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广场文化论文8篇

时间:2023-03-21 17:04:09

广场文化论文

广场文化论文篇1

摘 要 为了从社会学视角探讨广场舞文化活动的文化意义与价值,本文从场域视野下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分析了广场舞文化资本的内涵及其存在形式。研究认为:广场舞是在一个场域中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文化资本,并根据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着重分析广场舞文化资本以具体化的文化能力、客观化的文化产品的和体制化的文化制度存在的三种形式。以期为广场舞文化的合理性认识与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广场舞文化资本 文化能力 文化产品 文化制度

广场舞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是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然而当前对广场舞文化的研究很少有涉及其文化领域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将它看作一种文化资本进行研究。根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在广场舞文化场域中,这里的资本主要指文化资本,个体的身体实践活动以“身体资本”的形式存在于广场舞场域之中,影响着个体的发展。

一、广场舞文化资本的内涵

广场舞是参与者根据自身的文化素养水平有选择的挑选整理,是对文化的提炼与升华,个体在构建广场舞文化资本时,需要消耗时间体力及脑力是一种复杂化的劳动,是凝聚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体现的是文化资本的形态。广场舞文化资本是个体所占有的广场舞技能知识或文化素养所反映的特定场域下的主流文化意识与传承。是个体必须以身体为载体而进行的文化生产,还汇集了其他主体的文化创造,这种文化创造只局限于个体自身具有排他性。文化资本的生产与使用从属于个体自身,因个体的文化差异而具有差异性,基于个体内部对文化进行消化吸收。通过大量的时间训练将身体练习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水平,在得到社会大众或相关资格评定的认可后,并会为个体带来一定的社会地位、权利与价值。从现实层面上看,文化资本理论不仅阐明了场域视野下广场舞文化资本的积累转化的内在成因,而且对于提高促进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具有坚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具体的表现形式:广场舞场域中的文化能力

具体化的文化资本是一种身体资本,是与人的身体活动分不开的。然而无论是哪种运动项目都是人们的一种身体练习,身体成为个体获得文化资本的载体。对于广场舞文化资本而言,资源的获得不仅需要个体付出大量的时间来练习,而且必须是参与者个人的亲身体验才行,具有排他性。对此布迪厄曾有过生动的表达,他认为文化能力的获得“必须由投资者亲历亲为,就像肌肉发达的体格或被太阳晒黑的皮肤,不能通过他人的锻炼来获得那样。”这样一来个体便将获得的文化资本深深内化于自身之中,并通过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将广场舞文化转化为个体内部的文化素养,并通过身体表现出各种舞蹈姿态,动作,造型以及交往行为习惯等。在场域中个体的竞争力靠个体的文化能力决定,即对文化资本掌握的多少,拥有较强的广场舞文化能力个体在场域中更能占有更多资源,进而获得更多的文化能力。

三、客观的表现形式:广场舞场域中的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是文化资本的客体化存在形式,是文化资本在客观物体上所呈现的外在属性和外在表现,是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的统一,例如艺术品,古董等等一切的客观存在的物品都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尽管广场舞继承了传统民族民间的舞蹈形式和文化价值观念,但它依然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产品,例如时下比较流行的歌星组合凤凰传奇的各种民族风曲舞和筷子兄弟的《小苹果》都在我国掀起了的前所未有的广场舞全民模仿浪潮。这些文化产品都具有经济资本价值的属性,个体进行文化学习必须要付出一定的经济资本才能获得相应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例如个体对广场舞兴趣可以促使他们购买相关的歌曲光盘、音响设备、舞蹈服装或者向专业教练付费学习,进而文化产品可以作为经济资本被物化的占有并在文化主体之间相互转换。这种文化产品与一般的产品有明显的差异,它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其具有经济资本的价值,通过一定的经济资本来购买获得而且还体现在其具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价值的传承层面。

四、体制化的形式:广场舞场域中的文化制度

文化制度是以体制的形式对个体的文化能力进行客观化区别的对待,经常以资格考试学术资格的方式来加以认定。广场舞文化涵盖了我国各地的民俗风情、舞蹈特色,不同的文化价值、文化追求在广场舞这一特定场域下相容相通,也正是通过各种制度化的形式使得各个主体有了竞争,比较的可能。个体通过考试比赛资格认定的方式将文化能力得到区别化对待和制度化的承认,在场域中获得认可和地位。在广场舞场域中只有那些得到公认的具有一定的文化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个体才有成为文化生产者的可能。文化资本的占有量及其文化资格水平认定决定了个体在场域中的身份地位和竞争力的高低,如广场上的领舞人。参与者所有的文化产品与文化能力必须获得制度化的度量与认可才能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化的结合体,广场舞文化也正是因为符合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在广场舞场域下许多个体都不具备专业化的舞蹈技能,将广场舞视作一种饭后休闲娱乐的运动项目,即群体所需的认同感促使更多个体参与其中而不觉得自己会因单独舞蹈而感到出丑,这更加充分说明文化对个体活动的影响深刻。

参考文献:

[1] 李全生.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2).

广场文化论文篇2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具有开放性、节庆性、广泛的群众性、多元的自娱性等特征,发挥促进经济增长、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激发社会活力等多重作用,在充实地方文化内涵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具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增加了城市的动感与色彩,彰显了城市的文化个性,开创了政府与民间互动共创的新思路,成为当代新农村文化不可忽视的新资源。

所谓乡镇广场文化,顾名思义,是在农村室外进行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包括广场秧歌、腰鼓、舞龙、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近年来,我国农村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构件之一的广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自由空间。广场的辟建与使用,使农村广场文化应运而生。

本论文就我国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等方面做出分析。

二、广场文化的特征及作用

(一)乡镇广场文化的特征

1、开放性

开放性是广场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广场是群众公共生活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乡镇公共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广场上所进行的任何文化活动,均向公众开放。这种公共性决定广场文化必走平民化道路,即使是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也要兼顾到雅俗共赏。同时,公共性又决定了广场文化的主体是公众,广场文化若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就会变得枯燥干瘪。

2、节庆性

公众的集会与庆典是广场形成的原因之一,决定了广场文化必带有节日喜庆热闹的色彩。故现在的广场文化多举办各种节庆,包括常设的文化艺术节。如广西南宁市的“大地飞歌”国际民歌节,开办以来就成为了广场文化中的品牌。又如大连的国际服装节,就引进了世界大牌的艺术团和国际歌星在本市的广场上演出,经济与文化的联手使其闻名遐迩。

3、广泛的群众性

综观农村广场文化的全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早晚在广场活动的人群热闹非凡,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汇聚的人群,寻求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释放快节奏生活中的压力,展示各种各样的才艺,追求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这里没有尊卑贵贱等级差异,都是笑脸相迎,你谦我让,平等交流,其参与面之广,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都无法比拟的。

4、多元的自娱性

每天晨晚广场上总是人头攒动,有跳老年秧歌的;有老中青混杂跳健身舞的;有青年怀抱吉它自弹自唱的;有少年儿童开着各式童车奔跑的;还有舞剑弄棒健身的,等等。没有强迫命令,没有权益驱动。许多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参与自然,撤出随意,没有约束。

(二)乡镇广场文化的作用

乡镇广场文化作为群众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与群众文化共同的特征、功能和作用,但广场文化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因其历史背景、组织、方式、规模水平的不同,产生的作用也就不同。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1、较低层次。即民间自娱性广场文化。如村头街尾的扭秧歌、交谊舞、健身操,公园、庭院的演唱会、故事会、读书会等。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受时间、场地、服饰、设施、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多以健身强体、自娱自乐为目的。这种自娱性广场文化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起到了调节身心,陶冶思想情操,增进人际交往,激发工作活力等最基本的作用。

2、中层次。即商业性广场文化。它多以商家为组织者,以商品经销为主要目的,借助文化的手段,形成“文化搭台,商家唱戏”的商业性广场文化。比如商场、饭店的开业迎宾,店庆、场庆等广场文化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性广场文化将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但直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也起到了传递科学文化信息,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作用。

3、较高层次。即官办的宣传教育性广场文化。这是由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组织,有特定的背景,鲜明的主题,活动质量和水平要求较高,它以重大节日和庆典为契机,需要预先策划,筹备和投入大量经费,可以形成巨大的规模声势,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如主题会、庆祝会、纪念会等大型广场文化活动。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任何其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它不但可以振奋农民的精神,鼓舞群众的斗志,凝聚民族的力量,激发社会的活力,而且能展示整个区域,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三、广场文化充实地方文化内涵

(一)广场是文化建设的“塔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日趋繁荣,全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各地区彰显文化底蕴的大剧院、大歌厅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正在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经济崛起的标志。与此同时,伴随着北京奥运而来的全民健身热,也催生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打造群众文化场所的热情。“剧院文化和广场文化是两个不同的需求层次。”著名编剧邹忆青说:“只是在大剧院看演出,需要有钱有闲,而在小广场看节目,可随到随看,群众方便且不用掏腰包,更重要的是,小广场与大剧院最大的不同,是其广泛的参与性。”如果把文化看成是一座宝塔,那么,在大剧院上演的具有引领潮流和发展导向的专业文艺作品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塔尖,而在广场上演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艺节目则是塔基。

(二)推动地方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

各地建设广场文化,就是要尽量地开掘与调动地方文化的资源,使得地方文化传统、文化遗产得到更多的继承与发扬,并改造成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文化。像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节的形成,最初就是从开发壮族的民歌节“三月三”发展而来的。“三月三”从田间山野走入城市广场,再进一步演变为一年一度的国际性民歌节,它不仅丰富了地方文化资源,而且提升了壮族山歌的文化品位。可以说,地方文化资源借广场文化的展示与推动,成为有显示度的地方文化,从而充实了地方文化内涵。

四、广场文化的发展前景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社区文化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区文化成为新农村文化的主要阵地与载体。现在不少乡镇,不仅仅只建一两个广场,而是分社区建多个广场,使广场文化与社区文化建设融为一体,真正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政府的公共设施和文化福利。有的乡镇还将广场的文艺演出分配给各社区,促使各社区必须经常性地考虑自己的文化建设任务,从而推动了社区文化的建设。目前,空前活跃的广场文化,成了现代文艺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大舞台。无论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还是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我国群众文化已成蓬勃发展之势。乡镇广场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传播着健康文明的思想内容,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审美趣味的熏陶,既培植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也展示了本地特有的文化现象。综合分析社会各方面因素,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投入使广场文化不断地向高层次发展

文化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我省就首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口号,把乡镇广场文化建设列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出台财政补助政策,实现了广场的绿化、硬化和亮化,完善了广场功能。随着政府对广场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多,广场文化活动的项目也同步增加,且以递进的方式向高层次发展。

(二)企业文化成为广场文化发展的核心

广场文化使本地乡镇企业的产品从广播电视报刊上走到人们的前面,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企业借助文化形式宣传经营理念和产品优势是投资少、见效快、易于被群众接受的方式。从广场文化活动来看,企业文化逐渐从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走向众人瞩目的前台,成为受群众欢迎的热点。随着广场文化的日趋多元化、经常化,政府职能部门将逐渐退出,在没有行政干预的情况下,企业文化将更加生动活跃、丰富多彩,成为广场文化发展的核心。

(三)文艺新人在频繁的广场文化活动中脱颖而出

乡镇广场文化具有群众积极参与、进出自由的特点。文艺爱好者可以在这里不受任何限制地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确有实力者往往能够一鸣惊人,脱颖而出。这些崭露头角的文艺新人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熟,成为新的文艺骨干和文化事业的后续力量。经过文化部门的辅导和推荐,就会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全国性的文艺骨干。广场是发现人才的窗口,施展才华的舞台,只要我们文艺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去发展和培养,让他们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发挥作用,进而引导广场文化向健康、文明、高雅的方向发展。

(四)广场文化成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宽阔美丽的广场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一座丰碑,广场构成了广大群众生存、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春夏秋冬,广场都可以成为调节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广场文化的连续与持久,又形成了城乡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广场文化作为一种公共的群体行为,它依靠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不仅是展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它的创造作用,因为它可塑造和优化大众的群体文化人格。乡镇广场文化是当代新农村大众文化表现最突出的一种形式,它虽还不成熟,但却深为大众所喜爱、所接受,它由地方政府推动,由民间文化参与,是政府与民间互动的结果。它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文化产业价值等应加以高度重视与开发,使其能真正成为新农村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出新农村的个性与文化品格。

五、结论

总之,新农村广场文化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态势蓬勃发展,遍布乡镇村落,联系着千家万户,无论是鹤发童颜的老人,或是朝气蓬勃的青年、还是稚气未脱的小孩,都是广场文化的“生力军”。影响着亿万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它以自身独特的魅力,焕发农民的精神,陶冶群众的性情,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的需求。乡镇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美好前景,它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道德文化修养的提高,而不断增加色彩和活力,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共同的文明乐园。

【参考文献】

[1]欧阳晓明《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社会心理要素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07)。

[2]司芳琴《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3]蒋述卓《论广场文化的特点与价值》[J],《人民日报》,2003(4)。

广场文化论文篇3

关键词:广场;文化;群众生活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增加了城市的动感与色彩,彰显了城市的文化个性,开创了政府与民间互动共创的新思路,成为当代新农村文化不可忽视的新资源。

所谓乡镇广场文化,顾名思义,是在农村室外进行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包括广场秧歌、腰鼓、舞龙、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近年来,我国农村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构件之一的广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自由空间。广场的辟建与使用,使农村广场文化应运而生。

本论文就我国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等方面做出分析。

二、广场文化的特征及作用

(一)乡镇广场文化的特征

1、开放性

开放性是广场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广场是群众公共生活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乡镇公共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广场上所进行的任何文化活动,均向公众开放。这种公共性决定广场文化必走平民化道路,即使是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也要兼顾到雅俗共赏。同时,公共性又决定了广场文化的主体是公众,广场文化若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就会变得枯燥干瘪。

2、节庆性

公众的集会与庆典是广场形成的原因之一,决定了广场文化必带有节日喜庆热闹的色彩。故现在的广场文化多举办各种节庆,包括常设的文化艺术节。如广西南宁市的“大地飞歌”国际民歌节,开办以来就成为了广场文化中的品牌。又如大连的国际服装节,就引进了世界大牌的艺术团和国际歌星在本市的广场上演出,经济与文化的联手使其闻名遐迩。

3、广泛的群众性

综观农村广场文化的全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早晚在广场活动的人群热闹非凡,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汇聚的人群,寻求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释放快节奏生活中的压力,展示各种各样的才艺,追求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这里没有尊卑贵贱等级差异,都是笑脸相迎,你谦我让,平等交流,其参与面之广,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都无法比拟的。

4、多元的自娱性

每天晨晚广场上总是人头攒动,有跳老年秧歌的;有老中青混杂跳健身舞的;有青年怀抱吉它自弹自唱的;有少年儿童开着各式童车奔跑的;还有舞剑弄棒健身的,等等。没有强迫命令,没有权益驱动。许多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参与自然,撤出随意,没有约束。

(二)乡镇广场文化的作用

乡镇广场文化作为群众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与群众文化共同的特征、功能和作用,但广场文化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因其历史背景、组织、方式、规模水平的不同,产生的作用也就不同。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1、较低层次。即民间自娱性广场文化。如村头街尾的扭秧歌、交谊舞、健身操,公园、庭院的演唱会、故事会、读书会等。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受时间、场地、服饰、设施、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多以健身强体、自娱自乐为目的。这种自娱性广场文化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起到了调节身心,陶冶思想情操,增进人际交往,激发工作活力等最基本的作用。

2、中层次。即商业性广场文化。它多以商家为组织者,以商品经销为主要目的,借助文化的手段,形成“文化搭台,商家唱戏”的商业性广场文化。比如商场、饭店的开业迎宾,店庆、场庆等广场文化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性广场文化将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但直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也起到了传递科学文化信息,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作用。

3、较高层次。即官办的宣传教育性广场文化。这是由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组织,有特定的背景,鲜明的主题,活动质量和水平要求较高,它以重大节日和庆典为契机,需要预先策划,筹备和投入大量经费,可以形成巨大的规模声势,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如主题会、庆祝会、纪念会等大型广场文化活动。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任何其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它不但可以振奋农民的精神,鼓舞群众的斗志,凝聚民族的力量,激发社会的活力,而且能展示整个区域,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三、广场文化充实地方文化内涵

(一)广场是文化建设的“塔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日趋繁荣,全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各地区彰显文化底蕴的大剧院、大歌厅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正在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经济崛起的标志。与此同时,伴随着北京奥运而来的全民健身热,也催生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打造群众文化场所的热情。“剧院文化和广场文化是两个不同的需求层次。”著名编剧邹忆青说:“只是在大剧院看演出,需要有钱有闲,而在小广场看节目,可随到随看,群众方便且不用掏腰包,更重要的是,小广场与大剧院最大的不同,是其广泛的参与性。”如果把文化看成是一座宝塔,那么,在大剧院上演的具有引领潮流和发展导向的专业文艺作品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塔尖,而在广场上演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艺节目则是塔基。

(二)推动地方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

各地建设广场文化,就是要尽量地开掘与调动地方文化的资源,使得地方文化传统、文化遗产得到更多的继承与发扬,并改造成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文化。像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节的形成,最初就是从开发壮族的民歌节“三月三”发展而来的。“三月三”从田间山野走入城市广场,再进一步演变为一年一度的国际性民歌节,它不仅丰富了地方文化资源,而且提升了壮族山歌的文化品位。可以说,地方文化资源借广场文化的展示与推动,成为有显示度的地方文化,从而充实了地方文化内涵。

四、广场文化的发展前景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社区文化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区文化成为新农村文化的主要阵地与载体。现在不少乡镇,不仅仅只建一两个广场,而是分社区建多个广场,使广场文化与社区文化建设融为一体,真正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政府的公共设施和文化福利。有的乡镇还将广场的文艺演出分配给各社区,促使各社区必须经常性地考虑自己的文化建设任务,从而推动了社区文化的建设。目前,空前活跃的广场文化,成了现代文艺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大舞台。无论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还是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我国群众文化已成蓬勃发展之势。乡镇广场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传播着健康文明的思想内容,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审美趣味的熏陶,既培植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也展示了本地特有的文化现象。综合分析社会各方面因素,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投入使广场文化不断地向高层次发展

文化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我省就首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口号,把乡镇广场文化建设列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出台财政补助政策,实现了广场的绿化、硬化和亮化,完善了广场功能。随着政府对广场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多,广场文化活动的项目也同步增加,且以递进的方式向高层次发展。

(二)企业文化成为广场文化发展的核心

广场文化使本地乡镇企业的产品从广播电视报刊上走到人们的前面,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企业借助文化形式宣传经营理念和产品优势是投资少、见效快、易于被群众接受的方式。从广场文化活动来看,企业文化逐渐从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走向众人瞩目的前台,成为受群众欢迎的热点。随着广场文化的日趋多元化、经常化,政府职能部门将逐渐退出,在没有行政干预的情况下,企业文化将更加生动活跃、丰富多彩,成为广场文化发展的核心。

(三)文艺新人在频繁的广场文化活动中脱颖而出

乡镇广场文化具有群众积极参与、进出自由的特点。文艺爱好者可以在这里不受任何限制地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确有实力者往往能够一鸣惊人,脱颖而出。这些崭露头角的文艺新人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熟,成为新的文艺骨干和文化事业的后续力量。经过文化部门的辅导和推荐,就会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全国性的文艺骨干。广场是发现人才的窗口,施展才华的舞台,只要我们文艺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去发展和培养,让他们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发挥作用,进而引导广场文化向健康、文明、高雅的方向发展。

(四)广场文化成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宽阔美丽的广场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一座丰碑,广场构成了广大群众生存、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春夏秋冬,广场都可以成为调节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广场文化的连续与持久,又形成了城乡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广场文化作为一种公共的群体行为,它依靠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不仅是展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它的创造作用,因为它可塑造和优化大众的群体文化人格。乡镇广场文化是当代新农村大众文化表现最突出的一种形式,它虽还不成熟,但却深为大众所喜爱、所接受,它由地方政府推动,由民间文化参与,是政府与民间互动的结果。它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文化产业价值等应加以高度重视与开发,使其能真正成为新农村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出新农村的个性与文化品格。

五、结论

总之,新农村广场文化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态势蓬勃发展,遍布乡镇村落,联系着千家万户,无论是鹤发童颜的老人,或是朝气蓬勃的青年、还是稚气未脱的小孩,都是广场文化的“生力军”。影响着亿万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它以自身独特的魅力,焕发农民的精神,陶冶群众的性情,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的需求。乡镇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美好前景,它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道德文化修养的提高,而不断增加色彩和活力,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共同的文明乐园。

【参考文献】

[1]欧阳晓明《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社会心理要素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07)。

[2]司芳琴《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3]蒋述卓《论广场文化的特点与价值》[J],《人民日报》,2003(4)。

广场文化论文篇4

关键词:广场舞;群众文化建设;影响

中图分类号:J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02-2

广场舞属于一种广场文化,在新时代的今天,广场舞作为广场文化的一种,现在已经有了新时代的意义。在群众文化活动多样化的今天,广场舞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能够帮助群众文化的发展,以及推动群众文化的建设。基于此,本文就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影响进行了论述,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一)广场舞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关键途径

舞蹈是一种民众喜闻乐道的民间艺术形式,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密切的关联。近几年,伴随着民众生活质量及水平的逐步提高,大众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广场舞是其衍生的重要活动之一,存在于城市的每个角落,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关键表现形式。广场舞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部,雏形为乡村舞蹈。现时流行兴起的广场舞汇集了拉丁舞步、欧洲宫廷舞步等多种舞蹈元素。由于它具备特殊的舞蹈韵味,成为群众文化的载体,被社区人们广泛传播,并且深受大家的认可与喜爱。因此,广场舞利用潜移默化影响、亲身体会等辅导和培训方法,提高了民众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加大了民众对舞蹈的参与及欣赏水平,更好地发展群众文化,使人们可以在学习、欣赏过程中体会到舞蹈的欢乐。广场舞能够直接面向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环境让人们在欣赏过程中全身心地同舞蹈、音乐融合在一起,感受舞蹈的魅力,体会运动的。

(二)广场舞的特殊性决定其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在建设群众文化活动期间,广场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文化活动方式,同时具备明显的特殊性,具体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广场舞能够将审美的主体与客体融合在一起。广场舞的表演内容及形式,很多来源自民间传统的表演形式,结合了当代民众陶冶情操、宣泄情感的肢体动作。通常一场广场舞,参与民众不但是表演者,同时也是观赏者,不管是表演人员,或者是观赏人员,都可以在相同的时空中感受到娱乐的乐趣,体会到生命的动力。广场舞中,每一首歌曲都是由不同的旋律、结构构成的,让每个舞步伴随着相应的结构重复。同时,因为舞步及舞曲的推陈出新,又会给人以无限的新鲜体会。广场舞包含了多种舞蹈的元素,风格较为独特,很容易学习,并且老少咸宜。其具备的群体性、全民性特点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审美、生活形式等演变成特别的审美主体及课题,增强广场舞的亲和能力,具备其他舞蹈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及艺术魅力。第二,广场舞的审美心态具备同一性的特点。对于广场舞来讲,其作为抒情舞蹈的一种,可以利用特殊的场景来表达情感及心境,从而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理解。在欣赏广场舞过程中,不同地域的民众、不同年龄的百姓,不同阶层的人们其感受也各不相同,同时也能够让人们以最单纯的方式来发泄内心情感。广场舞的表演平台同民众形成整体,表演者与观看者打成一片,表达形式为民众所熟知的内容,气氛十分热烈。广场舞的旋律十分欢快,并且贯穿整个表演过程,民众可以通过参与广场舞,宣泄内在感情,形成愉悦感。这也正是广场舞的魅力所在。不管社会怎样发展,时代怎样变革,广场舞作为人们喜闻乐道的文化活动,正在不断发展。随着现今物质文明的逐步提升,广场舞的音响、灯光、服装、道具等也推陈出新,更新换代,表现方法也相应发展。广场舞在容纳了悠久历史文明的同时也包含了现代元素的光彩与青春,增强了吸引力,为民众创造了更好的气氛与欢乐,进而为促进社会发展,建设群众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广场舞在建设社区群众文化过程中的作用

(一)增强了民众的文化素养及生活品位

对于广场舞来讲,它不但可以陶冶民众的情操,丰富人们的兴趣与思想,提升百姓的修养,同时也汇集了大多数社交的舞步,风格大方、典雅,动作性较强,体现出了高雅的形象意趣,所以,十分吻合民众的休闲娱乐需求。

广场舞学习期间,不仅是对舞蹈进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在舞蹈中融合自身感情的过程,进而通过自身的情感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将美育、技能与知识结合在一起。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普及,能够吸引社会各个层次的民众,发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作用。民众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下,增进了彼此的交流,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二)能够推动群众社区文化的建设

由本质来看,广场舞属于群众舞蹈,其自身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提高与融合、典雅与通俗汇集一体的结合体。广场舞具备较强的健身、美育、自娱、自我价值显示及控制社会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所以,将广场舞普及到群众文化中,能够使舞蹈艺术步入民众的生活,增强社区民众的文化修养与生活品质,让人们的休闲娱乐空间与时间更丰富、更有意义。广场舞通过其简洁的内容、欢快的主题,可以创建欢快、轻松的社区文化环境,并且推动和谐文化、群众社区的建设。

(三)为群众的文化提供平台

文化广场的日常活动中,主要是曲艺、舞蹈、歌曲等民间音乐创建的多种体验形式,以此来决定广场舞等群众文化的表演。然而,其节目内容较为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寓教于乐,富有综艺性等特征,综合性地体现出群众文化的内涵及功能。所以,广场文化不但是民众文化的剪影,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发展广场舞不但需要关注群众的互动、参与作用,同时也应创建活动情景,使民众自发参与舞蹈中。通过实践验证,人们唯有富有积极性的体验审美,才可以深入体会舞蹈艺术。

(四)帮助民众增强身体素质

在群众生活、文化中,广场舞不但作为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运动形式。所以,可以将广场舞视为一种集运动、艺术为一体的形式。人们在表演广场舞过程中,能够舒展筋骨,增强体质。当前,在乡村的广场、城市小区的空地,经常汇集一群人,不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都会伴随着音乐表演舞蹈,例如秧歌舞、民族舞等,尽管表演者并不具有专业的知识,但是在欢快的氛围中,民众可以体会到生命的活动,增强身体素养。

总而言之,广场舞在群众文化中有着十分关键的推动作用。伴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广场舞对提高民众审美能力、身体素养等有着重要意义。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广场舞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创新,以此来推动广场舞更好地发展,使其更早步入民众的生活,成为民众文化活动的靓丽风景。因此,对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文化,无论是对于什么年龄的群众来说,都可以说是他们生活娱乐的首选。对于群众文化的建设来说,广场舞有着最为基础的群众性,作为一种广场文化和群众文化,广场舞应该得到大力的支持和推广,在帮助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的同时能够丰富群众的生活,不断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9).

[2]陈宇星.广场排舞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J].大众文艺,2013,(11).

广场文化论文篇5

[关键词]齐齐哈尔;城市文化;广场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3 — 0070 — 02

广场文化是城市群众文化表现最突出的一种形式,它虽然还不是很成熟,却由于其特点为群众所喜爱所接受。它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文化产业价值等都要加以高度重视与开发,使其真正成为群众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品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搞好广场文化,充分发挥广场文化的作用,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首要任务。做好广场文化这道“菜”,我们必须要在精心打造广场文化内涵上下功夫。要做到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安排,不断提高广场文化的质量,同时要提高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素质,这是保证广场文化得到提升的基础和关键。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齐市广场文化的状况,针对齐市广场的现状,我们应结合实际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以改变其现在的使用现状,使广场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发挥出它的作用,让广场文化真正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把它的价值体现出来,成为群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而非边缘化的构成,真正为整个城市的文化和经济发展起到作用。在《齐齐哈尔市广场文化研究概论》一文中我们已经给出了部分意见,下面从其他角度再补充一些:

一、地域特点影响最小化,利用季节特点“做文章”

齐市地处东北地域,其特点决定了她的四季。季节分明,对于广场的使用影响很大。尤其是冬季基本上是不使用的,也是形成空置的因素之一。这样广场文化就出现了断层现象,在时间上只有大概8个月左右。这种现实是不可忽视的,但同时也是影响广场文化发展的因素之一。那么其余的4、5个月的时间我们如何使用广场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东北地域特色在冬季体现的非常明显,人们也开展了一些相关的冬季活动,丰富了生活。我们可以利用冬季活动的开展,把它和广场结合起来,组织一些可以操作的项目。比如,我们可以开展冰雪文化宣传活动或者体育活动,让广场摆脱季节和地域的局限,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外,我们还可以把广场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互利双赢。比如,我们可以把我市的关东文化节、边疆旅游、冰雪旅游等旅游项目与广场结合起来,在大型广场举行宣传、演出、展览、比赛等相关事项,既宣传了旅游又发挥了广场作用,更使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多元互渗影响,共同发展。由于广场类型的不同,中小型的广场我们可以开展宣传、展览等适合的活动项目。总之,利用一切资源发展广场文化,在打造广场文化的同时又能够促进其他文化类型的发展,形成共赢的局面,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

(二)广场基础设施与辅助设施更健全完善

广场的基础设施与辅助设施对于广场的使用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基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齐市广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较好,但是辅助设施不是很完全。场地、草坪、休息长椅等这些基础设施对于参与者来讲是吸引他们来到广场上的原因,而辅助设施是把他们留住的根本。现在所建的广场一般特点都是规模大,环境美,功能多。比如环境优美,可以建有万余平方米的花岗岩硬质广场,还可以建有大型的表演舞台和大型电子屏幕、绿地等,这样的广场冲整体上就非常吸引人,再加上辅助设施完备的话,那么广场的人群自然会不断增加,活动会丰富多彩,其价值在多样的活动中就得到很好的实现。

营造良好的广场文化,需要对广场不断完善。针对有些广场配套设施非常缺乏,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按照宜文宜体、宜学宜玩、宜唱宜跳、宜老宜少、宜男宜女的要求,把完善广场设施功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完善广场配套设施。像设立演出的舞台、简易的化妆间、厕所、报刊阅读栏(宣传板)、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分区设置、健身器材多样等。还要改进广场设施布局。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广场状况和使用情况把广场划分区域,比如娱乐区、演出区、健身区、休闲区等,多方位、多角度、尽可能地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同时还需要整治广场及周边环境,做到有绿化,无污染,交通方便。对于正在规划的广场,除以上要求之外,还要注重考虑选择交通便利、群众容易参与的地段,否则就会出现空置的现象。

(三)广场建筑要具有人文色彩,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与城市的形象非常重要,文化资源、文化特色在城市当中的定位是起到关键作用的。这就涉及到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的问题。文化资源,是指一个城市的地理、政治、人文、艺术等等人文文化的积累和存量,它积累什么、保存什么,就是它的文化资源。那么什么叫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是一个社会学家提出来的,是说文化教育修养的一个具体获取,成为个人以后成长的资历和资格。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她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是其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也是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广场文化作为城市文化新资源,她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作用非常重要。不是我们修建了多少广场,不是数量上取胜,而是广场的价值和作用,在质量上取胜。那么我们在建设广场时就要注意如何把质量提升上去。对于要新修建的广场我们可以在建筑上多下功夫,建筑本身的风格和整体设计均要体现出人文色彩,形成文化气息,成为吸引人群的基础。而对于现有的已建成的广场,我们要不断完善。比如我们现在已有的建筑,像和平广场的手印墙,以鹤文化为底蕴的系列建筑物,依湖而建的劳动湖音乐广场,这些都彰显着作为鹤家乡的齐市城市的特色。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它,从基础设施的建设,辅助设施的完备,各种渠道的宣传,多样的活动形式等等,让它的文化气息得到不断发散,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通过广场文化的建设可以使我们的城市文化资源得到不断积累,散发出其所特有的魅力,让人们共享文化资源,从而不断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使我们的城市得到不断成长,它的资历和资格不断增加,而我们城市的综合实力也自然得以上升。

(四)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提升城市文化整体实力

广场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城市整体建设的规划,它必须要在所在城市的整体发展框架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城市建设而自行发展。我们要把握定位,将广场文化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广场文化建设应与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协调,要把广场建设与整个城市建设规划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建设一些环境优美的广场,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空间。在建设广场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考虑广场的绿化和基础设施,更要考虑到广场的活动空间,就是说要有一定规模的硬质地面的广场,也要考虑到有适宜表演的舞台,以便方便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我们的相关部门特别是文化部门要对全市广场文化活动进行总体策划,通过精心的组织,周密的安排,加强对广场文化的正确引导,用健康、优秀的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像我市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几十个公园就可以在整体规划的框架里把广场这一块精心打造,让它成为公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活动空间。同时,我们还要尽量挖掘和调动本地文化的资源,可以通过广场这个载体让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得到更多的继承和发扬,同时根据时代要求把他们改造成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文化。

从广场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它从最开始的自发无序到自觉有序,由零碎松散到组织集聚的转变,这其中就蕴含着广场文化鉴赏性的提升。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广场文化活动改变了原来那种行政命令式的、灌输式的宣传和教育,转变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我们精心策划和举办各类广场文化活动, 就是希望通过活动传播健康文明的思想、科技知识和生活知识,力求与群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逐步培养和提高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审美能力,提升市民的艺术鉴赏力,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只要我们组织的活动是真正地为群众着想,充分发挥广场文化功能,就能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力,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扩大城市的整体影响力,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五)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广场文化的支撑要素

齐齐哈尔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的传承发展,为齐齐哈尔积淀了比较丰富的文化资源,比如“辽金文化”、“流人文化”、 “闯关东文化”、“马恒昌文化”、“冰雪文化”、“鹤文化”等。这些资源如果和广场文化相结合,它们会成为广场文化重要的支撑要素,丰富广场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为自身的宣传与发展找到一条好的途径。比如我们在建设以鹤文化为主要发展对象的城市文化整体构架中,可以把广场文化加入其中,现在的市政建设处处都能体现出鹤文化的标记,如果再利用广场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那么不仅是鹤文化深入人心,成为我们城市的标志,广场文化由于有了鹤文化的展示,同样会得到非常好的发展,人们对此的关注度会越来越高,使用率也会逐步上升,价值和作用自然会体现出来。

开发历史文化资源,让它成为广场文化的支撑要素,这是我们在建设城市广场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的一条途径,也可以为我市城市发展特别是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城市增添力量,起到推动的作用。

作为城市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广场文化的价值有利于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展示城市文化的个性。〔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断地提高,广场文化活动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不管是健身还是演出,人们的参与度是越来越高,广场文化已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的缩影。

广场文化活动范围遍及城市和乡村,对于培养人的高尚情操、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它的娱乐审美功能和宣传教育功能随着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得到不断体现。 因此,我们对于广场文化的认识就要转变角度,认真了解其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齐市实际,打造符合自身需要的具有城市特色的广场文化,推动齐市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2〕

〔参 考 文 献〕

广场文化论文篇6

摘要:广场文化源远流长,成为哺育、滋养基层群众的丰腴土壤。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广场文化被赋予新的内涵而为现代生活展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魅力并方兴未艾。因而广场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成为现代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这是因为它具有辐射功能、教育功能、引导功能等特征作用。文章根据当地多年来组织广场文化活动的情况对它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作些探讨。

关键词:社区建设 广场文化 群众文化 功能特征 地位作用

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对社会事物认识和精神审美的智慧结晶。在漫长的远古时代里,人们的“文化”活动是在部族居住的开阔地方进行的。他们在这公共区域里举行各种集会、议事、祭祀、欢庆等活动,五六千年来创造、积淀为最富有活力的群众文化形式——广场文化。因此,广场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由来已久的广场文化又是十分年轻的新兴事物。进入20世纪的九十年代,广场文化被赋予新的内涵为现代生活展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魅力并方兴未艾。

德庆县文化广场位于风景优美、繁华的县城东区中心,总面积3.5万平方米,1999年2月建成使用至今。我们在文化广场上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演出活动,如火如荼,掀起群众文化热潮,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取得了多方面的综合效果,有力促进了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第三批十佳文化广场。

那么,历史悠久的广场文化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笔者不作舍近求远的理论推导,而是就地取材,根据当地(德庆)十多年来蓬勃发展的现代广场文化的开展情况作归纳如下:

一、广场文化活动的功能

1.辐射功能。

我县在文化广场未建之前,各类群众文化表演活动基本集中在县城旧区影剧院。由于室内设施条件等不甚理想的原因,较大地制约着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人们的思维习惯也只存在“舞台文化”理念。文化广场建成后,迅速带动了全县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在广场文化的辐射、推动下和示范下,我县的群众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繁荣起来,各单位竞相以在文化广场演出为荣。2000年后,全县十三个乡镇有过半镇文化站也建设了文化广场,作为开展乡镇文艺活动、活跃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阵地。

2.教育功能。

我们在文化广场演出的节目都是内容健康、弘扬主旋律,催人奋进,歌唱社会主义,讴歌祖国和当地三个文明建设伟大成就为主题,取得良好的社会教化作用。例如,在我们的演出节目中有小品《贩来的新娘》,反映了农村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了,但法制建设未能跟上,必须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主题思想。这些富有哲理的节目在演出后,观看的人数众多,效果好,影响大。

3.“窗口”功能。

德庆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随着近年来旅游事业的发展,文化广场越来越成为展示其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我们的广场文艺演出节目中有许多是介绍德庆风貌的。如粤曲表演唱《康州颂》、舞蹈《悦城龙母》等,这些节目既宣传了德庆灿烂的文化底蕴,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大自然景观,蒸蒸日上的建设投资环境,同时也宣传了改革开放以来德庆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名城形象。

4.引导功能。

我们通过积极组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广场文化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并以此占领社会主义文化的阵地。例如,我们在广场组织开展老年人专题晚会,如合唱歌曲、秧歌竞赛和反对黄赌毒等。这样,不仅有效解决了不良文化的问题,又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净化了社会风气。

5.交流功能。

我县广场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名城增添了新的光彩,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里进行的各种县属文化活动和邀请著名文艺团队的文艺晚会演出,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

二、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上述广场文化的功能,我们从中可以演绎出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如下几方面:

(一)广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基础形式,体现其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广场是社区(区域)人们集会、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其中的广场艺术、广场舞蹈、送戏下乡表演等形成广场文化的主体,从而体现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形式。

1.广场艺术。这里主要指的是各种民间表演性艺术如龙舞、雄鸡舞、白鹤舞、狮舞等。人们通过在文化广场举办民间艺术汇演,或是在街道上(广义的文化广场)开展规模盛大的民间艺术巡游活动,活跃和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为社区营造了浓郁和谐的文化氛围。

2.广场舞蹈:主要指广泛活跃于文化广场的业余艺术表演团队如太极扇舞队、秧歌舞队、韵律健身操舞队、街舞表演队等,他们展示了丰富的闲暇文化而为群众喜闻乐见。

3.送戏下乡表演。送戏下乡演出活动是解决农村群众看戏难问题的重要活动方式,也是农村群众享受文化精神食粮的群众文化活动。各地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文化广场建设,为艺术团队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和谐文明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二)广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综合缩影,因而成为群众文化的平台载体

在文化广场的平常活动里,主要是由舞蹈、歌舞、曲艺、歌曲等形式表演。但这些节目都具有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且寓教于乐、寓艺于乐的特点,综合地反映了群众文化的丰富内涵并发挥着它的功能。因此,广场文化不仅是群众文化的综合缩影,而且是群众文化的平台载体。

(三)广场文化反映群众文化的时代主旋律,因而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导向作用

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城市或农村,社区(区域)人们的闲暇个体或群体,都把文化广场当作业余文化活动的首选之所。由于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而对精神文化的审美需求也日益提高,决定了他们的广场文化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求具有较高的标准,即思想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同时,还要有新颖的节目样式,从而较好地反映群众文化的时代主旋律。因此,广场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导向作用。

三、以活动提升广场文化品位,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综观上述分析,我们体会认为: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平台载体与导向作用。广场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多彩的形式传播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营造感染人、催人奋进的社区文化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艺术素养,形成一个社区健康文明奋发向上的文化旋律,从而成为现代社区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因而应当进一步加强广场文化的建设,促进和谐社区的文化发展。为此,我们要通过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来提升广场文化的品位,以提升和反映社区的形象和水平。

1.围绕各级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广泛组织相关部门、单位积极参与活动,用文化的力量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2.经常性、制度性地举办大型的高层次文化活动。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中既要保持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同时又要吸收现代先进文化,这样才能建立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促进和谐社区的健康发展。

3.结合重大节假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文化活动,如春节、元宵、“七一”、“八一”、国庆等期间举办民间艺术展演,歌曲咏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活跃、丰富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文化大辞典[M].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2]陈丽.广场文化的兴起与思考[J].文化大视野(第10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09.

广场文化论文篇7

关键词:城市;设计;文化

城市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从整体城市到局部的地域、到细部处理都包含着城市设计的内容,如城市空间设计、文化广场设计、公园设计、建筑设计、社区中心设计等。不同的设计对象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及内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介绍城市中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 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1 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的文化广场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 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 ,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 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 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 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

2 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 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

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严谨的对称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

2.2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

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 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 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 、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 中活动的舒适度。

3 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 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

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 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

3.2 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 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 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 檐口上的雕像;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 娱乐的环境氛围。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

1)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

2)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 设计文化广场。

3)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 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 枢纽。

4)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 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

3.3 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多种多样

广场文化论文篇8

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所使用的场地。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的城市广场的建设则出于满足城市功能的需要和人们生活的需求,并产生了具有不同功能的各种类型的城市广场。城市广场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基准的,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生活娱乐场所。因此,人性化是广场空间环境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事实上,很多城市广场在空间环境设计上都缺乏人性化的元素或者是人性化的思考。因此,城市广场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再一次被强调,在当今这个以人为本的世界里,更应该得到重视,它的提倡将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发展,带来不竭动力。

随着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各个城市建筑设计者已经充分意识到了人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城市广场设计方面,一般情况下,则是强调把人的需求融入到城市规划与设计之中,特别是通过对人们心理需求的研究,可以设计出不同性质、规模、功能的城市环境空间,并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人群的心理需求和慰藉。城市广场在我国的发展曾经出现过一段浮夸时期,只是盲目的追求广场在面积上开阔,在技术上科技,在投资上的巨大,并出现了了攀比之风,而忽视的人性在城市广场设计的重要性,没有真正的利用其价值,造成了城市空间资源的浪费,所以,对城市景观人性化设计的探讨的非常有必要的。

2广场的人性化空间尺度

城市广场空间尺度是城市广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的好环最终决定着整个城市广场空间环境设计,人的行为心理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空间尺度处理的基本依据。在城市广场设计中,一般情况下可以归纳出三个基本的空间尺度。首先是见方的空间,给人以亲切感和自由感,属于创造空间的尺度;当距离超过之后,给人以无比开阔的感觉,会形成广场尺寸,也就形成了第二个尺度——场所感的尺度;最后一个尺度是领域感的尺度,在超过左右尺寸之后,会创造出深远、宏伟的意境。当然,对于广场人性化设计来说,最重要的尺度莫过于以人为尺度,以欧洲的城市广场为例来说,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时很注重人体尺度,广场空间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亲切、舒适,而在我国,由于一些城市广场的尺度巨大,造成了对人的排斥,忽略了以人为主的尺度。

在广场小品布置这个环节更要以人的尺度作为基本参照。有关研究表明:人在直立时可以看见各个方位的事物,视觉范围宽广,而当人只向下或者向上看时,其视觉范围甚至小于左右90°的视觉范围。环境小品正处于人类的视觉心理范围之内,所以要做出合理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甚至还会影响人的嗅觉、听觉、触觉等的心理感受。还有,广场应该进行合理的活动分区和合理的设施配置,这样才不会产生“广而无场”的感觉,并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吸引力。即使广场面积很大,如果通过庭院、山石、道路等设施的变换布置,会给人心理上造成丰实、亲切、安定的感觉,吸引人们的到来,赋予城市广场新的生命力。

广场的空间环境并非单纯的尺度间题,它是由广场的活动内容、视觉特性、布局分区、光照条件、容积感与建筑边界条件等因素共同制约的,同时也与相邻空间的相互对比有关。在设计时,应根据广场的不同功能类型,分析广场中人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性质,据此确定合理的空间尺度,有机组合绿化、水体、小品、铺地、色彩、灯光、音乐等多种构成要素。

3广场的人性化空间层次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的解释,我们把人对广场的需求也同样归纳为四个层次:一是生理需求,要求广场舒适、方便,给人以亲切感;二是安全需求,要求广场保护“个体领域”,使个人在广场内的行动自由;三是交往需求,要求广场提供与他人交往的场所和空间;四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人们在公共场合希望能引起他人的重视与尊重。

根据上述所分析的四个广场需求层次,针对城市广场环境空间可以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这样的划分可以造就不同层次的私人活动领域,以满足各种性理、物质需求的活动。随着人们对建筑心理需求的提高,现代城市广场环境空间设计呈现出一种功能、层次复合型发展趋势,以便满足更广泛群体更多的功能需求。例如,在广场中留有大片空地的同时,又设置了大量的符合人体尺度的小品,空地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能够举娱乐、商业、社交等大型活动的公共场所,而环境小品的加入则可以满足个自我价值的实现及心理需求,并能保持一个独有的个人空间,以防止外界的骚扰。人们在广场活动一般都是一种交往活动,通过人们心理需求同样可以划分为公共往活动、社会往活动和亲密往活动三种类型,根据不同的交往活动同样需要不同尺度、层次的城市环境空间领域。另外,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在心理和物质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心理需求上的变化来设计不同层次、尺度的广场环境空间,以基本满足所有人群为目的。随着现代环境的不断恶化,空气污染、车辆噪音污染、光污染等环境污染的不断严重,人们对城市广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心理需求方面添加了更多的因素,因此只有根据人性化的空间尺度设计不同程度的封闭或开敞空间领域,才能创造出富有特色、层次丰富的广场空间环境。

4广场的人性化空间序列

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空间的“调节器”。广场与周围建筑的层次关系非常重要,如果能够合理的处理广场空间与周围道路、建筑空间关系,将会更加迎合人们的心理需求,以增添城市广场的实际意义。因此,在广场设计中,应对广场周围的空间做整体考虑,以形成有机的空间序列,从而加强广场的作用与吸引力,并以此衬托与突出广场。

广场的序列空间可划分为前导、发展、高潮、结尾几个部分,人们在这种序列空间中可以感受到空间的变幻、收放、对比、延续、烘托等乐趣。这种序列空间的巧妙组织,不仅使空间环境极富吸引力,也使人的心态随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受到熏染,达到人景同步效应,同时也能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在广场空间序列的设计中,我们应考虑到时间因素。同样一个东西,看一分钟和看一小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体量、尺寸很有限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增加人们停留的时间,将会产生“大”的感觉。设计师可利用人的这一心理感受引导人们在设计的空间序列中穿行或停留。日本横滨市的横滨大道广场空间整体设计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既为市民创造了舒适悦目的城市公共空间,又吸引了众多的大公司迁往横滨市,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广场空间总是与周围其他小空间、道路、庭院相连接的,它们是广场空间的延伸与连续,并连接着其他广场。这些空间与广场空间同样重要,它们互相衬托,共同构成城市的外部空间体系。

5结语

人性化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基本上体现于理论观念,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是在提取抽象观念的基础上,有效的进行设计实践的整合,文章只是从三个方面对城市广场空间人性化设计进行阐述,在如果落实到具体设计环节还需融入相关建筑设计知识。

参考文献:

[1]林玉莲.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丹麦)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