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8篇

时间:2023-03-06 16:01:43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篇1

1、能祛寒、除湿、通经络。因现代人普遍寒湿重,所以艾草就成了治病不可缺少的帮手。用它跟生姜一起泡脚能快速祛寒湿,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口腔 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 、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这些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艾草泡开后再对一些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微出汗,不能大汗,再多喝一些温水,一般连泡次,也就是2-3天后,同时要多喝温开水,不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这些因虚火、寒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的不适都会明显好转或消失了。

2、可缓解风寒感冒 、头痛 、咳嗽。用艾草加生姜泡脚,水以能浸到踝骨为宜,浸泡至脚面发红为止,这种方法可缓解风寒感冒 、头痛 、咳嗽。

3、可降血压。在血压升高时,可用热的生姜水浸泡双脚15分钟左右。热的生姜水浸泡双脚,可反射性引起血管扩张,使血压随之下降。

(来源:文章屋网 )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篇2

1、无论是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使用艾叶,使用的时间都不能够太长。这是因为艾叶性寒,所以如果长时间使用这种中药材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寒邪入侵的情况,不利于身体健康。建议一些老年人如果感觉到头晕、多梦的症状,这个时候都不适合服用艾叶。除此之外,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将艾叶做枕头也是需要注意的。

2、艾叶枕头的功效与作用:艾叶枕头对颈椎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可清脑、明目、安神、治疗失眠,同时能疏通脑血管,预防脑血栓发生。艾叶能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艾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在药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艾草的功效与作用这么丰富,那艾草枕头的功效与作用自然也不可小觑。艾草枕头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安神助眠、祛风湿等,并且可以杀菌、抗病毒。

3、艾草枕不适合什么人用呢?女性月经期间不适合使用艾叶枕头。中医方面认为,艾叶性寒味苦。女性月经期间处于一个特殊的身体状况,这个时候如果使用了艾叶,很容易出现月经不调的毛病。儿童不适合将艾叶做枕头。艾叶枕头的禁忌还包括了一些不适合使用这种中药材的人群,特别是儿童更加不应该使用艾叶枕头。这是因为儿童期间是孩子发育最为快速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的发育也关系到了孩子的一生。如果在这儿时候使用艾叶,那很容易导致身体发育出现畸形,不利于身体健康。

(来源:文章屋网 )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篇3

“艾”除了在临床上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高的食疗保健作用。用“艾”作主料制作的“艾叶蛋”“、艾叶汤”、“艾叶酒”等对各种疾病均有很好的疗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药食两用之品[3]。其常用食疗方如下:

1.1艾叶蛋汤:生艾叶15g、鸡蛋2个,将艾叶浓煎取汁打入鸡蛋汤,空腹服用,每日1次,连服30日。此方具有养血安胎功效,对孕期出血,习惯性流产者均有很好疗效。

1.2艾叶生姜熄鸡蛋:艾叶15g、生姜25g、鸡蛋2个,将以上三味加水适量共煮,待鸡蛋熟后剥去壳,用针扎一些小眼,再放入原汁中煨煮片刻,汤汁饮用,蛋食用,每日1次。此方有温经止血,散寒安胎的作用。主治妇女崩漏及胎动不安及习惯性流产等病症。

1.3艾叶鸡冠花酒:艾叶15g、红鸡冠花5g、川芎3g,将三味药切细,用黄酒500ml浸泡两周后,即可饮用,每日2次,每次15~20ml。此方有活血化瘀,解郁止痛之功。主治妇女产后气血不和,肝郁不舒两胁胀痛、腹痛、胸闷、嗳气等病症,本方亦对子宫肌瘤有一定治疗作用。

1.4陈艾当归羊肉汤:艾叶10g、当归8g、肉桂5g、羊肉250g(切块),将艾叶、当归、肉桂先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再将羊肉放入药汁中加入生姜、胡椒、味精一同煮至烂熟即饮汤食肉,每日1次。此方有调经止血,散寒止痛之功效,适用妇女经寒不调,小腹冷痛、宫寒不孕、白带过多等病症。

1.5艾胶地黄饮:艾叶12g、阿胶12g、当归8g、生地12g、侧柏叶12g,先将艾叶、当归、生地、侧柏叶水煎取汁,趁热将阿胶放入融化即可饮用,每日2次。此方有调经止血、温阳镇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月经过多、痛经、妊娠出血、崩漏吐血下血等病症。

1.6陈艾罗布麻叶茶:艾叶15g、罗布麻叶6g、山楂6g、五味子5g,将以上四味药置茶壶中加入冰糖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数次。此方有清热养血、清肝名目、降脂降压之功效,适用于各类型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

1.7“艾”外用也有很好的疗效,艾叶煎汤外洗可治疗皮肤湿疹瘙痒,用鲜艾叶擦拭局部,每日数次可治疗平常疣。

2“艾”在中医灸疗法中的应用

2.1中医“灸疗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其以“艾”作为灸料应用于临床,在战国时代的典籍中就有明确的记述。以艾绒制成的艾条,配合人体穴位灸疗有温通气血,活血通络,补虚冷祛寒气,逐瘀而生新的作用。临床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高血压、低血压、半身不遂、肝脏病、心脏病、肾脏病、妇科病等”。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篇4

其实艾叶不仅是一种食材,而且也是一种有2000多年历史的药材。早在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艾叶的疗效与用法。艾者,有治理、安定之义。《释名疏证补》云:“艾,治也”。因艾可治病安身,是以得名,药用其叶,故名艾叶。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指出了艾叶的神奇功效。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叶,为多年生草本,生于路旁、草地、林缘等,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其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最宜生长。常在4~7月花尚未开、叶正茂盛时,采叶阴干。艾叶多皱缩,有短柄,完整叶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有稀疏的柔毛,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以叶厚、色青、背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临床应用的艾叶以陈久者为好。

艾叶性味苦辛、温,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安胎等功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曰:“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本草正》也说:“艾叶,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百病,或炒热敷熨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艾叶止血宜炒炭用,理气血宜生用。但阴虚血热者当慎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艾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还含有鞣质、黄酮、醇类、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对艾叶油平喘有效成分进行系统的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单萜类、倍半萜类的化学结构与平喘作用有关。取艾叶油0.25~0.5毫克/千克,对大鼠进行灌胃或腹腔注射,结果显示各组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艾叶油还有祛痰、抗过敏、利胆的作用,如将艾叶油制成混悬液(艾叶油25微升/毫升),可使大鼠胆汁流量增加。艾叶油还对离体蟾蜍心和兔心有抑制作用,并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将艾叶油对兔子进行腹腔注射,结果显示有镇静作用。此外,有研究表明,艾叶不同炮制品的凝血时间也不同。体外实验证明,艾叶油对球菌和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综上所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护肝利胆、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可治疗崩漏、痛经、习惯性流产、支气管炎、肺结核、感冒等多种疾病。

民间常用艾叶红糖水治疗痛经: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亦有取艾叶6克,生姜2片,水煎去渣代茶饮,治疗寒性泄泻。对月经过多、血虚者可吃艾叶阿胶粥:取阿胶20克,干艾叶10克,红糖1大匙。干艾叶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钟,倒出药汁。将阿胶捣碎,加入药汁中煮至完全溶解(边煮边搅),加红糖拌匀。每日2次。

艾叶的另一个用于临床的重要用途为艾灸,艾灸是靠点燃艾绒的热力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在日本应用艾灸预防保健、延年益寿,是作为一年中的大事来办的;艾灸在韩国更是深入人心,普通主妇都会用艾灸缓解一些身体的小问题。

哪么如何进行艾灸呢?艾灸前先要将曝晒干燥的艾叶,筛去杂梗和泥沙,放在石臼中,用木杵捣碎,就得到了淡黄色、洁净细软的艾绒。有了艾绒就可以制成艾炷和艾条。

取纯净陈久的艾绒置于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成上尖下平的圆锥形小体,不但放置方便平稳,而且燃烧时火力由弱到强,患者易于耐受,此即为艾炷。有条件的可用艾炷器制作。以艾炷施灸时,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根据临床的需要,艾炷的大小常分为小炷如麦粒大,可直接放于穴位上燃烧(直接灸);中炷如半截枣核大;大炷如半截橄榄大,常用于间接灸(隔物灸),如隔姜灸和隔蒜灸。一般临床多用中炷,炷高1厘米,炷底直径约0.8厘米,炷重约0.1克,可燃烧3~5分钟。一般若作直接灸,可用细艾绒;若作间接灸,可采用粗艾绒。

艾条是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又分为纯艾条(清艾灸)和药艾条两种。一般长20厘米,直径1.2厘米。将艾条的一端燃烧,对准施灸部位,约距1.5~3厘米进行熏灸。具体又分为温和灸(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进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适且无灼痛感,以皮肤潮红为度)、雀啄灸(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象鸟雀啄食一样,一起一落,一远一近)、回旋灸(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2~3厘米处移动,往返回旋)。此法操作简便,疗效良好,无痛苦及副作用,故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根据被施灸者年龄、体质的不同,每周可灸2~5次。

艾灸除对哮喘、肺结核、痢疾、疟疾、肠炎等有显著疗效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防治。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施灸能提高白细胞的功能,加速抗体形成,增加机体防御力,对呼吸、循环、消化、生殖等系统有调节作用,起到一定的保健防病作用。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篇5

[关键词] 广西;五月艾;细叶艾;挥发油;GC-MS

[中图分类号] R28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2(b)-023-0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 oil from

Artemisia indica, Artemisia feddei and Artemisia argyi in Guangxi Province

WU Huai-en, LI Yao-hua, WEI Zhi-ying, LIANG Hai-yan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53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 oil from Artemisia indica and Artemisia feddei in Guangxi Province,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Artemisia argyi. Methods: The 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from Artemisia indica,Artemisia feddei and Artemisia argyi by steam distillation. The components of volatile oil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by GC-MS. Results: The yield rate of the collected volatile oil of Artemisia indica and Artemisia feddei was 0.32%, 0.29%, respectively. 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them were as follows: Eucalyptol, Camphor, Borneol, Terpineol, Cubebene, Caryophyllene, Caryophyllene oxide, Germacrene D, etc, which was similar to the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 oil from Artemisia argyi. But the contents of volatile oil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medicinal materials. Longiverbenone with high content in Artemisia feddei was can not be detected in Artemisia indica and Artemisia argyi. Conclusion: It can be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air use of Artemisia indica and Artemisia feddei of Guangxi.

[Key words] Guangxi; Artemisia indica; Artemisia feddei; Volatile oil; GC-MS

五月艾为菊科植物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 Willd.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微温,味辛、微苦,归脾、肝、肾经,具有祛风消肿,止痛止痒,调经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偏头痛、月经不调、崩漏下血、风湿痹痛、疟疾、痛肿、疥癣、皮肤瘙痒等症[1]。细叶艾为菊科植物细叶艾Artemisia fedde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主要用于流行性感冒[2]。药典收载的艾叶系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性温,味辛、苦,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3]。三种药材中五月艾与艾叶的性、味、功效较为相近,并且五月艾在广西的野生资源较为丰富,多作艾叶入药。细叶艾药材性状则与五月艾相似而易与五月艾混淆。艾叶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含量约为0.75%[4]。目前尚未见有对五月艾与细叶艾挥发油成分的研究报道。本文选择广西产五月艾与细叶艾药材,运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与艾叶挥发油进行对比研究,以便为合理使用广西产五月艾、细叶艾药材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Agilent 6890/5973气相-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HP-5MS毛细管柱(30 mm×0.25 mm×0.25 μm),METTLER AE100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LG16-W高速微量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

1.2试药

艾叶(南宁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五月艾、细叶艾(均采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党江镇,经广西中医学院药用植物教研室刘寿养副教授鉴定分别为艾叶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 Willd.,细叶艾Artemisia fedde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无水硫酸钠及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挥发油的提取

将艾叶、五月艾及细叶艾药材粉碎后,分别称取粉末100 g,按《中国药典》附录方法提取,所得挥发油用无水硫酸钠脱水,结果见表1。

表1 艾叶、五月艾及细叶艾的挥发油得率

2.2GC-MS分析条件

2.2.1气相色谱条件载气为氦气(99.99%),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0.5 μl;分流比为100∶1;进样口温度250℃;程序升温为70~230 ℃,70℃保持3 min,以5 ℃/min升至95℃,保持4 min,以10 ℃/min升至130℃,保持10 min,以3 ℃/min升至150℃,保持3 min,再以10 ℃/min升至终止温度230℃,保持3 min。

2.2.2质谱条件质谱接口温度280℃,电离方式为EI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加速电压1 247 eV,扫描范围45~550 amu,扫描间歇每秒2.94次,溶剂延时3 min。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3挥发油成分比较

将总离子流图中各峰经质谱扫描后得到质谱图,通过HP6890/5973(N)化学工作站Wiley275、NIST02.L、NIST98.L标准质谱图库进行检索分析,共鉴定出60个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定量法计算各组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见表2。2.4挥发油中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分析

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消炎及平喘作用的桉油精在艾叶中含量为16.68%,在五月艾和细叶艾中的含量分别为1.46%、0.25%;具有杀菌作用的樟脑在五月艾、细叶艾中的含量分别为8.05%、0.87%;具有止痛和消肿作用的龙脑在艾叶中含量为9.95%,在五月艾中含量为12.60%;具有止咳、解热和抑菌作用的松油醇在艾叶中含量为2.95%,在五月艾和细叶艾中含量分别为1.11%、0.21%;具有抗菌作用的α-荜澄茄油烯和大根香叶烯D在艾叶中含量分别为0.27%、2.49%,在五月艾中含量分别为0.82%、9.99%,在细叶艾中分别为0.43%、2.98%;具有平喘作用及抗菌活性的石竹烯及其氧化物在艾叶中含量为20.87%,在五月艾中和细叶艾中含量分别为22.46%、14.10%;具有促进血液循环、醒脑等作用的长叶马鞭烯酮在细叶艾中为39.71%。结果见图1。

图1 广西产五月艾、细叶艾及艾叶挥发油中药效成分的含量

3讨论

广西产五月艾、细叶艾和艾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32%、0.29%和0.50%。由于挥发油中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不同,挥发油的颜色有一定差别。

广西产五月艾、细叶艾和艾叶挥发油中均含有桉油精、樟脑、龙脑、松油醇、荜澄茄油烯、石竹烯及其氧化物、大根香叶烯D等药效成分,但各成分在不同药材中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别;此外,广西产细叶艾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长叶马鞭烯酮在五月艾和艾叶挥发油中均未检出。

对三种药材挥发油主要药效成分的比较结果表明,五月艾和艾叶挥发油的成分比较相近,这为广西地区以五月艾作艾叶入药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五月艾和细叶艾的合理使用还有待于对其非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并结合必要的药理实验与临床观察,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参考文献]

[1]罗献瑞.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第三册)[M].广东: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13.

[2]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广西药用植物名录[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411.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1.

[4]张喜云,孟庆安.零陵香等药材挥发油含量的测定[J].武警医学院学报,1999,8(4):236-237.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篇6

你知道艾条到底是什么吗

据了解,虽然目前艾灸在众多的养生爱好者中被推崇程度与使用群体与日俱增,但不少人却对自己常使用的艾条一知半解。其实艾条主要由艾绒组成,即将艾叶慢慢搓揉后,会揉剩一些特别细小的艾绒,这些艾绒就会被用于制作艾条。因为新鲜艾叶的温散作用太强,所以艾条通常会使用陈艾制作,也就是采摘了1~3年的艾叶,这样的艾条药性会更好。艾叶以野生的为佳,一般而言,以生长于山的东南面,日照充足的为最好。若在农历三月三、五月五采摘艾叶的话,中医理论认为,此时艾叶的阳性会达到鼎盛。

药艾条与清艾条的关系,如同复方与单方的区别

说到药艾条和清艾条的区别,形象的比喻就是:复方和单方的关系。药艾条中会添加一些温热、补阳的配方药,如肉桂等,以增强温热补阳的功效,主要是针对风寒湿的病人,还用以解决一些妇科问题,如月经不调之类。总体来说,清艾条和药艾条的波长没什么区别,只是药艾条更温补。

艾炭的温热功能更强大

笔者在走访多家药房后发现,艾条基本上是由干艾或艾炭制成。那么二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哪个药效更好?

据了解,艾叶根据形态,主要分为鲜艾、干艾和艾炭3种。鲜艾主要是用来外洗及外敷;干艾则可入药,且可制成艾条熏烤;艾炭可制作成艾条,也可入药,能起到止血、活血及暖宫的作用。

艾炭和干艾最大的区别就是:艾炭是将艾叶直接干馏,蒸发掉了其中的艾叶油,热性更高,艾灸的效果更好。干艾的湿热功能相对比艾炭差一些。

艾灸原理:并非靠温热,波长最关键

有人认为,艾条就是靠燃烧时产生温热的效应来治病。其实不然,艾条在熏烤皮肤时的温度大概是55摄氏度,但用一杯同样温度的水靠近皮肤,与拿燃烧着的艾条来熏烤,效果大不一样,这主要是与它们的波长有关。

当热水靠近皮肤时,主要是热能的传递,往往只能停留在皮肤的表层,最多传递到2厘米的深度。可艾条燃烧时,会释放一种特定频率的波长,可穿透人体的穴位,甚至能穿透一些物理仪器穿透不了的部位,如颅骨等,使得能量能被人体更深的部位吸收。笔者掌握的数据是:艾灸的能量,传递到人体的深度,最深达4厘米,这就是艾灸之所以在防病治病方面有奇效的缘由。

艾灸禁忌:艾灸若不对症,救火反如浇油

今年31岁的邓小梅自从生了小孩后,身体一直恢复得不太好,常常口干、口热,有时体内会隐隐作痛。一心想调理身体的她,恰好遇到某足疗馆力推艾灸服务,技师说根据邓小梅的情况,治几次就会好转。于是邓小梅接受了艾灸调理,但身体不仅没有好转,且还常流鼻血。来到医院检查后,中医科医师表示,邓小梅属热性体质,并不适合做艾灸,一旦做后就相当于“火上浇油”。

艾灸更适合虚寒及瘀症病人使用,热病的病人若要进行艾灸,也是可以的,前提是要取穴及操作方法得当。可在点燃艾条后,不停对艾条吹气,使其快速燃烧,达到泻火、泄热的功用。值得注意的是,如自行艾灸时,取穴往往不准,因此,若无专业人士操作,不建议热病患者使用艾灸。此外,孕妇一定要慎用药艾条,尤其是加入了麝香后,很容易导致流产。

艾灸的作用:“治百病”太夸张,“防百病”才靠谱

自远古起,艾灸就是中国人用于养生保健的重要方式。《黄帝内经》中就提到,治病要“一灸二针三用药”,这里的“灸”指的是艾灸、线灸等方式,但是艾灸位列榜首,是灸的最主要的方式。古人还常灸足三里穴,以此来强身健体。

然而任何一种治病方式都存有弊端,更不可能治百病。艾灸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的作用,适应的病症范围广泛,但也须对症施灸。艾灸能治百病的这种说法太夸大,艾灸虽有一定的治病效果,但仍有局限,准确地说艾灸仅能防百病。

艾条价格暴涨,折射养生潮起

近年来,喜欢使用艾灸的养生发烧友越来越多,随着艾灸成为风潮,目前市面的艾条价格也日渐水涨船高,甚至部分产品在一年之内价格已翻倍。笔者特意在市场上对艾条涨价的现象进行了调查。

笔者走访了南宁市汇春路、桂春路及中尧路上的十几家药店,大部分的艾条价位在每根0.75元~1.5元之间,均价大致为1.2元。不少药店的工作人员至今还觉得有点奇怪:从去年开始,本来不起眼的艾条,开始变得很好卖。

艾灸火了之后,艾条的价格自然不再低位徘徊。笔者了解到南宁市的药店基本上从去年开始,陆续对艾条的价格进行变动,至少涨价50%,不少药店甚至出现了翻倍涨价的现象。南宁市航洋国际城里的中联大药房的工作人员表示:“即便是翻倍涨价,但来购买艾条的人,仍比以前多得多。”

需求增,价值回归属自然而然

对于艾条价位的节节攀升,常年使用艾条为患者治疗的广西南宁迪拜中医诊所主任薛炜表示,艾条的涨价十分正常,艾灸对于很多病的防治,有很好的效果,且艾条的价格长期与价值不符,属于偏低之列。薛炜表示,艾灸热的兴起,属于一种爆炸式的扩张,艾条涨价属正常的市场反应。

带双慧眼识陈艾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软细,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可见陈艾一直被视为古代医家的良药,但如今市面上出售的艾条多为“清艾”,即生艾,那么清艾的药用价值是否打折扣呢?

医生认为药效一致,中医院多用清艾条

广西南宁市人民医院针灸科的朱文红副主任医师表示,在他们科室用的大多是清艾条和药艾条,陈艾多是病人买回家灸的。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的黄月莲副主任医师认为,陈艾和清艾的药效没什么差别,只是陈艾的气味较淡一些。对市面上陈艾的真假,持怀疑态度,因为部分所谓“陈艾”烧起来后,气味与清艾差不多。

自制陈艾,得有窍门

65岁的赫女士是艾灸的爱好者,她因肩周炎多年,自己坚持每天艾灸15分钟,目前病情好转,手臂已能举过头顶。

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的徐冬英教授表示,陈艾的制作应是将鲜艾叶经反复地日晒夜露制干后,再加以长时间的阴存,来慢慢散去艾叶中过多的挥发油,达到去燥气之功,如此加工之后,艾叶才能称为陈艾。

古法制陈艾与现代方法不同

不仅李时珍十分推崇陈艾,《孟子》里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为何古人如此推崇的陈艾,部分现代的中医们却不以为然呢?

徐冬英教授认为,这可能与制作方法有关。古时制作艾绒,要将陈艾叶置于臼内,经上百上千次的反复捣捶筛检,以求质变,最后将陈艾叶制成软似败絮一样的艾绒。而现代的制法,可能工序简化或机械化了,甚至艾叶放置的时间不够年份。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篇7

一个水里生,一个土里长,一个是挺拔如利剑,一个是曲折如花边,本是两种相异的植物,却因端午的到来,在各家的门楣上相逢了。

羽毛状分裂的叶片,初升的艾草浑身有一层白色反光的绒毛,随着叶片的成熟伸展,叶面的绒毛会消失,而叶背的绒毛则一直保留着,风一吹过,银色的光泽泛起。绒毛温柔而细腻,像少女的脸庞,这野地里随处就能茂盛长起一大片的植物,又有着母性的坚强。

从初春采食嫩芽制成青团,到夏季长成后被用来给婴孩洗澡祛痱,再到老了后晒干用来做艾灸,似乎它的一生也伴随着家庭中女性角色的光辉。

艾草,就是这样在民间传统中建立起高于其他野草的影响力。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中真挚而直接的恋情,仿佛给青青艾草也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

而艾草最高的识别标准还是它的味道,揉碎一片艾草,那强烈的气味,辛辣而又清凉。这独特的味道来自于植物体含有的一系列桉树脑、艾草油、侧柏酮、三萜类化合物和香豆素。这样的艾香有抑制细菌的作用,但虫类对此,则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因此有直接驱虫的作用,且能清热解暑、防湿止痒。也正因为如此,端午节悬在门前的艾被认为有辟邪的功效。无论喜欢还是厌恶,你一定会被母亲教育道,这样浓烈的味道是好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艾草,其实包含了菊科蒿属的好几种不同的植物,它们在外形、气味功用上都相似。

古诗曾这样称赞艾草: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看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艾草芳香且有益健康,这样接地气的野草,百姓无不喜欢。

晋代已经开始把艾蒿挂在门上。到了南北朝时代,挂艾蒿发展为挂艾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四民共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悬门户上,以祛毒气。把从野外采来的艾蒿捆成一个人的模样挂在门上,为的是提高艾蒿辟邪的功能。

菖蒲的叶子又直又尖,形状类似宝剑,美其名曰蒲剑。它的叶子含有挥发芳香油,散发出柠檬味道的清香。传说,它还是制作一款苦艾酒的添加物,还会被用来制造香水。

菖蒲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的植物,又名菖阳、尧韭或水剑草。叫菖阳是因为其得阳气之先,《吕氏春秋任地》中说: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

菖蒲清香主要来自菖蒲中含有的细辛醚及少量丁香酚和黄樟油素,其味辛、苦,性温,能开窍化痰,辟秽杀虫。古人会用菖蒲酿酒,这种酒也从唐代就开始盛行,唐殷尧藩诗云:少年佳话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北宋时代,每逢端午节宫廷匠人就用菖蒲根雕刻张天师像,四周用染成五色的菖蒲叶子加以装饰。明代沿袭这种习俗。高濂《遵生八笺》记录明人习俗云:端午日以菖蒲根刻作小人,或葫芦形,佩以辟邪。

水生的植物带着水灵劲儿,菖蒲脆生而挺拔,菖蒲的亲戚还有石菖蒲、花叶菖蒲。花店里还有做鲜切花的唐菖蒲,水生的还有黄菖蒲,它们其实都是鸢尾科的植物,开出的花就和菖蒲的肉质花序不同。一般在端午时节悬挂的是散发着柠檬香的菖蒲。

宋代欧阳修就有词云: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古人还赋予菖蒲以人格,将四月十四日定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又因为在端午悬挂菖蒲,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古人夜读,还会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可免灯烟熏眼之苦,又清雅养眼。还有人取菖蒲叶尖上的露水来洗眼睛,也有很好的明目功效。

艾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艾草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即: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1∶2 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菖蒲辛温而芳香,入心、肝经,与粳米冰糖煮粥,则香甜可口,可醒脑开窍,和中化湿。菖蒲虽属辛温之剂,但以芳香为用,其性走窜,具有散风湿、宣经络、开窍通闭的功效,还可以振清阳之气,聪耳目而醒神健脑,并能和中开胃,因痰湿蒙蔽、清阳不升而引起的神志昏迷、耳聋不聪、头目不清、精神迟钝、记忆模糊、癫狂、痴呆以及湿浊中阻、脘痞不饥等,均可服用。

中医认为,心藏神,心主神明,也就是说神志疾变多与心脏有关,无论热陷心包,还是痰迷心窍,均从心治疗,而菖蒲入心经,《重庆堂随笔》称: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自古以来,均用治疗神志不清,热病神昏,癫痫,痰厥之症,久经实践,确有效验。因此,用以煮为药粥,实为一种临床辅助治疗的好方法。若遇痰迷心窍,神志昏迷者,可取本粥的粥油部分鼻饲入胃。

但需要注意的是:菖蒲粥性偏燥散,凡阴亏血虚及精滑多汗者,不宜食用。

艾草、菖蒲都被民间视为防疫驱邪的灵草。《本草菖蒲》载日: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时人们称之为水剑。

在民众信仰中,宝剑具有驱魔镇妖的能力。把菖蒲称为蒲剑,就是看重它的辟邪作用。随着历史发展,最初只在门上挂艾蒿的习俗,慢慢发展为同时悬挂菖蒲和艾蒿,并合称为蒲剑、艾旗。

五月是恶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魑魅魍魉也会猖獗,以艾草和菖蒲为武器,把瘴气挡在门外,以艾草与菖蒲为药,把毒物祛除,是针对五月这个恶月所采取的积极预防的措施。

吴自牧的《梦梁录》卷三记载南宋杭州的端午: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

端午实际上还是古人的卫生节,因为端阳一过,天就炎热了,蚊、蝇等害虫开始繁生、传播。古人在五月五日,将煎草蒲、艾草、凤仙、白玉兰等花草或柏叶、大风根、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可治皮肤病、去邪气。所以,在端午节以蚊虫讨厌的艾草和菖蒲做一次驱毒祛害之举也是很符合科学道理的。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篇8

可以。艾叶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一般艾叶是用来煲汤或者是用来煮鸡蛋吃,也可以将艾叶切碎,放适量面粉,用水、盐揉成面团,做成大小适中的艾叶菜团,入锅中蒸熟食用。

艾蒿的功效与作用:祛湿散寒:艾蒿这种野菜的保健功效是非常不错的,我们大家日常生活中适当的食用一些艾蒿,对于帮助我们大家散寒除湿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当然,适当的食用一些艾蒿,更是可以有效的啊婚戒风湿性的关节炎﹑头风﹑月内风以及女性虚寒等症状。

平喘镇咳:另外,艾蒿这种也才还具有镇咳、平喘和祛痰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大家出现了咳嗽的症状了,那么大家也千万不要着急,我们大家是可以适当的食用一些艾蒿来缓解病情的,另外适当的食用艾蒿还可以起到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的作用。

温经止血:艾蒿入肝脾经、肝藏血以及脾统血,并且具有不错的辛行气血、温通散寒的保健功效,经常食用一些艾蒿,能够起到不错的暖气血和温经脉的作用,并且可以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虚寒性等多种出血的病证。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