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国家青年课题申报材料8篇

时间:2022-07-08 07:44:13

国家青年课题申报材料

国家青年课题申报材料篇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坚持“四个面向”总要求,积极探索“揭榜挂帅”等科技管理改革举措,全面提升科研投入绩效。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和组织管理相关要求,现将“数学和应用研究”等“十四五”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设1名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

   2. 项目组织实施应整合优势创新团队,聚焦指南任务,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过程分为预申报、正式申报两个环节,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填写预申报书。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service.most.gov.cn,以下简称“国科管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从指南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预申报书应包括相关协议和承诺。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

   预申报书须经相关单位推荐。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科管系统统一报送。

   专业机构受理预申报书并组织首轮评审。为确保合理的竞争度,对于非定向申报的单个指南方向,若申报团队数量不多于拟支持的项目数量,该指南方向不启动后续项目评审立项程序,择期重新研究指南。专业机构组织形式审查,并根据申报情况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填写正式申报书。对于通过首轮评审和直接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申请,通过国科管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

   专业机构受理正式申报书并组织答辩评审。专业机构对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立项。对于支持1~2项的指南方向,原则上只支持1项,如答辩评审结果前两位的申报项目评价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关键节点考核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

   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且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

   5. 港澳科研单位牵头申报的项目,分别由香港创新科技署、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按要求组织推荐。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推荐单位名单在国科管系统上公开。

   三、申报资格要求

   1. 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以下简称内地单位),或由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科研单位(名单见附件1)。内地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20年6月30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参与单位以及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2.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61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港澳申报人员应爱国爱港、爱国爱澳。

   3. 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4.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课题),课题负责人可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课题)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在研项目;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项目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21年12月31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5.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原则上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6.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作为项目预申报材料一并提交。

   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8. 项目具体申报要求详见各申报指南,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科管系统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四、项目管理改革举措

   1. 关于“揭榜挂帅”项目。为切实提升科研投入绩效、强化重大创新成果的“实战性”,“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聚焦国家战略亟需、应用导向鲜明、最终用户明确的攻关任务,设立“揭榜挂帅”项目。突出最终用户作用,实施签订“军令状”“里程碑”考核等管理方式。对揭榜单位无注册时间要求,对揭榜团队负责人无年龄、学历和职称要求,鼓励有信心、有能力组织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的优势团队积极申报。明确榜单任务资助额度,简化预算编制,经费管理探索实行“负面清单”。

   2. 关于青年科学家项目。为给青年科研人员创造更多机会组织实施国家目标导向的重大研发任务,重点研发计划在更大范围内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根据领域和专项特点,采取专设青年科学家项目或项目下专设青年科学家课题等多种方式。青年科学家项目不下设课题,原则上不再组织预算评估,鼓励青年科学家大胆探索更具创新性和颠覆性的新方法、新路径,更好服务于专项总体目标的实现。

   3. 关于部省联动。部分专项任务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产业发展重大需求,采取部省联动方式实施,由部门和地方共同凝炼需求、联合投入、协同管理,地方出台专门政策承接项目成果,在项目组织实施中一体化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和落地转化。

   五、具体申报方式

   1. 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科管系统进行网上填报。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申报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确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提供的,请上传依托单位出具的说明材料扫描件,专业机构将根据情况通知补交。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1年6月1日8:00至7月7日16:00。进入答辩评审环节的申报项目,由申报单位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科管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2. 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21年7月15日16:00前通过国科管系统逐项确认推荐项目,并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以电子扫描件上传。

   3. 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

   010-58882999(中继线),program@istic.ac.cn

   4. 业务咨询电话:

   (1)“数学和应用研究”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60

   (2)“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225199,010-88225123

   (3)“纳米前沿”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84

   (4)“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组”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344

   (5)“物态调控”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60

   (6)“催化科学”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776

   (7)“工程科学与综合交叉”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823

国家青年课题申报材料篇2

一、项目

(一)重点领域

本年度基金支持的项目重点为集成电路产业的新材料、工艺及电路设计的研究;所申报的项目必须在所属领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原创性;在有明确考核指标的同时,应突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平均每个项目的资助额度约20万元人民币左右。具体领域如下:

1、集成电路的器件与材料及相关工艺研究

1.1新一代存储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研究:基于微纳结构电阻型存储器材料及器件等;

1.2新器件结构及其工艺的研究:新型MOS器件、MEMS、IC封装材料及相关工艺技术的研究。

2、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究

2.1面向新一代宽带无线通讯、数字电视等领域的高性能芯片的系统架构设计研究;

2.2多电压、多电流输出的电源单芯片设计技术研究。

3、太阳能材料、工艺技术研究

微晶硅、非晶硅薄膜光伏电池相关的低成本材料及其工艺研究;

(二)申请条件

1、本计划鼓励青年科技人员领衔申报项目。

2、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同期参与承担国家和*市科研项目数不得超过三项。

(三)进度要求

年9月30日前完成。

(四)申请方式

1、本通知在*科技网)和*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中心网站)上公布,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在*注册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科技”网站提交《*年度*-应用材料研究与发展基金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

2、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一式四份,加盖公章,并同时网上提交。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塑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所有附件请单面复印,用长尾票夹单独装订,只需一套与可行性方案一同递交。

3、本基金项目的申请起始日期为*年7月3日,申请截止日期为*年7月24日(书面材料以邮戳为准)。

4、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3)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二、研究生奖学金

“*-应用材料研究与发展基金”研究生奖学金旨在鼓励研究生在微电子和信息技术领域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促进高级人才的培养。基金每年出资资助一批品学兼优的全市各大高校及研究所的半导体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帮助他们提高科研能力,顺利完成学业。本年度将资助40名研究生,其中硕士研究生不少于获奖学生总数的25%,资助额度为每人5000元人民币。

(一)申请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品学兼优的在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

2、申请人在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信息与通讯工程等学科领域中,从事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相关方面研究,并取得较突出的成果。

(二)申请方式

1、本通知在*科技网和*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中心网站()上公布,如符合条件,请从“*科技”网站提交《研究生奖学金申请表》(研究生成绩单应通过扫描作为附件上传)。

2、申请者应将填写完整的申请表一式四份,经导师签章推荐后交院校管理部门。由各院校管理部门加盖公章后统一寄(交)达基金行政办公室。

3、基金行政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组织奖学金候选人进行答辩。

4、经审批核定后的获奖者名单将在*科技网、*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中心(ICC)网站和各院校管理部门公示两周。最终获奖者经基金理事会批准后给予资助,并将获得参加基金组织的各类交流活动的优先权。

5、本基金奖学金的申请起始日期为*年7月3日,申请截止日期为*年7月24日(书面材料以邮戳为准)。

6、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国家青年课题申报材料篇3

一、*年度科研项目征集

(一)项目领域

1、天然产物领域:

应用于食品或保健食品中的天然活性成分的高效经济的制备方法研究:活包括心血管健康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制备方法包括发酵法、生物合成法或其它方法。

2、纳米领域:

天然大分子纳米纤维可控制备及应用研究:该纤维可生物降解,可以在水性和油性体系中应用,适用于个人护理用品、食品等领域。

(二)申请条件

1、鼓励青年科技人员领衔申报项目。

2、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不得同期参与承担国家和*市科研项目数超过三项。

(三)进度要求

*年9月30日前完成。

(四)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在*注册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科技”网站(上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可行性方案”在线申请,并在线打印相关表格《*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多家单位联合申请的课题,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所有附件要求上传到网上。

2、申请起始日期为*年7月21日,截止日期为*年8月11日。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一式2份,并同时网上提交。书面材料集中受理时间为*年8月4日至8月11日,每个工作日上午9:00至下午4:00。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塑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所有附件请单面复印,单独装订,只需一套与可行性方案一同递交。

3、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3)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4、评审结果将于*年10月31日前通知各项目申报单位。

二、*年度奖学金征集

(一)条件和要求:

申请人为在生命科学领域和纳米技术领域内的*地区大学和研究所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二)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在*注册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科技”网站上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可行性方案”在线申请,并在线打印相关奖学金申请表,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多家单位联合申请的课题,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所有附件要求上传到网上。

2、申请者应提供本人研究工作简历(中英文各一份)、单行本、导师推荐信和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的推荐信。所有材料一式2份。

3、申请起始日期*年7月21日,截止日期为*年9月15日。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一式2份,并同时网上提交。书面材料集中受理时间为*年9月8日至9月15日,每个工作日上午9:00至下午4:00。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塑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所有附件请单面复印,单独装订,只需一套与可行性方案一同递交。申请材料于*年9月15日前寄(交)达基金管理办公室(以送达或邮件抵达邮戳为准)。

4、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3)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国家青年课题申报材料篇4

论文摘要: 重视高校教研课题申报质量工作,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年教师在申报课题时还存在着不能恰到好处地确定课题名称,确立研究内容时缺乏科学思考,构建研究队伍时明显急功近利,论证材料表述也是应付了事走过场,学术品质不足、投机心理比较明显等问题。在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申报教研课题误区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既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又可以促进高校科学管理与质量建设。

论文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教研课题;申报误区

教学研究是运用教育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探索教学实践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本质上是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使实际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课题组成员专业化程度获得提高、学术素养得到提升。高校加强教研课题质量管理,既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高校教研课题申报质量工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参与教学研究的队伍人数,与其获得立项课题的数量呈正相关。例如,江西省的高校教学研究每年基本保证省级教研课题600项,各高校校级教研项目根据其重视程度确定立项总数(少则10项、多则五六十项),每个项目按5个研究人员计,每年每批次约有近万人(次)经常进行教学研究工作。如果从个体的课题申报行为角度考察,则每年每批次参与其中的人数远远比这多得多:每所高职院校少则几十近百人,一般普通本科高校三四百人,规模大的高校多达七八百人,可见其研究队伍之庞大。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支队伍的中、初级职称的年青教师占的比例相当大,他们或者因为课题研究经验不足,在教研课题申报或立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往往常见而普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研课题研究质量的学术水平层次的提升;或者因敬畏于课题研究“高不可攀”而视之为“禁区”,以至于无法着手或者不能有效地进行教研课题研究工作,虽然尝试性地参与其中,但立项率很低。另一个事实是:针对这些问题,各层面管理者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够从有效管理的角度进行全面梳理与研究,也就不可能针对问题提出规范的应对策略来指导或服务于教学课题研究的实际工作。因此,广大教师尤其是涉足课题研究领域不深、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在教研课题研究过程中“捉襟见肘”或者困难重重。

那么,高校青年教师在教研课题立项申报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走出其误区?从有效管理角度而言,不妨对此进行必要的探索。笔者结合实际管理工作,对此进行了一定意义上的梳理,发现问题主要表现在课题名称定位、研究主题确立、组建研究队伍、论证申报材料、提炼课题学术品质以及部门指导与管理等方面。

一、 确定课题名称:不能恰到好处

申报课题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根据需要选题并给该课题确定一个恰当的“题目”,这项工作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一般要求题目命名恰当、抢眼,这是入围的先决条件,但经验不足者在拟定课题名称中通常犯以下两个毛病:

(一) 混淆不同性质的课题研究

初涉教学研究领域者,因为对其含义把握不准确,很容易与教育科学研究相混淆,例如,有人将“中外农村医学教育比较研究”问题作为教研课题申报,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果可想而知。那么该如何区别这两类课题?第一,看问题的指向是教育问题还是教学问题;第二,看解决的问题是认识问题还是行动问题;第三,看最后的成果形式是论文、专著还是方案、应对策略;第四,看成果去向主要是给别人阅读,用来交流还是供自己应用后可以推广的。由此不难看出:前者是教育科学课题,后者是教学研究课题。

由此可知:教育科学研究侧重于基本理论研究或一般方法论研究,目的在于寻找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一般规律、原则或方法论以指导实际工作,“实践检验”不是其成果的必经途径;教学研究是教学的具体行动或专项工作研究,针对教学实践现存问题提出的具体工作方案或策略以改善现状,“实践检验”是教学研究成果的必经途径,它更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明乎此,就不会“张冠李戴”。

(二) 课题表述不恰当、提炼不简约

表述不恰当主要有四种表现:一是错把“文章标题”当做“课题标题”。文章标题与课题标题的根本区别在于:思想内容的容量上明显是前者“小”而后者“大”,形式上的区别标志是前者没有标志词,后者有“研究”作为标志词。二是没有理顺思路,影响表达效果。像《如何利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课题名称,如果直接说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则更恰当,它所揭示的意义更使人一目了然。三是课题档次明显低下,缺乏分量。如校级教研《我校/院物理实验室建设研究》与《XX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研究》、省级教研《XX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研究》与《XX省高校物理实验室建设研究》的课题名称:两者就有明显的级别档次上差异。四是结构糅杂或课题研究范围超出规格。例如,《高校双语汇双语实践现状分析及中、加、法等国双语教学之比较研究》的校级教研课题名称,既属于“一题多研”(有多个主题),又属于课题研究范围超出规格,即至少可以作为省(部)级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名称要求简明。请比较以下课题名称其优劣立现:《实验科学创新,建设“绿色”实验室》与《科学创新与“绿色”实验室建设研究》;《改革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由此可以看出,课题名称一般用陈述性的短语句式,这个短句原则上是主谓句或者偏正式短语结构。其简明性还表现在课题名称的字数原则上不超过20字符;当然,特殊情况像《如何利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看成一个特殊的“整体结构”。此外,还要注意标题中不要多出不必要的字、词,如果用偏正短语结构做标题,其中“定语标志词”不宜过多,因为就课题名称而言,偏正式的短语结构通常是一个(大)定语和一个中心词。

二、 确立研究内容:缺乏科学思考

课题名称定位意义非同小可,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内容)同样重要。从管理实践来看,青年教师这项工作中存在着以下明显的问题。

(一) 小题大做,缺乏深度

“小题”到底值不值得“大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有人决定对“讨论教学法”和“实验(学业)成绩网络管理”进行教学课题的“专题研究”,如果以此为题写篇文章尚可,其前提是作者须拥有相当的“独得体念”。但如果以此作为教学研究的一个“专题”进行“立项”就不必了,因为这样的课题研究涉及的问题面太小,也没有深度,除了拾人牙慧,并不能给人什么“新意”或“深刻的问题揭示”。更何况,课题研究体现的是一种学术水平,而学术水平是讲究一定深度的。并且,课题研究的学术水平首先体现在申报人对主题的确立层面上。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课题组在选题并确定研究主要问题上,没能注意到这一点,以至于“立项的先天性”明显不足。

(二) 形式主义,内涵不足

江泽民同志在接见《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实施十周年工作会议代表的讲话中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从此成为一个时髦的话题,问题在于是否凡事必言“创新”?在高校教研课题申报中,类似的问题屡见不鲜:“创新研究”的问题充斥教研领域,比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研究”的课题申报。本来,这“三者”在理论体系方面确实各有其自身独到的“创新”之处,并且其内容本身也确实博大精深,它至少有三个层面的问题值得认真研究:一是其逻辑起点问题,即三者的理论体系在“创新”上的异同,以及为什么有这些异同。二是深层次问题探讨之一,即这些异同在当代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实际工作中的现实意义如何。三是深层次问题探讨之二,即当代高校如何利用这“三大理论体系”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做可能获得怎样的预期效果。凡此种种,像这样内容丰富的课题研究是很值得的,可惜,申报人并没有从这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只是适应“创新”话题的“与时俱进”的形势需要而不求甚解,把问题想得太肤浅了,以至于论证的内容贫乏无力,明显地流于形式,结果在评审中被淘汰。

(三) 不自量力,盲目申报

如前所述,通过“三大理论体系”教学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课题研究,是需要相当驾驭能力的,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则非一般常人可为之也。与其勉为其难,不如退而求其次,因为它需要真正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并且,“创新思维”培养虽然重要,但并不是一切事项或过程都适合培养“创新思维”的。就一般“研究”而言,从是否适合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中有许多比“三大理论体系”更容易驾驭、更方便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课题研究。再者,当前的“双语教学”是又一个热门话题,但在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有两大问题没有解决:首先是困扰双语教学的“三大瓶颈”,即师资和语言环境(局限)、本土教材(缺乏)。其次是双语教学中的“三大争议”,即“损伤”母语学习、“损伤”其他学科以及教学如何评价。这样的问题尚未解决好,而我们一些教师本身外语水平未过关,动辄进行“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是很不明智的。此外,老调重弹、不合时宜、好大喜功、不着边际、低效重复、主题撞车之类的问题,凡此种种,都是盲目申报或故步自封的“观天”结果。

综上所述,课题名称、主题的确定,要注意根据相关的课题指南以及解决课题问题研究的需要,充分发挥语文水平,有效运用语文能力,做到精当提炼、简明扼要、恰到好处、准确表达,同时注意避免随大流的形式主义和随便“定调”的盲动主义。

三、 构建研究队伍:明显急功近利

课题研究的队伍构成,对于课题能否获得立项以及立项后的研究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课题立项申报、研究过程中,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影响,在一些课题组确定的队伍结构中,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借鸡生蛋”:即先用他人之名申报立项,之后通过“调整归位”,主要存在于较高级别(校级招标、省部级课题)项目申报之中,对象主要是职称或学历条件不够者。二是实际研究人员不足:课题中附带的挂名人员太多,真正的“研究人员”太少,有些课题在“足额”甚至“超员”的队伍中真正“做事的”就“一个人”,其余是“甩手老板”。三是正高职称的人员少:可能因为没有科研压力或科研动力不足的原因,一般正高职称的教授们不愿涉足课题研究,尤其是不愿涉足教学研究的课题领域。四是课题队伍缺乏梯队优势:总体情况是,就某些院(系)或高校来说,真正能够做一些课题研究工作的,似乎总是那有限的几个“样人”,以至整体研究的后劲或潜力明显不足。

针对上述情况,窃以为教研课题要坚持“质量立项”,申报者要量力而行,根据教学研究实际需要,从自身研究能力、专长、经验到职称层次、学历层次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确定适当的队伍成员,设定课题参与人顺序,依照能者多劳、论功排位的原则落实;各申报单位部门,应当重视教研课题指导工作,大力倡导崇尚科研风气,推行课题研究导师制度,逐步形成梯队优势;高校职能管理部门要注意整治课题环境,加强服务于管理工作,完善课题管理制度,努力实现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并积极促成群众性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

四、 论证材料表述:应付了事走过场

课题申报书除“信息简表”外,论证部分的主要内容有:课题的立项背景与意义(包括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课题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课题实施方案(包括具体研究内容或对象,拟达到的目标、解决的关键问题,设定预期成果形式,预期效益,实施计划,课题的特色、创新及推广应用价值,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课题研究基础(即完成本研究项目的条件分析,诸如人力财力、经验储备、占有文献资料情况、经费预算等)。这些内容的具体表述,其篇幅因课题类别不同以及管理制度与具体操作的要求不同而不同。尽管如此,各项内容在表述上有一个共同的基本要求,即需要分“项”或“栏目”准确而有效地进行填写并获得论证的效果。但从大量实际调研中获得的信息来看,事实上却不是这样,发现论证过程中:对重点内容、关键内容(如研究的具体任务、研究假设)或丢三落四、视而不见,或无话可说、应付了事;填写区分难度较大的内容或张冠李戴、不贴题,或废话连篇、颠倒重复;或者预期目标与效果模棱两可,或者成果形式设定不当;或者缺乏统筹规划,进度安排不科学,阶段性工作不具体甚至前后矛盾,等等,问题多多。

以上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立项论证不充分,没有说服力。如何避免?对申报人而言,首先,要思想上高度重视,不要应付了事,也不要“随大流”,不申报则已,一旦申报,必当尽自己最大努力,追求最理想的结果(比如立项后能作为范本)。其次,(在这个前提下)利用已有的语文常识,根据各部分内容表达需要,认真理清思路,慎重下笔,反复推敲,直至自己满意。再次,不耻下问,多向行家请教,诸如参考“范本”、参加立项申报专题讲座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具体就某个内容而言,比如针对进度安排:一般说来,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时间安排要注意连续性,即使“无所事事”也要“无中生有”,时间安排上不要“断裂”;另外一个意思是:各研究工作的时间安排,原则上根据该工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地位、人力财力、操作的难易程度等因素予以考虑并进行合理安排,时间安排上要尽量体现课题研究中各阶段研究性工作的实效性、时间分布的合理性、整体安排的科学性,杜绝随意安排。

五、 学术品质不足:投机心理比较明显

这里着重谈谈研究工作中的学术品质问题。高校课题研究中也有机会主义。机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在课题研究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学术质量。

(一)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理想化

为了给评审专家一个“好印象”、得以立项,有的申报人往往在其申报材料的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的设定上追求高、大、全,一旦获得立项,在研究过程中则想方设法降低标准,以至结题的“研究结果”与该课题申报时的预设规定相差甚远,这种行为具有明显的蒙骗性,同时也暴露出其不良的学术品质。其实,人贵有自知之明,只要“量体裁衣”、“量力而行”,这种问题就不复存在了。并且,事实上通过“项目调整”来减少“研究内容”、降低“预期标准”的做法是根本行不通。

那么,怎样才能使课题研究的内容或对象具体化?从经验的角度来说,首先,明确这里的“研究内容”其实就是课题研究的“主题”拟落实的总任务。其次,分解总任务化为章、节、篇,逐项列出课题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注意这些具体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与课题研究总的实质性问题的关联性。再次,分层次表述这些具体问题,注意其内在逻辑性(主次关系)。这样,课题的预期目标的客观性就有了根本保障。

(二) 项目经费预算不合理

注意《申报书》中“研究项目经费预算”的填写问题。一般人填写这个栏目,认为填一个数肯定比不填好,填大数比填小数好,于是“碰运气”心理很突出。其实,填写这个栏目的内容同样需要慎重,因为重点资助项目的数额远比一般项目数量少,“狮子大开口”的结果会适得其反。如果课题申报人觉得自己申报的课题确实意义重大、影响非常或者竞争“实力强”,则填写时也要尽量考虑“预算合理、有度”,不要“漫天要价”而随便填写。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把握“预算合理、有度”的“理”和“度”?首先要明确:在通常的“限数”范围内申请课题经费,则获准的可能性大些,反之则可能性小些,不要在“碰运气”心理支配下“预算”经费。具体操作是:逐项列出“支出项目”,合理分配具体“金额”,说明必要的“依据或理由”,并使这个理由务必“充分”,使人信服,认为确实必不可少。

(三) 随意改动原表样式和项目内容

课题研究《申报书》的设定是相当有讲究的。有些申报人喜欢我行我素、标新立异,随意改动原表的样式,结果使一个完整的申报表被弄得面目全非。还有任意改动“项目内容”的,比如调研中发现:有人将校级教改课题《申报书》之“部门审查意见”(第八项)改成“基层学术委员会意见”;将“教学研究管理部门审查意见(第九项)”改成“校学术委员会意见”,而《申报书》中第十项内容就是“学校评审意见”——这样改动的结果,把一些“相关管理职能”抹杀了。

其实,这个“八、九、十”的设置很有讲究:它首先具有“职能层级性”,其次具一定的业务权威性。总之,至少是申报人不能随便动的。因此有必要提醒:不要我行我素,不要对“项目内容”做任何改动,严格按照样表及表中设定的指导性意见落实之。如果确因篇幅需要必须“添加页面”的,应当“整页整版”调整、设置,以保证原表的基本样式。

六、 部门指导审核:管理有待加强

国家青年课题申报材料篇5

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按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决定自2011年1月19日起组织2011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现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印发给你们,并将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促进教育科研向更高质量迈进,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教育科学事业,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二、申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要着眼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国“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点,以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建设中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同时注重推动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的创新,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增强科学预见性,着力推出代表国家水平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深刻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关注学理问题的研究,促进学科建设,形成精品力作;应用研究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解决教育政策和实践问题;开发研究要注重社会效益和使用价值。

三、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申报青年课题者(包括课题组成员)年龄不得超过39岁(1972年3月31日之后出生)。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国家重大(重点)课题实行招标制度,申请人要求具备主持省部级相关教育科研课题的经历和良好信誉。申请人必须从事实际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课题申请•评审书》中所涉及的课题组参加者或推荐人须征得本人同意和亲笔签名方为有效,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四、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承担单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管理的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在以往的课题过程管理中认真负责,信用良好。凡课题按时完成率高且优秀率高的单位增额申报,按时完成率不高且合格率不高的单位限额申报,按时完成率低于60%且不合格率偏高以及管理不到位的单位不得申报。

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涉及13个学科,课题申请人根据《课题指南》所列示的研究领域进行选题论证。招标课题申请人填写《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重点)课题投标申请•评审书》(2011年版),届时等候通知到京参加现场答辩,不参加答辩视为放弃;其他课题申请人通过网络申报,填写《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录入系统》(2011年版,以下简称网络版)。申请人根据所报课题的性质依照《课题申请•评审书》(网络版)列出的学科分类代码填写相应学科,跨学科课题应根据主要研究内容按照“尽量靠近”原则,选定为主的学科进行申报。中小学和幼儿园系列课题申报基础教育学科,单列单评。

六、本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设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青年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和青年专项课题,均有不同额度的经费资助。申请人要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参考资助标准,提出拟申请的资助额度,并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进行合理的经费预算。本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资助标准为20-25万元、一般课题资助标准为12-15万元,青年基金课题资助标准为10-12万元;教育部重点课题平均为3万元、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平均为2万元。申报招标课题和一般课题互不交叉,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教育部级课题互不贯通,申请人只能从中选一。实际资助经费额度参照同级别课题经费资助标准,以最终评审结果为准。

七、《课题指南》中列示的招标课题名称即为研究题目,申请人不得自行命题、随意扩大和缩小研究范围,否则不予受理。一般课题申请人可参照《课题指南》所提出的研究领域,自拟课题名称,鼓励反映国家需要和国际趋势的前瞻性、创新性课题,不支持以编译著作、编写教材、编写丛书、编写工具书为直接目的课题研究。申请人要在《课题申请•评审书》封面上标明所申报课题属于《课题指南》所列示的研究领域或自选课题。在涉及西部教育问题研究时,优先考虑西部地区的课题申请人。

八、本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将实行限额申报,限额指标另行下达到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直属高校和部内司局、直属单位,坚持标准,保障底线,鼓励先进。各地要参考教育科研生产力布局情况及历年申报情况,以及立项率、优秀率、不合格率、违规率等因素,科学合理分配指标,努力提高申报质量和层次。

九、本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要求在1-3年完成,最迟在5年内完成。决策性研究应在1年内完成,其他类型研究课题适当延长。研究期限自课题批准立项之日起计算,课题延期或调整人员须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课题研究成果须符合学术规范,体现创新,有所建树,着力形成代表作。不同课题研究成果数量、形式和质量分别要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最终成果要求出版专著,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上发表系列学术论文,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部课题成果形式可选择著作或论文;所有课题最终研究成果均包括研究报告。不同课题成果具体要求参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等。

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为国家财政支持的社会公益项目,资助在公共部门服务的教育科学工作者。为减少重复,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课题。在研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负责人不得再申报新课题。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其他项目或其他国家科研项目,其课题组成员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题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其他项目或其他国家科研项目。得到政府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其他部委办以及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的课题负责人不得再次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不支持已有两个以上其他来源的在研项目的研究者再次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上述各类课题的结题均以结题证书注明的时间为准,并须提供结题证书复印件。

十一、申请人应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个人3年申报资格,如获准立项一律按撤项处理和通报批评,并追究申请人所在单位的管理责任。

十二、从2011年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申报课题全部实行同行专家网络初评和专家会议集中复评。初评采用活页匿名方式,活页论证字数不超过4000字,复评重点考察前期相关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

十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信用管理制度。课题承担单位要履行承诺,保证信誉。获准立项的课题负责人在课题执行期间要遵守各项规定,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实行结题鉴定制度,鉴定等级予以公示。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为不合格或有不良信誉记录者,课题负责人3年内不得申请新课题。除涉及政治、国际关系、宗教、种族、民族、性别等敏感问题外,计划发表出版的成果必须以课题资助名义先发表出版后鉴定,违反规定视为自行终止相关资助协议。成果鉴定为优秀或社会影响良好的课题负责人,在申报新课题时享受优先政策。

十四、本年度招标课题通过课题投标、资格审查、会议评标的程序进行;其他课题通过课题申报、资格审查、网络初评、学科组会议复评的程序进行。课题评审坚持公平公正,凡申报课题的学科规划组专家须回避课题评审工作。课题评审坚持质量第一,宁缺毋滥。专家评审结果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后公示,无异议后下达课题通知并拨付课题经费。

十五、课题申报单位、各省(区、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相应的教育科研主管机构)、教育部各司局、部直属高等学校和部级教育科研机构要加强对本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宣传、组织、管理和指导,既要积极鼓励,又要严格把关,应依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和本通知的要求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认真审核申请人的资质和信誉、前期研究基础、课题组研究实力和支撑条件,签署明确意见,保证申请人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确保课题申报工作的质量,并认真履行课题立项后的日常管理,帮助课题负责人按期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

十六、课题申报实行三级申报制度,申请人按照所在单位隶属关系,经所在单位审查盖章后,由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统一分别报送省(区、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相应的科研主管机构)、教育部各司局办公室、部直属高等学校科研处(社科处)和部级教育科研机构科研管理部门,再由上述机构统一报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科研管理部门不得收取任何申报评审费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不直接受理个人和基层单位申报。

十七、课题申报所需的各种材料(包括《2011年度课题指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投标申请•评审书》)均可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网址:onsgep.moe.省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单列学科栏目(网址:npopss-cn.省略)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网址:省略ier.省略)下载。申请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招标课题的申请人可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录入系统进行填报,通过各自的管理系统按程序报送所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直属高校科研处(社科处)。省(区、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相应的科研主管机构)、教育部各司局办公室、部直属高等学校科研处(社科处)和部级教育科研机构科研管理部门将汇总后的电子版审核后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管理系统上传至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报送纸质材料《课题申请•评审书》一式6份(原件1份,复印件5份)。课题申请书要求统一用计算机填写、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经所在单位审查盖章后,逐级报送相关科研管理部门,要确保电子申报数据和纸质申报数据的一致性,基本信息不得遗漏。

十八、本年度课题受理申报时间从2011年1月19日起至3月31日止。各省(区、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相应的科研主管机构)、教育部各司局办公室、部直属高等学校科研处(社科处)和部级教育科研机构科研管理部门务必认真负责,做好本系统课题申报数据录入、打印报表和申请书汇总报送等工作,确保数据录入准确和报送材料完整,列出本系统课题申请书清单和各学科分类申报数量汇总统计表。于2011年3月31日前将审查合格的《课题申请•评审书》汇总后统一报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逾期不予受理。办公室咨询电话:010―62003305,62003307;邮政编码:100088;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

十九、本通知及所附《课题指南》将同时在教育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专门网站上,并在《中国教育报》等教育媒体申报公告,请有关部门及时将有关信息传达至各所属有关单位,供教育科学工作者选题申报时参考。国防军事教育课题申报评审工作由全军军事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另行组织。

教育科学作为教育事业和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改革发展和先进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组织实施《课题指南》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充分利用专业力量、发挥专家咨询作用问计、问政的体现,努力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具体体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要给予充分重视,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基层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课题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努力提高申报质量,签署明确意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要认真对待,积极申报,以高质量的研究工作繁荣发展教育科学事业,为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供有力支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全国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指南

教育部办公厅

二零一一年一月十八日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指南

选题说明:课题指南旨在引领和团结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围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大局,研究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应国家需要和群众关切的教育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问题。重视以创新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加强基于证据的决策研究,强化以标准和模式 为主导的实践研究,体现教育科学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提高选题的针对性、实效性,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意、经验、理论、制度、模式、标准,促进研究 成果转化,使教育研究为人所信、所思、所悟、所用。

……

(十)教育技术与传播研究

教育信息技术开发转化研究;电子教科书研究;师生信息素养研究;数字化资源共享及其权益保护机制研究;教育信息化使用效益研究;数字化校园网研究;学生数字化学习研究;农村智能学校研究;网络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网络交互教学成效研究等。

国家青年课题申报材料篇6

国科发资〔2021〕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等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从指南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

——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

——专业机构受理项目预申报。为确保合理的竞争度,对于非定向申报的单个指南方向,若申报团队数量不多于拟支持的项目数量,该指南方向不启动后续项目评审立项程序,择期重新研究指南。

——专业机构组织形式审查,并根据申报情况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

——专业机构对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立项。对于支持1~2项的指南方向,原则上只支持1项,如答辩评审结果前两位的申报项目评价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

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且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

三、申报资格要求

1.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20年2月28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2.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61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3. 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强化目标导向、需求牵引,积极牵头申报青年科学家项目及其他项目(课题),大胆探索新路径、新方法,更好服务于专项总体目标实现。

4. 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5.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课题)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21年8月31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6. 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项目(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7.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作为项目预申报材料一并提交。

8.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9.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service.most.gov.cn)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四、具体申报方式

1. 网上填报。本次申报实行无纸化申请,请各申报单位严格遵循国家、地方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充分运用视频会议、线上办公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组建研发团队,减少人员聚集,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申报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确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提供的,请上传依托单位出具的说明材料扫描件,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将根据情况通知补交。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1年3月30日8:00至5月10日16:00。进入答辩评审环节的申报项目,由申报单位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2. 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21年5月17日16:00前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逐项确认推荐项目,并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以电子扫描件上传。

3. 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

010-58882999(中继线),program@istic.ac.cn

4. 业务咨询电话:

(1)“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207731、68207732

(2)“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87

(3)“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62

科技部  

国家青年课题申报材料篇7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一般自选项目、青年自选项目(自选项目指没有包括在课题指南范围);

学科分类:根据申报项目数据代码表,填写一级学科(如:哲学、应用经济、经济理论,等);

负责人所在单位:不具体到各院系,只填写:安徽师范大学;

填表日期:与申请人承诺日期一致,20**年2月28日前。

注:要注意封面形式上的美观,下划线中间不能断裂。

二、申请者的承诺:

申请人(签章):本人签名或盖章,不能打印签名。

三、数据表:

1、表格粗框内填写代码(请查数据表的各项代码),细框内填写汉字(应根据数据代码表来填写);

2、学科分类:粗框内填写二级学科代码,细框内填写二级学科名称,如,申报哲学学科伦理学专业,则在粗框内填“ZXH”,细框内填“哲学伦理学”字样;跨学科的课题,填写为主的学科分类代码。“公共管理学科”填写“政治学其他学科”代码(即ZZE),管理学其他学科选择相关的学科分类代码;

3、研究类型:基础理论研究一定要在《课题指南》中有相应的申报范围、方向或重点研究领域,申请人可按要求自行拟定题目。应用经济学科由于内容比较宽泛,原则上要按照《课题指南》规定的条目进行申报,一般不受理自选课题申报。

3、工作单位:填写“安徽师范大学ⅹⅹ学院”,不能简写;

4、主要参加者:

必须真正参加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不含项目申报人。栏目不够可加附页。

申请人应亲自联系主要参加者,确定落实以下情况:主要参加者没有以负责人名义申报本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没有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本次国家社科基金3项(含3项)以上,即只能参加2项;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不能作为参加者申报;

主要参加者,不能为境外、国外人员;主要参加者若无职称,如在实际部门工作人员或在读博士生,请填写行政职务或填初级以下;研究专长,按数据表的二级学科填写;青年基金项目,参加者年龄不能超过39周岁(**年3月20日以后出生);

5、推荐人姓名:申请者为讲师或中级职称的,须填写;副高以上职称的,不须填写此栏;

6、预期成果:指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可选报1项或2项;

7、申请经费:以万元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注意小数点位置。今年资助力度:重点项目平均资助强度15万元,一般项目10万元,青年项目8万元;

8、预计完成时间:应用对策研究要根据需要的紧迫性来确定完成时间(1-2年,最多不超过2年内完成),基础研究一般要在2-3年内完成。项目研究开始时间的起点为:20**年6月,请以此为参照来计算预期完成时间;

四、课题论证:

1、格式:每段前空两格;论证中的序号不能太乱、太复杂;控制在4页内,注意字体不能太小,保留适当的行距;

2、论证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有小标题,分为: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其中第三部分分为:课题负责人相关前期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小标题分别用黑体字突出;

3、论证应避免以下方面缺陷:论证填写简单,论证草率,内容有明显缺项的;选题过于细小分散、缺乏全国性意义或典型性,不符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方向的;无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或前期研究成果与所申报课题基本无关、研究基础薄弱的;

4、字数4000字左右(包括标点符号);

5、申请书(非活页)中的课题设计论证,不作匿名评审要求,可以出现个人背景信息;

6、课题负责人的相关著作不列入参考文献。

六、完成项目研究的基础和保证: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前期相关科研成果:概括发表成果篇数以及发表刊物名称、日期(成果名称不写),然后具体说明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

本课题研究时间、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体现完成项目研究的基本保证。

七、经费概算:

各类开支科目的解释具体见最新的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其中,专家咨讯费和劳务费,重大项目不得超过项目资助额的5%,其它项目不得超过项目资助额的10%。

管理费:重大项目每项不超过5000元;其他项目不得超过项目资助额的3%,其中,年度项目中的重点项目每项不超过3000元,年度项目中的一般项目、青年项目每项不超过2000元。

八、推荐人意见:

推荐人姓名不用打印,要用笔签;

九、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核意见:

填上“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业务素质适合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本项目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时间为:20**年3月10日

注:申请书各页的表格不能错页、乱页,表格断裂;

十、《课题论证》活页审查要点:

1、活页上方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

2、活页要求特别注意的(匿名通讯评审,不能出现背景信息),活页文字表述中不得直接或间接透露个人相关背景材料,否则取消参评资格。

国家青年课题申报材料篇8

高等农业院校中加强人文社科类青年教师培养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实现学校健康良性发展的迫切需要

2006年,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曾经指出:“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学校要实现创新发展也是如此。高等农业院校正处于一个由单科性大学向综合性大学过渡的阶段,必须要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促进人文社会科学与传统农业科学的交叉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健康良性发展。而人文社会科学要发展,就要依靠本学科青年教师的成才成长。

(二)丰富校园文化,加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单科性大学,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应该更注重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磨炼性格,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文环境,这必须依赖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依赖于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教师的辛勤劳动。人文社会科学教师承担着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很多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接近,他们的教学风格和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青年教师不仅要生动地将课堂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更要深入“第二课堂”,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举办人文素质讲座,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关心学生的心理成长,丰富校园文化,进而营造和谐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高等农业院校中人文社会科学类青年教师群体现状分析

(一)人数比例占青年教师总数的主体,职称学历层次较低

农业院校中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发展由于起步晚,教师队伍主要以近几年引进的综合性大学应届毕业生为主,导致青年教师人数比例很高。同时,由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所处的弱势地位,很难引进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导致职称学历层次较低。在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现有专职教师中,45岁以下教师占到94.29%;而具有博士学位的仅占18.57%,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40%,其中正高职称仅为10%。

(二)教学任务重,教学经验欠缺

人文社会科学教师承担了全校的人文素质课程,甚至包括其他专业研究生的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人文社科类教师每人每年平均担任5-6门课程,工作量达400多标准学时,有的超过600多学时。在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下,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往往一进校,就要承担大量教学任务,天天忙于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等,有时陷入疲于应付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三)科研基础薄弱,科研意识淡薄

农科院校中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特点和人才引进标准往往是为了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导致青年教师从综合性大学毕业进入农科院校后,很难找到与自己原专业相关的科研课题。加之部分教师本来科研基础能力就相对薄弱,无心搞科学研究,科研意识逐渐淡薄,使得这些青年教师成了无项目、无经费、无论文的“三无”教师。

高等农业院校加强人文社科类青年教师培养的主要举措

如上所见,高等农业院校中人文社会科学类青年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迫切需要校方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华中农业大学在对人文社会科学类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践中,通过转变思想,重视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水平,形成了一套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走上科研路”的良性工作机制。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人文社科类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不应仅仅具有辅助功能,也不能只定位为承担农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任务,而应当按照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的规律来相对独立地加以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推进农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因此要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二)科学评价,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

在人文社会科学建设方面,学校要加大投入,注意政策倾斜,不能与传统优势的农科专业搞一刀切,要制定符合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规律的独立标准。在教师的引进、培养、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环节,要与综合性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接轨。制订人才发展的中长期规划,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职攻读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博士学位,积极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培训,支持他们参与高水平学术研讨会,扩大对外学术交流。

(三)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

人文社会科学类教师承担着高等农业院校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任务,保证他们“过好教学关”,既是对教师本人的培养提高,更是对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负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华中农业大学制定了一套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工作机制。

1.青年教师导师制

被聘任的青年教师一入校报到,学校立即召开导师见面会,为每个青年教师安排一个德高望重、教学经验丰富的相关学科老教师作为导师,全方位帮助新教师适应工作岗位需要。青年教师要随堂听导师的每一节课,了解参与导师的教学进程和科研课题,通过参与导师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科研课题等实践工作,迅速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学校每年都要对青年教师导师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了解青年教师和导师双方的工作情况。

2.实行集体备课制和上公开课制

为青年教师所在教研室或课程组每周安排一次集体备课。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轮流进行说课,把自己下一周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等讲解给大家,让同事提出建议,讨论本课时内容如何讲效果会更好。公开课制度常规化,指的是青年教师授课的对象为所在院系的全体教师,让其他教师在课后对其授课内容、授课方法、课堂气氛调动等情况进行点评指导。

3.开展教案展评和讲课竞赛活动

华中农业大学从1993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隔年举办青年教师教案展评活动。以此为契机,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类青年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对推动青年教师研究教学规律、钻研教

学艺术、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健全督促检查制度

实行院系领导听课制,可以帮助青年教师现场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派教学督导员通过听课、调查和座谈等方式,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映,有重点地监控和指导教学程序运行,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则充分调动了教与学双方的能动性,在教学质量保障中切实发挥了导向和激励作用。这一系列督促检查制度,掌握了保证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对教学计划、教学程序等实现了有效监控。

(四)强化科研能力,帮助青年教师“走上科研路”

高等农业院校人文社科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工作,要紧紧依托农科优势,找准科研方向,通过多种科研鼓励资助计划,让青年教师“走上科研路”。

1.依托农科优势,找准科研方向

农科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受条件所限,很难与综合性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去争夺课题,只有选择有特色的科研方向才能生存发展。青年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与农业院校的优势学科项目相结合,走特色发展之路。以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系为例,本专业教师坚持以农村发展研究为中心,强化与凸显研究项目中的“三农”特色,逐渐形成了以农村社会发展为主的研究方向,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2.让文科硬起来,走实证研究之路

农业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要学习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走实证研究之路。华中农业大学的农村社会学项目之所以能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主要是找准了方向,注重实证研究。社会学系青年教师的研究工作必须围绕农村社会发展现状展开,研究者需要深入农户调查开展实证研究。

3.实行青年科研资助计划

青年教师面对的普遍困难是生活压力大,科研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实行青年科研资助计划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实际的帮助。例如,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自筹经费设立的青年科研资助计划,每年资助4个科研项目,每个项目经费为5000元。只要年龄在45周岁以下,未获得过学校或学院科技创新项目资助,未承担过任何科研项目,同时欠缺经费支持的在职教师均可申报。学院定期对项目申报进行阶段性考核,资助项目的主持人在结题时需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不少于2篇相关专业论文。课题完成后,经费使用人应向学院办公室提交课题报告和经费使用总结报告。这一计划通过实施后。效果明显,文法学院青年教师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部分都是在此基础上申报成功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