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景区年度总结8篇

时间:2023-03-10 14:49:44

景区年度总结

景区年度总结篇1

湄江风景名胜区二0__年度工作总结湄江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18平方公里,是一处以自然风光为主体,梅山文化为内涵,岩溶地质和奇异溶洞为特色,供人们参观旅游、休闲度假以及开展科研科普活动的大型综合性景区。一年来,湄江风景名胜区在各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内提品位,外树形象,开保并蓄,盘活资产,强化管理,再上台阶”的工作原则,认真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以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促进湄江旅游事业长盛不衰。一、加强内部管理,整顿干部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今年年初,为加强景区内部管理,改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一方面,我们对全景区实施了制度化管理,推行科学和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内部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定岗、定位、定指标、定任务,将工作任务与奖金福利挂沟,并在月工资中扣留10作为风险押金,在年底进行工作实绩考核(目标责任制检查验收)时严格兑现。这样,真正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从根本上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整顿干部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我们认为,风景区的干部队伍在综合素质、文化结构、艺术修养、工作作风等方面应区别于一般单位的干部,每一位景区工作人员都应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但前段时间景区的人员素质、思想作风很不理想,与开发建设的需要很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再次大力进行思想作风整顿,采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岗位述职、召开民主生活会以及优质服务竞赛等活动方式转变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通过一年的努力,已经把干部的作风彻底转移到服务景区、服务建设、服务游客上来了。再者,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我们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层次、分阶段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出外学习考察,交流经验,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改变用人机制,从社会招聘了一些优秀人才充实到营销、开发、导游一线,真正将风景区干部的人员结构调整到最优、思想素质调整到最佳、综合能力调整到最强的状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贯通到了各项工作中。二、强化资源意识,落实保护措施,改善旅游大环境风景名胜资源是大自然造化之精华,是人类祖先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风景名胜区赖以生存的命脉,它是国家的一项特殊资源,是保护型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资源保护”摆在景区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加大资源保护力度,防止和杜绝种种急功近利的破坏性开发的发生。为有效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一方面,我们实施严格的监管制度,同时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旅游资源,诸如制做宣传标牌,下发文件,散发传单等。另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专项整治活动,今年以来,我们对在景区范围内开山采石、挖沙取土、乱砍滥伐以及其它形式的破坏地形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的活动进行了数次全面的清理整顿,共拆除了4家采沙场,封禁了8处采石点,关闭了3家违规企业,查处乱砍林木案件4起等等,对安大公路旅游主干线和入景公路上的路障和路边违章违规摊点进行了彻底清理,景区环境大为改观。三、加快旅游开发,规划景区建设,提高景区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开发和建设是一种动态的保护,风景名胜事业离开资源的保护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离开了科学和合理的开发与建设也会失去活力。因此,我们坚持在开发建设中实施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完善,做到保护与开发、保护与发展并举,不断开发新的景观,丰富景点内涵,提升景区品位,打造景区新形象。一年来,已投资80万元配套改造人和宾馆;投资20万元建好景区标示系统;投资15万元配套建设管理处机关,包括微机室、档案室等;投资30万元完成观音崖园通寺复建基础工程;投资20万元整改仙人府入景公路;投资15万元新建大江口景区售票亭;投资40万元开发藏君洞国宝厅;投资150万元建好大江口景区秀加移动通信基站;此外,投资80万元的蒿湖公路(蒿子坪至湄峰湖大坝旅游专线公路)3km路面硬化等项目正在动工建设之中。通过这些投资建设,完善了旅游服务设施,提高了湄江的接待档次,丰富了游览内涵。四、丰富旅游文化,作活山水文章,成功举办首届旅游节。为了更好地宣传推介湄江,进一步提高湄江的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埸,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做好做活湄江这篇山水文章,在我们的争取下,于今年9月30日至10月6日以涟源市人民政府、娄底市旅游外事侨务局名义联合举办了20__湖南旅游节首届“多彩湄江投资福地”旅游文化节暨湄江旅游开发10周年纪念活动。主体活动的湄江旅游开发10周年纪念大会暨广场文艺表演 、大型绝壁攀登表演、湄江民俗山歌对唱赛、湄江抓鱼比赛、湄江风景名胜区投资说明会、湄江书画摄影展、篝火焰火晚会、湄江探宝你最红等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旅游文化节开幕式,规模巨大,场面火爆,盛况空前,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旅游文化节过后,湄江的人气指数与旅游收入直线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旅游人数与经济收入成倍增长。这次旅游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可谓高水平策划,大手笔运作,不仅为湄江带来了人气和经济效益,也为湄江今后如何做大做活做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验,其影响是相当深远的。五、加强安全管理,规范游览秩序,努力创建安全风景区首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安保体系建设。今年初,调整了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充实了环境资源保卫科力量,健全完善了安全保卫工作制度,设立了各单位安全保卫人员标牌,签订了安全保卫人员责任书,将治安、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有效地杜绝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同时,积极妥善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查处案件,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确保景区平安。其次,景区内所有游览设施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制订完善了《湄江风景名胜区游船管理规定》、《塞海水上溜索安全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责任人必须定期检查,严守操作规定;对公路、游步道和危险区加强维护,经常性排除险情和其它不安全隐患,真正做到了危险地段标志醒目、防护设施完整。第三,规范旅游交通秩序,清理整顿景区内“三无”车辆、船舶,坚决打击漫天要价、抢拉游客、超载运行、态度恶劣等现象。第四,治理市场环境,整顿经营秩序,规范旅游经营服务行为,实行市场设施标准、持证经营、优质服务管理,坚持明码标价、货真价实、公平交易,严禁无证经营、拦路叫卖、摆摊设点及“宰客”行为的发生。第五,组织工商、卫生等部门对宾馆、饭店、扫招待所、娱乐中心等接待单位的食品卫生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不合格单位予以严肃处理。六、加强宣传促销,提高景区知名度,增加旅游经济收入今年来,我们结合湄江的实际情况,在保护、开发、建设景区的基础上,围绕提高湄江知名度、增加经济收入这一主题,下大力气、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湄江,今年投入宣传促销费用30万元以上。一是参加旅游交易会、展示会等活动,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招商引资和宣传促销;二是在娄涟公路、娄底火车站广场等地设立大型广告牌,在娄底市、涟源市各大宾馆、旅行社、商场等设立宣传橱窗;三是在湖南卫视、湖南经视、《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东方新报》、《今日女报》、《湖南工人报》等省内主流媒体上做了各种各样的专题报道和广告宣传;四是建立湄江风景名胜区旅游网站,介绍景区情况、旅游信息,通过互联网大力宣传推介湄江;五是在长沙、湘潭、株洲、娄底、邵阳等地派人派车巡回宣传,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册;六是充分利用“假日经济”的特点,精心设计打造“户外运动体验游”和“周末休闲度假游”两个旅游产品,以此来吸引游客,增加景区收入。通过以上宣传促销,不仅提高了湄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增加了客流量,取得了较好的旅游经济收入。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在景区保护、开发、建设、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与各级领导的要求和先进景区的工作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把湄江建设成为文明、诚信、安全、高效的精品景区。湄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二0__年十二月二十日

景区年度总结篇2

工作总结

湄江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18平方公里,是一处以自然风光为主体,梅山文化为内涵,岩溶地质和奇异溶洞为特色,供人们参观旅游、休闲度假以及开展科研科普活动的大型综合性景区。

一年来,湄江风景名胜区在各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内提品位,外树形象,开保并蓄,盘活资产,强化管理,再上台阶”的工作原则,认真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以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促进湄江旅游事业长盛不衰。

一、加强内部管理,整顿干部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今年年初,为加强景区内部管理,改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一方面,我们对全景区实施了制度化管理,推行科学和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内部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定岗、定位、定指标、定任务,将工作任务与奖金福利挂沟,并在月工资中扣留10%作为风险押金,在年底进行工作实绩考核(目标责任制检查验收)时严格兑现。这样,真正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从根本上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整顿干部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我们认为,风景区的干部队伍在综合素质、文化结构、艺术修养、工作作风等方面应区别于一般单位的干部,每一位景区工作人员都应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但前段时间景区的人员素质、思想作风很不理想,与开发建设的需要很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再次大力进行思想作风整顿,采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岗位述职、召开民主生活会以及优质服务竞赛等活动方式转变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通过一年的努力,已经把干部的作风彻底转移到服务景区、服务建设、服务游客上来了。再者,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我们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层次、分阶段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出外学习考察,交流经验,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改变用人机制,从社会招聘了一些优秀人才充实到营销、开发、导游一线,真正将风景区干部的人员结构调整到最优、思想素质调整到最佳、综合能力调整到最强的状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贯通到了各项工作中。

二、强化资源意识,落实保护措施,改善旅游大环境

风景名胜资源是大自然造化之精华,是人类祖先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风景名胜区赖以生存的命脉,它是国家的一项特殊资源,是保护型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资源保护”摆在景区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加大资源保护力度,防止和杜绝种种急功近利的破坏性开发的发生。为有效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一方面,我们实施严格的监管制度,同时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旅游资源,诸如制做宣传标牌,下发文件,散发传单等。另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专项整治活动,今年以来,我们对在景区范围内开山采石、挖沙取土、乱砍滥伐以及其它形式的破坏地形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的活动进行了数次全面的清理整顿,共拆除了4家采沙场,封禁了8处采石点,关闭了3家违规企业,查处乱砍林木案件4起等等,对安大公路旅游主干线和入景公路上的路障和路边违章违规摊点进行了彻底清理,景区环境大为改观。

三、加快旅游开发,规划景区建设,提高景区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

开发和建设是一种动态的保护,风景名胜事业离开资源的保护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离开了科学和合理的开发与建设也会失去活力。因此,我们坚持在开发建设中实施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完善,做到保护与开发、保护与发展并举,不断开发新的景观,丰富景点内涵,提升景区品位,打造景区新形象。一年来,已投资80万元配套改造人和宾馆;投资20万元建好景区标示系统;投资15万元配套建设管理处机关,包括微机室、档案室等;投资30万元完成观音崖园通寺复建基础工程;投资20万元整改仙人府入景公路;投资15万元新建大江口景区售票亭;投资40万元开发藏君洞国宝厅;投资150万元建好大江口景区秀加移动通信基站;此外,投资80万元的蒿湖公路(蒿子坪至湄峰湖大坝旅游专线公路)3km路面硬化等项目正在动工建设之中。通过这些投资建设,完善了旅游服务设施,提高了湄江的

接待档次,丰富了游览内涵。

四、丰富旅游文化,作活山水文章,成功举办首届旅游节。

为了更好地宣传推介湄江,进一步提高湄江的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埸,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做好做活湄江这篇山水文章,在我们的争取下,于今年9月30日至10月6日以涟源市人民政府、娄底市旅游外事侨务局名义联合举办了2006湖南旅游节首届“多彩湄江投资福地”旅游文化节暨湄江旅游开发10周年纪念活动。主体活动的湄江旅游开发10周年纪念大会暨广场文艺表演、大型绝壁攀登表演、湄江民俗山歌对唱赛、湄江抓鱼比赛、湄江风景名胜区投资说明会、湄江书画摄影展、篝火焰火晚会、湄江探宝你最红等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旅游文化节开幕式,规模巨大,场面火爆,盛况空前,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旅游文化节过后,湄江的人气指数与旅游收入直线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旅游人数与经济收入成倍增长。这

次旅游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可谓高水平策划,大手笔运作,不仅为湄江带来了人气和经济效益,也为湄江今后如何做大做活做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验,其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五、加强安全管理,规范游览秩序,努力创建安全风景区

首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安保体系建设。今年初,调整了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充实了环境资源保卫科力量,健全完善了安全保卫工作制度,设立了各单位安全保卫人员标牌,签订了安全保卫人员责任书,将治安、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有效地杜绝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同时,积极妥善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查处案件,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确保景区平安。其次,景区内所有游览设施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制订完善了《湄江风景名胜区游船管理规定》、《塞海水上溜索安全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责任人必须定期检查,严守操作规定;对公路、游步道和危险区加强维护,经常性排除险情和其它不安全隐患,真正做到了危险地段标志醒目、防护设施完整。第三,规范旅游交通秩序,清理整顿景区内“三无”车辆、船舶,坚决打击漫天要价、抢拉游客、超载运行、态度恶劣等现象。第四,治理市场环境,整顿经营秩序,规范旅游经营服务行为,实行市场设施标准、持证经营、优质服务管理,坚持明码标价、货真价实、公平交易,严禁无证经营、拦路叫卖、摆摊设点及“宰客”行为的发生。第五,组织工商、卫生等部门对宾馆、饭店、扫招待所、娱乐中心等接待单位的食品卫生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不合格单位予以严肃处理。

六、加强宣传促销,提高景区知名度,增加旅游经济收入

今年来,我们结合湄江的实际情况,在保护、开发、建设景区的基础上,围绕提高湄江知名度、增加经济收入这一主题,下大力气、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湄江,今年投入宣传促销费用30万元以上。一是参加旅游交易会、展示会等活动,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招商引资和宣传促销;二是在娄涟公路、娄底火车站广场等地设立大型广告牌,在娄底市、涟源市各大宾馆、旅行社、商场等设立宣传橱窗;三是在湖南卫视、湖南经视、《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东方新报》、《今日女报》、《湖南工人报》等省内主流媒体上做了各种各样的专题报道和广告宣传;四是建立湄江风景名胜区旅游网站,介绍景区情况、旅游信息,通过互联网大力宣传推介湄江;五是在长沙、湘潭、株洲、娄底、邵阳等地派人派车巡回宣传,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册;六是充分利用“假日经济”的特点,精心设计打造“户外运动体验游”和“周末休闲度假游”两个旅游产品,以此来吸引游客,增加景区收入。通过以上宣传促销,不仅提高了湄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增加了客流量,取得了较好的旅游经济收入。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在景区保护、开发、建设、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与各级领导的要求和先进景区的工作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把湄江建设成为文明、诚信、安全、高效的精品景区。

景区年度总结篇3

今年月,××管委会旅游发展科在肩负着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的历史使命中成立。科室成立以来,在管委会党委和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全科室一班人上下齐心,紧紧围绕管委会的中心工作,以“管理、服务、宣传、监督、协调”为中心,以狠抓旅游秩序整顿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现就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年工作回顾

旅游发展科的成立,承载着众多领导的期望和广大群众的期盼。旅游发展科是新成立的科室,要做好旅游发展科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走,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因此,从今年月旅游发展科成立以来,我们着重对××的旅游市场、旅游秩序、旅游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景区内的旅游接待设施重新做了调查统计。××旅游基本情况如何?群众在旅游发展方面需要什么?都做到数据清楚,心中明白。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理清了旅游发展科的工作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努力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为奋斗目标,围绕科室“管理、服务、宣传、监督、协调”五大职能,以整治旅游市场秩序为突破口,认真搞好旅游服务、旅游统计、旅游宣传、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对新华集团的监督以及协调工作,不断改善旅游环境,全面推进科室工作。根据上述工作思路,在管委会的领导下,今年以来我们着重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⒈狠抓旅游秩序整顿。

近些年来,××旅游秩序与其他许多地方一样,总体是好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却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羊儿客”泛滥,“黑车”、“黑摩托”屡禁不止,拉客宰客以次充好等欺诈行为时有发生。“羊儿客”,既扰乱了××游客接待市场的秩序,又严重影响整个景区的对外形象。他们追逐围堵车辆、游客,靠给宾旅馆、农家乐拉客收取回扣生存。因此要整顿旅游秩序首先要从整治“羊儿客”和“黑摩托”入手。今年月以来,我们组织了公安、城管等部门,以联合执法的形式专门对集镇上的“羊儿客”和版权所有“黑摩托”进行了专项打击;认真处理旅游投诉起;较大程度地遏制了围追拉客、宰客和乱停乱放现象,进一步规范了旅游秩序。

⒉搞好旅游安全。

作为安委会成员部门,我科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工作,严格实行旅游安全例会制度和定期、不定期检查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针对各景区、景点的特殊情况,会同安委会各成员部门在旅游淡季每月(旺季每半月)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旅游安全隐患的排查,立即制定出措施限期整改,于下次排查时督查整改落实情况,并实行追踪责任。“·”水上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事故发生后,我们立即按照上级督查整改的意见进行了景区、景点旅游安全、水上安全制度及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和相关安全资料的完善,归范了基础档案资料。在为新华集团提供服务的同时,加强了景区、景点旅游安全、水上安全的监管,严格要求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所有人和经营人负责制,定期汇报旅游安全工作,使其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高效的开发××。

⒊做好旅游统计工作。版权所有

旅游统计,是体现一个地方旅游发展好坏的标准,也是搞好旅游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在旅游统计工作上,我们着重开展了三方面的调查统计。一是对××的旅游接待能力重新做了调查统计,二是做好全年入山游客的统计,三是做好旅游收入统计。在统计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严格依照《统计法》办事,严禁虚报、漏报、瞒报。通过统计调查得出,目前,××共有宾(旅)馆、农家乐家,床位个,日接待能力达人。××年,全年入山游客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万元,比上年增长。

⒋成立旅游行业协会,实施旅游服务行业自律。

旅游行业协会是从事旅游服务行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行业自治组织。成立旅游行业协会是从根本上规范旅游秩序,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景区服务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成立××旅游服务行业协会也是历届领导的希望。自管委会成立以来,我们为成立协会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做好调查,通过召开业主会议、个别走访等方式,充分调查宾馆、农家乐业主的意愿,对成立旅游行业协会的意见、建议。通过调查发现,大家对成立××旅游服务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很高,都希望在政府的领导下,早日成立旅游协会来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制定了协会章程和协会内部管理办法,对协会的性质、任务、宗旨和旅游服务行业自律制度都作了详细规定。为了确保章程和制度的可操作性,还分别召开了次业主会议进行讨论,对章程和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改。三是在上述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于月下旬召开××旅游服务行业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旅游协会正式成立。旅游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旅游服务进一步走向成熟,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对旅游服务行业的服务和管理,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景区形象,为创建景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做好上述工作以外,我们还围绕旅游,做了大量的其他工作。一是开展了星级农家乐的评定工作,今年××被评定上星级的农家乐共有家,其中三星级的家,两星级的家,一星级的家。通过星级农家乐的评定,推动了农家乐服务水平的上档升级。二是作好了大洪海游船的管理,制定了游船管理办法,确保了游船安全、经济、高效运行。三是做好了××集镇天然气安装的前期准备工作,成立了天然气安装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天然气安装的入户调查、宣传等项工作,为明年一月顺利动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是做好了对新华集团的监督和旅游协调工作。总之一年来,旅游发展科在管委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旅游发展”四个字,工作有思路、有措施、有亮点,较好地完成了本科室的工作任务,为××旅游快速发展做了一定的努力。

二、存在的问题和明年工作打算

一年来,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还有很多不足值得我们在明年的工作中去努力,去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室的同志对旅游方面的知识学得不深,不透彻,不能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不能对旅游事实有效的管理;二是旅游秩序的整顿效果不明显,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都是治标不治本;三是对新华集团的监督措施不里力;四是旅游产品的开发仅仅停留在想法上,还没有具体组织实施;五是旅游宣传措施不力,力度不够。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断加强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造性的开展好工作。

(一)抓好旅游秩序整顿。

1、做好××旅游服务行业协会管理,统一宾馆、农家乐的收费管理,杜绝恶性竞争,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旅游经营市场。

2、加大旅游执法力度,采取综合措施,彻底清除“羊儿客”,杜绝拉客杀价宰客的行为;严厉打击无证照经营行为。

(二)加强对涉旅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制定旅游服务行业标准,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1、组织一至二次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加大培训面,严把行业准入关,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2、继续搞好星级农家乐、星级宾旅馆的创建和评定工作,力争推出一至两个上档次的旅游服务企业。

3、制定××旅游服务行业标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三)搞好旅游产品开发,力争开发出一到两个旅游产品。

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发腊肉、绞股蓝、苦丁茶、金银花、蜂糖、蕨菜、竹笋、天麻等本地土特产,加大科技含量,实施精加工、精包装,增加产品附加值,力争推出一至两个具有××特色的旅游拳头产品。

(四)做好对新华集团的监督工作。

严格监督新华集团合同履行情况,加强联系和沟通,做好新华集团对旅游开发、投资等各种信息收集统计工作。

(五)做好景区的宣传、策划、包装工作,不断提升景区知名度,在宣传上要有新思路、新举措。

1、协助新华集团做好××景区、景点宣传画册、光盘的制作发行。

2、做好江津至重庆、江津境内主要干线公共汽车上的旅游广告。

3、协助新华集团做好××景区在新闻媒体的广告。

4、积极参加各种旅游节活动,加强宣传促销。

5、建设一个××旅游门户网站,利用网络宣传××。

(六)做好景区文化挖掘工作,丰富景区旅游文化内涵。

景区年度总结篇4

都市连绵区是若干个都市区沿综合交通走廊连绵分布而形成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区域,它与都市圈交错重叠发展,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空间平台,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流联系最密切、旅游流变化最频繁的空间区域之一。最近几年,国内外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对旅游目的地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旅游组织合作的研究有增无减,研究内容更加深入。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旅游流空间模式、流量流向、结构特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1-4]。从研究的空间尺度看,大都市连绵区是重要的空间尺度,但因其结构复杂、要素众多,国内对大都市连绵区旅游流的系统性研究较少。本文以宁镇扬都市连绵区旅游流网络结构时段性变化为研究内容,揭示该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的演化特征,但因其成果将为宁镇扬都市连绵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设施空间配置、旅游产业的优化布局、旅游空间结构再塑造、旅游营销提供依据。

南京、镇江、扬州三城市,山水同脉相连,文化习俗相近交融,文化同根、民俗同源,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共同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脉络。“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三城一水间,孪生宁镇扬”。宁镇扬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市场潜力大,旅游景区产业发达。截至2015年,该地区4A景区有26家、5A级景区有4家。区内景区类型多样,涉及到文化类、园林类、自然山水类、古建筑类、博物馆类、寺庙类、历史文化街区类、乡村旅游类等等,各景区游客接待量大,旅游业较发达。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首先,确定研究案例地主要旅游节点。本文以宁镇扬三个城市中的4个5A、26个4A景区为研究对象。景区现实吸引力一般用旅游人数来衡量。景区百度指数能综合评价一个景区在一定时间段的搜索规模,是一个景区潜在吸引力有效衡量指标。本文各景区的旅游人数取2010年、2015年的当年值。数据由江苏省旅游局提供的《江苏旅游统计》中获得。景区百度指数取2010年、2015年的当年均值。根据2015年浙江省交通图的公路网数据,利用Arcgis网络分析功能获取各节点与其他节点间的最短路径,得到距离矩阵。利用Matlab软件,算出两点之间的空间联系强度。网络分析利用Ucinet软件分析完成。2016年新增的游子山、金牛湖景区,由于这两个景区旅游统计数据不全,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

二、研究方法

(一)景区空间联系强度模型

本文以景区的旅游者人数、景区百度指数两个指标来测度景区间空间联系值。根据空间相互作用原理,构建景区空间联系强度模型,见下公式。

式中,Rij为两景区空间联系强度;Pi、Pj为两景区旅游者人数,Gi、Gj为两景区的百度指数;Dij为两景区的距离。

(二)旅游流网络节点中心性

社会网络分析能有效分析区域旅游景区网络联系空间特征。程度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是衡量景区联系网络节点中心性常用指标。

网络程度中心性。该指标主要衡量节点在网络中的中心性程度,其公式为:

式中:CD (ni)为程度中心度;Xij为节点间的联系强度。区域景区网络程度中心性,用网络中与该点之间有联系的点的数目来衡量,程度中心度越大,说明与该景区有空间联系的景区的数目越多,在该网络中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越靠近目的地网络系统的中心位置。

景区网络中间中心性。在网络互动中,考察某一个旅游景区对其他旅游景区控制或依赖程度的指标称为中间中心性。至于区域景区网络中间中心性,如果一个景区处于许多其他两景区之间的路径上,可以认为景区居于重要地位,它具有控制其他两个景区之间的联系能力。区域景区网络中间中心性越高,区域其他景区空间联系度对它的依赖性越高,就有越多的景区需要通过它才能发生联系,它在区域网络联系中扮演着“桥”的角色。具体公式为:

式中,gjk为景区j和k间测地线数量,gik(ni)为必须经过旅游景区 i 的测地线数量;CB为某旅游景区的中间中心性,CBmax为网络中最大的中间中心性,n为旅游景区个数。在景区系统中,景区空间联系强度是绝对值,与景区网络程度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将三者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景区在地域空间组织的中心性等级。若干景区由于地缘关系,构成景区群,中心景区间紧密的空间联系是景区群的核心特征,是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三)网络结构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创建南京、镇江、扬州大都市区旅游流网络结构图。研究从网络密度、网络聚类、中心―等三个方面研判在不同时间结点,景区间空间联系整体网络结构特征。

网络密度D:反映网络中?点之间的联系程度,其值越大,表明网络节点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公式为:

g为网络节点总数,Di是节点的度数值。

三、网络结构演变特征

(一)网络密度特征

旅游网络密度。2009年宁镇扬都市连绵区高等级景区旅游流网络密度为0.758 1,2015年旅游流网络密度为0.770 2,总体是上升趋势。在最多可能出现1 024个网络联系数中,2010年出现了752个,2015年出现了764个。说明宁镇扬都市连绵区旅游流网络结构的紧密程度很高,而且联系处在加强趋势,节点景区之间的旅游流互动较大。

从宁镇扬都市连绵区高等级景区旅游流网络结构图中可以看出,旅游流空间联系紧密在加强。旅游流从几个节点景区扩散性趋势在加强,尤其是从南京的中山陵、明孝陵、总统府、夫子庙景区,以及扬州的瘦西湖景区、镇江的金山、北固山、焦山景区的扩散效应明显,在中心景区扩散效应作用下,其他景区与其联系更加紧密。

(二)凝聚子群特征

子群间的密度值大小一致性,决定了子群的个数。子群构成用不同的字母表示。①运用Ucinet中的concor算法,在3级层面,2010年宁镇扬都市连绵区高等级景区旅游流网络存在7个子群,2015年有5个子群;在2级层面,2010年有4个子群,2015年有3个子群。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子群的个数以及子群之间的密度值的差异性在减少,网络孤立点的个数在减少,网络整体整合能力在加强。网络群体的异质性在降低,同质性在加强。

通过子群密度分析发现,2010年、2015年,以中山陵、夫子庙、瘦西湖、茅山为架构的子群与其他所有子群联系最为密切,密度值最大(表1、表2)。2010年,子群6,即以何园、个园、大明寺为架构的子群与子群2、子群3、子群4的密度值为0,联系最不密切,可以发现,子群2、子群3、子群4是南京地区的朝天宫、科技馆、明文化村,镇江的宝华山等景区。到2015年,子群个数在减少,子群之间的密度值总体在增加,只有子群2和子群4之间的密度值为0。从2010年、2015年两个横截面来看,以南京地区的中山陵、玄武湖、夫子庙、明孝陵,镇江的茅山,扬州的瘦西湖等5A景区构成的子群对其他子群的辐射影响力最大;南京市的一些4A景区如大屠杀纪念馆、南京科技馆等与扬镇地区的一些4A景区,如茱萸湾、大明寺、镇江醋文化博物馆等联系较弱。一些南京地区文化类的4A景区,如阅江楼、明文化村、高淳老街,与扬镇地区文化类的4A景区,如大明寺、何园、个园之间的联系小,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核心边缘特征

通过网络核心边缘分析发现以下结果(表2):2010年,宁镇扬旅游流网络核心成员有21个,边缘节点11个;2015年,宁镇扬旅游流网络核心成员有23个,边缘节点9个。2010年,宁镇扬核心节点之间的联结密度为0.929,核心节点与边缘节点之间的联接密度为0.719,边缘节点之间的联接密度仅为0.273;2015年,分别为0.933、0.696、0.056。可以看出,核心节点联系密切、边缘节点联系薄弱;2010―2015年,核心节点数在增加,边缘节点数在减少;核心节点间的联系密度值在增加,边缘节点间的密度值在减少,核心与边缘节点连接值密度也在减少。这说明,宁镇扬地区高等级景区之间的旅游流空间联系的集聚效应明显,核心景区之间的引力在强化,对周边的边缘景区的辐射作用在加大;而边缘景区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边缘景区之间的联系在弱化。从总体上看,核心景区数量多,远远大于边缘景区数量,说明该地区高等级景区发展组团化、网络化、一体化在加速。

四、网络节点特征

(一)网络节点结构特征

通过Ucinet软件分析得出宁镇扬地区旅游流节点结构(表3)。

?点程度中心性。从程度中心性各指标看,2010年程度中心度方差为6.3,2015年程度中心度方差为6.199,说明宁镇扬地区旅游流网络结构的不均衡性在逐渐减小。从2010年、2015年程度中心度值看,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5A)、南京雨花台景区、镇江茅山风景区、南京总统府景区、南京玄武湖景区、扬州瘦西湖风景区(5A)这几个景区程度中心性一直是最高的。南京珍珠泉风景区在2010年程度中心性很高,2015年却有所下降。镇江市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程度中心性2010年为第二梯队,2015年上升到第一梯队。变化最大的景区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2010年程度中心性很低,而2015年程度中心性上升到第二层次,2015年中日关系紧张,人们缅怀历史,不忘国耻,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国人所瞩目,游客增多,客流量显著加大,导致其中心性在上升。南京城区的高等级景区、扬州瘦西湖、镇江的茅山程度中心性高,对整个地区景区的联系起着非常重要的组织功能。南京高淳老街、明文化村(阳山碑材)两个文化类景区处于市郊区,这些年产品老化,对游客的吸引力在减弱;南京量较低,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较弱,这些景区程度中心性一直都较低。

(二)节点中间中心性

2010年,中介性指标方差为4.197,2015年为3.513,中介性的区域差异性在逐渐缩小。南京中山陵园、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雨花台、总统府、玄武湖、镇江茅山、扬州瘦西湖等景区中介性指标最高,体现了很强的旅游流中介作用。在旅游流网络体系中,这些景区等级高、中心度高、资源价值高、景观质量高、区位优势明显,其他景区对这几个景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而扬州茱萸湾风景区、镇江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南京高淳老街、明文化村、阅江楼、朝天宫、梅园新村纪念馆等景区中间中心性最低,对其他景区具有明显的客源市场依赖性。这些景区自身很难对外地游客产生很大吸引力,主要靠本地的核心景区的扩散效应得以发展。

(三)接近中心性

接近中心性反映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的联系紧密程度。2010年宁镇扬地区接近中心性方差为6.3,2015年接近中心性方差为 5.92,说明接近中心性的差异在缩小,各景区之间的联系密切程度的差异性在缩小。南京中山陵园、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总统府、玄武湖、雨花台、镇江茅山、扬州瘦西湖等景区与其他景区联系密切;南京科技馆、高淳老街 、明文化村 以及镇江中国醋文化博物馆、杨州何园、茱萸湾等景区与其他景区联系密切值较小,逐渐边缘化。变化最大的是珍珠泉、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景区,珍珠泉与其他景区的联系密切度在降低,而大屠杀纪念馆与其他景区联系密切度在逐渐提升。

五、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总体时段性变化上来看,宁镇扬地区旅游流联系紧密,网络密度较大,而且有进一步加强趋势。网络密度2010年为0.758 1,2015年为0.770 2。网络小团体在减少,通过凝聚子群分析发现,2010年子群数量为7个,2015年为5个,说明宁镇扬地区景区网络的合作联系在加强,整体协同效应显著。中心景区数量在增多,边缘景区数量在减少,2010年边缘景区为11个,2015年边缘景区为9个。边缘化景区数量的减少,说明宁镇扬地区景区发展网络化、均衡化趋势在加强。

2.从单个景区时段性演变来看,5A景区和高质量的4A景区五年来的中心地位一直没有变化,如中山陵、夫子庙、雨花台、总统府、茅山、瘦西湖等;而一些位置较偏远、经营管理又不太好的景区,在整个网络体系中的位置更加边缘化,如扬州茱萸湾景区、南京明文化村、镇江醋文化博物馆等。

景区年度总结篇5

>> 基于旅游营销视角的风景名胜区游客特征研究 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研究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研究 风景名胜区条例 嵩山风景名胜区 桂林漓江 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规划探析 鸣谢风景名胜区名单 浅析风景名胜区与地质公园的规划差异 城乡规划背景下风景名胜区土地使用兼容性浅析 宝鸡天台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状况与特点研究 浅谈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规划 浅谈风景名胜区的改造提升 对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几点看法 浅谈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 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探讨 宽阔水部级风景名胜区 马岭河峡谷国家风景名胜区 期待风景名胜区实行门票免费制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提高我国部级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效率将能更大地满足旅游市场需求,进而影响我国旅游用地的整体效益。因此,笔者将研究对象确定为部级风景名胜区,对其他级别的风景区暂不做研究。

1.1.2概念界定及数据来源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是指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经营收入,计量单位为:万元/平方公里。本文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高校财经数据库()。因天津、上海、内蒙古、海南、等5个地区数据缺失或不全,故将研究范围确定为除上述地区外的全国其他26个省(市、区)。鉴于数据必须具有连续性,可以进行时间特征分析,因此将研究数据的时间范围定为2003年~2009年。在此基础上,再次以指标数据缺失和异常波动为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确定92个部级风景名胜区作为研究样本。

1.2研究方法根据上文对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的界定,风景名胜区的土地经济密度测算公式如下:D=R/A(1)式(1)中的D代表土地经济密度值,单位:万元/平方公里;R代表风景名胜区年度经营收入,单位:万元;A代表风景名胜区总面积,单位:平方公里。对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的空间差异分析主要将公式(1)计算的结果输入Arcgis9.2软件数据库,然后利用其空间分析功能,将结果进行分类输出。关于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区域差异的动态特征的研究,在众多区域差异分析的统计方法中,变差系数应用较多,因此本文采用变差异系数分析法。变差系数:主要采用样本的标准差与均值之比来表示,反映样本数据离散程度,公式如下:Cv=1y―1n∑(yi-y―)2(2)式中:Cv为变差系数,y―为26个省(市、区)平均土地经济密度,yi为省(市、区)i的土地经济密度,n为省(市、区)个数。2我国部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的差异分析

2.1全国层面总体差异特征分析

2.1.1时间差异特征运算结果显示,2003年~2009年,我国部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见图1),其中2003年~2007年上升幅度较大。说明随着旅游业发展成熟、风景名胜区管理进一步加强,我国部级风景名胜区整体土地利用效率逐渐提高,管理对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作用。

图12003年~2009年我国部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变化趋势

分年来看(见图1),2003年的全国部级风景名胜区土地密度为21.81万元/平方公里,而2009年则上升到56.27万元/平方公里,总体上升了约258%。其中2003年~2007年急剧上升,2007年达到60.63万元/平方公里,之后小幅回落。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解释是:2007年~2009年间,部级风景名胜区经营收入的增长率低于风景名胜区面积的增加率。

2.1.2类型差异特征 为进一步深入分析不同类型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的差异特征,对照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的《风景名胜区分类标准》中的风景名胜区类型,将本次研究的92个部级风景名胜区归为江河类、岩洞类、城市风景类、纪念地类、特殊地貌类、生物景观类、海滨海岛类、湖泊类、山岳类、陵寝类、壁面石窟类和历史胜地类等12种类型。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发现各种类型的风景名胜区2003年~2009年的平均土地经济密度存在明显差异(见图2),江河类、岩洞类、城市风景类、纪念地类、特殊地貌类、生物景观类、海滨海岛类、湖泊类和山岳类等9类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相对较小,其中江河类最小,为41.30万元/平方公里。而陵寝类、壁面石窟类、历史圣地类等3类风景名胜区土地密度相对较大,其中壁面石窟类土地经济密度最大,为406.55万元/平方公里。这可以大致反映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中人文旅游景区的旅游经济产出更高,而自然生态类景区旅游经济产出较低。可能的解释是,人文类旅游景区土地资源投入相对自然生态类少,更容易产生土地资源的旅游集聚经济效应。

图2我国不同类型部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2009年平均土地经济密度比较

2.2分省层面区域差异特征分析

2.2.1区域时间差异特征计算结果显示(见表2),各省部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在2003年~2009年期间的时间变化特征明显,从时间演变规律分析发现大致呈现出以下3种类型:(1) 整体上升型。部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整体大致呈上升趋势的有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西、重庆、陕西、青海14个地区,其中尤其以安徽上升最为明显,从2003年的128.02万元/平方公里上升到2009年的902.69万元/平方公里,上升幅度达605%;其次是陕西,从2003年的108.56万元/平方公里上升到2009年的664.03万元/平方公里,上升幅度达511%。出现这一特征可能的解释是这些地区近些年来大力发展旅游,部级风景名胜区数量增加的同时,游客数量大幅度提升。(2) 有升有降型。2003年~2009年,广东、辽宁、甘肃、湖南、江苏、浙江、云南、贵州、宁夏、新疆、四川等11个地区的部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有升有降,大致以2006年、2007年为拐点,呈现先升后降的特点,其中浙江、湖南、广东、云南、宁夏和新疆2009年的部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均低于2003年。自然生态类风景名胜区增长可能是导致这一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3) 整体下降型。与其他省份不同,北京的部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大致呈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384.4万元/平方公里下降到2009年285.77万元/平方公里,虽然期间有过小幅上升,但总体下滑程度较大。尽管如此,其基数仍处于全国前列。可能的原因是,北京的部级风景名胜区已经进入到生命周期的衰落期,游客数量减少导致。

2.2.2区域空间差异特征空间统计分析发现,2003年~2009年我国部级风景区土地经济密度从空间上呈现以下特征:表22003年~2009年我国26个省(市、区)部级风景

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单位:万元/平方公里年份

2.2.3区域差异动态特征区域差异动态特征主要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研究对象内部差异的变化状况。我国部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总体区域差异动态特征反映了时间维度下,各个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与区域总体平均的离散状况。采用公式(2)计算出我国部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的总体区域差异动态特征,如图5。我国部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区域差异随着时间的变化,总体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趋势。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的区域均衡到区域非均衡的态势。

图52003年~2009年我国部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区域差异变化

3结论与讨论本文以26个省(市、区)部级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从全国和分省层面对我国2003年~2009年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的时间、类型和空间差异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 全国层面总体差异研究显示,2003年~2009年我国部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类型风景名胜区的土地经济密度差异显著。(2) 分省层面区域差异研究显示,2003年~2009年我国26个省(市、区)的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随着时间演变趋势,大致呈现出“整体上升型”、“有升有降型”和“整体下降型”三种类型;我国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区域差异明显,空间上个别地区极值现象明显;我国26个省(市、区)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区域差异随着时间变化,总体上呈现先缩小再扩大的趋势。本研究结论对我国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与管理政策启示如下:(1) 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土地休闲利用的重要部分,其经济密度的提高对挖掘我国土地利用潜力,提高旅游经济效益,避免土地资源粗放利用意义重大。现行的土地利用和景区管理制度对此都未加重视,因此,今后我国风景区土地利用管理中应该增加风景区土地集约利用管理政策和规划。(2) 对于土地经济密度呈下降趋势的地区,政府及景区管理部门应增强土地集约利用意识,制定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低效化防范措施,以保障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效益可持续增长。(3) 风景名胜区经营是一种以旅游资源作为吸引力的经济发展方式,旅游资源是决定其经济效益好坏的主导因素。只要旅游资源吸引力足够大、规划合理、管理优良,不同区域的风景名胜区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可以很大,因此,空间上应该可以均衡发展。然而,研究显示,我国部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却呈现出空间非均衡性,甚至存在极值差异现象,这说明我国西部和内陆地区的风景名胜区在管理上仍有待改进,政府要充分发挥风景区旅游资源的魅力,做好景区形象设计和市场营销,大力吸引旅游者消费,以提高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需要指出的是,对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的研究在国内外尚不多见,可借鉴的成果不多,本文的研究仅是一种尝试。由于部级风景名胜区统计数据的不完整和难以获取,暂时无法从游客量、风景名胜区类型、景区商业收入、管理制度等方面对区域差异存在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后续研究中,在数据可获取前提下,这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9.

[2]贝涵璐,吴次芳,冯科,等.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特征及动态演变格局-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9(11):19521961.

[3]冯科,吴次芳,陆张维,等.中国土地经济密度分布的时空特征及规律来自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地理,2003(3):394399.

[4]李丽娜.宜春市风景区土地利用调查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728.

[5]林坚,祖基翔,苗春蕾,等.中国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8(3):4653.

[6]刘慧.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J].地理研究,2006(4):709717.

[7]罗文斌,吴次芳,冯科.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机理――基于湖南省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6):6874.

[8]梅一峰,汪诚.风景名胜区土地保护与管理――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中国土地,理论探讨,1999(6):2325.

[9]杨静,马耀峰,陈志钢,等.我国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评述[J].江西农业学报,2008(6):159163.

[10]周玉翠,齐清文,冯灿飞.近10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特征[J].地理研究,2002(6):781790.

[11]Peter J S,Derek L S.The growing recreational use of state forest lands in the Adelaide hills[J].Land Use Policy,2001(18):137152.

景区年度总结篇6

[关键词]松江区;游客满意度;调查;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209

1调查目的

游客满意度充分反映旅游业发展状况,利于结合游客真实心声对发展中所存不足进行改进,不断完善旅游市场,更好地服务游客[1]。松江区作为上海唯一一个部级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所在地,应对其游客满意度高度重视,通过对其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分析,既可以了解游客对松江区旅游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还能挖掘游客对在松江旅游的更多需求,从而为其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供强有力依据。

2调查工作

21调查方式及调查样本

采用实地问卷调查法和电话调查法,对松江区主要旅游饭店、景区及旅行社服务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2012年起,每年重点调查三个时间段(工作日、周末、黄金周)内游客对松江区旅游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每个阶段每家企业回收有效问卷10份,三个阶段每家企业共回收有效问卷30份,每家旅行社回收有效电话访谈20份,12家旅行社共回收有效电话访谈问卷240份。

22调查数据来源

调查数据来源:参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顾客满意度调查方法》[2],结合松江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特色,根据旅游业特点设计和检验了松江区游客满意度调查方法和流程,制定调查问卷。重点调查对象是松江区主要旅游饭店与景区的游客,对其进行采访,对问卷各相关问题直接打分并提出相关意见。

2012年共获有效问卷960份(景区240份,酒店480份,旅行社240份为电话问卷);2013年共获有效问卷1526份(景区和酒店1226份,旅行社300份为电话问卷);2014年共获有效问卷1625份(景区和酒店1300份,旅行社325份为电话问卷调查和门店实地问卷);2015年共获有效问卷2465份(景区和酒店1299份,旅行社1166份为微信问卷)。

3调查结果

据2012年以来调查结果,松江区游客满意度处于“基本满意”水平,总的来说,各方面得分与发达地区尚有一定差距。整体看来,松江旅游服务主要存在于散客市场,而关键问题是其服务散客的公共服务严重缺位。

31松江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该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松江区主要饭店、景区及旅行社,不同类型企业所涉及的影响因素不同,对其调查问卷的设计也不同,因此将分别以饭店、景区及旅行社三类调查对象来分析松江区游客满意度。

311被调研饭店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饭店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员工素养、预订服务、前厅服务等九个方面。

由表1知,2015年酒店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为9181,2012年以来最高;九个一级指标中除了预订服务,其他八个指标的服务质量满意度均高于2012、2013、2014年;而预订服务质量满意度也仅是低于2013年的水平,高于2014、2012年的水平。调查结果说明:松江区主要酒店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水平较高,同时,自2012年满意度调查工作展开以来,政府的支持、企业的积极配合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使得松江区酒店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取得相当大的进步。

312被调研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主要是指员工素养、交通服务、票务服务等九个方面。

由表2知,2015年景区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为8159,高于2014、2012年水平;九个一级指标中票务服务质量满意度最高,为8407,但低于2014、2013、2012年的水平;2013年景区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为8214,是四年来最高水平,其中票务服务质量达8758,成为四年来九个一级指标中服务质量满意度最高水平。此结果说明:松江区主要景区服务质量满意度水平较高,虽略低于2013年水平,但相比2014、2012年有所提升。

313被调研旅行社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旅行社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线路安排、合同履约、意见处理等六个方面。

由表3知,2015年旅行社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为9633,高于2014、2013、2012年水平;六个一级指标中交通服质量务满意度最高,达9719,线路安排服务质量满意度最低,为9526;线路安排、合同履约和意见处理交通服务质量满意度相比往年均为最低水平,导游服务、咨询服务和交通服务质量满意度分别达四年来最高水平。此结果表明:松江区主要旅行社服务质量满意度水平较高,且四年来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32松江区总体游客满意度

松江区总体游客满意度可从对其主要饭店、景区和旅行社的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饭店总体满意度为9181,景区总体满意度为8159,旅行社总体满意度为9633,其中酒店和旅行社服务质量满意度处于“非常满意”级别,属“优异区域”,景区服务质量满意度处于“满意”级别,为“良好区域”。该结果说明,松江区总体游客满意度水平较高,相关指标服务质量得到了多数游客认可,但个别指标的服务质量满意度仍须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4提升建议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结果及以上综合分析,为进一步提升松江区游客满意度,建议深入巩固这四年来的调查结果,不仅重点把握游客反映相对突出的旅游公共服务、餐饮、交通等质量提升问题,还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投诉和质监制度建设及服务质量。与此同时,旅游相关行业应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挖掘游客的旅游需求,创新旅游产品,以进一步提升游客满意度,促进松江区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和谐稳健发展。

41把工作重心放到如何提升游客满意度的长效机制上

满意度的提升不仅是旅游行业或某一部门的工作,还应是相关行业及部门共同的责任与义务。政府应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深入研究游客满意度,从根本上树立松江区良好的旅游形象,对其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并制定出提升游客满意度的长效机制。

42进一步发挥四年来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松江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并深入分析具体问题

通过游客满意度的调查研究,认真梳理并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营造最优的旅游环境。对于游客满意度较低的企业,应给予更多重视:认真分析满意度低的原因,加大整顿力度,提出相关措施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明确责任主体,抓工作重点,形成责任链条,把具体工作与责任人进行对接,使工作有效落实;完善工作机制,针对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经常举办一些经营交流会、宣讲会或外出考察等实质性的活动,有助于真正感知、分析、解决重点问题。此外还可以借助公众或者媒体的力量来监督,以促进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

43积极贯彻智慧旅游的方针,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来提高游客满意度

一是进一步完善旅游信息系统,实现真正的智慧旅游。及时并更新相关信息,以便游客及时了解旅游相关动态,使游客的时间更加柔性化;组建旅游质量监督网站,方便及时处理游客投诉事件。二是对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以便更好地服务游客,使游客更满意。

参考文献:

景区年度总结篇7

关键词:水土流失;云南;少数民族;社区;直苴村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9.015

Abstract: Assessment of soil and water loss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ecology,ethnology with reference to Zhiju villag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oa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ountainous communities of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Yun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more and more serious loss of soil and water in Zhiju village, and the slope and the vegetation cover were the primary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gional loss of soil and water, which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and basic data for the building of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community,and explored the related theory giving service to the building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perfect harmony.

Key words: loss of soil and water; Yunnan provinc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community; Zhiju village

金沙江为长江上游,由于人类的干扰及环境变迁的影响,近半个世纪以来,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导致流域土壤肥力下降,环境恶化,自然环境防洪能力减弱,已严重制约了金沙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长期聚居于该流域的各少数民族社区生产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进而还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基于GIS和RS技术[1-2],提取了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与水土流失相关的时空信息,对直苴村1988―1999年水土流失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评估分析,为分布于金沙江流域的云南山地民族社区水土流失治理及决策提供科学参考。研究为云南山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同时进行相关的理论探索,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为永仁县直苴村。永仁县属金沙江流域,地处滇中北部(101°14′~101°49′E、25°51′~26°30′N),总面积2 189 km2,其中山区占97%[3]。到2001年末,全县总人口10.28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8.03%,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5.64%,永仁县是楚雄州内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山区小县[4]。

直苴村位于永仁县城的西南部,距县城75 km,距乡政府所在地17 km,总面积88.84 km2,最高海拔2 861 m,最低海拔1 800 m,主要分布于海拔2 300~2 861 m之间,占总面积的83.70%。坡度25°以上的部分占了区域总面积的65.81%,平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4.39%。年平均降雨110 d,年均降水量为1 083 mm。年积温较低(区域内≥10 ℃的年积温仅为2 859.7 ℃),年平均温度仅12.4 ℃。直苴村所在区域,属万马河流域。万马河为金沙江的一级支流,境内主河长32.6 km,径流面积680 km2,河口多年径流量13.5 m3・s-1,总落差534.6 m,瞬时最枯流量为0.7 m3・s-1。区域内有棕壤、黄棕壤、红壤和水稻土4个土类,以红壤和黄棕壤为主,约占80%。

直苴村是以彝族聚居的高寒特困山区村,彝族占总人口的97%。 到2001年全村人口2 825人,其中约3/4的人没受到过学校教育。2001年人均占有粮食210 kg,人均所得438元(资料来源于中和乡政府)。

2 研究方法

考虑到在直苴村进行该项研究,主要与区域内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变化情况直接相关,为了尽可能地避开其它因素的干扰,注意到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刀耕火种农业的逐渐消失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期因长江洪水我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及随后的退耕还林政策等,对森林进行了强制性保护,致使植被覆盖面积和耕地面积等资源变化较大。所以对相关景观生态学指标[5-9]选取了1988―1999年这个时段进行研究。

2.1 数据来源与分辨率

采用1988年4月6日过境和1999年2月16日过境,轨道号为130-42,分辨率为30 m × 30 m的7波段TM卫星影像,及相关地区1∶50 000标准分幅的地形图等。多次野外实地调研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包括:该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壤侵蚀状况、植被覆盖状况、水热条件、土壤、地形、地貌等。通过GPS的导航功能进行沿途GPS点的采集,重点采集典型的植被类型、土壤侵蚀发生地区和居民点等。同时,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利用GPS的导航功能进行卫星影像的目视初译,并进行了照片拍摄。调查过程中,收集了永仁县行政区划图、降水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等图件及相关的书籍资料。

2.2 图件的研制

2.2.1 基础图件 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将已获取的卫星影像以及相关1∶50 000标准分幅地形图等在统一的投影系统下进行投影转换,经修改、拼接等反复编辑处理后通过数字化得到水系、道路、居民点、边界图等图层以备用。

2.2.2 土壤类型图 土壤类型图以永仁县的土壤类型为依据,通过剪切、修改等编辑处理,提取研究区的土壤类型图。

2.2.3 水土流失现状图 据直苴村的具体情况,参照前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10-11],对通用土壤侵蚀方程A=R・K・LS・CP的各因子的不同类型赋予不同的权重值。

(1) R因子为降雨侵蚀力因子,取值范围0~10。据研究区年降雨量分布图,为R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具体见表1。

(2)K因子为土壤可蚀性因子,取值范围0~1。据研究区土壤类型图,对研究区各种土类的K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具体见表2。

(3)LS因子为地形因子,取值范围0~1。据研究区坡度图,对研究区不同坡度等级的LS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具体见表3。

(4)CP因子中,C为作物管理因子,也可称植被覆盖因素;P为土壤侵蚀控制措施因子。本研究中,将C因子和P因子联合考虑为CP因子,表示覆盖和管理因素,取值范围0~1。据研究区植被图,对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CP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具体见表4。

(5)将代表以上各因子的不同图层叠加,后将叠加图层的每一斑块的各个因子的权重值相乘,就可得到每一斑块的A值,这样就建立起了水土流失模型,即:

A=(R)・(K)・(LS)・(CP)

此时的各个因子并没有进行实地的实验测算,所以此时的A值并不是确切的土壤流失量值,但可以根据A值不同的数量级而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定性表示当地的水土流失程度。

(6)计算叠加图层的各斑块的A值,据数量级将水土流失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 6个级别,依次表示土壤侵蚀程度为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剧烈,见表5。

(7)最后根据模型,将反映各因子的数据图层进行叠加,可得直苴村的水土流失现状图。

2.3 景观分析指标

依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选用景观比例、景观密度、人为干扰指数等指标,以反映研究区土地利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各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10-11]:

景观比例(Pi):景观组分i(i=1~m,m为景观组分类型数)的面积(Ai)占景观总面积(A)的百分比,100%,景观比例(Pi)是度量单一类型与景观整体的相似性程度,故Pi越大,景观组分与景观整体就越相似,景观组分对景观整体的影响就越大。

景观密度(Ri):景观组分i的斑块数(Ni)与景观总面积(A)的比,以表示景观破碎化程度,Ri=,景观破碎度是指景观要素被分割的破碎程度,反映景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程度。景观密度(Ri)越大,景观组分i的斑块数(Ni)就越多,景观破碎化就越严重,空间异质性程度越大。

人为干扰指数(HD):人为干扰景观比例(Phd)与自然景观比例(Pn)之比,以表示景观受干扰的程度:HD=,人为干扰景观比例(Phd)与自然景观比例(Pn)之和等于1,故Phd越大,景观受人为干扰越强烈。

3 结果与分析

直苴村1988年土壤侵蚀分级面积统计结果表明(表6),各种土壤侵蚀程度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中度、轻度、强度、极强、微度和剧烈,中度达41.72%,强度以上的占29.13%;最大斑块面积,轻度的最大,中度的第二,强度的第三;最小斑块面积,剧烈的最大,极强的第二,微度的第三;斑块数和景观密度,强度第一,中度的第二,轻度的第三;整个景观的斑块密度达到了1.647。这一切说明该区域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

直苴村1999年土壤侵蚀分级面积统计结果和1988年相比(表6),各种土壤侵蚀程度所占比例从大到小变化为:中度、强度、轻度、极强、微度和剧烈,中度为38.45%,强度占32.02%(1988年为26.74%),强度以上的占33.84%(1988年为29.13%);最大斑块面积,中度从1988年的第二变为最大,强度从1988年的第三变为第二,轻度从1988年的第一变为第三;最小斑块面积,剧烈的达4.31 hm2为最大(1988年为4.00 hm2),极强的第二,微度的第三;斑块数和景观密度,中度第一,强度的第二,轻度的第三,无论是斑块数还是景观密度都比1988年有大幅度的增加;整个景观的斑块密度达到了2.349,比1988年的1.647增加了42.62%。这一切说明该区域十多年来水土流失不仅没有得到治理,相反还越来越严重。

4 结论与讨论

可见,从1988年到1999年,研究区域人类对自然的干扰和破坏不仅没有减弱,相反还越来越严重,到1999年,“强度”级水土流失高达32.02%(1988年为26.74%),“强度”级以上的水土流失占到33.84%(1988年为29.13%),与实地调查研究结果相吻合[12-13],证明本研究所建立起来的水土流失模型是可行的,可应用于金沙江流域云南山地民族社区水土流失评估,为分布于金沙江流域的云南山地民族社区水土流失治理及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实地调研表明,研究区域原生植被不断遭到人为干扰和破坏是区域十多年来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12-13]。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刀耕火种农业在研究区域逐渐消失,现代农业成为了研究区域的主要产业,曾经依托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在刀耕火种农业时代保留下来的风景林、水源林和神树林等不少原生植被在现代农业背景下遭到了干扰和破坏,从而使研究区表现出从1988年到1999年十多年来,水土流失不仅没有得到治理,相反还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因此,有理由相信云南山区众多的民族文化在云南山地民族社区水土流失治理中将大放光彩。

致谢:感谢永仁县县委和县政府、中和乡党委和乡政府、直苴村委会等对整个调研工作的支持。对云南大学叶辉教授、杨树华教授给予的指导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汤丽结, 舒畅. 基于GIS和RS的巢湖流域水土流失评估[J]. 水土保持通报, 2013(1): 305-308, 312-313.

[2] 常书平, 张璐, 杨爱民. 近10年来北方干旱区水土流失演变趋势分析[J]. 水利水电技术, 2010(12):62-65.

[3] 云南省永仁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仁县志[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5:38-39.

[4] 永仁县地方志办公室. 永仁年鉴[M]. 楚雄: 楚雄日报社, 2002:47.

[5] 傅伯杰, 陈利顶, 马克民等.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202-203.

[6] 云南植被编写组. 云南植被[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85-96.

[7] 王宝荣, 杨树华, 王崇云等. 遥感判读植被类型的研究[J]. 生态学杂志, 2001, 20(S): 18-20.

[8] 王万茂. 土地利用规划学[M]. 北京: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0:544-549.

[9] 吴兆录. 生境格局与土地利用――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69-79.

[10] J 柯克比, R P C 摩根.土壤侵蚀[M].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7.

[11] 杨树华,贺彬.滇池流域的景观格局与面源污染控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90-93.

景区年度总结篇8

关键词:人口普查;人口规模;人口素质;人口政策;经济发展

石景山,因首钢而闻名、因奥运启动转型升级的北京传统重工业城区。近年来,坚持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 R D)的长远发展目标,把握全面转型、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大调整、大建设、大发展”的主基调,按照“首都绿色转型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以低碳、绿色的发展理念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区域经济社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伴随石景山区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时期如何调控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打造北京CRD、构建和谐石景山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是石景山区“十二五”时期及更长时期人口发展的主要目标。

本文通过对比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研究十年来石景山区人口发展变化情况,探讨人口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合理调控人口的对策建议,从而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

一、人口发展状况

通过对比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发现石景山区人口在总体规模、人口素质、就业结构、年龄结构方面出现新特点。

1.全区常住人口稳定增长

根据石景山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区常住人口为61.6万人,与2000年的“五普”时相比,十年共增加12.7万人,增长26%,平均每年增加1.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3%。全区常住人口密度为从5800人/平方公里增加到7301人/平方公里。

从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增长趋势来看,户籍人口增长缓慢,对人口规模的影响有限,外来人口增速较快,是石景山区常住人口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户籍人口从2000年的33.4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36万人,增加2.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75%。外地来京人口从12.6万人增加到20.6万人,十年间增长了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5.04%。

2.人口素质逐步提高

2010年,石景山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21.4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15.1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5.9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5.6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总体上看,石景山区大专及以上受教育人口不断增加,就业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升。201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7年,比2000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7314人上升为34684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30151人下降为24498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0686人下降为2580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13880人下降为9028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文盲率由3.5%下降为1.6%,下降1.9个百分点。

3.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2000年到2010年,石景山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08.6亿元增加到295.5亿元,年均增长10.5%;三产比重从19.9提高到57%。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业人员格局产生较大变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由2000年15497人提高到20917人,年均增长3%,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三产从业人员人数占比从60.1%增长到72%,就业人口比例逐步优化。

按照现代经济理论的划分,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的结构水平上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传统型、发展型和现代型(见下表)。结合石景山区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出,石景山区目前的人口就业结构属于现代型。

4.老龄化迹象明显

通过比较“六普”和“五普”数据发现: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2.1%下降为9%;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80.2%上升为81.4%;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7.7%上升为9.7%,人口呈现“底部老龄化”趋势,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二、人口状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规模增长、结构优化对于石景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消极影响。一方面,常住人口总量增加、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就业结构的优化为区域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区域人口状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压力。

1.协调度问题值得关注

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人口每增长1%,G D P必须相应增长3%以上,才能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国际上通常用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来描述两者的协调程度。当人口增长弹性系数在0.2以下为“社会协调发展级”,0.21-0.99为“社会渐进级”,大于或等于1时为“社会停滞级”。人口增长弹性系数越低,表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越高,反之则两者不相协调。从“五普”到“六普”的十年间,石景山区人口增长弹性系数0.22,处于社会渐进级。从具体年份看,石景山区从2005年起便从“社会渐进级”迈入“协调发展级”,2010年人口增长弹性系数为0.18。但随着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疏散力度的逐渐加大,作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石景山区将成为吸纳人口的主要区域,人口总量面临一定的增长压力,给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2.高学历人口比重偏低

在北京市范围内,石景山区人口受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基础教育比重大,硕士及以上比例为3.3%,低于北京市3.8%的平均水平,高学历高素质人口相对较少。北京市69.1万研究生中,超过80%都集中在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和昌平区,分别为30.2万人、13.7万人、6.3万人和5.4万人。目前石景山区的研究生学历人口不足2万人,造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不易带动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与石景山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还有一定差距。

3.高端人才不足

对比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从36.2万人增加到46.1万人,增加9.8万人,年均增长2.4%;就业人口从2.6万人增加到2.9万人,年均增长1.1%。2010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72%,与其他五个城区相比,石景山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仍然偏低,特别是高端行业、新兴产业从业人员依然相对较少。而且从第三产业内部看,全区三产从业人员中传统服务业如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18%,而重点发展的文化创意、高新技术、商务服务、现代金融、旅游休闲五大主导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均低于5%,这与石景山区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体系发展方向不相适应。

4.社会保障压力加大

石景山区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4%,绝对数量超过46万,且人口总抚养比为过去十年以来的最低点,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所在。但是,随着50、60年代出生的人陆续退出劳动年龄,自然退休人数大量增加,特别是首钢搬迁调整后,富余人员中有1万多人已达退休年龄,准备进入社会养老,使我区人口老化进程明显加快,2010年,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已达到13.5%。这些无疑增加全社会养老金、医疗费用、社会福利和其他有关费用支出,对经济社会影响较为明显。

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人口政策

“十二五”时期是石景山区人口问题的凸显时期,也是解决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时期。坚持人口战略研究,以调控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为重点,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优化、与石景山区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人口发展格局,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完善人口调控体系

加强对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监测,建立健全常住人口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的人口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区域人口基本信息库和拓展信息库建设,推动人口、统计、人保、医疗等部门信息共享,开展人口数量和构成等数据分析,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加强人口安全预警预报。

2.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提高人口出生质量,改善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条件,全面推行学前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全面教育,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加大对外来人口的培训力度,提高区域人口综合素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依托功能区、科技园等人才创业载体,吸引高技术人才创业;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培育区域重点产业所需高水平企业家,注重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围绕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实现产业发展与高端人才引进的顺利对接。

4.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强社区老年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养老模式,强化养老服务,发展老龄产业,积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覆盖全区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