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老师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3-23 15:10:20

老师教学论文

老师教学论文篇1

教学知识观是指人们对教学知识的来源、内涵、构成及其形成机制等的基本看法。[3]语文教学知识观是指教师对语文教学知识的来源内涵、构成及其形成机制等的基本看法。语文教学知识观直接影响教师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郭初阳老师作为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其教学知识观富有创新性,体现了新一代的教学理念。

一、博采众家的知识储备观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高是指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郭初阳老师的教学与其他老师明显的不同在于解读文本的独特视角和大量的阅读资料引入,这正是其知识储备丰富的表现。

解读文本视角的独特主要表现在郭初阳老师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深度解读文本。郭初阳老师在执教《项链》时,运用了“原型批判”理论,要求学生“通过对《项链》的个案分析,初步了解原型批判的基本方法。”《项链》是高二课文,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适当运用文学理论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剖析。因此,教师在储备知识时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储备文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度解读,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度深化教学。

郭初阳老师执教的《愚公移山》曾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有人认为其观点新颖,解读深刻,如王荣生教授在评价该课时说:“郭初阳老师执教的《愚公移山》是有谱的,而且是‘语文’的谱,它是执教者所主张的‘另类’文本解读方式自觉的、系统的实践。”[4]有人认为郭老师的课脱离文本,如李华平教授认为,“外部资料的过量引入,严重挤占了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时间。”[5]郭老师的《愚公移山》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引起争议是正常的,这并不能否定其在该课教学知识丰富储备上的努力。从引入的材料可见郭初阳老师在备课中搜索了大量的信息,包括同类的寓言故事、学者的观点、外国人的访谈,不仅种类多元,而且渠道多样。面对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学生,教师不能再局限于教参和以前的知识积累,应在正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追求文本解读的多元化。

蔡朝阳曾这样评价郭初阳,“多数时候是这样:为了阐释一句话,就跳进书海,多方搜求,仔细考证,只为了给学生一个多元的阐释空间,呈现创造的多种可能。”[6]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达到为了阐释一句话就跳进书海的境界,我们的语文课定会呈现出多彩而有意味的面貌。

二、立足学生的知识选择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注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课堂不是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而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要学的内容。

郭初阳老师在教学之初也不知如何选择教学知识,“郭初阳曾在《教师的自我坎陷》中到他在实习的时候和走上讲台之初自认为自己有‘一身好武艺’,恨不得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上课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腹中有什么,就讲什么’,至于学生如何想,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需要听什么样的知识全然不顾。”[8]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郭老师意识到这样教学的不足,开始走下讲台,俯下腰,进入学生中间,获得与学生一致的视野。在教学中,郭老师提出根据学生兴趣进行专题式的学习,比如课前的“每日一诗”,第一学期先由老师选定主题,以后学生便可以根据兴趣进行个性化选择,这看似简单的教学活动,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和积累。

郭初阳老师从学生的需要学和想要学的角度出发选择课堂教学知识。其执教的《套中人》便是以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在课前郭老师让学生填写了一份简单问卷,调查学生对这个小说的评价,以及在这个小说中感到最困惑的一件事情。在整理问卷后,郭老师发现学生对两个问题无法理解,一是“为什么别里科夫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战战兢兢的、胆小的人,他能够辖制全城十五年?大家都怕他。”二是“为什么华连卡,这么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子,她竟然会爱上别里科夫?”课堂上郭老师便组织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兴趣。

坚持以学生的学作为选择教学知识的出发点,是郭老师的课能够大胆创新却未曾脱离学生和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因此,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

三、动态交互的知识生成观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学生的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郭初阳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从郭老师的教学课例中,我们会发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非常简洁,教学过程往往是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生成。

在执教《远和近》一课时,郭初阳老师在学生朗读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选择一个恰当的几何图形来表现《远和近》这首诗,把诗简化为一个几何图形。并要求学生越快越好,随便画,不要讨论,不要偷看。这个任务的目的正是让学生表达自己最直接的感受,采用几何图形既简单又形象。学生通过相互描述自己的图形和老师的指导,最后通过一个学生画的三角形指出诗中你、云和我的关系。这一教学环节正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这首诗的解读。

郭老师执教《项链》时,没有通过直接分析课文讲述主题内容,而是让学生概括出“这是一部关于______的小说”。学生的答案包含虚荣、诚信、贫富差异、梦想欲望、命运、女性等多个主题。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小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文章的主题不是来自教师的解读,也不是来自学生的感性认识,而是来自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究。郭老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堂上请学生起来解释自己的观点的教学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就不仅仅是教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动者和参与者,教学内容由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引导交互产生。知识的交互生成是重视语文课堂生成性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已有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地引导学生深化认识。

四、内外沟通的知识拓展观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范例,但范例不是教学内容,我们要立足于范例,根据学生的需要向外进行拓展。郭初阳老师课堂的教学特色之一便在于他敢于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项链》时,郭老师运用原型批判理论来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主}。通过舞会、马车、丢了东西、逃跑这些相似点引出“灰姑娘”这一原型人物,再将通俗小说――《窈窕淑女》、《流星花园》、《曼哈顿女佣》与经典名著――《傲慢与偏见》、《简爱》、《包法利夫人》中的灰姑娘形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发现通俗小说中的灰姑娘都是在一次巧合之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经典小说中的灰姑娘形象都是以悲剧结尾。郭老师通过课外小说两种不同人物的对比,让学生发现经典名著中“女性的自我发现”,引导学生感悟出玛蒂尔德身上不屈服于命运、勇于承担的精神。这对玛蒂尔德的解读无疑是新颖的,如果没有对“灰姑娘”相似人物的拓展和对比,这一点学生是很难发现的。由此可见,学生拥有无限的阅读能力,教师要适当进行教学拓展,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解读小说人物。

郭老师在执教《珍珠鸟》时在互文阅读这一环节引入《鸟儿中的理想主义》,学生通过两个同类文本的比较,很容易就发现了人鸟和谐关系背后人对鸟自由的剥夺。拓展是对学生阅读量不足的补充,是将学生最近发展区两端连接起来的桥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文本适当进行拓展。

从知识的储备到知识的选择、生成再到知识的拓展,郭初阳老师以其独特的语文教学知识观,一步步构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创新型课堂,追寻“培养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敢于表达的公民”的教育理想。郭初阳老师富有革命性的课堂教学,为我们课堂变革提供了借鉴,为我们的教学实践带来新的启发。

参考文献:

[1]Shulman,L.S.(1987).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7(1):1-22.

[2]朱晓民.于漪语文教学知识发展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3]全,杨鸿.论教学知识[J].教育研究,2009,(10).

[4]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李华平.语文教学的正道在哪里?――钱梦龙、郭初阳《愚公移山》教学对比评析[J].语文教学通讯,2016,(3).

[6]郭初阳.言说抵抗沉默:郭初阳课堂实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老师教学论文篇2

根据上述重要意义、困难与问题,我们的工作计划与具体实施归纳如下。

(一)教学内容

根据幼托或小学生生长发育和疾病谱特点,精选下列内容系统讲授:

1.儿童生长发育和常见疾病防治科普知识,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与各阶段正常生理指标范围、儿童各年龄段分期及其特征、儿童常见疾病分类简介、儿童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常见病护理要点和疫苗接种注意事项等。

2.儿童各系统最常见疾病诊治基础,比较详细归纳与描述包括:①急性呼吸道感染;②腹泻病;③过敏性疾病;④头面部疾病(结膜炎、中耳炎、鼻炎、龋齿等)等临床表现、早期症状特征、隔离防护措施、就医前准备事项和住家治疗要点。

3.急性损伤与院前急救。急性外伤紧急处理原则与方法,心肺复苏规范方法步骤与转运前处置细则,应对灾害事件的科学自救措施等。

4.季节性传染病。在儿童期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学习相关疾病的预防和协助诊治技术,如春夏季的手足口病、夏秋季的细菌性痢疾、秋冬季的甲型流感等。

(二)教学安排

1.教师队伍。教研室组成以儿内科为主,包括小儿外科学和骨科学的,教学能力较强,具有讲师及以上(副教授、教授)资格职称的多名高年资临床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商讨教学目标要求、具体教学方法,并根据各位教师的临床专业,安排教学内容。

2.授课对象。为探索经验,并尽早使幼教单位受益,首批学员选择具有一定儿科医疗保健知识的,所属地区所有幼托机构和小学的卫生老师。此外,由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在生理和病理学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故将幼托机构教师和小学教师分成两批,在同样的教学内容基础上,针对幼托机构的学龄前期儿童和小学的学龄期儿童的特殊性分开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3.教材编写。以儿科学教材为基础,根据课程内容,编制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分别编写适合于幼托机构和小学老师学习与掌握的,儿内科与儿外科相关章节教材供参考学习与课后复习。

4.教学顺序。授课顺序为前述所列的:①儿童生长发育和常见疾病防治科普知识;②急性损伤与院前急救;③儿童各系统最常见疾病诊治基础;④在特殊时期的相关季节性传染病防治。以循序渐进,并前后呼应。

5.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开展包括:①理论教学:以理论大课形式,系统讲授各章节。②实践教学:采用我院模拟教学中心所备儿科学模具,开展各项急性损伤和心肺复苏等院前急救培训。③师生互动:以讨论的形式,解答学员关于教学内容和日常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消除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

6.考核方式。为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客观了解教学效果,培训结束前举行笔试考核,问题内容涉及课程中的关键理论问题和临床操作要点。采用开卷考试形式,学员可参考讲义教材答题,以进一步提高对于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并熟悉教材内容分布,有利于提高今后参考阅读效率。在阅卷评分的过程中,也能使我们及时发现与解决共性问题,以利不断提高今后办班的教学质量。

7.后续工作。经过上述系统教学与师生互动,使我院儿科与学员单位建立必要的联系,以便随时解答学员在工作中所遇问题,也为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科普宣传和技术指导,以及各种形式的医校联动创造条件。

(三)教学管理

1.组织工作。所属区教育局牵头,经我院教学管理处下达,由儿科教研室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由区教育局安排合适的时间,组织各幼托机构和小学教师参与学习。

2.质量管理。①学习质量: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将学员结业考核成绩与是否合格,均纳入教师执业技术培训计划之中。②教学质量:儿科教研室根据区教育局所收集的各单位学员反馈信息、课堂师生互动和结业考试成绩,了解教学质量,酌情改进教学计划与方法。③教学管理:由我院教学管理处督查教学过程,将教学质量纳入各位教师的年度工作业绩考核之中。

二、结果

1.显著教学质量

通过前述认真思考、计划落实和管理考核,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一届,为期一年的幼教老师儿科学知识讲座和实践操作指导培训课程,总计学员近300人。幼托机构和小学卫生老师分班教学(分别为48学时),均获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体现在:①考核成绩:每次书面考核答题质量高,均能够得到100%的合格率。②后续效应:学员在此后工作中,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和协助医院诊治工作,并与授课教师保持联系,随时解决疑难问题。或推荐青年教师参加我们计划的下一届培训,为学员单位的儿童健康保健工作做出一定贡献。③科普宣传:部分老师课后邀请我科医生为幼托儿童和小学生家长进行科普宣传。④总结提高:根据结业书面考试和区教育局所收集的学员建议,获得教学质量的客观信息反馈,有助于不断促进教学方法改进与质量提高。

2.先进经验推广

通过本次培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后续效应,使地方政府的教育局、卫生局、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和儿科学教研室均感受到,此项幼教老师的儿科学技术培训课程意义重大、具有显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值得继续开展,并可能在其它区县进行推广。

3.促进医学教育

在本单位举办针对于校外学员的高质量医学教育项目,也为在校学生或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通过高质量讲授与培训课程,充分展示科室的医教研综合实力,了解儿科学的重要地位与发展前景,使更多的学生关注儿科。以往我校医学院毕业生罕有选择儿科作为专业方向的不利局面,近年来得以明显改观,每年均有多名本科生立志报考儿科学研究生,或七年制和八年制的长学制学生选择儿科作为硕士或博士学位专科培养方向。完成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也有强烈的愿望继续留在本科室工作,加入到儿科临床医师行列。此外,通过促进医学教育质量提高,也使教研室成功申报高层次教学研究项目,并总结经验发表高质量教学论文。因此,成功举办高质量校外教育项目,也能有效促进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事业进步与发展。

4.后续工作计划

后续工作内容包括:①补缺:对于第一期未能出席培训者,举办第二期培训,以确保本区幼教老师儿科学教育全覆盖。②深化:与教育局相关部门协商,考虑对幼托机构和小学的非卫生老师岗位的骨干教师和管理者,进行适当儿科学知识宣传与普及的可行性与计划性。③提高:根据学员结业考试和学员对于教学过程与质量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提高教学质量。④推广:儿童血液病诊治研究是我们上海市同济医院儿科的临床特色之一,并于近期成功申报获批上海市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儿童常见血液病诊治技术推广》。在此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也已借鉴本项目的一些共性经验。同时,也可在适宜技术在周边区县医院儿科推广过程中,介绍我们对于幼教老师儿科学教育的方法与成果,为周边地区开展类似教学项目提供经验。⑤研究:在我们儿科教研室完成目前在医学教育研教学研究项目过程中,将此类幼教老师培训内容与成果纳入其中,并总结经验申报有关幼教老师儿科学技术培训专题的教学研究课题。

三、总结

国家人事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文件已有近20年历史,此后卫生部也先后多次《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和《关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均有效促进了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技术教育,然而尚未见有关由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临床科室或教研室开展对各级学校教师举行相关学科医学知识教育,尤其是对于幼教老师进行儿科学进修培训的经验报道。从本文前述意义与实践成果可见,开展此类医校联合的学校老师医学知识培训项目存在显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虽然,目前国内师范院校均设立必要的生理卫生课程,幼教机构卫生老师也具有一定的儿童健康保健与疾病防控专业知识。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生活质量提高,儿童疾病谱与社会需求将发生相应转变,常见流行性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等)病毒株血清型变化与新型有效药物的问世,也将导致疾病在流行、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等特征发生改变。因此,不但在岗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接受教学医学教育,幼教机构老师也需要不断接受新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知识。并且需要通过正规统一培训,以达到各级幼教机构教师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基本统一。

虽然,儿科学具有各种特殊性、各单位教师相关知识水平参差不起、医院与学校的工作性质存在差异,使此类教学活动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但通过我们上述的思考与实践,均显示能够合理解决上述困难,并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老师教学论文篇3

当汤普生夫人站在五年级学生面前时,她撒了一个谎。像绝大多数老师一样,在第一次面对学生时,总是告诉孩子们,将对他们一视同仁。

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比如,汤普生夫人就很不喜欢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名叫特德的小男孩。汤普生夫人注意到这个孩子很乖张,与其他孩子合不来;他总是穿着一身脏兮兮的衣服,似乎从未洗过澡;他的学习也很不好……每当汤普生夫人的目光落到特德身上,她就会不由自主皱眉头。

一天,校方要求汤普生夫人必须阅读班上每个孩子的档案。她把特德的那份抽了出来,放在了最后。然而,当她读到这个孩子的评语时,她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一年级的老师这样写道:“特德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作业整洁而优美,很有礼貌……总是给大家带来欢乐。”二年级的老师写道:“特德很优秀,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但这孩子很不幸,他妈妈的病已到了晚期。家庭生活对他而言,将是一场考验。”三年级的老师写道:“妈妈的死给他很大打击。虽然他试着尽最大努力,但他的父亲对这些毫不在意。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会毁了他的。”四年级的老师写道:“特德对学习不感兴趣,他孤僻内向,没有朋友,有时还在课堂上睡大觉。”

直到这时,汤普生夫人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她为自己感到羞愧。圣诞节来临,孩子们都送来了精致、漂亮的礼品,煞是惹人喜爱。特德也送来一份,不过是用一张包装食品的旧褐色包装纸包裹着的。如果在从前,汤普生夫人会不由自主地皱一下眉,而现在,汤普生夫人却感觉心中沉甸甸的。

当汤普生夫人把特德的礼品打开时,她感到一阵心痛。里面是一只缺损了的人造水晶手镯和一只装着小半瓶香水的玻璃瓶。在孩子们的嘲笑声中,汤普生夫人当即把手镯戴上,惊叹道:“多美的手镯呀!”随后,她又把特德送的香水洒在手腕处——汤普生夫人的举动止住了孩子们的笑声,全场鸦雀无声。

那天放学后,特德一反常态待了很久,仅仅为了和汤普生夫人讲一句话。他说:“老师,今天你的样子,和我妈妈一样,她常常像你那样,闻我送她的香水。”

孩子走了以后,汤普生夫人哭了至少一个小时。从这天开始,汤普生夫人的教师工作多了一项内容,用不同的方式鼓励、诱导孩子们。汤普生夫人对特德给予特别的关注。现在,只要和她在一起,他的思维好像就一下活跃起来。她越是鼓励他,他的反应就越敏锐。

学年结束的时候,特德已经成为班上最聪明的孩子中的一员。不过,汤普生夫人“一视同仁”的诺言始终没有兑现——从前,特德是她的“弃儿”,现在则成了她的“宠儿”。一年以后,她在自家的门缝里发现了一封信,是特德写的。在信中,特德告诉她,她是他一生中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

六年过去了,汤普生夫人收到特德的第二封信。他写道,他已经高中毕业,在班上名列第三。转眼又是四年,汤普生夫人再次收到特德的信。特德说日子很艰难,但他顽强地抗争着,很快他就要以最优秀的毕业生身份离开学校。又过了几年,一封信又不期而至。这一次特德的署名稍稍长了一点,前面冠以医学博士的字样。虽然特德每次来信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每次他在信中都会对汤普生夫人说同样的一句话:你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故事还没有结束。就在那年春天,汤普生夫人又接到一封来信。特德说他遇上了一个好姑娘,并且快要结婚了。他想知道汤普生夫人愿不愿意在他结婚那天,坐在新郎母亲通常坐的那个位置上。当然,汤普生夫人答应了。

就在那一天,汤普生夫人特意戴上那缺损了的人造水晶手镯,喷上那只玻璃瓶里的香水。他们拥抱在一起,特德在汤普生夫人耳边轻轻说道:“谢谢,多谢你的信任,汤普生夫人。是你让我意识到自己很重要,并明了自己的确可以非同一般。”

老师教学论文篇4

关键字:识字教学;低年级

识字,历来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许多专家学者多年来为之探索,希望找出一条多快好省的识字之路。就我国目前来看,各地探讨的识字教学方法就有二三十种,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识字教学中有了一点心得,下面谈谈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方法灵活

我采取"直观教学、对比教学和语言环境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使一年级新生较快地认识、掌握所学汉字,收到较好的效果。

1.直观教学: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并非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具体事物、物体强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认识并理解汉字。如我在教"上、中、下"三个表示方位的汉字时就采取此法,先选三个学生站在上、中、下三个位置,手举汉字,以表字意,然后让学生变换位置,交换汉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上、中、下的位置是相对的,"上、下"这对反义词也就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了。

2.对比教学:由于汉字具有"拼形"和"表意"的特征,因此,在教学当中采取对比教学尤为重要。很多汉字字形是可以拆开,加以拼组的。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笔画和部首之后,经过对比,就可以较快掌握其它形状相近的汉字。如"青"而至"清""睛""晴",由"巴"衍生"把""爬",由"鸟"至"鸡""鸭""鹅"等。通过字义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把旧知识与新内容联系起来,"读、写、义"也就很容易掌握了。

大多数汉字是形声字,其形符表意,声符表音。从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上进行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马"为例,在学生掌握了"马"字后,再教"妈、吗、码、骂"等字就容易多了。字形中有"马"这个部首,都读ma,再进一步解释字意。如讲"妈"字,因为妈妈是女人,所以有个"女"字旁,"吗"是说话时带出的尾音,所以要加个"口"等。再通过引导学生多组词,以强化记忆。

3.创造语言环境:学生容易写错别字,主要是因为少数汉字音、意相远引起的。在教学中,完成了读准音、辨清形之后,字义的教学可以在语言环境中完成。特别是一字多意,同音字等,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能取得较好效果。如学生对"手""首"混淆不清,常常用错,在教这两个字时,我让学生口头组词,造句,请学生到黑板上写上这两个字,要求示范的学生抬起"首",举起"手",在讲解"和,合"时,做好一些奖励卡片,要求学生用这两个字造一些简单的句子,做对的,奖一张"合格卡",用错的,给一张"和不对"的卡片。如此反复几次,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就深了。

二、教学形式多样

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人们一直在探索学生准确而牢固地识记字的音,形,义,形成一定识字能力的最佳途径。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识字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

1.游戏激趣: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除了认识字,还要读准字音,为了学生能读得准,记得牢,我在教学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

(1)找朋友:将生字卡片发给学生,请他们站在讲台一侧,再请同等人数的学生上台,认读一个生字,持该生字卡片的同学马上走到他身边,举起卡片,领读全班。

(2)点将台:将生字卡片发给一些学生,请他们站在讲台一侧,老师问:王字旁的字在哪里?持相应生字卡片的同学站出来,领读全班。

(3)小老师:在黑板上贴出所有生字卡片,学生自读后想想自己学会了哪个字,并教给全班同学。

(4)带帽子:将声母、韵母、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台选声母和韵母合成本课生字的音节,并贴在该生字的上边,领读全班。

2.多媒体技术:新兴的多媒体技术综合了视听与计算机的优势,可以将图文、声音和视频并用,产生活泼、生动的效果。经过证明,在识字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动画导入: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位小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迷上了"动画片"。针对这一现象,我采用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采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曾依据课文内容设计如下课件:

①春季动画图像,柳枝轻摇,花儿开放,布谷、蜜蜂、燕子在欢唱。

②配以《春之歌》的音乐。

③在实物旁打出生词,生字用红色显示,一幅声画并茂的春季图仿佛把学生带入了诱人的春光中,使学生兴趣盎然,引起了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2)字型演化:识字教学最初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儿童攻下字形关。培养他们辨析字形的能力,掌握书写汉字的基本技能。多媒体技术可将死板的方块字演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将儿童必须牢记的知识,变成了有趣的形象,提高了识字的效果。

①象形字渐变演化:在低年级识记的生字中,有一部分是象形字。如:舟、泉、川、竹等。看似简单,但对于刚学横、竖、撇、捺的小学生来说,难以将字形与表象同意。基于此,我采用多媒体技术,从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学生丰富的联想,使简单的笔画结构和其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着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文字世界,增加了记忆的强度。

老师教学论文篇5

论文摘要:教师课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了解物理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改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课程自,这是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挑战。课程能力在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体现教师教学质量、满足新课程改革需求、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能力。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进行改进,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一、课程能力的内涵

从词义上理解,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以人的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的。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适于多种活动要求,如各种认识和实践活动;特殊能力适于某种专业活动要求。物理教师课程能力从根本上说,是教师个体在物理课程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并体现出来的,直接影响物理课程活动及其成效的个性心理特征与生理特征的总和。

顺利完成任何活动都需要构成能力的诸要素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亦不例外,它也具有自身的一个能力结构,这里尝试将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结构细化为学科特质、能力类型、能力层次与时间维度。

1.学科特质

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多采用学科分类,物理就是其中的一门学科课程。课程能力结构中的学科特质,是指因学科不同导致教师课程能力的差异性。一方面,物理学不仅以其概念、规律和事实的知识揭示了自然界基本运动形式的诸多真理,还以在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所凝结和升华提炼出的科学思想方法来推动科学的持续进步。与此同时,它的成就对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都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它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和发展,都是人类思想、观念的变更和进步的伟大阶梯。也就是说,物理科学本身就是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科学文化的和谐统一。但是,物理学并不等于学校内的物理课程,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改造,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教育的规律,将物理科学的灵魂,即知识、过程和文化统一改造为一门物理课程,而并不是简单地将科学过程、文化“异化”为另一种“知识”灌输给学生。物理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与物理课程相适应的一些课程能力,以便教师将时代规划的理想课程真正转化为学生经验到的课程。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对中学物理教育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物理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内容标准、课程实施、评价方式等方面均体现了现代物理教育的理念。物理新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实验的支持与帮助。因此,就要求物理学科的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具备出色的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同时,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创造快乐气氛,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合作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能力类型

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类型主要包括课程理解能力、决策能力、设计能力、转换能力、实施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等。各能力类型之间不是绝对分离、完全对立的,而是交叉融合、相互影响的。只有各种能力类型都得到重视、培养和发展,物理教师课程能力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能力层次与时间维度

能力层次与时间维度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能力层次体现了物理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阶段性,时间维度标明了物理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倡导的一种理论,无论是生活实践、科学技术抑或是学生培养均提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物理教师自身的成长、发展来看,教师的课程能力也体现出了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阶段和变化过程。在具体的物理课程实践活动中,随着教师任教时间的增长,物理知识占有量、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沟通、交流、协作等能力的增强,教师的课程能力也会逐级发展提高。我们将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划分为适应、重塑和创生三个层次。

二、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现状分析

1.教师对课程能力的理解程度

研究发现,一些教师不知道“课程能力”这个词,多数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能力”,会用“教学能力”“教师素质”“素养”“综合能力”等词语替换“课程能力”。

2.教师对课程的开发能力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制定的课程培养目标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课程活动中,我们应力行之。然而,某些教师“不太清楚”课程理念,有的教师认为目前的教学活动“基本不能”实现《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将各种教育文件进行深加工以便应用于教学活动的能力比较差;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但却有半数之多的教师认为这方面的能力欠缺,可见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之不足。

3.教师对课程的实施情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程的一个学科特色。新课程改革提倡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教学,强调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均需要物理教师具有很强的监控、引导、动手实验等课程实施能力。但一线教师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些教师不能有效地开展STS教学和科学探究教学。

4.教师对课程的评价与反思能力

课程评价与反思是对课程实施的过程、质量和水平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对课程实施和教学操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监控作用。物理教师课程评价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课程功能的转向和落实。目前,多数教师认为有必要对所教课程进行评价、质疑、建议和修正,但还有部分教师不具备良好的课程评价与反思能力。

三、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现状归因

1.自身因素

物理教师对课程能力认识的清晰程度、自身对提升课程能力的动机水平,以及物理教师的心智品质,都是影响教师课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与选择能力不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习惯于过去的教材和教学方式,把教科书看成最权威的东西,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感觉难度很大,多数教师都在尽心尽力地“教教材”,而并不是“用教材教”。这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明确哪部分重要,哪部分次要。

2.考试制度

受“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有许多是在“应试教育”的旧体制和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以中考、高考为指挥棒,已经习惯于讲授式教学、搞题海战术,物理教师几乎变成了能力欠缺的“知识传授型”教师。考试制度制约了新课程实施、教师课程能力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亟待调整目前的考试、教师评价制度。

老师教学论文篇6

摘要:教师肩负着培养国家紧缺人才的使命,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服务质量。本文着重分析了教师工作满意度形成的心理机制,提出了强化教师爱岗敬业的思想认识,培养教师的成就动机,建立公平的报酬体系以及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来形成和培养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一、教师工作满意度提出的意义

美国著名管理学教授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P.Robins)认为,工作满意度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工作满意度是由与工作相关的因素决定的,决定工作满意度的是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人格与工作的匹配等因素。

1995年,心理学家霍伯克(Hoppock)进行了有关工作满意度(jobsatisfaction)的经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工作满意度水平高低影响到员工工作积极性高低、员工健康程度以及工作以外的生活等方面。另外,近几年来,随着管理理念的深入发展,组织对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日益增多,其目的是从投入中得到更多的产出,提高组织绩效,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积极主动性。高满意度员工多的组织比低满意度组织更有效。满意度与工作的投入程度和组织奉献精神呈因果递进关系,高满意度一定导致高工作投入和奉献。满意度与流动率和缺勤率都呈反比,员工对工作不满意表现为退出组织、提出积极性和建设性的意见、消极但乐观地期待环境的改善及长期缺勤和迟到、降低努力程度、增加错误率等。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条件和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和看法。我国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较晚,但近几年,关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比较突出的有陈卫旗、朱继荣、李莉萍、黄巧香等人的研究。陈卫旗(1998)对广州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制定出十个因素(领导与管理、工作成就、学生品质、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收入与福利、同事关系、社会认可、工作压力、工作环境和条件等)共56个项目的调查问卷。在满意度内容上,陈卫旗的研究表明,中学教师对工作总体倾向于不满意。朱继荣的研究(2004)认为,小学教师对工作总体倾向于满意。在满意度研究的微观层面上,所有研究均显示出大多数教师对人际关系、自我实现、社会认可、职业投入等表现得满意度高,而在工资收入、晋升、物理条件、学生素质、教育社会环境、工作压力等方面表现出不满意。李莉萍、黄巧香的研究((2004)认为,男教师在物理条件、薪水、进修提升、领导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女教师。

随着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逐步提高,生活、工作条件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教师工作满意度也要随之增高。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之一,担负着培养学生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独特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朝预定教学目标前进的重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执行人之一。因此,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要从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入手。近几年,各类学校都采取了多种措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例如资源分配不同程度地向教师倾斜,特别是向高层次人才的倾斜,部分达到了体现教师工作价值,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目的,为实现中国教育新世纪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员工一定的工作满意度会带来相应的工作投入,而工作投入会导致自我奉献精神的产生。教师工作满意度关系着教育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人才的健康成长,关注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摆在新时期中国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教师工作满意度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

工作满意度是工作行为的先导,要了解工作绩效高低,需要先把握工作态度,工作态度积极即表现为工作满意,工作态度消极即表现为工作不满意。因此,工作满意度的形成实际上是积极的工作态度形成过程。态度是行为的先导,是决定一切行为的驱动力,有什么样态度就会随之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一个人的态度决定着他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做什么。最早研究态度的是社会心理学领域,近几年,管理心理学家开始研究态度对工作行为的影响,如工作满意度与流动、工作满意度与忠诚。

心理学研究认为,态度是一个人对某种物体、情景、观念和个人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反应倾向,是一种准备采取行动的倾向。态度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因素构成。(1)认知因素是态度构成的基础,是利用己有的经验、知识和价值判断来识别和确认某一事物,如果确认了,则相信它,认同它。(2)情感因素在态度构成中起调节作用,如果喜欢某态度对象,就比较容易相信它,如果讨厌某态度对象,就会产生怀疑甚至排斥态度。(3)意向因素是指与态度一致的行为准备状态,即对态度对象将采取何种行动。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的态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所产生的积极的心理反应倾向,是由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知、情感、意向三个成份构成。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知因素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的了解和评价,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叙述的内容包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理解、支持和反对。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情感因素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喜爱或厌烦,是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由于对职业的喜爱导致产生职业道德,无论遇到何种压力和困难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反之,对职业的厌烦导致产生对职业的疏远,如果有机会则会想着换一个工作。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向因素决定着教师对工作将要采取何种行为,表现为将要做什么和怎样做的准备状态。这恰恰体现了工作态度的特殊性,即它不是显在的,而是隐含的,特别对于教师工作态度而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实际工作行为。一个教师是百分之百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全心奉献,还是心猿意马、徽散随意地工作,都会受这一隐含态度的深深牵制。

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取决于态度,如果态度的三个方面协调一致,则会表现为:一是当教师认识到职业的崇高和重要性,产生喜爱它的情绪体验,就愿意为之作出奉献的行为,工作是满意的;二是如果教师对工作认识不足,产生厌烦情绪,不愿意为之作出太多的个人牺牲,工作就是不满意的,令人生厌的。此外,态度的这三个构成方面也有不一致、不协调的时候,当教师虽然对工作性质、重要性、挑战性有了清醒的认识,但由于受到外界各类因素的干扰,就是没有形成对这一工作的喜爱、热爱的情绪体验,因此也就不可能产生为之付出的行为准备,这就是许多教师消极怠工、缺勤、甚至离职的原因之一。此时的工作态度处于满意与不满意之间,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极度敏感,一旦有利于自身利益满足的诱发因素出现时,就产生对工作和职业的背离,造成人才流失。这个推论与有关专家“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中得到的70%的人虽满意但却想换一个职业的研究结论是相吻合的。教师积极的工作态度即工作满意度的形成要遵循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即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和内化阶段。服从阶段是指对教师工作性质有了一般的理解及“尊师重教”环境的形成,个人表面上顺从于某组织,产生随大流的思想。这种工作满意度只是暂时的,当遭遇薪水不足、进修提升受阻等挫折时,极易动摇,工作满意度也会降低很多。同化阶段是指教师在内心乐于接受自己的工作,积极主动地调整工作方法,使用灵活的授课手段,授课内容准确、新颖,能将教书育人的宗旨贯穿授课的始终,对个人的工作质量感到自豪,对自己培养的学生感到满意。此时的态度比较稳定,但还处于态度形成的低级阶段,当外界环境的诱惑和刺激超过阐限时,工作满意度容易向相反方向转化。内化阶段是指教师真正从内心深处接受了教师这一工作,自己完全融入于工作之中,表现为对职业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渴望保持组织成员的资格,当遭遇不公平待遇时,他会更多地等待、观望、谅解,真正达到了一个忘我的境界,无论何种情况出现,他都会更多地考虑组织,而不是个人的利益。工作满意度就是要达到这种内化阶段,这是现代学校管理应企及的目标。达到这一目标,教师的流动和离职就可以缓解和降低,对稳定骨干教师队伍起到关键作用,教育质量就有了保证。

三、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培养策略探讨

学校管理要进行反思和变革,学校一切工作必须尊重人、依靠人和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学校管理目标不仅要以学生为服务对象而且还要以教师为服务对象,教师应该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支柱,成为学校保持活力的新鲜“血液”。他们的需求满足与否,影响着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教师工作满意度是学校管理实现人本化的具体衡量指标。

1.强化教师爱岗敬业的思想认识、培植爱教、爱生的价值观念。教师的素质整体较高,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性质认识较深,学校必须依靠教师们直接隶属的教研室,持续强化教师的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的认识,形成“尊教爱一沙,的团体意识,要广泛树立榜样,以榜样来引导教师产生热爱职业、献身职业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会导致工作态度的坚定。此时,教师就会以“组织为家”的积极态度去认同他的工作,而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学校管理也就实现了组织文化的软约束目标,达到“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

2.培养教师的成就动机。马斯洛(A.Mallow)需要层次理论指出,随着社会的演进和人的发展,人的需求层次逐渐提高,达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就欲望成为未来的人们推动事业发展的驱动力。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MacCleland)研究认为:“一个组织拥有高成就动机的人数越多,组织就越兴旺发达,高成就动机是可以培养训练的,一个人要实现成就动机,必须依赖于环境和实践”。

首先,要为教师提供一个有机会使用自己技术和能力的平台,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潜力,让他们承担适度、适量的任务,根据其专业特长,积极开发他们的学科领域,使每位教师产生个人的专业知识被尊重的感受,使其不断进取,为专业努力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其次,要为教师创造个人成长机会,提供职业培训、进修和教学科研交流,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得到必要的补充和更新,开阔他们的视野,延长他们的职业生命,拓展职业生涯,直接促使教师追求工作的挑战性与高效率,间接地坚定教师从教的信心与决心。2004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布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之一就是“实施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工程,推动教师教育创新,完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显示了对教师的成长和教师梯队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关注,表明教师成就动机的终身可开发性受到了相当的重视。

老师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翻译教学;翻译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68-01

一、根据研究,目前国内一些院校将英语翻译列为必修课,课程内容主要有英译中和中译英

有的院校将中英互译结合成一门课程,目前为止还没有学校将释义列为一门课程,尽管这项技能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通常来说,需要在学校学习三年或四年。教学翻译内容主要有翻译实践、翻译方法、翻译理论。大多数老师都意识到了教授翻译理论的重要性,所以老师们或多或少都会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中国和外国的翻译理论。但是个别老师仍然认为翻译理论无用,因此他们在上课时很少涉及翻译理论的介绍及讲解。一些老师认为,除了翻译实践外,翻译方法和翻译理论包括翻译佳作赏析、翻译风格,以及在翻译教学中涉及的相关准则。

二、翻译课本的使用

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翻译教科书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根据语言学方法编纂的,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这些书目有英译中的发展历史和中译英的发展历史,这两本书自出版以来广泛应用于各所高校,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们发现这两本书已经过时了,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因此,大部分老师自己增加了需要教授的内容。也有老师使用其他学者编写的书,如冯庆华编写的翻译实践课程。这些书只有少数老师在使用,至今,没有哪本书成为权威的教科书被老师们接受。老师们通常几本书一起使用,有些书本作为教材的补充。

三、教师的培训

刘宓庆教授曾经对翻译老师的职责做了精准详细的阐述:“作为一名翻译老师,同时拥有四重身份,翻译经验的学习者和传授者,将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指导者,翻译意识和翻译策略的解释者,翻译质量的反馈者,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养成自我教育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取得成绩。而且,我们做的翻译并没有经济上的收入,翻译实践对于翻译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调查显示,45%的翻译老师年龄在45岁以下,55%的翻译老师年纪在55岁以上,女性翻译老师只占15%。有教授职称的老师占40%,助教占45%,讲师占15%。从教育程度来看,55%的老师有文学学士学位,大多数是年纪偏大的老师。与此相对的是年轻老师受教育程度更高,基本都是硕士学位,有的甚至是博士学位。大多数老师知识渊博,经历丰富,这也反映了教授翻译的难度。

除此之外,调查显示,只有很少的老师毕业于翻译专业,大部分老师毕业于英语文学专业,很少有人把翻译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此外,大部分老师从未接受过翻译训练。至于上课时间,大部分老师一周14到20节课。很多老师每年需要工作400到800个小时。

四、教学方法

上面讨论了课程设置、教科书、老师,接下来,讨论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学方法。首先,了解一下目前教育方法现状。自从教育界呼吁教学方法改革以来已经过去了很多年。然而,调查显示,很多老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老师利用书本上给的简单例子或者自己想的例子进行翻译理论和技巧指导,讨论很快结束。最后,老师给学生分配翻译练习任务。对于学生的练习,老师给予纠正并做评论,但是评论的内容和篇幅有限。有的老师让学生分析同一文本的不同翻译版本,这不仅起到了老师的引领作用,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对全篇文章理解以后,学生会在对文章背景了解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翻译。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会比较他们的翻译,老师会介绍解释相关翻译理论,引导学生分析两种语言的区别。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使翻译理论更加生动,易于被学生接受。此外,学生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观点。然而,这种方法对大部分老师有一定难度,这需要老师了解翻译理论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换句话说,翻译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译员,其次可以解释翻译理论和技巧,并且可以生动地和学生解释这些理论,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这是一项挑战。

五、结论

翻译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1世纪全球交往更加频繁,对翻译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也更高。翻译教学是承担翻译任务的主要渠道,但是,目前教育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提高教学翻译质量,目前已经成为翻译教学改革中重要的时刻,必须提上日程。

参考文献:

[1]Barnstone Willis.Poetic of Translation[M].Yale Uni.Press,1993.

[2]Basil Hatim.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Translation[M].England. Pearson Education,2001.

[3]Blackmore Susan.The Me me Machin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老师教学论文篇8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我谨向指导、关心和帮助我的所有老师、同学、同事、朋友和家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谨向悉心指导和培育我多年的导师张际平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年前,我曾经进修师从张老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得到了张老师的指点和帮助。两年前,我有机会再次得到张老师的指导,从本论文的调研、开题到写作,张老师始终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多年来,张老师的指导,不仅使我完成了课题研究,还逐步培养了我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张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在许多方面有了进步。他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学术思想,亲切平和的作风,磊落豁达的为人,将使我终身受益其次,华东师大教育信息技术系的老师马和民主任、章伟民老师、陈伟杰老师、张琴珠老师、叶长青老师、顾小青老师、王为杰老师、沈霄凤老师、韩凝华老师、黄涌新老师、秦敏老师以及我们的班主任周愚冰老师等在我的学业中给了我许多有益的教海,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同时,感谢级高师班的同学对我生活、学习和论文撰写工作上的热心帮助再次,感谢我的爱人卢雪梅,在我学习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承担起了抚育孩子的重大任务,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和理解,使我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写作。

也感谢我的父母及兄弟们及其他亲威,他们对我的无私付出和默默的关怀是我最可贵的财富。

最后,感谢我的同事们,特别是王兴辉、蒋红星、邱明等老师,在我论文的撰写及工作上给予支持和帮助同时向百忙之中评阅本论文的各位专家、教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致谢二

三年时间转瞬即逝,师大的三年让我收获颇多。我不仅学习了教育学的相关知识,还增强了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通过参加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实践,对成人高等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期间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了众多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离别之际,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首先,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史志谨教授。感谢导师教予我严谨的科研态度,认真的做事风格;感谢导师给予我进入成人教育这一研究领域的机会,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体验到科研的乐趣,更坚定了我的治学之心;感谢导师给予我实践的机会,让我体会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导师的治学之道将是我一生追求的航标。

衷心感谢栗洪武老师、朱智斌老师、刘新科老师、李国庆老师、赵微老师等诸位老师在学业上的悉心教导与无私帮助。

感谢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对我给予帮助和指导的各位老师,感谢函授、部、教务部给我践行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机会。感谢金友渔老师、孙斓老师、李锎老师、赵楠老师、张菡老师对我的指导。

感谢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和编者,是你们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独到见解使得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

最后深深地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和妹妹,是你们在远方的支持和关心,让我安心求学。

我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继续努力……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致谢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三年紧张的研究生生活即将过去,在论文完稿之际,感慨颇多。

论文从选题到收集资料,从拟订写作提纲到修改定稿,自始自终都是在敬爱的导师杜以德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导师对我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怀,无不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导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深邃的思维及其高尚的人格都使我无比钦佩,受益匪浅。在此,我谨向我敬爱的导师杜以德教授致以最真挚的感谢。同时,感谢对我论文的写作及研究生三年的学习与生活提供指导与帮助的韩钟文教授、李如密教授、乐传永教授、柳士彬副教授、何爱霞副教授、孙龙存讲师和秦发盈老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