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成本预算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7:59:06

成本预算论文

成本预算论文篇1

摘要:提出的一种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弹性预算法,论述了其原理、算法以及在发电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在最后用一个案例来说明这种方法的使用程序及其有效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发电企业,作业成本管理,弹性预算法

0引言

我国正在实施电力市场化改革。在电力市场中,发电企业要竞价上网,因此发电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火力发电企业来说,一方面煤炭价格节节攀高,发电成本步步上升;另一方面,电力供需平衡的地区上网电价可能因竞争而降低,特别是供过于求的电网。

在难以提高上网电价或增加上网电量的情况下,发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可行途径就是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发电成本。作业成本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均是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且很多火电企业都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因此研究作业成本管理在火电企业的应用及其与弹性预算的有机结合,对火电企业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火力发电企业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

1.1作业成本法的含义及其二维观

作业成本法是针对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其基本思路是:资源—作业—产品,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在资源消耗和最终产品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成为成本核算的核心。因此,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流程为:确认和计量资源耗费并归集到资源库;划分作业并按资源动因将资源库汇集的价值分配到作业成本库;按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库汇集的作业成本分配计入最终产品或劳务成本。作业成本法通过成本动因分析使传统成本分析法认为不可追溯的成本转变为可追溯的成本,从而使间接费用的分配更为合理,产品成本的计算更为准确。

作业成本法具有二维观:一是“成本分配观”,可以概括为:“资源—作业—成本对象”;二是“过程观”,可以概括为:“经营过程分析—作业—持续改善”。作业成本法的二维观将研究深人到了作业层次,这就为作业成本管理提供了基础,作业成本管理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采用价值链的思想,通过对经营过程的作业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提供了依据,为成本的降低创造了空间。

1.2火力发电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般认为:作业成本法只适用于产品种类多、间接费用高的企业。虽然火力发电企业产品单一,产品成本核算几乎不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但考虑到前文所述的作业成本法的二维观,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核算电力成本,而且还可以利用成本信息进行作业成本管理,即可把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成各个作业,并对各个作业进行持续改善、优化组合从而降低各个作业成本,进而达到降低企业的发电成本、提高发电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目的。

同时,火力发电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明确,易于划分作业中心。例如,可以将火力发电企业的生产作业划分为以下作业中心:①燃料供应作业;②发电运行作业,包括:燃料运行作业、锅炉运行作业、集控运行作业、汽机运行作业、电气和化学运行作业以及除灰运行作业等;③电量销售作业;④客户关系管理作业;⑤辅作业,包括:资产管理作业(设备维护、维修等作业)、技术改造与技术管理作业、材料采购作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业、会计和财务管理作业、行政后勤服务作业等。另外,发电设备和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这也使得在火力发电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更具可操作性。

2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弹性预算编制方法

2.1弹性预算基本计算方法

弹性预算法又称变动预算法、滑动预算法,是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未来不同业务水平为基础编制预算的方法,总成本可表示为:

式中r为总成本;ai表示各固定成本项目;bi表示变动成本项目变动率;Xi表示变动成本项目业务量指标,如产量、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

以成本预算为例,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根据成本性态编制的弹性预算法下的成本预算公式如下:

式中r为预算成本总额;9表示固定成本预算总额;vi表示变动预算成本项目变动率;xi表示变动成本项目业务量指标,如产量、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

如果事先确定了有关业务量xi的变动范围,只要根据有关成本项目的F(固定成本)和vi(变动成本的变动率)参数,就可以很方便地推算出业务量在允许范围内任何水平上的各项预算成本。

2.2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弹性预算的特点

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弹性预算,就是在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弹性预算,它是企业为实施作业成本管理而对弹性预算进行改进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采用这一方法后,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成本动因将各种成本费用追溯到对应的作业中,提高成本预算控制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弹性预算与传统弹性预算相比,在固定成本预算额9部分的计算方法上是一致的,区别在于变动成本预算额∑vixi部分的计算。本方法的变动成本预算额是根据消耗成本费用对应作业的成本动因作业量和成本动因率(单位作业成本)计算的。参照弹性预算的计算公式(2),可得出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弹性预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Y、F含义同公式(2),v′i表示成本动因率(单位作业成本),x′i表示成本动因作业量,如大修次数、材料采购次数、机器工时等。

3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弹性预算在火力发电企业的应用实例

前文阐述了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弹性预算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下面将以火力发电企业的发电成本预算的编制为例,说明具体编制方法及其对预算控制和绩效考核的作用。

本预算方法的前提是已为企业建立资源账户、划分作业中心并确定作业的动因。下面仅对燃料供应作业进行详细分解并编制预算表。

假设某火力发电企业有总装机容量为900MW的2台发电机组,各机组的运行指标见表1。该企业在编制下年度预算时,预计2台机组的年运行利用小时数均为5500h,标煤单价为354.43元/t,燃油单价为5000元/t,厂用电率为6%,煤炭运输费用为31.675元/t,燃油运输费用为35.25元/t。各项费用预算情况详见表2。本例只对燃料供应作业成本进行分解,并将其分配到2台机组中,以方便预算控制和业绩考核,其余成本项仅给出总作业成本,成本动因及作业量亦不作说明。表中成本项目“其他”指企业所有固定成本(费用)总和。

制表过程中使用到的计算公式说明如下:

①发电量=装机容量×机组容量利用小时;

②发电煤牦率供电煤耗率×(1-厂用电率);

③发电燃煤单位成本:发电煤耗率×标煤单价;

④燃煤量=发电煤耗率×发电量;

⑤燃油量=单次启停机燃油量×启停机次数。

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弹性预算可以在更微观的层次上提高企业预算控制的有效性和绩效考核的公正性,还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发电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如某台机组的启停机次数或维修费用偏高,则说明该机组性能存在问题,需重点检查处理。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将实际完成作业的单位作业成本y实与预计单位作业成本y预相比较,作为预算审批的决策依据,而不是单纯依据预算申请额进行决策,从而提高预算控制的有效性。如当V实≤V预时,可适当放松预算控制力度;而当y实>y预时,则需加强成本控制力度,并分析成本上升原因:若因煤价上涨等不可控因素造成,可酌情处理,必要时进行预算调整;若因可控因素造成,则要减少预算审批额以平衡预算支出。

在绩效考核时,对预算额完成情况考核可分为2类进行:第1类是“增值作业项目”考核,以“#1机组燃煤购买费用”完成情况的考核为例,作业成本应越低越好,但由于该作业的成本动因是发电量,企业收益随发电量的增加而增加,故还需对发电量进行考核。当实际发电量高于预计发电量时,表示完成情况较好;当实际发电量低于预计发电量时,表示完成情况不好。同时还要考核y实的完成情况,当y实≤y预,表示完成情况好;当y实>y预,表示完成情况不好。第2类是“非增值作业项目”考核,作业成本也是越低越好,但作业量的增加不会为企业带来收益的增加,故作业量的考核与第1类相反,而y实完成情况的考核同第1类。

成本预算论文篇2

建筑企业的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能不能做好、做精、不仅在于相应的工作人员,同时更在于企业的管理体系和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有管理人员意识到工程造价和工程预算的重要性才能对这一事件加以重视,配之以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更好的完成此项工作。然而,在我国,仍有一部分建筑企业意识不到这一点,因而,严重的缺乏工程预算和造价的相关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任务不清晰、权责不明确,进而导致工程造价和工程预算的工作人员对相应的工作不重视,因而严重的影响了工程造价和工程预算的有效性。

2建筑工程预算和实际工程施工不符

建筑工程的预算和成本控制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它是属于理论上的。建筑工程的预算和成本控制是要靠实际的施工管理来实现的。然而,由于,一般的建筑施工周期都比较长,建筑企业做好工程造价和成本预算后,由于时间的问题,很多施工材料可能都会有价格上调的现象。例如一些建筑企业经常会出现工程预算的材料价格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买的价格出入极大,同时这种情况还没有引起这些建筑企业的重视,如此一来影响了企业的利润。

3加强建筑工程预算和工程成本控制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在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润和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本文针对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有效的解决建筑业中的这一问题。

3.1加强对工程预算定额体系的制定和完善

要想加强建筑企业的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首先就要完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从以往静态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转变到动态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在做工程预算和工程成本控制时,充分的考虑到施工材料价格的变化,运用动态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来加强工程的预算和成本控制。

3.2加强对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的责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建筑企业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建筑企业责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只有将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的责任体系进行完善才能使得企业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做好相应的工作。同时,企业还要针对于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这一方面建立相应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对于工作认真、负责、有业绩者进行嘉奖,相反对于那些不认真、懈怠的工作人员要加以惩罚,严重者考虑其去留问题。

3.3加强工程预算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的培养

工程预算工作人员是进行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的直接人员,因此,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直接关系到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所以,建筑企业要重视工程预算人员的成本意识。例如一著名企业中,企业的领导通过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榜样,同时倡导员工向榜样学习的方式,为企业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节约气氛,正是这种节约气氛使得公司在工程预算方面的工作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4结语

成本预算论文篇3

当前国有 企业 普遍推行的全面预算管理,是 现代 企业制度的一种管理机制。它一方面与市场机制(风险机制)相对接,另一方面与企业内部组织及运行机制相对接。企业在预算管理中编制预算时,对未来环境的 分析 往往是假设状态的,因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始料未及的 问题 ,企业管理者就需要把握好市场瞬息变化的特点,加强短期决策,以变应变,以动制动。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成本决策处于重要的地位,它一般偏重于经营战术 研究 ,具有快速、灵活的特征。本文拟就此作一概括的介绍。 一、成本决策的作用和决策原则 成本决策对于企业增强其在市场的竞争优势,实现预算目标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降低市场风险。预算管理的战略决策不可能详尽周密地把握未来环境的变动趋势,只有通过具体决策,才能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如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原材料和产品供需数量的变化、价格的高低、贷款利率和外汇汇率的升降,时刻处于波动状态,给企业经营带来多重风险。成本决策的作用就在于趋利避害,化险为夷。 2、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优化成本结构。在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及达成都需要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对企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并在满足产品质量和生产数量的前提下,使产品成本的料、工、费达到最佳组合。 3、有利于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结构的渐进式调整。成本决策分析可以揭示企业产品成本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优劣地位,从更高层面上掌握成本主动权。对成本居高难下、竞争乏力的产品促使企业抓紧淘汰,并对企业生产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逐步实行调整。 成本决策的前提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也就是,决定某项备选方案是否可行的标准。一般地说,应遵循的原则是: 1、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无论何种方案,必须看它的可实现收益是否大于其投入的成本。不能达到这一点,该方案即不可行。 2、边际效益原则。有些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可通过追加一定的支出而使其可提供效益愈来愈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投入多少成本时,它所提供的收益减去成本值达到最大化,即边际效益最大化。 3、成本最小化原则。当一项 经济 业务的收益难以确定时,应考虑在达到既定目标的前提下,如何使投入的成本最小化。 二、成本决策分析的重点 成本决策涉及到企业供产销,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等各个领域,可以说凡是发生成本费用支出的各项经济活动,都有一个成本决策问题。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性业务的成本决策一般可如下述。 1、存货成本决策分析。存货成本决策的目的,是以最少的资金占用、最低的资金成本支出,满足生产经营的稳定运行。企业存贷分为储备性存货、生产性存货、成品性存货。储备性存货是指供应过程中的物资储备,包括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这部分资金占用量较大,又处于生产待用阶段,是流动资产的主体部分,也是存货成本决策的重点。 存货成本决策应抓住两个关键量:(1)确定存货的最低存量。 影响 存货存量的两个因素是,预算年度生产经营规模和存货周转速度,一般可以参照 历史 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测算。(2)控制存货订购的经济批量(EOQ)。影响存货经济批量的因素有三:其一,采购成本,指材料物资的买价和运杂费;其二,定货成本,指采购部门因定货业务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如差旅费、业务活动费、办公费等;其三,储存成本,指存货的仓储费、搬运费、保险费及占用资金支付的利息等。三者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存货成本决策分析就是通过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确定存货的最低存量。 2、生产成本决策分析。生产成本决策是成本决策的核心。决策的目的是在企业现有生产条件下,如何最合理、最有效、最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包括原材料、能

成本预算论文篇4

关键词:施工项目;如何进行;成本控制

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系统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系统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这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技术系统是3个分系统的核心,制订先进的、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

(2)社会系统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故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为社会系统。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人是第一要素。成本控制关键就在于能否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这也是顺利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目标的关键所在。

(3)经济系统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分系统。工程施工是一种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经济活动过程。

2搞好项目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预测要做好工、料、机费用预测,结合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施工企业现有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企业定额科学地计算出工、料、机数量和费用,掌握工资成本、材料成本和机械费成本在施工项目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因此,施工企业在施工项目实施前,应首先组织成本控制、材料设备等部门到工地现场进行考察,了解施工环境,调查当地人工、材料、运输及机械设备租赁的市场价格。成本控制、材料设备及财务等部门根据招投标文件、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合同及工地现场调查了解的有关信息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成本编制,详细列出每一项成本,汇总总成本。经过公司有部门研究讨论。确定一个大家认可的总成本作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目标.

3加强项目成本控制、保证成本目标实现

从施工准备开始。经过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结束,都会发生施工项目成本。因此,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如在施工准备阶段制定最佳施工方案,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施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施工成本支出,并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返工费和工程移交后的保修费用。工程验收移交阶段,要及时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1)选好项目经理(建造师)、签订内部承包协议:项目经理(建造师)是施工企业法人委托在工程项目上的人,应对企业的整体利益负责,协调好企业与项目经理(建造师)部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施工项目开工前,企业总经理应依据施工承包合同、大家认可的总成本和项目经理(建造师)签订施工项目内部承包合同,明确工程项目在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条件下成本控制目标。是项目经理(建造师)责权利统一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动态管理前提下,对项目承担全面的管理责任。在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中,项目经理(建造师)和所属部门、分公司直到生产班组都要有明确的成本管理责任,而且有定量的责任成本目标。由于施工过程的情况千变万化。因此,要求项目经理(建造师)根据变化及时调整责任体系,保证责任体系切合实际,确保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2)确保足额上交、实行风险抵押:签订内部承包协议时根据施工项目规模,要求项目经理(建造师)部一次纳利润10%—30%的现金作为风险抵押金,根据每月工程进度按比例上交利润.待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并结算后一个月内完成内部结算,如完成成本目标值利润已足额上交并扣留工程保修金后,抵押金返还并支付相应的利息。否则,扣减或没收抵押金。

(3)技术方案优化、降低成本:项目总工程师对施工项目负技术责任。明确项目总工程师在成本控制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对投标书中的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论证。以采取经济合理的方案降低施工成本。把施工方案的优化作为控制施工项目投入的重点,通过优化实施性施工方案形成的成本节余组成的成本利润按一定比例给直接责任人奖励。

成本预算论文篇5

预防服务是一类准公共产品或具有正外部性的消费品,政府提供补助或直接予以提供就是必然的解决途径。本论文通过分析社区基本预防服务的成本及其构成,可以为政府预防经费的预算与预防服务的战略规划提供实证参考依据,也为社区医院挖潜节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决策参考。管理学的结果表明,预防经费投入与目前开展服务实际需要之间尚有一定差距,需要增加政府投入,按基本预防服务优先次序合理配置资源、规范社区预防服务、改善工作效率是提高有限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社区基本预防服务的成本测算 政府财政拨款是社区预防服务的主要经费来源。通过分析当前社区预防服务的成本及其构成,能为政府预防经费的预算与预防服务的战略规划提供实证参考依据,合理配置有限的预防服务经费,也为社区医院挖潜节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 由医院人事部门或办公室提供该院所有预防服务人员的基本情况;与社区预防服务相关的各种财务收入和支出数据均由医院财务部门提供。通过面对面访谈形式调查所有从事社区预防服务的相关人员,获得其各项服务的工作量及每项服务平均耗费的工作时间,6家社区医院中共有151名社区预防服务人员,其中有27人为社区卫生监督管理人员,承担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社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故予以剔除。124名社区预防服务人员中,119人为在职职工,其中专职75人,兼职44人;另外5人为聘用人员,各种费用和收入的主要构成如下: 1.人员费用 在职成本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①工资:基本工资、职称/职务工资、工龄工资;②津贴:本市和国家规定的各种津贴、防保津贴、其他津贴;③奖金:固定奖金和其他各种奖金;④医院收入分配:超劳务收入和医院其他收入分配;⑤社会保障和福利费: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以及职工福利费用。聘用人员的费用就是聘用金。 2.预防服务业务费用 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经常性费用和非经常性项目费用。经常性费用指预防服务直接的物耗成本、办公费用;为便于统计,本研究将职工在职教育费也归入经常性费用。非经常性项目费用主要包括大修购中医院投入部分、直接用于预防或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点而发生的交通/通讯等设备购买和房屋租赁/基建费用。鉴于此类费用与社区提供预防服务的关系较间接,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与偶然性,因此,本研究未将其计入预防服务成本中,仅供分析参考之用。 3.预防服务经费 包括区县财政拨款的防保专项经费与社区承担的预防项目/课题经费。 (二)分析方法 调查资料用Epi-info6.0软件录入,用SAS6.1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笔分析。 1.社区预防服务各项目的人力投入由调查所得各服务项目的工作人日直接相加获得。8小时/人/天为1个工作日,每年250个工作日。 2.兼职人员的人力投入根据其从事预防服务工作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比例折算后获得。人员费用根据其用于预防工作的时间比例进行折算,计部分费用。 3.医院用于预防服务而发生的各种其他费用,除预防服务的直接物耗成本外,其他费用均按预防服务投入的人力占全院卫技人员的比例进行分摊。 4.基本预防服务项目成本以城市社区的各项目平均人力投入和人日成本为标准进行计算。部分未全部开展的项目以开展社区的平均人力投入为测算标准。 预防服务是一类准公共产品或具有正外部性的消费品,政府提供补助或直接予以提供就是必然的解决途径。本论文通过分析社区基本预防服务的成本及其构成,可以为政府预防经费的预算与预防服务的战略规划提供实证参考依据,也为社区医院挖潜节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决策参考。管理学的结果表明,预防经费投入与目前开展服务实际需要之间尚有一定差距,需要增加政府投入,按基本预防服务优先次序合理配置资源、规范社区预防服务、改善工作效率是提高有限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社区基本预防服务的成本测算 政府财

成本预算论文篇6

预防服务是一类准公共产品或具有正外部性的消费品,政府提供补助或直接予以提供就是必然的解决途径。本论文通过分析社区基本预防服务的成本及其构成,可以为政府预防经费的预算与预防服务的战略规划提供实证参考依据,也为社区医院挖潜节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决策参考。管理学的结果表明,预防经费投入与目前开展服务实际需要之间尚有一定差距,需要增加政府投入,按基本预防服务优先次序合理配置资源、规范社区预防服务、改善工作效率是提高有限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社区基本预防服务的成本测算 政府财政拨款是社区预防服务的主要经费来源。通过分析当前社区预防服务的成本及其构成,能为政府预防经费的预算与预防服务的战略规划提供实证参考依据,合理配置有限的预防服务经费,也为社区医院挖潜节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 由医院人事部门或办公室提供该院所有预防服务人员的基本情况;与社区预防服务相关的各种财务收入和支出数据均由医院财务部门提供。通过面对面访谈形式调查所有从事社区预防服务的相关人员,获得其各项服务的工作量及每项服务平均耗费的工作时间,6家社区医院中共有151名社区预防服务人员,其中有27人为社区卫生监督管理人员,承担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社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故予以剔除。124名社区预防服务人员中,119人为在职职工,其中专职75人,兼职44人;另外5人为聘用人员,各种费用和收入的主要构成如下: 1.人员费用 在职成本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①工资:基本工资、职称/职务工资、工龄工资;②津贴:本市和国家规定的各种津贴、防保津贴、其他津贴;③奖金:固定奖金和其他各种奖金;④医院收入分配:超劳务收入和医院其他收入分配;⑤社会保障和福利费: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以及职工福利费用。聘用人员的费用就是聘用金。 2.预防服务业务费用 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经常性费用和非经常性项目费用。经常性费用指预防服务直接的物耗成本、办公费用;为便于统计,本研究将职工在职教育费也归入经常性费用。非经常性项目费用主要包括大修购中医院投入部分、直接用于预防或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点而发生的交通/通讯等设备购买和房屋租赁/基建费用。鉴于此类费用与社区提供预防服务的关系较间接,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与偶然性,因此,本研究未将其计入预防服务成本中,仅供分析参考之用。 3.预防服务经费 包括区县财政拨款的防保专项经费与社区承担的预防项目/课题经费。 (二)分析方法 调查资料用Epi-info6.0软件录入,用SAS6.1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笔分析。 1.社区预防服务各项目的人力投入由调查所得各服务项目的工作人日直接相加获得。8小时/人/天为1个工作日,每年250个工作日。 2.兼职人员的人力投入根据其从事预防服务工作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比例折算后获得。人员费用根据其用于预防工作的时间比例进行折算,计部分费用。 3.医院用于预防服务而发生的各种其他费用,除预防服务的直接物耗成本外,其他费用均按预防服务投入的人力占全院卫技人员的比例进行分摊。 4.基本预防服务项目成本以城市社区的各项目平均人力投入和人日成本为标准进行计算。部分未全部开展的项目以开展社区的平均人力投入为测算标准。 预防服务是一类准公共产品或具有正外部性的消费品,政府提供补助或直接予以提供就是必然的解决途径。本论文通过分析社区基本预防服务的成本及其构成,可以为政府预防经费的预算与预防服务的战略规划提供实证参考依据,也为社区医院挖潜节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决策参考。管理学的结果表明,预防经费投入与目前开展服务实际需要之间尚有一定差距,需要增加政府投入,按基本预防服务优先次序合理配置资源、规范社区预防服务、改善工作效率是提高有限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社区基本预防服务的成本测算 政府财

成本预算论文篇7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分析高速公路预算管理的问题,并探讨施工预算成本控制方法,以期为推动高速公路的发展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高速公路 预算管理 成本控制 一、全面预算管理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我省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高速公路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施工成本往往高于平原地区,极大限制了高速公路的发展。在合理设计施工组织方案的基础上,全面预算管理所起到的独特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结合实际工作,预算管理状况仍然很难令人满意,存在着缺乏组织保障、缺乏战略导向、缺乏科学基础、缺乏考核机制等不足。 1.对预算的认识比较肤浅,缺乏组织保障。有不少管理人员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其他部门人员无需参与。预算编制主要是财务人员根据上级下达的定额进行计算、汇总,其他部门却拿预测代替预算。预算执行过程中,除了财务人员全面关注预算与实际的差额之外,其他部门只有在领导过问或财务提出要求时才考虑自己的预算。预算执行完毕,财务人员会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而其他部门则很少进行总结。这就导致了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保障的问题。 2.缺乏战略导向。现有预算由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三部分构成。首先它以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预测或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目标利润为依据,编制资本支出预算;而经营预算则以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预算为起点,按照以收定支原则进行编制;最后,根据资本支出预算和经营预算编制财务预算。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现有预算忽视了战略的存在,它假定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未来通行费收入是可以预测的,在此基础上,以通行费收入预测或目标利润为依据,编制资本支出预算、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以控制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保证资金的有效筹措和使用,实现目标利润。 3.缺乏科学基础。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现行预算一般以年度为基础进行编制,忽略了社会经济环境、道路车辆流量、路桥使用品质、设备技术状况的变化情况,缺乏对未来形势的充分预测,使得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偏离实际,增加了推行全面预算的工作阻力。 4.缺乏考核机制。我省高速公路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很多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网络和科学的管理程序,更是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所以执行的随意性很大。实际中经常出现项目资金互相挪用,投资与成本随意调节,造成编制的预算与执行的结果偏差很大。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预算考评制度,年度考核主要集中在对事务性工作的考核上,过分关注对工程量、办事程序和工作方法的考核,而很少涉及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 5.预算项目的列举不科学。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没有根据高速公路的实际,而是照搬财政部门预算中的绝大部分科目(如基本支出、一般公用支出等),舍弃了反映高速公路特点的一些科目(如将征收业务成本、公路养护成本等都列为项目支出下的明细),既不利于绩效考核也不利于成本控制。 二、施工预算中的成本控制方法 1.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首先,要制订投标价格。施工企业投标前应尽可能了解所投项目的背景和具体情况,根据自身的施工技术、成本管理水平制订合理的投标价格,使之既有利于在竞争中取胜,又避免以过低价格中标,为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其次,要编制目标成本。施工企业应以中标“标书”为依据编制目标成本。根据目标成本再编制具体的分步实施的项目成本计划,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最后编制现场经费预算,进行分解后以责任成本的形式落实下去,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和绩效考评提供依据。 2.施工实施期间的成本控制。(1)材料费控制。材料成本的节约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首先,要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好采购成本。其次,在实际用料中,加强对原材料消耗的数量控制,把原材料的消耗率降到最低。 (2)机械费用控制。根据施工工序要求,应合理调配机械设备,并切实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项目部机械设备由两部分组成:内部机械和外部机械。内部机械的费用由燃油费、配件费、维修费和月分摊折旧费组成,外部机械只承担租赁费用。通常燃油及辅助油料在机械设备中占30%左右,因此除了制订并执行严格的油料管理程序,还需及时进行单机核算,准确反映油料消耗情况,有效减

成本预算论文篇8

【摘要】企业集团对紧密层企业实行会计“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制度”是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的需要。本文拟从集团财务管理角度出发,探讨滚动预算在实行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模式中的实施。

【关键词】滚动预算;成本费用预算;实施

现今经济背景下,由于企业自身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步,企业隐藏的脆弱性逐渐暴露出来,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资金匮乏、后劲不足。为了缩减成本费用开支、规避投资风险、合理配置企业资源,部分企业采用了以丧失一定企业活力为代价,采取先急后缓、量入为出为原则的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制度。

然而,现行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拘泥于传统,流于形式,成本费用预算游离于会计现实,未能“安家落户”于实务之中,难以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角色。

一、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失效的表现和成因

(一)理论先天不足

关于高度集中的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会计界已作了很多较为深入的分析。在笔者看来,有一个关键所在应该引起关注,这就是:目标与预算很少是线性的,即并非当一个目标实现后接着就去实现另一个目标,目标和预算形成了一个互相联系的网络。换言之,制定成本费用预算时必须与许多约束因素相协调。不仅执行成本费用各项预算时要相互协调,而且完成成本费用各项预算的时间也要协调。然而,这种协调往往被预算制定部门所忽视。如此以往,不但窒息了企业,压抑了会计,歪曲了预算,而且使目标(预算制定)和预算(实际执行)混同为一项工作,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不足。

(二)操作困难重重

由于对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的认识发生了偏差,预算执行者实际操作起来必然问题不断。通常成本费用预算任务落在会计身上,一方面会计受厂长、经理、董事长的领导;另一方面又要在成本费用方面严格地监督他们的会计行为,这种监督权实际成了一种虚设。究其原因:1.无法监督。由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责任和集团化财务运作的要求存在差异,会计根本无法守住自己的这片净土。2.无力监督。由于会计个人利益与企业个体过分密切相关,会计职能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在处理经济事项时,经常处在两难的选择之中,致使会计主体的成本费用预算约束机制得不到有效发挥。3.无心监督。成本费用预算工作辛苦繁杂,待遇不高,行使职能缺乏基本保障。于是,“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成了预算管理生动、形象的描述。

(三)效果不尽人意

一方面,定性的成本费用预算往往在可比性、可控性和考核方面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定量的成本费用预算与实际执行存在差距,应变性较差,执行力较为生硬,缺失执行弹性。具体表现在:1.感性制定,苦乐不均。很多成本费用预算往往凭经验制定、靠感觉进行决策,缺乏精确性、科学性,也缺少公平合理的基础性。历史原因形成的成本费用项目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标准的自由化、预算执行区域的差异化以及各项成本责任不完全明确,造成承担成本费用压力不均衡,苦乐不均,使得下达预算的公平、合理性受到怀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执行单位的积极性。2.顾此失彼,治标不治本。由于内部管理没有与能力进行有效的整合,成本费用控制的管理点没有细化定位,只停留在粗放管理的模式下,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每年收入增长的贡献没有被管理者有效利用,而是在粗乱中花掉。企业的有效发展效益没有被用于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上,老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冒出来,影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滚动预算:解决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失效的对策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增强预算执行效力,可尝试推行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滚动预算法”的管理模式,按其业务收入流入量形成的内在规模与成本费用流出量的预算计划进行分析、滚动调整,指导资金的合理筹措和调度运用,恢复成本费用预算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滚动预算法”是根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成本费用预算,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具体做法是:使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定预算计划。在预算的第一阶段结束时,要根据该阶段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内外部的环境因素,对原预算进行修订。之后,根据同样的原则逐期滚动,每次修订都使整个计划向前滚动一个阶段。

(一)“滚动预算法”的优势

1.该方法虽然使得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和实施的工作量加大,但基于Internet、Web的全面应用,实现财务集中式管理,动态核算,实时监控,网上信息(凭证)传递等报账处理等所需条件已大体成熟,“滚动预算法”的优点十分明显。

2.“滚动预算法”的优点是成本费用预算更切合实际。由于预算制定者难以对未来的环境变化做出准确的估计与判断,所以预算涵盖期越长,失真性越大,预算实施难度自然也越大。滚动预算相对来讲缩短了预算时期,可有效预测达到预算目标的可能性,指出了预算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局部困难点及其对整个预算的影响,使得预算制定部门做好应急措施,保证了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3.“滚动预算法”大大加强了预算的弹性。一方面,通过预算的动态滚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调配非关键面上的财力从事关键作业,进行综合平衡,既节约资源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另一方面,预算执行部门可以统筹安排,全面考虑,又不失重点。

4.该法便于组织与控制。预算执行部门可将大型工程或业务,特别是复杂的大项目分成许多支持系统来分别组织与控制,这种既化整为零又化零为整的预算管理方法,可以促使预算单位局部与整体的协调一致。

5.该法使长期预算、中期预算与短期预算相互衔接;短期预算内部各分预算相互衔接。如此一来,即使环境变化出现预算与执行不平衡时,也能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从而使各期预算基本保持一致。

(二)“滚动预算法”的具体实施

1.建立以能力为标准的成本费用预算体系,即预算执行单位自身的经济能力是成本费用开支的核心标准。

(1)成本费用预算的组成

成本费用预算由固定预算、浮动预算和补充审批预算三部分组成。

固定预算以能力为条件,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标准为控制依据。预算项目为成本中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日常维护修理费、低值易耗品和劳动保护费、水电取暖费、安全保卫费、物业管理费以及管理费用明细项目。

浮动预算以收定支,建立支持生产发展与增量创收的导向机制,促进企业经营发展,主要是指对支持业务发展、为企业增量创收的成本。浮动预算按照以收定支的方法实行动态预算管理,企业收入增加则预算成本增加,收入减少则预算成本减少,重点是对成本中的业务费和管理费用中的业务接待费用实行管理。

补充审批预算是对固定预算和浮动预算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把不经常性发生的成本费用开支,通过省局集中控制,严格把关,确保成本费用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如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根据生产经营发展需要临时安排的新业务发展费用以及应急救灾等发生的费用。

(2)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

固定预算的原则:各项固定预算的确定,是把现有的经济条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使各项固定开支与我们经济能力相适应,与效益相结合,合理控制与能力不相适应的支出。在固定预算项目内,对固定支出以企业成本历史数据和政策性规定为基础,与现实情况和能力相结合,制定出各项固定成本计划预算项目。固定预算项目的分配是在保证企业经营的同时,按政策、按规定、按收入规模和担负任务进行适度调节,制定企业的各项定额成本开支。

浮动预算的原则:以收定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能够积极促进企业增收创收的成本导向机制。

补充审批预算的原则:在成本费用预算控制总额内,在满足定额预算和浮动预算的基础上,对不经常性发生的支出、应急支出及新型业务、市场开发拓展、固定资产大修等进行统一集中控制。补充预算审批由计财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把关,以确保成本费用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3)各项成本费用预算编制依据

1)国家相关的财政政策、法规、制度;相关的财务政策、制度、规定以及经济能力。

2)年度综合计划安排。

3)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

4)与所处行业相关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环境、用户需求等指标,如:GDP、财政收入、人口、市场占有率等。

5)年度业务收入计划、利润计划及年度工资计划安排。

6)成本费用历史数据。

(4)制定预算定额,健全预算基础工作

预算编制是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预算定额的制定又是预算编制的关健环节,直接影响预算编制的质量。预算定额可按政策性预算、市场性预算、作业消耗性预算、能力支撑性预算和补充审批性预算进行分类细化控制。另外,可进一步优化定额标准,促进成本费用控制管理的科学化。

预算定额分为政策性定额、作业消耗性定额、能力支撑性定额和市场性定额。各类预算定额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条件,以收支差额为目标,以新增成本费用必须由新效益来支撑为原则,以经营预算为基础来确定,严格控制经营管理中的无效、低效消耗,避免浪费。政策性定额以政策、能力为条件进行编制;作业消耗性定额以保证生产作业需求为原则细分成本费用明细项,按量或收测算单位消耗量,确定消耗标准,力求按照某个作业环节最低的消耗额来编制,如对业务材料用品、车辆油耗,具体到作业的每一环节、具体到每一辆车算其消耗量;对于设备消耗,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满足正常生产所需的同时,严格控制作业环节中的无效消耗,杜绝浪费现象;市场性定额以保证稳步提升竞争能力,支撑市场发展为目标编制,如:业务费的安排充分体现了支持业务发展的理念,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的投入从服务手段、服务环境等方面体现市场竞争力。

由于预算执行单位所处的区域不同,面临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长期形成的成本费用布局具有个性,因此,在具体确定预算定额时要既确定促进全省企业发展的统一标准,又兼顾预算执行单位个性化特点及区域性特殊政策,确定个性化标准。统一定额和个性化标准均可基于全省的经济能力而确定。各预算定额既独立存在,又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前后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定额体系,共同实现内部控制和管理目标。

2.加大财务集中控制管理力度,强化资金管理,为实施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

(1)在推行预算管理的同时,强化财务一体化管理。通过财务一体化管理和扁平化管理,可强化财务收支管理和资金管理,有效地控制费用支出,减少核算环节,清理压缩企业的银行账户,减少货币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避免集团内部资金的条块分割。通过贷款权、投资计划权、对外投资权和建设资金的集中管理,引导资金的投资方向,择优扶持重点项目投资,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

(3)固定资产购置,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全部集中按招投标要求集中采购和招标实施。通过集中采购和招投标,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固定资产建设成本和相关成本。

3.制定与能力相适应的成本费用开支管理办法是成本费用预算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为保证成本费用预算顺利实施,可制定出台与能力相适应的成本费用开支管理办法,如行政用车、差旅费、会议费、通信费、办公用品等,使整个成本费用预算的执行有章可循。

4.建立成本费用预算实践中的反馈机制,加强预算执行的应变能力与弹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实践中反馈回的信息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差异,分析原因,定期以标准格式反馈预算制定部门,将分析结果作为不断完善预算管理的参考意见,使管理办法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5.做好税企协调以及其他主管部门的协调。主要指企业与当地工商、税务部门以及银行的配合协调,比如预算执行中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选择、时间性差异的调整等等会计事项。可通过各地区及总部与行政单位、社会中介机构等监管部门相协调解决,以减轻涉税风险,确保预算管理的顺畅执行。

当然,采用滚动预算方法时,预算编制的工作量大、财务成本较高。所以,根据“重要性”原则,对于成本费用可以采用按一定期间如季度滚动来编制预算,而在执行预算的那个季度里,再按月份分旬具体地编制预算,以适当简化预算的编制工作。总之,预算编制的滚动期间应视企业的实际需要而定。

【主要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杨纪琬,娄尔行,主编.经济大辞典(会计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