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标准化工作思路8篇

时间:2023-03-06 16:01:08

标准化工作思路

标准化工作思路篇1

(1)为道路运输企业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知识系统,提升了全行业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管理水平。近年来,安全生产工作被党和国家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道路运输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大多数道路运输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并没有得到系统的梳理,安全生产管理尚处在经验性阶段,常常因管理人员的变更而改变,随意性比较大。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摆脱传统的经验型安全生产管理方式,用体系管安全、保安全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从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三个方面所设定的十六项考评指标,囊括了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要素的各个方面,全面的安全生产标准和明确的实施程序帮助企业建立安全管理的制度化体系,不断强化企业作为安全生产工作主体的责任意识,促进企业提高安全生产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也将推动道路运输行业整体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

(2)为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了统一的安全生产监管依据和标准,创新了监管企业安管工作的手段。对于行政主管部门来说,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目前,道路运输市场不断发展,道路运输企业数量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复杂,监管难度也越来越大。道路运输企业有不同的类别,包括普通货物运输、危险品货物运输、道路旅客运输等,不同类别有不同的安全标准,就算是同一类别,安全生产的条件和规模也不尽相同,这给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很多企业的安全生产负责人员表示,对于企业应该具备哪些安全生产标准,交通行政系统的各个批次的检察人员意见并不一致,企业在应对过程中也比较茫然。安全生产标准化正好提供了一把尺子,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按照标准来开展安全工作,也统一了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的监管口径。对于行政主管部门来说,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是一项行政监管的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够通过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延伸到其他领域的标准化,这是一种试验,更是一种开拓。

(3)引入第三方作为考评机构,有利于构建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推动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首次引入第三方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评价机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它改变了以往检查考核上对下、官对民的传统模式,形成了由第三方组织专家组按预设标准的客观评价模式,有利于构建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同时,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考评工作也为考评机构提供了一套相对合理的考评流程,整个流程既严格规范,又动态可控。总之,考评内容的标准统一、考评流程的规范和考评机构的第三方性质,共同构建了有利于公平、公正的安全评价机制,将会对行业安全管理日益呈现出重大作用。

2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2.1安全标准化考评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影响了考评的进度和质量

2011年7月《方案》的印发兴起了全国范围内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在这场自上而下的标准化工作开展过程中,每一层级的行政主管部门都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标准化工作开展的重要内涵,这对主管部门的研究和执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行政主管部门内部本身宣传和学习的力度不够,认识不足,并没有把该项工作置于主要位置。许多地方到2013年才开始关注和部署安全标准化工作,离2014年底完成考评工作只剩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导致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准备不足,尤其是企业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内涵和进行整改自评,只能是仓促上阵、赶鸭子上架。不仅严重影响了工作进度,也影响了安全标准化考评的质量和效益。

2.2政府没有资金投入,严重削弱了考评工作的公信力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行业内安全生产管理的大动作,不仅需要企业的全力配合,更需要政府财力物力的大力支持。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由于政府对该项工作没有专项资金投入,而工作又必须完成,许多地方采取向企业收取考评费用的办法解决考评工作必须的费用,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考评工作的客观公正性。从管理手段来看,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是行政主管部门强制性的监管方式,是在行使政府职能,考评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承接政府的职能转移,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作为前提和基础,才能顺利开展工作。企业需要做的就是配合政府的管理,在安全生产方面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但考评费用不应在企业的承担范围内,不然就违背市场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2.3行业导向不清晰,企业规避考核和监管的问题突出

道路运输市场的大门向社会敞开给整个道路运输市场带来极大的繁荣,形成多种经济所有制形式同台竞争的局面,也给行业导向和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市场竞争中,为使自己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大量的私营车辆挂靠在较大规模企业的旗下,被挂靠企业通过这种形式收取管理费用,这就产生了挂靠车辆和被挂靠企业的导向和监管问题。在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过程中出现的最极端的情况是:出现了靠收取“挂靠管理费”生存的企业,即企业备案记录的车有几百辆,但没有自备车辆,全是挂靠车辆,被挂靠企业对这些车辆和驾驶员的管理基本上处于放任的状态。但是为了安全标准化考评,只能是东拼西凑地临时准备资料。因为权责不清晰、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分散经营等问题而给考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此外,企业规避考评的现象突出,例如有些地方对普货运输企业的考评定在10辆车以上,一些企业为了规避考评,想方设法将企业的规模变为只有9辆车以下的小公司。政府如果不能对挂靠企业监管的松弛和对规避考核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出现道路运输行业监管的死角,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增加了行业安全生产的隐患。

2.4用“一把尺子”丈量所有企业,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交通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指标体系是原则性和指导性文件,各个地方又对指标进行细化,形成评分方案。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企业的规模大小、经营管理模式等实际情况存在着较大差异,企业自评和考评机构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也有区别,用同一把标准化的尺子去衡量和要求所有企业,难免会出现削足适履的现象。比如,指标体系中要求企业制定中长期计划,成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夫妻店”来说,根本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去搞那些“高大全”的一套。再如,对大型企业的总部也要求有配套的站场,否则不能达标。因此,为了考评过关,一些企业只能是“纸上谈兵”,这样就有悖于安全标准化的实际意义,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考评的积极性,反映了标准的制定存在脱离道路运输市场实际的现象。此外,这次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有些地方不涉及10辆车以下的普通货物运输企业,有些地方不涉及5辆车以下的普通货物运输企业,而且从数据上看,这些小规模的运输企业数量在市场上占比不小,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就没有全面完成,安全管理上就出现了死角,客观上产生了把企业变小的导向。

2.5对考评结果的运用缺乏硬性约束

由于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的认识不足,一些企业在实际考评中忙于应付考评,缺乏有深度的整改。一方面反映了行业内中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安全管理基础较差;另一方面反映了在设计考评政策时,对考评对象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考评结果的运用缺乏硬性约束。考评不是目的,考评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考评,推动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整改和提升。例如:挂靠企业的问题是考评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要优化道路运输市场,消除安全隐患,提升整个行业的规范性,必须对挂靠企业的管理有一个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企业进行严格整改,整改不合格就注销,否则就会削弱考评对行业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持续的推动作用。

3对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的解决途径的探讨

3.1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认识,强化两个主体意识和责任

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是人们对安全生产认识的深化和飞跃。在经济新常态、民生新内涵的客观情势下,安全生产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安全生产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党和政府把安全生产置于发展的首要位置。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防止和克服单纯的任务观点。为此,要强化两个主体意识和责任,一是企业是安全生产主体的意识和责任,凡是不具备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企业都应整改,以至注销。二是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既是行政业务的主体,也应是所管理行政业务的安全监管主体。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负有宣传推动、组织协调、监管落实的责任。支持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机构独立地开展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日常监督资料。行业内安全生产水平应成为检验他们履行安全监管主体职责的唯一标准。

3.2政府建立安全生产财政投入机制,向考评机构购买服务,增强政府和考评机构的公信力

交通安全生产在整个安全生产体系中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交通事故也是人们在享受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时必须面对的一个严重威胁,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的基于182个国家,覆盖全球68亿人口的《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显示,道路交通死亡人数高达每年124万人,俨然成为世界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公害之一,而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巨大,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据官方统计数据,中国过去三年中交通事故统计人数每年约6万多,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巨大。因此,交通安全在整个安全生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政府健全和完善对交通安全的财政投入既是必要的,也是可以做得到的,是花小钱办大事。具体到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政府要建立专项的财政投入机制,向第三方购买服务,将资金投放到行业的安全管理培训、促进行业安全管理创新,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考评工作,切实改善安全生产环境,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交通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考评机构有购买服务的资金保障,就能够更加客观地行使考评职能。总之,建立安全生产财政投入机制,是确保安全监管主体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确保安全标准化工作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3.3严格和规范道路运输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实现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的双重导向

在中央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下,中国迎来了第四次创业浪潮,道路运输企业同样在解决就业和创业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鉴于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的特殊性,道路运输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要有一定的原则性,不能只重数量而不重质量。企业规模的门槛可以放宽,但是安全生产条件必须过硬,必须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安全生产标准化提供了一套明确的标准,要将达标与市场行政许可联系起来,凡不符合安全生产基础条件的,一律不得注册成立道路运输企业;已经注册成立但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的企业一律不批准从事道路运输生产经营活动。行政主管部门在严格和规范企业市场准入制度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作用,通过第三方对企业的准入资质进行评审,最大程度上实现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在严格市场准入和安全生产监管的大环境下,会形成企业的严格自律,形成行业的良性安全生产环境和安全文化,从而推动行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逐步提升。

3.4制定切合实际的安全生产考评标准,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实行分类指导

安全生产标准化设立的条款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更适合已具规模的中大型企业,但从企业管理的实践来看,不同规模的交通运输企业在安全生产投入的资况上差别较大,用同一套标准考评所有企业容易造成考评的形式主义和企业管理上的虚以应对。所以,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建立不同的考核版本,做到分类指导。例如:针对5台或10台车以下暂时没有纳入考评的微型企业可建立简要型版本,该版本直接与道路运输市场的准入条件挂钩,考核过程就针对准入的基础条件进行审核和把关;10-30台车辆以内的小型企业可设立基础性版本,着重对经营者资质、运营安全管理、驾驶员安全培训、车辆安全技术标准、工作场所的设备安全状态等一些基础的安全标准进行考评;对于30台车以上的中大型企业则可建立精细化版本,安全标准朝更加细致、更加规范、更加严格的方向发展,但是精细并不意味着繁琐,而是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促进企业日常的规范化作业。考核过程既要按标准严格执行,也要切合实际实现分类管理,要抓住安全的本质,尽可能去掉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通过考评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促进不同规模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全面达标。

3.5加强考评结果的跟踪管理,以考评为契机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常态化

标准化工作思路篇2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高速公路系统;政工工作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044-02

引言:伴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里程之长、队伍之大、外界影响因素之复杂,这些都让当前的政工工作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作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高速公路管理的需要,而且长此下去,差距会越来越大,工作会越来越弱,沟通理解会越来越难,具体表现就是政工工作没标准,考核没指标,工作没动力。以这种工作模式要去完成教育职工、引导职工、影响职工、激励职工的任务,将面临政工工作被边缘化的危境。

一、标准化管理的概念

标准化管理是指符合外部标准(法律、法规或其它相关规则)和内部标准(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为基础的管理体系。当今社会通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即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6年批准的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它集中了各国在质量管理领域上的成功经验,已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采用。

二、高速公路系统政工工作现状

1、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加大政工工作的难度

当前高速公路系统的政工工作主要体现在对系统内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上,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负面作用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高速公路思想政治工作已出现了许多薄弱环节,这也是政工工作面临的重要关卡,主要表现在:(1)高速公路的公益性要求与市场经济要求之间的矛盾对职工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带来较强的反差;(2)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接触面广,信息灵敏,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职工思想活跃,各种思想问题和矛盾更加突出;(3)宣传教育重点不突出,以包代管,以罚代教,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不及时等。

2、政工干部的素质不高,影响政工工作的实效性

政工工作是管理人的高端工作,为了实现高速公路事业发展的目标,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政工队伍去拓展、去实施。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高速公路系统内政工人员严重不足,水平参差不齐,个别政工干部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不适应工作需要;部分政工干部自我要求不严,凭经验按部就班,创新意识、进取意识跟不上新形势政工工作的节拍,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政工工作的需要;部分政工干部没有跳出“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桎梏,仍采取粗放型管理的老办法,与当前高速公路的管理运营、建设养护的全方位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3、政工制度建设不健全,制约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

由于政工工作往往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各种政工制度不够健全、考核评估体系操作性不强,导致考核结果失衡,久而久之,部分政工人员的上进心受到挫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逐渐抬头,最终使政工工作成为一项谁都能去干、谁都不愿干、谁都干不好,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工作。正因为政工工作没有具体的硬任务、硬指标,被动性大,加之有些制度也多是流于形式,很难确保执行的长效性,所以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制约。

三、标准化管理对政工工作的促进

1、以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规范政工工作

结合政工工作运行的每一环节,通过将ISO9000质量标准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政工管理中,形成政工系统的《管理手册》、《实施纲要》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工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制订政工工作质量方针和目标,制定职位说明书,明确不同职位的要求、职责和权限,区分决策层和执行层的责任,实现责任主体明确化,制定干部培训、绩效考核、监督管理、奖励评先等多个程序文件,将日常工作程序化。也使政工系统“工作有了标准、职责有了分工、运行有了程序、质量有了记录、检查有了依据”,实现政工工作由“虚”到“实”的转变。

2、以标准化管理体系原则,完善政工工作

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精髓之一,是系统的原则,这原则是高度概括的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最通用的规律,是有效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1)以顾客关注为焦点。ISO9000体系始于顾客需求,最终追求顾客满意。而在政工工作标准化管理中,首先我们要找到政工管理的顾客是谁?“三个代表”明确指出,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政工管理的顾客是广大人民群众,落实到高速公路系统,那就是全体干部职工。只有了解了干部职工想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那么我们的政工工作一定能做到每一个党员群众的心里去。

(2)领导作用。领导的重视是推动工作最有效的动力。借鉴ISO9000思想,领导首先应确立一个统一、明确的宗旨和方向,即政工工作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其次,领导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广大党员群众能充分参与实现政工目标的内部环境;第三,任何工作的开展需要资源,领导还应为我们政工管理配置必要的人才、资金、设施等等;最后,领导还应定期组织开展管理评审,做到随时将运行结果与目标比较,找出差距,制订可行的持续改进措施。

(3)全员参与。党员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党员群众的参与,一切都是缘木求鱼。所以,在保证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上、行动上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同时,必须调动、整合集体才干,才能实现组织目标。

(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这就是过程方法的含义。政工标准化管理体系把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分析和改进作为体系的4大主要过程,描述其相互关系、并以顾客要求为输入,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为输出,通过信息反馈来测定的顾客满意度,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

(5)管理的系统方法。政工管理有许多相互关联的过程,我们不能将它们孤立地来看,要用系统的眼光,对它们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针对政工工作每个环节,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把握每项工作的特征和规律,以科学严密的程序加以控制。

(6)持续改进。任何工作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政工管理和质量管理都是一样。我们只有持续不同地改进我们的业绩,并将它作为我们永恒的目标。只有通过政工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的分析、顾客的反馈,针对暴露出的弊端,寻找解决的办法,并限时加以整改,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以事实为依据,做出政工工作的决策,可防止决策的失误,这与政工工作“实事求是”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真实的数据给人以清晰明确的数量概念,便于更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纠正那种凭感觉、靠经验的工作方法。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这里指的供方就指政工干部,政工干部提供服务的质量将对组织内的干部职工产生重要影响,更影响到组织目标的达成。

3、以标准化管理中的PDCA循环,督促政工工作

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另一精髓就是PDCA循环,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在质量管理和相关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政工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能克服以往旧的经验主义形成的局限性,增强管理的科学性,促进政工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向成熟。

(1)P(plan)指策划。策划也就是计划,老祖宗讲“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党讲的“不打无准备之战”都说明了策划的重要性。在政工管理中,这个策划包含二个层次的意思。第一层是政工管理体系的策划:识别出政工管理有哪些过程活动,并使之标准化;理清政工体系各个过程的相互关系,运用管理的系统方法,使它们形成一个有序的、有机的整体。第二层是各级、各层政工单位实现自己目标的方案,包括措施、时间要求、责任人、检查人、评价人等内容。这个是实现政工目标的基础,也是政工管理检查、评价、激励、改进的前提。

(2)D(do)指实施。政工工作的标准化管理中,有一系列的程序文件规范过程的实施,按流程要求,逐步操作,留下记录,有利于工作的实效性,不因操作人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结果,也使工作过程可追溯,便于检查、分析和改进。这与当前我们提倡的“痕迹化管理”同样原理,要求政工活动要留下必要的痕迹记录与证据,以便于我们检查、追溯、分析与改进。

(3)C(check)指检查。政工工作尤其要开展党员群众满意度测量,直接了解广大党员群众对我们政工工作的认可程度,这是检验我们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试金石。同时,我们可以定期开展政工内部审核,检查评价政工目标实现情况,发现与查找政工管理流程中的不足。并将政工目标的达成情况,党员群众满意的程度、政工工作中的不足提交给单位党委进行管理评审,实现我们政工管理的提升。

(4)A(adjust)指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5)I(improve)在PDCA循环之外还需再加一条――持续改进。持续改进也是ISO9000标准一重要的原则。单纯的PDCA循环容易让政工工作流程化,缺少创新,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就必须通过“持续改进”。宁道公司创新使用了PDCAI年度月度工作循环办法,就是通过不断的循环改进,让工作实现螺旋上升。

四、政工工作标准化管理在高速公路系统发挥的作用

在高速公路政工工作实行标准化管理,不仅能让政工工作实现长效有序的进步,同时还为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其所产生的作用必定使高速公路系统内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是可以有效地发挥党委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作用。二是对政工干部搞好本职工作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三是通过建立统一、具体的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可以更好的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四是可以促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对高速公路管理运营、建设养护以及经营等各方面的保证作用。五是可以促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的向前推动。

结论:明确的目标,科学的体系,有效的实施,持续不断地改进,只要建立高速公路政工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做到坚持日常管理与长效管理相结合,认真落实高速公路全员参与贯彻执行的要求,并进一步深化先进管理科学的转化运用,结合高速公路特有的个性,将政工工作实际与科学的理念相互融合、全面渗透,就一定能促进高速公路政工工作与时俱进,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道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肖建华等.2000版ISO9000族国际标准草案理解与实施.2000年3月.

[2]《管理学基础》.

标准化工作思路篇3

基层党建主要包括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这些建设的过程和本质是一项管理活动。“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管理创新的五种形式,即:新的经营思路并有效实施,新的组织机制并有效运转,新的管理方式方法,新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体现在基层党建中的创新,就是紧扣其做为管理活动的本质,以方法论将其有机地整合,实现管理创新内涵和形式与党建内容、主体、方法的融合,畅通党建实践创新路径,探索党建的创新范式,促进基层党建发展。

以职能拓展促进组织建设。职能变革是使组织效能发生变化的重要路径措施之一。基层党支部直接面对生产社会的实践一线,决定了基层党建的工作实践性是其核心职能,基层群众学习、工作、生活情况,需要党支部这一基层党组织能正确有效地掌握。职能拓展可强化基层党组织处理问题的渠道和效能,拓展党支部工作的范围和职能,获取基层更充分的动态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提升对整体状况的把握及工作的针对性;整合工作标准职能,明确党员工作标准与实际业务工作标准统一、考核评价标准的统一,可以形成以党建促工作的工作渠道和机制,充分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建融入具体工作,解决了党建工作上经常出现的脱离具体实际的现象,变无形为有形,使党的主张能更好地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实践。在生产中,充分运用信息流和工作网络,实现了基层党组织解决工作问题、解答即时困惑、化解即时矛盾的战斗堡垒作用,更有效地促进了党建目标的落地生根。职能的拓展赋予了基层组织新的工作机制,拓展铺设了基层党建创新的实践路径。

以文化范式促进思想建设。文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长期形成的自觉行为规则和理念,文化认同是自律的主观基础。目标产生动力,思想动力来自于对目标价值的追求。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提出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文化范式切入思想建设就是要赋予思想建设的方法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路径,以文化范式拓展思想建设创新的范式。思想建设的基础是文化,当前须以文化建设筑固思想基础。我们要以科学文化提升思想,以经济、技术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引领使各项工作遵循科学发展观的道路前进,解决主观臆断和片面的认识。在基层则体现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和思想行为目标的一致性;以学习型文化建设应对发展着的形势,解答思想上的困惑,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以廉洁文化的工作规则和路径清廉思想,促进工作的勤勉自律,强化党员和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和谐文化建设引导党员自觉履行义务,坚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修养,从而增强党性修养。在和谐建设中注重党员队伍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文化建设路径剔除空洞说教,使党员端正思想、加强修养、树立高尚的情操。整合文化传播渠道和资产资源,将文化融入在工作内容和标准设计中,在工作中感知检验、升华思想。以文化修养提升思想境界,变感性为理性,形成由抓行为、抓文化递进到抓思想的逻辑传导路径。

以标准导入促进作风建设。作风是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求真务实、调查研究、勤俭节约、清廉为民等是我党倡导的一贯作风。作风这个抽象名词在基层工作中更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工作行为标准。标准化的概念是基层工作中人们普遍接受并执行的概念,我们可以借鉴管理学的标准化概念和模式,进行基层党的作风的全面标准化建设。一是从业务标准中罗列出对应的作风标准,使定性的作风向定量的行为标准转化,减少管理、执行、评价的随意性和随机性,提升质量,形成经常化的作风建设模式,以经常化机制替代活动式的工作。二是整合管理方式资源,在日常业务标准中融入行为作风标准,将行为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原理应用在工作机制设计之中。三是制定业务标准的达标检验方法。以标准化模式创新作风建设路径,能更加有效地度量作风优劣,减少模糊性,提高清晰度,让个体在日常工作中对作风的自我识别更加容易,使“强化”二字得以落实,实现党员个体更能有效地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标准化工作思路篇4

关键词:高速公路;三严三实;落实

一、高速公路基层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基层管理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但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第一,高速公路基层管理水平不高。就目前而言,在高速公路基层人才招聘过程中,招聘的重点放在了公路养护方面,导致基层公路管理人力十分匮乏,基层队伍知识结合和年龄结构不合理;对基层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综合素质较低,业务能力较差,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使得在实际改革过程中,缺乏实际的内在驱动力。

第二,管理政策落实不到位。在高速公路事业发展过程中,交通部一直宣传要采用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管理观念,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没有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主要因为基层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没有认清高速公路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存在不少的误区,导致他们对自己定位不清晰,没有形成强用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实际工作中照抄照搬以往的工作模式,不敢打破传统的固有模式。

第三,工作积极性不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有的管理人员没有真正理解有关高速公路发展的相关政策,出现问题后,不闻不问,管理职责不清晰,出现逃避推诿的情况,导致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二、坚持“三严三实”,做好高速公路基层管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三严三实”为高速公路基层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成为高速公路基层单位各级干部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做好基层政治思想创新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坚持“三严三实”,才能有效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增强内部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f电1门的工作积极性,做好高速公路基层管理改革,提高办公效率。

(一)“三严三实”能够提高基层党务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迅速发展,基层管理出现了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对当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高速公路基层管理者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严格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党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标准,促进高速公路基层管理朝着规范化、现代化以及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基层管理部门还要出台精细化管理标准,编制完善合理的精细化管理手册,加强对基层管理岗位职责、标准以及监督等进行完善,不断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做好党风党建工作,制定完善的责任制、考核制、监督制等制度体系,为做好高速公路基层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三严三实”能够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高速公路服务工作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等特点,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群众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实际高速公路管理改革过程中,落实三严三实,有利于高速公路精神文明建设,有效的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努力向上: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另外,在严格落实三严三实具体要求过程中,要坚持党的领导及社会主义方向;为了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寓教于乐,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活动等。“三严三实”在高速公路实际工作中,为广大的基层干部及员工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加了他们的活力,能够有效做好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因此,作为高速工作各级党组织必,要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好高速公路精神文明建设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精神文明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精神风貌,建立一支工作效率高、服务意识好的专业队伍。

(三)“三严三实”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标准化工作思路篇5

摘 要 三严三实标准的提出,为高速公路基层管理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明确的方向,在如今这一新形势下,如何结合高速公路基层管理工作,发现新问题,并予以妥善解决,推动高速公路基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当前高速公路基层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高速公路建设、生产、运营及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特征,因此,必须全面落实“三严三实”标准,加快推动高速公路基层管理工作改革,提高职工思想意识,时刻要求自己做好岗位工作,督促管理人员不断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继而加快高速公路基层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保障高速公路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 三严三实 高速公路 基层管理 改革

“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加强作风建设的目标和基本要求,也为职工正确做人做事提供了基本的行为准则标杆,因此,必须全面践行“三严三实”,将这一要求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来,体现到实际行动中去。通过对高速公路所面临的形势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发现只有采用“三严三实”标准武装党员干部及职工的头脑,将这一要求全面贯彻于政治思想工作中,方可有效应对高速公路基层管理的改革形势。

一、高速公路基层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力度地逐步加大,我国高速公路基层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基层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人才匮乏。近些年高速公路基层所推行的均为“逢进必考”的制度,但新人招聘中多数所从事的主要是工程养护工作,管理人才匮乏,致使职工队伍结构中管理人员的比例不合理,再加上年龄结构不科学、知识陈旧老化、培训机会少等问题,导致高速公路基层职工整体素质低,即岑管理工作创新与改革缺乏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党员干部作风不实。少数党员干部表现出了明显的“”现象,惯于做表面文章,缺乏足够的改革与创新意识,工作中缺乏新思路、新观点和新要求。还有一部分干部只是充当一个“传话筒”的作用,开会时仅仅停留于开会、报告、读报、发文件等传统层面上,即领导说啥我说啥。此外,不少高速公路基层单位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与行业精神建设,导致基层管理与服务水平提不上去,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差,严重影响了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

二、坚持“三严三实”,加快职工政治思想创新与基层管理工作改革

三严三实为高速公路基层经济及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了一把检验标尺。“严字当头”、“从实干起”是党员干部行为准则的直观体现。“三严三实”不仅成为各级干部的基本行为准则,还是政工队伍加强政治思想创新的一剂“良方”,只有坚持“三严三实”标准,才能根治基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成为职工群众的主心骨,才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使各群体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顺利推进基层管理工作等各项改革。具体而言,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以三严三实作为一把创新利刃,提高基层党务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

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逐步呈现了多样化管理模式,因此,高速公路基层企业必须以三严三实标准为依据,加快创新党务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以便有力地推进高速公路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路网效能的最大化发展。在基层全面而系统地推行党务精细化管理模式,出台精细化管理标准,编制精细化管理手册,分别加强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岗位标准、监督检查等方面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充分借助于信息化科学技术,提高党建工作的基本手段,制定党委责任制、党建考核制、党员干部监督责任制、党务管理公开制等全面、系统的制度体系,并严格加以落实。

(二)以三严三实作为奋斗动力,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高速公路作为一种新兴服务行业,具有显著的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等特点,不仅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还同群众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高速公路精神文明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同党建工作具有一致性:首先,目标一致,均为激发职工工作热情,提高行业软实力;其次,工作对象的一致性,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再次,工作方向的一致性,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及社会主义方向;此外,工作方式的一致性,必须依靠典型引领、寓教于乐、模范带头等精神文化活动等。所提出的“三严三实”,为高速公路基层干部及员工注入了强大的奋斗动力,对于更好地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途径。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就伴随着高速公路事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将培育、践行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本手段,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从理念、制度、行为、物质等各个层面入手,建设完善的精神文明体系,逐步影响职工的精神风貌、提高职工精神文明素质,打造一流的服务团队形象。

(三)将“三严三实”作为一把标杆,指导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

特别强调了“三严三实”标准,这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在加强作风建设方面的决心。政治思想工作属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党的政治优势与优良传统。在党的科学领导,利用“教育人”、“说服人”、“转变人”这一思想,对人的行为加以引导,全面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但是,本质来说,目的都是为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近些年来,高速公路基层政工干部将维护大局稳定作为基本出发点,时刻把握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考虑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耐心做好各项政治思想工作,深受一线职工群众的肯定和认可,也推动了高速公路基层管理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改革。但也存在部分干部能力不足、政治思想工作积极性下降、精神懈怠等问题,“三严三实”标准为如何加强职工政治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了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标准,要求必须抓好政治思想工作这一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推动基层管理工作改革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四)以三严三实作为基本导向,加快形成独特的行业精神

随着三严三实标准的逐步深化,对于高速公路行业服务标准与要求逐步提高。为司乘人员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逐步提高职工服务质量,树立良好行业形象,已经成为高速公路行业文化基本目标。为此,必须以三严三实标准作为基本导向,在构建服务文化过程中着重实现优质、文明与高效的行业精神,提高员工服务意识与水平,将文明服务融入高速公路基层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还应注重完善服务设施,于各收费站口设置相应的汽修工具、便民箱、灭火器等,向司乘人员提供便民卡与承诺卡,以便对服务的内容及质量进行承诺,设置热线服务电话,便于了解群众意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解决好高速公路基层干部及职工工作作风问题及基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必须将“三严三实”全面贯彻于高速公路基层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导向,立足于高速公路基层管理实际,全面领会和把握“三严三实”的实质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基层上下员工必须提高思想意思,做好本职岗位工作,推动“十二五”规划目标尽快实现,同时,注重加快高速公路基层管理工作的改革,切实落实和执行各项措施,将高速公路基层管理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合,加快中国特色高速公路基层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马莹莹.加强{速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对策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3.12(14):286-288.

标准化工作思路篇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重大战略任务。铁路系统为和谐社会作贡献,就要充分把握“和谐社会”建设与“和谐铁路”建设之间、“和谐铁路”建设与全路提速调图之间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以铁路发展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把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所形成的运力优势,转化为地方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动力,形成铁路办事处以及各站段领导班子新的工作思路。

第六次大提速重点工作的部署,对京沪、陇海、京九三大干线具体工作目标的要求,反映了全路第六次提速目标与具体工作目标的关系。我们应当牢牢把握大目标与具体指标的关系,线路提速与干部职工“提素质”的关系,装备设施技术改造与管理技术改进的关系,行车交路“调图”与行车人员力量“调强”的关系,自觉主动地把“和谐铁路、和谐安全文化”的观念和意识,注入到自身工作中去,把技术指标转化为素质指标,把物的目标转化为人的目标,把工作指标转化为思想指标,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向运输安全生产的更深层次转化,确保安全万无一失,确保期到必成、安全必成。

制度创新是一切创新的保障。我们必须及时掌握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过程中采用的现代网络技术、预测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新的技术革命激发的活力,引入到铁路政治工作机制创新中来,细化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

一、准确把握组织和谐与机制创新的关系,制定一个适应发展需求的政治工作战略。铁路连续六次提速调图,以技术升级的形式,带动了铁路内部的深化改革。因而,每一次提速调图,都是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开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结合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提出建立区域性政治工作格局的战略目标。针对安全管理跨度大、范围广、要求高、难度大的新特点,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与各单位的工作特点结合起来,制定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政治工作战略目标,形成新的政治工作组织网络,逐步抓落实,这样才能推进各项具体改革举措的组织实施,才能与时俱进,形成新的改革发展势头。

二、准确把握文化和谐与机制创新的关系,搭建一个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第六次提速调图带来铁路管理文化的新变化,必须运用新的政治工作机制进行文化整合,达到新的文化和谐。我们要围绕第六次大提速健全各站段和各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制度,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平台,严格规范执行,做到在政治工作上领先于当前的提速准备工作;在思想上超前与各项改革决策的实施接轨;在组织架构上先行于安全稳定的举措;在工作落实上抢先一步于重点工作的实施,把思想工作体现在细微之处,融化于无形之中。

三、准确把握管理和谐与机制创新的关系,形成一个新的工作评估体系。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作为铁路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必然引发铁路管理体制的变革。我们要围绕新的安全检查监督体系和新管理关系,改进政治工作格局,形成的新的政治工作评估体系。针对政治工作综合考核过程中发生的新变化、新形式、新办法,构建适应于以安全运输生产为重心的政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尤其是要改变原先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方式,将安全、稳定、效益作为考核评估的关键,促进政治工作融入其中,发挥作用。

四、准确把握区域和谐与机制创新的关系,践行一种区域性工作协调运作模式。铁路每进行一次技术产业的升级,都是对管理区域、生产布局的重新构造。要针对全路第六次提速新设施、新装备、新的运输管理技术的大量运用,针对生产布局范围不断增大、管理跨度加大、协调难度加大等新问题,建立健全区域性政治工作协调运作模式。运用管理技术创新的方法,对传统干部考核模式、安全考核模式进行突破,延伸政治工作协调机制,与路局联网、与安全检查监督联考、与绩效考核挂钩,形成大的区域性、局域性政治工作协调运作机制。

标准化工作思路篇7

从今年开始,湖北京珠管理处开始试行标准化建设。路政标准化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各项路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升路政管理效能。实施路政标准化管理,要延伸到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使路政管理工作的各个岗位、各个环节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让标准化体系成为路政管理的一种理念和约束。

1 实施标准化建设之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在未执行标准化大队建设之前,各个大队的管理制度各自独立,没有一套统一的制度来指导工作,部分制度也与当今工作不相适应。一是部分管理制度的制定不能很好与实践相结合,存在制度空洞、形式主义的现象,落实到实际的管理中时,出现的可能就是学习制度是一回事,但是真正按照制度来执行却是另外一回事,违背了制定制度的本身意义。二是制度建设未涉及到路政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日常的、较常见的路政工作制度建立的较充分、完善,运用起来比较方便,但是在一些疑难问题及较罕见的问题上,缺乏一定的理论制度来进行规范和指导。以致出现一些平时没遇见或者较少遇见的情况时,就容易出现错误或者随意性比较大,从而影响路政执法规范性。三是部分已建立的制度体系还缺乏深度,紧紧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扩展到同类问题及同根源的问题上去。

1.2 政治思想不稳定。随着工作时限的增长,有些队员思想出现了滑坡,对自身的要求开始放松。比如,执法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敷衍了事,缺乏责任感;对各项规章制度,要么熟视无睹,形同虚设,要么不能自觉服从,或在执行上打折扣,结果导致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执法队伍的形象。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法制水平不断提高,路政执法任务越来越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在困难和压力面前,部分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下降。有些队员认为路政执法工作干的都是些琐碎小事,工作中不能体现自身价值;还有的认为,执法工作辛苦,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缺乏动力等等,这些思想问题都或大或小的影响了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导致了路政管理执行力不高。

1.3 路政执法规范性不够。有些执法人员对执法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因而造成不按法定程序办案,认为只要执法行为实际效果合法,违反法定程序无关紧要,主要体现在不亮证执法,不表明身份,对执法相对人的履行告知执行的不够,执法人员在执法时不履行事先告知义务、执法的依据、实施处罚的依据等,这些都体现了我们执法人员面对执法相对人时,服务意识和行为都没到位。

1.4 路政考核监管力度不大。实施标准化管理之前,路政大队的考核应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未上升到一定的层面,由于没有健全对考核实施的制约机制和对考核结果的简单处理,考核范围也比较狭隘,考核最终成了搞形式、走过场。最突出的表现是为考核而考核,不是为管理而考核。例如对在路政执法责任、执法过错等方面的监管体系还没完善,主要表现在监管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在执行监管考核时考核的力度小,以致造成路政执法管理中存在一些瑕疵。

2 高速公路路政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2.1 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公路建设和管理呈现出了投资多元化、路政管理法制化的新格局。在新形势下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特别是高速公路沿线违法建房、违章经营、行人违章上路、损坏路产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公路的发展和良好的运营秩序带来困难,群众的依法护路意识还有待提高,依法治路的方法有待加强。同时,高速公路畅通面临很大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车辆流量增大,交通事故、故障车、超限运输车辆、危化品车辆等都存在安全隐患,极易造成交通堵塞。这些问题对高速公路管理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群众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给路政执法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提供更畅通、更安全、更快捷、更舒适、更绿色的交通环境,就必须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创新要有新起点,实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使路政执法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2.2 高速公路路政标准化管理的定义

路政标准化管理是指在实施路政管理过程中,对路政管理的职责、队伍建设、执法理念、制度建设、工作考评等工作项目,用制度来规范每项工作的目标、标准、程序、环节和要求等。使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得到有机的统一,形成合力,统一到集体的意志和具体目标上来,通过标准化管理的方式来完成高质量、高效力的目标任务。路政标准化管理包括:

2.1.1 路政体制及职责标准化:路政体制及职责标准化包含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统一,硬件的标准化配置以及人员和机构的标准化设置。路政管理机构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制度和装备,机构设置精简高效,在整个路政内部树立真正的统一管理。

2.1.2 路政队伍建设标准化:从事路政管理工作的执法人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通过严格的考核并取得执法资格后,才能从事路政执法工作。路政队伍建设必须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实行军事化管理,严格执行岗位规范,使每位执法人员精通业务知识,形成一支思想作风硬、业务技能高的路政管理队伍。

2.1.3 路政外业巡查标准化:路政巡查是路政管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日常工作,由外业路政员具体实施。主要目的是通过巡查,对高速公路实时情况进行全面具体的了解,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高速公路出现临时状况或者安全隐患能够得到反映和了解。

2.1.4 路政执法程序标准化:路政执法必须按照规范程序办事,按流程管理,减少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在具体执法的过程中,每位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按程序执法,依法管路,避免出现法律纠纷、执法不规范等现象,将法律风险降到最低。

2.1.5 路政内业管理标准化:路政内业管理是路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路政公文的写作、各项路政档案和台账的建立、路政信息统计分析、

财务票据管理等方面,在路政工作中运用现代化信息及科学管理手段,利用网上办公系统对路政数据自动统计和分析,对路政装备、票据、档案进行规范管理。2.1.6 路政考核评价标准化:路政岗位考核是对执法人员和执法单位进行考核,结合了路政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对执法过程以及日常操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价。通过标准化管理考核,达到路政执法规范、路政工作质量提升和路政队伍素质增强的目的。

3 如何执行高速公路路政标准化管理

3.1 执行路政标准化管理的原则

3.1.1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实施路政标准化管理,既要延伸到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使路政管理工作的各个岗位、各个环节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让标准化体系成为行业管理的一种理念和约束,特别是高速公路路政执法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容易引发矛盾和问题的方面,强化措施,堵漏补缺。

3.1.2 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路政大队在组织实施具体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可以选择重点内容作为示范点先行一步,逐步规范,稳步推进整体的标准化体系实施。一是要找准突破点,即结合大队实际情况,确定最能体现管理特色的内容作为重点实施内容,起到带动和推进的积极作用。二是要顾全基础面,在突破特色的同时,应做好标准化体系的基础性建设工作,否则如果太专注于某一方面得发展时,其他基础建设工作停滞、怠慢,会拖整个路政标准化建设的后腿,影响到整体的实施进度和质量。

3.1.3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实施各项制度规范时,要考虑到当前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行业发展的未来,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一是在制定大队内部管理制度时,不能只局限于当前,要从路政管理以及大队今后的发展考虑,制定的制度要具有长远性和指导性。二是在实施标准化建设时,措施要科学、合理,应进行深入调研,摸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应该怎么着手、重点是什么,否则实施起来只会事倍功半,既伤人力又浪费财力。

3.1.4 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实施标准化管理,人人是管理主体、岗岗是管理对象。要充分发挥大队班子的主观能动性,带动全队人员投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

3.2 推进路政标准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高速公路路政标准化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各项路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升路政管理效能。因此,应注重将标准化建设融入路政管理工作之中,规范工作程序和标准,推进路政队伍、日常管理、业务流程向更深层次发展。

3.1 完善路政大队硬件设施建设。一是加强路政装备标准化建设。统一配置路政巡查设备、排障装备、救援抢险装备、勘察设备、作业标志、通信设备。对照配置标准,对现有的装备进行清查,对缺少的装备补齐,对已损坏的装备维修,对已不能使用的装备进行更新,重点对巡查车进行维修和保养、对勘验相机及办公设备做到每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确保路政装备随时能投入使用状态。二是完善办公、生活、学习设施标准化建设,按照要求完善配置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荣誉室、多功能厅以及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照相机等办公设备,按标准配置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等生活设施。

3.2 完善标准化大队软件建设。规范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制度,提升按章办事能力。一是健全制度体系,以路政队伍建设、路政执法规范、内业管理、外业管理、路警共建、综合管理六项制度为主体,规范路政巡查标准化、路政执法标准化、路政内业管理标准化、路政队伍建设标准化、路政标准化考核评价。二是明确制度方向,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条例,制定相应的法律依据,由法律条款向管理事项、管理制度、管理标准、管理程序、管理考核制度不断转变的模式。三是完善制度内容,由不科学向应用型转变、由不规范向合法性转变、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不断完善制度的科学性、合法性、细节性。四是强化制度考评机制,发挥制度的生命力,坚持制度与职责、目标、效果挂钩,落实日常考核、月度考核、年度目标考核,实现奖优罚劣。五是强化激励措施制度,实行检查、提示、互检、考评四原则,并设立月度执法标兵和月度先进班组等奖励措施,不断激励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严格管理,推进路政执法队伍管理军事化。为了培养路政执法人员打硬仗、吃苦耐劳、快速反应和应急管理的能力,提高路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打造一支令行禁止、团结协作、素质精良、快速反应的路政执法队伍,实行路政队伍军事化管理。一是加强作风建设。为了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必须做到集中、统一、高效、特管。强化军事化管理,通过对军训、操练、交接班、休息、内务卫生、一日工作制、管段责任制、请销假等方面,制定实行一系列严格的制度,从路政人员的一言一行抓起,将岗位责任落实到个人,规范路政执法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了步调一致、团结协作、一切行动听指挥,办事雷厉风行的作风。二是加强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坚持抓好日常培训工作,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任务,并结合考试,将标准化建设内容纳入到日常培训工作中,在营造路政标准化管理氛围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推进标准化体系内容,让路政人员人人熟知。三是积极实践,增强实际工作能力。积极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以标准化制度为教科书,引导路政人员按照岗位标准,深入实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增强业务水平,提高执法效率。

3.4 精细管理,推进路政执法程序化。执法程序化要求路政大队严格依法办案、依法办事,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统一工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严格执法程序,全面提升路政管理效能和执法水平。推行落实标准化建设中,应将路政执法业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管理,加强措施,对路政业务工作处理流程进行进一步规范。一是由专人负责研究各项工作流程,出台一系列的工作方法,如行政处罚案件流程、超限车处理流程等等,在路政人员之间广泛展开业务流程知识的培训。二是要加强执法程序规范化建设。在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程序,作为保障人权,捍卫正义,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存在着独立的价值。这样的价值需要路政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用公平、公正和客观事实去体现。因此在实施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从细节抓起,从每一个环节抓起,确保按程序执法,执法规范。例如,可以通过制作具有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执法手册去强化学习,并统一规范每个执法环节;还可以通过对交通事故案件、超限运输案件等常见、多发性的案件卷宗分析,结合办案程序和执法实践,编制执法卷宗样板,从案件办理的基本流程、基本规范、证据要求等方面制定标准格式,为路政人员规范执法提供直观的参考。

3.5 注重考核,推进路政执法行为规范化。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执法人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果路政人员在执法工作中不严谨、不规范,很容易引起投诉、行政诉讼等隐患。因此,在推进标准化

建设中,我们应从细节抓起,狠抓考核,促进路政执法行为日益规范化。一是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健全绩效评价体系。确定科学高效的绩效考核标准,全面系统的评价每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和执法人员。在考核方法上坚持日常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动态抽查相结合,考核形式上有一日工作检查、一班一检查、月度暗访、标准化工作员工相互评比、月度标准化检查、月度标准化标兵,让考核方法日益完善。二是建立业务考核多层监管制,重点针对案件处理程序、执法文书处理、路政监管工作等,由执法人员相互监督,小组长、外业办主任、综合办主任和大队长分别进行多层次复查考核,纠正并尽量杜绝路政业务差错的出现,推进整个大队业务流程处理的标准化。三是严格实行月考核与季考核制度,每月由大队考核领导小组牵头召集各办对本月执法情况进行考核,当场打分评出优劣;每季度由路政支队业务组进行考评,解惑释疑,提出整改意见,以此促进执法质量提高。同时,采取互查的办法,对具体案件进行评析,取长补短,堵塞漏洞,互相学习,相互促进。4 实施标准化建设的成就与展望

4.1 打造品牌,提升素质。

实施标准化管理,对路政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路政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标准化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推行标准化的过程,也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学到的东西越多,路政队伍的素质就会越高。而路政队伍整体素质是执法形象和品牌好坏的最基本体现。实施标准化管理,可以促进工作方式由行政命令为主,向规范程序管理转变,对减少工作失误、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作用,可以促进路政执法服务质量的提高,使执法人员的言谈举止更加得体,以一定的标准规范行为准则,与社会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相得益彰。

4.2 精简统一、岗责清晰。

按照标准,每个职责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非常清楚,既明确了组织和个人的职责,确保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为个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创造了条件,改变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的现象。每个人工作质量的高低,通过标准就能检验出来,对照标准时时找差距、处处找不足,不断解决完善,可以强化每个人的责任意识,增强每个人的主动意识,真正把标准化的各项规定化为自身的目标,不仅对工作负责,更要按标准把工作干好,从而提高路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3 科学考核、有效激励。通过实施标准化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努力达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和优劳优得的结果,最大限度激发广大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性。岗责具体到人,考核检查具体到人,扣分和责任追究具体到人,结果直观明晰,减少了考核与被考核之间的摩擦,提高了考核实施、汇总、计分、兑现奖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考核打破了平均主义,使大队各执法人员的责、权、利紧密相连,克服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状态,充分体现了个人的价值,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创造性。

标准化工作思路篇8

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和规范全市地名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我市地名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地名标准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务实创新、彰显特色、科学发展、为民服务”的工作思路,以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为主线,扎实做好地名规范、地名规划、地名设标和数字地名等四个专项工作,积极推行地名标准化,拓展地名服务领域,推动地名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为构建和谐服务

二、目标任务

地名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地名标准化是地名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通过地名标准化建设,用两年时间建立一套符合我市实际的地名规范,编制一个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地名规划,形成覆盖城乡的地名标志格局,建成一个地名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的目标,为“数字”建设提供地名资源支持,积极争创国家“数字地名”服务示范市2012年,争取我市地名信息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地名标准化建设

调整市地名委员会成员组成,由市长担任主任,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担任副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进一步完善市地名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组成进一步理顺地名管理体制,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地名服务管理有合力,齐抓共管促发展的局面

(二)完善地名规范,进一步规范地名命名更名工作

1.完善地名规范为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市地名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市门牌管理规定》、《市住宅区高层建筑及其它建筑物名称命名办法》等规范性文件适时出台《市地名命名更名规程》、《市地名标志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推进地名标准化工作提供政策保证

2.明确地名审批原则和程序各类地名严格按国家和省、市地名管理规定执行,对符合命名更名规定的,由市、县民政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并颁发标准地名使用证市辖三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湖新区)地名一律由市地名委员会审批,实行市地名委员会主任“一支笔”审批制度地名申报统一由市、县民政部门负责审核地名审批程序:开发建设单位在项目立项时,到市民政部门办理地名预先备案手续;在详细规划批准前,到市民政部门申报,市民政部门在收到全部有效申报材料后审核(地名影响较大的,需经市地名专家咨询委员会讨论提出意见),经公示征求社会意见无异议后,上报市政府审批规划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住房和城建部门在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公安部门在编制楼房门牌号码时,应当审验《标准地名使用证书》;对未能提供标准地名使用证的,应告知其到市、县民政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国土、工商、质监等部门在颁发证照时应规范填写标准地名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全市地名总体规划中的各类地名为标准地名,各部门、单位及个人必须正确使用,不得擅自更改

3.推广标准地名本市区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使()用标准地名市民政部门及相关专业主管部门要及时将批准的标准地名向社会公布,普遍推广使用;本市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制作公告、文件、证件、广播和电视节目、报刊、教材、广告、牌匾、商标、地图以及设置地名标志、交通指示牌时,均应使用标准地名;标准地名的书写应使用规范的汉字,其汉字地名的拼写按照《中国地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的规定拼写;禁止使用外文拼写地名

(三)加强地名标志设置工作

地名标志是国家的法定标志物经正式命名的地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国家标准《地名标牌》(GB17733-2008)的要求设置地名标志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市级财政负责拨付由市本级建设和管护的街、路、巷路牌地名标志的制作、安装、维护费用,其他由区级财政担负新建居民区楼门牌等地名标志的设置费用由开发建设单位纳入工程预算列支;已建成居民区楼门牌等地名标志的更新设置费用由县、区财政负责统筹安排,日常管理由小区物业公司或社区居委会负责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湖新区等市属直管工业园区内的道路路牌设置费用由市级财政统筹安排其他地名标志设置和管理费用由专业主管部门或受益单位和个人承担地名标志由市民政部门统一监制地名标志的设置、维护和管理,按下列规定执行

1.乡镇、村的地名标志,由县级民政部门会同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设置和管理2010年6月底前,县区政府负责组织完成本行政区域内乡镇驻地街、路、巷、居民区门牌号码的编制和道路、楼栋牌等地名标志设置工作

2.公安部门负责做好城镇居民区楼栋门牌号码的编制和楼门牌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2009年底前,完成居民区楼栋门牌号的摸底工作,并提出楼门牌地名标志设置方案报市政府

3.住房和城建部门负责配合民政部门做好城区主次干道和支路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工作2009年底前,完成职能管辖范围内城区主次干道和支路的路牌设置和更新工作今后本着“谁建设、谁设置”的原则,由道路建设单位做好路牌设置工作并移交城建部门管护

4.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所属交通设施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其中城区道路交通指示牌由公安部门负责设置和管理,未纳入城区管理的省、县和乡镇道路交通标志由交通运输部门负责设置和管理2009年底前,交通运输和公安部门完成交通指示地名标志的维护或更新工作公共设施、名胜古迹、纪念地等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由主管部门或产权单位负责设置和管理2009年底前,完成维护或更新工作

(四)加强城市地名规划工作

城市地名规划由民政部门会同规划部门组织实施,规划范围与城市发展规划相一致根据民政部和建设部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要求,地市级地名规划由省地名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评审,评审通过后报送市人民政府审批;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区的地名规划由市民政部门会同市城乡规划局评审,评审通过后报送县人民政府审批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在全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结束后,及时完成全市地名专项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五)加强数字地名服务工作

依托地名数据库,建立地名网站、编制电子地图、开()通电话问路系统、设置地名信息触摸屏等地名信息服务,建立地名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1.建立地名数据库按照分级建库、分级负责的原则,市民政局负责市级地名数据库的建设,县区负责本级地名数据库的建设2009年底,完成市县两级地名数据库11个主要类别地名属性信息数据搜集、整理工作,并初步建立起市、县(区)两级符合国家标准的地名信息数据库上报省民政厅

2.建立市地名网站网站的总体规划、栏目设置、日常运营维护由民政部门负责,县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及时提供全市范围内各行各业、各个部门的相关基础资料网站软件开发要坚持科学合理、方便实用、自主产权,条件成熟时实行商业化运作2010年上半年完成网站建设工作

3.编制铜陵市电子地图电子地图由市民政、住房和城建、规划、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配合协作开发需普查和补查的地名资料,在2009年底前完成通过建立电子地图,形成优质、有效的地名信息平台

4.布局电子地名触摸屏终端设施2010年底前在城市主要公共场所、车站码头、交通要道合理设置若干台电子触摸屏,使数字地名成果通过网线向全市发散并覆盖全市主要地区,形成通达全市的数字地名网络,为公众出行提供服务

5.开通地名信息电话咨询服务热线2010年上半年由通信运营商提供地名热线自动声讯服务地名管理部门及时对新增、消失、变更的地名及其他数据内容进行修正和补充,以完善查询服务,方便广大群众的使用

6.定期通过媒体公布有关居民区及新路名情况,并加强使用监督工作地名服务系统建成后,及时制定地名数据库、地名信息服务系统的维护使用制度,切实加强管理,确保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转同时要做好宣传,公开地名信息服务项目和使用方法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合力推进全市地名标准化工作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民政部门牵头,市公安、住房和城建、财政、规划、交通、工商、国土、旅游、邮政、通信、水务、新闻等部门负责按照各自职责,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合力推进我市地名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落实经费,提供保障地名标准化工作属于社会公益性公共服务事业,市、县(区)两级政府要提供必需的经费保障,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地名公共服务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积极探索财政投入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服务与民间服务相结合的地名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相关部门要在管理和政策上给予支持,以确保地名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