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素描学习论文8篇

时间:2023-03-22 17:36:27

素描学习论文

素描学习论文篇1

论文摘要: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注意基础素描教学理念的探索:在素描基础教育中,在强调学生实践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在课程开始阶段就应通过鉴赏、研究、分析优秀素描作品等手段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决不可重实践而轻理论;要提倡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艺术个性要进行精心引导,决不能机械地为学生制定“依样画葫芦”的标准.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练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锤炼艺术语言,提高造型能力.对于每个学生来讲,无论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素描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曾指出:“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渊源和灵魂.”19世纪俄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契斯卡柯夫曾说:“素描是一切的基础,是根基,谁要是不懂得或者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立足之地.”

素描既有基础性的一面,也具有单独作为一种绘画方式的另一面,自成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学院美术教育中,素描因为其基础性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存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弊端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强调基础,不利于学生创作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不足甚至认为素描枯燥乏味,教学效果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对各个层次、不同专业的美术人才的需求激增,美术教育急速扩张,从而人校新生的总体专业水平有所下降;基础素描课程的课时量有所缩减,教师在学生个体上花费的教学时间明显减少.面对这样的困境,当务之急是对素描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调整,拓宽现代基础素描教学的思路,给乏味的基础教学增添活力,使素描能和别的画种一样成为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素描架构起良好的知识体系.这是构建现代素描教学模式的根本.

1、从艺术素养入手强化学生的艺术观念

在素描基础教育中,在强调学生实践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传统的素描教育偏重实践而轻理论,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学生也往往把技术水平作为衡量自身素质的标准,非常漠视理论水平和艺术素养的提高,甚至以为“技术”与“理论”之间是相悖的.过分专注学生的技巧性训练,不利于开阔他们的眼界,容易使他们对一些艺术产生成见甚至抵触和排斥不同类型的绘画形式,导致他们以自己所学到的具象写实和传统理性思维来衡量各种绘画流派从而产生错误.

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技能的获得不再是高等教育的唯一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素质教育成为主流.为了强化学生的艺术观念,教师可以打破教学常规,从源头文化开始,把学生原本需要在素描学习中获得的对审美思想、美学思潮、艺术发展规律、艺术创造的特点的认识,提前到学习的初始阶段或与学习过程并进,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能目的明确地进行学习和研究.艺术作为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其底部应该由人文学科来支撑.学生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很大程度上需要眼界的开阔,基础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宽广的美术层面上找到一个可以依托的“点”.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艺术理想的实现不能只依靠技能,还需要艺术理论的支撑,更需要文化素养的深厚积淀.

2强化基础理论教学,变“技入道转”为“由理入道”

绘画是一件需要动手的事情,因而很多教师都喜欢在画室里摆静物上课.但是,一些教师极少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和表现物体,只是简单地讲一讲“三大面五大调子”,就要学生开始实践.这样,学生由于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画面,往往无所适从,只好迷失于画面中,依葫芦画瓢,照抄对象;由于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对画面没有控制力,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也感到茫然,很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厌倦心理.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素描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感性上.如果在课程开始阶段就通过鉴赏、研究、分析名家和优秀学生的素描作品,把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给学生讲解清楚,不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对素描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能从更高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作品,主动地把握画面.边分析作品边讲解理论的教学过程是极有活力的,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面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形式美的想象感悟能力和创造性地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

3、注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发展

长期以来,基础素描都遵循以写实为主的固定教学模式,整个素描教学偏重于技术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的因素,从而学生在整个高等教育阶段的素描学习中只知道机械地再现客观事物,无法在画面中加上个人的感受和想象.

个性培养是艺术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之一,而艺术个性来源于真实的个人感受,来源于个体对社会、生活、自然的感受和敏锐的洞察力.在素描教学中,学生的作品中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个性萌芽,尽管这些个性表现得不够稳定,但教师应该及时地把握住学生这种偶发的闪光点,不应该忽视或者是放任自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艺术个性进行精心引导,决不能机械地为学生制定“依样画葫芦”的标准,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艺术个性,学生的素描作品只能成为客观世界的复制品,只能是千人一面、万物一形,而不可能是独具匠心的创作.在高校美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练习基本功的同时,还应该自主地对每一种绘画基本要素进行研究,以确立哪些要素能够成为自己的绘画语言,并能将绘画对象转化成为艺术符号,即根据内在需要去描述对象.没有内在的触动,素描习作只能是简单的图像练习,只能是一个模仿对象的过程.

素描学习论文篇2

论文摘要: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注意基础素描教学理念的探索:在素描基础教育中,在强调学生实践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在课程开始阶段就应通过鉴赏、研究、分析优秀素描作品等手段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决不可重实践而轻理论;要提倡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艺术个性要进行精心引导,决不能机械地为学生制定“依样画葫芦”的标准.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练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锤炼艺术语言,提高造型能力.对于每个学生来讲,无论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素描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曾指出:“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渊源和灵魂.”19世纪俄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契斯卡柯夫曾说:“素描是一切的基础,是根基,谁要是不懂得或者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立足之地.”

素描既有基础性的一面,也具有单独作为一种绘画方式的另一面,自成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学院美术教育中,素描因为其基础性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存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弊端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强调基础,不利于学生创作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不足甚至认为素描枯燥乏味,教学效果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对各个层次、不同专业的美术人才的需求激增,美术教育急速扩张,从而人校新生的总体专业水平有所下降;基础素描课程的课时量有所缩减,教师在学生个体上花费的教学时间明显减少.面对这样的困境,当务之急是对素描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调整,拓宽现代基础素描教学的思路,给乏味的基础教学增添活力,使素描能和别的画种一样成为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素描架构起良好的知识体系.这是构建现代素描教学模式的根本.

1、从艺术素养入手强化学生的艺术观念

在素描基础教育中,在强调学生实践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传统的素描教育偏重实践而轻理论,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学生也往往把技术水平作为衡量自身素质的标准,非常漠视理论水平和艺术素养的提高,甚至以为“技术”与“理论”之间是相悖的.过分专注学生的技巧性训练,不利于开阔他们的眼界,容易使他们对一些艺术产生成见甚至抵触和排斥不同类型的绘画形式,导致他们以自己所学到的具象写实和传统理性思维来衡量各种绘画流派从而产生错误.

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技能的获得不再是高等教育的唯一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素质教育成为主流.为了强化学生的艺术观念,教师可以打破教学常规,从源头文化开始,把学生原本需要在素描学习中获得的对审美思想、美学思潮、艺术发展规律、艺术创造的特点的认识,提前到学习的初始阶段或与学习过程并进,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能目的明确地进行学习和研究.艺术作为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其底部应该由人文学科来支撑.学生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很大程度上需要眼界的开阔,基础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宽广的美术层面上找到一个可以依托的“点”.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艺术理想的实现不能只依靠技能,还需要艺术理论的支撑,更需要文化素养的深厚积淀.

2强化基础理论教学,变“技入道转”为“由理入道”

绘画是一件需要动手的事情,因而很多教师都喜欢在画室里摆静物上课.但是,一些教师极少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和表现物体,只是简单地讲一讲“三大面五大调子”,就要学生开始实践.这样,学生由于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画面,往往无所适从,只好迷失于画面中,依葫芦画瓢,照抄对象;由于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对画面没有控制力,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也感到茫然,很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厌倦心理.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素描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感性上.如果在课程开始阶段就通过鉴赏、研究、分析名家和优秀学生的素描作品,把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给学生讲解清楚,不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对素描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能从更高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作品,主动地把握画面.边分析作品边讲解理论的教学过程是极有活力的,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面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形式美的想象感悟能力和创造性地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

3、注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发展

长期以来,基础素描都遵循以写实为主的固定教学模式,整个素描教学偏重于技术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的因素,从而学生在整个高等教育阶段的素描学习中只知道机械地再现客观事物,无法在画面中加上个人的感受和想象.

个性培养是艺术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之一,而艺术个性来源于真实的个人感受,来源于个体对社会、生活、自然的感受和敏锐的洞察力.在素描教学中,学生的作品中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个性萌芽,尽管这些个性表现得不够稳定,但教师应该及时地把握住学生这种偶发的闪光点,不应该忽视或者是放任自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艺术个性进行精心引导,决不能机械地为学生制定“依样画葫芦”的标准,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艺术个性,学生的素描作品只能成为客观世界的复制品,只能是千人一面、万物一形,而不可能是独具匠心的创作.在高校美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练习基本功的同时,还应该自主地对每一种绘画基本要素进行研究,以确立哪些要素能够成为自己的绘画语言,并能将绘画对象转化成为艺术符号,即根据内在需要去描述对象.没有内在的触动,素描习作只能是简单的图像练习,只能是一个模仿对象的过程.

素描学习论文篇3

关键词:奥苏泊尔;同化理论;素描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6-0063-02

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作为一种被广泛关注的最新的教育理论,它对学生对素描理论和概念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素描作为一种可以服务于一切绘画形式的基础学科,它要求学习者必须充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如解剖学和透视学等知识。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能将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应用于素描教学之中,如果能用准确、生动与合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那么就会使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关于素描的概念,并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奥苏泊尔同化理论的内涵及其主要观点

奥苏泊尔(D.P.Ausuble)是美国纽约州大学研究院教育心理学教授,他在1963年出版的《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中提出了他的“同化理论”这一概念。同化理论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他必须把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重新改组,以使自己原有的观念发生某种变化。奥苏泊尔认为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习者能否获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其是否有必要的知识作基础,有了这种知识作基础,新知识就可以被学习者所接受,并被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所同化。同化理论有以下两个主要观点:

1.有意义学习过程是学习者所学新知识、新概念被学习者原知识结构所同化的过程

奥苏泊尔教育心理学中最主要的观点之一是他对有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奥苏泊尔将人的学习分为两大类: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在奥苏泊尔看来,一种学习若要有价值,那么它就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所学新知识与其原有知识之间有实质上的联系,因而可被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所同化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以这种同化的方式来实现的。

2.“同化”过程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来实现

奥苏泊尔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所学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被学习者学习的。接受学习对于学生来讲,学习中不包括任何发现和创新,它只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加以理解和内化即可(即把所学知识同化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接受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是概念被同化的过程,它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二、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对素描教学的意义

将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应用于素描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将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应用于素描教学中,能使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相关概念并对之加以灵活运用,从而使素描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运用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有助于学生对素描理论及其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强调学习者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素描教学中涉及到大量概念性的知识,如光影、构图、焦点透视法、空气透视法及解剖学中的骨骼和肌肉系统等。如何快速而有效地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教师只是把这些概念简单地介绍给学生,不能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概念,所以就导致很多学生的素描作业没有自己的创造,缺少艺术情趣,没有个人思想的表达,只是公式化的描摹,画面僵硬呆板,毫无生气可言。而将同化理论运用于素描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关于素描的基础知识的结构(光影、构图等),同时鼓励学生再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的新的理论知识(透视学与解剖学等),并在新知识与自己头脑中原有的关于素描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即使其新旧知识得到融合,学生就能较准确地理解关于素描的相关概念,就能使枯燥的概念在自己的头脑中变得生动起来,从而使对素描的学习变得更有趣。

2.运用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有助于学生避免对素描的机械学习

奥苏泊尔指出,机械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在接受了所学知识之后并未在其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或者说是学生并没有理解自己所学新知识的实质及意义。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与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的教学是不同的,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要培养的不是画家而是未来的中小学的美术教师。这样,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就不一定非得要具有较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极强的造型能力不可,但却一定要有较为广博的知识,要有对中小学学生进行较初级的美术教学的本领。因为有这种不同,所以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学生的美术知识和美术能力一般都较差,这也导致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处于机械学习的状态中。最典型的就是不少学生都会死记硬背他们在高考前的应试公式,比如一幅人物头像素描应该有几块黑、哪里是转折点及人的五官的比例等。一幅人物头像的素描作品中的“几块黑”和“转折点”等是素描色调理论的一部分,倘若学习者对“色调”概念的理解是模糊不清的,那么他们就无法通过对相关定义的理解以将“几块黑”和“转折点”与“色调”概念联系起来,就只能是一种机械学习。相反,将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运用于素描教学中,引导学生使之在了解“几块黑”等概念的同时,也与其对“色调”理论的认识联系起来,就会使学生产生理解式的记忆,从而就会使学生避免机械性的学习。

三、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在素描教学中的应用

素描学习论文篇4

关键词:兴趣;动机;理论学习;鼓励;成绩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8-073-1

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素描是一项需要持之以衡的训练,学生要获取相应的素描学习知识,首先要对学习素描充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素描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新课改要求现在的教育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真正使 “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一、以原始动机来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

动机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动力,象指南针一样指引着人们活动的方向,使人的活动趋向一定的目标,并且可以有效地维持人们活动的时间,使之持久,从而达到最终的目的。如果在素描学习时,教师使学生本身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那么便可很容易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

法国着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素描的初期时可以通过教学手段,调节诱因,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以引发。很多学生虽然学习素描,但是其本身对于素描并不感兴趣。他们所感兴趣的是美术的其他相关产业,例如:动漫、摄影、服装设计等。那么教师在素描开始训练前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讲解学生感兴趣的相关知识,来强化学生对于目标的兴趣和积极性。之后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和素描联系起来,告诉学生,素描是一切艺术形式的基础,只有将素描基础打扎实了,才有利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学习和未来发展。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建立起学习素描的动机,产生兴趣。

二、理论学习逐步深入,保持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

高中学生学习的是基础性素描。基础就是不断的重复训练,巩固加强的过程。其本身的可变性不大,并且其中穿插了许多的理论知识。学生对于一切的理论学习都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很多学生在高中前很少接触或者没有接触过素描,对于这种全新的领域感到十分陌生。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再简单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困难的。教师要尽快消除这种恐惧心理,可以从学生熟悉的领域入手,找到知识相通的部分,将学生带到素描学习的情境中。例如,笔者在讲解透视知识时,就先将数学中的图形找出来,让学生用几何学的知识去分析,和素描中的图形进行比较,使学生自己根据比较结果总结出透视原理,再在其他数学图形中举一反三,巩固学习。那么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了枯燥的透视知识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素描学习领域,产生兴趣。

很多教师认为正确的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使学生少走弯路。但是忽略了理论和实践是共同进步的特点。往往在学习初将理论架起得太高,使学生变为“眼高手低”,理论得不到实践的肯定。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严重的挫败感,怀疑理论的可靠性,使学习陷如混乱。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绘画技能的掌握情况来逐步深入地讲解理论知识,甚至对于同一个理论,也可以在学生不同阶段采取不同形式的讲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例如:笔者在讲解圆面透视时,刚开始学习时,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列队看齐为例子,让学生观察前后同学,找出视线和面积大小的关系,建立初步的圆面透视概念;深入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圆形的纸片,用小圆片的上下左右移动来揭示圆面透视变化;在学生技能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可以讲解较专业的理论,让学生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学习素描绘画。

教师在学生学习理论时,减缓理论学习的坡度,使学生逐步深入,配合技能着提高,共同进步。这样可有效地降低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排斥感,消除厌恶心理,使之体会到学习理论的兴趣,从而保持住学习素描的兴趣。

三、学习中多鼓励,正面引导,升华兴趣

在素描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素描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接触到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能力及学习兴趣的强度都有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挥正面引导的作用,用积极的情绪不断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能克服困难,继续学习。例如,我在对待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时,就多找寻他画面中优秀的东西给予鼓励:“这个部分画的很棒啊,只要在其他部分稍微注意下,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了!”多发掘闪光点,弥补不足。这样学生即使已经没有兴趣画了,听到老师的鼓励就会信心十足,认真去完善画面,弥补不足,不断努力。时间久了,这种信心就会转变为对素描学习的持久兴趣。

另外,很多学生在开始学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新鲜感强,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没有明显的进步,陷入了瓶颈,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这时教师要稳住学生的情绪,使其静下心来思考怎样才能有所突破。这种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造,使其在绘画中找到新的追求,更高的目标。教师在学生突破瓶颈时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使学生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断收获成果,展示出优异成绩,从而升华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素描。

[参考文献]

素描学习论文篇5

关键词:兴趣;动机;理论学习;鼓励;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174-1

生活中,当我们睁开眼睛见到的每一样物品都离不开美术。美术是追求美并表达美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如果没有美术,世界就会变得简陋而枯燥。素描是美术的基础。将要进入素描学习的人,都会想到这样一个话题:“素描学习对我们有什么帮助?”这不是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第一,素描学习是一个长时间的训练过程,它所起的作用,要随着学习的进步逐渐表现出来。素描学习是阶梯式的,我们每完成一个学习阶段,就能掌握一部分技能,就能使用这部分技能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比如,我们学习了素描的“线条”技巧,就可以用它出版教室里的黑板报,装饰我们的家庭。第二,素描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每个人在学习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所侧重,比如,有的同学可以通过对自然的仔细观察,描绘出“第二个自然”;有的同学会关注自身的体验,传达出自己的“情感世界” 新课改要求现在的教育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真正使 “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一、理解学习意义,以学习动机提升兴趣

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也是各种造型艺术的基础。所有绘画手法都离不开它。练习好素描可以帮助你提高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表现能力。磨练一个人的耐心。无论是哪方面的设计课程,都必须以素描、速写为基础的。素描主要是作为美术教学的基本功训练手段,它以锻炼整体地观察和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动态、空间关系(包括明暗、透视关系等)的能力为主要目的。有人说,我的孩子既不想做画家也不想成为设计师,学素描又有什么用呢?我说学素描能培养美感、陶冶性情和加强艺术修养。你不会信,因为这是大话。我就从小处说些学素描的好处。

1、通过对几何体的观察和绘画,能让孩子了解透视,培养孩子的立体感和空间想象力。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形成互补。如,初中数学的立体几何,不画出图形,心中已有立体图形。

2、画好素描注重观察方法和比较。从中锻炼了孩子的眼力和比较能力。

3、培养孩子的细心和耐心。

4、素描方法是从整体入手到局部深入再到整体。整体和局部,宏观与微观,统筹与安排等有异曲同工之秒。这个方法不光可以用在素描中,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处理问题也和重要。

二、理论学习逐步深入,保持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是基础性素描。基础就是不断的重复训练,巩固加强的过程。其本身的可变性不大,并且其中穿插了许多的理论知识。学生对于一切的理论学习都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很多学生在高中前很少接触或者没有接触过素描,对于这种全新的领域感到十分陌生。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再简单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困难的。教师要尽快消除这种恐惧心理,可以从学生熟悉的领域入手,找到知识相通的部分,将学生带到素描学习的情境中。例如,笔者在讲解透视知识时,就先将数学中的图形找出来,让学生用几何学的知识去分析,和素描中的图形进行比较,使学生自己根据比较结果总结出透视原理,再在其他数学图形中举一反三,巩固学习。那么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了枯燥的透视知识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素描学习领域,产生兴趣。

很多教师认为正确的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使学生少走弯路。但是忽略了理论和实践是共同进步的特点。往往在学习初将理论架起得太高,使学生变为“眼高手低”,理论得不到实践的肯定。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严重的挫败感,怀疑理论的可靠性,使学习陷如混乱。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绘画技能的掌握情况来逐步深入地讲解理论知识,甚至对于同一个理论,也可以在学生不同阶段采取不同形式的讲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例如:笔者在讲解圆面透视时,刚开始学习时,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列队看齐为例子,让学生观察前后同学,找出视线和面积大小的关系,建立初步的圆面透视概念:深入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圆形的纸片,用小圆片的上下左右移动来揭示圆面透视变化:在学生技能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可以讲解较专业的理论,让学生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学习素描绘画。

三、学习中多鼓励,正面引导,升华兴趣

在素描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素描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接触到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能力及学习兴趣的强度都有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挥正面引导的作用,用积极的情绪不断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能克服困难,继续学习。例如,我在对待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时,就多找寻他画面中优秀的东西给予鼓励:“这个部分画的很棒啊,只要在其他部分稍微注意下,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了!”多发掘闪光点,弥补不足。这样学生即使已经没有兴趣画了,听到老师的鼓励就会信心十足,认真去完善画面,弥补不足,不断努力。时间久了,这种信心就会转变为对素描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师在学生突破瓶颈时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使学生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断收获成果,展示出优异成绩,从而升华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素描。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当代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素描学习论文篇6

关键词:素描教学;写实;表现;临摹

写实性素描教学在中国现代学院素描教学中曾经一直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这与近百年来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互补性需求,以及我们长期执行的现实主义美术创作政策和诸多复杂的政治历史原因相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当代艺术思潮的冲击和中国当代艺术多元化、多样化趋势的发展,写实性素描教学的统治地位发生了松动,表现性素描写生教学开始逐步成为主流化素描教学模式。应该说这一变化是学院素描教学的进步,它使得我们对西方素描有了更为全面而主动的认识,促成素描教学体系向着更加丰富、合理、科学、完善的方向发展,素描教学质量和理论研究水平得到提升。但是,由此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就是素描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大,素描教学体系的科学化受到挑战。因此,需要我们具体的分析作为素描教学手段的写实素描与表现素描在写生教学中所具有的不同教学功能,以形成写实与表现相结合的综合性素描写生教学课程体系结构。那种非此即彼、相互替代或者跟风式的素描教学是不科学的,也是有害的。教学中的素描问题需要通过完整的教学体系来解决,脱离开教学体系漫无边际的谈论素描,容易造成混乱的教学局面,使学生在素描的学习过程中不知所措和无所适从,影响素描写生教学的质量。

写实性素描教学

广义上讲素描可以分为两种:即主观性素描和客观性素描。写实素描属于客观素描,是西方三维写实造型艺术的基础。写实艺术起源于希腊雕刻,发展于文艺复兴,成熟于19世纪科学知性的欧洲写实观念,即三度空间合乎透视解剖的写实观念,其造型方式不脱离自然对象,它的基本特征就是更多的侧重于对客观对象的研究和再现。具体狭义的讲就是光影素描,通过丰富的黑白灰色调变化,塑造出立体、真实的画面形象,过去我们也曾把这种素描称之为“全因素素描”。从图像上看,写实素描比较接近一般的真实的视觉形象,要求忠实的记录和再现客观物象,素描语言隐含在真实的画面形象之中。严格的说,对写实素描如此的描述是不能概括丰富而复杂的写实素描历史,这里只是一种方便的说法。

那么,写实素描在我们的素描写生教学课程体系中具有什么教学意义呢?首先,写实素描所要求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深入观察和研究客观世界的艺术观。我们的艺术思想、创作力量不是头脑固有的,而是源于对客观世界的亲密接触和细致入微的观察。新鲜的客观视觉形象能够不断的冲刷我们头脑中固有的概念化图像和思维方式,永远是我们进行艺术创造的源泉和动力。

其次,写实素描是训练观察能力的最好手段之一。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素描教学的根本任务,学会了观察就学会了绘画。写实素描所提供的整体观看的方式方法,能够锤炼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从真实形象中发现和提取艺术形象的本领。正如罗伯特.贝佛莱.海尔所说:“在你学习素描时,尽量养成把你所见的一切看成简单的几何体的习惯,它能增长你从整体出发的思考能力,应当使这种能力成为一种本能习惯,它是学习素描者所能养成的最重要的习惯”[1]p7。

第三,写实素描不等于照抄和模拟客观对象。尽管写实素描有其明确的“记实”倾向,但是,素描是情感交流的视觉艺术语言,写实素描必须通过系统的素描语言才能转化真实的视觉形象。因此,通过写实素描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绘画的基础造型语言,是对习画者控制能力的极好训练。如果我们在写实素描教学中能够明确上述三点教学功能,在心、眼、手(思维、观察、表现语言)三个方面进行素描的教学,那么写实素描就可以为学生打下一个科学而合理的绘画基础。这个基础并非只为写实而存在,它源于写实且能够超越写实。

回顾写实素描在我国美术教育发展中的历史过程,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一是素描理论研究滞后,素描教学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没有把素描与西方文化联系起来加以整体认识,导致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的写实素描体系的“误读”。具体的讲,就是对贯穿于西方写实素描中的“几何结构分析”的理性思维方式和方法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而只是孤立地注重表面的写实样式。第二,没有很好的把写实素描定位在素描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而是为写实而写实,致使写实素描教学不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与“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基础”的目标相去甚远,最终成为僵死的样式化素描教学模式。第三,写实素描的教学功能有其局限性,将其作为唯一的素描教学模式,其短处就会被放大出来,影响学生艺术思维的活跃性,局限了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素描语言趋于贫乏。

表现性素描教学

表现性素描倾向于主观性素描,艺术家个性情感的表现处于优先的地位。表现性素描是对传统的客观素描的超越,具有当代主流艺术的特征。西方绘画艺术自印象派之后,东西文化交流加强,艺术呈现更加开放的多元化格局,写实观念的艺术传统被打破,其艺术教育也日趋自由化。阿恩海姆关于艺术的表现性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表现性在人的知觉活动中所占的优先地位,在成年人当中已有所下降,这也许是过多科学教育的结果”,“在培养艺术家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学生们对表现性的反应能力,并培养他们把表现性作为使用铅笔、画笔和雕刻凿刀似的用力基准。事实上,很多优秀的艺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就是这样作的。但是,另外一些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法就完全不同了,学生们在接受了这样的培养之后,不但未能使得自己对表现性反应敏锐起来,就连自己原有的那点本能反应能力,也受到了压抑和破坏”[2]p619-620。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这种新的西方艺术思潮开始全面影响我国的艺术教育。表现性素描强化素描语言的学习,把我们对客观物象的观察和感受体验进行更大幅度的素描语言化处理,更加重视二度空间的画面视觉表现,主动灵活的分解、重组或强化素描的各个元素,以构成更加强烈的视觉效果。

表现素描在素描写生教学中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首先,表现性素描与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性有着某种程度相似,那么表现性素描的学习可以转化学生完全西方化的素描观,建立起更加开放的素描观,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研究和学习中国艺术,使素描的学习成为连接中西艺术的纽带。中国的美术学院是不应该无止境的克隆西方艺术,只有在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中不断地一点一滴融入自己的文化基因,才能够建立起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

第二、表现性素描教学的全过程还是要面对具体的写生对象,观察仍然是第一位的,目的是保持表现性素描教学的渐进性,使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感受和发现事物的表现性内涵,实现由自然形态向艺术形态的跨越,而不是概念化的自我表现。

第三,表现性素描的实验性特征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素描语言的主观能动性。一个对象,多种表现,一幅写生可以有较少的主观因素,也可以有较多的主观因素,可以使用单一的绘画材料,也可以运用综合绘画材料。相对于写实性素描单一的语言模式,表现性素描增强了素描语言的可选择性。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我寻找方向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第四,表现素描可以较好的理顺基础与创作的关系,克服基础教学与创作相脱节的不合理的教学现象。

今天我们已经扬弃了以写实素描为“正宗”的素描教育模式,素描教学从单一的写实素描的困境中解放出来,表现性素描也已经成为正常的学院素描教学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表现性素描的教学便成为需要我们关注的新课题。总之要在整体的素描教学体系的框架中去发展和推进表现性素描教学,不能任意炒作一家一派的素描样式,也不能不研究西方素描的历史,而自以为是的发明一些“新素描”。不要滥用表现性素描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了他的自由性。教师应明确自己的教师角色,理性地从画家的身份挣脱出来,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素描教学的研究。教师角色定位模糊一直是影响高等美术教育的一个老问题,一些教师的素描言论带有更多的画家色彩,而不具有教学的价值。

素描写生与临摹

进行素描写生教学,学生需要了解素描语言的基本构成元素,理解和认识这些基本元素的变化规律。教学的主要过程是通过写生实践来完成的,但是,在学生对于素描语言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单一的面对具体物象的素描写生,不应是唯一的素描学习方法,也不能取最佳的教学效果。缺乏熟悉的素描语言的支持,学生一方面容易陷入盲目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学生别无选择地学教师。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齐白石先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艺术胸怀和教育理念,而是自觉不自觉地以自己的画风“熏陶”学生,局限了学生的艺术个性。我们提倡素描临摹教学,首先使学生在一开始就能够接触到最优秀的素描艺术,随着临摹学习的不断深入,他们的艺术判断力和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就会的得到加强。第二描临摹教学会很有效的帮助学生尽快的熟悉素描语言在具体画面中的体现,克服照抄和模拟真实物象的习惯,学会运用素描语言的转化描绘对象。第三临摹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比较快地建立起丰富的素描语言背景,形成具有较大选择空间的素描语言群,使学生既可以发现适合自己的素描语言,也能够博采众长融合出新。第四素描临摹教学需要打破单一的仅仅只是研究西方素描的格局,在西方当代的一些素描著作里已经将中国的水墨画纳入其素描研究体系,优秀的中国绘画艺术同样也是素描临摹的范本。临摹与写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不是立竿见影式的样式化教学,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控制和把握好临摹与写生各自的教学任务,经过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临摹与写生就会自然的融合,并逐渐发展和形成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素描艺术语言。

综上所述,素描写生教学中的写实与表现以及临摹是三种基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素描写生教学课程体系中应充分发挥三者各自不同的教学功能,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素描训练。学生既要接受写实性素描的教育,又要进行表现性素描的学习,同时也要研究优秀的素描传统。由此,真正全面掌握素描艺术语言,为艺术创作打下坚实而又富于创新活力的素描基础。

参考文献:

素描学习论文篇7

关键词:基础素描;教学;问题;研究

美术专业学生在学习基础素描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教学方法的差异以及阶段性的学习问题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加强探究基础素描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对于帮助学生解决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实现美术教学的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素描基础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关于基础素描的教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绘画技巧和绘图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与鉴赏分析能力也不容忽视,但在基础素描的课程教学中仍会出现一些问题,简要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在基础素描课程中临摹方法不当一直是首要需解决的学习问题。临摹是素描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了临摹方法,才能使学生从各自的临摹实践中获取经验技能,从而在大量的临摹训练中领会与掌握素描画的运笔、构图等技能。但是在当前的素描课中,容易出现学生不够重视临摹这一环节的情况。部分学生认为临摹是枯燥的,这种“依葫芦画瓢”的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下的美术教学要求了。也有学生认为,临摹只是对于前作的“抄写”,这种方式反而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实则不然,任何学习都要从模仿开始,在学习文字时,同学们也需要一边看着汉字的字形一边进行仿写,才能在书写练习中掌握真正的书写方法。同理,也只有通过实际的操练临摹才能使学生具备最为基础的绘画功底。著名国画大家齐白石先生曾经说过,他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便是《芥子园画谱》。由此可见,在研究、分析与借鉴前人作品并掌握基础技能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特色创造,是画家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第二,基础素描的定位问题也是该科课程教学中应该明确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学生对客观对象进行素描写生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写生内容的深入,也成为一幅作品能否反映更深层次的内容和情感的决定性因素。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素描教学便一直采用契斯恰科夫素描的教学体系,该体系的教学注重对于体面与空间的推崇,强烈反对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描绘。所以,使学生能够在素描课程中,在素描体系的框架内将这些训练方法结合起来,并且完成构图学、明暗学、解剖学、透视学等知识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素描与绘画实践中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言”之有物。第三,在基础素描的教学实践中,有关线造型的问题也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许多观众在欣赏过《敦煌壁画》《阿尔塔米拉岩洞笔画》《永乐宫笔画》等作品后,都会被这些佳作所展现出的生动的形象感染。那些行云流水般的线条,有的柔美,有的刚劲,有的尖锐,有的圆润流畅。从整体来看,这些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与极高的美学价值;从细节来看,这些线条也真实地展示了绘画者的水准与技艺。线条作为一幅图画中最为基本的构成成分,也只有当学生掌握好线条造型的描绘,才能保障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但在实际的素描课程中,学生却往往忽视了练习线条描摹的功夫,导致在此情况下完成的教学工作也难以让学生真正做到对线条绘画,乃至整个绘画实现得心应手的效果。

2解决素描基础教学问题的具体办法

要解决基础素描教学中的教学问题,关键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注意:第一,从意识观念领域入手,要向学生阐明素描教学的基础性地位。只有当学生们建立起关于素描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才能使学生在每一次的临摹与绘画过程中做到认真对待。让学生了解素描的基础性与重要性,是学生加强实践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这种观念与意识的提升,那么即使经过了大量的练习,学生们也只会在马马虎虎的学习中敷衍了事,从而无法达到教学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基础素描的重要地位后,也要运用合理适当的教学方式。部分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通常会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割裂开来。这种只关注单方面的教学不仅无法培养出技能全面的综合性绘画人才,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会使得教学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目标任务产生较大分歧,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避免出现这种理论知识教学同实践技巧操作相互背离的教学方式,关键在于要开阔学生的眼界,既要让学生时常接触到一些不同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加深对于不同种类绘画作品的由衷热爱,同时也要让学生树立起关于绘画思维的大局观。只有当学生做到兼顾理性思维与具象的写实创作,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规避学习误区。第二,重视对学生开展综合性的素描课程教学。素描课程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其不仅同世界艺术的发展规律、审美思想、艺术内容特点性创造、艺术思潮等内容紧密联系,同时学习素描也需要学生从各种联系中探求真正的美学境地。要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性要求,首先便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将众多的艺术对象引入其中,让学生通过人文艺术的熏陶,提升自己的文化积淀与美学素养。其次,教师也要让学生在开展理论学习时将技能培养的过程转换成“由理入道”的学习过程。举例来说,素描课上老师通常会在桌上放上物体让学生对该物进行素描,这种教学方式在指导性与启发学生思路方面表现较差。正确的做法是,在讲解静物绘画时,老师要先向学生讲明从何种角度进行观察,如何把握静物写生的布局重点,如何将物体特征表现出来等内容,然后再由学生逐步实践验证老师所提供的方法。掌握好技巧的学生再从历次的练习中加上自己的总结反思,进而逐步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当老师讲解的问题过于抽象、笼统时,学生往往会不知道从何下手。这不仅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素描的兴趣与主动性,长此以往更会让学生无法形成正常的绘画认知。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认真仔细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在落实好各项具体事宜后,才能为学生的素描课程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结语

加强研究基础素描课程中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同时这些探索出的方法也能直接提高教学质量,是培养与提升学生审美水平与艺术观念的有效途径。因此,只有不断强化方法研究,并将这些总结归纳出的有益经验积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促使素描课程教学工作取得更为优异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赖琳.关于高校美术基础素描教与学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Z1):128-130.

[2]冯华茂.基础素描教学之我见[J].甘肃高师学报,2013(06):65-67.

[3]许春亮.素描基础教学中的教学感悟论析[J].艺术百家,2015(S2):245-247.

素描学习论文篇8

关键词:写意人物画;素描;造型

写意人物画虽然自古有之,但发展缓慢。真正的变革也是在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绘画艺术的大量涌入,强烈的冲击着传统中国画,写意人物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的人物画家们将西方科学的造型观融入到写意人物画的笔墨当中,奠定了写意人物画的基本表现方式即写实主义的造型表现语言方式。在继承徐、蒋体系的继续发展下,今日的写意人物画无论在材料、技法、风格、形式、题材等方面可谓五彩纷呈。然而随着素描在意笔人物画中的不断运用一些质疑的声音也开始浮出水面。中西方文明的差异孕育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一味的将西方素描因素带到中国画中是否合理,在我自身的学习过程中也感受颇多,这其中很多的初学者都陷入了追求造型的准确性而忽略了笔墨的表现性。素描在我们一开始学习绘画的时候就被定义为绘画的基础,在接受早期的素描基础开始老师就教授我们焦点透视、空间、光影等等“科学的方法”,在无数次反复的训练后我们掌握了这套方法,然后有了基础的我们开始学习更多的画种,对学习油画、水彩等西方绘画的同学来说素描作为基础无可厚非,但对于学习传统中国画的我们就不禁要问了素描是基础吗?因为传统中国画家是没接受过素描训练的,但他们都画的很好,经典层出。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禁要问素描还要不要学?我们要学习,但要融入到你的意笔人物画中,在我学习的过程中就深受其害,越是明暗体积画的好的越是难以将其转换成笔墨表现出来,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国画后对学习素描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素描与笔墨有何联系,单纯的以为学习素描只是让人物形象更接近客观物象,追求“真实”的再现客观物象,这种时候以前的素描训练反而极大的束缚了笔墨的发挥。因为我们对传统中国画的学习,就不能完忽略了中国画的审美趣味,从审美的角度讲,中国画中的笔墨是放在第一位的,用笔用墨的把握程度是衡量一个画家的专业水平的高低的标准,文人画中酣畅淋漓的用笔用墨便是其备受推崇的原因之一,也因此有人提出将素描带到中国画的教学中是错误的选择。徐悲鸿曾说过:“我学习素描是为了更好的画出中国画。”今天的我们也一样,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怎样将素描很好的融合到意笔人物画里是我们最先要解决的。首先,我们要明确素描中哪些因素是我们该学习的,在教学中不是一股脑的要求光影、体积、黑白灰的到位,这些因素在运用融入到中国画中后与中国画的画理画论完全是相悖的,虽然时代的进步和开放令中国画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但完全背离传统画理画论的约束也不用称其为中国画了。意笔人物画中的形象通过笔墨在宣纸上进行表现是与光影、体积没关系的,素描中的黑白灰与中国画中的黑白灰也不能同日而语,简单的举例来说,中国画中的‘黑’从画面的层次来说是处在最前面的,而西方素描中的‘黑’在画面中的位置是在后面的。那么素描中的那些因素是可以学习的呢?在我看来对于意笔人物画而言,早期的素描训练一定要带有目的性,这其中可以学习的因素有很多。素描的整体关系、结构解剖、科学严谨的造型及深入刻画的能力都可以借鉴与学习,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还要锻炼学生面对物象时的感受怎样在画面中表现出来,人物形象的形神怎样表现,怎样有别于西画的素描,怎样能让素描的训练帮助笔墨在宣纸上的表达等等,这些都应该在中国画专业的学生最初进行素描训练时所提到的。具体应该怎样进行中国画的素描教学,我觉得第一不能丢掉传统中国画的精神,保持中国画的专业特点,然后多以线性素描和结构素描为主要教学对象,但不是简单的抛给学生就够了,虽然线性素描和结构素描在中国画专业素描教学中也得到了运用和肯定,但我觉得这些还不够,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提炼,中国画一直被视为线的艺术,意笔人物画也不例外,在这些素描中线的表现要求更加准确和概括。因为当你在宣纸上进行笔墨创作是一旦落笔是不可修改的,怎样让一根线条既能表现结构穿插又能发挥出笔墨该有的表现力,这就要通过我们不断的练习来把握了。

要有别西方素描中理性的塑造加入主观的情感,要学会主动的参与和取舍,将画面中的主次通过刻画程度的不同来区别主次逐步用线条的疏密来代替,挖掘内在的结构,这样用毛笔表现在宣纸上的线条就不会那么单薄空洞,西画中的面和面的关系、明暗的关系、前后穿插的关系在中国画中都得通过几条线来表达,可见线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国画的素描是建立在传统的造型观上的,不仅要以线造型还要讲求用笔,不是一遍一遍涂抹塑造,而是突显感受,记忆形象,疏密虚实、粗细变化都要有,感受铅笔的用笔和调子如毛笔般在宣纸上行走的感觉。尤其在写生时,因为对象是客观的,所以写生是往往容易专注对象而忽略画法。长期以来笔墨被认为是中国画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所以在中国画的素描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所体悟,要带着笔墨观去画素描,不是简单的练造型。由于老一辈画家们为了改良中国画所倡导‘洋为中用’,我们接触到了现在的西式造型观,从早期的素描基础训练到现在,我们都是这样一种造型观。为什么矛盾?因为笔墨是中国的,造型是西式的,不能很好的相结合。传统绘画的造型观是从师造化而来,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是之似”,拉开了与对象之间的距离又把握了对象的特点,这样笔墨也就得到了极好的发挥。如今一些画家极力寻找个人风格,为了服务市场作品风格一成不变,但教学中学生自己要始终保持理智。其个性突出,作品新颖,可学,但要追其源头,而不是赶时髦,分析其作品的来龙去脉,学其好,去其糟粕,尊重感受,要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阅历、人生积淀的积累,不同时间段是不同的感受,作品呈现的面貌也应有所不同,具备了这些因素方能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袁武著《当代中国画艺术论著--旨藴文质》,出处: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7月.

[2]吕胜中著《造型原本•讲卷》,出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