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授课艺术8篇

时间:2023-03-07 15:03:03

授课艺术

授课艺术篇1

【关键词】 “烹调” 授课 结合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28-01

“治大国,若煮小鲜”。这个道理,形象鲜活而又寓意深远。治理国家如此,传道授业亦如此,做任何事也应该如此。一样的菜,不同的人做,就会由于烹调技艺的高低,而存在味好味差;一样的菜,不同的做法,就会因烹调方法不同,而具有多种吃法和口味。课堂教育,也是这个道理。每位教师必须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课堂教育中的“烹调”艺术。

1 感情要投入

任何美味佳肴都是由人做出来的。厨师只有投入感情,才能做出唇齿留香、回味悠长的“真美味”。讲课也是一样的道理。心要诚、情要真,把讲好每一堂课都讲成优质课,把讲好课做为一项神圣的事业来做。只有这样,教案才能准备充分,教具才能应用自如,授课才能生动可信,效果才能深入有效。如果仅仅把教学当成普通的工作疲于应付,认为教好教坏一个样,工资照样拿,那必将误人子弟。要以诲人不倦的态度,传经送宝;以父母的身份,关心照顾;以平等的位置,讲交流之言;以学生的角度,减负释压。在课堂上营造融洽、和谐、轻松的氛围,就能增进讲课的亲切感和吸引力。

2 选料要认真

选料是做好菜的关键,不同菜品都有不同的原料,各种原料的优劣直接影响菜肴的品质。所以,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我们必须心中有数,精挑细选,讲课要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针对性强,课前必须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时要广泛全面,深入具体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对所讲的内容自己要首先吃透,弄清楚其精神要点所在,这样才能把重点讲细致,把难点讲明白。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照着教案念,没有侧重点,课讲完了,老师没明白讲的是什么,学生更是糊涂。

3 食品要新鲜

新鲜的食品,不但营养最丰富,味道也最好。新课改后的授课内容更加新颖,时代性更强,每一门课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要求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对知识的全方位掌握,要善于运用新知识、新方法,拓宽讲课的深度,每一次课不要仅局限于课本的内容,要大量占有鲜活、新颖的材料。尤其一些老教师,数十年如一日,教课年年一个样,没有新意,更没有创意,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严重,没有意识到新时期学情的特点。课堂是学生索取知识最注意的渠道,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尽量涉猎更多的具有时代感的新观点、新资料和新信息。即便是枯燥的数学授课,也要尽量想方设法讲出新意境和新水平。

4 炊具要用好

不同的菜肴、不同的做法要有不同的炊具,炊具的齐全、质优是做好菜的基本条件。讲课的时候要用到许多的教具,小到黑板擦、粉笔、黑板,大到投影仪、电脑等等。我们要把课堂当中每一秒钟所用到的东西都要思考到位,缺一样都不行。授课之前要进行必要的试讲试教,避免课堂上断档,想用的教具没有提前准备好。另外,要采取多种手段配合课堂教育,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育,把理性的内容感性化,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使理性的内容通过真实可靠、活生生的形象表现出来。在短时间内集声、图、文于一体的现代教育手段,能在学生头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增强授课的感染力。

5 搭配要科学

菜肴的品位好坏、色泽鲜亮和营养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食材之间的搭配,搭配科学合理,品色就佳,营养就丰富;搭配不科学,品色和营养就差,甚至有中毒的危险。所以食材之间的搭配必须科学合理,这样营养才能互补,品味才能上升。我们准备教案时要注意结构合理,内容恰当,层次清楚,上下衔接紧密;讲课时,要突出主题、突出重点,做到课前介绍重点,课中讲透重点,课后归纳重点,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课后要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切实能够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布置作业是很考究的,少了起不到作用,多了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课堂掌握情况能有一个科学的判断,才知道课后学生需要再补什么。

6 火候要适当

“烹调”最为讲究的就是火候。只有因材适时使用文火、武火,才能做出色泽鲜亮、味道香醇、营养丰富的“佳肴”。讲课时间安排要松紧得当,讲课提问要时机得当,讲课与现代科技手段使用要衔接得当,讲难点问题要讲清讲透。讲枯燥的知识要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入心入脑,坚持高标准,不搞低格调。课堂教育要杜绝满堂灌、一言堂,最好是能使一堂课成为群英会,让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掌握知识。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切实调动起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生对课堂教育的积极性。

7 操作要精细

细节决定成败。烹调的最高境界就是粗菜细做,化腐朽为神奇。把家常普通食材做成美味佳肴才是真本事。所以,我们在讲课时,也要特别注意细节和技巧。要巧妙设问,把与主题有关系的问题,有意识的变成学生可能提出来的问题,把它抛出去,得到一种认同。找到切入点,增强听众的认同感;适当提问,督促听众,维护课堂纪律,促进学生自己思考;真诚赞美,抓住一切机会,鼓励学生,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注意仪态,克服孤僻行为,美化教师的形象。

8 餐具要讲究

烹调其实也是种艺术,任何美味都要有精美的餐具才能烘托出它的寓意和韵味,只有富有诗情画意的菜肴,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讲课的本质是以语言为媒介的思想艺术,离开了语言的这个媒介,就像离开了船和桥一样,达不到知识的彼岸。讲课的目的是通过有声语言,把思想表达出去,让大家接受。所以,我们讲课时要字正腔圆,简明达意,层次分明,善于运用语言的趣味性,将趣味性与知识性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另外,我们还要善于运用形体语言,在课堂上积极挖掘自己的身体语言,丰富自己的面部表情,补充有声语言的不足,增强讲课效果。

参考文献

授课艺术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讲授艺术;优化

课堂讲授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仍有教师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以为只要自己懂了就可以上讲台去教别人,以为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这样的认识未免有些偏颇。“固然,自己懂是必要前提,以己之昏昏而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但以己之昭昭就能使人昭昭吗?恐怕也未必如此。”教师要怎样才能达到课堂讲授的艺术境界呢?一个有智慧的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讲究语言技巧,多方拓展,创设情境,懂得幽默,充满激情,掌握节奏,设置悬念,积极应变,讲究教学的艺术,才有可能进入教学的最高境界,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体会到当一名教师的无限乐趣。

一、讲究语言技巧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这就是教学语言的审美价值。现在我们倡导学生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且大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不是就可以淡化教学语言的技巧呢?听过特级教师讲课的老师和学生们,都不得不承认特级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他们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源,来自他们那幽默机智、内涵丰富、个性鲜明、让人回味无穷的课堂语言。这些高超的教学语言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牢,使学生不但注意接受、乐意接受,而且还盼望接受。因此,我们不但不能削弱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反,还要求我们教师更娴熟、精当地掌握教学语言的技巧。

一般来说,首先,课堂教学语言最重要的是精炼、准确、清晰、逻辑严密,很难想象,一个废话连篇、经常词不达意的教师的课堂能让学生打起精神,认真听讲;其次,教师的语言应当抑扬顿挫、饱含情感,平板的语言只会让人昏昏欲睡;另外,一个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二、多方拓展的艺术

以哲学的观点看,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所谓教学拓展技能,其实就是在教学中,利用这种联系,使此教学内容与彼教学内容或其它事物之间,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开拓扩展,产生触类旁通,豁然开朗的效果。我们观摩那些优秀的教师的公开课,可以发现他们都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在上课时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多有拓展。这是因为他们具备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敏锐的思想和完善的知识结构等浓厚的功力积淀,他们带给学生的是思维的愉悦、知识的扩展、视野的开阔、兴味的盎然,因而他们的课堂教学总是那样地充满想象力,显得那么的活跃,那么的有灵气。

我们在教学中,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拓展:1、向本学科作纵向延伸。2、向各相关学科作横向迁移。3、向实际运用拓展。4、向生活大课堂拓展。

三、创设情境的艺术

明朝教育家王阳明说:“今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本身的需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之火,使课堂充满生机和乐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而且易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设交流情境,有助于实现合作学习;创设想象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设操作情境,可以增强学习趣味;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实验情境,可以增强亲身体验;创设故事情境和游戏性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健康情感。由此可见,教学情境创设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举例的艺术

课堂教学举例艺术,指教师通过口语、文字、音像等教学手段,列举社会生活、自然界等方面的实际事例,进行分析、说明、解释和论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的含义,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举例是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说明问题的一种常见的方法和手段。其主要特征为用常见的、易懂的事物事理说明、比拟、解释非常见的、难懂的、抽象的事物事理,将实践与理论相融合,降低学习者理解知识的难度。化枯燥为生动,化艰深为浅近,化抽象为形象,化繁复为简单,使学员乐于接受,易于消化,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得到教育,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它是教师学识和智能的结晶,是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反映。

当然,我们在举例时,应尽量使所举例子典型、精辟、新颖、有趣,一般来说,举例大约有以下几种:直示性举例、逆向性举例、虚拟性举例、勾联性举例、解释式举、例论证式举例、比喻式举例,如果能有效地合理地利用这项教学技能,就可以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地讲清复杂的问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悬念设置的艺术

悬念,其实也就是俗话所谓“卖关子”。艺术说书,电视剧播放也常常是到精彩处就止住,给人留下强烈的悬念,以此吸引观众或听众收看收听节目。课堂教学借鉴这种制造悬念的做法,也同样能收到异曲同妙。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让学生充分发掘思维潜能,这样犹如拧紧了学生思维的“发条”,常常能迸出智慧的火花。巧设悬念,在学生思想中激起波澜,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设计巧妙,学生脑海中的疑问、关注谜底的热切心情,随着谜底的揭开,成功地转化为学习的高度热情。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讲授技能中的导入与结课的技能、成功过渡的技能、应变技能、把握节奏的技能以及正确利用体态语言的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例举了。作为一个教师,应该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重视掌握发展这些技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主动地进行自我训练,在应用中渐渐地将学到的先进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智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作者单位:南昌工学院民族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授课艺术篇3

一、调整学生兴趣,掌握授课关键

人们早已发现,各行各业成功的人们的共同特点是:他们愿意干他们所干的事情。所以,诱导是帮助人们得到其想得到的东西的重要手段。故此,传授知识与推销产品在思想方法上有一定的相同点。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它对智力发展起着启动、调控、提高的作用。诱导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维触角吸引到你所讲授的知识意境中来,这是我们成功的授课经验之谈。因为学生的听课过程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特殊意义上,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而心理过程正处于非智力因素范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发学生的兴趣,这些都取决于教学过程中的诱导能力的使用。当然,诱导形式取决于教学形式和手段的运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育的诱导心理,孔子就是被称为“循循然善诱人”的典范。他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是说,学生只有在“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焦急心理状态下才能主动、积极地去接受启发,探求知识。所以,诱导学生进入课堂的教学情境中来,是学生能否获得知识的关键所在。

二、传授知识,推销自己

从《现代推销艺术》一书中我们了解到:作为顾客,在购买产品前,首先购买的是观念。即:你所推销的产品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使用价值或其他特殊的功用。因此,能够推销出符合顾客观念的思想意识,是推销工作成功的前提。

授课也是一样,教师用自己的授课手段和知识影响学生,使学生接受你的手段和以这种手段弹射出来的知识。因此,手段(方法)是成功授课的条件,因为学生听课的耐力、兴趣浓度、意识所求与你授课的手段是直接挂钩的。因此,只有授课一方的素质与听课一方的素质保持协调统一的最佳状态,这堂课才是最有收获的。大家知道,听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在接受你的教学手段,进一步说,也是接受了你本人。所以,如何推销自己,让学生理解你的思维、意识并且接受你的方法、语言、仪态,这是每一个授课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

但在推销自己的时候,请你必须记住一位名人的话:“我钓鱼的时候,不是考虑我要什么,而是要考虑鱼要什么。”

三、了解学生,抓住感觉

作为一个最佳授课人员,你必须给自己规定在每节授课过程中,使的各种手段包括你的角色,发挥出最佳状态。如果学生本节课没有得到应得到的知识,那么,你也要知道他们现有的能力和知识水准等情况。因为这种方式常能使你更新旧方法,找出新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你下次成功的条件。当今社会,在教学环境中,如果你不能适当灵活运用授课技巧,那么,你可能再也没有成功的机会了。现在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面比较广,认识问题的能力比较强,接受知识的速度也比较快,所以教学方面必须有超前意识的手段,才能服务于学生,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才能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四、优美的语言、良好的形象是为学生接受的外在因素

即使是推销产品,你也要抓住关键的东西抛给你的对象,夸夸其谈只能使听众乏味。因为被旅途劳累困扰的游客,即使见到最佳的风景,兴致也不会达到最高兴奋点,因为人的耐力、体力是有限的。作为学生来说,他们的精神承受力与控制力比成人要差得多。因此,就要求我们教师的语言精练、简洁。如果能使抽象的术语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概念趣味化,必然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收到最佳教学效果。倘不如此,而且模棱两可,甚至不通顺,语病较多,那样势必压抑学生潜能的发挥,甚至给学生的心灵打上暗淡的烙印。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讲究艺术,给学生以生动、美好、精炼的感觉。

五、清新明快、整洁大方的视觉印象是学生接受的保证

授课艺术篇4

一、语言的直观性、趣味性

在物理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的直观性,要运用语言艺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书面文字口语化,枯燥知识趣味化,这就是说教学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得深入浅出,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如学生们对如何区别电磁感应中的左手右手定则,不难看出感应电动势的“感”字有个“口”而右手的右字也有个“口”,口对口判定感应电动势方向用右手,而左手下面有个“工”字,做工就要用力,故左手定则是用来判定电流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这种拟人化的语言使学生津津乐道,注意力集中。

二、语言的形象性

物理教学语言技巧性的特点是它的形象化。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富有力度,能使学生感到惊讶、感到不同凡响,使学生情绪兴奋,对认识产生兴趣,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要特别注意,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并非基于活跃课堂气氛,逗逗风趣。与此相反,教师运用形象化语言施教,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本身,而不是诱使他们的知识撇在一边。

三、语言要符合科学性、思想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要用准确无误、合乎逻辑的语言来讲。例如在讲欧姆定律R=U/I时,要注意它的适用条件,不能说当I 0时,电阻无穷大,从数学语言上说得通,但在物理学上,电阻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导体的长度、电阻率、横截面积决定。我们要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但又不能片面地、一味追求似乎什么概念都要严格地科学地定义,那就大可不必,应根据中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知识的循序渐进,不断完善深化。所谓思想性就是教学语言的鲜明的教育性。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任何语言都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老师应紧密地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授课艺术篇5

【关键词】课程组;设计;教学The art class specialized course group teaching mode of exploration

【Abstract】Along with the higher education's popularization, the design professional of booming development, recruit students number of fast growth, at the same time also led to the rapid growth of teachers' team, but because of weak teaching force, and teaching mode of rationality and so on many practical reasons, teachers face numerous students unavoidably some ability not equal to one's ambition, making the design education in many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o be resolved. So we have to reflect the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 of the probl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eaching group of the course mode, and after two years of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improvement, effective guid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 and learn.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2010年度科技基金项目《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组授课模式的探索》成果。项目编号:HZKJ201010 项目主持人:邓焱。成员:刘鑫、杨国栋、刘颖、徐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16-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变革,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转向普及化,同时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民办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冒出来,并迅速成长。民办院校的身上从一开始就带着浓厚的商业气息,招生规模成倍的增长,那是短期的经济效益在推动。其中大部分民办院校都开设了设计专业,每年的招生在以数十万计数,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是史无前例的。一部分高校为追逐经济效益而办学,盲目跟风,不管有无条件,都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招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导致了师资队伍的快速壮大,绝大多数的新进教师都直接来源于应届毕业生,没有时间来得及在社会上去检验自己所学,就直接进入高校用书本上的知识去教育学生,在这种环境下,采用工业化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其质量可想而知。这样的现实情况必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

特别是民办教育行业的教育工作者,因为战斗在一线上,需要对民办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许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实践。

1现状分析

如上述情况我国现阶段本科生质量不容乐观。同时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和授课模式的不合理性等诸多现实原因,使本科教育授课模式成了高级中学授课模式的延伸。在这个本应尊重个性发展的时代,“因材施教”大打折扣,使大部分单一教师课堂授课模式本庞大的学生群体潜意识的否定。以珠江学院艺术类专业为例,本系现有教师78人,根据近六年的课表显示,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有3个以上的课头,且每学期的课程都不尽相同,学生与课程的数量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负荷。并且教师基本上属于刚从其他高校毕业的青年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又缺乏直接的交流,长此以往,教师成了上课的机器,根本谈不上“因材施教”了,教学质量不容乐观。据了解,我国当前有很多的高校都面临着这样的情况。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进入了快捷和多元化的时代,学生在课堂上的消极反应从某种层面上说明学生对授课方式及授课内容的被动反抗,同时也体现了学生要求学习内容的扩展、个性的认可和现实能力培养的加强。

因此,在一些刚刚发展起来的高校里,面对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的状况,不得不深思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的问题,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教学质量来应对市场的挑战、时代的挑战。我院现阶段教师结构年轻化,虽然生活阅历、知识面、教学经验不足,但是朝气蓬勃;课堂由现在的单一教师授课,不利于教学管理及教师教学交流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学生由各优秀高校筛选后录取入学构成,学生自觉学习的程度不高,但是学生不失拥有智慧和活力,而且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面对这样现实而突出的教、学矛盾,应该以更为灵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院声望。

2课程组授课模式

所谓的课程组授课,即同一门课程授课教师和教研人员的组合授课的方式。

整个课程授课主体由教师(课题组)、课堂、学生构成。把学生作为课程授课的第一主体,确立推动学生个性意识的发展和主动思考能力的加强;把课堂作为课程授课的第二主体,突破传统同一门课程在同一个班级的单一教师以被动为主的授课模式,以讲授、讨论、评析等多种授课方式确立灵活的以实践为主体的授课模式;把教师作为课程授课的第三主体,以团队的形式实现多元化、开放性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确立学生的个性,集中授课(后面有具体说明)和分散授课的方式确立理解的丰富性、答案的非绝对权威性和实践的针对性。

整个课程授课的主要环节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采取集中授课和分散授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认知、解构、重组、创新的过程。

3课程组授课模式的探索

依据以上情况的分析,以及课程组授课模式的构想,申报了2010年度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科技基金项目《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组授课模式的探索》,在项目组成立以来,经过了多个课程的实践探索,比如《设计色彩》、《图形创意》、《专题设计》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了,在两年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然后改进,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现以《设计色彩》课程来谈谈具体的实施过程。

首先成立《设计色彩》课程组,由教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和教研人员组成,采取组长负责制,由笔者担任组长,课程组对口艺文系基础教研室负责,成员由基础教研室四名青年教师组成。整个课程授课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外)、集中教学(课堂)、分散教学(课堂与课外)三大块。

3.1教师与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程组组长负责组织教师对《设计色彩》课程通过讨论研究,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在课程授课开始向学生提供参考书目或资料(如《设计色彩》、《抽象与色彩中的生命》、《色彩设计》等于色彩相关的书籍以及国内外主要关于色彩研究的网站等,一般提前不少于一周),提供《设计色彩》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为学生在课程学习前做好提前准备,因此课程面对的是一年级新生,课程组在第一次授课前必须对学生课程预习及课程知识了解程度进行测试。

3.2集中授课。 课程组组织教师以主讲教师为主体的团队形式进行对课堂教学。

3.2.1设计色彩课程理论部分教学的集中授课形式。笔者带领课程组通过讨论研究将理论讲授内容的知识点分段,根据之前的摸底情况,本系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色彩的基本理论和写实技能,故将本课程分成写实色彩、归纳色彩、装饰色彩、情感色彩、创意色彩五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授课时间为一周,各班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时间上进行微调。责成本课程组五位教师负责以讲座的方式进行授课。课堂以主讲教师为主体,课程组所有教师随堂上课,随堂上课教师可补充或提出不同观点。课堂授课分基础理论、学术前言、重大实践问题、学生提问、实践问题反馈五大块。

由课程组组长笔者开讲《设计色彩》的第一讲:设计色彩概述与写实色彩。课程组其他教师必须随堂上课,可补充或提出不同观点。每次课留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作为学生提问板块,学生可就《设计色彩》本次课的难点、疑点以及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课程组教师可回答,其他学生也可以回答,形成一个氛围活跃、互动性很好的课堂。之后,课程组的其他教师负责《设计色彩》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等,大体方式和第一讲相同。此种方式授课在经过多次验证,因是多为教师同时参与教学,有效的避免了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多位教师的补充,让内容更全面,特别是遇到教师间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教师间的探讨争论,激发了学生们的思考,并一起参与讨论,常常在短短的30分钟内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致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后去查询各种资料,然后将课堂知识的面延伸的很广。其实设计本没有唯一性,也绝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但是师生间的探讨已经将学问做的很深,不再仅仅停留在一个小小的课堂授课,还将师生的感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让原本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对学习、对教师没有了抵触心理,这是大学四年学习最好的开始。

3.2.2实践教学集中授课形式。设计色彩实践教学集中授课主要在学生的实训阶段与课程作业评分评析部分进行。课程作业评分评析部分分两种方式进行,其一由课程组全体教师参与,以班级负责教师为主体对各班学生课程结课作业进行评分评析;其二为各班作业放在一起,以比拼的形式讲评,由所有学生和课程组教师参与。采用这样的方式集中授课,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各班学生都暗藏着一股劲,就是谁比谁优秀,形成一股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教师也凭着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带好自己的学生。在作业讲评时授课教师也会尽力去讲解本班学生的作业。在作业比拼的时候氛围就格外的好,大家竞相比较、学习,攒下劲等待着下一个课题。如果是专业设计课程,待理论教学结束后,学生进入方案设计阶段,学生的方案设计可由课程组单个或全体教师评析,可提出不同观点,对学生的方案做出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建议。最后由课程组通过其方案。

3.3分散教学。 经过前面的集中授课,每个课题都有课程组教师按各自责任班级进行课程实践教学部分。主要解决学生在实践技能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相关方面的问题,采取面对面、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设计色彩》的实践部分,各班回到各自的画室进入绘画、创意阶段,各班责任教师以及教辅人员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有了前面的铺垫,这部分的教学就会开展顺利,师生之间的教与学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3.4课后的集体讲评、评分与课程的延伸。 待《设计色彩》的五个课题全部完成后,将所有学生的平时作业和考核作业进行集体的讲评、展示、总结。这个阶段是很多学校和教师忽略了的地方,笔者当了多年的学生,也从事了多年的教育工作,总体的体会是,每个课程后学生普遍会拖延交作业的时间,最后导致教师无法给学生一个总结,学生最后看到的只是一个分数,这个分数从何而来?为什么是这个分数?作业本身有哪些优点和问题就不得而知啦。大大的打了课程教学的折扣,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下一个课程学习的开展。没有问题,没有目的,也就没有了学习的缘由。另外学生的平时作业和考核作业的评分,必须做到由课程组全体教师集体评分,其中以班级负责教师为主体,本课程组其他教师评分占一定比分的形式进行(如班级负责教师的评分占50%,其他几名教师评分各占25%)。

4结语

经过了两年的不断探索和改进,课程组授课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当前我系学生数量众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且年轻化,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课程组授课模式以组长负责制的团队形式,非常有利于老教师带动新教师,推动教师间教学的直接交流;让教师的教学与自身的学习成长进入一个良性的轨道。课程组授课模式还有利于民办高校加快精品课程建设,团队授课能使课程的质量快速上升;另外能较好的把握整个教学进度,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课程组授课模式以团队的形式实现多元化、开放性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确立学生的个性,确立理了解的丰富性、答案的非绝对权威性和实践的针对性,有利于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两年来,我们辛苦耕耘也得到了相应的成效,我们的教师和指导的学生在国内外大赛中屡获佳绩,为师生的成长,我院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相关经验形成文字,一则希望得以推广,为当前的教育现状尽绵薄之力;二则抛砖引玉,期望各院校的专家、教师、学生给予更多的反馈意见,使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授课艺术篇6

[关键词] 讲授艺术;讲授对象;讲授内容;讲授方法

Abstract:Classroom instrucaion is a special art and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classroom teaching. To have a perfect command of this art, teachers shoud thoroughly understand students, carefully choose methods and skillfully master teaching contents.

Key words: instructional art; studen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课堂讲授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仍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以为只要自己懂了就可以上讲台去教别人,以为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这样的认识未免有些偏颇。“固然,自己懂是必要前提,以己之昏昏而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但以己之昭昭就能使人昭昭吗?恐怕也未必如此。”[1]怎样才能达到课堂讲授的艺术境界呢?搞清楚什么是讲授艺术,透彻地了解讲授对象,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选择正确的讲授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一、 何谓讲授艺术

“所谓讲授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全面熟悉学生情况的前提下,运用熟练的语言技巧,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思想品德并训练其技能和技巧的过程。”[2]在这里突出地强调“艺术”,主要是为了强化教师讲授过程的创造性,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既严谨,又活泼;既周密,又生动;既深刻准确,又清晰明白地阐述教学内容,这是规律性和灵活性高度统一的体现。当然,这里所讲的“艺术”,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其中,讲授艺术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它的表演性、创造性、审美性和情趣性上。所谓表演性就是指教师如同演员,也是通过知识内容、言语表述、姿态情感去获得讲授效果。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不仅仅是“演员”,还是“编剧”、“导演”、“灯光”、“道具”等,而且在表演时具有很强的即时性;所谓创造性就是指教师在授课时对讲授内容的处理、讲授方法的选择、讲授方案的设计、讲授过程的组织、讲授技巧的运用等等,不能只拘泥于一种模式,照本宣科,成为“死教书、教死书”的教书匠;所谓审美性就是指教师在授课时既要展示自己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又要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注意,使教学双方真正陶醉于一种美的享受之中;所谓情趣性就是指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表现出高尚热烈的情绪,要创造出有情感的学习环境,不能表现得低落冷漠,否则既谈不上艺术,更别提对人的心灵的塑造了。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讲授艺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其知识传授的诱导性功能、能力开发的启迪性功能和思想教育的陶冶性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高效的讲授效果。

二、 透彻地了解讲授对象

透彻地了解讲授对象是课堂讲授达到艺术境界的重要实现方式。“通过这一点,不但可以使教师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正确地选择讲授方法,而且又可以使他们取得必要的心理准备,尽快消除紧张感和空虚感,上起课来轻松自如,渐入佳境。”[3]那么,怎样才能透彻地了解讲授对象呢?

1.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如:人数、年龄、男女比例、家庭情况、消费水平、民族宗教等。通过对这些情况的了解,教师会对学生的接受水平、价值取向、心理状况、生活习惯等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这对安排讲授内容和选择讲授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如: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课堂纪律、参与习惯、自习状况、阅读范围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但有助于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找到启发学生灵感的钥匙,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而且有助于师生间进行双向交流,提高课堂讲授效果。

3.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认识程度和期望值

如:是否读过本学科的有关书籍,是否知道本学科的学术流派和权威,对学习本学科有哪些疑问和希望等。了解这些不但可以提高课堂讲授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而且可以调整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调动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4.了解学生对教师自身的评价

如:教师的人格品质、理论水平、工作态度、讲授方法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听溢美之词,更重要的是要听取批评之词,做到闻过不怒,闻功不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讲授水平,才能不断地吸取丰富的营养。

透彻地了解讲授对象,可以个别交谈,可以开座谈会,也可以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家长、领导来了解情况。总之,教师在通过各种办法全面真实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和反映后,便能充实、自信地走上讲台。

三、 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

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是课堂讲授中塑造善的人格的重要保证,是课堂讲授中创造美的意境不可缺少的前提,是课堂上师生间进行知、情、意相互交流、交融、交汇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课堂讲授艺术境界的又一重要方式。

1.把握本学科理论发展的前沿问题

教师在讲课中绝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研究本学科的前沿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于迷雾中透视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正确地把握本学科理论发展的前沿问题,并恰当地引入课堂讲授。当然,引入这一点不能喧宾夺主,而应作为学生在系统掌握教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继续钻研问题的一种必要的引导。

2.把握讲授内容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众所周知,吃透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整体地而不是局部地、灵活地而不是机械地把握教材。但是,教学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凡是与本学科有关的知识都应仔细地加以研究,并把它有机地纳入讲授内容之中。只有这样,课才会越讲越宽,越讲越活。

3.把握讲授内容逻辑关系中的关键问题

“每一门学科的逻辑结构中都存在着若干关键问题,这些关键问题是整个理论体系的纲,抓住了纲,整个理论体系都提起来了。”[4]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找准这些关键问题,并将其钻研透彻,从而在课堂上做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使学生真正掌握本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要领。

4.把握学生对本学科的疑难问题

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提出疑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这些疑问又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因此,教师必须对这些问题给予必要的解答,否则,即便是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依然觉得如同隔靴搔痒,收效甚微。

处理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便是科学地把握了讲授内容的完整标志。

四、选择正确的讲授方法

教师选择什么样的讲授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特点,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但是,不管怎样都应该积极选择正确的讲授方法。因为,选择正确的讲授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也是达到课堂讲授艺术境界的重要方式。

1.归纳演绎法

所谓归纳演绎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时从归纳入手,从个别现象出发,归纳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然后通过演绎,运用概念和原理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与趋势,从而使课堂讲授过程成为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过程。一提起归纳演绎法,可能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甚至不少人觉得已经驾轻就熟,但从学生反映的效果来看,却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在于它割裂了归纳与演绎的必然联系,是一种“纯粹演绎讲授法”。因此,必须学会科学地运用这一方法,要真正掌握归纳与演绎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关系,知道演绎只有依靠归纳才能具有可靠的出发点和前提,而它又为归纳提供了论证工具和方向,这样才能摆脱那种程序化的死板状况,使课堂讲授真正进入充满着逻辑力量和独创精神的艺术境界。

2.双向参与法

所谓双向参与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和客体,通过提问、回答、讲解、讨论等途径,教师以主导者的身份,学生以认识者的身份直接参与课堂讲授,使课堂讲授成为师生双向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双向参与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在要求。众所周知,人的认识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一是认识者通过感官筛选从外界获得信息,使自己占有信息;二是认识者运用自己原来的认识模式对信息进行加工改造,使信息被认识者同化,成为具有认识者特色的信息。因此,认识绝不是机械地、被动地认识客观,而是能动地反映客观。这种能动性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渠道来完成对信息的选择、重构和创造,而且这一过程必须被教师所了解。通过与学生知、情、意的相互交流、交融、交汇,教师一定能创造出课堂讲授的艺术佳境。

3.情感投入法

所谓情感投入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讲授中不仅要理性地去探求真理,而且要投入情感来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讲授成为充满生机的学习过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着健全理性与丰富情感的血肉之躯,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学会运用情感因素。授课时,要自然地运用情感,适度地控制情感,把学生的情感调节到恰到好处;要细心地培养情感,使学生原有的需要满足后,不断地产生新的需要,并通过对这些需要的满足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要有力地激发情感,通过提问、解答、检验等几个环节,使学生的期望出乎意料地得到满足,从而引发学生高度愉悦的学习情绪。当然,情感的投入一定要真诚、恰当,否则会适得其反。情感的真诚、恰当地表达是教师课堂讲授的另一种高超艺术。

4.理性意象法

所谓理性意象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讲授中根据具体需要既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进行抽象思维,也使用意象进行形象思维,在言不尽意的情况下,“立象以尽意”,从而使课堂讲授达到美的意境。用概念、判断、推理表达讲授内容是课堂讲授的基本途径。“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仅仅用概念、判断、推理难以完美精彩的表达讲授内容,而用形、情、景相统一的意象来表达讲授内容则有奇妙的效果,能够把人引入一个妙不可言的意境中去。”[5]当然,要塑造美的意象,就必须紧紧围绕讲授内容,通过合适的手段如:语言、姿态、服饰、板书、教具等来实现这一目标。另外,还应尽可能地开掘学生的审美潜能,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进入美的意境。

总之,以上四个方面是实现课堂讲授艺术境界的关键所在,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中了解什么是讲授艺术是实现课堂讲授艺术境界的前提;透彻地了解讲授对象是实现课堂讲授艺术境界的基础;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是实现课堂讲授艺术境界的保障;选择正确地讲授方法是实现课堂讲授艺术境界的重要实现方式。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和做好这几方面工作,我们的课堂讲授就一定会进入很高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 王国俊. 讲授艺术论[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 赵敬春. 谈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J]. 教育探索,2001,(2):69.

[3] 高美丽. 谈谈课堂教学的艺术[J].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1,(6):87.

授课艺术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授课艺术 方法 原则 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也是一项艺术性的活动。“艺术使思想政治教育美化、生动、更富于激情”。[1]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是指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美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之上,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技巧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艺术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突出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决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突出特点

1.1.1 较强的理论性。理论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突出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涵盖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多个方面,它属于我国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课程。理论化的知识架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存在形式,这些决定它的政治理论性较强。

1.1.2 高度的抽象性。抽象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抽象性表现为概念抽象、推理抽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抽象性最强。这门课程从知识结构上可以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中的“物质、意识、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概念特别抽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中“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商品经济基本矛盾”三个概念之间逻辑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

1.2 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中面临的挑战 2010年5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要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当今,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面临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态度等问题的挑战。

1.2.1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不够创新。教师教学方法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相当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第一学历不是思想政治理论相关专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够深厚,教学方法的陈旧、单一,主要表现在:①重理论灌输、轻思维引导;②重理论讲授、轻现实分析;③传统教学方式多,现代教学手段少。多采取理论讲授,没有积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从而大大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2]

1.2.2 学生兴趣不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兴趣不高也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目前,高校新一代的大学生大多属于90后,他们思想状态的主流是积极的。但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人爱好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导致部分学生重物质利益、轻理论学习;迷恋科技产品、忽视自我要求;重个人利益、忽视社会责任,这些都影响他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表现。比如大班教学中的逃课现象、上课玩手机、说闲话、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愿意参与课堂实践等问题的出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改进授课方法,运用科学原则,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艺术水平。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主要方法和运用原则

导入艺术和结尾艺术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两个关键性环节,而重难点突破艺术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核心基础。

2.1 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入必须引人入胜,引发学生浓厚的听课兴趣,为整堂课的讲授打下好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入艺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案例故事导入。案例故事导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中最常见的导入方法。教师用贴近学生和社会的典型案例、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的主题,将学生注意力引入课堂主题上来。这些案例和故事仅仅是引子,不是授课的目的,而是手段和过程。②设置悬疑导入。设置悬疑导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中的重要方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能引发学生共鸣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③名言警句导入。清人李渔曰:“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3]这里的“奇句”就是名言警句。名言警句导入是指用名人名言、富有哲理的格言、俗语、歇后语,古诗词等开头,引出讲课主题,从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增强师生情感体验,创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情境。

方法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为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入艺术的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包括:①目的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入艺术方法必须紧扣主题、有的放矢,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的;②精炼性原则:郑板桥曾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入艺术方法中运用的案例、故事、名言警句、音像资料要做到短小精悍、引人入胜。对案例和故事的细节上不能过分雕琢,一般应在5分钟内完成;③新颖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必须选择少见的材料,或者对熟知的材料提出新的观点,做到先声夺人,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入艺术运用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一次飞跃。

2.2 思想政治理论课重难点突破艺术 思想政治理论课重难点突破艺术是课堂教学第二次飞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采取说理、启发、举例等艺术方法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

2.2.1 说理艺术法。陶行知曾讲:“教师的职务就是千教万教,教人以真。”这里的“真”就是“理”。说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要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理艺术法主要包括:第一,幽默说理,是指运用恰当的歇后语、顺口溜、漫画、笑话、群众性语言等传授讲课内容,使得课堂内容通俗易懂,课堂气氛生动活波;第二,比较说理,是指运用大小、正反、真假、善恶、美丑等对比叙事说理,使得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2.2 启发艺术法。《学记》曰:“故君子之教,喻也。”“喻”就是启发。教学启发艺术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而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偷快地获得发展。启发艺术法主要包括:①设疑启发。教师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用生动有趣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引发他们在生疑―质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②对比启发。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将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横向、纵向、正反以及新旧的对比,从而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学生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和记忆。除过这两种启发艺术法之外,还有故事启发、点拨启发、类比启发等方法。

2.2.3 举例艺术法。古语有云:“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举例艺术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重难点突破的最重要的方法。要让举例具有艺术性,必须做到:第一,选择和运用最能说明重难点的典型事例,对其进行深刻剖析,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一典型事例来理解重点和化解难点;第二,举例要具有准确性和精当性。举例要紧扣主题,事例的论点要准确,论据要充分、精炼。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难点突破艺术的运用也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①特殊性原则。以上三种重难点突破方法的运用要以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性为基础;②必要性原则。说理、启发、举例都是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对学生容易理解的、一目了然的知识则不需要冗长的说理、多余的启发和举例,从而优化课堂设计。

2.3 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尾艺术 “编筐编篓,在于收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尾艺术就是运用多种方法,深化讲课主题、延伸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

2.3.1 总结式结尾。总结式结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常用的结尾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准确精炼的语言、简单明了的图表等方法,归纳知识的结构和主线、强化重点,以起到画龙点睛、升华认识的作用。

2.3.2 悬念式结尾。悬念式结尾就是设疑结尾,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中有难度的结尾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抓住章节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末尾提出具有一定难度且与下次课有关的问题,设置悬念、巧设伏笔、激发学生探索下一节教学内容的兴趣。悬念式结尾既可以活跃本节课课堂气氛,又可以为下一节课铺垫,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3 幽默风趣式结尾。幽默风趣式结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中难度最大的结尾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双关、谐音、妙语等幽默方法作总结,触动学生神经,从而创造一种妙趣横生、欢乐放松的和谐氛围。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尾艺术方法的效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①完整性原则:紧扣教学内容、系统归纳、首尾呼应,不能虎头蛇尾,更不能虎头无尾;②针对性原则:结尾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的学情进行总结,对学生难理解、难掌握的地方应重点强调和阐释;③适度性原则:结尾的时间必须适度,一般在课堂即将结束的两三分钟进行结尾,因此必须选择最恰当、最精炼的言语进行总结。

通过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尾艺术,实现整个教学过程“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的完美和谐,实现课堂教学的第三次飞跃。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目标

“手段要与目的相统一。”如果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方法是手段的话,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目标就是目的。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方法是为授课艺术的目标服务的。

3.1 知识目标 思想性和科学性 思想性和科学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要达到的首要知识目标。

3.1.1 思想性。思想性居于首位,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灵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必须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基石,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着眼于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1.2 科学性。科学性就是真理性,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生命线。“科学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化、严谨、更寓于理性”[4]。科学性目标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坚持教学的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遵循大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合乎课堂教学规律,授课内容要讲究严密性、准确性、渐进性。

3.2 情感目标 趣味性和审美性 趣味性和审美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要达到的第二层次情感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艺术要起到提高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审美性的作用。

3.2.1 趣味性。趣味性是实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保证。马克思曾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地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趣味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要运用生动形象的事例、幽默风趣的哲理、真挚朴实的语言、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励、启迪和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趣味性目标需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坚持趣味性与思想性、知识性紧密结合;②坚持趣味性与严肃性的辩证统一,基于趣味性而设计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要贴近实际,不能荒诞离奇,更不能哗众取宠、庸俗低级。[5]

3.2.2 审美性。苏联美学家托洛维奇曾指出:“在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事值得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都必定有审美的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作为一种教学活动,也具有特殊的审美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审美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使得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享受,从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完成人格塑造。[6]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审美性要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内在美和教学表达的外在美有机结合在一起。

3.3 能力目标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最高目标。

3.3.1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也叫具体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目标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借助语言、表情、体态、图像、音响等方式来传递、表达或阐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对教学内容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贴切的比喻、生动的语言、巧妙的启示,将抽象概念形象化,枯燥内容趣味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主要通过生动的教师语言、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达到“以形感人”,从而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7]

3.3.2 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也叫抽象思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最高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形式,揭示教学内容知识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思维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要贯彻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原则。既要选择恰当的具体材料,注意培养大学生形象思维,又要采取比较、分析与综合、归纳演绎、逻辑与历史等思维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引导他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实现两者不断互相转化的矛盾运动过程,最终塑造了一堂优秀的教学艺术作品。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认真学习和运用各种教学艺术方法,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1][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87.

[2]张思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1).

[3]李渔.闲情偶记[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13.

[5]房彬,檀江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三结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

[6]何四清.初探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4).

授课艺术篇8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突出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决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突出特点

1.1.1 较强的理论性。理论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突出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涵盖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多个方面,它属于我国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课程。理论化的知识架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存在形式,这些决定它的政治理论性较强。

1.1.2 高度的抽象性。抽象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抽象性表现为概念抽象、推理抽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抽象性最强。这门课程从知识结构上可以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中的“物质、意识、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概念特别抽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中“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商品经济基本矛盾”三个概念之间逻辑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

1.2 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中面临的挑战 2010年5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要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当今,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面临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态度等问题的挑战。

1.2.1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不够创新。教师教学方法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相当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第一学历不是思想政治理论相关专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够深厚,教学方法的陈旧、单一,主要表现在:①重理论灌输、轻思维引导;②重理论讲授、轻现实分析;③传统教学方式多,现代教学手段少。多采取理论讲授,没有积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从而大大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2]

1.2.2 学生兴趣不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兴趣不高也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目前,高校新一代的大学生大多属于90后,他们思想状态的主流是积极的。但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人爱好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导致部分学生重物质利益、轻理论学习;迷恋科技产品、忽视自我要求;重个人利益、忽视社会责任,这些都影响他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表现。比如大班教学中的逃课现象、上课玩手机、说闲话、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愿意参与课堂实践等问题的出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改进授课方法,运用科学原则,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艺术水平。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主要方法和运用原则

导入艺术和结尾艺术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两个关键性环节,而重难点突破艺术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核心基础。

2.1 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入必须引人入胜,引发学生浓厚的听课兴趣,为整堂课的讲授打下好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入艺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案例故事导入。案例故事导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中最常见的导入方法。教师用贴近学生和社会的典型案例、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的主题,将学生注意力引入课堂主题上来。这些案例和故事仅仅是引子,不是授课的目的,而是手段和过程。②设置悬疑导入。设置悬疑导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中的重要方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能引发学生共鸣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③名言警句导入。清人李渔曰:“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3]这里的“奇句”就是名言警句。名言警句导入是指用名人名言、富有哲理的格言、俗语、歇后语,古诗词等开头,引出讲课主题,从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增强师生情感体验,创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情境。

方法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为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入艺术的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包括:①目的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入艺术方法必须紧扣主题、有的放矢,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的;②精炼性原则:郑板桥曾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入艺术方法中运用的案例、故事、名言警句、音像资料要做到短小精悍、引人入胜。对案例和故事的细节上不能过分雕琢,一般应在5分钟内完成;③新颖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必须选择少见的材料,或者对熟知的材料提出新的观点,做到先声夺人,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入艺术运用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一次飞跃。

2.2 思想政治理论课重难点突破艺术 思想政治理论课重难点突破艺术是课堂教学第二次飞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采取说理、启发、举例等艺术方法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

2.2.1 说理艺术法。陶行知曾讲:“教师的职务就是千教万教,教人以真。”这里的“真”就是“理”。说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要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理艺术法主要包括:第一,幽默说理,是指运用恰当的歇后语、顺口溜、漫画、笑话、群众性语言等传授讲课内容,使得课堂内容通俗易懂,课堂气氛生动活波;第二,比较说理,是指运用大小、正反、真假、善恶、美丑等对比叙事说理,使得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2.2 启发艺术法。《学记》曰:“故君子之教,喻也。”“喻”就是启发。教学启发艺术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而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偷快地获得发展。启发艺术法主要包括:①设疑启发。教师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用生动有趣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引发他们在生疑―质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②对比启发。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将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横向、纵向、正反以及新旧的对比,从而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学生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和记忆。除过这两种启发艺术法之外,还有故事启发、点拨启发、类比启发等方法。

2.2.3 举例艺术法。古语有云:“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举例艺术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重难点突破的最重要的方法。要让举例具有艺术性,必须做到:第一,选择和运用最能说明重难点的典型事例,对其进行深刻剖析,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一典型事例来理解重点和化解难点;第二,举例要具有准确性和精当性。举例要紧扣主题,事例的论点要准确,论据要充分、精炼。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难点突破艺术的运用也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①特殊性原则。以上三种重难点突破方法的运用要以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性为基础;②必要性原则。说理、启发、举例都是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对学生容易理解的、一目了然的知识则不需要冗长的说理、多余的启发和举例,从而优化课堂设计。

2.3 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尾艺术 “编筐编篓,在于收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尾艺术就是运用多种方法,深化讲课主题、延伸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

2.3.1 总结式结尾。总结式结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常用的结尾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准确精炼的语言、简单明了的图表等方法,归纳知识的结构和主线、强化重点,以起到画龙点睛、升华认识的作用。

2.3.2 悬念式结尾。悬念式结尾就是设疑结尾,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中有难度的结尾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抓住章节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末尾提出具有一定难度且与下次课有关的问题,设置悬念、巧设伏笔、激发学生探索下一节教学内容的兴趣。悬念式结尾既可以活跃本节课课堂气氛,又可以为下一节课铺垫,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3 幽默风趣式结尾。幽默风趣式结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中难度最大的结尾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双关、谐音、妙语等幽默方法作总结,触动学生神经,从而创造一种妙趣横生、欢乐放松的和谐氛围。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尾艺术方法的效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①完整性原则:紧扣教学内容、系统归纳、首尾呼应,不能虎头蛇尾,更不能虎头无尾;②针对性原则:结尾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的学情进行总结,对学生难理解、难掌握的地方应重点强调和阐释;③适度性原则:结尾的时间必须适度,一般在课堂即将结束的两三分钟进行结尾,因此必须选择最恰当、最精炼的言语进行总结。

通过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尾艺术,实现整个教学过程“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的完美和谐,实现课堂教学的第三次飞跃。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目标

“手段要与目的相统一。”如果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方法是手段的话,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目标就是目的。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方法是为授课艺术的目标服务的。

3.1 知识目标 思想性和科学性 思想性和科学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要达到的首要知识目标。

3.1.1 思想性。思想性居于首位,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灵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基石,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着眼于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1.2 科学性。科学性就是真理性,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生命线。“科学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化、严谨、更寓于理性”[4]。科学性目标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坚持教学的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遵循大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合乎课堂教学规律,授课内容要讲究严密性、准确性、渐进性。

3.2 情感目标 趣味性和审美性 趣味性和审美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要达到的第二层次情感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艺术要起到提高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审美性的作用。

3.2.1 趣味性。趣味性是实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保证。马克思曾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地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趣味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要运用生动形象的事例、幽默风趣的哲理、真挚朴实的语言、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励、启迪和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趣味性目标需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坚持趣味性与思想性、知识性紧密结合;②坚持趣味性与严肃性的辩证统一,基于趣味性而设计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要贴近实际,不能荒诞离奇,更不能哗众取宠、庸俗低级。[5]

3.2.2 审美性。苏联美学家托洛维奇曾指出:“在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事值得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都必定有审美的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作为一种教学活动,也具有特殊的审美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审美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使得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享受,从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完成人格塑造。[6]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审美性要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内在美和教学表达的外在美有机结合在一起。

3.3 能力目标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最高目标。

3.3.1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也叫具体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目标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借助语言、表情、体态、图像、音响等方式来传递、表达或阐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对教学内容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贴切的比喻、生动的语言、巧妙的启示,将抽象概念形象化,枯燥内容趣味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主要通过生动的教师语言、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达到“以形感人”,从而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