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体育经济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6:09

体育经济学论文

体育经济学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丽江,纳西族,传统体育,体育产业

 

前言:

2010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这是中央政府专门为发展体育产业而颁布的第一个宏观政策性文件。该文件充分显示了中央对于发展体育产业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上日程,这是我国体育产业加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以该文件为指导思想,针对丽江是世界级旅游城市,常住人口相对少,流动人口大,体育产业尚处在初级阶段,现代化体育设施仍在完善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将丽江纳西族传统体育产业作为发展丽江体育产业的重心具有重要意义。

1纳西族的民俗节日、传统体育资源:

丽江纳西族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节日等,而且一直沿用至今。纳西族节日独特,传统体育项目多,两者相互映托,传统体育丰富了民俗节日,民俗节日又给传统体育项目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1.1纳西族的民俗节日

纳西族的民俗节日多,并且每个节日都有其特有的内在意义。

? 年节:是纳西族冬季最隆重的节日从农历的腊月三十到正月十五经济学论文,腊月三十过大年,初一清晨请水,初二起走亲访友。

? 东巴会:是每年农历三月五日在丽江玉水寨举行的东巴法会,纳西族聚居地的东巴都赶来祭拜神灵和祖先,祭拜东巴始祖东巴什罗,并且诵经,做法事,交流学习。

? 棒棒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棒棒会标志着春节活动的结束和春耕生产的开始,准备春耕的竹木农具交易会和果树苗术、花卉盆景,由于规模越来越大每年由政府指定举办点。

? 白沙农具交流会:每年正月二十举行,地点在白沙乡,内容给帮帮会差不多,但规模较小。三朵节:是纪念纳西族守护神三朵的节日,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会址在白沙。

? 三月会和七月会:分别在农历三月举行一般七天和农七月中旬举行一般十天,主要是进行骡马物资交流,会址都在在象山市场。

?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为期三天,树火把狂欢三天,地点在丽江坝子。

? 三朵节: “三朵节”出自一个古老的传说。“三朵”即“三朵”神,是传说中的纳西族人民至高的保护天神。农历的二月初八,地点在白沙乡。

1.2纳西族的传统体育活动

纳西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众多,通过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九类(如表1)论文范文。

纳西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表1

 

类别

纳西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

球类

拨拨拉、丽江球(布球、草球、木球、猪尿泡球)等。

母鸡棋等。

追逐类

跑罐子、老大打老二等

角力类

摔跤、拔河等

跳跃投掷类

跳火把、飞石索、掷坑等。

舞戏类

东巴舞、打跳、舞狮、舞龙、偷狐儿、仿生舞(青蛙舞,孔雀舞,牦牛舞)、对歌等。

骑射类

射箭、射弩、赛马等。

水及空类

放鹰、秋千、划猪槽船、打磨秋等。

体育经济学论文篇2

1.1体育经济学认识分析

体育经济是以发展体育事业为根本目的的,体育经济学是围绕体育事业发展的各种现象、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体育市场、体育消费等体育实践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人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等,以及人的思想、习惯对体育市场、体育消费的影响等等;体育资金的有效利用、体育行业的投资与收益等。提高各种投资在体育实践中的收益,使投资的效益最大化。我国的体育经济学研究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以取得了部分成绩。第一,随着体育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大部分体育经济研究者的付出,我国体育经济研究收获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包括体育经济学相关专著的发表,体育经济学相关学刊的发展等。第二,体育经济学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逐渐的成熟和完善,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第三,高校对于社会经济学人才的培养为社会提供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在不同的岗位上积极的促进了体育业的发展。当前,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社会在发展、体育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在不断的扩展,只有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才能适应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为体育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指导。

1.2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在体育经济学发展前,我国的体育业发展相对滞后,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无足轻重。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身娱乐、体育竞技观赏等的兴趣日益浓厚,形成了迅速膨胀的消费市场,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拓展了第三产业的领域,,使社会产业布局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体育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的第二产业发展,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制造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体育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社会就业的实现。并促进了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升了全民身心的健康水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体育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2.1体育经济学研究的现状分析

我国体育经济学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到今天已取得部分成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发的深入,当前的体育经济学研究已不能满足体育行业发展对经济理论的需求,体育经济理论亦不能科学的、全面的指导体育业的发展。第一,目前体育经济学研究的重心仍停留在以经济学理论分析、解决体育行业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对于体育经济理论体育的构建研究不足。第二,体育经济学理论研究对实践经验的概括较为成熟,对于实践概括的加工、提炼、升华不够深入,体育经济学理论对于体育经济实践活动的指导力不足。第三,对于国外体育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成功过于极端。要么全盘否定,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到社会主义国家不适用。要么盲目借鉴,对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真实情况考虑的不足。但不论那种情况都不利于我国体育竞技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第四,对于体育经济学的属性定位仍有一些分歧,导致了理论研究的滞后和盲目。一部分学者认为,体育经济学具有基本的经济学特点,应为经济学属性;而另一些学者认为,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体育产业、体育消费、体育投资等,应为体育学属性;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体育经济学具有多学科交叉属性。像这类的分歧影响了体育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并制约了体育经济学对体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2.2体育经济学理论研究趋向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增长的物质财富为人们的精神追求鉴定的基础,更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消费。体育经济实践的发展丰富了体育经济学理论,促进了体育经济学理论的快速发展。同时,体育经济作物社会经济的一部分,与整体经济有着情丝万缕的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化促使体育经济的发展也日趋复杂化,这就要求研究者不断的提高自身素养,拓展体育经济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实践出发提高体育经济理论的研究水平。并能注意体育业发展中大众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市场等因素,将其作为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研究。此外,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的体育经济已逐渐的与国际接轨,受国际一些思想、理论的影响,国内的体育经济学理论研究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以促进其对体育实践活动更广范围的指导作用的实现。

2.3体育经济学理论研究分析

体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产物,换而言之经济是体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反之,体育也的发展又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在体育经济学研究中,我们一定要看到经济与体育的内在联系,理解二者的重叠性、互交性,避免片面的属性争执。对于体育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一方面,要结合实际,联系我国的基本国情,以体育经济实践为基础,科学的、事实求是的进行概况、分析、研究,并使之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另一方,客观的、理性的借鉴其他理论成果,结合实践对相关理论进行融合、加工,以形成适应我国体育业发展的体育理论体系。在体育经济发展中,“人”是发展的核心理论,对于人力资本论的研究很有必要。第一,人力资本论是西方体育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我国虽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但并不能因此排除一切“异己”,应结合我国国情、制度以及现状,科学的、理性的对该领域较成熟的理论加以引入、吸收和利用。第二,人力投资在体育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例如,对体育教育、体育保健等进行投资,提高人在体育技能、体育保健知识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使人获得了一定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等。这一过程就是一个人力资本形成的过程,在我国体育经济实践中真实的存在过程,因此不可忽视。产业组织论是产业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体育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拓展了第三参与,对相关的第二产业也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因此体育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中需重视对产业组织论的研究,使这一理论能更好的指导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体育经济业的繁荣。体育专利权、商标权、冠名权等知识产权都属于体育业无形资产,此外,体育业的无形产权还包括技术秘密、经营秘密、特许经营权等,这些产权的保护和利用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体育业发展的良好秩序,是客观存在于体育行业的财富。因此,对于无形资产论的研究对于体育经济学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无形资产形成中,“人”投入了相应的资金、智慧等成本,促进了体育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提升了体育业的经济效益。此外,体育业的无形资产可用货币竞相计量,属于可交易商品。同时又具有产业经济效益、供给的有限性等特点,利用无形资产论对其进行研究,并结合体育经济发展的实践进行分析、利用,对于促进体育业发展极为重要。总之,体育经济的核心理论是以体育经济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经济学的各种理论,对体育经济发展过程的各种现象、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和提炼体育业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以理论为基础更好的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

3.体育经济学的科学定位

3.1体育经济学定位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科学的定位体育经济学对于提高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效率、效果极为关键。在体育经济学研究定位中,主要注意一下几点。首先,实践是一切理论发展的基础,在体育经济学研究中,必须重视现实中的体育经济现象和体育实践,通过对体育领域各种现象、实践的总结、思考、分析获得更高层次的体育经济发展规律,从而利用体育经济的相关问题解决体育利于所发生的各种问题及经济现象,促进体育业的发展。其次,重视“人”的因素对体育经济现象的影响,通过对人的活动、意向、需求等的研究深入挖掘体育活动中的各种行为、需求等变化规律,以促进体育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再次,理清体育经济发展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探索体育实践中各种因素的相互渗透、影响等,通过研究分析提炼体育活动中的各种经济规律,用以更好的指导体育业的发展。

3.2体育经济学科学定位的思考

科学的定位体育经济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体育经济现象及实践研究中,人们不断的发现、总结其经济发展规律。然而体育经济发展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着体育经济发展,也影响了体育经济学的科学定位。对于体育经济学的科学定位,首先,在当前理论研究基础上,全面的掌握、分析体育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律、特点,联系实践在体育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基础上对该学科进行定位。其次,对于体育经济学定位过程中的分歧要全面的分析、研究、领悟,不能盲从他人观点,轻易做出结论。例如体育经济学的属性定位,面对体育经济学的“体育学属性”、“经济学属性”、“多学科交叉属性”这三种不同观点,一方面,要联系实际,通过对体育实践中经济现象的发生、体育实践问题的解决等对其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要打破界限,挖掘最有利于体育经济学发展的属性定位,以创新思想求得该学科的最有利发展途径。再次,研究定位是体育经济学发展的关键,对于研究的定位一定要突破抽象的表面现象,深入体育经济发展的核心,找准影响体育业发展的关键进行定位。第四,人才是体育经济学发展的动力之源,对于培养的定位要联系社会实践,突破学科差异、思想差异,以人力资本论为基层,培养多元化人才,促进体育业和体育经济学的发展。

体育经济学论文篇3

1.1体育经济学认识分析

体育经济是以发展体育事业为根本目的的,体育经济学是围绕体育事业发展的各种现象、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体育市场、体育消费等体育实践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人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等,以及人的思想、习惯对体育市场、体育消费的影响等等;体育资金的有效利用、体育行业的投资与收益等。提高各种投资在体育实践中的收益,使投资的效益最大化。我国的体育经济学研究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以取得了部分成绩。第一,随着体育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大部分体育经济研究者的付出,我国体育经济研究收获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包括体育经济学相关专著的发表,体育经济学相关学刊的发展等。第二,体育经济学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逐渐的成熟和完善,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第三,高校对于社会经济学人才的培养为社会提供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在不同的岗位上积极的促进了体育业的发展。当前,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社会在发展、体育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在不断的扩展,只有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才能适应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为体育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指导。

1.2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在体育经济学发展前,我国的体育业发展相对滞后,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无足轻重。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身娱乐、体育竞技观赏等的兴趣日益浓厚,形成了迅速膨胀的消费市场,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拓展了第三产业的领域,,使社会产业布局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体育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的第二产业发展,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制造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体育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社会就业的实现。并促进了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升了全民身心的健康水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体育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2.1体育经济学研究的现状分析

我国体育经济学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到今天已取得部分成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发的深入,当前的体育经济学研究已不能满足体育行业发展对经济理论的需求,体育经济理论亦不能科学的、全面的指导体育业的发展。第一,目前体育经济学研究的重心仍停留在以经济学理论分析、解决体育行业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对于体育经济理论体育的构建研究不足。第二,体育经济学理论研究对实践经验的概括较为成熟,对于实践概括的加工、提炼、升华不够深入,体育经济学理论对于体育经济实践活动的指导力不足。第三,对于国外体育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成功过于极端。要么全盘否定,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到社会主义国家不适用。要么盲目借鉴,对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真实情况考虑的不足。但不论那种情况都不利于我国体育竞技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第四,对于体育经济学的属性定位仍有一些分歧,导致了理论研究的滞后和盲目。一部分学者认为,体育经济学具有基本的经济学特点,应为经济学属性;而另一些学者认为,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体育产业、体育消费、体育投资等,应为体育学属性;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体育经济学具有多学科交叉属性。像这类的分歧影响了体育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并制约了体育经济学对体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2.2体育经济学理论研究趋向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增长的物质财富为人们的精神追求鉴定的基础,更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消费。体育经济实践的发展丰富了体育经济学理论,促进了体育经济学理论的快速发展。同时,体育经济作物社会经济的一部分,与整体经济有着情丝万缕的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化促使体育经济的发展也日趋复杂化,这就要求研究者不断的提高自身素养,拓展体育经济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实践出发提高体育经济理论的研究水平。并能注意体育业发展中大众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市场等因素,将其作为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研究。此外,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的体育经济已逐渐的与国际接轨,受国际一些思想、理论的影响,国内的体育经济学理论研究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以促进其对体育实践活动更广范围的指导作用的实现。

2.3体育经济学理论研究分析

体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产物,换而言之经济是体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反之,体育也的发展又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在体育经济学研究中,我们一定要看到经济与体育的内在联系,理解二者的重叠性、互交性,避免片面的属性争执。对于体育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一方面,要结合实际,联系我国的基本国情,以体育经济实践为基础,科学的、事实求是的进行概况、分析、研究,并使之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另一方,客观的、理性的借鉴其他理论成果,结合实践对相关理论进行融合、加工,以形成适应我国体育业发展的体育理论体系。在体育经济发展中,“人”是发展的核心理论,对于人力资本论的研究很有必要。第一,人力资本论是西方体育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我国虽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但并不能因此排除一切“异己”,应结合我国国情、制度以及现状,科学的、理性的对该领域较成熟的理论加以引入、吸收和利用。第二,人力投资在体育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例如,对体育教育、体育保健等进行投资,提高人在体育技能、体育保健知识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使人获得了一定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等。这一过程就是一个人力资本形成的过程,在我国体育经济实践中真实的存在过程,因此不可忽视。产业组织论是产业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体育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拓展了第三参与,对相关的第二产业也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因此体育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中需重视对产业组织论的研究,使这一理论能更好的指导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体育经济业的繁荣。体育专利权、商标权、冠名权等知识产权都属于体育业无形资产,此外,体育业的无形产权还包括技术秘密、经营秘密、特许经营权等,这些产权的保护和利用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体育业发展的良好秩序,是客观存在于体育行业的财富。因此,对于无形资产论的研究对于体育经济学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无形资产形成中,“人”投入了相应的资金、智慧等成本,促进了体育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提升了体育业的经济效益。此外,体育业的无形资产可用货币竞相计量,属于可交易商品。同时又具有产业经济效益、供给的有限性等特点,利用无形资产论对其进行研究,并结合体育经济发展的实践进行分析、利用,对于促进体育业发展极为重要。总之,体育经济的核心理论是以体育经济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经济学的各种理论,对体育经济发展过程的各种现象、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和提炼体育业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以理论为基础更好的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

3.体育经济学的科学定位

3.1体育经济学定位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科学的定位体育经济学对于提高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效率、效果极为关键。在体育经济学研究定位中,主要注意一下几点。首先,实践是一切理论发展的基础,在体育经济学研究中,必须重视现实中的体育经济现象和体育实践,通过对体育领域各种现象、实践的总结、思考、分析获得更高层次的体育经济发展规律,从而利用体育经济的相关问题解决体育利于所发生的各种问题及经济现象,促进体育业的发展。其次,重视“人”的因素对体育经济现象的影响,通过对人的活动、意向、需求等的研究深入挖掘体育活动中的各种行为、需求等变化规律,以促进体育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再次,理清体育经济发展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探索体育实践中各种因素的相互渗透、影响等,通过研究分析提炼体育活动中的各种经济规律,用以更好的指导体育业的发展。

3.2体育经济学科学定位的思考

科学的定位体育经济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体育经济现象及实践研究中,人们不断的发现、总结其经济发展规律。然而体育经济发展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着体育经济发展,也影响了体育经济学的科学定位。对于体育经济学的科学定位,首先,在当前理论研究基础上,全面的掌握、分析体育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律、特点,联系实践在体育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基础上对该学科进行定位。其次,对于体育经济学定位过程中的分歧要全面的分析、研究、领悟,不能盲从他人观点,轻易做出结论。例如体育经济学的属性定位,面对体育经济学的“体育学属性”、“经济学属性”、“多学科交叉属性”这三种不同观点,一方面,要联系实际,通过对体育实践中经济现象的发生、体育实践问题的解决等对其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要打破界限,挖掘最有利于体育经济学发展的属性定位,以创新思想求得该学科的最有利发展途径。再次,研究定位是体育经济学发展的关键,对于研究的定位一定要突破抽象的表面现象,深入体育经济发展的核心,找准影响体育业发展的关键进行定位。第四,人才是体育经济学发展的动力之源,对于培养的定位要联系社会实践,突破学科差异、思想差异,以人力资本论为基层,培养多元化人才,促进体育业和体育经济学的发展。

4.结语

体育经济学论文篇4

1988年体育经济学作为学科概念提出以来,该学科已经逐渐成为体育学科群中的重要学科。20年来,该学科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渐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但目前学界对该学科处于什么状况还没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和把握,这对该学科的建设和成长是一个缺憾。因此,研究该学科的发展现状有助于认识该学科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有助于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使该学科的建设有的放矢,使该学科为我国经济和体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该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体育经济学科经历的“兴起阶段”、“初步建立阶段”和“发展阶段”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

2.中国体育经济学发展现状分析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受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状况和政治制度等的制约,体育事业规模比较小,结构单一,体育领域内的经济活动及体育与经济的关系均比较少且非常简单;同时也由于受“左”的思想束缚及我国体育界长期存在的忽视理论研究的倾向,体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很狭窄,对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基本上是个空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事业也有较大发展。虽然政府财政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仍不能满足体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这其中首要的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扩大体育经费的来源,以及如何加强体育与经济的联系等许多问题提到了体育工作者面前,需要认真研究给予解答,需要从理论上给予指导。体育运动发展的实践不但提出了研究体育经济学的需要,也为研究体育经济学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推动了对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及体育理论界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经过体育理论界的长期努力,目前体育经济学学科已经逐步建立起来,成为体育科学学科群中“一门研究体育与经济的关系及体育领域内经济活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总结体育经济学科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兴起阶段、创建阶段和发展阶段”三个阶段。

2.1 兴起阶段

从时间跨度上看,这一阶段主要是从1980年到1992年。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体育院校中的一些学者率先开始了对体育领域有关经济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研究,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体委政法司等也召开了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及相关的理论讨论会和论文报告会,其中对体育经济问题的研究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报告会上一些学者对他们对体育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论文进行了宣读和讨论。

1985年在福建举行的“全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讨论会”上,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在会上提出要重视研究体育与经济的关系及体育运动中的经济问题,创建体育经济学的讲话。1987年中共“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对我国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和学科建设都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随后不断有学者关注并参与这一学科的建设之中。这一阶段进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1)学术出版物逐渐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到1989年底全国体育科技刊物发表的体育经济方面的论文已达200余篇。1988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成都体育学院张岩教授主编的这一学科的第一本专著《体育经济学》,1990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武汉体育学院张尚权教授主编的《体育经济学概论》,1993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经济辞书《当代中国经济大辞库》第一卷将体育经济学作为新兴经济学科独立列篇,邀请张岩教授撰文8万余字。

(2)体育经济学被国家列为一门正式学科。20世纪80年代后期,体育经济学已被列入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计划,规定为体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和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1991年国家教育部将体育经济学正式列为体育学下的一门学科;1993年的由国家科委和国家质量与技术监督局共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号》将体育经济学列为体育科学之下的11个二级学科之一。体育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填补了我国经济科学和体育科学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学科理论基础比较单薄,学科视野狭窄。由于当时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而西方经济学以及现代经济学一些分支学科的理论并不被重视,对现代经济学及西方经济学中有用的理论运用得很少,因而使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局限在政治经济学范畴,缺乏市场经济学和现代产业经济学以及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支撑和指导,致使这一阶段的学科理论基础建设比较单薄,学科视野狭窄。

2.2 初步建立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从1992年到2001年。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依据这一科学论断,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理论与实践上的这一历史性突破,对体育经济学研究带来重大的影响。

1992年国家体委召开的“中山会议”把体育经济工作作为深化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会议讨论,会议上提出了改变原来单纯依靠国家财政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办体育的高度集中的体育体制,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和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1992年底,在山东潍坊召开的“第4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就设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体育”的专题座谈会。

1993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在江苏无锡召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体育”论文报告会。1993年初国家体委又组织起草了《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1995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把发展体育产业作为会议的主题,讨论并通过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2010年)》。

1997年,国务院研究室和国家体委共同主持了“体育经济政策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随后国家体委所属有关部门还多次召开了体育经济工作的研讨会。1997年,在北京召开的“第5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把“体育市场与体育产业”列为专题讨论。

2000年底,在武汉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体育产业、体育市场与消费均被列为专题。

2004年10,在北京召开的“第7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体育产业、体育市场与消费也均被列为专题进行讨论。2005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第9届《财富》全球论坛首次设置了“体育圆桌会议,其核心话题之一就是关于体育经济的讨论。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

(1)研究范围扩大,应用对策研究加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体育事业单位及体育企业都面临如何适应市场需要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如何进行市场经营和开发等问题,于是这些问题都成为体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研究范围扩大和社会迫切需要的背景下,体育行政部门召开的体育经济研讨会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社会科学和软科学研究项目、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体育经济学方面的论文也大多属于应用对策研究成果。

(2)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所加强,对国外体育经济的研究逐渐增多。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逐渐应用到体育经济学科的建设和研究之中。体育经济学理论基础有所加强,从而扩大了体育经济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推进了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学科建设。同时,由于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体育经济研究的陈旧做法,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国外体育经济信息,研究和借鉴国外体育职业化和产业发展的问题,开始逐渐吸取国外有益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增强了对国外体育经济知识和理论的引进和介绍,推动了我国体育的改革和发展。

2.3 发展阶段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2001年我国体育经济学的发展和建设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这里把这个阶段称作新阶段,主要是因为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确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下发和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的社会背景给体育经济学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研究体育经济学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最高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努力开拓创新,使我国体育经济学的研究获得新发展,进入新境界。

其次,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中包括了“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的目标。

第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首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指导性文件,文件中就对体育经济和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希望。这是一个大课题,需要体育经济学的积极参与和建设,需要通过求真务实的研究工作推动体育经济理论创新和体育经济政策创新。

第四,我国北京市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既是全国人民的盛事,也是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其中离不开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同时将会进一步促进中国体育经济学学科建设和发展。

在这一阶段,虽然历时不长,但还是呈现出了一些特征:

(1)普通高校体育经济专业呈增加趋势,培养专业人才的单位增多。由于社会发展和国际化人才流动等需要,尤其是体育领域中既懂体育又懂经济人才的匮乏,以及受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迫切需要体育经济专门人才的参与。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体育院校内招收体育经济方向的本科和研究生外,国内部分普通高校也设置了体育经济本科专业,一些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也开始设立该专业,专门培养体育经济人才。如中央财经大学2004年开始和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开始招收了体育经济本科学生,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开始招收体育经济硕士研究生,上海复旦大学2003年开始招收体育MBA学生,部分没有该专业的学校也在酝酿开设该专业。可见,普通高校体育经济专业呈增加趋势,培养专业人才的单位逐渐增多。

(2)学术出版物增加较多,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将上一个新台阶。由于体育经济研究视野的扩大和参与人员不仅仅局限于体育界学者,有份量的体育经济理论与实际问题的专门著作以及具有不同特点的体育经济学教材等出版物增加较多。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人员的更多参与和现有研究者经济理论素养及研究能力的提高,将使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将上一个新台阶。

3.中国的体育经济学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原创性研究成果不多,系统性教材建设少

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数属于资料的整理和汇编以及推论性与解释性成果,真正能够体现学术水平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笔者以“体育经济学”为关键词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显示,从1998年到2005年11月,只有13篇论文完全属于研究体育经济学的论文。另外,目前出版的编著类教材较多,原创性专著很少,尤其是体育经济学科的系统性教材就更少。

3.2 宏观性、臆测性研究成果多,微观性、实证性研究成果少

现有研究成果中,重复对某些宏观和中观问题的推论性和臆测性研究比较多,尤其使一些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假设或推论的情况比较常见,对现实社会中出现的体育经济问题、现状以及基本理论的研究比较鲜见。在这一方面还有“经济研究多、经济学研究少的现象。经济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研究。经济研究是对现实经济现象的发现、解释、探求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的对策和建议的过程,一般具有针对性,不具有普遍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类具有相同性质的经济现象,是探索其本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重要特征。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体育经济学建设和发展偏重于经济研究。

3.3 研究者对现代经济学的学习不够,整体素质急待提高

现代经济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张,研究的难度逐渐增大,新的理论和知识出现较多。这就需要研究者不仅要有深厚的、基本的理论功底,还要学习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以便把体育经济学研究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3.4 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多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设置了体育经济学科的院校,其师资多数属于没有经过该专业系统培养的教师担任,经过体育经济专业系统培养的教师非常少。

3.5 专业培养方案与社会需要没有密切结合,培养目标模糊,缺乏特色

目前,虽然一些院校特别是体育院校纷纷开设了体育经济专业,招收该专业的本科生和该方向的研究生、博士生,培养了一批批该专业的毕业生,但是从社会反馈回来的结果看,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就业并不乐观,该方向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虽然状况要好一些,但往往是学历发挥了优势而不是专业需要。体育经济专业的培养方案和目标还处于一个相当宽泛、相当模糊的阶段,对该专业具体要为社会培养具备什么素质的人才的认识不清楚,对于社会具体需要什么样的该专业人才也了解不多。很多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和目标时往往并没有进行详实的社会调查和研究,仅仅是一相情愿式的凭感觉做法,缺乏科学性。因此,其培养的人才的学业主要是学习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经济的专业特色不突出。

4.中国体育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4.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科如果没有具备较高学识和专业素养的师资队伍,其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也将不会太高。专业师资的培养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走出去就是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自己的教师到校外深造再学习;请进来就是指积极地把该专业的学术专家、教育专家、社会实践人士邀请到自己的单位,给自己的教师授课,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

4.2 加快专业教材体系的建设,力争早日建设成该学科的精品教材

教材承载着专业知识,传递着专业理论,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重要参照物。专业教材应能全面体现本专业的特色和差异,而不是泛论、只言片语等之类的汇编书籍。这就要求专业教材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体系。加快专业教材体系建设可采取借鉴相关学科或国外本学科的做法,重点要进行专业相关度的测量和社会调查。

4.3 加强交流,重视实习基地建设

体育经济学论文篇5

[关镇词] 体育经济 运动规律

体育经济学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是张岩等人就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当时,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一些学者从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开始关注和研究体育与经济的关系及体育运动中的经济问题;论述研究体育经济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探讨体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方法、撰写论文,逐渐引起社会关注。

一、我国体育经济学研究概况

自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体育经济学研究带来重大的影响。这一时期政府重视和加强了体育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国家体委提出了改变原来单纯依靠国家财政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办体育的高度集中的体育体制,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和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研究内容已从20世纪80年代主要研究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体育经济问题转变为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育产业、体育无形资产、奥运经济、职业体育等等内容,对国外体育经济的研究显著增加,体育经济学的体系不断完善,理论更加成熟。

在体育运动实践的推动和理论工作者的努力之下,我国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首先,从研究成果的数量来看,自1988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张岩等编著的该学科的第一本专著《体育经济学》,中国已出版了10多部体育经济学的专著。以《体育科学》等为代表的刊物发表了众多的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文章。据不完全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已发表的体育经济学方面的论文有近万篇。其次,研究的内容逐步拓宽、挖深。第二,体育经济学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1997年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和国家体委共同主持《体育经济政策研究》课题,论述了完善体育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目标和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从学科、专业及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调整,突出了体育经济学的位置。20世纪80年代末体育经济学已列入许多体育学院的教学计划,规定为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199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已将体育经济学列为体育科学所述的12个二级学科之一。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体育经济学与经济学整体联系不断增强。

二、我国体育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经济学理论

只有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经济学理论,才能对体育领域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做出清晰准确的说明。如果对经济理论的理解发生偏差,在体育经济问题的研究中难免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由于对经济学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而导致的理论曲解,使对实质性的体育经济问题的研究出现偏差。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多集中于某一现实体育经济现象的现实状况和发生背景上,而对体育经济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却不够深入。我们知道,体育经济学是一门以经济学多学科为基础的应用经济学,其任务在于运用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来解释和回答体育领域的经济问题。

2.不重视概念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我们应从经济学角度,严格按经济领域的划分原则来理解、规范体育产业。忽视概念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体育经济学研究中有明显的表现。有的研究者没有认真论证就轻率地推出了一系列概念,至于这些概念在理论上与实践上能否成立则全然不顾,有的研究者对别人提出的概念是否科学,其内涵与外延是否准确,也不严格予以辨析便盲目接受,这都妨碍了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深人,正由于对体育产业概念理解的混乱,也必然对体育产业的性质、特点、分类与结构以及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归属,体育产业运行机制的特点的理解带来混乱,等等。

3.不注重深入揭示体育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实质

体育经济学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1997年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和国家体委共同主持《体育经济政策研究》课题,论述了完善体育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目标和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从学科、专业及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调整,突出了体育经济学的位置。20世纪80年代末体育经济学已列入许多体育学院的教学计划,规定为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199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已将体育经济学列为体育科学所述的12个二级学科之一。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体育经济学与经济学整体联系不断增强。

研究体育经济现象、活动,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不注重揭示体育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实质。这样,就不能真切把握这些体育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所体现的真实的经济关系,做出科学的解释。如体育,有的研究者称其为“体育产业的支柱”,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体育虽然是以体育名义究内容已从80年代主要研究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体育经济问题转变为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育产业、体育无形资产、奥运经济、职业体育等等内容,对国外体育经济的研究显著增加,体育经济学的体系不断完善,理论更加成熟。

三、体育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体育投资有规模扩大的趋势体育经济是在一般人类社会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社会再生产的规律等必然决定体育经济的变化与发展,将体育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组成严密的国民经济体系。在体育经济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的同时,体育特有的社会实践性和运动手段等又决定了体育经济不同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人类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在体育经济领域表现为另一种状况。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

体育投资是体育费用的投入,是国家用于发展体育运动所需人力、物力而支出的货币资金。在现代社会中,体育投资主体多样化,体育投资的生产性非常明显。有了体育投资,人们才能进行有目的的体育活动、体育劳务生产。当代人类社会体育活动规模的扩张性、体育活动内容的趋向性、体育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都与体育投资有紧密关系。决定体育投资数量规模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的经济实力。根据国际惯例,对经济进行统计的主要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指标,英文缩写为GNP。国民生产总值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规模,也有利于进行国际经济横向比较。鉴于国民生产总值数量太大,人们往往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具体代表。纵观体育与经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变化,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又关系到体育投资的数量,关系到体育运动水平的高低。凡是国民生产总值越大,人均GNP越高的国家,提供给体育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越多,发展体育运动的条件就越充分,人们从体育劳务得到的满足程度就越大,反之亦然。

2.体育人口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增长的规律

所谓体育人口,一般是指体育事业人员,经常从事体育活动的群众,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员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是体育人口发展的基础,具体来说,体育人口则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增长的。体育人口是体育经济发展中人的因素,其数量规模对体育经济乃至体育运动水平都有直接的影响。第三产业膨胀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和吸纳的就业人数都已接近或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总和。

3.随着个人收入支出结构的变化,体育产出增长的规律

德国统计学者恩格尔在1853年通过对比利时居民个人消费支出调查,发表了其著名的恩格尔系数,即个人所得越多,支出于食品消费比例越小,支出于文化、教育比例越大,反之亦然。恩格尔系数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的特定状态中产生的,其统计数字因时因国而异。20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学家经过大量修改,普遍接受如下观点凡个人收入60%以上支出于食品消费方面为贫困状态,60%~50%为温饱状态,50%~40%为小康状态,40%以下为富裕状态此一新恩格尔系数延伸开来,也可以作为区别不同国家贫穷与富裕的标志。二战后,世界各经济发达国家居民收入有了很大增长,支出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体育具有健身、娱乐、消闲、竟赛等特点,加之人们的余暇时间增多,大量居民投身于体育运动这一高尚的现代文明生活享受,从而促进了体育经济的发展,体育经济创造了惊人的经济效益。例如,美国的职业篮球联赛和意大利职业足球联赛,由于两国群众个人消费开支的变化,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由微不足道到数额惊人,产值均占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我国足球甲A联赛起步仅几年,便成为继股票热、房地产热之后第三大投资热这与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群众个人收入增长和支出的转变有直接关系。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我国除有6400万居民处于贫困状态,全国绝大多数居民已进入温饱和小康生活,相当一部分居民群众已率先进入富裕生活。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居民群众个人收入支出势必产生更广更大的变化,为体育经济提供更强大的基础,体育产出会更加喜人。

上述三个体育经济运动规律,分别从国民经济的宏观、中观、微观进行了概括。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可以制订相适应的体育经济政策,采取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措施,理顺体育运动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系,对推动体育经济的发展将有一定助益。

参考文献:

[1]吴兆祥学校体育科学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2]播铁军日本社会体育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功能的分析湖北体育科技,1996(4)

体育经济学论文篇6

关键词:高等教育社会主义义利观经济伦理

经济伦理是人们在经济制度安排、经济活动中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1]其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来规范主体的经济行为,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正确的经济伦理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可发挥重要的社会功能。开展经济伦理教育,充分发挥伦理道德在经济生活中作为市场、政府调节之外的第三种调节力量的作用,能为我国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提供重要的保障。然而,我国目前的道德教育中,经济伦理教育仍然是相当欠缺,甚至是被忽视的,这直接导致我国道德教育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因此,经济伦理教育已成为当前重要的时代课题。高校作为培养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重要阵地,在经济伦理教育中理应发挥先锋作用,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伦理教育,其意义非常深远。

1 高校开展经济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也是德性经济。现代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除了用相应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也对市场主体的伦理道德有基本的要求。经济伦理可发挥伦理道德在经济生活中的调节作用,而它的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人们了解、接受市场经济伦理原则、规范的基础之上。所以,开展经济伦理教育有其必要性及紧迫性。高校作为“准”市场经济主体的培养基地,更应重视并加强经济伦理教育。在新形势下开展经济伦理教育将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1.1 高校开展经济伦理教育是培养市场经济健全主体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性经济。市场主体参与市场活动的目的,无疑是获取利益最大化。毕业论文但市场主体的利益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交换必须遵循等价、自愿的原则。这两条原则使得经济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必须考虑满足交换另一方的需要,把自利性与互利性、趋利性和服务性结合起来。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一方面依赖于经济制度伦理,另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个体伦理,即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自我约束和道德激励。这说明经济伦理与经济道德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作为“准”市场经济活动主体,能否具有“效益”和“道德”统一的健全市场主体意识,能否做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对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作用不可小视。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结合实际,笔者认为深入开展经济伦理教育是培养市场经济健全主体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勤俭、公平、平等、守信等传统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可培养大学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

1.2 高校经济伦理教育存在某种程度的缺失

在国家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社会变革时期,多元化的思想道德观念对社会主导价值系统的挑战和冲击使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常面对着道德困惑。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伦理讲求利益导向、公平竞争、效率优先原则。作为反映人们经济生活、政治活动规律的经济伦理在充分肯定人们追求正当利益合理性的基础上认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凡是基于公平原则、等价交换的获利行为都有其道德合理性。[2]如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只要不违反市场交易原则,也是经济伦理所肯定的。

而社会领域的道德伦理则要求奉献精神、利他主义。显然这在经济伦理中得不到认同。这说明,硕士论文 同样的事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伦理要求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然而,目前高校并没有针对这两种适用领域不同的伦理原则的价值矛盾进行教育,接受的往往只是理想化的一般的社会道德观念和规范的教育。这导致当代大学生道德理想、道德行为显现出多元化、实用化和功利化的倾向。

如现今大学生中的诚信意识缺失、责任意识淡薄、泛“功利化”倾向突显等现象,严重影响着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2 高校开展经济伦理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近年来,经济伦理教育是学术界研讨的热门话题,不少学者发表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见解,但至今仍未完成其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与此同时,如何把理论研究的成果纳入道德教育,尤其是作为道德教育主渠道的高校道德教育中,实际的努力也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精神、市场道德规范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内容,医学论文并通过对高校这一重要阵地进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高校开展经济伦理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坚持奉献伦理教育与功利伦理教育相结合

确认社会主义功利伦理在我国当代社会道德生活中的地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性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3]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承认社会主义功利伦理道德上的正当性,注重物质财富,肯定正当利益。即肯定以效益为追求目标,以勤俭为活动核心,以自尊为心理基础,以竞争为实现手段,以互利为社会前提,以法律为行为基准的基本伦理规范。

但应认识到,肯定社会主义功利伦理的个人利益因素,并不等同于肯定极端个人主义的“自我中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称论文要明确社会主义功利伦理的地位——经济生活中道德建设的起点。我国市场经济的伦理精神和道德生活的基本格局是功利伦理和奉献伦理的结合,两者相辅相成,构成有机的统一整体。社会主义奉献伦理是一种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全面实现社会进步为追求目标的伦理规范,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经济伦理反映和调整的是人们经济活动的行为规范要求,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因此在开展高校经济伦理教育中必须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与目的的集体主义、奉献利他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奉献伦理相结合,引导学生超越功利伦理的局限,升华为注重社会、追求共同富裕的伦理精神。

2.2 坚持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

经济伦理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人类存在方式的关系的深入思考和系统审视。它关注的是人类如何不以自身异化为代价发展经济并在经济过程中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l]这要求在高校经济伦理教育中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绝不可松懈。发挥“主渠道”德育课堂的教育作用,传授相关道德理论知识,通过座谈会、交流会等方式传授给学生。但是,道德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特点,传授道德知识是其第一步。而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在行为中实践,如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将外化的道德教育内化为其行为本身,真正以合乎市场经济、社会伦理的道德标准在学习、生活中运用于实践。因此,高校开展经济伦理教育应以理论教育为主导,兼顾行为教育。

通过开展创业实践、家教等行为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以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从实践中升华体现理论的价值。

2.3 坚持有意识教育与无意识教育相结合

一个人的思想觉悟不是白发产生的,而是必须有一个从外面系统灌输进去的过程。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深人人心,很大程度上要靠有意识教育,靠坚定不移地进行灌输,即第一课堂“主渠道”教学。但是,一个人的道德情操、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既依赖于有意识教育,又离不开无意识教育。无意识教育即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自觉地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味,使他们在满足美的需求和兴趣爱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4] 它把教育的意识、目的渗透到与之相关的活动或环境中,可增强伦理教育的渗透性和感染力。

高校经济伦理教育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如何规范自我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及明确市场经济的道德性与非道德性,与市场经济及社会伦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展高校经济伦理教育应坚持有意识的“主渠道”教育与无意识的氛围影响相结合,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

3 新形势下开展高校经济伦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校学生的经济伦理教育应结合高校实际,在教书育人中重点引导学生对经济生活的目的、市场经济的道德性和非道德性、效率的道德论证、分配正义、交易伦理、消费伦理、生态伦理等问题作些深入全面的探讨与学习,以启迪大学生对经济伦理的觉悟。

笔者认为,应以“以人为本,合力育人”为教育指导原则,探索具有时代特点,符合新时期学生的教育方法,通过搞活“四个课堂”、优化“四个环境”、整合“四种媒体”、实行“四级推进”,努力构建“大教育”格局,不断提高学生对经济伦理的认识及效果。

3.1 延伸教育时空,搞活“四个课堂”即主课堂、第二课堂、家庭课堂、社会课堂

经济伦理同整个社会发生着经济学和社会伦理角度的联系。开展高校经济伦理教育,应将课堂带到社会、家庭、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主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形式,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灌输中始终发挥着主阵地作用。课堂教育应以开放、互动的教育模式,进行经济制度伦理与经济个体伦理的教育,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提升对经济伦理的认识。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活动、知识竞赛、演讲赛等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构建“学校一家庭一社区”三位一体的模式,将经济伦理教育延伸至家庭、社区,寓教育于生活,增强教育的渗透力与感染力。通过假期社会实践、参观先进企业、人文景观等“社会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3.2 营造教育氛围。优化“四个环境”即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环境

在当前社会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社会舆论和高校都赞成大学生适当地参与一些不影响学业为前提的经济活动,留学生论文 如家教、推销、勤工助学等。既锻炼他们的能力,也对他们健全的人格形成极有益处。然而,目前高校当中出现了一些大学生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去参加非法传销组织等行为,甚至贪图享乐、难耐清贫等思想在某些大学生中颇有市场等消极现象。这说明,优化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显得尤为重要,营造严谨求实、勤奋求知、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的经济行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经济环境。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的道德性、法律性,营造民主、法治、和谐的政治环境。建立健全的文化活动机制,使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活动方式上,开展主体文化、节目文化、广场文化、共建文化、课余与假目休闲文化等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使之延伸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

3.3 丰富教育手段,整合“四种媒体”即报纸、广告、电视、网络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也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报纸、广告、电视、网络是当前主要的信息载体。其提供的信息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方向具有牵引作用。大众传媒直接面向大学生,传播信息直接迅速,在大学生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是学校理论建设、文化建设、思想建设、道德建设的有力工具和重要渠道。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具有形象性、隐藏性、权威性等特点。重视大众传媒作用,把其提供的信息变为舆论导向,会对学生的言行起到“软约束”作用。发挥大众传媒在教育中的牵引作用,是让学生及时了解党的现行政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面貌。应及时组织学生收听、收看《经济道德》、《道德与观察》、《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栏目,引导学生对市场经济主体的正确认识与评价。

3.4 适应成长规律,实行“四级递进”

根据青年学生在校四年学习成长不同时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工作总结 搞好分级递进教育。第一年主要抓好树立正确义利观的奠基教育。义利观问题,归根结底是道德伦理与经济利益的关系问题。它是经济伦理的核心。由于义利关系贯穿在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一些具体的经济伦理问题,因而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基本经济伦理问题。因此必须首先抓好树立正确义利观的奠基教育。反对“唯利无义”的思想观念。第二年主要抓好立身做人的导向教育。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做人的准则直接影响到高校经济伦理教育的效果。通过思想品德教育、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系列教育,引导学生懂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走好人生之路。第三年主要抓好职业道德的定位教育。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道德教育理应成为高校经济伦理教育的重要一步。第四年主要抓好奉献社会的爱心教育。市场经济伦理讲求利益导向、效率优先,而社会道德伦理要求奉献精神、利他主义。在新形势下,在肯定个人物质利益的同时,更应强调奉献,通过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专业、爱岗位”的“四爱”教育,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

经济伦理教育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新形势下,高校大力开展经济伦理教育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郑美琴.论市场经济的经济伦理[J].经济评论,2001(6).

[2]王淑芹.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对立经济统一的条件性[j].道德与文明,2000(3).

[3]陈泽环,方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7.

体育经济学论文篇7

一、构架体育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从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对人类社会的活动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是我国科研部门与政府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本文对体育产业进行探索与研究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各部门的生产关系、再生产规律、竞争理论、垄断理论以及生产目的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阐述。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制定产业政策以及产业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对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学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的重要理论框架。 

(二)邓小平产业经济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以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与我国历史发展经验为基础并对优秀理论不断深入与丰富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中的重要体现。邓小平产业经济思想是年20年代指导我国经济实践与产业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未来指导我国经济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尤其是在我国体育产业建设中,更加离不开邓小平产业经济思想对宏观建设方面的理论支持。

(三)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主要针对类型相同的各经济组织集团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当前我国产业经济学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尚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科研机构的不断努力下,该学科在实践以及理论上的进步十分迅速。虽然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学生体系,但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实践经验较少。总体上来看,产业经济学重点探索某一领域内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不同企业之间部分与合作的一般规律,同时也研究某一领域与其他生产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由于我国经济系统庞大而复杂,其中包含许多不同领域的子系统与细分产业,而这些产业依照自身所特有的属性和经济活动方式,在物料供应层次上各自体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子系统所承担的责任各不相同。产业经济学则从产业的角度出发对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所体现出来的经济活动特点以及区域子系统内所协作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 

(四)西方经济学 

在我国产业经济学领域研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研究成果都是以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为基础,并在相关的理论支持下得出的。根据已往的实践经验来看,产业经济学无论是研究方法上还是在原理应用上都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结构理论是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重要框架;通过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指导对市场行为中的均衡价格理论与厂商理论进行应用与分析;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绩效理论能够将生产与消费行为的分配理论与优先行为理论进行模拟。从宏观角度来看,市场关系结构与产业组织理论为研究对象,根本上是以微观经济学中的垄斷价格理论为基础,结合已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而进行的探索。通过现代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可以对微观经济学与产业组织理论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与组合,将产业经济学中的各种微观与宏观现象有机结合起来。 

二、体育产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当前我国的体育产业经济学主要从交换、流通以及生产三个方面出发,对相关的组织集团、经济活动与发展规律进行阐述。主要的研究对象包含体育产业政策、体育产业布局、体育产业结构以及体育产业组织等。其中体育产业组织即市场上从事体育类产品生产的社会组织集合,重点研究其在宏观的市场竞争与合作中各部门在利益关系上的发展规律与变化形态。体育产业结构即产业领域内所形成的的行业技术经济联系以及数量关系形式,不断变化的产业结构主要受到关联机制、就业结构以及需求结构的影响。体育产业关联即所生产的产品或在中间产品的投入过程中,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在结构联系、产品技术之间的形态,不同维度下,产业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以产业结构的方式体现出来。在关联过程方面,体育产业结构是宏观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均衡的研究对象之一。体育产业布局即在某一时刻的生产力条件下,某一区域的空间组合情况与空间布局情况。其中体育产业空间结构是反映体育产业布局的重要体现,产业空间结构是否具有充足的合理性决定该区域能够充分发挥经济优势、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产业发展即该产业从开始建立到进行淘汰阶段之间不断发展以及改良的过程,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在发展状态下中对企业领域产业影响的过程,其中主要包含体育产业发展周期以及发展规律等方面的有关因素。体育产业政策主要指的是某一区域内政府部门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的出发,利用经济学的有关理论,针对体育产业所提出的有利于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关措施。 

三、体育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一)体育产业组织理论 

体育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内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明确不同生产部门的经济活动规律为主要目的。企业关系主要指的是某一特定行业内容不同企业之间在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行为关系、利益关系以及交易关系等,以上几方面的关系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企业以及行业本身的发展与生态产生重要影响。

       (二)体育产业结构理论 

体育产业结构理论以体育产业结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影响经济发展的有关因素与演变规律为基础,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方案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关需求为目标,对行业间的结构层次深化以及资源占有关系进行深入挖掘,并以研究结构为理论基础来对政府部门的政策优化工作以及产业结构规划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体育产业结构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研究对产业结构造成影响的决定性因素和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二,揭示在体育产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般规律;第三,寻找优化产业结构的具体操作方案;第四,从体育产业长期的发展需求出发,结构调整政策以及体育行业的选择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等。体育产业结构理论在对体育产业长期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般规律进行研究与探索的同时还重点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规划的基本方案,并对基本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专门的分析。 

(三)体育产业关联理论 

体育产业关联理论通常也被称为体育产业联系理论,相比于传统的体育产业结构理论,该理论能够对行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进行更加精确的量化描述,该理论的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产业关联理论主要对产业内容经济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量化的阐述,该理论在解决经济问题方面主要采用的计算方法为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法通过投入产出模型与具体的经济活动所生成的投入产出表对投入产出关系进行描述。将某一特定区域内,以一段时期内的经济活动过程具体到行业内部的各个企业方面,在对企业之间经济技术关系进行反映的同时以量化的方式对单个企业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研究,选取投入产出特性、投入产出比以及波及效果等方面的结论。其中涉及效果主要包含资本需求、就业需求以及体育产业影响力等。 

(四)体育产业布局理论 

体育产业布局理论主要是对某一特定区域内体育产业布局与该区域中经济活动内存变化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与研究。特定区域内,政府部门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需求对体育产业内部各企业的生产关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就必然会形成体育产业结构布局。而政府部门接下来政策调整方案的调整也一定要结当前该区域内合体育产业布局的有关特点来制定调整方案。因此,对体育产业布局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也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良政策制定的重要研究项目之一。 

(五)体育产业发展理论 

当前我国下处于体育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研究人员一定要结合考虑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产业转移、发展周期以及发展规律等方面的问题。有关问题也需要对当前区域内体育产业的发展阶段与发展规律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认识,根据产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政策,使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能够顺利实现。发展体育产业需要综合考虑到发展政策、资源配置、发展周期以及发展规律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挖掘体育产生的发展规律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行业形态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行业政策,才能起到增强产业发展的竞争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鸿声,史兵.体育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构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02(08):17-19. 

[2]张小林,周道平,刘少英.体育旅游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02(15):133-135. 

[3]周波.论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罗华敏.关于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完善问题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04(01):28-29. 

体育经济学论文篇8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层次 10月17日(星期六)上午 10月17日(星期六)下午 10月18日(星期日)上午 10月18日(星期日)下午 公共课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429 教育学(一)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2 英语(一)   00031 心理学 04729 大学语文 00015 英语(二)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420 物理(工)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英语顶替课 02126 应用文写作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395 科学.技术.社会 020203 会计 专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56 成本会计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20207 市场营销 专 00180 企业定价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81 广告学(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82 公共关系学 020228 物流管理 专       05372 国际物流导论 030112 法律 专 00242 民法学 00261 行政法学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44 经济法概论 00223 中国法制史 040101 学前教育 专 00386 幼儿文学 00388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0039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039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00389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0039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00395 科学.技术.社会 050114 汉语言文学 专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36 古代汉语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0031 心理学 00429 教育学(一)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50207 英语 专 00596 英语阅读(二) 00795 综合英语(二) 00597 英语写作基础 00794 综合英语(一) 050212 阿拉伯语 专 10453 阿拉伯语应用文写作 06754 阿拉伯语综合技能(一) 06759 经贸阿语及外贸函电 06761 阿拉伯文化概论 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 专 02230 机械制造 02159 工程力学(一) 02236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02232 电工技术基础 02237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 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 专 02400 建筑施工(一) 02387 工程测量 02396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02398 土力学地基基础 081201 化工工艺 专 02489 化工设计概论 02066 有机化学(二) 02175 分析化学(一) 02151 工程制图 100701 护理学 专 00488 健康教育学 02903 药理学(一) 02998 内科护理学(一) 03001 外科护理学 02996 护理伦理学 02113 医学心理学 020115 经济学 本 00143 经济思想史 00142 计量经济学 00138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本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20204 会计 本 00162 会计制度设计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020208 市场营销 本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20210 旅游管理 本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97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00199 中外民俗 00200 客源国概况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20218 人力资源管理 本 00937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06093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20224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本 07093 城市地理学 06569 物业管理实务 06570 房地产营销学 02382 管理信息系统 03164 环境科学导论 020226 商务管理 本 00937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00938 组织行为学(二)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00086 风险管理 020229 物流管理 本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20282 采购与供应管理 本 03616 采购战术与运营       020314 销售管理 本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20320 中小企业经营与管理 本     00153 质量管理(一)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30106 法律 本 00230 合同法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169 房地产法 00227 公司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030302 行政管理学 本 00320 领导科学 00319 行政组织理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92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040102 学前教育 本 00401 学前比较教育   00399 学前游戏论 00886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040107 教育管理 本 00454 教育预测与规划 00451 教育经济学 00449 教育管理原理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 040110 心理健康教育 本 05624 心理治疗(一) 05627 职业辅导 05628 团体咨询 05621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50105 汉语言文学 本 00540 外国文学史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541 语言学概论 050201 英语 本 00600 高级英语 00837 旅游英语选读 00838 语言与文化 00603 英语写作 050437 艺术设计 本   05712 艺术设计基础   060102 历史教育 本 00771 中国现(当)代史专题 00770 中国近代史专题 00775 历史教育学 00774 史学理论与方法 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本 02194 工程经济 0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2241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本 02331 数据结构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325 计算机系统结构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80806 建筑工程 本 02439 结构力学(二) 03347 流体力学 02404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2447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02448 建筑结构试验 082206 工业工程 本 02230 机械制造 02648 设施规划与设计 02627 运筹学与系统分析 02631 计算机辅助管理 02194 工程经济 082218 电子政务 本 00067 财务管理学 03338 政府经济学 03336 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 03339 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090102 农学 本 02676 作物栽培生理 02634 生物化学(二) 02672 作物育种学 02679 种子学 02677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 090115 园林 本 07895 园林设计基础 07897 园林测量 07900 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 07422 园林美术 090202 林学 本 02752 森林培育学 02745 森林生态学 03233 林业生态工程学 03227 森林保护学 090403 畜牧兽医 本 02798 畜牧微生物学 02793 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 02796 畜牧业经济管理   100702 护理学 本 03202 内科护理学(二) 03200 预防医学(二)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007 急救护理学 03203 外科护理学(二) 03009 精神障碍护理学 100805 药学 本 03049 数理统计 02087 分子生物学 03031 药物分析 03050 药理学(三)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