。教学方式死板、教学手段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首先应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行动导向,创新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也应当有所改进。

(一)创新课程内容,开发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课程模块

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材内容比较传统,知识点缺乏创新业务,行动导向教材少。为了适应当前市场流通领域多样化、灵活的营销模式,除了原有的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的教学内容外,还应当补充大量的商品流通企业一些特殊性的核算业务,例如:电商销售、购物卡销售、会员积分销售、返券销售、满送销售业务等。因此,在行动导向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优化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模块化设计,该设计应能体现其时效性与实用性。可将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整合开发出如下几个大的教学模块:一是批发商品流通核算模块;二是零售流通核算模块;三是商场管理与核算模块;四是连锁经营总分店核算模块。在各大模块下再设计出若干小模块。在设计小模块时,最好请一些在商品流通行业一线的行业专家参与,以此导入一些灵活的营销模式的账务处理方法,如电商销售、购物卡销售、会员积分销售、返券销售业务等,充分考虑教学模块的合理性与实用性。同时课程教学模块化设计还应突出能力培养、注重实践实训。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的知识内容,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在设计小模块时,也要按小模块的内容设定业务流程及场景,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感观意识,拓宽知识的实践性。

(二)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各教学课程模块,以培养会计职业能力为总体目标,紧密结合会计工作岗位制定各教学课程模块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会计职业素养目标来制定。整门课程设置一个会计职业素养目标,每一教学课程模块均制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同时各小模块也均需制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使学生逐一实现小模块的教学目标,以此达到实现大模块的教学目标。

(三)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理论教学内容为主,教学方式死板,方法单一 ,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则不同,它是一系列教学方法与技术的综合运用,针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呈现出灵活多样性。以情景模拟教学法为例,如:在讲解到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中最常见的进货退出、销售退回业务时,老师会想到学生缺乏岗位的实际经验,无法感受到该业务流程的来龙去脉,因此,以传统的教学法很难理解。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真实场景,让学生们以不同角色亲身感受到场景的氛围,身临其境,增添感性认识。老师可以事先设计出教学模拟单据,将学生分为购货方和销货方两组,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再到记账凭证的填写、账薄的登记等业务流程,让学生站在各自一方互相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一系列的账务处理。购货方和销货方双方的具体业务流程如流程图1:

通过情景的设计与实施,对双方解决问题给予检查,给出一定时间让各方各抒己见,发表对问题的分析、解决的见解,最后由老师结合该知识点作出分析总结、评价与讲解。这种让学生自扮角色,积极参与,全程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通过这种方法活跃了学习的氛围,加深了学习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总结

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通过这种教学理念的传播应用,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真正地实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日后工作岗位的胜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