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3-03-08 14:56:47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篇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7月20日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就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提出“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四点要求,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思想动力,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更灵活的思路和重要的实践遵循。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座谈会上作了发言。

四川作为西部大省,又是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的地区,脱贫攻坚任务极其艰巨。要实现脱贫致富,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自身的努力与外部的帮助,必须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参与,而进一步利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政策优势,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是稳扎稳打实现脱贫的有效途径。

东西部扶贫协作,要坚持问题导向。贫困地区贫困的原因是什么?要实现脱贫致富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这个地区适合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怎样打破固守贫困的旧观念?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针对贫困地区的现状,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道路,为脱贫攻坚找准方向。

东西部扶贫协作,要切实抓住机遇。积极主动与国家有关方面和对口帮扶省市加强对接,健全常态化沟通会商机制,进一步完善协作规划,突出住房建设、村级设施、产业发展和就业、教育、医疗等协作重点,精准发力,创造性开展工作,是我省切实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的有力举措。

东西部扶贫协作,要借鉴协作经验。1996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福建和宁夏实行对口扶贫协作。福建对口帮扶宁夏20年来,探索出了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扶贫协作机制,为宁夏发展带来强劲动力,成为我国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生动范例。学习借鉴东西部扶贫协作经验,科学调动我省资源力量,突出加强对藏区彝区贫困县和今年计划脱贫摘帽贫困县的省内对口帮扶,是我省探索先富带动后富,开创优势互补、实现共赢的重要路径。

东西部扶贫协作,要干群齐心协力。人心齐,泰山移。“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我省各级干部以强力的举措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在贫困户家里,在田间地头,在施工现场,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他们以身作则、带头苦干,他们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凡事冲在前面,他们为群众树立了榜样。而这种实干也被群众看在眼里,工作中的全力支持,生活中的嘘寒问暖,携手合作中的互相帮助,干群一心,打开了脱贫攻坚的新局面。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篇2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一体两翼,资源整合,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按照“重民生,强基础,保增收,促和谐”工作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组织实施了重点村建设、移民扶贫、雨露计划、小额到户贴息贷款等建设项目,以高目标引领、高强度推进、高效率落实,截止目前,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现汇报如下:

一、主要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1、全力推进扶贫重点村建设。认真实施推进称里、槐树岭等10个在建重点村建设项目,整合修建水泥硬化道路10条28.5公里;修建饮水工程6处,集蓄水池9座,铺设管道42.3公里;建成以花椒、核桃为主的干杂果基地10处6500亩。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65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60万元,捆绑资金315万元,群众自筹76万元。截止10月底,称里、槐树岭等9个重点村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并通过区级验收,其中4个重点村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市级检查验收。

2、积极实施扶贫搬迁项目。认真组织实施了张家岭等5个村68户扶贫搬迁和98户的扶贫捐资灾后重建项目,共完成投资132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63万元,捆绑灾后重建资金196万元,市区配套57.5万元,群众自筹938.5万元。目前,扶贫搬迁项目已全面完成,并通顺利过市级验收;灾后重建项目也于6月4日圆满通过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和捐助单位的考察验收。

3、认真开展扶贫技能培训输出工作。今年以来,紧紧围绕提高贫困群众创业、就业技能,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积极开展扶贫技能培训输出工作宣传,共完成“雨露计划”招生261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4、抓紧做好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工作。共完成投放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407万元,使79个产业增收项目得到有效扶持,年度计划任务已超额完成。

5、努力做好千村贫困人口搬迁项目和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对上川村61户255实施名贫困群众全部进行了扶贫搬迁,在段家磨、四家坪、甘庙、解甲滩四个村积极组织开展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目前,上川村搬迁群众已全部开工建房,预计年底前61户房屋主体基本建成;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实施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正在民政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二、主要工作特点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今年以来,全区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区委十二次党代精神,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山区农村工作的全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奖惩制度,层层签订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责任书,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镇(乡)全年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加大区级部门包扶和社会帮扶力度,全区已形成了区、镇(乡)、村、群众四级连动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2、认识到位,广泛参与。今年区委区政府把开发建设后山区做为全区三大重点工作之一,这一举措赢得了广大贫困山区群众的一致赞同,极大的调动和鼓舞了贫困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使他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景和希望,主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全区各级部门按照自身职责,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做到了各尽其力、各尽其智、各尽其责,为后山区扶贫开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3、深入实际,强化指导。区扶贫办积极履行职责,采取“三到,四勤,五有”的工作方法(三到,即项目到村、资金到村、帮扶到村。四勤,即勤检查、勤指导、勤协调、勤汇报。五有,即有人抓,有人干,有人管,有责任,有成效),深入到所有在建项目实施现场,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实行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和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转变思路,改进方法。今年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情况下,面对银行利率的不断下调,区办及时与区信用联社进行协商沟通,将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年利率下调了1.2个百分点,并经常深镇乡和贫困村组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同时加大对贷户资格审查力度,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对每个贴息贷款项目都进行实地查看,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使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年度计划任务在短短两个月内超额完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村容村貌整治不够到位,入住新居的搬迁群众的传统习惯和生活陋习使良好的环境难以维持。

二是贫困村主导产业因地理因素制约,形成不了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是扶贫搬迁点基础设施配套资金不足。

四、明年工作打算

认真贯彻扶贫开发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资源整合,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启动实施千村贫困人口搬迁项目和退耕区生态移民工程,加强建成村后续管理和增收产业培育扶持力度。

2、推进扶贫重点村建设,完成上川村61户千村贫困人口搬迁项目,并通过区市验收。

3、加大扶贫技能培训输出工作宣传力度,完成“雨露计划”招生200名。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篇3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一体两翼,资源整合,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按照“重民生,强基础,保增收,促和谐”工作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组织实施了重点村建设、移民扶贫、雨露计划、小额到户贴息贷款等建设项目,以高目标引领、高强度推进、高效率落实,截止目前,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现汇报如下:

一、主要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1、全力推进扶贫重点村建设。认真实施推进称里、槐树岭等10个在建重点村建设项目,整合修建水泥硬化道路10条28.5公里;修建饮水工程6处,集蓄水池9座,铺设管道42.3公里;建成以花椒、核桃为主的干杂果基地10处6500亩。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65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60万元,捆绑资金315万元,群众自筹76万元。截止10月底,称里、槐树岭等9个重点村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并通过区级验收,其中4个重点村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市级检查验收。

2、积极实施扶贫搬迁项目。认真组织实施了张家岭等5个村68户扶贫搬迁和98户的扶贫捐资灾后重建项目,共完成投资132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63万元,捆绑灾后重建资金196万元,市区配套57.5万元,群众自筹938.5万元。目前,扶贫搬迁项目已全面完成,并通顺利过市级验收;灾后重建项目也于6月4日圆满通过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和捐助单位的考察验收。

3、认真开展扶贫技能培训输出工作。今年以来,紧紧围绕提高贫困群众创业、就业技能,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积极开展扶贫技能培训输出工作宣传,共完成“雨露计划”招生261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4、抓紧做好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工作。共完成投放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407万元,使79个产业增收项目得到有效扶持,年度计划任务已超额完成。

5、努力做好千村贫困人口搬迁项目和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对上川村61户255实施名贫困群众全部进行了扶贫搬迁,在段家磨、四家坪、甘庙、解甲滩四个村积极组织开展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目前,上川村搬迁群众已全部开工建房,预计年底前61户房屋主体基本建成;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实施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正在民政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二、主要工作特点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今年以来,全区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区委十二次党代精神,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山区农村工作的全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奖惩制度,层层签订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责任书,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镇(乡)全年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加大区级部门包扶和社会帮扶力度,全区已形成了区、镇(乡)、村、群众四级连动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2、认识到位,广泛参与。今年区委区政府把开发建设后山区做为全区三大重点工作之一,这一举措赢得了广大贫困山区群众的一致赞同,极大的调动和鼓舞了贫困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使他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景和希望,主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全区各级部门按照自身职责,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做到了各尽其力、各尽其智、各尽其责,为后山区扶贫开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3、深入实际,强化指导。区扶贫办积极履行职责,采取“三到,四勤,五有”的工作方法(三到,即项目到村、资金到村、帮扶到村。四勤,即勤检查、勤指导、勤协调、勤汇报。五有,即有人抓,有人干,有人管,有责任,有成效),深入到所有在建项目实施现场,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实行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和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转变思路,改进方法。今年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情况下,面对银行利率的不断下调,区办及时与区信用联社进行协商沟通,将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年利率下调了1.2个百分点,并经常深镇乡和贫困村组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同时加大对贷户资格审查力度,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对每个贴息贷款项目都进行实地查看,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使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年度计划任务在短短两个月内超额完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村容村貌整治不够到位,入住新居的搬迁群众的传统习惯和生活陋习使良好的环境难以维持。

二是贫困村主导产业因地理因素制约,形成不了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是扶贫搬迁点基础设施配套资金不足。

四、明年工作打算

认真贯彻扶贫开发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资源整合,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启动实施千村贫困人口搬迁项目和退耕区生态移民工程,加强建成村后续管理和增收产业培育扶持力度。

2、推进扶贫重点村建设,完成上川村61户千村贫困人口搬迁项目,并通过区市验收。

3、加大扶贫技能培训输出工作宣传力度,完成“雨露计划”招生200名。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篇4

一、以扶贫开发十项工程为重点,加快建设进度,全面提高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一)扶贫重点村建设工程。坚持“政府统筹,资金捆绑,流域治理,整村推进”的思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全面开展以“五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发展“一村一品”为重点的产业基地建设,以科技培训为重点的脱贫能力建设,以“四改”为重点的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以改善教育、医疗卫生条件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做到开发自然资源与开发人力资源相结合,实现改善发展条件与提升发展能力相统一。完善提高2启动建设的18个扶贫重点村,确保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全面完成启动建设的8个扶贫重点村年度建设任务,科学规划,依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将县财政支持的太吉河镇寺湾等8个村打造成扶贫重点村建设示范村,全力打造扶贫重点村新亮点和扶贫开发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典型。

(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中心,以治水保土、兴水治旱为重点,综合运用工程、生物、科技措施,实施山、水、田、林、路、堤、村综合治理,达到生产条件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切实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全面完成镇0.9万亩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任务,确保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启动富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三)扶贫移民新村建设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按照“相对集中、规模开发、综合治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扶贫移民与工赈移民、农村危房改造的有效衔接,在高质量搞好移民建房的同时,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同步支持搬迁户发展产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把移民搬迁项目村建成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致富路子明晰的新农村。完成启动的3个贫困人口搬迁项目村建设任务。全面启动实施城关镇二道河、梁家湾镇姚楼、青山乡白龙、十里坪镇中棚、白鲁础乡大竹园5个贫困人口搬迁项目村建设。

(四)“雨露计划”技能培训工程。继续采取输出就业培训与就地创业培训有机结合的双向培训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培训、订单就业”的原则,以初高中毕业生为主体,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拓宽输出就业渠道,提高安置效果。围绕旅游产业开发,瞄准农家乐经营户,有效开展文明礼仪、农家烹饪、经营管理、民俗文化、农业观光、汽车驾驶、工艺绣品等方面技能培训,拓展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创业空间。完成“雨露计划”培训招生600人。

(五)实用技术培训工程。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与职教中心、科技、农业、林业、畜牧、人劳等部门的联系协调,有效开展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科技推广活动,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科技素质和发展能力。完成贫困人口实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

(六)信贷扶贫工程。投放到户贴息贷款1000万元,提高15个“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建设水平,大力发展增收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市场引导、项目支撑、龙头带动、贷款扶持”的思路,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重视加强与金融机构协商合作,加大扶贫信贷资金和产业化经营项目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各种扶贫开发政策作用,积极开展项目整合,综合扶贫,扶持、鼓励、引导贫困户发展家庭经营项目,积极支持培育龙头企业,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发展,企业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互动双赢机制,启动企业支农增收行动,让更多的贫困户依托企业增收致富。

(七)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工程。按照省上“三扩大、三提高”的要求(即扩大项目村规模,扩大农户覆盖面,扩大项目资金总量;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高资金周转率,提高项目增收效益),加强领导,强化培训,规范操作,巩固成果,完善提高,认真做好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协会运作水平,确保项目成效。积极引导互助资金协会与其它农村专业合作社开展深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项目村产业发展升级。

(八)社会扶贫工程。加强沟通联系,提供周到服务,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考核体系,强化宣传推介,大力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参与、支持扶贫开发事业的良好局面,全面调动各包村扶贫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部门包村扶贫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社会扶贫功能和效益,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九)“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启动工程。今年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以帮助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增收1000元为目标,确定5000个贫困村,发动社会力量,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扶助行动,通过带信息、带项目、带市场、带技术等多种途径增强贫困村脱贫致富能力。我们要积极行动,制定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调查摸底,摸清辖区内贫困村和规模以上企业,充分了解贫困村的需求和规模企业的意愿,创新机制,建立奖励制度,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加强宣传,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形成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

(十)旅游扶贫工程。制定旅游扶贫计划,以打造秦岭最佳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深入开展“旅游开发建设年”活动,将移民搬迁、产业开发、技能培训等多项扶贫措施综合运用,积极打造有一定规模和鲜明特色的生态旅游专业村,探索形成一条以扶贫开发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以旅游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新路子,实现扶贫开发和旅游开发双赢。

二、认真总结十年扶贫开发工作经验,积极谋划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

(一)认真总结经验,展示十年扶贫开发成果。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积极筹划《十年扶贫路》专题片制作,展示扶贫成果,总结经验,分析成败得失,完善工作思路,创新扶贫机制,提高工作水平。

(二)科学编制新一轮十年扶贫开发规划。吃透上级精神,明确形势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完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精心部署,科学编制县2011—2020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和“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准备和思想准备。

(三)积极组织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推动“两轮驱动”扶贫战略实施。要按照市局统一安排,成立工作机构,精选办公人员,制定工作方案,加强部门协调,全面开展试点工作。要统一标准尺度,准确摸清新标准下贫困人口数量、分布区域、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规范建立县(乡)联网、动态管理的贫困人口数据库,为建立贫困瞄准机制,争取更大支持,有效开展扶贫到户奠定基础,促进扶贫开发工作步入科学管理、分类扶持的轨道,逐步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

三、切实加强扶贫系统自身建设,打造过硬干部队伍

(一)高度重视政治和业务学习,力争人人成为组织实施扶贫开发工作的行家里手。一要统一思想,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县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立场上来,要充分认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要掌握政策,掌握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开发的政策和思路,特别是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精神实质,明确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形势、任务和奋斗目标,把握工作重点。三要深入钻研,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四要与时俱进,要不断推进工作创新,提升创新能力,要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二)围绕推动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着力实现“三个转变”。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篇5

自进入试点旗以来,在上级扶贫开发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全旗上下站在农业稳则全旗安、农民富乃小康达的高度,卓有成效地推动试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整个试点工作呈现出实施范围由小到大、互助资金由少到多、农民致富能力由弱到强的良好局面,全旗扶贫开发事业由此得到质的跨跃。

针对关键因素精心谋划

积极创造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

为保证试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进而为互助资金发展奠好基、搭好台,按照“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要求,及早做到“四先”:

职责先有。旗政府成立了以分管扶贫开发工作的副旗长为组长,由扶贫、财政、审计、监察、金融等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了政府的统驭之责、财政等部门的配合之责、扶贫开发办的综合协调之责、审计和监察部门的监督之责。并在旗扶贫开发办设立了专职机构,指定了专管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明确了相应的岗位职责,形成了“旗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试点乡镇承上启下、试点行政村抓好资金管理使用”的工作格局,为搞好试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体制性和组织性保障。

思路先明。按照上级扶贫开发部门的指导意见,结合全旗实际情况,在试点之初,旗政府确立了“积极稳妥、小步快走、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试点工作指导思想;确定了“从小起步、风险防范、注重效益、滚动发展”的互助资金管理总体要求,提出了“扶贫不救济、引导不误导、有偿不盈利、民有不分红”的互助资金使用原则,为试点工作和互助资金的管理使用提供了指导性基调。

规划先定。按照与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相结合、与试点村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原则,旗政府及旗扶贫部门及时制定了《喀喇沁旗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喀喇沁旗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三年计划》,同时要求和指导试点乡村也制定相应的方案和计划,每年年初都制定试点工作和互助资金使用的当年计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方法得当、措施过硬,为试点工作提供了操作性指南。

章法先立。扶贫开发办与旗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会计核算办法》、《扶贫互助发展合作社管理人员选举办法》、《扶贫互助资金退出办法》、《互助资金三方责任书及相关材料参考》、《扶贫互助社管理工作要求》等政策性规范性文件,2012年翻印了《内蒙古自治区贫困嘎查村互助资金操作手册》和《贫困嘎查村互助资金知识问答》,规定了互助资金的性质、使用范围、方法、步骤及其它有关要求,为确立试点工作提供了规范性依据。

抓住关键环节强力推进

努力打下试点工作快速进展的坚实基础

根据点上深入、面上推开的需要,按照“重实干,抓关键”的要求,跟进做到“四动”。

宣传开动。从旗、乡、村三个层面分别入手,通过电视设专题、广播出专稿、报纸登专栏,发放宣传单、出动宣传车、使用宣传栏,召开动员会、建立宣讲组、做到面对面,广泛宣传互助资金的性质、用途、作用,深入讲解互助资金的来源构成、规范管理、使用要求等内容。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旗电视台、喀喇沁电台、《喀喇沁时讯》累计播发有关互助资金的专题节目(包括专题片)、稿件90多件次,试点乡镇、村进行各类较大的宣讲活动上百次,全旗受众面达到10万人次。提高了群众对互助资金的认知度,增强了群众使用互助资金的积极性。

培训促动。以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扩大互助资金影响为目标,以互助资金的管理使用为主要内容,以乡村两级干部和互助资金管理人员为重点对象,大力开展试点工作培训。从2006年开始,年年举办培训班,年年印发培训教材和资料,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培训内容,扩大培训规模,加大培训力度。2008年,自治区扶贫办在我旗举办了全区的互助资金管理培训班,为全旗互助资金管理及其培训工作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五年多来,共培训乡村两级干部和管理人员1000多人次,印发贫困嘎查村互助资金操作手册、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规范性文件、参考资料和培训教材2000余册,较好地达到了“一个受训人员就是一个合格的互助资金管理员,同时也是一个试点工作的宣传员、指导员”的效果。

典型带动。从以点带面的角度出发,选择群众基础好、村级班子强的行政村,有计划、有目标地打造可供全旗学习借鉴的典型。通过重点培育,先后涌现出十家满族乡长皋村,王爷府镇黑山沟村、汤土沟村等一批互助资金管理与使用的先进典型。黑山沟村在2009年从整村推进项目中安排20万元资金,进行互助资金试点,成立了以党支部成员为主体的扶贫互助发展合作社;随后,他们围绕管好用好互助资金,同时立足当地实际,又先后成立了种养协会和育肥牛专业合作社,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积极引导入社社员和全村群众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养牛产业,截止目前,该村互助资金规模已由2009年的20万元增加到80万元,入社社员166人,组建互助小组56个,累计借款570万元,到期还款率100%,累计受益人口达1998人。以蔬菜和花卉为重点的冷棚种植年纯收入达到200多万元,育肥牛的年纯收入达到100多万元,两项合计年增加人均纯收入3500多元;不仅由全旗最贫困的一员成为全旗经济发展水平中游的一员,而且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基础;短短几年,就成功地走出一条“以互助金带动合作社建设,以合作社建设带动脱贫产业,以脱贫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路子。

整合推动。从壮大互助资金规模、加大互助扶持 力度着眼,旗政府根据扶贫开发部门的建议,于2009年初召开专题会议,认真总结了全旗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根据互助资金既取得了显著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又存在着规模较小的问题,我旗先后整合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牧区产业化扶贫、革命老区建设、绩效考评等资金用于互助资金试点项目。旗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竭尽全力地投入资金,支持互助资金积累壮大。有效的整合,较好地解决了互助资金总量不足的问题,进而推动了试点范围的逐步扩大。

瞄准关键要素狠抓落实

着力形成互助资金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较好的工作基础之上,在基本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之后,紧紧抓住“钱”怎样管以及如何用的问题,相继做到“四好”。

建好互助社。针对互助社在互助资金管理、使用乃至发展中的载体地位,切实抓好扶贫互助发展合作社规范建设及管理的三项工作。第一,坚持“十个统一”。统一互助社的规章制度、牌匾、印章、入社申请及登记、借款申请与审批、联保协议与担保合同书、公示的内容与形式、分户投放与统计台账、借款借据与还款收据,统一全旗互助资金结算日。第二,实行“一会一式”。每个互助社成立时,都召开成立大会,都举行借款首发式。第三,推广“三个模式”。积极推广“村两委”加“互助社”的“委社合一”模式、“农民专业技术(经营)协会”加“互助社”的“会社合一”模式、“能人(农民经纪人、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加“互助社”的“人社合一”模式。通过上述做法,保证了扶贫互助发展合作社“建一个成功一个,建一个规范一个,建一个有效一个,建一个壮大一个”。

用好互助金。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和全旗互助资金使用原则,在坚持“因地制宜、贫困优先、方便群众”的前提下,重点做好三件事情:第一,遵守“两低”标准。贫困户入社,缴纳不低于100元不高于1000元的互助资金;资金占用费率不高于同期银、信贷款利率的3‰,做到尽最大可能地照顾贫困户,真正体现互助资金的扶贫帮困性质。第二,严守“五不”规定。互助资金的借款不跨年度,不超12个月,不超规定数额,不确定统一借款标准,不规定统一的借还款日,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真正体现为群众服务的宗旨。第三,恪守“四民”要求。按照互助资金“民有、民用、民管、民享”的要求,互助社定期公告公示或召开社员大会,通报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表决重大事项,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监督,真正体现社员群众作为所有者和使用者的主体地位。通过上述做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互助资金的运行安全、周转使用与滚动发展。

把好监管关。坚持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对全旗性的互助资金,重点把好三个关口。第一,把好资金运行关。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账记录、专人负责、封闭运行”的管理机制,确保互助资金专款专用。第二,把好分责管理关。旗扶贫办、财政局和试点乡镇共同签订三方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确保三个“主要”方面负起相应的“主体”责任。第三,把好定期审核关。对投放到各互助社的互助资金实行“季度一报表、半年一检查、年终一审计、三年一收回”的办法;三年的一个周期结束后,先将所有的资金全部上缴旗财政局,经过考核评估,对管理使用好、资金效益高的互助社在次年重新投入、周转使用,反之则启动退出机制。通过把好三个关口,既提高了资金的安全性,也调动了各互助社加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铺好致富路。围绕真正用好互助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我们对互助资金的借款户,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真正为他们铺好致富的道路。第一,发挥好农技部门的铺路作用。旗政府分管副旗长作为互助资金领导小组组长亲自进行组织协调,旗乡两级农业、畜牧等相关部门认真负责,积极开展面向互助资金借款户的科技服务,对重点户则采取“人盯户”的办法,有效地解决了借款户因缺技术造成的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第二,发挥好龙头企业的铺路作用。按照“把小农户靠向大龙头,把小生产靠向大产业”的思路,通过牵线搭桥,引导互助资金借款户挂靠旗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促进互助资金借款户尽快脱贫致富。第三,发挥好村级组织的铺路作用。充分发挥“委社合一”、“会社合一”、“人社合一”等村级组织的作用,提高贫困农民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水平,保证互助资金真正起到增收致富作用。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现在全旗已经逐步形成了“互助资金辐射到哪里,配套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良好机制,从而保证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实现关键事项的阶段性目标

全旗扶贫开发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前景

卓有成效的工作彰显了互助资金的强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试点的成果转化。全旗互助资金事业与整个扶贫开发工作达到了“四新”。

取得新突破,互助资金实现滚动式增加。试点工作的实践证明: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从根本上解决了贷款“门槛高、利息多、周期短、手续繁、落实难”等问题,是解决贫困农民生产资金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很多农民把扶贫互助社说成是“农民自己的银行”、“身边的银行”,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体的真诚欢迎和广泛拥护。以此为根基,加上多方面行之有效的工作,全旗互助资金的“雪球”越滚越大。到目前,全旗试点村由2006年的5个增加到28个;互助小组由130个增加到775个,入社农户由485户达到3053户,互助资金规模由100万元增加到898万元,其中互助资金专项485万元,配套及整合资金364万元,社员缴纳互助金33万元,占用费转入本金16万元。累计发放互助资金3820万元,平均占用费率6.2‰,到期还款率100%。

做到新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实现自强性跨跃。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崭新模式,既不同于以往扶贫资金的无偿使用,也不同于农村社会救济。扶助而有偿的投入方式,彻底改变了很多贫困群众“等、靠、要”的习惯,起到了“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心”的作用。几乎所有的贫困户,在借用互助资金之后,都积极找信息,主动学技术,多方跑市场,设法兴产业。通过使用互助资金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比比皆是。从2006年至现在,全旗互助资金累计借款达到7540户,其中80%以上的户实现了增收,有3170户11100人实现了脱贫,有768户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篇6

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将《黑龙江省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1998-200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残疾人温饱问题,事关全省扶贫攻坚的全局。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请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强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领导,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力做好残疾人工作,把残疾人扶贫工作抓出成效,推动残疾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黑龙江省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

为在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残疾人温饱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扶贫攻坚任务

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全省17万贫困残疾人的温饱问题。其中:通过扶贫开发和各种扶持措施,使12万可扶持的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通过各种社会保障措施,使5万应救济的特困残疾人得到社会保障。

二、采取的措施

(一)各级政府要切实将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扶贫攻坚实施计划,统一计划,统一安排,同步实施。要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特别扶助、优惠残疾人的政策措施,并落到实处。

(二)认真落实《黑龙江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稳定福利企业,发展福利生产,扶助残疾人个体开业,增强残疾人自身“造血”功能。

(三)筹措资金,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国定贫困县要在当地的扶贫资金中统筹安排残疾人扶贫资金,切实解决残疾人贫困户的温饱问题。国定贫困县以外的地区要采取措施,安排资金用于残疾人扶贫。同时,对国家设立的康复扶贫贷款,要专款专用,严格管理。

(四)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凡已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市,各级政府要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黑政发「199783号)精神,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予以保障;对尚未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中的非农业户口残疾人,符合民政部门规定的,给予定期定量补助或临时救济。对已就业在岗的残疾职工要尽可能不安排下岗。

(五)在农村,对难以参与扶贫项目的重度贫困残疾人,继续按规定由乡镇政府予以定期补助、临时救济。

(六)各级政府要有计划地组织各有关单位开展包扶残疾人工作,并倡导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互助、扶残助残活动,扶助残疾人脱贫解困。

(七)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残疾人文化素质,增长科技知识,为脱贫解困创造条件。

(八)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防治和减少地方病,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千方百计地搞好残疾预防工作。

三、加强对残疾人扶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篇7

20年来,东部与西部之间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理念源源不断地输入西部。扶贫协作的种子在广阔的西部大地上生根发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经济合作 产业互补 扶贫协作齐推进

20年来,东西部的扶贫协作,已由最初单向的扶贫解困,发展到经济合作、产业对接、互利共赢的新阶段;从单一的经济援助,发展为产业互补和旅游、教育、文化、医疗等多领域合作的新格局;从单纯的政府行为,发展为政府援助、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合作、社会团体与民间组织及爱心人士共同参与相结合的对口协作机制,涌现出“闽宁模式”、“沪滇模式”、“浙川模式”、“甬黔模式”、“两广模式”等各具特色的帮扶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2015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2016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围绕产业合作、组织劳务协作、加强人才支援、加大资金支持、动员社会参与等五个方面开展具体的东西帮扶。

2016年12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调整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经过调整,实现了对30个民族自治州结对帮扶的全覆盖,加强了云南、四川、甘肃、青海等重点贫困市(州)的帮扶力量,调整了辽宁、上海、天津的帮扶任务,落实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的任务。调整后,共有东部9省(直辖市)、13个城市对口帮扶西部10个省(市、区),吉林、湖北、湖南的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保定3市。共确定了东部267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西部地区390个贫困县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帮扶对象中70%是少数民族自治县。

政府推动 完善机制 资金落实更有力

作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西部扶贫协作一直在政府主导下推进。

《意见》要求帮扶双方党委和政府加强对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领导,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编制帮扶规划并认真部署实施,建立完善机制。这也是20年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经验总结。

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副司长王春燕向记者介绍,银川会议之后,东西部扶贫协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状态。省市领导干部在思想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干部选派落实更快,资金投入力度更大,资源利用更加聚焦,产业发展更加精准,使协作扶贫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福建、广东、山东、江苏、天津、上海、北京等一些省市主要责领导前往扶贫协作省份积极沟通对接,并成立对口支援协作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工作落实。帮扶双方普遍开展调研活动,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大力丰富帮扶内容。山东省和广东省先后制订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扶贫协作重庆工作的意见》、《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指导和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济南等14个市“一对一”对口帮扶重庆市14个国家重点贫困县,实现了对重庆市国家重点贫困县的全覆盖。从2016年起,广东省帮扶的71个西部贫困县,按平均每县每年1000万元安排财政支援资金,并将视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东部帮扶省市还建立了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2010年至2015年,上海市投入财政援滇资金累计超过17.5亿元,成为东部省市投入政府援助资金最多且连续8年保持递增的省市。福建、宁夏召开第20次联席会议,签订了16个部门合作协议和55个经贸合作项目,计划投资272亿元。广东2016年7.1亿元帮扶资金已经拨付完毕,46名挂职干部也已全部派遣到位。2016年,江西部扶贫协作资金达到3亿元,其中支援陕西省2亿元,支援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市各5000万元。2017年,江苏安排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6.1亿元,其中,陕西将获得4.5亿元。2016至2020年,北京市共安排帮扶河北省张承(张家口、承德)环京津贫困地区资金35.68亿元,其中张家口、承德两市10县(区)将获帮扶资金25亿元。

产业扶贫 企业对接 贫困农民得实惠

重庆市奉节县红土乡的雷林现是一名双腿截肢的残疾人,2015年,他扩大了山羊养殖规模,实现年收入4万元,并带动当地20余户贫困户养殖山羊增收。而这都得益于山东省在重庆设立的小微企业和致富带头人创业扶持引导资金的支持。

企业投资是实现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在双方政府的引导下,东部地区企业纷纷到受援地区办厂兴业。重庆市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至2015年,山东企业在重庆实施经贸合作项目2644个,完成投资741亿元。如意集团、鲁能集团、潍柴集团、海尔集团等大型龙头企业,均帮助当地培育了骨干支柱产业。浙江省投入近4000万元,帮助四川青川发展茶叶、油橄榄、食用菌等三大产业,使青川茶叶的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10万亩发展到2014年的23.5万亩,茶农年人均收入由552元增加到2750元。北京组织中关村企业赴呼和浩特、赤峰、乌兰察布就产业园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对接,带动京能集团、北控集团、二商集团、纺控集团、金隅集团、京城机电等重点企业和一些科研院所,到内蒙古实施合作项目上百个。2011年至2015年,北京在内蒙古投资合作2700多项,引导企业实际投资5400多亿元。

东西对接 畅通渠道 互利互惠共发展

20年前通车的南昆铁路,联结起桂黔滇3省(区)近30个县(市)。“铁路通车后,沿线各地逐步完善公路网,山里的农特产品有了外销的机会,村民增加了收入,盖起了楼房。”在百色工作18年的南昆铁路百色工务段工长汪伯华说。

如今,2016年12月28日开通的云桂铁路,只需5小时即可从南宁到达昆明南站。昔日运不出去的名优产品可销往全国各地,铁路还为广西等几十万在珠三角务工人员返乡、入城提供了便利。同时,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沿途老区的怡人景色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厦航开通银川-南昌、西安-厦门直航航班,促进了宁夏大漠风光旅游和福建海峡旅游的合作开发,推动了两省区旅游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硬件基础设施的不断延伸和完善,为流通渠道的畅通创造了有利条件。杭州帮助黔东南州100多家企业连续3年组团参加杭州优质农产品展会,拓宽黔东南州农产品在浙江的销售渠道。上海市联合相关企业建立“云品中心”,为云南省农特产品进入上海市场提供质量监控、物流仓储、品牌塑造、市场推广、包装设计、产品销售、结算融资等系列服务。近阶段,云南文山县种植的三七,通过“云品中心”,每月在上海的销售额达50多万元。

智力帮扶 人才输出 变“输血”为“造血”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的农民陈巍夫妇,来到深圳美律电子有限公司成为工人,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陈巍说:“我和我老婆在这里做品检技术员,两人每月能挣7000多元。”2016年3月,深圳市启动与湖南花垣、龙山两县及湖北郧西县贫困人口劳务输出对接试点工作,组织36家企业向三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集中开展了7次招聘活动,陈巍夫妇就是在其中。

人才交流是东西两地交往和对口帮扶中的重要一环。北京与内蒙古、天津与甘肃、上海与云南、山东与重庆、福建与宁夏都实施了双向挂职。东部省市还通过加强对帮扶地区的教育支援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等方面,更是动员社会力量不断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的人才支援。

2016年5月,上海市28家三级医院与云南28家贫困县县政府、县级医院签订合作协议,落实专项资金2100万元,启动新一轮为期5年的卫生对口合作交流工作。宁波帮助贵州改善1430多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100多所医院的医疗条件,资助了6万多名大中小学贫困家庭学生。青岛和大连除了培训贵州专业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和定向招生外,还积极开展全国扶贫系统干部培训,全年共培训片区县级及以下干部400人,樾率逼谄独У厍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自2013年开始,天津市实施“对口帮扶甘肃藏区定向医学本科生免费培养”项目,按照年生均2万元-3万元标准安排帮扶资金,由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在招生计划中单列编制,提前招生,在甘肃省普通高等院校一本、二本投档最低控制线以上定向招收400名医学本科生。学生毕业后,将到指定的甘肃南部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不少于6年,可基本改变甘南地区极度缺乏医学本科生的状况。截至2016年,已招收定向医学本科生306人。

社会帮扶是对口帮扶工作体系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市从2006年开始,连续8年开展“温暖午餐・万人助学”、“图书传递”等大型公益活动,最近3年的社会捐助资金都超过了政府援助资金的45%以上,涌现出了赵安中、陈廷骅、肖志岳、朱英龙等扶贫济困的华侨典型代表,其中朱英龙已为贵州捐赠2.7亿元,建造了1000多栋教学楼和宿舍,资助了7000多名大中小学生。深圳市教育局和慈善会等单位共同发起“慈善一元捐,为贫困山区孩子献爱心”募捐活动,为毕节、黔南两市州兴建希望小学8所。这些大型公益活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方式。在这项工作中,深圳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丛飞、“优秀扶贫干部”臧金贵、“全国扶贫先进个人”孙影等一批献身扶贫事业的先进典型。

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意义,远不止经济和物质层面。思想的碰撞、交流的拓宽更激活了西部自身的内生动力,成为缩短东西部差距的加速器,激发起西部地区奋起直追的勇气。

下一步,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将明确纳入国家脱贫攻坚考核范围,作为国家扶贫督查巡查的重要内容。王春燕对记者说,东西部扶贫协作今后要有具体的专项计划、项目实施方案、资金监管制度、考核评估方案,并进一步完善责任制和退出机制。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篇8

巴州区总人口82万,现有贫困村114个,2015年底,有贫困人口17013户56035人,贫困发生率10.6%。当前,实施新居建设、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同步整体推进,进展有序,可望达到预期目标。但要使贫困户一方面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减少支出,确保持续稳定增收不返贫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鉴此,巴州探索推行“统分结合、多元聚力”推进模式,强化各类政策措施落准落细落实,决胜到村到户到人“最后一公里”,确保贫困群众扶得起来、稳得下去、兜得好底。

集中力量办大事

巴州区紧扣贫困村销号目标,聚焦村民的普遍关切,着力破解村域发展的共性难题,把治贫大事办实办好。

支委统领。充分发挥支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各级到村帮扶力量的调度、各项工作期量进度的安排、村内各类重大问题的决策等均在支委统一领导下进行,避免各自为政打混仗,确保村域脱贫攻坚整体协调有序。

规划统定。紧密对接区、乡(镇)相关规划,组织各级挂包干部、行业专家、村“两委”干部和群众代表,集思广益制定村域骨干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新村聚居点等实施规划,做到顺民意、接地气、可操作、能实现。

资源统调。村域骨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新村聚居点建设等,涉及跨村民小组和作业班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调配问题,由村“两委”统一制定操作办法及补偿标准协调解决,避免因局部梗阻而影响全村进度。

资金统管。凡属应由村级管理使用的各类资金资产,统一实行专人专账专用阳光化管理,支委会集体决策、村委会执行落实、监事会监督核查,并及时按程序向村民公开公示,确保一分一厘都用在刀刃上。

项目统建。凡属应由村级负责实施的项目,均通过招投标等公开竞争方式确定承包方,采取专业队伍或专群结合等方式统一施工建设,同步制定交付使用后的管护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并充分发挥效用。

精准发力拔穷根

巴州区坚持因户施策、分户验靶,有效解决发家致富力不从心的个性难题,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心坎上。

处方分开。准确把握贫困户劳动力、生产资料、技艺专长等实际情况,因户因人“对症下药”。一户一卡、分人建账,将适用对路、长短结合的脱贫计划落实到户到人头,并逐一对应归入“五个一批”,防止笼而统之一齐上。

归类分管。由村“两委”干部和各级驻村干部对“五个一批”实行分类管理,分线落实专门力量负责宣传指导、协调联络、矛盾化解、督促推进以及业务办理、信息反馈等工作,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

绩效分评。区里按季度、乡镇(街道)按月对每村每户的每一项脱贫计划实施绩效进行考评,督促政策落实和项目建设,对推进不力的分项通报到各级各部门挂联帮扶责任人,防止敷衍塞责钻空子。

账目分记。每户建一个家庭收支明细账单,帮扶干部每旬入户帮助记账,全程全面真实反映其家庭经济状况。年终考核不搞“抽样+估计”,当面算账、公开晒账,让群众真正认账,防止平均算账“被脱贫”。

进退分核。按照帮扶干部申报、群众代表评议、乡镇(街道)逐户验收、区里按标核查、结果公开公示的程序,搞准退出、保留和返贫3类对象,进退精准到户到人头,防止大而化之失公平。

多方上阵打硬仗

巴州区坚持多元聚力、一线建功,通过心贴心地帮、肩并肩地干、手拉手地带、现过现地评,众志成城决战贫困。

干部驻帮。落实“五个一”+“一”全覆盖,其中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实行全脱产。第一书记当好“员”办好“九件事”,其余驻村干部协助村“两委”做决策、搞协调、抓服务、促推进,帮助贫困户协调资金、落实政策、改善住房、发展生产、联系就业。全面实行责任清单、驻勤清单、绩效清单“三单”管理制,确保沉得下、干得实、有成效。

业主带动。采取招商引资、回引创业、干部领办、能人创办等方式,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行“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专合组织+园区+农户”“专业大户+农户”等发展模式;构建入股分红、订单收购、租赁转包、反租倒包、契约雇工等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加工、旅游、电商等产业,通过产业链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大力促成村企合作,支持企业定向招工或直接参与贫困村项目建设,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

邻里互助。弘扬友爱互助传统,在邻里之间以及贫困户之间建立劳务互帮组调剂劳动力余缺。在村发展互助资金使用中建立若干互助小组,成员自愿签订互助联保协议,缓解贫困户生产投资短缺问题。建立富户帮穷户资金拆借担保机制,由村组和帮扶干部核实监证,财政以预期到户资金担保,解决贫困户短期资金周转问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