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图书馆服务队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3-03-14 15:06:03

图书馆服务队工作计划

篇1

1学科馆员服务能力梯度培养模式原则

学科馆员服务能力梯度培养模式将相对分散的,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馆员培训、素质培养等职业教育内容和职业素质规划指标进行整合,同时将指标和培训内容高度细化、量化,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从培养模式的特点而言,学科馆员服务能力梯度培养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梯度性。在学科服务团队中,不同的学科馆员承担的岗位职责各有不同;另外,学科馆员是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和长期性。因此,不同阶段的学科馆员能力要求不同,培养方式也不同。(2)综合性。在学科馆员实践工作中,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还要提高计算机技能水平。同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加强学科馆员计算机技能等“硬能力”培训的同时,也要注重开展学科馆员对用户信息行为分析等“软能力”的培训。(3)差异性。学科服务存在较多的差异性。从学科领域上看,不同领域学科服务对能力素质要求的侧重亦有差异。从个人情况看,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科馆员在基本素质上存在不同的优势与劣势。因此,在学科馆员服务能力梯度培养模式中,要根据不同学科,因人而异地强化优势,弥补不足。

2学科馆员梯度培养内容

学科馆员梯度培养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一个学科馆员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均有各自的发展特征、学科任务、能力要求、培养重点。图书馆应该根据学科馆员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特征及学科馆员总体发展目标和任务,有计划地制定培养方案,有效地促进学科馆员服务能力的梯度发展。根据学科服务的基本能力素质要求,本文将学科馆员的梯度成长按时间段大致分为探索期学科馆员、发展期学科馆员和稳定期学科馆员。

2.1探索期学科馆员的培养

2.1.1探索期学科馆员的能力要求。探索期学科馆员多为新入职或刚刚从事学科服务的图书馆馆员,对学科服务相对陌生。因此,图书馆要积极帮助他们熟悉工作环境,引导他们全面、系统地认识学科服务,培养其作为学科馆员的基本素质。其能力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在基本能力方面,应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够利用数据库、工具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和文献信息服务;具备良好的外语阅读与写作能力,基本能够使用外语交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计划与执行能力。在业务能力方面,应熟悉用户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具备基本的专业学科知识;能够设计用户需求调查问卷、撰写用户需求报告;了解相应学科馆藏实体和数字资源建设情况;具备相应学科信息获取、分析、整理、综合能力,能够完成用户信息需求报告。

2.1.2探索期学科馆员的培养措施。学科馆员的基本素质决定了其应对图书馆事业和学科服务行业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奉献精神,并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而这些素质的培养要从基础开始。在基本能力方面,主要培训计算机基本技能,数据库及学科服务软件基本操作知识。在职业素养教育方面,应进行包括职业形象、团队意识、职业操守、人际沟通等基本能力的培训。在业务能力方面,应重点开展本馆各类实体资源、数字资源等基本馆情,国内外学科馆员团队建设、嵌入式学科馆员等基本知识普及培训。从培养方式上来讲,初级学科馆员刚刚进入学科服务领域,图书馆一方面可以设置必要的岗前培训,让学科馆员更快地了解和融入学科服务团队和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实行导师制,为每一名新学科馆员指派资深学科馆员进行传、帮、带,帮助学科馆员顺利建立第一个培养发展梯度。另外,鉴于初级学科馆员对自身和学科服务都缺乏清晰的认识,图书馆应该积极关心学科馆员,采用针对性的指导方案,与学科服务团队、学科馆员本人共同分析、制定学科服务培养计划。

2.2发展期学科馆员的培养

2.2.1发展期学科馆员(具有中级职称的馆员)的能力要求。这一时期,学科馆员对自身和学科服务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能保持努力探索的积极性,是保障学科服务长期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期学科馆员主要能力要求为:在基本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够对数据进行初始加工整理;良好的外语阅读、写作、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执行能力,并初步具备统筹能力。在业务能力方面,熟悉用户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并掌握前沿动态;基本掌握用户信息行为特征,利用用户信息行为跟进用户服务;熟悉相应学科馆藏实体、数字资源,了解学科前沿出版动态,能够对学科资源建设结构提出合理化意见;策划并执行与相关学科院系的交流互动活动;能够对科研数据、论文进行深度挖掘,为用户提供深层次服务;能够为相应学科提供学科前沿预报及跟踪服务。在个人成就方面,能够在核心期刊发表有影响力的论文;积极参与国内学科馆员交流活动,了解学科服务前沿动态。

2.2.2发展期学科馆员的培养内容。发展期学科馆员是学科馆员梯度培养积累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科馆员在初步掌握图书情报和学科服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图书馆要为其搭建多样化平台,帮助学科馆员完善各方面综合素质。培养内容主要包括: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特别是新媒体技术对学科服务的应用;提高专业信息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使用信息分析工作进行信息发现、分析、整理、撰写信息分析报告的能力;增强学科科研能力,逐步培养学科馆员学术方面的敏锐性和科研能力,能够把前沿的学科服务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的学科服务工作当中。从培养方式上来讲,一方面可以在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内部召开经验交流分享会,针对本馆学科服务过程中的经验进行共享,促进共同进步成长[7]。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业务能力需要,进行短期在职培训、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继续教育等方式,为学科馆员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专业化、系统性培养平台。

2.3稳定期学科馆员的培养

2.3.1稳定期学科馆员(具有高级职称的馆员)的能力要求。在这一时期,学科馆员对学科服务有更多的情感基础和价值认同,逐步成为某一领域信息专家,成为学科服务团队的中坚和核心力量。稳定期学科馆员主要能力要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基本能力方面,能熟练运用相关系统、平台、工具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熟练进行外语阅读、写作、交流;良好的沟通、协调、团队写作能力,能够根据图书馆总体规划与用户需求,制定学科年度服务计划。在业务能力方面,熟悉用户的研究领域,并在相关学科具备扎实的知识积累;能够深入了解并跟踪用户信息行为,独立撰写高质量的需求报告;对学科馆藏建设提出合理化意见并制定年度馆藏资源计划;能够承担学校或者相关学科信息素养通识课程;能够独立策划与相应学科院系的学科服务推广活动;不仅能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具备根据用户特定需求提供精深、个性化知识服务的能力。在个人成就方面,能够带头主持相关课题的研究,相关著作的撰写;深入了解国内外学科馆员发展动态,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2.3.2稳定期学科馆员的培养内容。经过探索期、发展期的知识积累和实践,学科馆员已经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资深专家,稳定期学科馆员的培养内容应在兼顾基本计算机能力和信息分析业务能力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术带头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的培养[8],主要包括:为学科馆员提供计算机新技术的学习培训机会,掌握相关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参加团队管理培训课程,系统学习团队管理知识;提供外出进修机会,与同行学科馆员学习交流经验,增强学科服务的理论和实践前沿认识;担当学术带头人,撰写相关著作及核心期刊论文,掌握学科馆员发展趋势。从培养方式来看,图书馆要更加注重根据学科馆员自身特点,量身定制自主提升平台和机会,提供外出进修学习机会,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搭建经验交流平台,使高级学科馆员成为学科服务团队的良师益友,带头创建学科服务文化,成为贡献团队的中坚力量。

3学科馆员服务能力梯度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因素

在建设梯度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求图书馆在现有管理方式、战略规划、绩效评估制度等方面进行突破。为此,图书馆要尽快建立起图书馆组织机构与学科服务团队及个人之间的管理和发展平台,调动馆员学科服务热情、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学科服务团队的发展壮大。

3.1图书馆整体规划与学科馆员个人管理的结合学科馆员服务能力梯度培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贯穿学科服务的全过程。图书馆学科服务整体规划与个人职业生涯管理也是一个互动匹配的过程。为保证学科馆员梯度培养的长期有效性,图书馆应从战略高度做好学科馆员服务能力梯度培养的整体规划。此外,图书馆也要及时为学科馆员能力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并充分发挥其价值,提高图书馆学科服务质量整体目标的实现效果。另一方面,学科馆员应深入了解自身服务领域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图书馆整体发展要求和培养计划,制定自身学科馆员服务能力梯度培养方案,逐步积累和完善学科服务各项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学科服务的可持续性,实现个人管理。

3.2学科馆员绩效评价学科馆员绩效评价是不断推动提高学科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用户满意度的评价。内容包括服务人次,服务方式的多样性、创新性,用户需求响应时间,提供知识服务的匹配度,新资源的开发建设频率等,以鼓励学科馆员改进服务质量,探索创新服务的方法[9]。2)个人评价。内容包括一定周期内,参与自学、培训交流的次数、效果,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等研究成果的数量等。3)学科馆员团队评价。内容包括学科服务的执行能力,团队协调合作能力等。学科馆员绩效评价的结果是通过奖酬激励,激励的方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如可采用职称评审、职务升迁、项目资助、培训深造、奖金发放等。

4结语

篇2

【关键词】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

数字图书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将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快速、方便、有效地提供给用户的图书馆形态,其核心理念是共享、合作与服务。“全军院校一个馆”口号的提出表明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全军云霄图书馆共同的理念和必然选择,自2001年开始,国家图书馆先后与、第二炮兵开展共建合作,源源不断地将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推送到军队,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图书馆和军队系统的合作与共享,满足了广大官兵的多样化需求,为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先进军事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施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工程,是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知识基础,事关新世纪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前途,是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工程。

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地方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基本上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同步展开的。军队院校图书馆各系统通过采取自建、引进等途径,已经形成了海量的数字资源,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不间断的信息保障,并发挥了重大作用,得到了各界的认可,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环境下,读者衡量图书馆工作的好坏,不在于图书馆收集、保存和提供文献资料的多少,而在于图书馆提供实用性知识的多少,在于是否能满足读者全方位、多层次的个性化需求。军队院校图书馆应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抓住和利用互联网普及后网络信息空间无限扩大的的可能性,给读者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现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既不是传统的咨询服务,也不只是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服务经验,更不能简单地概括为数学方法加计算机的应用,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一个系统。图书馆服务人员会尽可能的帮助读者找到他们需要的文献。如果是本馆没有收藏的,我们会帮助读者查询其他馆收藏的文献,采用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方式满足读者的需求。一般来说,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主要是解答式服务,各图书馆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不同程度地开展一些咨询服务。但是,这种服务一般都是零星的、被动的,而且大部分都是一些口头咨询。随着信息技术的的高速发展,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读者在获取信息的方式、要求呈现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担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的军队院校图书馆如果仍然停在传统图书馆的存在方式、工作方式、管理手段、服务模式等就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这就要求军队院校图书馆进行信息服务优化,为读者提供较层次的服务,图书馆员通过提供综述、述评、专题研究报告、动态分析、社会预测报告等三次文献服务,为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企业集团指定用户的发展计划、确定科学研究课题、提出技术攻关方案等提供决策依据。

“全军一个馆”的建设理念为优化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信息服务就是传统的情报服务。信息服务的内容非常广泛,而这里的信息服务是指图书文献部门通过对信息搜集、处理和研究之后为读者提供的信息活动,图书馆的一切服务从广义上来讲都是信息服务,但从狭义上讲,信息服务是指信息交流与信息调研服务两种。

军队校园进行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全军的共同努力,这首先要求军队院校要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军队院校图书馆各系统在建设数字图书馆时,没有形成固定的经费投人制度,没有固定的投人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此外,经费的使用比较分散,造成了费用花出去,但实际效果并不显著的缺点。这就要求全军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在统管机制的领导下,加大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统一采购和研制相关数字化软件,建立统一的数字加工基地,实现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需要加强图书馆信息服务专业队伍的建设。数字图书馆在建设和信息服务过程中不仅涉及到高科技技术,还涉及现代信息技术(包括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等)、图书情报学、管理科学等许多专业技术和知识。对于一个长远发展的数字图书馆来说,优秀的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管理人员比计算机设备更重要,所以,培养和选拔人才是当前军队院校优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一要有计划地从军队或地方院校选拔专业人才, 并适当加大专业人才所占比例。二要加强对现有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可有计划、有目的选派人员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图书馆可以集中精力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保持和发展自身的优势资源,,而将其他对本馆而言附加值低的功能虚拟化,扩散到联盟中借助外部力量予以整合,其目的就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出去参加各种培训,可请专家、学者交流、讲学,组织专业骨干参加学术研讨会等。三要建立激励机制。将数据库建设单独立项,经费适当倾斜,解决专业人员的实际困难,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留住人才,更好地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服务。

再次,优化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需要加强军队院校特色资源与特色服务的建设。军队院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本地区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本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开辟各种特色资源和特色服务。围绕本校传统优势学科或专业,建立特色专题库和热点信息提供服务台,更快地给用户提供完整的、最新的情报。最重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实现“全军院校一个馆”,各馆特色文献库建成后,能在网上实现共享,为全军文献信息库服务

综上所述,数字图书馆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图书馆业务领域的必然产物,是图书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信息化时代,军队院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应当树立效益至上、需求拉动的意识,倡导积极适应、主动服务的思想,坚持“全军院校一个馆”的服务策略,朝着精品化、专业化、层次化和个性化趋势不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能把各个军队院校图书馆各具特色的服务连成一体,更好地为院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服务,为部队军事教育训练服务。

【参考文献】

[1]尹丽棠.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若干问题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6).

[2]郑屹,陈浩良.军队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情报资料工作,2004(5).

[3]秦旭.关于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反思[J].当代图书馆,2006(3).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图书馆员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250-03

一、引言

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给高职院校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充满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政府和学校对图书馆加大了经费、政策的支持,使得图书馆在馆舍规模、馆藏资源、设备配置等各项硬件环境方面都得到快速的增长和提高,同时各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在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功能服务创新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长期以来,作为辅边缘机构,高职院校中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难以得到足够重视和认可。对图书馆员也存在固有偏见,仅限于对借还书人员的浅层认识,甚至将图书馆员等同于闲散人员,缺乏对图书馆员专业技能要求的认知。受制于各种传统观念及现实因素,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与高职院校总体发展相比较处于滞后的状态,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中对图书馆队伍建设,如工作人员配备、引进、聘任、培养等做出了指导说明:“图书馆应有计划地引进、聘任具有图书情报或其他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学科结构与专业背景应满足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需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学历、职称及年龄结构应合理。……年龄结构应呈现合理梯度。”“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图书馆应为工作人员提供在职培训和进修学习机会,应定期或不定期对馆员开展培训,以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中也对图书馆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指导文件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和依据,同时,图书馆应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开拓思路,更新观念,从人才的引进、培养、管理等方面着手优化人才队伍,打造一支专业、高效的服务团队。

二、人才引进

1.按需引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图书馆工作岗位缺乏职业准入控制,直接导致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服务水平较低,职业功能的实现存在一定的困难,最终影响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目前,这种现象仍然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中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图书馆人才引进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学校的人事聘任制度、人事调整,也包括应聘者的意愿和选择。但最根本的,是要基于图书馆的岗位需求、工作需要,严格按用人要求和标准来引进人才。

具体来说,要从几个方面来逐渐优化队伍结构。第一,学历层次。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结构发展的总方向正朝着高学历方向转型。近年来高职院校图书馆新进人员学历要求一般也在本科以上,并引入更多硕士及博士研究生,随着人员的更新,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员学历层次在不断提高,但从现有比例来说,高学历馆员人数仍然偏少,有待进一步加速提升。第二,知识结构。图书馆员应该具备基本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基础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管理分析技能,图书馆学相关专业的人才应该占整个馆员队伍的相当比例,并涉及专业业务的部门和岗位任用专门人才。同时,根据学校主要学科方向,图书馆还需要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馆员,以便开展学科知识服务。第三,性别比例。女性馆员占比很高,馆员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情况比较严重,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员结构存在的普遍问题,要加强对图书馆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人才引进和调整,使人员性别比例逐渐趋于平衡。

2.积极引进专业化人才,提高伍创新力。随着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拓展,传统图书借阅服务只是图书馆整体服务的一部分,图书馆越来越多地深入学科教学、专题学术研究、科技创新项目等专业领域,开展科技查新、学科服务、文献分析、知识发现等工作,从而实现图书馆整体发展的转型升级。相对于传统服务功能对图书采编、流通过程的操作管理,新的服务功能更要求对文献内容的处理和分析,需要更扎实的专业基础,进行更多的智力研究。要实现这种服务升级,必须引进更多专业化人才。

同时,图书馆服务的不断创新也是以馆员的思想理念更新和技术技能掌握为基础的,要改变图书馆服务的固有模式,图书馆员首先要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注入新活力,是提高队伍创新力,实现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人才培养

1.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落实学习制度。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读者使用图书馆的目的和习惯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功能定位、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技术手段等各个方面也都在不断变革、创新。因此,要适应读者新的需求,持续创新各项服务,图书馆制定全面的人才培养计划,对馆员进行业务素质的培训尤为必要。

2.拓宽培养思路,提升馆员业务素质。馆内开展定期业务培训,轮岗学习交流,都是有效的培养方式。除了开展技术技能、业务流程一类的培训班,还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走出去,引进来”,通过参加学校、图工委、其他图书馆组织的各种会议和培训,学习借鉴走在前沿的图书馆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邀请图书馆界的学者专家进行指导,了解图书馆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除了图书馆方面的培训学习,还要积极了解出版发行、信息技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跟上时展步伐。

3.拓展馆员发展空间,促进个人职业发展。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中,作为专职的图书馆员,传统的采编流通日常工作的业绩难以形成明确的量化的成果,因此工作目标与个人发展的目标相关性不强,这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发展的一个困境。要突破这种困境,首先,要从学科组织和学校单位的层面出发,关注馆员个人发展,使工作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结合起来,让图书馆员的岗位工作能够为个人发展积累成果,进而支持其个人职业发展。第二,加强与图书馆界各学术研究机构的交流联系,争取更多发展平台和途径,鼓励馆员积极进取,不断钻研业务,参与学术交流,紧跟学科前沿,努力创造新成果。第三,探索图书馆服务的多元化创新发展,创造馆员成长发展空间。通过图书馆功能的更新,服务的升级,开展前瞻性实践工作,给予馆员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四、人才管理

1.完善位管理制度,明确馆员责任。第一,图书馆应从实际出发,以有利于科学管理和业务工作的开展为原则,确定本馆所属部、室的设置,并明确各机构的相应职责。根据部门职责设置划分相应的岗位,按需设岗,因岗定人,避免出现“上班不工作”的闲职。第二,编制和落实“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具体工作事项和标准。确定岗位有利于根据工作任务的专业要求、技能要求安排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员;有利于让工作人员对自身定位清晰,任务明确,能够厘清思路,系统的准备、计划、实施、总结工作内容;同时在发生人员变动时能够减少人员变化带来对岗位工作开展带来的影响。第三,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增强团队协同合作。分工是随着岗位的划分水到渠成的,人员对应岗位,对应工作事项,分工自然明晰。如果分工不够明确,工作内容边界不清,或者常发生临时指派、“串岗”的情况,工作过程中就容易出现相互推诿、拖延或敷衍行为,消耗团队的内聚力、向心力,导致人心涣散,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团队没有工作效率。分工使工作有了主线、主责,在此基础上增强合作,增进部门间、岗位间的沟通,工作才可以顺利开展。第四,岗位和人员管理制度应经过全面征求意见,反复讨论整体方向和细节,排除一些不合理或不可执行的条款才能最终确定下来,避免随意和模糊不清。制度的落实必须具有连续性、一致性,朝令夕改或执行起来时断时续,不仅达不到管理效果,反而使人产生无可适从的混乱心理和抗拒情绪。

2.健全民主决策制度,提高馆员主动性。图书馆管理者应该具有开放的思维和包容的胸襟,敢于冲破僵化的管理体制,通过健全民主决策制度,让馆员参与制定图书馆发展规划、建设方案及规章制度,对馆内重大决策进行民主评议,参与具体业务问题的讨论,对自己职责内事项承担主体责任,拥有自主独立的思考空间等。这样,既有利于集思广益,采纳合理意见,做出科学决策,又有助于馆员树立主人翁意识,感受自身的重要,从而在工作中发挥主动性、自觉性。

图书馆员的工作目标,应该追求对服务对象、对学校和对社会产生的效益和影响,而围绕个人意志的工作任务往往忽略工作人员的个人思想和职业追求,团队成员无须表达自己的观念或体现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逐渐失去对工作的钻研热情,也无法从工作中获得价值体现和成就感。

3.构建有效激励机制,激发馆员工作热情。绩效评价。第一,依据岗位职责制定评价标准,按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量要求,定期进行绩效评价,通过合理的评价过程让馆员工作成果得到展示,从中看到自身努力的价值显现,获得事业成就感。评价过程民主公开,公平公正,让工作态度积极、业务水平高、工作效率高、工作内容多、工作贡献大的部门和人员得到肯定和认可,并在学校的考核以及其他的推优评比中得到体现。第二,差异化奖励。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的不同,应在薪酬及其他奖励中体现差异化,避免“轮流制”、“平均化”、“讲高风亮节”,使得绩效评价的效果大打折扣,达不到激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工作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M].北京:北京书目出版社,2013.

[2]王瑞英.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现代情报,2008,(03):130-131+134.

[3]广东省高校图工委.2014年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R].2015

[4]李金秀.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才培养策略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12):53-58.

[5]王令t.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7):50-51.

Analysis on the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brary

XIANG Dong-mei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henzhen,Guangdong 518172,China)

篇4

高校控制图书馆人才流失的对策

1.加强对图书馆人员的合理配置并提高其待遇第一,高校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图书馆人员的合理配置。高校图书馆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必须得到校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高校职能部门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想方设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人才,为图书馆注入活力。领导首先应抛弃“不用高素质人才也能做好图书馆工作”的错误观念。其次应避免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而忽略人尽其才的人才管理理念,避免造成人才浪费。引进人才要把好进人关,无论录用高校毕业生,还是从其他单位引进专业人员,都要严格控制学历、专业和实际能力,尤其要控制只有学历没有能力的人进入。对图书馆建设发展急需的而图书馆自身又很难培养起来的拔尖人才,要不惜重金引进。引进人才要有计划、有目的,根据本校及本馆实情,既要适当引进,又不能完全依赖引进和分配,主要还是依靠现有队伍的培养和改造。通过在职人员培训,大幅度更新现有人员知识结构,使更多的人员能够具备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还应进行一般层次的全员轮训,如计算机操作的全员轮训等,同时要确定高层次的重点培训目标,使人才培训高级化。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支能力强、懂技术、会管理的高尖端人才队伍。第二,提高图书馆人员的待遇和收入。高校图书馆应改变观念,在保留传统的运作方式的基础上,更多地需要注入创收经营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图书馆创收,增加馆员收入、改善工作条件是稳定人才队伍的首要条件。一方面,单位领导要放宽政策,对图书馆不要限制过死,应以不影响读者工作为前提,支持图书馆搞创收;另一方面,馆领导要有开拓精神,广开思路,组织精干的创收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收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大量的馆藏资料变为有用的信息打入经济市场,服务于社会,通过服务获取一定收益,既可增加馆员收入,又能弥补图书馆经费不足。

2.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建设,增强其职业荣誉感第一,提高图书馆员对高校图书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还有人把图书馆和教师队伍、试验设备并称为高校的“三大支柱”或者“三驾马车”,可见,图书馆工作在高校中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注重馆员的岗前培训工作,把优良传统教育纳入培训内容。在新馆员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应该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高校图书馆工作概况及前景介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高校图书馆规章制度和相关纪律、法律法规知识等。通过对新进馆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可以激发年轻馆员们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所了解,激发其工作热情,增强起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从而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图书管理工作中去。第三,建立读者信息反馈机制,激励馆员实现自身价值。图书馆应建立长效的读者意见反馈制度,畅通读者意见反馈渠道,并由主管领导设计一个针对馆员服务实况的无记名的读者测评表,定期向读者发放,让读者填写。根据读者反馈回来的信息由主管领导进行认真汇总、分析,采用个性化激励方法将结果与每一位馆员沟通,让每一位馆员都能重视读者的意见并从中得到有效的激励,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被读者测评为优秀的馆员,图书馆的主管领导要及时地进行公开表彰,并通过举行一些仪式来达到强化激励的效果,使受表彰的馆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种成就感、荣誉感和满足感,从而获得成长。同时还可以通过推荐读者心目中的好馆员活动,来发现和树立典型,开展竞争,以此来激励馆员,以服务读者工作为平台,充分施展自身的才华,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篇5

【关键词】 图书馆 大学生志愿者 队伍 建设

1 图书馆志愿者及志愿队伍

图书馆志愿者是指不为任何物质或精神报酬的情况下,不受个人利益的驱使,基于信念、道义、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自愿参与图书馆活动的大学,为改进图书馆现状、促进图书馆和谐发展而提供服务并贡献个人时间及精力的人和人群。

图书馆志愿者队伍是图书馆志愿组织的总称,图书馆志愿者队伍是指以志愿精神为动力,无偿为图书馆提供志愿服务的非营利性大学生组织。

2 图书馆志愿者管理者的建设

图书馆志愿者在共青团的领导导下开展活动,其队伍隶属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下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从中央、省(区、市)到地(市)、县各级共青团组织都有自己的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共青团负责志愿者活动的人员配置,经费募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由图书馆对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进行宏观上的协调与引导,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协会进行直接管理,管理模式由自上而下、逐层领导。具体的行动则由高校的志愿者服务中心、各院系的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基层志愿服务小组等基层组织实施,它们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具体实施的地方,也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显功能具体发挥的地方。图书馆愿者队伍形成了宏观调控一直接管理一微观具体实施的管理队伍。

3 图书馆志愿者成员队伍的建设

图书馆志愿者队伍成员由两种方式划分,一是以级结构为依据分为大专生和本科生两大群体;二是以层级结构为依据则分为注册志愿者和非注册志愿者两种。注册志愿者多为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又可分为从事一般性志愿服务的人员和具有特殊技能的志愿服务人员。非注册志愿者大多从事图书馆的临时性事务活动。因此,图书馆志愿组织要获得稳定、持久、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成员,就要对志愿者实行注册。

4 图书馆志愿者运行体系建设

图书馆志愿者队伍的运行机制,指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志愿服务工作的规划、内容,以及开展、推动这项工作的方式方法。图书馆志愿者队伍主要有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激励、评估和保障五大运行机制。通过志愿者运行机制的有效实施,能够加强对图书馆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队伍的组织管理,还能促进图书馆志愿着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4.1 图书馆志愿者的招募

组建一支具有专业、有满爱心和有责任的图书馆志愿者队伍是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基础。招募活动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完备的招募机制可以让优秀的大学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图书馆志愿者招募的机制包括招募原则、方式、登记注册等制度。通常是由团委根据图书馆提出人员、时间、工作岗位的需求,选择学生来源。各院系学生会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由由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工作,使哪些优秀的大学生充实到志愿队伍者中来,建立起一支图书馆志愿者队伍及成员的个人服务档案。

4.2 图书馆志愿者的培训

图书馆志愿服务之前都要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内容由团委与图书馆共同承担。对志愿服务宗旨、理念、纪律、重要性等有关规定有团委负责培训;图书馆图书馆基本知识,图书馆专业知识学习,图书馆规章制度等;服务功能、项目、技能和服务的总体要求由图书馆负责培训。培训方式有短期的岗前培训和长期的素质培训,帮助他们能够胜任志愿服务工作。培训机制有培训需求调研、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效果等内容。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可以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促进图书馆的工作更好的发展。

4.3 图书馆志愿者的激励

好的激励机制能促使大学生志愿者更热心地投入到志愿者服务工作中。激励方式一般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图书馆志愿者队伍的激励机制通过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双向受益的特点,使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我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发展的十几年中,很多共青团组织都在研究提高激励机制的实效性,各高校图书馆也在探索与应用多种激励方法,例如节假日的关怀或增加志愿者的借阅权限等。

4.4 图书馆志愿者的评估

志愿服务评估的目的是落实图书馆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以此来提高图书馆生志愿服务的建设,提高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能力与水平。高校团委可以就图书馆的志愿者建立一个独立的志愿服务评估体系来完成图书馆对志愿服务项目工作的评估。评估的最终目的是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的运行良好并取得效果,提高图书馆志愿者的服务水平,推进图书馆志愿服务向更科学、更合理化的方向迈进。

4.5 图书馆志愿者的保障

图书馆志愿者的保障就是指对图书馆愿服务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政策保障和资金的支持。图书馆志愿者的保障有生活补贴、保险、安全、休假等权益。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的保障机制:一是法律援助。二是政策支持。三是学校合理指导。四是资金要有保障。总之,图书馆志愿服务事业要想发展好,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的保障使图书馆志愿服务事业在健康有序中发展。

图书馆志愿者活动有利于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进步,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价值显著。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它能够高质、高效地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我们要做好图书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宁艳艳.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设想[J].河北科技图苑,2002,15(6):25-26.

篇6

关键词:军队院校 数字图书馆 建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245-02

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自2003年全面启动,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显著的成效。在总部的统一规划和支持下,全军四十多所院校的图书馆参与了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在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数字资源的管理服务、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研究和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的建设成果。目前,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军事综合信息网主要资源建设及服务系统之一,在各院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

1.1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网络服务条件基本具备

全军军事综合信息网的建成为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1997年5月,总参谋部批准“全军军事训练信息化基础工程”项目立项,该工程建成后,其良好的设备、技术条件和应用环境为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的全面开发、建设利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全军军事综合信息网主要是军队院校的网络,包括了各院校建设的园区网。目前,由于受各种条件特别是带宽的限制,长期以来,有些地方的网络还不够畅通,影响了数字图书馆作用的发挥。在多方的协调和努力下,目前我军院校数字资源的运行环境正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网络信息服务条件基本具备。

1.2 数字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共建共享集成服务亟需加强

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多年来,全军院校图书馆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从建设军事训练数据库起步,探索经验,进而展开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建成了一批具有鲜明军事特色的数字图书馆和学科专业网站。目前,我们取得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军队院校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近十年来,军队院校图书馆建设了一批军事训练信息数据库,建设了公共数字图书馆、军事理论科学数字图书馆等20多个学科专业数字图书馆和资源网站。2008年,全面启动了各院校的原生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2009年又新建了一批军兵种(专业)数字图书馆,全军院校重点建设的数字图书馆项目达到了30多个。军队院校的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并不断向前发展。

(2)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应用技术平台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系统应用技术平台(MDLS)的研制成功和广泛应用为进一步的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打下了基础,现已升级为(MADL)系统功能更为强大,它有效地统一了全军院校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标准规范,也为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服务平台,必将有力地提升军队院校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水平。

(3)军事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管理队伍和技术骨干队伍初步形成。

拥有一支训练有素、业务精通、爱岗敬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队伍,为全军院校数字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提供了人才保证。近几年军队院校图书馆形成了以文职干部牵头,文职人员为主的管理队伍和技术骨干队伍,它们已经成为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中坚力量。

1.3 数字资源服务初步形成,信息服务效益远未得到发挥

据我们了解,国外军队院校图书馆既大量地共享地方建设的数字资源,也广泛地共享军事特色的信息资源。而我军建设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园区网用户的多,服务全网用户的少,服务院校教学科研的多,服务机关部队的少,信息服务效益远没有发挥出来。目前,总部正在抓系统的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同时下大力气抓“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集成共享服务。我们相信,下一步服务机关、服务部队的业务也将不断拓展。

2 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军事数字信息资源的体系化、特色化、标准化建设水平还不高

军队院校图书馆已经积累了数量比较充足、基本适应学历教育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但总的看来,有关外军的文献及军事前沿的文献数量不足,来源渠道不畅,原生文献数字化建设还不够深入。许多信息数据库的内容不系统,军事特色不鲜明,更新维护不及时,内容的分类和标引不规范,难以形成系统性、权威性,不能较好地满足院校教育转型的需要。

2.2 资源管理平台繁杂,数据格式不统一,资源的共享程度低

数据开放利用程度不一,有的数据库开发对数据的使用限制比较多,资源的共享程度低;军事数字信息资源的种类、数量还收集不齐全,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程度低。有些资源有待深入开发利用,需要从整体上加强规划和管理,加大建设的力度。军事综合信息网有时还不够畅通,影响了军事文献信息的共享水平。还要针对低层次的重复建设的现状,积极推广集中建设、联合建设、分散建设等建设规模,避免重复浪费。

3 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3.1 搞好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

搞好顶层设计就是要搞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总体设计,包括确定总体建设目标、建设任务、技术路线、内容设计、建设步骤、实施计划等一系列内容。2008年全军院校图书馆长集训中提出的《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体系研究》是目前比较系统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总体设计,它把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的体系划分为七大方面,包括数字文献资源体系、用户教育与服务体系、设备设施体系、标准规范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理论研究体系。每个子体系又由若干要素组成。但是,这个仅仅是学术上初步的探索,而不是总体设计或规范,其中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形成总部认可的规划,制定科学、具体的项目方案,用以指导全军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当然,除了要制定科学的规划,搞好总体设计外,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在总部主管机关的统一部署下,各军兵种主管机关、各院校训练部门都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强组织协调和管理,着力提高各承建单位的建设力、执行力,把总部部署的任务落实好。

3.2 突出军事特色,完善内容体系

由于军事活动的特殊性,军事文献保密性很强,地方的数字图书馆项目很难将其系统集成和数字化。因此,建设我军院校军事信息资源体系必须由军队系统自己来完成。至于那些非军事数字资源,无论是国外建设的还是国内建设的,都可以通过有偿共享获得所有权。鉴于此,我们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突出军事特色,这是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内容体系建设要把握的首要原则。同时坚持面向院校教学科研工作,面向总部和部队建设,面向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要求军事文献资源体系更加完整、系统、权威,军事图书、军事期刊、军事学位论文、院校教材等主要的教学资源全部实现数字化,并实现全军院校范围内对上述资源的联合服务保障。要求国内外公共文献资源保障更加丰富、及时,特别是国外权威学科文献资源系统。要求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为总部机关和部队服务,并开展联合建设。要求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立联合参考咨询服务体系,面向全军提供决策参考咨询服务等。

3.3 注重联合建设,集成共享资源

各馆在总部机关和业务指导机构的组织、协调下,有效地利用文献购置费,分工合作,有重点有特色地建设本馆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使文献信息资源的布局趋向科学合理,从而为我军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的系统化、完整化提供保障。主要包括:一是协调资源采购分工。根据各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需要,明确各院校图书馆在不同学科文献资源建设上的标准和要求,在采访上分工协调,各有侧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采购和所需文献的漏购。二是实行资源集团购买。在共建共享体系内,根据各院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对一些有共同需求的文献资源采取集团购买的方式,降低各成员馆购买文献资源的费用,提高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的效益。三是加强数据库联合开发。在数据库建设中遵循标准化与规范化要求,分工合作开发特色资源,目前还没有一家图书馆拥有全部的特色专业资源,只有联合建设才能集资源之大成,才能极大地丰富各馆的数字资源体系,最终满足用户多元的信息资源需求。因此,在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必须强调采用联合建设模式来推动建设工作的进展,提高建设项目内容的系统性、权威性,提高建设效益。2008年,总部机关决定将过去10年全军院校建设的数字资源进行集成,构建“军队院校图书馆”的门户网站,目前,集成工作已基本完成,该网站将会成为我军院校甚至全军最大的军事特色最鲜明的军事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和服务效益。

3.4 规范项目管理,完善配套建设

数字图书馆的内容是一个庞大信息资源体系,它由众多的子项目组成。目前,由总部立项、全军院校图书馆分头承担的重点建设项目有30多个,各院校还分头承担了原生文献的数字化建设项目,应该说,全军院校都承担了不同的建设任务。据了解,目前许多建设项目存在着组织管理和业务建设方面的问题,有的项目建设资金不到位,有的人力资源不充足,有的资源采集范围不明确,有的收录资源不系统,亟需加强规范管理。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机关、院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否则,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计划就会落空,总部机关投入的大量建设资金就会浪费,最终影响我军院校信息化训练条件建设水平的提高,影响全军院校军事信息资源保障能力的提升。数字图书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至少涉及七个方面的要素,包括数字文献资源体系、用户教育与服务体系、设备设施体系、标准规范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理论研究体系。每个子体系又由若干要素组成。据调查了解,目前七个方面的建设发展是不平衡的,就总部已经部署的建设项目看,投资的重点放在了资源、技术和设备建设等方面,这几个方面的子系统建设也存在问题,而用户教育与服务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理论研究体系的建设还比较薄弱。因此,在今后的建设中应该予以加强。特别是用户教育与服务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亟需加强。

3.5 扩大服务范围,发挥建设效益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建设的军事数字资源已经引起全军信息化办公室的高度重视,在各院校也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较好的信息资源服务保障。但是,我们建设的军事数字资源,服务园区网用户的多,服务全网用户的少,服务院校教学科研的多,服务机关部队的少,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和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等原因,极大影响了已有军事信息资源服务效益的发挥。我们认为,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集成后,要积极开拓为机关、部队服务的业务,实施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宣传工程、服务工程”,使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扩展到全军,极大地发挥军事信息资源的服务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华.军事文献信息资源工程建设论集[M].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2] 总后司令部军训局.军队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研究[Z].2009:1-3,18-20.

篇7

关键词专升本图书馆现状发展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专升本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差、服务水平低、馆舍面积小、馆藏文献缺乏、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在图书馆发展建设中应大力改革创新、强化图书馆整体队伍建设、提升现有人员专业素质,优化服务水平。笔者就所在地区四所专升本院校图书馆进行探讨。

加大馆舍、馆藏投入、合理规划、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文献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知识信息支柱。经费紧张、经费短缺是专升本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馆舍、馆藏的主要因素、在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评估体系中,有两个标准:一是生均图书100册或年新购图书6册/生;二是馆藏结构要保证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笔者对所在地区四所高校统计,多数院校图书馆藏书在升本前一般在40万册左右,而在校生规模一般在7000人左右,馆藏数量还存在很大缺口。wwW.133229.cOm

对于馆舍而言,专升本院校图书馆面积均在6000-10000平方米之间,平均在1-1.5平方米/人,与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生均2.03平方米的标准相差甚远。

在专升本过程中,为达到验收标准,大都采取突击采购图书的方式来增加馆藏量,尽管使馆藏数量达到了本科院校的馆藏要求。但难免出现重量不重质,馆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另外升本后本科院校的馆藏大多由原来多校合并而成。专科学校图书馆再升本前的馆藏,升本后“过时”的很多。

升本后,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读者数量的不断扩大,原有学科专业范围的不断延伸和新学科专业的设置等因素,使得科研、教学类文献的专业性、层次性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很不协调。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远远不能满足升本后高校快速发展对信息的需求。

因此要充分利用原有的优势和特色,围绕本科教学、科研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采购高质量文献资源,保证藏书的有效性、针对性、完整性和多样性。特别是本校新开专业,重点学科领域的书刊。按标准进行加工、及时投入流通。还要注意电子文献信息的采集,以电子文献信息补充纸质图书数量的不足。侧重网络数据库和全文电子图书的购置和引进。与院校专业紧密配合、咨询、统筹规划电子资源建设、积极引进适用性强、本校读者利用率高的电子图书与数据库。从而形成自己特色的馆藏资源,高质量的数据库。

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录用缺乏规范性,进人渠道较多,人员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图书馆学,计算机专业以及复合型专业人员缺乏。

非专业人员多于专业人员,大部分环节和岗位的工作实际上是由非专业人员和专业程度不高的人员承担。即使有受过图书情报教育和培训的人员,但也是个别情况,所占比例很小。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二十九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加强图书馆的专业队伍建设,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有计划地聘任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高等学校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应逐步达到60%以上。实际上当前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中(以本地区为例),大专学历占60%,本科以上学历仅占一小部分。加强馆员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1加强馆员培训,提升专业队伍水平。建立关内业务学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职工在职学习。有计划的开展岗位培训,可以短训班的形式,通过馆内集中学习、业务培训和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对一线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和网络管理的培训。一方面使馆员掌握图书馆工作的新技术、新方法,能充分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跟上图书馆现代化、科学的管理步伐,另一方面还要熟悉图书管理软件的应用,能够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小故障,保证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图书馆员还要具备先进、高超的获取信息和信息再造的能力。

2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与兄弟院校、地方图书馆馆员进行业务理论交流或请相关专家和业内的学术权威进行指导。

3引进专业人才,改变馆员结构。有计划的引进图书情报、计算机、外语和有关本校学科所需的优秀的本科以上毕业生。

在馆员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发挥官员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有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使馆员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高校图书馆正朝着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理论和技术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员最基本的信息素养要求。

优化服务体系,开展多样化、多层次、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

专升本院校图书馆基础差,底子薄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仍处于传统服务、常规服务、低层服务阶段。因此在流通服务工作上,要不断完善提高传统化服务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应由传统的服务模式向个性化服务转型,从阵地服务向网络化服务转型。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服务模式:

1如对新入学的学生,应给他们介绍本校图书馆概况。传授一些图书馆的基础知识,信息知识以及简单的光盘检索技术,网络应用技术;针对有基础的读者较详尽的传授计算机情报知识和文献检索知识。2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流通阅览参考咨询工作。设立读者意见簿,开设读者意见箱。定期召开图书馆工作委员会议和读者座谈会,听取读者意见和要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3保证充足的开馆时间,适当延长开馆时间,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延长服务时间是专升本院校图书馆读者的一大愿望。

总之,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深度发展。专升本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服务再造,馆员职业规划,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参考文献

【1】黄鸿滨《试论专升本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难点及对策》

【2】李静《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养成》

篇8

【摘要】图书馆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为思想教育和科研工作提供服务的信息机构。这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报刊资料这一既有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此,本人结合平时工作,对图书管理工作与创新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工作

一、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针对现有的优越的硬件条件,要使我站的图书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得扎实,首先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逐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在征订工作中,及时把好图书的质量关,根据需求征订血站各类业务管理方面的杂志书籍,并逐年采购一定数量的适宜血站工作的书籍报刊资料。同时科学、规范地整理书刊,并及时上架,做好验收、登记、分类、著录、入藏、借阅等各类手续工作。

二、加强图书馆创新工作

图书馆管理手段要从手工管理转变为利用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只有不断开拓新的服务方式,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体现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即使是传统的外借、内阅服务,也必须融入导读工作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以前以手工操作为主的馆际互借也可以通过E-mail快速实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光盘数据库的大量购入,图书馆可在咨询服务、定题跟踪、情报检索等方面大显身手,同时也使科技查新、引文分析等服务项目的开展成为可能。全新服务项目的开展,必然扩大读者的受益面,直接提高服务效果。

面对多元和迅猛发展的阅读需求,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无法承担起向全社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重任,加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推进图书馆联盟和互动势在必行。

1.要加强图书馆合作的宏观调控和规划。目前,由于纵向约束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导致了图书馆整体发展的无序和图书馆合作难以顺利开展。如当前我国正在建设的数字图书馆,从表面上看,各个图书馆都力求功能齐全,尽善尽美。但这种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数据库质量不高、软件互不兼容、共享程度低、规模偏小等,反而削减了图书馆综合功能和整体实力。

2.加强图书馆协作网建设。图书馆协作网是图书馆合作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或平台,在这种平台上,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建设馆藏、联机合作编目、馆际互借和文献检索等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资源共享才能变为现实。因此,要本着平等、互利、自愿的原则,加强地区性图书馆协作网的建设,为馆际之间的合作奠定基础。

3.加强对光盘数据库资源及网上资源的开发利用。长期以来,很多图书馆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停留在基础工作阶段,只满足于编制一些馆藏目录、索引等二次文献检索工具来满足读者的一般阅读需求。由于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需要图书馆有针对性地利用一、二次文献加以分析探究,编制各种专题参考资料等检索工具。

4.图书馆馆员除把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及外语、计算机等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向其他专业渗透,不能仅停留在充当“保管员”的角色上图书馆员应具备特定的专业知识,以便了解有关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增强自身的文献搜集、整理、加工、贮存、检索等能力,真正把馆藏文献中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开发出来,将有用的文献信息快速、准确地提供给读者。为此,图书馆必须从整体上采取专业培训、外出进修、岗位学习等办法强化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同时应按现代图书馆的需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配置年龄结构、学科知识结构、职称结构等比较合理的人才队伍,以保证图书馆发展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5.争取潜在的读者,以壮大读者队伍,为此,图书馆必须做好宣传推广工作,编写读者指南,定期对读者进行入馆教育,不定期举办图书馆专题知识讲座等,让更多的读者充分了解图书馆。另外,各个服务窗口都应开展针对读者的参考咨询工作,以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图书馆还应高度重视读者的反馈信息和读者服务效益调查。可通过采访、座谈会、调查表、问卷、意见箱等形式,了解和把握读者的有关情况,以利改进各个环节的工作,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三、发挥图书室功能,增强服务意识

发挥图书室的特殊—“窗口”功能,对市民适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图书室成为进行德育教育的基地,成为提高全站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的前沿。根据不同对象特点,通过针对性地推荐书刊,做好有益书刊资料的宣传,抓好日常性管理。

四、培养提高图书馆专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服务水平

馆员的业务能力决定着图书馆工作效率和效益,高水平的医脘图书馆专业人员,要具有医学知识,外语知识,还要学习掌握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能多功能的开展信息与情报服务.热爱图书馆专业,用高水平的技能,高质量的服务,努力开展图书馆的工作,使图书馆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使市领导对图书馆的重视,从而改善医院图书馆的条件。

五、制定实施计划和保证措施远期发展规划的落实

必须有分阶段实施计划做保证,同时连需有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如经费,人员,设备条件,管理体制等等,这些条件的改善,均需取得主管领导,人事,财务,后勤部门的支持与合作.经费,是当前各图书馆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图书馆馆长最感困扰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图书馆要发展事业仅靠上级拨款是不够驹,必须多途径争取经费.如科研费,教育费,社会资助等等,但这些经费的取得,必须以图书馆的优质服务去争取,因为这些部门都是图馆的读者(用户),图书馆应主动向他们提供信息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信息,使他们认识到对图书馆的投入是十分必要的和值得的。

参考文献:

[1]初景利.图书馆实施创新简论[J].图书馆杂志,2002,(3).

[2]徐树栋.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工作的若干思索[J].情报杂志,2003,(4).

[3]刘兴坤.浅论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J].图书馆表报工作,2002,(6).

[4]罗良道.评析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中的若干新问题[J].图书馆建设,2004,(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