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cg技术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8:02:10

cg技术论文

cg技术论文篇1

CG技术改变了传统动画的本体形式

CG技术在动画中的应用,改变了动画的表现媒介,它是一种数字媒介,也称数码媒介,数字媒介的最大审美特征便是它的非物质化。它使动画的生成、保存、传输、播映都围绕着无数个“0”和“1”展开,动画不再是分子或原子的排列,而是比特的排列。根据艺术媒介决定论思想,这种以比特作为“基本粒子”所构建的动画势必在本体上改变了传统动画的形式。①

CG技术异化了传统动画的物质本体。传统动画相对于CG动画,最大的不同是传统动画影片是一个实体的存在,它的影像是光通过化学反应实实在在记录在胶片这个实在物上的影子,它与我们周围的实体世界是一体的。它的生成、记录、传输和播映都是围绕胶片以及相应的机器。传统动画的制作核心是人工绘制和拍摄,前中后三期的大部分工艺都离不开人的主观经验对绘画表现、镜头习性和胶片脾气的把握。事先的案头设计只是一种参考,其形式只能是一种草图,那让胶片中的一切变得犹如灵魂附体一般的仙气都来自拍摄的人工绘画。CG动画虽然也能在被称之为“潘多拉魔盒”的小小显示器上构筑山河大地、宇宙人生以及光怪陆离的视觉效果,同样可以达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境地,但那是另外一种物质形态,它没有体积、没有重量,它虚拟成像的三维立体跟胶片上平面幻觉造成的立体感出自大相径庭的原理。原来的草图被精确而完备的数字设计稿代替以后,外在世界的一切,无论是景色、气候、演员乃至这世界上的一切不过是填充设计的材料而已,而其本身的神采、光韵、气息乃至魂魄都是不重要的,它们都可以被程序再安排。此处再没有那人与造化幸会的神来之笔,有,也是属于程序的神来之笔。一切人工瑕疵和粗糙都会被抹得一干二净,有,也是程序安排好了的“自然”。这种“运筹于屏幕之间,决胜于虚拟世界之内的”数字媒介彻底改变了传统胶片动画的物质形态。它存储方便、携带方便、传输迅速。

CG技术颠覆了传统动画的语言本体。“镜头”在传统动画语言时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传统动画语言形式是借助于电影语言的。无论是在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还是在巴赞的长镜头理论中,镜头都成为他们立论的意义单元。爱森斯坦在《电影形式》一书中是这样论述“镜头”的:“镜头,作为电影构成的素材,比大理石还要坚硬,这种抵抗力是它所特有的。镜头变为完全不可改变的事实的倾向,扎根于它的本性。”②爱森斯坦和巴赞所论述的这种镜头的“不可改变”性,在CG动画中却遭遇致命的颠覆。当“镜头”置身于CG动画技术中,动画语言的“比大理石还要坚硬”的本性被彻底瓦解;当以胶片为存在载体的“镜头”被替换为以二进制数字编码的数字为载体时,声音、字幕、色彩等一切画面元素都变成了一串串可以随便改动的数字编码程序。在CG技术的参与下,所有的声画素材都可以被转换成数字信息输入电脑,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甚至还可以根据需要运用CG技术生成“镜头”。这样,“镜头”在理论意义上便裂变为一个个“数据团”,传统动画的蒙太奇式语言就此遭到彻底的解构,成为一种“后蒙太奇”的语言形式。③由于CG技术的存在,一大段故事的影像构成完全可以由0和1组合生成复杂、流畅且不露痕迹的“超长”镜头完成,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衔接意义被消解得无影无踪。从更广的意义上来看,数字化电影“超”真实虚拟影像质疑着电影艺术真实与虚构的关系,解构着传统电影中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④因为CG技术对动画全方位的介入,传统动画电影的语法规范正在经历着数字化的洗礼而很难再继续保持它的统治地位。

CG技术裂变了传统动画的叙事本体。CG动画作品叙事是电子数码语言的“比特叙事”,或者说是以数字化“比特”为符号本体的信息方式叙事。在CG技术参与动画制作中,动画艺术实现了尼葛洛庞帝所说的“从原子到比特的飞跃”。传统动画的信息记录和传输工具纸笔、胶片等,它们所使用的物质是原子,原子是有体积、重量、生产成本和传输损耗的,比特则没有,也不会有。从符号本体的存在方式说,用于动画制作的CG数码语言具有双重形态,即隐性形态和显性形态。这两种形态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CG动画的语言出场。隐性形态是基于数码技术的电脑语言形态,主要由电脑机器语言、电脑图形图像语言、电脑程序语言等类型构成。如果说比特语符的隐性形态是由电脑技术人员设计、交由电脑完成的电子语言表达模式的话,其显性形态则是由CG动画创作主体来完成的。这个显性形态同样是在电脑上赋型的数码语言和比特叙事,但这时候的比特叙事就如同人体中的DNA一样,其功能无时不在却又是隐而不显的,被置于前景的只有创作主体以动画制作软件换成画笔后的键盘、鼠标运动。CG动画语符的显性文本被称作“指头描绘出来的世界”,它在图像思维、观念转型等方面从传统胶片动画叙事本体中进行了裂变,形成了一层新的叙事“壳”。这个新的叙事“壳”使动画艺术从“文本叙事动画”转向了“技术景观动画”,CG技术营造出来的视觉奇观成了动画电影获取观众眼球的制胜法宝。

CG技术强化了动画的“运动性”

CG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到动画制作领域,三维电脑动画片逐渐崭露并迅速崛起。这些动画片的运动更是达到了几近自然的程度,几乎看不出人为的迹象,“运动捕捉”代替了“运动模仿”,制造“运动”是CG技术的优势。CG动画的“运动”生成方法主要有设置关键帧和算法运动两种,基本上以运用算法运动为主。算法运动是用计算机的计算来描述的,运动的物理规律作用于各种预先设置的参数。动画中的人或动物在各关节点的角度变化可以由运动学定律或动力学规律进行控制。动力学是许多动画制作软件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系统,基于动力学原理产生动画的系统叫动力学系统。该系统使用物体的物理性质(如质量、形状、体积等)以及这些物体的外部环境特征(如重力、空气阻力、摩擦力)来设置参数。只要对这些参数作出说明,剩下的工作都由计算机来完成,这样生成的运动更接近于自然。比如3DS MAX软件中拥有比较全面的动力学系统:Reactor动力学模拟系统、全局光和光能传递渲染系统、刚(柔)体力学、流体力学、角色动力学等一应俱全。这些系统能自动产生超乎自然的运动。《玩具总动员》、《加菲猫》、《冰河世纪》、《狮子王》、《米老鼠和唐老鸭》等,这些重于流畅的肢体动作和角色面部表情的表达,形成独有的运动之美的动画片,恐怕没有CG技术的参与,全凭传统动画的手绘方法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的。《玩具总动员》中“追车”一场戏,运动之流畅,动作之精美,更是CG技术创造“运动”的独到展示。以“动”为本的动画理念驱使了CG技术的参与和发展,人物动作和镜头运用讲究极强的运动

感,充分利用CG技术创造的视觉冲击力形成视觉奇观,以达到视觉奇效。

CG技术丰富了动画的视觉语汇

精彩的CG动画技术,是以极致化的“不真实”方式展现出了极致化的“真实”制作手段,做到“虚拟逼真”。⑤在CG技术出现之前,虽然传统动画制作技术就已经具有制作丰富效果的功能,但是许多导演超现实的想象效果还是不能表现,这就降低了动画艺术的虚拟表现力,以致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极受限制的视觉语法。CG技术出现之后,动画影像在更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动画的视觉语法,更加拓展了动画的超现实表现手段。CG技术在灯光、摄像机、材质等方面的表现不俗,模拟灯光真实,可调参数突出各种效果,特技灯光种类丰富且具有吸引力。其摄像机的功能和参数专业,如镜头、焦距、景深等特殊功能齐全。矢量材质可模仿木纹、毛石、水等效果,同时在折射、反射等效果上独特。在动画设置上,粒子、动力学、反向动力学等高级动画设置都由软件自行计算,提高了动画的真实程度。CG动画的制作,不仅可以将动画引向真人电影那般“逼真”的“现实”世界,更能利用CG前所未有的广阔视觉表现能力,塑造出动态多样的、超越人类既有时间和空间经验的“超现实”世界,令观众“震惊”于这一场场视觉盛宴。

由于CG技术所具有的高度精确性和一致性,CG动画可以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数字方式复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如利用三维扫描仪获得物体或景物的三维模型和材质,利用动作捕捉设备获得物体的真实运动。在英国CG动画短片《身体的故事》(Body Story,2000)中,制作人就利用核磁共振和电子显微镜获得的数据进行动画制作,将人体内的微观世界以超现实的手法表现出来,神奇的视觉元素加之独特的视角、惊人的细节和富有节奏的运动,使动画的视觉感染力极强,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将CG动画的意象视觉表现的具象风格推向极致。并且,CG动画的这种超写实主义具有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不受物理空间尺度的限制,不管是微观还是宏观,不管物质形态是具象还是抽象,CG动画都具有以一种视觉超写实的形式精确表现的能力。

《海底总动员》是皮克萨的第五部CG长片电影,他们利用CG技术很好地制作出复杂的海底世界景观:波涛汹涌的海水,各种美丽的鱼和生物。该片中的“海底”视觉效果恐怕是传统动画制作技术望尘莫及的。在一个令人难忘的场景中,鲸鱼抬升舌头,将上千加仑的水吐到空中,水花四溅,然后水又降落,在鲸鱼的嘴底部形成一个“水池”,传统动画技术很难将这种镜头表现得比较自然;还有一袋水滴到牙科医生碟子上飞溅的镜头等都是传统技术无法制作的。只有CG技术中的粒子系统才能生成所需的数据,达到逼真的效果。这充分展示了CG技术为动画艺术的表现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语法。

结语

CG技术在动画艺术中不能代替观众对故事的欣赏,如果动画作品中的内容空虚乏味,再好的技术也只能是对内容的一种粉饰,没有恰当的表现内容,技术永远是空壳、是外表。动画技术使动画艺术创作空间从有限走向无限,但必须强调的是,技术仅仅是手段,或者说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手段,基于这一手段之上的更高层次的艺术思维和创作才是最精彩的。CG技术在动画艺术创作中,必须定位于并服务于内容之上,要为体现动画导演的艺术意图而发挥作用,才能从最大程度上创造CG技术的价值。好的作品应该有一流制作技术的支持,但光有一流技术并不能成就优秀作品。动画艺术与动画技术如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艺术创作的需求促使了动画技术的深入发展,使新技术层出不穷。反之,新技术的出现又给了艺术家一个更大的创作空间。总之,只有当技术与艺术思想完全融合为一体时,才能真正体现CG技术在动画创作中带来的审美感受。对于动画作品来说,创意与思想才是最终的竞赛场,没有新鲜的创意与独特的目光,技术则只是一件华丽的“皇帝的新衣”。

注 释:

①黄琳、李明:《论艺术媒介决定论思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

②爱森斯坦:《电影与形式》,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版。

③李明:《论数字技术对电影语言的影响》,《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2)。

④郝冰:《奇观影像的百年回顾》,《当代电影》,2004(1)。

⑤李益:《论影视动画艺术的虚拟性特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2)。

cg技术论文篇2

Abstract: CG art is largely dependent on technology, but, no matter how important technology is, it is only a means, not aims. Relying on technological means, the real pursuit of CG art is that it can express the intangible human emotion with forms of audiovisual art and artistic language on the digital media.

关键词:CG技术;视觉语言;艺术审美;CG艺术

Key words: CG technology;visual language;aesthetic;the CG art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222-02

1研究的背景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CG技术在动画短片中的运用日趋普遍,全三维的动画片已成为主流趋势,动画短片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

CG艺术虽然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技术,但技术无论多么重要它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依靠技术的手段,在数字媒体上把无形的人类情感用视听艺术的实在形式和艺术语言理性的表现出来,这才是CG艺术的真正追求。而年轻的学生们都渴望学习其中的奥秘和捷径。这些期望从明智到荒谬,不一而足。因而重要的是情感如何表达而不是冰冷的技术。在我们创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拥有高性能的计算机,掌握了相当多的电脑技术却做不出来成功的作品。这便是由于我们对CG技术认识的不全面不深入导致的。虽然CG技术的艺术形式和手法是多样性的,然而CG艺术的创作也必须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我们应努力去找到成熟的、属于CG艺术的创作方式及其可依赖的美学原理。希望通过对CG技术的全面阐述与剖析比较以及传统动画与电脑动画的比较找出电脑动画艺术特有的语言特性,希望从理论上澄清CG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强调情感表达、情感投入在这个高技术含量艺术形式中的重要性。

2CG技术在动画短片中的发展脉络

从整体的研究形态来看,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期动画艺术的诞生阶段。由于动画艺术本身发育的不完善,早期的大部分研究不是停留在对单一动画文本、动画现象进行赏析或介绍性的点评上,就是直接显现为动画制作者的创作笔记与心得,稍微有价值的探讨只是对动画制作中的一些核心技术,比如对画面运动时间的掌控、人物动作与场景的设计、镜头画面之间的组接等基础性的制作技术的阐述。真正从学理上对于动画作出关注的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许多学者开始关注迪斯尼的动画创作并较系统地进行历史研究。此后,研究的话题也逐渐涉及到了整个动画的历史、理论、美学等方面,并且研究的自觉性得以加强,研究的方法和视角也朝着多样化与合理化方向发展。这些研究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更显示出上述趋势。以期能对国内处于起步阶段的动画研究提供些许借鉴与参照。

在数字时代,为了避免被淘汰,一个个产业争先恐后地将它们的产品或服务转化为数字形式,同样,动画艺术作品——尤其是影视动画。

虽然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但终究不会改变动画短片的本质特征,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它必须遵循“动画化”的原则,即在数字的时代,动画艺术依然要具有极度的假定化、夸张化、象征化、幽默化、幻想化、拟人化、综合化及极度的简化等动画艺术的本质特性。

3D(CG)技术带给我们的一次新的生命体验,气势恢宏,波澜壮阔,飘渺仙境,人间奇缘,在这优美的画面中,欣赏者雪藏已久的想象力重新被唤醒,儿时那纯净的梦重新出现,是英雄的史诗,是一曲悲壮的歌咏。

3动画短片中CG技术的构成要素

根据视觉效果可分为三维动画和二维动画。上世纪90年代,迪斯尼几乎每年推出一部二维动画大片,但现在二维动画电影逐渐失去市场地位,票房惨淡。与此相反,几乎每部三维动画电影都取得了成功。显然,在商业市场上,二维动画大势已去,三维动画大势所向。人们开始疑惑,二维动画技术是否真的要被三维动画技术淘汰了?

三维动画短片也称为3D(CG)动画短片。基于3D计算机图形来表现。计算机给制作人员提供了动画制作的工作平台与各种工具,提供X、Y、Z三个坐标轴,形成模拟的三维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提供形象的尺寸、动作、位置,然后可以按照要求制作各种立体的数字模型,最后由操作人员生成彩色的动画影像。三维动画主要的制作技术有:建模,材质灯光,动画调节,特效,渲染。后期制作,剪辑配音等工作都完全使用计算机来完成。由于3D动画几乎完全依赖于计算机制作,因此在制作时,大量的图形计算机工作会因为计算机性能的不同而不同。

下面我们主要来介绍一下CG技术的几个主要的技术环节,它们对动画短片的制作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4CG技术与新型动画形式

三维动画完全是在由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所提供的模拟现实环境中,通过软件功能设计物体及场景的造型,创造出与现实相似的三维物体,并赋予其相关属性,通过计算机按照相关的设计参数进行模拟渲染,最终形成流畅的动画画面。计算机三维技术是现代动画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它是高科技的集中体现,是图像学和仿真学等多种科学的整合,充分给予动画制作者以想像的空间;制作者通过构造模型、渲染材质、定义灯光、设置动态、添加特效和特技等实物及任何构想效果来实现现实与理想的交汇。另外,三维动画技术的高灵活性、便捷性都得到了动画界的高度赞扬和认可,与传统的手绘动画相比,三维动画实现了高水平的跨越。从动画制作方面来看,三维动画技术将传统的人力资源解放了出来,只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电脑操作就可以实现,制作成本随着制作剧情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同时也降低了动画制作的门槛,为业余动画爱好者提供了表现的舞台。

5CG技术的艺术表现力

5.1 光影表现力动画片通过光影的变幻从而实现对场景气氛的掌控,可以将人物内心情感与场景充分地烘托出来。在传统的二维动画当中,手工绘画者即使在光影设计中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很难把想要表现的光影效果绘出来,更别说实现场景与角色的光影互动。而在三维技术当中,制作者可以通过直接调节虚拟灯光来实现光影互动,通过图层的叠加和明暗度的调节,实现场景的艺术表现力。

5.2 空间与动感表现力在传统的二维动画设计中,角色与背景的绘制是分开的,角色与背景的结合是通过叠放实现的,这就使得角色与背景缺乏互动,即或互动,也比较吃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传统动画轻背景重交流角色的习惯。而且,对于一些激烈复杂的动作,传统动画制作者往往需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表现,这些都造成了传统动画的困境。而在三维技术当中,空间本来就是基本一个虚拟的空间构架,角色可以实现任意角度和任何方式的运动。它还可以结合其它动作捕捉系统来实现更逼真的模拟,配合虚拟摄像机的运动,从而形成十分真实的立体动画画面。

5.3 镜头表现力与传统动画联系最为紧密的艺术是美术,而与三维动画最接近的是电影。三维动画技术高度结合了电影艺术的渲染手法,将电影语言进行了扩展,利用虚拟空间的纵深和虚拟摄影机的制作方法,实现了现实摄像机不容易实现的场景拍摄效果,从而使动画技术成为电影拍摄的一种补充形式。

5.4 细节与质感的表现力在传统的二维动画设计当中,角色造型的设计是尽量简单化,因为多一笔就意味着多出大量的人力劳动,而且在角色动作变化的设计上还要关注其是否与角色相适应。三维动画技术面临的形势与传统动画制作大不相同,其角色是通过前期制作的建立模型一次完成的,不会发生像传统手绘那样在制作过程中发生走样变形的问题,它不仅可以很方便地对角色的进行任意修改,而且可以实现对角色细节的深入刻画,通过绘制贴图就可以实现造型的表面花纹和肌理,从而大大提高了角色形象设计的自由度,实现了对传统动画的超越。

5.5 风格与材质的表现力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一笔,悠远的意境、温和的视觉感染力,使水墨画具有浓郁的东方文化色彩,它曾经通过手绘的方式为中国动画发展做了出应有的贡献。但是,因水墨绘画者必须有较高的修养、投入较高的成本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水墨动画片不得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在三维动画出现之后,中国水墨动画又可以走上荧幕,制作者可以通过三渲二的技术性渲染和虚实搭配留空式的场景设计来达到十分接近水墨的视觉效果,虽然与真实的水墨效果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技术实现了水墨动画的市场化和高产量化,从而有利于水墨艺术的推广与传播。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三维动画技术可以更好地与水墨艺术结合在一起,从而将中国的传统水墨文化推向世界。

5.6 动画特效的表现力三维动画技术的特效制作是通过对每一个像素的定义和建立模型的方式,规定像素的运动路径,从而创造出模拟现实的真实环境,并且通过对角色的定义与环境实现互动,使周围环境随角色的动作而发生变化,产生动态的真实效果。

由前期的调研确定了以研究CG技术在动画短片中的应用为方向,重点放在剖析CG技术本身的制作流程与动画短片的艺术特点上,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契合度来研究它具有的时代特性,那么要证明这个现象确实存在需要一定百分比的共同看法。在前面已经分析出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是不是多数人都有这种看法呢?这并不容易直接获得答案,因为我国CG技术和动画短片的现状还处于发展的阶段,与世界先进的动画制作理念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课题的研究价值是十分明显的,CG技术在制作动画短片中的规范流程是我们要重点加以说明并阐述的。

首先,在综合国内外动画片制作的宏观背景基础上,对现有的CG技术进行梳理,对CG动画短片的制作应用进行理论方面的综述。

其次,对CG技术的视觉表现力进行系统的分类分析,总结CG技术的特征、特点和制作规范的基本原则。对同类型的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并深入细部微观层面进行探讨,对同类型的技术规范进行深入地类比分析。总结当前各类动画片制作中应用CG技术的常规思路和制作方法,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观念出发对CG技术具有的艺术特点进行比较,归纳出应用的基本方法和制作原则。立足于类型对比,力求做到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相结合。

再次,对CG技术的制作理念与制作技巧进行挖掘,联系理论进行细致的分类,重点对模型、材质灯光、动画制作、特效、后期合成等方面逐一展开分析研究,分类总结各类别的核心制作方法。

参考文献:

[1][新西兰]库比特,赵文书,王玉括译.数字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 [美]怀特,从铅笔到像素:数字动画经典教程[M],彭月橙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刘佳.动画艺术短片创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黄大为.动画短片设计与制作[J].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

cg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广泛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P315.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CG技术主要利用利用技术进行视觉方面的设计,在生产领域中制作数字化的图形。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数字化的应用手段越来越多,并且技术越来越高。CG技术也是当前艺术发展设计的必要手段,也是一种艺术设计的依赖手段。利用计算机数字系统来制作数据产品,不仅仅视觉感受不错,产品更加快捷、方便,形式多样,表现内容丰富。CG技术设计与制作上都有比较强大的功能。CG技术的发展是在上个世纪才普及起来的,具有较强的综合信息技术,也集成了艺术学、计算机学科、多媒体的发展成果。CG技术具有较强大的三维空间表现能力,同时也具有人机交互的运行环境。这些环境将会有效的改变CG技术在景观中的应用。CG技术也为三维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设计者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融入CG技术,也是为设计师的设计蓝图提供更好的保障。设计者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将CG模拟环境作用中,产生更好的创意和更多的灵感。CG技术目前属于发展的初期,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不断的寻求进步。技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所以CG技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必然很大。

2 CG技术特征

随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也在不断的进步,计算机设计进步的越来越快。CG成为设计行业中知名的词汇,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表现上都有有一定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CG技术一般可以分为四部分,艺术设计、游戏设计、动画设计和漫画设计。CG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CG技术包括很多当今电脑时代中很多艺术视觉设计,创作活动,动画、影视特效、多媒体技术等等,以计算机作为辅助,进行建筑设计,景观与原理设计等等。CG技术可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CG技术必然能够成为景观设计与规划辅助设计的主要工具。景观设计的空间通过CG技术展现更好的设计风格,为设计师提供更好的创意手段。

3 CG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静态效果图的应用

静态效果图在景观设计中是很多设计者和设计单位的首选方案。这种技术与手绘工艺和模型绘制等相比特点突出,都更加的方便、快捷,并且能够呈现出更好的表达效果,也能更好的表现出实践和季节的氛围变化。

3.2景观动画

景观设计的动画设计可以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他可以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制作和影视制作的整个过程中。本身特点决定了它可以突破平面化设计方法和布局。将先进的动画手法和技术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景观的特点和建筑的整体风格,同时将更丰富的内容和生活融合在一起。CG技术的景观设计能够将建筑为地理位置和整套设计以及完美的建筑环境表现出来,将其表现的淋漓尽致。景观设计中将动画技术为核心,以全新的、数字化模式为地产商和政府提供更好的营销形象。

3.3虚拟设计应用

CG技术应用到虚拟设计中,也代表着这进入到数字化发展的前沿。整个发展过程从计算机的设计开始,整个设计过程会身临其中发展自己的思维空间。硬件与软件的不断迅速发展,计算机与CG结合在一起。从方案设计图到施工图到模型试图,和三维模型的处理,影响处理,计算机都有很强大的功能,特别是一些三维创造的表现上。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应用计算机并不会影响到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从复杂琐碎的工作中整理出意思头绪,集中精力进行景观设计,无需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位置浪费太多的时间。计算机的应用还会获得更多的内容,获取多方面更广泛的信息。在虚拟的景观中通过互联网实体化,将所有的景观醒目放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供大家相互讨论。

3.4景观设计的效果图

景观设计的效果图一般具体包括:平面彩色图、竖向图、俯视图、透视效果图。而这些效果图都包括单体住宅、单体建筑、古建筑等等。静态效果图是景观设计的首选,与其他的方法相比有更大的优势和更多的优点。

3.5 CG技术软件支持

在目前应用和所学的制作软件中:3DMAX、PS、CAD等等都比较受欢迎。最受欢迎的则是3DMAX,应用于更多的建筑方面和景观设计方面。当然3Dmax动画方面也很出色,一般在国内使用3DMAX的软件也比较多,而且很简单,很容易上手,操作也比较简单,资料比较广泛,所以3DMAX可以作为CG技术的软件支持。3DMAX的版本可以应用在家庭版的机器方面,应用的群体也比较广泛。

4景观设计的前景分析

景观设计的前景分析也是整个设计的必要任务,与其他的设计也是同样的道理,计算机系统中,景观设计完全可一个根据系统对景观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对景观设计进行构思。在虚拟现实的系统中,景观设计可以实时进行编辑,构思过程的实现会让整个过程变得很简单,特别是对景观一些特殊元素的整体把握和直观把握,保证景观不受到图纸局限的限制。保证其景观设计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些具体的形象事物,要求构思与表达能够同步,保证与实际的设计结果更加的科学有效。

景观设计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其形式也比较复杂。同时,景观环境艺术气氛表现的更加真实、更加细腻、更加生动。不同的方案在CG技术的表现方案中都可以表现得更加的具体和直观。在景观设计中,根据需要切换不同的方案,从不同的观察点出发,感受不同形象发展。在过去,所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利用计算机去绘图和表现设计效果,提供一种新的表现形式,降低绘图的劳动程度,为景观设计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CG技术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景观设计发生了很多变化,将景观设计中的结构和设计不断的美化,从理论上判断可行性和经济性统和起来,尽量避免早起的磨合。

5结论

景观设计在设计手段与表现上与CG技术有机的结合,CG技术每个层次技术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景观的设计与发展。CG技术是一项比较综合技术,将图像处理与计算机图形学和模式识别和接口技术等等不同功能。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系统的综合集成环境,所以要求CG技术具有综合性信息量和高新技术。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将景观设计的虚拟图像化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很多设计人员在应用CG技术,虽然很多工具的发展变得更加先进,是属于高科技产物。但最后设计思维方式没有发生改变。CG技术的高科技与计算机结合在一起,是不可缺少组成部分。CG技术是双向的过程,是人机互动的过程,是设计人员CG技术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CG技术属于高科技艺术产品,技术也是景观设计作品好坏的重要因素,再好的主题,缺少良好的设计也是“零”。 CG技术的基本与国外没有太大的差别,但高水平技术相差比较多,这也与客观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以上问题也是设计人员需要努力克服的问题,不断促进CG技术意识设计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艳晖.基于数字规划设计方法的虚拟规划.设计初探[J].武汉大学学报.2009(9)

[2]赵冰.建筑学科中的数字化与生态化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1(6).

[3]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6)

cg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CG技术;纪录片;真实再现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94-02

如今的影视行业,随处可见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身影,纪录片也不例外。其理论观念、制作方式和影像风格有所变化,艺术水平也实现了巨大飞跃。并且随着CG技术的提高,Photoshop、3DSma、ZBrush等软件的普及和数字化影像技术的成熟,纪录片中越来越多地利用它来创造“真实再现”。

1、CG技术用于纪录片“真实再现”的概述

CG技术,就是computer craphics的缩写,即计算机图形图象。“它是利用各种计算机算法模拟真实世界光学成像的机理,生成各种外表形态及其逼真的图象。”。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视觉艺术创作活动。

“真实再现”是纪录片拍摄时经常使用的手法之一,尤其是历史人文或自然科学类纪录片。在无法取得客观史料的前提下,坚持真实的原则,采用扮演、现场模拟或光影、声效造型等方式对确实发生过的事件、人物进行再现。追溯至纪录片的早期,美国弗拉哈迪的《北方的那努克》,就运用了“真实再现”。

“纪录片中使用的CG影像主要包括数字绘景(DigitalMattePainting)、二维动画(2DAnimation)、三维动画(3DAnimation)及特效合成(Composition)等内容”。虽然上世纪60、70年代的电影中就有CG元素,80年代的好莱坞科幻大片更是加大了对CG技术的运用。但CG技术应用于“真实再现”,历史还是比较短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以说是CG技术的鼎盛时期,纪录片中许多精彩的片段都是借此是打造。尤其是英国的BBC、美国的Discovery等公司制作科教类的纪录片。例如《古代启示录》、《文明的轨迹》、《群体大自然》、《寻找亚特兰蒂斯》等等。

中国的CG技术应用于纪录片较晚,但近年来,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例如2006年上映的纪录片《圆明园》,大规模地使用了三维仿真电影动画技术,累计达35分多钟。“并且第一次在科教电影中创造了将实景和三维动画相合成的艺术氛围,真实地展现了一个超乎于人们想象的圆明园。”另一部大型的历史纪录片《故宫》中近80分钟的CG创造了纪录片中的里程碑。而在《大唐西游记》这部6集纪录片210分钟的总时长当中,手绘特效画面就占到了120分钟之多。

CG技术应用于“真实再现”,不仅是带来了纪录片“商业化、娱乐化、故事化”的变革,也增加了自身的可视性,给观众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

2、CG技术用于纪录片“情景再现”的方式

CG技术用于纪录片“情景再现”的方式是多样的,这里结合技术特点和艺术效果来作分析。

2.1 自由视角的“真实再现”

由于CG技术可以从现实不存在或难以呈现的角度来展现物体的整体或局部,这样可以令纪录片再现更丰富、更高境界的“真实”。

与实拍影像相比,CG影像的景别在远、全、中、近、特的基本景别基础上呈两极化拓展趋势,从圜宇到细胞,景别和运动的跨度都是巨大的。(例如《人体漫游》)微观、宏观世界的自由视角也给观众带来了的新奇感和视觉冲击力。例如《植物王国》使用3D微距摄影、三维时间推移和开拓技术,得以呈现出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昆虫细小的结构,花的荧光,动植物利用气味沟通,等等。

又如,美国纪录片《我们的故事》中,CG技术的运用使镜头可以由事发地的近景拉出,一直到俯瞰地球为止。前两集中还多次使用了黑客帝国曾经用过的子弹时间特效,以表现军事冲突的紧张与暴力美学。还有个场景是这样的:本杰明·富兰克林骑马送信,他和马匹变成了一个火球,在13个殖民地上滚动,随后火球蔓延开去。同时,画外音解说:“在殖民地,信息自由流动,英国军队开枪的暴行很快传开。”传统纪实手法和CG技术相得益彰,表现视角也变得独特。

并且,CG影像中虚拟摄影机运动亦不再受制于现实世界物理条件的约束,其运动方式、幅度、时间都极度自由。例如,BBC纪录片《金字塔》(Pyramid)中展示金字塔建造过程时,使用了多段三维动画,配合演员的表演,形象展示了这一人类建筑奇迹从塔基到塔身直至塔顶的修建过程,将考古发现与设想多视角、立体化、运动化地呈现给观众。

同时,“计算机在屏幕上缩放的优势,增强了精细设计的可能性,也使表现层次更多样化。观察物体时,视点如具有流动性,可以表现出物体各部分的细节,同时也能在不同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例如,在《大国崛起》中法国篇章,就利用CG技术从各个视角拍摄攻占巴士底狱的情景;并将法国国家档案馆的《人权宣言》三维化,再从这一细节特写过渡到整个城市的全景,形象地再现了法国大革命成果由巴黎传递到整个欧洲的场景。

2.2 跨越时空的“真实再现”

2.2.1 虚拟场景以达到“真实再现”

受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许多场景已经消逝,即使现存的场景,也不免因各种原因而难以拍摄。CG技术创造虚拟场景可以“跨越时空”,将这些场景真实再现。

CG虚拟场景的代表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此技术进一步拓宽了CG应用的空间。VR技术用于纪录片,其广度和深度可以大大超越时空上的范畴与局限。并且,CG影像通过精致的模型、材质灯光摄影机运动等营造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并极具空间感、运动性。

此技术可以重现业已消亡的场景。例如,在《大唐西游记》中,运用电脑手绘出几十幅历史场景的平面图(这些平面绘画借鉴了唐朝中原山水画、唐卡以及西域和古印度壁画的构图原则和色彩表现形式),把中土大唐、西域、印度三个地域内风格迥异的宫殿、寺院、河流、山川全部纳入其中。再把这些历史绘景构建成三维立体空间,通过模拟摄像机推、拉、摇、移等运动方式,实现移步换景的视觉效果。在这种模拟镜头运动方式的过程中,三维空间和二维手绘图画之间经常发生无痕转换,视觉效果令人叹服。

并且,CG技术可以把时间扩展和浓缩,高效率地“真实再现”。例如,在纪录片《时间机器》中,山脉从无到有,迅速崛起在地表;人体面部眼角皱纹逐渐生长;狮身人面像像沙砾一样被风带走;一朵花可以在几秒钟开放,人类也可以在几分钟内从猿进化到人。

2.2.2 虚拟角色以达到“真实再现”

虚拟角色又可被称为虚拟演员(Virtual Actor),广义上它可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用CG技术使已故的历史人物和灭绝的动植物“起死回生”;其二是完全由电脑塑造出来的虚拟角色,如精灵、鬼怪、外星人等,他们的形体、肤色、气质、着装、谈吐完全都是由幕后制作者控制的。对于纪录片的“真实再现”而言,虚拟角色主要是指前者。

在CG技术还没出现时,纪录片是通过演员扮演来实现角色的真实再现。而那些灭绝的动植物,自然没法动态重现了,只能用标本、图片这样的静态形式展现。当CG技术应用于纪录片后,虚拟角色增添了影像说服力。

纪录片中较早采用CG虚拟角色的是自然类纪录片,如BBC的纪录片《与恐龙同行》,使用CG制造恐龙及其生存环境,将这一早已灭绝的远古生命呈现于屏幕上,其视觉效果震撼人心。

在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也巧妙地运用了CG虚拟角色。例如,《故宫》第一集,有一场面是蒙古铁木尔大汉指挥千军万马进军中原。要实拍这一场面是困难的,简单的扮演很难实现场面的震撼力。摄制组借助三维软件、集群动画,创作了规模庞大的骑兵和战马,并利用后期合成软件,经过调色和合成解决了这个问题。又如,《大唐西游记》中,有一场是这样完成的:先多角度地拍摄50多个历史人物的立体泥塑模型;之后,在电脑里构建三维数字模型。为了让画面中的人物呈现历史的厚重感,这些泥塑模型在色彩上模仿了唐三彩,在肌理、质感上则参考了陶俑。

并且,对于虚拟人物的创造,最新的cG技术是“sOuARE”设立的“动作捕捉工作室”。“许多经过训练的演员们在那里花费了许多时间做着不同的动作。他们身上挂满了感应器,反复动作着,为计算机提供无数的数据,计算机搜集这些数据后将信息传递到工作室,然后结果被3D化。这就是影片中角色的基础,再通过增加皮肤和外壳之后,那些无生气的线条就成为了栩栩如生的虚拟人物了。”与其类似,还有“表演捕捉”。区别在于后者能够完全捕捉演员的肢体动作甚至于面部表情。在配“合协同工作摄像机”、“面部捕捉头戴设备”、“面部表演捕捉还原系统”、“3D虚拟影像撷取摄影系统”等设备,便可将真人演出影像与电脑动画结合,来创造纪录片的“真实再现”了。

但是,考虑到计算机虚拟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精确性以及制作成本问题,除了大型科幻电影可以接受,对于纪录片中历史人物的再现仍以演员表演为主。

3、CG技术用于纪录片“真实再现”的问题

面对cG技术日益介入纪录片的趋势,也有不少人对此持批判和反对态度。虽然cG技术为纪录片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不可否认,在真假难辨的纪录影像面前,“真实”受到了挑战。这似乎是一个悖论,我们既需要技术来辅助实现“真实再现”,又不免对这种“真实”抱有怀疑之心。

另外,还有人并不反对CG技术的运用,但认为这样会增加纪录片制作的难度和经费开支,这样又是否值得?

除此之外,关于纪录片中CG技术的运用,还有很多争议。那么,我们该如何化解这些问题呢?首先,要坚持纪录片原则——技术为艺术服务,纪实才是本色。我们知道,“真实再现”只是纪录片创作中起弥补作用、辅助作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永远不可能也不能够成为纪录片创作的主要方式。包括CG在内的所有技术,也只是表现手段而非目的。

第二,要对“真实”抱有宽容之心。“‘真实性’是没有恒定的评判标准的。纪录片中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所谓真实,是创作者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感知到的真实。”CG技术所创造的“真实再现”,尽管形式上是虚拟的,但却在内容上有了实现“真实”的可能性。更何况,纪录片尽管使用了故事化的叙事方式,采用真人扮演、电脑特技等表现手段,都是经过了专家学者们的精心考证。虚拟不等于虚构,因而不能认为是失真。

cg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 CG技术;文化特性;功能;意义

一、CG技术的特点

数字化的视觉造型手段通常被称为CG技术,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比特化。传播,复制与交互极其便捷。二是异于传统物理材质的制像过程。三是技术本身发展极其迅猛,超出了现有文化的适应范围。

和传统艺术作品的惟一性相比,数码作品批量生产的因素直接影响到对CG作品心理感受和价值认可的降低。同时,CG技术被引入艺术造型领域后,由于其脱离传统造型方式以及数字化的思维方式,在某些方面损害了由手工制作带来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呈现了自身特有的面貌。而CG技术产生之初,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其功能可以用来做什么,而少有考虑其即将产生的独有的意义指向是什么。随着CG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已经超出了原有艺术观念所能涵盖的范围。近些年中大量涌现出的互动媒体装置。其意义指向并不能被我们归入任何既往的文化模式。

在模拟传统方面,CG技术开发人员作出很多技术方面的努力,试图使数字化制作接近传统制作方式。如PAINTER软件对自然笔触的模仿、Zbrush软件对雕刻工具的模仿、以及WACOM的系列压感板、数字雕刻仪器等,都在技术层面试图拉近CG与传统艺术的距离。而同时,随着非线性数学的发展,一部分科学家和艺术家找到了更多的共通性;他们试图从观念上弥合相互之间的鸿沟。位于数字化前沿的艺术家敏感的从中发现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与意义指向,比如demo[demonstration]&Intro[introduction]竞赛作品、分形艺术(FRANTERAR)的探索性作品,艺术家与设计家试图融合科学与艺术界限,以对时间纬度和空间纬度的重新构建来诠释纯粹的CG艺术情趣。

尽管有以上的种种努力,CG技术的非物质化特点依然使得CG艺术呈现流俗文化的特征,这一方面来源于其先天的商业性特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CG技术的发展速度超出了人类文化的跟进速度,因而呈现出一种有功能、无意义的状态。但借助对传统艺术的模拟,它将逐渐获得新的隐喻和指代的能力。从而具备文化的特点。

二、CG技术文化内涵的产生

当在PHOTOSHOP中一个滤镜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当MAYA中一个表达式产生奇异的动作时。艺术家如何面对它?操作失误还是一次艺术灵感的契机?无论结果如何。这种现象的出现通常还是会被纳入既往的艺术创作模式中。艺术家对待它的态度,和面对一种特殊的肌理效果没什么分别。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CG诸多功能的意义指向是空白的。而当我们试图给它赋予视觉文化意义时,难免会将它纳入既有的能指与所指模式中,而单纯模拟传统艺术形式,使它自身仿佛具有一种流俗文化的特征,类似一种魔术或杂耍。

那么,当一个传统观念的艺术家借助CG技术完成其作品后。他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精神指向,会因为CG的介入而产生些微的影响吗?如果有,这种影响的意义何在?

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人类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其自身功能的放大和延伸。这种放大通常都是局部性的。这样必然会引起原有社会机体的整体比例失调。从而引发感知模式与比率的重新调整来适应变化。显然,在CG技术的运用中,这种不自觉的调整也是必然会发生的。

“技术变革不只是改变生活习惯,而且要改变思维模式和评估模式。”[1]同样,CG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造型方式,也影响和改变着传统艺术思维的模式。而这种改变实质上是CG功能逐渐获得意义的过程。

当前,CG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服务于大众文化生活,而随着数字虚拟娱乐方式的兴起,强加给CG功能的传统能指与所指意义正在被误读或产生歧义,这种现象对传统艺术在进行着解构,也是CG技术形成自己特有文化内涵的契机。

但正如后现代艺术一样,新的意义要被解读。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可读性,而借助即成的传统语汇的能指与所指关系,是一个必然过程;CG功能只有暂时穿上传统艺术模式的外衣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生出自己的意义来。目前,一些前沿的探索也在借助对传统意义的重新组合,来避免无意义的功能。比如,威尼斯双年展中的融合了行为、装置、CG为一体的媒体艺术作品,其中CG部分大量的应用了高科技成果,但还是在行为、装置等传统艺术的辅助下来阐释其意义。

另一方面,一些科学家或艺术家,根据非线性数学原理设计的一些分形图象软件所产生的图象和影象,从形式到内容都张显着纯粹的数字化意趣。虽然我们并不能解读其中的文化意义,但依然会被其中所呈现的一种数理之美所震撼,技术对审美方向变化的推动力,似乎超出了人文所具有的能力,而过多的人文意义指向也似乎会损害类似事物的发展速度。

CG功能的日新月异,造成了CG功能文化意义空置,与其对应的意义总是滞后产生。技术带动意念的趋向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显著得多,但作为文化总是需要传播的,而传播就需要能解读的共性意义。比特化数字时代的共性意义已经多意化,歧意化。

麦克卢汉在他著名的《理解媒介》中说:人类的文化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消弥技术带来的不适应。既有文化总是试图将新情况纳入自己的体系加以消化。以此稳定人的知觉系统。而技术的进步却在不断破坏这一体系。当今,人所共见的是:数字媒介对现有文化的撕扯,揉搓,切割,整合程度之暴烈,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在艺术方面,线形结构体系的传统形式正遭受后现代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再也难以包容新技术新媒介,使现象和意义一一对应。由此,一种新的功能与文化意义间的关系正在呼之欲出。

CG作为数字文明的一种代表,对未来文化的表征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被我们称之为数字鸿沟的东西,其实正是它的价值所在,因为它表明了CG所创造的图形影象隐含了不能为传统文化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建立新的意义指向关系,适应急剧变化的信息时代文化需求已经是大势所趋。

cg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CG技术;电影;发展史;表现手法

中国分类号:J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36-1

一、CG技术的概念

CG即ComputerGraphics,直译为计算机图形学,而其核心为数码图形。从最开始的运用计算机去计算处理点、线、面。逐步到后来的二维图形的设计,三维图形的立体创造,到完全使用电脑模拟现实场景还原虚拟现实,到四维更多维的运用。CG被当做一种工具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其开发和运用的领域,并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早期电影技术的积累更多依靠杰出电影人的灵感与即兴,没有最基本的系统也更没有上升到技术理论的高度。梅里爱是电影技术发展史上无法草草翻过的一章。叠印法、多次曝光、渐隐画面等特技集中体现在《月球之旅》中,催生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随后,“扩音器”的电气录音和“三级真空管”的放大作用使得电影得以开拓新的感官战场。英国特艺色公司成功研制出装有三条胶片的电影摄影机,经德国改进,彩色片得以全面占领电影市场。直至科技日臻成熟的今天,立体成像技术、杜比降噪技术等的运用以及CG技术的出现,使得电影在视听语言上的拓展空间大大超出了期指。导演卢卡斯甚至认为今后不会再生产用胶片拍摄的影片,数字技术更方便贴切地支撑起整个制作流程。虽不敢苟同这种对胶片摄影全面否定的极端观念,但特技确以它势不可挡的气魄风靡了当下的整个电影市场。

1995年,皮克斯公司推出了第一部全部由CG技术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虽然在经历了《冰河世纪》、《怪物史莱克》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部影片,难免会挑剔其色彩单薄,质地轻飘,或是在人物细节处理上的失真。但在当时来说它确是CG技术首次向2D动画吹响宣战的号角。如今的电影工业,CG已经不仅仅是炫技的手段,它最终成为了梦想实现的方式。

二、电影发展中CG的发展

值得我们期待的不仅仅使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我们也同时渴望着其视觉享受在表达的手法和方式上的一步步的进步与发展都是我们无可替代的将CG技术划到了电影与之不可分割的名下。这一举动将“不可救药”的影响着电影产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例证,在此我们截取部分欧美CG电影发展简史用举一反三的效果来欣赏和见证CG是怎么一步一步地走进电影行业,并且占据了电影行业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1967年:第一部英国CG电影《ModernMathematics》在IMAX展演;

1973年:电影《血洗乐园》中的CG成为第一部使用2DCG的主流电影;

1975年:乔治-卢卡斯为了创作《星球大战》,创立了工业光魔;1976年:《未来世界》成为第一部使用3DCG的主流电影;1982年:《电子世界争霸战》成为第一部出现CG角色的主流电影;

1985年:第一个可以行走的数字角色出现在主流影片《少年福尔摩斯》中;

1989年:电影中第一个用CG制作的栩栩如生的生物诞生在《深渊》里;

1991年:CGI人物出现在主流动作片《未来战士2》中,而3DCG则第一次出现在迪士尼的故事片里,即《美女与野兽》;

1993年:Renderman将数字视觉特效与实拍有机结合,被广泛运用于《侏罗纪公园》的制作;

1995年:《玩具总动员》成为第一部CG动画长片;

1998年:《美梦成真》证明了全部由CGI制作精致布景的可能;

1999年:工业光魔为《星球大战前传之魅影危机》创作了第一个完全由电脑生成的主角宾克斯;

2001年:首个CG照相写实主义角色出现在故事片《最终幻想》中

2004年:《极地快递》试用了表演捕捉工具,可以将演员变成电脑动画人物。

有上面这一系列欧洲电影的列举,我们可以看到,CG技术在不断的成为电影的中坚力量,并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也就是说CG不断地在电影行业里占据着重要的作用,由最开始的一点儿到后面的可能整场电影都有CG完全虚拟制作,我们值得思考,到底CG在电影行业的运用是艺术的另一新开始,还是艺术类型的灭亡。

由于完全的CG制作,我们可以不需要演员不需要灯光师不需要场景道具,我们仅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能将所有的一切或华美或精致或冷艳或艰辛等一系列的在感官和触觉的同生情况下的一切泯灭。仅只用一台电脑,CG,CG,电脑。是不是有些残酷,将一切艺术形式抹杀,为了更方便创造,还是在创造的过程中的又一消亡?

然而很显然: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CG技术服务于电影艺术,而不是CG技术将取代电影艺术的艺术形态。

参考文献:

[1]E・柯卡廖夫,胡榕.面向市场的美国电影[J].世界电影,1993,(02).

[2]尹鸿.世纪之交:90年代中国电影备忘录[J].当代电影,2000,(01).

[3]沃伦・霍治.艺术模仿生活,也许太像生活了(ArtImitateLife,PerhapstooClosely)[N].纽约时报,2001-10-20.

[4][美]卡斯比特著,吴啸雷译.艺术的终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9,7.

cg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 动画片;CG技术;审美共鸣;审美原则;技术性审美

一、CG技术在动画短片中的审美共鸣

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引导着动画艺术的发展方向。动画艺术形式主要由时间的流动性、空间层次性和动画的节奏性等要素组成。动画艺术中角色的运动设计无法脱离时间的限制,成功的经典角色告诉我们在把握好角色运动时间的同时还要充分兼顾画面的空间层次,通过时间和空间来设定角色运动的画面位置和轨迹范围。有了时间和空间的有序搭配,动作的表现自然合情合理,但是想要使角色生动活泼打动人心,还需要把握角色的运动节奏。这些动画属性和硬件技术在三维动画艺术出现之后有了新的拓展空间,三维动画不仅继承了二维动画技术原理,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动画艺术带来了全新的视觉表现力,给动画艺术和动画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和提供了新的引擎,使这个艺术奇葩大放光彩[1]。

1、CG技术的审美原则

CG技术是英语Computer Graphics的缩写,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它既包括技术也包括艺术。三维动画是技术性和艺术性都非常强的综合艺术,而且技术性和艺术性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技术与艺术是一个高度融合的体系[2]。它所涉及的学科种类繁多,有美术、音乐、物理学、影像技术等等。CG动画的本体艺术语言是主体。一种艺术形式核心本体部分往往最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达到人们的感情共鸣,而这一切都要靠这门艺术的语言符号来表达。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最卖座的应该是影片的主体思想和情感及视听语言的表现方式,而不是画面效果和技术效果。因此一部优秀的动画片不一定运用高科技手段,它注重的是主题的表达,CG动画是依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辅助完成的,因此就决定了艺术语言的表现必须依赖技术手段。可以说没有CG技术就没有三维动画,计算机技术上每一次更替使三维动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所以我们探究其艺术语言的同时也要促进技术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动画艺术更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

技术是手段,艺术是本体,艺术表现的内容形式决定了具体采用哪种技术手段实现更接近最佳的艺术效果。我们认为,动画的本体特征决定了动画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同时也限定了其组合方式的审美原则,过多的运用技术只会使创作出来的动画空洞无味,同样忽略技术的支持会使动画片艺术感染力无法充分发挥。因此处理好动画技术和艺术语言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总之,三维动画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与结合。新技术上的革新换代促使艺术感染力得到充分发挥。而只充斥技术的动画无疑只会是一个傀儡,缺乏艺术的灵魂。只有把技术表现在动画短片中所起到的具体审美价值弄清楚,才能更好地与艺术本体完美的融合,从而创造出更好的三维动画作品。

2、CG技术的技术性审美

CG技术在动画中的运用是动画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这种技术淘汰了赛璐珞片、胶片剪辑等等这些落后的传统工序,并且也使动画视觉效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技术的每次革新都给设计师带来了惊喜并且扩展了他们的创作空间,CG技术的应用设计师的构思和想象完美的展现在屏幕上[2]。在《海底总动员》中除了精彩的故事之外,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有那绚丽多彩的海底世界。由于水是透明的,折射、流动和反射等物理属性使得之前的动画片创作在题材上都尽量避免水下的故事题材。而在《海底总动员》中挑战了水这个元素,并且创造出了变幻莫测的海底世界。再如《阿凡达》影片,真人和三维动画人物在虚拟的世界中完美互动并且同台竞技,两者的表情和动作的配合自然生动,取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事实证明,这都是CG技术的发展创新带给动画的新生和蜕变。这些变幻莫测和绚丽多彩的画面带给受众无限的惊喜,满足了其审美感受。

二、CG技术在动画短片中的艺术真实性

经历了短短几十年的发展,CG动画伴随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在媒体中,有的为医学研究,有的为信息教育,有的为娱乐大众,具有多种社会功能。CG动画的视觉表现也随之更觉有艺术感染力,所涵盖的信息和类型具有极强的适应不同受众诉求和媒体传播需求的能力。

1、视觉扩张

动画艺术属于综合艺术,也是视听艺术。CG技术在动画短片中的应用主要是强化了其视觉扩张。CG技术在动画片中的艺术真实性主要体现在视觉张力的各个角度上,因此从视觉扩张的角度分析CG动画的艺术真实性是必要的。

(1)多维角度。CG技术使动画片镜头的组接变的非常便捷,还能同时控制多个角度的镜头画面同时拍摄,这对于传统动画镜头单一来说无疑是很大的进步。在2011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失物招领》中,除了常在三维动画中出现的仰拍和俯拍及镜头摇移这些能体现三维视角立体感的镜头外,还出现了时空分割的镜头。在同一个时间或者不同的空间内,画面用类似报纸板块分割的方式来表现在这个时空内从不同角度下角色的行为动作来展开叙事。这种分割画面多角度表达的方式,体现了CG动画多角度的特征和优势。除此之外,长镜头的运用和蒙太奇语言的运用体现出了三维动画镜头语言的灵活性和优越性[4]。在三维软件中根据剧情需要可以甚至用N个摄像机,按照分镜头的指示有机组合在一起,最终通过后期合成软件组接到一起。

(2)仿真模拟效果更加逼真。由于CG技术具有的图形处理技术使CG在模拟现实物体属性方面游刃有余。这种技术可以运用参数和虚拟现实模拟客观物体使它们视觉化。比如空气流动、化学反应、物理碰撞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CG技术用数字模拟的方式视觉化。再比如电影《2012》中大地震、火山喷发、海啸都是在用CG技术模拟物体的物理结构特性,体现了CG技术极强的科学计算可视化能力。CG技术的动力学是非常强大的应用模块,当然也受到计算机硬件的影响,在制作宏大的场景特效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工作。

(3)渲染效果更加写实逼真。渲染效果的逼真程度是视觉的重要呈现,CG技术的渲染是通过计算机来模拟完成的,这是其特殊性的表现。渲染的效果是否逼真取决于材质、贴图、模型、灯光、渲染方式等,也就是说逼真且高品质的画面是一个综合应用体。当然对于复杂的场景来说为了确保渲染的品质,我们可以分层进行渲染,最后通过后期合成技术把它们叠加在一起。CG技术主要还是根据现实的环境为参照基础,用技术的手段来表现作品的写实要求。

随着硬件设备的迅速发展,渲染农场被广泛的应用在渲染制作中,(渲染农场(Renderfarm)这是一种运用众多的CPU和操作系统构建的超级计算机,其运算处理能力接近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可想而知渲染的周期会比原来缩短很多,渲染品质也会大大提高。CG技术的渲染方式可分为三大种类:一般常用的渲染方式有默认光线追踪、全局照明和光能传递、基于图像的光照。这三种渲染的方法都有其特点,默认光线追踪主要基于模型的面数、材质贴图的大小为运算方式[5]。默认光线追踪这种渲染的模式是要通过灯光和渲染设置参数来实际控制。

如果在制作一些宏大场景的时候,需要采用一种叫“环境贴图”的技术手段,采用该办法,把天空、海面、树木等景色拍摄成照片或者视频,然后将它们与该场景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组合。运用“环境贴图”技术能够制作出很写实的场景。在游戏“极品飞车”中,各种各样的赛道和天空景色的更替变换使人产生很真实的感受,这是由于使用 “环境贴图”的缘故,用的是“环境贴图”技术。基于图像的光照就是从环境贴图技术演变而来的。在影视中环境图的使用和高动态范围图(HDR)的使用方法与使相机拍摄后在更换环境图片相比要复杂千万倍。

2、镜头语言的写实性

CG技术的运用扩张了动画短片的镜头写实性,不仅体现在空间上的立体呈像,还体现时间上的蒙太奇运用。动画短片具有电影的属性,特别是在CG技术介入动画制作之后,不但能实现电影里的镜头剪辑组接效果而且还能实现现实拍摄中不能实现的镜头语言[6]。日本动画《千年女优》的蒙太奇式镜头语言是二维动画的代表,但是CG动画镜头剪接更加具有随意化,这是CG动画的特性决定的。因此,CG艺术的发展具有更深的潜力,等待着人们开发。

在一部三维动画片中镜头的运用也起到了对视觉效果的加分,现在的视觉媒介大部分是通过镜头来传达给观众,与此同时对镜头语言的描绘也提出了深刻的要求与反思。我们常说的分镜头脚本就是运用镜头语言的进一步延伸,以前的分镜脚本都是通过二维软件或手绘而成的,但是现在CG技术可以让他们轻松的以动态的形式出现并根据创作者的思路随时进行调整修改。当然有的导演利用CG技术直接在三维软件里制作并直接输出为视频,再通过合成软件进行初步的粗剪辑,生成较为接近最终镜头动画的分镜本,这种真实性无疑是CG动画独有的视觉特征。

CG技术在动画短片中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律运用于制作便衍生出了动画短片中的CG艺术。动画短片中的CG艺术具有再现真实和表现真实的特征,是集合了其它学科的综合体现。这种独特的艺术真实源于人们对精神文明生活的需求,是基于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意识形态的创新发展。这种真实性来自于社会生活的真实,CG艺术通过自己的视觉语言和表述方式来传播了创作者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7]。CG艺术在审美创作中把人的主观活动和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通过CG技术呈现在大众眼前。艺术形象的具体性、概括性和感染性在CG艺术具有更高层次的展现。在CG艺术中,创作者不但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现实中的具体真实物体,还可以概括提炼其普遍特征塑造典型形象,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经典作品。因此可以说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也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三、结语

CG艺术不仅具有传统动画短片特有的夸张性审美、梦幻性审美和异质同构性审美,还具有技术性审美。技术性审美的强化提升了另外几种审美的高度,使如今的动画短片不仅能具备传统动画的再现真实和表现真实的特征,还强化了再现真实的感染力。虽然如今CG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如传统动画风格多变和亲和力欠缺,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基于人类的需要和知觉模式的。相信随着CG技术的发展这些不足和欠缺都会有所改善,这是一个螺旋式的人性回归。

【参考文献】

[1] [美]怀特.从铅笔到像素:数字动画经典教程[M].彭月橙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 黄大为.动画短片设计与制作[J].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

[3] 张惠临.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4] 张东雨.数字时代影视动画艺术的发展趋势[J].兰州: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

[5] 涂先智.论动画短片的艺术特点[J].电影文学,2008(9).

cg技术论文篇8

CG一般服务于的行业有广告、影视、动画、漫画和游戏业。CG现在的理解是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艺术,包括了当今数字化时代中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我们所熟知的Photoshop、flash、opencanvas、painter、maya、3dmax、lightwave;aftereffects,CB,DF,shake被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影视特效、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的建筑设计及工业造型设计等,它们已经形成一个可观的经济产业。“时间就是金钱”本。富兰克林(BenFranklin)这样一个完全由技术发展观衍生出来的值得推敲的忠告构成了我们生活的普遍价值观。大家熟知的电子游戏开始于美国,日本重视科技与技术的创新使之发展壮大,日本的游戏公司凭借日本动画,漫画的文化积累,充分运用CG,才形成了当今世界注目的游戏产业大国。在电脑普及之前,如果回到过去想象一下靠手工绘制的动画在人工费等成本不断上涨中,如果没有数字技术的革新与CG技术就很难有日本动画产业今天的规模。我们熟知的死神、火影、柯南也就不会这样被世人称道。《长江七号》算是国内一部优秀的电影,其中“长江七号”这个外星狗就是CG技术的成果,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卡通形象,使影片增色不少。

2国外电影和广告中CG技术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国外优秀电影和广告中CG表现增色不少,也为国内现代影视广告提供了借鉴与思考。不管是作为商业艺术或者纯粹艺术本身,广告总是要呈现出一定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现代广告从价值取向上关注人的现实存在状态、关注人类社会的问题,广告策略上注重观念营销,图像风格上体现仿真与超级写实,创意思路上高扬时尚、颠覆传统等方面。CG技术不仅是我们广告制作中的一项技术应用,也改变了我们的广告概念。CG是一种表现手法,一种更为自如的视听语言,也可以在全新的广告思维中同其他广告元素一起创作出更为完美的广告作品。CG技术的应用其大的扩展了现代广告表现的可能性。

3国内现代影视广告的现状

中国目前有很多优秀的广告作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在中央三台播放的五粮液集团的音乐广告,古典美的效果让人称赞。然而很多特效也全是CG技术的支持,如开始山上雨雾缭绕的大场景就是CG技术的成果,营造了空灵的效果。尤其是男女主角站在竹林之上的镜头等增添了影片观赏性,五粮液招牌上飘过的竹叶也是CG的踪迹。中国CG行业虽然与国外的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是发展速度相当快。广告行业也是目前促进中国CG西橘发展的行业之一。有些广告片中的CG镜头所暴露出的创作者对现实中所没有的虚幻空间想象力的匮乏,CG制作流程技术手段的创作规律及技术缺陷等诸多问题的出现导致CG技术脱离广告片而存在,CG镜头的展示和广告片整体不能完美融合,背离广告创作初衷都无形之中拉远了同国外广告的差距。

4CG技术的应用其大的扩展了现代广告表现的可能性

在现代影视广告创作中,由于资金,条件各方面的限制,使得很多好的创意构思陷入尴尬局面,然而CG技术的运用可实现场景模拟等处理手法,可以帮助优秀创意的完美表达;也可以让创意构思进一步打开,无疑是对现代影视广告的一种促进。但CG由于近年来的发展已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手段,在服务于其他行业的同时也能带给我们影视广告构思创意和制作上的启迪。在CG技术的支撑下,设计师创作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形状、构图、色彩、线条和质地等设计要素数字化后都可以通过CG技术进行处理,模拟出设计构思的结果,并可在虚拟的环境下反复修改。设计的整个过程完成了无纸化的操作,大大提高设计效率的同时也节省了资源。非物质设计的发展,既表现了数字技术对传统艺术创作方式的冲击,也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的体现。从传统的物质设计过渡到非物质设计,不仅反映了技术的发展,也反映并满足了人们对于多元化生活方式的渴求。

5结论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