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大学生体育锻炼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8:02:17

大学生体育锻炼论文

大学生体育锻炼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商丘市,大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

 

休育锻炼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完成体育作业的重要环节,通过体育锻炼,能加强同学之间的交往,有助于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友好协商等良好品质,通过对商丘市大、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调查与分析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及商丘市第十中学部分学生,共100人,各为50人,其中男生50人小论文,女生50人。

2 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了国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检索,分析和利用。

②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的问卷进行了专家论证,认为问卷设计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符合要求,发放问卷总计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③数据统计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通过EXCEL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分析

1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由于各种因素,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容乐观,并且学生都希望远离统一组织模式,开展小群体活动,特别是取消早操,由他们自己选择锻炼方式。

表1大、中学生体育锻炼情况问卷调查统计

 

问题

选择

大学生人数

%

中学生数

%

1.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经常

11

23

7

15

偶尔

30

61

28

58

不一定

8

16

13

27

2.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

2小时

4

8

9

19

1小时

17

35

27

56

半小时

28

57

12

25

3.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

1次

11

23

11

23

2次

25

51

13

27

2次以上

13

26

24

30

4.开展课外活动以何种方式为佳

小群体活动

23

47

27

56

个性参与

4

8

2

4

学生强制实行组织

10

20

8

17

学校统一组织

12

25

大学生体育锻炼论文篇2

关键词:体质健康信念;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

一、体质健康

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做任何事情都不会顺利成功的。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所以要培养正确的体质健康信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大学生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自己,形成正确的体质健康信念。1.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大学生自控能力比较低,容易受周围人的不良影响。部分大学生只顾玩游戏,忽视了体育锻炼,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行为习惯。很多大学生现在都是亚健康的状态,体质健康情况日益下降。2.体质健康信念对体质健康的意义。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体质,就要有体育锻炼的行为意向,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这些都离不开体质健康信念的支持。有了体质健康的信念才会有坚持体育锻炼行为的意向及行为习惯的动力,才会让大学生克服种种困难问题,成为一名全面发展人才。

二、体育锻炼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黄金时期,不能因为体质健康拖了后腿,所以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要在体育课堂上进行一些必要的体育锻炼,还要从日常做起,根据自己的体能情况,合理安排体育锻炼,用体质健康的信念提醒自己,不要轻易放弃体育锻炼,拥有健康的体质。

三、体质健康信念

很多大学生因为一时兴起产生了体育锻炼行为的意向,进行了几天的体育锻炼因为一些原因就慢慢放弃了,很难长时间坚持下去。所以培养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信念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有了体质健康信念的支持,慢慢对体育锻炼就有了兴趣,有了体育锻炼的行为意向。意识到体育锻炼的良好影响,就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1.培养体制健康信念。大学生年轻气盛,对体质健康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自己体质健康,不需要进行体育锻炼,没有体育锻炼行为意向,更不要说养成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了。所以我们要改变大学生的这种想法,向他们讲解体育锻炼的好处,说明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的直接影响,使其了解其中的利弊,让大学生从心理主动认可接受,从而培养他们成为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2.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意向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缺乏体育锻炼行为的意向,对体育训练没有兴趣。而一旦大学生有了体质健康信念,就相当于培养了体育锻炼的兴趣。这样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使自己具备健康的体质。3.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影响。体育锻炼行为意向是养成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前提,而体质健康的信念是从体育锻炼的行为意向转变成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基础。如果没有体质健康信念的支持,大学生很难长时间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所以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有直接影响,所以要重视培养其正确的体质健康信念。

四、结语

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及行为习惯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大学生能够进行体育锻炼并能长时间坚持下去的信念和动力。所以要重视正确的体质健康锻炼信念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体质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张丽娜 单位:庆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祝榕,薛立群.《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运行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闽江学院学报,2002,23(6).

[2]李会增,王向东,王爽,等.对大学生体质和营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6(2).

大学生体育锻炼论文篇3

摘要通过大量相关文献分析,发现国内关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方面,对学生体育锻炼实施干涉的实践研究很少。体院锻炼习惯的概念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量文献从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对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定义。

关键词体育锻炼习惯概念现状影响因素

近年来国民体质监测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能素质状况令人忧虑,甚至短期内不会出现根本性扭转。据调查,上海2001年至2005年学生体质调查果存在突出的问题,在代表男性力量的握力和代表女性耐力的仰卧起坐指标都在下降,7至12岁学生,50米×8折返跑能力下降很大,视力检测70.25%视力不佳,5年内近视率上升5.34%,肥胖率达到12.26%。北京卫生局今年公布了一些数据,中小学生视力也不好,北京小学一年级视力不良率高达36.4%,高三学生不良率高达86%,近视眼患病率从世界第三上升至世界第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果反应也不好,台阶试验合格率不高,这是数据反应的,但实际情况可能会更糟。青少年关系国家强弱,关系民族兴衰,是百年大计,是亿万家庭幸福和谐的重大问题。强身健体必须从青少年抓起,这是全民健身工作重中之重。就像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我们也不能以牺牲和忽视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代价培养接班人,否则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就没有希望,美好远景就会落空。国家针对学生体质下降由体育总局、教育部和国务院多次下发文件指导文件,学生体质研究,特别是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在理论界成为热点。

一、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

习惯是一个生理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概念。字典定义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从体育学的角度,金钦昌在学校体育学里对习惯的定义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1]这种定义明显满足不了理论界研究体育锻炼习惯的需求,于是学者们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对习惯进行了定义,但是学者们只是从自己的研究提出定义,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全面的、权威的定义,邱梅婷等2005年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定义体育锻炼习惯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在内在动因和外界环境交互作用下重复发生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身体运动,是在不断重复身体练习的基础上能持之以恒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2]白文飞在义务教育阶段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研究这个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种也是从生理和心理学范畴对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定义。从体育锻炼习惯的构成因子角度来定义的也有很多,莫连芳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界定一文中就是从体育锻炼习惯的构成因子锻炼频度、运动负荷和锻炼持续时间进行定义,认为体育锻炼习惯是每周至少锻炼三次,每次锻炼最少30分钟,心率大于110次每分钟,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3]。

综合各家之言,但从某一角度对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定义都是不全面的,从生理学、心理学、行为学和构成因子多方面分析,体育锻炼习惯定义应该是为了满足自身和社会的需求,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交互作用下,每周不少于三次,每次锻炼最少30分钟,心率大于110次每分钟,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不断重复身体练习的基础上能持之以恒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近年来体育锻炼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针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从文献资料上看,比较集中在学龄期,其中大学阶段体育锻炼习惯研究的文献资料最多,中小学阶段次之,学龄后(社会体育或社区体育)阶段则很少,学龄前的则更加少;从研究的视角上看,从学校体育教学的角度研究得比较多,而从课余健身锻炼的角度研究得较少;从研究的方式上看,研究如何培养和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多,如关北光在《体育与科学》上发表的中学生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轨迹及引导方法、谢春生在《体育科学研究》上发表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的研究等。而对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后如何保持或不间断的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上看,运用社会调查法研究得比较多,其中运用问卷调查法的最多,主要研究体院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等,如宋晓东论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德研究等,而采用实验法、实证法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进行干涉的研究比较少;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上看,一般性的研究比较多,体育锻炼习惯干涉理论研究较少。

三、目前我国关于体育锻炼习惯研究的阶段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纵观近年来学者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准备阶段,即集中研究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理论、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和体育锻炼习惯概念的界定等基本理论方面,其中习惯的形成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而通过实验验证国外已经比较成熟的体育锻炼习惯干涉理论的研究很少,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研究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体育锻炼习惯干涉理论更是基本没有,基本上是研究领域的空白,有一些研究也只是理论上的探讨或者是干涉理论的解释和说明。即使是白文飞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研究也只是研究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现状和影响因素。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学生体质不断下滑,要改变这种局面,最关键的是要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干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在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后怎样预防习惯不被破坏。所以说理论界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四、小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关于学生体育锻炼的研究还停留在一般性理论研究,如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指导性的关于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也有一些,但不够深入,实践性的对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干涉理论还很少涉及,这方面的研究能很好的解决体育锻炼习惯的果问题,必须要引起理论界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

[2] 邱梅婷等.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J].首都体育大学学报.2005.

[3] 莫连芳.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界定[J].江汉大学学报.2007.

[4] 宋晓东.论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

[5] 王大伟等.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终身锻炼习惯[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5.2.

大学生体育锻炼论文篇4

摘 要: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大学生的各种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以及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性 的关系。结果表明:1) 大学生的健康动机最强,其次为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社交动机和 外貌动机最弱;2) 男大学生的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显著强于女大学生的乐趣动机和能力动 机,其他动机两者没有显著差异;3) 大学生的健康动机、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与他们的锻 炼持续性显著相关,而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与锻炼持续性没有显著相关。

关键词:锻炼;锻炼动机;锻炼坚持性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3-0085-03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Exercise Motivation and t he Motivation and Sticking Exercise

CHU Yuede,JIN Wenhao,WANG Yingchu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amine sexual disparity in college stu dents' exercise motiv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exercise motivatio n and exercise sticking by questionnaire. Conclusion: 1) College students' healt h motivation is the strongest, Enjoyment and competence are stronger, social and appearance are the weakest; 2)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s found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enjoyment and competence motivation; 3)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re found between enjoyment, competence, health and sticking exerci s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re found between social, appearance and stickin g exercise.

Key words: exercise; exercise motivation; sticking exercise

大众健身是运动心理学的三大领域之一[1],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该领域的心 理学研究逐渐增多。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很丰富,而锻炼动机就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2-5]。锻炼动机是指推动个体进行锻炼的心理动因和内部动力,它直接决定参与体 育锻炼的目的、强度、频率和效果[4]。

对锻炼动机问题的较系统研究可以追溯到1968年,盖拉尔德•肯雍首先提出了一个解释身体 活动原因的理论模型[6],之后Becker等1977年提出了健康信念模型(HBM)。自我 决定理论是Deci和Ryan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7],它是一种内部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调节越接近内部动机和认同调节,人 们的锻炼意向就越高,参与锻炼的时间就越长,因为锻炼意向中包含着很强的自我投入和主 动参与的情感成分[8]。

已有研究表明,锻炼动机具有年龄、性别、经济收入和社会文化差异。总的来说,男性锻炼 动机强度高于女性。综观国内外的锻炼动机研究,结果存在很多的不一致。多项研究[ 9,10]指出,这可能是因为研究方法存在缺陷、研究水平较低和自变量太广泛、差异源 太多造成的。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如除了存在性别差异,是否还有其它差异 ,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性有什么关系。如果能够研究出男、女大学生的锻炼动机的异同,并 且得出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性的关系,那么,我们就能够为男女大学生的锻炼提供理论知识 ,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大的锻炼效益。

本研究的研究假设:

1) 男、女大学生的锻炼动机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男大学生的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和 社交动机强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女大学生的外貌动机强度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的两者在健 康动机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2) 大学生的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性呈正相关关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西南地区两高校的321名大学生,其中男大学生125名,女大学生196名,年龄为17~25岁 ,平均年龄为20.8岁,标准差为1.3岁。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Frederick 和Ryan[11]修订的《身体活动动机测量》量表。该量表共有30个题 目,包括5类动机,即乐趣动机(指参加身体锻炼活动是因为觉得它有趣、好玩、刺激,可 以使自己感到快乐)、能力动机(指参加身体锻炼活动是因为希望获得新的技能和对自己能 力的提高 )、外貌动机(指参加身体锻炼活动是为了控制体重、改善体型和外表)、健康动机(指参 加身体锻炼活动是为了促进身体健康、获得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和社交动机(指参加 身体锻炼活动是为了和朋友相处或结交新朋友)。

量表采用Likert 7级量度,从“没有这种动机和想法”到“这种动机非常强烈”。 陈善平 等(2006)[12]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结果表明,锻炼动机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 度和效度。总量表的Cronbach α值为0.922,各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10~0.910之间。

本研究对该量表做了内部一致性的检验,结果如下: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Cronbach α值分 别为0.921、0.859、0.826、0.782、0.764和0.773,都超过了Nunnally[13]认为 的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值0.70。

在量表施测的同时,本研究还同时测量了人口统计学指标,包括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 间和锻炼持续时间。

1.2.2 研究过程

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实际发放问卷451份,回收399份,回收率88.5%,剔除极端数据和空 白问卷等无效问卷 78份,最后用于统计分析的是321份。

所有的数据都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大学生的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 的锻炼动机顺序从高到低依次 为健康动机、乐趣动机、能力动机、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男、女大 学生在健康动机(F(1,320)=2.08,p>0.05)、社交动机(F(1,320)= 0.80,p>0.05)和外貌动机(F(1,320)=0.09,p>0.05)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在 乐趣动机(F(1,320)=5.10,p

2.2 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性的关系

锻炼坚持性是指个体长期坚持锻炼的时间,即个体连续每周至少锻炼一次的持续时间。 本研究计算了锻炼动机和锻炼坚持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4所示。

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的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和健康动机与锻炼坚持性显著相关,外貌动机 和社交动机与锻炼坚持性没有显著相关。

2.3 讨论从表1的结果看,本研究的结果与以往研究结论较为一致[14,15]。锻炼动机的排序 依次为健 康动机、乐趣动机、能力动机、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总体来看,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是 以健康动机为第一位的。

这可能是因为经过多年的体育教育和舆论的宣传,无论男、女大学生都认识到体育锻炼能够 促进健康的功能,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身体健康。在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 上表现出男大学生的动机强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的动机强度的性别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男大 学生更能通过体育锻炼获得乐趣,更能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更想通过体育锻炼展示自 己、证明自己,喜欢与其他人比较。而女大学生将锻炼的目标定向于锻炼的效果,很少去体 验锻炼的乐趣,而且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要求女性文静,不张扬,从而影响到她们的能 力动机。童建民等[16]认为,大学男生对于竞争意识的培养和竞争欲望的满足程度 都显著高 于大学女生。男生比较注重体育锻炼中对异性的吸引,通过体育锻炼展示自己的特长,体育 场地周围异性的观看可以强化男生进行锻炼的愿望,而女生对于异性是否观看的关注程度不 如男生,不像男生更强烈地表现自己的强大和力量[15]。这些因素都可能使得大学 男生的乐 趣动机和能力动机强于女生。按照本研究的定义,外貌动机是指参加身体锻炼活动是为了控 制体重、改善体型和外表,社交动机是指参加身体锻炼活动是为了和朋友相处或结交新朋友 。可能只有经过长期的体育锻炼才能达到控制体重、改善体型和外表,而能够坚持长期锻 炼的大学生没有多少,所以大学生的外貌动机不强,大学生结交朋友更多地可能在饭局、舞 会、网络上,较少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社交功能,导致他们的社交动机不强。

大学生的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和健康动机与锻炼持续时间相关显著,外貌动机和社交动机与 锻炼时间相关不显著。这暗示我们,大学生的锻炼时间与追求身体健康、追求乐趣和展示自 身能力的关系更为密切。傅遐龄等[17]的研究显示,大学生特别是那些体型适中的 女大学生 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并不十分强烈,多认为自己属于健康人群,眼下还不需要通过体育锻炼 来维持自己的体型。身体比例匀称、苗条的女大学生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保持和改善自己 形体的动机最弱。大学生们为了维持朋友关系或结交朋友更可能愿意在饭桌上而不是在体育 锻炼中。因此,大学生的外貌动机和社交动机与锻炼坚持性没有显著相关,但从相关系数也 可以看出,三种动机与坚持性之间的相关系数并不高,这暗示我们,要想提高大学生的锻炼 坚持性,仅仅提高动机是不够的。

以上研究结果部分证实了研究假设,即男大学生的乐趣动机、能力动机显著强于女大学生的 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两者在健康动机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但是男大学生的社交动机显著强 于女大学生的社交动机和女大学生的外貌动机显著强于男大学生的外貌动机的假设没有得到 验证。大学生的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性成正相关关系这一假设也得到部分验证。

3 结 论

1) 大学生的健康动机最强,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次之,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最弱。

2) 男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显著强于女大学生的乐趣动机和能力动 机,其他动机两者没有显著差异。

3)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健康动机、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与锻炼持续性显著相关,而社 交动机和外貌动机与锻炼持续性没有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05,11-13.

[2] 李薇.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走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1): 115-117.

[3] 解缤,郭秦岭,王长生.21世纪初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主体评述[J].北京体育大学 学报,2006,29(3):327-329.

[4] 李佑发,魏高峡,陆亨伯.21世纪初国际运动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宁 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1):14-18.

[5] 王长生,王智.21世纪初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研究发展格局及趋向的思考――第 七 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大会研究现状剖析[J].西安体育学院院报,2003,20(4):110-114.

[6] 毛志雄,张力为.锻炼动机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20(2):35.

[7] 刘海燕,闫荣双,郭德俊.认知动机理论的新近发展――自我决定论[J].心理科学 ,2003,26(6):1115-1116.

[8] 龚高昌,孙宁.体育锻炼研究综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3):54-58.

[9] 姒刚彦.当代锻炼心理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1):62-64.

[10] 李京诚.身体锻炼心理某些领域的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 (3):42-47.

[11] Ryan R M,Frederick C M.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Exercise Adherence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Sport psychology,1997,28(4):335-354.

[12]陈善平,阎振龙,谭宏彦.锻炼动机量表中文版MPAM-R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国 体育科技,2006,42(2):52-54.

[13] Nunnally J C.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 [M].New York: McGraw Hill.

[14] 朱菊芳,张天峰.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2,16(2):57-76,34.

[15]陈宁建.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差异分析[J].文教资料,2006,4:31-32.

大学生体育锻炼论文篇5

关键词:快乐成才;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

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大学生体育锻炼主要分两部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每周一节的体育课根本满足不了学生健身的需求,如何提高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兴趣,促使学生自我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并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让大学生快乐成才,既是大学体育教师面对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现状走访了部分专家,查阅了部分文献资料,对提高大学生课外锻炼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以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吉林大学、长春大学、吉林财经大学这6所高校,每所高校50名大学生,辽宁省的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每所高校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查阅有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的有关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了阅读和整理,筛选出适合于本研究的论文,将其作为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②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黑、吉、辽三省的部分高校的专家,向他们了解各地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如何解决现存的问题等,并根据他们的观点设计出了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问卷。③问卷调查法。根据专家访谈结果和文献资料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是以下几方面:你是否喜欢体育锻炼;你是否经常锻炼;影响你锻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经常和哪些人一起锻炼;你最希望参加哪项体育运动,影响你没有参加这项体育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二、结果分析

(1)专家访谈结果。通过专家访谈了解到现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并不理想,影响学生锻炼的主要原因有几方面:①体育技能的缺失。由于我国是应试教育,学生在上大学以前,主要目标是高考,因此有相当多的学校在初、高中阶段体育课基本不上,学生没有掌握基础的体育技能;②就业压力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一上大学就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一份好工作,是大多数学生的奋斗目标,因此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极少;③游戏、电视剧的影响。部分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和电视剧,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大多数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因此经常出现学生在上课时讨论游戏内容和电视内容的情况;④场地的不足或布局不合理。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的投资力度,室内外场地的条件不断改善,提升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但由于高校校园的面积有限,部分学校场地不足,学生想去锻炼却没有他喜欢的体育项目的场地;有些学校场地布局不合理,个别项目场地建设完成后,没有专任教师传授技能,致使场地空闲或荒废。

(2)问卷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情况有以下几方面:①学生喜欢体育锻炼;②参加锻炼的次数不多,男生的锻炼次数多于女生,女生的体育活动多在体育课上进行;③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是场地原因和就业压力;④和同学去体育俱乐部一起锻炼的时候较多;⑤喜欢篮球、羽毛球、足球运动的学生较多,占问卷调查总数的63%,排球、乒乓球、网球的占22%,其他项目的学生占15%。喜欢这项运动但没有参加的原因是,没有伙伴或没有场地。

(3)结果分析。根据专家访谈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出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有自身内在需求和外在条件需求两方面,大学生自身希望多锻炼身体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但由于自身技能技术没有掌握,因此限制了锻炼的积极性;外部条件主要是场地原因限制和课外活动开展的程度决定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现状是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锻炼,但体育基础技能较弱,影响了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业压力、考研等制约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网络游戏、电视剧等科技的飞速发展使部分学生沉迷其中;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的好坏和课外体育比赛的氛围,影响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需求的积极性;场地不足或场地建设布局的不合理,限制了学生体育锻炼的范围。

(2)建议。在体育课堂上加强体育基本技能的学习,在大一时主要针对基础体育教学,如跑、跳、投等基础技术学习,在大二开展体育选项课,使学生掌握1~2项体育专项技术,为课外体育活动和终身体育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适当进行锻炼更有利于其他知识的学习;加强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加强体育锻炼的价值;加强对学生手中的计算机的管理和学生就寝时间的监督,保证学生正常的休息,以便更好地强身健体;根据学生实际锻炼需求合理建设学校的场地设施,保证场地的使用密度,使场地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率;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竞赛,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锻炼积极性和自我展示意识,让大学生打好成才基础。

参考文献:

[1]侯鹏,裴国新.山西省普通高校学生课余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3).

[2]何淑娟,蒋凯.大学生体育现状与需求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

学报,1993(4).

[3]张慧春.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需求的调查研究[J].安徽

体育科技,2003(1).

大学生体育锻炼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吉林市中学生,业余体育锻炼,调查与研究

 

引言

自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中学体育运动发展到了一种全新的高度,无论从体育运动的内容还是从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群来讲都有了新的进展。中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情况可以反映出学校体育发展的程度,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对全民健身都有重要的意义。吉林市体育局在业余体育锻炼方面也加大了力度,重点放在了吉林市中学生的身上,在中学生业余体育锻炼加大力度的同时,吉林市各个中学也面临着种种的困难与障碍,例如:在资金、人才、场地、运动器械等方面,使吉林市中学生体育的发展受到了制约,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的种种需求,因此,本文对当前吉林市中学生业余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目的在于促进中学生课余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吉林市三所重点中学(吉林市29中学、吉林市第七中学、吉林市第三十中学)共1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业余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分析

从调查中可见,男生喜欢程度更大一些,将近一半的男生非常喜欢业余体育锻炼,女生也有不少的人群喜欢参加业余体育锻炼体育论文,有极少的一部分不喜爱业余体育锻炼,其原因在与身体或者思想上的种种原因,对这部分学生应进行有效的措施,使其激发出对体育的兴趣。

2.2 学生对自己体育基础的评价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一般对自己的体育基础的评价持肯定态度,认为个人的体育基础很好和较好的分别占总人数的13.2%和16.7%,而不好的占到了20.1%论文服务。而女生则有将近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育基础较差,占了女生总人数的60.5%,由于女生自信心的缺乏,极大的影响了对体育的兴趣,在学校的体育课上,也影响到对业余体育锻炼的学习质量。

2.3 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2.3.1 学生对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目的分析

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目的中男生的提高各种身体素质和机能水平的需要仅占到了总数的6.89%,而女生占到了总数的21.83%,从这一点上来讲女生的身体素质条件不是很好。学生对掌握体育基本技术、基本理论和通过运动等级及为其它体育运动打基础为目的的选择都不高,对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培养体育意识的选择男生和女生都超过了总数的20%,说明学生对体育运动技术的追求并不高,而对体育运动的习惯和体育运动的态度方面要求较高。男女生在掌握健身方法与提高各种身体素质和机能两项上差异较大。

2.3.2 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项目分析

男生选择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项目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篮球,吉林市中学中仅有实验中学有体育馆,其它学生都没有体育馆,所以体育论文,学生在从事业余体育锻炼的时候,能够开展并开展较好的还是篮球项目,其次,吉林市部分中学开设了羽毛球项目,所以,在学生当中,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季节性的参与羽毛球项目的比例还是较大的。

2.3.3学生对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次数分析

男生和女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频率差异并不明显,大部分男生女生都能在每周参加3-4次的业余体育锻炼,这组数据明显的说明了吉林市中学生对业余体育锻炼的重视与喜爱,这一点为吉林市中学生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4学生每次业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分析

通过对学生每次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分析如表6所示,男生和女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分别占14.36%和26.43%,在这一选项上的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女生的身体质素限制使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较短,中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不适合于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过大及时间过长,从整体上来看体育论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与其耐力和参与运动项目兴趣有关。

2.3.5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分析

中学男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依次:为1.篮球2.羽毛球3.游泳4.足球5.排球6.田径7. 健身器械8.乒乓球9.网球10.健美操11.武术。由于性别差异,所喜欢的项目也不同,女生所喜欢的业余体育锻炼项目的排序依次为: 1.羽毛球2.排球3.健美操4.田径5.乒乓球6.游泳7.篮球 8.网球9.足球10.健身器械11.武术,由排序看来,羽毛球项目是同学们普遍喜爱的项目,因此,学校应当多为学生开设场馆,及场地,并且延长开放时间,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在业余体育锻炼中得到放松,在业余体育锻炼中达到娱乐健身的目的,使学生从紧张和繁忙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在身心健康上得到全面的放松。

2.4 影响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2.4.1影响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分析

由表9可以看出,由于学习任务重导致的没有时间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多半,男生有33.4%女生有22.4%的人,身体素质差,和缺少体育兴趣,成为了影响学生的第二因素,也存在极少的一部分人对体育没有兴趣。显然,没有时间参加业余体育锻炼成为了主要因素,说明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负担重,这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应当适当的给学生一些时间,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有时间去参加课外的体育锻炼,增强自信心,提高对体育方面的兴趣体育论文,使学生的体育和学习双丰收,即全面发展。

2.4.2影响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设备因素分析

由表10可见发现器材和设施的缺少,严重限制了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毫无疑问的成为限制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而参加课外业余体育锻炼器材的数量和借器材的不方便,也给学生参加课外业余体育锻炼造成了困难,其他因素是器材的老化,陈旧和运动器材的不够标准,这也给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障碍,这些种种原因造成的困难,一般来说是学校在器材和设施方面投入的资金不足或者得不到重视造成的,可见如今的体育器械和场地的缺乏,陈旧和老化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已经成为一种阻力,阻碍着吉林市业余体育锻炼方面的发展,想要解决问题就应当从根源出发,提高学校对体育的认识,尽可能的加大对运动器材方面的力度,并且翻新陈旧老化的运动器械,使其提高利用率,来更好的解决这些器材场地方面的影响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与环境。

2.4.3影响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其他因素分析

由调查可知,影响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其他因素中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因素在男生和女生的选择中分别占到了总人数的21.83%和20.68%,班主任的不重视男生和女生分别占总人数的18.39%和13.79%,家长不重视因素男生和女生选择分别占到总人数的16.09%和10.91%,这三项为影响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论文服务。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吉林市中学生对体育的热情较高,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并且能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也比较明显,丰富课余生活,体验乐趣,增强体质。男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排在前三项的依次为1.篮球2.羽毛球3.游泳。由于性别差异,女生所喜欢的业余体育锻炼项目排在前三项的排序依次为: 1.羽毛球2.排球3.健美操。通过调查发现,吉林市在体育锻炼的设施器材等方面,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不到学生满意的标准,这个影响因素给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也同样造成了困难和障碍。

3.2建议

建议吉林市能尽可能的增加体育场馆、场地、器材设施等的投资力度,改建并且完善旧的和老化的体育设施和器材,提高其利用率,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业余体育运动的形成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而形成之后又是比较稳固而持久的。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竞争和更好地工作,转变学生对业余体育锻炼的消极态度,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转变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的消极态度,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和终身体育思想。

参考文献:

[1]刘一民,孙月霞.通过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1)12-13.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修订本) [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3]李峰.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的研究,[J].山东体育报,2002,(2)13-15.

[4]李志容,张春蒲,普通中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性别比较分析[J],南京体育学报, 2003(3) 80-81.

大学生体育锻炼论文篇7

自我锻炼能力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教学必须适应21世纪人才的培养需要,不仅要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体质,还要注重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自我锻炼能力; 终身体育

一 自我锻炼能力概述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充分发挥自身已掌握的运动能力,有规律地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和本领。它包括体育锻炼意识、能力和习惯三方面内容。其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能力。即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有关知识、技术。2、运用能力。即运用所学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3、调控能力。即在独立锻炼中,为了取得良好效果,对锻炼过程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4、自治能力。即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 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现状与不足

本人现在在教大二学生的体育课,通过观察、走访及参考近年来一些相关文献,得出如下结论:

(一) 目前,学生的体质状况令人担忧,除体育院系的学生外,其它院系大部分学生的体育自我锻炼能力和意识普遍较差,体育教师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对体育教学管理的不力和缺乏系统、全面科学的评估措施,不少学校将体育课简单地理解为体育达标,导致近年来许多学校体育达标成绩虽然上升,但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逐步退化,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下降,与体育有直接关系且对人的一生起重要作用的一些意志品质有所削弱。这从根本上不利于终身体育的形成。

(二) 据文献表明,锻炼内容和手段的单一性严重破坏了学生的锻炼兴趣,并危及到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平时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仅占15%,许多学生一周平均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到20分钟。43%的学生认为平时锻炼没有必要,80%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所学的对平时没有用处。

三 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当代心理学认为,遗传和环境是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两大因素。能力是在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能力发展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无法分离的,两者相互依存、彼此渗透,使能力得到发展,没有环境、遗传的作用无法体现出来;没有遗传作为最初的基础,环境无法产生影响。这就表明,环境在能力的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更有利于能力的发展。同样,自我锻炼能力作为一种能力,也会受到后天环境(如学校体育教育等)的影响。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自然可以促进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

(二)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具体阐述:

1 从高校体育课的设置看,目前除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外,绝大多数学校只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节次较少。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培养顽强的体育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体育作风。

2 从目前在校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看,除了少数有特长的体育爱好者外,能坚持经常锻炼的人并不多。特别是进入大学三四年级以后体育课已结束,学生不受体育成绩的约束,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明显少于一二年级。这说明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尚存在只重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因此,恰当地处理好自我锻炼能力与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之间的关系很重要,在自我锻炼能力得到加强和发展的基础上,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成终身体育的形成。

3 从高校教学任务看,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一个重要标志。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任务来说,除了在校期间有计划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一定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外,还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以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和爱好,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四 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途径

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把常规教学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一) 结合理论教学和运动技术掌握,培养大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使大学生认识体育及体育运动对人体身心的作用和意义,了解和掌握人体生理变化规律和体育锻炼对人体产生哪些作用和影响,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体育的价值观念。通过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启发大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大学生们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从而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其更好的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培养认知能力。

(二) 通过选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选择学生能够接受、通过一段时期的学习能够掌握的教学内容,避免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动摇学习动机;同时,还要改进教学方法,课堂练习方式要多样化,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做到区别对待、个别强化,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来自内部的更积极的学习动机,创造机会让学生准备活动,创编活动,教师适时讲解和肯定,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或让学生制定锻炼计划,并实际运用,然后评价修改等等。

(三) 结合常规教学和检查评定,培养大学生的调节与适应能力。通过体育课课堂常规强化教育,使大学生形成自觉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和意识,从而培养自律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大学生自我制定计划并付诸锻炼,并随场地及天气等自然客观环境的改变,进行适时的调整,以达到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五 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目前,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普遍较差,这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强。自我锻炼能力主要包括认识能力、运用能力、调控能力和自治能力等四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理论教学和运动技术技能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选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结合常规教学和检查评定,培养大学生的调节与适应能力。

(二)建议

随着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局面。体育教学早已冲破了传统的“三基”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除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外,已把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学的中心任务。因此,本文建议如何去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尤其是有关能力培养的方法及其效果评价的研究,将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与科研人员值得探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任未多. 身体活动与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J].体育科学,1997,17(3):75-80

[2] 涂相仁,朱翠伟. 体育运动的心理效应[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20(3):56-57

大学生体育锻炼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如何提高,早锻炼,身体健康

 

1. 早锻炼的重要性及意义

1.1 早锻炼健身功能:健康社会学当今研究报告表明,人的肌肉力量及肺活量到八九十岁仍是可以训练的,而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也可以通过良好的活动习惯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大量的健康社会学调查表明,接近三分之一的疾病都是可以通过身体锻炼来预防的。毫无疑问,早锻炼在很大程度上使成千上万的人,尤其是进入老年后的人的生活充满活力,成为减少全球医疗花费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相信,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必将成为21世纪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1.2 早锻炼塑造美的生活:锻炼可以导致人的身体强壮、健美,使人从外在体形和内在生命素质上透射出对生活追求的勇气和智慧,同时锻炼为社会输送着活力,以其不可替代的方式引导人们塑造自身,实质上也就是塑造生活。

1.3 早锻炼塑造人的品质:持之以恒的早锻炼时对意志力和进取心的要求与考验,激励着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去锻炼,去战胜类似依赖、懒惰、胆怯、畏难恐惧、自卑等人性的弱点,使人们的个性品质得到磨砺。

1.4 早锻炼的娱乐功能:健康快乐的一生,除了健康的身体外体育论文,还需热心于身体娱乐的兴趣和情绪,如同人们需要水和食物一样,合理而科学的锻炼,是保障人体发挥极限效能的有效保证,从而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力。

1.5 早锻炼可以加强人际交往,发展适应能力:各种不同的专业人士,都为了同一个爱好和娱乐而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互学共进、沟通情感、增进交流、共同提高,从而调动了锻炼的兴趣,提高锻炼实效,使人的身体、心理、适应能力、精神境界都得到了升华。

2. 提高早锻炼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2.1 学校要进一步贯彻并创新大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工作

高等院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有知识有思想而没有健康体魄的大学生是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 观念的改变才是改变一个人最根本的因素,所以首先就要让学生从观念上有所改变,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要有强壮的身体就要积极锻炼,让他们树立一种体育锻炼是科学、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如何提高早锻炼积极性是新世纪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健康标准是: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强。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整套高校体育早锻炼教育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早锻炼教育要从思想上从深层次根本上认识,对青年学生忽视早锻炼的问题采取有力的约束机制,要求学校要为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服务,改变传统体育课程中身体素质达标和竞技技术评价,改变只为了体育考试成绩,常年教学只安排考试项目的教学训练,改变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早锻炼教育的不良倾向。

2.2 学校要从组织形式上彻底改革

长期以来,普通学校早锻炼的组织形式几乎都晨跑,多年来同做一套广播体操,摘要,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体育论文,从而达到身体锻炼的目的论文服务。

2.3 早锻炼的内容必须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早锻炼的内容实质是收到增强学生的体质实效。学校应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兴趣,多选用那些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健身性与娱乐性、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的可塑性教学内容。对于那些无法贴近学生未来生活和职业,缺乏实用性与时代感的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受竞技规则的限制被动掌握甚至不易掌握的内容,应予以删除,具体具备以下几点:(1)锻炼的内容必须具备足够的锻炼身体的价值,并尽可能具有一定的技战术性、集体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和兴趣;(2)早锻炼的内容新颖,其难度不大,必须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都能掌握的,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3)学生所学的内容在受场地设备限制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的开展,并达到健身的目的,从而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

2.4 创设和谐的学练环境与气氛

建立良好、融洽的学练环境和气氛有利于早锻炼兴趣的提高。体育教学不仅要加强学生对早锻炼的认识,还要从校园环境入手营造全校园早锻炼的氛围,全方位促进学生早锻炼思想认识能力。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或是一个小组,良好的学练风气会成为一股无形的力量,不断地吸引和推动学生们自觉进行学练,激发受学生的学习热情,无形中创设一种学练氛围,一个自由环境,使学生能够有活力、有定向、有秩序,有自信心进行自我锻炼,这样大学生在良好的学练环境中学到了运动技能,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群体心理及思想观念,也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感发挥创造了平台,对其人格塑造或个性化过程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早锻炼的兴趣。

2.5 早锻炼中要重视“教师投入”与“学生投入”

无论现代教育怎样变革,现代教学手段多么先进,教师仍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一个大学,人才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师所创造的氛围中熏陶出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教师以健康、融洽的情感投入到教学中,会使学生产生安全感、责任感,并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教师应爱岗敬业、学识渊博,尊重学生的人格体育论文,热情、宽容、平等地与学生交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理,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妥善灵活地处理偶发事件,渗透礼仪教育,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在锻炼中尽情展现。学生要以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学习,让自己在早锻炼中尽情地品尝合作、竞争、挑战、创新等带来的乐趣,充分展示和培养自己的运动观察、模仿、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让自己不但能掌握知识技能、而且知道如何独立地区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使自己不仅体验到获得知识技能的乐趣,而且体验到掌握方法、发现知识、创新知识的乐趣。这样,从自身需要、兴趣爱好到持之以恒,养成习惯,从而形成了某种必不可少的需要,这种内在力量最终使自己获得终身体育。

参考文献

[1]郭聪聪高勇论高校早锻炼风气的养成[J].浙江体育科学,2004,03

[2]揣佳凡,刘洪新;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积极作用[J].内江科技.2010,01

[3]高振发.李维.探索系部开展学生早锻炼活动的有效途径「J.体育师友 2008,02

[4]陈宏志.体育课怎样启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J].学周刊,2009,10

[5]姚德一.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因素探析[J].科技信息,2011,09

[6]生继开.如何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J].山东教育,2001,2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