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国际贸易案例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7:59:01

国际贸易案例论文

国际贸易案例论文篇1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个人或小组对案例的探究来实现,教师主要起到鼓励和指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引申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灵活和深刻,创新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挥。案例教学的使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法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强调的是学生记住多少,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通过案例教学的运用,学生可以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学习惯,不再一味地依赖教师的讲授和解答。并且在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与不同意见同学间的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3.便于学生熟练掌握国际贸易业务流程。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教学内容涉及到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条件、国际贸易程序、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知识,具有流程长、涉及面广、环节多、难度大、涉外性等典型特点。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连贯起来,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掌握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流程。

二、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法的设计理念

(一)注意案例的典型性和时效性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信息量较大、涉及知识较多、案例选择也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所以教师在确定案例时,要选择与理论知识关系密切且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例如,学习不可抗力时应该了解:不可抗力是一项免责条款,是指合同签订后,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避免、无法控制、无法克服的意外事件(如战争、车祸等)或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水灾等),以致合同当事人不能依约履行职责或不能如期履行职责,发生意外事件或遭受自然灾害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职责的责任或推迟履行职责。构成不可抗力的条件主要包括:1.意外事故必须发生在合同签订以后;2.不是因为合同当事人双方自身的过失或疏忽而导致;3.意外事故是当事人双方所不能控制的,无能为力的。有以下两个案例可以选择:1.某年,我国A公司与英国B公司成交小麦100公吨,交货期为当年5—9月。签约后,A公司购货地发生水灾,于是A公司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免除交货责任,但对方回电拒绝。问题:A公司要求以不可抗力免除交货的理由是否充分?2.某年,我国A公司与日本B公司签订进口日本某高新技术设备的合同,交货期为9月15日,合同签订后,日本政府发文限制了对该高新技术设备的出口,从10月1日开始限制出口。日本B公司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解除合同,我国A公司坚持要求履行合同。问题:该合同以不可抗力免除交货的理由是否充分?以上两个案例都有助于巩固学生对不可抗力的理解,但明显可以看出,第1个案例要比第2个案例更具典型性,更需要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才能回答。因此,在教学时间紧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第1个案例。

(二)注意案例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性

由于国际贸易业务是由多种知识串联在一起组成的流程操作,因此在案例的采用上要注意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性。例如:我国某外贸公司与国外B公司达成一笔出口合同,信用证规定“数量9000公吨,7—12月份分批装运,每月装1500公吨”。卖方在7—9月份每月装1500公吨,银行已分批凭单付款。第四批货物原定10月15日装运出口,但由于台风登陆,第四批货物延迟至11月2日才装船运出。当受益人凭11月2日的装船提单向银行议付时,遭银行拒付。后来受益人又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银行付款,亦遭银行拒绝。问题:在上述情况下,银行有无拒付的权利?为什么?此案例就是考察不可抗力与信用证条款的联系性。不可抗力是一项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即发生不可抗力时,进口方不能以此向卖方索赔或拒付货款。但信用证是一项独立于合同外的自足文件,银行不受合同的约束。根据《UCP600》的规定,银行不承认受益人因不可抗力而有改变信用证条款的权力。因此,本案例中的受益人引用不可抗力而要求银行付款,银行有权拒绝付款。通过这个案例就使学生加深了对不可抗力的理解,同时也更巩固了对信用证相关知识的掌握。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在每一次案例教学之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对相关案例做到心中有数,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应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案例,提示学生做好相应的理论知识准备。教师可根据班级人数要求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人数相等、实力相当,每组设组长一人,组长可轮流担任。在学生自主讨论时,教师在全班巡视,观察各组讨论进展,适时参与,可以进行提示,可故设疑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发言。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表达本组观点,其他学生可作补充发言。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并指出每个小组对相关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扮演引导者与鼓励者的角色,通过鼓励、提问、奖励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三、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建立长期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

由于学生习惯了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模式,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学生不积极思考,不积极参与,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因此,良好的案例教学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即将每个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计分,计入平时成绩。当然,该成绩的评定并不仅仅是答案的正确或错误,还在于学生事前的准备、讨论时的参与以及事后的总结,还可以通过考虑其思路是否清晰,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能否抓住问题的实质等进行综合评分。此外,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还必须让学生明白:积极参与讨论是让自己的观点接受挑战的过程,也是锻炼从业能力的好机会,可以让自己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得到锻炼,这些能力都是在现实工作中所必需的。

(二)注意对学生案例分析的总结评估

案例教学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加深,学生的表现可以体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归纳,以期发现理论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强调。所以,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三)注意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要注意案例教学法也应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例如,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而且此种知识类型也不适用于案例教学法。另外,把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能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生动、直观,信息量更大,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和掌握。

四、结语

国际贸易案例论文篇2

此次教学实验的对象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贸易经济专业2013级学生,学生共计51人。学生具备如下特点:一是英语水平较好。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学生14名,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学生14名,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学生8名,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14名,这四类学生总计50名,占总学生数的98%,其中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以上的学生比重达到了70.6%。二是已经学习过微观经济学,且正在学习宏观经济学,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而且经济学基础比较扎实,比如微观经济学期末总评成绩在80分以上的同学共26人,达到51%。根据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案例法应用设计原则,教师的案例课堂组织模式如下:案例教学的模式主要是由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题目来分组查找资料,形成案例报告。具体说来,案例教学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一是教师说明;二是学生分组;三是学生汇报及教师点评。案例汇报选题的原则有三个:一是与课程讲授的理论知识相关;二是当前国际贸易领域比较关注的问题;三是教师对相关内容比较熟悉,能够提供较有价值的点评。根据这三个原则,教师选择的四个案例题目分别为:①重商主义与国际贸易谈判;②要素禀赋理论与中国国际贸易结构;③外部规模经济理论与中国的产业园区;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下岗”问题。在交代案例题目中,教师明确指出每则案例所对应的理论知识点,并对如何查找并引用文献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同时要求学生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要求小组中所有同学都参与,对小组汇报做出贡献。

二、问卷调查及教学效果分析

在已经完成三次案例汇报之后,教师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此次调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调查学生对案例汇报的态度及感受;二是对案例汇报如何影响双语教学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调查问卷的对象是所有参与听课的在册学生,共51人。运用问卷星进行问卷的设计与发放,所有题目为必答题,问卷发出51份,回收51份,有效问卷数5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100%。

1.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态度与感受。

首先,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其学习效果有所帮助,13.73%的同学认为“帮助很大”,72.55%的同学认为“有所帮助”,两者相加总比重为86.28%;而回答“不知道”和“帮助很小”的同学比重只有7.84%和5.88%。与尚未做过案例汇报的同学相比,已经做过案例分析的同学更倾向于认为“有帮助”。仔细分析发现,在已经做过案例汇报的共计39名同学当中,认为“帮助很大”和“有所帮助”的分别为6名和30名,两项加起来占总体比重为92.3%,而在尚未参加案例汇报的同学中,这一比重为66.7%。可见,有过案例汇报体验的同学更能够体会到这种方法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在被问到“案例教学法为什么对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帮助作用”时,回答从被选率最高到最低的是“增加了我的主动学习投入”(72.73%),“案例中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65.91%),“督促了我对课堂内容的预习或复习”(50%),“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31.82%)和“增加了我与同学及老师的互动机会”(29.55%)(见第3题)。在认为案例教学法对教学效果不明显当中,认为“案例题目与课内知识相关度不强”以及“学生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的均占57.14%;认为“团队合作意愿和效果不明显,大家基本各做各”的占42.86%,另外认为“题目太难”、“占用太多时间和精力”以及“教师和学生互动太少”的分别占42.86%,28.57%,14.29%。可见,虽然回答这两项的学生数量很小,但是仍然可看出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在选题及互动性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2.案例教学法对于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评估。

为了评估案例教学法对知识转移效果的评估,调查问卷中针对已经做过的三个案例汇报题目分别出了3道专业知识选择题(共计9道),让所有同学对所有问题都加以回答。将同学们分为四组:小组1为参与案例1的同学;小组2为参与案例2的同学;小组3为参与案例3的同学;小组4是到目前为止仍未参与案例的同学。接着分别统计各小组对所有问题回答的正确率,然后观察每个题目的答题情况。我们的假说是“小组N的同学在回答与案例N相关的问题时,正确率高于其他小组”。并用实际数据来验证这一假说。统计结果如下:小组1在回答与案例1相关的3个问题时,平均的正确率为76.9%;而其他三组在回答案例1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分别为56.7%,43.75%和69.4%。而且在这三个问题当中,除了问题7,小组1的同学的回答正确率低于小组2和小组4之外,其他两个问题的正确率均高于其他所有小组。所以总体上来说,“小组1在回答案例1相关问题的正确率高于其他小组”是成立的。小组2在回答案例2的相关问题时,平均的正确率为53.3%,而其他三组在回答案例2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为56.41%,54.2%和72.22%。而且除了问题10,小组2的正确率高于其他所有小组外,另外两道题的正确率均低于其他小组。因此“小组2回答案例2相关问题的正确率高于其他组”的说法不成立。小组3在回答案例问题3的相关问题时,平均的正确率为68.4%,而其他三组在回答案例3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分别为64.1%,66.7%和52.7%,所以小组3在回答案例3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高于其他小组。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三个组别中,“小组N在回答与案例N相关的问题时,正确率较高”的假说的验证情况分别是“成立”、“不成立”和“成立”,虽然有两组同学的结果都是“成立”,但是由于样本量较小,因此仍不能明确地认为案例教学法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得到了证实。

三、结论

国际贸易案例论文篇3

摘要:民办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向社会输送能胜任一线工作的有理论、懂业务、会应用的实用人才。本文针对民办本科《国际贸易实务》这门综合性极强的专业主干课程,提出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用案例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 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涉及到进出口业务中采购(或生产)、包装、运输、检验检疫、报关、保险、结算、索赔和仲裁等多个业务环节,具有线长、面广、环节多、难度大、变化快的特点。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法律、外语、金融、保险、运输、海关等各方面的知识和理论,若在教学中一味地以理论为中心,只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而忽视实际操作的连续性,在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的作用:学习吸引力、学习收获、学习内容的理解力、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思维的启发等是比较小的。所以,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讲解以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理论和知识。 一、案例教学引入民办本科《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必要性 1.案例教学是民办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开展案例教学法要晚于国外,目前许多高校仍很不重视这种教学方法,尤其是遵循培养理论精英人才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公办本科院校。但在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同时,我国的教育管理尤其是教学方式也应与国际缩小差距。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公办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决定了民办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与市场接轨的必然性。实现新旧教学方式的衔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民办本科在教育市场扩大发展空间的重要砝码。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现实联系密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则由教师结合课程相关内容,将实践中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简化、抽象等加工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让学生独立分析案例,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大部分案例都是来自于国际经贸实践,并没有惟一确定的答案,因此可以给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主动性、自主性、主体性,极大地调动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案例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肯定与完善 根据对我国目前外经贸人才需求的动态与发展趋势的研究,以及民办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确定本科专业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目的和教学目标,实施案例教学达到既能扩大专业口径,又能保证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是对传统教学的肯定与完善。 二、案例教学在民办本科《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运用 1.精选案例 没有好的案例,就没有成功的案例教学。选择案例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所选案例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针对民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的特点,在日常的章节内容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的案例选取时不易太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涉及的内容和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实际教学过程又需要按照不同章节循序渐进,不可能在不同内容之间进行大量的交叉或重复,因此在后期教学过程中,应引入涉及若干知识面的案例,这种较综合全面的案例在实际业务中出现的机率较大,更能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在选用案例时应由浅入深,由专题型案例到综合型案例。 在没有适当现成的案例可供使用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也可编写适合教学、能对加深理论学习和了解实际贸易环境有益的案例,弥补现存案例的不足,服务于教学的需要。从选择案例到编著案例是一个对教师能力要求递增的过程。 另外,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弥补理论的滞后性。而在网络信息时代,国际经贸活动的方式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一些国际经贸惯例和规则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号出版物,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案例的时效性。 2.精心组织案例教学环节 在选取了具体的案例之后,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对所讨论的案例进行精心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 (1)教师巧妙控制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组织引导者。教师应通过各种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将关键性发言引向深入,对关系到案例主题的矛盾意见引发研讨,充分尊重学生的分析,在发问中循序渐进,防止按事先准备好的想法,一味让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走。给发言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最后才进行点评和总结,并有效地控制好讨论的主题和节奏。但由于国际经贸案例往往比较复杂,学生经验不足,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而偏离主题,缺乏整体观念,此时教师应注意疏导学生,将学生引入正确方向。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创造一个和谐的分析环境,更好地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科学合理的课堂控制是关键。因此,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积极参与 在有效的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是分析材料、揭示问题、寻找答案的执行者,学生不能像过去的应试式教学那样被动地记录和接受;作为案例分析的主体,学生必须摒弃过去寻找标准答案、等待教师提供解决办法的学习习惯。事实上,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解决国际经贸问题没有最优、唯一的方法,总是存在许多可行的不同的解决方案,因此要求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主动、大胆提出不同观点,对问题进行多种解决方法的比较评估,从而选择解决问题的满意方案。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实务》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民办本科院校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能全面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进行经贸活动的高素质人才,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尤其是案例教学,在弥补其他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习主动性等方面的不足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100,102. 余红娟.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3):108-109.

国际贸易案例论文篇4

摘要:民办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向社会输送能胜任一线工作的有理论、懂业务、会应用的实用人才。针对民办本科“国际贸易实务”这门综合性极强的专业主干课程,提出了案例教学引入该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案例教学是该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案例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肯定和完善。运用案例教学要注意:精选案例;精心组织教学环节。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 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讲解以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理论和知识。 一、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案例教学是民办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开展案例教学法要晚于国外,目前许多高校仍很不重视这种教学方法,尤其是遵循培养理论精英人才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公办本科院校。但在加人WTO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同时,我国的教育管理尤其是教学方式也应与国际缩小差距。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公办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决定了民办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与市场接轨的必然性。实现新旧教学方式的衔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民办本科在教育市场扩大发展空间的重要祛码。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现实联系密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则由教师结合课程相关内容,将实践中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简化、抽象等加工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让学生独立分析案例,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大部分案例都是来自于国际经贸实践,并没有惟一确定的答案,因此可以给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主动性、自主性、主体性,极大地调动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案例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肯定与完善 根据对我国目前外经贸人才需求的动态与发展趋势的研究,以及民办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确定本科专业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目的和教学目标,实施案例教学达到既能扩大专业口径,又能保证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是对传统教学的肯定与完善。二、案例教学在民办本科“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运用 (一)精选案例 没有好的案例,就没有成功的案例教学。选择案例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所选案例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针对民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的特点,在日常的章节内容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的案例选取时不易太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涉及的内容和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实际教学过程又需要按照不同章节循序渐进,不可能在不同内容之间进行大量的交叉或重复,因此在后期教学过程中,应引人涉及若干知识面的案例,这种较综合全面的案例在实际业务中出现的机率较大,更能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在选用案例时应由浅人深,由专题型案例到综合型案例。 在没有适当现成的案例可供使用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也可编写适合教学、能对加深理论学习和了解实际贸易环境有益的案例,弥补现存案例的不足,服务于教学的需要。从选择案例到编著案例是一个对教师能力要求递增的过程。 另外,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弥补理论的滞后性。 (二)精心组织案例教学环节 在选取了具体的案例之后,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对所讨论的案例进行精心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 1.教师巧妙控制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组织引导者。教师应通过各种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将关键性发言引向深人,对关系到案例主题的矛盾意见引发研讨,充分尊重学生的分析,在发问中循序渐进,防止按事先准备好的想法,一味让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走。给发言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最后才进行点评和总结,并有效地控制好讨论的主题和节奏。但由于国际经贸案例往往比较复杂,学生经验不足,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而偏离主题,缺乏整体观念,此时教师应注意疏导学生,将学生引入正确方向。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创造一个和谐的分析环境,更好地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科学合理的课堂控制是关键。因此,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学生积极参与 在有效的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是分析材料、揭示问题、寻找答案的执行者,学生不能像过去的应试式教学那样被动地记录和接受;作为案例分析的主体,学生必须摒弃过去寻找标准答案、等待教师提供解决办法的学习习惯。事实上,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解决国际经贸问题没有最优、唯一的方法,总是存在许多可行的不同的解决方案,因此要求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主动、大胆提出不同观点,对问题进行多种解决方法的比较评估,从而选择解决问题的满意方案。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民办本科院校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能全面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进行经贸活动的高素质人才,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尤其是案例教学,在弥补其他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习主动性等方面的不足,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国际贸易案例论文篇5

关键词:高等院校 《国际贸易》课程案例教学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国际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对既精通对外贸易知识又能够熟练使用英语的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目前对外贸易业务操作的适应性较差。这就要求《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师改变传统的单向传递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就业要求,因此本文力求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1 《国际贸易》课程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内容更加接近于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国际贸易业务的真实情况,从而一方面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就业后对对外贸易业务的适应性更强。

1.1 激发学生对《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在此方法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递,不积极动脑思考,不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要求学生遵循角色扮演的原则,充当国际贸易谈判中的买方或卖方的角色,面对对外贸易实际经营与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运用所掌握的国际贸易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参与案例讨论,了解实际的对外贸易业务的基本运作流程,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检验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是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工具,但《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工具解决对外贸易实践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教学是要与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进行完美的结合,而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这个目标。案例教学法可以检验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能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比单纯的“注入式”教学法得到的知识更加牢固。

1.3 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在《国际贸易》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参与案例讨论之前,要写简要的发言提纲;在案例讨论之后,要写出本案例的分析报告,其文字表达能力在写作中逐渐得到提高。实际上,案例讨论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劝说、聆听等与人们沟通的技巧,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国际贸易》课程案例教学的局限性

《国际贸易》课程案例教学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增强学生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能力,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1 耗时费力

案例教学要耗费教师和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是教师要进行充分的案例教学的准备,主要涉及准备案例(选择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的案例)、学生分组(把学习较好和活跃的同学与不太活跃的同学搭配在一起)和制定讨论计划等三个方面。其次是学生也要进行精心的准备,主要是案例预读,包括研读案例和阅读参考书。案例教学的效果则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耗费的时间相对于“注入式”教学来说更多,如果学生在案例教学中不积极主动参与的话,就会打击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2.2 案例教学效果难以控制

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案例教学从案例选择到课堂组织案例教学都是一种挑战。教师对案例研讨内容的深入了解和认知准备、案例的选择以及案例对理论知识的使用程度等都十分重要,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很好地把握。对于那些从教时间短且对课程内容掌握不深入的教师来讲,案例教学的效果不见得好过“注入式”教学的效果。由于案例教学的开放性,使得案例教学的评估容易变得主观化。

2.3 案例资源及材料获得性差

对于《国际贸易》的教学内容来说,要想搞好案例教学,应该有一套完整地从建立贸易关系开始到交易合同履行完毕后所涉及的所有的书面材料,最好这些材料是一笔交易的,交易标的物又是学生所熟悉的商品,但是一般的贸易公司或是由外贸经营权的企业是不愿意把这些书面材料无偿地给一个教师,除非你与这个公司或企业的某个个人有关系。即使是找不到这样的真实的贸易资料,能找到空白的这些单据和合同的文本也是好的,实际上,空白的书面资料也是不容易得到,教师要到各个相关的部门去索取,人家还不一定愿意给。

2.4 学生对案例教学的适应性差

由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的长期使用,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适应案例教学。实际上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得出的认识很可能是“过度概括化”的认识,因此案例教学只能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手段。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很不稳定的,有的学生嫌理论课枯燥无味,在案例教学中,也没有多大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仅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还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

3 克服《国际贸易》课程案例教学局限性的建议

案例教学的局限性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1 选择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的案例资料

案例的种类很多,一般针对本科生,国际贸易的案例主要从三个方面设置:一是综合性的案例,一次真实地、完整的交易过程,从买卖双方建立贸易关系开始,到交易合同的履行,买方取得货物,卖方取得货款,让学生对国际贸易交易过程有所了解,以深化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二是对实际案例中的各种复杂、灵活的做法,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论证,以说明这些做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三是给定一些特定的对外贸易案例,让学生按照有关的国际规则、惯例和相关的国际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方案。以上三方面的案例,可以安排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阶段使用,要做到既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能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3.2 科学组织案例教学

授课教师在上课前对要使用的案例进行精心地准备,课堂上积极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地讨论,教师对案例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课后要求学生认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要成功地开展案例教学,授课教师需要对整个案例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组织。案例应提前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预习;把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授课教师作一些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写出发言提纲,为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案例分析的讨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案例讨论结束之后,要求学生按小组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以达到利用案例教学巩固理论知识的效果。

3.3 教师参与案例讨论的程度要适当

课堂上案例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性环节,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首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平等自由讨论的案例教学环境。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和案例分析的听众,利用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其次教师在案例讨论中要注意听学生发言,做到学生的讨论是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的,如有偏差,必要时教师可做适当的引导,如重新把讨论集中到某些被忽略的关键问题上,或指出某些敏感的因素,或鼓励大家认真分析某个学生分析的前提假设,或在小组里的大部分同学都不以为然的时候赞同某个人的意见引起讨论等等。

3.4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由于在高等农业院校的本科教学中案例教学并不普遍,教师应让学生充分了解案例教学的特点、作用和教学安排,让学生对案例教学有充分的认识,明确告知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另外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因此,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课堂上踊跃发言是搞好《国际贸易》课程案例教学的关键。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引导,选一些平时爱钻研的学生当小组的组长并重点发言,另一方面通过分数这一常规的“指挥棒”来激发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因此,检查并审批学生课前准备的为案例分析与讨论时所使用的发言提纲,是教师必须做的工作,也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实践表明凡在上课前对案例分析材料进行预习并撰写发言提纲的学生,课堂讨论时就比较活跃,对问题探讨也显得比较深入、系统,案例教学的效果也让教师与学生满意。

3.5 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由于各国对外贸易的新变化和国贸易组织机构的对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新变化,使得《国际贸易》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要注重案例的针对性、启发性和客观实践性,必然要求授课教师不但要具有较高的国际贸易理论水平,还要具有相当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对国际贸易实践问题及国际贸易的新发展更应给予高度的关注,这样才能使所选的案例具有客观现实性,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寻求更多的背景资料,联想到更多的观点,为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在研究中提高教师自身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案例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兆华,赖勤,傅智园.国际贸易案例教学设计与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2):152-154.

[2] 林冰.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0,(07):78-79.

国际贸易案例论文篇6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国际贸易实务》 应用

一、引言

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使国际贸易格局和贸易政策措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贸易方式不断涌现,国际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变得愈来愈紧密。中国作为世界影响力极大的国家之一,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对世界贸易格局、全球贸易经济、中国自身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适应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与国际经济贸易接轨的客观要求,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对外经贸专业人才,系统了解并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交易条件、交易流程、交易方式和当中所涉及的各项对外贸易法律法规。

为适应这一需求,国内各大高校和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和商务英语(对外贸易)专业,为培养适应中国对外贸易人才奠定了基础。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对外贸易)的核心专业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易的课程,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各项交易条件、对外贸易中业务合同的商订和履行、外贸结算单据的缮制、报关实务的操作、国际贸易方式、业务谈判内容、策略与技巧等内容。内容涉及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英文专业术语的掌握运用、商务信函的撰写、外贸单证的实际操作、商务磋商口语的操练,包罗万象、面面俱到。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英语基础、实操能力、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为了更好地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笔者在几年的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发现“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专业学习效果。

二、对“案例教学法”的来源、含义及意义的研究

“案例教学法”始创于美国哈佛商学院(HBS),其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沿用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当前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哈佛商学院(HBS)倡导“案例教学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案例内容,不寻找案例最终答案,而是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处理和解决问题,提高理解判断能力。“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哈佛商学院培养人才的质量,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显示了“案例教学法”的重大作用和强大生命力。

“案例教学法”可以简单地概述为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案例的分析运用是其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键所在。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探索分析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对满堂灌输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的一种革新,是使课堂教学尽可能贴近鲜活实际的一种教学方式。

1.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国际贸易实务》内容涵盖对外贸易的方方面面,从贸易磋商流程到外贸单据的缮制,从外贸名词的理解到外贸法规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艰巨的任务。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输,学生满堂抄笔记”已然不能被当前“90后”学生所接受,他们希望更多地、更直接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既希望摆脱枯燥乏味的条条框框理论知识,又期盼能通过一种特殊、有趣的方式掌握重要的外贸理论知识,进而进行外贸函电和商务谈判的学习。因此,“案例教学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引入,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沉闷的传统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收到极好的学习效果。

2.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判断、总结的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味地讲授知识,而最大限度地抑制了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学生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哈佛商学院认为“Teaching≠Learning(教≠学),即,Teaching教授销售商品,不能保证学生购买,Leaching学生需要商品,学校也许能够提供”。要想学生真正学到课堂知识,必须使学生参与,发挥想象力、思考力,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和判断总结能力。因此,在课堂活动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才能真正地实现“教=学”,即“Teaching=Learning”。

实践证明,教师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安排上,以“5分钟的讲解+5分钟的案例引入+15分钟的分析讨论+15分钟的发表意见+5分钟的总结评价”比“30分钟的讲解+15分钟的题海战术”所收到的效果要强上几倍。

3.运用“案例教学法”,能使学生提前进入“国际贸易”角色,拉近与实际的距离。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只是从书本再到书本的模式,很难让学生拉近与实际工作的距离,经常出现“课堂掌握,课后模糊,工作忘记”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真实案例可以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工作,进而关注学习。通过案例,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进行角色转换,想象自己在案例中身处办公室撰写函电、码头处理装运、银行处理单据议付、保险公司处理赔偿等真实情景。一来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二来日后工作有“熟悉感”。

4.运用“案例教学法”,能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贴近现实。

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难免涉及贸易理论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适当地以“案例”加以分析,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由于课堂上所列案例都是在实际操作中常碰到的情况,理论知识因此而变得不再书本化而更为贴近现实化。

如笔者在讲到“国际贸易惯例《UCP500》中的第4条规定时,理论知识为in credit operations all parties concerned deal with documents,and not with goods,services and/or other performances to which the documents may relates(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当事人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其他有关行为)”时,列举了以下案例:

我国某出口公司向国外进口商出口商品,使用远期信用证结算,我方按期发货交单,单到开证行后,进口商以T/R借单方式先拿走货运单据,并提取了货物,提货后发现货物有短少,因此要求开证行以此为理由向出口商拒付。问开证行能否拒付?结论是银行不能拒付,理由是出口商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要求,银行议付时只看单据。

通过此案例,学生对于《UCP500》的第4条惯例内容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也使得原本抽象、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易懂、现实化。

三、对“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应用的研究

1.案例资料的搜集、挑选、编排。

合适的案例资料,是有效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的基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获得相应的案例资料并不是难事。然而,授课教师不能一味地依赖网络和书本资料,而必须在网络、书本现成的资源基础上进行分析、筛选,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编排。采用最适合学生水平、最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

比如笔者在讲授合同的拟定内容时,结合学生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场所——广交会进行编排案例。实际案例如下:

2012年4月25日,中国潮州某陶瓷公司Chaozhou Daming Ceramic Co.,Ltd与来自美国某贸易公司USA Overseas Trading Company在广交会进行会面,通过交换名片、查看样品、业务磋商,双方对于商品(item No.AB123)的各项条件达成一致的意见,请根据提供的交易条件代替该陶瓷公司业务员拟制一份业务合同。

通过这种真实性的案例背景材料,学生很快掌握了合同的填制技能,同时对于以后工作也有了一份熟悉和期待。

2.“案例教学法”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案例教学法”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一个案例活动,从准备、讨论到发表意见,都应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授课教师从挑选案例材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意见到总结案例,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有效控制,才能真正实现“案例教学法”的最终目的。

3.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多种教学方式。

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反复地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比如文字案例,将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因此,授课教师应注意结合课程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视频案例、实操练习案例、讲座案例,等等。

如:在讲解建立业务关系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客户名片一张,要求学生根据此名片,给客户撰写一份“要求建交”业务信函。通过这种实操练习案例,学生很快掌握了撰写信函的技巧。

4.避免过分注重“案例教学法”结果,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不是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而是给学生提供足够自由的空间发挥思考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哈佛提供的案例与一般学院提供的案例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学院提供的案例都是事先准备好分析答案,而哈佛提供的教学案例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案例分析的结果往往只是一个中间产物,重要的是案例分析的过程。因此,授课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法”时,应避免过于注重学生讨论的结果是否准确,而应该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充分发挥,只要学生参与其中,分析有道,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5.“案例教学法”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并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活动,授课教师应积极做到“教学相长,教学相融”。通过精心编排的案例,让学生形成小组,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并从中体验合作的魅力、参与的趣味、发言的激情、倾听的乐趣。一个个案例活动的开展,如同一首首合唱的歌曲,只有参与人精心准备、踊跃参加、积极配合、无私奉献,才能最终共享其乐。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才能最终得到锻炼和提高。

6.“案例教学法”需要双师型的具有实践经验的授课教师。

《国际贸易实务》融贸易理论知识、专业英文知识于一体,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国际贸易各个流程,同时还要懂得相关的英语专业知识。如信用证章节,既要懂得信用证概念、流程,又要懂得如何审阅英文信用证,还要懂得如何根据信用证要求缮制英文单据,甚至要掌握如何撰写催证、改证、延证等相关重要英文信函。研究发现,商务英语(对外贸易方向)和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更能胜任《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

四、结语

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最终回归于实践。因此,“案例教学法”是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堂实践活动的微型表现。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的应用中发挥着极其有效的作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商务英语和国际贸易的专业授课教师应当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将“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国际贸易实务》的应用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张亚芬.国际贸易实务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2]王冉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之创新.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2)(总第90期).

[3]王青梅.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的综合调研报告.中国西部科技,2009(7)(总第178期).

国际贸易案例论文篇7

关键词:非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

随着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中国与国外的贸易业务愈加频繁。2013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基于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专业开设了国际贸易课程。例如,我校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还有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英语、商务英语等专业开设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讲述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操作实务的课程,涉及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组织、国际贸易流程、国际贸易术语、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与国际结算、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商检、索赔与仲裁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在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的同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能够在毕业后从事国际贸易工作或在相关部门从事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工作。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来说,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是重中之重,掌握好这门课程毋庸置疑。对于非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会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问题,或者以后直接或间接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都非常重要。但是,非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效果不甚理想,存在不少问题,迫切需要改革。

二、非国际贸易专业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存在的问题

1.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对课程内容不太理解。例如,我校的英语专业从大二开始就开设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但是由于学生既没有学习过经济学,也没有学习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相关课程,学生对有关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很不理解,感觉晦涩难懂,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从而给师生的互动与教学进度的推进带来很大障碍。而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学生虽然经济学知识丰富一些,但偏重于管理的学习,对深入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现象,也有待加强。尤其是很多管理类的学生,英语不是很好,对国际经济与贸易涉及英语的部分,学习起来比较吃力。2.教学偏重理论,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一些老师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把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却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对于进出口流程、对于国际结算的学习,很多学生只是理论上理解了,但实际怎么操作,还是不会。另外,有的老师教学内容流于书本,没有紧跟国际经济形势。这些老师喜欢照本宣科,将书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没有紧跟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把最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现象、国际贸易政策教给学生。教学内容滞后,教案没有改进,使得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现实之间存在断档。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差。一些老师对于非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偏重于以老师为主体的讲解式教学,一味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缺乏与学生的互动,缺乏其他教学方式的采用。一堂课下来,教师辛苦,学生疲惫,但教学效果却不太好。因而,这种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必须改进。4.考核方式有待改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本身需要识记的内容很多,因而一些试卷,偏重于识记性内容的考核,无论选择题、判断题、还是问答题,都是以识记性为主。因而,学生复习起来,非常枯燥。而一些学生,平常不怎么学习,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也能幸运过关。这种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也不一定有优秀的表现。

三、非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改革

上述问题,既有学生本身的专业背景问题,也有老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改进问题。结合国内外文献,借鉴其他高校老师的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以下改进意见。1.加强非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经济学的教学。对于工商管理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可引导其进一步深入学习经济学知识,在更为广阔的经济学背景下来理解国际贸易问题。经济学理论知识的丰富,必将为非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2.课堂内容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联系学生以后工作当中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讲解。同时,紧密联系当前的国际贸易新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讲解,例如中欧贸易摩擦问题、中国的汇率变动问题、TPP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非国际贸易专业的课时所限,不能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那样,进行专门的国际贸易模拟软件操作,例如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的练习,但是,对于非国际贸易专业,还是有很多途径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到海关和码头参观,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模拟练习,让学生扮演国际贸易中诸如进口商、出口商、银行、海关等不同角色,模拟国际贸易实际操作。3.运用案例教学和专题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模式。案例教学,就是引入具体的、生动的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首先,案例的选择很重要,要选择同知识点结合紧密的、长短适宜的、密切反映最新生产生活实际情况的案例。其次,要做到案例的合理展示。有多媒体当然最好,多媒体的放映能让案例清楚地展示出来。如果没有多媒体,让学生课后打印拿到课堂上使用,则不太方便。第三,在案例讨论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对于TPP的讨论,就有很多分析的视角,要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在案例讲解完后,由于学生的看法不尽一致,学生也并未充分理解,老师要对案例进行最终点评,综合归纳学生的各种观点,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国际贸易问题4.适当开展双语教学。针对不同专业,适当开展双语教学。对于英语、商务英语等英语类专业,当然可以开展双语教学,而且可以比较深入。例如,选用英文版教材,在课堂上主要采用英语讲解,用英语板书,用英语布置作业,用英语考试等等。但是,对于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管理类专业,有些学生英语不太好,完全用英语教学则会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因而,只能适当采用英文教学,例如国际贸易合同的英文形式、国际贸易术语的英文讲解、各种票据的英文形式等等,另外,在涉及国际贸易而内容不太复杂的部分,也可以采用英文讲解。5.改进课程考核方式。首先,丰富平时考勤方式。除了考勤、课堂表现与作业外,凸显学生的奖励加分。对于学生在案例和专题讨论表现优秀的,可以加分。除了书上的作业,可以给学生布置小论文,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其次,改进考试方式,这也是最为重要的。在期末考试的命题中,要使用多种题型,要减少识记性的内容,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例如案例分析、例如实践模拟等等。总之,让学生认识到,考试不是背记,考试不是搞突击,考试考核的是能力与素质形成与提高的过程。

四、结语

随着国际化、全球化的进一步的发展,国际贸易将愈加重要。对于非国际贸易专业,学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专业知识,必将为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裨益。而对于学校,教学改革的成功,将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樊慧玲.《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模式探析——基于非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设计[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2):104-106.

国际贸易案例论文篇8

[关键词]国际贸易 国际商法 课程定位 案例教学

[作者简介]李晓毅(1975- ),女,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法学教学与研究工作。(重庆 40001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31-02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商事活动日益频繁,特别是21世纪以来,国际经济局势发生重大变迁,国际贸易冲突和贸易纠纷日益增多,这就需要培养掌握更多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以及应对国际贸易纠纷的复合型国际贸易人才,国际商法作为培养和提升国际贸易人才管理能力和贸易纠纷应对能力的学科也日益受到重视。各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大多都开设了国际商法课程,在教学改革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国际商法教学模式,先后提出了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其目的在于提高国际贸易人才的实务操作能力。但由于课程定位的不确定性,国际商法教学改革至今还流于形式或探讨中,成效并不显著。

一、国际商法课程定位的模糊性

一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定位决定着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学时科学设置。国际商法课程性质的归属,一直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有的学校将其定为专业基础课,有的学校将其定为专业平台课,有的学校将定为专业选修课,这种定位困惑直接导致了整个课程设置处于混乱状态。

1.先期课程和后续课程设置的非科学性。国际商法属于法学类课程,理论程度深,知识专业化,体系庞大,理解和掌握国际商法知识需要一定的法学知识背景。很多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以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来代替了国际商法课程的先期课程。但是,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法律内容属于普及性知识,无法达到国际商法课程对先期法学课程的专业性要求。同时,忽略了知识的渐进性、持续性,随意安排国际商法授课时间,从而加大了国际商法授课和学习的难度。同时,国际商法缺乏后续实践类课程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操作训练。

2.教学学时的非充分性。国际商法调整对象尚未统一,从当前国际关系发展来看,国际商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国际商事主体法;二是国际商事行为法;三是国际商事救济法。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教学内容重点在国际商事行为法和国际商事救济法,具体表现为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货物运输法、国际货物保险法、票据法和国际贸易支付制度、国际制度、国际产品质量法以及商事仲裁。这七大知识模块与国际贸易操作程序相呼应,都是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现在实行的32个教学学时难于进行完整的、系统性教学,同时也加大了案例教学运用难度,成为案例教学流于形式的原因之一。

3.教学大纲的非特色性。国际经贸专业国际商法的教学目的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呼应的,但教学内容与案例教学方式设计未能体现出贸易专业的特色,在分层教学中偏向于理论教学,弱化案例教学的指导和设计。而且,教学大纲对授课教材和参考教材缺乏研究,所选教材产生三个误区:一是倾向于法学专业教材;二是随意选择经管类国际商法教材,忽略各自特有专业方向的特有需求性;三是教学内容理论色彩浓厚。

二、案例教学模式的形式化

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分析和交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教育情况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式①。近几年,案例教学也成为国际商法教学倡导的主要方式。但从学生的反馈情况分析,案例教学的实施状况并不令人满意。

1.对案例教学内涵的肤浅理解。现在很多教师在案例教学的应用中将其片面理解为课堂小案例的穿插讲解和多媒体演示,这在国际商法教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种小案例穿插讲解知识仍未摆脱传统教学式“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记”的阴影。

2.案例选择缺乏针对性和新颖性。为方便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大多数高校国际贸易专业都建立了国际商法案例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案例库从抽取相对应的案例运用于授课中。现行国际商法案例库的建立多倾向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经典案例。这种国外经典案例对于法学专业学生研究国际商法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缺乏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法律历史的了解和掌握,很难理解国外经典案例的法律价值,而且国际商法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应归属于实务性课程,国外年代久远的案例对提升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意义较弱;同时,国际贸易的变迁促使国际贸易制度在不断进行修改、完善。案例库的滞后性与新的国际贸易纠纷和国际贸易制度严重脱节,不符合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新颖性要求。

3.课堂实施的形式化。案例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授课中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现在国际商法案例教学课堂实施远远未达到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流于形式化。首先,课前准备严重不足,直接将案例带入课堂。面对陌生、复杂、专业性较强的案例,学生抵触性较大,从而降低了学习的兴趣,以学生为主导性的案例教学无奈转变成了传统式的教师满堂灌。其次,组织手段的单一化。现在大多数国际商法教师在授课中很注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本身很灵活,信息量大。但这种通过观看实际案例解决过程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是间接经验,很难给学生带来亲身经历的感受。最后,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的脱节。由于主客观原因,大多数教师很难具备“双师型”素质,工作重心仍是专业理论研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评析和总结仍是以理论为主导,难以给予学生更多的直接经验。

三、关于“国际商法”课程定位以及教学的几点思考

1.理性、科学确立“国际商法”的课程定位。国际商法作为一门法学类课程,在国际贸易专业开设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分析和处理国际贸易法律问题的应对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其课程定位应属于专业平台课中的拓展课类别。首先,扩展授课学时。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国际商事行为制度、国际贸易支付制度和国际商事纠纷救济制度,知识点覆盖了国际商事领域里国际公约、国际条约、商事习惯以及两大法系代表国的特别法。科学的教学学时分配应当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知识体系的完整;二是案例教学方式的充分开展。教学大纲根据章节内容的重点科学分配教学学时,而不能一概而论。其次,合理建构先期课程和后期课程。经济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等先期课程的设置为学生学习国际商法提供充分的法学知识背景和贸易基础知识;国际商事仲裁模拟和国际贸易合同案例模拟等后期实践课程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再次,注重教学大纲的针对性。国际商法属于法学类课程,为区别于法学的理论性,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的教学大纲应当具有独有特色性,因此,科学的国际商法教学大纲应当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第一,课程性质。国际商法课程为拓展性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的“了解、掌握和理解”三个层次中要突出国际贸易操作环节的重要性。第二,教学方式的实施。教学大纲应当在重点教学内容部分体现出案例教学手段和设计。第三,专业方向。根据各自专业方向的需求增加或删减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实现专业的特色性。最后,突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国际商法考核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国际商法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现在国际商法考核方式存在两种:一是传统试卷考查和题型(名词解释、选择题、论述题和简单的案例分析题);二是单纯的案例分析题。前者根本没有体现出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的课程性质,后者加大了学生的考核难度,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门专业平台课,国际商法考核方式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通过平时课堂案例讨论、分析、书面报告等进行考核,可占总分的50%,甚至更多;一部分通过期末试卷和两道或三道综合性案例进行考核(注意,案例一定要包含整个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可占总分的50%或更少些。

2.优化“国际商法”案例教学模式。首先,案例选择方面。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的选择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国际商法案例选择应当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代表性。国际商法知识体系很庞大,而授课课时很有限,案例教学无法运用于每个知识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案例,引起学生模拟、分析、讨论和解决法律问题的兴趣。二是新颖性。国际商法案例总是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商法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国际商法案例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应尽量反映现代国际贸易中所出现的国际商法新问题,避免给学生造成法律误区。其次,案例准备阶段。相较于其他法律案例,国际商法案例较为复杂。案例中所涉当事人、经济关系、法律问题等都具有国际性,覆盖的知识很广。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前让学生知晓案例,阅读、查询资料、课前讨论和思考,了解案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先行进入案例分析,充分给予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有利于课堂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最后,课堂实施阶段。这是案例教学最为重要的步骤。在这个阶段,国际商法案例教学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宗旨。基于课前的案例准备,教师在课堂中就学生为主导,在生生讨论、师生讨论中,以案例分析为基础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商法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对国际商法进行深度思考。第二,手段的多样化。案例教学的手段可以多样化,如多媒体、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根据课时的安排,教师可在每个章节中选择两到三个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中,仍要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情景模拟手段更能展示国际商法的魅力,给予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但是情景模拟教学占用学时较多,不适合在每个章节进行,可选择在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制度和国际商事仲裁制度进行。同时,加强与国际贸易实务领域的精英人士和律师的联系,精英进讲堂,以他们的实战经验丰富案例教学。第三,明确案例教学的目标。国际商法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课堂实施案例教学应当把握好两点: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与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案例,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尽量避免提供案例分析的标准答案,以适应现实中国际贸易纠纷在诉讼判决或仲裁裁决中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第四,注重知识的系统化。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在案例中要体现理论知识的连贯性、渐进性以及系统性,并非是单纯的就案例分析案例。因此从案例选择、案例内容的设置、案例分析过程要体现出一个知识学习的循序渐进过程,保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从而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

[注释]

①冷旭.对案例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商情,2010(12):32.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