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自身素质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8:00:54

自身素质论文

自身素质论文篇1

论文摘要: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前提,为此,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方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底蕴;新闻业务娴熟;干炼的调查研究能力;健康的身心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0引言

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在一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向广大人民群众作宣传、解释。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正如同志所说:“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有关政策的问题,一般地都应当在党的报纸上或者刊物上进行宣传。”“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为了不辜负党的期望和重托,把新闻媒体的工作做得更好,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工作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当前,作为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其思想政治素质,就应当遵照中央提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等六个方面,进行全面地培养和锻炼。在政治方向上。现阶段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始终把握住新闻宣传的正确导向。在政治立场上,就是要坚定地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站在维护中国人民利益和世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站在维护党和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自觉地按照党和人民的意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政治观点上,就是要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观点行事,而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政治多元化那一套。在政治纪律上,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搞独断专行,更不能搞无政府主义。尤其要注重党的宣传纪律,在宣传口径上要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学会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及时地识别各种错误思潮,及时地识破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各种反动图谋。

2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底蕴

新闻媒体工作人员,是通过其所编辑制作的各种报刊、节目教育和启迪广大人民群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教育者,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问题。尤其是在今日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高科技迅猛发展,人民群众对影视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的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之,当前知识更新的频率加快,不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靠吃原有知识的“老本”过日子,肯定是不行的。就目前而言,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应加强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文史知识的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网络技术的学习,以及外语知识的学习等。做到既学有专长,又广泛涉猎,成为通才型人才。

3娴熟的业务素质及调查研究能力

①具有独立的新闻采访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能按照组织上的要求,到被采访单位独立地完成采访任务。做到采访前能按照采访目的确定采访提纲;在采访过程中能根据需要随时向被采访对象发问,提出各种问题;能把采访问题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新闻要素完整地记录清楚;对所需要的各种写作素材、相关数据要核实、查对清楚,以便撰稿时使用。②具有较强的撰稿能力。能够按照报道目的,撰写出中心思想明确、层次结构清楚,语言文字精炼、贴切,能把被采访对象的情况客观地、真实地表现出来,不带有任何个人想象的因素,做到不失真。以使其真正地发挥出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③具有对稿件进行审查、编辑修改的能力。对于来自各个方面作者的稿件,编辑人员要具有审稿的能力、看稿件的中心思想是否明确,层次结构是否清楚,语言是否通顺,文字是否简炼,最后综合认定该稿件是否可用。对决定采用的稿件,编辑人员要具有对稿件进行修改的能力。通过修改,把多余的段、句、字删去,把错别字纠正过来,使文章更加通顺、流畅,所表达的意义更加清楚、明白。④干炼的调查研究能力。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搞新闻工作时刻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工作。比如,群众反映给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稿件,究竟稿件所反映的内容是否属实,不能凭编辑人员的主观意向而定,而是首先要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工作。这就涉及到一个调查研究的方法问题。作为新闻记者,必须学会运用灵活多样的调查研究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找被采访对象个别谈:可以找三五个人开小会谈;也可以找十人、二十人大会谈;必要时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作为新闻工作者,是否善于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搞清问题,这实质上是个是否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否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同时,也是个是否为人民的利益负责的问题。试想,像“焦点访谈”这样的热点问题,如果不调查、不研究,听风就是雨,来稿照播,那恐怕要惹来更多的麻烦的。

4健康的身心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没有一个好身体都是不行的。作为新闻工作者,其工作性质就是游动性大,有时还需要周游世界。像随科学考察团赴南极、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记者,如果没个好的身体和好的心理状态,那是根本做不到的。有些驻外记者,还要深入到战火纷飞的战争前沿去进行现场采访,不仅需要有个好的身体和好的心理状态,而且还有随时随地牺牲生命的危险。即使是坐在办公室里编稿的坐摊编辑也并不轻松,他们日赴一日、年赴一年地为人做“嫁衣”,一无名、二无利,苦苦地忙碌着。他们也需要有个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自身素质论文篇2

根据《中国电信集团广东省电信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内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热爱审计工作,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原则,廉洁奉公;

(二)本科(含)以上学历;

(三)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制度,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努力钻研,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应审计工作需要;

(四)有较强的综合分析、沟通协调和文字表达能力。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内审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学识、实务经验、执业技能等,具体如下:

(一)职业道德方面:要求内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相关规定,做到独立、客观、正直、诚实、勤勉、保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

1.内审人员应具备较全面的学识及较强的业务能力并熟悉电信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不仅要有深厚的审计学理论功底,还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懂得企业管理、经济法规和审计准则,拥有一定的实务经验,具备较高的职业分析判断能力;

2.内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等人际交往能力,妥善处理好与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

3.内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更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笔者认为,电信企业内审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内审工作质量与效率、效果,进一步提升内审监督与服务价值,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一、加强职业教德修养,恪守独立、客观、正直、勤勉和廉洁的职业道德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保持廉洁,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益。”内审人员在处理审计业务时,要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实事求是,对审计中发现的每一项问题,都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法规和制度为准绳,不掺杂个人主观意愿,审计结论有理有据,审计评价客观公正,出具的审计报告才能得到认可与接受。内审人员在执行审计公务时,应做到“廉洁奉公”。正人先正己,内审人员自身先廉洁自律才能监督别人,保持良好的形象与声誉,体现审计监督的权威性,获取高质量的审计信息,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二、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扩展,不断增强业务能力

电信企业内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相当深入。要对被审计事项作出准确合理的客观评价,内审人员必须熟悉相关的管理规定,既要精通会计、审计知识,又要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和计算机等专业知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国际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将不断完善各种法规,电信企业也会不断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内审人员须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及时更新和扩展相关知识,才能提高政策理解水平与综合分析能力,在实务中作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得出令人信服的审计结论,提出科学的审计建议,收到良好的审计效果。

三、认真学习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特别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审计技术与方法是审计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已成为审计理论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引发审计界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数学和统计学技术以及分析性复核技术,在国际审计界已经成为通用技术。近年来电信企业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基于内部控制及IT信息技术的各种应用系统也日益增多,它给内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传统的手工审计已不能适应,计算机审计、远程审计等新兴的审计技能要求内审人员要有更高的审计技术和更精通的计算机知识。内审人员要掌握越来越高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更应及时引进计算机审计,积极开发和使用电算化审计软件,设计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善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对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和会计工作实施有效的监控和评价,对企业内控执行情况进行密切跟踪,审计技术由手工操作和核查账目为主向以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为主的方向转变。因此内审人员在掌握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必须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习与提高,逐步掌握信息系统、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技术的高级应用。

四、全方位开展审计项目,积累审计实务经验

内部审计已从传统财务审计转向管理型审计,并以管理审计为主导,要求内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解决问题。目前电信企业的内审部门主要在这些领域开展审计项目:内部控制评估和经营管理、经济责任、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等审计。在当前电信企业转型与发展的新形势下,内部审计不仅应继续强化内控、财务、工程等审计,更应将全面风险管理纳入审计工作主要内容,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加强对风险的识别、评估与预警,全方位开展各种审计和内控评估项目,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实务经验。电信企业内审人员只有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观念,学以致用,用而促学,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清内审工作思路,创新审计技术,深入挖掘审计成果,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审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五、加强协调和沟通技巧培养,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审计实务过程中,沟通存在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阶段。目前中国电信内审机构实行省公司派驻制,各地市分公司审计业务在省公司统一指导下开展,全省内审人员由省公司统一集中调配,省公司抽调部分地市内审人员开展专项审计或异地交叉审计成为主要的审计方式,各派驻审计室自主开展审计项目为补充方式。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只有通过主动沟通、协调与被审计单位以及企业管理层和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才能使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较快掌握审计内容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使内部审计报告得到重视,审计工作收到良好效果。因此内审人员要不断加强协调和沟通技巧培养,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使内审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内审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范钦.浅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自身素质论文篇3

【论文摘要】: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堪忧,加上各种教学条件的制约,严重影响了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课改,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树立自我发展意识,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农村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是学生发展的最大机遇,同时,新课程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机遇。作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第一次重大改革,新课程对教师生存状态的冲击是巨大的,在新课程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课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迅速转变观念,提高专业水平,迎接新课程的挑战是每一位教师无法回避的现实。然而,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蓬勃开展的今天,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实现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自我发展,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

一、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现状分析

1.各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不必赘述。但在实际工作中,历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在中学教学过程特别是初中阶段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作为中考当中进行开卷考试,且在与政治课进行合卷时只占总分的30℅的历史科,引不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学校在师资配备和教师培训方面也将其放在陪衬位置,即使是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毕业的教师,也往往兼任着政治、语文等其他科目。长期以来,历史教师普遍缺乏,好多学校的历史教学由课时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以达到满工作量的要求。或由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大多未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他们缺乏必要的理论素养,对理论的学习研究不积极,不接触历史教学理论,也就无法从理论角度来审视、指导、改进自己的教学。其中有部分教师,由于对教材的生疏,甚至把握不了所教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要求。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知识,许多历史教师可以说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运用。

2.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

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绝大多数是从旧教材,并且是从其他学科的旧教材中成长起来的,旧教材、旧教法在他们脑子里打上了很深的烙印。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方法。广大教师形成了只要把课本中的知识无保留、无差错地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的观念。在历史教学中,忽视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情感目标的培养。学生历史学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其记忆力强不强,会不会背,他们难以参与课堂活动,很少,甚至没有问难、质疑的机会,无法体会到历史是一门充满活力、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这些都不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影响历史教学质量。

3.教学条件简陋,教学环境差

农村中学普遍班额大,历史教师又缺乏,教师授课任务重,按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史地生等学科教师任课要达到每周15或16课节,教师疲命于常规教学及应付名目繁多的检查,很少能留出时间去给自己充电,加之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无从接触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更谈不上去实践运用了。农村初级中学教学设备较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有的学校甚至长期没有历史挂图,没有幻灯、录相器材,就算现在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和帮助下,个别学校装备了一、两个多媒体教室,使用率也不高,同时还得优先满足其他科目的教学。所有这些,都给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课题。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历史课改,面对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所有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必须努力实现自我发展,积极应对才能使新课改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到使教学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使自己由“教书型”向“专家型”、“学者型”、“复合型”、“学习型”人才过渡。

三、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途径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

历史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必须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顺应时代的要求,主动学习新课程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眼花缭乱的信息、无孔不入的传媒,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处在一个起跑线上,需要共同探索、共同发展,教学再也不是教与学的简单相加,而是教学双方“交互主体”,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只能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积极参加培训和自我进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历史教师应具有“专博结合、层次适中”的历史专业知识结构,不能因教师本身的历史功底而制约了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力度,不能因教师的知识面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不能因教师的历史素养而抑制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首先,教师应重视自我学历的提高,积极参加函授、自考等学历教育,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坚实的历史知识做后盾,那就谈不上做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其次历史教师除了精通通史之外,平日还应该广泛的结累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对与历史相关的政治、语文、地理、民族知识也应不断学习吸收。历史教师在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之后,还应大量学习、掌握、探索各种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到的专门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与书写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绘制图表与使用直观教具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中的应变能力(即教师的教学机智)等。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勇立潮头,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次,教师应订阅相关教育刊物,如《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杂志,了解本学科教育教学新特点,把握本学科教育教学发展新动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历史教师的培训力度,多给基层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加各级培训的机会,教师本人也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新教材培训,参加新课程实验观摩、研讨活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三)潜心教研,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随时都可能碰到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如历史课上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快下课了而学生讨论还没有结束怎么办?学生准备的史料不够完善还让他们继续展示吗?如何把传统教学与课改有机结合起来?等等。不少教师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不够周密审慎,多为随即思考,而不善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归纳。所以,有相当多的历史教师虽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强的教学应变能力,但却很少把它作为一项专门问题加以研究总结,而使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不能得到认可和推广,长期以往教师也会感到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自身的理论素养也不易得到提高。

因此一定要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参加校本研究活动,主动钻研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教师应依据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农村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克服新课程实施中的困难。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和实践学习策略的教学,在丰富自己的陈述性知识及程序的同时,还要研究策略性知识,探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从而为学生提供策略上的咨询和指导。

(四)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推动者

自身素质论文篇4

【关键词】国营农场;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综合素质

在农场工作开展中,政工干部作为农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主体与实践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农场思想政治工作地位结构变化,进行农场政工干部综合素质提高,以提升农场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促进农场综合发展与进步,在当前农场工作开展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农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提高政工干部综合素质是促进农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提升的有效措施之一。通常情况下,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文化、科学以及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思想素质与能力,只有在对于政工干部综合素质进行提高的情况下,才能够加强政工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的积极性作用和影响,进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下文首先对于政工干部综合素质提升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对于提高政工干部综合素质的方法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1、提高政工干部综合素质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人们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与时展中的引导与谋划功能作用认识也越来越深,因此,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开展与发展情况。政工干部作为企业与团体中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实践者,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促进,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通过深入的调查以及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规律的探索掌握,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情况下,更好的应用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实践中,进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进步。通常情况下,进行政工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对于政工干部的政治素质以及文化素质、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的提高。其中,对于政工干部政治素质的提升,是在社会与时展背景下,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要对于政工干部的政治素质进行提高与促进。而进行政工干部文化素质的提升,是在知识更新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情况下,面对着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文化素质是政工干部对于这些新情况与新问题进行解决的关键,因此,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形势环境下,提高政工干部文化素质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再次,良好的科学素质是保证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热情与忠诚的关键,而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政工干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前提,因此,进行政工干部科学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必要性。

2、提高政工干部综合素质的方法与措施

结合上述对于政工干部综合素质内容以及提高必要性的分析可知,进行政工干部综合素质提高,关键是要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以及文化、科学、身体、心理素质。

2.1 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和文化素质

首先,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素质,就是要求政工干部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基础上,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素质。加强政工干部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其实就是要加强对于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在掌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等理论的基础上,加深对于马列主义的认识。此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还要求政工干部在政治理论学习上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对于中央的重要政治思想以及决定、马克思经典著作、精神文明建设经验等,具有导向性的思想与论著进行研究学习和掌握,并注意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实践中,应用所学的政治理论与知识来武装自己,进行农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的实际问题与困难解决,促进农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与进步。其次,提高政工干部的文化素质,就是要求政工干部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在思想政治实践工作中的问题解决能力情况下,提高文化素质与能力水平,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与进步。提高政工干部的文化素质,一方面要求政工干部在工作开展中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进行工作自身知识面的扩展,并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而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还要求政工干部在知识文化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对于思想观念与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还要求政工干部要进行其他知识与文化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运用,在实际工作与学习中,进行多方面知识与文化的学习,通过广泛的知识文化积累,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2.2 提高政工干部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在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是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实践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反之,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一名合格的政工干部必需具备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才能够沉着冷静的面对工作开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而进行解决实现。首先,政工干部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要求政工干部要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进行完成和实现,工作中进行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树立,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持平常心,沉着冷静、学会自我调节,使自己在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此外,政工干部在工作实践中还可以通过培养自身的幽默感来是实现自我调节,进行良好心理状态的构建。政工干部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形成,要求要加强锻炼,通过活动锻炼和良好的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身体素质,以进行思想政治实践工作开展。

此外,提高政工干部综合素质,还要求政工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做好创新,并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以此来实现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3、结束语

总之,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水平,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的作用影响,提高政工干部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推进农场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金瑞强.论提高企业政工干部综合素质要在“六个能力”方面下功夫[J].华人时刊(下旬刊),2013(5).

[2]马世武.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1).

[3]王炳江.实现富民强场、建设优美家园——海林农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J].中国农垦,2011(12).

自身素质论文篇5

关键词:新闻记者; 自身素质; 研究

1 前言

    在新时期背景下,新闻记者自身素质对新闻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新闻记者综合素质差,不仅影响新闻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导致新闻腐败风气的滋生,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消除新闻工作中的不良风气,提高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建立高素质新闻队伍,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1]。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专业技术及知识理论。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及提高自身素质的方法。

2 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2.1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新闻记者的首要条件。很多的新闻记者只注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术的掌握,却忽视了思想政治素质。新闻记者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首先,新闻记者要坚持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引导正确舆论导向,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和政策。其次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敢于揭露社会中存在的错位思想和丑恶现象,端正人们的思想。再者通过新闻传播桥梁,增进党、政府和人们的交流沟通,准确传达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到政府的政策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2]。还有,新闻记者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的建设,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思想,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端正思想政治态度,做一个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新闻记者。

2.2 具有较强知识理论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理论素质。新闻记者通过文字来表达对新闻事件的本质,并传达给广大的受众,所以对新闻记者的知识理路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十分的高。文字表达的清理、准确,对人们对新闻事件的认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舆论导向的重要基础,所以加强新闻记者的知识理论培养显得十分的重要。新闻记者要加强自身知识理论的认识,通过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熟练掌握在脑海里,才能增长自身的学识,在面对各种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

2.3 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素质

    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素质。新闻记者由于新闻工作的特殊性,所以对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要求会更高。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素质主要体现在:首先,新闻记者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新闻工作的原则,以人们根本利益为最大的出发点。第二,新闻记者在工作中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做违反法律的行为,保持良好的职业作风。第三,新闻记者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新闻记者要提高思想觉悟,不可弄虚作假,伪造新闻,破坏新闻的真实性,造成错误舆论,扰乱社会次序[3]。第四,新闻记者保持良好的作风。明辨是非,不受金钱利益及享乐主义迷惑,禁受住糖衣炮弹的诱惑,最一个正直、廉洁的优秀新闻工作者,维护新闻业的信誉。

2.4 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保证新闻工作的顺利完成。新闻工作由于其特殊性,必须进行实地的采访,日夜奔波劳累。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无法顺利完成的。再者,新闻记者在采访时,会遇到各种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或被拒绝,或被轻视,如果没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是无法承担重任的。新闻记者要注重日常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修养,勇敢面对困难,用于接受挑战。

2.5 提高新闻记者的业务能力

    新闻记者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技术能力,即采写能力。新闻记者的业务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记者对社会活动的关注,对新闻事物的敏感性、较强的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为了提高新闻记者的业务能力,新闻记者要大胆实践,深入社会、深入人群,了解人们关注和关心的主要问题,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引导人们正确的舆论导向,取得广大受众的信任。分析新闻事实的本质,掌握事情发展的规律,帮助广大受众认识新闻事实的本质。运用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将新闻事实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联系在一起,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起到宣传的作用。培养新闻自己独立采访、独立写稿和审稿、调查能力。

3 加强素质培养,做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

    首先,加强对新闻记者思想政治教育,加大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宣传,新闻记者通过不断学习马克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的建设,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第二,新闻记者要清楚了解自身的使命,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认真对好新闻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端正个人作风,做一名正直、敬业、廉洁的新闻工作者[4]。第三,新闻记者要注重日常的锻炼,虽然新闻工作性质,加大我们的任务,但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才能做好每一份工作。第四,业务能力的培养。每天坚持新闻写作,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写作能力。通过每天观察新闻,并将重要新闻事件记录下来,挖掘新闻事件的本质。同时通过观看新闻可以借鉴同业的写作手法,有助于新闻记者写作能力的提高。再者,通过对比同类新闻,掌握新闻写作规律,同时了解自己在日常新闻采访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完善新闻采写能力。

4 结语

新闻记者承担者重要的历史使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是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加强高素质新闻队伍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新闻记者通过后天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新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多,张冰.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J].记者摇篮.2010(04):90.

[2] 祝桂福.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要求[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02):45-46.

自身素质论文篇6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途径

一、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相关概念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和国家在审时度势后,针对目前国内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所提出来的战略决策。旨在调动一切力量积极推进生态文明进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1]生态文明教育,由于教育群体的不同,又可将其内涵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的生态文明教育是对全社会的人民进行生态文明相关方面的教育活动,狭义的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专门针对在校学生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一部分,但是,“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着重强调了‘素质’一词,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态文明教育是研究生态文明素质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开展也有助于生态文明教育全方位目标的实现。”[2]由此可见,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高校德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具体表现,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指导下,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增进大学生生态科学知识、提高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拓宽大学生生态文明视野等方面,涉及到环境、伦理、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众多方面的内容。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意义

1、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教育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人才则是教育衍生出来的结果。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智力支撑和人才储备力量,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发展的后备军,而生态文明建设最终的落脚点也是服务于人民。由此可见,推动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一个科学文化的基础。高水平的、持续的生态科学文化教育,可以源源不断的培养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以高校为起点,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永续力量。

2、健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则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这一环不可或缺而又无法替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一方面是为了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政方针,另一方面则是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推动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可以从生态环境规律、生态科学知识的基础认知,生态道德意识的养成和生态行为习惯的确立几个方面来增加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为建立健全高校生态文明体系提供实践素材,进而间接为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提供可行性参考。

3、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为了能够顺应我国现阶段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也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中,“重要性”是指生态文明素质作为大学生个人文明素质的一部分,能够促进大学生正确的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能够为自身的文明素质注入新的活力;“紧迫性”是根据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历程而言的,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能够让自己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而不是存在滞后性,甚至影响自身日后的发展。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现状

1、高校生态文明课程普及度低

尽管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生态文明教育愈来愈受到重视,部分高校也开设了生态文明的相关课程,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纵观目前全国各高校生态课程的开展情况,除了一部分农林高校重点加强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建设,其他一些院校,除了与环境相关的专业,则很少开设专门的生态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由此可见,在高校开设生态课程,亟需打破专业、非专业的限制枷锁,让全体学生都能接受生态科学知识教育,扩大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受众范围。

2、教师生态文明理论基础薄弱

目前部分高校内负责生态课程讲授的老师大多不是专业从事生态文明教育的,有的是环境专业的,有的是地理专业的,有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直接导致了教师生态文明理论知识水平低,进而导致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收效甚微。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教学中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主要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这几门课中都能挖掘出不少关于生态文明的知识,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目前颁布的各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行政条例等。与之相对应的,生态课程教师的基础理论知识也大多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模块教学中拓展延伸所获得的,但仅是停留在内容表面的浅显知识层次上,未能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理论知识水平,也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从最根本上阻碍了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提升。

3、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参差不齐

文明素质是一个养成教育,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发挥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进而来规范和约束自身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由此可见,文明素质高低因人而异,生态文明素质自然也不能例外。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在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甚至是自身认知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下,具有不同的个体表征。比如有的大学生积极拥护生态文明建设,但是自身行为上却不能将生态文明理念付诸实践,存在理论与行为相背离的情况;比如有的学生对他人违反生态道德的行为予以指责,但自己浪费水源、乱扔垃圾时却不以为然,存在于人于己,认知有失偏颇的状况;还比如有的学生能够对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环境现状有个基础性了解,但是对一些具体的生态科学知识则一知半解等情况。

四、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途径

1、课程体系改革

高校生态课程体系改革,即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出发点,全面普及生态文化课程,无论是环境等相关专业还是其他非专业。不仅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公共课上注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知识,还要开设一些必修课和选修课,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基础知识,并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一些延伸的知识来拓宽自己的视野,扩大生态知识储备量。此外,高校生态课程建设也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媒体等平台,发挥其便捷性、及时性、分享性等特点,省时、省力的开辟“第二课堂”,利用高校论坛、在线课程、电子图库等方式传播生态文化知识,激发大学生生态文明兴趣,进而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

2、师资力量培养

一方面,建立健全教师生态文明素质考核。这是一种较为强制性的规范制度,旨在提高专职于生态文明教育这一课程的教师能够提高对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进而完善自身理论知识储备,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切实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传授生态文化知识,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而不是敷衍应付的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生态文明素质教育进修、培训。这是新的时代背景下针对教师群体进行继续教育的一个具体表现,旨在提高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任职教师群体的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专业队伍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效果。

3、教学模式转换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这种“独白”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尽管在教育过程中发挥过作用,但是却愈来愈显现弊端。教师一味地单方面理论灌输导致学生充耳不闻,致使教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教学困境,应该转换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良性沟通,进而使得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能够有所获益,提高生态文明素质。

4、个人行为养成

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文明行为是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其中,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高低决定了生态文明行为的好坏。与此同时,也可以从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是否得当中反映出他自身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换言之,在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其生态文明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总之,要培养生态道德意识,并用来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例如:不浪费水电、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涂抹乱画、不使用一次性物品、不用塑料袋等,通过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约束自身的行为。此外,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如看到他人有上述违背生态文明的行为也应该积极制止,并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知识陈述利害。

五、结语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符合时代要求、发展要求和自身要求的新时期的教育形式,同时也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其中离不开各方的努力,诸如国家的扶持、社会的宣传、高校的重视、教师的教导和自身的认知等,未此要统筹一切力量,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提供可行性参考。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J]2012.12.8

[2]路琳,付明明.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研究综述[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11)15-16

[3]黄娟,贺青春,黄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发利用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77-81

自身素质论文篇7

    论文摘要:大学教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教育效果甚至教育本身,本文结合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独立学院的特点,分析了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些独特素质,并提出了培养和提升大学教师素质的途径。 

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成功。而大学生要成功,大学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主体成功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是否能够成功,大学生成功素质获取的主要途径乃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大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是成功素质教育的关键影响因素。因为独立学院教育规律和模式与普通高校不同,所以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基于这种特点和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对大学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会相应呈现其独特性和复杂性。 

一、大学教师素质的要求 

大学教师除了具备普遍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文化素质外;鉴于其独特性,还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一)人文素质 

当下处于时代的转型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出现了很多不良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大众乃至对大学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抛开无节制的贪婪、商业上的巧取豪夺,制假贩假售假、腐败现象无时无处不在不说,作为任何社会堕落之最后防线的教育事业,其有的腐败程度、人文素质的低下也令人触目惊心。 

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文化基础较薄弱、不够勤奋,家境较好,因此就会导致自我认识和控制力差,同时个性突出,自我约束力不够。在社会这样激烈的影响下,就会对学生形成腐蚀作用,出现诸如: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导致学生主流价值观和自我实现意识的缺失。这种人文素质的缺失必然影响大学生自身的“精神成人”和阻碍大学生 “五大体系”的全面发展和最终成功。 

从当下大学人文素质现状来看,大学教师的人文素质仍然是实施大学人文教育的关键。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自身的思想、言行、人格、技能,甚至教师的礼仪和服饰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行为学中讲到榜样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无穷的,所以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效率好的关键。 

(二)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 

创新教育是国家教育大计的重要举措,是民族的希望。创新素质是成功素质的核心素质,创新教育也是成功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一个人没有创新思维是没有大的的成功的。要求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必然要求大学教师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 

对大学教师而言,创新是一种敬业的表现。创新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批判和怀疑精神,敢于设想和想象,敢于实践。在复杂的否定之否定中,建立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在这过程中,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和时间的,对教师身心和意志的双重考验。当然,具备创新素质的教师,在教学中本能地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种强烈的教学互动下,学生的智力会得到经常性的开发,有利于学生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三)实践能力 

在教育目标上,独立学院注重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市场导向。实践能力强是应用型人才的标志,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会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偏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教学内容上,独立学院更强调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适应专业目标岗位群的实际需求。保障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在教授方式上,强调产学研结合,不断挖掘教学空间,将课堂搬到现场,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前提是大学教师要有很强实践能力素质。在教学和科研上,大学教师要不断创新并将研究成果投入应用转化为生产力。 

(四)身心素质 

大部分的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并呈现阶梯型层次,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就要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对大学教师身心素质的考验。只用健康的体魄,才能承受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所谓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对教育事业的责任认定。健全的心理素质诸如:耐心、信心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要求,可能就需要耐心的讲解和多次重复的强调。 

健全的身心素质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不断锻炼和提升大学教师身心素质是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五)发现素质 

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个性突出,潜质明显的特征;鉴于此,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就提出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同步推进。那么,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就要求必须具备发现素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要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质,使得学生内在的隐性素质升华为显性素质。二是教师同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失败因子,指出和督促学生能够消除失败因子,不断进步并最终走向成功。 

往往不是学生缺乏意识或者创新思维,而是教师缺少发现。可见,大学教师的发现素质在学生的成功教育环节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成功的体现是培养成功人才,那么不断提升大学教师的发现素质乃是该教育理念的重要课题。 

二、大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途径 

(一)国家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 

近年,国家不断关注和重视独立学院的发展,并赋予其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国家应该颁布相应的政策诸如规范制度、经济政策等来加强大学教师素质工程的建设。大学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学校发展的基石,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是学校长远发展的保证。 

(二)大学教师素质的自我提升 

1善于思考,加强交流。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思考,总结自身的不足,寻找素质缺陷不断改进和提升。同时,要加强与人交流,同事相互思想碰撞,产生新的观点,有利于共同素质提升。 

2参加教学培训。参加各种教学培训诸如先进教育理念的陶冶,教学技能的培训,教学竞赛的参与等,都能够在不同方面改善和提升大学教师素质。 

3努力实践。实践是最有效的教师素质提升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投身实践,不断创新并检验。理论联系实际,总结教学得失,在自我高素质要求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三、结语 

成功素质教育理论是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和探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也会不断地变化和完善,但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关键还是加强大学教师素质的提升。努力培养大学教师的高素质,进而培养大批的成功人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自身素质论文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现状;成因

作者简介:张亚男(1981-),女,黑龙冈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讲师。(辽宁 阜新 123000)张慧慧(1982-),女,辽宁锦州人,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测绘系,讲师。(辽宁 沈阳 110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课题“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提升研究”(项目编号:GXDJ2013-B03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97-02

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既是学生党员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一所高校综合能力的精炼表现;既需要学生党员本身的内在修养,又需要良好的校园氛围熏陶。所以,对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对学生党员的强化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一、高校学生党员应具备的理论素养

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的评价是高校学生党员的重要指标。中明确规定大学生党员应该具备的一系列要求,其中基本要求就是对大学生党员的基本素养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高校这个特殊的群体里,大学生党员应具备以下几种基本素养。

1.较高的自身思想素质

学生党员的自身思想素质包括身心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而身心素质又是指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身体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一名大学生,要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神贯注投入工作和事业的发展中,不但要有健壮的体格,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各种困难,并且圆满完成各项工作。而与此同时,对其政治思想素养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自觉抵制历史以及西方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无论是在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同学,服务社会。更要主动并强烈抵御拜金思想、利己主义等一系列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反对腐败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内涵,对广大党员理论素养也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2]

2.丰富的基础文化底蕴

在十中强调,高校学生党员应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之余,要增强自己的人文修养,使自己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道德涵养。事实上,我们党历来都非常重视全党特别是高校学生党员的学习,因为,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伊始,党中央就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善于从各方面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争做全方位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3.过硬的专业素质

社会在不断进步,时代也在不断前进。当今社会是一个急需专业性创造人才的社会,我们必须从社会的角度去强化自己的素养。学习新文化则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生存方式,学习新技能也是我们人生的必经之路。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作为当代大学生党员,必须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水平,才能在高校以及今后的社会上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大学生要想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进步,就必须让自己拥有过硬的专业文化素质。

4.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中明确表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领导地位确定了党员不仅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且还必须具有较强的领导艺术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崇高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才能带领广大学生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1]

二、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现状

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提升,是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关键所在。面对当前复杂纷繁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各种思想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深刻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深化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和党性观念。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上呈现出的突出特点是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忽视政治理论学习,能够关注时事政策的变化但缺乏对党的基本理论的系统把握。其主要表现为:

1.入党动机趋于世俗化

转型期的社会对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趋向世俗化。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党员入党的动机只是为了自身能够更好地在高校以及今后的社会中发展,只是为了自己以后所谓的“仕途”能够更加通畅。现如今,很多党员入党的动机不再是为了祖国的更好发展,不再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2.组织观念不够强烈,模范带头作用不够

部分学生党员组织观念不够强烈,对党员身份和主体地位认识不够,一些党员在学生中的模范带动作用不够。党的十报告提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为高校学生党建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心,有关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的一系列因素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点。

3.学习缺乏主动性,共产主义信念不坚定

一些学生党员学习缺乏主动性,对理论学习是被动接受,不够关注时事;在面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时,缺乏理性的观念、正确的认识、政治的立场,容易感性判断,导致共产主义信念不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牢固。对于高校学生党员来说,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要学会主动学习国家时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党员的现状却是缺乏学习主动性,对社会热点问题漠不关心,做事只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缺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三、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现状的成因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长效机制,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3]每年高校发展的大学生党员人数超过全国发展的三分之一,但是学生党员理论素养偏低,这一问题应该受到高校党建工作者及高校所有党员的高度重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如下:

1.入党动机不纯,政治思想不成熟,党性观念薄弱

现在有许多大学生入党的动机不纯,抱着入了党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有更好的发展的想法才去入党。入党带有功利性、投机性,入党之后,即使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仍然没有完全入党。由于入党动机不端正,导致自己的党员先锋作用不强,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坚定,没有强烈的组织纪律性,从而学习上不思进取,对党组织造成不良影响。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的义务和宗旨,甚至有些党员只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对社会问题和国内、国际大事一概不理,认为那都是与自己无关的。

2.学习态度松懈,理论水平不高,自身认识不清楚

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后学习态度松懈,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以及对自身党性思想的要求不高,只注重于学习专业知识。即使他们在入党前对党的理论知识有了初步学习,但在入党后就放松了自己,未能继续深入系统地学习,导致其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始终停留在较低水平,对党的宗旨、理想也仅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进而使这部分学生党员缺乏对其他同学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党员的先进性在他们身上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对党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也不够坚定,因此不能时刻提醒自己应在同学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更不能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4]

3.社会不良风气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社会风气即社会群体的风尚习气,是指人们集体惯有的偏好和行事习惯,涉及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伦理和审美等多方面,是社会群体意识的外化和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大学生党员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高校是大学生党员乃至所有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阶梯,也是高校学生价值观、事业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时高校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以及党性思想没有稳定的基础,很容易受到外界社会的干扰,意识形态被扭曲。

4.基层党组织教育力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名党员,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的党组织,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但是很多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教育不够,也不够重视,更没有建立完善的系统和教育机制。这对于刚刚入党的新党员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些学生党员本身应有的理论素养就不高,对自己的要求无法做到高标准,就会偏离一名真正优秀党员应有的轨道。随着学生党员的不断扩大,党支部对于党员的再教育日益松散,无严格规定的理论学习制度,学生党员既不清楚理论学习的要求,也没有参加理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导致理论学习流于形式或处于停滞状态。[5]所以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以有利于对党员进行管理、有利于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为目标,科学合理设立基层党组织,配备齐整负责人员。[6]

四、结束语

通过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学习需要形成分层次、分阶段的体系,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党的理论知识以及国外先进理论也需要以不同的载体和丰富的教育形式向学生展现,通过学习促进理论素养提升,建立学生党员考评和监督机制,及时检验和监督党员教育培养效果,使理论素养提升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构建并拓展学生党员素质提升实践平台,在实践中砥砺党性,以实践育人的视角促进党员理论素养提升,进而全面提高和强化学生的理论素养,建立全新的体系,适应新社会新时代的要求,完成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培养出能够承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使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明.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素质现状与培养方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2):75-77.

[2]刘光峰,曾以林.关于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问题调查分析[J].党史文苑,2006,(22):36-37.

[3]郝艳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探索[J].党政论坛,2012,(10):58-60.

[4]刘树道,安涛.对大学生党员开展先进性教育的理论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0-1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