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授课技巧论文8篇

时间:2023-03-10 14:51:48

授课技巧论文

授课技巧论文篇1

[关键词]语言 课堂教学 幽默风趣 使用技巧

[作者简介]张勇(1966- ),男,江苏徐州人,河南警察学院警察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实用文书写作、秘书实务。(河南 郑州 45004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157-02

人类离不开幽默风趣,缺乏幽默风趣的人犹如一座缺乏生气的雕像。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要进行卓有成效的交流,达到理想的交流效果,是离不开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最常规的手段和工具,要取得好的教学的效果,语言幽默风趣是至关重要的。

一、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

幽默风趣的语言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讲,具有外因与内因两个方面的因素。教师的教只是学习的外因,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学是内因,是学得好与坏的根本因素。教学效果必须由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来体现出来。如果缺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教就无从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对知识的讲授不仅要注重内容,也要注重授课的方法和技巧,再准确、深刻、全面的内容,再具有知识性和思想性,如果学生不感兴趣,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能以饱满的热情,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授课内容当中去,语言激扬、幽默风趣,以这样的授课内容,这样的授课状态,自然就会产生出学生无法拒绝的吸引力,无疑就会极大地激发出学生无穷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就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2.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讲,都习惯于接受感性知识,而对于理性知识则不太容易接受。即使是大学生,虽然一直接受理性知识的传授,他们也不太喜欢去学习理性知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要传授的知识大多是理性的,学生要掌握这些理性知识,必须依靠抽象的思维。就大多知识来讲,其本身是枯燥和抽象的。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这些理性知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精神上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这样比较容易进入抽象思维的王国,促进其理解和思考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掌握理性知识的目的。而要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就要求教师在结合授课内容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语言幽默风趣的力量,寓教于乐。

3.可以有效组织教学,起到控场作用。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有一个有序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除了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组织教学,维护教学秩序。在课堂上,当有些学生不听讲、打瞌睡、甚至捣乱时,教师可以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去批评教育学生,以控制教学场面,驾驭课堂秩序。运用这样的方法,比那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效果要好,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可以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教师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学习,教师就会以一种愉悦轻松的心态,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将大量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这无疑是一个良性循环,对于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素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幽默风趣语言的方法技巧

1.表达要含蓄。语言含蓄,是幽默风趣的一种技巧,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但要做到语言含蓄,是要具有相当高的水平的。首先,说话者要有很高的语言驾驭能力。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洞悉授课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与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具有稳定自信的心理素质。其次,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悟性。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不但要了解自己的学生,而且要充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用含蓄幽默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想象和理解,不但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还可以强化知识的掌握。采用含蓄的方法,比直接把所有的意思和盘端出那种毫无生机的方法要生动得多。

2.善于借题发挥。所谓借题发挥,是指围绕某一问题,阐述出相关、完全不同,或者完全相反的解释,并且在阐述中伴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人们去思考。对于教师来讲,借题发挥就是以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问题为中心,围绕其进行阐述,可以进行相应的引申,也可也以进行相反或不同的阐述,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深入洞悉的理解。在授课时借助幽默的语言,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借题发挥是一种高超的授课艺术,要使教师能够在课堂授课中,熟练灵活地运用这一授课技巧,需要具备相当的条件:一是,要有扎实的理论根基。教师只有将所要讲授的内容真正理解,洞悉了其中的真髓,才能达到在课堂讲授当中借题合理、收放自如的效果。可见,扎实的理论根基是借题发挥的最基本前提。二是,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上将所掌握的内容客观真实地传递给学生,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准确的语言。具有清晰的思路固然是每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但和教学经验也密不可分。三是,要有善于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灵性。教师对教学内容不但要有所知,还要有所想。要养成时时刻刻将教学内容与客观实际进行联系、比较的习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知识,获取灵感,在教学中举一反三、借题发挥。四是,不可牵强附会。教师在课堂讲授中,运用借题发挥这一技巧时,要注意借题要恰当合理,切忌牵强附会,离题千里。如果那样,不但起不到启发引导的作用,还会有不知所云、哗众取宠之嫌,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不利的。

3.巧用夸张。所谓夸张,是指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者品质。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在课堂讲授中娴熟地运用夸张这一手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夸而有据”。运用夸张是要做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不要无中生有乱说。二是,要把握好分寸。需要注意的是,夸张要恰到好处,并不是越夸大越好,过火的夸张会给人一种虚假、哗众取宠之感。如是这样不但达不到幽默风趣的效果,还可能引起别人的反感。

4.形象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一般是用具体的、常见的、浅显的事物来说明解释深奥的、抽象的、陌生的事物。比喻可以使语言形象化、生动化,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增强授课效果的语言表达方法。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恰当地运用比喻,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必须贴切。比喻首先要“像”,比喻中的喻体与本体虽然在本质上根本不同,但是它们必须具有共同点,或相似点,没有共同点、相似点,就很难做到“像”。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篇里所说的那样:“故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若刻鹄类鹜,则无所取焉。”这里所说的“以切至为贵”就是指的贴切最重要。因此,在打比喻要慎选喻体。需要提醒的是,喻体选对了,并不是说明比喻就恰当、合适了。在选择喻体的同时,也要注意喻体的修饰语,以及谓语动词的选用,以完全保证喻体和本体的切合,这样才能达到比喻的恰当、贴切。

第二,必须易懂。比喻的作用就是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熟悉,化深奥为浅显,目的就是使人易懂。如果将本体事物比喻得让人不可理解,那就失去了比喻的价值。因此,我们在运用比喻时,必须用对大家来讲具体、熟悉的喻体来作比喻。这一点对于教师特别重要,只有在课堂讲授中借用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作比喻,才能使他们真正明白原本空洞、陌生的道理。

第三,必须新颖。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过:“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再用的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材了。”以上话语虽尖刻,但十分清楚地说明,只有新颖的比喻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才能产生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喻体和相似点的选择,要彻底摆脱陈陈相因、熟而不鲜的倾向。比喻是否具有新颖性,直接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授课效果。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很强的探索精神。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用一些乏味的、陈旧的比喻,不但达不到吸引学生、激发兴趣的目的,反而会弄巧成拙,使学生产生厌恶、排斥的情绪。这种后果是对教学极为不利的。四是,必须健康。恰当运用比喻,还要重视比喻的思想是否健康。讲师是人类的工程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向学生灌输先进的、积极的思想。这不仅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同时也是时代的要求。因此,要做到形式内容都要健康。

5.声东击西。所谓声东击西是一种目标在此,却先向彼,欲进先退的一种语言表达方法。这种表达方法具有十分显著的特点——含蓄、迂回。在运用声东击西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时,讲话人将想要表达的意思,隐藏在说出来的语言后面。听众对于话语的真实意思并不能马上领悟出来,需要有个回味的过程,才能体味出话中的个中奥秘,从而产生风趣幽默的效果。教师要做到在课堂讲授中熟练、灵活地运用声东击西这种语言表达技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给学生一定的理解回味时间。要使声东击西这种技巧在课堂讲授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反复体会。只有经过学生静心思考得到的东西,才可以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和成就感。反之,如果所有问题的答案都由教师直白地说出,会失去问题本身的吸引力。长久下去会影响讲课效果。第二,要有所准备,抓住时机。要在课堂讲授中熟练运用声东击西的讲授技巧,教师除了要对讲授内容了如指掌,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外,同时,还要十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善于在课堂上把握恰当时机。以上无疑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6.欲擒故纵。欲擒故纵这种语言技巧在课堂讨论中经常运用。所谓欲擒故纵,是指在反驳对方的观点时,先不指出对方观点是错误的,而是将这种观点作为正确的,一步一步含蓄地进行推导,直到推导出一个极其荒谬错误的结论,从而使对方的观点不攻自破。欲擒故纵语言技巧一般多运用于课堂讨论之中,恰当运用欲擒故纵语言技巧,对于学生领悟理解相关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实际运用欲擒故纵语言技巧时,应事先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理解透彻,驾轻就熟。要充分发挥欲擒故纵语言技巧的作用,就要求教师对所教授内容要十分熟悉。教师只有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有深刻的领悟,真正洞悉其中的精髓,才能在讲授中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清晰透彻地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此基础之上佐以恰当的语言艺术,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对所讲授内容不甚理解,或囫囵吞枣,就好比水无源,木无本,也就无从谈起教学技巧的运用了。第二,精心设计,掌握主动权。要在课堂讲授中发挥欲擒故纵语言技巧,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讲授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既讲求讲授过程的流畅、自然,又要充分考虑到各个细节,特别是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到有备无患。这样才能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讲授中掌握主动权,将欲擒故纵语言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高长梅,欧阳慧.教师素质培养手册[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

[2]何世达.词汇·语法·修辞[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5.

授课技巧论文篇2

关键词:学校听课文化;课前沟通;集体备课;学会听课;评课

良好的学校听课文化的构建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活动,良好的学校听课文化构建是教学观摩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土壤。我们进一步认为应该把“教师听课评课”提高到教师的生活方式的高度来认识,即成为一种职业需求和分内工作,真正发挥教师听课评课的作用,让听课评课成为一种学校文化。在此,我对构建学校听课文化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听课活动前的说明

为使听课的目的性更强,应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思想引导。

1.明确听课的目的,强调听课活动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探求相互促进的策略和方法,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

2.应当端正听课态度,听课不是挑刺或找不足,课堂上好的和不好的事件都是有价值的。

3.确定听课的中心内容,引导听课者与授课者共同确定。

二、集体备课训练

对于一个上课者来说,所上的课无论是何种类型,都希望给听课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集体备课可以使听课者与授课者共同感兴趣的教学课题作为教学的中心和主题,再就是共同进行教案和教学程序的设计,这样可以减轻授课者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授课者只不过是集体设计的教案和教学程序的演绎者。

三、听课的技巧训练

课堂上的观察要针对课前与授课教师共同商定的问题或范畴,记下课堂教学中的情况,这些资料将成为讨论时可援引的事例,从而避免空泛的讨论。如教学重点是如何突出的,难点是如何化解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课堂训练的特色等,同时应将焦点放在学生对课题的理解上。因此,学会听课是构建良好听课文化的必备条件。

四、听课后的讨论技巧

听课后讨论的焦点应当是课题的内容、教学处理过程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而评课讨论的过程应当分为三个步骤。

1.授课教师的简要介绍,主要内容是大纲的要求,教学的重点、难点,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2.评课者的发言,评课人要开动脑筋,积极发言,认真评议。当然要特别注意措辞、语调与态度,绝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评课人要以合作的身份、以理解的心态、以交流的形式、以议论的方式,客观地分析,协商地评价,合理地建议,并帮助授课者改进存在的问题。

3.由评课的主持人作一个评课者和授课者都能接受的结论性评价语言。因此,听课后的评课和讨论是构建良好听课文化的关键。

我认为,听课评课不仅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管理功能,促进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促进具有生命活力的合作文化和探究文化的形成。因此要构建良好的听课文化。

参考文献:

授课技巧论文篇3

[关键词] 教学 技巧 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成功的课堂讲授,除了要求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好的表达能力外,还必须有较高的讲授技巧。下面,笔者就课堂讲授效果问题谈一谈体会。

一、注重观察判断,忌聋子擂大鼓

(一)注意感知听课对象的心理。授课时,教师要凭自己的感官感知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状态。要不断观察学生听课中的表情及动作,判断其学习是否认真,对所学知识是否感兴趣。还要根据听课者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判断对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意把握课堂的互动。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诱导学生集中精力,沿着教师的思路听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识水平。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对启发式教学曾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按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答其词。”可见,孔子关于“启”与“发”的表述,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因果关系,没有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不启;没有教师的“启”,就没有学生的“发”。

(三)注意调节课堂的气氛。一堂课45分钟,若教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述,势必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当教师发现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绪不佳时,适时穿插一些妙趣横生的实例,或利用恰当的幽默,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往往会将平淡的一堂课变得生动,富有情趣。课堂上一个好的例子、幽默,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不但使学生们学得懂,记得牢,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注重课前预想,忌竹筒倒豆子

(一)抓住教学重点。备课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对象的基础和素质,预先设想其在学习中可能提出什么问题,需怎样回答或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等。在授课时,应该通过板书或者投影把其显示出来,并积极引导学生去把握它,绝对不能含糊不清或不知所云。如果教师不指出教学重点,或者强调所教内容都是重点,每个章节都是中心,那么,你讲的课既没有重点,也没有中心。在授课时摒弃平铺直叙的、面面俱到的教学方法,始终抓住教学重点不放。

(二)理论联系实际。书本知识是理论对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它具有系统性、理论性,但缺乏直观性等特点。教师授课时,如果照本宣科,即使你自以为讲得很好,也会显得枯燥无味。讲课不生动,就没有吸引力,学生就没有兴趣去学,教学效果就不理想,它是环环相扣的。所以,理论课要达到讲授生动的效果,很重要的技巧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尽量做到理论的阐述与生活的广度密切结合。

(三)内容详略要得当。教师编写教案时,不仅要依据教材,运用成功的教学经验,还要对教学对象的情况了如指掌。上课时,做到精选讲课重点,举出的事例要有代表性,避免无重点、泛泛而谈,并且能灵活巧妙地处理好各种情况。切不可授课时,不分主次、不分重点、不看对象,也不管学生是否能接受,将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地全部抛出来了事,结果事倍功半。

三、注重语言表达,忌茶壶煮饺子

(一)语言训练的技巧。平时要多讲多练,做到“一看二听三访”:“一看”是指多看一些讲课技巧的书刊,多看教材,把所讲的内容吃深、吃透,做到胸中有“书”;“二听”是多接受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意见,去旁听他们讲课,从中摸索教学方法;“三访”是指常走访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掌握讲课效果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又可以缩短授课者与听讲者的距离,融洽教学关系。试讲时请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提意见;讲授时,对所讲内容要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这样就能保持镇定自如,语言表达流畅。

(二)语言逻辑的技巧。教师在课堂讲授时,讲课的语言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做到层次分明、句句扣题、深人浅出、通俗易懂;要精心设计开场白和结语,不论是案例式的充满悬念,还是讲故事性的娓娓道来,每一种都值得揣摩、借鉴。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切莫颠三倒四、前后矛盾、词不达意、隐晦难懂,把精讲变成了繁讲。

(三)语音语调的技巧。课堂讲授的最高境界是“演课”,要通过生动、丰富的文字和肢体语言传授知识、表达思想,以饱含激情的模拟、动作示范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清楚流畅、精练朴实、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讲课的语调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要始终与学生的思维协调合拍。

四、注重组织计划,忌脚踩西瓜皮

(一)时间分配要得当。一节课中各部分内容大致需要多长时间,应心中有数,重点和难点需要的时间要长些,讲的力度要深些,切忌主次不分,重点不清。时间分配要讲究科学。

(二)课堂提问要得当。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方法,设计的问题必须保持逻辑性、系统性,要注意深浅程度,既不能冒进,也不能保守。做到以下几点:

1.导入式提问。这种提问可创设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讲清新课内容铺平道路。

2.为突出重点难点而有意创设的提问。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自觉地接受、掌握课堂知识。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如果遇到了旧的知识,不要直接应用,而应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从而加强教学的系统性和巩固性。

3.总结式的提问。这种提问一般在每节课的小结中进行,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最后,还可以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作示范以便纠正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4.精心设计提问的难易程度。教师要针对每位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提问的难度,使每位学生都可以获取所需信息,起到“优生能吃饱,差生能吃了”的良好作用,启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计划实施要得当。组织教学前,要预先制定周密的教学实施计划。教学过程中,做到管教合一,既要大胆管理又要循循善诱;组织练习时,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训练内容落到实处;课目结束后,要搞好课终小结,讲评学习和训练中的好人好事,指出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纠正的方法。

五、注重改革创新,忌老生唱戏曲

授课技巧论文篇4

【关键词】英语专业;笔译;理论意识;技能意识

而在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则明确提出了要以培养应用型、专业化、国际化的翻译人才为目标。显然这样的现状并不利于该目标的达成。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在继承传统翻译课教学传统的同时应更新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意识和技能意识,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扩展学生知识面和认知结构,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翻译人才。

一、英语专业笔译教学现状

翻译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而笔译水平的高低更是用来判断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直接依据。然而英语专业笔译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虽然《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提出了一定的翻译要求,但是翻译课怎么教,教什么却没有人能够准确界定。由于各高校教材选择不同,各个教师授课方式不同,再加上囿于经验主义,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只教给学生应该怎么译,而并未说明为什么要这么翻译,这么翻译为什么好,这么翻译为什么不恰当等等。冯庆华曾指出,“长期以来,在大多数翻译课堂上,仍旧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进行翻译技能的训练,按部就班地从词法到句法,从习语到修辞,或是介绍翻译的要求和标准,或是进行汉英句子结构的对比,或是配以例句一一讲解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或是从报刊杂志名家作品中摘录一些句子段落供练习,然后给出译文(材料的选择多具随意性,且带有教师个人喜好的倾向)。由此可见,由于教师多半对翻译课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未能很好的引导、启发学生,其结果导致使学生对于翻译经停留在表象的感知,只会依照所学一味模仿,缺乏了正确的翻译技巧意识,并不能能动的掌握知识。

另外,根据对授课年限的调查,一些院校的英语专业只开设半年或一年的笔译课程,授课时数为72学时,开设一年的只是把周学时减少到2学时,而没有相应的增加课时数,这并不符合新大纲对于笔译课不低于3个学期的要求。加上课程性质单一,而教学内容又略为庞杂,使得笔译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教学计划很紧张,也就没有时间去培养学生必要的技能与意识。这无异于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困难。

二、培养学生翻译的理论意识

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要的主要任务毫无疑问是习得英语语言知识以及掌握英语语言技能,这一点重要表现在于翻译(笔译以及口译)能力上,然而长时间以来,英语专业本科的翻译课都被认为是一门实践课。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因此忽略了掌握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专职翻译家韦努蒂就曾批评有些翻译家轻视理论或不需要进行理论探索的观点,强调翻译理论对译者翻译实践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理论你无法翻译。在这儿,所谓‘理论’,是指一些假设,依据这些假设,首先是选择所需翻译的外语文本;其次是在句子的层面上作出词语的:择,排除其他的选择。这些假设我认为具有理论的性质――翻译时总得有一些假设。我一直有这些假设。”理论是行为的先导,因此我们在强调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的同时也不能够忽略其理论性。

翻译教学的“灵魂”是翻译教学理念,同样,学生翻译技能的“灵魂”则是其获得的“翻译观念”。只有将一些相关的语言学的理论贯穿教学中,才有利于学生“翻译观念”的获得,从而发挥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避免实践的盲目性。笔译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翻译史、翻译观、翻译的基本原理、翻译的标准、翻译研究及其方法论等。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向学生笔译的理论基础知识,强调理论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国内翻译界学者通过借鉴功能语言学理论并应用于翻译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样的事例。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注重培养学生笔译理论意识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并将其运用到翻译课教学中,为我们的人才培养助力。

三、培养学生翻译的技能意识

在对翻译理论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教学的重点就应该投放到技能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切实掌握翻译的技能,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践。笔译的技能、技巧主要是指笔译的策略与方法,在很多翻译专著中这部分都被视为核心。主要包括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词类转译法;增词法;省略法;重复法;正反、反正表达法;归化与异化;全译与变译等方法。许均教授曾把翻译技能概括为理解原文,译语表达,文体适应以及变通手法的运用这四种能力。因此教师在翻译课程的教学中更应该教授给学生笔译的策略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造意识。这个问题对于像对本科生这样的初学者授课来说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翻译技巧被纳入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因为它是翻译技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字面理解翻译技能即是翻译技巧与翻译能力的综合,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当学生掌握并内化了翻译能力也就是获得了翻译技能。翻译课现状也从侧面佐证了这一点。这个问题在翻译教材中被多次提出、讨论。虽然很多人认为翻译并没有既定的规则,但是一定的翻译技巧特别是为初学者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助力,避免初学者走弯路。翻译技巧的重要性给教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即怎么才能够培养学生笔译的技巧意识,使他们能够生“巧”利于他们之后的独立翻译。

翻译技巧的掌握还要求学生善于运用一些辅助工具。这些翻译工具的使用使得译者能够更加准确生动的进行双语互译,是笔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与技巧。

针对非翻译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刘宓庆曾指出翻译技能的培养主要是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包括:①同步转换直译练习;②同步转换异译练习;③翻译的常规处理手段练习;④翻译的基本变通手段训练。这些训练在翻译课程中都能够起到训练、培养的作用。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讨论,对培养英语专业笔译理论意识以及技能意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之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沿着这个合适的切入点积极地投身翻译课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建活跃的课堂,教学相长。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为其今后的独立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西玉.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2010,31(6):29-33.

[2]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授课技巧论文篇5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巧;讲授近况;阐发

在新课程粗浅推进的形势下,高中信息技巧西席理当成为钻研型西席,不仅要可能普及讲授技巧,还要善于对于教诲讲授历程中涌现的种种近况开展阐发钻研,全面降职信息讲授成效

1 当前高中信息技巧讲授近况

在高考应试指挥棒的影响下,高中信息技巧讲授事情在整个高中讲授体系中处于被无视的地位,更多的西席以及学生将精力与时间放在了高考学科下面,对于付信息技巧讲授的珍视程度无余,西席的讲授历程也不足翻新力度,学生的学习兴致、基础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方面的综合影响,导致了当前高中信息技巧讲授成效降职烦懑,须要引起泛博西席的珍视

2 影响讲授成效降职的重要因素

2.1 学校方面:在局部学校,总体讲授陈设上对于信息技巧讲授事情就不敷珍视,诚然在讲授前提与讲授时间的陈设上依据申请举行,然而在理论执行历程中就涌现偏差了.局部学校在期中、期末测验复习时期,将信息技巧讲授课时分给其余应试学科,影响了信息技巧讲授的总体陈设,对于付信息技巧讲授的有效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2.2 西席方面:局部西席在信息技巧讲授历程中,不注意讲授法子革新,讲授模式繁多,与学生之间未可能造成有效的互动历程,对于付讲授内容的针对于性与实践性钻研无余,导致了整个信息技巧讲授历程过于单调,学生无奈有效引起学习兴致,也制约了讲授成效的降职

2.3 学生方面:因为在初中阶段,信息技巧讲授课程也不是应试科目,如许的背景下,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巧学习中,没有扎实的学习基础,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后,难以实现有效承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致低下.同时,应试理念在学生的思维中盘踞主导地位,对于付信息技巧学习的主要性意识存在无余,制约讲授活动有效开展

3 突破当前信息技巧讲授逆境的对于策

一是严格执行课程规范.在高中信息技巧讲授事情中,西席未必要相持课程规范,起首,要保障讲授课时的富足,信息技巧讲授课时不患上随便占用,不能存在随便性,即便在学校同一陈设下,也要对于讲授内容过后予以补足.其次,要精心备课,要精心设计整个讲授历程,不能因为信息技巧不是高考应试学科就掉以轻心.此外,还要注意实践接洽理论,将学生的实践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团结起来,全面实现教诲讲授指标

二是强化学生思维教诲.针对于高中生当前宽泛存在的对于信息技巧学习不敷珍视的近况,西席理当通过强化思维教诲的要领,加强学生对于信息技巧学习的紧急感.起首,西席要向学生讲述信息技巧在当前社会与经济成长中的硕大作用,通过枚举信息技巧在科技成长等主要畛域的作用实例,如神舟飞船漫游太空、蛟龙探海等,使学生明白,社会成长退步与信息技巧密切相干,将来进一步的深造须要如今奠定信息技巧的基础,由此来普及学生学习的紧急感.其次,西席要团结学生的糊话柄际,阐述信息技巧的普遍用处,让学生以为到信息技巧与咱们的糊口息息相干.可以从糊口中种种智能体系的运用入手,加强学生对于信息技巧运用的直观感知,加强学习兴致

三是有效实现先后承接.为了有效开展高中信息技巧讲授事情,西席对于付学生在信息技巧学习中存在的一些单薄环节,可以举行患上当的回顾,重点资助学生复习强固已经学的内容,让学生可能将断裂的知识链链接起来,为高中信息技巧的讲授活动顺利开展扫清停滞.在要领法子下面,可以接纳集中回顾的要领,资助学生补充以往学习中的无余,也可以逐步开展.通过如许的要领,可能让学生的学习基础变患上扎实,排除了学生因为学习基础不统一而造成的讲授难度加大征兆

四是注意讲授要领革新.作为高中信息技巧西席,未必要注意讲授革新,因为翻新是讲授的魂魄,只有注意了讲授要领与模式的改进与优化,不停加强讲授活动的针对于性与迷信性,才气够有效开展信息技巧讲授,促成讲授成效降职.西席理当从三个方面入手,强化讲授革新事情.起首,强化西席与学生的师生互动.信息技巧讲授历程中,西席要是不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是将学生当成解说的对于象,对于付学生的学习威力普及是晦气的,西席未必要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富足体现进去.西席在重难点解说之后,可以给予学生富足的学习空间,请修业生以几台电脑为一个小组,开展小组钻研学习活动,将西席解说的知识点在小组互相钻研之中举行强固深化,普及学生的学习成效,在小组学习历程中,西席还理当鼓舞学生举行质疑,开展师生互动,普及学生对于讲授内容的感悟与管制成效.其次,西席要善于活化讲授内容,将讲授内容与学生的糊话柄际团结起来,普及学生的参预度.比喻,在讲授运用Photoshop解决图象内容时,西席可以在事先拍摄每一一名学生的电子照片举行存档,让学生在学习历程中开展运用.学生运用讲堂讲授中解说的解决要领来旋转自身的照片图象,踊跃性可以患上到极大降职,尤为是图象的艺术化解决,更可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致,通过如许的要领,可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强化与自身学习糊口的接洽,加强讲授成效

授课技巧论文篇6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钢琴理论课;钢琴技巧课;艺术教育;音乐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220-02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是对我国高职学生乃至全社会艺术教育有效的、迫切的、必要的补缺式教育。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课又是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程和技巧课,在教学整体安排上占有重要地位。因为钢琴课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学习工具,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必备的教学工具。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钢琴弹奏基础,而且要具备一定的钢琴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中国的钢琴教育体系自20世纪初由俄罗斯钢琴家、教育家把俄罗斯学派的钢琴教学风格带到中国后,特别是建国50多年来,又受“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广泛影响,使中国的钢琴教育无论是专业音乐院校,还是各综合类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都基本上沿袭欧美、前苏联钢琴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体系一方面使中国钢琴教育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培养了一批具有玄妙技术,激情四射的钢琴演奏人才,使国际赛事上频频出现“中国”的名字;同时也培养了大批多方面的音乐优秀人才,推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然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无论是培养目标、学生来源、课程设置还是教学任务方面都有别于专业音乐学院,若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也采用音乐学院的教学方式,过多强调技术而忽视多元、全方面,势必造成了学生技不如人,同时又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两难局面。因此,为适应就业形势的需要,应从扩大学生音乐视野与提高实践能力为教育中心、使高职院校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在音乐教育的作用下,成为当代社会需要的、高尚的、全面的知识型人才。因此,我们应努力开拓出有特点的教学之路。钢琴教学中理论课的开设对培养全面的知识型人才尤显迫切和重要。

一、钢琴理论课开设的重要性

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素质发展的工作,“音乐教育”又以其独特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途径渗透于人的健全发展过程中,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从音乐教育的长远目标来看,我们在发展音乐能力的过程中,更应当重视和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今全国各学校纷纷扩大招生,实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各校钢琴教师承受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就我院来说钢琴课由原本“一对二”的授课形式变为“一对四”,从高职院校钢琴课教学目标出发,如何使学生在较有限的学习过程中对钢琴技巧和钢琴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开设“钢琴理论课”是解决这一现状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理论课”与“钢琴技巧课”并行不悖。这样学生不仅在“钢琴技巧课”上能学到钢琴技巧的实际操作,而且可以在“理论课”上学到如何教学的理论知识,使教与学、知与行互为补充,互为完善,为毕业后完满胜任工作而奠定理论方面与技巧方面的基础。

“钢琴理论课”改“钢琴技巧课”纯技术操作的枯燥形式而成为多媒体、图文并茂形式,再加上妙趣横生的音乐故事以及波澜壮阔的钢琴音乐篇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高职院校学生进校时虽然大多对钢琴知之甚少,但是对钢琴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兴趣,然而面对钢琴抽象的触键感觉,不同的技巧手法以及浩繁的作品文献,仅在“钢琴技巧课”上解决这些问题是缺乏系统性的,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起钢琴很容易失去自我把握的准确性,失去认识对实践的正确指导,逐渐产生对钢琴既喜欢又害怕的心理。通过在我系开设“钢琴理论课”的实践,解决这一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逐渐找到了学习钢琴的学习方法,并能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同时也能用实践验证理论。因此,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出发,开设“钢琴理论课”是可行的。

理论课的开设不仅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钢琴弹奏技巧,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使学生站在一个较高的基点上,全局地、统一地把握钢琴弹奏的概念与观念,使知识更全面、多元化地发展。

学生在校学习钢琴一般只有三年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博采众访近四百年来西方音乐史五个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主要作曲家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以及我国的优秀钢琴曲。21世纪的音乐工作者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又要具备宽泛的知识结构,因此钢琴课的教学结构和进度必须兼顾必要的打基础与较快地提高程度这两个方面,教师为每个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应包括一定数量的精弹曲和浏览曲,精弹与浏览相结合是钢琴训练中解决质与量,深度与广度这两对矛盾的有效方法,精弹曲可以在“钢琴技巧课”上解决,浏览曲可以在“钢琴理论课”上解决,教师可以教授以规律性的知识,即将学习钢琴的主要课题从理论上加以归纳,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钢琴技巧课”与“钢琴理论课”相结合是解决学生知识精深与博大的有效措施。

文化知识较薄弱而造成理解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欠缺这一现象在高职院校学生中较普遍,传统的口耳相传的教学方式仅有感性的认识,使学生不易把握一些较抽象的概念,而学生往往只能一周见钢琴教师一次,课下学生练琴时很可能会难以自我把握准确性,难以找到一个可以评价的标准,常常事倍功半。因此,钢琴教学很需要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弹奏练习有个理性的指导,这才会使他们的专业学习形成自觉。

开设“钢琴理论课”,授予学生规律性的知识,可使他们从整体、全局上把握钢琴弹奏技术,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力,增加学习钢琴的兴趣。通过在我系实验性地开设“钢琴理论课”,这一特点尤为明显。

二、“钢琴理论课”涉及的内容

“钢琴技巧课”主要是教师教授、训练学生并使学生正确掌握各种钢琴弹奏基本技巧,最终达到正确理解处理音乐的目的,其最大特点是技术性。“钢琴理论课”则是钢琴学习方法的理论研究与探索,最大特点是理论性与指导性。其教学内容如下所述。

1、中外钢琴艺术发展史的学习

对于一位高职学生来说,三年的学习所能接触的钢琴作品是极有限的,更谈不上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外钢琴艺术的历史。只有通过开设理论课,介绍中外钢琴艺术发展史,才能使学生了解钢琴自其前身古钢琴到18世纪初现代钢琴诞生、完善,经历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以及后来发展到以印象主义为先声的20世纪现代音乐。。通过对理论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有更详细的了解,还可以使学生对各个国家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有一总体地把握,以及各个乐派音乐大师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想进行完整地了解,并对在这种 审美情趣、哲学思想笼罩下完成的音乐典籍进行系统、理性地接触;另外通过中外钢琴艺术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钢琴发展的状况。钢琴自鸦片战争后流入中国,赵元任创作第一首中国钢琴曲以来,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和各个时期不同特色的作品,从而拓宽学生的音乐观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全面地了解钢琴在中国的发展盛况,聆听到赋予了中国哲学思想的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另一方面更能使学生领略到中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碰撞出的奇异光彩,并感受到中国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底蕴。

2、“钢琴教学法”的学习

钢琴教学法是研究钢琴教学的一门科学,它是研究教与学以及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关系的学科。它主要涉及的内容:钢琴教学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钢琴技术训练的基本要领与方法步骤、各类作品弹奏的技术运用与艺术处理原则,以及教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纠正处理,特殊技巧与疑难问题的研究,教材的选择与教材教法,心理素质的培养等等。学习这些理论教法可以使学生面对今后的实际教学时有章可依、有序可循,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钢琴教学法还应从拓宽文化基础知识与音乐视野人手,在教学实践中巧妙地运用一些体现中国传统美学,体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解释,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丝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酷似钢琴明亮、颗粒、均匀的音色;“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刻画出钢琴圆润、飘逸、饱满、结实的音质;用南北朝诗人王籍的诗《入若邪溪》中的佳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揭示出音乐中“动”与“静”的微妙关系。音乐所表现的比其他艺术更为飘忽、更为空灵、更加难以捉摸,弦外之音更是神秘难测。用淮南子所谓的“听无音之音者聪”,启迪学生去体会乐曲中潜藏的意境,并把它准确的表达在琴上……

另外,还应该给学生开设钢琴教材的介绍。许多钢琴教育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材宝库。通过对著名的、常用的钢琴教材及其特点的介绍与浏览,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选择面和参考资料。

3、钢琴歌曲伴奏理论课的学习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钢琴伴奏是非常必要的,钢琴伴奏的实用技术要在理论课中作为一个独立课题适时予以结合。理论课中应抓好以下内容:各种调式、调式音阶构成的指法应用;各级各类和弦结构及其转位、分解;钢琴的表现方法与钢琴技巧的发挥应用;歌曲内容、情绪、风格的分析;和声织体的选择应用。除此之外,还有带谱伴奏的视奏能力;即兴伴奏的适应能力;艺术处理中的构思与想象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合作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以及自弹自唱与移调弹奏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应和即兴伴奏相关的知识点点滴滴渗透到钢琴技能课的学习过程中,还要靠听觉积累、自我摸索以及大量的伴奏实践并不断总结,由简到繁、由浅入深逐步提高。我们一定不能轻视钢琴伴奏的教学,要把它作为培养应用能力的重点,将理论课所学知识熟练地运用实践,这即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学习目的之所在。

三、“钢琴理论课”课程安排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是三年制。学生刚入校时,对钢琴的认识和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因此,“钢琴理论课”最好在第一学年开设,两周授一次课,每次两学时,一年结业。以每学期十六周为例,“钢琴理论课”每学期实际授课时间为八周十六学时。

授课技巧论文篇7

一、采用多种授课方法达到教与学统一

在钳工培训授课中,不能采用“教师按书教,学员按图干”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工件的加工和计算公式一律按教课书的标准执行,导致加工方法单一,计算依靠背诵公式。有时由于工、量具、测量形式、计算条件的改变,无法套用书中的公式,学员便感到无从下手。这种教学内容和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培训的要求。要根据实际出发结合培训课题特点,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在讲授法、示范指导法的基础上,应尝试探究型授课法、项目、任务驱动法、网上学习外出参观讨论法、多媒体授课法等授课方法,以达到培训效果。科学的授课能把培训指导者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学员所有。如果将教学视为一种信息传递过程的话,那么,指导者就是信息的传递者、输出者,学员则是信息的接收者。学员接受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指导者采用有效的控制手段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培训指导授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学员学得主动,情趣横生。调控失当,教和学就失去平衡,学员迷惑不解,满腹牢骚,培训指导者弄得口干舌燥。因此,应采用多种授课方法,以学员为中心,按照学员的学习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想方设法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教与学的双方统一。

二、强调培训指导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知识来源于客观实际,正确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正确的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钳工培训授课应是在专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训练,专业技术理论与实习操作密切结合的过程。例如,学员在学绕弹簧课题时,首先在钳工工艺书、机械制图书中学会弹簧画法,找出经验计算公式,并制作绕弹簧的心轴,才能在实习课上加工出正确的弹簧。总之钳工培训授课要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以保证培训工作的质量。指导操作的内容要与企业、相关技术岗位的实际相结合,应尽量采用企业较典型的生产实例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便学员学习和掌握后能立即在生产当中进行利用。

三、培养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结合

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决于人的素质、智慧和创新能力。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智能型工人队伍,培养智能型、应用型技术工人的关键在于,培养技术工人的操作技能和发展心智技能。操作技能一般由外部动作构成,如钳工培训授课当中的锉削、錾削、锯削、攻套螺纹、钻孔、刮削、研磨、测量等基本操作技能,是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形成的一种合乎法则的方式。心智技能是人的大脑对事物映像进行改造加工的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是人在认识特定问题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合理的、完善的方式进行的方法。在培训授课当中,学员掌握技能技巧,无论是操作技能,还是心智技能都是带有复杂性、综合性的高技能技巧。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在授课当中相辅相成,在结合过程当中,把学员的聪明才智开发出来,激发学员的智力、发展力,以及学员从事现代化生产所需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员成为能革新技术和会发明创造的智能型工人。

四、示范操作演示多样化

在钳工培训授课中,示范操作的演示是一种直观性的指导培训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使学员具体形象地学习观察,便于学员与培训指导者直接交流,有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技能技巧。可通过培训指导者亲身操作演示,也可用教具和实物来演示,现在多用多媒体演示。多媒体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把教学内容演变为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授课的新技术。与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多媒体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极大的资源共享性和丰富的表现力等优势,促进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乃至于教育思想的重大变革。钳工培训授课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推行多媒体授课。在钳工培训授课中,PPT课件、视频、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把每个技能细节动作展现在学员面前,也可以把企业生产实况搬进课堂。多媒体辅助的钳工培训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使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员进行钳工实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授课技巧论文篇8

【关键词】辅修翻译教学;建构主义;语篇翻译观

0 引言

自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开办英语专业双学位辅修以来,笔者一直承担了《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译汉》和《汉译英》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本校的英语双学位辅修课程通常定于大二暑假初次开课,面向二年级以上已通过四级、并且英语期末考试无不及格记录的学生。我校辅修学生总体说来在有以下特点:1)对英语具有较浓厚的兴趣;2)英语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基础水平并不一定比我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差,尤其是一些高分专业的学生,大多具有较好的语言掌控力,但也有不少基础较薄弱的应试型学生;3)平时忙于本专业学习,而辅修课程又涵盖了我校英语专业的大部分课程,因此学习节奏非常紧凑,课后较难抽出大量时间进行钻研。

更重要的是,虽然现在四六级考试改革了翻译题型,变单句翻译为段落翻译,但是很多大学英语教师依然将其看做是“教学翻译”,认为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即便在课堂上涉及到翻译内容,也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纠正错误或检验教学效果。而辅修的翻译课程又由于和英语专业课程接轨,通常会被归于“翻译教学”,目的是要培养翻译方面的专业人才,传授的是翻译知识和技巧。二者之间该如何衔接,是辅修翻译课程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1 辅修翻译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源于皮亚杰(J. Piaget)的日内瓦学派,最初研究儿童认知的发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并非教师传授。因此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的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景和协作学习对意义构建的作用,而教师仅仅只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因此笔者认为,辅修翻译课程从设置到教材内容选择都应该与英语专业的学生有较大区别,如何选择符合辅修学生特点的材料以及如何完成从教学翻译到翻译教学的顺利过渡成为教师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否有必要教授翻译理论?其实最开始上《翻译理论与实践》这门课时笔者也有过担忧,怕晦涩的理论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过于深奥,也曾思考过讲授理论的必要性。但实践证明,理论的讲授是必要且有效的。针对辅修学生的整体水平,笔者认为“观念构建”模式结合具体的翻译技巧讲解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刘季春教授提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翻译观。笔者认为,针对辅修的学生,没有必要涉及过于抽象高深的理论,可以选取如目的论、归化异化、神似形似等较易理解分析的理论,结合具体的翻译技巧和文本,提纲挈领地让学生领略到翻译思想的精髓,在真正动笔实践之前建立起正确的翻译观。在讲授理论时,笔者将重点放在“理解”之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不必像专业授课时那样采用全英文的形式,并在课前布置任务,请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PPT先进行讲解。通过之后的《汉译英》和《英译汉》这两门课程的大量实践,笔者发现前期关于翻译理论的介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如在进行广告翻译等练习时,不少学生能跳出原文的桎梏,提供让人惊喜的译文。

其次,教学材料的选择问题。目前针对英语专业的翻译教材,如《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叶子南)、《英汉语篇翻译》(李运兴)、《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许建平)等,大部分都将重点放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上。而事实上,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并不会从事文学翻译,尤其是辅修的学生,一来由于课程设置和专注点不同,大多缺乏较为扎实的文学基础,二来他们在各自的主修领域有着较为深厚的专业基础,绝大部分同学希望通过辅修阶段的学习提高在本专业领域的翻译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增加筹码。因此笔者认为,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应以非文学类文体为主,即便是在涉及到文学类文体时,也可多选一些通俗易懂、以日常用语表达为主的文章,舍弃那些过于“文艺范”的。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语篇翻译观。在四六级考试改革前,翻译是以句子翻译的形式出现的,而且不是全句翻译。大部分教材,如《新编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等课后翻译练习也都是清一色的单句。受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辅修学生在最初接触翻译材料时,往往下意识地以句子,甚至是词为单位进行翻译。然而,“翻译作品是语篇;翻译是一个将语言的形式和过程结合起来的谋篇过程”。以语篇为单位进行练习,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意群,提高处理衔接、连贯、合/分句、重组等语言能力。笔者认为,与其在最初讲授翻译技巧时以单句为单位一一讲解,不如直接以语篇为单位,即能反复练习长句的翻译,又能在具体的语境中展示各类翻译技巧的运用,并且根据文体的不同,结合不同的翻译理论,加深学生的理解。由于段落翻译的难度高于单句翻译,可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商讨具体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斟酌字词的选择,互相纠错、借鉴,最终每组确定一个译文,然后将各组译文进行比较,让学生评判、分析优劣,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总评。实践证明这种形式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教师讲授为学生主导,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 结语

辅修翻译教学是实现从“教学翻译”到“翻译教学”过渡的桥梁,而辅修的学生又不同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往往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和与本专业的结合度,因此不能简单地照搬英语专业的教学方法,同时由于课程的专业性,也不能仅仅只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才能找到适合辅修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季春.本科翻译教学“观念构建”模式刍议[J].上海翻译,2006(2).

[2]宋安妮,吴萍.以过程为中心的互动性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5).

[3]王金波,王燕.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翻译教学的个案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