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贷款年度总结8篇

时间:2023-03-14 15:05:27

贷款年度总结

贷款年度总结篇1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绩效;内部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115-02

1 导论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民间资本出资设立的,由地方批准成立遵循“只贷不存”原则并被定位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贵州和四川五省(区)开展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目的是在现行市场条件下为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微小企业等没有或缺乏融资渠道的提供贷款,以帮助他们提高生活水平和扩大生产,同时,也为建立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积累成功经验。

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提出了就广西自治区开展小贷公司试点的基本原则,准入制度,以及发展规范等。从2008年年底至2009年6月,广西小额贷款公司进入了试点阶段。截止2012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的小贷公司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小贷公司的数量从2009年底的22家已经增加到2012年底的186家。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影响小贷公司经营绩效的因素包括:成本(Hulme and Mosley,1996)、监管(Armendariz and Morduch,2005)、融资、税收(汪三贵,2000;宋汉光,2010)、经济水平(Woller andWoodworth,2001)、公司外部宏观、中观、微观环境(王睿、蒲勇键,2010)、利率(洪正,2011;潘广恩,2009)等。杨小丽、董晓林(2012)对江苏省246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贷款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复杂:中小企业贷款比例、大额贷款比例、贷款集中度、担保贷款比例、贷款利率和长期贷款比例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绩效均有负向影响。

本文采用最小加权二乘法,通过对广西地区至2012年底经营超过1年的136家小贷公司的营业数据进行分析,探求影响小贷公司经营绩效的因素,研究发现,员工人数、灵活贷款占比、年度平均贷款利率、融资比例均与ROE正相关,三个月以上贷款占比、不良贷款率与ROE负相关。

2 经营绩效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获取的样本公司的数据可以发现,广西小额贷款公司存在以下特点。

2.1 贷款对象以个人为主,涉农比例严重不足

2012年贷款发放总额为1511901.31万元,其中有58.4%发放给了个人,有1.4%发放给了个体工商户,有40.2%发放给了企业和组织,涉农贷款总额为66609.5万元,占贷款发放总额的4.4%。广西小额贷款公司的

2.2 平均贷款规模大,贷款方式以保证贷款为主

广西小额贷款公司的单笔贷款规模以大于等于50万元为主,其贷款余额占到贷款余额总量的93.25%。据调查,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存在将大额度贷款拆分上报的现象,因此实际的单笔贷款规模可能更大。在贷款方式上,广西小额贷款公司主要采取保证贷款的方式,根据样本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担保贷款占总贷款的84.57%,其中以保证贷款为主,保证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为45.28%,其次抵押贷款占比也相对较多,占总贷款的29.54%。

2.3 贷款期限长,利率浮动大

贷款期限以3个月到12个月为主,其中占比最高的为6个月到12个月长期贷款,占总贷款的47.99%,小于3个月的短期贷款只占到总贷款的24.33%。从贷款利率的执行情况来看,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水平可以按照基准利率的0.9~4倍执行,伸缩空间较大,因此,根据贷款期限不同设定的贷款利率水平高低不一。数据显示3个月到6个月的贷款利率浮动较大,其平均最低利率为5.55%,平均最高利率为36.94%。

2.4 资金周转和风险控制差异大

从样本公司的数据来看,资金周转率最高达到528.5%,最低的只有2.8%,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的灵活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样在风险控制方面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最高的为424.22%,最低为0,差距很大。

2.5 总体赢利,公司间收益偏差大

136家样本公司总体上已经实现赢利,其税前利润总额为37260.2万元,税后净利润为28729.83万元,由此可以看出小额贷款行业具有较高的赢利水平是推动这个行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从2012年开始广西对小额贷款公司所得税实行地方税返还政策,从原来25%的所得税税率降为9%,营但由于各地市的执行力度不同所以从样本公司的数据来看总体的所得税率为19%(所得税总额/利润总额)。营业税率为5.6%(营业税总额/营业总收入),与金融业5%的营业税率基本持平。样本公司在经营收益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净利润最高的达到5745.92万元,最低的只有-26.02万元。

3 指标的设计与计量方法的选取

盈利能力是小贷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其强弱综合反应了小贷公司业务、管理和经营水平。现有考察指标主要是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大部分企业净利润为正,但总体水平不高,100万元以下的有68家。只有2家企业净利润超过1000万元。相应的,净资产收益率普遍较低,平均低于5%。因此,总体上,广西小贷公司的经营绩效相对较低,主要在于内部管理运营效率相对低下,其具体状况和成因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分析。

3.1 模型的设计

本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内部和外部因素指标作为主要解释变量,公司规模作为控制变量。

ROEi表示的是净资产收益率,xi表示的是主要解释变量,包括员工人数、涉农贷款率、个人和个体贷款占比、灵活贷款占比、5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3个月以上贷款占比、年度平均利率、不良贷款率、银行融资占比、所得税率,yi表示的是控制变量,包括总资产和公司成立年限。

3.2 指标数据的处理

根据本文模型所选择的变量,本文选取了样本公司提供的相关数据作为变量的衡量指标。

首先对模型进行了B-P检验(原假设是存在同方差),检验结果为prob>chi2=0,说明该模型存在异方差,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进行修正后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贷款方式占比分别选用了信用贷款占比和灵活贷款占比作为衡量指标,计量结果显示信用贷款占比对净资产收益率没有显著影响,灵活贷款占比对净资产收益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采用膨胀因子法对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VIF的平均值为1.71

4 实证结果分析与启示

回归结果显示贷款结构中灵活贷款占比与ROE显著正相关,3个月以上贷款占比与ROE显著负相关,个人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占比、5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对ROE没有显著影响;年度平均利率与ROE显著正相关;融资比例与ROE显著正相关;不良贷款率与ROE显著负相关;员工人数与ROE显著正相关。

基于以上的实证结果,本文得到的启示如下:

第一,贷款方式采取灵活贷款。实证结果显示信用和担保贷款占比与净资产收益率呈正相关,要提高灵活贷款占比,其中信用贷款存在较大风险而保证贷款方式多样,较信用贷款而言风险小,操作便利。在提高经营绩效的同时真正体现小额贷款公司放贷灵活的业务特点。

第二,贷款期限不宜过长。实证结果显示大于3个月的贷款占比与净资产收益率呈负相关,贷款期限长不宜于对风险的控制,容易出现不良贷款,且监督成本高。为保证

公司的经营绩效,应当降低贷款期限并可适当增加过桥贷款业务。

第三,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早日纳入征信系统。调研发现广西小额贷款公司还未纳入征信系统,这使得小贷公司对贷款对象的信用情况较难掌握,并且小额贷款公司以灵活贷款为主,灵活贷款没有抵押物风险较大,不良贷款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呈负相关,小贷公司应当制定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在贷款放前借助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了解贷款对象的信用情况,并对贷款人的还款能力调查清楚,在贷款投出后进行后续跟踪,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第四,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小额贷款公司创造较好的融资平台。广西小额贷款公司现有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从获得的样本公司的数据来看,2012年营业的小贷公司中有28家进行了增资扩股,24家从银行融资,银行融资成本较低。此外,也有少数公司通过重庆金交所融资,但成本较高,难以推广。目前国内已有部分省市进行了融资创新,例如天津市在2011年设立了小额信贷批发基金,通过设立小额信贷批发基金可以将大量富余“社会资金”集中起来,挑选有活力或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小额信贷机构进行投资,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福建、海南、黑龙江、浙江等多个省份的小贷公司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回购式资产转让业务,温州在今年7月份成功发行了全国第一单小贷公司“小贷债”……区政府应该借鉴国内融资创新的成功经验,为本区小贷公司积极探索融资新渠道。

参考文献

[1]Hulme David and Paul Mosley.Finance against Poverty[M].Routledge,London,1996.

[2]Armendáriz B, Morduch J. The economics of microfinance[M].MIT press,2010.

[3]汪三贵.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和前景[J].农业经济问题,2000,(12):18-20.

[4]宋汉光.从三类机构的运营效果比较看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J].浙江金融,2010,(12):6-9.

[5]Woller,Gary.Reassessing the Financial Viability of Village Banking:Past Performance and Future Prospects[R].MicroBanking Bulletin,2000.

[6]王睿,蒲勇健,明悦.互惠性金融创新: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9,(3):041:139-141.

[7]洪正.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可行吗?―――基于监督效率视角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1,(2):44-58.

[8]潘广恩.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J].浙江金融,2009,(4):15-17.

贷款年度总结篇2

截至2012年7月末,根据支行上报及A银行广州市分行对外报表数据显示,全行对公房地产贷款共240.94亿元,占比17.8%。A银行广州分行2008年至2011年对公房地产类贷款迅速增长,贷款余额从95.45亿元增至310.39亿元,增幅约225%,远超总贷款增长速度(65%)。房地产贷款占比也一路攀升,从13.3%增至26.1%,直至本年度才开始回落。根据统计及普查结果,截至2012年7月末,全辖贷款余额1,349.9亿元,对公房地产投向贷款余额为261.27亿元,占比19.4%,较年初减少约47亿元,主要原因是统计校准、到期收回、延期放款等原因。如图1所示。A银行广州分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261.27亿元,远超同业平均值,事实上,银行隐性房地产在房地产企业改头换面各出其谋承贷后,实际数据远远不止20.33亿元。若再考虑50亿房地产信托投资,以及代销的13亿房地产企业理财产品,以及隐性的房地产企业用款的信托或理财投资,则A银行广州市分行房地产行业授信集中度占比严重超标,行业集中度风险非常突出,亟须通过考核导向等一系列措施控制房地产贷款总量的增长,化解系统性风险。

二、A银行广州市分行贷款结构分析

截至7月末,全辖对公房地产投向贷款总额实际约为261.27亿元(不含信托投资)。总体而言,A银行广州市分行房地产贷款存在以下总体特征:一是房地产贷款总量大、占比高,行业集中度风险突出;二是综合客户群体、担保方式、项目地段等因素进行个案分析,大部分贷款风险可控,但因有约42%的贷款期限超过3年,风险仍可能滞后反映;三是部分优质客户授信金额大,且存在未封闭运作或未按销售进度还款等风险,需重点关注。A银行广州市分行超过90%的房地产贷款为抵押担保方式,总体风险可控。但因单户大额贷款占比较高,单户贷款余额超过3亿的共有28户,金额达105亿,约占40%,即使一户出险也将给A银行广州市分行不良指标及经营责任带来巨大压力。从贷款期限角度看,A银行广州市分行房地产贷款期限结构以中长期为主,风险可能滞后反映。其中,贷款年限为三年内的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53亿元,占比58.6%;贷款期限超过3年,约占42%。按到期时段情况,2012年下半年到期的房地产贷款共计22.52亿元,占比8.6%;2013年上半年到期的房地产贷款共计45.49亿元,占比17.4%。其中,2012年及2013年上半年到期贷款约68亿。2012年到期的房地产贷款主要集中在花都、白云、番禺等支行,其中上半年到期的贷款大部分已申请展期续贷。本年大额到期客户主要为天建房地产3亿元、瑞华集团2.75亿元、珠江侨都房地产2.4亿元、置业南雅房地产1.92亿元等,如考虑按月/季定期供款的到期情况,则本年及2013年上半年到期房地产贷款远不止68亿,需引起高度重视,密切关注项目销售进度和到期还款能力。按项目地段,销售地段总体比较良好,投向广州市区的贷款规模为151.63亿元,占比58%;投向广州郊区的84.24亿元贷款项目主要分布于番禺、增城、花都、从化,其中投向市郊非中心城区的偏远地段(主要是度假性房产)的贷款约为35亿元,总体占比约13.4%;投向异地的25.4亿元贷款项目主要分布于清远、广西、中山等地。按项目类型,主要为商品房,市场需求相对旺盛,别墅占比仅0.6%。按项目运作,非封闭运作房地产贷款占比48.6%,不利于对项目整体的风险管控。2014年第1期下旬刊(总第541期)Times

三、A银行广州分行防范和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建议

(一)建立流程银行对房地产信贷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当今世界上先进的商业银行都选择了以业务条线垂直运作和管理为主的模式。而我国商业银行几乎都采用总、分、支行的“部门银行”机制,管理层级繁杂,服务效率低。而客户对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加重视其环节多少、耗时长短和金融产品是否能满足自身需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探索流程银行建设,对于在银行贷款业务中占比较重的房地产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应学习国际先进银行经验,结合我国现实,进行房地产信贷业务流程再造,将房地产信贷业务集中整合经营,细分市场,重组客户群,提高房地产信贷业务客户经理的专业性,增强营销深度,改善客户体验。同时对商业银行总行和下属的所有分支行在其分布的地理区域内的房地产信贷业务统一规划和配置资源,提高银行对有限资源的配置和经营管理效率,强化对细分市场后的房地产信贷业务的管理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

(二)严格执行贷款面谈制度银监会于2010年2月了《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要求银行要严格执行贷款面谈制度。这种制度可以帮助商业银行从根源上提高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质量。银行工作人员在与贷款申请人面谈的过程中,能够更直接、更有效的鉴别客户身份,了解申请人的收入水平、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详细询问贷款的真实用途。

(三)采用独立评审制度独立评审制度,是指总行授信评审部直接向分支机构派驻信贷审查官,通过其所领导的分行授信评审部对贷款申请进行审核,同时实行贷款审批权与贷款发放权分离。独立评审制度可以使商业银行减少审批环节,缩短贷款审批时间,提高贷款效率,降低不良贷款率。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结合自身经营管理情况,尝试推行与独立评审制度相似的改革措施,优化信贷业务。

(四)强化贷后管理,防范和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使用的全过程监控,对房地产信贷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连续跟踪,防止发生违规使用房地产信贷资金的情况;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要分阶段发放,对于阶段性开发任务完成的质量情况进行检验,以保证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进度和质量;要密切关注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对于企业发生的重大财务事项,应及时分析其对企业现金流量和还款能力的影响,建立风险预警体系,防止风险扩大;加强对贷款抵押物的管理及抵押物价值变化的监测与评估,对抵押手续不完善及抵押物不足额的部分及时追加有关担保。对于个人,由于其贷款时限长,随着时间推移,其违约风险会加大,因此,应及时关注借款人的经济状况,一旦发现借款人出现失业、固定收入下降、意外事故等造成还款能力下降的可能性,要对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做好应对措施,并与保险公司联络,启动保险程序。

贷款年度总结篇3

关键词:货币信贷;增量与结构分析;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1-0031-03

2009年以来,三亚市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内需、促增长、保稳定”政策,有效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1-8月,三亚市信贷投放规模继续扩大,截至8月末,三亚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9.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8.33亿元,同比增长28.04%,比年初增加34.02亿元,同比多增26.21亿元。特别是6月份,贷款增量迅猛,贷款波动幅度大,史无前例。[1]

一、2009年1-8月份货币信贷增量与结构分析

(一)2009年1-8月份贷款总体增长情况

1.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力度加强。1-8月份,三亚市各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59亿元,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6.5%,比2008年同期高24.4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明显,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力度明显加强。[2]

2.贷款增量起伏较大,季末冲高现象明显。如图1所示,2007、2008年的折线平滑,而2009年的起伏较大,季末冲高特点明显。2009年第一季度前两个月的新增贷款仅1.66亿元,而3月份仅一个月的新增贷款就达7.05亿元,第二季度季末冲高更为明显,4、5月份的贷款余额均为负增长,而6月份单月新增贷款达21.86亿元。[3]

(二)2009年1-8月份贷款结构分析

1.机构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各项贷款比年初大幅增加,贷款市场份额占全市金融机构的60.04%,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市场份额占全市金融机构的29.29%,其他银行的市场份额仅为10.67%。截至2009年8月末,国有商业银行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7.66亿元,比年初增加28.27亿元,增长57.24%,2009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占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83.1%,贷款市场份额占全市金融机构的60.04%。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7.89亿元,比年初增加4.89亿元,增长14.82%,贷款市场份额占全市金融机构的29.29%,比去年同期下降5.06%。[4]

2.投向方面。贷款呈现较明显的行业集点。二十个行业分类中贷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五个行业。其中房地产业2009年8月末贷款余额46.96亿元,比年初增长134.34%,占各项贷款总额的36.30%;住宿和餐饮业2009年8月末贷款余额23.93亿元,比年初增长27.08%,占各项贷款总额的18.5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09年8月末贷款余额9.75亿元,比年初增长20.97%,占各项贷款总额的7.54%;农、林、牧、渔业2009年8月末贷款余额5.41亿元,比年初下降11.31%,占各项贷款总额的4.1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009年8月末贷款余额4.80亿元,比年初下降42.51%,占各项贷款总额的3.71%。而上述五个行业中仅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两个行业就集中了三亚全市金融机构63.38%的贷款,且房地产业贷款增速最快,比年初增长了134.34%。金融机构信贷投向基本符合三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5]

在房地产业贷款中,我们具体分析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截至2009年8月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38.21亿元,占整个房地产业贷款余额的81.37%,比年初新增22.39亿元,增长141.53%。如图2所示,2008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贷款平稳发展,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开发贷款有所下降,而2009年国务院连续出台一系列针对房地产的救市措施,导致房地产开发贷款快速增长,特别是6、7、8月份增量明显加大,8月份房地产开发贷款比年初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整个房地产业贷款比年初的增长速度。[6]

2009年8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9.24亿元,比年初增加3.93亿元,增长15.53%,增速较为平稳,反映当前房地产需求较为理性(见图3)。

3.期限结构方面。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占全部贷款余额的86.15%。8月末,全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111.4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86.15%,同比多增32.98亿元(见图4);短期贷款余额17.58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3.60%,同比少增4.6亿元(见图5)。[7]

二、货币信贷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贷款总量激增,且时间分布上波动较大,存在四方面风险

2009年1-8月份,银行信贷高速增长,全市累计发放贷款59亿元,超过2008年全年发放贷款数。此外,贷款增量在时间分布上波动较大,季末冲高现象明显,仅6月份就投放贷款24.14亿元,占新发放贷款的40.92%。这存在四个方面的风险:一是贷款总量在短时间内激增,存在放松对项目审查要求的风险,影响贷款质量。二是贷款增量在时间分布上波动较大,影响货币政策的平稳性。三是季末冲高,存在银行为完成季度贷款规模任务而集中放贷,季初再收贷的可能,这使得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打折扣。四是贷款规模任务在上半年完成了近90%,将影响下半年的贷款投放力度,进而对企业下一阶段的资金面造成影响。2009年,三亚市投资项目的资金特点是,上半年主要用财政的钱,下半年主要用银行的贷款(受时滞性的影响,上年签约的贷款,一般下半年才能逐步用到实体项目上),由于今年下半年银行贷款投放力度减弱,明年三亚市新增项目的资金面可能趋紧。

(二)信贷资产的行业集中度高,存在风险集中的可能

二十个行业分类中贷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渔业五个行业,这五个行业8月末的贷款余额合计90.85亿元,占三亚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70.24%。而这五个行业中仅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两个行业就集中了三亚市全金融机构63.38%的贷款。以房地产为例,房地产业贷款增速最快,其开发贷款余额占整个房地产业贷款余额的81.37%,比年初增长了134.34%,其贷款余额占三亚市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36.30%。三亚市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之大,增速之快,其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银行信贷的行业集中度越高,越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和企业经营周期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

(三)信贷期限结构不平衡,存在流动性风险

截至2009年8月末,三亚市全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86.15%,短期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3.59%,且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较快,短期贷款同比不升反降。银行中长期贷款增加,能够给银行带来较长时间的稳定收入,同时也给银行存贷款期限搭配上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旦存贷款期限搭配错位,银行的流动性将承受较大压力,存在较大的系统性风险。

三、防范货币信贷风险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切实提高信贷投放均衡性

2009年前8个月,信贷激增,后4个月信贷增速将有所放缓,为了支持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应积极加强政策引导,维持信贷总量的稳定增长。信贷资金是经济运行的血脉,资金均衡投放才能保证经济的均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要增强对风险的判断和识别能力,合理把握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坚持分季均衡投放贷款的原则,防止盲目降低贷款条件,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而虚增贷款、扩大风险的经营行为。

(二)优化信贷结构,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

一是加强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监测分析,提高窗口指导效能。紧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原则,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大项目、政府政策扶持的重点项目要争取更多的信贷规模支持。二是加强信贷资产管理和资金监控,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或通过非正常途径进入房地产市场等情况。三是加强沟通和协调,积极采取银团贷款方式,防范贷款集中度风险。开展银团贷款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多边审查、多边监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达到分散贷款风险,规避银行间不正当竞争的目的。四是密切关注房地产动态,正确认识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重视房地产的市场分析和宏观政策面分析,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及央行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有关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审批条件,通过控制房地产信贷总量和调整完善房地产信贷结构防范风险。五是加大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管理,增强个贷中的风险意识。加大对借款人资信的评估,从严审查借款人的职业稳定性和偿还能力,对购买多套住宅的住房贷款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对经济欠发达、管理不到位、违约率高的下属机构,将更严格执行停牌、退出机制。六是加强金融机构风险预警,及时发现隐患,防范和化解风险。

(三)积极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政策,合理调整贷款期限结构

辖内的工商银行及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三家股份制银行要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比例,通过提高中长期信贷资产价格,降低短期信贷资产价格,使贷款期限结构更加匹配。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将吸收的存款反哺农村地区。通过合理调整贷款期限结构,以达到防范流动性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贷款年度总结篇4

关键词:房地产信贷;房地产周期;信贷风险;违约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1-0142-05

房地产信贷是房地产金融的基础与核心。房地产金融以基本的信贷业务为起点,至今房地产信贷仍然占据了房地产金融的主要部分,对房地产金融安全和市场波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房地产信贷对微观主体和宏观经济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微观方面,个人通过信贷方式克服了消费者面临的流动性约束,有利于实现购买力的跨期转移,实现消费者的跨期效用最大化.以信贷为主的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和信贷政策对于住房消费具有极大的影响;信贷也是房地产企业较为可靠而成本较低的融资渠道;金融机构通过开发多种多样的金融工具,比如住房公积金、住房储蓄存款、抵押贷款证券、房地产信托基金等,将小额而分散的住房储蓄集聚起来,转变为住房投资,满足大规模的社会化住房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宏观方面,房地产信贷市场也为宏观调控提供了一个场所和工具,政府通过信贷控制、改变利率或者税收政策来加强住房信贷的自发调节作用,会进一步缩小经济波动。

由于发展阶段、市场化程度和制度基础的不同,目前中美房地产信贷在总体规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信贷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这些差别导致了房地产信贷与房地产周期、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互动关系上呈现不同的特征。了解这些差别,对于借鉴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更好的防范房地产信贷的周期性风险、其他系统性风险以及非系统性风险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中美房地产信贷现状特征比较

(一)中国房地产信贷现状特征

中国房地产贷款主要分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根据央行公布的数字,在2009年底居民按揭贷款和房地产开发的总额为7.33万亿元人民币,占商业银行全部贷款的比重从1998年末的4%提高到2009年末的18.3%,占GDP的21.86%。美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据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一半以上,与美国相比,中国房地产贷款无论从绝对额还是占比看都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图1列示了2003―2009年全国房地产信贷余额、开发贷款余额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的发展变化情况。

1.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自1998年开办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实现了较快的发展速度。2003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房地产信贷更是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态势。2009年底,中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为4.8万亿,占整个国内银行体系贷款总额的11.1%左右,占GDP的比例为12%左右。而美国2007年6月份按揭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34%,占GDP的71.6%。

2.房地产业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依赖程度较高。到2009年底,中国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2.53万亿元,占整个国内银行体系贷款总额的6.66%左右。近年来,由于上市、发债等直接融资渠道的增加,房地产企业对银行业信贷依赖程度有所降低。国内信贷占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的比重由2003年6月末的25.99%下降到2010年5月的20.3%。自筹资金占35.0%,其他资金占4J4.1%(见表1)。在其他资金里,定金及预收款占55.7%,个人按揭贷款占31.1%。考虑国内信贷和销售款回笼中的住房按揭贷款,那么房地产开发对银行信贷依赖程度大约为34.1%。从另一侧面来分析,反应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金融杠杆指标之一――按揭贷款与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之比,从2008年底的2.48增加到2009年的3.19,说明杠杆指标较高,房地产信贷存在一定风险。

3.住房信贷增长促进了住房投资扩大。虽然住房贷款是一种消费贷款,不会直接贷放给房地产开发商,但是住房贷款促进了住房销售,转变为开发商的销售收入,成为开发商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在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中,定金和预收款的比重约27%。而定金和预收款中很大一部分应该是由住房抵押贷款转来的。

4.信贷资金的快速增长是房价持续高涨、市场繁荣的重要推动力量。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 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国内贷款11293亿元,增长了48.5%,这部分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同期全国无论是商品房成交量、销售额、房价涨幅,都创下了历史纪录,其中新房成交价格涨幅第一次超过了20%,达24%。数据说明,中国房价高涨背后,信贷资金推动因素明显。

(二)美国房地产信贷现状特征

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是以私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私人信用经济。房地产信贷是支撑美国建筑业和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金融杠杆。美国房地产贷款是银行发放的为客户取得不动产提供融资的贷款。按美联储的统计口径,美国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分为5大类,分别是:建设与土地开发、非农场非住宅、农场贷款、多户住宅和1-4户住宅。一般将前4类归为商业房地产贷款,1-4户住宅贷款被归类为住宅房地产贷款。1987―2009年期间,美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总量随较长时期的经济繁荣以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扩张而急剧膨胀,年均增长率达到9.6%,不仅高于商业银行资产和贷款的增长速度,更是远远高于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的增长速度。1987年美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为5 022亿美元,2009年增加到3.8万亿美元,增长了7.57倍。1987年房地产贷款在总贷款中的占比为31.4%,而2009年则上升到56.6%,占据了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半壁江山,成为美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信贷资产,房地产贷款在美国商业银行资产中的相对重要性持续上升。除商业银行之外,美国购房者还有其他获得贷款的渠道,比如非银行类住房抵押贷款公司,以及市场中存在大量独立的贷款机构和数量庞大的贷款经纪人。

1.私营金融机构占主体。美国的房地产金融业务以各种私有金融机构为主体,这些私营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互助储蓄银行、储蓄贷款协会和保险公司等。美国购房者大多数通过这些私营金融机构的住房抵押贷款来解决住房问题。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c,简称房利美)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简称房地美)是美国最大的两家非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分别设立于1938年和1970年,属于由私人投资者控股但受美国政府支持的特殊金融机构。两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从抵押贷款公司、银行和其他放贷机构购买住房抵押贷

款,并将部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后打包出售给其他投资者。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所经手的住房抵押贷款总额约为5万亿美元,几乎占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总额的一半。

2.房地产贷款结构以消费信贷为主。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以消费信贷为主,主要是为个人买房提供资金。个人购房按揭贷款总额占房地产全部抵押贷款总额的76%,如果加上多户住宅贷款,则比例高达82.4%。其他贷款包括开发贷款、建设贷款、商业楼贷款、农场贷款等等加起来才占17.6%。这种贷款结构是与美国住房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市场特点相联系的,其目的在于为购房者提供资金支持,以促进商品房销售。

3.住宅房地产贷款品种丰富,市场完善。为了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同时满足购房者不同的贷款要求和投资者的投资愿望: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房地产抵押市场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抵押品种,大概可以按如下内容分成几大类。按利率是否可变可分为:固定利率抵押和可调利率抵押;按抵押的年期可分为5年、10年、15年、20年、30年等;按还期方式可分为:平均摊还,递增还款、气球抵押;按提供抵押信用保险的机构分为,FHA抵押、VA抵押、常规抵押等。仅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推出的抵押品种就有十几种。

(三)中关房地产信贷现状特征比较

1.房地产信贷市场规模与发展潜力不同。一个国家的房地产市场与其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密切相关。2009年中国房地产信贷余额为7.33万亿人民币,全年GDP 33.53万亿人民币,占GDP的比例为21.9%,而美国2009年房地产信贷是3.80万亿美元,当年GDP12.79万亿美元,信贷占GDP比例为29.7%。中国信贷总量低于美国,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也较低,说明房地产信贷市场远未饱和。美国的房地产信贷市场有上百年历史,住房按揭市场也有50多年,中国房地产信贷市场、特别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市场刚12年,未来仍有空间继续通过信贷扩张来推动行业发展。

2.房地产信贷市场发展成熟度不同。美国具有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与其相对应的是一个具有充分多元化和多样性的成熟房地产金融市场,房地产信用和贷款支持方面相对成熟。例如美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市场分类十分详细,可满足不同类型投融资需求;中国房地产信贷从1998年房改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正式启动至今仅有20多年发展历史。与成熟发达的房地产金融市场相比,中国的房地产信贷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以利率为主的调控信贷规模与结构的市场化信贷调控机制,开发资金来源过多依赖信贷资金,融资成本较高等。

3.房地产信贷结构不同。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中个人购房按揭贷款总额占房地产全部抵押贷款总额的76%~82.4%,是与美国住房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市场特点相适应的;目前中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房地产贷款余额的比重为65.48%,开发信贷占有34.52的比例,银行开发贷款比例较高一方面说明中国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对于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性较强,另一方面也是与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供不应求的市场结构相适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必须通过房地产开发解决大量流动人口进城问题,改善人民居住条件,因此,房地产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以提供更多的住房供应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

4.房地产业融资方式不同。中美两国房地产业对金融的依赖程度和融资方式有很大不同。中国房地产行业中的开发商借款有20%左右来自于银行贷款,加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资金来源中还有34.1%左右的资金直接依赖商业银行贷款,因此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承担着房地产行业波动产生的巨大风险。而在美国,开发商和购房者对银行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很多开发商本身就是大型财团或上市集团公司,或者都以大型财团或大型集团公司为背景,融资渠道相对广泛。

5.贷款制度不同。中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在利率、首付比和典型贷款期限等方面存在差异。浮动利率与可调整利率都可以及时反映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减小借贷双方承担的利率变动的风险。中国的首付比较高,贷款期限较短,贷款风险较小,利率较高。

二、中美房地产信贷风险比较

在房地产市场繁荣和衰退的周期运行过程中,银行始终面临着信贷风险。房地产信贷风险,指经营房地产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或市场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其资产收益或信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中国房地产信贷在金融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房地产贷款快速增长,银行业信贷支持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也成为风险最为集中的领域。

(一)中国房地产信贷风险特征

中国房地产业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从土地使用权的购买、开发商融资,到消费者抵押贷款,大部分资金都来源于银行的贷款。金融市场发育不够健全,商业银行在承担了房地产业大部分资金需求的同时,也积聚了房地产业大量融资风险。从人民银行《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平均为2.74%,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平均为1.08%,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不良率相对较高,平均为5.04%。由于房地产信贷占到银行贷款的比例达到18.3%,并且继续上升,房地产信贷潜伏的危机不容忽视,房地产市场的信贷管理与风险控制,成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核心所在。

1.房地产信贷的顺周期性使银行业面临较大风险。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以及过度的投机,致使房价短期内迅速上扬,也可能导致其价格在短期内迅速回落。当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银行资金贷出意愿较强,住房信贷金融机构缺乏风险防范手段,积极扩张信贷规模,对于开发商融资给予过度支持,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识别不足。

当房地产信贷政策紧缩时,即房地产贷款量下降时,房地产贷款违约率上升,从而信用风险上升。抵押贷款利率上升导致购房者还款违约率上升,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

2.信贷结构“短存长贷”的矛盾使得银行业潜伏着相当大的风险。突出表现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由于其风险较低收益稳定,一直被银行视作优质贷款。随着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不断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在商业银行信贷总量中所占比例逐步提高,贷款的长期性和银行资金来源的短期性矛盾加剧,从而加大商业银行的中长期流动性风险和资产结构的不合理性。由于中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没有被证券化,银行无法通过出售证券化产品增加流动性、分散风险,长期贷款的风险都系在银行这一根线上。

3.信用风险。首先是抵押物价值风险。债务人通过不正当手段,比如在买卖合同中故意提高房价或通过评估故意抬高价格,从而达到提高借贷额度的目的,导致借贷额超过抵押物变现价值,使得债权人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其次是债务人信用风

险。表面上看,中国房地产信贷制度很严格,银行贷款之前要对贷款者的月收益情况、信用情况和抵押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但由于个人征信体系缺失,银行在审查住房按揭贷款人资格时,只要个人公司证明,贷款人可以很容易用假的收入证明、工资证明等虚假文件到银行进行按揭贷款。这样很容易造成月供支出占实际月收入比重过大的情况。据统计,住房按揭贷款人当中,54.1%的人月供占其收入的20%50%,甚至有31.8%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超过了银监会《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中“应将借款人住房贷款的月房产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50%以下(含50%)”的警戒线;第三,处置抵押物的法律不健全。在抵押物处置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一旦债务人违约,那么债权人就会提出对抵押物的处分,但是,在中国现阶段,法院、执行部门对抵押物的执行实施难度很大。

(二)美国房地产信贷风险特征

美国房地产信贷市场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建立了完善的信贷制度、信用制度和较为系统的信贷风险防范体系。然而,由于实行抵押贷款证券化,银行获得了过多的流动性,为了更高的利息收益,银行倾向于给信用不好的人发放贷款,使得信贷风险激增。次贷危机正是这种风险的集中反应。

按照贷款质量的不同,美国的按揭贷款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优质贷款市场(Prime Market)、“ALT-A”(Alternative A)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Subprime Market)。优质贷款市场面向信用等级高(信用分数在660分以上),收入稳定可靠,债务负担合理的优良客户;次级市场面向信用分数低于620分,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ALT-A”贷款市场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庞大灰色地带,它既包括信用分数在620到660之间的主流阶层,又包括分数高于660的高信用度客户中的相当一部分人。

次级市场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市场,次级市场的贷款公司大胆推出各种新的贷款产品以吸引信用条件较差者,其共同特点是,零首付、低首付,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高2%~3%,高风险,高收益。其中的可调整利率还款方式允许借款人在前两年以低于市场利率水平的固定利率还贷,两年后再转化为利率水平高于市场利率的浮动利率贷款。在还款的开头几年,每月按揭支付很低且固定,等到一定时间之后,还款压力陡增。在1990年代,次级贷款在整个住宅贷款比重中约占2%左右。到2006年末,次级贷款奇迹般地增长到I.3万亿美元,占到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中约13%比重。“ALT―A”贷款被普遍认为比次级贷款更“安全”,而且利润可观。但是在2003年以来的房地产繁荣期,“ALT―A”贷款机构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丧失了起码的理性,为不够条件虚报证明的贷款人大开方便之门,大大降低了此类贷款的安全性。据统计,2006年美国房地产按揭贷款总额中有40%以上的贷款属于“ALT―A”和次级贷款产品,总额超过4 000亿美元。次贷危机中,此类贷款的拖欠率高达15%~20%。

美国信贷风险次贷市场与“ALT―A”贷款市场风险主要是房价风险和利率风险:一是人们认为房地产会永远上涨,只要能及时将房子出手,风险就是“可控”的,而一旦市场形势变化,房价持续下滑,潜在的危险就一触即发;二是认为房地产上涨的速度会快于利息负担的增加。而美联储连续提高利率大幅增加了月供金额,贷款总债务不断上升使本来不够资格的贷款者无力偿还。

(三)中关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区别

总体来看,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杠杆程度并不高,整体的信贷风险依然可控;从信贷数据来看,目前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及按揭贷款余额合计占总贷款的比重为18.3%,远远小于美国56.6%的比例,较发达国家经济体30%以上的占比也尚有一定距离;部分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的结果显示:若房价下跌30%,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可能上升约1个百分点,但是单就按揭贷款来说,即使房价下跌30%,银行的平均按揭贷款首付比例是50%,也不会有太大风险;中国居民住房按揭贷款总量仅相当于居民存款的18%,大幅低于美国的213%。考虑到26万亿的居民储蓄存款以及38%左右的储蓄率,中国整体的信贷风险依然可控,且尚有较大的杠杆提升空间。

1.风险产生的根源不同。根据Mckinnon等最早提出的“道德风险”危机理论,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的扭曲造成了金融风险的过度积累;Krugman指出由于政府担保行为的存在,制度上的道德风险问题是市场不能承受之重;Raddet等提出信贷危机发生的根源在于市场上的恐慌性投机冲击,而这与该国银行流动性紧缺关系密切。相比而言,中国的金融体系不完善,信贷危机的发生更多根源于金融制度的扭曲;美国实行的政府对个人抵押贷款再抵押的担保则为风险的暴露埋下了隐患,长期的低储蓄率造成银行的流动性紧缺是发生危机的重要条件。

2.风险的分布不同。中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的18%左右,而美国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的这一比例是53%,还不包括由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数以万亿美元计的抵押贷款衍生产品。相比而言,中国的房地产金融风险系于银行这一条线上,房地产市场风险集中在银行领域,但是风险更加可控。美国的信贷风险分布较广泛,不仅存在于信贷市场,也存在于住房抵押二级市场等较为广泛的领域。由于美国抵押二级市场发达,银行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上出售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来摆脱“短存长贷”引起的流动,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由于个人住房信贷存在高风险,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住房按揭产品也是一种高风险产品。当市场严重低估该类产品风险,而这些证券化产品在金融市场广泛流通时,这类产品的风险就被传导到其他金融市场,甚至对实体经济造成威胁。

贷款年度总结篇5

现将我行今年以来针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工作安排和具体举措汇报如下:

一、我行开办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基本情况

1.中小企业贷款基本情况

20****年4月末,我行各项贷款(本外和)余额为252亿元,比年初增长11亿元。法人贷款客户3202户,贷款余额233亿元,比年初增加11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2928户,占法人贷款客户数量的91%,贷款余额172亿元,占我行法人客户贷款余额的74%,占各项贷款总额的68%。比年初增加8亿元。法人客户次级以下不良贷款余额78亿元,比年初下降1.4亿元;其中中小企业次级以下不良贷款余额72亿元,占法人客户不良贷款额92%,比年初减少1.3亿元。

2.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执行情况

截止到20****年4月末,我行新增贷款(不含贴现、扶贫贴息、助学贷款)利率平均上浮14.13%。其中,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发利率平均上浮6.67%;中型企业新增贷款利率平均上浮14.67%;小型企业新增贷款利率平均上浮23.2%。我行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浮动幅度与企业大小成反比。大企业具有明显获取资金资源的优势,能够以较低的贷款利率获得贷款。由于小型客户风险较高,谈判能力差,对其贷款利率执行了相对较高的浮动水平。

二是浮动幅度与竞争状况成反比。在金融资源相对短缺、市场竞争不很激烈的庄河、瓦房店、普兰店等农村行和甘井子等郊区行利用主动定价优势,充分发挥定价的创效功能,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均在20%-30%。而在金融资源丰富、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区,则充分发挥定价的竞争功能,争夺有效市场份额,上浮幅度相对要低,一般控制在20%以下。

三是浮动幅度与企业所属行业相关。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垄断行业如电力、交通等,成为各家金融机构信贷营销的主要目标,贷款利率水平较低,一般执行基准利率,或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5%-10%;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行业和国家宏观调控受限制的行业,成为压缩贷款的对象,贷款利率水平相对较高。

四是浮动幅度与信用等级成反比。信用等级是贷款风险的综合反映,客户信用等级越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越低,反之,则高。我行2004年制定的《中国农业银行××市分行人民币贷款定价实施细则》,对法人客户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制定了不同的指导利率。如AAA级上浮15%以上、AA级上浮30%以上、A级上浮35%以上等,资产负债率在30-50%的企业上浮20%以上、资产负债率在50-60%的企业上浮25%以上等。

五是浮动幅度与期限呈凸性关系。在累放法人客户贷款中,贷款利率以1年期为分水岭,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点,截止10月末1年期贷款平均上浮为15%。而6个月以下和1年以上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相对较低。短期贷款中,投放的存单质押、贴现等上浮难度较大的贷款,加上高等客户短期流动资金需求旺盛,因而浮动水平相对较低。在中长期贷款中,一是审批层次高,多为总行审批项目,客户基本面较好,信用等级较高,对利率有比较苛刻的要求;二是多为竞争型或大型优良客户,执行了低于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

二、中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的进展情况

1.制订了完善的利率风险定价机制

为了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全行经营管理需要,通过面向市场、细分产品,区别贷款风险程度,实施有针对性地差别定价,我行制订了完善的利率风险定价机制。即全面落实总行《中国农业银行人民币贷款风险定价管理办法》,在总行授权范围内,市行将以指导利率作为支行的利率授权管理最低标准,由市行年初通过《利率管理授权书》下达各行。同时对单笔贷款定价在总行授权范围内和市行指导利率的基础上实行定价测算和定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即对法人客户和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必须在市行指导利率的基础上进行逐笔严格定价测算。贷款定价测算是为确保贷款定价充分弥补资金成本、操作成本、税负成本、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及利率风险。原则上贷款定价测算结果是贷款执行利率的底限,各行应在此基础上提高贷款定价谈判能力和谈判水平,尽量提高贷款收益。

2.逐步建立高效的贷款审批和激励约束机制

我行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在授权授信上,坚持“分类指导、有收有放”。在抵押方式上,对于采用房地产抵押的,权限适当扩大,可由县行授信和审批,授信额度即为抵押值;用其他方式的,权限上收。同时简化部分小企业信贷运作程序。对年初及年中市行已核定授信小企业且落实房地产抵押的,经营行权限内可不经贷审会审议,超经营行权限的可不经经营行审查及贷审会审议,直接报市行信贷处审查、贷审会审议。

同时要求经营行建立、健全小企业客户经理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小企业客户经理收入与其业务量、效益和贷款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

3.建立了违约信息通报机制

一是我行已研究制定了《××市分行信贷风险责任追究办法》,明确了信贷风险责任追究的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按贷款所显现的欠息、逾期、不良等不同风险信号,分别确定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风险经理等环节责任,分别设置经济、行政等不同的处罚条款,将风险防范和责任追究的环节前移,将责任追究机制贯穿信贷业务的全过程,做到对违约行为事前预防。

二是按月通报到期贷款逾期情况。针对我行到期贷款逾期率低,系统内排名靠后的不利局面。我们着重加强资金用途监管,防止流动资金贷款“短贷长用”,逐步缓解存贷款实际期限严重错配的状况。对逾期贷款逐户分析原因,前后动共同采取措施,严格执行加罚息制度,有利遏止逾期贷款上升的势头。同时加大到期贷款回收率的考核力度,建立贷款到期回收考核制度,将到期贷款回收率、关注类贷款退出率纳入我行20****年度综合考评体系,按月考核兑现。同时按月下达未到期贷款预警和到期贷款回收情况通报,做到同步监测、预警。

三是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按照市银监局关于建立“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和“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制度”的要求,在CMS系统现有功能的基础上,经过测试,建立了“大额授信系统”。

四是充分发挥在线监测功能,进一步提高信贷非现场监管违约信息水平。每日通过信贷管理系统提取前一日新发生逾期贷款明细,根据每笔贷款的担保情况,检查信贷管理系统中的担保合同、档案、决策流程、客户基本信息、财务信息、贷后管理情况,结合人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判断业务的合法合规性,担保风险、财务风险和其他风险。并于每周汇总每日预警逾期情况及反馈情况向贷审会通报,按季下发通报。

我行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但对中小企业未建立独立核算机制,下一步我行将逐步完善该项机制。

三、中小企业贷款的制度建设情况

农总行为促进小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发展,规范操作,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根据信贷基本制度,制定了《小企业信贷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客户对象、基本条件、信用评级、统一授信、办理程序、风险监控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办法》是农行首次制定的用于规范管理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综合制度。

我行在近几年小企业发展过程遇到了较多风险,积累部分经验,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结合市政府《实施意见》、银监会《指导意见》及总行《管理办法》,我行于4月初及时制定了《××分行小企业信贷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细则》主要特点:

1.根据不同行信贷管理水平的差异,实行分类指导。

按照总行规定,在授信管理方面,C类行小企业授信额度一般不超过人民币800万元,单户授信最高不超过1600万元。

2.按照现行评级办法的基本结构,专门针对小企业特点,设计了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指标体系。主要特点是舍弃了部分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质的财务指标,相应地采用了能够直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若干指标,如:水、电、税费缴纳情况,销售归行情况等;此外,将可提供的抵(质)押物情况也作为评价指标之一。

3.简化部分小企业信贷运作程序。对年初及年中市行已核定授信小企业且落实房地产抵押的,经营行权限内可不经贷审会审议,超经营行权限的可不经经营行审查及贷审会审议,直接报市行信贷处审查、贷审会审议。

4.对小企业的管理前后台分工明确,客户部门应设专职的客户经理,并实行双人调查和核保制;后台部门设专职的风险经理负责小企业风险监测。

5.按照担保并结合销售收入核定授信额度。考虑到小企业财务数据可信度较低,因而不宜按照现行公式法核定授信额度。小企业授信额度主要依据客户提供的有效担保,同时结合销售收入归行额核定。

6.明确了小企业信贷业务主要用于解决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性、季节性、临时性的资金需要,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最长不超过3年。这样规定的原因在于,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为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小企业建设厂房、购买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应主要由企业自有资金解决,银行贷款主要用于解决流动资金需求。

7.根据小企业现金流量特点和贷款行风险控制要求确定还款方式。期限不超过半年的,可采用按月结息、到期一次还本方式;期限超过半年的,仍实行按月结息,按季(每半年)还本的办法,以减轻到期集中还款的压力。分期还款额度可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合理确定,但在此期间还款额度应不低于借款金额的50%,贷款到期后全部还清。这样规定的原因在于缓解小企业到期一次性还款的压力。

8.对单户融资总额在200万元以内且落实有效抵(质)押担保的微型企业,进一步简化操作,可不评级、统一授信,根据提供的担保办理信贷业务,单笔业务审批通过后视同核定等额授信额度,信贷业务结束时等额减少授信额度。

贷款年度总结篇6

关键词:农村金融;资金归农;所有权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4-0090-04

河南省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以下简称助贷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濮阳市开展的小额信贷试验基地项目。助贷社成立的目的是利用小额信贷来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短缺难题。自2004年12月开始筹备,经过7年多的发展,该社已发展为纵跨2县2区、拥有12050户社员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目前,助贷社已在全市城乡范围内累计放款4.04亿元,贷款余额9172万元,缓解了4000多户农民生产经营和家庭生活中的资金难题。而且,在未使用外援资金和政府资金的情况下,助贷社从2009年以来实现了财务盈余。与现阶段农村资金要素过度流向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助贷社通过独特的制度安排和产品设计,实现了资金从城市向农村的回流,支持了三农的发展,其经验值得关注。

一、助贷社的所有权结构

濮阳贷款互助社的产权结构主要包含五类股金,即原始股、员工股、资格股、投资股和流动股。

原始股是该社最初成立时的注册资金,总额为60万元。在助贷社成立之初,创始人及其亲朋出资入股助贷社,成为原始股持有人。在助贷社的发展过程中,认同助贷社合作互助金融理念的人不断增多,纷纷人股助贷社。原始股持有人承担了机构成立初期的经营亏损风险,是最大的风险承担者。作为风险补偿,助贷社实现盈余后,他们也分享了更多的发展红利。

为鼓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010年和2011年助贷社给员工分配了股份。配股多少主要根据员工在助贷社的工作年限和业绩来设定。员工的工作年限越长得到的股份就越多,最多的员工股达14000元。享受到配股的助贷社员工达60多人。2011年,助贷社按50%的标准对员工股进行分红。从2012年开始,助贷社将员工股并入原始股。

在助贷社建立的村中心范围内,认同合作互助理念的农户可以购买资格股。农户通过认购资格股获得贷款资格。在满足风险控制的条件下,资格股持有人有权获得股金五倍范围内的贷款,并在村中心内享有议事表决权、监督客户经理和其他贷款人及股金分红等权利。资格股在村中心内封闭运行,资格股持有人与该社共担村中心的风险。资格股实际上是村中心内社员的互助基金。农户认购资格股的主要目的是为获取贷款服务,满足自身的贷款需求,而不是为实现资金的增值。可见,资格股的设置表明该社的组织形式具有合作制的特征。

在该社的服务区域内,城市居民和农户都可以认购投资股,而且投资股股东大部分是城市居民,来自城市居民的资金占投资股股金的大部分比例。在不能吸收储蓄的情况下,投资股为该社起到补充资金的作用。此类股金是该社村中心资金与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的重要来源,也确保了该社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截至2009年12月份,投资股在该社总股金中的比例达82.7%。投资股持有人主要是有闲置资金的城乡居民。与普通存款相比,投资股的收益率明显比较高,投资股利率一般是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2倍左右。城乡居民认购投资股的目的除了帮助农民融资以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较高的股金收益,实现资金的增值。这表明,该社的组织形式也包含了股份制的成分。

在助贷社的服务区域内,城乡居民也可以认购流动股。助贷社设置的流动股类似于银行的活期存款。此类股金最大的特点是存取灵活。与其他股金相比,流动股的股金收益最低,该股的利率略高于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息。流动股可以起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作用。

二、助贷社的组织管理模式

助贷社建立了总社、分社和村中心三级机构。截至2011年11月份,助贷社共建立1个总社、5个分社(市社分社、城关分社、清丰分社、柳屯分社和五星分社)及595个村中心。

助贷社的总社设在濮阳市。总社统一管理5家分社和595个村中心的员工和业务,所有的股金汇集至总社,并由总社统一调拨。在组织架构上,总社下设5个分社,其中市社分社和城关分社分别在濮阳市的新城区和老城区,清丰分社设在离主城较远的清丰县,柳屯分社、五星分社都设在镇一级,分社下辖村中心。

分社连接总社与村中心,是业务和信息的桥梁。分社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们承担着吸收投资股、管理村中心信贷业务、业务拓展、风险信息收集整理、风险预警等工作。分社主要由分社社长、客户经理、会计出纳人员等构成。助贷社的客户经理在不同村落间流动办公,把贷款直接发放给农民;并对贷款的营销、管理和收回实施全程跟踪。一般情况下,在提出贷款申请后,农户当天就能拿到贷款。

村中心是助贷社的最基层组织,是农村社区内农户按照一定条件自愿结成的互助组织,是助贷社为农户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的组织载体。在实际操作中,助贷社通过村中心向农户发放信贷资金、村中心并不单独管理资金,而是把资金汇集至上一级的分社。村中心主要起到对贷款人进行筛选、风险防范、贷前审查以及贷后监督的作用。

三、助贷社的经营管理现状

为有效吸收城乡闲置资金,助贷社设置了利率较高的投资股,投资股的利率一般是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2倍左右。(见表1)对城乡居民而言,与银行存款利率相比,助贷社的投资股利率更具有吸引力。城乡闲置资金流向助贷社,也使得助贷社能够保持充足的资金。

助贷社对社员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具体做法是,助贷社根据农村信用社利率来设定贷款利率,但对社员贷款和非社员贷款实现差别利率政策。非社员贷款利率普遍要高于社员贷款利率。差别化的利率措施将社员与非社员进行明确区分,这既降低了社员的融资成本,达到帮助社员的目标,也增加了助贷社的收益,保证投资股持有人的股金收益,同时也起到激励非社员积极人股助贷社的效果。(见表2)

虽然非社员贷款利率高于社员贷款利率,甚至高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水平,但由于贷款审批手续非常简便,办理贷款的时间很短(3天内),所以助贷社依然吸引了大批的非社员客户。在助贷社发展的各时期,非社员贷款笔数占总贷款笔数的比例都接近50%。(见表3)

绝大部分的非社员贷款申请人是城市小企业经营者、规模较大的经销商、个体从业者等。这部分贷款客户的盈利水平较高,还款能力较强,因此,他们能够接受高利息的贷款。大量非社员贷款的利息收入为助贷社带来丰厚利润。这就保证了助贷社有能力以两倍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承诺,向投资股持有人发放股金分红。可见,非社员贷款业务的开展是助贷社在保证自身盈利的情况下,实现投资股的增值,满足投资股持有人盈利需求的关键。

然而,助贷社在发展的初期,也遇到一些难题:一是农村居民的富余资金很少,助贷社仅靠吸收资格股股金无法汇集足够的可贷资金,助贷社面临“无钱助农”的难题。二是城市居民的贷款数额一般较高,而农户申请的贷款绝大部分为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小额贷款的盈利水平低,很难弥补贷款成本,助贷社面临经营难题。三是小额贷款业务的收益少,按照原有的薪酬计提方案,与大额贷款相比,员工办理小额信贷业务的工资收入低。助贷社面临员工激励不足的难题。为解决上述难题,增加对农村地区小额信贷的供给,助贷社在组织管理模式创新、贷款业务设计及薪酬制度改革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一)“统分结合、三层经营”的组织架构,解决“无钱助农”的难题

统分结合的“统”即总社统5家分社、分社统各个中心。总社统一调拨资金,管理员工和运营;“分”即总社向分社分权,分社向中心分权。在这种组织结构中,每个村中心都与总社相连,成为一个多层互助的体系。同时,在全体员工都实行业务承包的情况下,总社把资金集中起来运用。资金由总社统一调配,把从城市投资户、各分社、各中心汇集上来的资金,又通过分社回流到各村中心,保证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支持。

(二)大额贷款补贴小额贷款,解决村中心的持续经营难题

助贷社将贷款业务分为四组,5万以下的为小额组,5~10万为中额组,10-20万为大额组,20万以上由总社信贷部负责。由表4可知,小额组贷款笔数占比一直高于50%,虽然经历了2009年的占比急降,但随后略有提升且趋于稳定。这种贷款结构明显对农村贫困人群更为有利。大额组贷款加上总社信贷部贷款,两项业务占比约20%。小额贷款单笔利润远远低于大额贷款,在这个意义上说,助贷社贷款结构的确具有“大额补贴小额”的效果。助贷社可以将开展大额贷款业务的利润,用以弥补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亏损,从而解决村中心面临的持续经营难题。

(三)完善薪酬制度,解决员工激励不足难题

为达到既定目标,如何对员工进行激励是任何组织管理者都要解决的问题,其中薪酬制度是激励因素集合中的核心因素。本着“城乡互助,善行助贷”和“服务三农”的理念,为了提高员工开展农户小额贷款的积极性,助贷社对原有的薪酬制度进行了完善。薪酬制度完善后,助贷社缩小了员工办理15万元贷款和5万元贷款业务之间的工资差距。同时,助贷社对15万元以上的贷款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以保证资金能够真正的帮助农户。完善薪酬制度提高了员工开展农户小额贷款的积极性,有效缓解了员工激励不足的难题。

四、助贷社“引资助农”的效果及启示

助贷社成立的初衷是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短缺难题。助贷社采取的各种“引资助农”的措施,起到了改善农户小额信贷服务、增加农村信贷供给的效果,从中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应鼓励农村金融组织进行制度和机制创新

助贷社成功实现“引资助农”的重要原因,是其建立了“统分结合、三层经营”制度和“内联外引”机制。通过制度和机制创新,助贷社既调动了城市居民的投资积极性,吸收到了充裕的可贷资金,也调动了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降低了信贷成本和风险,保证了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鼓励农村金融组织积极进行制度和机制的创新。

(二)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助贷社成立的目的是利用小额信贷来缓解农村地区弱势群体的资金短缺难题。由于单个农户的资金需求额度一般较小,因此绝大多数农户贷款为小额贷款。实际上,小额贷款业务也一直是助贷社开展的主要业务,小额组贷款笔数占贷款总笔数的比例一直高于50%。然而,由于小额贷款的单位成本较高,助贷社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收益往往无法弥补成本。而助贷社确实能够起到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缓解农户资金短缺的效果。因此,政府应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以支持该机构的发展。

贷款年度总结篇7

--以文成县为例

文成县总人口37万,下辖33个乡镇,总面积1293平方公里,其中人均耕地面积0.41亩。1986年列为国家重点贫困县,1997年全县基本脱贫,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30个乡镇,人口27万。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亿元,财政收入1.46亿元,尚属欠发达地区。

经济决定金融,欠发达的文成县决定了其辖区金融机构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经营状况一般等。全县有农发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寿险公司、太平洋财险、寿险公司、中华联合五家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一家证券公司分理处等金融机构。2003年,全县存款余额26.8亿元,贷款余额12.3亿元;保险收入0.4亿元,理赔支出0.1亿元;证券交易额2.02亿元。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所弱化

1、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弱化的主要表现

从经济结构和贷款结构分析(列表一):1999-2003年,文成县工业总产值每年稳定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为13.2%,而同期文成县金融机构工业贷款从1999年末的7533万元下跌至2003年末的2560万元,呈逐年递减趋势,年均减少速度高达22.4%;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2.3%,同期农业贷款的年均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幅度,但波动幅度也大,农业贷款大幅减少或相对增加少的年份里,农业总产值就相应降低。

列表一

经济结构和贷款结构及其增长幅度变化表

单位:万元

内容日期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增长(或减少)幅度工业贷款工业贷款增长(或减少)幅度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增长(或减少)幅度农业贷款农业贷款增长(若减少)幅度

1999年53883/7533/37666/11835/

2000年6050112.3%4637-38.4%37409-0.1%8081-31.7%

2001年6939814.7%3429-26.1%408229.1%1234252.7%

2002年746667.6%2517-26.6%38893-4.7%1830848.3%

2003年8820918.1%25601.7%407364.7%3011864.5%

年平均增长速度/13.2%/-22.4%/2.3%/33.5%

从存贷款增长速度及存贷比变化趋势分析(列表二):1999--2003年,文成县金融机构存款的增长速度与贷款的增长速度是极其不相称的,存贷款虽然都在同步增长,但二者的增长速度相差一倍以上,存款年平均增长率为29.6%,同期贷款年平均增长率为12.6%。金融机构存贷比也从1999年末的80.3%下跌至2003年末的46%,呈逐年下降趋势。

列表二:

存款、贷款及存贷比增减变化表

单位:万元

内容日期各项存款各项存款增长幅度各项贷款各项贷款增长幅度存贷比

1999年96051/77095/80.3%

2000年11279517.4%802044.0%71.2%

2001年14151225.5%9308016.1%65.8%

2002年19621438.7%10713715.1%65.8%

2003年26802636.6%12339415.2%54.6%

年均增长速度/29.6%/12.6%

从经济总量发展趋势和贷款总量增长趋势分析:1999--2003年,文成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1.9%,而同期文成县金融机构的贷款年平均增长率12.6%,略高于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但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比较,我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数,而贷款年平均增长率则低于全国平均数,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对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支持明显不足。

2、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支持弱化的主要原因

(1)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战略,过分强调集约经营的统一性,忽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没有找到集约经营统一性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的结合点。在机构网点设置上实行收缩战略,撤并在偏远山区或经营效益差的金融网点,据统计,从1999年末到2003年末,文成县金融机构网点由86个减少至41个,减幅高达52.3%,使县域经济金融服务网点不足;在信贷管理上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尤其是镇级金融机构没有审批贷款的权力,只负责实地调查、组织材料申报;在信贷考核上实行"零风险"和"信贷人员第一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即便是由上级行履行审批手续的贷款,一旦出现风险,也要基层行承担主要责任,信贷员本身也将背负上重大责任,造成信贷人员的"惜贷"、"惧贷",削弱了信贷支持的力度。

(2)资金外流现象严重。由于经营机制、追求利润最大化等因素,邮政储蓄部门上缴全额存款、各国有商业银行将剩余资金上划等,使资金流出县外。从1999年以来,文成县金融机构存差不断增加,由1999年的1.9亿元上升到2003年的14.5亿元。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各商业银行从县域吸收的资金50%以上流向了城市,进一步削弱了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

(3)信贷投向政策发生很大变化。县金融机构在一如既往地支持农业经济等国家产业政策的信贷投入时,逐步从一些高风险行业退出,大力发展个人消费贷款等新兴贷款。如住房消费贷款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个别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中已占1/3以上,一方面减少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县域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此类贷款对地方经济发展无丝毫作用。

(4)信用环境影响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由于历史等原因,全县信用观念仍然较差,2004年文成县国有商业银行在剥离了4017余万元不良贷款和核销了637.4万元不良贷款后,不良贷款依然出现反弹,导致金融机构贷款大量沉淀和流失,严重威胁金融资产安全,并使对好的经济个体产生"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信用环境更趋于恶劣,使金融机构惧而却步,贷款发放慎之又慎,直接导致了金融机构贷款的逐年下降。

(二)贷款使用效率降低影响了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贷款使用效率降低的现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货币信贷处所做的以上海市为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衡量贷款使用效率的指标主要有两组,一组是相对指标之间的关系即GDP实际增长率与贷款增长率之比;另一组是绝对指标之间的关系即GDP总量与贷款余额之比;当期贷款增长率对当期GDP实际增长率影响不明显,而当期贷款余额对当期GDP问题影响非常明显。

1999年-2003年,从全国范围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科学技术的进步、信贷管理制度的健全,贷款使用效率逐步提高。而对文成县GDP总量与贷款余额之比着项绝对指标的分析,1999年文成县域GDP/县域贷款余额=1.44,2003年文成县域GDP/县域贷款余额=1.40。这说明文成县域贷款的使用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下降现象。

2、贷款使用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1)信贷长期化趋势降低了贷款的周转速度,直接影响贷款的使用效率。近几年以来,中长期贷款增长很快,在贷款中占据比例越来越大。据统计,2003年末,县域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全部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达32.7%,同比上升近3个百分点。这表明贷款结构出现了由以前的"借短用长"向"借长用短"的趋势,信贷长期化必然降低贷款的周转速度,从而影响贷款的使用效率。

(2)县域投资结构的一些不甚合理面弱化了贷款的使用效率。2003年文成县域房地产开发共完成7000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2.6%,县域信贷投入房地产开发的量亦增长明显。房地产开发具有直接进入最终消费的性质,而文成县工业不发达的特性使得钢筋、水泥等生产建设资料绝大部分在外购买,因此,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对文成县GDP的贡献相对较弱。此外县域中的一些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也对有限的信贷资源造成浪费。

(3)银行经营体制变化,银行之间的竞争激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贷款的使用效率。某些商业银行支行为了既完成上级行的贷款投放任务又完成存款考核任务,采用虚增贷款方式,信贷资金仍然流在银行,并没有进入经济活动当中,从而降低贷款效率。

(三)政府越位和市场缺位现象使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乏力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及领导的金融意识增强,政府越位现象在淡化,但由于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还没有真正完成,市场缺位现象还是比较严重。

(1)金融机构的贷款直接或间接受到行政干预。金融机构的信贷自或多或少地受到政府管制,甚至于出现地方产业与国家产业政策矛盾的现象。

(2)金融机构的业绩考核由行政做出,而非市场做出。近些年强调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时,则干脆不发放有风险的贷款,浪费了有限的资金,而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3)金融机构负责人的任免由行政决定,没有建立银行家制度。金融机构内部的任免奖惩和工资制度,类似于行政机构而非企业机构,导致金融部门无法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和机会,难以留住优秀人才,面临竞争时,人才流失更为严重。

二、措施、建议

(一)改善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弱化的建议

1、整合金融资源,建立有利于减少县域资金流失的机制,确保县域资金用于县域经济发展。一是人民银行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有效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建设实际,适时信贷政策指引,确保县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二是规定各国有商业银行从县域吸收的资金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要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提高存贷比率(最好确定一个最低存贷比),将上存资金降到最低水平。三是要求邮政储蓄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要改变当前邮政储蓄全额转存的情况,邮政储蓄机构吸收的资金须全额委托县级法人金融机构使用,风险由县级法人金融机构承担,这部分资金用途和对象不受限制,只要用于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2、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县域经济支持的力度。商业银行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争取最大限度的信贷审批权限、指标和较宽松的信贷政策,增加经营自。县域经济特色各异,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县域经济的调查研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和特点,加强和改进信贷工作,避免信贷资金运用上的"一刀切"。建立完善信贷考核制度,发挥信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用好用活每一分信贷资金。

3、加快县域信用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各级地方政府要强化金融意识,加快信用村、信用镇的创建,协助金融部门维护金融债权,营造和维护好镇域的信用环境,使金融部门能够放心地增加对镇域经济的贷款支持。人民银行要积极发挥现有信贷咨询系统的作用,加大推进金融业征信体系建设,为"守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创造条件。县域企业、个人应珍视信用,诚实守信,贷款有借有还,以良好的信誉赢得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

(二)提高贷款使用效率的措施、建议

1、商业银行要切实以市场为导向,贯彻适度从紧的稳健货币政策,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应注重结构上的优化和调整。要围绕文成县政府确定的"五大基地"建设,寻找信贷工作新的切入点,以此统领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2、建议建立担保公司,引导资金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的支持。当前,银行资金之所以趋向于基础设施、消费领域和少数优势企业,其重要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信贷投入环境。政府部门要出台政策、改善环境,按照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开展担保与提高诚信相结合的原则,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建立,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因找不到担保企业而无法贷款的问题。从而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3、贯彻落实投资体制改革政策,实现投资资源优化配置。要以"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引导企业、民间资本投向。民间资本相对于银行间接融资更具有单纯的趋利性,其流向和流量完全以市场为准则。市场化的民间融资行为必须与信贷资金的投放形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也使信贷资金的投向更为合理,使信贷投向更贴近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实际需求,从而更高效地发挥效用。

(三)政府归位和市场到位的政策措施及建议

1、减少行政干预,转移政府对金融业的干预目标。政府对金融业的干预和监管者的监管必须要制度化,要严格依照现有制度进行监管并及时披露。政府要从汲取金融,转向建设金融。要建设金融,必须赋予金融机构以独立决策权,强化银行独立审贷和风险控制,变金融机构"钱袋子"的角色为"资源配置者"的角色。

贷款年度总结篇8

经济决定金融,欠发达的文成县决定了其辖区金融机构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经营状况一般等。全县有农发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寿险公司、太平洋财险、寿险公司、中华联合五家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一家证券公司分理处等金融机构。论文百事通2003年,全县存款余额26.8亿元,贷款余额12.3亿元;保险收入0.4亿元,理赔支出0.1亿元;证券交易额2.02亿元。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所弱化

1、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弱化的主要表现

从经济结构和贷款结构分析(列表一):1999-2003年,文成县工业总产值每年稳定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为13.2%,而同期文成县金融机构工业贷款从1999年末的7533万元下跌至2003年末的2560万元,呈逐年递减趋势,年均减少速度高达22.4%;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2.3%,同期农业贷款的年均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幅度,但波动幅度也大,农业贷款大幅减少或相对增加少的年份里,农业总产值就相应降低。

从经济总量发展趋势和贷款总量增长趋势分析:1999--2003年,文成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1.9%,而同期文成县金融机构的贷款年平均增长率12.6%,略高于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但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比较,我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数,而贷款年平均增长率则低于全国平均数,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对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支持明显不足。

2、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支持弱化的主要原因

(1)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战略,过分强调集约经营的统一性,忽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没有找到集约经营统一性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的结合点。在机构网点设置上实行收缩战略,撤并在偏远山区或经营效益差的金融网点,据统计,从1999年末到2003年末,文成县金融机构网点由86个减少至41个,减幅高达52.3%,使县域经济金融服务网点不足;在信贷管理上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尤其是镇级金融机构没有审批贷款的权力,只负责实地调查、组织材料申报;在信贷考核上实行"零风险"和"信贷人员第一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即便是由上级行履行审批手续的贷款,一旦出现风险,也要基层行承担主要责任,信贷员本身也将背负上重大责任,造成信贷人员的"惜贷"、"惧贷",削弱了信贷支持的力度。

(2)资金外流现象严重。由于经营机制、追求利润最大化等因素,邮政储蓄部门上缴全额存款、各国有商业银行将剩余资金上划等,使资金流出县外。从1999年以来,文成县金融机构存差不断增加,由1999年的1.9亿元上升到2003年的14.5亿元。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各商业银行从县域吸收的资金50%以上流向了城市,进一步削弱了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

(3)信贷投向政策发生很大变化。县金融机构在一如既往地支持农业经济等国家产业政策的信贷投入时,逐步从一些高风险行业退出,大力发展个人消费贷款等新兴贷款。如住房消费贷款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个别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中已占1/3以上,一方面减少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县域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此类贷款对地方经济发展无丝毫作用。

(4)信用环境影响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由于历史等原因,全县信用观念仍然较差,2004年文成县国有商业银行在剥离了4017余万元不良贷款和核销了637.4万元不良贷款后,不良贷款依然出现反弹,导致金融机构贷款大量沉淀和流失,严重威胁金融资产安全,并使对好的经济个体产生"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信用环境更趋于恶劣,使金融机构惧而却步,贷款发放慎之又慎,直接导致了金融机构贷款的逐年下降。

(二)贷款使用效率降低影响了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贷款使用效率降低的现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货币信贷处所做的以上海市为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衡量贷款使用效率的指标主要有两组,一组是相对指标之间的关系即GDP实际增长率与贷款增长率之比;另一组是绝对指标之间的关系即GDP总量与贷款余额之比;当期贷款增长率对当期GDP实际增长率影响不明显,而当期贷款余额对当期GDP问题影响非常明显。

1999年-2003年,从全国范围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科学技术的进步、信贷管理制度的健全,贷款使用效率逐步提高。而对文成县GDP总量与贷款余额之比着项绝对指标的分析,1999年文成县域GDP/县域贷款余额=1.44,2003年文成县域GDP/县域贷款余额=1.40。这说明文成县域贷款的使用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下降现象。

2、贷款使用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1)信贷长期化趋势降低了贷款的周转速度,直接影响贷款的使用效率。近几年以来,中长期贷款增长很快,在贷款中占据比例越来越大。据统计,2003年末,县域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全部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达32.7%,同比上升近3个百分点。这表明贷款结构出现了由以前的"借短用长"向"借长用短"的趋势,信贷长期化必然降低贷款的周转速度,从而影响贷款的使用效率。

(2)县域投资结构的一些不甚合理面弱化了贷款的使用效率。2003年文成县域房地产开发共完成7000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2.6%,县域信贷投入房地产开发的量亦增长明显。房地产开发具有直接进入最终消费的性质,而文成县工业不发达的特性使得钢筋、水泥等生产建设资料绝大部分在外购买,因此,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对文成县GDP的贡献相对较弱。此外县域中的一些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也对有限的信贷资源造成浪费。

(3)银行经营体制变化,银行之间的竞争激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贷款的使用效率。某些商业银行支行为了既完成上级行的贷款投放任务又完成存款考核任务,采用虚增贷款方式,信贷资金仍然流在银行,并没有进入经济活动当中,从而降低贷款效率。

(三)政府越位和市场缺位现象使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乏力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及领导的金融意识增强,政府越位现象在淡化,但由于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还没有真正完成,市场缺位现象还是比较严重。

(1)金融机构的贷款直接或间接受到行政干预。金融机构的信贷自或多或少地受到政府管制,甚至于出现地方产业与国家产业政策矛盾的现象。

(2)金融机构的业绩考核由行政做出,而非市场做出。近些年强调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时,则干脆不发放有风险的贷款,浪费了有限的资金,而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3)金融机构负责人的任免由行政决定,没有建立银行家制度。金融机构内部的任免奖惩和工资制度,类似于行政机构而非企业机构,导致金融部门无法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和机会,难以留住优秀人才,面临竞争时,人才流失更为严重。

二、措施、建议

(一)改善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弱化的建议

1、整合金融资源,建立有利于减少县域资金流失的机制,确保县域资金用于县域经济发展。一是人民银行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有效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建设实际,适时信贷政策指引,确保县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二是规定各国有商业银行从县域吸收的资金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要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提高存贷比率(最好确定一个最低存贷比),将上存资金降到最低水平。三是要求邮政储蓄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要改变当前邮政储蓄全额转存的情况,邮政储蓄机构吸收的资金须全额委托县级法人金融机构使用,风险由县级法人金融机构承担,这部分资金用途和对象不受限制,只要用于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2、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县域经济支持的力度。商业银行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争取最大限度的信贷审批权限、指标和较宽松的信贷政策,增加经营自。县域经济特色各异,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县域经济的调查研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和特点,加强和改进信贷工作,避免信贷资金运用上的"一刀切"。建立完善信贷考核制度,发挥信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用好用活每一分信贷资金。

3、加快县域信用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各级地方政府要强化金融意识,加快信用村、信用镇的创建,协助金融部门维护金融债权,营造和维护好镇域的信用环境,使金融部门能够放心地增加对镇域经济的贷款支持。人民银行要积极发挥现有信贷咨询系统的作用,加大推进金融业征信体系建设,为"守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创造条件。县域企业、个人应珍视信用,诚实守信,贷款有借有还,以良好的信誉赢得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

(二)提高贷款使用效率的措施、建议

1、商业银行要切实以市场为导向,贯彻适度从紧的稳健货币政策,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应注重结构上的优化和调整。要围绕文成县政府确定的"五大基地"建设,寻找信贷工作新的切入点,以此统领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2、建议建立担保公司,引导资金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的支持。当前,银行资金之所以趋向于基础设施、消费领域和少数优势企业,其重要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信贷投入环境。政府部门要出台政策、改善环境,按照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开展担保与提高诚信相结合的原则,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建立,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因找不到担保企业而无法贷款的问题。从而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新晨

3、贯彻落实投资体制改革政策,实现投资资源优化配置。要以"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引导企业、民间资本投向。民间资本相对于银行间接融资更具有单纯的趋利性,其流向和流量完全以市场为准则。市场化的民间融资行为必须与信贷资金的投放形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也使信贷资金的投向更为合理,使信贷投向更贴近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实际需求,从而更高效地发挥效用。

(三)政府归位和市场到位的政策措施及建议

1、减少行政干预,转移政府对金融业的干预目标。政府对金融业的干预和监管者的监管必须要制度化,要严格依照现有制度进行监管并及时披露。政府要从汲取金融,转向建设金融。要建设金融,必须赋予金融机构以独立决策权,强化银行独立审贷和风险控制,变金融机构"钱袋子"的角色为"资源配置者"的角色。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