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水墨画教学8篇

时间:2023-03-03 15:57:12

水墨画教学

水墨画教学篇1

关键词: 水墨画教学 笔墨 美术教学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的目的不再是造就艺术家,而是着眼于素质和品位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敏感。中学生对水墨画接触比较少,还有未开化的特征,其精彩之处在于率直、天性、非理性,表现出对色彩、线条、形式、形状等元素的知觉。对中学生来说,学习水墨画首先要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初步了解水墨的浓淡变化和水分的控制,具有简单的造型能力。中学生完全可以像用其他媒材一样,在宣纸上自由挥洒,表现出色彩的绚丽多彩、水磨的干湿浓淡变化,在水、墨、色的交融中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

在实际教学中,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用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水墨画教学,注重绘画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水墨游戏活动,培养学习兴趣,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多欣赏、多观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在游戏式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水墨画的笔墨技巧

每个画种都有自己的形式特色,而这些特色是因为使用各具特色的材料而产生的。国画是中国的一大国宝,其中又分为工笔和写意,我们根据孩子爱涂爱抹的天性,先从国画里的写意画讲起,对中学生的辅导要强调掌握水墨画的技法精神,重视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像对成人培训一样苛求。但是水墨画最基本的用笔、用墨、调色等方法要严格要求,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古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模仿能力相当强,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设计好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对水墨画学习的兴趣。

1.学会用笔体验线条之流畅美。

初学水墨画,首先要学会用笔。笔分为狼毫(硬)、羊毫(软)、兼毫,初学者可先选用兼毫,这种笔软硬适中比较容易掌握,选择好笔后再动手勾画长短、粗细不同的直线、波浪线、折线、弹簧线及螺旋线等,可以增强对笔的控制能力,体验到柔软的毛笔在宣纸上画过时产生的顺畅感,初步获得对用笔方法的感悟。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给出一些图案让学生用线条勾勒出来,比一比看谁刻画得最像,最生动。

2.体验笔墨之层次美。

中学生对浓淡变化的墨色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看见通过笔墨可以画出几种层次的变化,他们的求知欲会更强烈,这时老师再适时引导点播,用小魔术等方法,鼓励他们自己试一试、调一调,边涂抹边体会,边练习边掌握,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会感知水和墨的调和方法。

3.体验用笔之变化美。

中锋、侧锋、顺封、逆峰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老师可以依次进行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线条的变化并尝试练习,可以设计一些有趣味的装饰画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分别让学生来刻画动物的皮毛、脚印、斑纹、树干的纹理、主枝、辅枝、山石的变化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感受用笔之变化美。

二、巧妙设计练习形式以多元化的教学代替单一的教学形式

多样的练习形式可以营造课堂气氛,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疲劳。我将水墨画练习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形式感受成功的喜悦。

1.演示练习做基础。

范画演示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练习方式,但应避免那种依葫芦画瓢式的全部演示方法,应把重点放在有难度的笔墨演示上。如示范花卉时,我们可先画出枝干然后让学生自己决定果实的位置,加深学生对造型及构图美的认识,这样既能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将学生从单纯的机械模仿变为有独立个性的意象练习,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以个别带全体。

鼓励画得好的学生当场作画示范,这样既提高了表演者的绘画水平和心理调控能力,对其他同学又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是一种学生自我教育和提高练习的形式。

3.小组合作融气氛。

一个学习单元结束后,我采用这种同学间相互切磋的联系形式,两人或多人合作,一人画一部分,在共同研究、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一幅画。如荷花可一人画叶,另一人画花,以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效果,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4.师生结合解疑问。

练习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墨色渗画过分),也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偶然现象和效果,教师不妨接着画几笔,借题发挥,因势成行,使之成为妙趣横生的形象。反之,也可以老师先画上几笔,让学生接着画。经过这种练习,学生会应对学习中出现的预料外的变化,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中学生水墨画任何内容都诉诸他的笔端,甚至是成人不好表现的内容,他们都能挥洒自如。建构主意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建构,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是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

1.传统题材出新意,生动活泼见情趣。

教学中以听一听、讲一讲、议一议、画一画、评一评、创一创等活动,积极创造调动学生内在情感和动机的情境,在多层面参与中,建构起新的指示,实现传统题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新链接。

现实生活找题材,挥毫泼墨乐趣多。要真正在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有效合作、多元创新,直面生活是一条有效途径。现实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的源泉,要运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刺激学生的绘画愿望。

2.古诗配画乐陶陶,幅式多样形式新。

水墨画教学篇2

关键词:创造教育 小学国画教学 创新意识 观察 想象

一、引言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国画最重要的莫过于笔上水分的掌握,同时,教师设定一个共同的模式标准,让学生达成,学生面对的不只是反复的枯燥的技法训练,而是太多的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提高,从而就会更加热爱中国画。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国画教学是不少美术教师感到为难的课题。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及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为主,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学生也将在课后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很快忘记干净,这是什么原因呢?不外乎有以下几点:(1)国画教学的过程比较繁琐,一些教师因此而不愿涉足其中。(2)小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弱,对笔力、意境等一些抽象的名词不易理解,教学上颇有难度。(3)教材中对于国画课课程安排偏少,开展国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4)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扎实,对国画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故改变现有的传统的国画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在我的国画教学中,应改进传统的方法,努力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教学形式上我是这样做的。

二、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做课堂的主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明确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现代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唤起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引导和激发儿童用真实的情感体验生活,感受自然的美感,陶冶情操,学习用真情去表达和创造美的乐趣。在生活的乐趣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成为具有好奇心、创造性的和不断探求的人。在各种教育活动中都应如此,而艺术教育在这方面更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游戏激趣,引发学生“创造性”学习。

在水墨画教学中,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直被教师沿袭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以临摹为主、注重笔墨技巧的教育教学方法。固然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积淀的产物,如不能熟练地运用前人为我们留下的“传统技法及传统文化”,则无“国画”可谈。但是,只注重传统笔墨技法,脱离儿童的生活,儿童无感受,无触动,何谈创造性思维呢?我在水墨画教学中既注重传统技法、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注重在学生学习的同时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审美能力,把弘扬传统之精华,树立创新的意识,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作为我教学的追求。国画与蜡笔画、水彩画等不同,一瓶墨水一张宣纸就可以产生变化无穷的迹象。刚开设国画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玩墨,玩笔让其发现笔的运用,刚接触《国画》,学生对国画很陌生,不知道毛笔、水、色,墨在国画中的不同用途和使用方法。如我在教中国画用笔用墨时出现这样的情景,“老师,我画出的线条怎么那么花?”学生A拿出毛笔兴奋地在纸上练着线条。这时学生B急切地叫道:“老师,我怎么画出的线条那么干枯,像焦掉一样”没等我发话,号称小画家的学生C慢条斯理地答道:“简单,一个毛笔上的水分太多,一个毛笔上的水分太少。”说话时特地把两个“太”字加重了语气,简直像长者在对孩子说教。

教学中我通过学生运用毛笔的游戏实验,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让学生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运,上下、左右、来来回回得“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渴,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游戏结束后,互相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及墨色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学生很惊讶原来在自己的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激发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笔墨基本训练的热情及提高运用、表现能力。使其明白了:太花是因为笔上水太多,太干是因为毛笔蘸水太少的道理。在教学中,我并不具体教学生“按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做”,即传统教学方法,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总体要求自己探索实践,并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笔墨技巧,即“不教而教、”“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思路。

(二)采用多渠道的教学方法,引发儿童对水墨画的兴趣。

为唤起儿童对水墨画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三方面加以探索。

1.选择作画内容

传统的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如《画故事》、《戏剧人物》、《动物的脸》等,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梅兰菊竹、花草虫鱼等。

2.开放艺术理念

即以多元化的艺术理念来指导学生的国画学习活动,而不仅单一地以传统中国画的审美理念进行艺术创作,如《有趣的文字》一课,即是以现代构成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对文字与符号文化的认识与探讨中,感受抽象艺术与画面构成的独特美感,并努力尝试用中国画的勾、写、点、染等各种手法进行表现,体验中国画艺术的独特美感,学生的作品也显示出了种种不同的文化气质和审美趣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3.丰富表现形式

以更加自由多样的方式进行创作活动,而不仅仅用传统的笔墨技法,鼓励学生尝试一切可以的手段与方法,进行多样化的创作实践。如我让学生创作《春天的花》的主题,就鼓励学生结合油画棒与水彩色在宣纸上进行了大胆的表现,由于油画棒的不融水性和可操作性,最后的作品不但各种细节丰富,而且具有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因此,教学的实践中,我体会到中国画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其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作为儿童的一种美术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自身的发展,更应以一种开放的理念来加以把握,既能很好地植根于传统的土壤,又能海纳百川,以现代的各种艺术理念来丰富其营养,只有这样,儿童的国画学习才会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常青树,不断地壮实粗大。

三、利用范例,提高学生观察力、表现力

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只是大小不同、显现及未显现而已。为了给学生提供挖掘自身潜能的环境与机会,我提出以观察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因为观察能力是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的基础,人们观察事物,不只是用眼睛,更重要的是用脑子。潘天寿在画论中谈到:“要到生活中去写生。关在房间里闭门造车,是画不好画的。要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所谓‘读书万卷,行万里路’,指的就是要加强学识修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我在教学中长期实施的教学目标,而通过水墨画教学在观察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对创造性地运用笔墨技巧起重要作用。在水墨画教学中,学生在尝试“各种笔墨技巧”的练习后,对实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以观察为主线,搜集创作素材,探究笔墨技法。观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往往看得少,对事物极其生疏,如在画“熊猫”这一课,老师对熊猫的各个结构分析清楚,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下的熊猫各种神态,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熊猫各不相同,发火的熊猫用红色。也可用各种颜色,如在画熊猫头四周的毛时,有的学生用干笔来画,体现出了笔的质感,这说明他们是用自己的感受来进行创作。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利用各种不同的范例的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从而传授些构图技巧等,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国画的基本知识。总而言之,我认为儿童的国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从传统艺术中了解特点、学习规律、吸取营养,又要帮助儿童从各种现代艺术的思想、艺术家的创作方法与风格中领悟一些新的艺术规律,来建构自己的审美思想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地进行表现,表现出自己真实的生活与情感。只有这样,儿童的国画学习才富有积极的发展性意义。

四、引导求异,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在学生的造型活动中,我尊重他们的个性,既可以用写实的手法,又可以夸张、变形;在色彩上可以按客观去表现,也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如“老师,我的枇杷蓝画画得太偏右了,那可怎么办?”学生D急着把目光投向我,没等我发话,学生E抢着说:“可以在空的地方补画上一些东西。”“枇杷”、“樱桃”,其余的学生也纷纷抢着说。学生A抬了一下头,望着我神秘地说:“我就和他们画得不一样。”学生们听到马上凑到她的桌前,我也跟了过去,低头一看,她在篮子的把上添加了红红的蝴蝶飘带,我当即表扬了她……这是我在上《枇杷的画法》一课。为了摆脱国画课一味的技能训练,我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创作,哪怕一个小的细节也好,尽可能不要和老师的范样雷同,也一定不要与同学一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的添加枇杷、有的添加樱桃、也有的添加小鸡和小金鱼,有的还添加了彩带。学生眼中的中国画开拓了一个宽阔的空间,变单一为丰富,它的丰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加深他们对中国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不止于此,这就是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活跃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五、搭设情意之路,抒发内心真情

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便能将自己内心的情意抒发出来。“情意性”展现才是学生内心深处思想、意愿的真正表达。因此,水墨绘画融入“情意性”教学相当重要,我运用水墨画配诗句,水墨画配故事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抒意提供方便。

(一)运用诗意,绘出真情。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作品的语言表现力作具体的、深入的挖掘,有助于准确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倾向,进入作品美的意境。画诗是为了懂诗、赏诗,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诗画出来,不但是对教学成果的一种反馈,更能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也使孩子们更好地体会到了“诗中有画”的道理。水墨画具有诗歌的语言特点,也兼具视觉造型艺术心理直接反馈的表现深度,更重要的是深藏不露的心灵倾诉。其表述方式往往超越视觉极限,将思维层次推展至更加深广的界域,达至经典的完美境界,这是对水墨画应有的历史定位。既然它具有诗歌的语言特点,那么与诗歌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联系与共同点,我们可以结合学生早已接触或熟悉的诗歌来充分表现他们的绘画意境。有许多孩子早在幼儿时期就在家长的引导下开始尝试背诵简洁上口的古诗,还有些孩子在平时的语文知识及课外汲取中,早已有相当多的古诗存放在自己的记忆当中。要让学生根据完成的作品添上自己熟悉并且与之相适应的诗词,这就需要他们对作品有相当程度的体悟,倾入自己的情意。如我在教授《猫头鹰》该课内容时,将主体放入一定情境之中,引发学生思考。有位学生将猫头鹰当作了一位思乡的朋友,独自蹲坐枝头,看似精神抖擞,殊不知他的内心满是思乡之情,故以一首《静夜思》加以表达。还有很多学生为了能拓宽自己的绘画思路,以诗句引出绘画的题材,通过诗句原有的含义,阐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孩子们用画笔和心灵把古诗的含义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充满童趣。创作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水墨作品。

(二)结合故事,表达真情。

儿童从小就爱听故事,特别爱看有图画的书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延伸活动来描绘静止的画面,把“故事”与“画”结合起来,在学生看来是入情入理的,而且能很快接受并投入绘画的创作中。画故事的整个过程都是对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想别出心裁、构思出与众不同的内容、情节。所以将故事与想象力作结合可产生无限的创意空间。这种水墨表现的题材很多,但在选择上也必须符合儿童特点,如《小蝌蚪找妈妈》、《比比谁最美》等,这些内容都有一定的情节,都是一则有趣的小故事,通过生动的讲述和回顾,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得到感染,并激发其作画的愿望。每个小朋友的想法各异,通过互相描述,可进一步丰富想象,然后提供片段的描绘,给学生以一定的表象,再以补画的形式要求学生创造一幅情意画。这样结合故事,层层过渡的绘画形式,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理解,也更能体现他们的内心感受。

六、结语

总之,我认为儿童的国画教学要引导学生从传统艺术中了解特点、学习规律、吸取营养,来建构自己的审美思想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地进行表现,表现出自己真实的生活与情感。这样对拓宽儿童知识面、丰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能力都有好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选[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创造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水墨画教学篇3

小学美术 水墨画教学 教学方法

在当今的小学美术课本中,低、中、高年级均有“水墨游戏”课程,在新课标中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对于学生的要求有如下解析:学生应分别在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而具体到阶段目标,低、中、高学段在“造型·表现”一栏分别提到“……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现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美术课本中出现的“水墨画”课程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统教学”,更不可能也不应是成人水墨画技法的“传授教学”。对比过去的教学,新课标的要求更强调“形象、感性、情绪、想象、个性、创造、体验和实践”。

一、传统水墨画教学弊端及思考

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所注重的只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学习表现的内容往往仅局限于教材和书本,不能很好的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学生跟随教师一笔一画的“依葫芦画瓢”,在这种概念化程式化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表现空间、个性发展受到局限,他们得到的仅是“像与不像”、“对与不对”、“行与不行”、“好与不好”这样的评价。水墨画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己水墨画基本功的舞台,学生成了台下的观众,他们看着老师的表演,既赞叹又望尘莫及,当他们自己拿起画笔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只能跟着教师临摹,一旦离开教师的牵引,他们更是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他们逐渐对学习水墨画失去了兴趣。

因此,作为今天的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重新思考两个问题:“水墨游戏”的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位?如何上出既能吸引学生又能体现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水墨游戏”课呢?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锐意改革创新。笔者认为改革创新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深入了解学生,体察他们的所思所想;二是采用多种教学策略,灵活掌控课堂;三是启发学生,变僵硬的程式化构图为个性化布局;四是鼓励激发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进行多元评价。上述这些,都是为了充分地调动和培养学生们的独特思考力和创造力,使教与学的关系充满着灵动、活跃、和谐、个性,使水墨画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是想象”。试想,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人有了想象力便有了思维的最大空间。如何让水墨画真正的走近学生?如何让学生运用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展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如何让少儿的独特创意(写意)通过水墨画的构想去呈现他们的真情实感?如何以更多的物质材料和创新策略的介入成为探索少儿水墨画教学新路的艺术手段?教师通过水墨画的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地发散思维,给予水墨画想象的天空、创造的灵感、表现的激情。水墨画既有高雅、深奥的一面,又有自由、游戏的一面。儿童的感觉是很直观很真诚的。

二、水墨画教学的理性认识

每一位从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老师都应该清楚的知道,对儿童进行的美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不是某种专业技能技法的培训教育,水墨画教学正是如此。在小学美术课本中,水墨画课常以“水墨游戏”这样的课题呈现,目的是想让水墨画教学与学生之间更加贴近,并且,游戏的形式更能唤起儿童的兴趣。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更能引起儿童心理上的有意识的注意。与其他少儿美术门类的学习相比,水墨画对少儿的吸引力显得较弱,究其原因有如下几项。

1.工具的差异

水墨画传统的技法,要求“笔、墨、纸、砚”等一应俱全,如果再备足水、色、盘、印等工具,要摆满整张课桌,学生作画的空间只能小了又小,课前准备繁琐,课后收拾亦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其他画种的学习,对于工具的要求,显然会精简许多,

2.认识的差异

持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态度的教师,往往将“临摹”看成是水墨画教学的常用模式,认为临摹走的是一条“捷径”。殊不知,“临摹”会误导孩子,长此以往,他们只会画临摹过的画,除此以外,便无从下手。因此,对水墨画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

3.观念的差异

有些教师认为,今天正处在信息化时代,诸如“水墨画”这样老套的画种对儿童来说已是可有可无,因此不认真对待水墨画教学。长此以往,儿童也对水墨画兴趣不大。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理念的背景下,笔者不禁要问:儿童水墨画教学,路在何方?“水墨游戏”教学,路在何方?

水墨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和中国京剧一样是国粹。正是为了推动我国少儿学习祖国传统艺术,增进儿童对我国水墨画的了解,提高兴趣,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承,同时也是为了锻炼少儿的创新能力,水墨画教学因此被编入美术课本,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有不少教训,特别是在观念和方法上存在问题。正如美术评议家陈履生提到的“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消解使中国人的水墨感退化,对于儿童来说,那种感觉可能仅存于血缘之中”。可见,要让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率真与程式很强、规范很严格而且积淀又很深厚的这么一个文化遗产来相互碰撞,就是要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与我国的传统艺术靠得近一些,同时将自己幼小稚嫩的感情融入笔墨之中,将水墨画的高雅、深奥与儿童的童趣、游戏结合在一起,在这样激起的火花中,我们会看到儿童的天性得到了尊重,传统艺术得到了拓展。

三、少儿水墨画教学方法与策略

既然说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人才的培养目标,那么,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思考,怎样才能探寻出在一条少儿水墨画教学的新路呢?

1.引导孩子从认识自己的生活入手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对于孩子而言,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要画出最美、最有真情实感的水墨画,必须到生活中去体验。例如:美术课本中为了让孩子理解水墨线条,表现出水墨线条的枯,湿,浓,淡,粗,细,连,断,把“画线”比喻成“去散步”,因为孩子对散步有直接的生活体验,他们也能够较好的理解“经过草地、小河、山坡,天气不断变化着;下雨了,下雪了,电闪雷鸣……”这样,教师引导他们先从心理上握住墨笔,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一番,心中构思好画面,之后再拿起毛笔,一边寻找感觉,一边自由地让线条游走于纸端,也许在不经意的“涂鸦”中,反而会产生神来之笔,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

2.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学会取舍、学会表现

每个孩子都对周围世界非常感兴趣,但他们往往只注意事物的表面。要让他们去表现生活中的场景,或是自己感兴趣的物体,教师必须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要表现的对象或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用到多媒体,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被观察对象的影像制成幻灯片,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仔细地观察,找出事物的大体特征并且大胆地进行整理和概括。一般说来,儿童时期正是手、眼、脑的协调发展时期,也是感觉、知觉、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的萌动时期,他们对事物的敏感和观察力特别强,思维灵活,想象丰富,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注意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并适当进行范画演示,鼓励他们乘兴而作,勇敢释放自己的创作激情,相信孩子们会放下思想包袱,在水墨世界里自由驰骋,也一定会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画卷。

四、水墨画教学应成为真正的水墨游戏

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游戏”是指教师通过安排学生做游戏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各种造型活动的乐趣,最终实现自我真实情感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还能够使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到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中来,有益于班级体的团结和合作能力的形成。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游戏前,首先要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一个最佳的点。

要让水墨画课堂生动起来,要让水墨画成为真正的水墨游戏,教师还要作更多的思考。

1.作画工具的多样化

我们知道,传统的水墨画技法只能使用毛笔,儿童水墨游戏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毛笔的替代工具。比如:棉棒、鹅毛、柔软的树枝,甚至还可以鼓励孩子们直接用手指去画。儿童在接触这些工具时,首先是惊讶和好奇,然后便急着想去尝试。此时,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示范就变得尤为重要。要告诉孩子们的是,这些工具和毛笔比起来,有较大的差别,在表现物体时,既要大胆,又要谨慎。

2.独立作画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在新课标理念中,也十分提倡孩子们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帮助营造合作的氛围是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之一。在水墨游戏课堂里,小组合作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可以像“过家家”一样,先讨论,再分工,然后来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你画小鸟,我画大树;你画人物,我补外景;你画小河,我添远山;你画动物,我加森林……孩子们在合作中游戏,在合作中快乐,在合作中寻找感觉,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天空。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习内容

小学段的水墨游戏课程应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上,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将看、画、玩融为一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兴趣跟随、体验、感受、发现,有目的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须给他们增设适度的水墨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创作练习,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张扬个性。

五、尊重儿童天性激发创造潜能

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人们都听不懂鸟鸣是什么意思,但却都喜欢听它的声音。”

对于儿童水墨画,或者说水墨游戏,我们需要关注的,不应是他或她画得像不像、对不对,而是要在课堂上保护孩子们的天真和灵感,更不能强迫他们过早的按成人的标准临摹名家的画法,“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激发创造的潜能”应成为包括水墨游戏课在内的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儿童水墨游戏有别于成人水墨画。这是因为儿童幼稚,单纯,心灵纯净,他们的画不受绘画“程式”的限制,因而形成了儿童画独特的稚拙美。他们在用水,墨,色表现物体的时候,往往没有细节刻画,也看不到透视变化,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所限制的。如果我们看到他们画的人物只有眼睛、鼻子、嘴,而没有耳朵和眉毛;如果我们看到他们画的汽车只有车身和轮子,而没有车窗;如果我们看到他们把人物的腿画得上细下粗且没有脚……我们只能说,这时的孩子还处在对事物进行认识的初期,这是他们思维活跃,大胆的童真的表现。重视水墨游戏教学,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的创造。一幅水墨游戏作品就是一颗童心,就是一个纯真的童年的影子,还是一片情感的净土的写照。我们能从一幅幅水墨游戏作品中感受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色彩的赞美,感受到画面中旺盛的生命力。而这正是在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下,儿童自己用心灵绘制出的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生命力的水墨画。

对于水墨游戏教学方法的探索,路还很长。在师生不断的学习与交流中,相信我们会迈出更具创造性的脚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水墨画教学篇4

【关键词】 水墨画 教学

中国水墨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传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艺术。它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与诗文、书法及篆刻紧密相连,形成其显著的艺术特征。和西方绘画相比,水墨画属于意象造型的东方绘画体系,有小写意与大写意之分。初中生画水墨一般以大写意为主,水、墨、色在宣纸上的奇妙变化,画面妙趣横生,会使初中生产生极大兴趣。水墨画所能表达的情境是十分广阔的,因此石涛说“黑墨团里天地宽”。初中生通过水墨画学习,可以体验笔墨情趣,了解和体会我国传统绘画的一些特别,掌握一种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

在传统的水墨画教学中,教学方法是采用临摹教学。许多老师毫无顾及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势必让学生的作品看起来只是一些“缩了水的成人国画”,毫无童趣可言。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造就成艺术家,而是着眼于素质和品位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敏感。

原本水墨画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完全可以像中国诗词、汉字一样,更早进入孩子们的学习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光注重技法的学习,还要学会欣赏前人的优秀作品,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多背诗词、学书法、练笔墨,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注重把诗意融合在绘画里面。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其他的一些与学生生活以及他们感兴趣的媒介尝试,把这些融入他们的水墨画创作中,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去发挥,不受束缚。我们的美术教育应贴近童真本性,注重创造才能这样才符合今天的美术教育,符合课改新的教学观念。

初中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12-16岁,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他们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别。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水墨画教学实践与体会,谈谈我的认识,具体如下:

一、欣赏拓宽视野

新课标中要求“培养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审美的眼睛”,“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让学生与大师的艺术作品进行心灵的交流,无论是水墨画,还是油画,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启发和影响,他们作品呈现出来的形式感,色彩感,气韵,个性化等对学生来说都是值得借鉴的重要源泉。

欣赏中国大师的作品。大师的作品所展示出现的、虚怀若谷、大气磅礴、水墨交融、个性流淌的艺术风范,使学生在扩大艺术视野和思维空间的同时,为他们的水墨画创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生本身对笔墨的感悟、表现方式的稚拙、真诚朴实与水墨大师们的返朴归真可谓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使孩子们在欣赏是格外钟情,感到大师与自己之间的似曾相识,而正恰恰是这种联结暗示了中国人与中国水墨画之间所显现出的生生不息的自然情结。

欣赏西方大师的作品。西方各种艺术流派的粉墨登场、川流不息,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对学生的心灵是强烈的震撼,儿童在这种不断交融变化、目不暇接的艺术形式中逐渐形成了欣赏和审美的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升华,眼界得以开阔,加深了对水墨画的新的认识和感受,有机会进行中西融合,中西合璧的新式水墨画的表现。

二、尝试感受表现

教学中一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容易、乐意接受,所以在技法的示范教学中,只要学生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初步了解水墨的浓淡变化和水分的控制,具有简单的造型能力,就可以了。当然基本的用笔、掭墨、蘸水、调色等还是要认真对待,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法,儿童完全可以像用其他媒材一样,在宣纸上自由挥洒,表现出色彩的绚丽多彩、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在水墨色的交融中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

中国水墨画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从临摹入手,教师当堂师范,让学生观察老师的运笔,在临摹老师作品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临摹画家的作品。所选的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接近的、熟悉的事物。当然,临摹不做很高的要求,不苛求形神一定相似,只要能够尝试一下,在欣赏、临摹中初步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想法技法,也许学生画的比画家的更有童趣。同时,在临摹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三、体现水墨韵味

鼓励创新出新意――“出新意于法度之外,寄妙理于豪情之中”。

1.鼓励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当今艺术发展的主旋律是“走向综合”,提倡各种材料的灵活运用,给中国水墨画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颜料的运用方面可以用墨、水粉、水彩等,笔既可以用毛笔、水粉笔,还可以用手指作画,还可以在画面中适当加胶、加矾、撒盐等等,还允许学生在水墨画中辅以其他材料来更好的表现作品,如:实物拓印、撕纸剪贴、涂蜡等,神奇有趣的想象加上肆意放纵的创新手段,广泛使用多种制作方法,让学生思路开阔,不拘一格,纷彩流呈,创意无限。

2.鼓励改画在师作品。对大师作品采取第一印象后的模仿法。先将某位大师的作品(水墨画、西画皆可)出示在学生面前,先请学生观察、讨论,谈感受,然后将画隐藏,让学生根据印象以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在绘画时努力捕捉对该画的第一印象。

之后再将原作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评价,发现各自的优劣,进入了理性的层面,会格外关注作品的形式感、构图、用笔、色彩、个性化等内容,从而为学生的思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寻找新的切入点,使学生有了厚积薄发的创作热情和基础,画起水墨画来得心应手,兴趣变得持久高涨,无疑为孩子今后的水墨画学习铺垫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坦途,事倍功半。

自古以来,我国的许多文人墨客,同时在诗、书、画上的造诣都很深,如王维、苏轼、郑板桥等,他们即是画家、书法家、又是诗人。所以读诗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而给自己的画配上恰到的诗歌,会使画作更加耐读,具有诗的优美意境;给自己喜欢的诗配上想象的画面,会让诗焕发出多彩的生命力,从而达到了“状难言之景列于目前,含不尽之意溢出画面”的无限遐想空间。

四、利用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大大加强了课堂容量,为水墨画教学注入了活力。实物投影使教学示范的每一个步骤都被全班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示范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

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找到很多制作精良的名家作品做成课件展示出来,其中的细节还可以局部放大。也可以带学生上网去看更多的作品,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好的提高,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我还把学生的水墨画作品用数码相机拍成照片,在学校的校园网和相关的美术网站上,供大家交流评价,集思广益,使自己得到提高。

以上只是我在水墨画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只希望通过这些途径能让学生逐渐理解、接受中国水墨画所彰显的文化内涵、历史积淀以及作为中国人对于开展中国水墨画应该担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虽然这样说来有些沉重感,但毕竟是作为每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去保护它、继承它,并将它发扬光大的。

(瑞士)让・皮亚杰著,傅统先译:《儿童的心理发展》,山东出版社,1982年版。

(美)罗恩菲德著,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水墨画教学篇5

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往今来,松、梅、竹、被称为“岁寒三友”,被历代文人画家歌颂和赞美,今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画梅花,梅花在严寒中开放,枝干遒劲,花朵飘香。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们凌冬不败,傲霜斗雪,血象征着坚强的意志,寓意高洁不屈的精神。有好多的画家喜画梅花,以各种方式赞美它,追求表现崇高的人生境界。在这节课堂里,我们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学习运用传统国画表现方法来画梅花,体会传统绘画表现的乐趣。

二、示范引导,探索创作的方法

水墨画传统上有“墨分五色”之说,主要是说明黑的浓淡干湿的差别。墨是通过水解,渗化,渲染,积破等的方法达到浓淡,厚薄,干湿,苍润的无穷变化。墨离不开水,我们学习研究讨论用水,讨论水墨与宣纸相互作用的因素,从中掌握它们的特性。可以说精通了用水也就有助于用墨。

中国画用笔讲究书法的意味,中锋,侧峰用于不同线条的表现。一般来说,用笔快慢,行笔速度变化对宣纸的吸水性影响很大。行笔速度越快,宣纸的吸水量就越小,行笔速度越慢,吸水量就越大。如画梅水平,太快线条浮滑,墨色也薄,太慢则墨迹庸漫无章。不能见笔,因此用比速度变化,要掌握在有快有慢,不快不慢的尺度内。这就要用笔沉稳,心中有数,用笔的轻重疾徐,抑扬顿挫,或线或点或面,或长或短,或勾或X,也就是“忽干忽墨,忽浓忽淡:墨迹以不堙漫,不庸胖,不浮躁为宜。也就是行笔快慢时墨色忌飘,忌淡:行笔慢时墨忌滞。

在画梅花枝干粗干或出枝时,要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一笔之中无浓淡为死笔,数笔之间无浓淡为死墨。那么怎样才能把枝干画的有浓有淡呢?这除了首先熟悉所使用笔,即大小,粗细,软硬,含水量和纸的质地,吸水性能,还要具有一定的调墨功夫,和得到的方法。一般调墨的方法是,先以笔蘸清水,把水分抹到所需的程度,然后蘸墨调开成为淡墨,之后再蘸黑墨调,第二次调墨就只调笔肚下的一部分(以保持一笔中的墨色过渡)。如画的是重墨,在落笔前还要在笔的尖部在蘸一次重墨(略调或不再调也可)然后落笔。这样落下的笔中就有浓有淡。讲解中,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上,学生可边看边拿毛笔在小纸上试墨。在空中模仿教师的运笔。由于时间关系,教师不一定很完整地画完一幅画,可以只是对画中的组成部分,如枝干画法,树枝和花瓣的画法,单独示范即可。最后是落款,它是一幅国画的组成部分,不可忽视。

三、课堂练习,架起成功创作的桥梁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在教师精彩的示范和生动简练的讲解下,部分学生已跃跃欲试了,此时此刻教师再用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有没有兴趣完成“已幅好竹图?”“想不想画的比老师好?”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画好!”等等。在教师肯定,温和,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感到教师尊重和信任他们,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欲也达到了很好的调动。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布置课堂练习,并要求学生按教师示范的方法,步骤,结合课本画梅,画竹的有关技法,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完成一幅梅竹图。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组之间进行比赛,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脑在教师的白板上放一些名家作品并放音乐。伴随着舒缓的古典名乐,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知道。教师只在大的方面予以指导,不必要太细,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创作思路。因为初中学生对中国画并没有太高的素养。但先天的禀赋却不比成人差。大部分学生平时并不进行专门练习,心中也没有承认的那种范式,那聪颖,质朴的禀赋,就会在画面上自然地流露出来。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适度地表扬和鼓励学生,如梅花的花朵聚和散点的不错。在用笔上,画枝干由上而下,一气呵成:用墨上能用浓墨和淡漠表现出竹竿的圆浑体积和走势。树干竹枝画的有干湿,浓淡的变化。快速将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学生的优点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和表扬。针对一些学生在技能上的不足,教师予以启发,提示,或适度降低,改变要求,换角度,改变方法,换作业互相交流尝试。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发现体验,感悟,获得新的知识。

四、课堂评价,点燃艺术的火花

水墨画教学篇6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8―0116―01

让学生从小就接触、了解水墨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并且也是水墨画得以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兴趣小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在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好奇心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引导和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水墨画教学过程中我们用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将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可使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逐渐掌握基本的笔墨方法。

如,在“临摹荷花”教学中,我首先利用投影出示了一幅学生感兴趣的荷花实物图片,然后让学生讨论这幅荷花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基本达成一致,回答出了我提出的问题。然后,我又再次追问荷叶有什么不同?荷花又有什么不同?荷枝呢?经过这一环节学生头脑中有了初步的荷花造型意识。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简单的水墨游戏,出示了一幅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笔下的荷花图片,首先请学生用“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来分析这幅画的墨色变化。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墨色与主次物体的关系。然后我鼓励学生和我一起大胆动手实践,用不同的墨色及笔法表现荷叶、荷花,学生表现得非常兴奋,个个摩拳擦掌纷纷动起手来:有的学生画了一组荷叶,后面点染出红红的花苞;有的学生利用淡破浓的原理画了石块,后面勾勒出绿绿的苇草……在玩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果实,享受着墨色带来的神奇有趣的游戏。

二、充分挖掘乡土教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作为富于想象、幻想的中学生,任何事物都可以表现于他们的笔端,甚至是我们成年人不容易表现的内容,他们都能自主创造、挥洒自如。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因此,他们所学习的内容应该来源于身边的生活,贴近于他们自身的所见所闻。

泾川县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遗留下很多历史文化遗址和文化遗产。王母宫是汉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南石窟是佛教艺术遗存之精华,它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地反映了佛教文化底蕴,是当时社会的真实表现。课前我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有的同学甚至带来了实物拓片。通过预习,学生对此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展示几张拓片,让学生讨论西汉文化的相关知识。学生各抒己见,回答非常踊跃,兴趣非常高。在创作表现时,我引导学生不断观察拓片内容,大胆对拓片进行取舍与创造,突出主题,以此获得自己表现的语言,并充分运用水墨画进行表现,把自己的情感、创造融入画面。这种自由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使他们拥有想象的空间,给他们提供了创造的舞台。

三、师生合作,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水墨画教学篇7

关键词 小学美术;水墨画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其目的不是将学生培养成“小画家”,而是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品味,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敏感。少儿美术尚未受到一系列规则原理为指导的系统训练的影响,显示出原始的、未开化的特性,其精彩之处在于率直、天性、非理性。表现出对色彩、线条、形式、形状等元素的直觉。对于儿童来说,只要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初步了解水墨的浓淡变化和水分的控制,具有简单的造型能力,儿童完全可以像用其他媒材一样,在宣纸上自由挥洒,表现出色彩的绚丽多彩、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在水、墨、色的交融中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

一、故事激发兴趣,引入教学

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兴趣是人生中最好的导师。有了兴趣,学生们会乐于学习,才会主动的去学习。儿童往往都是听故事长大的,大多数孩子都喜爱听故事,把那些熟悉的故事情节利用绘画的手段再现是个不错的尝试,特别适合小学生低年级儿童的水墨教学。在用水墨表现动物的课上,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邀请学生讲讲自己熟悉喜爱的故事,如《小猫钓鱼》、《龟兔赛跑》、《狐狸和乌鸦》、《猴子捞月亮》等。在锻炼他们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如小猫经过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地钓到鱼后心情怎样?龟兔赛跑中兔子由于骄傲自满,输掉比赛后心情如何?教师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的这一心里展开教学,来引导、激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这种“陈酒换新装”的手法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有趣的课件突破教学的难点部分

水墨画教学的第一个难点就是握笔姿势,很多学生还像使用铅笔那样握笔,加上年龄小,手腕力量不足,在教学活动中握笔姿势很不容易掌握。握笔姿势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自然,所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进行了尝试。采用多媒体技术法,加入了flash课件。他们边看课件边操作,在课件中还加入了学生喜欢的“你学会了吗?”“你真棒”的声效,学得更带劲了。加之课件可以重复播放,符合低年级学生接受能力较弱的心理特点,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空间。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攻破了水墨画学习中的难点。

三、从生活中积累绘画素材

艺术的本源就是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果脱离了生活就会变得空洞乏味,娇柔做作。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三体合一,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而目前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教师要从小就要鼓励孩子多观察周围的事物,留心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使学生创作前做到胸有成竹、踌躇满志。如孩子门从早到晚看到的情景,柳条发芽了,花儿开放了,小鸟在枝头上欢快地歌唱,再到课间的玩耍嬉戏,都是不错的题材。

四、改头换面,培养绘画技能

水墨画教学篇8

关键词: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策略

美术这门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其中,水墨画属于小学中高段的美术教学内容,也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墨画教学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水墨画文化的了解,而且能够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但在当下的小学水墨画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以让学生临摹作品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深入探究美术水墨画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一、水墨画的概述与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的意义

1.水墨画的概述水墨画属于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作画的工具通常包括笔墨纸砚,其创作讲究气韵。水墨画总体的基调是黑色和白色,画面具有自然性、象征性以及单纯性。2.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的意义(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水墨画属于中国画的一种,通过学习水墨画,学生可以增强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同时,水墨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传统艺术的风貌与我国灿烂的历史文明。通过学习、欣赏水墨画,学生可以逐步提升对美的认知,发展审美能力[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备创造能力是当下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未来学生进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小学中高年龄阶段开展水墨画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的了解,使学生对美产生一定的感悟,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让学生在掌握水墨画创作技法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符合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其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但部分教师受以往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对于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成果的重视度不高。加之水墨画教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功底,美术课堂时间较少,学生难以有充足的练习时间。这也导致一些教师不愿意在美术课堂中开展水墨画教学。因此,落后的教学理念会影响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2]。2.水墨画教学方式单一在开展水墨画教学时,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技能出发。然而,部分教师未基于水墨画与学生的特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仍然采用教师教、学生临摹的模式。最终,教师将学生临摹的效果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这种缺乏课堂互动的水墨画教学方式,难以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技能与核心素养。3.美术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受以往教学思维的影响,部分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开展水墨画教学时以知识与技能的讲解为主,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未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导致部分学生被动地学习水墨画。在这种模式之下,一些学生对水墨画学习产生了不良情绪,这对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三、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对于学生的美术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利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美术技能。该年龄段的学生往往更喜欢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够将相对枯燥的水墨画训练变成具有趣味性的教学与展示,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其对技能的掌握也能够得到深化。2.互动性原则高效的美术水墨画课堂往往是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的。在以往的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占据主体地位。部分教师多注重传授学生绘画的技巧,却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这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因此,在优化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互动性原则,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欣赏、创作水墨画[3]。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让学生欣赏水墨画、创作水墨画,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使学生了解水墨画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落实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优化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兴趣水墨画属于我国的传统艺术,其不仅展现了自然美,而且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意识与人文精神。在引导学生学习水墨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水墨画的背景资料,创设相应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水墨画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如,《水墨人物》一课要求学生了解欣赏水墨画的方式,学会从水墨画的背景、人物等入手赏析作品,同时掌握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水墨画之前,可以先向学生阐述水墨人物画的相关背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以刘国辉的《曲木家的小客人》为例,教师可以将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学生在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后赏析作品,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方法,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对比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方式。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基于自身学习、掌握的方法开展创作。这样可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4]。2.融入合作探讨模式,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在开展水墨画教学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水墨画的特征,在课堂中引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启发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想法,增强学生学习水墨画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深入探讨作品,在此过程中提升欣赏能力,深入学习并掌握水墨画技巧。如,在《水墨画鱼》一课教学中,该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水墨画表现鱼的方法和步骤,通过调节墨色的浓淡,体会水墨画中鱼的灵动、清新。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部探讨国画大师的水墨画作品具有良好画面效果的原因。有的学生说,因为大师创作所用的纸张特别;有的学生说,因为大师创作所用的颜料特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在宣纸和普通纸上滴墨、滴水,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宣纸的特殊之处。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墨色调配、笔墨技法、晕染、勾线等方面赏析水墨画作品,并让小组派代表阐述赏析结果,其他学生加以补充。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水墨画鱼的方法,提升创作水墨画的能力。3.融入绘画游戏,增强学生训练的主动性在水墨画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引导学生欣赏、了解水墨画,还需要让学生积极开展创作训练。创作的前提是掌握绘画的技巧,水墨画创作中会运用到各种工具,如笔、墨、宣纸等。学生对工具的使用技巧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其水墨画创作的质量。以往,部分教师在开展水墨画教学时,会让学生学习教师的绘画方式,临摹教师的作品,后期让学生自主训练水墨画技巧。然而,部分学生在自主训练技巧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较为枯燥,难以集中注意力,也难以提升训练的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法融入绘画技巧训练,避免使训练变得枯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把握水墨画创作训练的精髓。如,《花鸟小品》教学需要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和自主欣赏,了解花鸟小品的基本知识,体会花鸟小品的艺术情趣,提升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同时,通过绘画练习,掌握花鸟小品的绘画方法,创作出具有美感的花鸟小品。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花卉之美是如何在笔墨的变化中展现的,在视频播放结束后,让学生思考并概括中国画的特点。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技法,让学生了解“墨分五色”的理念和墨色的变化对整幅画的重要性。在充分了解花鸟小品绘画的技巧后,教师就可以引入训练环节,让学生在观察吴昌硕的《菊石图》后绘画。在绘画时,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创作思路。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快速作画的游戏,让学生快速绘画作品,并为学生讲解绘画的技巧。通过游戏,学生增强了自信心、积极性,提升了对水墨画技巧训练的参与度。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对水墨画会逐步产生兴趣,甚至会将其发展成个人的爱好,这也有效解决了课堂上训练时间不足的问题[5]。4.融入生活联想,提升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水墨画的教学是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开展美术水墨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味让学生模仿或开展技巧训练,而要融入不同的方法,如融入生活联想,充分地开发学生的审美力、创造力,促进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全面提升。如,在《毛茸茸的动物》教学时,学生需要利用贴、剪、撕等方式,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纸张、废布片等进行平面造型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拼贴的方式,创作喜爱的动物,表现其特征。这能让学生在创作、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同时能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让学生创作水墨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结合水墨画的绘画技法开展创作。在创作结束之后,教师也要合理评价学生,通过展示的方式评选出优秀的作品,提升学生对水墨画学习的信心。结语水墨画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对于学生的基本功要求较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特点,合理应用教学方法,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水墨画的基础上学习。同时,教师还要融入小组合作方式,提升学生对水墨画作品的欣赏能力。另外,教师在训练环节也可以融入游戏训练学生的绘画技巧,增强学生在训练环节的主动性,构建高效的水墨画课堂。

参考文献:

[1]张焱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趣味水墨画教学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162.

[2]贾鑫.小学水墨画创作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教育界,2020(36):43.

[3]蒋爱萍.小学美术课程中传统水墨画教学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0(4):2.

[4]王桂宝.试析小学美术课堂中传统水墨画教育的现状与策略[J].儿童绘本,2020(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