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平方根教案8篇

时间:2023-03-03 15:57:13

平方根教案

平方根教案篇1

关键词:教学案 数学 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03-02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绝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成为鼓励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并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内需促进学生自学。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可以以“教学案”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1 课前预习,激发自学兴趣

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案中的“课前预习”环节能够使学生的预习由无目的、无计划的行为转变为有指导的主动进攻。“课前预习”设计主要是相关旧知识的重现以及新课知识的情境创设,目的是在原有经验和新知之间搭建起“桥梁”,同时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到探究的必要。

如《平方根》教学案中,所设计“课前预习”环节的问题有:

(1)2的平方为 ,-2的平方为 。

(2)平方得9的数是 。

(3)如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4,那么它的边长为 。

(4)如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5,那么它的边长为 。

问题(1)和(2)复习了平方运算,一方面为问题(3)做准备,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平方和开平方互为逆运算”,而问题(4)则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不够用了”以及“数的扩充”源于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

又如《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案中,所设计的问题有:

(1)画出一次函数y=2x-4的图像,y的值随x值增大

而______,图像与x轴的交点是_____,与轴的交点是_____。

(2)正比例函数y=-2x的图像经过第 象限,y的值随x值增大而______,画出图象。

(3)在下列两组函数中任选一组,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

① y=■,y=-■ ② y=■,y=-■

通过预习,学生明白“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学习有联系,如果发现知识遗忘了,就会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查一查之前的教学案或者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从而做好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和知识的准备。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自主获得信息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数学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还可以设计不同的预习作业,如对于一些图形方面的问题,可以在预习时动手操作,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如《勾股定理》教学案的预习设计中,可以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勾股定理在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欣赏数学的优美,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课前,教师必须批改学生的教学案,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所达到的程度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学生理解新知识的思维障碍等;课上,教师还要提供学生展现自己的部分预习成果的机会。这样,预习认真的学生就能真切地体验到自学带来的喜悦,对自己的自学能力就更有信心。

2 课堂合作,积累自学方法

依据我们的教学案,教师要努力把课堂打造成以教学案为剧本的舞台剧,剧中学生是主演,教师当导演。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要有意识地展开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与交流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才华,积累学习方法,提高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如《勾股定理》第一节的教学案中,可以设计活动:在小方格纸中,已知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BC、AC为一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9、16,计算以AB为一边的正方形的面积。这个问题体现数学上的化归思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可以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同时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及时引导和点拨,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层面的升华。

3 分层练习,增强自学信心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教师设计教学案的“巩固练习”的重点则是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分层指导上。

3.1分层设计

如《平方根》教学案中,“巩固练习”环节设置了三个层次的作业:A类为基础题,紧扣当堂课所学的内容;B类是提高题,让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C类是发展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1A. 64的平方根是 ; 的平方根为±6。

2B. -22的平方根是 ;17的平方根是 。

3B. -5是数a的一个平方根,数a的另一个平方根是 ,数a是 。

4A.下列各数中,没有平方根的是( )

A. -(-5) B. -33 C. 11.1 D. -6

5A.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7是49的平方根; ② 49的平方根是-7;

③ 1 的平方根是1; ④ -32的平方根为-3.

6A.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0.81 ② 1■ ③ 10-2 ④ 19600

7B.求下列各式中的的值。

① 4x2-25=0 ② (x+1)2=4

8C. 若2-1的平方根为±3,3+b-1的平方根为±4,求+2b的平方根。

9C.若正数x的两个平方根为2m-3和4m-5,求x的值。

本节课中平方根的概念较为抽象,而用符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又让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细细斟酌。A层次的作业要求学生了解平方根概念,求一些完全平方数的平方根,学生易于把握;B层次的作业要求学生求一些非完全平方数的平方根并能较灵活地应用平方根概念;C层次的作业则引入符号使问题抽象化,还要求有一定的逆向思维能力。

分层作业能够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

3.2分层指导

不管学生的自主性发挥的程度如何,课堂教学始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和程度,针对不同的需要及时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导。当学生练习感到困惑时,教师要给予启发;当学生练习出现错误时,教师要给予点拨。

学生通过教学案,可以清晰地回忆上课的情景。这样,教学案就代替教师的“口”为学生提供自学的工具和指导。教师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到学生中,“一对一”地进行面批并及时指导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增强自学信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3灵活评价

教师对每一课学生所学、所掌握内容的程度进行巧妙点评,评价时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信心。

在我们的教学案中,还附加了学生的自身表现比较的评价。如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就A组题的练习情况为自己打分;对自己当天的表现与以前相比较评定有没有进步,逐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并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在教学案的最后附加“每日赠言”,增强学习的动力。

4 总结整理,提高自学质量

4.1“教后小记”立足于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教学案凝聚了备课组老师的集体智慧,是一本相对比较完美的“剧本”。但是在课堂上,学生总是能给我们提出一些不曾想到的问题,把这些问题通过教学案中的“教后小记”环节再研究一下,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而且还能为我们优化教学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4.2“学后小记” 达到课堂教学的课后延伸

平方根教案篇2

计算机平面教学课程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门跨领域学科,计算机平面教学与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的等多个方面均有其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

计算机平面教学主要是进行平面图形、图像的设计方法、设计技巧以及文字的编辑、修饰的教学。

(2)教学方式

计算机平面教学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以及相关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实现教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是计算机平面教学的基础工具。

(3)教学目的

计算机平面教学目的主要是以实际操作、实际应用为主,提高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是计算机平面教学的重要目标。

(4)教学效果评估

计算机平面教学效果的评估仍然需要以实践操作的方式来进行,最终体现为学生计算机平面设计能力的提高,但是计算机平面教学效果评估难以进行有效量化。

(5)教学基础

计算机平面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决定了对任课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任课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平面教学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则需要较为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否则根本无法完成计算机平面教学。

传统的授课教学方式更加适合知识的传授,计算机平面教学与传统的授课教学特点差异性较大,直接决定了传统的授课教学方式难以满足计算机平面教学需求。

2.计算机平面教学课程涉及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美工应用等多个领域,使得计算机平面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性非常明显,计算机平面教学更加抽象,学生对于计算机平面教学知识的接受更加困难,传统的授课教学方法不适应计算机平面教学效果,大大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切实提升计算机平面教学质量,成为计算机平面教学必须面对的课题,论文尝试将案例教学应用于计算机平面教学过程中,为计算机平面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

3.基于案例的计算机平面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就是根据总体教学目标,通过实际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师和学生充分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启发性、针对性,有助于启发学生,提高学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计算机平面教学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案例教学的特点能够较好的满足计算机平面教学需求。针对计算机平面教学特点,提出如下基于案例的计算机平面教学模式,具体示意图如下:

基于案例的计算机平面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如下三个关键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分析计算机平面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需要从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库中提取适合教学的案例,计算机平面教学的案例选择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在选择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时要兼顾真实性和典型性,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在准备案例的时候可以结合市场实际需求,提炼出典型的工作岗位,根据工作岗位准备适合案例;平面设计课程可依据情况划分为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数码影楼等多个工作岗位;同时由于计算机平面教学较为抽象,教学案例需要难易适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另外,前期准备阶段还包括教师、学生的准备,教师主要需要熟悉教学目标、教学案例以及相关平面设计教学理论;学生则需要熟悉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并做好相关知识准备。

(2)案例教学实施阶段:在前期准备基础上,实施案例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基础、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三个层面,结合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多方面启发学生的创作和设计思路,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证,使学生对教学案例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市场考察和社会实践,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任课教师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归纳总结,有效引导学生,最终切实形成教学成果,提高教学效率。

(3)案例教学改进提升阶段:主要是在案例教学效果评价基础上,对案例教学进行改进提升。计算机平面教学效果难以进行有效量化分析,所以主要体现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计算机平面案例教学实施后,需要进行深入的案例教学巩固,主要包括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再次练习计算机平面案例。同时,任课教师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教学案例分析,寻找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教学案例,并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相应测试,实现对计算机平面案例教学的改进和提升。

4.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库设计

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库是计算机平面案例教学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案例库的设计需要兼顾教学目标、任课教师、学生等多个方面,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库总体设计思路如下:

(1)深入结合计算机平面教学目标。以计算机平面教学目标为指导.深入分析教学关键知识点以及平面设计操作难点,以案例库的形式整合计算机平面教学设计实践内容,以社会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案例库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案例练习适应实际岗位。

(2)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建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库。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库要兼顾教师和学生,教师负责计案例库总体设计方向的把控,并向学生提供典型的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参考,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与针对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3)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库要丰富多样不断更新。计算机平面教学的复杂性、学生主体的多样性要求教学案例库要丰富,教学案例需要包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形式,案例资源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学生规模进行自由选择,满足不同场景计算机平面教学需要。同时,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库要结合市场需要不断更新,保持教学案例的生命力。

(4)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库分门别类归纳整理。丰富的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资源如果不加以整合、归类,便难以发挥其资源优势,反而成为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选择的障碍,需要按照案例类别、案例时间等维度对教学案例资源进行归类,为任课教师选择教学案例提供便利,提高计算机平面教学案例选择效率与质量。

平方根教案篇3

【关键词】“教•学•练” 学案

2008年下学期,我校在凤岗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广东教育学院周峰教授的指导下,在教学中广泛使用“教•学•练”三合一教学模式。两年来,各科教学质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效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2008~2010两个学年度,我校均获得东莞市教育局的“教育教学效果、教育教学管理”双奖。我校从一个相对薄弱、相对落后的面上中学,发展成为获得“双奖”学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练”三合一教学模式的使用。

我们知道,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我们华侨中学这样的学校,数学这一科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练”三合一教学模式的使用,在我们学校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我个人认为,“教•学•练”的使用,对于我们数学这个学科,效果明显,作用突出。而的“教•学•练”的使用,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的“教•学•练”学案的编写。

下面就本人近两年使用“教•学•练”的点滴体会,谈谈“教•学•练”学案(以下简称为《学案》)的编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学案》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练”三合一教学模式的推进,关键在于《学案》的编写。《学案》编写好了,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学案》的编写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环。

《学案》的编写,如同于我们传统教学中的“写教案”,但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写教案。我们学校的做法是:先由一个老师主备,再由同备课组一个老师初审,最后由同备课组的老师集体讨论定稿。这样做的优点是:即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当个诸葛亮。

在实践中,由于各人对教材理解方面的偏异以及对"教•学•练"三合一教学模式理解的偏颇,在《学案》的编写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 目的不明

有的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或由于对教材的理解不透,理解不到位,在《学案》的编写中目的不明。

例如,在《教材》(人教版•下同)中《多边形的内角和》的编写时,有的老师对把多边形划分为三角形强调过多,导致这节课主次不分,目的不明。学生弄不清这节课到底是掌握划多边形为三角形还是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

因此,《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有清晰的目的,明确的主题。

1.2 照本宣科

有的教师在《学案》的编写中,对教材缺乏自己独立的理解,教材上有什么,编什么,有多少,编多少,照本宣科,毫无新意。

例如,在《不等式的性质》中,关于“不等式的解法”,如果仅编写 例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

①x-7>26 ②3x

③23x>50 ④-4x>3

显然是很不够的。我们应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该内容对该能力点的要求,再补充一节课,专门讲授“不等式的解法”,以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1.3 教材搬家

在《学案》的编写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对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或者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把教材中的内容、过程悉数搬到《学案》中,实行“教材搬家”。这样导致《学案》篇幅冗长,版面臃肿。

我认为,“教材搬家”没有必要。《学案》编写要尽量地做到“精练、简练”。

1.4 面面俱到,顾此失彼

我们还注意到,在《学案》的编写中,有的教师对学生这里不放心,那里也不放心。在一个《学案》中,东拉西扯,内容一大堆,希望做到面面俱到。

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插入《角的平分线》,在《用坐标表示轴对称》中,又编入点的坐标表示、点所在象限、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符号等等,导致《学案》卷面冗杂,主次不分,主题不明。

与面面俱到相反的就是顾此失彼。

在《学案》的编写中,我们有的教师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在讲《平方根》的时候,对“平方根”讲得很多,很到位。但是,对于“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却注意不够。教学中,要注意“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对比,在对比中深化学生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理解,使他们掌握“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教材》 例5: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144 ②-0.81 ③±121196

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例子。可惜,我们在编写《平方根》的时候,容易丢失这样的好例子。

因此,在《学案》的编写中,我们既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顾此失彼。要做到主次鲜明,主题分明。

1.5 拔苗助长

在《学案》的编写中,我们有的教师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内容往往编得过深、过高、过广。

例如,在《函数的图象》中,对于《教材》 中,判断“一条曲线”是不是“某个函数的图象”,《教材》是通过如下的两个图象来展开的。这样的问题,

对于初学函数的初二学生而言,实在是“太难”。然而,我们有的教师却乐此不疲,讲得太多!

又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这个知识点,《教材》是通过 来体现的。这里的“难度”应该控制在“一步到位”。但是,我们有的教师编写了这样的例子: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①y=x+1x-1 ②y=x-1+1-x

这样的例子对于初学函数的初二学生来说,拔得太高、太难。

我们认为,在《学案》的编写中,对某些“知识点”,作适当的“挖掘”,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有益处的。但是,过深、过高、过广,拔苗助长,则是有害的。我们不排除个别“天才”学生能够接受,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和伤害。

对于“知识点”的挖掘,其深度――我的观点是“使学生跳起来能够摘到苹果”即可,过高、过难的要求,甚至“爬梯子还摘不到苹果”,只会打击他们的信心,伤害他们的积极性。

因此,在《学案》的编写中,切忌拔苗助长。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

以上所谈,就是我们在实践中,编写《学案》中常见的所存在的问题。

2.《学案》编写中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下面再来谈谈在《学案》的编写中,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 研究学生,研究教材

我们通常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这个“材”,我的理解:一是学生;二是教材。

我们施教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你的学生是什么样的,他的基础知识怎么样,他们的学习能力如何,对这些知识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可能会犯什么样的错误,教师都要有足够的估计;甚至这些学生背后的家庭背景,作为老师,你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你的教学就会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对于教材,我们通常说,“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这个《纲》就是《教学大纲》,这个《本》就是《教材》。

《教材》对于我们来说,它只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它不可能把什么知识都叙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教材》的编者,他会通过一些具体的公式、定理、例题、习题等,传达他的意愿,表达他的要求。如果什么都表达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么教材就会篇幅冗长,不精练。

例如,在《实数》这一章中,关于“a2=a”和“(a)2=a(a≥0)”这两个公式,教材就是通过p76T11来体现的。

题:(1)求22,(-3)2,52,(-6)2,72,02,的值,对于任意数a,a2等于多少?

(2)求(4)2,(9)2,(25)2,(36)2,(49)2,(0)2,的值,对于任意非负数a,(a)2 等于多少?

象这样,教材正文里没有,在教材的练习题或习题中出现“知识点”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我们教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要很好地,认真仔细地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2.2 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我们在《学案》的编写中,要注意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所编写的内容要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不要动东拉西扯,象抓“中药”一样。

例如,编写《完全平方公式》,那么你编写的例题、练习题以及习题都要紧扣公式: (a+b)2=a2+2ab+b2,(a-b)2=a2-2ab+b2来开展,不要脱离主题,东一榔头西一锤,搞得主次不分,目标不明。

2.3 设计梯度,突破难点

任何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都会有一些难点。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教学手段的技艺体现。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

时,如果按教材P154例3的安排,一开始就要学生计算:① (4m+n)2,②(y-12)2

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讲完《完全平方公式》以后,我安排了如下的四个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①(x+1)2 ② (x+3)2 ③(a-2)2 ④(a-1)2

通过以上计算,学生就会逐步明白《完全平方公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并能够初步记住公式。然后我再要求学生计算 例3,还按"梯级"补充一些计算题(见附件《完全平方公式》学案),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难,公式应用起来也能得心应手。

2.4 精编习题,加强巩固

任何知识的掌握,学生都有一个“消化、巩固”的过程。而“消化、巩固”成效的取得,有赖于教师精编习题。

对于习题的编写,一要紧扣主题,不要东拉西扯,更不要与主题内容脱节;二要“精”。我们的学生每天要学六、七门功课,每科都有巩固练习,如果我们的习题过多过滥,势必就会影响其它科的学习,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反而有碍于数学成绩的提高。

例如,在《完全平方公式》的学案中,我充分估计了学生可能出错的地方,并根据该公式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精编了一些巩固练习题(见附件)

总之,《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在我们学校,还是一件新生事物,对我来说,更是一件有待学习,有待改进的新生事物。

以上所谈,仅是我个人近两年使用“教•学•练”三合一教学模式的一点心得和体会,希望通过它得到各位同仁的帮助和指导,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附:《完全平方公式》学案一例

课题: 完全平方公式

主备:××× 初审:××× 终审:初二数学备课组

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完全平方公式,能够较熟练的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

重点:完全平方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公式的变形与应用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阅读P153~P154,完成下列问题)

1、 运用整式的乘法计算:

①(a+b)2=(a+b)•(a+b) ② (a-b)2=(a-b).(a-b)

= =

= =

2、总结上述两个公式:

(a+b)2=

(a-b)2=

即 ①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 ,加上它们的;

②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减去它们的;

二、教学互动

例1、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①(x+1)2=( )+2••+( )2

=

②(X+3)2=( )2+2••+( )2

=

③(a-2)2=( )2-2••+( )2

=

④(a-1)2=( )2-2••+( )2

=

例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① (4m+n)2 ② (y-12)2

③(-2a+3b)2 ④(-a-2b)2

例3、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①1022 ②992

例4、(1)对任意实数a,b下列等式成立吗?

①(a+b)2+(a-b)2=2a2+2b2 ②(a+b)2-(a-b)2=4ab

(2)若(x+y)2=7,(x-y)2=5求值:x2+y2和xy .

三、 达标检测

1、对于任意实数a,b,下列等式恒成立的是( )

(A)(a+b)2=a2+b2 (B)(a-b)2=a2-b2

(C)(-a-b)2=a+2ab+b2(D)(-a+2b)2=-a2+4ab+4b2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x-12=x2-14 (B)(a-b)2=a2-b2

(C) (x+12)2=a2+a+12 (D) (x-1)2=1-2x+x2

3、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①(x+6)2 ②(y-5)2

③(-2x+5)2 ④(2x-3y)2

四、 课后巩固

1、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①(a+2)2 ② (a-3)2 ③(2a+b)2

④ (-2m-1)2 ⑤(32a-23b)2 ⑥(-a+2b)2

⑦972 ⑧1012

2、若(a+b)2=3,(a-b)2=5,求值:①a2+b2 ② a

平方根教案篇4

中专学生学习素质下降,会计专业的教学只有少数学生能消化理解会计知识,进入社会的时候难以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践的困惑,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中专《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一、例谈中专《基础会计》教学的重要环节

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高,参与案例教学的教师和学生应该把握好教学环节,重视案例教学的准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总结评价的主要环节。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

1.案例教学的精心准备

案例教学的准备是教学开展的基础,教师可以布置案例资料,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应该对案例和材料进行熟悉和准备,充分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开展开放式讨论,重视教师对学生解决案例问题的可能的方案,保证教师开展好案例教学。在准备阶段,教师还要向学生呈现案例,采用何种方式呈现也要思考。复杂的案例应该查阅更多的资料了解理论,获得背景资料,做好个人的准备。学生要先阅读案例,了解主要内容,借助手段和工具解决案例问题,查阅案例资料,获得案例背景资料,学生了解案例内容后,可以对案例问题进行分析,写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2.案例教学的小组讨论

案例教学和教材举例不一样,没经过抽象,完整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事件,头绪多,不容易看清楚实质,学生在案例分析的时候要遇到困难,很难全面分析,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班级集中讨论前先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主要是通过互相沟通和交流,使每一个小组成员进行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经过沟通和交流,顺利解决在准备案例中的困难,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让观点更加全面,方法更加详细,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等进行合理分组,教育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开展。保证案例的难度小的时候或者具备很强的案例学习才能的时候,这样的环节应该减少。

3.开展班级集中讨论

班级集中讨论能够集中集体的智慧,能够形成教学的结果,是全班同学分享学习经验和知识的经过。教师可以经过小组之间的讨论,组织小组派代表来讲述观点,其他的成员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意见来进行发表,同时不同的小组成员应该相互讨论,不断吸收好的观点,形成解决案例问题的办法。这个环节里要求学生相互参与学习的过程,听取同学的发言和教师的讲解,激发学生讲述自己的观点和办法,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背景材料,全面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在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给予目标的纠正。

4.进行总结评价

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教育学生完成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环节,联系学生的理解,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给予理论阐述和观点的分析,给出学习的思路和结论,并带给学生思考,教育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基础会计》案例教学的方法研究

1.呈现《基础会计》案例的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案例分析的材料的内容和目标,选择好的教学形式,将案例展现给学生。

(1)按照文字材料进行呈现案例,这就是简单通用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将案例进行分析,运用文字材料的形式发给学生,提供给学生分析,选择复杂、长篇的案例,但是这样也容易不够形象生动,不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案例: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声像策略能将案例中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展现,在现代技术的应用下,教师应该重视呈现材料,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3)口头描述案例:根据案例的特点,教师口头来描述案例,教育学生做好记录,教育学生具备描述能力。教师在描述的时候,也能够重视教学方法,防止影响学生对案例信息的获得。

(4)组织学生表演案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表演、模拟案例,创造社会情境,教育学生直接参与到案例的准备中,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学生直观生动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2.讨论《基础会计》案例分析的策略和办法

(1)重视课堂讨论的内容和方法

教师要有时间和观念,根据讨论的问题的重要的特点来分配时间,教学中,要根据教学讨论,解决好学习问题,伴随着讨论的深入,应该找到新的问题,因为教学时间有限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科学合理的讨论的时间,重视教育问题,优先考虑这些重要的问题,给予充足的时间。此外,教师应该把握讨论的方向,不管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体讨论,都不能出现背离主题的现象,教师都要即使将学习的思维和注意力拉回来,选择好的案例,这样也容易完成教学的目标,因此,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教师应该重视把握教学的引领,重视讨论的方向,在出现偏差的时候就能给予指正。

(2)创造轻松和谐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以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为铺垫,教师应该和学生保持平等的位置,平等地和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重视把握语音、语调的特征,语言要更加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教育学生摆脱语言的苍白现象,讲解要重视抑扬顿挫,语言要生动形象,避免听觉疲劳,重视形体语言的运用。

(3)归纳评价的多种策略和办法

教师要给学生很多方法,从案例来到案例去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水平,重视启发学生抽象概括出解决问题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基础会计》的问题打好方法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海燕.关于《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2]谭灵.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及手段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3]张晓丹.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1年16期

[4]陈华.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浅见[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9期

[5]赵敏等.《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范式的实践与探索[J];会计之友.2011年19期

[6]梁飞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实践[J].财会月刊.2011年15期

[7]尚建丽.如何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1年08期

平方根教案篇5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备课组尝试利用科海网络平台进行集体备课,建立一种新型的集体备课模式,按照“研究――实践――反思”的思路,应用这种备课模式备了18个教学案,将个人探索与团队协作紧密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利用科海网络平台,我们尝试以课前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课后以反思评价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新型集体备课模式的流程

1.确定课题和中心发言人,形成粗案。

备课组长提前确定课题和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提前研究教学内容,钻研教材,明确知识结构,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根据现代教学观念设计出教学思路。最后,就达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做深入的思考和设计,形成教案、学案、课件、同步练习、章节测试题,并上传链接在科海网络上供本备课组成员共享。本备课组成员在共享平台上下载粗案认真研究,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以便在每周的集体备课会议上提出,供大家重点讨论。

2.集体研讨,形成细案。

在集体备课会议上,首先由中心发言人以说课的形式给全组教师讲解教学设计流程和每一步的设计意图。其次,本备课组教师根据中心发言人的讲解意图进行讨论交流,讨论怎样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教材用什么样的方式处理更能吸引学生、如何设计问题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用什么方式展示更有效等。最后,由中心发言人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改,形成细案。

3.个性化研究,形成个案。

由于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各班学生学情不同,本备课组的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所形成的统一资源做深入的推敲斟酌。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是旁注,知识点的解释,教学方法的更换,也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最后形成适合学情、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个案。

4.进行教学实践,加强反思,确定终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三次备课所形成的备课成果应应用于自己的课堂。课后,教师还要就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启示、瞬间的灵感及困惑等,和本备课组教师进行交流,并记录在教学案上,对使用过的教案进行再次修正、补充,提供更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学案,以利于传承和积累。这些困惑心得使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到新的动力,真正做到“以研促教”。

二、新型集体备课模式的优势

1.使教师教学技能不断成熟和深化,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科海网络平台集体备课,打破了过去那种各自为战,无法发挥全体教师优势的局面,使各个教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有效地提高了备课的质量,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使年轻教师能够很快地站稳讲台,较准确地把握教材和借鉴老教师的经验,老教师也能够从年轻教师那儿吸收新鲜的思想和方法,对于自己的一些陈旧的思想、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取代。而且通过大家的集体讨论、反思,使全体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成熟和深化,明显提高教学效率。

2.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

利用科海网络平台集体备课,一些大家平时感兴趣的课题经过讨论往往会得到理性的升华,获得的理论又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推动教学、科研一起向前发展,这是在实践中创造教育科学的道路,真正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这样的集体备课模式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3.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平方根教案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引言

案例教学是在教员的引导下,通过案例所呈现的具体典型情景或故事,由学员充当案例中的某一角色,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演绎、推断、归纳和处置,从而培养学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1]在军事院校教育中,案例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院校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同时也有利于训练学员的实践能力、实现知识到能力素质的转化。[2]目前在军事院校中,案例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王瑞研究了美军院校开展管理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模型;[3]解永芬等探讨了在任职培训教学中采用与Seminar相融合的案例教学法;[4]郭巍、常翔等在航空装备教学中,通过航空装备故障判断案例及其处理方法,培养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5]张复春等结合航空理论学科特性,就航空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索。[6]总体而言,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建设以及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是影响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我校“武器装备系统概论”的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探索了一种基于武器装备建模仿真技术支撑的案例教学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案例教学的目标

“武器装备系统概论”是我校军事指挥类专业的技术基础必修课程和工程技术各专业的公共基础选修课程,选课人数较多。课程旨在使学员掌握主要武器装备的特点、分类、发展简史、装备性能以及基本科技原理,理解典型作战样式中武器装备的运用原则与方法。课程教学将武器装备系统划分为弹药、武器、平台和体系四个层次,首先弹药是对目标实施直接毁伤的装备,如通常所称的战斗部;武器是将战斗部直接投射到目标位置的装备,如枪炮、导弹等;平台是具有装载武器、弹药或其它装备,并能够在相应作战空间中机动到目标区域的装备,如陆上、海上、空中和空间作战平台等;体系则是上述弹药、武器和平台装备组成的具有多种综合作战能力的集成系统,如航母战斗群、联合火力打击装备体系等。[7]课程特点是内容较多,知识点之间关联关系复杂,单纯依靠教员的课堂讲授很难面面俱到,必须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针对教学对象是大四的学员,已具备一定的科技基础知识。因此案例教学目标在于通过教学,了解武器装备基本性能参数,掌握武器装备体系制胜机理,夯实学员技术与战术相结合的指挥素养。案例教学的重点是以作战应用案例为背景,采用武器装备建模仿真手段,构建武器装备体系,通过对作战过程的推演、问题分析和情况处置,提升学员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围绕课程要求,充分发挥学员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案例设计、问题分析、仿真设计、对策研究和实验评估的各个环节中,采用学员分组实施、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协作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1)案例设计。案例设计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军军事斗争准备需要,选择某热点地区,例如南海区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扮演地区冲突的各方,设计案例背景、作战条件、双方可能参与的行动、以及作战过程,讨论形成一个作战想定。(2)问题分析。从作战想定中,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教员截取作战过程的片段,指导学员进行细化分析,从中提取出一些关键问题,例如防空作战中,多部雷达的联网对作战的影响;在电子战中,干扰节点的选择;作战过程中的目标分配问题等等。(3)仿真设计。将问题分配给学员小组展开独立研究。学员首先要查阅资料,整理武器装备性能参数、兵力编成、作战规则、作战条件等基础数据;随后根据想定中的作战行动,依托课程教学平台,根据建模规则,建立武器装备体系;最后对体系中的模型参数和实验参数进行配置。这一步需要学员分工协作完成。(4)对策研究。学员小组根据自己的角色(冲突各方的指挥员)的角度,根据武器装备的特点、敌情等方面从武器装备运用的角度探索装备运用的策略以及提高装备效能的方法。例如电子战中,不同的干扰方式、不同的干扰目标对整个作战体系的影响,将不同的策略转化为不同的仿真方案。(5)实验评估。通过不同的仿真方案、仿真参数的实验运行,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促进学生对现代战争中的武器装备运用策略的思考,并撰写研究报告。

3案例教学平台的构建

考虑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课程教学要求,所采用的案例教学平台必须能够实现武器装备建模仿真、数据采集和对比分析,同时应该使用简便,结构灵活,使得学员能够快速掌握其使用,集中主要精力在研究的问题上。可以采用的案例教学平台可分为仿真软件类和战争游戏类,如MAK公司的VR-FORCE,VPI公司的STAGE,matrixg-ames的COMMANDNAVALAiroperations等。这里介绍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通用仿真建模与仿真平台(XSimStudio,简称XSIM)。XSIM包括专业模型库,支持用户利用已有资源直接开展专业领域的研究、论证、试验和训练工作;同时提供了建模框架和应用框架,支持用户进行模型和应用的定制。其主要功能如下:[8](1)模型设计。提供公共的模型框架和建模规范,支持组件化的开发模式,用于辅助开发系统所需组件模型。(2)仿真驱动。提供规范的军事模型框架和作战流程框架,根据想定内容集成、驱动各领域模型,通过时间管理、战场管理和环境管理等服务调度各军兵种模型的运行和交互。(3)管理控制。支持仿真想定多方案多样本的分布式运行;支持云端节点管理,包括运行环境部署、系统状态管理及软件远程启动。(4)模型组件库。提供飞机、雷达、舰船、导弹等功能级实体模型组件,以及空中作战、地面火力打击等战术规则类行为模型组件等,可供用户选配使用。(5)想定编辑。将作战行动方案、战术意图转化为仿真方案,为分析、优化、统计提供支持。(6)数据统计。对仿真过程和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以图表方式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在线和事后分析、回放提供支撑。由于XSIM提供了丰富的模型库,学员主要工作是使用想定编辑功能,通过左侧的模型组件库中选择使用的模型组件,拖动到右侧的编辑窗口中,并进行简单的配置后即可形成仿真方案,并展开案例研究。

4结束语

平方根教案篇7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生态学视角;课堂生态系统

0 引言

20世纪7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教授Lawrence Cremin在其《公共教育》一书中谈到“教育生态学”的概念,第一次从生态学的视角对教育理论和问题进行研究。我国学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教育生态学的研究。1990年出版的南京师范大学吴鼎福、诸文蔚的《教育生态学》是我国第一部教育生态学著作;天津市教科院任凯等所著《教育生态学》借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较深入地分析了一些教育现象;华东师大范国睿所著《教育生态学》力图从文化、人口、资源以及环境的角度来研究教育生态;华南师大李志厚认为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审视教育教学现象,可以发现传统研究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用生态学的观点看,教学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具有多侧面、多内容、多主体等特性。

“学案导学”是一种以“学案”为主导来实施教学过程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将待学习内容和预备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成“学案”,导引学生完成自主探究真知的学习过程。“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们在井冈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案导学”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师授生受”的被动教学方式,有效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凸显“学”的主动地位。这与新课改的理念十分吻合,也符合现代教育规律。井冈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挑选了计算机引论、软件工程、VB程序设计3门课程的部分内容,在课程开设平行班级开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实验班的学生普遍认为该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度高涨,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率显著增强。

课堂生态系统是“对教学环境产生影响的互相联系的过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网络”。作为一个开放式系统,它应包含人的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多种因素并存并相互制约,不同程度地作用于课堂教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良好的课堂生态为基础,主要包含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反馈3个阶段。实施框架如图1所示,其中实线箭头标识的是实际流程,虚线箭头标识的是回归流程。

1)学案准备阶段。

教师对课程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及前修知识等进行深入分析,界定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此基础上编制好学案,然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上把学案给学生。同时,教师要根据学案撰写相应教案;学生要提前下载相关内容,预习相关知识,并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和制订学习方案。

2)学案实施阶段。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带着问题,重新设计或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案。在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进入“进阶协作”环节。在该环节,通过生生协作、师生协作学习进阶知识和技能,最后完成自我评价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主要作导学提示,解决学生疑问,与有需求的学生协作。

3)教学反思阶段。

教师依据学生的自主检测结果、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结合课堂的学习表现,对学生的学习给出评价,同时完成学案与教案的反思修改。

以软件工程课程为例,我们选定的教学章节是“面向对象与UML基础”。该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但比较灵活。学案材料在网上共享,同时发给学生纸质文稿,让学生明白将要学习的重点。开课后首先让学生以学案为主线自主学习,再分组讨论,完成学案中规定的反馈知识和进阶训练。教师只需花不超过1/5的课时做知识点精讲和小结,然后学生再完成自我评测。为了营造较好的课堂生态,教师们事先精心准备了网络教学平台,课前花费了较多时间把知识分模块整理分类,任课教师多次讨论学案内容,并分模块上传了相关学习材料供学生选择阅读以补充教材之不足,教师以临时助教身份提前跟进实验班两周后才开始授课,为学生和教师间的生态课堂协作打下了基础。课堂是双向多媒体环境,学生讨论发言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举手示意,这样一些平时羞于发言的同学也特别愿意参与。自我检测部分为3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的层次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以此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因为这部分知识对于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来说,是了解性的,所以,在评价的权重上,以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

2 关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的几点思考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是质量提升的根本,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基于生态学视角,我们在“学案导学”的教学实践中有如下思考。

1)强化“生本”意识,营造生态课堂。

“学案导学”是由教师导学、学生主动直接参与、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模式。“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根据生态学的自组织原则,课堂生态系统应具有鲜活的生命特点,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平衡能力的系统。课堂教学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平衡、协同、进化都可以促进师生的不断发展和成长。“学案导学”模式强调平等、和谐的课堂生态,这是师生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与学目标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

同时,教师还必须考虑影响课堂教学的物质环境。比如在协作学习环节,学生经常需要在课堂上相互讨论,而我们的教室通常是方形顺序排列的桌椅布置,显然并不利于讨论的开展。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班教学的学生注意力更持久,学生的讨论也更热烈,学习风气和人际关系也比较好。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学案导学”的课堂上,我们尽量使用多种教学媒介,给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工具选择。教师和学生更要克服“教师和教材就是真理”等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种种误解,努力拓宽多渠道的知识来源,从依靠教师和教材作为基本交流渠道转变为重视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交流媒体的作用。否则,协作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

2)构建多目标课堂信息,生态和多元化学习生态。

“学案导学”的课堂信息生态和学习生态应是多元化的,避免产生“花盆效应”。“学案导学”的重心是如何帮助学生从传统学习模式下的被动听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观众与演员的双重角色。

信息生态学认为信息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被计算机存储的数据资料,而是必须经过读者的解码,在数据-信息-知识的转换过程中逐渐认同并关注这些信息。“花盆效应”又称局部生态环境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局限性。个体或群体一旦离开这个特殊的小生境,生存和发展则难以为继。现行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下,“花盆效应”表现尤为明显。

根据生态学原理,多样化的信息和知识可以促进学习者观念的交叉和思想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知识。高校课堂生态更不应该是封闭或半封闭的小“花盆”,“学案导学”的生态系统应是开放的。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学案导学”可为学习者创造一个数据、信息、思想可以自由流动和促使信息向知识、技能和态度转化的生态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学内容、教学空间和教学手段是开放的。我们知道,大学的教学不仅仅是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因而大学课堂生态的着眼点就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张扬。也因此学案编写绝不能囿于单本教材,每个学案中都明确要求基本知识技能要来源于多种教材,进阶知识技能则来自学科前沿和网络共享资源。学案如果被窄化为单纯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则学习者会产生“看学案”等同于看教材,“学案导学”也可能变成“自习课”或“习题课”,因而失去本身的意义。所以,学案的编写者在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环境的同时,更要注意挖掘和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形成更有价值的知识模块,使得学习者不仅获得知识,更要实现个人知识到能力的转换和知识的再生增值。通过学案,教师应力求引导学生学会整合相关资源,形成整体,融会贯通,同时也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我们认为,“学案导学”其实应该是教案和学案的综合。“学案导学”下的教案要求教师更注重导学活动的设计,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设计。每个学案都必须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螺旋上升目标体系,学案的编写者应根据具体学习内容,不仅要考虑不同的学习情境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也要考虑不同发展阶段的学习者。让学习者可以根据特定的情境决定是采用学科式学习,还是采用支架学习、任务学习或问题解决式学习等,并能通过自修鉴别哪些知识领域是自己已知或未知的,哪些地方是需要进一步学习融会贯通的,从而制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

3)采用符合生态学现象的学习评价方式,以表现性评价为主。

“学案导学”的学习评价依赖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和自我检测,以表现性评价为主,知识性评价为辅。

根据我国目前学业评价普遍存在的非生态现象,李志厚等专家认为,选用表现性评价有利于提升学生知识学习的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学案导学”的学习评价由学生自我评价、小组相互评价及教师评价3个方面组成,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给出3种评价方式的不同权重。如科学性知识内容,权重比由高到低分别是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自评,但对程序性知识内容,权重比可以根据学情调整。

平方根教案篇8

1 中职卫校教学档案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中职卫校教学档案的内容主要有:上级教育部门下达的相关规定、政策等;由教学计划、教学进程、试题库和参考资料等组成的师生教材;由教学规划、总结等组成的教学材料;由教研计划、教研成果和教研刊物等组成的教学研究资料;由学生档案、教师评价资料和学生成绩等组成的学籍资料;以及与教学教材、教学实践、教学设备等相关的材料,贯穿整个中职卫校的教育过程,在中职卫校的长远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由此可知,中职卫校教学档案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1.1 促进教学秩序规范化发展

在中职卫校的日常管理中,教学档案根据不同情况将各种资料归类,使教师教学计划更加全面,可以对学校整体运行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跟踪,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给中职卫校长远发展提高可靠保障。中职卫校教学档案的有效管理,为中职卫校领导层作重要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使教学程序得到优化,促进教学秩序规范化发展,有利于中职卫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1.2 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中职卫校教学档案的整理、归类,有利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职卫校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不断的总结和创新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得到不断增强,使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促进中职卫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1.3 促进中职卫校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中职卫校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教学档案的有效管理,是提高中职卫校教学质量的可靠保障,对于促进中职卫校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现代化建设中,国家对中职卫校教学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相关考核标准,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中职卫校教学档案管理,对于提高中职卫校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中职卫校教学档案的特点

根据中职卫校的发展情况来看,中职卫校教学档案具有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专业性

在中职卫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档案的整理和管理是根据各个专业来进行分类的,不同的档案内容需要按照实际专业情况进行归纳,由于专业较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都不一样,因此,中职卫校教学档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以对教学档案进行有效管理,维持中职卫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2.2 时间性

在进行中职卫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时,要根据档案的实践进行合理的排序,便于对不同时期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只有根据各个专业进行不同时期的教学档案分类整理,才能在短时间内对教学计划、教案材料和学生成绩等进行快速查阅,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使整个中职卫校的教学档案更加完整、有效。

2.3 凭证性

中职卫校从成立开始到现在的发展期间,代表学校实力的凭证、教学水平的凭证和管理质量的凭证等,都在中职卫校教学档案的范围内,因此,中职卫校教学档案具有凭证性,是中职卫校整个发展过程的有利鉴证。其中,具有较高价值的资料包括教师长期的教学经验、学校办学方针政策等,是衡量中职卫校教学水平的重要凭证。

2.4 多样性

在中职卫校的教学档案管理中,教学档案的内容较多,包括的方面比较全面,档案分类的形式较多,档案的载体包括电子、实物等几种,因此,中职卫校教学档案具有多样性。在实际管理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作用和价值的高低等来进行不同形式整理和储存,以保证中职卫校教学档案的时效性。

3 加强中职卫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有效策略

3.1 增强意识,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中职卫校必须提高对教学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教学档案管理意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性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教学档案管理机制,制定教学档案管理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在日常管理工作过中,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在实践过程中,快速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确保中职卫校教学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促进中职卫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例如:在中职卫校的日常管理中,教学档案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教学档案信息的安全,与中职卫校未来的长远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学校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制定责任制,增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促进中职卫校教学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2 加强培训,注重专业人才培养

在中职卫校的教学档案管理中,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都有待提升,因此,中职卫校领导层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招聘懂档案管理知识的工作人员,吸收优秀信息网络技术人才,以提高中职卫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有效性,防止档案盗窃事件发生,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例如,在档案管理培训的过程中,组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参加技能比拼大赛,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自我提升意识和竞争意识,促进中职卫校教学档案管理有效性不断提高。

3.3 加强管理,促进管理信息化发展

在不断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同时,中职卫校要注重全体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促进中职卫校教学档案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现代化。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在进行中职卫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时,要特别注意电子档案信息的管理,以保障中职卫校教学档案电子信息在网络上的安全。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