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煤炭行业论文8篇

时间:2023-03-14 15:04:39

煤炭行业论文

煤炭行业论文篇1

1.1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就近年来的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来看,呈现一个起伏动态波动变化状态。从2009年到2010年,我国煤炭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为3021亿元和3770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5.90%和23.30%。至2012年到2013年,煤炭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86亿元和5263亿元,呈现一个负的增长趋势。

1.2国内天然气的缺口较大从供需和市场来讲,国内天然气消费将呈现需求量大幅增长和利用方向将发生变化的发展趋势。另外,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天然气将逐渐出现多元化的消费结构。为补充天然气资源的供给不足,煤制天然气将以城市燃气作为目标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空间。根据一项煤炭行业分析报告,预计到2020年,国内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38亿t左右,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约55%左右。今后一个时期,煤炭需求总量仍将保持适度的增长,并总体呈现出平衡状态。随着国家各项行业政策的实施和推进,煤炭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煤炭工业的机械自动化、集约生产规模也将不断提升。另外,煤矿企业自身管理结构也将面临体制的革新,为煤炭行业适应国内外负责的能源环境奠定基础。

2构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在煤炭行情日益下滑的趋势下,安全高效生产为煤炭企业的第一要务,而在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技术应用、制度及其体制构建方面却处于一个相对薄弱环节。尤其在煤炭行业发展形势严峻的环境下,企业应在安全高效生产管理方面投入大量精力,来适应自动化、少人化、集约化生产的模式。本文以顺和选煤厂为例,提出几点构建选煤厂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并形成一种管理体制。顺和选煤厂为顺和煤矿建设的一个配套选煤厂,属矿井型选煤厂,并隶属于永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产于2014年4月份。该厂设计规模为100万t/年,服务年限与矿井相同为38.7年,主要产品为精煤、块煤、末原煤和煤泥;主要工艺为手选排矸、跳汰主选、粗煤泥TBS分选机分选、细煤泥浮选、浮选尾煤浓缩压滤等。

2.1加强员工培训力度为建立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以及适应顺和选煤厂的发展需求,需不断给企业注入新鲜的、具备高素质及丰富经验的人才。顺和选煤厂应将员工培训纳入重要工作之一,并邀请不同层次专家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分层次、分阶段、由浅入深地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在具有部门交叉的工作环节,实施人员轮换培训管理模式。各工作部门应针对复杂环节、常见故障、隐患以及恶劣工况进行特殊专门的培训,并分层次进行考核,务必做到使各岗位员工掌握该部门的操作规程以及顺和选煤厂的有关业务知识,从而提高全体员工文化、技术以及整体素质水平,也为顺和选煤厂的优质管理工作夯实基础。

2.2落实领导管理责任制首先,顺和选煤厂应成立以厂最高领导人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安全生产制度并严格执行,如:“班组责任制”、“主管责任制”等。各负责人即管理人员应坚持现场指挥、现场组织、层层把关以及签订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切实将顺和选煤厂安全生产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班组和部门、每一个领导和员工身上。同时,实施扁平化组织架构以解决组织结构臃肿、管理幅度跨度大、管理成本高的问题,从而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以零事故为目标,做到员工自我约束、管理人员自我约束,做到逐级负责机制,推行安全生产绩效制,并加大考核力度,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和管理的责任网络体系。

2.3加强日常设备管理与维护目前,顺和选煤厂的洗选设备具有大型化以及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这给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不同工况、结构特点制定管理维护措施,是顺和选煤厂面临的严峻挑战。根据笔者在顺和选煤厂的生产管理经验,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定期检修设备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缺乏故障总结以及突发事故处理能力;2)更新设备部件不及时,在恶劣工况下,设备带故障并超负荷运行;3)设备维护人员对新设备以及新技术掌握程度不够,以及对设备的管理维护重视程度不够;4)设备应用培训不具备针对性,太过理论化而不契合实际,造成员工对生产设备学习、应用、维护不到位。顺和选煤厂应本着洗选设备长期高效运行的目标,在实际生产中科学地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同时,对管理维护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塑造一批专业性强、工作能力突出的设备保护者。针对以上顺和选煤厂面临的几个问题,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日常管理维护故障:1)坚持洗选设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维护方针,掌握设备危险源并将隐患消除于萌芽阶段;2)建立科学合理的设备维护管理规章制度,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将该制度完全落实到日常生产过程中。

2.4增加安全生产技术投入结合现有工业生产集中控制系统,调度管理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系统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顺和选煤厂在安全生产技术现状投入来看,顺和选煤厂应切实在安全生产集中控制、调度指挥及人员定位管理系统以及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及调度大屏显示系统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技术引入并应用。该系统应用成功后,顺和选煤厂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设备自动化、洗选煤流水线化、工作现场少人化等生产模式,并在国内达到一流现代化企业水平。具体应用范围及目标如下:1)生产集中控制系统的应用。该应用主要包括:选煤厂的原煤系统、主洗选系统、压滤浓缩系统、装车系统及集控调度室相关设备组成的生产控制系统。主要目标包括:在控制室内实现设备的集中、就地、远控等多种控制方式相结合的集中控制。该系统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即生产集中控制系统和系统安装部分。2)调控指挥及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的应用。该应用需满足:在工况恶劣、不安全因素多、人流量大的情况下,通信系统信息传输必须及时、准确并且实时性高、抗干扰性强、终端分布范围广以及类型多样化。主要目标包括:话机之间有线语音通讯、有线电话与无线话机通讯、调控台实现对话机的统一调控管理。3)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及调度大屏显示系统。该应用需满足:对重要生产环节、安全场所、重要岗位、主要大型设备运转情况等进行实时监视并录像,该系统主要包括工业电视系统、DID大屏幕显示系统。主要目标包括:及时发现各监控点违规操作以及记录安全生产情况,为顺和选煤厂安全生产提供图像分析资料,同时,为顺和选煤厂安全生产夯实基础。顺和选煤厂应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为基础,坚持“多上设备少上人,以设备看设备”的管理理念,提高生产现场硬件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程度。利用现场视频监控和自动化保护装置取代传统的一人一岗模式,使职工从可能的危险环境中解脱出来,降低事故发生率,实现顺和选煤厂安全高效的生产以及管理。

3结语

煤炭行业论文篇2

去年下半年以来,钢铁产能过剩、冶金行业经济持续低迷、进口煤大量增长,煤炭市场产能严重过剩,煤炭供过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导致市场疲软,价格持续下滑。特别是进入今年四月份,炼焦煤市场形势更是远远超出预期,急转直下,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销售十分困难,价格大幅下跌,货款回收异常艰难,整个煤炭行业的亏损面不断扩大,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压力巨大。目前,煤炭行业正面临着市场“寒冬”和萧条带来的经营困境和挑战。许多煤炭企业自发减少产能,一些地方煤矿因营销渠道不畅,采取了减产或者暂停生产的应对措施,全国煤炭产量、销量和运量同比都有3%以上的降幅。

从目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煤炭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煤炭市场的走势不容乐观,短期内难以改变,当前行业的困难局面还会持续较长时间。达竹公司是以冶金煤为主的企业,直接受到了这次市场大环境的严重冲击。同时,随着川渝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煤炭市场区域分割的局面将会打破,北方产煤大省的煤炭已经并将进一步大举进入川渝两地,从而加剧川渝两地煤炭市场的竞争。在省外市场,我们受到生产成本、运输成本高的制约,与同作为向武钢1/3焦煤供煤的平煤集团相比,成本较高,竞争力不强,这些都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市场挑战和难题。

二、扭亏为盈迫在眉睫

受4月份以来煤价大幅、持续下跌的影响,公司精煤售价近十多年来首次跌破成本价,7月份的含税均价与前几年最高时的售价相比,下跌了近50%。目前的售价与年初相比,降幅达200多元。公司从5月份起已经失去盈利能力,开始出现亏损,且亏损额逐月增大。从目前的销售形势看,精煤价格还难以止跌,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同时,外欠货款居高不下,达到了5亿多元,回收十分困难,银行贷款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利息愈来愈高,公司面临着非常严峻和被动的局面,正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此,唯有扭亏为盈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把这项艰巨的任务完成好,才能摆脱更加被动的局面,才能经受住市场“寒冬”带来的严峻考验。如果我们对当前市场形势和经营形势认识不清,研判失误,把握不准,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不足,措施不力,得过且过,居危不思危,知难而后退,外部的市场危机就会转化为企业的生存危机,将企业淘汰出局,更谈不上企业发展了。

三、增收节支任重道远

要扭亏为盈,就要在增收节支和提质降耗上做文章、下功夫。进一步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和勤俭节约的观念,切实融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体现到各项规章制度中,逐步变成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和工作习惯。

一是要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为契机,建立增收节支长效机制。8月14日,川煤集团在我们达竹召开了全面预算管理现场推进会,我们要把这次会议取得的成果与当前的增收节支和扭亏为盈有机结合起来,乘势而上,深入学习和推广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经验,把它作为传递市场压力,层层落实增收节支岗位责任的重要抓手和实现扭亏为盈目标的重大举措。通过坚持不懈地抓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练好企业内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要坚持增收节支目标不动摇,层层细化分解指标到岗位。在公司8月27日的经济活动分析会上,已经给各单位下达了增收节支指标,这是当前残酷的煤炭市场倒逼成本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主动顺应市场的有力举措,更是关乎到企业生存发展和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各单位一定要站在扭亏为盈的高度,勇于担当,充分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层层落实指标责任,形成“级级有目标,人人有责任”的增收节支目标体系,形成“人人都是经营者”的良好局面,千方百计确保指标完成。

三是要抓好增量提质,不断增加收入。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销定产,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部署,牢牢抓住市场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同时要把质量提升作为我们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抓紧抓好,全方位、全过程地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向质量要收入和效益。

四是要在节支降耗上下功夫,深挖内部潜力。要进一步增强成本意识,树立成本可控的观念,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管生产不管成本,只管使用不管消耗,只管实物不管价值的倾向,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抓起,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做起,不因利小而不为,不因帐小而不算,千方百计节支降耗,让“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的思想体现在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工作方式和职业美德。具体而言,要抓好设备、材料和配件的采购和使用管控,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比质比价,着力降低采购成本,大力加强调剂使用,减少库存,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和回收复用;要压缩和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投入和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安全生产上,确保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要注重错峰填谷,杜绝设备空转,从各个环节节能降耗;达竹公司对机关部门的经费统一下降5%,基层各单位也要制定相应的部门经费降低措施。

五是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分配结构,加强工效挂钩考核。薪酬分配要进一步向生产一线、脏苦累险岗位和为增量提质,节支降耗提效和改革创新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倾斜。达竹公司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清理规范各类表彰奖励的要求,结合实际,对2013年已出台的各项奖励、办法进行了清理与规范,同时根据不同的奖项、种类,压减比例为10-50%,各二级单位也要对本单位出台的各类单项奖进行清理和规范,真正发挥好单项奖的激励作用和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六是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促进增收节支。6月份以来,达竹公司党政多次召开改革创新专题会,并组织开展了6个课题调研,为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面对扭亏为盈的艰巨任务,更需要我们把改革创新这篇文章做好,依靠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破解扭亏为盈这道难题,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改革创新红利,寻找出增收节支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培育出新的效益增长点。

七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安全,努力向安全要效益。在当前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和巨大的扭亏为盈压力下,我们更要牢固树立安全就是增收,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把安全与增收节支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增收节支的重大举措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防止把安全与增收节支对立起来的倾向,要努力巩固目前较好的安全效果,为生产经营和扭亏为盈创造良好的条件。

八是要进一步抓好市场开拓,着力提高销售收入。要全力以赴舞活营销龙头,围绕“量、价、款”三个字做文章。要认真分析和细分市场,深入研究和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拓宽销售渠道,优化销售结构,做好产销衔接,确保收入最大化。要着力加强货款回收,减少外欠货款,减轻融资压力,努力降 低财务费用。

四、坚定信心奋勇向前

从目前来看,全国煤炭市场弱势运行态势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变,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还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达竹公司无法改变市场,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市场,只能主动去适应和应对市场挑战。 对此,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爬坡过坎,如何引导和带领广大职工群众满怀信心地攻坚克难,是摆在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面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首先,要把“寒冬”看成机遇。“风物长宜放眼量”,无论煤炭市场如何风云变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靠的还是决策和经营。面对目前的经营困难和矛盾,我们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把困难想得多一点,把不景气的“寒冬”想得长一些,在改造提升,拓展转型和改革创新方面下功夫,在苦练内功、强化管理和夯基固本上求突破。充分利用“寒冬”时机,自我加压,负重拼搏,最大限度地争创企业的新优势,积蓄企业的新能量,为迎接下一个精彩谱好前奏曲。

煤炭行业论文篇3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所用的教材和实验讲义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煤炭行业环境工程的内容,很难应对日后煤炭行业环境保护的问题。因此,现阶段可以考虑在传统环境工程教学内容中引入煤炭行业环境保护的内容。通过课程改革,修订实验内容,在满足实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突出矿业环境保护的行业特色;特别是加强有关矿山环境保护的实验内容。根据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不同教学目的,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教学方案。最可行的方法是煤炭特色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教学实验中将煤炭行业环境保护科研课题或某一课题的若干阶段设计为实验教学内容,可以高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实现科研资源的教学共享。把学校本科教学投入、“211”工程投入、“985”工程投入和环境工程系教师科研项目投入形成的实验室资源,实行分层次管理和开放,逐步实现实验室资源的优化配置,向本科教学全面开放,为大学生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实验平台。为此,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充分利用教师承担的煤炭行业环境保护的课题,积极探索将科研课题内容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给水工程实验教学中

我们依托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高浊高铁锰矿井水处理研究》,将环境工程专业传统的混凝沉淀、地表水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教学内容改为高浊度矿井水混凝沉淀、高铁锰矿井水过滤及反冲洗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讲授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教学原理和内容,还补充煤矿矿井水的产生、排放和水质污染特征等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对工业过程、工业污染特征以及工业污染防治有了初步的认识,不仅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也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在排水工程实验教学中

我们结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电化学氧化-生物强化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研究》,将原来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实验教学内容改成SBR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实验。这个实验内容的改变,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处理技术方面有较大的区别,防止了课堂教学和实际工程出现较大的偏差,特别是水力停留时间、活性污泥比增长速率、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等参数选择,为学生以后从事工业污水处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在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

我们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纳米RuO2/ZrO2-CeO2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及废水中的POPs》,将原来的COD分析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污水换成煤化工废水。这一实验内容的改变,使得研究对象由生活污水变成了受氯离子干扰严重的煤化工废水,让学生系统深刻地体会到了消解过程中沉淀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分光光度法的干扰,以及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各自的优缺点,并引导学生从一个简单的COD测试实验思考到各种环境工程原理。此类教学内容的改变还有很多,比如,将矿井除尘装置、煤化工厂VOCs催化氧化分解装置和燃煤电厂脱硫脱硝装置引入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的演示实验中;将煤矸石简单制砖的内容引入到固废处理与处置实验教学中;将头发中汞含量的测定引入到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将煤化工厂受污染土壤的气提修复装置引入到环境土壤学实验教学的演示实验中。通过这些来自于科研课题的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他们将来开展实际的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开展与煤矿区污染控制相关创新性实验

我校环境工程中心积极开展与煤矿区污染控制研究项目相关的创新性实验室,并以此为基础,确立本科生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学生完成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型实验的重要基地。学生从大一开始进行查文献、写调研报告等基础训练,大二和大三开展具体实验,大四开展成果总结训练,学习撰写结题报告并。我们的创新实验基本来源于科研项目,但是为了不给学生造成难度,又对科研项目进行了大量的改变,基本都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面向本科生的创新性实验。先根据传统的混凝和沉淀实验,添加矿井水污染治理的内容,设计创新实验的第一个研究内容,即混凝沉淀处理矿井水。然后根据课堂讲授的混凝沉淀水力梯度(G值)的理论知识,将混凝部分扩充为多级搅拌混凝实验;根据浅池理论,将沉淀内容扩充为斜板沉淀池设计。最后将所有的内容合并起来,形成实验名称为多级搅拌+混凝+斜板沉淀处理矿井水的创新性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下达的科研任务要求,充分发挥个人智慧,设计系统的实验方案,并在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下,开发了用于实验过程的多套连续装置;独立分析整个实验过程所涉及的实验参数,完成了一个复杂的工艺实验研究,并提交系统的研究报告。这些改革既为教师和研究生完成科研任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技术基础,并充分调动了本科生学习和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素质,既促进了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又提高了本科实验教学的含金量。

3大力建设企业实践基地煤炭特色

高校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将来主要针对过程污染控制和“三废”处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相关专业的典型生产过程污染控制,然后让他们掌握全面的末端控制技术。这就要求本科生必须到生产第一线参加一个完整的生产管理周期,必须要到实习基地参加实习。实习基地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有效途径,同时为教师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造了条件;是增强学校科研活力永不枯竭的源泉;是推动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最佳途径。因此,我们先后同潞安集团司马矿、开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神华包头煤化工公司、华能高碑店热电厂、中关村环保科技园、北京市排水集团(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北京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和北京清河污水处理厂)、邯郸东污水处理厂、邯郸西污水处理厂、首钢焦化厂、太原焦化厂、北京燕山石化总公司炼油厂、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和北京市鹫峰森林实习场等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创造有利条件。在实践基地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安排学生轮流开展相应的工业性生产实验。如在首钢焦化厂实习时,学生在指导教师和工程师的指导下,采集并分析焦化废水处理构筑物中水样和泥样的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悬浮固体(SS)和MLVSS等参数,在显微镜下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工人师傅指导下,学会记录工艺参数、维护现场运行的工艺设备,调整水处理过程的药剂投加量、分析水处理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处理现场,充分了解污染防治工艺设备和单元构造,并进一步掌握污染控制过程工艺参数的基本取值范围和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完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积累过程,全面提高了学生分析现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助于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环保工程师。

4总结

煤炭行业论文篇4

(一)工伤保险费率现状《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费率档次”;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第八条规定,“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这就是我国目前的主要费率制度,即“行业费率”制度和“差别费率”制度。2003年劳动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卫生部、安全监督局共同了《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三类,分别确定不同的费率,平均缴费费率原则上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1%左右。一类行业属于风险较小行业,如金融保险、商业、餐饮业、邮电、广播等,基准费率为0.5%左右;二类行业为中等风险行业,如农林水利,一般制造业等,基准费率为1%左右;三类行业为风险较大行业,如石油开采加工、矿山开采加工等,基准费率为2%左右。关于用人单位内部浮动费率:三类行业中,一类行业不浮动,二类和三类行业的用人单位可实行浮动费率,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因素,一至三年浮动一次。具体浮动办法是,在行业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可上下各浮动两档,上浮第一档为本行业基准费率的120%,第二档为150%,下浮第一档为本行业基准费率的80%,第二档为50%。除了上述确定费率方式,在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就业形势,还可以采取其他确定工伤保险费率的方法,如:小型矿山企业可以按照总产量、吨矿工资含量和相应的费率计算缴纳工伤保险费。

(二)内蒙古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工伤保险费率现状1.参保情况2006年自治区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开始实施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截至2013年,参保单位29户,参保职工104800人。同时,工伤保险基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3年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6356万元,比2006年的4311万元,增收12045万元,基金规模扩大近4倍,确保了工伤保险基金的平稳运行。2.内蒙古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费率执行情况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原劳动部《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精神,自治区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工伤保险费率实行行业差别费率的基础上,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结合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情况,确定统筹单位各年度缴费费率。2006年实施之时,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工伤保险暂行办法》(内劳社字【2005】10号)的有关规定,纳入自治区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统筹的单位实行三类行业差别费率,企业初次工伤保险费平均缴费费率原则上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2%-3%,其中:露天煤矿平均费率在2%左右,井工煤矿平均费率在3%左右。2008-2013年,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考虑工伤保险运行和工伤发生情况,老工伤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统筹管理,以及缴费基数不封顶保底政策的出台等因素,适时对煤炭企业费率进行测算调整。各年度平均费率分别为2.26%、2.11%、2.13%、2.09%、2.16%、2.13%。

二、内蒙古煤炭行业费率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费率档次少,差距小,风险关联性不强我国工伤保险费率分三类十一档,除一类行业外,二、三类行业有四个浮动档次,较少的费率档次,难以反映各类行业的风险,对处在同一档次中风险较小的企业不公平,达不到费率与风险相关联的目的。同时,工伤保险费率差距最高与最低只有六倍,最低的一类0.5%,最高的煤炭等三类行业也仅有3%,这与各行业伤亡率不成比例(采掘业伤亡率大概是金融业的1000多倍),费率差距过小。由于费率差距小,无法真实反映煤炭行业中不同企业的工伤风险程度,一方面不利于督促风险高的煤炭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另一方面安全生产管理好的煤炭企业因缴纳过多的工伤保险费而增加了运营成本,影响了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费率档次少,费率档次拉不开,不好制定奖优惩劣的制度,不能很好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达不到费率与风险相关联的目的,不利于工伤保险的进一步开展。

(二)煤炭等高风险行业费率偏低自治区统筹的煤炭企业大多数为1998年下放地方的原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工伤人员及历史遗留问题多。内蒙古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工伤保险自2006年实施,基金结余少,2011年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后,47103名老工伤人员纳入基金管理,更是增加了基金的压力。按目前的政策规定,煤炭行业最高费率不能超过3%,经对企业收支数据的分析,如不考虑老工伤趸缴因素,一些企业支缴率超过了100%,个别企业费率达到了5%左右。此外,老工伤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后,一些企业和协议医疗机构放松了工伤人员的就医管理,工伤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基金收支平衡受到挑战。因此,应尽早提高高风险行业的基准费率,制定科学的浮动费率机制,解决目前基金收支存在的潜在问题。

(三)目前没有建立较科学的浮动费率机制自治区工伤保险统筹范围主要是盟市级和旗县级,国有重点煤矿为省级行业统筹,鉴于统筹层次的限制,目前自治区还没有出台全区关于浮动费率的具体政策和指导意见。自治区煤炭行业立足实际,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总体原则,在不同时期对费率进行了一些调整,如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下浮了费率,西三局离退休人员移交时下调了移交企业的费率,2011年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时上调了部分煤炭企业的费率,费率的适时调整,帮助解决了一些企业的实际问题。但因没有建立起一种科学的费率机制和费率指标体系,费率测算和调整时,一定程度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需要不断完善并使之制度化。

三、建议和对策

(一)增加费率档次,提高煤炭等高风险行业的费率国家和自治区应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增加费率浮动档次,提高煤炭等高风险行业基准费率。目前只有4个浮动费率档次,费率差距较小,应适当增加费率浮动空间,尤其是适当增加高风险行业的浮动空间,有效发挥浮动费率对用人单位的制约和激励作用。德国平均费率为1.7%,澳大利亚为2.3%,加拿大为2.5%,我国平均费率仅为1%,相比较我国费率偏低,同时欧美等国煤矿、建筑等高风险行业的费率达到8%左右,而我国最高不超过3%。建议包括煤炭行业在内的高风险行业基准费率提高到3.5%,在确定基础费率的基础,上浮3档,分别为120%、150%、180%,下浮3档,分别为90%、60%、30%。这样划分后,费率区间从1.05%到6.3%。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煤炭行业工伤保险费率浮动机制费率浮动机制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首先要合理确定科学完整的费率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应包括;①连续三个年度使用工伤保险基金情况;②煤炭企业的开采方式;③煤层开采的自然环境和条件;④近年来煤炭企业的伤亡事故发生率;⑤职业危害程度;⑥煤炭企业工伤人员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就医管理水平;⑦煤炭企业工伤预防工作的开支程度;⑧企业所在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其次,使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科学合理的费率指标体系和数据模型,每一个指标赋予一个权数,一到二年计算一次费率,用科学合理的制度来确定参保企业应执行的费率。

煤炭行业论文篇5

一是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营销是为客户提供增值的服务。煤炭行业的营销人员往往是被动接受市场,缺乏主动走向市场、走访用户的观念。主要工作还停留一些琐事上,如为客户过来办手续等,没有通过创造营销机会,增加市场份额想法。二是信息管理比较混乱。营销管理是一个具有远见和创造性的营销战略与计划过程。煤炭行业的营销人员缺乏利用现代技术搜集各种社会信息,并对信息的真假甄别加以利用。同时企业内部之间,由于利益格局冲突矛盾,存在信息不通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的情况。三是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对于客户信息的管理缺乏必要的整理、分析,不能及时变化调整,造成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导致市场份额丧失。对于新老客户的维护,建立传统计划经济时代,没有主动收集分析客户数据,以及客户的需要进一步询问和分析,最终加以改进。缺少客户为中心的管理与服务体系。

二、煤炭企业市场营销主要对策

建立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市场营销是一项业务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优秀营销队伍是企业营销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是严把营销队伍进入关。将业务精、社交能力强、热爱营销工作的优秀员工纳入营销队伍。二是加大对营销人员培训。重点对企业的营销人员进行煤炭质量等方面的知识强化,掌握重要煤炭质量指标的概念,熟悉各种产品的优劣,根据客户需要正确的向客户推销不同的产品;及时掌握客户所需产品和服务要求,指导企业生产、服务部门进行调整。三是加大对营销人员管理。营销人员在外的一切活动代表的是企业形象,销售人员是消费者与企业沟通的主要桥梁。要加大对营销人员的管理,要求营销人员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以及客户个性化需求;及时协调处理客户与企业存在的问题,增加客户对企业产品的忠实度,最大限度保持市场份额。

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体系。一是实行市场营销例会制度。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实行市场营销例会制度,及时调度,及时分析,掌握市场的营销动态,时刻掌握营销工作的主动权。二是实行市场跟踪制度。落实营销人员到各大、中型企业,尤其是重点的客户对象,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及需求,适时调整策略。三是实行信息共享制度,建立一套从生产、销售、运输等信息共享制度,打破企业部门之间信息不通畅、信息不能共享的格局,及时、全面的掌握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生产、销售策略。四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煤炭用户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生成清晰有效的数据信息;加大与客户的沟通力度,及时改变经营策略。做好产品销售策略调整。一方面认真做好市场调查与预测。

煤炭市场与其他产品市场一样,都受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因此,市场调查要有目的地收集、分析信息,根据掌握的信息对市场需求以及变化进行正确的预测。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市场的调整变化,调整产品销售的策略,通过深加工和多元化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要。根据不同的不同地区、不同用户、不同行业的客户情况,实行灵活机动的价格办法,留住新老客户。创新营销手段和战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煤炭营销市场手段也应适应市场进行不断创新。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研究与规划,通过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战略,争夺新的客户和资源。

三、结论

煤炭行业论文篇6

(一)协整检验两个以上非平稳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可以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来进行。使用Johansen检验有特征根迹检验(Trace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两种检验方法,设置滞后区间为13,给出协整检验的最终结果,如表2所示:特征根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的结果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r≤0的零假设而接受假设r≤2,显示存在两个协整向量,说明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残差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选择不含常数项和时间趋势,并由SI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为1,ADF值为3.735,小于5%的临界值,故拒绝原假设,认为残差序列平稳。

(二)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协整关系只能说明变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不能说明金融对低碳经济的影响是正还是负,更不能表明其影响程度。下面我们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与方差分解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两种方法合在一起被称为新息估计法(InnovationAccounting),通过估计变量的新息,可以直接观察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1.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具体而言,在扰动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选择滞后区间为12,所有变量做一阶差分,得出VAR模型。在图1至图3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长度(单位:年度),纵轴表示内生变量对冲击的响应程度,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曲线,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图1显示,当在本期给银行信贷D(LNLOAN)一个正冲击后,煤炭行业减排D(LNCC)对此的响应是,在前3期出现向下波动,在第2期超过5;之后稳定在2以内,表明银行信贷支持对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在短期内影响较大,但长期内影响程度弱化。图2显示,当在本期给原保费收入D(LNINS)一个正冲击后,单位GDP煤耗对此的响应持续在2以内徘徊并逐步减弱。图3显示,当在本期给股票市场融资D(LNSTOCK)一个正冲击后,单位GDP煤耗在第2期略微向下波动后,在第3期后稳定在0附近,表明证券对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的支持作用最弱。2.方差分解分析。方差分解(VarianceDecomposition)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方差分解结果见表3。银行信贷D(LNLOAN)对单位GDP煤耗的预测误差方差的解释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大,在第8期达到33.13%,到20期仍然保持了29.58%的贡献,表明银行信贷对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的支持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特点;保险D(LNINS)对单位GDP煤耗的预测误差方差的解释率在第10期缓慢爬升至5%,到第20期达到5.33%,表明担保和保险业务对煤炭行业低碳发展具有长期的、缓慢性的支持作用;证券D(LNSTOCK)对单位GDP煤耗的预测误差方差的解释率到第2期最高,也只有0.94%的贡献,表明其对煤炭行业降碳发展的贡献极小。综上所述,信贷对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的贡献最大,保险支持见效慢、效果弱,证券贡献度极低。

(三)向量误差修正模型(ECM)Johansen协整检验显示,LNCC与LNINS、LNLOAN、LNSTOCK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而言,它们之间可能是不均衡的。协整关系的存在使得这种暂时的偏离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得到校正,这就是变量之间的误差校正机制。一般而言,经济变量间的协整性是与变量之间的均衡与误差校正机制联系在一起的,可以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离出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向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一般用式(1)来表示。由于短期内,变量之间的不均衡关系的动态结构可以由误差修正模型来描述。根据AIC和SC等信息准则,选择一阶滞后期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上述(3)式中X1t-1和X2t-1系数为负,表明煤炭行业低碳发展进程与银行信贷和证券市场融资成反比,以银行信贷为代表的间接金融和以证券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对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的作用系数分别达到-0.815和-0.052,证券对煤炭行业低碳发展的支持作用远低于银行业。保费收入与经济粗放发展成正相关,表明自1994年以来,全省保险业受经济粗放发展拉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从总量和结构上对经济低碳发展的调整和促进作用不明显。

二、政策建议

(一)整章建制,谋篇布局,建立促进煤炭行业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加强行业规划,促进产业布局。通过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化解煤炭行业低碳化发展的外部性因素,促进煤炭低碳链条边际收益回归,努力实现资源型经济的整体绿色转轨。立法部门要健全能源法律体系,加强排放立法工作。近期欧盟已经出台有关温室气体减排的立法,奥巴马政府也在积极出台《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应尽快改善和健全煤炭低碳技术和产品的市场环境与法律体系,坚决打击排污企业和污染项目。财政部门应尽快出台煤炭低碳行业减免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税等税费,并通过税收减免、税收返还等多种方式,鼓励培育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信贷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

(二)调整结构,深化创新,建立能源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服务体系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特别是银行信贷投放、股票上市融资操作中对环境保护方面没有统一的法规要求。赤道原则在我国推行缓慢,金融机构探索低碳金融产品方面动力不足,信贷支持仍然倾向于煤炭行业的传统产业。商业银行应切实加强内部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银行采纳和实践赤道原则的经验做法,积极开办“低碳”信贷业务,着力探索和开展低碳企业应收账款、企业知识产权、股权等无形资产的抵押放款,提高煤炭低碳企业的融资满意程度。

煤炭行业论文篇7

1)建立了统一的医疗保险管理系统。各煤炭企业均建立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和各二级单位医保办事处,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并且还制定了管理制度,明确了各自管理权限和范围。多数煤炭企业医疗保险工作推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医保机构与定点医院和药店联网。

2)建立了合理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机制。以前患者就医费用由煤炭企业包揽,缺乏合理的医疗费用筹措机制。而现行医疗保险制度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医疗保险改革政策的规定统一缴纳医疗保险基金,医疗费用由单位和个人承担。以大同煤炭集团公司(以下称同煤集团)为例,单位交费率由2%提高到6.5%,在职职工由过去的不缴费改为个人缴费2%(记入个人账户内),退休人员不缴费。医疗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医疗费的使用由过去的“小病放开、大病统筹”改为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分别使用同煤集团社保处文件。

3)建立了医疗费用个人账户,制约了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前的医疗制度对医患双方缺乏有效地制约机制,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浪费严重,一些职工缺乏节约医疗费意识,“小病大养”、免费“搭车”现象严重;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人看病,全家吃药”的现象。据有关部门估计,全部医疗费用的20%左右为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1978年,全国职工医疗费用27亿元,1997年增加到774亿元,增长28倍,年递增约19%,同比财政只增长6.6倍,年递增约11%。职工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财政的增长速度。现行医疗保险建立了个人医疗账户,账户资金属个人所有,自主使用,结余归己,超支自负,还可以依法继承。这样可以使职工把原来”看病不花自己的钱不心疼”的心里,转变为自我约束医疗行为。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节约医疗费用。

4)有些煤炭企业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还建立了大额医疗保险,用来保障煤炭职工患重大疾病时的大额医疗费。例如:同煤集团医保从2015年将提高员工大额医疗保险征缴标准和报销标准。征缴标准由每人每年48元增加到120元,增加的72元全部由企业承担;报销标准由18万元提高到39万元,切实减轻了职工过去患大病后医疗费个人过重的经济负担,大大减少了职工家庭“因病致穷”现象。

5)有些地方对医保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统筹金做出最高支付限额规定。例如:同煤集团医保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统筹金最高支付限额规定:在一个自然年度内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医疗保险统筹金最高支付限额为6000元。对于一人多病的,除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后使用抗排斥免疫调节剂外,其余十一个病种可最多自主选择三种疾病享受门诊慢性病医疗费补助,每增加一种病种,门诊慢性病医疗费补助在本年度最高支付额基础上最多增加1000元,最高支付至8000元。这样的规定有效地规范了患者的医疗行为,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

2煤炭行业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1)山西几大煤炭集团的职工医疗保险没有纳入社会统筹,一直实行内部“封闭运行”。煤炭职工有很多都居住在当地市区。对于他们来说,就近就医较难。平时小病门诊买药,则大多只能自己掏腰包。但是遇到突发的急诊大病如心脑血管病等,他们就来不及到煤炭集团医院。如果要在市区医院住院,必须煤炭定点医院认定、社保办事机构审批。否则无法报销医疗费。职工急诊医疗费的报销并不顺畅,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报销延期或停滞。这种“封闭运行”的机制不仅给职工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导致保险统筹基金的横向社会互差,不利于分散医疗风险,没有体现出社会医疗保险的共济性与公平性。

2)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虽然有些地方已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但补充医疗保险的实际发展依旧面临着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角色错位、风险管控困难、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度低、发展不均衡和参与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能力低下等种种问题。

3)医疗保险发展存在一定的法律缺陷。医院、医保办事处和患者是三个互相关联的利益主体。医院想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参保患者想得到最优化的医疗服务。有些医院医务人员获得药品回扣,有的医务人员故意延长住院时间,有的医务人员诱导患者过度医疗消费等违法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全国性的社会保障立法,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的。同时存在法律效力不够强,制度不够完善,缺少宣传教育,缺少更高层次的立法等多种不利因素。

4)医疗费用急剧膨胀。医疗服务价格难以科学而准确的确定。医疗服务机构通过增加医疗服务项目数量来提高医疗服务费用。煤企集团下属医院往往通过推销高价药品,用“以药养医”的方式来增加医院的收入和效益。受此影响,职工患者就医费用均偏高,也使得医保经办机构审查工作量大,管理难度大。

3进一步完善煤炭行业医疗保险制度建议

1)山西几大煤炭企业应先选几个市区定点医院,方便职工就医。通过逐年过渡最终纳入市级统筹范围。在医疗保险暂未能纳入市级统筹之前,可先通过在市区选择几所定点医院,本着方便职工看病就医原则,将这些医院视为煤炭职工医院。病人看病后,按照煤炭集团现有规定进行报销。然后医院再和煤炭企业医保部门审核结算。煤炭集团医疗机构多,职工多,如果一下子放开,那么集团内部的各大医院一定会存在患者流失和效益风险,甚至倒闭关门也是可能的。因此先选几个市区定点医院,然后经过几年过渡和完善相关措施逐步纳入市级统筹范围。

2)煤炭企业应该积极稳妥地建立和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是企业在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国家给予政策鼓励,由企业自主举办或参加的一种补充性医疗保险形式。 实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是为了解决职工住院治疗需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和退休人员需个人负担的费用。煤炭职工存在贫富差别,有的职工得了大病个人自负费用负担很重。这就需要补充医疗保险给职工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冲抵,减轻职工患者的医疗费负担。煤炭企业应当根据煤炭职工的需求,积极开展多层次、灵活多样的补充医疗保险。建立和完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就需要大家从整体思想上做出转变。现阶段的情况是很多人对补充医疗保险都还欠缺认知,人们需要对补充医疗保险有一定的了解并引起重视。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宣传普及工作,还应该尽快制定出符合社会民情的补充医疗保险事业推进措施,为补充医疗保险的积极推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最后要加强补充医疗保险专业队伍业务能力建设。

3)医疗保险制度应该以健全的法律作为坚强的后盾。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医保体系中就医和报销流程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和规范,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努力建立医疗机构和社保部门之间良好的运行秩序,规范医疗机构的工作机制。做到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工作,防止有关人员,侵害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保护了医务工作者的权益,使医疗保险事业不断提升并健康发展。

4)对医院加强监管,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医保部门应该设立专业小组对医院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督,专业小组成员要不定时查病房,查用药不合理现象,服务诊断费用不合理现象。同时,还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努力使我们的医务人员思想端正、作风朴实,坚持医疗工作实事求是,一切从病患者实际出发,以正直、诚恳的态度对待病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4结语

煤炭行业论文篇8

执行力,就是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完成目标任务的能力。通俗地讲就是“抓落实”的能力。它有两个层次,其一是个人在工作中的执行力,其二是企业由上而下贯穿每一个环节的整体配合协调能力。

执行力文化就是把“执行力”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群体性意识,其关键在于透过企业文化塑造和影响企业所有职工的行为,进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

二、企业执行力建设的现状

1.执行无效,该做的没做。一些干部职工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对自身要求不严格,遇事推诿搪塞,拈轻怕重。工作执行时拖沓、工作推进缓慢、被动应付。个别干部分不清主次。有的干部职工对政策、规章掌握不透,导致工作质量下降,“三违”现象发生。

2.执行低效,做了没有做好。有些干部在决策时犹豫不决、执行时等待观望,有的对交办的工作缺乏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作风,有的对工作不过问、不检查、不落实,有的缺乏干事创业的锐气和勇气,对发展机遇认识慢,推动发展动作慢,贻误了时机,有的干部习惯于按部就班,工作随大流、一般化、平平过。

3.执行负效,做了不该做的。少数干部职工认为制度是束缚,逃避制度、违反制度,造成制度难以完全贯彻执行。少部分干部业务不熟、能力不强,却不主动学习业务、提高素质,得过且过,消极应付,只见树林不见森林,对工作安排缺乏沟通,导致执行变形。

三、加强执行力建设,培育执行力文化应注意的几个因素

1.执行力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执行意识。人是企业最大的资产,是执行力建设和执行力文化培育的核心。以人为本要求在加强执行力建设时把重点放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坚持理解职工、重视职工、培养职工、激励职工。要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树立“企业即人”的思想。在执行力建设中要把人作为主体放在首要位置,给予职工足够的弹性空间,调动职工在执行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执行力文化培育过程中要始终不渝的将职工放在核心位置;二是树立“企业为人”的思想。让职工自觉接受执行力文化并扎根思想之中,消除职工思想中“加强执行力建设就是企业管严了”的消极因素,让职工认识到执行力在企业改革完善体制时期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执行力建设是为了职工个性发展和自我完善,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和机遇;三是树立“企业靠人”的思想。企业加强执行力建设的目的是确保企业战略目标能顺利实现,提升企业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执行力建设只有把握好这个基点,才会持续有效的提高干部职工的执行意识,提升整体执行素质。

2.执行力建设要坚持文化先行,营造良好执行文化氛围。文化是一种社会性、群体性意识,是某一群人或者一个团体、组织的共识。要以执行力文化建设为阵地,找准执行力建设的突破口,把握住执行力建设的三个特点,即敢、快、对。“敢”就是要求执行要有决心,有毅力、锐意创新、敢于碰硬、义无反顾,有一种百折不挠的执行精神。“快”就是要有节奏、有效率,雷厉风行、言出必行,始终保持一种高效快捷的执行风格。“对”就是方法得当、措施得力、规范有序、公平公正,有一种科学稳妥的执行效果。只有把握这三个特点,执行力文化建设才能得以产生先进的执行理念。

3.执行力建设要坚持软硬件同步,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切实有效的执行力文化能够较好地提高干部职工的执行意识。但执行效果如何、执行过程怎样控制等需要一套科学合理并且完整的监督考核机制管理。监督考核是将执行过程中需要考核的各项要求贯彻到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层面和环节的重要手段,确保执行不打折扣,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监督考核机制的建立需要运用规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明确执行过程中领导、部门和职工等各自的责任,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头,责任落实到岗位,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执行体系。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