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3-16 15:51:23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1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险学;实践教学

改革开放后,保险业以井喷式的速度飞速发展,但保险公司“求贤难”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保险学专业教学的重大难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保险专业人才实践能力不强,难以适应企业发展。高校应用型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专业实践教学,那么,高校教师如何开展实践教学,是本文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概述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以讨论和分析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化理论知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其缺点是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严谨,课堂气氛或过分活跃,或过于沉闷。鉴于此,该教学方式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建立和完善保险专业案例库。案例选择应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和时效性。任课教师可通过教学团队协作的方式,筛选出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保险案例,同时对历年的典型案例进行加工与改造,将其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第二,合理使用案例教学设施与教具。案例教学的开展还需完备的教学设备作为辅助,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通过视频、超链接网页等方式增加信息量。同时,任课教师也可向学生展示实务教具,如保险单、批单等,这些直观的实务教具可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的印象,使教学事半功倍。第三,科学地组织教学。任课教师应在课前充分把握与教学内容及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点。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通过小组划分、角色模仿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解答学生的问题。讨论完毕后,任课教师应及时总结讨论重难点和疑点。

二、模拟实践教学方式

应用模拟实践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之外,还需熟悉客户投保,保险公司初审、复核、制单到客户拿到保单的整个业务流程,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保险实务中。进行模拟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将模拟前的准备、模拟中的实施与模拟后的评价三个环节有效结合。

(一)模拟前的准备

在课题模拟实践教学的准备阶段,任课教师主要有三大任务:确定模拟目标、选定模拟内容和分配模拟角色。首先,确定模拟目标,通常一次模拟课重在突出一个目的,以免影响模拟效果。其次,任课教师需要选定本次课的模拟内容,抓住重点,便于学生理解与把握基本内容。最后,任课教师可根据模拟内容及班级人数分配角色。

(二)模拟中的实施

模拟中的实施阶段,是决定课堂模拟实践成败的关键环节。任课教师在模拟实践课中发挥主导作用,主要负责介绍模拟背景、说明模拟目标、提出模拟要求、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而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处于主体地位,根据任课教师所提的模拟要求,自主模拟,充分表现。

(三)模拟后的评价

模拟实践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及时总结和评价本次课堂模拟实践。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模拟形式的选定、模拟内容的再现、模拟角色的个体表现及团体合作等。主要进行正面评价,多鼓励,使学生敢于模拟、善于模拟。

三、PBL教学方式

PBL教学方式通常由教师引入某一现实问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具体应用时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明确PBL法的教学目标。实施PBL教学法,事实上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现实生活中的保险事件为出发点,使学生运用已有的保险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存在争议的保险问题。因此,一个好的问题会成为课程的亮点。问题的提出既要符合实践课程的培养目标,又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有兴趣参与问题讨论。其次,合理划分学习小组。PBL教学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各分组成员以任课教师提出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资料分类、汇总、分析、讨论,并总结出自己的观点。最后,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在PBL教学过程中,各小组可通过口头、论文、PPT等形式将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呈现出来。同时,为了让其他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其中,可以在各组呈现之后进行小组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

四、结语

保险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必须对保险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案例教学+模拟实践+PBL”教学方式的有效组合是值得探索的一条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保险业实践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宝玲《.保险学》模拟实践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和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4(31):185-186.

[2]秦玲玲,刘永刚.PBL教学法在保险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2(1):100-101.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法 管理文秘 实践教学

《管理文秘》是学生们在大学阶段所能接触到的与职业素养和从业技能结合最紧密的一门课程。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把最精当的理论讲解和最富实效的训练提高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将零散的理论通过情景模拟综合统一到管理文秘工作的各个实践程序中,更好地完成教学。

一、《管理文秘》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目的

《管理文秘》是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运用性和实践性。管理文秘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熟悉秘书日常各项工作内容,掌握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形成和掌握秘书工作的综合能力和操作技能。该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但局囿于学校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如缺乏专门的模拟实训室、外出实践机会较少,为课程实践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管理文秘》课程中的应用

情景模拟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场景,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管理文秘》课程中的应用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理论教学。在组织情景模拟之前,教师要先对《管理文秘》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进行深入讲解,保证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管理文秘理论框架,为下一步情景模拟提供理论支撑。比如,在进行秘书接待工作情景模拟前,要先对接待工作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如迎客中的3“S”原则、待客中的“五不问”原则、送客中的“身送七步”原则,必要的理论讲解能确保下一步情景模拟的实训效果。

2.学生分组。情景模拟所演示的公务活动要有相应的场景,因此,在第一节课进行完理论讲解后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每组5人左右,推选组长,由组长按照实训的内容和要求给本组成员安排角色并分配任务。

(二)实施阶段。课中实施,也即分角色演练,这是情景模拟教学的核心。每一次的场景模拟与演练任务都需要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学生在这些场景中扮演事先预设的角色,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完成整个情景的模拟。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使模拟能围绕主题顺利展开,同时着重观察学生对主要知识技能的演示是否到位,是否都能充分参与,而不作出权威性意见和所谓的正确演示。

(三)总结阶段。小组进行情景模拟后,教师要及时对各小组的模拟实训进行点评。点评应该基于课程教学内容,要做到客观公正,既要对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表现出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更要讲明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启发学生换种思维找出更好的处理方式。比如在进行“接待中的挡驾”情景模拟实训时,背景之一是总经理交代秘书今天他有重要的材料要进行审阅,请她负责接待来访客人,来访者是公司的大客户,对秘书说有急事要与总经理商量。面对这种情况,你应如何处理?各小组在进行情景模拟时,给出了各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教师在小组情景模拟结束后,首先应对各小组处理方式进行点评,肯定进步,指出不足。然后综合各小组的处理意见,引出更为全面的处理方式,最后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这一处理方式比较合适。通过这一“演练、引导、讨论”的过程,既强化了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也提高学生实际场景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情景模拟在《管理文秘》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要根据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选取合适的案例。要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筛选、确定案例,突出教学内容、目标主旨。其次,要根据案例所需情景,事先对场地进行布置,准备好情景模拟所需要的道具,提前将案例材料发放到学生手中,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这样可以方便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排列,既增加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也提高了课堂授课的效率。

2、合理把握模拟表演进程。由于情景模拟事先没有角本,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随着对话的进行,有可能出现主题跑偏、超时的现象,因此教师应对模拟表演进程适当掌控,合理控制表演时间,把握模拟表演的大方向。

四、启示

1.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情景模拟需要的学时较长,因此在学时一定的情况下,应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对于初次接受情景模拟教学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理论讲授的比例,并在实训过程中加强引导。当学生熟悉情景模拟教学后,可将部分理论知识的学习安排为课前预习,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情景模拟。

2.建立通用的模拟实训室。学校可以对现有的教室进行改造,建立通用的模拟实训室。保留教室原有的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配备会议桌、部分椅子、情景模拟所需要的各种道具以及储物柜。这样既可以减少师生在情景模拟前为了布置教师费神费力,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3.开发学校自身资源,为课程教学提供稳定的室外实训场所。大学校园自身机构齐全、部门众多。在管理文秘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学部门可以与行政部门协商,将校内现有的场所资源开发成学生实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一些部门秘书工作或相当于秘书工作的岗位上跟班或顶岗实习,并聘请该部门工作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这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条件,节约了办学成本,满足了学生实践实训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部门工作人员的办公量,对学校、部门工作人员和实训学生三方都有利。

综上所述,管理文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情景模拟可以作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纽带,帮助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情景模拟可以使学生在正式进入工作领域之后,其掌握的相关知识会迅速转化为工作素质并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1]廖伟.基于情境教学的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 情景模拟教学法 秘书教学 应用

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场景、人物、事件,让学生进入情景,扮演其中的各种角色,进行模拟实战演练,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建立在情景认知学习理论基础上的。1989年布朗、科斯林与杜吉德在《教育研究者》杂志上发表著名论文《情景认知与学习文化》,提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处在情境中并在行为中得到进步与发展的。”根据这一理论,理想的教学应是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工具的应用、角色的扮演来真正获得有用的知识和本领。

一、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特征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如下鲜明特征。

1.实践性

传统教学侧重于理论的传授和知识的讲解,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与用相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动手操作能力差。情景模拟教学法则突出实践模拟演练,让学生扮演角色,模拟演练生活中的特定场景,在演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趣味性

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这样的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习效果当然不理想。而情景模拟教学法则是在仿真的情景中,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在表演、游戏中学习运用知识。这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开放性

传统的教学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上,教学的内容也局限于教材,是封闭性的,与社会发展相脱节。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在其著作《教育目的》一书中强调:“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知识的方式导致了‘惰性知识’的产生。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的知识仅仅是为了考试做准备,而不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在无背景的情境下获得的知识,经常是惰性的和不具备实践作用的。”而情景模拟教学法则以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各项实践能力为目标。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需要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场景,把社会场景搬入课堂,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具有开放性,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秘书学教学的重要性

1.有助于培养应用型秘书人才

秘书作为一种社会化的职业,从业人员非常多,分布也极为广泛。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秘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需要的是基础知识广博、专业知识精深同时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秘书人才。知识的积累可以通过传统的理论教学来完成,而实践能力的提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则无济于事。而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不容许学生把实践能力的提高放在参加工作之后。所以,需要运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受到实践训练,提高实践能力。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公文处理、会务安排、接待来宾、商务活动管理及现代办公设备使用等一系列工作,让学生进行真刀实枪的“演练”,亲身体验秘书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办事能力、应变能力及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从而有助于培养应用型秘书人才。

2.符合秘书学学科性质要求

秘书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其知识体系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秘书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另一大块是秘书实务与基本技能,包括秘书应用写作、公文处理、会议组织、信访工作、日程安排及接待工作、商务活动管理等。秘书实务与基本技能这一块的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可操性、可模拟性。对于这样一些内容单纯的理论讲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如果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把学生放置于仿真的情景中,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演练,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获得一些基本的技能。

3.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趣味性,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情景模拟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演员。学生要扮演不同角色,按照既定的情节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回顾、思考,并且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实质上是在表演中学,在学习中表演,很好地把学与练结合起来,教学效果当然更好。

三、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组织过程

我根据实际教学经验,认为情景模拟教学的完整过程包括:案例选择—场景设置—分组、角色分工—场景讨论—模拟实施—总结评析。下面我就结合签字仪式的筹划和组织工作来详细地介绍整个过程。

签字仪式是国与国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在会谈和谈判取得成果,达成协议,缔结条约、协定或公约时举行的仪式。筹划和组织签字仪式是秘书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签字仪式的各个环节及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我在讲解完基本知识后安排了情景模拟。

1.案例选择

教师选择情景模拟案例的时候要紧扣教学内容,注意贴近秘书工作实际,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模拟性。选择的案例不能太简单,否则不能起到锻炼学生的作用;也不能太复杂,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本次模拟所选择的案例是:赣州明达电子有限公司准备与广州新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决定于2008年8月18日在赣州明珠大酒店举行签字仪式。新盛公司赵总经理和秘书林小姐一行6人在赣州出席签字仪式。

2.场景设置

案例选好后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适宜的场景。场景的设置要符合秘书工作的实际需要,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和趣味性,而且尽可能地逼真。各个场景要有内在联系,使之形成一个整体。结合上述案例,我围绕制定签字仪式程序、准备待签文本、签字仪式现场布置及签字仪式过程这几个环节设置了以下几个场景。

(1)明达公司总经理秘书余某走进了总经理李某的办公室,李总说董事长仇某很重视这次两家公司的合作,他让余秘书认真拟订这次签字仪式程序。请演示这个过程并制定一份签字仪式程序。

(2)余秘书从技术执行经理周某那里,拿到了已经起草好并经双方同意的《技术合作协议》。余秘书将协议书进行严格的校对,确认无误后,印制、装订成待签文本,文本包括正副文本各两份。请演示秘书准备待签文本的过程,并制订一份《技术合作协议》样本。 转贴于

(3)余秘书到明珠大酒店,与酒店大堂经理许先生共同布置签字仪式会场。余秘书告诉许先生,此次签字仪式双方共有12人参加,其中双方主签人各一名、助签人各一名、陪签人各四名。请演示布置签字仪式会场的过程。

(4)7月5日上午9:00,签字仪式正式开始。出席人有主方主签人:仇董事长,助签人:余秘书,陪签人:总经理李某、商务执行经理顾某、人事行政执行经理何某、技术执行经理周某。客方主签人:新盛公司总经理赵某,助签人:林秘书,陪签人:新盛公司副总经理王某、技术部主任沈某、开发部主任钱某、销售部主任孙某。签字仪式由总经理李某主持,双方按预定位置入席,双方签字完毕,余秘书推出已经斟好的香槟酒,双方共同举杯庆贺。请模拟签字仪式的完整过程。

3.分组、角色分工

根据情景模拟需要,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每个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教师要根据模拟内容从中协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角色的扮演。当然学生也可以交叉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根据本案例,模拟4个场景需要13位人员,因而每13个学生分为一组,教师为13名学生编上号数,即1至13号。

4.场景讨论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商讨模拟情景中需要运用的知识和技能,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拟定合适的模拟计划,明确模拟的程序。就模拟场景3来说,学生要讨论签字需要准备的物品、签字桌椅及席位的安排、参加人员的位置、讲台的摆放及会标的设计等。

5.实施模拟

学生扮演角色进行仿真演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根据自己的创造力自排自演。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进行合理角色定位。教师应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表演,对学生的表现也不能妄加评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合理解答,学生遇到困难要适时地引导。教师要注意监控整个场景,妥善安排和控制时间,使模拟的整个过程紧凑而有序。

6.总结评析

这个环节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总评。学生要进行自我评析,分析认识自己在模拟中哪些做得不够,是什么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他人的表现进行评价,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更深刻的的认识,进而进行反思,可以有效地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其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教师还要对整个模拟过程进行评价、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设计模拟案例,如何更好地安排模拟程序,如何更好地控制模拟过程,为以后的模拟教学积累经验。

四、实施情景模拟教学的要求

1.教师

在整个模拟过程中,教师既是编剧者,又是导演。作为编剧者,教师要收集秘书案例,编定情景模拟指导书(“剧本”)。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企业及其它组织,收集秘书活动素材,并编写成剧本;或者从电影、电视中收集相关素材编写成剧本。作为导演,教师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要有较强的情景设置和控制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深入企业实践,去企业兼职或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各项活动,熟悉秘书工作内容和技能。

2.学生

为使情景模拟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学生要做好充分准备。首先,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是情景模拟的基础,应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要认真对待模拟。模拟虽然是角色扮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模拟的目的并不是角色扮演本身而是通过模拟巩固所学知识及提高实践能力,所以不能为模拟而模拟,在模拟过程中要不断思考问题。最后,学生要有吃苦耐劳和潜心钻研的精神,要花工夫去钻研和琢磨背景材料和角色特征,这样模拟才能更逼真。

3.学校

情景模拟属于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在作课程计划的时候要保证一定的实践教学课时,提高校内实践教学课时量。实施情景模拟教学需要一定的实践场所和设备。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秘书活动室的建设和设施的配备。学校应出台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到企业、组织进行调研或实践锻炼,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综合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办文、办会、办事”的技巧和方法,为将来从事秘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华洪珍.论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与角色定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05).

[2]强国民.情景模拟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2007,(04).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模拟审判 教学模式 实践性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是指以军民融合和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背景下广泛出现的国防经济纠纷案件为主要模拟对象,运用现代模拟审判技术,以提高后勤院校学员国防经济法律实践能力,维护军人和军队合法权益,维系国防经济秩序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为主要目的的新型国防经济法教学模式。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不仅仅是对传统法律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是对传统法律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是使军校学员从课本走向现实,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实践性法律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与实践。

一、现代模拟审判教学的概念、特点与目的

在现代模拟审判教学中,教员选出典型案件,以案件为媒介,以(模拟)法庭为平台,以庭审为内容,学员作为主体全程参与其中,通过直观的感受,掌握诉讼庭审规则和基本程序,以促进学员综合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其法律实践能力,完善、熟练其法律业务技能,是融实践、理论与思想于一体的教学方法。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具有实践性、专业性、现实性、互动性、多维性等特征。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法相比,模拟审判教学法不仅仅是对传统法律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是对传统法律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是使学员从课本走向现实,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实践性法律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与实践。尤其在军事院校中,模拟审判教学的运用,对于强化学员的法制性、纪律性、组织性、服从性有突出作用。在案例的选择上,适应军民融合与全面建设现代后勤需要,以军人、军队涉法问题为主。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适应军民融合、平战结合、后勤保障社会化的需要,通过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方式,使学员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国防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政策知识,以及技术规范,提高国防合同管理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员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尤其是我国司法实践的了解,接受法学思维和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学员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以维护军人、军队权益为主,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方向,以提高法律战能力为重要选择。

二、模拟审判教学的教学过程

1、模拟审判教学前的准备

模拟审判教学前要根据情况组织学员观摩庭审。所谓观摩庭审是指通过组织学员观摩法院对案件的开庭审理活动,以增强学员对法院庭审活动的感性认识,为模拟审判教学法的采用提供实践上前提。对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非法学专业的学员来说,观摩庭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会为下阶段的模拟审判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观摩前,教员应向学员介绍案情,但不能发表个人意见。要向学员提出比较具体的观摩的目的和要求,如要求学员注意观察审判程序的不同阶段审判人员怎样指挥庭审活动,了解不同的庭审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等等。有条件的话在观摩庭审后可以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对本次庭审活动进行评价。

由于让学员自主的完成模拟审判活动要求学员获得模拟审判所需的必要的知识储备,以使模拟审判顺利的进行下去。所以在模拟审判教学前应该让学员熟悉诉讼程序和掌握制作审判需要的各种法律文书,并学会如何处理实体法律问题。

2、确定案例

模拟审判允许并要求学员尽可能地寻求现有法律规则在适用于具体案例时彼此之间的漏洞和空隙,尽可能地在公平程序的保证下展示。

为了完善现代模拟审判教学体系,我们建立了以军民纠纷、军地合同、国防合同等能充分体现军队特色的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案例数据库。教员在准备模拟审判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按照此次教学实践的侧重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案例。

3、分派角色,分组讨论

学员拿到材料后,可在教员指导下共同研究有关案情的基本情况,了解全部诉讼参与人的活动。至于如何分析案情、把握事实、适用法律,应主要在分组后由各组学员自行把握。根据案情可以将学员分为审判组、控诉组、被告和辩护组等,证人、被害人、鉴定人等诉讼参与人可以单独分组,也可插入各组。各组人员分组研究、讨论案情时,教员仅给予必要的辅导提示。

4、准备诉讼文书

在正式开庭前,学员应被要求准备好相应的诉讼文书,如书、公诉词、证据目录和说明、辩护词、词等,有些文书应按法定程序(如状、答辩状等)在庭审前传递给对方。一般情况下诉讼文书应要求学员准备不止一种的方案,这样开庭后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发挥。

例如,如果只准备一种辩护词,公诉人学员在模拟审判时可能并没有按辩护人准备的辩护词进行发言,这样有可能造成辩护方措手不及,提不出反驳理由。而如果临阵调整辩护内容,就可能难以应对,甚至答非所问。所以事先准备有关诉讼文书时,最好能够设计两三种预计的方案,开庭后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控辩双方的学员在整个法庭审理活动中,都应该像真正的当事人一样,通过小组讨论对各种情况进行充分的预计,设计相应的对策。

在庭审过程中,虽然我们在制作诉讼文书以及进行审判活动时,力求做出充分的准备,甚至做出好几种方案,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各种无法预计的情况,所以学员不仅要善于向自己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要在庭审前就要做好学会随机应变,找出应变措施的心理准备。这样有利于提高对学员的实际应变能力。

5、正式开庭

这一阶段要求学员进入角色,各项活动都严格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开展。应将活动场所布置得与人民法院的正式审判庭一样,场内悬挂国徽、摆放各个诉讼参与人的标牌,法官组学员着法官服,律师组学员着律师服,造成一种严肃、正规的法庭气氛,使学员进入“实战”状态。开庭审判的各个阶段的全部工作,都放手由学员自己完成,教员只旁听,不参与、不干涉,即使开庭时遇到了问题或遇到了准备阶段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也由学员自己处理,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中断开庭程序。在开庭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程序的合法性。当一个案件经过上述完整程序后,应形成一套完整的案卷材料和总结材料,这既是对学员实践、教员教学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今后模拟审判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6、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是从多主体、多层次、多方面对现代模拟审判教学实践进行的评判或衡量。

首先,是学员探讨和自评。学员对案件疑点和有争议的地方进行分析和对模拟审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意见和建议,并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

其次,是教员总结。教员在模拟审判教学总结中要指出学员对模拟案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是否正确;指出学员对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了解及其运用程度;指出每次模拟审判中的优点和缺点;同时还要分别有针对性地对学员在模拟审判中的角色进行补充、完善和提高性的评价。在总结过程中,教员要充分重视学员的自评,教员可以从学员的自评中及时得到来自学员的真实能力和水平的反馈,对学员进行引导、启发思考。教员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对今后的模拟审判教学的开展进行相应的改进,这样模拟审判教学才能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最后,是督导专家的点评 。每一次模拟审判的教学实践活动,都应邀请督导专家到场进行观摩指导。专家在教员学员自评、教员总结后,对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一个整体的点评,对学员知识的运用能力、临场的应变性、案例的时效性、教员的教学方式、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模式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作为我们完善现代模拟审判教学体系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模拟审判教学方法的作用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为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提供了平台,丰富了传统理论教学的内容,不仅更能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又能找到理论和实践两者最佳的结合点。

1、模拟审判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模拟审判教学方法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弊端,是对传统的法学教学法成功突破,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员,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实现了军校教育的目标。一个成功的模拟审判能培养创造能力。法律条文具有抽象性、概括性,要用有限的条文解决千变万化的生活问题,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法律,这就是法律运用的灵活性。例如,程序性的法律条文不可能详细到法庭中每一句话、每一行为,如何进行具体的庭审,需要用创造性的思维将法律变得生动和易于操作。而如何运用证据证明案情,如何修正不完备的法律条文,更是对学员创造力的直接考验。可以说,学员在模拟审判中的言谈举止,不仅仅是学习运用法律的过程,也是创造能力的学习和提高过程。

模拟审判就是通过学员对案情的分析中找出问题,并通过双方对抗的模式激发其强烈的探究精神的。因为对具体案件的分析是在书本或者教员的教案里找不到答案的,必须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员自己去探究问题的答案。通过探究,一方面强化了学员的主体地位,激发学员思考,唤起学员求异思维、积极观察与想象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模拟审判教学法的实施,不仅加深了对课本上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与创造精神,而且培养了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和信息处理的实践能力。

2、模拟审判的训练不仅仅局限在法庭上的辩论,而是一种系统的、全过程的训练

如果运用案例教学法,用一个案例来说明一个法律规范的运用,学员学到的只是有关诉讼中一个环节甚至是一个点上的知识和分析能力。而模拟审判训练一般持续一段时间,学员必须从提供的零散案件材料入手,经历分析事实情况、找出有关的法律要点、寻找适用的法律规范、形成自己的辩护或意见、书写有关的法律文书、出庭辩护等全部环节。因此学员能够了解案件进展的全过程,并通过亲身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案件的进程和结局。它打破了传统法学课程设置按部门法为标准所划分的人为藩篱,要求学员同时对实体法和程序法进行综合的考虑。

学员以亲身投入,实践开展法庭审判中的各项工作,在准备和庭审过程中他们必须系统的复习和运用案件所涉及的相关实体法和诉讼法知识,这样能促使学员的所学知识系统化;学员们分成法官组、原告组、被告组、第三人组、证人组、书记员组,对案件的证据和事实以及法律适用进行小组集体准备及分析和讨论,能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对复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法庭调查阶段,能培养和提高学员的举证、质证、认证能力;法庭辩论阶段的对抗性,能促使学员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敏捷的思辨能力,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庭审中的调解,能培养和提高学员与对手的协调和谈判能力;制作词、判决书等法律文书全面的体现了学员对该案件的宏观把握和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系统的应用能力;庭审结束之后专家和教员的点评能使学员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明白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些能力提高不仅依赖于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而且依赖于对于各种相关学科和知识的了解和应用。因此,模拟审判的训练能够为参与者提供一种综合的素质训练。

3、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适应后勤保障社会化,有军队特色的现代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员为中心,教员讲学员听,持续下去,学员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而模拟审判教学突出学员这个中心,突出能力的本位。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是适应军民融合、平战结合、后勤保障社会化的需要,通过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方式,使学员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国防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政策知识,以及技术规范,提高国防合同管理能力。在现代模拟审判教学体系中,我们建立了以军民纠纷、军地合同、国防合同等能充分体现军队特色的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案例数据库,并不断的更新,使案例时刻体现后勤保障社会化的需要,为军队建设有针对性的培养、锻炼学员多方面的能力。

四、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的推广价值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具体生动的案例,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员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够把学员引入到生动、形象的实践情景中。在教员引导下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改变了枯燥乏味的灌输式讲授,使学员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让学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模拟审判教学模式,把学员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尽管模拟审判教学活动,仍是围绕相关的教学理论进行的,但它并不以掌握某个单一的理论知识为唯一目的,它能够激发学员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探索,能有效地培养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我们在课堂基础知识讲授和课堂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的模拟审判教学活动,使学员所学的法律知识活起来,起到了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员的总结讲授引导学员全面掌握所学法律知识,更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和学法、用法的水平。

罗马俱乐部在题为《学无止境》的研究报告里,认为“创新性学习”两大基本特征之一的“参与性”就是扮演角色:“理想的参与性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每一位学员都有机会扮演总统、首领、领袖、公民、支持者和追随者等角色,以便尽可能多地体验不同的角色。”模拟审判教学模式作为情景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学员的学习创设了最佳教学情景,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员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教员的指导作用和学员学习的自主性。

五、国防经济法教研室现代模拟审判教学实践的总结

从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试行以来,国防经济法教研室进行了三十多次模拟审判的教学实践,教员细心指导,学员认真配合、积极准备,使得现代模拟审判教学工作初步取得成效。通过对学员在模拟审判庭前准备的办案件材料和制作的法律文书的审阅以及对学员出庭情况及其他工作的考察,我们认为,从总体上看,学员的法律实践能力、法律方法能力、防合同管理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一,学员以前学过的法学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由于在办理具体的案件中,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经济法、民商法、民事诉讼法、司法文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参与模拟审判学员不得不去复习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甚至去学习以前未学过的知识,从而使这些理论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第二,学员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模拟审判教学中,让学员扮演不同的角色,进入法庭辩论的实战状态,让他们感受到了法庭实战的气氛,使他们按照真实案件开庭的要求来组织材料,在法庭上即时表达,并相互展开辩论。结束之后让学员观看开庭录像并自己总结,然后指导教员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及即时答辩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三,学员办理具体案件的方法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们进行模拟审判教学的目的,不是把课本的知识完全照搬到实践,而是要教会学员掌握办理具体案件的方法,培养其法律思维能力。实践中发生的案件是多种多样的,案情也千差万别,审查案件不能千遍一律,有的案件的审查方法是学员在理论学习中学不到的,指导教员通过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使他们掌握不同案件的不同审查和办理的方法。

第四,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在模拟审判实践中,学员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案件中的具体问题。当同学们遇到原来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没有遇到的问题时,他们不得不去进一步思考,去进一步创新,这样,学员在实践中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学员的社会生活知识得到了积累。在模拟审判实践中,我们提供了数个经济法案例供学员实践,这些案件中的案件事实都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而对这些案件事实的认定及证据的审查,很多都要用到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中,学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懂得更多的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因此,通过模拟审判,使学员日常生活知识得到了积累。

第六,学员对法学知识之外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上述已谈到,实践中发生的案件是多种多样的,案情也千差万别,因此,案件审查所用到的知识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法学方面的知识。如果学员要办理好案件,就得去学习各种相关知识,以适应案件审查的需要。

此外,在多次模拟审判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报名要求扮演角色,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法律条文,学习法律文书的书写规范,积极跟教员探讨案例,提出自己的疑问,表达自己关于案例的见解。扮演角色的学员,无论是审判长、公诉人、律师,还是原告、被告、证人、法警,都投入到自己扮演的角色中,认真揣摩自己扮演的角色。通过模拟审判的教学,学员们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现代模拟审判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员上述能力培养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也应理性地、客观地看待我们取得的教学效果。上述教学效果是从总体上来评估的,而具体到每位学员身上则是有所差异的,因为有的学员学习兴趣不浓,他们不积极参与实训锻炼,其实践能力不能得到较好的锻炼;而基础好、学习积极性高的学员,他们在模拟案例中认真对待,积极参与,其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在以后的模拟审判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处理教学中“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充分地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要注意每个学员全面能力的培养,使学员能力的培养能够全面协调发展。

应当指出,我们的模拟审判也有一定的不足,由于参加模拟审判的学员并非法律专业,短时间内对具体法律条文的理解有限,在法庭辩论中不能很好的运用法律知识,使得庭审过程缺少一定的深度,并且有冷场情况发生。而且对于模拟审判教学而言,由于其重在模拟审判实践,因此,许多学员的社会交往能力不能得到较好地锻炼,这是该教学模式的明显缺陷。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模拟法庭 法学专业 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冷凌(1979- ),女,山东烟台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刑法学、诉讼法学。(山东 青岛 26688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157-02

作为教学手段的模拟法庭,是以模拟法院案件庭审过程为主要内容,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辩护人、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按照法定程序,在模拟的庭审环境下,审理案件并作出裁决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也因其以模拟案件审理过程为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巩固了理论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模拟法庭在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模拟法庭有助于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是指从法律的角度和逻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法律职业者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特有的思维样式,其独特性表现在法律思维要素、思维方式、思维视角、思维架构等方面。法律思维方式蕴含着法律知识、价值和方法等,因而它对思维主体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模拟法庭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提供其主动学习、思考的视角;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唤醒、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可以通过案件的审理、裁判锻炼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其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

2.模拟法庭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法学教育具有二重性,即传授法学理论知识和训练法律实务能力。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需要全面考量法学教育的层次、现时社会及其未来发展对法学教育的需求、法学专业生源变化情况等诸多因素。囿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学本科教育客观存在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一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错位。法学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能力,如整理案件事实,运用法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适用法律条文,处置法律事务的能力。“动手能力”与“动口能力”是人们对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形象表述。模拟法庭通过学生亲自担任各种工作,分析、处理案件,通过书写各类法律文书,参与各个诉讼环节,既培养了其“动手”的能力,也锻炼了其“动脑”的能力,可谓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模拟法庭实际教学运用中的瓶颈

自14世纪英国在法学教育中率先使用模拟法庭的方式,20世纪20年代上海东吴大学在我国法学教育中开始尝试此种方法,至今,该方式已经在我国各法学专业教育院系普遍运用。但是,该教育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凸显其优势,相反,逐渐成为法学专业的经典表演作品,分析其原因,其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在于:

1.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目前很多学校的模拟法庭仍属于非课程设置,模拟法庭的开展仍属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依靠学生的主动性组织和参与。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其方式与目的都与专业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最显著的区别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通常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为目的,缺乏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学生自身理论知识的局限和活动目的的功利性使得活动的目的逐步从教学转变为表演。学生通常会选择内容比较完整的案件审理材料作为模拟法庭的案例,其中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对实体法理论学习并没有什么促进作用。在模拟法庭的准备过程中,通常也是根据较为成熟的剧本进行适当的删节、改变,以适应模拟法庭的时间要求和观众观赏要求的需要,很少需要学生自己运用程序法的学习,设计、安排庭审的过程。整个模拟法庭就像一出舞台剧,将一个案件书面的庭审记录,以表演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样的表演很难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

2.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非课程设置的模拟法庭以学生为主导,基本属于学生“自娱自乐”的课外活动,主要依靠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参与。只是在排练过程中邀请部分老师进行阶段性的指导。而专业老师受到自身教学任务日常工作的限制,很难有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中。因此,学生在案例的选择上,通常会偏爱那些戏剧冲突比较集中的案件,以及那些庭审过程较为简单,书面材料比较翔实,甚至连参与庭审人员的语言动作都一应俱全的书面材料作为剧本。而因为模拟法庭的准备过程多是表演性的,专业教师的指导空间也是极为有限的。两个因素互为因果,学生因为缺乏教师的指导而在选材和排演过程中倾向于表演;而因为表演性的选材和方式使得教师的专业指导缺乏空间和意义。最后逐渐形成目前比较普遍的情况:专业老师只是在学生无法克服的材料不充分、不完整时,提供专业指导。之后就退到模拟法庭的幕后,由学生进行庭审的表演,最后由老师作为点评嘉宾,对整场“演出”进行点评。而由于几乎都是对既有的书面庭审记录的表演,教师也很难根据专业特点、理论学习的需要、司法实践的特点进行专业的点评。

3.模拟法庭同其他实践类教学课程割裂。模拟法庭是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被推广的,但在当前,多数学校只是将其作为第二课堂,由学生自主参与。因而,当前模拟法庭的运用几乎是完全独立于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的。但作为庭审现场的模拟,其表现的内容仅是庭审现场,但是准备工作却涉及了整个诉讼过程,需要包括实体法、程序法在内的多种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了解司法实践中某些问题的处理方式,以及法庭氛围等众多的实践知识。因而,旁听庭审、业务实习等其他实践教学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且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割裂模拟法庭与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的关系,必然影响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

4.模拟法庭的物质基础和硬件设施受到限制。目前多数综合院校不具备模拟法庭的硬件设备和条件。学生组织模拟法庭活动基本都是依靠临时借用教室,简单搭设、布置庭审现场。而实际庭审审查案件、出示证据时需要的各种设备基本都不具备,既不符合司法实践中法庭硬件设施的配备,也限制了学生在模拟法庭中对庭审现场中必要程序的模拟和再现。

三、提升模拟法庭教学效果的途径

模拟法庭的教学方式通过为学生提供法律实践的场所和机会,鼓励学生走出既有的理论知识,突破固化的法律条文,在模拟的诉讼环境中熟悉、掌握具体的审判过程。能否让学生较为直接地面对法律实践问题的考验,促进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具有可感性、实用性、操作性的知识,是衡量模拟法庭教学水平和效果的重要标准。

1.将模拟法庭设置为专业教学课程。非课程设置的模拟法庭因上述原因限制了教学效果。而将模拟法庭设置为专业教学课程具有下列优势:首先,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锻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克服盲目追求活动的表演性,防止在选题时过分偏重戏剧冲突强的案件,为追求活动的可视性,而忽略了专业学习的主动性。第二,完善独立的课程体系。作为专业教学课程,除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外,还应有详尽的实践程序、运作模式。指导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年级学生模拟法庭的教育目标和实施计划,系统、全面地分配任务,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全员参与的热情,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因此得到锻炼和提高。第三,加强专业教师的指导,专业教师编写详细的教学实验教程;参与模拟法庭案例的选择,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选择已经审结或未审结的案件,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处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此外,指导教师还应当重视模拟法庭之后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带着新的学习任务进入下一个学习环境。

2.协调与其他教学实践课程的关系。模拟法庭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其教学效果和质量不是孤立存在的,而需要依靠其他实践教学手段和环节,相互辅助,互相促进。比如,观摩庭审可以让学生感受法庭氛围,了解法庭的整体布局,更直观地感受程序法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业务实习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办案过程,了解诉讼过程和司法实践环境;而模拟法庭则将以上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以及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参与模拟法庭的过程是学生大胆假设、周密证明的过程;是学生从自己所担当的职责出发,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应当充分考虑模拟法庭的开设时间,以学生具有一定实践能力为基础。

3.尝试结合“诊所式”教育方式。“法律诊所(Clinical Legal Education)”属于法律教育术语中的“舶来品”。如同医科学生需要利用时间从事临床实习,从实践中学会诊断和治疗疾病一样,法科学生也需要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中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在我国,开设“诊所式”教育基地的学校不多,但并不代表其他院校不能借鉴此种教育的理念和方式。而在模拟法庭的教学中尝试“诊所式”教育不失为较为理想的设计。专业教师可以选择实践中的案件或争议,交由学生分析、论证,设计对当事人最为有利的维权途径,包括模拟庭审,以为当事人提供有价值的法律建议。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可以通过接待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起草法律文书、准备诉讼证据等各个环节,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巧。

4.确保模拟法庭的硬件配备。模拟法庭硬件设施的配备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具体要求布置陈设,配备国徽、审判席;配备法官服、检察官服、律师服、法警服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员服装及道具等;同时还应当具有现代化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供学生模拟庭审呈示证据使用。模拟法庭的建设应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保证学生充分、有效地参与案件的分析、证据的收集、人际沟通、起草文书等专业训练。

模拟法庭在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和社会责任感,综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中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仍需要深入思考,完善体系和教学方法,稳步推进课程建设,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迎春.高校模拟法庭实验室建设研究[EB/OL].,2011-11-07.

[2]李彬.模拟法庭在法学本科教学中的适当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3]刘家昆.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下的模拟法庭教学法应用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2(2).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模拟法庭;实践能力;考核评价机制

《模拟法庭》教学是目前我国高校法学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对诉讼的中心环节――开庭审理进行模拟实践,即模拟法庭审判的全过程,通过角色投入,实践开展庭审中的各项工作,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已有规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见习、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题辩论、模拟审判、疑案辩论、实习等”[1]。

《模拟法庭》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是促进学生运用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观察问题、提高专业分析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必要形式。其考核的目的就是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事实认证辨析能力、案例分析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应变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最终达到全方位地提高学生执法水平的目的。为了使学生能够重视并积极参加实践教学活动,考核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传统《模拟法庭》考核方式评析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对学生考核主要采用“平时成绩+期考成绩”的模式,这种考核方法与《模拟法庭》的教学不相适应,并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模拟法庭》的教学中教师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使得教师无法对《模拟法庭》教学效果进行一个有效的、客观的评价。

现有考核机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考核形式单一,侧重理论。闭卷考试只侧重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考察。第二,考核具体标准缺乏,多流于形式。理论界、实务界都普遍认为:“法学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以及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法学教学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其最终目的是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现有的对学生成绩考核评价体系中,“实践性教学”考核项仅占平时成绩的10%左右。采用A(优)、B(良)、C(中)、D(及格)、E(不及格)的等级评定。很多高校由于缺乏具体标准或采取的标准不一,大部分教师往往凭主观印象给学生打个等级,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水平。

1.多种评价机制

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可以是由教师对学生个人或小组做出点评,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可以采取口头方式,也可以由学生提交书面报告,既可以私下对某个学生或某个小组的模拟活动进行评价,也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以便给其他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思考机会。

教师的评价行为是一种指导性对话,并不是简单指出错误或不足,还应当告知学生处理问题的更好和更有效的方法。对学生模拟活动的评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从实践中学习”、“从错误中学习”。

2.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老师总结为辅的机制

在模拟法庭结束后,还要组织学生对本次模拟法庭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分析从几个方面进行:首先,由每个学生写出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模拟法庭中的做法、做得好的地方、成功的经验、存在的不足及原因;然后,结合观看模拟法庭的录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找出自己、别人在模拟法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由老师就本次模拟法庭的情况进行总结评析,肯定学生的成绩,找出存在的不足,指出改正的方法。

3.开卷闭卷相结合的机制

考核方法主要是开卷和闭卷相结合,闭卷主要是考核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开卷主要通过以下方式:(1)网上提交作业或课程论文;(2)写见习或实结;(3)写调查报告;(4)通过案例分析来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模拟法庭》考核方法的创新思路――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估体系

《模拟法庭》考核的目的主要是对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交流能力、谈判能力、诉讼能力、调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为此,就要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1.考核方法多样化

改革过去的统一闭卷考试模式,重点考核目的从知识点考核向知识分析能力考核转移。考核的方法有多种。(1)口试:考核时采取面试的形式。让考生抽取教师提前放置在信封中的题目,学生当场或准备后回答由评委围绕考题所提的相关问题,评委根据考生的综合表现给出成绩。测评涉及的题目多为与该课程相关的综合论述性题目或者案例分析题目,涉及理论知识点较多,能比较准确地考核学生掌握法学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灵活性。更重要的口试有助于培养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其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缜密论证能力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点进行问题分析的能力,为尽快适应将来的法律职业奠定基础。(2)开卷考试:考核时题目主要为案例分析或大型论述题,允许学生携带教材、法规等参考资料进入考场。(3)论文考核方式: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所学课程中的某一个理论问题进行阐述,要求论文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具有逻辑证明力。字数不少于4000字。

2.考试类型多样化

考试类型的多样化就是要把平时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和综合考核等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各实践实验课程的要求不同,教学内容和考试对象要有所区别。平时考核形式不应该局限于作业、考勤方面,也应该做到多样化,要把专题辩论、观摩庭审、模拟审判、社会调查、法律援助、案例分析报告、课程论文撰写、见习等情况纳入平时考核的范围。

三、《模拟法庭》考核方法的创新模式――以“实战”型模拟法庭演练为学生成绩考核依据

《模拟法庭》的教学模式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表演型”,通过学生多次排练,即准备好所有的法律文书及台词进行表演。《模拟法庭》的考核方法方面,应该以“实战”型模拟法庭演练为考核依据。“实战”模拟演练要经过以下5个步骤:选定案例、确定角色、分组讨论、庭前准备(主要是法律文书的准备)、正式开庭。考核要做到以下几点:

1.模拟环境的真实性

尽管是模拟,首先,在环境布置上,要严格按照现行法庭的规格设置;其次,在庭前准备阶段也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各个不同角色的小组要独立分析案例;最后,在庭审中要以现行的法律规定为依据,有利于学生对立法动态及时关注。

2.模拟过程的实战性

把传统的“表演型”改为“实战型”进而使模拟法庭具有实战性。在教师的指导下:(1)选定案例。案件的来源可以从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收集借阅已审结的案例,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2)确定角色。将学生分成审判组、控诉组(原告组)、被告和辩护组(被告组),证人组等。(3)分组讨论。在庭审前不做任何实质性的排练,仅仅针对案情和一些必要的问题进行讨论。(4)庭前准备(主要是法律文书的准备)。在正式开庭前,学生应该准备好相应的诉讼文书,按法定程序传递给对方。(5)正式开庭。从开庭审理到做出判决都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模拟过程的实战性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案例的选择和分析、法律文书的制作、开庭审理、宣判等每个阶段都由各组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真实地面对庭审的每个阶段,而不是排练好台词的表演,从而提高《模拟法庭》的实战性。在庭审过程中,学生要运用相关法律的规定对案件进行分析,这样能够为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随机应变等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个平台,进而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3.模拟效果的放射性

《模拟法庭》不是简单地对某一个或某一类案件进行模拟总结,而是通过对案件分析和定性,进一步对学生的实践、应变、表达等综合性能力予以提高。通过模拟庭审的每一环节以及对案件审理中具体问题的解决,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处理案件的方法和技巧,还能进一步锻炼他们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事实认证辨析能力、案例分析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应变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

四、《模拟法庭》考核方法的设计――形成由参加模拟法庭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1.评价机制

《模拟法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那么评价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3](1)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模拟法庭审判完毕后,参加模拟法庭的学生,应当就庭前工作的准备情况、庭上的表现以及遇到的疑难问题等进行自我总结,找出不足,以及改进的经验。(2)由旁听学生进行评价,可以使旁听的学生也能参入到模拟法庭的审判中,在模拟庭审过程中找到他们要得到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能和知识点。(3)教师或其他专家综合点评。综合点评是从多主体、多层次、多方面对学生在“实战”型模拟法庭中的表现行为进行的评判或衡量[4],点评中要指出以下几点:①程序是否合法,操作是否规范;②法律运用是否准确,说理是否透彻;③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精彩;④临场的应变能力如何,是否有创新思维;⑤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如何;[5]⑥模拟卷宗的整理、归类是否符合规范。

2.评分机制

比赛评分包括对原告组、被告组和审判组三个方面进行评分,分别适用不同的评分标准。具体要求如下:原告组和被告组进行法律文书评分和言辞辩论评分。法律文书的评判标准包括法律知识、逻辑推理、资料搜集与运用、结构的清晰程度及组织、法律文书格式等五项,每项为3分,满分为15分。言辞辩论是指当事人及人在诉讼过程中的言辞表现,包括法律知识、逻辑推理、言辞表达、应对能力和临场风度等5项,每项为5分,满分为25分。对审判组的评分主要针对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对于程序的调控和把握。具体包括:开庭前的准备、对案件事实的调查、法庭辩论阶段的控制、案件的裁决,语言表达和风度等5个方面,每项为4分,满分为20分。

成绩采用百分制,在每场模拟法庭结束后,将评委对其原告组、被告组和审判组三个组的评分加在一起,即为该场模拟法庭的最后得分。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法律实践的场所和机会,促进学生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与实践的衔接和转化,缩短法学教学与法律工作实践的距离。《模拟法庭》的考核是对如何开展合作性学习的一种有益的探索,也是对如何将传统法学教育的严谨性和现代法学教育创新性有机结合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杨建生.第二课堂活动与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高教论坛,2003,(5).

[2] 胡旭晟.清代法律教育之评估与当今法学教育之进步[J].比较法研究,1996,(2).

[3] 杨萍.模拟法庭教学评价内容和方法的探索与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9,(5).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7

长期以来,强调理论教学与课本知识的掌握是高校文科教育的习惯性思维和基本教学模式[1]。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性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人才的培养需要。实验教学是人文社会学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仿真模拟软件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已成为文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仿真模拟软件实验教学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近年来,各高校在充分肯定文科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之上,将文科实验教学纳入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文科实验教学伴随着新理论、新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逐步成长起来,不仅填补了文科教学手段的空白,而且扩大了文科的研究范围,更使文科的教学手法和研究手法大为改观[2]。

尽管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科研训练等都是大学实践教学的途径,但是这些教学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教育面不宽”(如科研训练难以普及到每个人)和“深入度不够”(如类似参观、听讲座的实践环节难以真正接触实际中的问题情境)等问题,因此,仿真式模拟构造“情境认知教学环境”成为必要[3]。现代学习理论认为,求知始于发问或质疑。模拟教学通过让学生持续面对各种典型的情境,培养他们在“例外环境”下的质疑思维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4]。

仿真模拟软件实验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来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及实验过程,让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独立完成实验,达到在有限教学时间内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目的[5]。在国际上,最著名的仿真模拟是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即GMC),是以一个综合性的计算机模型模拟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和公司管理,涉及营销、财务、生产、人才资源、研究与开发等方方面面[6]。在国内,最先由部分高校从国外引进了一些仿真模拟软件开展文科实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何有效利用软件,使之真正成为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助手,使学生能够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仿真模拟实验教学效果最大化成为当前一个重要问题。

二、研究框架及设计

(一)理论基础

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是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学习理论领域研究的热点,该理论从对学习理论的自身研究反思出发,既满足了学校实践的需求,又顺应了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丰富。1989 年约翰?西利?布朗、阿伦?柯林斯与保尔?杜吉德联合发表了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这篇论文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7]。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该理论强调情境具有线索指引的功能,学习发生在真实的情境或事件中;学习者从事的是与专业学习领域相关的实践;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度、责任感和意义感有利于引发其主动学习的动机[8-9]。

情境认知理论的研究观点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等教育技术的新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近些年来的相关研究主要有,赵经成(2003)认为运用现代技术开展仿真模拟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延伸实验的空间和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10]。邢振江、徐文涛[(2010)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降低教学成本、促进就业和师生互动四个方面分析了情境教学的效果[11]。张军

征、樊文芳(2012)的研究表明模拟软件能够在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环境和有效引导探究活动两个方面促进探究性学习[12]。本文根据情境认知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从学习者个体特征、情境模拟的真实性、实践场和调动学习者主动性等方面研究仿真模拟软件在文科实验教学的应用。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样本取自Y大学人文学院公共管理、社会学和法学三个专业的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生(一年级没有开设相关课程),随机发放问卷260份,取得有效问卷229份。

表1 被调查学生基本情况

Y大学人文学院是一个农业院校的纯文科专业学院,其中公共管理专业开设了两门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实验课程,而法学和社会学两个专业只开设电子政务一门带有实验的课程。因此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中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比例较高,占到60%。该学院三个专业都是面向文科招生,因此调查中女学生占到近六成,这与该学院男女生比例大致相符。

三、仿真模拟软件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模型

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描述当各自变量变化时,因变量的发生概率会怎样变化。因变量Y是一个二值变量,取值为Y=1(事件发生)Y=0(事件未发生);自变量X1,X2,…,Xm;P表示在m个自变量作用下事件发生的概率。建立包含m个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如下[13]:

(二)变量选取

本文以与传统文科教学方式相比,仿真模拟软件是否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为被解释变量(Y)。依据研究目的最终确定了学生个体特征、情境模拟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实践场4类13个解释变量(X1,X2,…,X13),见表2。

表2 变量的含义及统计数据

(三)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本文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在回归分析前将待分析的数据逐一组织成SPSS变量的形式。解释变量的筛选策略为“Enter”,表示解释变量全部进入方程,结果见表3。通过模型的回归结果,本文分析如下。

1.学生个体特征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第一,学生的年级与仿真模拟软件实验教学效果在统计水平上呈显著性负相关。说明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实验教学效果更好。由于该学院所有课程使用的仿真模拟软件均出自同一个开发商,相同的操作平台使学生逐渐产生了厌倦感。第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与效果呈负相关,且显著性水平较强。说明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效果也较好。原因是仿真模拟软件教学是在利用计算机的实验环境中进行的,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影响其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效果。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通过仿真模拟软件来开展实验,并不一定是因为专业知识或是软件的问题,而是不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情境模拟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对实验教学效果的

影响。第一,软件的仿真度与实验教学效果在统计水平上呈显著性正相关。软件能够全面模拟出现实情境,就会使学习者获得置身于真实困境中的权利和行使在真实困境中寻找解决方法的权利。学习者会感到对解决方法负有责任,而不只是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第二,软件与课堂教学匹配程度与实验教学效果呈显著性正相关。情境认知理论指出为学习者提供的实践情境应当是与其学习领域相关。因此仿真模拟实验教学的设计要与课堂教学相匹配并能体现出教学重点方能发挥出实验教学的效果。第三,软件的实时更新功能和实验教学效果呈显著性正相关。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知识更新,要求软件能够保持顺畅的升级渠道,及时更新才能保障其真实性。

3.学生的主动性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第一,学生对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兴趣度与实验教学效果在统计水平上呈显著性正相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仿真模拟软件的兴趣越强烈,能够使用软件进行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越有利于发挥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第二,学生对使用仿真模拟软件对找工作的影响与实验教学效果呈显著性正相关。认为仿真模拟软件的学习对找工作有帮助的学生,具有在该情境下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实际上,仿真模拟实验教学通过模拟现实工作情境增进了学生对实际工作的了解,对学生就业有很大帮助。因此,让学生认识到仿真模拟教学对增加实践技能和促进就业的意义,将有利于引发学生的主动性。

4.实践场地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实践场的概念是由教育心理学派学者提出,萨莎?A?巴拉布和托马斯?M?达菲将基于校园环境而创设的实践场理解为“为了达到一种学习目标而设置、创设的功能性学习场所与空间”[14]。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室的环境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不显著。而实验设备与仿真模拟软件的文科实验教学应用效果在统计上呈现正相关,并且显著性水平较强。在仿真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实验室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局域网等均有具体要求。若实验设备不符合要求,将会影响到仿真模拟软件的使用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Y大学的样本数据分析了仿真模拟软件在文科实验教学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仿真模拟软件在文科实验课的使用效果受到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软件的仿真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否能相互配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实验室的设备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仿真模拟软件在文科实验教学的效果,针对调查中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科学合理地安排文科实验教学课程,将实验课和理论课同等重视。相较理工类课程,文科实验课课时较少。Y大学文科课程实验教学的课时仅为16学时,并且仿真模拟软件的使用多是设置在课程的实验部分,而未单独设课。这说明传统观念对文科课程操作性实验缺乏重视。扩充文科实验课的学时或单独设置实验课程,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为提高情境的仿真度,可以尝试校企联合开发仿真模拟软件。学校与软件公司携手开发实验教学仿真模拟软件的好处是,学校和任课教师能够更准确地表述软件需要具有哪些功能与课程及实验教学相匹配,从而保证了文科实验教学的需求;开发商具有软件设计和程序编写的专业技能,从而保证了仿真模拟软件的专业性。

第三,任课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通过仿真模拟实验教学的训练能够有效地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对今后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8

Abstract: Status and difficulties of military logistics practice teaching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t proposed that 3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should be applied in teaching practice of military logistic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actical teaching. 3D virtu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of military logistics was proposed. And the application current of 3D virtual practice teaching of military logistics was describes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Key words: 3D virtual technology; military logistics; teaching

3D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人机交流技术,已广泛应用视景仿真、军事模拟、虚拟设计等领域。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将3D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军事物流实践教学之中,通过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有效解决当前军事物流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手段单一、条件受限、学员参与度低的问题,提高军事物流实践教学质量水平,促进军事物流学科专业发展。

1 军事物流实践教学现状

军事物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军事物流领域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员将理论知识有效的吸收、掌握,在各种物流场所的实践可以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以及深刻体会军事物流运作过程。但是军事物流实践教学目前手段相对单一,实训设备有限,以及学员实践参与度低等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军事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与地方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类似,一般是进行参观见学、实训基地训练、实习基地实习等方式,除此以外几乎没有其他渠道进行实践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在军事物流实践教学中,由于物流设施、设备占地大,价格昂贵等限制,实训基地不大可能拥有大量设备给学员进行实践操作,实训设备有限导致学员只能分组进行实训,每个学员的实训时间无法得到保证。最后军地相关企业不大可能让学员在参观见学或者实习的时候进行装备实操,最多也就是让学员看一看,学员实践参与度低。对于物流这样实践性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的不足,可能导致学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动口说的头头是道,动手不知从哪抓起。对于军事物流实践教学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去解决是目前军事物流实践教学领域积极思考的问题。

2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特点

进行军事物流实践教学,丰富军事物流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学员实践参与度,本文将现代信息技术中的3D虚拟技术引入到军事物流实践教学中。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总的来说具有抽象讲解具体化、环境实物虚拟化、实践学习自主化的特点。

2.1 抽象讲解具体化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从教学效果上看,具有抽象讲解具体化的特点,教员讲授军事物流相关运作环节的时候,需要将现实问题抽象的描述和讲解,学员要根据教员所讲,把抽象的讲解还原成一个个场景,简单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抽象和还原的过程。由于理解的偏差,以及学员经历的限制,可能导致还原的偏差,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教员要讲清楚,学员要听明白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学员没有见过那些设施设备是什么样子,物流中各个流程应该做些什么,但是通过虚拟现实场景可以把抽象晦涩的讲解变得具体生动。学员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可以更容易理解教员讲授的抽象理论知识。

2.2 环境实物虚拟化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从教学实践上看,具有环境实物虚拟化的特点,军事物流专业教学中,教员为了更好地让学员理解相关知识,有很强烈的意愿提供学员实操设备的机会,但是由于设备的昂贵等等原因,导致实践教学举步维艰。3D虚拟实践教学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可以让学员在计算机虚拟的环境中操作虚拟的设备,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2.3 实践学习自主化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从教学形式上,具有实践学习自主化的特点。目前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因为安全性等因素的考虑,基本上不可能让学员脱离教员主导的学习过程,但是在3D虚拟实践教学中,教员通过3D虚拟教学系统布置实训任务,安排实训时间,学员可以自主完成学习,实现实践学习自主化。并且实践学习自主化更利于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3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

美国乔伊斯(B.Joyce)和威尔(M.Weil)在他们所著的《教学模式》一书中所下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简单的归纳一般来说,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教学策略问题。一般来说“教学目标、理论假设、操作程序和教学策略”四部分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框架。这里同样按照这四个部分探讨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

3.1 教学模式目标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是以能力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来安排军事物流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强调的是学员的动手能力,提高学员实践方法和实践技能,所以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必须强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导向之后,要考虑如何实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通过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和方法,通过模拟训练系统布置和安排一个个模拟任务给学员,学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实践能力的提高。

3.2 教学模式理论假设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认为通过安排实践任务可以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在这个教学模式下,强调学员带着具体的问题进行3D虚拟实操训练,通过他自己的不断探索和尝试,最终完成布置的任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员不仅仅可以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促进作用。对于教员来说,要通过3D虚拟系统构建学习情景,设定学习任务以及组织学习活动,还要提供适当的指导。总的来说本文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提倡以能力为导向、任务为驱动,有利于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各项能力;有利于学员理论联系实际。

3.3 操作程序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不是单纯的强调实践而忽视理论教学,而是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中关于实践教学的安排以一次课的安排为例。首先根据专业理论教学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需要提高的能力,以及军事物流运作环节等确定实践教学课的主题;其次依据确定的主题进行实践任务的设计;再次学员接受实践任务;最后学员在3D虚拟环境下完成实践操作,达到自主学习、知识构建、能力提高的目的。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操作程序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3.4 教学策略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的重心在于“实践”二字,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素质,所以在教学策略上要注重学员的实践能力培养。将3D虚拟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需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三者融合;在学习过程中,强调虚拟环境下的实践。

(1)“教”与“学”方式的创新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中,学员自主学习占大多数,教员身份将变成知识的引导者,促进学员锻炼和培养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员教,学员学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实践教学。应该采用学员自主学习、教员引导和解答问题的方式。在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中,学员可以进行物流运作的模拟,并且按照自己的需求熟悉物流运作流程,教员通过学员完成任务的时间判断其对内容的掌握程度。

(2)教学内容体现军事物流特点

一般的参观见学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是看别人怎么操作,到地方企事业单位,也是学习类似相关单位的运作,军队相关单位动手实践机会欠缺,所以一般实践教学与军事物流运作脱节,在3D虚拟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军事物流运作情况,设定虚拟场景,让学员在虚拟环境里实践操作设备,使之能更加熟悉军事物流运作。

(3)教学手段上对虚拟技术扬长避短

虚拟实践毕竟与实际有所差别,学员在虚拟环境下利用鼠标和键盘组合操作完成一些任务与现实是有所差别的。例如叉车操作,学员用鼠标键盘开虚拟叉车与实际的叉车差别很大,所以在教学手段上重视信息技术的特点,尽量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规避信息技术的弱势和短板。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中强调对于军事物流运作流程的掌握,对于设备的熟悉,而不是将掌握设备性能作为实践教学的目标。

4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应用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目前是本单位军事物流实践教学的一项有益尝试,试图通过军事物流实践教学中应用3D虚拟技术,充实军事物流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下面将从软件功能、任务设置、教学安排等角度介绍目前应用情况。

4.1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软件功能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军事物流实践教学的特点,以及理论学习中的知识点,设计了需要进行模拟训练的任务类型,与地方企业联合开发军事物流3D虚拟实训系统,目前一期工程主要实现了仓储相关任务的模拟,并应用于实践教学。系统主界面如图2所示。

这套虚拟系统主要实现单人实训模式、多人联网实训模式、游客观摩模式三种模拟教学功能。在单人实训模式中,学员根据教员布置的背景,在系统中独自完成相关任务;多人联网实训模式中,学员按照3~5人一组的方式,各自独立扮演仓库里的角色,合作完成实训任务;游客观摩模式主要作用是教员演示系统操作时,学员可以以游客观摩的角色进入虚拟场景,学习如何进行操作,同时学员多人联网实训时,教员可以以游客身份进入虚拟场景,查看学员任务完成情况。

4.2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任务设置

教员给予学员分配账号密码以后学员可以登录3D虚拟物流实训系统,进入系统之后(如图3所示),系统左下方列出了大的任务项目,例如订单录入、入库、出库、补货、摘果拣选、播种拣选六个大任务项目。基本囊括了军事物流运作中仓储部分的基本作业模拟需求,教员通过布置任务,学员在系统中以第一人称视角或者第三人称视角进行模拟操作,系统的右下方有操作提示界面,提示学员模拟操作的流程应该做什么,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每一项任务设置的重点在于理解军事物流运作流程,例如入库任务的模拟涉及到仓储员角色的接单、理货,搬运员角色的入库上架,涉及到的设备操作有托盘、叉车码垛,手持终端扫描等操作。

4.3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受到软件限制目前主要针对军事仓储部分内容进行模拟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安排一般遵循讲授案例背景、布置实训任务、学员进行实训的步骤进行。在实践教学安排中,交待案例背景是为了给予学员一种情景代入感,同样给予学员一个遇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学员具备知道怎么办的能力;布置实训任务,是在学员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知道怎么办之后,具体解决问题时候怎么做的能力;学员实训练步骤是强化学员实践能力的过程。具体来说,入库作业实训使学员掌握物资入库作业流程及储位分配;出库作业实训使学员掌握物资出库作业流程与物资出库原则;返库作业实训使学员掌握物资返库作业流程;拣选作业实训使学员掌握物资摘果式拣选与播种式拣选作业流程;补货作业实训使学员掌握电子拣选区物资补货作业流程以及补货点的设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