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手工会计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6:09

手工会计论文

手工会计论文篇1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式使用之前,必须与手工并行运行一段时间,以检验其是否达到预定目标,软件是否有缺陷或错误,以及系统的合法性、安全性、可靠性等。这一阶段称为试运行阶段。

1、试运行的目的

会计核算软件,无论是自己研制或是购买的,一般在开发时已对软件的功能及有关性能进行了测试和鉴定。但是,首先,这些测试一般是采用数据模拟方式,与单位实际会计业务相差很远;其次,对一些通用软件,大量的初始化定义工作如成本核算、报表编制等,都由用户定义,也难免出现差错;此外,会计软件是一种待殊软件,使用时要确保万无一失。因此,会计核算软件必须经过试运行才能投入正式作用。

(1)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检查。通过试运行,检查核算软件所能完成的功能是否达到了原设计的要求,每一功能模块是否按规定的处理程序及方法完成核算业务。

(2)正确性检查。通过试运行,并与手工比较,检验会计核算软件在记帐、编制报表、成本核算、工资计算等业务处理的正确与否。

(3)合法性检查。检查会计核算软件是否符合财政部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的几项规定的有关要求,是否符合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

(4)可靠性、安全性检查。检查整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安全可靠,能否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能否防止一些意外事故等等。

(5)及时性。系统运转,能否保证及时提供、上报有关会计信息,包括帐、表等。

(6)例外情况检查。通过试运行,及时发现一些原先设计时未加考虑的例外事件,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完善软件。

总之,通过试运行,及时发现设计中的一些错误、问题,排除一些隐患,完善功能,保证会计核算软件在投入使用后尽量不发生或少发生问题。

2、试运行阶段的主要工作

财政部规定,会计核算软件要经过三个月以上的试运行。对于由财政部主持评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要求在四个以上用户跨年度运行半年以上。

在试运行阶段,一方面手工核算工作仍要继续,另一方面要花力量组织并输入计算机会计核算所需的当月数据,包括记帐凭证、成本核算数据、职工考勤等,操作计算机完成有关会计核算业务,并输出所有总帐、明细帐、报表和有关核算中间结果。分析计算机输出结果与手工帐表数据比较,查找差异原因,若属软件设计原因,就必须由有关人员修改程序,改正缺陷。

3、试运行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1)试运行阶段,手工和计算机两套系统同时运转。这势必增加财会人员的工作量。

一般会计人员除了需多编制凭证外,还负责输入或复核和结果分析比较等任务,工作量十分大,因此,一定要加强管理,做好思想工作,领导要大力支持,全力以赴,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赢得有关人员特别是财会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保证试运行工作顺利进行。

(2)试运行要取得预期效果,除了软件性能外,还要依靠慎密的组织、严格的管理和较好的人员素质。因此在此阶段,要按照有关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工作,并严格遵照系统使用操作说明书和有关管理制度。并必须配备熟悉本单位会计核算业务和电子计算机知识、系统开发知识的系统管理人员。目前,许多单位试运行时间拖得很长,有的超过几年,甚至最后失败,往往不是软件本身设计问题,而是应用部门在这些方面跟上不,最后不得不甩掉计算机,回到手工核算状态。

(3)输入的数据尤其是凭证数据准确与否是保证手工与计算机输出结果一致的关键。

记帐凭证编制必须严格按照系统有关规定,不得省略有关项目、内容,科目必须明细到规定的最低级数,保证凭证输入的质量,所有记帐凭证在记帐前必须复检,杜绝凭证重输、漏输。

(4)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能在某些方面改变了原手工处理习惯和方法,因此,必须敦促会计人员按新的要求、新的方法处理,以保证核算结果的可比性。

(5)手工核算与计算机核算结果的一致性问题。一般情况下,这两者结果应该一致。

但由于计算机精度高,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来的一些数据,与手工有一定误差。如成本核算中的水电汽暖费、材料差异、工资、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等费用分配,可能会出现几分、几角的误差,导致手工与计算机核算对不起来,也影响到有关总帐、明细帐,最后影响有关报表。这种误差属正常的,不应是问题。因此对于手工与计算机核算结果不一致问题,首先应分析差异原因,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对不正常的,还要看是人工原因还是软件问题,然后纠正。

二、替代手工核算程序

1、替代手工核算的基本条件

当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经过一定时期的试运行,达到有关要求规定,就应甩掉手工,由计算机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会计电算化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使财会人员摆脱繁琐的记帐、算帐、报帐工作。但是对通过试运行没有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及时得到改进的会计软件,不能保证在正式运行中不出问题。要保证正常运转,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因此,财政部在"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中规定,替代手工记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单位获得“会计工作达标单位”证书。

(2)采用的会计核算软件已通过评审。

(3)与手工并行运行三个月以上,保存有完整的与手工核算相一致的数据。

(4)配有专门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可计算机终端,并配有指定的专职或兼职的上机操作人员。

(5)有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包括操作人员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预防记帐凭证等数据未经审核而输入计算机的措施;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记帐凭证未经复核而登帐的措施;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制度。

(6)有严格的硬件、软件管理制度,包括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转的措施;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安全保密的措施;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监督制度。

(7)有严格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2、替代手工核算的审批程序和要求

各单位替代手工记帐的审批,分别由以下单位办理:

(1)地方各单位由同级财政部门或其授权单位审批。

(2)国务院直属单位由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年末一次汇总,报财政部备案。

(3)军队各单位的审批权限由总后勤部财务部规定。

申请单位应提交以下资料: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管理资料;计算机会计科目代码和其它有关代码及编制说明;试运行简况及输出的帐、证、表样本。

3、替代手工核算的二种方式

从试运行向计算机系统转换,替代手工核算,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全部核算业务一次性完成转换;另一种方式是分阶段逐步转换,以保证系统可靠,平衡过度。对于会计业务量大,处理复杂的系统,宜采用分阶段转换方式,先易后难。对于那些业务简单或单项应用的核算业务,可用一次性转换方式。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替代手工核算后,大部分会计核算工作就由计算机完成。在这一阶段,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有:

(1)安软件要求在计算机上完成各种帐、表的月、季、年初始化工作;

(2)记帐凭证编制及审核工作;

(3)输入日常核算数据,包括记帐凭证、成本核算数据、职工考勤、新增固定资产卡片等,并复核;

(4)操作计算机完成各项核算业务;

(5)查询和打印输出有关会计帐目、凭证、报表及其他有关会计数据;

(6)保管好会计档案资料;

手工会计论文篇2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毕业论文;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34-0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学科,专业培养的目的是掌握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相关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内蒙古是我国农牧业大省,培养应用型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内蒙高校食品专业的首要任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实验和毕业论文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设置的实验类课程和毕业论文环节已经满足不了学生进入食品企业后的能力要求。因此,进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和毕业论文环节的改革与探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的竞争力,而且对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生教学水平和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践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1.实验课程的设置偏少。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多数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更要求我们要在具体的实验中来应用理论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而且也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和热情,另外,学生整体的实验操作能力太差,部分同学根本不懂得怎样正确的进行基础实验仪器的操作。

2.学生能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的平台几乎没有。工程教育、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都只是进入企业参观,由于人数众多,大多同学在实习后根本没学到任何东西,更别提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了。在进入大三以后,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这样部分学生如果对理论课上的某些知识感兴趣,就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和理解,但是,就目前的条件,无法满足多数学生的实际操作要求,这样就要求我们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一个科研创作平台,来吸引和调动学生的科研创作热情。

3.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太晚。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是在大学四年级,这样学生就会同时面临就业、考研和毕业论文设计的三重压力,如果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松懈,这样就会使毕业论文设计失去它真正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整合、科学分组,从而形成一个合理的科研实验室。同时,让学生在大三的时候就可以自愿进入实验室来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这样就可以明显地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改革与探讨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课设置内容的改革。食品专业的应用性,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科研工作中,要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出发点,要以教学联系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思维来努力将理论知识应用在科学研究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机的衔接起来,使其融会贯通,进一步系统化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实验课程的设置对于理解和升华理论教学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做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科研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用性、技术性很强,实验课程的设置要进行精细规划,最大限度的将理论知识系统联系在一起,同时加强创新型和设计型实验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水平。

2.加强实习基地和校内小型食品加工厂的建设。加工实习经费的投入,结合校内相关实验室和设备建立校内小型食品加工厂,让本科生能亲自动手进行食品工艺的生产和创造;同时以产学研结合为平台,充分利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加强院企合作,建立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提高,促进其就业。

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环节的改革。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是本科教学水平、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科研水平、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对于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来讲,毕业环节是最终的归宿。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已经具备了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所以,毕业环节中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检验前三年教学成果的最好手段。因此,在毕业环节中可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改革:调整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现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都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这样学生就会同时面临就业、考研和毕业论文设计的三重压力,如果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松懈,这样就会使毕业论文设计失去它真正的意义。所以,应该容许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实践,这样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科研热情。调整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和内容。目前采取的内容和形式只有学生跟着老师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比较单一和死板。进行改革的话,可以采取形式和内容相结合,进行综合改革。①可以容许学生自由选择合适的实验课题和导师进行科研创作;②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形成小组来进行一项系统的科研创作,每个人负责一个部分,开展实验研究需要整个团队进行。③导师可以给出规定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去设计技术路线,也可以容许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合理的实验内容提交导师审查后开展。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评价体系。目前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价体系单一,只有学生答辩、老师给分这样一种形式,不能完全体现出学生的科研素养的高低,所以很有必要进行改革,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体系的改革:①毕业实验的出勤率、实际动手做实验的能力。②实验结果是否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③毕业论文的撰写、论文答辩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汪磊,汪又先,游新勇,等.工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1,(6):59-61.

[2]蒋益虹.综合性大学食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02,(10):66-68.

[3]汪磊,游新勇,王国泽,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7):1-3.

[4]郑亦平,库夭梅,余小林,等.农科院校食品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创新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9):134-136.

[5]高海生,康维民,张红新,等.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的实践教学体系[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24-27.

[6]李苏红,公勋,赵秀红,等.以科研导师制促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812-3814.

手工会计论文篇3

关键词:毕业论文;指导课程;土木工程

基金项目:江西科技学院校级教改课题“基于CIDO模式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JY1504)。

1 前言

毕业论文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大学本科教育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课程的全面总结,也是对之前各个教学的继续深化与拓宽[1]。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不仅能反映出每个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科研思维的方法、写作水平的高下,也能折射出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2]。但是,在目前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大量的毕业设计出现雷同情况,学生的能力培养欠缺,出现大批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而设计、施工单位却寻觅不到合适人才的状况。

针对此种情况,本文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如何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两方面加以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指导》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2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

2.1 选题单一或脱离实际

题目决定毕业设计的内容,课程概念多、实践性强。但土木工程学院学生毕业论文题目大多集中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应力简支T梁上部结构设计,或者辅以施工组织设计,沉降观测等。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又以3-4层多层框架结构为主。主要是因为毕业设计要求本科生结合4年所学专业知识,所以基本以手算为主。而结构又必须考虑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只有底部剪力法可通过手算完成。反应谱振型分解法及时程分析法均需靠电脑才能完成。只有框架结构属于剪切变形为主,符合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所以这也就是毕业设计以框架结构设计为主的原因。

2.2 大多数学生专业知识没学好,毕业设计难于入手

学生基本都是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书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施工图。但很多学生建筑图纸部分就耗费大量时间。后面的结构布置已经丧失信心,能简便则简便。

至于结构设计中的重难点,学生往往更难把握。楼板设计及次梁设计属毕业设计的次要内容。水平荷载及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是毕业设计的重点。很多学生往往对力学基础课程掌握不扎实,对于弯矩二次分配法的应用更是无从下手。

同时,荷载效应组合及梁柱截面设计通常是毕业设计的难点。如果学生能坚持手算到最后,那么内力组合也就会通过请教与自学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任务。

2.3 施工图纸不符合现行规范标准

很多学生在进行冗长的手算完成后,往往还是对自己所做的论文题目缺乏清晰的思路。所以图纸也只是仿造同学的图纸,修改开间进深的尺寸及配筋。其中有很多不合规范之处。而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图纸的质量。

2.4 指导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论文指导能力直接影响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从指导选题、写作到答辩,指导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选题是毕业设计的源头,毕业论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选题方向。但现在许多指导教师给的选题方向偏大、任务过重,还存在偏难,或者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超出本科生毕业设计能力水平。加之指导教师本身教学与科研任务繁重,无法分担太多精力指导学生,学生自己在摸索过程中容易犯错,致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写作过程中与指导教师沟通不畅或者教师指导不力的情况发生。

3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建议

3.1 选题多元化。

根据指导老师的课题研究方向或是工程实际项目,或者参考学生毕业实习岗位,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毕业设计题目,尽可能真题真做。同时题目难易程度也应适中,能够体现目前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前沿问题,能够对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充。

3.2 严格要求学生并认真指导

毕业答辩前对学生进行预答辩,或者阶段性审查。及时发现学生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并督促其整改。对检查不过关或是预答辩不过关的学生,推迟其答辩时间或是取消答辩资格,整体学风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同时,指导老师也应加强督促,并定期追踪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如果所带学生数较多,还应集中指导所有学生,并合理规划各学生进度。对设计能力较强的同学,可要求更严格后期准备推优。对进度较慢的同学加强检查力度,加大检查频率。主要教会学生理清设计思路,运用正确的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参考规范及查阅相关资料能力。

3.3 参考国家标准规范制图

国家分别制定了《建筑设计制图标准》及《结构设计制图标准》,很多按自己制图习惯绘图的习惯应督促其整改。甚至有些同学动手能力较弱,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尚欠缺。教师不可能手把手进行指导,应充分发挥组员团队合作能力,采取帮扶政策,引导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同学。

4 结论

目前,大学毕业生流行“毕业就失业”,主要是学生在大学四年没有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很多学生大学四年混混沌沌、迷迷茫茫中度过,平时课堂也难以集中注意力。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优势,并鼓励学生深层探究,大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毕业前的3年里学有所获,不至于毕业设计无从下手。

本文主要从3方面阐述了目前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毕业设计是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后环节,也 学校本科评估的主要支撑材料,学校及学生均应引起重视,并提高毕业设计完成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丽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2] 陈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若干问题剖析[J].东南大学学报,2012(14):24-27.

[3] 周红星,李兵,赵瑞芬.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12):177~178.

[4] 刘正远,段玉玺.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03).

[5]季民,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05).

[6] 欧孝夺.基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2005(30),16~19.

手工会计论文篇4

目前我国会计论文主要分为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又称科研论文、研究论文、专题论文,是会计学界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及科研人员总结科研成果,送交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学术出版社或学术会议发表或宣读交流的论文。

毕业论文主要是指学位论文。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论文写作。学位论文是各类毕业生或同等学历人员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写出的论文,即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对于学士论文,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技能,解决不太复杂的课题;对于硕士研究生论文,要求能够充分地反映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对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见解;对于博士研究生论文,则要求反映作者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该学科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创造性成果,对会计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毕业论文还包括在我国接受高等专科教育财经类学生的毕业论文。版权所有

二、会计论文作用和特点

(一)会计论文的作用

1.会计论文的写作是会计研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会计研究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广大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及会计学者,紧密结合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贯彻执行新《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通过撰写会计论文,对企业会计制度转轨和企业改革(如兼并、破产、关闭、出售、公司制改建、债转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业集团)中的财务管理、资金成本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等方面,以及会计新领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社会会计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会计论文是总结会计经济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发展会计理论,以指导会计实践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有上百家财经类期刊刊登会计论文。中国会计学会秘书处为了总结前一年度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每年还组织前一年度会计学论文评选活动,并将获奖论文汇编成册出版,由此激发了广大会计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热情,推动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并以正确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会计改革深入进行。

3.写作会计论文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考核会计专业人员和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等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学术性即科学性,是指在论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会计论文的学术性不仅表现在应用价值上,而且表现在理论价值上。主要表现为:

会计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建设与发展会计学科领域,描述会计经济活动中某一新的现象、新的发现,对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实践上的价值;

在理论上,对新的发明和创造有深入的理性分析,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通过严密逻辑推导,求得规律性认识,丰富原有理论体系或者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手工会计论文篇5

目前我国会计论文主要分为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又称科研论文、研究论文、专题论文,是会计学界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及科研人员总结科研成果,送交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学术出版社或学术会议发表或宣读交流的论文。

毕业论文主要是指学位论文。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论文写作。学位论文是各类毕业生或同等学历人员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写出的论文,即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对于学士论文,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技能,解决不太复杂的课题;对于硕士研究生论文,要求能够充分地反映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对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见解;对于博士研究生论文,则要求反映作者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该学科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创造性成果,对会计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毕业论文还包括在我国接受高等专科教育财经类学生的毕业论文。版权所有

二、会计论文作用和特点

(一)会计论文的作用

1.会计论文的写作是会计研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会计研究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广大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及会计学者,紧密结合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贯彻执行新《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通过撰写会计论文,对企业会计制度转轨和企业改革(如兼并、破产、关闭、出售、公司制改建、债转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业集团)中的财务管理、资金成本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等方面,以及会计新领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社会会计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会计论文是总结会计经济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发展会计理论,以指导会计实践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有上百家财经类期刊刊登会计论文。中国会计学会秘书处为了总结前一年度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每年还组织前一年度会计学论文评选活动,并将获奖论文汇编成册出版,由此激发了广大会计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热情,推动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并以正确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会计改革深入进行。

3.写作会计论文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考核会计专业人员和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等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学术性即科学性,是指在论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会计论文的学术性不仅表现在应用价值上,而且表现在理论价值上。主要表现为:

会计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建设与发展会计学科领域,描述会计经济活动中某一新的现象、新的发现,对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实践上的价值;

在理论上,对新的发明和创造有深入的理性分析,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通过严密逻辑推导,求得规律性认识,丰富原有理论体系或者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手工会计论文篇6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电算会计岗位; 职业能力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22 . 038

[中图分类号]f232;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0)22- 0079 - 03中国论文联盟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信息化后的电算会计岗位与手工会计岗位相比,在工作任务、职责分工、内部控制要求上都有较大差别。如何使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具备电算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适应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是一个值得会计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与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化下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及主要岗位的分析,提出了培养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措施。

一、会计信息化及其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2000年在深圳举行的“首届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理论界首次提出了“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现代信息系统。从本质上看,“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在系统地位、目标、功能范围、层次、技术手段、信息输入输出、理论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区别。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并不是在口号或名词上的推敲,关键是一种观念的倡导,真正体现了网络环境下会计工作的重心由会计核算向会计管理转变。 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及会计人员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一) 促使会计从传统的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

会计信息化导致会计管理思想从事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从而使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决策型发展。在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信息处理手段的现代化,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更加方便和简洁,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如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工作可以由会计软件全部或部分完成。信息化使会计人员从繁杂、单调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发挥会计的决策、管理、控制职能。

(二) 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有更大的深度和广度。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需要掌握更丰富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从业知识,不管是在手工还是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是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会计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以及行业财务制度和会计电算化等。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会计学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深入到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业务处理由手工记账转变为计算机记账,传统的会计业务处理转变为以会计数据分析为主,会计人员的主要精力由制造会计信息变为对计算机产生的会计信息进一步加工、分析、处理,因此会计人员必须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会计工作。此外,会计人员还必须具备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

(三) 对会计工作岗位分工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工作岗位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按会计工作的不同内容进行划分,相应地配备会计人员开展数据处理工作。实施会计信息化后,原先由会计人员分工完成的许多内容都由计算机集中自动地完成,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工作内容和岗位,因此组织分工和人员配备必然会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当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时,企业内部传统的部门界线、数据处理职能分隔将越来越模糊。届时,企业会计组织内部的岗位职责都需要重新定义和组合。

二、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及主要岗位

实施会计信息化后,会计数据的来源与和方式、会计管理的操作形式、工作流程与手工会计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必须对原有的手工会计工作流程进行调整与优化,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电算会计岗位工作制度。信息化下的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实施信息化后的会计工作流程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手工会计岗位分工已不能完全适应电算化工作的要求。根据电算会计工作的流程和特点,企业的会计岗位分工应由传统的以账务报表岗位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管理员岗位为核心的岗位架构。具体地说,电算会计工作岗位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数据分析员。

系统管理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阶段,负责协调软件开发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根据软件评审要求,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行阶段,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帮助系统操作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检查督促系统操作员对数据的备份情况。检查各操作员操作日志记载情况。

系统操作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将审核过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及时、准确地录入计算机,同时通过计算机输入界面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初步核对。根据数据审核员核实过的会计数据进行凭证过账。进行银行对账工作及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完成账务处理系统的期末处理及结账工作,编制会计报表,及时输出打印会计凭证和有关会计数据。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数据安全,每天进行数据的备份并妥善保管备份数据。由于系统操作员的工作内容较多,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操作员岗位并进行权限设置和分工。

数据审核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根据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审核反映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原始凭证,及时将审核过的原始凭证交系统操作员输入计算机。根据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审核输入后、登账前的会计数据和输出的会计凭证、各种账表。

数据分析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模型和分析时间,为企业经营管理及时提供信息。根据单位管理者的需要对企业的各种报表、账簿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以满足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的重大项目实施前,应通过历史会计数据的分析,为决策提供详实、准确、有理有据的事前预测分析报告;企业的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通过对有关会计数据的分析,提供项目实施情况(如进度、成本、费用等)分析报告;企业的重大项目实施后,应通过对会计数据的分析,提供项目总结的分析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电算会计岗位和手工环境下的基本会计岗位并不是完全分离独立的,除了某些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如出纳和数据审核员),由不同的人担任外,电算会计岗位和基本会计岗位可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前提下交叉设置。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三、电算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根据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及其主要工作岗位,我们可以构建出电算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框架(见表1)。

四、培养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措施

(一) 明确会计信息化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不同地区的会计信息化程度不同,因此各地区的高校应根据所在省市的经济发展特点及信息化水平,选择恰当的培养目标。以广东省的地方高校为例,由于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有8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或部分实现会计信息化。因此可以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一批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具备相当的会计软件实操能力和系统实施能力的学生。中国论文联盟

(二)根据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改革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

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是以理论教学体系为出发点的,追求的是以“学科完整”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为培养能适应会计信息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应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体系,根据电算会计的工作流程,以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以“工作过程完整”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为使会计专业学生既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应由职业素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3部分组成。整个课程体系要以专业核心课为中心,而专业核心课应该是基于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和岗位职业能力开发出来的。表2是根据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框架开发出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以上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也要在传统的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基础上,根据会计信息化的需要创新教学内容。例如计算机基础课可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除了讲授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文字录入、办公软件的操作知识外,还应讲授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会计软件的安装与维护、数据库应用技术、病毒防护知识,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为系统管理员岗位的职业能力。再如成本会计实务可以在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erp系统中成本管理、生产管理等模块的内容,把手工环境和计算机环境下的成本会计核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三) 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确定了培养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后,还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开发、技能的培养。单一的课堂讲授方法明显不利于学生电算会计技能的培养,会计教师应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根据每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不断变革课程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电算会计技能,可综合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练习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程实验中去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需要老师各课程开课之前制订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用合适的案例。其中案例的取得可通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自行设计教学案例。例如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教师可设计一个大案例,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始终,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可设计一个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事项,基于手工会计工作过程,让学生掌握货币资金、采购、生产、销售、筹资、投资业务等会计核算工作。然后在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中,以同样的经济业务,基于电算会计工作过程,上机操作初始化设置、建账、凭证处理、记账、结账、报表输出等项会计电算化工作。通过手工会计处理和电算化会计处理的对比,让抽象、难懂的会计知识变得易理解、易掌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企业中承担会计工作。例如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可以根据电算会计下的不同岗位: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数据分析员设置对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担任不同角色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务,通过这种仿真的角色体验、真实的财务软件操作,营造出仿真度高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实现校内教学与实际电算会计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 工作过程导向法

工作过程导向法即按照企业会计工作的过程设置教学顺序和内容。例如“成本会计实务”,可按照“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项目—确定成本计算期—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成本会计工作过程,按顺序开展课程教学,每一个工作过程设置一个小案例,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成本会计工作流程,把抽象概念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实际会计工作技能。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4. 设错教学法

传统教学往往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尽力避免学生的操作出现错误,使学生在理想的实验操作环境下按照老师的指导,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这种方法看起来能顺利完成课程的学习,但学生一旦遇到实际工作问题,就会束手无策。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电算会计技能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运用设错教学法。教师可有意在学生经常出错但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设置一些问题案例。鼓励他们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探索和分析,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发生的原因并自行设计纠正错误的方案,不断强化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减少学习过程中对老师的依赖。中国论文联盟

5. 实战演练教学法

在每门课程实验环节或综合模拟实验课程中都可以应用实战演练教学法。如校内电算化会计模拟实习可借助一个中小型企业一个月真实的经济业务事项,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利用财务软件独立完成创建账套、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编制会计报表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

(四) 制定电算会计技能考核标准

当前各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还是以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标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评价不够重视。与手工会计岗位相比,电算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实操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例如在手工会计下,即使总账和明细账对账不平衡,会计人员仍可进行期末结账,但在电算化环境下,如果总账和明细账的对账结果不平衡,系统将会拒绝用户的结账操作,会计人员必须认真检查软件内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调整错账后才能正常结账,这对会计人员的软件操作能力和会计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明显,只对理论知识考核而忽略对电算会计实践能力的考核,难以全面审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学校应该制定一个电算会计技能考核的标准,可根据表1的电算会计主要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对学生是否具备完整的电算会计技能进行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可由老师自行命题考核,也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课程实验作品并结合口头答辩的方式,还可采用让学生在课后参加面向社会的一些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方式。如鼓励学生课外学习考取用友及金蝶erp财务管理专家认证、初中级会计电算化证,参加各级会计职称考试等。

主要参考文献中国论文联盟

[1] 王振东.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问题的探讨[j].山东经济,2006(5): 112-115.

[2] 赵建新. 高职会计核心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9):163-165.

[3] 蒋永根.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途径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7).

手工会计论文篇7

关键词:手工艺;艺术设计;20世纪;工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55-01

中国艺术设计从遭遇现代性开始,就面临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这也成为中国艺术设计现代转型的根本任务与目的。而这种转型应建立在中国社会的需要和艺术设计本身的发展之上,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20世纪的中国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概念的转变,这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历史的必然趋势,即现代性趋势,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一、20世纪初,西方艺术对中国的影响

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上看来,集中反映在对“工艺美术”概念及其发展问题的认识上。对中国艺术设计而言,晚清之后,中西方文明的两次碰撞与交流产生了两个阶段性的成果:一,民国之前西方美术观念被引入中国,美术与中国古老的词语“工艺”结合生成为“工艺美术”概念(这一概念是产生在中国还是从日本引入,学界还未明确,由于二者文化同源,工艺美术中的“工艺”概念是属于汉语语系。);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现代设计理念被引进国内,从而成为了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设计分支在中国生根,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开始与国际接轨。

在20世纪初中国受外来美术思潮的影响,大多数人都是从美术的角度去理解中国传统工艺,虽与当时欧洲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Arts & Crafts)有所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莫里斯倡导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以反抗大机械工业为目的,而提倡回到像中世纪的手工作坊的形式来实现其艺术理想,但中国本身就缺乏大工业基础,在西方文明与洋货不间断地充斥中国市场、国人呼吁振兴实业和改良国货的形势下,本应该面向机械工业的设计内涵,可惜的是在多灾多难的中国,由于当时社会结构体制的缺陷和民族工业基础的薄弱,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色的工商业发展造成了工业无法有效地与工艺美术结合,实现工业品的工艺美术设计的目标;另一方面,由于手工业――手工艺传统的长期存在,正好为工艺美术回到传统工艺中发现和实现它的存在价值提供了捷径。这样一来,人们对中国工艺美术的认识仅停留在传统的手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上,甚至停留在特种工艺品上。

二、从20世纪中叶开始,人们加深了对艺术设计的理解和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但当时工业依然落后,现实的条件为工艺美术定下了“手工业=手工艺”的基调;到20世纪60年代,在生产中产生了“艺术设计”的需求,现代工业设计才渐渐地被重视,可紧接而来的“”打断了工艺美术与大机械工业的结合,在改革开放后才得到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直到80年代后期,包容现代与传统的整体性的中国工艺美术学科体系逐步形成。而后对工业设计学科性质的讨论更是一度引发了设计界对长期以来使用的以工艺美术概念为核心的内涵问题进行争论。真理越辨越明了,而外力只是个诱发因素,引发这场争论的核心原因时该如何在新时期充实工艺美术的现代性内涵。从社会的根源来看,这也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而产生的思想压力,社会大机械工业化生产必然要求新的艺术设计理念,然这个争论现象也体现出了人们对设计的现代性的重视。

三、通过对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的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通过对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现代性,分析出当今时代,中国艺术设计仍处于追求现代性的途中,而这种过程是处于一个前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后工业化时代共存的特殊时代。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手工艺、工业化时代的艺术设计和后工业时代的信息设计等也同时满足各种不同人群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说明这几种设计形式都有它们存在的空间。因为中国社会发展水平高低不一,人们的需求呈多样化趋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这种现象依然会延续,这就决定了多种设计形式的观念将依然并存。

四、总结

对一个国家而言,艺术设计作为现代经济中重要的创新方式和构建未来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作为后发展的现代化国家,对艺术设计的现代性问题的探讨在未来还将持续。

参考文献:

手工会计论文篇8

 

完善《成本会计学》实践性教学的手段

 

作为一名《成本会计学》课程的专业教师,就需要针对该课程特点,结合会计专业的情况,采取一些比较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手段,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较好地结合起来。而做好这点,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方面:

 

1 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1)通过校内模拟实习,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模拟实习是连接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教学适应社会的必行之路,它强调会计知识学习和会计动手能力的并重。我们的办法是通过设置的会计实验室,在《成本会计》课程完成后,安排三周的模拟实习,将学生组成5~7人的模拟小组,通过一整套的会计实验课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了解企业的工艺流程、管理特点以进一步了解成本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会计工作环境,特别是掌握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1)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在实践性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和解说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将这种方式用于成本会计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成本会计知识的感性认识,可以加大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对成本会计的学习兴趣,提高成本会计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2)通过学生模拟会计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对成本会计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安排学生自学部分知识内容简单的章节(比如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核算部分),通过自行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讲解相关内容,问题的产生到解决全部由学生自行完成,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活跃了学生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3 将案例教学贯穿于成本会计教学始终,达到学生对成本会计实践环节的理解。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并在师生、同学问进行探讨、交流,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成本对企业的意义时,通过案例导出,让学生针对案例提出自己对成本的理解,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从而达到从不同角度认识成本的目的。

 

《成本会计学》和其他实践性教学的缺陷

 

1 教师本身实践能力欠缺。作为实践性会计教学的开展的主要前提就是专业教师既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2 实践研究工作滞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另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就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撰写专题报告、撰写论文。这些教学方式一般放在会计教学环节的中后期。这些方式实际上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都是学生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鼓励学生参加会计专业研究工作,是学生初步了解专业领域的最好方法。但这些年来,我们发现学生一般愿意撰写的是理论性文章,实践性的论文少之又少,成本会计方面的论文更是凤毛麟角,这种情况可以说是经济类高校的共性。

 

3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薄弱。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的会计工作环境,掌握会计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但是,一些单位甚至包括我们的协议实习基地,常以工作忙为借口不接收实习学生,或者即使安排学生实习,但出于这种那种原因,不愿拿出相关资料,使学生达不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改善实践性教学缺陷的方法

 

1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高校应该首先将从学校毕业后来参加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送到企业带薪锻炼一年;其次,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允许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事业单位兼职,一方面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第三,鼓励教师参与社会活动,组成科研攻关小组,为企业出谋划策,在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既服务了社会,又扩大了高校的知名度。并能获得一定报酬。可谓一举四得。。

 

2 从专业导向上引导。达到实践性研究工作的良性循环。在专题报告、论文撰写和修改方面:理论性文章,学生取材方便、综合分析、撰写方便,教师批改方便;实践性的文章操作性强,取材有一定难度,发挥、创新更难,修改时又要求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且修改工作量大。撰写成本会计方面的文章更是如此。虽然我们的教学任务有暑期社会调查、学期、学年及毕业论文撰写,但对撰写内容、撰写角度仅要求专业性,且在任务下达时又没有强调实践性,鉴于实践取材的工作量大,使得学生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做调查研究、实地取材工作,这就直接和间接地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实际分析能力的降低。这显然是专业导向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下达时,一方面强调实践性环节,另一方面可以布置带队教师加强监督,同时在学生论文等级评定时,适当的将实践性论文等级要求相对降低,以鼓励学生撰写实践性较强的论文,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3 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沟通。校外实习基地基本上每一个高校都有。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做工作:一是加强沟通,院系领导应该经常与企业交流,坚持定期带队到企业座谈,加强相互了解,交换经济信息;二是积极与企业联系,争取参与企业管理实践,帮助企业解决些实际管理问题;三是在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前,就必须做好前期教育工作,那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必须做,一一点播到位,不要给实习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四是将校外实习和就业相联系,向实习单位展示我们学生最好的一面,希望通过实习,将实习单位满意的学生留下参加工作。最终使得学生能顺利完成实践环节,实习单位满意的双赢效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