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8篇

时间:2023-03-14 15:04:27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院报废、积压仪器设备的管理在,最大限度的提高报废和积压仪器设备的再利用价值,根据《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要规定适用范围只限于列入固定资产管理的仪器设备。

第三条 资产管理处负责学院报废与积压仪器设备的处理工作。

第二章 报废仪器设备的处理

第四条 仪器设备的报废,要进行严格的技术鉴定。经鉴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视为报废仪器设备。

1、费用接近或达到同类新产品价格的设备。

2、无修复价值的或已无法修复的设备。

3、陈旧过时,精度或技术指标都无法恢复的设备。

4、粗制滥造,技术质量不过关的试制或自制的产品。

5、因产品更新换代或耗能大、效率低,属国家统一公布淘汰的产品。

第五条 凡确定为报废的仪器设备,各部门资产管理员应到学院资产管理处领填《报废单》,将技术鉴定结果详细填写在报废单上,经本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后报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审查签字,最后报资产处审批。

第六条 价值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仪器设备报废,除履行上述手续外,还应补充该设备从购置到报废全部过程的使用效益报告(包括机时数、培训人员总数、科研项目总数、获奖情况等)经主管校领导签字后由资产管理处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可报废。

第七条 报废仪器设备处理的时间,一般每年安排二次,上半年在5月份左右,下半年在十月份左右,特殊情况做临时处理。

第八条 报废仪器设备由资产管理处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议价小组对废品进行统一作价处理。

第九条 废旧仪器设备残值收入一律上缴学院财务。

第十条 凡可重新利用的仪器设备,都要逐级建账。所有领用、建账手续,由领用单位资产管理员到资产管理处办理。

第三章 积压仪器设备的处理

第十一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视作积压仪器设备。

1、因学院教学、科研、开发等任务发生变化或者专业方向的转变,以后不再使用的。

2、使用年代久性能下降不能满足科研开发要求的。

3、重复购置多余的

第十二条 经各部门确认的积压仪器设备,在上交时,可先将积压清单报资产管理处,由资产管理处组织回收。大型仪器设备就地封存,等候处理。

第十三条 资产管理处将各部门上报的积压仪器设备信息在校园网公布,对积压仪器设备进行公开招标拍卖。

第十四条 如果有校内部门需求积压仪器设备,由资产管理处办理办理校内转移调拨手续。

第十五条 如果积压仪器设备的需求方属校外单位,由资产管理处办理对外销售手续。

第十六条 处理积压设备所得收入,一律上交学院财务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2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版本号:B

修订号:00

文件号:CY-JYK-1-2013

生效日期:2013年06月01日

码:第

1

页,共2页

人:白春湘

人:李玲丽

人:李玲丽

检验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检验科仪器设备管理,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所有仪器设备的管理。

3.要求

3.1各仪器设备均建立档案统一管理,内容包括仪器编号、名称、品牌型号、购置日期、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等原始资料,由专人保管。

3.2工作人员操作精密仪器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并经科主任批准后方可上岗。

3.3建立健全专业实验室的仪器操作手册,使用时严格按照程序操作;操作人员对仪器要定期保养维护,并有保养和维修记录;仪器要有明显的状态指示(使用、维修、停用);科室质量管理人员定期检查。

3.4建立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程序,按期进行强制检定或自检(贴有明显的标记);按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周期,使用配套校准品校准仪器。有检定及校准记录,定期检查。

沧源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版本号:B

修订号:00

文件号:CY-JYK-1-2013

生效日期:2013年06月01日

码:第2

页,共2页

人:白春湘

人:李玲丽

人:李玲丽

3.5仪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完好,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负责人员和科室领导,不能私自乱**修。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操作,不得擅自更改仪器使用参数。

3.6仪器使用前必须检查仪器,清洗液,清理操作台及登记使用情况。

3.7注意保持仪器卫生整洁,严禁在室内抽烟,吃零食,非仪器操作人应尽量少入。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3

论文摘要:以建设“部级实验示范中心”为契机,建立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总结探索出高校科学管理和使用仪器设备的有效途径。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先后利用“985工程”、“211工程”、“世行贷款”、“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等专项建设资金购置了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其档次之高、数量之多、品种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办学实力。为了更好地发挥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切实为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搭建坚实的平台,为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先进的物质保障,体现投资效益,必须科学管理和使用仪器设备。我院以建设“部级实验示范中心”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了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总结探索出高校科学管理和使用仪器设备的有效途径。

1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状况

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及使用状况直接反映出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由于旧的管理模式的延续,目前许多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普遍存在着仪器使用率偏低、资源浪费严重、维修环节薄弱等一类的问题[1-3]。

1. 1 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虽然有一定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但内容陈旧,许多条款已不适应当前仪器规模、数量和档次的管理,从仪器购置到使用缺乏全程有效的管理章程和约束监督机制。

1. 2 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

由于购置前缺乏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项目主持人经常会根据自己某个研究课题的临时需要或只考虑本学科使用上的便利而购置,没有全局观念,不考虑可持续性的问题,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相关学科人员之间缺乏交流,以致订购者没有全面了解本区域类似设备的情况,造成重复购置;尽管有可行性论证,但是设备购置后没有及时落实利用,例如没有及时开设新实验,对开放共享等问题没有进行科学规划,暂时造成仪器闲置;有些专用于科研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功能单一,使用面窄,科研成果少。

1. 3 设备维修费用不足,技术力量薄弱

没有维护和修理大型精密仪器的专项资金,维修人员奇缺,一旦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尤其出现较复杂的故障,将在较长时期内影响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1. 4 实验技术管理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实验技术管理队伍没有形成合理的技术梯队,素质不高,制约了一些仪器功能的利用和开发。

2 科学管理仪器设备的有效途径

2. 1 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目标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其最大限度地体现投资效益,为教学、科研、技术开发服务[4]。而建立健全一种适合学科发展的仪器管理运行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

(1)实践中,我们以建设“部级实验示范中心”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了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促进了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发挥,实行责权明确,奖惩分明,管理严格,充分激发管理者主人翁精神的激励机制。

(2)建立大型仪器设备采购前的论证工作制度。首先结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方向对购置的必要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其次是经过收集资料、咨询专家和实地考察等程序对仪器选型进行论证。申购者和审批部门都认真填写“项目申报审批表”,杜绝轻率申购、草率批准及仪器拥有者占而不用或少用的现象。

(3)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制的工作制度。选定相对稳定的仪器专职操作人员,并对他们进行操作使用仪器的专门技术培训。坚决杜绝用者不学,学者不用的情况。适当考虑各实验人员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结合各自承担的课程,均衡分配仪器的管理范围。

2. 2 重视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大型精密仪器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加强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是正常运行的可靠保证。建立完善的大型仪器技术档案,这些档案资料包括:可行性论证报告、审批手续、订货合同、装箱单等原始资料或备件;说明书、安装调试报告、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等技术资料;运行记录、维修记录、增购配件、功能开发、效益考核记录等动态资料。专职管理人员要对仪器的技术性能有全面的了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维护检修规程进行,做好使用登记和技术检测记录,还要定期做好维护保养、性能检定和精度标定,如定期放电和更换老化元件,检查防潮防尘防震情况,有的还要定期润滑、加油,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使用前后要对仪器的状况进行认真的登记,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结束后要细心检查,认真整理,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大型仪器造成损坏,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

2. 3 重视仪器设备的维修环节

为确保大型仪器正常运转,经常需更换老化元件和升级软件系统,这些都要花费一笔昂贵的费用。如更换一次质谱仪的电池需花去几千元,增添一个液相色谱的色谱柱就几千元。所以学校必须设立大型精密仪器的维护修理专项经费,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来筹措维修经费: 1.每年从购置设备经费总额中预留一定比例作为大型精密仪器维修基金。2.在保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情况下,面向社会进行创收,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制定各种仪器的测试收费标准,从对外测试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维修经费,做到以机养机,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学校或学院可以成立仪器设备维修部,担负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做到预防维护相结合,保证仪器的完好率,节约维修时间和费用。

3 科学使用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3. 1 开发利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各学科的实验方法和分析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正是这些高要求又不断促进了实验室的更新和完善。我们要充分挖掘大型精密仪器的潜力,扩大其功能和使用范围,使其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2 构建开放性的大型仪器平台

为了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促进跨学科发展,加强横向联系,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建立“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大型仪器有偿共享服务平台是一项重要措施[5]。

将有关设备的性能指标、适用范围、收费标准和管理人员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在网上公布,供全校的老师、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查询,在保证教学科研的情况下,还可以为校外单位提供有偿服务。平台建立以来,仪器的开机率和利用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避免了国家资源的浪费,对优化资产配置,盘活现有资产,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 3 促进仪器设备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大型精密仪器结构复杂、稀缺贵重、运行费用高,加上受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制约,大型仪器设备主要限于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很少用于本科生实验教学。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对相应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鉴定已由过去的手工操作逐步依赖于质谱和色谱技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更新观念,结合专业特点,利用精密仪器设备开设新的实验,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仪器设备,通过做大学生创新课题、君政基金、本科生毕业论文等工作来了解大型仪器设备的用途、性能、使用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4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由于大型精密仪器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最新技术研制而成的,集光学、电子学、机械学等多学科科技成果,通常被称为智力密集型装备,因此,对管理技术队伍有很高的要求。一方面,管理技术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主人翁精神和奉献精神,刻苦专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先进的仪器设备只有在高水平的科技人员使用操作下,才能得到满意的测试结果,所以,要创造条件,培养管理技术人员,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

5 结束语

科学地管理和使用好大型精密仪器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敢于创新改革。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约束监督机制,促使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的不断提高;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技术力量,才能充分发挥仪器应有的功效,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实现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资料

[1]朱西桂,彭小平,金嘉禾.加强管理创新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 23(8): 84.

[2]余孟华.切实做好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1): 116-117.

[3]魏高明,郑合勋,赵瑾.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实践与思考[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 23(10): 89-91.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仪器设备;管理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学科和科研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推动高校发展的保障和衡量办学实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国家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高校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高水平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越来越多,大大提高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但目前不少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存在不足,如管理不到位、利用率不高、共享程度低等现象。因此,高校如何有效管理,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的效能,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G高校为例,通过审计调查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同时也为高校仪器管理提供参考。

一、审计调查情况

2015年G高校入选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为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完成高水平大学建设任务,G高校凝聚全校力量,利用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购置了高水平的仪器设备,填补了高校发展的空白,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平台和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大大提高了高校的和科研水平,主要办学指标不断取得新突破。针对高校近年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及使用情况,G高校审计处派出审计组,与高校设备管理部门共同对高校单价20万元及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及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涉及高校16个二级单位,调查主要情况如下。1.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及管理情况(1)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情况。高校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涉及高校规划、人事、设备管理三个主管部门,以及学院、中心等二级单位组织进行论证立项及购置。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经费来源主要是高水平大学建设资金、教学建设资金、科研资金三方面,见图1。(2)各年度购置金额情况,见图2。2.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1)管理系统记录的使用情况。根据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记录的数据,结合审计情况,截至2019年底全校大型仪器设备近四年平均使用机时超过800机时/年(按全年使用800机时作为标准)的占总数的38%,具体情况见图3。(2)各二级单位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情况。根据审查情况,高校各二级单位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率不高,全校的共享平台还没有完全建立。截止到2019年底全校共享率只有32.6%,部分有意向开放共享服务的仪器设备正在制定相关的收费标准,搭建开放共享平台阶段。3.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没有全校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程序。高校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由各资金主管部门分别组织论证,存在多头管理、多头论证、导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论证时由于时间紧急等因素,审核论证把关不严,对仪器参数、性能指标、同类仪器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情况等未充分调研,导致出现重复购置的现象。二是管理制度未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审计调查发现,现有管理制度明显不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要求,部分二级单位和实验室没有严格执行,导致出现个别单位在管理上随意性较大、使用维护不到位,难以有效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三是针对实验人员的设置、培训,也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导致部分仪器设备未能规范使用和有效维护。4.大型仪器设备缺乏信息化管理,共享程度低、使用效率不高一是高校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当前,高校在仪器设备管理手段和方式上比较落后。现有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无法适应高校的发展要求,对大型仪器设备或实验室未能实现实时监控。大部分二级单位仍在采用登记本预约、记录使用情况,并每月自行报高校设备管理部门录入管理系统。检查中发现部分实验员对此项工作不重视,存在不登记、随意登记现象,或未及时报送录入管理系统,造成了管理比较混乱,不能及时掌握仪器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二是缺乏共享机制。部分设备存在谁买谁管,谁管谁用的模式,仪器设备使用大多局限于团队内部。全校的共享需求和信息不对称,重视不够、共享意识不足、责任不清。没有全校统一的共享机制去促进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直接限制了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5.缺乏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审计调查发现,高校现有管理制度中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明确,无考核结果应用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了管理观念淡薄,仪器设备是否共享、使用率高低未能从制度上加以考核;对管理规范的单位和人员及实行开放共享的单位对其激励制度并不明确,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二、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和使用的审计建议

1.立项和采购阶段(1)建立统一立项制度。由设备管理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建立健全全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立项程序和制度,形成由设备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的立项程序和制度。(2)做好规划,统一入库。高校各单位应当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做好长期、科学的发展规划,综合确定大型仪器设备的配置计划,并坚决推行全校统一的项目库管理制度,统一立项入库。按学科发展和高校预算情况,统一安排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做到全校统一论证和审批,避免出现多头管理、信息不对称,导致配置不合理、低水平重复配置的情况发生。(3)推行购置评审制度。建立全校大型仪器设备配置立项论证专家库和评审制度。(4)查重工作程序前移,加强比对审核。在立项阶段,将新购置仪器设备与现有仪器设备进行比对,进一步核实高校是否已经有类似设备及其使用情况,确定是否立项购置,或调拨校内现有使用率不高的仪器设备,从源头上减少重复购置的现象发生。(5)改变引进人才大型仪器采购机制。引进人才配套资金出现重复采购的情况时有出现,建议高校将配套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费直接下拨到二级单位,由学院统筹协调,而不是给到引进人才本人,既提高了大学仪器设备的共享率,又提高了学院引进人才的积极性。2.使用阶段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加强执行力度。针对部分二级单位和实验室未能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未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审计建议: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管理制度。设备管理部门征求各相关使用单位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使制度更贴近实际和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加强制度宣传、人员培训教育和责任追究机制。设备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高校二级单位的管理,敢于管理、勤于管理、严格制度执行,促进制度能落到实处,使高校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对高校现有大型仪器设备进行优化整合,用制度强化管理。对于使用率长期达不到要求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集中分类清理。收归高校统一管理,或调拨给有实际使用需求的单位使用。3.尽快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针对高校缺乏对大型仪器设备有效的管理手段,特别是那些没有建立信息管理的实验室,采用登记本进行管理,建议由设备管理部门牵头,尽快完善全校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和高校、学院、科研团队三位一体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仪器设备实时监控管理,切实有效地开展共享服务,提高仪器设备的共享比例和利用效率。4.加强对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大型仪器设备大多是精密仪器,操作程序复杂,对操作人员专业技能要求高。建议由分析测试中心牵头,建立能熟练操作大型仪器设备的专家库,由专家定期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或指导,通过不断地培训,强化实验人员的管理技能和操作水平,减少仪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5.加强专业实验人员队伍建设调查发现,普遍存在专业实验人员严重不足的现象。建议高校完善实验人员编制和配置,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实验人才,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每台大型仪器设备均应安排专人进行管理、操作、维护、信息录记录等。对存在额外工作量的教师给予薪酬或是其他工作绩效奖励,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建立专项维修基金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费用一般较高,一旦维修维护不到位,必然影响其使用,甚至损坏造成浪费。建议高校设立专项维修基金,而且共享的收费建议归入高校维修基金。7.建议实行考核、激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过程中,要进一步增设和完善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1)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大型仪器设备可参考其使用频率和标志性成果作为考核评价因素:校院级公共平台侧重共享服务成效,如服务单位、研究项目和测试用户的情况评价;教学用途可参考其完成的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实验人数、教学情况、共享情况等;而团队的科研设备可以参考科技成果奖励、研究论文和发明专利等。(2)加强考核和结果运用。根据规章制度,对各单位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管理及使用情况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实验室绩效挂钩,与仪器设备立项负责人、管理人及班子考核结果挂钩。对达到标准的人员及单位给予奖励;对达不到要求或立项承诺标准,又不能提供合理原因说明的情况,建议减少该团队和单位下一年度相应的财务预算、或暂缓一定时期其申请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对未能严格执行制度,导致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不善、长期缺乏维护、人为导致贵重仪器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购置后没有合理原因长期使用率达不到要求,并拒绝开放共享的行为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结语

内部审计是推动高校实现良好治理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高校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高校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和使用,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的基础。通过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有效管理,注重人员队伍建设,实行考核评价、激励和责任追究,以期达到从源头上控制大型仪器设备盲目购置。严格执行制度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实现高校资源的良性循环,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丽鹃,柳立,周冀衡,等.地方高校科研实验室大型仪器管理与开放的研究.实验室科学,2020(10).

2.张三军,洪家祺,赵杭美,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的探讨与实践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10).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实验仪器设备 测绘实践教学中心 利用效率 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48-02

目前高校要培养高素质适应时代需求的大学生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还要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科学研究创新能力,所以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如何建设高水平实验室,最大限度发挥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和投资效益成为目前高校实验室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设备的投资效益,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1 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湖南城市学院测绘实践教学中心是我校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中心现有仪器设备202台套。其中精密仪器有RTKGPS接收机、测量机器人、数字水准仪、普通全站仪、测深仪、精密水准仪;常规仪器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若干台套。随着我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在仪器设备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仪器设备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但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我中心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现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1.1 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意识、理念跟不上学校发展步伐

从2002年我校成功升本近10年来,我校大举实行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重组,测绘实践教学中心从场地面积、数量、实验仪器设备种类、档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实验室管理的意识却跟不上学校发展的步伐,缺乏创新的管理理念和大局意识,造成管理上十分被动。

1.2 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欠科学化、规范化

设备管理欠科学化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管理制度及使用效果问题

虽然学校对测绘实践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的投资是可观的,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设备的使用维修等后续工作不到位。(1)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较高,每周使用多达40学时。(2)专业性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忙闲不均,有学生做实验时用的多,平时无实验教学安排其使用就少。造成设备开机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测绘实践教学中心科研技术力量不强,其科研经费不足,老师很少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教学之外的科研课题或项目研究,以及大学生自主主持的创新性实验项目也比较少。没有与此相关的科研任务做保证,则开机率很难提高。其次,对于专业性特强的大型仪器设备,因为维护消耗费用大,在没有专项拨款时实验室无力支付维持费用,无法多开机,从而影响利用率。

1.2.2 管理方式问题

对仪器设备缺乏计划管理的思想,仍存在着“只追求量不重视质”的管理观念。在采购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时不广泛考虑实验教师和实验人员对实验设备精度的要求,而是尽量压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导致购买进来的仪器设备有时候根本达不到科研任务所需仪器设备精度,只是仅仅满足了有此仪器设备即可,导致一些刚刚购置进来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机率低甚至闲置,造成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另一方面是可利用设备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局面。

1.3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模式、办法及手段滞后

由于近几年来学校加大对实验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各个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种类、数量急速增多,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模式、办法和手段的落后与过时,导致各实验室各自为政,较少交流,仪器设备共用的情况很少,出现了实验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开放共享程度和利用率偏低。

1.4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实验仪器设备能否管理好、利用好,制度是关键。管理不到位的重要原因是制度不健全和不合理,虽然我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已经建立了一套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但制度不够健全且缺乏创新,从而导致设备的管理职责不清,难于落实到位,有些制度只是形同虚设,有些制度的制定欠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直接结果是在执行时效果不理想或是根本无法执行。

2 创新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

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心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好坏。管好现有的仪器设备,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为教学、科研服务,是测绘实践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的目标。如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摸索出一套强有力的管理体系,对现有的仪器设备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是中心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1 重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强化集中分散相结合管理模式

随着实验仪器设备急剧增多,主管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就我中心仪器设备复杂多样且数量庞大等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实验仪器设备的分类管理模式。分类管理模式是一种分散、集中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其具体做法是:(1)低价常规仪器设备集中管理,贵重仪器设备由技术人员专人分散管理;(2)使用频率高的仪器设备集中管理,使用频率低的仪器设备分散管理;(3)普适性强、服务面广的仪器设备集中管理,专业性强、服务面窄的仪器设备由技术人员专人分散管理。

2.2 建立先进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1)加强仪器设备过程管理。仪器设备的过程管理包括仪器设备的领取过程管理、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管理、仪器设备的归还过程管理三个方面。在仪器设备的领取过程中,确保发放出去的每台仪器是完好的。并做好领取仪器设备的登记制度,仪器相关的情况需告知使用人。仪器设备使用过程管理中,最大限度地确保仪器设备不被拆卸、摔坏、丢失。并要求使用者按正确的方法步骤操作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归还过程管理中,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归还,对于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正常现象,要进行相关的责任认定和追究。

(2)强化仪器设备专人保养维修制度。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实验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引进专业的测绘仪器维修人员,负责实践教学中心的全部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修。进一步做好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以达到挖掘潜力、节约经费、提高使用效益的目的。

(3)提高尖端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对于测绘实践教学中心的高尖端的仪器设备,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可以提高其使用频率和效率。采用和兄弟院校搞高科技科研合作,或者和一些测绘生产单位进行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的方式,来使用和管理这些高尖端的设备。

(4)实施仪器设备的档案建立、清查报废制度。确定专门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员,对每一台仪器建立完整的档案。从出厂日期、购买时间、到使用寿命、报废年限,都应详细的记载。对测绘实践教学中心的所有仪器每半年进行清查一次,确定报废仪器的数目和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仪器管理人员的变更,会使仪器档案后续收集归档不完整,这部分档案对仪器的日后潜力开发、升级改造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依据作用,可以通过完备制度,责任到人,遵循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解决。

2.3 建立大型仪器资料电子数据库,进行资源统筹调配

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仪器设备数据库和网站。介绍仪器设备的功能、当前使用状况。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网上预约申请,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在线处理并反馈具体使用安排。

2.4 完善仪器设备制度管理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仪器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强化管理,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提高中心管理工作效率。管理制度的完善要以人为本,结合测绘实践教学中心的实际情况展开,根据仪器在使用、维护,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哪些方面要加强,在哪些方面原来的制度已经不符合实际的情况,都需要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改。

3 结语

一个高效率的高校设备管理模式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管理人员的辛勤努力,不断探索,这样才能使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服务化、信息化,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钟良才.试析地方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5 (7):22-24.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仪器设备管理 高校仪器设备 管理策略

高校是开展科研与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高校教育与科研工作与仪器设备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大量仪器设备被投入到实验室运行后需要高校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以保证其能够正常运行,发挥应有的效用。然而当前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众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1.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在进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当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没有健全的制度可供执行将会制剂而导致管理缺陷等问题。例如,高校长期未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核对与注销,导致仪器设备工作的账目混乱。高校的仪器设备的现存数量、使用现状、总资产量等情况均无法得出准确的数据。

2.缺乏共享机制

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合并、变更情况频繁,导致仪器设备的管理与使用状态混乱。由于仪器设备开放信息不畅通,严重院校内各个部门与学院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仪器设备的购置与使用情况不够公开,严重缺乏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有的贵重仪器设备闲置情况严重,有的仪器设备存在重复购买的情况。

3.管理手段落后

部分高校仪器设备工作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使用的是实物档案管理方式,难以满足日益更新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需求。有的高校在进行仪器设备管理的时候严重忽视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当仪器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第一时间维护保养,导致仪器设备的性能老化。落后的管理手段是导致高校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低下,难以发挥最大效用的关键原因。

二、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对策

1.完善管理机制

完善的规章制度中要让仪器设备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不论是仪器设备的购置、管理,还是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等阶段,均要开展严格的管理。例如,在仪器设备的购置环境中要严格按照教学与科研的实际需求,严谨证实,慎重决策,合理分配资源。高校要响应国家勤俭节约的号召,在购置仪器设备的时候要注重仪器设备的实用性,不铺张浪费。在购置过程要实施透明的招投标制度,在保证使用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另外,还可以建立个人责任追究制度。由于仪器设备管理不善与操作问题所导致的仪器设备故障、丢失等问题,仪器设备的责任人需要承担相关的责任。

2.建设设备管理技术队伍

高校要建设一支以中青年硕博士为主体的高素质队伍,优化管理人员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提升仪器设备管理队伍素质。在管理工作实践方面可以实施管理责任到个人制度。另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以提升仪器设备管理水平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3.实行资源共享机制

由于投资建设渠道的差异导致高校仪器设备出现了无法共享的使用机制。针对当前这种谁投资谁使用的无共享机制,高校可以提出不论是高校、学院还是教研组所购置的所有仪器设备均归属高校所有的机制,使得仪器设备其能够被共享使用。为了改善当前仪器设备多管理部门的现状,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专职仪器设备部门,或者采用学院、实验室两级管理模式,将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与购置分割开来,以提升仪器设备的实用性。

4.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将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入仪器设备管理实践中,可以有效提升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与专业化。利用智能化自动化的仪器设备手段能够让高校领导对仪器设备的采状态等进行实时的了解。这样一来能够给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5.注重维护保养工作

注重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能够有效延长其使用年限,提升其使用效率。高校要划拨专项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的专项经费,设置维护保养仪器设备的专职岗位,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检查、使用保养、维护维修等工作。要营造和谐的仪器设备使用环境,根据不同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将其合理摆放,保证仪器设备能够正常稳定运行。督促使用仪器设备人员能够做好清洁工作,维护好仪器设备使用环境的整洁。

三、结束语

当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与科研工作的开展。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关键任务,也是内容繁杂的实践性工作,其牵涉到高校日常管理中的各个方面。要优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现状不仅仅要高校管理层予以足够的关注,同时高校中各个院系之间的要加强配合与协调,并且实现仪器设备管理的专业化实践。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要做到完善管理机制、建设专业管理队伍、实行资源共享机制、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以及注重维护保养工作。只有全面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实现仪器设备的高效管理,才能够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蒋文生.浅谈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峡科学,2011(2):62-64

[2]陆晓旺,魏坤霞.高校仪器设备管理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 (3):238-239

[3]王漫耘,高文.从固定资产清查探讨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界, 2013(6):187-188

[4]潘晓铭.高校仪器设备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5):218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7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政策性、经济性强、涉及面广,业务知识要求高,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优化仪器设备管理流程,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仪器设备管理实效,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1重采购、轻管理 。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

长期以来,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仪器设备“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仪器设备整体利用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部分高校在仪器设备购置过程中,对仪器设备性能和校内同类设备拥有与使用情况调研不充分,经常为满足某一单一功能需求、某一时段要求或为完成某一项目而购置仪器设备,导致仪器设备利用率低。[1]

(2)缺乏有效的信息传播与共享机制,仪器设备共享程度低。

(3)部分高校对仪器设备维修工作不重视,维修经费紧缺,仪器设备缺乏科学的维护和维修,设备待修、缓修的情况比较普遍。

(4)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账物不符、移交不清等现象。

(5)部分高校未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仪器设备的精度和使用寿命。

1.2忽视档案建设 ,仪器设备档案质量不高

仪器设备档案能全面系统的反馈设备各项性能指标、完好率、利用率以及售后服务水平等情况,是高校管理同类仪器设备的重要参考。[2]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对仪器设备档案的建设与管理没有足够重视,设备档案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未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明确仪器设备使用单位、仪器设备管理部门以及档案管理部门在仪器设备档案建设与管理中的责任。

(2)未严格仪器设备档案建设工作,部分仪器设备的申购报告、计划、论证报告、招标资料、随机资料、安装调试记录、验收报告及文件材料等没有及时归档,售后服务、使用和检修、故障事故记录不全,大大降低设备档案的利用价值。

1.3不重视管理队伍建设 ,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素

质有待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和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受高校政策和待遇等因素影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变动比较频繁。人员异动时,工作交接不到位,新的管理人员由于理论基础不牢固,实践经验缺乏,加之对管理的仪器设备现状不了解,短时间内很难胜任设备管理工作。另外,部分高校忽略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专业基础、设备操作、维修保养及功能开发等方面的素质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4未建立设备管理平台 ,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为实现仪器设备的规范化、动态化、科学化管理,需要高校与时俱进,引进先进的设备管理系统,搭建适合本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平台,对仪器设备台账、使用、维修、报废等情况进行网络化管理。然而,许多高校对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进程进展缓慢,影响设备管理的实效。

2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对策

针对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对症下药,辨证施治: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执行力;搭建仪器设备管理平台,提升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开展资产清查,推动设备管理精细化;加强设备维修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2.1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提高执行力

按照科学性、规范性、必要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工作,提高制度执行力。

(1)对现有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对那些已经过时的制度予以废除,对交叉重叠甚至相互矛盾的制度重新整合,对有缺陷和漏洞的制度修改完善,对仪器设备管理的新领域研究制定相关制度。[3]

(2)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与追责机制,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效能建设为抓手,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督查,提高制度执行力。

(3)严格设备管理工作流程。一是严格档案建设各项工作流程,确保仪器设备在论证、购置、安装调试和使用各阶段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字、图片、音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以及随机文件资料能够及时归档[2];二是严格设备入账、使用、维修、调拨、报废和人员异动等工作流程,规范设备日常管理。

2.2搭建仪器设备管理平台, 提升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要从本校实际出发,搭建适合本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平台,提高仪器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根据学校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搭建一个涵盖设备日常账务管理、维修管理、信息展示与预约使用管理等系统的管理平台,对仪器设备台账、使用、维修、报废等情况进行网络化管理。

(2)以网络系统数据为基础,加强设备管理。一是根据设备完好率、使用率和维修等情况,为仪器设备购置提供参考;二是根据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加强对仪器设备购置论证、维修和使用效益评价等工作的管理;三是对技术淘汰、闲置仪器设备及时进行调拨,对待修仪器设备及时组织维修,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

2.3开展资产清查 ,推动设备管理精细化

资产清查工作是高校资产管理的一项基础性的业务工作,对于保障学校资产安全、完整和合理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要不定期地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推动设备管理精细化。

(1)小型清查常态化。对当年新增的资产,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要安排专人对学校各单位标签粘贴、存放地点、使用情况进行清查。

(2)大型清查制度化。将资产清查工作写入设备管理制度,每隔几年对各单位仪器设备进行全校性的清查。为做好此项工作,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要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领导、整改落实和成果巩固等工作,不断提高资产清查工作的群众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3)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强化仪器设备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如加强仪器设备入账、调剂、增值、减值、报损、报废等环节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4]

2.4加强仪器设备维修管理,提高完好率

仪器设备维修可以消除设备故障,改善设备性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要多途径加强设备管理,提高其完好率。

(1)统筹考虑仪器设备所处的使用阶段、类型、原值、生产国家、经费来源与使用方向,合理安排维修工作。

(2)分类组织维修。大型仪器设备维修以状态监测为基础,以可靠性维修为中心,多种维修方式相结合;中型仪器设备主动维修,邀请生产厂家或专业维修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机内保养和功能性保养,及时更换有故障隐患的配件,如老化的电子元件、导线,过了正常使用期的光源等,把故障排除在使用之前,降低维修费用;常用小型仪器设备以故障维修为主,维保为辅。[5,6]

(3)对集成化、智能化的新型仪器设备进行改善性修理,及时升级操作软件等。[5]

2.5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高校设备管理部门要多途径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加强业务技能学习培训,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专题研讨会等方式,组织学习有关法规、制度和设备使用技能,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科学管理能力和设备使用维护与开发水平。

(2)制作仪器设备管理系统操作说明和设备常用分类号等文字与视频材料,提高管理人员使用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能力。

(3)建立校内仪器设备管理人员QQ群,通过QQ群及时有关制度和通知,及时解答有关仪器设备管理系统问题,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4)通过设立大型仪器设备研发基金、技术成果奖等方式,鼓励和吸引高水平、高技术人才从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7];同时通过设立设备共享使用技术服务费(劳务费)等激励机制,稳定现有高水平仪器设备管理人员。

3结束语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8

诊抢救室是医院工作的最前线,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大量医疗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急诊抢救,仪器种类多、数量大、价格昂贵、使用频繁,为了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对抢救室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从2011年10月以来,将“5S”管理法应用于仪器设备的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5S”管理法的概念

“5S”管理法源于日本,由于所用5个词都以S开头,故称“5S”管理法。是指开展以整理(Seir)、整顿(Seition)、清扫(Seiso)、清洁(Scikeetsu)和素养(Shit-suke)为内容的活动。

2方法

2.1组织理论学习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5S”管理法的内容,强调仪器设备在急诊抢救室医疗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认真学习科内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正确使用及清洁保养方法,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责任落实到人,分类保管。

2.2成立“5S”管理小组根据急诊抢救室工作情况,制定5S管理细则,制定《抢救工作制度》、《物品、器械、设备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仪器设备登记本》、《设备维修登记本》、《仪器使用情况登记本》。加强制度落实,定期考核评估及反馈,进行督促整改。

2.3实施

2.3.1整理对科内所有仪器设备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点和整理。根据常用必需的原则,留下常用必需的仪器设备并保持性能良好,清理掉老旧废弃、闲置的仪器设备。值班护士对仪器设备进行班班清点和检查,分管护士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评估,发现设备仪器不完整、功能不完善的进行登记,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建立仪器操作程序卡,使用时,必须了解器械的性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毕妥善消毒、保管。

2.3.2整顿根据仪器设备的类别、数量、使用频率等方面,对急诊抢救室空间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规划,仪器设备目视化,标识明确,一目了然,并做到“四定三及时”。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

2.3.3清扫每日一次责任护士清洁仪器设备,每周一次由专人负责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和保养,并检查仪器性能,督促和协助设备科定期检查、保养、维修,保持性能良好。

2.3.4清洁是对前三项工作的坚持和深入,以确保前三项工作质量到位。由“5S”管理小组或护士长随机检查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情况,将检查结果作为护士行为考核和季度明星评选的依据,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2.3.5素养素养是“5S”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精髓。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觉维护仪器设备的清洁和功能状态,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潜移默化地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结果

急诊抢救室实施“5S”管理法效果比较(表略)。

4讨论

4.1“5S”管理法在急诊抢救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在急诊抢救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实施“5S”管理法后,与实施前相比,有明显的效果。表1显示,仪器设备到位速度大大提高,送检及时,完好率达100%,员工和患方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改善。

4.2提高了护理人员对仪器设备管理的认识医疗仪器设备是现代医学诊疗的重要手段,护士作为主要的操作人员,应充分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消除由设备使用带来的护理安全隐患。通过5S”管理,护理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通过学习,熟练掌握科内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程序及清洁保养方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