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心理素质如何提高8篇

时间:2023-03-06 16:00:15

心理素质如何提高

心理素质如何提高篇1

关键词: 职中学生 心理素质 同一性获得 养成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职中学生不断增加,职中学生素质的提高就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学校应该坚持以学生的素质持续发展为本。国内教育理论普遍认为,素质基本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对于职中学生来说,心理素质的提高是教育的重点。因为心理素质是学生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从生理素质发展为社会文化素质的中介,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素质。

二、问题的分析

本着提高职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宗旨,职业中学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职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质,遵循教育规律,对症下药,努力为社会输送责任心强、奋发向上的青年建设者。从职中学生的心理年龄上分析,学生正处于暴风骤雨、充满压力的青春期,教育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需要经过8个心理社会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解决一个危机或一个重要的问题。而青少年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同一性”的问题。詹姆斯马西娅基于埃里克森的理论,对青少年进行深入访谈,提出了同一性的四种状态:

1.过早闭合型

个体从未经历过同一性的危机。他们根据父母的选择而不是自己的选择,过早地确立了同一性,他们对某种职业和理想信念做出承诺,但这些承诺过多地反映了父母和其他权威人物的看法,并不是他们自作主张做出的自我评价。过早闭合型的青少年处于最低自尊、最低焦虑的情绪状态。

2.同一性迷失型

处于这种状态的青少年既没有择业意向,又没有对理想信念的任何承诺,当青春期结束时,他们没有取得任何进步。同一性迷失型的青少年处最低自尊、最高焦虑的情绪状态。

3.同一性延缓型

处于这种状态的青少年已开始尝试对职业和理想信念做出选择,但是还不能对任何一种做出确切的承诺,他们正尝试各种生活选择。同一性延缓型的青少年处于最高自尊、最高焦虑的情绪状态。

4.同一性获得型

在这种状态下的青少年能做出自觉、明确的职业和理想信念的决定。这些决定是自主而自由地做出的,反映了他们自己真实本性及内心深处的承诺。处于最高自尊,最低焦虑的状态。

从以上同一性四种状态的表现形式来看,职中的青少年学生大部分属于同一性迷失型,他们缺少坚定而又正确的理想和信念,生活没有目标和追求,在人格上处于最低自尊,但在情绪上却处最高焦虑状态。

因此,在开展职中学生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找到自我,使学生尽快进入同一性获得型的状态,培养学生远大理想,并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面对困难中表现出冷静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问题的解决

1.尽快使中职学生处于同一性获得型的稳定心理状态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根本

(1)建立学生的人生使命感是帮助职中学生获得同一性的首要任务。

在人生舞台上,每一个人都充当多重角色,职中学生,同样担负多样角色:子女、学生、社会建设的接班人。教师在培养时,学生应努力做好子女、好学生,成为具有较强胜任力的接班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生使命感。

(2)发展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我功效感,是引导学生确立正确择业意向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在新学期的班会课上,组织学生静思自己的人生角色,并联想每一个角色背负的重大使命,并把认真思索的内容郑重写下来,要求学生在每一个新的日子开始时,大声朗读自己所写的使命宣言,把自己所确立的人生目标存入大脑的潜意识中,让潜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因为只有清楚自己生活意义的学生才能处于心理上的最低焦虑状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职业中学的教师必须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职中的很多学生不善于学习书本理论知识,但是却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学生的优点,尤其需要挖掘学生潜在的优势,创设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学生在发展自身潜能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自己并不落后于他人,自我功效感因此增强,学生自己对将来职业的选择意向更加清晰。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参加技能实践课的机会较多,如数控、机械、酒店管理、导游、园艺、动漫、财会等专业都有实训基地,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较多。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赛前备战全力以赴,比赛成绩喜人。此外,学校老师在文化课语、数、外的教学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学生自我功效感的加强。教学设计从学生现状出发,灵活调整原来教材的编排,课堂教学多设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积极性高。学生明确生活的意义和学习的目标,参加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和苏州市通用英语等级考试,具有较高的通过率。实践证明,培养职中学生具有较高的自尊感和较低的焦虑,即同一性的获得,需要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行业加以关注,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从事将来的行业,学生每一次实际操作的成功都能使自己的自信心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解决学生同一性延缓期的焦虑状态是帮助学生获得同一性的关键。

学生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刚刚确立人生目标的学生,已开始尝试对职业和理想信念作出选择,但是还不能对任何一种选择做出确切的承诺,他们正尝试各种生活选择,处于这一状态的青少年处于最高自尊、最高焦虑的情绪状态,很容易跟老师、学生发生冲突,这对老师是很大的挑战。这时候,教师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是解决学生高焦虑情绪状态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行为稳定的、积极的回应是非常重要的。养成学生回顾自己一天的行为,清楚自己一天的收获和缺憾的习惯,改进甚至于舍弃即使被同伴所认同的却对自身不适宜的行为特征。老师不仅需要每天阅读学生的成长记录,而且要在学生文章后面写上公正的评价和充满激情的鼓励,老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适当时候,以帮助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思和所想,分析学生产生错误行为的根源,从源头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职中学生的诸多不良行为和习惯在学生之间很容易相互影响并蔓延,如一位喜欢模仿男明星留长发、乱发的男生周围,会有一大批仿效的男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扭转学生追随他人错误行为的坏习惯,告诉学生盲目模仿只能表现自己的无知和缺乏主见,如一定的服饰、发型在适当场合才会有最佳的效果,明星特定的舞台形象并不适合日常生活中的青年学生。因此,学生要清楚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适合自己的年龄、身份,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为社会所认同和接纳,可见,班级、学校乃至社会的规则深入学生内心就显得非常重要。

2.养成教育是构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学生在确立人生奋斗目标之后,内心的平静只是暂时的,因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文化、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同伴之间的各类竞争,等等,共同构成青少年一时难以承受的沉重压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是帮助学生减压的最佳途径。减少学生的学习任务和难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缺少强化训练的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加无力应对工作中的重重压力。

(1)养成学生专注训练和坦然面对挑战的习惯。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米哈利·捷克仁米哈依研究发现每个人如果能够冲破情绪的制约,浑然忘我时,在工作中就能发挥出最佳水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设置的各项课程考试和技能竞赛,目的不仅仅在于考查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更在于在限时测试过程中培养学生专注的习惯。只有专注于学习和工作,才能排除焦虑、自卑、消沉等不良情绪对心理状态的干扰。学生在真正面对省甚至于全国技能大赛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放松心态,面对挑战,增强自身能力,而结果已不再重要。生活中每个人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但是不同的个体面对相同的压力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和反应。当学生养成挑战困难、挑战自我的行为习惯时,他们会感觉到自己肩膀上所担负的不是压力,而是生活的动力。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坚持是很重要的。人在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过程中,轻易放弃,只能让自己更加自卑,自己的才华和潜能因为停止努力而没有机会发挥出来。中职学生在技能训练开始时凭着自己一时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可是不久就会懒散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开导学生做事要善始善终,锲而不舍。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每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阅读中外励志丛书,并针对阅读内容开展演讲、辩论等活动。让学生最终学会战胜自己的惰性,养成做事坚持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善于沟通的人际交往方式。

处在青春期的职中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过于强调自我,不善于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处境,部分学生无法接受他人包括家长、教师对他们的批评和指正,很容易跟周围人群产生冲突,内心感到焦虑痛苦。因此,职中学生每周上一堂人际交往课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课堂上大量引用生活案例让学生分析,使学生在辨析人际交往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换位思考的理念,明白坦诚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忠告才是真正的勇士,随心所欲,缺乏自制的表现并非真正的勇敢。经常组织学生排演小品,让学生设身处地了解语言的重要性,学会倾听,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态度和蔼,不卑不亢。

四、结语

总之,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要细化在教育的点点滴滴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正直、善良、诚实、豁达、乐观自信,有同情心,有毅力,惜时守信,认真负责,自尊自爱,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第七版.P52-58.

心理素质如何提高篇2

1简述钢琴演奏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想要在钢琴演奏中获得最后的成功,那是一个相当漫长,相当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两个关系钢琴演奏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一是钢琴演奏中的技巧熟练程度;二是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现在,本文根据这两个重要因素进行分析。(1)演奏中的熟练技巧。钢琴演奏中的技巧熟练程度,是一个很漫长的钢琴学习过程,他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练习,领悟,还有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及生理条件。除此之外,钢琴演奏者更需要花时间在重新读谱、背谱、分段记忆、难点训练、速度控制、注意力集中等方面上,才可以做到在技术熟练程度上过关,在台上人琴合一,不受干扰。(2)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钢琴演奏的技术是运动生理机能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者来讲,用十分平静的心态演奏,缺乏激情和感染力,其效果自然是平淡的。如果心情过于激动而到达不可自控的地步,就会出现极度兴奋和紧张的状态。在台上进行钢琴演奏者所要面临的两大问题就是紧张和恐惧。而这两大问题是相关联的,紧张状态的反复出现,不久会成为习惯,更有甚至,会导致胆怯程度的增强。

2良好心理因素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钢琴演奏是一种表演艺术。良好的心理因素有利于创新意识的激发。钢琴演奏者只有随时客观地用端正的心态聆听自己的演奏,及时反思、调节,才能使演奏层次更上一层楼,才能对音乐作品随时产生创新的再建构。

3正确掌握钢琴演奏中心理素质的调控

在乐器学习中,有些人先天条件很好,乐感也好,训练方法也很正规,不论平时练的乐曲还是练习曲都比较完整,但是只要一登上舞台,就会紧张失常;有的人演奏稍微有点受干扰,心理紧张得不知所措,技术方面也不如在台下那么流畅,停顿或漏弹一部分。那么演奏时心理紧张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如何消除这种心理紧张呢?接下来,本论在此做出以下三种心理素质调控方法:

3.1自我心理调控

在钢琴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已经多多少少地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的影响,认识到了提高心理素质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因此,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条件。与钢琴演奏有关的心理因素诸多,包括记忆、注意、感觉、知觉等,我们可以联系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实际,有计划地针对一两个问题进行反复训练,争取有所提高,有所突破。

3.2科学背谱调控

演奏必须与乐谱记忆相结合,因为在通常大型演奏中,在公开的音乐会上钢琴家都是背谱演奏的。背谱的方法有“听觉的记忆”、“视觉的记忆”、“理智的记忆”等方法。这三种方法,从教学实际过程中来看,单纯依靠一种方法来进行音乐记忆,特别是记忆一首大型的钢琴乐曲,是需要一些特殊条件的,这样的人才为数不多。一般来说,在实际运用中,是将这三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使脑、心、眼、耳、手这些器官完美结合,最后使得思维、情感、神经、肌肉、听觉、视觉达到最理想的运用。

3.3长期心理调控

(1)视奏阶段是演奏者的初级阶段。要求学者在最短时间内,完整、准确、熟练地完成视奏任务。这就需要学者有良好的识谱视奏能力。在视奏中要视觉先行,为准确弹奏后面的音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提高识谱速度。这就要求学者要眼镜看谱不看手弹奏。在看乐谱时候,必须先通过大脑反应,再发出手指运动的指令,控制手指有目的地运动。

(2)技术攻克阶段。演奏技术包括手指的灵活度和对各种音型的掌握,肩、臂、手的重量运用,对音色、力度的变化控制能力,对踏板的控制等。在钢琴作品的弹奏阶段,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技术难点,首先要明确自己最难掌握的部分,集中精力和时间去攻克它。

(3)音乐处理阶段。首先要知道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其中包括作曲家生平经历,历史,背景,作品风格等。音乐处理阶段重视内心听觉的练习和声音想象力的培养,从视奏阶段“看谱——弹奏——听觉检查”的过程,转向“声音想象——弹奏——听觉检验——调整手指的运动”。手指的一切行动都要对音乐的表现为中心,犹如歌唱家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那样,做到将作品演奏得尽善尽美。

(4)演奏前短期心理调控。短期的心理训练是在演奏前的一段时间里,针对演奏者的心理变化而进行的特殊的适应性练习。运用调整心态、适应环境、提高内心的承受力等方式。练习的方法:模拟表演考试训练。熟悉舞台表演的各个环节。如上台下台、演奏前要看好键盘弹奏的位置、想好演奏的速度和演奏中的情绪,按照考试要求将曲目进行连奏练习,不论演奏中对与错都不要中断曲子。等全部演奏完再做总结,找出问题的原因,在下一次的模拟考试演奏中加以修改。

4如何提高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

以上所讲到的是钢琴演奏中心理素质的调控方法,现在我们要把以上的内容运用到一个钢琴演奏心理素质训练过程中去。在理论上,看似简单的调控方法,在实践中,却是一个十分漫长而艰苦的心理素质抗战的过程。

(1)发现自身心理紧张的原因。每个钢琴演奏者上台时紧张程度都不一样,当然,每个演奏者失败的心理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有些是对自己不自信,过于担忧导致在音乐会上情绪紧张失常;有些是对自己期望过高,导致在音乐会中追求完美由这种压力引起的紧张,影响发挥。除了以上例子,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心理原因导致钢琴演奏者的失败。

(2)对症下药。以上讲到了寻找导致失败的心理原因,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1)消极经验使人学会恐惧。要克服它只有通过忘记恐惧及学会新的演奏感情。2)积极地估计自身能力和自信感对于克服失败的恐惧十分重要。3)错误是属于演奏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镇静对待错误,学会一种诀窍,尽量避免已发生的错误。演奏时更应该冷静地将作品继续演 奏下去,跳过已经发生的事实,而绝不能将思想缠绕在已经发生的和可能还会发生的错误上,否则会造成更多的错误。

(3)长期公开演奏。长期在公共场合,在同学朋友面前进行钢琴演奏训练是整个心理训练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4)善于总结。这是钢琴演奏中心理训练过程最后的一个环节。不论是台下的钢琴演奏训练,还是在台上正式的钢琴演奏,我们都要时刻学会自我总结。每一次的钢琴演奏训练结果几乎都是大不相同的,出现的问题也是大不相同的,我们只有不停地总结自己的经验,挖掘出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才得以进一步地解决演奏中所存在的技术上、心理素质上的种种问题。

心理素质如何提高篇3

一 高职生心理健康素质特征分析

大学时期是学生与社会的过渡阶段,是青年学生社会化的关键阶段,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尤其独特。一是高职生在校期间心理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入学适应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准备就业阶段。入学适应阶段是高职生心理较为脆弱的阶段,面对新的环境与各种问题,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常有发生。稳定发展阶段是高职生心理较为平稳的阶段,是高职生逐渐成熟的阶段。准备就业阶段是高职生心理变化加大的阶段,是一个心理较为矛盾的阶段,是一个承受各种心理压力的阶段。二是高职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主观性较强,这也是高职生心理的主要特征之一。三是高职生心理对感望不断加强,对异友方面存在觉醒意识,存在一定的冲动与渴望,如果处理方式不当,心理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 提升高职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意义

首先提升高职生心理健康素质,是社会进步和时展的迫切要求。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竞争压力与生活压力不断加剧,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高职生是即将面对社会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高职生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严峻的社会竞争局势和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对高职生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必须加强高职生心理素质,培养其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使其适应当前的生存模式。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除了要具备抗打击能力,还要具备严于律己、乐观向上、不断进取、有责任感的精神,这是当代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高职生只有具备心理健康素质,才能实现全面发展,认清自身优点和不足,达到心理平衡,实现人生价值。

三 目前高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高职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呈现多样化与复杂化。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情绪问题波动较大,一般是负面情绪高于正面情绪,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主要的不良情绪表现在抑郁、易怒、情绪失衡、焦虑等。首先,情绪抑郁受很多方面影响,如睡眠不足、身体不适、遭遇失败、失恋等,这种情绪严重影响高职生的生活、学习质量,他们往往无精打采、逃避集体,不想学习,不想参加任何活动,而又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改善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容易导致抑郁症。其次,易怒易冲动是高职生常见的负面情绪,主要原因是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其次,情绪失衡主要是喜怒无常,情绪波动大。最后,焦虑问题主要表现在考试焦虑与自我焦虑上。二是人际交往中排斥倾向突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进入高等职业院校,高职生要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交际圈,学生的交际能力很重要。一些学生性格内向,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此外,一些同学在进行人际交往过程中缺少交际能力,对别人的行为和思想产生猜疑、嫉妒等负面思想,这些都是严重的心理问题,对高职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三是情感缺失与挫折因素,有来自学生家庭方面的因素,有来自高职生本人个性方面的因素,也有学习环境等因素。学生情感主要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亲情方面在于与家长沟通问题,大部分高职生在外地上学,不能经常回家,与家长沟通不多,以及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等而导致心理出现的问题。友情主要是同学、朋友间的交往,友情可以帮助一个人走出心理的阴霾,友情也会让一个人走上极端,所谓的兄弟情义容易因为一时的糊涂,走上歧途。爱情是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高职生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时期,是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键时期,感情的迷茫与不正确的爱情观是导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都是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四 提升高职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

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主题活动并举

大学期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而且对于学生教育要从新生入学开始,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让其接受大学的新思想、新观念,增强其可塑性与变动性。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点在于解决学生心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心理健康课程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重在教育方法的转变,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多年来在我院各班按月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取得很大成效,家长反馈的相关信息,也给予充分肯定。

2 加强对高职生心理的锻炼

提升高职生心理健康素质依靠的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要依赖对学生自我心理锻炼与实践。人的身体与心理的承受能力是巨大的,只是其潜能没有被挖掘出来。在当代高职生成长的道路上,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可能不只有一个选择。面对这些选择的时候,他们往往可能会犹豫不决,甚至在选择过后还会患得患失。因此学会如何抉择是高职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点之一。要学会抉择,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以乐观积极、豁达、体谅的心态来观察自己和体谅他人。其次要定心,所谓定心就是心里要有数。对自己的认识较为全面、客观,对自己认识清楚,这样不致于稀里糊涂地跟着片面而偏颇的导向走。例如,对于班级各项排名名次、荣誉称号、班级集体每月在院系中综合排名、参加学院或班级组织的公益活动、与同班以外的人结识交往等方面所持具的心态。再次,要不断充实自己,拓展知识面。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在选择时束手无策。最后,培养健全的人格。只有在正直、善良、积极的人格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有益社会的抉择。所以要通过实践锻炼挖掘潜能,强化高职生心理健康。加强高职生心理锻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能动性,切实把高职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落实到学生身上,在校高职生既要具有健康的校园心理,又要渐进培养和提高他们积极的社会心理、就业创业心理等认知及实践能力。

3 畅通心理知识传播和健康咨询的渠道

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可通过专题讲座、专家报告、校园电视、社交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选修课程,提高高职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健康咨询也是提高高职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如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网站等,通过多种渠道提高高职生心理健康素质。

高职院校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熟练掌握运用类比思考策略、对立思考策略、转换思考策略,关注并认真分析高职生教育管理中问题的共有属性,善于发现本质的、主要的、必然的相关性质,以促使百思不解的问题得以成功解决。作为心理健康方面的专兼职教师应做到:尊重学生提出的与众不同的问题;欣赏学生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观念;给予他们足够的认知问题时间、足够调适问题的空间、充足的学习机会,培养他们良好的问题意识。譬如,对他人熟视无睹的现象追根求源,对问题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同时还要注意培养高职生良好的否定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自觉地揭露和批判谬误,使思维更活跃,更利于确立克服临时困难或挫折而无所畏惧的坚毅精神,自信进取而出色目标任务的果敢斗志。

总之,高职生承载着家长的寄托与国家未来的希望,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必须得到重视,同时提升高职生心理健康素质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长期建设完成,更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及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民,陈联娇.探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心理变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8(35):100-102.

[2]刘一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1-66.

[3]杨丽霞,白华.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8):214-215.

[4]傅小芳.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2011(2):352-354.

[5]张五七.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在高职学生自评症状与总体幸福感中的调节中介效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1-58.

[6]朱军华.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12(8):204.

[7]刘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研究[J].华章,2012(8).

[8]蒋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0):85-87.

[9]李才俊,谢荣成.大学生素质拓展指导教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心理素质如何提高篇4

据调查与了解,我认为中学生心理产生障碍的原因如下:第一,家庭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对子女过于溺爱与纵容,或对子女打骂与冷落,使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第二,学校方面,个别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不对,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第三,社会方面,社会不良信息的引诱、腐蚀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针对上述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教育者方面

(一)父母应该做到关爱子女。不要为了赚钱而冷落子女,也不要大事小事就拿他们当出气筒,良好的家庭氛围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摇篮。另外,少给孩子施加压力。父母应尊重子女的兴趣和选择,不要强迫他们做一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二)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讲讽刺性的话语,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疏导,并适当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多点赞美、鼓励学生。

2.在学习上适当减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要“萝卜白菜一刀切”;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否则会使他们产生心理压力。

(三)及时对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面对困难、挫折。班主任要教育学生用平常心冷静面对困难、挫折,只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相信有朝一日就会取得成功。其次,要教育学生树立恰当的奋斗目标。再次,要教育学生学会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父母关系、朋友关系等。多交良师益友,不交损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就会多姿多彩。最后,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班主任教育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尽量扬长避短。班主任对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

二、学生方面

(一)加强意志锻炼,克服脆弱和胆怯心理。要让学生克服脆弱心理,首先要注意他们意志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严格的、恰如其分的要求,让学生的意志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磨炼。同时,应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正确引导,适当表扬,是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最好手段,它可以让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每次的成功是靠学生自己努力获得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意志自然得到了锻炼。

胆怯心理往往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多见。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嘲笑。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差,因此总表现出不愿意与同学交往,郁郁寡欢,上课时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更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自己观点正确也不敢与人争辩。要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教师就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关心、多鼓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帮助他们寻找成绩差的原因。同时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加强协作,克服好胜和嫉妒心理。好胜心可以使人努力,拼搏向上,但是当努力失败后,好胜心可能就会演变成为嫉妒心。嫉妒心会使人经常抱怨别人,有时甚至会千方白计地攻击对方。产生嫉妒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强烈的虚荣心、自私和占有欲。要克服这种心理,首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荣誉观。要求学生树立荣誉感,意识到荣誉是次要的,它仅仅只是对取得的成绩或某方面特长的一种暂时肯定,并不代表着永久。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是排除学生嫉妒心理的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学生协作的机会。如:分组比赛、分角色朗读,体育活动中的分组游戏,等等。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好胜心和嫉妒心的危害,从而自觉地克服嫉妒心理。

三、培养中小学生心理技能的主要途径

(一)教师认真备课,结合课本内容联系实际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二)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培养中学生的耐挫能力。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心理辅导资源教育学生,营造融洽愉快、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鼓励中学生在尝试学习和解决问题中自主学习,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

(三)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整合班级内外、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培养中学生的学习耐挫能力。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挫折磨炼活动,指导他们采取适当的情绪控制行为,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受挫后应采取的积极行为技能,提高耐挫力。

(四)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课、思想品德课相结合。同时,利用活动课、班队活动等,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也可通过组织有关思想教育、文体娱乐等活动,让中学生了解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挫折防御、挫折疏导等有关基本知识,强化挫折意识,自觉增强应付挫折的能力。

心理素质如何提高篇5

孙子兵法曾讲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作为正规考试也应如此。如在监考过程中,就常见此类例子,院校考生不知道考试中除了要讲解省景点外,还要讲解市旅游景点;也遇到考生竟然不知道要回答景点、规范服务题和应变能力题,不知道有《现场导游必读》这一书的问题。由上面的实例可看出,有些学生压根没有把考试当一回事。因此,在考试前应对考试程序以及题型结构和各项题分值比例进行学习,并且熟记于心。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以下简称“国导”)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如果两项都没有通过就拿不到导游资格证,本文就口试部分作个详尽介绍。“国导”口试总分为200分,及格分数为120分,可分为讲解部分、问题部分和仪态气质。讲解部分可分为省点、市点,此项可检验考生的基本功,考察考生的基本素质。省点、市点都包括讲解内容分、技巧方法分和景点问题分,共占考试分数的60%,其中省点讲解内容占17.5%,技巧方法占12.5%和景点问题占5%,市点讲解内容占12.5%,技巧方法占7.5%和景点问题占5%,从所占分值可看出该部分的地位举足轻重。第二大部分是规范服务和应变能力,通过这一部分来检测考生的规范服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这一部分亦不可忽略,前面部分发挥不是很理想的考生就可以通过这一部分来弥补。规范服务和应变能力各两题,每题10分,该部分所占分数比例为20%。第三部分是由前两项延伸出来的,是从考生出场以及考试讲解中,观察他们的仪容仪表、语音语调和仪态气质。考生只有在考试前对这些有充分了解,准备时才能分清主次。

二、做好充分准备,熟悉考试内容

1.熟悉导游词的一般结构

这种工作就是孙子兵法里的“知己”,心里要有底,要了解自己掌握考试内容到了何种程度。前面提到考生了解题型后,接着就应该做准备了。在考试过程中,有些考生准备充分,对内容非常熟悉,甚至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而有些考生虽然有所准备,可是一紧张头脑就一片空白,原因就是方法不对头。“国导”考试写文章讲究逻辑性,也就是带游客参观要有“游踪”,这样游客听起来就有一种现场感,方法分也就能得到提高。事实上,考生对市景点的内容比较熟悉,应试便熟练些;但对于省景点,由于基本没去过,就不能做到轻车熟路。那考生准备时就不能完全靠死记硬背,而应讲究一些策略。

这策略就是熟悉导游词的一般结构。导游词一般包含总说和分述,总说部分是对游览景点内容作总括介绍,告诉游客游览地的概况、旅游价值和将要游览的内容;而分述部分是对游客所观赏的旅游客体进行解说,各个景观的解说都其有相对的独立性。考生在考试之前,要对导游词有清楚的了解,然后自己撰写。撰写导游词的提纲就是游踪,即参观的路线。不管什么情况下,只要记住游踪,就解决了大多数同学认为导游词背起来很头痛的问题。第一,先把自己撰写的提纲掌握了,考试时就可按照提纲讲;第二,导游词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的,比背别人的东西容易些,就算遇到再紧张的情景,照提纲讲解也会八九不离十,丢不了多少分。如果照这方法去做,考评员就有跟着你去“旅游”的感觉,技巧方法亦能提高,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

2.景点问题

因为景点问题是从景点中提炼出来,只要熟悉导游词回答问题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稍微准备就行,准备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答题过于嗦。从这个角度来看,前面工作就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3.规范服务题和应变能力题

这两类题型是考察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处理问题的能力。对院校生而言,与在旅行社工作的导游比一定会处于劣势。这些问题的参考答案实际上来源于笔试内容,即景点问题、规范服务题及应变能力题,都在《现场导游必读》这本书里面。

心理素质如何提高篇6

1、提高我们心理的强度与活力。提高注意力的广度、集中性、稳定性和选择性等来增加我们的心理里的强度。从而可以减少厌倦、无奈、封闭、疲劳和无效能感等,让你再也不用把全部精力放在生活中的琐事上了。

2、优化个性品质,提高精神境界。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随波逐流,注定会时间里碌碌无为,等到你老了,你会发现你没有什么能给社会和家人留下的。所以在实践中有目的性,自己的生活才会更加充实、丰富、高尚。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给自己制定一定的计划,让自己充实、丰富、高尚起来。

(来源:文章屋网 )

心理素质如何提高篇7

一、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

(一)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作为特殊的专门性训练方法,不是一项个别的技术性措施,而是根据实验心理学、气功训练和生物反馈学科发展起来的。气功是我国几千年来健身祛病的体育锻炼方法,它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练功方法和经验,是心理训练这门年轻的心理学科发展的基础之一。心理训练的创始人:德国的精神病学家舒尔茨就是吸收印度的瑜咖和中国的气功原理而应用到心理训练方法上的,例如精神放松法、渐进放松法和注意集中法等等。“形体功”是气功锻炼人体姿式的功法,采用肌肉和骨骼的活动和放松方法来调节人的整体姿势。这与现代心理训练的动作调节训练几乎完全相似,都是有意识地训练人们主动控制动作,达到能随意放松或激活自身,都是要求循序渐进地训练动作。

(二)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出现了“生物反馈”学说。有机体的某一系统输出信息后,还可返回到本系统,并对本系统的某些机能产生增减作用。借助一定的电子仪器将机体内脏系统的变化信息放大,使人的感官能直接回授这些信息,.而实现大脑对这些系统的有意地调节。在调整不随意动作的心理训练上,生物反馈学说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人体的肌肉活动分为随意和不随意两类系统,对于不随意的肌肉活动人们难以及时发觉它的变化信息,也就无从进行控制。

(三)增强和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常用方法可分为单一的心理素质训练方法和成套的心理素质训练方法;单一的心理训练方法往往目的单一,程序相对简单,手段也比较集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渐进放松训练法。渐进放松训练法主要是通过16组肌肉群紧张和放松的交替进行,使被训练者由感知对比而更深刻地体验肌肉放松的感觉。当身体的主要肌肉群进入放松状态后,不仅躯体紧张得到缓解,紧张情绪也能得到调节。2、自生训练法。自生训练法主要通过陈述一系列沉重、温暖、安静等暗示词语,达到对此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控制,进而调节身体和心理的紧张状态。暗示词语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增减或创编。3、愈加、禅宗、气功训练法。愈加、禅宗、气功这些都是传统的调节身心状态的方法。各自都有一套完整的练习程序和步骤。这些练习都必须长期坚持,其效果也是肯定的。4、表象训练法。表象训练法是通过在人的头脑里反复想象预先设计好的各种情景,如放松情景、动作过程、比赛情景等,进一步强化放松的身心体验或成功的动作感觉,或比赛成功发挥的情景等,同时有目的地调节情绪状态。

5、暗示训练法。这种训练可以随时进行,其方法主要是通过反复接受自己或他人有意义的语言,以促使自身出现各种积极的反应。从而达到调节情绪过度紧张的目的。

6、心理振奋策略。在必要的时候请某些重要的人物进行演讲活动,通过一些感人的事例激励聆听者,以提高他们的动机水平。

7、隔离训练。这种方法是让受试者离开原有的环境,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或在陌生人面前制订自己的训练计划,并由自己进行训练的过程。这样的训练时间至少一个星期,以此来解除躯体和认知上的紧张。

(四)成套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如何提高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建设日新月异,车辆随之增多,交通愈加发达。考驾照人越来越多,因此,对驾驶员培训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驾驶员的素质,决定着是否能够保证在今后安全行驶的大问题。而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是安全行驶的必备条件。因此,在对驾驶员进行培训时,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教学和道德教育,也要注重对学员的心理素质教育,做到技能训练与心理教育相结合,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并重。

一、树立心理素质教育的责任意识

对驾驶员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驾驶员培训的基本内容之一。因为驾驶技能不是独立的,它与心理素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一个合格的驾驶员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是表现在运用驾驶技能、熟练操作驾驶技术、合理处置交通情况时能够表现出一种稳定、协调的良好心态。表现在驾驶动作上自然大方,毫无生硬之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较高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各项动作协调和谐,在操作思维上,反应灵敏、判断准确、行为果断、动作迅速。这些素质的高低尽管有先天性的因素,但大多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训练的,其中包括驾驶员培训期间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驾驶员培训中理所当然地包含了必要的心理素质教育,因而心理素质的教育的责任也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我们教练员的肩上,我们理应自觉地承担起这一责任。从现实状况来看,心理素质教育的业绩不容乐观。许多人认为心理素质教育与驾驶员的培训没有多大关心,或者虽然认识到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其驾驶生活的重要意义,但认为心理素质教育是学员自身的事,教练员只负责教技术。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对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教育,固然不应该完全由教练员来承担,事实上我们教练员也承担不了。因为心理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是靠一时一事能完成的,它需要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作为承担对驾驶员培训任务的教练员,完全应该利用传授和训练驾驶技术的机会,对自己的学员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一项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二、针对不良心理,因势利导

驾驶学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年龄、性别、身高和经验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作为新学员,他们面对驾驶技术这项新的学习内容,会有一些不同的心理反映,其中有积极的心理准备,也有不少不良的心理表现。作为教练员要能够洞察学员的不同心理反映,把握学员的心理特征,特别是要针对种种不良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一是针对恐慌心理,要帮助学员消除其紧张感。由于对驾驶技术不够熟悉,初次学习驾驶技术,心理比较紧张是在所难免的。但有的学员因紧张造成心理恐慌,致使在学习技能操作时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这就不正常了。面对这种紧张恐忙的心理。教练员要给予人文关怀,稳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做一些放松动作,消除紧张感,同时对他们的进步都作肯定性的激励性评价,对他们的操作不当,不采用简单地喝斥,而是给予耐心细致手把手式地指导。二是针对怯场心理,要注重其自信心的培养。有的学员本身性格腼腆,特别是一些女学员,她们往往会表现怯场心理。她们平时对某项操作规程已经熟练掌握,但到了考核或正式上路时,就全忘了。对这种怯场心理,主要还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摆正心态,正视自己所面临的操作技术,相信自己的驾驶水平和能力,加强实际操作的反复训练,提高技能,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提高自信心,从而克服胆怯心理。三是针对马虎心理,要注重其责任心的培养。有的学员对理论知识不肖一顾,认为会开就行了,要懂那些道道干什么?对于技术他们也满足于一知半解,表现在实际操作中忘这忘那。他们常常不严格按规程操作,从而导致操作的频频失误。对于这种心理,教练员要严肃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让他们明白自己驾驶的每一个操作动作都事关生命大事,并要求学员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学好每一个驾驶动作。要求他们以对生命的敬畏高度来重视驾驶技能的培训。四是针对犹豫心理,要注重果断性的培养。由于学员刚学习驾驶技术,没有驾驶经验,技术也不熟练,他们对行驶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车速、间距、迎面车辆情况、自身的车辆性能以及道路交通信息的判断把握不准,在关键时刻就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况。许多交通事故常常是由于驾驶员的犹豫不决造成的,因为在关键时刻一犹豫,反应一迟缓,就导致了判断失误,错失了避险的最佳时机。因此,对驾驶员的果断性心理训练也是必要的,要求遇到交通情况,动脑保持清醒头脑,作出快速反应,采取果断措施,以确保行驶安全。

三、技能训练与心理指导有机结合

驾驶员培训最基本的当然是驾驶技能及其相关理论的培训。从技术层面看,它包括驾驶动作的每一个细节,从上下车的动作规范到起动的操作规程以及换档、转弯、行驶的技术要领,是日常培训的基本教育内容。从交通心理学层面看,内容十分丰富。首先是要求学员把握驾驶心理特征,了解驾驶活动的心理过程。这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其次不仅要针对学员在学习驾驶过程中的不良心理进行疏导,还要针对驾驶员的普遍不良心理进行预警性的教育。如教育学员在今后的驾驶生活中要克服侥幸心理、赌气心理、麻痹心理、紧张心理、逞强心理、急躁心理、犹豫心理、图利心理等不良心理。

驾驶员的培训毕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离开实践操作,一切教育都会变得苍白无力。因此,我们要把对学员的心理指导过程与技能的指导和训练过程结合在一起,使学员能够在具体的操作中训练心理素质,体验和感悟其拥有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如在指导学员换档时,要求做到心情放松,情绪稳定,用掌心握住变速杆球头,五指自然向内弯曲,以手腕和肘关节力量为主,肩关节力量为辅,自然推拉变速杆更换档位。指导他们要合理利用自己的感觉和知觉,还要重视注意的合理分配,善于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双眼要注视前方,左手握稳转向盘,根据感觉和知觉接受到的外部信息,灵活而自然地调整行使方向。在整个换档操作过程中眼睛的注意力邀始终集中在观察前方上,不低头下看。手脚配合协调,全身自然放松。这样的指导过程,实际上就是把心理指导与技术指导结合在一起,使心理素质教育不露痕迹地渗透在技术指导和技能训练之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