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丰碑课文8篇

时间:2023-03-14 15:05:59

丰碑课文

丰碑课文篇1

我读过许许多多的课文和文章,让我受益匪浅的文章就是在五年级学的<<丰碑>>一课。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红军队伍在环境恶劣的云中山行走时,发现有人冻死,到真相明白好,将军非常崇敬军需处长的一件事。当将军知道这个人就是军需处长时,他"愣住了"。说明将军感到非常意外,这位专门负责办理红军所需的给养的人竟只穿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原来这位军需处长将棉衣发给战士们,好让他们能一心一意地为祖国打击敌人。课文中"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表面是写军需处长的身体积满了雪,光亮透明,真像一座晶莹的丰碑,实际上是在歌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p舍己为人p毫不利己的高尚品质,将永远成为人们心中的丰碑。

记得在我6岁那年的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年货。来到街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买卖声,嬉小声等交织成一首迎新年的交响曲,非常热闹。突然,我看到有一位大约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抱着一台大电视,高兴地走着,一不小心撞到一为年过六旬的手里拿着许多东西的老奶奶,只见老奶奶"扑通"一声,屁股摔在地下,手了拿着的饼干之类的年货撒满地,她着急的说:"我的年货"。那位青年匆匆忙忙的从人群中消失了。我看到脚下有一快饼干,便趁别人不注意,躬下身子,做着一个找东西的动作,把饼干防灾自己的口袋中,便高兴的跑到爸爸妈妈的身边。

自从学了<<丰碑>>一课,对比军需处长崇高的风格,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我非常后悔,因为我不但没把老奶奶扶起,还偷吃了她的年货,如果有后悔药,我一定要回到六岁,把老奶奶扶起,帮她收拾好撒在地上的东西。

丰碑课文篇2

我读过许许多多的课文和文章,让我受益匪浅的文章就是在五年级学的<<丰碑>>一课。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红军队伍在环境恶劣的云中山行走时,发现有人冻死,到真相明白好,将军非常崇敬军需处长的一件事。当将军知道这个人就是军需处长时,他"愣住了"。说明将军感到非常意外,这位专门负责办理红军所需的给养的人竟只穿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原来这位军需处长将棉衣发给战士们,好让他们能一心一意地为祖国打击敌人。课文中"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表面是写军需处长的身体积满了雪,光亮透明,真像一座晶莹的丰碑,实际上是在歌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p舍己为人p毫不利己的高尚品质,将永远成为人们心中的丰碑。

记得在我6岁那年的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年货。来到街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买卖声,嬉小声等交织成一首迎新年的交响曲,非常热闹。突然,我看到有一位大约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抱着一台大电视,高兴地走着,一不小心撞到一为年过六旬的手里拿着许多东西的老奶奶,只见老奶奶"扑通"一声,屁股摔在地下,手了拿着的饼干之类的年货撒满地,她着急的说:"我的年货"。那位青年匆匆忙忙的从人群中消失了。我看到脚下有一快饼干,便趁别人不注意,躬下身子,做着一个找东西的动作,把饼干防灾自己的口袋中,便高兴的跑到爸爸妈妈的身边。

自从学了<<丰碑>>一课,对比军需处长崇高的风格,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我非常后悔,因为我不但没把老奶奶扶起,还偷吃了她的年货,如果有后悔药,我一定要回到六岁,把老奶奶扶起,帮她收拾好撒在地上的东西。

 

丰碑课文篇3

我读过许许多多的课文和文章,让我受益匪浅的文章就是在五年级学的<<丰碑>>一课。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红军队伍在环境恶劣的云中山行走时,发现有人冻死,到真相明白好,将军非常崇敬军需处长的一件事。当将军知道这个人就是军需处长时,他"愣住了"。说明将军感到非常意外,这位专门负责办理红军所需的给养的人竟只穿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原来这位军需处长将棉衣发给战士们,好让他们能一心一意地为祖国打击敌人。课文中"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表面是写军需处长的身体积满了雪,光亮透明,真像一座晶莹的丰碑,实际上是在歌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p舍己为人p毫不利己的高尚品质,将永远成为人们心中的丰碑。

记得在我6岁那年的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年货。来到街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买卖声,嬉小声等交织成一首迎新年的交响曲,非常热闹。突然,我看到有一位大约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抱着一台大电视,高兴地走着,一不小心撞到一为年过六旬的手里拿着许多东西的老奶奶,只见老奶奶"扑通"一声,屁股摔在地下,手了拿着的饼干之类的年货撒满地,她着急的说:"我的年货"。那位青年匆匆忙忙的从人群中消失了。我看到脚下有一快饼干,便趁别人不注意,躬下身子,做着一个找东西的动作,把饼干防灾自己的口袋中,便高兴的跑到爸爸妈妈的身边。

自从学了<<丰碑>>一课,对比军需处长崇高的风格,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我非常后悔,因为我不但没把老奶奶扶起,还偷吃了她的年货,如果有后悔药,我一定要回到六岁,把老奶奶扶起,帮她收拾好撒在地上的东西。

丰碑课文篇4

一、创设渗透的条件条件:

1、上至教育局领导,下至教育中心及学校领导都很重视传统节日的开展与研究,各年级班主任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活动。

2、我校专门以《燕赵丰碑》为主题进行了课题研究,《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德育教育的研究》作为我校2013年度课题,小组成员整理了详细的资料和素材。

3、我校配置了电子备课室,为教师开展《燕赵丰碑》主题特色创新查阅资料提供了方便。

4、我校成立了《燕赵丰碑》主题特色创新小组,成员都是我校一线教师,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无论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还是实践活动都有丰富的经验,并且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我校特色创新的开展。

二、渗透采用的的方法:

1、营造文化氛围

我校教师齐心协力,自己动手,利用校园东西两侧围墙,绘制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关于燕赵丰碑相关内容的图片和诗歌;利用楼道走廊的墙壁,按五个故事时间的先后顺序以永恒的记忆系列宣传相关的故事;利用楼梯两侧墙壁,以“学英烈事迹,做一代新人”为主题,按照了解英烈、学习英烈、赞颂英烈、祭奠英烈、感悟英烈、走近英烈的顺序,把师生在主题活动中的表现作了一个全方位的总结;利用教室的墙壁布置有关燕赵丰碑方面的专栏。一年级以“挂云山六壮士”为主题;二年级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主题;三年级以“冉庄地道战”为主题;四年级甲班以“烈士”为主题;四年级乙班以“革命圣地西柏坡”为主题。通过专栏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思想教育、增强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2、排练节目、明确主题

我校为了凸显《燕赵丰碑》主题氛围,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节目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歌曲《地道战之歌》、快板《英烈颂》、诗朗诵《西柏坡颂歌》、舞蹈《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阳光校园》、武术操《雏鹰展翅》等节目对英烈的事迹进行赞美,让学生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加深了对英烈的认识。

3、制定活动安排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为了使师生对《燕赵丰碑》主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校编制了活动安排,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如开展《叔叔,我想对你说》等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到挂云山六壮士纪念碑及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缅怀先烈;利用多媒体下载《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西柏坡》等影片让学生观看,了解英烈;美术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制作相关的手抄报。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对英烈事迹及相关主题有了一个全方位的认识。

4、编制反馈表,了解英烈事迹的推广度

学英烈精神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为了了解家长对学英烈精神活动开展的了解程度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校编制了反馈表,了解英烈事迹在社会上的推广度。

三、渗透的的成效:

1、通过在德育活动中的渗透,学生们对校本教材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精神风貌有了显著的变化。一年级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电影、电视剧,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知道故事大概过程。二年级学生能够叙述事件经过,讲给同学和家人听。三、四年级学生了解相关诗句,能制作手抄报,写出看电影后的观后感。每位学生都能讲出至少两段燕赵英烈事迹。

2、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成了师生们赞颂英烈的特定时间舞蹈、快板、诗朗诵、大合唱轮番上场,让学生们在耳闻目然中与英烈一次次交流。

丰碑课文篇5

1.学习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并按要求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安排材料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丰碑”的深刻含义。知道“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从审题入手先说说“碑”有几种?为什么要建碑?“丰碑”的“丰”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么这座丰碑是谁呢?是用什么雕刻的呢?我们就来看课文。

二、读课文,学字、词.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2.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自学要求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字义。

(2)读通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

如“劣”(li)不读(l)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碑”的笔顺,与“脾”“卑”“啤”区分;“倚”与“椅”区分;“豹”的偏旁不是“”;“润”不要多写一点;“覆”下半部的“復”注意是“一横”。

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

4.读课后“读读写写”中词语。不理解的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思考题。

(课文记叙了红军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冻死了的感人故事。)(分3段)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质疑,做好记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问: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军需处长是管理负责分发棉衣的处长,却因为没有棉衣被冻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二、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老师板书:环境恶劣残酷;军需处长被冻死;晶莹的丰碑。)

三、读讲第一段

1.自己朗读课文第一段。从哪儿看出环境恶劣残酷?读后在书上划出词、句。

2.谈理解,大家讨论。

3.这里对于环境天气的描写用的笔墨比一般的课文要多,这是为什么?(衬托红军战士的坚强。)

四、读讲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大家思考:知道有人冻死,到看到冻死的人再到知道冻死的人是军需处长后,将军的神色有什么变化?划出其神态描写的词句和动作描写的词句。

2.朗读所划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样的神态和动作说明什么?(说明将军很关心战士们,体现了将军对战士的爱。这一点在第二段中已有所体现。)(体现了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高敬意。)(投影打出)“将军愣住了……军礼”分析此句。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体会将军感情的变化。

五、朗读第十二自然段,背诵一遍

1.问:为什么这样一个军需处长会使将军和战士们对他产生如此崇高的敬意呢?

(因为他身为军需处长,军队里有很多的棉衣,却没给自己留一件,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在冰天雪地里冻死。这种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实在是感人,可歌可泣。)

2.看插图。(或打出投影图片)

那么这是怎样一个军需处长呢?我们来看。谁来把这幅图描述一下儿。

3.我们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齐读第七节,划出书上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结合插图,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军需处长神态十分镇定自若,说明他心里十分坦然。因为他在这种恶劣残酷的环境里,没让一个战士冻死,而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说说中心是什么?(赞扬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指名朗读,大家看插图,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大家齐声朗读,并背诵这一节。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熟第7节和第12节。

第三课时

一、背诵第七自然段,引入本课时。

齐声背诵第7自然段,投影打出插图。

背完问:军需处长为什么能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呢?(他忠于革命。)

二、学习最后两自然段,思考

1.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晶莹”什么意思?

(因为他有纯洁的心灵,崇高的品质。)

2.分析句子。(投影打出)讨论后进行朗读训练。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还会属于谁呢?”

(问:“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大家讨论回答。(那声音是指在军需处长精神鼓舞下,战士们充满胜利信心的坚定的脚步声。)(因为①在红军队伍中有很多像军需处长一样的干部和战士。②军需处长的精神鼓舞着大家,激励着战士们,使大家精神振奋,对胜利充满信心,有高度的凝聚力。因此一定会胜利。)

3.课文中两次出现“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各自包含什么意思?

(第一次感到很突然,不知说什么好,想着看情况再说。第二次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所感动,说不出话来。)

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丰碑课文篇6

【教学过程】

一、细读深究,体会将军内心情感的变化。在海拔2000多米的云中山上,一支红军队伍在艰难地前进,作为一军之长的将军正忧心忡忡地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时,队伍突然放慢了行军速度,警卫员告诉将军“前面冻死了一个人……”。听到这个消息,将军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朗读将军的话,通过读来体会将军沉重、悲痛和气愤的心情。当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剧烈的变化?同学们读读课文,读后讨论:将军为什么愣住了?将军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行了一个军礼?面对这样一位恪尽职守、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将军心中百感交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可能想些什么?(出示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画面。)如果你就是将军,看到自己的战士,没有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却因穿着单薄,被活活地冻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设计目的:直奔重点段,意在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引导学生通过将军“吃惊――内疚――感动――崇敬”的内心情感变化,体会将军此时此刻的心情,表达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和哀悼。

二、品读感悟,冰天雪地里艰难前行的忧思。在行军的途中将军曾担心什么?请同学们读读1、2自然段。现在将军还有这种担心吗?为什么?

设计目的:使学生理解天气的恶劣、战斗的残酷、装备的不足,这重重困难考验着这支队伍。

三、理解体会,军需处长用生命树丰碑。他就是那位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云中山被冻死的军需处长。(出示军需处长冻僵的画面)同学们,从哪儿能看出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的神态是那么镇定、那么安详?军需处长不是一坐下来就牺牲的,他牺牲前,坐在那光秃秃的树干下,可能想些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军需处长的手势、神态、表情展开合理的想象。)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语句品读,感悟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精神鼓舞,红军必然会取得胜利。“作者是怎样把战士们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呢?” 齐读13自然段,从“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当红军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棉衣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时,他们可能想些什么?可能说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会说些什么?

设计目的:理解“沉重”、“坚定”的含义,受军需处长精神的鼓舞,战士们充满必胜的信心。

丰碑课文篇7

关键词:教学 主导 主体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环境、学生与书本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交互过程。如何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使二者和谐统一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紧紧围绕“导什么? 如何导”进行,并据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教与学的关系才能和谐,语文课的素质教育才能顺利进行。

一、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是教学任务的领导者,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求知的启发者。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围绕哪些内容来引导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 制定目标

素质教育是以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我们在教学中确立每一课教学目标,既要有微观的眼光,更需宏观的观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认知能力、学习情趣、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那么,教师的“导”,与思维训练、创造训练、心理品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都要注意渗透。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渗透、贯穿到小语教学目标中,包括全面完整的认知体系,一般的学科能力,还有兴趣,态度等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教师制定目标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既要传授知识,提高学习技能,打好文化基础,又要发展学生智能,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发展创造性,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与健全的人格。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化,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2、传授学法

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会学习”是“学会生存”的前提,教师的教法来自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学的规律,主导作用要为促进学生主体作用服务。每课都应讲究学习方法的传授, 传授学法的方法大致有三类:

(1) 内容定学法

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相机传授学习方法。如《高粱情》的单元训练重点是“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在学生理解内容,概括中心的基础上,教学生捕捉中心的方法:从课题、结尾、中心句中捕捉。本课从结尾捕捉。教学归类识字,结合传授“自我识字”能力;教学概括段意,结合传授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2) 学法定教法

《丰碑》一课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学法指导的内容之一是感情朗读的方法:读内容、找感觉,品词句,想画面,体会情感,感情朗读。据这三步骤,设计课文重点段第七自然段的教学方法———导读法。初读:知内容,找感觉,明白写了什么,写了被冻死的军需处长形象,抓住神态、动作、衣着来描写;细读:品味词句,想象画面,做填空练习,从“镇定”、“安详”可看出他死时不惊慌,不畏缩,视死如归等;赏读:体会情感,读出崇敬、悲壮的

语调,并注意重音。

(3) 教法导学法

如《丰碑》的后一段:“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提出:按“抓关键词自我提问自我解答”的方法学习这一句。学生通过抓“晶莹”“丰碑”这两个词提问并试着解答,互相补充,知道了这句话的含义:“晶莹”是光洁透明的意思,“丰碑”是指高大的石碑,从外表看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确实象一座晶莹的丰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成了战士们心中不朽的丰碑。自此,又引导出一个“体会句子含义”的学习方法。

3、 挖掘情感

从现代心理学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两大心理要素:情感要素和认知要素。我们不能只重视后者而忽略前者。教师要发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努力挖掘情感教育点。教学《丰碑》,读到军需处长被冻死,配上 “狂风呼啸”的录音,更增添悲壮、苍凉的气氛,增强了教学手段的情感功能。

教师还应重视自身的情感表现,要热爱孩子。“一个教师不爱孩子,就如同歌唱家没有嗓子。”要用亲切的教态,和蔼的语言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创作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4、 尊重个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重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有自己的创见,就要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学方法的选择,作业的布置要依据教材、学生的实际而定。教学中,要保护学生创造性火花,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如造句、作文的选材忌千篇(句) 一律。如续写作文“早晨我穿一件新衬衫上学,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学生大多写在马路上、在学校新衬衫脏了所引发出的事情,教师就应启发学生:不光写“脏”,还可怎样选材,学生想出:衬衫“丢”、“破”、“借”、“遭人嫉妒”、“嘲笑”等题材。

二、主体作用的体现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让学生更多地拥有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权利和机会。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 引发“思考”

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学生的思考过程,只有引发学生思考的活动才能称为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真正的学校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课堂要充分显现学生思维全过程,经常问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探讨索取知识。如《狼牙山五壮士》第一段写道:“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不用‘进攻’? 我的解答是:进攻是褒义词,不能用在敌人方面,所以用进犯。”另一同学马上补充:“这里还有侵犯的意思,所以不能用进攻。”

2、激发“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给全体学生足够的思维和练习时间,学生才真正有可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上,要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抓好课堂的个体学习按自己的水平去“读、思、划、议、写”,抓好小组讨论,人人又说又听,在和谐民主的参与中,由深到浅理解。让学生享受主人的乐趣,享受探求知识的乐趣。

3、 加强 “练习”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是培养学生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而能力只有通过反复的训练才会形成。

(1) 展现练习的科学性。练习必须按学生学习语言的客观规律来进行。如学生学习课文需经历感知、理解、应用几个阶段。对语感能力的培养,要通过词句的比较、理解、品味、朗读、欣赏、背诵、摘抄等练习逐步养成。

(2) 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学生的认识过程、思维过程经历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的阶段。要有练习的层次性,如感知性、理解性、运用性、熟记性语言练习。练习要体现“扶放创”的过程。

丰碑课文篇8

--王崧舟

[设计理念]

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新大纲也强调指出:要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情感因素,如何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进而抒发自我情感、升华自我情感?

【设计特色】

以读感悟,读中熏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诵读课题,启动情感

用课件呈现题目及丰碑的画面,教师动情诉说:“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学生齐读后,教师引入:“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上来板书。”(估计多数学生会板书“纹丝不动”这个词。)

2.教师:“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的。”学生快速默读,教师随机点拨,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情。例如:

(l)“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这是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2)“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这是从表现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3)“但是这样一来……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这是从后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4)“为了整个班……没发出一声。”(这是从结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三、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第7、8两段课文:“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怀着无比崇敬、无比悲壮的心情,深情地读读这两段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地打动了你。把这些地方划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被感动。” 2.对第7自然段中有关内容的点拨。

(l)“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我为什么只能盼望不可能出现的奇迹,难道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的战友吗?我为什么痛苦?烈火不难扑灭却不能会扑,自己明明能救却不能相救,看着朝夕相处、亲如手足的战友被烈火烧灼着、煎熬着、炙烤着,我怎能不悲痛欲绝啊!”

(2)“此时此刻,战友的紧张也就是我们的紧张,战友的担心也就是我们的担心,战友的矛盾也就是我们的矛盾,战友的痛苦也就是我们的痛苦。的生死抉择,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撩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情呀!” 3.对第8自然段中有关内容的点拨。

(l)“烈火中的与千斤巨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对呀!和千斤巨石一样,他们都不怕烈火焚烧,都不会挪动一寸地方,都不会发出一声。但是,请同学们注意千斤巨石是没有生命的呀!而我们的,他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啊!一个人在烈火烧身的时候,怎么能够忍受这样的痛苦啊?”(用课件播放电影片断《烈火中的》。学生观看。)

4.学生交流感受以后,教师引入:“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你觉得怎么读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你就怎么读。”

四、延伸表达,抒感

1.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后教师引入:“战斗结束了,的战友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用生前挖坑道时用过的铁锤和钢钎,在陡峭的‘391’高地的石壁上,刻写了一句纪念他的碑文。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你也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一幕,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来歌颂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撰写的碑文。

3.学生交流以后,用课件呈现:“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同志永垂不朽!”教师引入:“同学们,这就是的战友在‘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这句碑文,是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朗读这句碑文!”(学生起立,齐读。)

4.教师高声总结:“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句碑文,一定会世代相传!这种精神,一定会永放光彩!”

【评点】由“纹丝不动”这个词语带动两段(第7、8段)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潜心感悟。教师的大胆取舍,为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创造了条件。只有这样让学生从心理上占据主动地位,才谈得上主动阅读、主动感悟和主动评判;语文课堂也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结尾补充“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营造了情感高潮,这种“超文本”的处理,大有情韵在胸、绕梁不散之感。

(周一贯 评点)

[作者简介] 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理事。先后被评为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先进工作者、全国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绍兴市优秀教师,其事迹先后被收人《当代中国人才库》《中国专家人才库》。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