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创业培训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4:49

创业培训论文

创业培训论文篇1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并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客观的自我认知以及准确的职业定位;二是从职业认知的角度,看清职业发展前景;三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和途径。就业指导是指以信息指导、思想指导和求职技术指导为核心内容的就业培训。结合教学实际,在大一新学期及时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规划教育中,除了由学院统一安排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外,还邀请本地区的相关企业负责人现身说法,从专业的角度去看待职业生涯的发展。在就业指导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开展培训工作:一是遵循学院教学要求,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二是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从实际就业面试中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及其解决方法;三是联系往届优秀毕业生开展交流活动,通过优秀毕业生的就业经历,使学生们提前对就业有一个感性的认知。

(二)依据市场发展需求,实施专业教学改革紧跟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科学的实施专业教学改革,[3]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率先实行课程置换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北大青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其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和优质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基本工作技能、学习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并利用其有利的环境优势为学生搭建大中型外资企业以及海外企业的就业平台。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等专业中实行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简称为“2+1”模式,其核心内容是高职学生在校学习两年,主要完成公共课、基础课及专业理论知识的修读及专业操作技能的实训,最后一年进入相关的企业顶岗实习,目的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际岗位中得到及时充分的利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打造现代的技能技术型人才。

(三)把握创业培训机遇,提高创业培训质量抓住政府部门的创业培训机遇,积极做好学生创业培训工作,并从培训数量到培训质量观念的改变。近几年来,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创业培训工作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我们从选拔培训对象、培训准备、项目书写练习及疑问解答等方面出发,始终以创业质量为核心,发挥创业培训的真正实效。截止2013年底,共有300余名学生参加了创业(意识)培训班,其中创业设计项目《秦潭E购》获得安徽省高职组创业设计大赛三等奖。

(四)从多角度出发,做好就业跟踪调查工作就业跟踪调查对就业工作有着重要的反馈作用,我们从毕业生评价、毕业生家长的满意度调查与评价、用人单位、社会、政府的满意度调查与评价三大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邮件交流等方式进行跟踪调查,不隐瞒、不回避就业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求真务实的做好跟踪调查工作,真实地反映就业实际状况,为今后就业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五)从发展角度看,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库就业渠道路径对就业工作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库是当前就业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充实就业信息库信息:一是借助校企合作,在与企业合作中,我们及时了解当前所需的人才;二是发挥往届优秀毕业生的功能,通过“以老带新”的模式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工作;三是结合任课教师的自身资源,加大力度与教师推荐的企业或公司合作;四是联合学院招就处,从学院大型招聘活动中遴选出相关企业或公司进行合作,为学生就业开辟新的渠道。

(六)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就业服务保障工作就业工作成效如何,就业服务保障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主要是从就业信息宣传、就业师资队伍建设、就业困难生帮扶等方面着手进行。在就业信息宣传方面,我们发挥电子信息系的优势,利用QQ群、E-mail、微信、微博、系就业网站等网络媒体给每位毕业生进行信息宣传,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创作出一个良好的就业、择业环境;在就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系结合就业工作实际需要,加大了对职业指导师的培养,目前,我系中级指导师(1名),初级指导师(3名),增强了就业工作的综合实力;在就业困难生帮扶方面,[4]除了积极联系就业困难毕业生参加学院举办的专场就业招聘会以外,同时,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的“一对一”心理引导工作以及积极主动联系相关企业,综合企业和毕业生实际,实行推荐就业,以解决就业困难的局面。

二、措施成效

通过上述措施在我系的开展落实,2013年,我系毕业生共391人,年终就业人数389人,年终就业率高达99.49%,此外,在进行的第三方评价问卷调查中,企业或公司对我系毕业生的满意度是90.45%,毕业生对我系的教学育人评价满意度是88.72%;2014年,我系毕业生共411人,初次就业人数373人,初次就业率90.75%,在进行的第三方评价问卷调查中,企业或公司对我系毕业生的满意度是92.21%,毕业生对我系的教学育人评价满意度是90.53%。纵观就业反馈数据,成效是显著的。

三、结语

创业培训论文篇2

电子商务师是通过专业的网络商务平台,帮助商家与顾客或商家与商家之间完成商务买卖活动的中介人员,也可以说是融IT与商务于一身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随着全国各个企业、各级政府对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让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级商务开发、管理和营销的电子商务人才成为了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热点。

电子商务的快捷、便利、高效有目共睹,电子商务的狂潮也将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逐渐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考取电子商务师证书,是成为朝阳行业的高技术人才的必由之路。

创业培训论文篇3

1.教育培训方式的单一性。

总队因成立时间短,起步晚,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存在培训方式单一的短板,原有“自上而下”“开会式”“要我学”的培训模式难以适应近年来轨道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和社会治安日趋复杂的形势。基层民警普遍存在“等、靠”的思想,认为培训与我无关,只要完成当前的工作就可以了,特别是新录用民警和转岗民警的培训工作明显跟不上公共安全管控的需求。因此,总队急需找到一系列快速提升基层民警能力素质,调动基层民警积极性的方法。

2.教育培训内容的滞后性。

世博之后,上海的轨道交通增至567公里,路网全面形成,日均客流占上海总人口的30%左右,特别是部分轨道线路已经向外省延伸,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出现结构性变化。然而世博安保工作结束后,总队教育训练工作没有及时加以调整,许多培训教材还是沿用十年前的大练兵、大比武的内容,业务培训内容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轨交公安业务发展。

3.教育培训开展的差异性。

由于轨道各条线路及车站分布较为分散,各派出所跨区管辖较为普遍,有的派出所管辖范围横跨4个区,甚至连接至江苏省,而有些派出所辖区虽以换乘车站为主,但单站客流每天高达几十万人次。针对各辖区不同的治安情况,如果采用相同的培训课程,一定会影响培训质量。有的车站民警有空余时间,但未配备培训教员,有的车站有带教师傅,却因工作繁忙安排不出带教时间,加上基层领导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各单位培训质量出现两级分化的情况较为明显。

4.教育培训实施的困难性。

目前,总队大量缺编,常常依靠民警加班加点才能保证“一站一警”的勤务模式,基层单位普遍采用“三班二运作”翻班和“45钟工作15分钟休息”的勤务模式,如果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习,一定会对原本警力就非常紧张的基层雪上加霜。此外,缺乏专门针对青年民警、转岗民警进行培训的制度设计,青年民警缺乏学习动力,转岗民警安于现状,专业能力跟不上现实需求。

二、总队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的实践

针对转岗民警多、青年民警多的队伍现状,自2012年起总队从提升民警职业能力入手,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借鉴外单位成功培训的经验和做法,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改革,转变培训理念,创新培训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更新教育培训理念

总队借鉴企业培训提出的“知识、技能、经验”分析方法,确立了一套符合基层民警岗位培训的理念。

1.结合具体职位所要求的相关知识,将民警的岗位能力进行纵向划分,建立能力模型。

建模的方法就是对民警所需的每一项技能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力争分析到技能点上,然后具体分析民警技能掌握程度,设定每一个培训项目的能力等级标准,使培训的组织者、课程的讲授者、培训对象都对培训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总队在实践中首先设计了“轨道公交民警职业能力要素结构图”,在能力要素上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和要求,由相互网状交错的“单项工作技能”构架出民警职业能力蓝图。

2.在细分“单项工作技能”的同时,还从“知识、技能、经验”三个方面对工作技能进行横向的细分。

将各种“单项技能”的“知识、技能、经验”剥离出来,例如对“五类车管控”这样一个简单的工作技能,可以进行细分:“知识”就是五类车管控方面的法律知识、工作流程等;“技能”就是拦堵两轮拉客车的合理站位、民警面对冲撞的快速处置方法等;“经验”就是采用实战的方式让民警把“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切实达到通过培训提升能力的目的。在这期间,要把“经验”作为检验“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抓手。

3.针对没有加以详细规范的新问题、新知识、新技能,采用“研讨”的分析方法,对一些特殊的难点进行破解。

例如反恐防范培训,以往大多采用讲座的方式,然后给一些题目,大家背一背答案,最后组织一次考核。这种方式如针对的是有标准化答案的培训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对于轨道公交反恐防范工作,其在国内没有现成的做法,那么还采用这种方式,其针对性就不强,因此必须在培训理念上要进行更新。在2014年总队反恐防范专项培训中,将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有明确的内容,第二阶段只有工作目标但不设定具体内容。在第一阶段大家对基本知识都掌握的基础上,第二阶段充分发挥基层的主观能动性,如分析哪些培训内容掌握得还不够,哪些是培训内容本身设置的问题,哪些是没有开展培训但确实是实战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对于这些问题在第二阶段予以补充完善。其间充分收集了一线民警的意见、建议以及好的做法,并予以推广。这种培训方式有效增强了民警在反恐方面的主动意识,提升了民警的实战能力。

(二)改革教育培训模式

面对公安工作新要求、新形势,培训工作急需一种高效的运作模式。总队针对队伍现状,将重点放在民警的基础培训、网络培训和深挖资源潜能等方面。

1.采用积分制的核算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队针对1054名站区青年民警在培训方面存在“两多一少一散”即民警数量多、培训内容多、培训时间少、民警分布分散的情况,采用了近年来被广泛运用的培训积分制考核制度。总队先后制定了《轨道公交总队青年民警积分制培训试点方案》和《轨道公交总队2014年青年民警培训积分制方案》,通过先行试点,然后成熟推广的方法,落实青年民警的在岗培训。培训积分制简单地讲就是“教”与“学”相结合的一种科学核算方式。在“教”的方面,依照“轨道公交民警职业能力要素结构图”编写培训教材,制定标准的工作流程和能力考核等级标准,并给每一种能力核定一定的积分值;在“学”的方面,就是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结合“能力模型”中民警能力短板,以积分核算的方式对民警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由于积分制的制度设计是通过对民警已具有的能力、学习能力进行评估,给每一名参训民警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将结果予以公示,大大激发了每一名民警的职业能力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有效推动了队伍职业能力建设。

2.推行“值训一体”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视频教程,提高培训的适应性。

一方面,总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平台资源,建设远程教育平台,积极联系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筹建网络“e班”,通过网络教学形成“总队—民警”的扁平化培训模式。另一方面,根据总队站区勤务模式和值班备勤制度的要求,针对民警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和“驻站工作、翻班运作”的特点,探索建立了值班备勤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值训一体”培训模式,切实解决在岗培训难题。网络加小班化的培训模式,有力推动了民警在岗培训工作的扎实开展。

3.充分挖掘培训资源潜能,提高民警综合能力。

根据市局“教官新十条”的要求,总队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官聘用和教官考核制度,将“助理教官”“兼职教官”“职能部门领导”这三个层面的教学力量充分利用起来,形成了“助理教官”在基层岗位以点带动面,兼职教官在培训基地系统教学,“职能部门领导”积极开展业务探索创新的三级组合模式,由职能部门领导提出项目,兼职教官研究并实施项目,助理教官最后落实项目,从而紧密联系一线实际,及时开设贴近一线的新课程。此外,总队充分挖掘企业资源,邀请企业领导、老师来总队传授轨道交通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在推行轨道区域“最小作战单元”培训项目中,民警和保安、车站员工等一起参与培训,通过培训不仅学会了技能,还形成了车站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的战斗实体,进一步提升了轨道区域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完善教育培训内容

根据市局提出的总体要求,总队在培训内容上不断加以调整。

1.保证培训的专业性。

总队着重在民警的处突、安检、对抗等职业能力方面开发课程,在专业消防知识、专业轨道运营、防范知识、网络办案平台、PDA综合运用等方面都以反恐防范作为标准,突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例如轨道区域消防业务理论知识培训,要求民警不仅能够应对普通火灾,还要具有应对自焚、纵火甚至爆炸后产生的火灾的能力,这是在轨道区域工作的民警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可能对于一般巡逻民警来说这项技能不是必需的,但对于轨道区域工作的民警来说,就需要通过培训确保其能掌握这项专业技能。

2.突出培训的自愿性。

总队在培训积分制考核、“轮训轮值”、“轮岗实训”等制度上均按照“自愿”的原则去设计。例如在培训积分制考核中,总队抽选30门微课程进行网络评选,从中筛选出民警选票最高的12门课程,然后让民警自愿选取6门以上课程进行学习。这种做法从民警自我需求出发,尊重了民警的个人意愿。比如在武器警械培训中,总队采取单位专场的形式,让民警自行申报培训量和培训时间,如有部分民警的实弹射击能力已经很强了,那就可以少些这方面的培训,而对于能力较差的民警,则在培训量和培训时间上不封顶,让民警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在“轮训轮值”中,总队根据民警集训的意见统计表,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如对于“五类车整治”“PDA盘查”“危险品辨识”等基础课程,民警表示已经掌握了相关内容,总队就立即在下一期培训班中将这些课程进行及时调整;在轮岗实训中,总队制定了实训工作办法,在每次实训中期都召开实训座谈会,听取意见,然后在后半程实训中加以改进。

3.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由于公安工作任务繁重,有些基层所队领导明知民警的业务能力已经跟不上工作需求,但又不愿意在培训上花时间而影响勤务安排。为此,总队对该岗位的警察职责进行分析,找到民警在能力上的欠缺,然后对该项目的考核分数和民警个人培训积分制考核比例进行调整,以提高基层单位和基层民警对该项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有效促进培训工作的开展。实践证明,在培训的制度设计上一定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提升培训的实战效果。

(四)扎实推进教育培训项目

管理学中关于如何提高制度改革的成功率和效率有一个公式:E=Q×A。E是指改革的成功,Q是指决策的质量,A是团队对决策的认同程度。由此可见,人的因素是决定变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1.根据人对知识的学习方式将培训项目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顾名思义,陈述性知识就是“知道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知道怎么做”的知识。陈述性知识是被告知的,是一次性完整地获得的,而程序性知识则是通过操练或练习渐进获得的。在实践中,总队将两种知识进行区分,然后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培训。有时同一科目、同一工作内容,是由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共同组成的,那就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传授陈述性知识,通过模拟训练的方法使之获得程序性知识。由于培训采用了不同的培训方式,有效提高了民警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效率,加大了民警对培训的认同度。例如,轨道区域配置了612套钢叉盾牌,为了教会民警如何使用,并有认同感,总队一开始下发了学习光盘,组织教官送教上门,像钢叉盾牌的使用目的、方法和要点等常规知识,则要求民警先网上自学,然后制定了该科目的实际操作考核办法,采用集中训练、对抗训练、小团队训练的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总队在课程设置时,对“消防监督检查”“危险品识别”“纠纷调解技巧”“扒窃案件的初查”等课程不仅设计了笔试积分,还有实战考核积分,会操作的民警才会有积分,而对“管制刀具、仿真枪的认定”“如何在日常盘查工作中识别身份证真伪”“轨道票务系统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等知识性课程则设定笔试积分,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既简单又有效,有效落实了培训项目。

2.严格按照职后教育在职人员“自主”“行动”的学习原则开展培训。

现代警务机制对民警个人能力的需求不仅有知识技能方面的,也有态度方面的。针对在岗练兵,总队通过制度设计,注重民警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以核算考核积分为抓手,如果考核不合格就没有积分,没有积分就没有机会晋升警衔。采用考核时间是固定的,但学习时间是不固定的方法,通过建设网络视频库,将所有课程均制作成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使民警可以自行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学,同时结合集中答疑,提高民警学习效率,把握学习进度。此外,总队将考核方式设定为变动方式,考核标准紧密结合实际工作要求而加以及时改变。

3.采用360度综合成绩测试的方法以达到科学评价的目标。

警察培训工作是一项目的性非常强的工作,简单来讲,就是要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的行为发生改变。例如民警实弹射击成绩作为积分内容,年底每个民警都要通过考核,但当派出所领导要求该名民警成为配枪民警时,其却提出自己心理素质差,无法配枪巡逻,这样就会出现培训无效的情况。所以,总队在实践中将实战绩效纳入培训积分,采用“测试成绩+实战绩效=培训积分”的方式,多方位、立体地将民警的培训参训率、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等纳入考核项目。

三、教育培训工作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进一步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民警的业务能力要求将会不断提高,增强领导干部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参训民警的履职意识是培训的关键。一方面要树立“动态化”的培训理念。工作要求一定是变化的,并且会因为量的积累出现质的转变,所以培训工作一定是动态的,标准一定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因此,领导干部也需要不断学习培训方法,从上至下地更新教育培训理念。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和考核机制,其关键就在于“考”和“用”的顶层设计,建立一套更为科学、细致、公平的评判标准。目前总队在民警范围内推广的“教育培训创新知识初级版”,需要市局职能部门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才能进一步推行,特别是在面临育用衔接方面的困难时,更需要教育训练和组织人事部门的支持,如能在干部任用方面开展更大范围的育用衔接,就能真正落实“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进一步扎实推进教育培训的基层落实工作

大量的培训工作最终都落实在基层派出所,基层派出所对培训工作是否落实最终决定队伍的核心战斗力和执行力。目前,上级职能部门指导还不够多、基层派出所领导注重短期成效、基层民警难以克服“工学矛盾”、基层“四随”培训“走过场”等情况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的,特别是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没有根本得以改变,在市局倡导大练兵、大比武期间,基层的培训工作做得非常好,大练兵、大比武一过,基层马上就不重视了。因此,我们要完善考核制度,发挥好考核的“杠杆作用”,从对基层单位、基层领导的考核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办法,加大对基层“四随”培训的管理力度和考核力度,形成在岗培训“打基础”、离岗培训“拔高度”的培训模式。

(三)进一步探索教育培训的能级打造

能级建设能有效强化民警培训意识,并给予民警一个职业愿景,自觉地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同时,能级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训练工作的难点,警察职业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民警能级标准制定的难度,能级打造的基础首先要设计出不同岗位的“能力模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修订才能形成不同岗位的能级课程、能级标准,最终实现能级建构。目前,总队采用的在岗培训“积分制”和市局推出的“积分银行”,都是能级建设的基础工作,具有从下到上细致构建民警岗位能力模型的作用,但要全面制定能级标准,必须先要建立完备的民警岗位职责、追责和育用衔接制度,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大量的基础工作相结合才是构建民警能级的关键。

(四)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的专业塑造

创业培训论文篇4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资格;创新培训

为了更好的践行我国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很多高校都推行职业资格培训教育。但是,在职业资格培训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研讨、案例等方法,在职业资格培训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走向真正职业岗位的学生而言,这往往不够,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提出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职业资格培训创新模式。该模式下,以校企合作为导向,对职业资格培训教育进行改革创新,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职业岗位,掌握职业实践技能,适应未来职业需求。

1.校企合作职业资格培训理念创新

校企合作模式下,实行职业资格创新培训的基础条件是理念创新,涉及到的主体包括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企业方面的理念创新:第一,建立服务社会理念。企业作为社会组成部分之一,不仅要实现自身的盈利目标,更要做好和社会其它组织之间的协调工作,共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第二,建立民生就业理念。校企合作是有目的的为企业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学校方面的理念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职业资格培训导向;以能力本位为职业能力培养宗旨;以实践教育为职业资格培训手段;以零距离上岗为职业资格培训新要求。教师方面的理念创新:学校应组织教师学习校企合作相关文件,积极开展企业实地考察,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在职业资格培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方面的理念创新:对学生开展入学教育和就业指导,大力宣讲职业资格重要性,激发学生参与职业资格培训积极性。

2.校企合作职业资格培训内容创新

校企合作职业资格培训内容创新应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为培训目标,以企业岗位的工作流程为培训导向,构建校企合作的培训平台,构建企业工作系统的培训体系,将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职业资格培训内容,实施职业资格专业技能培训,构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在职业资格培训中,要合理安排培训进程,加强职业资格实践培训,设置特定的实践培训课时,以专业的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为导向,有机考核职业资格培训内容,加强职业资格技能训练,制定职业资格实践考核标准。在职业资格培训内容中,要融入企业职业标准,编著“职业资格培训标准”,制定职业资格培训指导用书。在“培训标准”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学生按照培训要求参与职业资格实践培训环节,将学生的职业资格理论知识和实践成绩同等考核,真正落实职业资格培训。

3.校企合作职业资格培训开发创新

职业资格培训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将职业资格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企业就业的职业资格培训,做到职业能力实践性强,职业素养高的培训开发,向企业输送复合技能型人才。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积极性差,难以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因此应构建校企合作的职业资格培训模式,培养职业实践能力。校企合作职业资格培训开发创新是在职业教育规律上,以企业职业岗位为培训模拟环境,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培养锻炼。校企合作职业资格培训开发创新贯穿于整个培训活动,如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过程和培训考核,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结合职业资格要求,通过灵活配置培训内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4.校企合作职业资格培训考核创新

校企合作职业资格培训考核是高效助推培训实施的动力,通过培训考核创新,不仅对学生职业理论和职业技能准确掌握,还利于后续有目的培训的开展,也可以对职业资格培训效果进行准确检验。校企合作职业资格培训创新中的内容创新将培训划分为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可以结合职业培训特点,先行考核职业资格理论培训效果,理论考核合格后,在对学生开展集中实践培训。在对职业资格实践培训进行考核时,要对培训交流、培训出勤和培训实践全面考核,以企业职业模拟环境为导向,对学生职业实操进行考核。职业资格实践培训考核合格后,要对学生职业培训能力提升状况进行后跟踪评价,即对学生培训结束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工作后技能情况进行后评估。校企合作模式下,职业资格培训可以构建学员培训测评机制,构建学员能力考核档案,有机整合职业资格培训和企业岗位培训,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职业资格培训效果。

校企合作的职业资格培训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共同配合实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需要在职业资格培训中不断实践才能改进创新,职业资格培训要做到从企业来、到企业去,通过创新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开发和培训考核,科学设计校企合作职业资格培训模式,充分发挥职业资格培训作用,实现职业资格培训效果。(作者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注:(本文是潍坊职业学院2014年院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校企合作的职业资格培训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孙子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5(1).

创业培训论文篇5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系统要素;系统分析

中图分类号:C961;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6-0003-02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创新型人才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和中心,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因此,高校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系统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在国家、产业还是企业层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大批具备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拓展和深化要求我国产业结构要不断优化升级,创新型人才的有效供给有助于提高产业转换速度,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为此,高校教学模式必须适应人才竞争环境的要求,加强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完善。

一、相关理论概述

1. 国内外相关研究

我国有关创新型人才的研究较多,而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从目前研究来看,国内学者韩丛发提出了两种切实可行的培养模式:科学创新型和技术创新型模式。陈羽白等从华南农业大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等,初步建立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刘益才对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如努力促进课堂教学与科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结合;共建校内基地、学生参与校内实训等。

国外大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比较成功的经验。英国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训练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强调教育的实践目的,注重训练学生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辨和多学科知识交叉,是英国教育培育创造型人才的特色。美国大学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重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日本高校高度重视科研训练,让高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培养合同等方式与生产科研内部单位直接联系,发展了独具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和“工业实验室”为主的教育模式。

从国内外比较看,国外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相对比较丰富、系统一些,取得的成效也相对好一些,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以理论研究占多数,且大多缺乏实证支撑。特别是关于现阶段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尚缺乏系统分析和实证研究,基于此,本文尝试从系统论的角度,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决策分析的理论依据。

2. 研究要素的概念界定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揭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和作用机制。创新型人才主要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课程管理系统,社会实践系统,毕业设计系统,就业培训系统。课程管理系统在本文的含义主要是指通过课程的合理化设置为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学习平台,以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积累储备。社会实践系统是一个从设计认知目标、学习认知目标并到实践认知目标的体系,通过该系统的学习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能,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一定的情商、智商、责任感、义务感等心理和行动这两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毕业设计系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增强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的的极为重要的教学活动过程。就业培训系统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以提升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主要包括相关技能培训、专业人士指导、就业指导与咨询等环节。

二、机理分析

1. 研究框架

在本文中,课程管理系统、社会实践系统、毕业设计系统、就业培训系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课程管理系统是其他三个系统的基础,与它们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实践系统与毕业设计系统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社会实践系统与就业培训系统之间存在间接的联系;毕业设计系统影响着就业培训系统。因此本文将课程管理系统、社会实践系统、毕业设计系统、就业培训系统作为基本研究要素,研究几个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

2. 系统要素分析

(1)课程管理系统要素分析。课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课程科目配置、学习方式与课时分布。1)课程科目配置。课程科目配置是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相关课程科目,构建理论和实践并重,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科目体系。2)学习方式与课时分布。学习方式是对学习内容的安排和规划,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学习内容的三个具体阶段:基础课程学习阶段;专业课学习阶段;初步科学研究训练学习阶段。学习内容的不同,课时分布的多少也有所不同。3)学习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吸收能力、内化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考核学生的能力不仅要看一个人掌握多少知识,还要看其在多大程度上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并体现在其对周围事物的洞察、理解、应变和对未来知识的驾驭上。

(2)社会实践系统要素分析。“认知只有赋之于实践,才具有彻底的意义”。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系统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调查活动、毕业实习等环节。1)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通过对课程设计的合理组织和实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目标、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考核评定等方面。a.课程设计的目标。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包括从基础理论的确定到选择具体程序、方法的整个过程。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b.课程设计的内容。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传递,更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c.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可以直接巩固和提升前期课程设计的成果,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在具体评价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学生自评、老师评价、观察评价、交谈评价、问卷评价以及作品展示等。2)调查活动。调查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市场调查、生产调查等,其主要形式是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对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和评定,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可以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切实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设计系统分析。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环节,主要内容包括选题、论文的写作、论文答辩、成绩评定等。1)选题。毕业论文的题目要来源于生产、科研、教学、实验等实践中,难度要适合本科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论文的写作。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应该鼓励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主见,并鼓励大胆实践,提倡多角度考虑问题和尝试用多种不同方法解决问题。3)论文答辩。答辩时要体现出论文的内在逻辑,注重仪表礼仪、声音清晰、回答问题正确、流畅等。4)成绩评定。判断大学生的毕业设计有否创新,主要看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有否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有否应用了一些新方法、新手段来解决问题;有否取得一些成果。

(4)就业培训系统分析。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高校应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在学生就业指导全过程,以提升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本文的就业培训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相关技能培训,专业人士指导,就业咨询与指导。1)相关技能培训。相关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职场中所需的基本技能如计算机操作、外语的应用、写作、表达,活动组织能力等技能的培训。培训可以提高大学生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专业人士指导。高校可邀请大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或职业指导专家、优秀校友、用人单位的代表等专业人士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加深学生对职业素质要求的认识和对用人单位的了解。3)就业指导与咨询。高校应考虑国家就业政策的变化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开设多种形式就业指导课,帮助大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对职业有准确的定位,从而为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概述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四个系统课程管理系统、社会实践系统、毕业设计系统、就业培训系统的内涵并对其进行了要素的系统分析。本文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未对该系统的要素进行量化研究,进而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影响路径和作用程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除了以上四大要素,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本文未做探讨,在未来研究中,我们将给予特别关注。

参考文献:

[1]乔海曙,李远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8(01).

[2]罗方清.基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课程体系设置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04).

[3]徐雪.加强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促进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04).

[4]邹向荣,杨亚俊,邵正隆.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系统的研究与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7).

[5]洪月华.毕业设计中信息素养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教论坛,2009(01).

[6]孔繁森.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5).

[7]孟庆勇,陈楠,于淼.如何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跨世纪, 2008.

[8]郑艳.基于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02).

创业培训论文篇6

关键词:终身学习 创业培训 职业教育课程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194-02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学习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终身学习一般是指社各个成员为有效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需求,贯穿人一生的,持续学习的过程。终身学习自提出以来,便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其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目前,终身学习作为一种思想和理念,已逐渐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法规制定、政策实施、教育改革、体制建立与完善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深入实施,不仅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全民终身学习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项创业创新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创业者主体进行持续、广泛、终身学习,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开展,对形成全社会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创业培训课程简介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政策的深入实施,针对创业活动开展的各种培训日益引起重视,作为创业培训活动重要载体和手段的创业培训课程在整个创业培训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为有效帮助中微小企业发展,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针对中微小企业主,开发了一系列的创业培训项目,主要包括GYB、SYB、IYB、EYB四个培训模块。通过相关培训项目的学习,有效激发中微小企业主的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帮助培训学员更好成长。该系列创业培训项目具有针对性,系统性,渐进性,高度参与性等特点。自2003年引进我国后,有效促进了我国创业培训项目的开展。目前,该创业培训课程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有效实施。

创业培训课程具有明显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特点,职业教育课程经过长期发展,按照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的不同,逐渐形成了俄罗斯制课程、MES课程、CBE课程、项目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在内的多种课程模式。职业教育课程以职业岗位作为出发点,通过对工作过程研究的日益深入,从相关职业的核心岗位中发现具有典型性的行动领域,并从行动领域中总结、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学习领域,通过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相互交融,统一形成具有具体化特征的学习任务已成为指导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重要理论之一。创业活动作为人们的一种特殊劳动方式,其包含了如运营、组织、运用技术、整合资源等特定的“行动领域”,通过对创业的各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归纳,形成可用于教学的“学习领域”,并将其进一步具体化为相关学习情景和学习任务,进而形成一系列的符合创业活动特点,并能适用于教学的创业培训课程。

二、创业培训课程建设思路

通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的指导,以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创业培训项目(包括GYB,SYB,IYB,EYB)为基础,利用该项目“1”与不同行业“X”间的融合,有效构建“1+X”创业培训课程,服务终身学习,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

首先,通过对不同行业创业者在实际创业过程中的工作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相关职业情景,归纳创业者典型行动领域,确定创业者行动领域构成,选择可行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框架,得到具有行业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框架和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对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创业培训项目(包括GYB,SYB,IYB,EYB)进行适当改善,在创业培训项目课程具体内容、课程组织形式、具体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促进创业培训项目与不同行业学习内容间的融合。最后,以项目为导向,通过两者间的不断融合,有效构建“1+X”创业培训课程,促进学员终身学习。

需要说明的是,创业培训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将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创业培训项目(包括GYB,SYB,IYB,EYB)作为“1”与不同行业“X”间进行有效融合;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创业者主体应坚持加强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有效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要;通过构建具有不同行业特点的“1+X”创业培训课程,应坚持满足创业者主体终身学习的需要。此外,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的指导下,对GYB,SYB,IYB,EYB等创业培训课程模块进行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改善等在创业培训课程建设中也应给予关注。

三、创业培训课程建设内容

在创业培训课程建设过程中,应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不同行业创业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得到具有不同行业特点的学习领域框架与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与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创业培训项目(包括GYB,SYB,IYB,EYB)进行适当融合,形成具有不同行业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创业培训课程在实际构建的过程中,以主要服务创业者主体终身学习为引领,逐渐对包括GYB,SYB,IYB,EYB在内的创业培训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形式、具体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评价方式作适当改善,并以创业者主体的实际创业过程作为重要评价方式进行积极有效的培训反馈,在实现“1+X”有效融合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培训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创业培训课程需求。创业培训课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加强不同行业工作过程内容和特点的研究,提升创业培训课程融合性

在大量行业调查与走访收集资料信息的基础上,以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创业培训项目为基础,通过筛选出一定数量的具体行业,对行业中微小企业创业者的职业工作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相关职业情景,归纳创业者典型行动领域,确定创业者行动领域构成,选择可行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框架,确定学习目标的过程,合理嫁接创业培训项目。在开展创业培训项目与不同行业间“1+X”融合性的过程中,不断提升“1+X”融合过程中的有效性,创业培训项目是基础,是不同行业的创业者进行创业需要掌握的基础和普遍理论;但这些普遍理论需要与行业实际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才能被不同行业的创业者认可和接收,才能实现“1+X”的有效融合。

2.突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的指导,彰显创业培训课程实践性

职业教育课程具有问题引导,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特点,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实现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将具有实践性、真实或接近真实特点的工作项目引入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选取要求学生能相对独立地实施整个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通过创业培训项目与不同行业间融合后的“1+X”创业培训课程的构建,能更有效地满足不同行业创业者的实际需求。为了进一步提升创业培训课程质量和效果,需要对处于不同创业阶段的创业者对创业理论的需求特点进行全面认识。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符合创业者成长规律,突出实践性,具有“1+X”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显得十分必要。

3.树立创业者主体地位,突出创业培训课程服务性

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要求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基A,以行动导向构建学习组织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创业者主体地位,主要培养其核心职业能力。对于创业者而言,其工作过程往往需要更长时间、更多精力的投入,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创业者有时需要进行贯穿一生、持续性的学习。因此,相比于其他工作,创业者更需要尽早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由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创业培训项目(包括GYB、SYB、IYB、EYB),基本涵盖了企业产生,企业创立,企业提升,企业扩大等不同企业发展阶段。对于大多数中微小企业的创业者而言,该创业培训课程基本可满足需求;但随着社会发展与经济竞争激烈程度的加深,该培训课程应在有效结合不同行业特点的基础上,从课程外延和内涵进行进一步补充和加强,以满足中微小企业的创业者日益增长的持续学习需要,突出服务性。

四、总结

创业活动以其需要持续、广泛学习的特点对创业者主体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而针对创业活动开设的创业培训课程对服务社会终身学习氛围的形成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创业培训课程具有明显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特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的指导,以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创业培训项目(包括GYB,SYB,IYB,EYB)为基础,利用该项目“1”与不同行业“X”间的融合,可有效构建“1+X”创业培训课程。

创业培训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加强不同行业工作过程内容和特点的研究,提升创业培训课程融合性;突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的指导,彰显创业培训课程实践性;树立创业者主体地位,突出创业培训课程服务性;其中,融合性是前提,实践性是基础,服务性是主线。

通过创业培训课程的建设与推广,可有效服务社会终身学习氛围的形成,助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伟远等. 国际论坛: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实践.[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

[2] 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 SYB创办你的企业.[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 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9),7-13.

[4] 刘惠坚,李桂霞.对高职教育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3),100-101..

[5] 吕鑫祥.高职课程改革的若干理论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30-33.

[6]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8-78.

[7] 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B转型B升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8-156.

[8]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年回眸: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1985~2005)[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47-285.

[9]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5-42.

[10] 黄达人等. 高职的前程.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创业培训论文篇7

关键词:SYB;创业培训;职业院校;探讨

SYB是英文Start Your Business的简称,翻译为“创办你的企业”。SYB是国际劳工组织积极倡导的专门为微小企业创业者量身定做的国际化标准的培训项目。SYB起源于瑞典,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叫“看管你的企业”,由于70年代开发的教材取得了成功,77年瑞典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改编为IYB,到90年代IYB有了另一个成员SYB,它是国际劳工组织在斐济做培训时开发的。1998年在SIYB中又衍生了GYB。GYB中一部份内容包含在SYB中但并不完全。

目前, SYB培训项目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推广,我国从1998年引进,在北京、上海、苏州三个城市试点,2003年底,向百个城市推广创业培训。2001~2003年:80万人参加创业培训,培训后30多万人实现了创业或自谋职业。2004年7月正式启动SYB中国项目。该培训项目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再创业产生了良好效果, 也给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带来启示。 本文从高校开展培训的重要性和如何开展培训进行探讨。

一、SYB的构成

SYB项目由培训、实际操作以及后续的支持服务组合而成。SYB 培训项目的内容共有10步,由两大部分构成。

1.SYB 创业意识培训 (前2步)

本部分内容帮助学员了解成功的小企业家的特征和创办企业失败的共同原因;评价他们是否合适创办小企业;估算他们创办小企业所需的资金;选择一个切合实际的企业构思。

2.SYB 创业计划培训 (后8步)

本部分内容向学员传授如何准备创业计划;创办他们的新企业所要采取的行动。具体包括:评估你的市场、企业的人员组织、选择一种法律形态、法律环境和你的责任、预测启动资金需求、制订利润计划、判断你的企业能否生存、开办企业等八步。

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SYB创业培训开展情况简介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于2014年11月开始举办第一期SYB创业培训项目,培训对象为完全自愿报名参加的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大三学生,培训免费。目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SYB创业培训项目已成功举办6期,培训学员1000多人。每一期SYB创业培训尽量控制在三个星期内通过14次的授课完成SYB创业培训的所有内容,每次授课时间为2.5小时。每次课程结束后均要求学生填写《每日培训意见反馈表》,所有课程上完后每一位学员要填写《SYB 培训班期末评估表》,并完成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学员培训合格后将获得由国际劳工组织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统一颁发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

1.授课班级的确定和师资配备

SYB创业培训实行小班教W(国际标准U型教室,25人/班)。我校参照国际标准,从实际情况出发,将每班人数控制在30人。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每一期开设班数尽量控制在15个班以内。

参与我校SYB创业培训授课的教师均参加了由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培训中心组织的创业培训(SYB)课程师资培训班,并获得了由国际劳工组织、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培训和认证的SYB /SIYB 创业培训讲师资格。从授课教师的学历来看,所有教师均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为教学提供了可靠保证。

2.教学条件、教材、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

为了保障创业培训的教学场地,每间SYB教室均配置了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设施,基本上达到SYB创业培训所要求的教学条件。SYB 创业培训教材包括《创业培训手册》和《创业计划书》。《创业培训手册》包括第一步和第二步,可以独立使用,用来衡量受培训者的创业素质。《创业计划培训册》包括第三步至第十步,引导学员完成创业要经历的各个环节和步骤,提供创办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判断自己的企业能否开办下去。《创业计划书》是培训的最后结果,学员只要将培训中做完的练习系统地填入创业计划书中,就形成了自己的创业计划,并可根据创业计划,在时机成熟时采取行动,开办自己的企业。

三、当前高校SYB创业培训中的不足

1.创业培训学生的选择与覆盖面不广

现阶段,SYB 虽然在高校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 SYB 在学生的选择和覆盖面缺口很大。按照国家对创业培训的支持,对于每一个参加 SYB 培训的院校都会给予补贴,并将为获得培训合格证书的院校提供免费小额贷款。而在开办SYB培训的高校中绝大部分是一年举办两期培训。受 SYB 创业培训小班化教学特点的限制,培训的人数十分有限。由于课程培训模式的限制,使得 SYB 大大降低了培训的实际有效覆盖面。

2.创业培训的师资薄弱

SYB 创业培训对培训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能完全模拟创业的过程,通过教学中的互动,按照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创业计划书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的正确方向

按照SYB模式进行培训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严格按照SYB的内涵和具体标准来操作,针对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并借鉴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成功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规范教育培训活动,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积极条件。

首先,深化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的认识。我们要把创业教育及培训活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到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每一个教学环节。 其次,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层面上,更要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一要增加案例教学,让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和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二要增加模拟仿真为主的实战训练,如可以建立仿真的模拟公司,让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如何开办企业,如何解决企业在管理和经营中的问题有深入了解。三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书,使学生在结束培训之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创业计划书进行成功创业。再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跨学科型教师,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国际劳工局. 创办你的企业[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SYB项目介绍及在高等院校实施的探索,费黎艳,范明耀,黄欢,嘉兴学院学报,第19卷第4期,2007年7月

创业培训论文篇8

关键词:供电企业;新员工;培训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11—02



随着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引入高技能人才是电力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最重要的生力军与潜在资源。而新员工对工作充满热情,但同时也存在着因为对工作环境不熟悉和对公司了解不够而无所适从,引发工作效率低下等不足。因此,进行适当的系统职业化培训是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电力企业的必要过程,从而提升整个电力企业的团队职业形象和团队协作技能,使得新员工便于管理和进行自我管理,形成企业发展的良好动力。如何结合本单位的现状有针对性、有目标,卓有成效地有的放矢则是培训组织单位的关键。

一、新员工培训的类型分析

(一)针对培训目标而言,新员工培训具有高层次性。最近几年,国网公司的新进员工多数是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人员,一般都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还有许多学员有留学经历,由此可见,新员工培训具有高层次性,其目标是使其成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训的本质而言,新员工培训具有创造性的特点。作为高级技术人才,与一般人才最基本的区别就在于其创造性,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专业技术人员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不能勤于探索,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因此,在新员工培训中,除了了解岗位本身所需的技能外,还需要选择一些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开发创造性思维,激发其创造欲望,以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尝试性的创造实践。

(三)培训内容而言,新员工培训旨在于增强新入职员工对供电公司的归属感和对公司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大家的团队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实际操作技能,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因此,对新员工培训应具有极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岗位适应性,培训内容的设计要根据不同员工的专业要求、岗位要求,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并选择相应的培训途径。

二、培训课程的设置

对新员工培训课程的设置,需根据培训对象、发展方向、岗位实际需要、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来确定。从总体来看,对新员工培训内容除了一些公司文化、经营理念等基础课程外,还需设置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两个方面的课程。

(一)有关专业知识,其中包括专业的理论、方法和相关技术知识。从培训专业上可分为继电保护、营销、变电运行、输电线路检修及运行和电气试验等专业。作为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可针对个人所学的专业,有目的性的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从而帮助员工更快地适应岗位要求。

(二)可以开设一些必要的基础文化、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课程,例如应用文写作、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计算机知识、电力相关的政策法规知识等。

(三)开设一些技术前沿讲座,开拓员工视野。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应具有超前性的特点。工作中专业技术人员要进行创造性活动,就需要不断地吸收、储备大量的知识,在教学设计上,除了技术理论知识外,而且需要有最新成果来充实专业技术人员,让培训学员能够了解最新技术成果,训练学员预测未来的能力,掌握未来发展的理论知识。

设置理论课程时,讲授的内容不宜过多,时间安排也不能太过紧凑,因此,理论课程的设置应确保其基础性、高效性、合理性,保证学员该学则学,学必学懂,不可高深繁杂。

(四)开设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中,许多新进员工虽然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但由于书本知识更新的滞后性,许多人员并未接触实际操作,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造成实际操作能力差。因此,在新员工培训中,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则尤为重要,它不仅可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加深理解,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培训老师的选择

培训老师的选择是培训工作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般选择培训老师有内部和外部两种人员。

(一)内部人员

1、选择内部人员有以下优点

(1)对企业内部实际情况非常熟悉,易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

(2)能激励员工的上进心,为员工树立一个榜样,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内部人员也存在一些风险

(1)选择范围小。

(2)权威性不高。

(二)外部人员

1、选择聘请外部专家有以下优点

(1)选择范围大。

(2)带来许多全新的理念,可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不利影响。

(3)使员工产生新鲜感、好奇心,容易营造学习气氛。

2、外部人员也存在一些风险

(1)传授的内容可能不适用。

(2)可能偏重于理论,对实际技能认识不足。

四、培训方式的选择

随着培训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培训实践的深入,各种培训方法日臻成熟。目前,主要的培训方法是:课堂讨论法、提问法、团队法、研讨法、角色扮演法等,培训方法的选择对培

训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从众多企业举办的培训来看,传统的讲授方法占多数,讲授老师多采取PPT授课方式。这种方式有其优点:讲授方便、资源丰富。同时也存在一定缺陷:屏幕信息量太多,重点不突出。其中角色扮演的方法授课,老师可以请学员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各自角色的职能,从而更好地熟悉业务知识,事实证明,此类方法所获得的培训效果最为显著。因此,在进行新员工培训中需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法,拓宽培训模式。

五、培训考核机制的设置

培训是否令人满意,考核是依据。在培训期间可采取对学员和培训老师同时考核的方式:

(一)学员可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训考核相结合,让每个学员有紧迫感和压力感,促使每个学员认真培训。

(二)对培训老师可进行实训和理论课的考核。在培训期间,让学员对培训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讲课方法、讲课内容、表达能力、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也可请专业老师旁听培训老师授课,并对其提出专业意见,以促使培训老师在培训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六、员工培训激励机制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