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言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3-03-08 14:53:50

语言教育论文

语言教育论文篇1

(一)缺乏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

各大院校的语文教育还停留在此基础上,缺乏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没有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有效对接[1]。各大院校由于长时间受到教育观念的影响,特别注重对语文理论基础的学习,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应该加强在文学素养方面对学生的培养。因而没有把汉语言文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点,更无法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良好对接。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少

汉语言文学主要是通过实践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研究与运用,而各大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比较少,课程安排比语文教学的其他内容少很多,实践内容也少之又少。本身汉语言文学是开发性的学科,不同于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学科,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花时间探讨。比如一些诗词歌赋的创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通过长时间对文学素养的培养,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少,是制约汉语言文学开展的关键。

(三)汉语言文学教育普及范围不广

汉语言文学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分支,是语文教学的实践内容。大学阶段对语文教学中汉语言文学的内容会比中小学的多些,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普及范围很有限,而且会出现脱节的现象。在中小学阶段只是对汉语言文学有初步的了解,只是重视对语文方面的学习,步入大学才会对汉语言文学有进一步的了解,但是中间很多时间,没有对汉语言文学进行学习,导致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断层。

二、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的策略

(一)加大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力度

语文教育不能与汉语言文学教育更好地对接,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不够。为了实现二者之间的对接,必须加大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力度[2]。首先是增加汉语言文学课程,加大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力度,重新学习汉语言在断层阶段的知识,而且注重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加大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力度,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对接。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快发展,多媒体教学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多媒体,搜集更多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通过汉语言文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对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开展是建立在语文基础知识之上的。如果没有基础知识做铺垫,汉语言文学教育就无法深入展开。以古代文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汉语文文学中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有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这些代表作都属于哪个风格,文章的寓意是什么。尤其是古代一些词语的含义,需要学生学习。这些古代文学作品的创造格式有什么区别,又有哪些相同点,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需要掌握。只有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才能多角度地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

(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言教育论文篇2

教学语言有书面语、口头语和态势语之分.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将教师的教育活动比成是一个源泉,是知识的溪流.教师的语言幽默就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饱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不断提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一位教师的教学语言的好坏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展示.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出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首先,语言的重复罗嗦.小学数学教育的问题在于小孩子不能安静集中精神听讲思考,所以老师就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反复讲述,造成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倦怠感.老师不断的重复,会让课堂显得没有重点,杂乱无章,学生会无法抓住重点,学的非常吃力.其次是形象感不强,教学需要老师准备的充分,选取的例子合适.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时候,老师要尽可能选择教室内可见的事物为例子.如果学习圆形,可以选篮球为例子就非常形象,但是如果老师说地球是圆的,大多数学生脑子里是没有印象的,也就难理解.最后,老师在讲课中要注意态势语的引导.不少小学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态势语较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果不好.还有一个问题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变化,语言和手势永远没有新意,也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

二、小学数学教育语言作用

1.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标实行以来,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那么提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要有好的教学情境.小学的其他各科的教学活动需要和数学教育联系起来,通过趣味性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语言设置教学情境,如果语言教学进行的顺利的话,就更容易顺利设置教学情境.例如,描述性语言用的好,可以很好的描述数学中的图形、应用题等内容,减少学生的误解.

2.利于学生的理解

小学生特别是低段的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有限,有很多汉字词语不知道意思,这就需要语文和数学的相互补充,这恰好说明了小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像小学教学中的“无限循环小数”.究竟是如何不循环、如何无限的?小学生可能弄不明白,如果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相互影响,小学数学教育需要老师通过学生的认识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育语言的提升策略

1.相关部门的有计划培养

在小学阶段,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搞好小学教育的语言,需要相关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如,小组内部的互相听课、评课,通过内部的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同一地区的各个小学可以在教育局的统一调度下互相交流.教育部门还可以根据需要安排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培训讲座,甚至可以将教育的语言问题作为专门的讲座内容.还可以举办教学语言提升的比赛活动,以各种形式为小学数学教育的语言培养提供机会,借此给教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

2.教师提升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

教学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来增强自己的语言能力.小学数学老师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需要保证语言的简练、精确,时刻保持清晰的思路.对课本中比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自己理会.比较容易弄错的地方就要反复的解释,多举例子,让学生有反复的练习的时间.在课堂中,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时语言的艺术性.丰富形象的词汇能引起的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和当前的生活热点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

3.增加语言的幽默性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儿童的心理.小孩子喜欢被鼓励,所以,无论孩子的问题是否回答正确,我们都必须用一种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即使对孩子的批评也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如,在考试中有学生抄袭,老师如果说:“有些小朋友成了长颈鹿了.”这样,孩子就知道错了,减少了孩子被批评后产生的负面情绪.对不同层面的孩子要区别对待,课堂发言给予他们鼓励的语言,结合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这样更好的解答他们的疑问,引导他们自己找出正确答案.

4.注重语言的形象性

语言教育论文篇3

(一)概念不清,表达有误。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的基本形式。人类在认知过程中,把所有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学生在概念使用表达中经常会出现概念模糊、混用概念、曲解概念、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等现象。(二)形量不分,表述有误。图形与数量常常存在包含的现象,图形可以蕴含数量关系,数量可用来揭示图形的本质,它们既是互相对立的又是互相统一的。有些学生往往会出现数量与图形不分的错误表达。(三)乱造术语,读法有误。术语是指某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学生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中常常出现乱造术语的现象。(四)分类混乱,表达不当。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要对各种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有些小学生会出现分类不当的现象。(五)增减条件,表述不清。数学语言具有准确、精炼的特点。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有精确、完整的描述。但小学生在描述时常常会出现增加、减少条件等现象。(六)自相矛盾,表述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具有互相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同真,其中至少有一假。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往往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七)重复啰嗦,词不达意。数学语言具有简约性,它不像自然语言那样繁琐、冗长。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词汇匮乏,存在表达不简练的现象。(八)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混淆。数学表达自然离不开生活语言。但是有些词语在生活中数学中含义不同,要加以区分。

二、如何解决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

(一)提高语言教育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要完善小学语言教育,教师就需要提高其规范性。首先,教师在备课或课堂教学活动中,都应力求语言的精练简短,时刻保持明确的语言思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书本中的思想知识,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不断深入分析,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还需要提高小学语言教育的艺术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语言词汇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与否、作业对错也好,都应通过语言表述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原则,尽可能多地给予中下游学生一些鼓励,对优异学生的独到见解给予表扬,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他们,课堂发言时要给予他们鼓励的目光,再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渐进的方式来指出他们回答的不足之处,从而使他们能够不断突破自己,积极参与并举手回答问题。(三)注重批评语言的幽默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任何发生在自己视野范围内的事情都比较好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时刻集中注意力听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不认真听讲时,要注重语言的幽默性,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周末或节假日归校后,学生会上课走神、课堂纪律混乱,这样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可以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种委婉的批评方式来间接或直接的改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不良习惯。(四)注重生动形象的语言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轻松、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识,掌握学习的重难点,把数学中一些抽象简短的定义转换成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不仅不会觉得难懂,还会觉得很有趣,从而会参与其中,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述逻辑性强且抽象化的数学概念或定义,以此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目的。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永无止境的过程。准确性、条理性、简洁性和完整性作为数学表达的四大要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我们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兴趣,不断锤炼学生的数学语言,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带动思维能力的提高。

作者:迟雅卓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一机三小

参考文献:

[1]冉红梅.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考试周刊,2013(60).

语言教育论文篇4

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教育试点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文学教育与语文教学

分    校:周口广播电视大学鹿邑县分校

姓    名:梁 如 冰

学    号:1641001254306

指导教师:张 光 明

完稿日期:2018年5月

 

 

文学教育与语文教学

 

梁如冰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文学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文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学教育担负着改革与发展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文学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应该给学生打开认识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天地,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陶冶情操,完美人性的艺术环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联系语境,品味词语,挖掘语言的深层意蕴,领略词语的言外之意。让文学作品成为语文教育的乐园。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文学教育  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文学教育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文学教育即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利于培养人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其文学修养的活动均属于文学教育的范畴;狭义的文学教育等同于文学教育教学。语文课程中的文学教育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当通过指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文学教育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建设精神家园及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感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也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文学教育的沿革

新中国建立后,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发展曲折沉浮。张志公先生早在1984年就洞察到语文教学中“轻文学,重读写”的弊病,认为必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添加文学教育环节。20世纪90年代初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很快引发了文学教育的复苏振起。1998年中学语文教学界就语文教育何去何从问题展开大讨论,人们针对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忽视学生文学素养、悟性、灵气和创造力的培养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批评,许多人主张把文学教育理念注入中学语文教育中。2003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予以新的规定,对鉴赏文学作品提出了新的要求。

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用美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文学教育要与时俱进,帮助中学生逐步形成动态的认读体系,从而构建科学的文学教育新理念。

二、文学教育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表现出其独特特点,主要表现有:

 1、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具有多义性与不确定性特点。

语文主要由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组成,其教材内容也多以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为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感悟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其自身文学修养的高低事关对文学作品艺术判断的高低与优劣。可见,文学教育的多义性与不确定性奠定了语文教学过程的丰富多彩性。 

 2、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目标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叙述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又要引导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而文学教育则是在对语文教材内容阅读与理解基础上,实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想意识的拓展,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感悟人生,为后期进入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地位与作用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以语言教学为主,而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开展文学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并且具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文学发展的兴衰关系到语言文学的兴衰,对于语文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细腻、优美、微妙和丰富多彩的语言,足以引起读者欣赏与共鸣。因此,加强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

其次,对于文学来说,其具有显著的认识功能且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文学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人类对世界与自我的认知过程,并且其内容承载着人类先进文明的历史。学生学习文学作品,不但是鉴赏文学作品中所具有的文学知识,而且也是自我构建与自我发展的重要过程。可见,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先进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于引导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在语文教学目标体系中,对学生美育的培养与发展具有明确规定,而由于文学作品自身具有审美特性,这使得实施文学教育成为语文美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审美教育塑造美的心灵,唤醒沉睡的潜能,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人的个性和谐而完美的发展。由此可见,文学教育可以在提升文学鉴赏能力的基础上,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提高文学教育的重要性

文学教育担负着改革与发展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中只有真正发挥文学教育的启智、育德、审美等方面的功能才能有效实施语文教育。目前,文学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的大趋势,备受各国母语教育的推崇。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对一个人的语感能力、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品格修养的影响力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文学教育就是为学生的精神奠基。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改进语文课程教学,使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文学教学的目标定位: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感;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各种定位的观点中,以培养学生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居多,这也与新课程标准传达的精神一致。文学教学的内容包括:文学史基础知识、文学理论基础知识、分析文学形象的一般方法及鉴赏文学作品的一般规律。 

加强文学教育,可以增强民族精神底蕴,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抒发和谐世界之人类的美好理想,尤其在人文素养培养上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 

1、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对文学教育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性质是工具性(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也有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后,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学作品比以前有所增加。(2003年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占72%)语文课本是语文学科的根本,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凭借。教材上的这些文学作品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学习教材上的文学作品和正确引读名著,提高中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因此,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2、提高文学教育的必要性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文学教育是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对文学作品所进行的带有创造性的感知、想象、体验、理解和评价活动,它能使人获得特殊的精神享受。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应该给学生打开认识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天地,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 。文学是历史的一面明镜,是生活的多彩画卷,体现着关于人世、宇宙和幻想世界的形象思考,体现着人的思想、感情、情操、人格和个性。由于它的引人入胜的形象和动人心弦的情感内涵,对于塑造学生的灵魂、决定他们的人生道路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所以文学教育应该给学生打开认识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天地,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陶冶情操、完美人性的艺术环境。但是长期以来,文学作品的”教“,陷入了一种模式化的泥潭,教师给学生传递的是一些概念性的、僵化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上,无非是讲解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作家风格、基本常识、中心内容、主题思想、结构形式、情与景的关系、表现手法 分析 思想内容,分析艺术形式等等,甚至用公式去套:如:“本文通过……叙述(描写、塑造)……表达(提示、表现、抒发、赞美、批判)……”,我们并不是说这些内容不能用(这些常识性、技术性的内容是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中不可或缺的手段),而是说不能用这些呆板的内容去代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师不应该在“教”的过程中给作品贴上“标签”,再教学生“辨认”,因为这些毕竟还不是文学教育的深层次的东西。文学作品的教学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而不能作为一种外在的、附加的东西硬塞给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文学教育在构建学生精神家园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学生长期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就会在文学思想、文学知识、文学能力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同时,文学教育通过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对学生进行美的启迪、美的感染、美的熏陶,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美的兴致,去创造美的人生、美的世界,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 一个人物人性的形成,人格的完美,离不开情感的熏陶,审美的体验。像中国的《诗经》,希腊的荷马史诗,欧洲中世纪的民歌和英雄传说,都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可以基本上反映这个时代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军事、哲学、科学文化等,它是那个特定时期的缩影。因此,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获得具体生动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知识,提高观察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言为心声”,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创作主体个性、情采和审美特质的真实反映,是他们的思想结晶和灵魂雕塑。屈原的忠贞耿介,陶潜的冲虚高远,鲁迅的冷眉热肠,钱钟书的幽默博学都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文学作品是作家人生信仰、价值观和道德情操的直接显现,寄寓着他们美好的社会理想和崇高的审美理念。学生在接受文学教育的时候,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种种生活情景,必然会引起他们美好的或丑恶的、悲惨的或可笑的等等感觉,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陶冶。增强对生活中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判断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强的意志品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向文本敞开自己,从中接受和创造一个扩大的自我,在建构文本的同时也建构自己。学生在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基点上深化和升华了自我本性。正因如此,古今中外的伟大的教育家们都很重视运用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五、提高文学教育的可行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提前成熟,在许多方面有赖于教师引导、教育和良好环境的熏陶;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感情最纯真、记忆力最好、对世界充满渴望和向往的阶段,是思维活跃的时期,学生应该在此时学到最美的文化和知识。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孤立的从记叙、说明、议论类的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言,这种收获是有限的,也是枯燥的。其实, 学生完全可以在文学这个感情释放的空间里去了解、掌握、运用这些语言文字。汉语是最富有美学色彩的语言,而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语言更是优美怡人的,它保留了语言艺术的精华,是进行语言教育的最好蓝本。远如《诗经》《离骚》、先秦两汉散文辞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白话小说,近及现当代的鲁郭茅、巴老曹等文学巨匠的著名作品,都代表语言艺术的高峰,值得我们去揣摩运用。学习这些作品,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对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的写作也是大有裨益的,事实上,有许多优秀的应用性文章就是用文学语言写的,如《祭十二郎文》、《谏太宗十思疏》等。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体会到优美的文学意境,巧妙的艺术构思,精湛的写作技巧和生动的语言形象,受到语言艺术美的熏陶。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进行文学教学时应摒弃定格好了的框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再想像、再创造的空间。提供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把握文学教育的特点,利用其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实现其个性发展的空间。在情感熏陶、审美训练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主体,健全学生的人格,大胆放手,让其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总之,传统的文学教育理念是教师主导学生学习,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学习中,学生过于依赖老师,学习处于被动地位,而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主动辅助学生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除了承担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字、文学知识理论和技巧,使之娴熟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较有艺术味地传达个体生命的各种见地的责任之外,更要肩负起对学生灵魂的洗礼和跃升的重任。

 

 

注释: 

[1]骆怡龄.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2007,(8):22-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参考文献:

[1]于漪.弘扬人文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J].语文学习,1995,(6).

[2]刘跃夫.定格式分析不利于鉴赏能力的提高[J].语文教学通讯,2000,(5). 

[3]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刘坎龙.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素质体系构建[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1). 

[5]郭惠宇.文学教学呼唤教师的文学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05,(2). 

[6]周圣荣.中学文学教育复兴的背景与困境[J].语文教学之友,2002,(7). 

[7]范玉红.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教育的思考〔M〕.现代语文,2004.

[8]刘真福.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文学单元修订说明[J].学科教育,2003,(5).

语言教育论文篇5

1.恪守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美国语言教育机构认为,认知主体的学生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心理认同,并基于自己的经验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丰富自身对知识的构建。而教师要辅地借助于动态的教学方法,通过鼓励学生的学习愿望,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把当前所存在的知识和学生有意识的认知框架系统地结合起来,是语言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它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学习过程的自我驾驭能力。同时,建构主义也产生了类似的语言教学方法,其观点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的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其理论的应用,加速了语言习得者的学习进程,提高了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拥有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有效地为未来的职场服务。

2.课程设置注重兼顾职业性和应用性

美国语言课程设置的主要方向为:在一定的语言课程基础上,附加相对职业性强,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性课程。职业性课程所占比例为总课时的50%以上,平时的课程注重锻炼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能力,进行办公室软件操作,这样毕业生可以在行政办公室经理、行政助理、执行秘书、打字员以及类似的职位中就业。同时这些语言学校,大多致力于专业英语教育,比如开设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学生可以获得外贸业务联系、外贸单证制作、外贸合同跟单及公司文件处理技能。着力开展“定单式”“定向推荐式”“委托式”等教育,侧重学生的“形象礼仪培训”“贸易谈判技能培训”“国际贸易实务培训”“商务英语中高级口译技能培训”等项目的设置。另外,美国语言课程的教学形式也呈现出灵活和多样性的特点。主要形式有讲座、专题讨论,也有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共同进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小组展开讨论,共同研究解决的方法。

二、美国英语语言教学对我国英语语言教育的启示

1.树立“以动态教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动态”顾名思义,即身体力行,活络心智。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本身就是对所学事物的组织者、构建者。教师科学地引导方向,让学生独立完成语言认知。因此,一定要摒弃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的教学观念。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社会化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情景下去实践所学知识,并凸显自我价值。每位教师在完成课程任务前,都应设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计划围绕着目标前行,目标是方向,其结果是使学生能有效掌握知识,实现其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从“我讲什么”转移到“学生学什么”,形成有利于学生自我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心理认同,形成更高的自我解决语言问题的学习能力,这才是我国教师从事英语教学的根本意义所在。在课堂上,“动态式教学”应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让学生完成自我体验式学习。如“模拟谈判”“模拟法庭”,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促进他们社交、学术技能的发展。在动态学习中,学生能不能体验到学业进步的快乐,对自我知识构建具有充实的满足感,是判断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教师也应该以此调整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语言理论课程和实践内容的结合

当学生完成某一语言内容的学习后,应为他们提供见习机会和时间,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分段、分类、分流等实习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将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整合,从而在实践体验中迸发出更多的对所学知识的再认知。同时,在学期的考核方式上,可以实施全过程考核,即把每次的实践成绩、课堂任务完成的情况及测验成绩累积起来。如此会更充分准确地体现出该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3.加大学生社会化证书培训的力度应用性

语言教学旨在为社会培养出方向性强、满足全球化职位需求的各类人才。牡丹江师范学院的语言教学分科较为详细,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实用翻译等。在传授专业知识同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从业方向,完善进入各类职场的准备工作,合理介绍一些有利于就业的职业证书,如BEC证书,报关员、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国际贸易单证员及各类翻译证书,并提供证书考取的指导意见。职业证书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及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4.加快教师职业技能更新

语言教育论文篇6

语言学的研究对语言教学方法变更具有重要的影响,语言学研究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早期人们进行语言学研究更加注重语法研究,这就造成最早期的语言教学课堂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以教师进行语法讲解和语句翻译为教学的主要方式。随后,语言学的结构理论和语法功能理论产生,这就使得在语言教学界,教学的重点由书本上的语法研究,语句翻译转变为句型练习,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被淡化,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由一味被灌输变为句型练习的参与者。然后出现了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语言研究,因此,语言教学界开始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淡化,而学生变为课堂的主要操控者和参与者,教学内容也由语法结构教学转变为实际生活中交际用语的教学。语料库语言学通过计算机收集并存储大量的被人们在生活中使用的语言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然后对统计中体现的语言规律和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为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英语教学内容的变更提供理论依据。

1.1语料库语言学为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奠定了理论基础

语料库中包含大量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语法规则和词汇,而课本上的语法规则虽然是正确的,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却是比较死板缺乏生活气息的,正如我们母语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分,书面语在生活中应用就会显得过于死板,过于刻意,而口语用在一些书面上则显得过于肤浅,过于随意。英语也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这里所说的书面语是指在进行考试或者其他比较正式的场合使用的一些语法结构和词汇。在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从英语测试的分数来看,英语水平很高,而一旦进行实际的应用,学生就变得手足无措。往往出现学生与其他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双方都比较茫然的状况,这就使得即使英语考试分数很高的学生,在进入社会进行真正地英语交流的时候仍然存在很大困难,而这些学生不得不再次进入其他的培训机构进行英语交际能力的培训。而语料库因为其包含了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的一些语法和词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课本内容和语料库中的一些资料进行对比,从而发现教学中的弊端,转变以课本为主的教学方法,将课本作为教学方向把握的一个工具,而在教学中要适度的脱离课本,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交际能力,改变我国英语教学中“高分低能”的教育现状。

1.2语料库语言学为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变更提供了理论支持

通过实际应用的英语内容和课本内容的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课本的内容或者在进行课本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实际应用英语的教学成分,使得学生不仅仅能够在我国教育体制下获得生存,而且使得学生在真正走向社会之后能够很好地生存。当然,如果我国的教育部门能够认识到我国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教学课本内容存在的局限性,在制定教学课本之前,能够首先通过语料库进行分析,在保证教材实用性的条件下再进行印刷出版,最后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那么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必然会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

2语料库语言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通过语料库语言学来转变语言现象处理方面的观念

语料库语言学利用计算机分析和统计技术对于英语词汇、词组、语法结构等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通过结构统计来发现英语词汇中的高频词汇,而高频词汇极易出现在英语文章中,而且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也要远远高于其他词汇的使用频率。因为英语并不是我国的本族语言,因此没有以英语为母语的一些国家的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较好的学习环境,而且由于高职学校的学生除了进行英语学习还有很多其他的重点科目需要学习,因此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如何能够使得高职学校的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英语学习方面的最大提高,成为高职学校关注的焦点。语料库语言学对英语中的一些高频词汇、高频词组、高频语法结构进行了统计,而这些高频词汇、高频词组、高频语法结构是英语学习者在进行相关考试和进行实际英语交际中使用频率最高,最容易用到的,为了在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减少不必要的词汇或者词组、语句的介绍,重点强调对高频词汇、高频词组、高频语法结构的讲解,并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高频语法结构,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高频词汇和高频词组,使得学生既能够在考试中拿到高分,又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做到轻车熟路。

2.2通过语料库语言学来更清楚认识各种语域变体

认识语域变体对于在不同语域中语言形式的变化的认识,而对于各种语域变体的认识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进行实际英语应用的过程中能否做到应对自如[3]。例如,一位很有名的语言学研究人员Svartvik就利用语料库对动词的被动语态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得出结论被动语态应用频率最高的语域为科技文献,而被动语态应用频率稍微低一些的语域是新闻报道,而被动语态在广告中的应用频率是最低的。而Rundell则对语料库语言学的口语部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了begin和start虽然在汉语意思中没有差异,然而两者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却大不相同,其中begin多在书面语中使用,而start则多在口语中使用。另外,他还发现一些词汇的使用频率不仅和语境有关系而且和使用者的年龄也有很大关系。例如年长者在肯定句中喜欢使用shall而年轻人却不然。教师通过对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来加深对各种语域变体的理解和认识,以此来调整讲课重点,并将这些用法的常用语境,注意事项等详细介绍给学生,为学生未来进行英语交际奠定坚实的基础。

2.3通过语料库语言学来帮助学生学习地道的英语

由于受教学方法和教学体制的限制,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与英语本族语者的英语水平有很大差距,为了缩小我国高职英语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之间英语应用水平的差距,就必须首先找到两者在使用英语过程中的不同之处,并对我国高职学校的学生对英语应用的一些错误进行及时地纠正。而若想对两者英语应用的差异进行比较,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建立学习者口语和书面语的语料库,然后再建立英语本族者的语料库,然后通过计算机分析系统对两个语料库的词汇使用,语法结构等进行比对分析,从而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而这也就为教学内容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信息。

3总结

语言教育论文篇7

汉语言文学教育发展与其他专业相比来说,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创新性人才的缺失的问题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发展带来一定难度。汉语言文学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基础发展,还阻碍了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进行,急需整改。以下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

(1)课程教育存在理念理解不清的问题教师对汉语言教育创新理念缺乏深刻理解和体会,存在对创新型的课程教育存在理念理解不清的现象,有大一部分老师不能准确的把握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方向与核心,因此对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执行力并不是很高,我国各高校应不断深入课程改革,深化教育理念,促进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有实质性的进展。

(2)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的问题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使得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难以展开,所以,想要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结构,建立健全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课程安排管理体系,实现课程优化安排,全面把握课程结构安排与创新工作的关系,提高课程安排为整体发展带来的效益,为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奠定基础。

(3)专业教师教学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执行者与实施者便是教师,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效率。不少教师受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的束缚,教育思想较为落后,教学模式较为陈旧,教学策略较为单一,影响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十分关键。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发展的创新策略

(1)营造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氛围在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过程中,一个良好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氛围十分重要。营造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氛围,便于将汉语言文学与创新融合在一起,有助于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

(2)构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平台构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平台是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该平台的建立,方便了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使独特新颖的想法的传播,大大调动了师生创新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3)加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实践加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实践是推进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有力措施之一。创新的意识与思维都需要通过实践来体现,我们要重视师生的创新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执行力。

(4)完善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基础建设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基础建设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提供条件,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开展注入新的力量,我们要加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基础建设,加大硬件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课程的质量,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三、总结

语言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 网络语言 语言能力 简单易懂

网络带给人社会、教育的变化十分惊人,人们已经从网络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与此同时网络语言也随着网络的发展应运而生。网络语言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具有表达意思简练,背后的含义较易理解,并且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意识,在年青一代的流行速度较快,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也是巨大的,他们更容易接受这些比较新奇,并且具有特点的词语,在平时的说活及生活中运用较多,甚至是在语文作文和作业中出现大量的使用,这对传统的语言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应该加以认真思考。

一、网络语言的的来源与使用现状

1、网络语言的来源和组成结构。近年来,外来语言通过网络快速的传播到国内,它的来源非常多,种类又分为直接英语语音的音译词,音译兼意译等形式的表现,比如最常用的英文缩写,及为了提高打字速度而约定俗成的简化英文翻译等。港台词语的网络语言应用也是非常多的,受到港台影视剧的影响,大量的港台俚语如“我靠”等低俗的语言充斥其中,被重新定义为新的含义。数字类型的简化网络语言也大行其道,直接用数字的音译代表了所要表达的具体含义。

2、网络语言使用的现状。网络语言的使用范围较广,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属于网络语言的直接使用者。家长在网络语言对小学生的影响中作用最大,但是抵制情绪也是最激烈的,学生在家庭中通过网络学习无可厚非,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经不住诱惑,常常浏览无关网站,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和发现纠正,所以小学生会大量接触网络语言的内容,家长往往在学生形成网络语言习惯后才发现,最后有的家长激烈反对,而有的年龄较小的家长则觉得学生说话比较洋气,呈现出了两级分化的局面。学生往往对新的、流行的事务接受较快,有机会就会使用网络语言,感觉很时尚。教师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意见呈现出教师的担忧心理,语文教师普遍比较反对学生使用网络词语,认为网络词语不能够很好的继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其实,应该更加公正、客^的对待和使用网络语言。

二、网络语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影响

1、科学使用网络语言,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家庭电脑的普及以及现阶段的素质教育书写作业的减少,两个因素造成了现阶段小学生书写量的减少和电脑键盘打字的增多。这就带来了问题,学生在家如果缺乏家长的制约,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又较弱,时间一长学生的书写能力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写出的字就会出现笔画不正确,字体歪歪扭扭,甚至是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育学生各种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行为进行强化练习,因此,网络语言的使用也应该有个限度,让他们能够科学的利用网络语言进行读书与写作,既要保留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功效,又要与时俱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

2、分清网络语言的应用场合,强化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我国现有的语文教材作为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的主要载体,网络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资源。在一定的范围内,当学生接触网络语言时,会对他们的语言词汇习惯的形成和使用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网络语言简单直白,虽然不像中国文化这样的富有内涵,但也具有特定的具体形象的描述,合理的使用网络语言,会对学生的语言词汇量、交流的词汇习惯以及句子成型等能力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说话平白直接,网络语言更容易受到低年级学生的喜欢,只要在合适的场景中合理使用网络语言,不仅不会让整个句子的结构带来破坏,还可以有特殊的语言使用效果。尽管如此,网络语言还属于比较简单的词语,没有中华文化的委婉内涵,一定要谨慎选择和使用。

3、鼓励大胆创新网络语言,防止产生学习惰性。网络语言的简单直白易懂,相对于古代文言文的表达内涵深厚,词汇丰富优美,更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的强,长时间的接触网络语言那种简单浅显的句式结构,会对学生的动脑思考习惯和学习动力产生影响,因为人都有惰性,更何况是小学生,在面对更简单的网络语言时可能会轻易妥协,逐渐产生了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在面对需要深入理解的文言文或意义较深的文章时,不认为是文章的内涵和美存在其中,认为没有必要写的那样复杂,造成学习习惯的丧失和动力的减弱,应该不断地创新发展网络语言,取其精华,培育学生勤于动脑的思考习惯。

结语:总之, 网络语言的兴起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面对这个新时代的产物,小学生因为缺乏自身的辨别能力,作为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当认清网络语言的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让学生使用网络处于监管和引导之下,帮助他们正确的使用网络词语,不能让学生因为网络词语的使用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写作能力等基础的教育目标的达成。

参 考 文 献

[1]邵戴敏.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应对网络语言泛化现象[J]基础教育研究2012.2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