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预防接种门诊周8篇

时间:2023-03-07 15:01:02

预防接种门诊周

预防接种门诊周篇1

【关键词】预防接种;流程;优化;再造

随着免疫预防接种工作的普及和深入,人们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接种质量和接种安全已成为社会的焦点。[1]由于每天接种量很大、接种过程环节繁多,加之缺少候诊区域,外来人员众多等因素,工作人员疲于应付、效率低下、工作压力大。儿童家长也因反复排队、候诊环境不佳、缺少与工作人员沟通等原因,容易出现投诉和纠纷。为了进一步提高门诊服务质量,2010年起,我中心着重在门诊环境改造、二次叫号、电子处方、疫苗二次确认等方面逐步对预防接种流程进行了优化、再造,减少儿童家长反复排队现象,改善门诊区域环境,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1原有流程存在问题

1.1手工登记重复内容多,工作效率低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有工作人员6人,主要为辖区内2.8万0-6岁儿童数提供预防接种服务,每周一至周六上午开设预防接种门诊,平均每半天门诊接种约250剂次,其中以外来人口居多。因此,工作人员每天接种任务十分繁重,而原有预防接种流程中的卡、证、簿、册手工登记内容重复较多,使得工作人员疲于登记各项数据,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并且登记信息质量上难以保证,存在一定隐患。

1.2反复排队,门诊环境差由于缺少候诊区域和叫号措施,且预防接种门诊未设立专门的收费处,家长须抱着孩子站立等候,还要来回奔波进行登记、付费、接种。尤其是接种高峰时段,最长候诊时间达到45分钟,而且狭小的等候区域内家长又要抱孩子又要排队,加上幼儿哭闹,环境十分嘈杂,投诉纠纷时有发生。

1.3围诊现象严重,接种安全难以确保儿童家长经常拥堵在登记台、接种台,工作人员既要维持秩序,又要开展登记或接种工作,不仅影响相关工作,工作人员也无法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无形中造成一定接种安全隐患。

2流程改造重点

此次接种门诊改造着重在门诊环境、二次叫号、电子处方、疫苗二次确认等方面。

2.1环境改造以人性化为基础,重新调整预防接种门诊布局,增设候诊区域、专门收费处,配置候诊椅、儿童乐园、饮水设施等,建造儿童专用厕所、母婴哺乳室,并在墙上绘制儿童画,切实改善孩子和家长的就诊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2.2二次叫号分析原有预防接种流程发现,登记预约、疫苗接种是预防接种过程中排队时间最长的环节,也是家长意见比较集中的环节。对此,我们开展“二次叫号”管理。“一次叫号”,即儿童和家长首次到预防接种门诊,先由工作人员为其进行健康档案建立工作,登记基本信息,发放IC卡后取号等候,下次来接种便可直接刷卡取号等候登记。当登记台LED屏显示服务号码,该号家长带儿童至登记台登记,工作人员刷IC卡直接获取孩子的基本信息后,直接在预防接种系统中登记接种信息,并预约下次接种日期后自动进入“二次叫号”流程。如儿童需注射二类疫苗,则工作人员在登记预约的同时再产生有价疫苗电子处方,家长只需到收费处缴费后,即进入“二次叫号”流程。“二次叫号”,登记及付费完成后,家长在候诊区等待,接种室外的LED屏幕将会滚动提示每个接种台前4位待接种儿童姓名,据此家长做好相应准备后进入接种室,并根据接种台上方的小LED屏显示当前接种儿童姓名,开展相应儿童接种。

2.3电子处方传统手工操作过程中,如孩子需注射二类疫苗,工作人员在完成相应登记后,还需手写疫苗处方,交由家长到收费处缴费,但容易因为字迹潦草、收费人员操作失误等原因产生差错,造成家长往返奔波。为此,中心在门诊改造时,将疫苗手工处方调整为电子处方,即工作人员在完成孩子接种信息登记时,同时将将二类疫苗的名称、单价等信息录入系统,家长只需到收费处刷卡缴费,减少不必要的差错。

2.4疫苗二次确认根据《上海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实施方案》要求,中心在疫苗接种环节新增了“疫苗二次确认”功能,即注射台工作人员在为儿童进行疫苗接种时,先扫描预防接种证上的条形码,系统将自动提示孩子的基本信息,以及此次应接种疫苗的种类及批号等相关信息,供工作人员和家长进行再次确认,极大降低了接种差错的机率。

3讨论

流程优化是医院“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极好体现,能使病人切实感受到医院积极适应病人的人文关怀。当服务病人的实际操作流程与医院原有的管理模式发生冲突时,医院要以人性化为宗旨,协调各部门的功能,打破部门间的隔阂,才能真正创造出便民利民的就诊环境。同时,还要充分借助IT技术,使窗口服务部门的职责更明确、操作更规范,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更紧密。

通过此次流程优化和改造,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能有序应对平均半天250人次的接种量,也平稳接待了半天451人次的极端大流量接种。同时,在不增加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工作人员的差错率也大大降低,提高了接种安全性,改造至今未发生过一例接种差错事件。对于孩子和陪同的家长,孩子与家长的平均等候时间大大减少至10分钟,最高峰时等候时间也不超过30分钟,等候时孩子能在儿童乐园内自由玩耍,家长也能在等候区安心坐等叫号,由此,家长对计划免疫门诊整体满意度自改造前的75.12%提高到大幅提高到改造后的99.2%,可谓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预防接种门诊周篇2

全市已退休的企业参保人员(参加“8+2模式)从年4月1日起个人账户记入的办法,由原来按上年企业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一定比例记入后再按年龄段增加账户金额,调整为按企业退休人员年龄段分别记入绝对额,具体标准为:60周岁以下的全年按750元记入;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70周岁之间的按850元记入;70周岁以上(含70周岁)80周岁之间的按950元记入;80周岁以上(含80周岁)按1000元记入。

二、放宽家庭病床的设床条件,调整结付规定

(一)原申请家庭病床条件的基础上,放宽申请条件。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和年满80周岁、长期卧床不起的慢性疾病患者,需住院治疗,但因年老体弱而行动不便,住院就诊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办理家庭病床。

(二)凡经批准开设家庭病床的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以180天为一结算周期,每一结算周期起付标准为300元,超过起付标准累计在4000元以内的费用,由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按90%比例结付。参保人员在设立家庭病床期间如病情需要进行住院治疗的其费用按住院有关规定结算,出院后家庭病床设床时间与住院前合并计算至满180天止。

三、将流感疫苗列入医疗保险基金结付范围

为增强参保人员的预防保健意识,安全有效预防和降低流感的发病率,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将流感疫苗列入医疗保险基金的结付范围,通过积极的疾病预防,控制流感的流行,提高参保职工的整体健康水平。

列入本市医疗保险结付范围的流感疫苗品种为裂解疫苗(凡尔灵和福禄立适)亚单位疫苗(爱阁立保)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预防接种资质的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疫苗采购、运输、保管的有关规定,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未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预防接种资质的定点医疗机构不得擅自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四、扩大特困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

对持《低保证》和《五保证》参保人员实施医疗救助的基础上,将持《低保边缘证》和《特困职工救助证》参保人员列入特困救助对象,享受同等的门诊及住院救助待遇。特困救助对象由市民政部门和市总工会每年审查认定并统一申报。

特困救助对象发生重症尿毒症透析的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自负医疗费用,全部由医疗救助基金支付。

五、提高企业参保人员的门诊待遇

(一)为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待遇,减轻老年病人的经济负担,对企业退休人员(参加“8+2模式)增设门诊统筹待遇。一个医保年度内,个人账户用完且全额负担自负段400元后,全年可进入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1000元,1000元以内的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费用由个人负担15%

(二)为减轻重症疾病患者的门诊负担,对进行恶性肿瘤放化疗、重症尿毒症透析和器官移植后抗排异药物治疗的企业参保人员(参加“8+2模式)除了门诊放化疗、透析和抗排异药物治疗的特定医疗项目费用参照住院规定结算外,设立门诊统筹待遇。即个人账户用完且全额负担自负段(职负担600元,退休负担400元)后,全年可进入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限额为2000元,2000元以内的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费用在职职工个人负担20%退休职工个人负担15%

(三)企业职工(参加“8+2模式)门诊特定病种的门诊统筹待遇,取消原门诊特定病种药品范围的限制。凡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费用,全额负担门诊自负段(职负担600元,退休负担400元)之后,进入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2000元,2000元内在职职工负担20%退休职工负担15%

以上门诊统筹待遇以每人每个医保年度2000元封顶,门诊超过2000元以上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再支付。

六、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医疗补助标准

凡属本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医疗补助范围的参保职工,由原来的每个医保年度在职职工个人账户补助300元、退休职工个人账户补助400元,调整为每个医保年度在职职工个人账户补助400元、退休职工个人账户补助500元,由各单位在每年四月份按补助范围内的参保职工一次性划入市地税专户,市社保中心于4月1日及时划入该享受补助人员的医保个人账户。

七、直接发放长期居外的企业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金额

为了方便长期居住外地的企业退休人员(参加“8+2模式)减少他报销门诊医疗费所带来的麻烦,从年4月1日起凡养老金实行异地社会化发放,且已办理医保长期居外手续的企业退休人员,每年4月经社保经办机构核准,通过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渠道,一次性发放其医疗保险当年预划个人账户和往年账户余额。进入门诊统筹待遇的企业退休人员,报销时先扣除已发放的个人账户金额,然后再按规定结付。

预防接种门诊周篇3

1 门诊医生初诊接诊流程

1.1 接诊是注意以下方面:①单独接诊患者;②替患者保密;③态度和蔼,同情患者;④先问候,再询问患者。在与患者交流时,应该用尊重的语言,鼓励患者提问,这样做比只给患者提供一些治疗的建议效果更好。门诊医生做好转诊登记,应将患者到位情况、结核病的核实诊断情况电话反馈给转诊医生,对他们的合作表示感谢。

1.2 初诊患者免费拍片一张。转诊患者2周内有胸片者,不需再拍片检查。

1.3 现场指导患者采集痰标本(即时痰)一份,嘱患者第2天带来夜间痰和晨痰一并交验,痰盒上注明姓名、编号、检查项目、痰标本序号等内容。医生应强调初诊患者留取合格痰标本的方法,保证其提供的痰标本是从肺深部咳出的干酪痰、褐色血痰或含少量新鲜血液的血痰、粘液痰或脓性痰。可将标准取痰方法、合格的痰标本、痰结果报告标准公示于门诊宣传栏上。

2 已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方案及相关辅助检查

2.1 治疗前本底资料除痰涂片及胸部X线检查外,还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检查各一次,应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检查结果。

2.2 完成治疗期间3次复诊查痰,2月痰阳性者增加一次查痰。强化期每个月末做肝功检查。为观察不良反应在治疗1月末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各一次。2月末及治疗结束各拍胸片一次,以帮助判定治疗效果。不可增加不需要的检查,如涂阳患者不要再做CT检查。涂阴肺结核诊断需经涂阴肺结核诊断小组确认。14岁以下儿童影像学检查不作为首选。

2.3 诊断性抗炎治疗不应选择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等具有明显的抗结核活性的药物,一般治疗1~2个月。以痰液药敏结果选药最佳。

2.4 新发结核性胸膜炎方案为12个月,管理为强化期督导。肺外结核也可建档,采用全程管理。

2.5 抗结核药物如果患者年龄>60岁、体质量

3 对已确诊患者的管理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建康教育

3.1 免费发放联系卡和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门诊医生填写治疗卡时告诉患者,患者的督导员、村防痨医生(简称村医)、所在卫生院负责结核病医生(简称乡医)的姓名与工作地点。复诊时提醒患者带着治疗记录卡。督导员应尽量一起来。如果督导员是患者的家属,询问他们是否每1~2周与村医见一次(或村医是否每1~2周来看一次患者)。治疗卡保存在村医或家庭督导员手里,但取药时需带回结防所划卡。

3.2 采取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家属督促服药的责任心。门诊医生可给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宣传单,不少于10 min宣教,让每一位患者了解治疗及管理的注意事项。建立涂阳结核病接触者档案,涂阳密切接触者检查1例发放交通补助5元,其他接触者以健康检查方式登门诊,同样给予免费拍片。督导治疗管理人员的选择首先征求患者同意,村医、家人或志愿者择优选用,以更好取得信任,促其能够主动配合治疗。

3.3 门诊医生填写村级、乡级通知单。村级通知单由患者带回,交给村医保存,村医马上落实督导治疗。乡级通知单在患者登记当天交给社防科,即门诊医生把患者移交给督导医生,由社防科督导医生先由电话通知乡医,以后在每月访视时再将此书面通知单送到乡镇卫生院,乡医在3 d内访视村卫生室。发放村级通知单时门诊医生应遵循患者知情同意、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避免以后因访视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村医培训家庭督导员和志愿者,要求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按时隔日或每日服药,所有药品在半小时内必须服完,以确保药物同时起作用。药品保管员为村医或负责治疗管理的人员,督导员保存并填写治疗记录卡。县级督导对每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全程访视至少2次,乡镇卫生院访视4次(强化期2次,继续期2次),村医每周走访1次督导员和患者,并及时向乡医报告出现的问题。如果患者不方便每次到村医处服药,患者也可以选择一个有责任心的家庭成员、邻居或周围的其他人做为督导员,每周1次去村医处,或者村医来访视患者1次。

4 门诊医生将超过规定时间1周未取药的患者定为追踪对象,电话联系了解中断原因并督促患者及时取药,城镇患者要求3 d内、农村患者要求在5 d内追回。3 d未到位者交由社防科督导医生以寻求乡医追踪。门诊医生应存有相关管理人员的通讯录。

5 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

5.1 在针对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健康促进活动中,门诊医生扮演重要角色,其主要包括①陪伴患者前来就诊的密切接触者,在患者就诊时,医生应当对其进行面对面的讲解。②通过患者对其密切接触者发放适合密切接触者阅读的结核病防治宣传材料。门诊设一个宣传架,放上宣传资料数种,注明“欢迎取阅”字样,让我们的服务更贴心、细致、人性化。③把门诊电话作为一个热线电话,公布于社会,起到咨询、求助的作用。④在对患者进行现场督导时,主动对患者周围的人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5.2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结核病基本知识宣传的重要目标人群,通过学生对家长的宣传,向家长和社区辐射,可以提高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促进不良行为的改变,对预防结核病的发生可产生较大的影响。

预防接种门诊周篇4

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显著增强,影响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城乡人群间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居民能够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实施范围

全镇18个自然村、2个社区的所有城乡居民。

三、领导小组

成立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中心卫生院院长,分管公卫人员为副组长,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乡村医生、村干部为成员。

四、主要任务

201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是严格按照卫生部和省相关管理规范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11项免费服务项目,全面落实项目内容。乡、村服务人口由所在地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提供服务。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为确保健康档案的质量,此项工作在中心卫生院开展。村医生负责宣传、动员、组织。健康档案的建立应做到标准化,档案中的所有内容必须如实填写,尽量不留空缺。

(二)健康教育。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

1.宣传资料。全年印刷、发放宣传资料不少于12种。

2.宣传专栏:中心卫生院健康教育宣传专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站不少于1个,每个专栏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每个专栏至少每两月更换一次。

3.播放影像资料。全年播放影像资料不少于6种。

4.健康教育咨询。全年开展9次健康教育公众咨询活动。

5.健康教育讲座。中心卫生院全年举办12次,村卫生站举办6次健康知识讲座。

①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②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36个月儿童家长等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③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戒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④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⑤开展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戒毒、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三)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1.儿童预防接种证管理。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2.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

3.利用电话、书面通知等多种方式进行预约,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4.接种前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对儿童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的情况。

5.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6.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留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上记录,有条件的地区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网络报告。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7.处理、报告和登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理。同时应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

(四)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1.发现、登记。建立并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x线室和检验检测结果登记、发热门诊登记、肠道门诊登记。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时,应严格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2.传染病报告:

①报告程序与方式。门诊、住院医生、乡村医生以及辖区内的其他医生(简称“法定报告人”,下同)发现传染病时应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向中心卫生院防保科报告,中心卫生院防保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将收集到的传染病进行网络报告。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法定报告人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利用电话及时向中心卫生院专业防疫医生报告,专业防疫医生应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报告。

②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通过电话和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③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工作,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3.传染病处理:

①病人处置。对传染病患者,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②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③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

④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4.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

(五)儿童保健。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居家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其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了解预防接种情况,发现未按规定程序接种时,应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应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和发育评估。

3.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在乡镇卫生院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站(室)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特别是2、4、5、15月龄时。随访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儿童喂养、患病等情况,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儿童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4.根据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增加随访次数。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中、重度贫血等发育异常儿童分析原因,及时转诊。

5.每次预防接种前,均要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禁忌症的评估。同时为满足生长发育监测的需要,除上述规定的访视和随访时间外,在儿童每次接受免疫规划范围内的预防接种时,应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生长发育监测图上。

(六)孕产妇保健。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1.孕12周前由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为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1次孕早期随访。

2.孕妇健康状况评估:询问既往史、家族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血型、尿常规、肝功能、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3.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4.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一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及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5.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产前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6.孕妇健康状况评估。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重点孕妇。

7.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个人卫生、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外,还应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8.开展自我监护方法指导、分娩准备教育和母乳喂养指导,并落实孕24周后到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继续进行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

9.对发现有异常的孕妇,要及时转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急诊。

10.孕25~36周、37~40周各进行1次产前随访,重点孕妇应在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并酌情增加次数。

11.询问前次产前检查之后有无特殊情况出现,特别要关注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表现特征。

12.测量体重及血压,检查有无水肿及其他异常,建议复查血常规和尿常规。

13.复查胎位,听胎心率,测宫底高度、腹围,并注意胎儿大小与孕周是否相符。

14.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教育,并督促做好自我监测。

15.产后访视。中心卫生院、村卫生站在得到分娩医院转来产妇分娩的信息后,应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孕产妇和新生儿随访工作由乡村医生开展。

16.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产妇一般情况、、子宫、出血和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

17.对康复正常或出现母乳喂养、产后便秘、痔疮、会阴伤口等问题的产妇要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和相关问题处理。

18.发现有产后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未恢复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治疗。

19.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

20.产后42天健康检查。

21.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保健机构检查。

22.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检和妇科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对产妇康复情况进行评估。

23.对已康复者进行性保健、避孕、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等方面的指导。

(七)老年人保健。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1.每年进行1次老年人健康管理,包括健康体检、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等。在健康体检方面,今年主要开展的健康体检对象是2011年建立的电子健康档案中尚未接受体检的城乡居民,争取用2—3年的时间体检完已建档对象。

2.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包括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和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等情况。

3.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腰围、臀围、皮肤、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检查以及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

4.辅助检查。每年检查1次空腹血糖。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血常规、尿常规、血脂、b超、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等以及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的初筛检查。

5.告知居民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

①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②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健康管理的居民建议定期复查。

③告知居民进行下一次健康检查的时间。

6.对所有老年居民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和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八)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高血压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中心卫生院、村卫生站(室)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4.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卫生院、村卫生站(室)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此项工作主要由乡村医生开展

5.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站(室)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6.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7.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8.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9.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10.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分类干预。

①对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②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时随访。

③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11.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12.高血压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较全面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血钾浓度、血钠浓度、血常规、尿常规(或尿微量白蛋白)、大便潜血、血脂、眼底、心电图、b超等检查,老年患者建议进行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初筛检查。

2型糖尿病筛查

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1.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卫生院、村卫生站要提供每年至少4次的面对面随访,此项工作由乡村医生开展。

2.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同时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中心卫生院、村卫生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3.若不需紧急转诊,应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4.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5.询问患者疾病史、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6.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7.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①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②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时随访。

③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8.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9.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足背动脉搏动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或尿微量白蛋白)、血脂、眼底、心电图、胸部x线片、b超等检查,老年患者建议进行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初筛检查。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1.建立健康档案。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的时候,除需要由家属提供来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外,还应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还包括患者监护人姓名、监护人电话、初次发病时间、既往主要症状、既往治疗情况、最近诊断情况、最近一次治疗效果、患病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关锁情况等。

2.随访。对于纳入健康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紧急处理。具体内容如下:

①危重情况紧急处理:询问和检查有无出现暴力、自杀自伤等危险行为,以及急性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躯体疾病。若有,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②分类干预:若无上述危重情况,则进一步对患者原有的病情进行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以下分类干预:

a.对病情稳定(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b.对病情基本稳定(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处于“病情不稳定”和“病情稳定”之间)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医生可在现用药物基础上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剂量,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调整过一次剂量后,可连续观察4~6周,若患者症状稳定或虽然明显但比上次已有好转,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仍无效果,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若同时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要查找原因对症治疗,2周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若有必要,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c.对病情不稳定(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社会功能较差,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的患者:建议转诊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③每次随访应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

(十)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

1.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3.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①报告程序与方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②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③订正报告和补报。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④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a.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b.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c.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d.疫点疫区处理。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e.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

f.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5.协助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十一)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1.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卫生监督机构并协助调查。

2.职业卫生咨询指导。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现从事接触或可能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服务对象,并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咨询、指导,对发现的可疑职业病患者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

3.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协助开展饮用水水质抽检服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4.学校卫生服务。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

5.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定期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开展巡访,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五、检查与督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期间,中心卫生院将对村卫生站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中心卫生院年初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村级考核细则,此项工作结束后对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兑现劳务报酬。

六、资金安排

依据屏卫办(2011)5号文件,拟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安排。

(一)设备实施、资料费以及主要消耗性器材按实计算。

(二)11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分配情况:

1.健康体检:包括一般检查及辅助检查(含b超、心电图、化验、x光等),130元/人。

2.健康教育:村卫生站每办一期宣传专栏8元,每开展一次健康知识讲座15元;中心卫生院宣传专栏,按工艺美术社实际收费计算,每开展一次健康教育咨询活动100元,每开展一期健康知识讲座80元。

3.预防接种:每针次4元,中心卫生院对预防接种点相关资料验收合格后方可发放。

4.传染病防治:按要求建立和填写、完善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发热门诊登记、肠道门诊登记、传染病报告卡等资料,资料齐全,数据一致,无漏报、迟报现象。经考核村卫生站150—200元/年.站;中心卫生院150—200元/年.人。管理一例结核病、艾滋病10元/人。

5.儿童保健:开展0—6岁儿童保健,包括儿童健康检查(含化验),随访、指导,每人次25元。

6.孕产妇保健,开展孕期服务或产后访视:30元/人次。必须有规范和完整的随访记录。

7.老年健康管理:15元/人次。

8.慢性病管理:20元/人次。必须有规范和完整的随访记录。

9.重性精神病管理:30元/人次。

10.完成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工作,工作经费5000元。

11.完成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包括食品卫生检查、学校卫生指导、医疗市场检查等,工作经费5000元。

预防接种门诊周篇5

一、参加免疫保偿对象:年日起的初生儿均可自愿参加保偿。自愿参保的新生儿可在办理出生证的同时,在各住院分娩点办理儿童免疫保偿手续,由出生证办证人员负责办理。具体事项由县防疫站协调解决。

二、免疫保偿内容:

1、按免疫程序从出生至7周岁内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糖丸、百白破三联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A型多糖体菌苗等七种疫(菌)苗,预防九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乙脑、流脑、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麻疹、破伤风、结核性脑膜炎、乙型肝炎)。

2、按照自愿的原则,由家长与卫生院或防疫站签订保偿协议书,县防疫站与卫生院均负连带责任。协议内容应体现自愿、平等、公正、合法原则。协议一经签订,各方必须履行各自职责。

3、实行一卡通制度,参保儿童持预防接种证可在全县范围内各接种点接种。保偿服务收费按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执行。

三、各方保偿责任:

1、家长一次性缴交儿童投保费,根据预防接种证规定的时间,携带孩子凭标注有保偿的预防接种证到指定的接种点接种相应疫苗。一次性缴纳保偿费90元后,7周岁内各年龄段按程序接种以上七种疫苗,一概不再缴交任何费用。

2、各卫生院设立固定接种点或流动接种点,负责内外卡册,资料管理,统计上报,疫苗接种,冷链设备配套,相应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鉴别诊断及免疫监测。

3、县防疫站负责疫苗的计划、供应,冷链设备配套及有关表卡印发,组织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负责相应传染病例的血清学诊断和组织有争议的相应传染病的会诊及鉴别诊断。

4、各级医院诊治计划免疫相应的传染病作为初诊意见。确诊必须由县预防接种反应疾病诊断鉴定小组的意见为准,对于本县未能确诊的病例须送省级鉴定的病原学或血清学由县防疫站负责联系。

四、七种生物制品的预防接种程序按以下附表:

五、相应传染病的诊断依据和预防接种操作规程以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规定)为准。

六、保偿金额与赔偿责任:

1、保偿金额和保偿期间:0-7周岁连续投保一次性缴款每人90元,保偿期为7周岁内,若在保偿期间发生投保对象死亡的,可按未完成的年份退还保偿费。

2、在保健保偿期间,发生相应传染病,按下列赔偿金额标准一次性给予赔偿。

(1)麻疹、百日咳各保偿金总额的4倍;

(2)白喉、破伤风、流脑各保偿金总额的10倍;

(3)结核性脑炎、乙型脑炎,乙肝引起肝功异常的赔偿保偿金总额的20倍;

(4)因脊髓灰质炎致残或因以上疾病死亡者一次性补偿保偿金总额的40倍;

(5)患保偿九种传染病得到赔偿后,不满7周岁的,保偿期继续有效。

3、投保儿童患相应传染病,应及时到投保卫生院诊治,其医疗费不超过一次性赔偿费的,可由卫生院先支付,结算时多还少补。

4、下列情况不予赔偿:

(1)儿童未达到初免月龄发病的;

(2)因家长原因:①通知后不携带儿童接受接种造成漏种后发生相应传染病的;

②弄虚作假造成漏种或超期接种而发病的;

(3)在接种相应疫(菌)苗后,一个月内(未产生免疫力)发生相应传染病者;

5、下列情况赔偿费由卫生院负责支付;儿童家长向县防疫站要求赔偿的,县防疫站先予赔偿,赔偿费用可从拔给乡镇的分成中扣除,造成接种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1)正常接种反应处理医药费由卫生院负责;

(2)不按程序接种,冷链管理不当影响疫苗效价而造成免疫失败者;

(3)违反接种程序或有关规定造成异常反应或发病,甚至死亡者;

(4)未按接种程序通知家长而造成漏种的。

七、保偿费用提成与赔偿比例:

免疫保偿统一使用财政发票,列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于每月28日召开例会的同时汇总交防疫站后统一上缴县财政。县财政按部门预算安排防疫站必要的经费,回拔部分按卫生院60%,县防疫站40%的比例分成。发生相应传染病的赔偿,防疫站负担60%,卫生院负担40%。

八、保偿费的管理及使用:

1、卫生院从分成的免疫保健保偿费中提取30%作为劳务费,用于业务人员的劳务补贴;30%作为防疫组的活动经费,40%作为赔偿费、器械添置、冷藏设备维修等,余下部份结转下年。

2、县防疫站从分成的保偿费收入中提取40%作为赔偿费,30%作为卡册报表、印刷、器械购置、冷链维修,30%作为活动经费、会议培训经费,剩余部分结转下一年度存用。

3、保偿费必须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隐瞒收入、坐收坐支、收费不开票或使用其他非专用票据。

九、不参加免疫保偿的儿童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

十、赔偿手续办理:

1、凡发生九种传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当地乡镇卫生院应在24小时内告知县防疫站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一式二份、一份上报防疫站)。

2、要求赔偿的家长应在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前向所在乡镇卫生院报告,卫生院应于当天出具诊断证明。家长持保偿协议、预防接种证和卫生院诊断证明或死亡证明书等证件资料向县防疫站要求赔偿。县防疫站应于收到赔偿请求的当天即组织县疾病诊断小组复核。县疾病诊断小组于15天内作出复核结论,同时将复核结论交付患儿家长。符合赔偿条件的,由县防疫站(或委托乡镇卫生院)先予支付赔偿金,受理赔偿单位不得拒付。赔偿金支付后由防疫站及卫生院按标准共同分担,未确诊有争议的病例,未征得县防疫站同意而私自到外县及市级以上医院诊治的不予赔偿。

十一、法律责任:

预防接种门诊周篇6

宝宝蛀牙了,天天喊牙疼,带他去了医院以后才发现,专门为孩子看牙的口腔科很少;儿子的牙齿长得有点“地包天”,不知道哪家医院治疗这病比较“在行”;女儿胆子小,上次带她去看牙,一直哭闹不止,医生拿她也没办法,只得作罢……

带孩子看牙,是一件令很多父母头疼的事,特别希望能找到一个专门诊治儿童口腔疾病的医疗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是国内一流的口腔疾病预防及儿童牙病治疗科室,宽敞明亮的诊室、富有童趣的卡通牙椅,以及经验丰富、态度和蔼的医护人员,能最大限度地缓解孩子的恐惧心理。目前,该科主要承担两大任务:一是各年龄人群口腔疾病的预防工作,如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卫生指导、口臭的诊治等;二是0~16岁少年儿童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如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外伤、牙齿发育异常、牙间隙管理,以及早期阻断性矫治等。除接诊上海地区的患儿外,该科还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复杂病例,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专家介绍

冯希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擅长龋病、牙髓病及牙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门诊2楼)

汪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擅长儿童龋病、根尖周病、牙外伤的诊治及儿童牙间隙管理及早期阻断性矫治。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门诊2楼)

汪隼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医疗专长:擅长牙体、牙髓病和牙外伤的诊治,以及儿童替牙期的咬合诱导治疗。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门诊2楼)

池政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医疗专长:擅长各类腹腔儿童口腔常见病的诊治,学院沈阳尤其擅长自然儿童及青少年牙外伤及儿童牙体、牙髓病的成果诊治

专家门诊:周五下午(门诊2楼)

曹慧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医疗专长:擅长口腔预防和儿童口腔科各种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门诊2楼)

叶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擅长儿童牙病的诊治,以及口臭的诊断和治疗。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门诊2楼)

问:我侄女今年5岁,平时特别爱吃甜食。最近半年来,她总是叫牙痛,前段时间牙肉上还冒出了个小包。前天,我妈带她去医院就诊,医生说要“抽牙神经”。这下可把我妈急坏了,小孩的牙齿一旦抽了神经,新牙是不是也没牙神经了?

? 冯希平:当乳牙的牙神经发生不可逆的炎症时,去除牙神经是有效的根治方法。如果坏死的牙神经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形成经久不愈的慢性病灶,甚至影响后继恒牙的健康。你妈妈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乳牙的牙神经被抽除以后,新牙还是有牙神经的。

??  问:我儿子今年7周岁,最近吃饭时总说牙痛,脸好像也有点肿。昨天,我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的“六龄牙”蛀了,而且这颗牙是恒牙,将来不会换的。我很疑惑,孩子的牙齿不是都要换一遍的吗?

冯希平:小朋友在六周岁左右的时候,上下牙弓的最里面会各有一颗牙齿萌出,即第一恒磨牙,俗称“六龄牙”。由于“六龄牙”萌出后将不再被替换掉,故广大家长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待“六龄牙”完全萌出后,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医院做窝沟封闭,把它保护起来,以防止蛀牙的发生。一旦发现孩子有蛀牙,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继续牙齿蛀坏而伤及牙神经。

问:我儿子今年4岁,下巴有点往前突。我在网上查了资料,觉得他好像是“地包天”。我很担心,不知道这么小的孩子能不能做矫正?还是等到孩子大一些再矫正?

汪俊:“地包天”,医学上称前牙的反咬合。除去遗传因素,大多数反咬合是由于婴儿时期喂养姿势不正确或奶嘴开口过小等原因导致。当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可能因为各种不良习惯(下牙咬上唇等)而造成前牙反咬合。“地包天”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对儿童的牙列,甚至颌面部的发育造成影响。“地包天”是可以早期矫正的,4岁左右的孩子已基本能适应戴矫治器。你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争取尽早接受针对性治疗。

?

问:前不久,我一位朋友的儿子在学校里不小心摔了一跤,把门牙摔掉了。我朋友接到老师的电话,连忙赶到学校,把孩子的牙齿包在干净的餐巾纸里,立刻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谁知到了医院,医生却说因为保存方法不当,牙齿再植的效果可能不佳,这是为什么?

汪俊:牙齿完全脱位是牙外伤中最需要及时治疗的类型。当孩子的牙齿因外伤脱落后,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保持镇定。为提高牙齿再植的成功率,脱落的牙齿一定要选择正确的保存方法,放在牛奶里或含在嘴里均可,切忌用纸巾包牙齿,同时应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就医。从牙齿脱落到再植的时间越短,预后越好。

问:最近,我偶然发现女儿在晚上睡觉时会磨牙,磨牙会把牙齿磨坏吗?该怎么办?

汪隼:夜磨牙是一种非功能性的咬牙或磨牙。这种习惯如果持续一定的时间,会导致牙齿的磨损,牙齿会变短,从而形成深覆牙合。牙齿磨损明显、患病时间较长的儿童可制作“全牙列牙合 垫”以防止牙齿继续磨损。首先,医生会给孩子的牙齿取模,然后使用真空成型机制作牙合垫,经相应的调节后,让患儿在夜间睡眠时戴用。牙合垫是一种防止牙齿被磨损的保护牙套,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机械性地隔离上下牙间的直接接触,缓冲咀嚼碰撞压力(因其富有弹性、韧性),持续发挥松弛肌肉张力的作用,避免牙体、牙周组织受到损害。

问:我侄子11岁,前两天在学校不慎摔跤,一颗门牙磕掉一半,可以修复吗?

池政兵:11岁儿童的前牙一般为恒牙,若因外伤导致牙冠部分缺损,一定要及时治疗。一般地说,若外伤牙的牙神经没有暴露、牙齿无松动移位且牙根完整,可以直接使用复合树脂进行牙冠的修复;若外伤牙的牙神经已经暴露,则需要处理牙神经后,再修复牙冠;若外伤牙有松动、移位或牙根折断等情况,则在修复的基础上,还需进行固定治疗。

问:我孩子6岁,一颗大牙因严重龋坏而不得不拔除,医生建议我们装假牙。我很吃惊,孩子牙齿缺失也要像成人一样装假牙?

曹慧珍:儿童牙齿缺失后,确实应该装“假牙”,医学上称为“间隙管理”。一般地说,乳磨牙的正常替换时间为10~12岁。你儿子6岁发生乳磨牙缺失,称为乳牙早失。乳牙早失会影响继承恒牙的正常萌出而造成恒牙排列不齐。儿童发生乳牙早失后,为了防止乳牙向缺失部位倾斜和对颌牙伸长,需设计间隙保持器(即“假牙”)来保持早失牙齿的近、远、中和垂直的间隙,以保证继承恒牙的正常萌出。

预防接种门诊周篇7

关键词:儿童免疫预防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

自1978年儿童预防接种实行计划免疫以来,儿童预防接种证和接种卡等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沿用手工抄写,免疫程序全部由人工推算,各种接种数据报表手工统计分析,手续繁杂,人为影响较大。虽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但仍不能避免笔下误、预约时间推算错误、报表数据不准确、流动人口管理难等问题。

儿童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是疾病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通过刷卡自动计算儿童接种疫苗的免疫程序,自动记录接种信息,各种报表由电脑自动生成,改变手工管理模式,具有操作快捷、信息准确、管理高效、程序符合率高的特点,能提高接种率,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大缩短儿童家长接种时的等待时间等,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一、软件介绍

基层金苗卡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儿童建卡,对新建和迁入迁出儿童进行管理。儿童的基本情况信息包括出生日期、性别、体重、居住地、出生情况、过敏史,父母的姓名、单位、联系电话、是否乙肝携带等。对儿童进行接种登记管理,对接种疫苗情况记录。包括接种日期、疫苗名称、批号、生产厂家、费用、接种者等。生物制品管理:包括疫苗出库、入库及库存的数量、日期、批号、生产单位、规格等信息。辖区人口及行政区划管理情况。各类报表的生成与统计。各类数据的查询。

2004年7月我们将沈苏公司的基层金苗卡系统,在全省率先首次应用到龙口市防疫站、中医院、龙口二院的预防接种门诊,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研究怎样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更加完善方便快捷地完成儿童接种记录的所有过程。经过一年的运行,我们在省内率先将微机化管理的工作推广使用到全市所有的预防接种门诊,在全省内率先实现了全市3周岁以内儿童接种个案电子化,免疫预防档案微机化管理,替代了延用近30年的手工操作,解决了手工时代的各种难题,使我市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二、具体做法

1、实施微机化管理前的准备工作

任何一项新技术、新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领导支持。所以就这项技术的优越性、可行性、紧迫性与政府部门各级领导、各镇医院院长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各级政府给予政策、财政等各方面的支持,使这项工作能顺利进行。制订详细、可行的方案。我们在全省内,率先对微机化管理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本市的经济基础和现有的各预防接种门诊的条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决定先小面积试点,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加大宣传力度,广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宣传儿童电子接种证的好处,儿童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的优越性,取得儿童家长的配合。

2、实施阶段

2、1物资配备首先各预防接种门诊要配备一台512M以上的微机、针式打印机、UPS、U盘,读卡器由防疫站统一配发。

2、2人员安排及培训为了保证微机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微机操作员年龄在4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时间2天。有个别不会的再强化培训,务必达到所有人员回去后都能开展工作。

2、3总结经验试点先行首先在计划免疫工作较好的防疫站、中医院、二院三个预防接种门诊开展此项工作。第一步首先进行计算机的系统维护,录入各单位的各项基本数据,例如单位编码、接种周期、行政村名称、人口资料等。每个预防接种门诊都有一个全国唯一的用户编码。然后利用2004年12月和2005年1月强化服苗的有利时机,将前来服苗的2000年以后出生儿童的接种证全部收到接种门诊,利用周末和夜间,采取歇人不歇机的办法,1个月内将所有儿童的有关信息全部录入微机。包括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以及所有的以往的疫苗接种记录、过敏史。之所以用接种证作为录入电脑的本底资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接种证的信息记录更加真实可靠。录入完毕后,为每名儿童发放了电子接种证,这个电子接种证就保存着该儿童的全部预防接种信息。每名儿童在电脑里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这样儿童接种数据实时上传时,就不会造成混乱。

2、4刷卡接种2005年2月份开始,在全省率先使用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在接种日儿童家长开始用信息卡到预防接种门诊为儿童进行疫苗接种,用信息卡记录了所接种疫苗的接种日期、种类、批号等所有的相关信息,并自动进行下次接种时间预约,达到了方便、快捷、高效、准确无误,使儿童家长体会到了现代化管理的优越性,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儿童家长的好评。

2、5试点成功,全市推行2006年,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全省内率先实现了以一个市为单位,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实行了儿童接种信息化管理。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儿童携带着电子接种证,在所有的预防接种门诊,都可以进行接种,而绝不会出现人为的计算错误,或漏登、漏记现象。

三、效果

1、提高了工作质量

1、1卡证符合率显著提高儿童接种微机化管理,减少了手工抄写时登记大卡、小证的笔下误。2006年年终工作检查时,对全市19处接种门诊的120名儿童进行了卡证符合率调查,结果发现,卡证符合率由未使用微机前2003年的72%提高到现在的98%。

1、2儿童接种的免疫程序准确无误由于各种疫苗的免疫程序,均由电脑控制,避免了人工推算免疫程序所导致的时间误差。

1、3对流动儿童管理更加有效减少了流动儿童因流动性大,接种记录不全而导致的错种、漏种、重复接种现象的发生。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联网后,对于到外地暂时居住而又忘记带信息卡和接种证的儿童,可以在数据库里查询后,给予补发接种证,既能使儿童及时接种疫苗,又不用家长回家取接种证,减少了儿童家长因此而产生的误工费用和往返的旅程费用。

1、4接种率报表更快捷、准确实行微机化管理后,各种接种统计报表由电脑自动生成,报表时间由过去的1天时间,减少为现在的5min,并且绝无差错。

2、提高了工作效率

2、1登记、预约一次完成在省内率先实现了由手工登记接种证改为机打接种证。节省了时间,减少家长等待时间,每登记一名接种儿童,由过去的家长平均等待8min,降为现在的2min。接种和预约记录均由电脑一次打印在接种证上。

2、2强化免疫或大面积加强接种时,更显示出信息化管理的强大优势我们在省内率先使用机打预约接种通知单的方法,进行了大范围的人群接种预约。在电脑中“强化接种”模块内,选定应种人群,短时间内即可大批量打印预约接种通知单,比手工时代一份一份的填写,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

2、3未接种儿童查询快速、方便对于应来接种而未接种儿童的姓名、住址、出生年月日等信息的查询,在电脑的“接种管理模块内”,一击完成,省去了过去人工翻阅大卡或现场登记一页一页查找的麻烦。

2、4短信、电话通知对于数次预约不到或流动人口、临时接种疫苗通知有困难的人群,在国内率先采取群发短信、电话语音提示预约的方式通知。改变了过去由多名防疫医生或乡村医生骑车上门通知的传统方式,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节省了时间,还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2006年12月,我站接种门诊强化免疫服糖丸时,开始的服苗率只有65%,对于没来服苗的儿童,如果采取送上门通知或挨个打电话的方式通知,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由于采取了微机化管理,所以就从微机上调出所有未种儿童的电话号码,与电信运营商联系,通过网络发送了短信和电话语音通知,只用了很小的费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上述任务,使接种率上升到98%,圆满地完成了接种任务。

3、提高了疫苗接种及时率,降低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由于实行了儿童预防接种档案信息微机化管理,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对未种儿童的查询更加及时,对各种疫苗接种的管理安排更加科学。因此提高了疫苗的接种及时率,特别是显著提高了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降低了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四、小结

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课题组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与上级业务部门及各级领导沟通,对金苗卡系统中一些不易操作的内容及时与沈苏公司联系,提出建议。由于在全省内率先将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应用到全市所有的接种门诊,积累了大量经验,对沈苏公司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更改了不合理的程序,增加了短信和语音服务功能,进行了系统升级,使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更利于在基层应用和推广。在省内率先推广和使用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使儿童接种档案更加规范,记录更加详细,调阅资料更加方便,信息全面而真实准确。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免疫规划政策、财政投入、设备更新等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能指导预防接种工作实施,为接种单位提供疫苗管理、接种服务对象基本情况等具体信息,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服务质量。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能及时为儿童监护人提供儿童接种完成情况,能使儿童家长及时了解还需要开展哪些预防接种服务内容。全国联网后,还可提供异地接种实时传输功能,使流动儿童的接种管理更方便。还可开展多种方式的预防接种查询服务,例如电话查询、网络查询等,提高疫苗接种及时率。因此而降低传染病所发生的经济效益,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显现。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易学易掌握,只要稍微具备电脑知识的计划免疫专业人员,经过2天的培训都能学会,所以很适合在基层接种门诊推广使用。

预防接种门诊周篇8

【关键词】 狂犬病; 暴露; 预防处置;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Rabies Exposure Cases in Fucheng District of Mianyang City from 2011 to 2013/XIONG Jun,ZHANG Wei,LI Tao.//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3):070-072

【Abstract】 Objective:Through make a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for rabies exposure patients in Fucheng district of Mianyang city from 2011 to 2013,to evaluate the prevention and disposal measures implementation,find out the focus of rabi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abies.Method:Based on records and statistics,descriptive statistics method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gender,age,occupational,revealed time and location,level,wound treatment,vaccination,wounding animal categories and other factors.Result:The top two age groups of injured people that went to rabies exposed outpatient clinic were under the age of 10 years old and 40 to 49 age group,which accounted for 23.00%,18.97%;farmers with the highest proportion in occupational,accounted for 31.73%.Most cases appeared between March and August,which accounted for 61.61%.The animals that injured people were mainly dogs,accounted for 90.72%.23.37% of the dogs that injured people had rabies vaccination immunization history.50.54% of cases went to outpatient clinic within 3 hours after rabies exposure,24 hours for medical treatment accounted for 88.80%,48 hours for medical treatment accounted for 94.80%.The rate of standardized wound treatment and the standard use of rabies vaccine were 100%,but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rabies immune global(RIG) for level Ⅲ exposure cases was 26.17%.Conclusion:The rabies exposure population are less than 10 years old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and the farmers in Fucheng district of Mianyang city;most cases appeared between March and August;wound treatment,specification for rabies vaccine ,oth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are well after rabies exposure,but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RIG for level Ⅲ exposure cases is low.The main animal is the dog,the vaccination rate is very low.

【Key words】 Rabies; Exposure; Prevention and disposal; Epidemiology

First-author’s address:Fuche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Mianyang 621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3.024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为主要特征,一旦发病,患者痛苦不堪,死亡率高达100%,被认为是所有急性传染病最恐怖、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人通常在被带毒动物咬伤或抓伤皮肤后发生感染。这种咬伤或抓伤,也包括极少数情况下发生的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以及开放性伤口、黏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通常称为狂犬病暴露。在狂犬病暴露发生后,及时和有效对伤口正确进行处理、狂犬病疫苗应用以及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地使用,可以避免狂犬病的发生[1]。通过对狂犬病暴露病例就诊情况及接受处置措施进行分析,评估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措施开展及落实情况,可以找出狂犬病防治重点,为狂犬病防治工作提出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1-2013年绵阳市涪城区所有狂犬病暴露门诊就诊病例。各门诊在狂犬病暴露患者就诊时填写《绵阳市涪城区狂犬病暴露处置就诊登记表》。内容包括:暴露者基本情况、伤口情况、伤人动物、诊前伤口处理、暴露分级、就诊伤口处理、狂犬病接种、狂犬免疫球蛋白使用等情况。在本次分析中剔除了狂犬病暴露前接种狂犬病疫苗者、被判定为Ⅰ级暴露者,因为这些情况实质上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狂犬病暴露。

1.2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方法 所有参与处置医务人员均接受了预防接种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对所有狂犬病暴露者,均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要求进行处置。区疾控中心定期对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进行督导。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由处置门诊录入到统一制作的EpiData数据库中。然后将数据导出,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就诊情况 3年共有5439例暴露就诊患者,截至2015年3月31日尚未有狂犬病暴露就诊者被诊断为狂犬病。

2.2 暴露人群分布

2.2.1 性别分布 男性2773例,女性2666例,性别比为104∶100。

2.2.2 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暴露。最小5个月,最大93岁。暴露人群0~9岁为最多,占23.00%(1251/5439),其次为40~49岁,占18.97%(1032/5439),见表1。

表1 2011-2013年涪城区狂犬病暴露病例年龄分布

年龄段 病例数(例) 构成比(%)

0~9岁 1251 23.00

10~19岁 496 9.12

20~29岁 714 13.13

30~39岁 590 10.85

40~49岁 1032 18.97

50~59岁 615 11.31

60~69岁 453 8.33

70~79岁 223 4.10

80~89岁 63 1.16

90~99岁 2 0.03

合计 5439 100

2.2.3 职业分布 农民占31.73%(1726/5439),工人占24.82%(1350/5439),学生占19.38%(1054/5439),散童占9.49%(516/5439),其他占14.58%(793/5439)。

2.3 暴露时间分布 每月均有狂犬病暴露发生,3~8月就诊人数较多,占61.61%(3351/5439),见图1。

2.4 致伤动物情况 致伤动物犬占90.72%(4934/5439),猫占6.27%(341/5439),鼠占2.32%(126/5439),其他动物占0.69%(38/5439)。致伤动物免疫了狂犬疫苗占23.37%(1271/5439),未免疫占76.63%(4168/5439)。咬伤动物认为是疯动物占0.09%(5/5439),可疑疯动物占1.18%(64/5439),正常者占46.52%(2530/5439),不详者占52.21%(2840/5439)。

2.5 暴露部位分布 暴露部位按构成比高低排序分别是四肢占46.18%(2512/5439)、手占34.29%(1865/5439)、足占9.05%(492/5439)、躯干占7.08%(385/5439)、头面部占3.40%(185/5439)。

2.6 暴露性质 咬伤占73.95%(4022/5439),抓伤占25.43%(1383/5439),舔舐占0.49%(27/5439),其他占0.13%(7/5439)。

2.7 暴露分级 Ⅱ级暴露占46.46%(2527/5439),Ⅲ级暴露占53.54%(2912/5439)。

2.8 暴露后就诊时间 中位数为3 h,暴露后3 h到狂犬病暴露门诊就诊者占50.54%(2749/5439),24 h内就诊者占88.80%(4830/5439),48 h内就诊者占94.80%(5156/5439),72 h内就诊者96.64%(5256/5439),超过1个月就诊者占0.74%(40/5439)。

2.9 就诊前处置情况 在到达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前,由患者、医务人员对伤口冲洗者占68.43%(3722/5439),未冲洗者占31.57%(1717/5439);消毒占33.90%(1844/5439),未消毒占66.10%(3595/5439);对伤口进行挤压占28.46%(1548/5439),未进行挤压占71.54%(3891/5439);伤口未缝合占99.50%(5412/5439),因伤口较大等原因缝合占0.50%(27/5439)。

2.10 就诊后处置情况

2.10.1 伤口处理情况 都由经过培训医务进行,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要求都进行了伤口冲洗和消毒等处置措施,正确处理率达到了100%。

2.10.2 狂犬疫苗使用情况 狂犬疫苗规范使用率都达到了100%。

2.10.3 狂犬免疫球蛋白使用情况 Ⅲ级暴露者中使用狂犬免疫球蛋白率为26.17%(762/2912)。

3 讨论

通过对2011-2013年绵阳涪城区狂犬病暴露就诊人群分析,年龄以小于10岁最多,占23.00%,可能与现在经济改善、家养犬较多、儿童喜与动物逗玩、缺乏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有关;其次40~49岁人群也较多,占18.97%,可能与参与社会事务较多有关。但60岁以上人群暴露也不少,占13.62%,狂犬病防治工作不容忽视。由于免疫力低下,狂犬病暴露率较高而就诊率较低,更易发病,60~79岁老年人常常是中国狂犬病高发病率的年龄[2-4]。农民、工人和学生是狂犬病暴露主要人群,分别占31.73%、24.82%、19.38%。农民或者居住在农村的居民,仍然是狂犬病防治重要人群[5-6]。

狂犬病暴露就诊人群高峰在6月份,上半年呈现从1~6月逐月升高,6~12月逐月下降态势,最低月份为12月,上半年上升速度比下半年下降速度要快。3~8月就诊病例最多,占61.61%。这也提示狂犬病防治密集宣传教时间应以2~5月开展为宜。

致伤动物主要犬和猫,分别占90.72%和6.27%。咬伤动物中狂犬病疫苗免疫率为23.37%,与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倡的通过强化犬只狂犬病疫苗免疫,以达到控制和消除犬狂犬病进而降低、消除人的狂犬病策略所要求犬的狂犬病疫苗覆盖率要达到70%相距甚远[7-8],这说明了绵阳市涪城区动物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提高动物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暴露后3 h到狂犬病暴露门诊就诊者占50.54%,24 h内就诊者占88.80%,48 h内就诊者占94.80%,反映了狂犬病暴露就诊者希望及时得到规范正确处理,暴露处置可及性较好,主要源于较好的交通基础条件和较合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机构布置。

暴露后,伤口处理、消毒、狂犬病疫苗接种这些处置措施都达到了100%。对于Ⅲ级暴露就诊者,除注射狂犬病疫苗外还应当注射狂犬被动免疫制剂[9]。Ⅲ级暴露者,狂犬免疫球蛋白使用率为26.17%,与发达地区使用率尚有较大差距[10-11],但高于同处四川省的成都市[12],也高于四川省狂犬病高发地区如双流县、武胜县、仪陇县、东坡区等区县[13]。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用率低除了与意识不够外,还可能与价格高对于群众经济压力大、注射技术要求高而造成有注射能力医务人员在狂犬病暴露患者时不能在现场等情况时有发生、持续供应及获取狂犬免疫球蛋白在基层门诊不稳定等有关。

狂犬病是一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1]。由于人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措施复杂,耗费较大,受影响因素较多且不易控制,相比较而言,使用犬用疫苗(即提高犬只狂犬疫苗覆盖率)结合暴露后预防(即人被动物咬伤后的预防)比单独进行暴露后预防在防止狂犬病导致的人类死亡方面更具成本效益[14-15]。同样,在绵阳市涪城区大力做好犬的狂犬病疫苗接种以控制和消除狂犬病更具现实和成本意义。

致谢:绵阳市涪城区各狂犬病预防门诊的医生和护士为此项工作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狂犬病专家磋商会第二版报告[R].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4.

[2]郭绶衡,高立冬,王世清,等.湖南省两县农村人群狂犬病暴露率与就诊率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10):1091-1092.

[3]李亮.湖南省四县农村人群狂犬病暴露率及疫苗接种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4]周航,李昱,牟笛,等.中国2012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3):205-209.

[5]尹翠萍,周航,吴慧,等.2010年中国狂犬病疫情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1,25(6):434-436.

[6]高磊,林晓波,张群,等.2004-2012年中国狂犬病疫情特征分析[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4,41(3):176-178.

[7] Coleman P G,Dye C.Immunization coverage required to prevent outbreaks of dog rabies[J].Vaccine,1996,14(3):185-186.

[8] Cleaveland S,Kaare M,Tiringa P,et al.A dog rabies vaccination campaign in rural Africa:impact on the incidence of dog rabies and human dog-bite injuries[J].Vaccine,2003,21(17-18):1965-1973.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版)[S].2009.

[10]邸明芝.2010~2013年北京市东城(北)区狂犬病免疫预防监测数据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2014,8(2):70-72.

[11]何宇兰,温万敏.2012-2013年兴宁市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特征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5,31(4):546-548.

[12]王成,岳勇.2010-2012年成都市狂犬病暴露监测[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4,30(10):830-833.

[13]周兴余,曹一鸥,袁伟,等.四川省狂犬病高发地区农村居民狂犬病暴露及处置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2015,31(4):262-267.

[14] Boegel K,Meslin F X.Economics of human and canine rabies elimination:guidelines for programme orientation[J].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0,68(3):281-29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