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8篇

时间:2023-03-14 15:03:54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篇1

一、爱国守法:要有忠心。

爱党、爱国、爱人民,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杜绝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特别是网络资信,有扩大和不真实的宣传,看了后难免会影响情绪,从而带到教学中去,不自觉中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决定以后少看网络评论,多看新闻联播。

二、敬业爱生:要有爱心。

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做到爱校、爱岗、爱生。特别是在爱校方面要继续努力,已经在学校过了七年之痒。要多关心学校的发展。对学生尽量充分体现:爱心、关心、细心、耐心、真正做到用心。在班主任工作上还要多下工夫,回顾班级照片,找到我的很少,以后一定要多和学生相处。

三、教书育人:要有良心。

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教书是个良心活,这是我外公在我考上师范后对我的忠告。当老师的十八年,我一直没忘记,时时叮嘱自己。当然现在我也有兼职,可这也是无奈之举,一个月三四千元的收入是难以应付家庭开支的。但我一定会保证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严谨治学:要有真心。

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对于这点十分遗憾,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无有效的教研成果,虽然恪守学术规范,但未能勇于探索,精益求精。争取本学年内发表论文两篇。(真心是学术规范,争心是勇于探索。)

五、服务社会:要有责任心。

勇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本人理解服务社会应该是充分地完成所担当的社会角色的任务。对我而言,我尽力做好一名党员、一位教师、一个班主任、一个丈夫、一位父亲、一个儿子等等。当然从职位角度我尽力做好一位教师,如果这些角色有冲突,我尽量平衡。在此之余我也在为市残联做服务,虽然不是免费的,但也是尽尽自己的心意。以后要提高自己,争取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为人师表:要有恒心。

篇2

坚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从文化角度看,西方的物本主义吞食人文文化是西方近代文明至今挥之不去的恶梦。只要浏览一下20世纪的文学长河便地感受到:西方国家尽管经济上遭逢多次困难,依然使自己的物质生产不断发展,但在精神方面却陷入越来越深的危机而无法自拔。既然资产阶级用科学和经济的方法把人们的贪欲有力地组织起来创造出物质的奇迹,那么,从潘多拉宝盒子里跑出的魔鬼不可能不在人们之间制造仇杀和堕落,在精神世界里培植焦虑、恐惧和无聊。

进入21世纪欧洲意识到不能让物本主义吞食人文文化,在继承自身传统欧洲道德文化同时吸收世界文化的精髓融合之,就以德国各地纷纷建立孔子学院,甚至在个别州建立汉语中心为例,如汉诺威的汉语中心,来学习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加以融合之。因此,我们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要不要或能不能把这个“连体婴儿”解裂,我们也依然是个困难的课题。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科学的语言概括了这种状况。简言之,即资产阶级像魔法师般地将物质生产一日千里地向前推进,而同时将中世纪的田园诗般的各种关系“浸到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老子》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于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在任何时候只要像水一样,锁定目标,不和别人争,同自己争,坚守日增美德,像大地一样厚实和顺。利用我们的优秀道德文化传统,在物质生产不断发展的同时精神方面陷入危机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得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作为新入职的老师应该努力学习和严格履行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从感情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行动上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家做贡献。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学术上做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在产学研的实践中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

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坚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经过良好的岗前培训,从谋生的境界跳出;经过职业境界阶段不断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日益符合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经过职业境界自觉提高到事业境界,逐渐使自己成为有事业心、责任心、有理想有抱负的教师;经过事业境界后,达到事业有成、业务娴熟,对教师职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后,最终使自己更确切的去意识教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要从社会责任的高度,将自身的工作与学校、国家、民族事业连在一起,去意识自己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还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要让道德力量真正转化为高校发展的能量,变为高校教师内在的价值追求需要建立配套的长效机制。道德伦理的勃兴,仅仅依靠舆论的动员是不够的,还得用超强的道德力量,坚强的制度予以保障,扶正压邪,才能确保学校的文明健康发展。坚守高校职业道德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它决定我们的职场风范;坚守职业道德是一种可贵精神,它鼓舞激发我们热忱地投入教育事业,并乐在其中;坚守职业道德必须从点点滴滴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无论工作任务轻重,职位高低,无论工作多么繁杂,多么艰苦,只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坚守着,驾驭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工作,必将走向成功之路,平凡的教师岗位,是人才辈出的土壤。

篇3

关键词: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教育 问题 对策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我国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其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其职业道德风险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文明。所以,切实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不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也不仅是用人单位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风尚提高的问题,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关系到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大问题。

一、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是劳动者为了生活所得而发挥个人能力,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报酬的、有专门业务的工作及由此而获得的一种特定的劳动角色。因此,职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个人作为社会角色的集中体现。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规则和规范”,是符合职业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领域中的个体表现。职业道德作为道德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随着社会和职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一种职业道德的生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不仅在于其客体的变化、发展,更在于其主体的把握、内心信念的牢固以及情感的一贯和意志的坚定诸因素趋于理想状态的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从业者职业素质的手段,是教育者传授、受教育者内化职业道德内容的活动,培养学生逐步理解、接受和指导自己用职业规范处理工作的过程。也就是说,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以职业道德为内容的培育过程,才达到让学生形成稳定的职业情操、职业态度,以便更好地处理职业问题的目标。

二、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严峻挑战,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确是事实,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但高职院校德育自身存在的不足是导致教育实效不高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道德教育地位偏低

高职院校重智育轻德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道德品质教育和良好人格的培养;而道德品质教育则是重社会公德教育,轻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的多是知识和技能,缺少应有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在对学生价值引导和价值评价时,较多地强调学业水平和应用能力,很少有对学生专业思想、专业信念、职业责任感与敬业精神的培养与评价。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甚至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和学时安排,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大纲和教材,没有职业道德教育必要的经费投入、师资配备和基本的物质技术手段,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规格要求和考核标准等,职业道德教育处于严重缺失状态。许多学校领导、德育教育者认为“职业道德只有同人们的职业内容和职业生活实践相联系,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应由用人单位通过岗前培训来承担,甚至认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要在职业实践中慢慢实现。”

(二) 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滞后

虽然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职业分类也更加细化具体,但人们对职业道德教育观念相对滞后,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它的要求就是学生能牢记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和准则。目前,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关“职业道德”的定义仍局限于“人们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总和”,强调个人应该遵守、服从职业规范,忽视在职业道德中个人能动性的发挥。具体到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便体现为偏重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对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道德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致使学生在遇到一些现象和问题时无所适从。但是这种滞后的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教育观念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影响很难得到纠正,已经表现出与新的教育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不适应性。

(三)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落后

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学生需要,陆续进行了课程改革,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发生较大改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但在一些具体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教材内容过于概念化、理论化,教材体系结构死板,教材更新周期太长,既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也不能适时体现企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与评价,更缺少对世界各国职业道德教育的优秀成果及经验的借鉴,这些都是导致职业道德教育过于表面、浮浅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教育内容的行业性不强。职业道德一般都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不同行业往往从内容到形式各具有自己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是由行业的性质、特点、服务对象等因素决定的。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行业性不强,没有很好地与行业特征结合起来,导致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抽象、脱离实际,难以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价值观冲突做出合理的解释,更不能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因此,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满意率低、评价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四)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主要还是采用课堂授课直接灌输的方法向学生教授狭义的职业道德知识,忽略了对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因此职业道德教育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在这种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下,学生常常被视作“接受道德灌输的容器”,而教师则是代表社会意志的道德权威,扮演着思想首领和价值法官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无法触及学生思想品德结构的核心部分一一信念,因而造成学生思想行为的不稳定、知行不一。

(五)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简单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仍是以试卷考试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重大缺陷:重视知识考查,忽视能力和行为评价:重视笔试评价,忽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忽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重视教育者的评价,忽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因而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完整,评价标准不够客观、可操作性较差,关注宏观忽视细节,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从而使大学职业道德教育在开展力度和效果上得不到保证,很难准确地反映教学实际状况与水平。这种方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也不利于他们道德意识的发展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使得学校的评价结果与社会、企业的评价结果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在校时道德素质评优,走上社会后却道德堕落的现象屡见不鲜。

(六) 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数量都与社会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正常开展和发展。一方面,我国尚没有建立起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培养和进修渠道,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过硬,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职业道德教育队伍的主体是政治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但政治教师兼任多课,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学校开设的必修课上,对学校没做硬性规定的职业道德教育常常是疲于应对;团、系辅导员等相关学生管理工作者大多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管理者,大部分精力投入了行政事务中。他们对职业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培养机制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多地依靠自己的主观推测和想象。这就不能不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完善人格的榜样力量是任何因素不能取代的,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只有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三、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投入

高职院校重视和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首要的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认识,学院党委要按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原则,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目标,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并监督检查。其次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工作的落实和成效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学校的管理者应大力支持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条件。最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还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使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形成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真正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二)转变观念,拓宽内涵

一方面,要加强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教学理念,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我国以往的德育教育忽被看作是维持秩序的手段, 而不是完善人格的方法,这种德育教育理念压抑了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脱离教育者的实际,漠视学生的需要,片面强调德育的社会价值,忽视德育的个体价值,片面强调社会利益和个人义务,忽视个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利益。这就必然导致道德规范难以内化成学生的道德信念,更难以外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极大地降低了道德教育的效果,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为“无论教育,还是具体的德育,都不单单是满足社会的需要抑或是个体的需要,而是兼而有之。”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受教育者自身的自主性和自律性。美国著名的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曾指出:“从道德上讲,任何道德原则都要求社会本身尊重个人的自律和自由,一般地说,道德要求社会公正地对待个人:并且不要忘记,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是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可见,在对受教育者进行职业道德理论灌输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只有这样,职业道德理论才有可能内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职业道德品质,外化为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

另一方面,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绝不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全部,一个人在职业道德教育绝不是一些职业道德知识的堆砌,而是一种对职业态度和观念的养成,否则这种教育并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养成产生实质性影响。

(三)灵活教学方式,多元化教育途径

灵活教育教学方式就是要改变原有的职业道德教育封闭、陈旧、落后的操作模式,大胆探索,实行多渠道、开放性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合,将课堂知识传授与专业技术学习和实习、实训技能培养和校园活动结合起来,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通融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真正实现“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高职职业道德教育除了德育课的教学改革、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习环节中的德育强化,学校环境的培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上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如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外,还应让问题生在所有参与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如在校园里设置各种职业环境,开展实习或服务活动,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专业技能表演、优秀专业作品评比等,让学生自己在活动的参加中,在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中、在心灵手巧的技能表演中,尽情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展示自己美好的职业追求;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性格塑造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

(四)完善评价体系,增强师资

建立知行统一的学生职业道德品质评价机制,制定理论考核和行为评价的双重职业道德品质评定标准,用专业教师测评、指导师傅测评、学生互评等形式,把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实习成绩中,重点在实践中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考查,又要重视能力和行为评价;既要重视笔试评价,又要重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要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又要重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既要重视教育者的评价,又要重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可以用考试成绩评定学生掌握道德知识程度,该成绩评定应由专职教师做出;行为评价可以通过期末鉴定、实习鉴定和毕业操作评定等由管理人员、思想教育工作人员和实习单位兼职教师等做出。在教育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教育质量评估反馈这一重要的环节,改革考试形式和方法,以此为指挥棒使教育目标得到真正落实。

建立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师资队伍是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加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真正使教师起到示范作用;二是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用他们对职业道德的真实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化为自觉行动;三是高职院校要树立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典型,同时有组织地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科研工作,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0F71),负责人:宁林彬。

参考文献:

[1]李菡主编.职业道德修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罗国杰.伦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174.

[3]宋春宏.比较德育新论[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1999.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篇4

关键词:创新精神;为人师表;诚信

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国家人才的重任。而人才对一个社会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人才的素质高低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世界各国部大力发展教育,而且国家之间也进行着人才争夺大战,那么,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及其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才的质量。这也是时代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更应无愧于这一称号。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对高校教师也是一场考验,是否能坚守教育阵地而不下海经商,是否能耐得住贫寒?我认为,高校教师应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和职业道德规范,从而使教师队伍更加纯洁,更加向上,甘为孺子牛,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

1.基本条件

1.1高校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文化知识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高校培养的是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学生,教授他们应该有较高水平。因此,高校教师要有相应的学历、职称,更重要的是知识渊博、理论丰富、实践能力强。在学校中要有一批专家、学者,起教学主导作用。这些专家、学者也就成为高校的优势,成为高校生命力旺盛的保障。

1.2高校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只有丰富的知识还不行,还必须进行创新。包括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发明创造。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反对应试教育,正是因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一切从本本出发,从教条出发,唯书唯上,缺乏真正的思考,缺乏创新,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高分低能,为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在大力提倡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教师自身要有刨新精神,给学生树立榜样。另外,一些高校教师也承担着国家级的科研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精神是教师应该具备的。

1.3高校教师要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旗帜鲜明。要有大是大非观念,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并在教学过程中,灌输给学生,使学生既学了文化知识,又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2.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

任何一种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成员,来约束自己的队伍。如律师行业有律师职业道德,医生行业有医生职业道德。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也有自己的职业道德。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由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加以规定,其内容主要有:

2.1遵纪守法

怍为教师应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应主动学法、懂法、守法,推动中国“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如不得随意体罚学生。体罚学生已被明令禁止,若违反这一规定,必然承担一定的责任。

2.2为人师表

教师的占行举止要端庄得体,文明礼貌,谈吐规范。具体蜕来,教师着装要朴素,而不花哨,淡雅而不失风度。确实,教室为庄重场合,这里要求的是浓厚的学习风气,是师生共同探讨学问的地方,而不是马路大街、百货商场,不需要华丽和浮躁,不需要虚荣和时髦。另外,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也是教师的基本功。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室行业首当其冲。在讲课时要字字清晰,字字明白,方便学生接受知识,也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顺畅、自如。

2.3诚信

诚实信用在商业领域运用得比较多。其实每一行业,每一职业都要求讲诚信。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推崇诚信,也呼吁诚信,因为生活中离不开它。可有些人不重视、不珍惜它。教师,应该成为恪守诚信原则的典范。杜绝假文凭、假学历,严禁论文抄袭,抵制“学术腐败”。凭自己真才实学,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决不拿信誉开玩笑。(如果那样,就会毁了自己,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程度——太危险了!)

2.4对学生负责

篇5

论文摘要: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重任,他们的素质高低关系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内容包括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职业道德规范。只有达到这些要求,才是合格的高校教师,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国家人才的重任。而人才对一个社会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人才的素质高低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世界各国部大力发展教育,而且国家之间也进行着人才争夺大战,那么,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及其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才的质量。这也是时代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更应无愧于这一称号。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对高校教师也是一场考验,是否能坚守教育阵地而不下海经商,是否能耐得住贫寒?我认为,高校教师应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和职业道德规范,从而使教师队伍更加纯洁,更加向上,甘为孺子牛,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

1.基本条件

1.1高校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文化知识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高校培养的是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学生,教授他们应该有较高水平。因此,高校教师要有相应的学历、职称,更重要的是知识渊博、理论丰富、实践能力强。在学校中要有一批专家、学者,起教学主导作用。这些专家、学者也就成为高校的优势,成为高校生命力旺盛的保障。

1.2高校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只有丰富的知识还不行,还必须进行创新。包括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发明创造。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反对应试教育,正是因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一切从本本出发,从教条出发,唯书唯上,缺乏真正的思考,缺乏创新,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高分低能,为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在大力提倡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教师自身要有刨新精神,给学生树立榜样。另外,一些高校教师也承担着国家级的科研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精神是教师应该具备的。

1.3高校教师要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旗帜鲜明。要有大是大非观念,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并在教学过程中,灌输给学生,使学生既学了文化知识,又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2.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

任何一种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成员,来约束自己的队伍。如律师行业有律师职业道德,医生行业有医生职业道德。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也有自己的职业道德。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由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加以规定,其内容主要有:

2.1遵纪守法

怍为教师应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应主动学法、懂法、守法,推动中国“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如不得随意体罚学生。体罚学生已被明令禁止,若违反这一规定,必然承担一定的责任。

2.2为人师表

教师的占行举止要端庄得体,文明礼貌,谈吐规范。具体蜕来,教师着装要朴素,而不花哨,淡雅而不失风度。确实,教室为庄重场合,这里要求的是浓厚的学习风气,是师生共同探讨学问的地方,而不是马路大街、百货商场,不需要华丽和浮躁,不需要虚荣和时髦。另外,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也是教师的基本功。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室行业首当其冲。在讲课时要字字清晰,字字明白,方便学生接受知识,也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顺畅、自如。

2.3诚信

诚实信用在商业领域运用得比较多。其实每一行业,每一职业都要求讲诚信。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推崇诚信,也呼吁诚信,因为生活中离不开它。可有些人不重视、不珍惜它。教师,应该成为恪守诚信原则的典范。杜绝假文凭、假学历,严禁论文抄袭,抵制“学术腐败”。凭自己真才实学,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决不拿信誉开玩笑。(如果那样,就会毁了自己,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程度——太危险了!)

2.4对学生负责

篇6

关键词:创新精神;为人师表;诚信

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国家人才的重任。而人才对一个社会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人才的素质高低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世界各国部大力发展教育,而且国家之间也进行着人才争夺大战,那么,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及其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才的质量。这也是时代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更应无愧于这一称号。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对高校教师也是一场考验,是否能坚守教育阵地而不下海经商,是否能耐得住贫寒?我认为,高校教师应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和职业道德规范,从而使教师队伍更加纯洁,更加向上,甘为孺子牛,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

1.基本条件

1.1高校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文化知识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高校培养的是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学生,教授他们应该有较高水平。因此,高校教师要有相应的学历、职称,更重要的是知识渊博、理论丰富、实践能力强。在学校中要有一批专家、学者,起教学主导作用。这些专家、学者也就成为高校的优势,成为高校生命力旺盛的保障。

1.2高校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只有丰富的知识还不行,还必须进行创新。包括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发明创造。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反对应试教育,正是因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一切从本本出发,从教条出发,唯书唯上,缺乏真正的思考,缺乏创新,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高分低能,为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在大力提倡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教师自身要有刨新精神,给学生树立榜样。另外,一些高校教师也承担着国家级的科研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精神是教师应该具备的。

1.3高校教师要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旗帜鲜明。要有大是大非观念,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并在教学过程中,灌输给学生,使学生既学了文化知识,又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2.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

任何一种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成员,来约束自己的队伍。如律师行业有律师职业道德,医生行业有医生职业道德。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也有自己的职业道德。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由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加以规定,其内容主要有:

2.1遵纪守法

怍为教师应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应主动学法、懂法、守法,推动中国“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如不得随意体罚学生。体罚学生已被明令禁止,若违反这一规定,必然承担一定的责任。

2.2为人师表

教师的占行举止要端庄得体,文明礼貌,谈吐规范。具体蜕来,教师着装要朴素,而不花哨,淡雅而不失风度。确实,教室为庄重场合,这里要求的是浓厚的学习风气,是师生共同探讨学问的地方,而不是马路大街、百货商场,不需要华丽和浮躁,不需要虚荣和时髦。另外,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也是教师的基本功。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室行业首当其冲。在讲课时要字字清晰,字字明白,方便学生接受知识,也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顺畅、自如。

2.3诚信

诚实信用在商业领域运用得比较多。其实每一行业,每一职业都要求讲诚信。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推崇诚信,也呼吁诚信,因为生活中离不开它。可有些人不重视、不珍惜它。教师,应该成为恪守诚信原则的典范。杜绝假文凭、假学历,严禁论文抄袭,抵制“学术腐败”。凭自己真才实学,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决不拿信誉开玩笑。(如果那样,就会毁了自己,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程度——太危险了!)

2.4对学生负责

篇7

【关键词】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建设

保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百年大计在于教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性因素是培养师德,师德培养的基础在于师范院校的学校教育。但是,在我国目前师范院校的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方法比较僵化,教育效果还差强人意。因而,探索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和方法是一个重要论题。

一、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与现状

1.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应具有怎样的职业道德?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我国有着明确的规范性文件中所作出的具体规定,如对于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于2011年12月30日,由国家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印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一《规范》教高等学校教师的师德界定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6个方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国家教育部2008年修订,亦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论从对师德的概述和分类阐述的内容看,虽然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师德内涵有所区别,但本质性的内涵是共通的,那么可以师德的共通性内涵来探讨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以特殊性内涵来探讨具体到某一层级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内涵。从师德的共通性来讲,教书育人是核心内容,教书育人需要“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与学生一瓢水”。教师的学识修养和师德修养共同构成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既需要在学识上成为能够以广博的修为来满足教给学生和教会学生的需要;亦需要在德行上能够以良好的修为。若教师在学识修养和德行修养上处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状态,又怎么能培养教育出品德高尚学识厚成的学生呢?“正人必须正己”,“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俗语都可用来说明教师加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代表个人的德行状况,黑必将与他们的学生的德行养成质量联系在一起。

2.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不足。

其一,弱化于“无形”。“形”指什么,指形成教育模式或规范。从高等师范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对比看,职业道德教育属于潜在的“无形”教育,专业课教育属于明显的“有形”教育。所谓“无形”是与“有形”相对比而言的。专业课教育的“有形”可见学校有明显的教育渠道和教育方法,有课程、实习、设备等作保证,而职业道德教育则缺乏这样的保证,处于说起来重要,体验到实际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上匮乏,处于缺乏“抓手”的运行状态。其二,僵化于“作业流程”。高市学校普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处于“例行公事”的层面,没有做到积极地探索和实践,缺乏内容、方法、载体方面的创新,没能结合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没有结合高师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摸索出适合高师院校的方法或方式,形式主义、课程主义思想严重,教育内容你改体现不出时代性,教育方法单一僵化,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僵化于完成一种作业流程。

二、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改善

篇8

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将身为人师,其对他们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及其他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本文通过分析师资建设的热点话题,探讨如何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论题。

【关键词】

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建设

保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百年大计在于教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性因素是培养师德,师德培养的基础在于师范院校的学校教育。但是,在我国目前师范院校的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方法比较僵化,教育效果还差强人意。因而,探索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和方法是一个重要论题。

一、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与现状

1.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应具有怎样的职业道德?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我国有着明确的规范性文件中所作出的具体规定,如对于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于2011年12月30日,由国家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印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一《规范》教高等学校教师的师德界定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6个方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国家教育部2008年修订,亦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论从对师德的概述和分类阐述的内容看,虽然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师德内涵有所区别,但本质性的内涵是共通的,那么可以师德的共通性内涵来探讨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以特殊性内涵来探讨具体到某一层级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内涵。从师德的共通性来讲,教书育人是核心内容,教书育人需要“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与学生一瓢水”。教师的学识修养和师德修养共同构成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既需要在学识上成为能够以广博的修为来满足教给学生和教会学生的需要;亦需要在德行上能够以良好的修为。若教师在学识修养和德行修养上处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状态,又怎么能培养教育出品德高尚学识厚成的学生呢?“正人必须正己”,“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俗语都可用来说明教师加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代表个人的德行状况,黑必将与他们的学生的德行养成质量联系在一起。

2.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不足。

其一,弱化于“无形”。“形”指什么,指形成教育模式或规范。从高等师范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对比看,职业道德教育属于潜在的“无形”教育,专业课教育属于明显的“有形”教育。所谓“无形”是与“有形”相对比而言的。专业课教育的“有形”可见学校有明显的教育渠道和教育方法,有课程、实习、设备等作保证,而职业道德教育则缺乏这样的保证,处于说起来重要,体验到实际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上匮乏,处于缺乏“抓手”的运行状态。其二,僵化于“作业流程”。高市学校普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处于“例行公事”的层面,没有做到积极地探索和实践,缺乏内容、方法、载体方面的创新,没能结合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没有结合高师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摸索出适合高师院校的方法或方式,形式主义、课程主义思想严重,教育内容你改体现不出时代性,教育方法单一僵化,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僵化于完成一种作业流程。

二、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改善

其一,科学性与研究性兼容。高等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彻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的理念。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探索符合高师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客观规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设计上体现科学性与研究性并重,保证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符合学生修养师德的实际需要。且注意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拿出新方法。其二,激励性与自律性结合。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要在加强师德建设课程建设基础上,积极开展“三热爱、三提倡、三增强”等主题式职业道德建设活动。“三热爱、三提倡、三增强”的主题即热爱教育,提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热爱学校,提倡爱校如家,增强为教育事业建功立业的事业心。学校有计划、定时间组织学生看师表风范、礼仪教育系列录像。通过观看,让学生进行自我对照,寻找自己的不足之。不断强化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讲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时时处处能够自觉地以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其三,正面性与反面性示范相结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正反面电箱的示范作用。正面典型无疑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好的学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同学,也可以是从同学身份已经转变到教师工作岗位上的学长们,树立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好的陷进典型为标杆,让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有身边的榜样作用可效仿。反面典型也能发挥示范作用,但这种师范的性质式来自反方向的,是反面的例子。在教师岗位上,也总有一些师德表现的反面例子,可以将这些反面的人和事拿来予以剖析,让学生在活生生的案例面前受到师德反面教员的警示和警醒。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