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8篇

时间:2022-08-06 20:16:04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1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鸟的天堂》一课,作者用生花之笔描绘了势态截然不同的两幅图画:夕阳下幽美的榕树图;晨光中群鸟奋飞、百鸟争鸣图,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赏析美的语言、感知美的形象、培养美的情操。

一、紧扣题眼,通览全文,理清层次课文以“鸟的天堂”为题、新颖别致,富有诗意。“天堂”一词道出了鸟儿生活环境的优美与作者对它的赞美。教师在板书课题后,紧扣课题设问:

1.什么是天堂?

2.快速读文,思考:“鸟的天堂”指什么?课文写了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3.听师读文,思考:课文哪几段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哪几段写他第二次经过?

4.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什么?(板书:榕树、鸟儿)设计这些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初步感知课文,理清层次,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好基初。

二、围绕训练重点品词析句、理解内容在学生初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体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精妙,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和动态美,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培养其赏美、爱美情趣。

(一)、指导学习第一部分。可这样进行:

1.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时间?看到了什么景物?榕树有何特点?(板书:大、茂)从哪儿看出?画出有关语句。(板书:河变窄、不可计数、垂、伸、卧、堆、翠绿、明亮、颤动)

2.让我们来欣赏这姿态奇特的大榕树。放介绍榕树的录像,师做简介。

3.指名读第7自然段。

学生结合画面理解不可计数、垂、伸、卧等词。再小声读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学生结合画面理解堆、翠绿、明亮、颤动等词,再小声读,体会。

5.望着这大而茂的榕树,你想说什么?作者是怎样赞叹的?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板书:喜爱)让我们怀着喜爱之情,齐读这两节。

6.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大榕树的?

7.默读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在“鸟的天堂”为什么没见到一只鸟?

小结:我们随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棵姿态奇特的大榕树。作者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从树的大孝枝、干、叶的形状、颜色、位置等方面对静态的榕树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是静态描写。(板书:静态)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请根据提纲来自学第二部分。

(二)、指导学生自学第二部分。可这样安排:

1.出示自学提纲,以读读、想想、画画、议议的方法来自学。提纲:①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时间?他看到了什么?②鸟有何特点?(指名回答后板书:多、欢)从哪儿看出?画出有关语句(板书:到处……到处,叫、飞、扑)③“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④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鸟儿?

2.检查自学情况。

3.“那歌声真好听”只是在称赞画眉鸟叫的好听吗?

4.这部分主要写鸟的什么?(活动)这种对事物的活动、变化等进行的描写叫动态描写。(板书:动态)小声读这两节。

5.让我们来欣赏群鸟奋飞、百鸟争鸣的景象。放鸟在“天堂”里活动的录像。

6.这大而茂的树与多而欢的鸟是作者第一次看到的,他十分惊喜,当小船载他离去时,他感到怎样?(板书:留恋)除留恋外还有?(板书:赞美)从哪儿看出?

7.你怎样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氨?它在文中起何作用?

小结:我们第二次随作者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是群鸟奋飞、百鸟争鸣,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美丽的榕树林真是鸟的天堂。

(三)指名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借助板书,总结全文,提高认识学生在弄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后,概括中心思想已水到渠成。为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其审美、爱美情趣,可启发学生谈谈:这里为何能成为“鸟的天堂”?我们今后应怎样做?接下来,老师借助板书总结全文,帮学生理清线索、加深理解,领略美的构思、美的意境,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板书设计(略)。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2

[内容]

《鸟的天堂》一课,作者用生花之笔描绘了势态截然不同的两幅图画:夕阳下幽美的榕树图;晨光中群鸟奋飞、百鸟争鸣图,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赏析美的语言、感知美的形象、培养美的情操。

一、紧扣题眼,通览全文,理清层次课文以“鸟的天堂”为题、新颖别致,富有诗意。“天堂”一词道出了鸟儿生活环境的优美与作者对它的赞美。教师在板书课题后,紧扣课题设问:

1.什么是天堂?

2.快速读文,思考:“鸟的天堂”指什么?课文写了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3.听师读文,思考:课文哪几段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哪几段写他第二次经过?

4.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什么?(板书:榕树、鸟儿)设计这些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初步感知课文,理清层次,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好基初。

二、围绕训练重点品词析句、理解内容在学生初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体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精妙,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和动态美,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培养其赏美、爱美情趣。

(一)、指导学习第一部分。可这样进行:

1.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时间?看到了什么景物?榕树有何特点?(板书:大、茂)从哪儿看出?画出有关语句。(板书:河变窄、不可计数、垂、伸、卧、堆、翠绿、明亮、颤动)

2.让我们来欣赏这姿态奇特的大榕树。放介绍榕树的录像,师做简介。

3.指名读第7自然段。

学生结合画面理解不可计数、垂、伸、卧等词。再小声读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学生结合画面理解堆、翠绿、明亮、颤动等词,再小声读,体会。

5.望着这大而茂的榕树,你想说什么?作者是怎样赞叹的?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板书:喜爱)让我们怀着喜爱之情,齐读这两节。

6.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大榕树的?

7.默读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在“鸟的天堂”为什么没见到一只鸟?

小结:我们随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棵姿态奇特的大榕树。作者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从树的大孝枝、干、叶的形状、颜色、位置等方面对静态的榕树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是静态描写。(板书:静态)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请根据提纲来自学第二部分。

(二)、指导学生自学第二部分。可这样安排:

1.出示自学提纲,以读读、想想、画画、议议的方法来自学。提纲:①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时间?他看到了什么?②鸟有何特点?(指名回答后板书:多、欢)从哪儿看出?画出有关语句(板书:到处……到处,叫、飞、扑)③“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④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鸟儿?

2.检查自学情况。

3.“那歌声真好听”只是在称赞画眉鸟叫的好听吗?

4.这部分主要写鸟的什么?(活动)这种对事物的活动、变化等进行的描写叫动态描写。(板书:动态)小声读这两节。

5.让我们来欣赏群鸟奋飞、百鸟争鸣的景象。放鸟在“天堂”里活动的录像。

6.这大而茂的树与多而欢的鸟是作者第一次看到的,他十分惊喜,当小船载他离去时,他感到怎样?(板书:留恋)除留恋外还有?(板书:赞美)从哪儿看出?

7.你怎样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氨?它在文中起何作用?

小结:我们第二次随作者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是群鸟奋飞、百鸟争鸣,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美丽的榕树林真是鸟的天堂。

(三)指名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3

一、结合实际,巧用资源备好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课备充分,才能上好课。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案、课件、资料、作业……怎样利用好这些资源为自己教学提供服务呢?我觉得在备课时教师就要在深钻教材基础上,充分去浏览这些与教学相关的资源,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摘取对自己课堂教学有益的教案,图片,课件,作者资料、背景资料等,优化组合成适合教师自己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教案,制定能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辅助课件,为教学提供有力保证。如我在准备执教《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前,为上好这堂课,我除了浏览远程教育资源网提供的教学设计,还浏览了相关教学设计不下十篇,结合我们农村学生见识短,根本没人去过“鸟的天堂”这个地方,摘取了资源提供的大量关于介绍榕树美和鸟的天堂鸟多的图片做成了课件,并把其中最能体现“鸟的天堂”美的一张图片做了课件主画面,配上了舒缓的《秋日私语》钢琴曲,让课件声形并茂,能直观形象地体现大榕树的美和“鸟的天堂”的美,更能让学生进入课堂就犹如置身于“鸟的天堂”,渲染气氛,为学生感受榕树美和鸟多这一课文重难点奠定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二、直观形象,巧用资源上好课。

现代语文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主要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悟文本,每节课的关键就在于怎样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而农村学校的教学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突破时大多是采取“死记硬背”、“多讲”、“多读”等方式让学生强化记忆、理解,很少由学生自己直接主动探究感受体会的,那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很死板,不能灵活运用。但是如果在教学中我们能巧用资源,把对课堂教学有利的资源引进课堂,那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教学效果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文章的难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单纯地让他们读,不借助媒体的辅助,理解起来是很困难的,在教学这部分时,为了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感悟,我除了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出示了事先从资源上下载的课件:翠绿的大榕树和配有这句话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再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与伙伴交流交流,最后全班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有了课件直观形象的课件的辅助,思维活跃: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阳光的照射,有的说是藏在树叶下小鸟在动……学生畅谈自己理解后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就能把大榕树的美、生机勃勃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达到预定的目标。

三、激情感言,巧用资源拓展课。

现代语文教学模式,特别注重课堂结尾的总结与延伸,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语言。但是仅凭教师简单的说教,是调动不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的。如果能巧妙地用好远程教育提供的教学资源,就能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情感,更容易打开话匣子,有感而言。同样我在教学《鸟的天堂》快结束的时候,趁学生正沉浸在“鸟的天堂”美景中,教师忽然话锋一转,播放了资源中引用的一个片断(出示“鸟的天堂”环境被破坏的图片):一个来自网上的最新消息,“鸟的天堂”由于人们不爱护环境,使“鸟的天堂”不再是“鸟的天堂”,很多鸟飞走了,湖面上许多垃圾漂浮……老师声情并茂朗读后,痛心地问:同学们,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说什么?会做些什么?学生亲眼目睹此景,纷纷围绕“做环保小卫士”发表自己见解,这样既训练了学生语言,又达到了渗透环保教育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4

区“领航杯”教学大赛,均为骨干竞技,课题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鸟语》。文章语言生动,富有童趣,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应该不难教,但很多老师一开始就不知道究竟应该教什么。于是,我和老师们共读、共教、共研,度过了充实而美好的时光。如果说“聊读中解码文字,追忆里品味真情”是此课的境界,那么追本溯源,应是备课过程中的磨砺。

一、语文被品德化的教学现状

我曾听一位老师上这节课,他设计的主要问题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鸟的爱?同学们都抓住文中“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等情感性强的语句来谈体会,对燕子、布谷鸟、喜鹊等的鸟语却忽略了。读到“我”从鸟儿身上得到启示时,他又问“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却沉默了。最后朗读结尾“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时,虽然他强调“让我们读出作者对鸟的爱”,但学生还是无法入境。

反思该老师的教学,从教学的原点“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爱鸟”,到教学的终点“学生似乎还只体会到了作者的爱鸟”,课堂缺少语文味,充斥了空泛的情感,即被品德化。究其原因,是老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缺乏认识,不明白“教什么”和“怎么教”。

二、文字解码——语文的教学之本

1.教师要做什么

第一要思考“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老师要会“采点”,即拿到课文后合理选取教学重难点,设计词句训练,既关注内容,即课文写了什么,又关注表达,即课文是怎么写的,还关注写作意图,即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语文老师要顺着语言文字走,顺着文章脉络走,顺着作者的意图走。

再说《鸟语》,我试图破译文本密码:文章开宗明义,点明“我”爱鸟。燕子与公冶长的对话激发了“我”与鸟儿交谈的欲望,从此一发不可收。“我”与布谷、喜鹊的交谈是详写的,有趣耐读,“我”更从鸟语中得到了启示。教学的重点就应是通过品味“我”与鸟交谈的过程感受趣味,得到启示,体会“我”的爱鸟情感发展之路。

第二是思考“怎么教”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和“我”一起爱鸟,和鸟儿交谈,那课堂是灵动的;如果学生能在和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过程中反复品读鸟语,直至感悟意蕴,那课堂是有趣味的;如果学生能完成“读场景”到“写场景”的过渡,那课堂是有效的;如果学生还能从鸟身上得到启示,并领悟到“我”爱鸟其实是在思乡,那课堂是生长的。不过,这些过程都离不开语言的训练。

基于此,我设计教学:通过公冶长的故事把学生拉入爱鸟的情境;在品味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过程中,感悟鸟语的魅力,习得表达方式;拓展想象“我”与其他鸟儿交谈的场景,读写结合;最后通过排比感悟作者从鸟儿身上得到的启示。

2.学生要做什么

现在的学生,是时候从“无码时代”或“被说码”课堂中走出来了,过上与教师“同解码”的高质量的学习生活,从而感悟到课文语言的精准,步入语文课堂应有的读文时代。

三、语文教学的“三个走向”

1.在解码中走向母语家园的深处

语文课,尤其是阅读课,应该是品词析句、畅游文学、积淀文化的课程,教师要让每一堂课都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使课堂呈现应有的理趣,如语言表达、朗读感悟、写话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圈画批注、写体会等;让学生在反复涵泳鸟语的过程中增强语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多种手段,在解码中走向母语家园的深处。

2.在聊读中走进儿童心灵

如果文本本身是有趣味的,那教学一定也要充满趣味。母语教育必须把儿童当成“完全的人”,时时考虑他们的阅读感受。在聊读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儿童,具有探究性,既要有阅读共鸣,也要有阅读争鸣,引导学生自我怀疑,走向自我理解。比如品悟作者与布谷鸟对话的内容时,我设计的提问是:“明明是‘布谷布谷’,怎么在作者眼里就变成了‘种田织布’、‘勤劳刻苦’?”问在儿童的兴趣点,问在理解关键处,问在语言发展处,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轻松地跟鸟儿谈谈心,聊聊天,结为好友,讲讲鸟类王国的趣事,真是快意无限!课堂达到了和谐共生的效果,成了学生生活的场所,作品、读者与作者互相交融。

3.在品悟中走向课堂理解的深处

阅读教学是理解的艺术,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理解。现在的孩子和鸟儿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与鸟儿交朋友,先是布谷鸟、喜鹊,最后与所有的鸟儿成为好朋友,与大自然成为好朋友,再加上那份悠悠的思乡情,就是天人合一的禅趣,也是教学期许的最高境界。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5

一、语文被品德化的教学现状

我曾听一位老师上这节课,他设计的主要问题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鸟的爱?同学们都抓住文中“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等情感性强的语句来谈体会,对燕子、布谷鸟、喜鹊等的鸟语却忽略了。读到“我”从鸟儿身上得到启示时,他又问“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却沉默了。最后朗读结尾“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时,虽然他强调“让我们读出作者对鸟的爱”,但学生还是无法入境。

反思该老师的教学,从教学的原点“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爱鸟”,到教学的终点“学生似乎还只体会到了作者的爱鸟”,课堂缺少语文味,充斥了空泛的情感,即被品德化。究其原因,是老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缺乏认识,不明白“教什么”和“怎么教”。

二、文字解码――语文的教学之本

1.教师要做什么

第一要思考“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老师要会“采点”,即拿到课文后合理选取教学重难点,设计词句训练,既关注内容,即课文写了什么,又关注表达,即课文是怎么写的,还关注写作意图,即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语文老师要顺着语言文字走,顺着文章脉络走,顺着作者的意图走。

再说《鸟语》,我试图破译文本密码:文章开宗明义,点明“我”爱鸟。燕子与公冶长的对话激发了“我”与鸟儿交谈的欲望,从此一发不可收。“我”与布谷、喜鹊的交谈是详写的,有趣耐读,“我”更从鸟语中得到了启示。教学的重点就应是通过品味“我”与鸟交谈的过程感受趣味,得到启示,体会“我”的爱鸟情感发展之路。

第二是思考“怎么教”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和“我”一起爱鸟,和鸟儿交谈,那课堂是灵动的;如果学生能在和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过程中反复品读鸟语,直至感悟意蕴,那课堂是有趣味的;如果学生能完成“读场景”到“写场景”的过渡,那课堂是有效的;如果学生还能从鸟身上得到启示,并领悟到“我”爱鸟其实是在思乡,那课堂是生长的。不过,这些过程都离不开语言的训练。

基于此,我设计教学:通过公冶长的故事把学生拉入爱鸟的情境;在品味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过程中,感悟鸟语的魅力,习得表达方式;拓展想象“我”与其他鸟儿交谈的场景,读写结合;最后通过排比感悟作者从鸟儿身上得到的启示。

2.学生要做什么

现在的学生,是时候从“无码时代”或“被说码”课堂中走出来了,过上与教师“同解码”的高质量的学习生活,从而感悟到课文语言的精准,步入语文课堂应有的读文时代。

三、语文教学的“三个走向”

1.在解码中走向母语家园的深处

语文课,尤其是阅读课,应该是品词析句、畅游文学、积淀文化的课程,教师要让每一堂课都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使课堂呈现应有的理趣,如语言表达、朗读感悟、写话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圈画批注、写体会等;让学生在反复涵泳鸟语的过程中增强语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多种手段,在解码中走向母语家园的深处。

2.在聊读中走进儿童心灵

如果文本本身是有趣味的,那教学一定也要充满趣味。母语教育必须把儿童当成“完全的人”,时时考虑他们的阅读感受。在聊读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儿童,具有探究性,既要有阅读共鸣,也要有阅读争鸣,引导学生自我怀疑,走向自我理解。比如品悟作者与布谷鸟对话的内容时,我设计的提问是:“明明是‘布谷布谷’,怎么在作者眼里就变成了‘种田织布’、‘勤劳刻苦’?”问在儿童的兴趣点,问在理解关键处,问在语言发展处,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轻松地跟鸟儿谈谈心,聊聊天,结为好友,讲讲鸟类王国的趣事,真是快意无限!课堂达到了和谐共生的效果,成了学生生活的场所,作品、读者与作者互相交融。

3.在品悟中走向课堂理解的深处

阅读教学是理解的艺术,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理解。现在的孩子和鸟儿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与鸟儿交朋友,先是布谷鸟、喜鹊,最后与所有的鸟儿成为好朋友,与大自然成为好朋友,再加上那份悠悠的思乡情,就是天人合一的禅趣,也是教学期许的最高境界。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6

摘要: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系统,预设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以教学中突遇的教学意外为例,提出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以灵动的智慧融合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促使预设和生成达到有机融合,促使学生语言和精神协同发展,促使语文课堂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

关键词:教学意外 动态生成 教学资源

对于生成的课堂,钟启泉教授曾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我曾不止一次地向往在课堂上合理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真正上出“富有意义的生成性的课堂”。没想到,在一堂家常课教学中,我竟意外地圆了这个“梦”,而这一切,皆因教室里闯进了一位“不速之客”……

这是一节下午的语文课,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天气有些阴冷,但琅琅的读书声却让教室里充满了温暖。在我的引领下,学生潜入文本,潜心感悟。渐渐地,文中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仿佛一幅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现在了学生眼前。接着,我创设了“鸟的天堂”的情境,让学生扮演“鸟”,我则扮演“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采访这些“天堂”中的小公民。在一步步的品读与交流中,学生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领略到了“鸟的天堂”的美妙和神秘,体悟到了鸟儿的自在与悠闲。他们时而思考,时而举手;时而会心微笑,时而若有所思。课堂气氛沉稳而不失活跃,安然而不失灵动。就这样,在师生对话中,鸟儿和大榕树、人类与大自然,正在奏响一曲动人的生命发展协奏曲……

突然,一只麻雀从开着的窗户外箭一般地飞了进来。它黑黑的小脑袋,尖尖的小嘴巴,身披灰色的羽毛,活像个小绒球。它在教室里横冲直撞,一下子吸引了全班学生的目光。教室里开始骚动起来。显然,小麻雀看到这么多双眼睛盯着它,十分害怕。只见它没命地拍打着翅膀,惊恐地尖叫着。它在教室里打着旋儿,竭力想从窗子飞出去,但只听“嘭”的一声,它一头撞到了玻璃上,又重重摔到了地上。学生的注意力也随之转移到了地上。我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把它捡了起来。学生的目光又“唰”地集到了我手上。他们对这只小麻雀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这只小麻雀无力地侧身躺在我手心里,小爪子微微蜷曲着,双眼无神地望着我,双翅微微张开,似乎是还想挣扎,却又无力地耷拉了下来。这时,一个男同学喊道:“老师,给我!”其他男同学也争先恐后地喊道:“给我!给我!”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毫无预兆,课堂就因这只小家伙的意外来访而“天下大乱”,让我猝不及防。我好不容易创设出来的教学情境,就这样给破坏了!

放在平时,针对一般的教学问题,我会用老方法,两眼一瞪,呵斥学生“安静”,然后和他们共同静默半分钟,再依照原先的预设继续教学。

不过,今天遇上这样的“麻烦之雀”,显然不能这样做。但腾出时间专门处理这只小麻雀,教学任务又如何完成?犹豫的一刹那,我决定顺其自然。于是,我问举手的学生:“你们能保证把它养活吗?”没有人回答我。我知道他们其实只是想玩玩,并不是真的想要养它。

就在学生还在思考时,小麻雀有些缓过劲来了。只见它身子一转,两只爪子一用力,竟站在了我手心上,然后用力一撑,居然飞了起来。所有学生惊呼:“啊,又飞了!”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有的学生快活地大喊:“让它飞出去!”坐在窗户旁的学生积极响应,连忙起身把窗户全打开,我也赶紧把原本关着的门打开。小麻雀惊恐而慌张地在教室里乱飞,试图从窗子飞出去。眼看要成功了,可是“嘭”的一声,它再次重重地撞到玻璃上,落在地上——昏了过去。我双手捧着奄奄一息的小麻雀,不知如何是好。我对学生说:“还是把它放到窗台上,这样一醒过来它就能飞走了。”我把小麻雀放在靠近黑板的那个窗台上。小麻雀静静地躺着,我和学生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它。果然,不久,小麻雀就醒了!它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接着,拍拍翅膀飞走了。它一边飞一边叫,还转过头看了我们一眼。

小麻雀飞走了,教学似乎也该继续进行了,但很明显,学生依然魂不守舍。他们的心思还在那只小麻雀身上!怎么办?我不由得向窗外渐渐远去的麻雀瞥了一眼,脑海突然灵光一闪:让这只小麻雀当一回“特邀嘉宾”。

于是,我微笑着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回到刚才的‘采访现场’。假如你就是刚才的那只小麻雀,你也旁听了我们先前的采访。在采访

即将结束时,作为特邀嘉宾,请你代表鸟类向我们人类说说心中的愿望,你会说些什么?”一问激起千层浪,也许是受了“鸟的天堂”里那些可爱的鸟儿的感染,也许是受了刚才这只意外来访的小麻雀的触动,学生纷纷替鸟类表达了它们心里的愿望——

(1)天空是白云的家,大地是小草的家,溪流是鱼儿的家,榕树是小鸟的家。希望更多的鸟儿能像我们一样在家园里快乐地歌唱,在天堂里幸福地成长!

(2)我们的歌声、我们的色彩、我们的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生机,请给我们留一片明净的天空吧!

(3)我们永远是你们的好朋友,愿你们也用朋友的方式对待我们!

(4)请多给我们一份爱吧,你们的生活将会因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5)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彼此和谐相处吧!

(6)一只鸟也是一个生命,我们愿和人类一起和谐共处,请不要为了你们的私欲而限制我们的自由,更不要为了你们的贪婪剥夺我们的生命。

(7)对于一只鸟而言,我最向往的是林间歌唱的自在,空中飞翔的自由,请人类不要剥夺我们的自由和快乐!

(8)希望那些养鸟的人能早日把我们的一些兄弟姐妹从鸟笼中释放出来,送他们回大自然,因为那里才是鸟儿真正的家呀!

……

听着学生的真情告白,一种奇特的感觉流过我的心田,我不知道是感动还是惊讶。有感而发,我也动情地说:“是啊,动物也是地球的主人,它们有生存的权利,也有生活的自由;我们不能伤害它们,要与它们和谐相处。我们要尽力让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快乐、自由地生活!”

看着大家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继续说:“同学们,这节课就快接近尾声了,‘鸟的天堂’里的那些可爱的鸟儿和‘特邀嘉宾’小麻雀的肺腑之言让我们对于鸟类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课外实践作业,好吗?”听说家庭作业由自己设计,学生又兴奋起来了,他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

“现在,许多鸟儿的家都被人类破坏了,我想在课余时间和爸爸一起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富有爱心的小王站起来说。

“我准备在课余时间出一期关于‘鸟的世界’的小报,然后张贴在教室内,让大家都来了解鸟类,认识鸟类。”宣传委员小李充满期待地说。

“我回去要在电脑上查阅有关鸟类的资料,准备在下周三晨间的‘信息会’上进行展示,让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鸟类。”“电脑博士”小张也发言了。

“我今天一到家就把我们家的鹦鹉放回大自然,还要向身边的人发出爱护鸟类的倡议。”中队长小沈表达了心中的想法。

……

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似乎还陶醉在畅想中,流连于激情里……而我,似乎也还沉浸在初次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上出富有意义的生成性的课堂快乐中,思绪无限生长,思考向深处延伸。

(一)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多变量的动态系统,受教师、学生、环境诸因素的影响,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教学过程由此显现着多元性、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因此,课堂教学必然会孕育出许多生成性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图景。

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个性化学习以及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等,都是教学过程中宝贵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

。教师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这些教学意外,不拘泥于预设,努力催发生成;需尽量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对话氛围,坦然接纳、合理开发教学意外,使课堂呈现出色彩斑斓、诗意芬芳的课境。

上述教学案例中,小麻雀不约而至,是不在预设之内的美丽教学意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我的教学阵脚,让我面临

全新的考验。然而,一念之间,“麻烦之雀”竟成了本节课的宝贵动态生成资源,合理利用,竟然让学生的积极思维得到了有效开发,促使他们的理解在无意识中走向了深处。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动态生成性资源,使平常的课堂于不经意间呈现出了旁逸斜出的美丽。

(二)以灵动的智慧融合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地变动。”对于教学中的“节外生枝”,除了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外,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也尤为重要。理想的课堂应是预设与生成相融的对话场。在这样的对话场中,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心智的觉醒、思维的深入、智慧的成长。

面对教学意外这样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须能独具慧眼地运用教学智慧将其捕捉并即时纳入现场设计。具体地说,预设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教学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研究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度“更换”……通过智慧的相互碰撞、情感的相互引发、心灵的相互交融,促使预设和生成达到有机融合,促使学生的语言和精神获得协同发展,促使语文课堂真正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实现为学生的智慧生长而教。

上述教学案例中,“现在,我们回到刚才的‘采访现场’。假如你就是刚才的那只小麻雀,你也旁听了我们先前的采访。在采访

即将结束时,作为特邀嘉宾,请你代表鸟类向我们人类说说心中的愿望,你会说些什么?”这一问题情境的巧妙创设,

使教学意外这个教学“插曲”成了教学“主旋律”中的一个和谐的音符,牵引着师生在持续迸发的思维灵感中相互砥砺,共同思索与成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由放飞着想象,及时梳理着思绪,真诚倾吐着心声……原先预设中的说教,完全被学生独具个性的体验感悟所取代。转念之间“无心插柳”的课堂生成,竟成了未曾预约的精彩。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7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发展。

1 要让学生学会设计自我学习的问题

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借助训练组的训练重点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还可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来设计专项训练学习目标。

例如,引导学生设计第九册《鸟的天堂》一文的学习,就可以设计“天堂”通常指什么,在本文中指什么?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里是鸟的天堂?这样一些统帅全文的学习问题。在这些学习问题的牵引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天堂”通常指幸福美好的地方,在本文中指茂盛的大榕树,它是众鸟栖息生活的好地方。而且,在这个总问题的指导下,学生能从多个方面体会出“鸟的天堂”的真正含义:(1)这是一棵非常茂盛的大榕树,它非常适合鸟居住;(2)这里有一条小河,便于鸟儿喝水和觅食;(3)这里的人们非常爱护鸟,不许人们捉鸟;(4)这里气候温暖湿润,便于鸟儿生存;(5)这棵大榕树上居住了无数的鸟儿,它们的种类繁多,大小不一……

2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2.1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全方位学习的机会。课前,针对性地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

2.2 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互动的课堂是开放的、真实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的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教学中就要给予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和发展成功的鼓励与支持。

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他们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能创造性地运用到学习当中去,促进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3 协调学生的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

学生对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在内的综合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语感。是对语言从形式到内容迁移。教师只有在日常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才能够对语言规则进行迁移,从而在以后的言语表达中更加自如地运用这些规则,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使用者和驾驭者。

首先,培养学生的选择性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区别重要信息与次要信息的能力;教给学生专注重要信息的策略;引导学生对重要信息的注意;用夸大事物的特征、加大刺激物与背景的对比、给内容增加模糊性及复杂性等方法吸引选择性注意。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8

1.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重点学习课文第12、13自然段,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想象“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丽景观,初步感悟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美丽的风景是流动的画。同学们,认识这些地方吗?(课件出示一幅幅美丽的南方风景画)

2.我国文学巨匠巴金对我们南方的美景情有独钟,他曾说:“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

一、导入新课,初步理解题意

1.这节课龚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南国一个梦境般的地方。巴金有一次到广东新会访友时看到了一处自然奇景,有感而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理解课题并指导读题。谁知道“天堂”是什么样的地方?那“鸟的天堂”呢?

4.带着向往之情再读课题。

【点评:从“天堂”一词入手,引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由于准确地理解了“天堂乃理想中最幸福、最快乐之地”,学生进一步探究“鸟的天堂”的愿望就十分强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文中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

2.检查生字词:不可计数、缝隙、应接不暇、兴奋、灿烂、规律、一株、照耀、静寂个别读,全班齐读。

3.引导学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学生感兴趣的第二部分(第12、13自然段)。

【点评: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主要内容的目的,为进一步感受“鸟的天堂”奠定基础。】

三、边读边想,感悟“鸟之自由幸福”

1.初步感知。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说说鸟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相机板书:鸟:多 欢快)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鸟多。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鸟多呢?抓住“到处”、“应接不暇”等词语及“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等句子品读体会,例如可进行这样的引读:

“大的,小的”就是说——大小不一;

“花的,黑的” 就是说——颜色各异;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就是说——姿态万千。

难怪作者说这是——鸟的天堂。

3.理解重点词句,感受鸟儿的欢快。继续找一找,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鸟儿的快乐呢?抓住“有的……有的……有的……”“一只画眉鸟……”等词句品读、体会。

小鸟们生活得这么快乐,难怪作者说这是——鸟的天堂。

4.学习表达方法。通过“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和“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这两句话的对比指导,了解“点面结合”这一场面描写方法。

5.配乐朗读,巩固理解。

【点评:这里,龚老师作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她并没有按照常规思路(按课文顺序,先学习“大榕树”,再研读“鸟”这部分)来设计,而是先抓住课文中学生喜欢的“鸟”这部分内容展开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由于找准了学习这篇长文的切入点,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在此基础上,教师淡化讲解,顺学而导,在设计上体现了一定的层次:首先快速默读该段,初步感受“鸟多而欢快”;接着,引导抓住重点句段,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比较阅读等方法反复研读、品味,学生纷纷发出“难怪作者说这是‘鸟的天堂’”的感慨,可见学生是真正读懂了“天堂”;同时,教师选择和确定了有一定训练价值的言语训练点,如“有的……有的……”,在领悟并内化课文语言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学习表达方法,尝试模仿迁移,切实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四、探究原因,初步感知“鸟的天堂”——大榕树

1.为什么鸟儿们能生活得如此幸福快乐?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9自然段,找找原因吧!

【点评:一句“为什么鸟儿们能生活得如此幸福快乐”,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开始探究,长长的课文此时在他们眼里不再是问题。短短的时间内,他们初步理解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原因:生态环境好(榕树很大,很茂盛,周围是河流,气候适宜),这儿的人好(农民不许人捉它们),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人为因素。】

2.学生找出相关段落,教师引背:

正因为榕树大而茂盛——生背:鸟儿们让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正因为榕树大而茂盛——生背:鸟儿们让我的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正因为榕树大而茂盛——生背:鸟儿们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正因为榕树大而茂盛——生背:连一只小小的画眉鸟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

3.这株大而茂盛的榕树不正是鸟的天堂吗?难怪作者在最后说道——(出示课件: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并加以理解。

【点评:声声诵读中,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重点进一步加深了理解,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达到了熟读能诵的课堂效果。】

五、小结

推荐期刊
  • 啄木鸟
    刊号:11-1522/I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