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村志愿者工作经验8篇

时间:2023-03-07 15:04:27

农村志愿者工作经验

农村志愿者工作经验篇1

2009年6月,很荣幸得知自己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录取。经过在西安短暂的培训之后,于8月5日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团委开始了我的西部志愿工作。11月15日在看到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关于志愿者“基层工作学习体验月”通知后,本人倍加珍惜此次机会,积极参与本次活动,通过本次活动使我得到了很好的成长,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基层体验月”活动开展情况

11月15日至12月15日在团区委的统一协调下利用机关部门工作人员下乡的机会,积极主动地争取跟随工作人员到乡镇、村(社区)开展活动。积极参与“基层工作学习体验月”活动,并做到“七个一”:即走访农村家庭;与乡镇政府村委会干部进行一次访谈;跟随教育局、政协工作人员办理了一件公共事务;组织当地青少年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了解了学校青年团员状况及活动开展的情况;力所能及的从事了一次农业生产劳动。

2009年11月18日至2009年11月20日本人在陵原团委书记的协调、帮助下走进田间进行农事活动并和两位农民进行了农村情况的交谈,交谈内容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村团组织的建设等内容,最后又听取了村干部的提纲挈领的总结。此次愉快的交流使我感受了农民朋友的淳朴和热情,体会到农民的疾苦,了解了农民的心声,同时此次走访活动也使我受益匪浅和大为感触。作为西部团委的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深感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怎样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团组织的作用,服务青年,服务农村,这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在去基层工作的过程中,积极的与乡镇干部进行交流,虚心的向他们学习农村实际工作中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吸取他们长期工作积累下的宝贵经验,同时倾听他们在政策具体执行过程当中的困难,给他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协作区团委干部与区教育局、区妇联积极联合准备、筹措政协委员视察留守儿童的工作。在硖石一中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上,政协委员、区教育局、区妇联、硖石乡政府及四乡镇相关负责同志就我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进行积极探讨,认真分析。针对当前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共同构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监护体系而努力。活动的顺利结束,使我准确的认识了自己在具体工作中的特长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进步指明了方向。

组织辖区青年文明号单位和新华路职中的青年志愿者全面开展了以“志愿服务  环境整治在行动”为主题的环境整治活动。70多位青年志愿者头戴统一的红色志愿者帽子,在曙光路东社区近1000米的区域内,开展了捡拾白色垃圾、清除牛皮癣、清理卫生死角、整理花草树木等活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中山东路更加整洁优美,更加靓丽夺目。通过此项活动,增强了青年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和崇尚文明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了保护环境、爱我家园的理念。各乡镇、街道、学校团委积极响应团区委的号召,纷纷组织青年志愿者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在全区上下掀起了搞好环境卫生、预防甲流良好的氛围。

乡镇团委换届是全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团员青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加强乡镇团的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人积极参与“1+1+X”模式的乡镇团委书记换届的试点工作,配合负责同志按照“1+1+X”的指导思想原则和要求加强对乡镇团委换届工作的领导。

二、基层工作学习体验月活动收获

转眼间,“基层体验活动”已经一个月了。从开始的语言障碍,到现在能基本上和当地居民交流…一切都在这短暂的一个月里慢慢的变化着。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努力按照“基层工作学习体验月”七个一的要求”,践行志愿、实践精神,在基层工作和生活体验中积极学习一些以前在学校所学不到的东西。

一个月的基层体验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走访农户时,我会很虚心的向他们介绍政府对于农民的一些相关扶助政策,让他们充分了解,从而更好的用好政府的三农政策,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政府给与他们的帮扶。当我离开的时候,他们的感激之情,使我才感受到了一种“手有余香”的幸福。在工作中,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完成自己的事情,而是更应该注重对西部人民的一种服务精神,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

此次“基层工作学习体验月”使我基本熟悉了基层工作情况和方法,激发工作创造性,切实培养了热爱基层工作、能做基层工作、善于做基层工作的本领。使我初步了解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了解了金台区乡镇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建设和团员青年的具体情况;了解了乡镇党政干部开展基层群众工作的过程,对乡镇团干部换届工作过程有了一个准确的把握,掌握了开展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 对西部的农村有了一个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农村是一个地理、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在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今天,农村创新性人才却相对匮乏,更多的志愿者应当回报国家的培育之恩,奉献社会,投身于西部的建设。农村也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我们要扎根基层、扑下身子向这些知识经验丰富的人积极讨教,积极的挖掘这些高人,鼓励他们参加到国家的建设当中,为西部农村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通过基层的工作,弥补自己社会经验缺乏的不足,通过实践的锻炼,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使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今后打算

1、不断学习,完善自己。在工作的同时,及时补充知识,积累经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挖掘自己更大的潜力,为西部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在基层体验的这一个月,除了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要努力克服。

农村志愿者工作经验篇2

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要求,牢固树立抓“村村大学生计划”就是抓人才、抓项目、抓引资的思想,并作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高素质村级干部队伍、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大举措紧紧抓在手上,强化组织领导,严格教育管理,创优发挥作用环境,营造了大学生志愿者奉献农村、建功立业的浓厚氛围,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示范点。通过两年努力,全市已安置省派大学生志愿者682人,选送到高校定向培养459人,使全市有大学毕业生的村达到85.5%。明年将顺利完成市委确定的“三年工程”目标。现将工作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纳入大事大项来抓。市委把这项工作列入人才工作重点定期进行督查。市委和各县(市)区委层层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或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在市、县委组织部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组织实施和跟踪管理服务。市委书记胡世英、市长于莎燕、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郑新英等同志经常深入乡村走访慰问大学生志愿者,亲自研究配套资金、政治待遇等相关政策,解决工作落实中的障碍问题。市委组织部和项目管理办公室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加强督办指导和对上沟通,积极争取支持,使我市大学生志愿者占全省选派总数的34%。各县(市)区委建立了“一把手”负责制和县乡领导包联责任制,认真落实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岗位和后勤保障,跟踪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为大学生志愿者奉献建功创造条件。教育、财政、人事、公安、农委、共青团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任务,全力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服务,确保了“村村大学生计划”的顺利实施。去年9月初,市委召开了千人参加的省派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绥化农村动员大会,市级领导逐一接见志愿者,为他们披红戴花,隆重欢送。

2、精心组织实施,扎扎实实做好派遣工作。为确保“村村大学生计划”真正发挥服务于民、造福于民的作用,各地各部门认真研究,精心部署,积极稳妥地做好志愿者派遣工作。在2004年大学生志愿者派遣工作中,我们严格把握派遣安置的关键环节,使这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市、县两级项目管理办公室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村级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和人才需求数量、类型、专业等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志愿者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县(市)区为单位,采取教师辅导与志愿者提问、参观典型、介绍农村工作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分别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农村情况、掌握实用技能、提高服务本领,实现由大学生到村干部或小学校长的角色转换,共举办专题培训班20期,培训面达到100%。培训结束后,各县(市)区项目办都由一名领导带队,逐一把大学生志愿者送到所服务的乡村,组织他们与所在乡镇的党委书记、教委办主任,所在村党支部书记、小学校长进行现场对接,沟通双方情况,落实工作岗位,明确政策要求。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市第一批大学生志愿者的接收安置工作基本做到了基层认可,群众拥护,志愿者满意。在2005年大学生志愿者的选派工作中,我们针对报名人员多、安置难度大的实际,专门制定了选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五个优先”的选派原则,即专业对口优先、党员优先、学生干部优先、本科毕业生优先、家住本地优先,保证选派工作质量。7月14日,市项目办召开了“村村大学生计划”供需见面会,近600名大学毕业生参加,场面十分火爆。市县两级项目办逐一审核大学生志愿者的有关情况,认真进行挑选。鉴于大学毕业生报名踊跃、人数较多,我们加大了对省项目办指标的争取力度,共多争取指标210个,用于安排本地大学毕业生,使我市大学生志愿者人数达到了410人,居全省第一位。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去年,安置省选派大学生志愿者272人,其中: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10人,村委会主任助理108人,村小学副校长和教导主任154人;今年,全市又从618名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了410名大学生志愿者,安置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3、解决后顾之忧,保障志愿者发挥作用。市、县两级项目办认真贯彻黑教联[2004]47号文件精神,研究落实大学生志愿者各项扶持政策,协调基层党委和有关部门解决大学生志愿者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保证了大学生志愿者安心工作。根据志愿者的实际困难,把外地志愿者调整到的交通、食宿条件较好的城市近郊农村,把本地农村的志愿者调整到户口所在村服务。到目前为止,全市名外地志愿者和名本地农村志愿者都按照从优安排、就便安排的原则得到了很好的安置。绥棱县项目办了解到大学生志愿者王生生、孟薇是一对恋人,都从事农村教育工作,但各自的服务单位距离很远,为了让他们安心工作,对他们的服务学校进行了重新调整,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工作生活。由于大学生志愿者的工资是地方财政先行垫付,省财政通过年终结算返还的方式解决,志愿者2004年8月至2005年4月份的工资没有及时发放,市县两级项目办根据黑财教54号文件精神,积极协调财政部门筹措资金,采取工资卡、存折和现金发放等形式,垫付全市272名大学生志愿者的工资和交通补贴万元,做到了应发尽发。现在,所有志愿者的工资和交通补贴都用工资卡的形式及时发放。为改善志愿者生活、工作条件,各地还为志愿者准备了专门的办公室,购买了生活和办公用品。肇东、安达等地为志愿者免费提供食宿。明水县为志愿者办理了“优惠票”,在当地乘车一律半票收费。市项目办还专门印发了大学生志愿者联系卡,把市县两级项目办的电话印在卡上,有困难及时反馈,及时解决。目前,市县两级项目办、基层党委和基层被服务单位共为大学生志愿者解决生活难题件,拿出资助资金万元。

4、制定优惠政策,激励志愿者建功立业。各地各部门积极为大学生志愿者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做到工作有岗位、教科研有项目、发展有空间,充分调动了他们服务农村、奉献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大学生把志愿者推向生产工作一线,分配急难险重任务,包联特色种养大户、贫困户,承担项目引联、产业结构调整、信息服务、教科研等项工作,接受锤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各地积极探索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政治待遇的激励措施,把他们列入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培养、教育和管理,吸收他们参加党(团)组织的各项活动,让他们列席乡村班子民主生活会,参与本乡、本村、本校重大问题的讨论决策,并把有入党要求的大学生志愿者纳入积极分子队伍进行重点培养,打破指标限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目前,全市已有93名志愿者成为入党积极分子,32名志愿者成为今年的重点发展对象。一些地方还规定,对工作期间表现优秀的志愿者,可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的人选进行推荐;对服务期满、立志扎根农村的特别优秀志愿者,可以给予相应行政职级待遇,进一步发挥政策的长效激励作用。绥棱县制定了多岗位锻炼、换岗位培养计划,先后对6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岗位轮换,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发展。为了鼓励大学生志愿者扎根农村,各地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干事创业。有的地方优先发包给大学生志愿者一公顷机动地,用于科技实验和示范;有的地方规定,对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优势项目,按照所创效益的15%进行分成;对创办示范项目和产业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性收费。在这些优惠政策的引带下,大学生志愿者利用优先发包的耕地发展特色种植,为农民增收作示范。肇东市拿出财政资金3万元、党费资金2万元,作为大学生志愿者资助奖励基金。

农村志愿者工作经验篇3

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要求,牢固树立抓“村村大学生计划”就是抓人才、抓项目、抓引资的思想,并作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高素质村级干部队伍、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大举措紧紧抓在手上,强化组织领导,严格教育管理,创优发挥作用环境,营造了大学生志愿者奉献农村、建功立业的浓厚氛围,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示范点。通过两年努力,全市已安置省派大学生志愿者682人,选送到高校定向培养459人,使全市有大学毕业生的村达到85.5%。明年将顺利完成市委确定的“三年工程”目标。现将工作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纳入大事大项来抓。市委把这项工作列入人才工作重点定期进行督查。市委和各县(市)区委层层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或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在市、县委组织部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组织实施和跟踪管理服务。市委书记胡世英、市长于莎燕、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郑新英等同志经常深入乡村走访慰问大学生志愿者,亲自研究配套资金、政治待遇等相关政策,解决工作落实中的障碍问题。市委组织部和项目管理办公室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加强督办指导和对上沟通,积极争取支持,使我市大学生志愿者占全省选派总数的34%。各县(市)区委建立了“一把手”负责制和县乡领导包联责任制,认真落实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岗位和后勤保障,跟踪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为大学生志愿者奉献建功创造条件。教育、财政、人事、公安、农委、共青团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任务,全力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服务,确保了“村村大学生计划”的顺利实施。去年9月初,市委召开了千人参加的省派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绥化农村动员大会,市级领导逐一接见志愿者,为他们披红戴花,隆重欢送。

2、精心组织实施,扎扎实实做好派遣工作。为确保“村村大学生计划”真正发挥服务于民、造福于民的作用,各地各部门认真研究,精心部署,积极稳妥地做好志愿者派遣工作。在2004年大学生志愿者派遣工作中,我们严格把握派遣安置的关键环节,使这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市、县两级项目管理办公室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村级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和人才需求数量、类型、专业等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志愿者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县(市)区为单位,采取教师辅导与志愿者提问、参观典型、介绍农村工作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分别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农村情况、掌握实用技能、提高服务本领,实现由大学生到村干部或小学校长的角色转换,共举办专题培训班20期,培训面达到100%。培训结束后,各县(市)区项目办都由一名领导带队,逐一把大学生志愿者送到所服务的乡村,组织他们与所在乡镇的党委书记、教委办主任,所在村党支部书记、小学校长进行现场对接,沟通双方情况,落实工作岗位,明确政策要求。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市第一批大学生志愿者的接收安置工作基本做到了基层认可,群众拥护,志愿者满意。在2005年大学生志愿者的选派工作中,我们针对报名人员多、安置难度大的实际,专门制定了选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五个优先”的选派原则,即专业对口优先、党员优先、学生干部优先、本科毕业生优先、家住本地优先,保证选派工作质量。7月14日,市项目办召开了“村村大学生计划”供需见面会,近600名大学毕业生参加,场面十分火爆。市县两级项目办逐一审核大学生志愿者的有关情况,认真进行挑选。鉴于大学毕业生报名踊跃、人数较多,我们加大了对省项目办指标的争取力度,共多争取指标210个,用于安排本地大学毕业生,使我市大学生志愿者人数达到了410人,居全省第一位。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去年,安置省选派大学生志愿者272人,其中: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10人,村委会主任助理108人,村小学副校长和教导主任154人;今年,全市又从618名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了410名大学生志愿者,安置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3、解决后顾之忧,保障志愿者发挥作用。市、县两级项目办认真贯彻黑教联[2004]47号文件精神,研究落实大学生志愿者各项扶持政策,协调基层党委和有关部门解决大学生志愿者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保证了大学生志愿者安心工作。根据志愿者的实际困难,把外地志愿者调整到的交通、食宿条件较好的城市近郊农村,把本地农村的志愿者调整到户口所在村服务。到目前为止,全市名外地志愿者和名本地农村志愿者都按照从优安排、就便安排的原则得到了很好的安置。绥棱县项目办了解到大学生志愿者王生生、孟薇是一对恋人,都从事农村教育工作,但各自的服务单位距离很远,为了让他们安心工作,对他们的服务学校进行了重新调整,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工作生活。由于大学生志愿者的工资是地方财政先行垫付,省财政通过年终结算返还的方式解决,志愿者2004年8月至2005年4月份的工资没有及时发放,市县两级项目办根据黑财教54号文件精神,积极协调财政部门筹措资金,采取工资卡、存折和现金发放等形式,垫付全市272名大学生志愿者的工资和交通补贴万元,做到了应发尽发。现在,所有志愿者的工资和交通补贴都用工资卡的形式及时发放。为改善志愿者生活、工作条件,各地还为志愿者准备了专门的办公室,购买了生活和办公用品。肇东、安达等地为志愿者免费提供食宿。明水县为志愿者办理了“优惠票”,在当地乘车一律半票收费。市项目办还专门印发了大学生志愿者联系卡,把市县两级项目办的电话印在卡上,有困难及时反馈,及时解决。目前,市县两级项目办、基层党委和基层被服务单位共为大学生志愿者解决生活难题件,拿出资助资金万元。

4、制定优惠政策,激励志愿者建功立业。各地各部门积极为大学生志愿者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做到工作有岗位、教科研有项目、发展有空间,充分调动了他们服务农村、奉献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大学生把志愿者推向生产工作一线,分配急难险重任务,包联特色种养大户、贫困户,承担项目引联、产业结构调整、信息服务、教科研等项工作,接受锤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各地积极探索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政治待遇的激励措施,把他们列入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培养、教育和管理,吸收他们参加党(团)组织的各项活动,让他们列席乡村班子民主生活会,参与本乡、本村、本校重大问题的讨论决策,并把有入党要求的大学生志愿者纳入积极分子队伍进行重点培养,打破指标限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目前,全市已有93名志愿者成为入党积极分子,32名志愿者成为今年的重点发展对象。一些地方还规定,对工作期间表现优秀的志愿者,可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的人选进行推荐;对服务期满、立志扎根农村的特别优秀志愿者,可以给予相应行政职级待遇,进一步发挥政策的长效激励作用。绥棱县制定了多岗位锻炼、换岗位培养计划,先后对6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岗位轮换,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发展。为了鼓励大学生志愿者扎根农村,各地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干事创业。有的地方优先发包给大学生志愿者一公顷机动地,用于科技实验和示范;有的地方规定,对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优势项目,按照所创效益的15%进行分成;对创办示范项目和产业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性收费。在这些优惠政策的引带下,大学生志愿者利用优先发包的耕地发展特色种植,为农民增收作示范。肇东市拿出财政资金3万元、党费资金2万元,作为大学生志愿者资助奖励基金。

农村志愿者工作经验篇4

一、基本情况

黑河市共有七个县(市)区,65个乡,共计726个行政村。截止到2004年定向培养大学生计109人,派遣到各村的志愿者计52人。

(一)培养工作

1.开展了宣传动员工作

2003年12月5日、15日市项目办在《黑河日报》上刊出我市启动“村村大学生计划”的消息,并就该计划有关方针政策回答了记者提问。12月9-13日在《黑河电视台》上对“村村大学生计划”招生政策进行了滚动式播放。12月18日,协助黑河市政府筹备召开了全市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宣读了《河市委办公室黑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4年村村大学生计划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县市制定优惠扶持政策、抓紧时间做好宣传报名、考前辅导等。

2005年黑河市教育局下发了《黑河市教育局关于做好落实2005年黑龙江省“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招生工作的通知》(黑市教字〔2004〕160号),要求各县(市)区教育局做好招生宣传动员工作,使当地农村家喻户晓从而扩大报考面。同时我们在11月26日的《黑河日报》上全文刊登了2005年黑龙江省“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招生简章,11月24—28日在黑河电视台滚动播放了招生简章,从而扩大了宣传面,提高了今年的报考率。

2.进行了考前辅导工作

按照我们的要求,各县(市)、区教育局在职教中心学校举办了考前辅导班,对考生进行了免费辅导,提高了复习的针对性。

3.做了贫困生帮扶工作

在工作中我们了解到,一部分有志于服务农村的高中毕业生,由于家庭无力承担生活费用,不得不放弃报考,甚至有的已经考取却无法入校学习。为了解除考生的后顾之忧,我们要求各县(市)、区务必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所有有求学愿望的农村知识青年都能报考、能够考取的都能入校学习。各县(市)、区委、政府通过财政补贴、银行贷款等措施妥善解决了这一难题。五大连池市每年补助学生生活费2000元;北安市城郊乡每年为在校大学生补助1000元生活费,二井镇、石泉镇每年补助2000元,北安市全市共帮助在校大学生解决生活费5万余元,协调贷款18.5万元。

4.改革了学习制度,培养报考生源

为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的顺利实施,市教育局于2004年2月10日下发了《关于做好中职学校教学、招生制度改革加大为农服务力度的通知》(黑市教字[2004]11号),对学校招生制度、教学制度、办学模式和专业设置进行了改革,其中改革教学制度,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在农村变三年学制为一年或两年学制,既为农村青年报考“村村大学生计划”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和专业技术知识基础,又解决了他们的学历不够问题,有利于提高“村村大学生计划”的报考率和升学率。

5.着手制定培养计划的具体措施

我市现有726个村,要在2008年实现村村大学生目标,平均每年需送培农村知识青年145人,目前我市在读的大学生只有109人,培养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切实为我市农民培养落地人才,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制定〈黑河市“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规划〉的紧急通知》(黑市组通字[2005]8号),要求各县(市)、区委组织部牵头,搞好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要求他们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当地的“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规划,保质保量地输送生源。目前各项调查工作已经结束,我们正着手制定《黑河市“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规划》。

(二)派遣服务工作

我市2004年首批共向嫩江、北安、五大连池、孙吴、爱辉区派遣了52名大学生志愿者。其中嫩江12人,;孙吴16人;爱辉区9人;五大连池10人。各县(市)区在志愿者服务前分别召开了大学生服务农村行动计划对接会。

举办了为期七天的培训班,对大学生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大学生学习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培训增强了志愿者服务农村的信心。

市、县项目办对于下派到基层的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特长等情况进行逐个分析,与调查摸底中掌握的各县(市)区大学生专业需求相结合,为他们合理确定了服务的工作岗位。通过此次的调研得到的反馈信息看,90%以上的志愿者都实现了对口上岗。

大学生志愿者在工作中深入基层,努力钻研,注意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承担着农村的村务和学校的教学两方面的工作任务。他们在服务过程中积极性高,踏实肯干,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成绩突出,受到了乡村干部及农民群众的好评。在他们身上体现出谦虚、自强、勤劳、向上的精神,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典型,如:被分配到北安市东胜乡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东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王云龙同学,他在大学中所学的专业为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服务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协助乡水利站进行地形图测绘,得出各种数据,并绘制出堵口处地形图,使所学专业得以发挥,受到了水利部门的表扬;协助村支部书记认真抓好党员责任区工作,积极发挥党员作用,该项工作已在全乡推广;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分析,通过各种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村委会评价他政治觉悟高,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很快的进入角色,适应农村工作,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任劳任怨,善于走群众路线,工作中主动热情、谦虚待人。

被分配到嫩江县长福镇云龙学校的黑河学院的丁相君同学在学校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及四、五、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兼任校团支部书记、校大队辅导员,并管理校学生会工作。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热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在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帮助下,将班级培养成了积极向上、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团结友爱的班集体。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学生一起劳动、游戏、谈心,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补课,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校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她本人也被学校推选为“镇优秀教师”。

分配到孙吴县奋斗乡新河村支教的张丽丽同学,克服了艰苦的环境条件,认真搞好学校教学工作,接手学校的一、二年级复式教学,采用语文课与数学课相结合、新课与练习课相结合的“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好评,她的教学设计在全乡教职工大会上受到了中心校领导的好评。

分配到五大连池市教育比较薄弱的双泉乡向阳村担任副校长的张鑫同学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看到学校的办公条件差,教学设施设备少,心理有些波动,觉得上了这么多年的学,大学毕业就在这偏远的农村小学工作,心理有些不平衡,但在项目办领导的关怀下,使他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工作中。主动担当起英语教学工作,由于学生的基础差,教学工作十分吃力,为了使学生的成绩,尽快提高,他认真研究教材,自制教具,挖掘课程资源,把课文编排成有趣的故事,课本剧,采取趣味教学,让学生投入到课文中的人物角色,成立小学练习小组互帮互学,经常给差生补课,通过努力工作使学生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二、主要经验

(一)强化领导,为“村村大学生计划”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黑河市成立了由组织部牵头,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公安局、农委、团委等单位组成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工作。成立了“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项目办公室,专门负责“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的推进和落实工作。下发了黑市组通字[2005]19号《关于对“村村大学生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和黑市组通字[2005]2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村村大学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各县(市)区领导小组、项目办根据各自的职能,密切配合,推动了“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组织成员单位学习省有关文件,让各成员单位充分认识到实施“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有利于提高全市农村、农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切实把“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摆上工作日程,并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真正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各相关单位和乡村党组织也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领导机构,按照各自职责,狠抓落实,为“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落实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加强宣传,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村民对“村村大学生计划”的认识。

各(县)市区为了让广大农村青年了解实施“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和工作内容,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利用广播、电视、农村板报及农村化学校等多种媒介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印制宣传单、发放到各个乡村,不留“死角”。召开大会,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宣传相关政策。对全市“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落实的重要性、内容、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消除了群众的思想顾虑,营造出了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工作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农村青年真正认识到“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是改变农村青年人生道路的难得机遇,是提高农民发展农村经济能力和增强致富本领的有效途径,是落实“三农”政策的重要举措,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参与到“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中来。

(三)制定政策,为“村村大学生计划”顺利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为了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真正达到毕业回村创业,回村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各县(市)区专门制定了具体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为“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如:五大连池市规定大学生毕业回村后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优先培养,毕业后工作满5年有报考公务员资格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在校大学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帮助入学大学生家庭协调贷款、购买生产物资、帮助解决家庭生活实际困难。

同时建立健全制度,增强此项工作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1.建立培训教育制度。充分利用进修校等培训主阵地作用,有计划地对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定期的培训。

2.建立考评激励制度。大学生所在工作单位党组织为每名大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对大学生的思想工作表现进行考评。

3.建立资金投入制度。除了将省里拨付的大学生生活费等及时足额发放到大学生手中外,各县(市)区为此项工作专门投入资金,重点用于大学生教育培训、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四)关心重视,为大学生志愿者安心工作解除后顾之忧。

各(县)市区要求接收大学生的乡镇党委和学校妥善安排好食宿等生活问题,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他们能够走下去、留下来、干的好提供有力的支持。各接收单位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解决好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期间遇到的工作和生活困难,为离家远的、生活困难的大学生志愿者代购生活用品,如分配到爱辉区的费兆武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派到爱辉区张地营子乡中学后,学校给他提供了免费住宿,免除了部分伙食费,解决了他的困难。五大连池为分配到双泉乡的邹丽娟专门腾出一个办公室做寝室,并购置了床、衣柜等生活用品,同时在乡政府免费就餐。孙吴县的辰清镇中心校为丰富大学生志愿者的业余生活新购置了二十九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并雇人为他们做饭,解决了实际困难。同时,“村村大学生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中秋”、“端午”等节日期间,深入到大学生工作单位进行慰问,使大学生感受到领导的关心。

(五)加强管理,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各县(市)区加强了“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工作的管理,为大学生志愿者建立了人事档案,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全面加强此项工作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注意配合学校,实施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学习情况,督促他们学好知识,提高本领,增强素质。项目办在大学生志愿者中深入开展了以“比学习、看谁的业务能力强;比工作,看谁的业绩突出;比奉献,看谁的觉悟高”为主要内容的“三比三看”活动,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孙吴县辰清镇春青村工作的牟兴旺同学多次到贫困生李小贺家进行家访,并为他买了学习和生活用品,使即将辍学的李小贺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好评。卧牛河乡大学生董雪指导的学生在2005年全国奥林匹克小学英语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分配到爱辉区幸福乡幸福村的李斌积极协助村委会主任协调资金20万元,利用个人关系联系自来水公司准备为该村的二队、三队群众安装自来水;建议村党支部、村委会建起一个300多平方米的车库,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开辟了新渠道。在嫩江县科洛镇东明小学的姚子龙同学在老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探索启发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前提,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中心,探索具有本校特点的创新课,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欢迎。在五大连池双泉乡中心小学的志愿者邹丽娟,利用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为教师进行讲座32次,先后学习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帮助教师依法从教、依法执教,使学校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认识不到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地方对上级政策理解得不深不透,特别是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政策存在模糊认识,担心两年后对大学生志愿者无法安排,因此影响了对大学生志愿者的需求申报和接收工作。

(二)各县(市)区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县市对“村村大学生计划”比较重视,工作主动,并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培养的大学生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对下派的大学生志愿者搭建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个别县市重视不够,致使2005年需求没能及时上报,影响了“村村大学生计划”的进一步开展。

(三)志愿者专业单一。我市2004年接收志愿者52名、2005年接收83名,89%是师范类专业,涉农专业只有1人;从师范类专业看,专业也比较单一,理科、英语、美术计算机等急需专业较少,不能满足基层的教学需要。

(四)个别志愿者作用发挥不到位。由于村务类志愿者大多都是非农业类毕业生,不熟悉农村工作和种植养殖技术,特别是到农忙季节,当地村干部都忙自家农活,志愿者无事可做,影响了作用的发挥。师范类志愿者,大多数学的是中学教育,有的安排在小学,有的还安排在学前班,有的兼课5门以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志愿者作用的发挥。

(五)对大学生志愿者关心重视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有的志愿者虽然回到本县服务,但离家庭所在地较远,工作和生活很不方便;部分外地志愿者安排了食宿,但由于租房住,生活费用过高。个别县市对志愿者的生活费发放还不够及时。

(六)定向培养的生源不足。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农村青年思想保守,小富既安,不愿外出学习;大多数都已成家,且是家中主要劳动力,一旦外出学习,就会影响农活和家庭生活,不能外出学习;虽然省里承担学费,但生活费用过高,无法外出学习;由于近些年高校扩招,农村升上高中的学生都考上大学,25岁以下的高中生寥寥无几。

(七)部分农民的创业观、职业观不强。

部分农民对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意义认识不够。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在农村普遍存在,没有创业精神。同时对学成后回来的前途有所担心,担心即使通过两年的培训后,回到农村能否真正参与到农村管理与发展中来。

四、对下步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对“村村大学生计划”的重视,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是省委、省政府针对提出的为农村培养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带动群众致富的“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适用人才,为加速实现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通过科技致富的典型示范作用,提高广大农民对“村村大学生计划”的认识,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转变小富既安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素质,依靠科技才能致富,才能提高生活水平,从而积极参与到村村大学生培养计划中来。

(二)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一是制定培养大学生的政策,各县(市)区对考上的农村青年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在他们上学期间对他们的生活和生产给予必要的扶持,鼓励他们完成学业。特别是在他们毕业后,进一步加大对他们的扶持,使他们尽快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对优秀大学生列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管理,培养一批农村管理人才。二是在志愿者的出路上,各地可采取灵活政策,对那些自愿留在农村工作的优秀志愿者,可以直接招聘为正式教师和公务员,同时享受省里制定的相关政策。在服务期间可以参加当地的招聘教师考试和公务员考试,被录取者解除协议,不再享受志愿者相关待遇。三是服务期间具备晋升职称条件的可晋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

(三)放宽报名条件。一是放宽报名考试条件,近几年来,我市农村高中毕业生越来越少,从今年报名人数来看,明显比去年减少,因此必须放宽报名条件,允许初中生报考相应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考取后进行为期1年的高中文化补习,然后再学专业课。

(四)取消“一村一个大学生”的条件限制。建议省里出台政策,对于符合条件并达到录取分数的,可以不受“一村一个大学生”的条件限制,一村可以有多个大学生,由当地政府协调毕业后回村地点。

(五)放宽大学生志愿者的报名资格,允许往届毕业生报名。主要是近几年来,各地都有很多毕业生没有分配,形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允许往届毕业生报名,这样既缓解了当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还可以解决志愿者专业单一问题。版权所有

农村志愿者工作经验篇5

关于村村大学生计划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总结“村村大学生计划”实施一年来的工作经验,推动我市“村村大学生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市项目办下发了《关于做好“村村大学生计划”调研工作的通知》(黑市组通字[20xx]19号),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主管部长为组长、市教育局主管局长为副组长、市项目办成员参加的调研组。7月市调研组深入到我市5个县(市)区,15个下派单位,通过听项目办汇报、召开大学生志愿者座谈会、听取乡村领导意见等形式,深入调查了解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黑河市共有七个县(市)区,65个乡,共计726个行政村。截止到20xx年定向培养大学生计109人,派遣到各村的志愿者计52人。(一)培养工作1.开展了宣传动员工作20xx年12月5日、15日市项目办在《黑河日报》上刊出我市启动“村村大学生计划”的消息,并就该计划有关方针政策回答了记者提问。12月9-13日在《黑河电视台》上对“村村大学生计划”招生政策进行了滚动式播放。12月18日,协助黑河市政府筹备召开了全市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宣读了《中共黑河市委办公室黑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xx年村村大学生计划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县市制定优惠扶持政策、抓紧时间做好宣传报名、考前辅导等。2005年黑河市教育局下发了《黑河市教育局关于做好落实2005年黑龙江省“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招生工作的通知》(黑市教字〔2004〕160号),要求各县(市)区教育局做好招生宣传动员工作,使当地农村家喻户晓从而扩大报考面。同时我们在11月26日的《黑河日报》上全文刊登了2005年黑龙江省“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招生简章,11月24—28日在黑河电视台滚动播放了招生简章,从而扩大了宣传面,提高了今年的报考率。2.进行了考前辅导工作按照我们的要求,各县(市)、区教育局在职教中心学校举办了考前辅导班,对考生进行了免费辅导,提高了复习的针对性。3.做了贫困生帮扶工作在工作中我们了解到,一部分有志于服务农村的高中毕业生,由于家庭无力承担生活费用,不得不放弃报考,甚至有的已经考取却无法入校学习。为了解除考生的后顾之忧,我们要求各县(市)、区务必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所有有求学愿望的农村知识青年都能报考、能够考取的都能入校学习。各县(市)、区委、政府通过财政补贴、银行贷款等措施妥善解决了这一难题。五大连池市每年补助学生生活费20xx元;北安市城郊乡每年为在校大学生补助1000元生活费,二井镇、石泉镇每年补助20xx元,北安市全市共帮助在校大学生解决生活费5万余元,协调贷款18.5万元。4.改革了学习制度,培养报考生源为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的顺利实施,市教育局于20xx年2月10日下发了《关于做好中职学校教学、招生制度改革加大为农服务力度的通知》(黑市教字[20xx]11号),对学校招生制度、教学制度、办学模式和专业设置进行了改革,其中改革教学制度,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在农村变三年学制为一年或两年学制,既为农村青年报考“村村大学生计划”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和专业技术知识基础,又解决了他们的学历不够问题,有利于提高“村村大学生计划”的报考率和升学率。5.着手制定培养计划的具体措施我市现有726个村,要在20xx年实现村村大学生目标,平均每年需送培农村知识青年145人,目前我市在读的大学生只有109人,培养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切实为我市农民培养落地人才,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制定〈黑河市“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规划〉的紧急通知》(黑市组通字[20xx]8号),要求各县(市)、区委组织部牵头,搞好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要求他们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当地的“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规划,保质保量地输送生源。目前各项调查工作已经结束,我们正着手制定《黑河市“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规划》。(二)派遣服务工作我市20xx年首批共向嫩江、北安、五大连池、孙吴、爱辉区派遣了52名大学生志愿者。其中嫩江12人,;孙吴16人;爱辉区9人;五大连池10人。各县(市)区在志愿者服务前分别召开了大学生服务农村行动计划对接会。举办了为期七天的培训班,对大学生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大学生学习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培训增强了志愿者服务农村的信心。市、县项目办对于下派到基层的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特长等情况进行逐个分析,与调查摸底中掌握的各县(市)区大学生专业需求相结合,为他们合理确定了服务的工作岗位。通过此次的调研得到的反馈信息看,90以上的志愿者都实现了对口上岗。大学生志愿者在工作中深入基层,努力钻研,注意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承担着农村的村务和学校的教学两方面的工作任务。他们在服务过程中 积极性高,踏实肯干,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成绩突出,受到了乡村干部及农民群众的好评。在他们身上体现出谦虚、自强、勤劳、向上的精神,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典型,如:被分配到北安市东胜乡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东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王云龙同学,他在大学中所学的专业为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服务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协助乡水利站进行地形图测绘,得出各种数据,并绘制出堵口处地形图,使所学专业得以发挥,受到了水利部门的表扬;协助村支部书记认真抓好党员责任区工作,积极发挥党员作用,该项工作已在全乡推广;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分析,通过各种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村委会评价他政治觉悟高,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很快的进入角色,适应农村工作,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任劳任怨,善于走群众路线,工作中主动热情、谦虚待人。被分配到嫩江县长福镇云龙学校的黑河学院的丁相君同学在学校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及四、五、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兼任校团支部书记、校大队辅导员,并管理校学生会工作。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热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在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帮助下,将班级培养成了积极向上、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团结友爱的班集体。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学生一起劳动、游戏、谈心,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补课,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校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她本人也被学校推选为“镇优秀教师”。分配到孙吴县奋斗乡新河村支教的张丽丽同学,克服了艰苦的环境条件,认真搞好学校教学工作,接手学校的一、二年级复式教学,采用语文课与数学课相结合、新课与练习课相结合的“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好评,她的教学设计在全乡教职工大会上受到了中心校领导的好评。分配到五大连池市教育比较薄弱的双泉乡向阳村担任副校长的张鑫同学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看到学校的办公条件差,教学设施设备少,心理有些波动,觉得上了这么多年的学,大学毕业就在这偏远的农村小学工作,心理有些不平衡,但在项目办领导的关怀下,使他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工作中。主动担当起英语教学工作,由于学生的基础差,教学工作十分吃力,为了使学生的成绩,尽快提高,他认真研究教材,自制教具,挖掘课程资源,把课文编排成有趣的故事,课本剧,采取趣味教学,让学生投入到课文中的人物角色,成立小学练习小组互帮互学,经常给差生补课,通过努力工作使学生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二、主要经验(一)强化领导,为“村村大学生计划”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黑河市成立了由组织部牵头,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公安局、农委、团委等单位组成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工作。成立了“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项目办公室,专门负责“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的推进和落实工作。下发了黑市组通字[20xx]19号《关于对“村村大学生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和黑市组通字[20xx]2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村村大学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各县(市)区领导小组、项目办根据各自的职能,密切配合,推动了“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组织成员单位学习省有关文件,让各成员单位充分认识到实施“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有利于提高全市农村、农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切实把“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摆上工作日程,并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真正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各相关单位和乡村党组织也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领导机构,按照各自职责,狠抓落实,为“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落实奠定了组织基础。(二)加强宣传,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村民对“村村大学生计划”的认识。各(县)市区为了让广大农村青年了解实施“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和工作内容,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利用广播、电视、农村板报及农村成人文化学校等多种媒介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印制宣传单、发放到各个乡村,不留“死角”。召开大会,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宣传相关政策。对全市“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落实的重要性、内容、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消除了群众的思想顾虑,营造出了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工作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农村青年真正认识到“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是改变农村青年人生道路的难得机遇,是提高农民发展农村经济能力和增强致富本领的有效途径,是落实“三农”政策的重要举措,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参与到“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中来。(三)制定政策,为“村村大学生计划”顺利实施提供政策支持。为了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真正达到毕业回村创业,回村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各县(市)区专门制定了具体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为“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如:五大连池市规定大学生毕业回村后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优先培养,毕业后工作满5年有报考公务员资格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在校大学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帮助入学大学生家庭协调贷款、购买生产物资、帮助解决家庭生活实际困难。同时建立健全制度,增强此项工作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1.建立培训教育制度。充分利用进修校等培训主阵地作用,有计划地对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定期的培训。2.建立考评激励制度。大学生所在工作单位党组织为每名大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对大学生的思想工作表现进行考评。3.建立资金投入制度。除了将省里拨付的大学生生活费等及时足额发放到大学生手中外,各县(市)区为此项工作专门投入资金,重点用于大学生教育培训、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四)关心重视,为大学生志愿者安心工作解除后顾之忧。各(县)市区要求接收大学生的乡镇党委和学校妥善安排好食宿等生活问题,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他们能够走下去、留下来、干的好提供有力的支持。各接收单位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解决好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期间遇到的工作和生活困难,为离家远的、生活困难的大学生志愿者代购生活用品,如分配到爱辉区的费兆武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派到爱辉区张地营子乡中学后,学校给他提供了免费住宿,免除了部分伙食费,解决了他的困难。五大连池为分配到双泉乡的邹丽娟专门腾出一个办公室做寝室,并购置了床、衣柜等生活用品,同时在乡政府免费就餐。孙吴县的辰清镇中心校为丰富大学生志愿者的业余生活新购置了二十九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并雇人为他们做饭,解决了实际困难。同时,“村村大学生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中秋”、“端午”等节日期间,深入到大学生工作单位进行慰问,使大学生感受到领导的关心。(五)加强管理,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各县(市)区加强了“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工作的管理,为大学生志愿者建立了人事档案,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全面加强此项工作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注意配合学校,实施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学习情况,督促他们学好知识,提高本领,增强素质。项目办在大学生志愿者中深入开展了以“比学习、看谁的业务能力强;比工作,看谁的业绩突出;比奉献,看谁的觉悟高”为主要内容的“三比三看”活动,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孙吴县辰清镇春青村工作的牟兴旺同学多次到贫困生李小贺家进行家访,并为他买了学习和生活用品,使即将辍学的李小贺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好评。卧牛河乡大学生董雪指导的学生在20xx年全国奥林匹克小学英语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分配到爱辉区幸福乡幸福村的李斌积极协助村委会主任协调资金20万元,利用个人关系联系自来水公司准备为该村的二队、三队群众安装自来水;建议村党支部、村委会建起一个300多平方米的车库,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开辟了新渠道。在嫩江县科洛镇东明小学的姚子龙同学在老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探索启发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前提,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中心,探索具有本校特点的创新课,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欢迎。在五大连池双泉乡中心小学的志愿者邹丽娟,利用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为教师进行讲座32次,先后学习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帮助教师依法从教、依法执教,使学校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认识不到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地方对上级政策理解得不深不透,特别是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政策存在模糊认识,担心两年后对大学生志愿者无法安排,因此影响了对大学生志愿者的需求申报和接收工作。(二)各县(市)区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县市对“村村大学生计划”比较重视,工作主动,并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培养的大学生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对下派的大学生志愿者搭建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个别县市重视不够,致使20xx年需求没能及时上报,影响了“村村大学生计划”的进一步开展。(三)志愿者专业单一。我市20xx年接收志愿者52名、20xx年接收83名,89是师范类专业,涉农专业只有1人;从师范类专业看,专业也比较单一,理科、英语、美术计算机等急需专业较少,不能满足基层的教学需要。(四)个别志愿者作用发挥不到位。由于村务类志愿者大多都是非农业类毕业生,不熟悉农村工作和种植养殖技术,特别是到农忙季节,当地村干部都忙自家农活,志愿者无事可做,影响了作用的发挥。师范类志愿者,大多数学的是中学教育,有的安排在小学,有的还安排在学前班,有的兼课5门以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志愿者作用的发挥。(五)对大学生志愿者关心重视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有的志愿者虽然回到本县服务,但离家庭所在地较远,工作和生活很不方便;部分外地志愿者安排了食宿,但由于租房住,生活费用过高。个别县市对志愿者的生活费发放还不够及时。(六)定向培养的生源不足。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农村青年思想保守,小富既安,不愿外出学习;大多数都已成家,且是家中主要劳动力,一旦外出学习,就会影响农活和家庭生活,不能外出学习;虽然省里承担学费,但生活费用过高,无法外出学习;由于近些年高校扩招,农村升上高中的学生都考上大学,25岁以下的高中生寥寥无几。(七)部分农民的创业观、职业观不强。部分农民对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意义认识不够。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在农村普遍存在,没有创业精神。同时对学成后回来的前途有所担心,担心即使通过两年的培训后,回到农村能否真正参与到农村管理与发展中来。四、对下步工作的几点建议(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对“村村大学生计划”的重视,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是省委、省政府针对提出的为农村培养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带动群众致富的“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适用人才,为加速实现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通过科技致富的典型示范作用,提高广大农民对“村村大学生计划”的认识,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转变小富既安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素质,依靠科技才能致富,才能提高生活水平,从而积极参与到村村大学生培养计划中来。(二)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一是制定培养大学生的政策,各县(市)区对考上的农村青年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在他们上学期间对他们的生活和生产给予必要的扶持,鼓励他们完成学业。特别是在他们毕业后,进一步加大对他们的扶持,使他们尽快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对优秀大学生列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管理,培养一批农村管理人才。二是在志愿者的出路上,各地可采取灵活政策,对那些自愿留在农村工作的优秀志愿者,可以直接招聘为正式教师和公务员,同时享受省里制定的相关政策。在服务期间可以参加当地的招聘教师考试和公务员考试,被录取者解除协议,不再享受志愿者相关待遇。三是服务期间具备晋升职称条件的可晋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三)放宽报名条件。一是放宽报名考试条件,近几年来,我市农村高中毕业生越来越少,从今年报名人数来看,明显比去年减少,因此必须放宽报名条件,允许初中生报考相应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考取后进行为期1年的高中文化补习,然后再学专业课。(四)取消“一村一个大学生”的条件限制。建议省里出台政策,对于符合条件并达到录取分数的,可以不受“一村一个大学生”的条件限制,一村可以有多个大学生,由当地政府协调毕业后回村地点。(五)放宽大学生志愿者的报名资格,允许往届毕业生报名。主要是近几年来,各地都有很多毕业生没有分配,形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允许往届毕业生报名,这样既缓解了当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还可以解决志愿者专业单一问题。(六)坚持按需、因才、就近等相结合原则,为大学生志愿者发挥作用搭建平台。通过一年的实践,大学生志愿者在基层发挥了重要作用,既解决了师资短缺问题,又为当地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从反映出的问题来看,在今后志愿者派遣工作中,既要考虑工作需要,还要结合志愿者的知识水平和专长,同时要尽量安排他们在居住地工作,为志愿者安心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奠定基础。(七)强化岗前培训和岗后指导,为大学生志愿者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心理准备和经验储备。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是使志愿者迅速适应环境,进入角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上岗前,必须采取集中授课、观看录像、组织与上期志愿者座谈等形式,对他们进行一次以思想政治教育、农村和教育形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虽然他们有较强的知识积累和较高的工作热情,但经验不足,在上岗后,必须安排有经验的村干部和老教师,采取以老带新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有效指导,帮助他们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水平,使他们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工作需要,更好地为农村发展服务。

农村志愿者工作经验篇6

一、基本情况

黑河市共有七个县(市)区,65个乡,共计726个行政村。截止到2004年定向培养大学生计109人,派遣到各村的志愿者计52人。

(一)培养工作

1.开展了宣传动员工作

2003年12月5日、15日市项目办在《黑河日报》上刊出我市启动“村村大学生计划”的消息,并就该计划有关方针政策回答了记者提问。12月9-13日在《黑河电视台》上对“村村大学生计划”招生政策进行了滚动式播放。12月18日,协助黑河市政府筹备召开了全市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宣读了《河市委办公室黑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4年村村大学生计划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县市制定优惠扶持政策、抓紧时间做好宣传报名、考前辅导等。

2005年黑河市教育局下发了《黑河市教育局关于做好落实2005年黑龙江省“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招生工作的通知》(黑市教字〔2004〕160号),要求各县(市)区教育局做好招生宣传动员工作,使当地农村家喻户晓从而扩大报考面。同时我们在11月26日的《黑河日报》上全文刊登了2005年黑龙江省“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招生简章,11月24—28日在黑河电视台滚动播放了招生简章,从而扩大了宣传面,提高了今年的报考率。

2.进行了考前辅导工作

按照我们的要求,各县(市)、区教育局在职教中心学校举办了考前辅导班,对考生进行了免费辅导,提高了复习的针对性。

3.做了贫困生帮扶工作

在工作中我们了解到,一部分有志于服务农村的高中毕业生,由于家庭无力承担生活费用,不得不放弃报考,甚至有的已经考取却无法入校学习。为了解除考生的后顾之忧,我们要求各县(市)、区务必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所有有求学愿望的农村知识青年都能报考、能够考取的都能入校学习。各县(市)、区委、政府通过财政补贴、银行贷款等措施妥善解决了这一难题。五大连池市每年补助学生生活费2000元;北安市城郊乡每年为在校大学生补助1000元生活费,二井镇、石泉镇每年补助2000元,北安市全市共帮助在校大学生解决生活费5万余元,协调贷款18.5万元。

4.改革了学习制度,培养报考生源

为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的顺利实施,市教育局于2004年2月10日下发了《关于做好中职学校教学、招生制度改革加大为农服务力度的通知》(黑市教字[2004]11号),对学校招生制度、教学制度、办学模式和专业设置进行了改革,其中改革教学制度,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在农村变三年学制为一年或两年学制,既为农村青年报考“村村大学生计划”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和专业技术知识基础,又解决了他们的学历不够问题,有利于提高“村村大学生计划”的报考率和升学率。

5.着手制定培养计划的具体措施

我市现有726个村,要在2008年实现村村大学生目标,平均每年需送培农村知识青年145人,目前我市在读的大学生只有109人,培养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切实为我市农民培养落地人才,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制定〈黑河市“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规划〉的紧急通知》(黑市组通字[2005]8号),要求各县(市)、区委组织部牵头,搞好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要求他们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当地的“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规划,保质保量地输送生源。目前各项调查工作已经结束,我们正着手制定《黑河市“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规划》。

(二)派遣服务工作

我市2004年首批共向嫩江、北安、五大连池、孙吴、爱辉区派遣了52名大学生志愿者。其中嫩江12人,;孙吴16人;爱辉区9人;五大连池10人。各县(市)区在志愿者服务前分别召开了大学生服务农村行动计划对接会。

举办了为期七天的培训班,对大学生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大学生学习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培训增强了志愿者服务农村的信心。

市、县项目办对于下派到基层的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特长等情况进行逐个分析,与调查摸底中掌握的各县(市)区大学生专业需求相结合,为他们合理确定了服务的工作岗位。通过此次的调研得到的反馈信息看,90%以上的志愿者都实现了对口上岗。

大学生志愿者在工作中深入基层,努力钻研,注意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承担着农村的村务和学校的教学两方面的工作任务。他们在服务过程中积极性高,踏实肯干,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成绩突出,受到了乡村干部及农民群众的好评。在他们身上体现出谦虚、自强、勤劳、向上的精神,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典型,如:被分配到北安市东胜乡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东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王云龙同学,他在大学中所学的专业为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服务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协助乡水利站进行地形图测绘,得出各种数据,并绘制出堵口处地形图,使所学专业得以发挥,受到了水利部门的表扬;协助村支部书记认真抓好党员责任区工作,积极发挥党员作用,该项工作已在全乡推广;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分析,通过各种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村委会评价他政治觉悟高,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很快的进入角色,适应农村工作,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任劳任怨,善于走群众路线,工作中主动热情、谦虚待人。

被分配到嫩江县长福镇云龙学校的黑河学院的丁相君同学在学校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及四、五、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兼任校团支部书记、校大队辅导员,并管理校学生会工作。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热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在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帮助下,将班级培养成了积极向上、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团结友爱的班集体。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学生一起劳动、游戏、谈心,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补课,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校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她本人也被学校推选为“镇优秀教师”。

分配到孙吴县奋斗乡新河村支教的张丽丽同学,克服了艰苦的环境条件,认真搞好学校教学工作,接手学校的一、二年级复式教学,采用语文课与数学课相结合、新课与练习课相结合的“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好评,她的教学设计在全乡教职工大会上受到了中心校领导的好评。

分配到五大连池市教育比较薄弱的双泉乡向阳村担任副校长的张鑫同学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看到学校的办公条件差,教学设施设备少,心理有些波动,觉得上了这么多年的学,大学毕业就在这偏远的农村小学工作,心理有些不平衡,但在项目办领导的关怀下,使他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工作中。主动担当起英语教学工作,由于学生的基础差,教学工作十分吃力,为了使学生的成绩,尽快提高,他认真研究教材,自制教具,挖掘课程资源,把课文编排成有趣的故事,课本剧,采取趣味教学,让学生投入到课文中的人物角色,成立小学练习小组互帮互学,经常给差生补课,通过努力工作使学生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二、主要经验

(一)强化领导,为“村村大学生计划”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黑河市成立了由组织部牵头,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公安局、农委、团委等单位组成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工作。成立了“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项目办公室,专门负责“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的推进和落实工作。下发了黑市组通字[2005]19号《关于对“村村大学生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和黑市组通字[2005]2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村村大学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各县(市)区领导小组、项目办根据各自的职能,密切配合,推动了“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组织成员单位学习省有关文件,让各成员单位充分认识到实施“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有利于提高全市农村、农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切实把“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摆上工作日程,并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真正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各相关单位和乡村党组织也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领导机构,按照各自职责,狠抓落实,为“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落实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加强宣传,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村民对“村村大学生计划”的认识。

各(县)市区为了让广大农村青年了解实施“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和工作内容,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利用广播、电视、农村板报及农村化学校等多种媒介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印制宣传单、发放到各个乡村,不留“死角”。召开大会,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宣传相关政策。对全市“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落实的重要性、内容、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消除了群众的思想顾虑,营造出了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工作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农村青年真正认识到“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是改变农村青年人生道路的难得机遇,是提高农民发展农村经济能力和增强致富本领的有效途径,是落实“三农”政策的重要举措,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参与到“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中来。

(三)制定政策,为“村村大学生计划”顺利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为了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真正达到毕业回村创业,回村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各县(市)区专门制定了具体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为“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如:五大连池市规定大学生毕业回村后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优先培养,毕业后工作满5年有报考公务员资格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在校大学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帮助入学大学生家庭协调贷款、购买生产物资、帮助解决家庭生活实际困难。

同时建立健全制度,增强此项工作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1.建立培训教育制度。充分利用进修校等培训主阵地作用,有计划地对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定期的培训。

2.建立考评激励制度。大学生所在工作单位党组织为每名大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对大学生的思想工作表现进行考评。

3.建立资金投入制度。除了将省里拨付的大学生生活费等及时足额发放到大学生手中外,各县(市)区为此项工作专门投入资金,重点用于大学生教育培训、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四)关心重视,为大学生志愿者安心工作解除后顾之忧。

各(县)市区要求接收大学生的乡镇党委和学校妥善安排好食宿等生活问题,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他们能够走下去、留下来、干的好提供有力的支持。各接收单位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解决好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期间遇到的工作和生活困难,为离家远的、生活困难的大学生志愿者代购生活用品,如分配到爱辉区的费兆武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派到爱辉区张地营子乡中学后,学校给他提供了免费住宿,免除了部分伙食费,解决了他的困难。五大连池为分配到双泉乡的邹丽娟专门腾出一个办公室做寝室,并购置了床、衣柜等生活用品,同时在乡政府免费就餐。孙吴县的辰清镇中心校为丰富大学生志愿者的业余生活新购置了二十九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并雇人为他们做饭,解决了实际困难。同时,“村村大学生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中秋”、“端午”等节日期间,深入到大学生工作单位进行慰问,使大学生感受到领导的关心。

(五)加强管理,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各县(市)区加强了“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工作的管理,为大学生志愿者建立了人事档案,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全面加强此项工作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注意配合学校,实施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学习情况,督促他们学好知识,提高本领,增强素质。项目办在大学生志愿者中深入开展了以“比学习、看谁的业务能力强;比工作,看谁的业绩突出;比奉献,看谁的觉悟高”为主要内容的“三比三看”活动,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孙吴县辰清镇春青村工作的牟兴旺同学多次到贫困生李小贺家进行家访,并为他买了学习和生活用品,使即将辍学的李小贺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好评。卧牛河乡大学生董雪指导的学生在2005年全国奥林匹克小学英语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分配到爱辉区幸福乡幸福村的李斌积极协助村委会主任协调资金20万元,利用个人关系联系自来水公司准备为该村的二队、三队群众安装自来水;建议村党支部、村委会建起一个300多平方米的车库,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开辟了新渠道。在嫩江县科洛镇东明小学的姚子龙同学在老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探索启发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前提,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中心,探索具有本校特点的创新课,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欢迎。在五大连池双泉乡中心小学的志愿者邹丽娟,利用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为教师进行讲座32次,先后学习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帮助教师依法从教、依法执教,使学校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认识不到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地方对上级政策理解得不深不透,特别是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政策存在模糊认识,担心两年后对大学生志愿者无法安排,因此影响了对大学生志愿者的需求申报和接收工作。

(二)各县(市)区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县市对“村村大学生计划”比较重视,工作主动,并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培养的大学生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对下派的大学生志愿者搭建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个别县市重视不够,致使2005年需求没能及时上报,影响了“村村大学生计划”的进一步开展。

(三)志愿者专业单一。我市2004年接收志愿者52名、2005年接收83名,89%是师范类专业,涉农专业只有1人;从师范类专业看,专业也比较单一,理科、英语、美术计算机等急需专业较少,不能满足基层的教学需要。

(四)个别志愿者作用发挥不到位。由于村务类志愿者大多都是非农业类毕业生,不熟悉农村工作和种植养殖技术,特别是到农忙季节,当地村干部都忙自家农活,志愿者无事可做,影响了作用的发挥。师范类志愿者,大多数学的是中学教育,有的安排在小学,有的还安排在学前班,有的兼课5门以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志愿者作用的发挥。

(五)对大学生志愿者关心重视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有的志愿者虽然回到本县服务,但离家庭所在地较远,工作和生活很不方便;部分外地志愿者安排了食宿,但由于租房住,生活费用过高。个别县市对志愿者的生活费发放还不够及时。

(六)定向培养的生源不足。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农村青年思想保守,小富既安,不愿外出学习;大多数都已成家,且是家中主要劳动力,一旦外出学习,就会影响农活和家庭生活,不能外出学习;虽然省里承担学费,但生活费用过高,无法外出学习;由于近些年高校扩招,农村升上高中的学生都考上大学,25岁以下的高中生寥寥无几。

(七)部分农民的创业观、职业观不强。

部分农民对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意义认识不够。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在农村普遍存在,没有创业精神。同时对学成后回来的前途有所担心,担心即使通过两年的培训后,回到农村能否真正参与到农村管理与发展中来。

四、对下步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对“村村大学生计划”的重视,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是省委、省政府针对提出的为农村培养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带动群众致富的“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适用人才,为加速实现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通过科技致富的典型示范作用,提高广大农民对“村村大学生计划”的认识,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转变小富既安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素质,依靠科技才能致富,才能提高生活水平,从而积极参与到村村大学生培养计划中来。

(二)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一是制定培养大学生的政策,各县(市)区对考上的农村青年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在他们上学期间对他们的生活和生产给予必要的扶持,鼓励他们完成学业。特别是在他们毕业后,进一步加大对他们的扶持,使他们尽快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对优秀大学生列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管理,培养一批农村管理人才。二是在志愿者的出路上,各地可采取灵活政策,对那些自愿留在农村工作的优秀志愿者,可以直接招聘为正式教师和公务员,同时享受省里制定的相关政策。在服务期间可以参加当地的招聘教师考试和公务员考试,被录取者解除协议,不再享受志愿者相关待遇。三是服务期间具备晋升职称条件的可晋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

(三)放宽报名条件。一是放宽报名考试条件,近几年来,我市农村高中毕业生越来越少,从今年报名人数来看,明显比去年减少,因此必须放宽报名条件,允许初中生报考相应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考取后进行为期1年的高中文化补习,然后再学专业课。

(四)取消“一村一个大学生”的条件限制。建议省里出台政策,对于符合条件并达到录取分数的,可以不受“一村一个大学生”的条件限制,一村可以有多个大学生,由当地政府协调毕业后回村地点。

(五)放宽大学生志愿者的报名资格,允许往届毕业生报名。主要是近几年来,各地都有很多毕业生没有分配,形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允许往届毕业生报名,这样既缓解了当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还可以解决志愿者专业单一问题。版权所有

农村志愿者工作经验篇7

依托镇“理论普及大讲坛”学习阵地,积极推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工作。完善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巡听制度,主动提出课题,邀请专家讲座,提高全镇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水平。

突出抓好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教育。紧紧抓住下半年全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契机,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学习会、研讨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认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海西绿色腹地中心强区建设归根到底要走科学发展之路。

深入持久地进行改革开放宣传教育。认真做好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的学习宣传,围绕“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四个一定要”的根本要求和我省、我市、我区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经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自觉地走改革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

二、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努力营造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

精心组织经济形势宣传。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实施5周年,大力宣传我镇在“突出工业、突破工业”中的新实践、新成效和新经验;深入开展“五大产业发展之路”、“保增长,保民生,促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专题的宣传报道;积极宣传报道我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措施和成效。同时做好农民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热点问题引导,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轨道上来,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扎实做好《致全区农民朋友的公开信》的发放工作,各村摸清长期外出务工户的底子,实行《公开信》发放入户率责任制,确保《公开信》及时发放到户,让农民读到信。同时做好农民对《公开信》编发工作的意见、建议的收集汇总,不断提高《公开信》的可读性、实用性。

三、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德育工作,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使之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更好地发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重点,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积极倡导“三平”精神,继续开展“爱祖国、爱福建、爱家乡”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推进公民道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积极开展“海西建设我先行”、“西区开发我先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发挥法律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壮大志愿者队伍,完善志愿服务体系,不断推进农村志愿服务工作。

持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文明村镇创建要加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力度,扎实推进“六进村”工作,认真组织“整治村镇卫生、优化人居环境”、“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洁我家园”等活动,创建一批文明生态示范村、文明和谐示范村。

四、继续推进“文化西芹”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文化俱乐部、农家书屋、室外健身场所等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依托村老人协会,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阵地的管理,力争建设一批新农村精品文化活动阵地。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力争放映达400场以上。实施村村通广播工程。继续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视频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西芹人民艺术团”作用。广泛开展以“挥洒激情、舞动山村”为内容的文化活动,培植扶持壮大一批农民文体队伍。

农村志愿者工作经验篇8

关键词: 青年志愿者 短期支教 活动模式 管理策略

支教助学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类别,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体验农村生活、锻炼协作能力、树立人生信念的平台,而且开辟了让农村青少年学习知识、结交朋友、健康成长的新渠道。虽然以青年志愿者队伍为载体的短期支教活动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减少教育歧视,倡导教育公平,帮助留守儿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短期支教问题颇多,效果难以持续。因此,立足短期支教的特点,优化管理策略,是培养高素质青年志愿者,落实农村支教助学的必由之路。

一、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活动的三种模式

高校现行的以青年志愿者队伍为载体的支教与助学活动大多采取短期形式,一般是高校在读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走进农村贫困地区从事支教助学工作,在支教地点不超过一个月。短期支教有三种活动模式,各有优点,在提升志愿者积极性的同时,也保证了支教地受助学生的参与热情。

1.社会调研式

短期支教源于大学生体验农村生活、关怀农村儿童的意愿,可是由于时间限制和志愿者自身授课能力的制约,很难真正起到学科教学的作用。即便如此,短期支教仍受到青年志愿者的欢迎,原因在于其突出的社会调研作用。在社会调研式短期支教中,高校青年志愿者四人以上自发组队,在听取指导老师意见后,与结对学校沟通相关事宜。志愿者后续的支教活动主要基于结对学校,围绕农村教育现状、农村学校考察、留守儿童心理观察等展开,造成短期支教的“三步法”流程。第一步,通过献爱心、送温暖等方式接触农村儿童;第二步,在几天的磨合中加深情感,取得信任;第三步,有针对性地进行问卷调查、上门走访,从而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上述目的和方式使很多人对短期支教心存质疑,但是本人认为短期支教的重点不仅在“教”,更在于“支”,即支援与帮助,落实在青年志愿者的行动中,便是主动的接触、了解和陪伴。短期支教的志愿者是老师,是研究者,更是受助学生的朋友。这和中长期支教一样,志愿者都寄托了深厚的情感,甚至因为时间短暂,他们会更加珍惜与农村学生的友谊。此外,社会调研式短期支教具备极强的可操作性。支教团体自选领队,协调分工,很好地锻炼团队的协作能力。社会调研任务则要求志愿者控制时间、场地、教学活动,强调组织纪律性,减少不安全的因素,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社会调研模式的反馈结果以直观的数据和文字为主,能清晰地反映农村教育问题,为长期支教活动提供依据。

2.助教基地式

暑假期间,志愿者们主要从事辅导作业、协助文体、开展德育活动等助教工作。为了形成支教的长效机制,部分高校会选择在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或者乡镇社区的公益中心建立基地,每年定时派送青年志愿者队伍参与短期支教活动。助教基地模式以教学为中心,符合教育部提出“大学生扶持农村教育”的要求,并引入素质教育的理念,弥补农村教育的短板,丰富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

青年志愿者在教授课程时,把自己代入老师这一角色中,发挥出了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同时在教学上勇于突破和创新,让农村学生体验“玩中学”的乐趣。例如,利用留守儿童集体住校的条件,白天排练节目,晚上举办文艺晚会;用比赛讲故事的方式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等。这些教学活动迎合了农村学生基础薄弱,好奇心强的特点,符合其学习规律,在短期教学中获得明显的成效。

助教基地模式也存在问题。一方面,大部分志愿者未接受过教学培训,如果在课堂上遇到突发状况,他们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另一方面,支教地点的儿童年龄偏小,志愿者很难让他们都集中注意力,维持理想的上课状态。不过,作为“点对点”可持续的短期支教模式,建立助教基地是大学生建设农村教育的良好方式,不仅省去因不熟悉支教地区环境而损耗过多的人力、物力、经费,还能让志愿者们分享经验,消除疑虑,共同将短期支教转化成一项长期事业。

3.合作夏令营式

某些短期支教的信息来源于民间慈善组织或者公益机构,比较典型的就是合作夏令营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夏令营的形式实现城乡同龄孩子的“一加一”结对交流,而青年志愿者则以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结对孩子的活动。合作夏令营中,城市少年、儿童组团前往农村,与当地同龄学生结对,开展一系列校内外学习活动,约有50%以上的活动在户外进行,例如素质拓展、田间劳动等。夏令营中,志愿者需要帮助城乡学生尽快消除隔阂,加深了解,更要把全体营员的安全放在着重考虑的位置,因此活动常采用金字塔形层级管理和分组责任到人的方式实现看管任务。

合作夏令营式短期支教的重点是增进城乡学生共情,以思想道德、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除了考验志愿者的助教助学能力,更要求每个志愿者具备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生活背景孩子的领导能力。城市学生的经济条件、受教育水平、家庭环境要优于农村学生,而农村学生对当地的熟悉度、适应性还有身体素质要优于城市学生。这些差异无形中会给志愿者的教学、管理任务带来困难。例如,田间考察时,事先排好的队伍在前进过程中会被拉长,体力好、熟悉路况的农村学生会不自觉地加快速度,而部分城市学生则跟不上行进的队伍。此时,若志愿者缺乏对所负责小组的掌控力,就很容易产生人员走失、成员受伤等突发事故。

作为短期支教的新型模式,合作夏令营结合了多方力量:政府、慈善组织、高校、城市各中小学、支教地区学校。这不仅拓宽了城乡教育互助的途径,而且对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具有借鉴作用。

二、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活动的管理问题

短期支教活动情况多变,很难实现全面有效的活动管理,尤其是安全、教学、情感态度和活动反馈方面,因其不确定性,更难以入手。

1.安全管理问题

短期支教的安全性是志愿者及其家长考虑较多的因素。如果能够做好前期安全培训、中期安全防范、后期安全保障的管理工作,志愿者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安全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忽视专业的安全培训。青年志愿者支教前,大型团队会进行一定课时的安全培训,内容涉及交通、治安、疾病预防、溺水触电急救等。但在短期支教中,小型团队往往因为时间仓促、准备不足忽视专业的安全教育,致使在外支教时安全意识不强,急救能力较弱。

第二,无法掌握支教地的安全隐患。支教地可能存在道路积水、电线等安全隐患,而志愿者事前难以察觉。支教地区学生虽熟悉环境,却缺乏安全知识教育,没有对这些隐患产生足够的重视。志愿者即使发现当地学生做出危险行为,也会疏忽大意,采取跟随而非阻止的态度。

第三,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前期准备时,志愿者要签署安全责任书,保证在支教期间遵守各项规定,这种明确划分义务的做法能有效减少因志愿者自身不当行为产生的安全事故。但除此以外,安全保障措施仍缺乏相对具体的标准。系统的安保措施应至少包含四个方面:首先,为支教队伍配备随行指导教师,负责监督和处理突发事件;其次,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建立家、校、志愿者的沟通平台,及时将支教情况通知外部;再次,强调两人以上团体外出,保证所有成员之间联系通畅;最后,为参与短期支教的志愿者购买正规的意外伤害保险。

2.教学管理问题

教学是志愿者支教的主要任务,短期支教在教学管理上更具挑战性。在内容的选择上,短期支教多以辅导学科知识点为主,由于大部分志愿者非师范专业,容易使教学流于形式。另一种选择是实行开放度高、趣味性强的素质课程,这能有效提高支教地学生的参与度,却不容易维持较好的课堂纪律。教学方法上,除了讲授法外,更符合短期支教的方式是活动式,将知识寓于各种日常活动中,引导支教地学生自我探索和发现。值得注意的是,采用课堂活动方式会带来秩序混乱的问题,有时志愿者设计活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兼顾所有学生。性格外向、年龄较大、理解力较强的学生能与志愿者互动,完成活动,反之则无法迅速融入团体,需要特殊关注。如果志愿者人力不足,素质拓展等课程便很难展开,这是短期支教的教学局限。

3.情感态度问题

支教地区很多是留守儿童聚集的乡村,受帮助的孩子在年龄上正处于感情脆弱,情绪多变的时期。在与他们接触时,若不能进行正确的情感管理,容易出现对峙和依赖两种极端,前者表现在一些性格叛逆的孩子身上,后者则出现在从小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身上,无论是哪种,志愿者的离开都会给他们留下心灵上的伤害。究其原因,一是志愿者没有正确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支教活动中,志愿者充当许多角色,却无法取代他们的父母,过度的责备和放任都不是合理的相处方式。二是支教地学生自尊心强,同时也有自卑的一面。志愿者能与他们和平相处,却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

志愿者对短期支教的态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抱着功利性的目的,有的对教学敷衍了事,甚至采用不当的语言和行为。情感和态度属于细节上的管理问题,在短期支教中更重要,因为在有限相处的时间内,志愿者给支教地学生留下的印象主要来源于此。

4.活动反馈问题

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在后期反馈上向来较为薄弱,不及时、不深刻、不到位的活动反馈致使短期支教难以成为优秀的社会实践传统。具体来说,短期支教常选在寒暑假,反馈往往不及时,要到开学后才进行。反馈内容也缺乏实质性的内涵,大多从志愿者个人成长出发进行总结,缺少对农村教育问题的透彻思考。反馈形式上,某些支教团队会利用媒体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关注度,而大多数团队则因缺少经费忽视了后续的成果展示,所以即使在校内,短期支教活动的知晓度也不高。

三、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活动的管理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需要从志愿者培训与筛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成果展示入手,系统地解决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活动管理中的疏漏。

1.重视培训筛选工作

做好前期培训是高校短期支教活动管理的关键。对于初次参与支教活动的青年志愿者来说,他们在如何教学、如何行动、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与支教地学生相处等问题上没有确切的认识。培训能让其在活动之前调整好心态,认清自身的责任,并具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所需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教育、专业急救、教学技巧、活动策划、志愿者精神等,可以邀请专业教师授课,也可以是志愿者前辈分享经验、小组讨论、模拟教学等形式。培训结束后,适当的筛选有利于考察志愿者的思想水平、教学功底、心理素质,挑选出更符合短期支教需求的志愿者。

2.建立分工责任制度

团队管理理论提出,打造配合默契、凝聚力强的队伍,必须建立明确的分工责任制度。各成员应划分责任范围,并承当相应的后果,避免因权责不明产生的混乱和问题推诿。短期支教中建立分工责任制度,将人员清点、经费预算、后勤补给等活动细节分摊到每个成员身上,可以有效强化志愿者的责任意识,实现合理的人才组合,也便于带队老师指导,提高整个团队的支教水平。

3.健全支教长效机制

为了增强短期支教的效果,健全其长效机制是不可缺少的。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建立助教基地的方式延续短期支教的作用。一方面,高校全面了解结对学校和学生的情况,从而制订计划,每年定期向基地派遣支教队伍。这种长期派遣相对安全,能培养出更多具备支教经验的志愿者,为宣传短期支教活动,传授支教经验提供便捷。另一方面,支教地的受助学生可以轮流接受帮助,并同志愿者保持长期联系,获得更多学习知识的机会。将高校短期支教从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转变为持续的农村助教事业将是青年志愿者们努力的方向。

4.拓宽成果展示渠道

健全短期支教长效机制的有力措施是拓宽活动成果的展示渠道,吸引更多的高校学生成为支教活动的后备军。成果展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反馈环节,更是良好的宣传和动员平台。通过青年志愿者的分享、展板陈列或者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短期支教的现实意义将更好地为社会所接受。

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社会调研式、助教基地式还是合作夏令营式,都提供了了解农村教育现状的良好途径。当然,短期支教也存在弊端,尤其是因为缺乏全面的组织管理产生的安全事故、教学效果不佳、资源浪费等问题。对此只有加强志愿者的培训与引导,优化团队构建,制定分工规则,推行长效机制,拓宽反馈渠道,延伸短期支教活动的教育意义,才能促进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朝着规范、科学、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将城乡教育的公平公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高福霞,万小煌,陈丽娟,王晓春.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其对策[J].职业时空,2014(9).

[2]孙燕琨.在校大学生的短期支教效果与发展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4(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