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任培训总结8篇

时间:2023-03-10 14:50:05

初任培训总结

初任培训总结篇1

本次培训分为两个阶段:军训阶段与集中培训阶段。

短短两周的军训正值七月,是上海最热的时候,对于平时穿着休闲短裤,吹着空调的大学生而言,顶着烈日穿那厚厚的迷彩服,好似一条棉被令众人汗如雨下、浑身湿透。生痱子者有之,晒伤者有之,晕眩者有之,病倒者有之,唯独没有人叫苦叫累……

白天的训练单调却不乏味,队列、行进、军体拳……当空的烈日记录着我们的汗水,橄榄绿中渗出严明的纪律,仅有的睡前休息是我们与教官畅谈的良机,欢笑声里将白天的辛苦化为意志力的升华。

夜幕降临却依旧是奋斗的开始,为了让关领导在第一时间了解训练的进展,数名新关员组成了《关兵快讯》简报编辑部,自己再次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军营的环境大大限制了平日里习惯于网络的才子们的发挥,紧迫的进度让大家不得不占用仅有的睡眠时间,然而毅力在支撑,关领导细心呵护,终于克服了又一个难关。

军训把我们每个人都锻炼成了真正的男子汉,让我们学会怎样独立,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怎样去承担那份光荣而又艰巨的责任……

集中培训环境虽不如军训艰苦,但当经历完业务技能的重重考验,聆听了各位前辈语重心长的教诲,我感触颇深,也受益不浅。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海关关员,特别是一名工作在业务第一线上的关员,还有许多知识和技能需要掌握。尤其当听完数堂廉政教育课后,让自己意识到了海关职业的高风险性,知道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也应时刻绷紧神经,防范一切腐败的侵蚀。

初任培训总结篇2

公务员初任培训回来不久,局里就召开了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集中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会议精神,全局掀起学习贯彻十的热潮。通过这段时间参加公务员初任培训和对十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使我愈加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作为一名刚刚加入公务员队伍的"新兵",只有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做到思想上不掉队、行动上不落后。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呢?通过初任培训的学习和工作的实际,我有以下感受。

一要尽快适应环境,做好角色定位

公务员,顾名思义,就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是行使国家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人员。对于新录用的公务员,尤其是刚刚从学校踏入公务员队伍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既要适应从学校到社会的的转变,又要适应公务员这一特殊岗位,如何尽快转变角色,做好角色定位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次初任培训,尤其是听了四位"人民满意公务员"代表的报告,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人民公仆"四个字的份量。四位代表的先进事迹各有不同,但一言一行都紧紧围绕着"人民":为了人民的利益,无怨无悔扎根基层三十多年;为了人民的利益,四处奔走找项目要资金;为了人民的利益,甚至没有多一点的时间陪陪弥留之际的母亲……"一个真实的事例比得上一万次说教",在为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的同时,我对公务员这一角色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踏实做事,一切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要善于学习,虚心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经验;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尽快的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去。

二要加强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训时发的《学习手册》翻开第一页就是公务员宣誓誓词,宣誓,这也是开班的第一项,誓词不多,但字字饱含着对我们新录用公务员的殷切期望,"忠于祖国、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也应该成为我们的职业操守,并时刻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道德修养。

孙中山先生教导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也不可立志赚大钱",这对选择加入公务员队伍的我们更具有警醒作用。公务员队伍作为治国理政的主体,其素质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公务员队伍的一份子,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从政理念,甘于清贫、甘于平凡,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秉公用权、不谋私利。

良好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细细打磨。要向书本学习,从书本中汲取智慧,陶冶情操;要向同事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向实践学习,从点滴做起,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完善自我。

三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古语云,"守志如行路,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生者鲜。"学习也是这样的。不得不承认,在工作之后慢慢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很少去认真地看一本书或者思考一件事情,一方面是因为刚才学校"解放"出来有些懒散,另一方面是不清楚究竟应该学些什么。初任培训作为工作后第一次系统集中的学习,帮我理清了思路,让我找到了学习的侧重点,重新审视了学习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国又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这就对公务员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改进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自身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工作才能符合人民的愿望。

初任培训总结篇3

2014年8月4日—8日,根据市人事局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2013年度全市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学习班。在为期一周的培训中,通过市委党校的各位老师深入浅出地授课,使我较为系统的学习了玉溪市情、人际沟通与心理调适、《公务员法》、生态文明与环境教育、依法行政与法制玉溪、行政机关公文写作及处理等一些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培训学习,我认清了这次培训的重大意义、认清了公务员岗位的重要、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更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只有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严格遵守《公务员法》的要求,在创新中不断迎接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各种挑战。

一是明确了党的大政方针,政治理论素养有了很大提高。 作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应该熟知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清各种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要善于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要毫不动摇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只有首先解决好方向问题我们才能够走的稳,走的远。而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政治情操是保证我们正确方向的根本。培训期间,通过对必备理论的学习,认真解读了生态文明建设、依法行政等理论知识,对《公务员法》的认真学习和细心揣摩,让我深刻领会了公务员的内涵,进一步树立了人民公仆意识,为任职后依据公务员法干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使我深刻的了解到公务员精神就是: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具体到工作当中首先应尽职尽责,公务员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因此,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责任意识,尽职尽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其次要廉洁奉公。要有良好的情操,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同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做到依法行政,公正办事,努力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最后要团结协作。单位的工作是一个整体,部门的划分是为了在分工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公务员要有大局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是明确了公务员初任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极大提高了思想认识。通过学习,我明白公务员培训不仅仅是法定要求,更是公务员转变角色,走上工作岗位,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不仅要快更要彻底,要从根本上克服自身意识上潜在的优越感,树立责任意识,这对于我今后的成长、发展都有重大意义。使我学到和掌握了实用的工作技能和方法,指导了以后的实践,从而严于律己,严格遵守纪律,踏实学习,以良好的品德树立个人良好的形象。在工作岗位上准确正确的定位自己,用开放的心态,实干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争做一名合格、优秀公务员。

三是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此次培训重视对新录用公务员的基础培训和整体培训。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注重基础理论的同时更强调与实际结合,与实用融合。通过学习,我逐渐明晰了认知自我、重塑自我、管理自我、成功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自我以及人文自我的深刻内涵,使我认识到要提高综合能力,一是要提高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公务员顺利成长、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新任公务员要向书本学习,在阅读中提高智慧能力;要向实践学习,在工作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向同事学习,在沟通中提高协调能力;要向群众学习,在联系中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要向领导学习,在观察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的培训,多途径提高自身能力。二是要加强反应能力。提高公务员的反应力,就是要加强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的锻炼。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的公务员,首先要增强对各类破坏社会稳定的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要临危不惧,要承受得起各种压力,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化解矛盾。其次,要增强对不同类型重大变化的应变能力。要力求做到及时反应、准确反应,动态把握变化趋势,科学掌握变化规律,提前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积极应对变化。三是要加强执行力。党的执政能力集中体现为公务员的执行力。要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要确保质量,注重实效;要善于选择最佳执行路径;要建立和完善执行体系和机制,扩大执行力的效能。四是要加强实践。勤于实践锻炼是公务员提高工作本领、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服务,建立在对客观实际情况正确把握的基础之上。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用实践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工作本领。

四是学有所得受益匪浅,为今后创新工作打下了基础。 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我得以重温学生时代的幸福时光,为以后继续提高理论知识素养,更深入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合实际的畅谈又让我对当前和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憧憬和自信,也为胜任新的岗位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深知,创新是政府机关工作活力的源泉,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要首先具有创新工作的意识和勇气,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和主观偏见的约束,敢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超越原有的观念,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干好工作和争做合格公务员、优秀公务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五是“学,然后知不足”,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在不断深化学习的同时,我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如何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尤为重要,不仅是身份转变更关键的是思想转变,作为一名新录用公务员,对公务员职责以及以后工作的方法、方向甚至工作中的人际交往都不甚明了。光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更主要的还是要多结合实践工作。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一定要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和素质,这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和根本。而这些都是我目前比较欠缺和亟需加强锻炼学习的。要弥补不足,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不断充实我们的思想,完善自身素质,提高个人能力。一是要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境由心生”良好的心态是前行的动力。培训中,教授专家多次从心理调适、生命的意义、日常工作方法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解惑、指导,使我对新的工作有了新的了解。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正确的定位,心甘情愿、脚踏实地当好一名“新兵”的态度。二是要珍惜岗位,踏实工作。生疏的工作内容,紧迫的任务,一点一滴都是全新的考验,虽有压力,更是学习的动力。要切实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立志做好事。在工作中,既要忌眼高手低,又要防患得患失,正确认识事业和自身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地从本职工作的一点一滴做起。三

初任培训总结篇4

通过在行政学院的学习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国家公务员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要有主观上的热情和干劲,还要求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作为公务员必须具备的能力,才能达到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才不会被人民淘汰。从本质上说,公务员的行为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我国的国家意志就是广大人民意志和权益的体现,我国的公务员是实实在在的“公仆”。既然国家公务员的核心是人民公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就必须符合一些特殊的要求。首先,顾名思义,公务员必须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凌驾于人民头上的“官”,这充分地体现了公务员的人民性,我们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大、最多、最好的服务。其次,公务员的人民性在中国集中体现为公务员的党性。大多数公务员是党员,即使非党员的公务员同志也要自觉服从党的领导。这种党性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不只是作用于精神层面,而是能产生出现实生产力的。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不仅要学好科学发展观,更要在实践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工作。第三,公务员队伍必须是一个高效的团队,而这种效率来源于一种能动的服从意识。在高度的服从之下的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能动判断能力。高效还要求公务员精通业务知识和行政知识,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并且这些知识和能力也要随时代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更新。所以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必须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强劲的动力。

二、增长了知识和见识,提高了能力。

为了让我们尽快地掌握为履行职责所必须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本次初任培训在十多天的时间里安排了大量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的内涵,这让我们明确了旗帜方向,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把握了时展的主旋律。通过学习公务员法,我们了解了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学习公务礼仪,我们了解了公务员还要有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公文写作与处理是公务员的必修课,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仔细聆听,格外认真,掌握了一定的公文写作方法和技巧……在学习之余大家认真整理笔记、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巩固了学习成果。通过培训,大家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和素质,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感觉收获颇丰、受益非浅。当然我们不能把学习的知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要把所学、所知运用到工作实践当中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孜孜不倦地学习、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任,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差距。

初任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组工干部;分类培训;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0176-02

引言

管党员、管干部、管人才是组工干部肩负的重要职责,他们是其他干部的先锋队,具有模范与表率的作用。组工干部承担着其他干部的培训组织与协调工作,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重大责任。对其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是党的组织工作特别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根据不同类别组工干部的不同的需求与特点,依据学用一致、按需施教的要求,使其教学方法适应分类培训的目标和内容,是增强培训质量的关键举措。

《公务员法》第60条中规定了机关根据提高公务员素质的需要以及公务员职责的要求,要求对公务员进行分类培训。分类培训,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培训方式,是有利于便利管理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普遍的运行规则。这种运行规则会使得干部继续教育培训的目标更加明确、更具针对性。法律中规定了公务员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初任培训,指机关对新录用人员应在试用期内进行的培训;第二类为任职培训,是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任职前或任职后一年内进行的培训;第三类为专门业务培训,是对从事专项工作的公务员进行的培训;具体来说就是对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在继续教育中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要求,进行专业技术的一类培训。第四类为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是对全体公务员进行的培训,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对公务员分类培训的要求,有必要对目前大连市组工干部培训现状加以调查分析,使其不断地走向完善。

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可见,教学方法不仅是实施内容的载体,还是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手段。当然,不同类别的组工干部培训都有不一样的培训目标,而采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各类组工干部培训教学目标的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则更容易吸引学员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学习的兴趣得以维持,顺利展示了教学的内容,最终顺利完成了老师的教学目标。相反,如果泛泛使用教学方法进行授课,那么必然无法满足各类干部不同的培训目标和需求,教学的效果就会降低,干部继续教育工作将受到不良影响。出于研究的方便及教学方法科学组合的需要,依据休金娜《中小学教育》中将教学方法分为语言类、直观类和实际训练类,进而探讨组工干部分类培训中如何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选择及科学组合。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以大连市224名组工干部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24份,回收有效问卷205份,有效回收率为92%。在回收的205份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的性别结构为:男性占61%;女性占39%。年龄结构为:30岁以下占17.1%;31岁到40岁占35.1%;41岁到50岁占40.5%;51岁以上占7.3%。职务级别为:正处级占21.5%;副处级占23%;正科级占24.4%;副科级占19.5%;科员占11.7%。最高学历情况为:研究生占28.8%;本科生占69.8%;大专及以下学历占1.5%。任职时间情况:3年以下占39%;3到5年占18.5%;6到10年占25.9%;11到15年占7.8%,16年以上占8.8%。

(二)研究工具

问卷编制的维度是依据我国公务员培训的分类标准划分的,即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共四个维度。问卷的选项是由10种教学方法构成,分别为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研究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在线学习法、行动学习法和双讲法,并通过多选的方式进行选择。问卷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四类培训学员所期望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查。

(三)数据统计

问卷回收后,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统计。为了研究的需要,依据休金娜《中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的分类,将十种教学方法按照知识的来源分为三大类,即语言传递类、直观类和实际训练类。其中语言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在线学习法和双讲法;直观类包括体验式教学法和案例法;实际训练类包括研究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和行动学习法。按照三大类教学方法选择次数的情况及其每种教学方法占总选择次数的百分比,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

二、组工干部分类培训教学方法期望调查

(一)初任培训

初任培训指的是一种针对于新录用人员的培训,即经过考试录用进入国家机关、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的培训,他们大多数是在岗前实施的。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一般是在试用期内进行,时间不少于12天,这类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新录用公务员适应职位要求、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水平。合格者才可以任职定级,不合格或未参加培训者则不可以任职定级。组工干部对初任培训教学方法期望调查如下表所示。

表1 初任培训教学方法期望状况统计表

从表1统计的结果来看,在组工干部的初任培训中学员最期望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语言传递类的教学方法,占总选择次数的50.7%;其次是直观类的教学方法,占总选择次数的30.3%;最后是实际训练类的教学方法,占总选择次数的19%。具体来看,语言传递类教学方法中,讲授法期望选择次数高达149次,占总选择次数的25.5%;直观类教学方法中,案例法期望选择次数最多,共计103次,占总选择次数的17.6%;实际训练类教学方法中,研究式教学法期望选择次数最高,共计55次,占总选择次数的9.4%。可见,在组工干部的初任培训中,三类教学方法中最期望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案例法以及研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二)任职培训

任职培训指的是一种针对晋升领导职务和调换领导岗位的人员的培训,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他们的政策水平、专业知识及其组织领导的能力。这类培训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举措,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铸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迫切要求,当然组工干部自己也要充分认识到干部培训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任职培训的直接切入点关注的是承担这个岗位的人员必须具备哪些素质与能力,为公务员履行拟晋升的职务打好基础。组工干部对任职培训期望调查如下表所示。

表2 任职培训教学方法期望情况统计表

从表2统计的结果来看,在组工干部的任职培训中学员最期望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语言传递类的教学方法,占总选择次数的45.5%;其次是直观类的教学方法,占总选择次数的30.4%;最后是实际训练类的教学方法,占总选择次数的24.1%。具体来看,语言传递类教学方法中,讲授法期望选择次数为90次,占总选择次数的15.8%;讨论法期望选择的次数为83次,占总选择次数的14.6%。直观类教学方法中,案例法期望选择次数最多,共计107次,占总选择次数的18.8%;实际训练类教学方法中,三种教学方法选择次数相差无几,行动学习法期望选择次数略高,共计49次,占总选择次数的8.6%。可见,在组工干部任职培训中,语言传递类的方法中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直观类的方法中采用案例式的方法最优,实际训练类中三种教学方法均可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以提高培训的效果。

(三)专门业务培训

专门业务培训指的是一种依据该项工作需要进行的相关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培训的对象包括了所有的组工干部。培训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不同部门组工干部的岗位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例如基层组织换届选举问题、人才考核问题的培训等。组工干部对专门业务培训期望调查如下表所示。

表3 专门业务培训教学方法期望情况

从表3统计的结果来看,在组工干部的专门业务培训中学员最期望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语言传递类的教学方法,占总选择次数的45.1%;其次是直观类的教学方法,占总选择次数的29.9%;最后是实际训练类的教学方法,占总选择次数的25%。具体来看,语言传递类教学方法中,讲授法期望选择次数最多,共计97次,占总选择次数的17.6%;直观类教学方法中,案例法期望选择次数最多,共计101次,占总选择次数的18.3%;实际训练类教学方法中,情景模拟法期望选择次数较多,共计59次,占总选择次数的10.7%。可见,在组工干部专门业务培训中,三类教学方法中最期望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案例法以及情景模拟法。

(四)更新知识培训

此类培训指的是一种有计划地组织所有领导干部更新知识、理论,不断提高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定期轮训。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帮助全体在职的组工干部及时调整、更新知识结构,补充新知识,以提高其工作的能力,从而进一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培训中教师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教授许多前沿的最新的知识信息,来提高组工干部适应全球经济化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势的能力。组工干部对更新知识培训期望调查如下表所示。

表4 更新知识培训教学方法期望情况统计表

从表4统计的结果来看,在组工干部的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培训中学员最期望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语言传递类的教学方法,占总选择次数的52.4%;其次是直观类的教学方法,占总选择次数的25.7%;最后是实际训练类的教学方法,占总选择次数的21.9%。具体来看,语言传递类教学方法中,讲授法期望选择次数最多,为104次,占总选择次数的18.8%;直观类教学方法中,案例法期望选择次数最多,共计85次,占总选择次数的15.4%;实际训练类教学方法中,情景模拟法期望选择次数最高,共计58次,占总选择次数的10.5%。可见,在组工干部的更新知识培训中,三类教学方法中学员们最期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案例法以及情景模拟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新刚.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原理与方法[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

[2]王健,王树恩.关于我国公务员培训创新的对策研究[J].新视野,2010(5).

初任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公务员法;初任培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6 ― 0045 ―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这是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也标志着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正式的建立,我国的干部人事管理进入了依法管理的新阶段。十的报告中说到:“推进依法行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说明了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是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在新形势下,公务员法律意识的提高关系着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也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

一、初任公务员进行《公务员法》培训初衷

新录用的初任公务员一般工作在基层,面向基层的人民群众,处在党政工作的第一线,因此,基层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影响着工作的行为、态度、效率等方方面面。

公务员的初任培训是公务员职业生涯的第一次正式的培训,也是公务员增强自身法律意识的重要渠道和途径。

(一)学习公务员法,促进公务员认真履职

基层公务员法律素质和水平影响着依法行政的水平,《公务员法》的出台和实施对于贯彻依法治国和推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务员法》的制定是为了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提高工作效能。同时,在18个章节和配套的法规中都对公务员的履职有相应的规定,例如第十二条规定:“公务员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公务员的享乐思想根深蒂固,工作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把认真履职写入法律,是新形势下对公务员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公务员的期待。

(二)学习公务员法,规范公务员自身行为

公务员的职业性质、社会责任与其他职业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公务员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作为各项事业的组织者、管理者、决策者和执行者,他的作用和影响往往大于其他职业,有了权力,就会滋生腐败,而公务员法是规范公务员权利义务的一部法律,在总则中提到,公务员法制定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勤政廉政。在第十二条中也规定,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是公务员履行的义务之一。一直以来,国家的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和氛围,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公务员是表率,尤其是基层公务员,一言一行体现的是政府的形象,让他们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干违反原则,违反法律的事情,警钟长鸣。

(三)学习公务员法,树立初任公务员的信心

《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初任公务员,明确的制度规定给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初任公务员工作时间不长,对新的工作会产生不适应,甚至还会出现心理的落差,《公务员法》的规定明晰公务员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初任公务员建立信心,有助于初任公务员形成健康稳定的心理,为日后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公务员法》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初任公务员的学历和人员构成增加上课难度

随着我国的发展,人才比例的上升,不少研究生、博士生纷纷加入到公务员队伍中,这部分学员有着与本科生不同的初入社会的青涩,他们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与经历都相对丰富,对于问题的认识也比较深刻,知识面也较广,因而面对理论功底扎实,学历较高的学员,单纯的法律条文学习显然是不够的,加之网络的发达,可以提供最新、最全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资讯,与此同时,初任公务员来自不同的基层单位,有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他们具有高学历的同时也具专业的法律知识背景,因此为培训教师将公务员法讲深讲透增加了难度。

(二)讲授式教学的局限性

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法律由法条构成。学员会先入为主地对法律课程有刻板又枯燥的印象,一提到法律的学习,都是条条框框,许多学员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就对其失去了兴趣,从而产生一种“为了完成任务来听课”的心理。公务员法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公务员自身的法律意识,树立对日后工作的信心。初任公务员一般都对自己日后的职业生涯充满好奇和期待,但是单纯的讲授法理和法条并不能更好地激发学员的兴趣和共鸣,就达不到培训的效果,也就达不到培训的目的。

(三)针对性、实用性不强

1.法律学习必然要涉及法律理论和法律条文的学习。

公务员法一共18章107条,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文件也较多,涉及的内容和理论知识较为繁杂。一般公务员法的课程时间都是两个半小时,要在两个半小时的课堂上都将所有的法条和配套法规一一讲解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完成的。

2.组织部门与实施部门的脱节。

初任公务员的培训一般由各级政府的人事部门负责,实施培训的机构是各地方的党校、行政学院。初任公务员在培训之前,都在不同的基层单位工作,由人事部门统一安排到各行政学院进行培训。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各个公务员面对的职业前景也各不相同,需求也会不同,因此就会出现上课内容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由于培训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学员的要求一一满足。

三、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随着公务员学历的不断增高,对于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培训老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素养,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作为培训的教师,要时刻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上课的技能,主动学习,在专业上对学员做到“有问必答”,在上课技能上积极沟通,拓宽与学员交流的渠道,做到教学相长。行政学院可以有计划地派教师到各地的行政学院或者国内大学进行深造学习,提高教师培训能力,或者适时地把培训老师送到地方政府部门工作一段时间,体验和感受公务员的工作与生活 ,有利于在培训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1〕

(二)完善课程设计

1.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和课堂内容。

两个半小时的课堂不能面面俱到,将课堂时间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分为几个部分进行讲授,这样可以让学员把握培训的重点内容,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例如可以把课堂的内容分为“总-分-总”或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部分,根据三个部分来合理安排课堂所需要的时间。

2.对于法条的选择要有的放矢。

由于授课的时间有限,107个法条不能一一阐述,因此,要针对年轻公务员的角度进行思考;他们需要什么,想了解什么。再从众多的章节和法规中摘取有用的法条进行梳理和提炼,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三)丰富上课内容

1.结合法条,适当加入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公务员提出职业目标并制定这些目标的计划过程。〔2〕初任公务员刚开始自己在岗位上的工作,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和发展不了解,甚至会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迷茫和担忧,没有明确的目标。初任公务员进行个人职业规划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有意义的,它是公务员实现理想的基础,为公务员在工作经历中作出的自我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是公务员实现长远目标的表现,同时也是促进政府和谐人际关系建立,提升政府形象的保证。

2.课件设计简单明朗。

课件可以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让学员一目了然。将法条逐一写在课件上不仅让学员看不清楚密密麻麻的字体,而且会严重影响上课的效果。要选择精炼的语言或者加入生动的图片、视频来配合上课的内容,不仅可以吸引学员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加深学员对上课内容的印象。但是讲授《公务员法》不能一味地用图片和视频,也要有度,选择法条的时候可以结合上课重点有所选择,不需要所有法条都写上,或者换一种列表或图形的方式对法条进行解读,这样简单明朗的设计,让学员不会视觉上造成疲劳。

(四)积极探索教学方式

1.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明确学员的需求。

各地市的党校、行政学院作为培训机构,必须从公务员的组织发展、岗位发展、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公务员个人学习需要、工作需要、发展需要,认识公务员需求的多样化、差别化和个性化,充分挖掘和调动公务员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培训需求的调查是培训有效性的关键,因此,必须从初任公务员自身的需求出发,设计调查问卷,由于每期培训学员结构不同,要根据基层公务的单位、岗位进行不同的设计。如果学员来自不同系统,不同单位,问卷的问题设置可以较为笼统,例如设置:“你希望从这门课中收获什么?”“你对公务员法中的什么问题感兴趣”等等,如果一期的学员大多来自同一个系统,可以将问题设置得更为具体。培训教师可以通过整理归纳问卷调查的结果来调整上课的内容。问卷的发放最好在开班的初期或上课的前一天,这样可以让培训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调整上课思路和内容。

2.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授课效果。

一门课的成功,关键在于上课的效果。传统式的上课方式是讲授式教学,但是讲授式教学在进行公务员法培训时显得单一而且收效甚微,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比如研讨、答疑、互动、案例、情景模拟等等,将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把学习法律知识研究法律规范、解决法律问题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员听课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借鉴案例的呈现让学员进行研讨、分组讨论,对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法条提出解决的方案,激发学员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员运用《公务员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案例的呈现可以通过视频、文字或者讲述的方式进行,在案例的选择上最好是真实的,近期的。

3.利用教学评估,归纳总结上课经验。

在初任公务员培训即将结束或一堂课即将结束时,学员会通过填写教学评估表对培训老师的上课进行评价。培训教师可以通过学员的评价来总结归纳上课的经验。

四、结语

基层新录用公务员是是党政机关的新鲜血液,是公务员队伍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法律素质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心和信赖。《公务员法》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公务员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了解,有利于初任公务员对自身的发展树立信心、有利于初任公务员在日后工作中认真履职,勤政廉洁,有利于依法行政的推进、有利于法治政府的建设。因此,《公务员法》的培训至关重要,面对培训中的问题,要积极面对,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创新培训理念、改革授课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员进行培训教学,这样才能增强上课效果,切实调动学员积极性,提高初任公务员的法律意识。

〔参 考 文 献〕

〔1〕田顺秀.我国公务员初任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9).

初任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初级指挥人才 联教联训 培养机制

在新形势下,如何营造实战化氛围,使院校教育向实际需求靠拢,适应未来信息化作战的客观要求,将联教联训培养机制进一步优化,切实提高初级指挥人才的教育质量,是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初级指挥人才培养阶段联教联训存在问题分析

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的用人单位,对初级指挥人才能力的要求也有其特殊性,指技融合的一直是其鲜明的特色。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训练资源,充分发挥院校与部队双方优势,联合培养初级指挥人才,切实提升指挥类学员第一岗位任职能力,是指挥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课题。通过近年的实践,虽然在指挥类学员联教联训任职教育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有益的做法,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联教联训特点研究不够深入。准确把握联教联训的特点要求,构建联教联训内容与方法体系,能更加有力地开创联教联训共赢局面。新形势下,要求对任职教育联教联训的特点进行动态研究更新,实时改进联教联训的内容与方法体系。联教联训的内容必须紧密结合实际装备,在组织机构、内容体系、保障机制上,打破院校与用人单位各自为战的局面,突出融合,形成合力。

(二)联教联训存在学用脱节的问题。高技术军(兵)种,其初级指挥人才必须是既懂技术又精指挥技能的融合人才,由于武器种类多,技术含量高,客观上对指挥类学员掌握专业知识和指挥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存在着专业学习定位不确定,学用脱节的现象,还有就是贪图大而全,定位目标模糊,脱离了实际岗位实际。

(三)联教联训方法、手段亟待创新。指挥类学员联教联训培养的教学方法、手段虽有改进,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学历教育阶段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主要是对参观见学的方式,赴基层实习的实践内容做了调整,在形式上显得较为单一,效果有限。

(四)对联教联训的内容体系要加大研究力度。构建具有特色的初级指挥人才培养联教联训内容体系,必须实现内容创新,这是联教联训改革发展的核心要素。虽然经过前期毕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证明现行的内容体系比较合理,但是还需动态地更新内容,尤其是要与装备相结合,实时动态更新、跟踪新型武器的教学内容,使训练内容的多样化、综合化成为可能。

二、初级指挥人才联教联训的特点要求

准确把握初级指挥人才联教联训的特点要求,能有力地开创联教联训共赢局面。对初级指挥人才任职教育的培训对象、专业方向、使命任务要明确,对院校自身特点要有清醒的认识,指挥类人才的联教联训不能照搬照抄,要紧贴实际,着眼职能定位创新培养方法,扎实推进联教联训工作。

(一)联教联训的对象构成多元化

装备的多样性和培养对象的指技融合特性,决定了联教联训培养对象要站在更高的角度考虑选才,不应局限于单一的武器类别和专业区分,而是要逐渐向通才拓展,把握院校、基层用人单位多层次联教施训的特点,从培养对象任职层次和目标要求,以及武器类别、专业教学训练的需求出发,实现联教联训对象多元化、单位一体化的组训结构。

(二)联教联训的组织机构高度融合

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院校与用人单位应围绕联教联训目标和任务,建立统一的联合组织协调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并赋予组织权,统一组织教学、训练和保障,使院校与用人单位较为独立和松散的协调关系变为紧密的指导、帮助、支持、配合关系,保证联教联训的顺畅开展。

(三)联教联训内容体系更加复杂

指挥类人才培养要符合训练的基本规律,遵循从基础到应用、从知识到技能、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任职教育,按照专业基础、专业课程、综合演练的顺序进行。因此,要结合特色的联教联训内容体系,突出武器装备内容设置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满足院校教学和用人单位的共同需要。

(四)对联教联训保障机制要求更高

有效地整合教育训练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是联教联训的理想境界。实施联合保障,要站在为培养初级指挥人才的高度统一认识,打破院校、用人单位各自为主的局面,保证最新的武器装备资源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益。

三、构建具有特色的联教联训机制

初级指挥人才任职教育开展联教联训,必须抓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系统构建联教联训内容体系,构建联教联训内容体系,实现内容创新,是联教联训改革发展的核心。

(一)突出指挥人才培养特色抓好顶层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是初级指挥人才培养总体设计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是实施联教联训的根本依据。指挥类学员毕业后要直接面向第一任职岗位,在制定方案前应明确思路。

(二)突出实际装备特点优化联教联训内容

联教联训应紧密结合武器装备型号不同,科学设置教学训练内容,重点放在实践性演练和装备操作的组训上,把院校和部队急需内容与训练课题融入训练课目中。邀请部队人员参与,负责构建演练和武器操作的平台。

(三)积极探索院校、用人单位层级联教联训的方法

指挥类学员培训方式方法的创新是保证联教联训质量效果的关键。

一是要创造融合联训的条件。二是实行专业课目交叉轮训。三是坚持同部队联训。

初任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初级指挥军官;“合训分流”;人才培养;综合素质

为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新型军事指挥人才,以适应我军跨世纪发展战略和打赢高新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第十四次全军院校会议决定对现行初级指挥军官组训方式进行改革。军委、总部从新型初级指挥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要求出发,在总结我军院校人才培养的经验教训和借鉴外军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从而大胆取证、尝试,逐步深化军队院校教学改革,决定初级指挥军官采取“合训分流”培养模式。

“合训分流”培养模式即“学历教育合训,任职教育分流”,又称“4+1”模式,是指学员第一阶段先在“合训”院校(多为综合大学或专业院校)完成四年的通用学科专业本科学历教育和军政基础训练,第二阶段则利用第五年“分流”到相应的指挥院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指挥专业训练。目标是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又具有过硬军政素质、较强岗位任职能力,能打胜仗的复合型初级指挥军官。

一、制定“合训分流”培养模式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自1999年实施“合训分流”培养模式以来,已经有大批毕业学员成为初级指挥军官并在不同岗位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各地的反馈情况来看,“合训分流”模式对于培养初级指挥生长军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培养模式的出发点

我军早期的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人才和技术人才分训,并且按照编制岗位职务或武器装备及工程设施类型划分专业,以各军兵种相对独立归口实施教育培训。进入21世纪以后,这种培训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军事高技术发展、现代高技术战争对军事人才素质的要求,不符合我军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二)培养模式的落脚点

以往初级指挥军官培养只是定位成第一任职需要,而现在是:本科四年专业学历教育和一年指挥专业基础培训,更强调文化、军政及指挥等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成才目标,要求初级指挥军官既要有排长的岗位任职能力,又要具有一定的成长潜力;强调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突出军事指挥人才的军事职业素质要求,要完成由单一素质需求向综合素质的过渡。

二、探究“合训”与“分流”的精神实质

有人认为,“合训分流”就是比过去“直通车”模式下的学员多读一年,多获得一个军事学学位,有利于提高我军干部的学历水平;也有人认为,“合训分流”就是专业技术教育与指挥专业教育简单的“1+1”……这些观点不是太过片面就是过于机械,都没有准确把握“合训分流”改革的精神实质。

“合训分流”改革的精神实质在于:(1)围绕一个培养目标,通过“合训”和“分流”两个培养阶段,培养技指合一的初级指挥军官;(2)“合训”与“分流”不是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培养方案的衔接,实现高度融合与拓展,具有整体性;(3)“合训”阶段要按照通识教育的要求,在院校打牢学员的思想政治、军事基础、科学文化素质;“分流”阶段则要按照专业教育的要求,注重任职培训的实践性、应用性、针对性,培养初级指挥军官的第一岗位任职能力和发展潜力;(4)“合训”阶段不仅要完成规范的大学本科学历教育,还要完成规定的军政基础训练,用全面性的素质发展为“分流”奠定坚实的根基,甚至还为指挥人才非军事职业岗位转换提供所需要的保证。

三、优化培养模式,探索育人新路子

在五年的培养全过程中,应该按照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同时针对两个阶段同校施训的特点和优势,把两个阶段作为一个系统筹划安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突出教学重点,形成“1+1〉2”的效果。从部队的长远建设来看,“合训分流”已经开始逐步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体现在我军军官队伍的群体知识结构上,为此,我们更应继续探索,增强搞好“合训分流”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强化学员军政素质培养

从部队反馈的情况来看,“合训分流”学员科学文化素质比较扎实,但是其他素质则较为薄弱,素质发展不够均衡。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加强对学员思想教育引导的力度,通过研讨交流、理论学习和调查访谈等形式,强化学员的使命意识和政治素养,着力打牢他们扎根基层、爱岗敬业的思想基础; 二是通过加强模拟任职,提高学员的连队管理能力。如按照学员连队化管理模式,让大部分学员都可以提前经历岗位任职。

(二)统筹协调,实现“合训”与“分流”阶段的有机衔接

“合训分流”改革的实践中,常常出现两个阶段衔接不畅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规格衔接不够。据有的学员反映,“合训”院校与“分流”院校课程要求不同,因此存在学员“分流”后,学校还要再给他们补“合训”阶段的课。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建立教学内容协调机制,在总部机关的统一协调下,让“合训”和“分流”两类院校共同参加,把两个培训阶段的课程体系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系统设计、系统梳理,商讨制定出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三)立足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全方位育人机制

1、通过高科技教学手段,组织实战演练教学

为进一步从教学改革层面提高学员的成长方式更具全面性,应当引导学员通过模拟式教学进行实战训练,及时发现问题并努力完善。通过最大限度贴近实际的模拟实践,拓宽学员创新能力,提高学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践性教学的效果,达到跟部队实战接轨的效果。

2、增加部队优秀教官比例

教官作为未来初级指挥军官的第一导师,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此,我们应提前让学员于部队接轨,让他们掌握部队的第一手资料,需要做到从部队选调优秀军官到院校任教,把部队新的作战理念带到军队院校,为军队院校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提高院校办学质量。

3、搭建强化学员综合素质的实践平台

主要通过与部队建立任职培训基地和实行学员连队化管理模式,让学员在两个阶段都可以到部队进行一段时期的任职体验,从而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积极组织学员成立社团,拓展范围到社会开展调查活动,拉近与社会的距离,扩大视野,丰富学员日常生活,增强文化素养;建立特长培养俱乐部,让学员在基础学科、基础体能完成的前提下,发展一门自己的特长,多种渠道提升自身全面素质。

四、结论

“合训分流”既是一种新的组训方式,也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整个教育始终,具有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新要求。在信息化时代下,根据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我们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合训分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统筹好各项工作,这样才能把握住我军人才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开展好“合训分流”的人才培养工作,为造就一批能打胜仗的指挥英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1]赵平.“合训分流”干部任职情况调查[J].政工学刊,2011(5):2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