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天保工程论文8篇

时间:2023-03-23 15:10:42

天保工程论文

天保工程论文篇1

一、制度文件的起草与修订

1.规范管理制度

为规范毕业论文管理,自2009年毕业论文工作伊始,首次制定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法学系毕业论文手册》。几年来,针对该手册在论文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多次修改。2011年初,学院进一步明确了院、系毕业论文二级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反复沟通与调研,协助教学部完成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在协助修订的过程中,吸取了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宝贵经验,同时与法学专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规定更加合理,简化繁杂的工作流程的同时加强了规定的可操作性。

2.修订写作格式

在规范管理制度的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进行了调整。为此多方查找资料进行调研,借鉴兄弟院校的管理经验,结合法学专业的实际情况,组织指导教师进行讨论,协助教学部制定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规范》,并结合法学系实际情况制定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实施细则》。

二、规范流程管理

1.合理安排论文工作时间,召开动员会

根据学院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整体要求,从每学年第一学期末开始,提前制订好每一届毕业论文工作的计划安排。召开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会议,布置本年度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与要求。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加强对学生端正学风教育,强调论文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论文写作规范和格式要求,使学生真正提高对论文撰写的重要意义的理解,自觉遵守学院相关制度要求,认真参加实习,并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综合能力,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

2.选题的申报与审批,确保题目质量

在毕业论文工作选题的准备阶段,按指导教师所从事的专业研究方向,拟定论文题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条件和实习案例及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开拓思维,自行拟定题目,并通过选题审批的程序,对初拟题目进行反复修改,做到一人一题,要求毕业论文研究方向能够与学生的专业更加贴切,切实做到论文选题的规范化管理向分类化指导的转变,提升论文内在质量。

3.指导过程监督

在毕业论文工作进行过程中,按照法学系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安排及时进行监督和管理。分为前期、中期、后期进行检查,前期主要检查指导教师的到岗情况、开题情况、资料查阅的情况。中期针对教师的指导过程进行监控,检查指导过程记录,学生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后期检查毕业论文质量、组织评分及分组评阅。

4.毕业论文格式审查、评阅和答辩

在毕业生实习返校之后,收集各种管控表格,对每一名同学的论文初稿进行格式审查,在总结历届学生答辩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每一名同学指出答辩技巧和建议,为正式答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正式答辩前,做好准备工作,成立答辩委员会,明确答辩时间、答辩场地及相关材料的准备,召开答辩分工会,确保答辩顺利进行。

三、规范档案管理

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认真整理相关电子档案资料,做好纸质版资料保存工作。将学生论文、材料装入档案袋,存入档案室备查。按照要求对论文工作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填写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调查表,做好毕业论文工作总结,所有档案汇集成册以备教学部检查和教委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互查工作。

四、树立服务意识,保障工作顺利完成

毕业论文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我系毕业论文工作的服务性工作,内容琐碎,繁杂。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加强服务意识,加强各方面的沟通。为此我建立了论文指导小组分组联系表,指定学生组长负责,定期与学生组长以及指导教师沟通,尽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总结与反思

在每届学生毕业答辩结束后,认真总结本届毕业论文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发现问题的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将建议和意见上报教学部以便于上级部门对我系工作整改的监督,为下一届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王晓飞,天津人,现任职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法学系。

编辑谢尾合

天保工程论文篇2

关键词:水资源论证;水资源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9-0144-02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是应取水许可审批的实际要求而建立,其设立的宗旨是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天津市水利局自2002年5月1日开始贯彻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积极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已经先后对宝坻京津新城水厂、陈塘庄电厂、北疆电厂、雀巢矿泉水公司、中心渔港等多项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报告进行了全面技术审查。天津市各级水务部门严把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关,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积极组织、监督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规范论证审查程序,论证工作逐步迈入正轨,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从天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着手,对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意义、内容以及如何做好认证工作展开探讨。

一、天津市水资源概况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 属于暖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流经本市行洪河道19条,排沥河道79条,天津市境内河流分属海河流域的北三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海河干流水系、黑龙港运东水系和漳卫南运河水系,天津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74.9毫米,且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5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0.65亿立方米,占64.4%;地下水资源量5.9亿立方米,占35.6%,受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文地质条件差异以及开采布局等因素原因影响,天津市中南部地区的深层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形成局部地面沉降漏斗。

二、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必要性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天津市是中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历史上天津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有着水陆通达、工商兴旺的历史。解放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用水量剧增、上游开发利用程度增加以及大量拦蓄工程的建设,使天津的水资源呈现逐年急剧的下降趋势,供水保证率低的问题日渐突出。目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60立方米,加上外调水量人均也仅有37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省市,远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 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引滦入津工程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天津市城市用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建设项目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给环境和社会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例如,开发建设水利工程改变原有的水文情势,对上下游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及过量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造成的地面沉降、地下水位降低、海水倒灌等。目前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不合理性,造成投资效益差、水资源利用率低以及水质恶化等问题。

2.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存在问题。建设项目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水资源配置格局不合理,工程取水利用率低,影响工程效益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2)建设项目取用地表水使生态环境恶化,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到位,出现断流或间歇性断流等对原有生态环境不利的影响。如水利工程的建设,将对所在流域的水资源起到拦蓄作用,改变原有的水文径流情势,工程下游出现的断流或间歇性断流。(3)建设项目开发利用地表水,造成对周边地区其他用水户取水权益的影响。例如建设工程取水后,所在河段周边地区的水资源量减少,使河段内原有其他取水户的用水要求得不到满足等情况,特别在干旱年份,将会引发水事纠纷。(4)对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不了解。某些建设项目在开采地下水时,没有开展水源论证,不了解取水点地下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情况,出现开采量达不到用水要求和开采规模不合理等情况,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或工程效益较差。(5)部分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和地面沉降问题;并且影响周边地区其他用水户的取水权益。

三、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意义

由于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如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促进天津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全面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为建设项目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根据新《水法》,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有效保护的原则;符合江河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水资源论证工作通过实地勘测,依据实测系列资料,并根据相关规划,进行科学分析,综合论证建设项目取用水资源的情况及合理性,同时进行退(排)水情况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等。全面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能有效保证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节能减排,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以及尽早排除水事纠纷的隐患、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四、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内容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取水水源论证、用水合理性论证、退(排)水情况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对其他用水户权益的影响分析等。由于不同的建设项目规模不等,取水水源类型不同,水资源论证的具体内容也有区别,在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时候,应根据项目及取水水源类型,选择相应的内容开展论证工作。按照取水水源类型的不同,分为地表水源论证和地下水源论证两种:

对于一般的地表水资源论证,其重点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设项目对用水保证率、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要求。(2)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要依据较长的水文资料系列,分析不同保证率来水量、可供水量及取水可靠程度;分析不同时段取水对周边水资源状况及其他取水户的影响。(3)用水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进行水量平衡分析,计算工程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是否合理。(4)水质评价分析。对照建设项目对水质的要求,进行水质评价,并对建设项目取水后对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质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对于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应遵循合理、高效、可持续发展利用原则,地下水资源论证包括水质分析、水量计算、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及其他相应技术措施的分析计算工作,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取水项目对水质(包括水温)的要求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2)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特征、边界条件以及补给排泄状况)、开采要求(工业供水、农田灌溉供水、生活供水等所要求的年内或多年的开采量)从长期运用的角度进行地下水资源数量的分析计算(或地下水文水利计算)。(3)分析论证在长期开发利用地下水后是否会引起水质恶化、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4)分析是否需要采用人工补给地下水源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5)根据技术经济条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选择最优开采方案。

五、如何做好水资源论证工作

1.加强宣传力度。一是面向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提高对水资源论证工作的认识和支持,树立建设项目申请取水许可应先进行水资源论证的意识。二是增强全社会宣传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改善水资源论证的软环境,是全面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基础。

2.加强自身技术力量,提高水资源论证成果质量。目前,水资源论证工作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编制单位不断进行完善,通过培训和业务交流逐步加强水资源论证工作方面的技术力量,使水资源论证成果更具实用性和科学性。

3.重视野外调查、实地勘测工作。编制单位要充分收集资料,开展野外调查、实地勘测工作,为内业分析计算打下良好基础;从技术角度,水源论证工作是建设项目是可研性设计的前提,是取水许可预申请的法定文本。因而,水源论证工作者应以科学严谨、公正客观的态度完成建设项目业主的委托,为水政执法把好技术关。

天保工程论文篇3

1.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具有“石油”和“工程”双重特色。

工学硕士重学术研究[2],而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则具有“石油”特色,侧重解决现场应用中遇到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为培养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需要深入企业内部,进行联合培养。因此,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到现场进行实习、研究和学位论文写作等工作。为了提高质量需要在现场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应坚持几个原则:一是在技术人员力量雄厚的现场单位建立工作站;二是在石油企业研究单位建立工作站;三是在现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中聘请现场导师,指导和培养研究生,实现联合培养;四是工作站的设立应相对稳定,保持几年不变,有利于积累经验;五是工作站应有一定的接收能力,最好批量接收研究生,一般不接受单个研究生,这样便于管理,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监督,便于现场导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一般在第二学年派遣研究生进入现场工作站,进行为期1年到1年半的联合培养阶段。

2.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离不开专业教学团队的支持。

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要组建和完善相关教学团队。校内导师应具有从事和开展石油工业科研项目及研究的经历和经验,应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并保持与现场工作站及现场导师的联系。专业学位硕士生需要到企业工作站去完成论文,应聘任现场导师,注意发挥双导师制的优越性。既要充分发挥校方导师的理论指导和学术水平,也要充分利用现场导师的现场经验,形成优势互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场导师应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具有高级职称、从事重要科研及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管理和教学能力。为了保证培养质量,应实行校方导师负责制。硕士论文的指导工作由校企双方导师合作、校方导师主要负责,现场导师在技术环节上给以协助。同时双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应相互沟通,通过电话、邮件、视频等现代化渠道及时联系,协商解决论文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3.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需要特别注意研究课题的选择。

研究生到达石油企业工作站后,应开展学位论文的选题及开题工作。论文的选题非常重要,是保证论文质量的基础。论文的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一定的深度和先进性。论文的选题一般应有在研的科研项目、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作为支撑,避免“空中楼阁”及“纸上谈兵”。论文的结果应能够直接为企业的科研和生产服务,有利于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选题还应结合研究生的特长和基础,有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完成论文工作。研究生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需要在现场工作站举行开题报告会,双方导师及现场专家参加。作为评委,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技术关键等进行一一审查和点评。对不符合要求者,不能通过开题。

4.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需要加强日常的管理。

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深入企业、在研究生工作站实习、研究,远离学校。所以,自研究生进站开始,就应该加强对他们的日常科研活动管理。要发挥现场导师的主动性,双方导师保持与学生的联系。校内导师应定期深入现场工作站进行指导,实行“每月汇报”“中期检查”“导师全程跟踪”的管理模式,切实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为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保障。同时,学校应邀请现场导师来校,开展技术交流、学术讲座、研究生培养经验交流等。

5.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及答辩应注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专业学位硕士的毕业论文应较好地反映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应体现借助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生所作课题能否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是否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等均是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也可以作为研究生能够顺利出站、获得硕士学位、完成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重要考核标准。毕业论文答辩在学校进行,双方导师及校内外专家参加组成答辩委员会,听取研究生的论文汇报并质疑、评价论文的质量。

二、培养质量评估方法探索

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经历入学考试、培养过程、毕业论文答辩及就业4个主要过程。因此,本文提出了通过各阶段成绩来评价培养质量的方法。分析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入学成绩、课程成绩、毕业成绩(含就业情况)的关联,跟踪分析培养过程各阶段的成绩数据,评价学生的成绩变化,根据其影响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并形成评价指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入学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研究生在大学本科期间的绩点成绩、相对排名及绝对成绩,可作为研究生阶段成绩统计分析的基准。研究生的统考成绩,例如入学统考成绩、入学成绩排名、四六级成绩等,由于均为全国统考,具有可对比性。因此,以上成绩统计既可以作为生源质量的评价依据,也可作为培养质量评价的基础数据。

2.研究生培养阶段成绩统计分析。

研究生入学后进入培养阶段,此后的课程成绩、排名以及最新的四六级成绩可作为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对比原有的成绩数据,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专业素质的变化过程。课程学习之后,进入论文开题及论文研究阶段。该阶段的质量评估可通过导师打分及学术成果数量质量统计,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工作效率、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进行评估。学术成果方面包括培养期间的情况、主要著作、获奖情况及专利发表情况等。

3.毕业论文答辩成绩统计分析。

学生经过3年的培养,将进入答辩阶段,学位论文质量及评审专家的认可程度,是评价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4.就业情况统计分析。

天保工程论文篇4

关键词:自动控制,天然气管道,安全

 

0引言

天然气作为一种新的清洁能源,对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污染、方便人民生活、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然而天然气是易燃、易爆、易挥发的气体【1】,一旦因各种原因造成管道泄漏、破坏,则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给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带来较长时间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是天然气行业的关键任务。将自动化控制的理论应用到天然气管道中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1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2】。

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它的发展初期,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理,主要用于工业控制,二战期间为了设计和制造飞机及船用自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跟踪系统以及其他基于反馈原理的军用设备,进一步促进并完善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到战后,已形成完整的自动控制理论体系,这就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经典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形定常数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为适应宇航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跨入了一个新阶段—现代控制理论,主要研究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多变量变参数的最优控制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以状态为基础的状态空间法。目前,自动控制理论还在继续发展,正向以控制论、信息论及仿生学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理论深入。

为了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首先要将被控制对象和控制装置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总体,这就是自动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输出量即被控量是要求严格加以控制的物理量,它可以要求保持为某一恒定值;而控制装置则是对被控对象施加控制作用的机构的总体,它可以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方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但最基本的一种是基于反馈控制原理的反馈控制系统。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对被控装置施加的控制作用,是取自被控量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修正被控量和控制量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被控量进行控制的任务,这就是反馈控制的原理。

2自动控制理论在天然气管道中的应用

自动控制在天然气管道方面也有很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的蓬勃发展,尤其在西气东输管道投产运行后,我国数字化天然气管道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而数字化天然气管道建设的核心是天然气长输管道SCADA系统的建设。SCADA(Supervisory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SCADA)系统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铁路运输、环境保护、城市公用事业及输油输气管道领域【3】。输气管道的SCADA系统常采用管理集中、控制功能分散的分布式控制方式,一旦通信系统或调度控制中心设备故障,各站仍能独立地运行。一个完整的输气管道SCADA系统一般可分为三级控制:调度控制中心级、站场控制级和现场控制级。免费论文。

目前SCADA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实现了天然气输气管道的全线远程监控,提供了运行参数在线采集、数据趋势和设备状态的显示;提供了多种管道运行报警手段,并启动了管道运行的各类保护系统,如管道压降速率保护、高低压保护、ESD紧急停战保护等,全面提高了管道运行的安全程度。免费论文。天然气管道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不仅使控制工艺得到了改进,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而且在确保安全生产基础上,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免费论文。

3 结论

在天然气管道中应用SCADA系统既可以减少作业人员的数量,又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到天然气管道中,实现天然气管道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更主要的是可以提高管道系统的安全性,极大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金玮.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初探[J].工作研讨,2009,3:31

[2]陈建明.自动控制理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王牧阳,喻良[J].西南给排水,2007,2(29):43

天保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自动控制,天然气管道,安全

 

0引言

天然气作为一种新的清洁能源,对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污染、方便人民生活、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然而天然气是易燃、易爆、易挥发的气体【1】,一旦因各种原因造成管道泄漏、破坏,则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给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带来较长时间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是天然气行业的关键任务。将自动化控制的理论应用到天然气管道中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1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2】。

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它的发展初期,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理,主要用于工业控制,二战期间为了设计和制造飞机及船用自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跟踪系统以及其他基于反馈原理的军用设备,进一步促进并完善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到战后,已形成完整的自动控制理论体系,这就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经典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形定常数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为适应宇航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跨入了一个新阶段—现代控制理论,主要研究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多变量变参数的最优控制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以状态为基础的状态空间法。目前,自动控制理论还在继续发展,正向以控制论、信息论及仿生学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理论深入。

为了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首先要将被控制对象和控制装置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总体,这就是自动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输出量即被控量是要求严格加以控制的物理量,它可以要求保持为某一恒定值;而控制装置则是对被控对象施加控制作用的机构的总体,它可以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方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但最基本的一种是基于反馈控制原理的反馈控制系统。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对被控装置施加的控制作用,是取自被控量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修正被控量和控制量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被控量进行控制的任务,这就是反馈控制的原理。

2自动控制理论在天然气管道中的应用

自动控制在天然气管道方面也有很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的蓬勃发展,尤其在西气东输管道投产运行后,我国数字化天然气管道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而数字化天然气管道建设的核心是天然气长输管道SCADA系统的建设。SCADA(Supervisory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SCADA)系统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铁路运输、环境保护、城市公用事业及输油输气管道领域【3】。输气管道的SCADA系统常采用管理集中、控制功能分散的分布式控制方式,一旦通信系统或调度控制中心设备故障,各站仍能独立地运行。一个完整的输气管道SCADA系统一般可分为三级控制:调度控制中心级、站场控制级和现场控制级。免费论文。

目前SCADA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实现了天然气输气管道的全线远程监控,提供了运行参数在线采集、数据趋势和设备状态的显示;提供了多种管道运行报警手段,并启动了管道运行的各类保护系统,如管道压降速率保护、高低压保护、ESD紧急停战保护等,全面提高了管道运行的安全程度。免费论文。天然气管道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不仅使控制工艺得到了改进,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而且在确保安全生产基础上,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免费论文。

3 结论

在天然气管道中应用SCADA系统既可以减少作业人员的数量,又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到天然气管道中,实现天然气管道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更主要的是可以提高管道系统的安全性,极大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金玮.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初探[J].工作研讨,2009,3:31

[2]陈建明.自动控制理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王牧阳,喻良[J].西南给排水,2007,2(29):43

天保工程论文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毕业设计;质量管理

作者简介:杨国梓(1982-),女,河北广宗人,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教务处教研科科长;吴平(1965-),女,吉林松原人,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教务处,副教授。(天津 301830)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96-02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设)作为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学习、了解、掌握科学研究的途径和措施,[1]也是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而独立学院一方面建校时间短,毕设管理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另一方面生源质量与一本、二本有差距,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稍弱,教师队伍也相对年轻,设计(论文)指导经验不足。因此,独立学院毕设的质量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健全、具体的规章制度是做好毕设管理工作、提高设计(论文)质量的保障。[2-3]本文以京津地区的三所独立学院(以下分别简称为Z院、R院和S院)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毕设管理办法(主要是组织管理、选题、开题、过程检查、答辩和成绩评定这五个环节)做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以下简称天津学院)的实际,为科学制定针对独立学院的毕设管理办法,使毕设工作过程管理更加合理化提出了建议。

一、组织管理

Z院毕设工作实行学校、专业学院、教研室三级管理。教务处负责组织毕设工作的检查、评估和总结,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专业学院成立毕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毕设的全过程管理,教研室成立毕设工作小组,负责毕设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指导教师对毕设工作的各阶段教学活动全面负责。R院毕设工作由主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各系共同管理和组织实施。教务处负责制定全校毕设工作的总体安排。各系组织指导教师资格审查、题目审查、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的审查、中期检查、答辩以及毕业设计(论文)自评等工作;负责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学生进行毕设的进度、质量、出勤和纪律等情况。S院成立毕设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担任组长,教务主管处长和各教学单位负责人担任组员,负责毕设的宏观组织和管理。各教学单位负责制定本教学单位毕设工作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质量监控和文档管理办法,具体组织落实本单位的毕设工作。

毕设组织管理都是由学校主管领导主抓,教务处负责对毕设工作进行宏观组织、管理和检查,各系、教学单位负责本单位毕设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具体实施。经过三年的毕设工作,天津学院形成了在主管院长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全面负责组织、管理和运作,各系、专业(教研室)、指导教师分级负责并落实完成的毕设工作组织管理模式(如图1)。学院领导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教务处负责制订学院毕设工作进程及管理办法,汇总各系毕设题目和指导教师情况、审定各系的毕设答辩成绩,组织毕设工作的检查、评估和总结,组织开展毕设工作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等。各系是毕设工作的管理主体单位,成立由系主任、专业教研室主任和教师组成的毕设工作小组,由工作小组向各专业教研室布置工作任务,对毕设工作的运行以及运行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全面负责。专业教研室负责毕设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负责选派、确定指导教师,分配毕设任务,组织拟定题目,检查的进度和质量,进行工作总结。同时,天津学院毕设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对毕设工作的各阶段教学活动全面负责。

二、选题

选题是论文工作的起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要求,难易度、工作量适中,保持50%以上的更新率,尽可能结合社会实践、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任务,是三所独立学院选题共同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R院还提出了提倡不同专业(学科)间的联合选题,实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天津学院还规定工科专业结合工程实践类型的课题所占比例不小于80%。

在选题程序方面,Z院分四个阶段进行。申请阶段:题目由指导教师提出;公布阶段:题目经专业学院审核及教务处确认之后,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向学生公布;确定阶段:实行师生双向选择;任务下达阶段: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书向学生下达执行。R院的题目确定程序是:指导教师填写题目申请表,报系审查,系主任签字。S院题目的确定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学生根据所在系(院)公布的题目自由选择,各系(院)再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师指导的能力进行调整后确定学生的题目。天津学院选题先由指导教师给出拟选题目,上报系里,由系主任审核,确定具体选题;然后给学生召开论文选题大会,再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论文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和具体论文题目。选题完成后,如果学生想更换论文题目,可将题目上报系里,提出申请重新选择指导教师。学生选题完成后,毕设任务及有关要求由指导教师在毕设工作开始三周内以《毕设任务书》书面形式下达。

三、开题

三所独立学院都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前期调研与资料收集、文献检索等准备工作,完成开题报告。天津学院则要求指导教师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调查,审定调查提纲,各种类型题目都要就地就便、力所能及地组织学生深入厂矿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学习经验,收集资料。独立进行毕业实习的,要备有毕业实纲,调查后要写调查报告交指导教师审阅,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学生在完成查阅文献、毕业实习或实地考察后,再完成选题报告。这样,学生更好地了解了题目、完成开题,也为论文的顺利进行打好了基础。

四、过程检查

建立一个针对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对保证设计(论文)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Z院指导教师每周至少指导一次,了解毕设的进展情况,指导学生,并做好指导工作记录。同时实行考勤制度,学生请假须经指导教师同意。中期检查工作要求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记录》;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根据工作进度适时检查和评估。R院指导教师制定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并做好记录,教务处随机抽查。期中检查由系主任组织专门小组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各专业分课题组织中期汇报,学生需口头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检查日程通知教务处,教务处随机抽查。S院毕设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监控,常设机构在教务处。各教学单位毕设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监控。检查采取教学单位自查和学校抽查两种方式进行。中期检查由指导教师对学生当面进行检查,要求每名学生口头报告。在每学年第一学期的第2周由教务处向教学单位随机抽取毕业设计(论文),组织有关专家审阅。

天津学院为保证毕设质量从四个方面入手(如图2):第一,加强学生管理,印制下发学生毕设工作周记,要求学生必须从进入毕设第一周开始认真记录,并对每周进行的实验、上机、实习、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等内容进行详细记录。第二,调动指导教师积极性,指导教师必须每周对学生的毕设工作进行指导,填写指导教师指导内容并签字。第三,充分发挥各系毕设工作小组作用,定期组织检查各专业教研室毕设工作进展、质量保障情况,并加强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等关键环节的检查。第四,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成立院级毕设检查组,负责对毕设教学过程中各环节进行质量监督、检查,随时掌握毕设的进展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反馈至各系,以保证毕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天津学院的毕设工作检查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进行。前期:重点检查指导教师选聘到岗情况,课题进行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毕设任务书是否下达到每个学生等;中期:着重检查毕设的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后期:重点对设计(论文)撰写的规范和质量认真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院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及毕设工作结束后,要求各系就阶段工作做出详细总结,促进各系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

五、答辩和成绩评定

Z院、R院和S院的答辩工作由各系成立答辩领导小组(答辩委员会)领导本系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并负责聘请答辩委员会成员,分成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前,评阅教师、指导教师确定学生是否具有参加答辩资格,通过评阅后再交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组织答辩。除此之外,S院还安排有院级答辩,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学院随机抽查部分学生参加。参加院级答辩学生可不参加系答辩,答辩成绩以院级答辩为最后成绩。

天津学院的答辩工作分为小组答辩、系级答辩和院级答辩三个级别。所有具备答辩资格的学生必须参加小组答辩,不少于5%的学生参加系级答辩,2%左右的学生参加院级答辩(随机抽查)。各系组织系级答辩,将核定后的毕设成绩和答辩工作总结报教务处。院级答辩由教务处组织实施。三级答辩以学生所参加的最高级别答辩所给定的成绩为准。每个学生参加完小组答辩,还都有可能被抽到参加系级、甚至院级答辩,而成绩也会以最高级别答辩的为准,这样必然督促学生认真撰写、修改论文,积极准备答辩,从而保证了设计(论文)的质量。

成绩评定方面,Z院和S院毕设成绩均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构成。以百分制计算,Z院占总分的比例分别为30%、20%、50%;S院为25%、15%、60%。R院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Y)的评定按百分制记分,采用结构评分的办法,公式为:Y=0.05X1+0.25X2+0.2X3+(0.5/n)∑Xi(X1为开题报告成绩、X2为指导教师评分、X3为评阅教师评分、Xi为答辩小组每位教师评分,n为答辩小组人数)。评分时指导教师、评阅教师与答辩小组成员分别按百分制给分,然后按此公式计算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天津学院的毕设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含学习态度和工作表现、查阅文献能力及外语水平、选题报告、设计的水平等项)、评阅人评分和答辩评分三部分组成,以答辩为主。评分内容、质量标准和赋值范围按百分制分配,各系根据专业和毕设方式特点予以细化,并分别制成相应的评分表,以供评分和统计分数时使用。天津学院给了各系充分的自,由教学系决定各部分的权重更具灵活性,使各系结合各专业特色制定更科学的评分规则。

三年来,天津学院结合三届学生的毕设管理实践制(修)订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对毕设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都制订了细则,逐渐加强了毕设管理,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完成这项工作的自觉性,保证了设计(论文)撰写和答辩的质量,使毕设工作有了明显改观,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志英.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之调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3-95.

天保工程论文篇7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工程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一直起着发动机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建筑、零售销售等基本情况保持良好,工程建设的规模居世界前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工程管理实践也日益丰富,有关工程管理理论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工程管理是对工程从概念设计到正式运营的全过程的管理,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工程的优劣,进一步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因此,探寻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核心不仅可以完善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内容,对指导工程管理实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工程管理理论体系

2.1工程与工程管理

科学、技术与工程三个名词之间有严格的区别[1~3]。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科学家的活动是发现客观规律。技术是在劳动生产方面的经验、知识和技巧,也泛

中国工程科学

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技术专家的活动是技术发明。国外学者从科学的一维的角度看,认为工程是一种科学应用,是把科学原理转化为新产品的创造性活动。我们从工程本体论出发,认为工程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实现特定的目的,有组织地利用资源,所进行的造物或改变事物性状的集成性活动。科学家认识世界,工程师适应世界。工程是人类发展的发动机,也是人类适应世界的手段。古代大型的土木和水利工程,如长城、都江堰等;新中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两弹一星、航空航天、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各个工业部门的工程建设,以及遍布全国的市政建设,无一不体现了在充分认识自然的基础上,人类有组织地适应自然,使之更加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对于工程管理的认识,国内外学者有不同见解。美国工程管理协会(ASEM)对它的解释为:工程管理是对具有技术成分的活动进行计划、组织、资源分配以及指导和控制的科学和艺术。中国工程院(CAE)在咨询报告中也对工程管理进行了界定:工程管理是指为实现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3]。广义的工程管理既包括对工程建设(含规划、论证、勘设、施工、运行)中的管理,也包括对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还包括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以及产业、工程和科技的发展布局与战略发展研究、管理等。狭义的工程管理是我们常说的建筑工程管理。探究工程管理的过程,可以认为工程管理是以取得工程的成功为目的,对工程全生命期的管理,包括对工程的前期决策的管理、设计和计划的管理、施工的管理、运营维护管理等。工程管理是涉及工程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包括技术、质量、安全和环境、造价、进度、资源和采购、现场、组织、法律和合同、信息等,这些构成了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工程管理是综合性管理工作,人们对工程的要求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工程管理是多目标约束条件下的管理问题:它要协调各个工程专业工作,管理各个工程专业之间的界面,因此它与工程各个专业都相关;由于工程的任务是由许多不同企业的人员完成的,所以对一个工程的管理会涉及许多专业,在工程计划和控制过程中,工程管理要综合考虑技术问题、经济问题、工期问题、合同问题、质量问题、安全和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这些就决定了工程管理工作是复杂性很高的管理[2]。

2.2工程管理理论体系

随着我国工程管理实践的发展和工程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入,正在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程管理理论体系[4]。理论体系研究的目的在于形成科学缜密的体系,研究内容主要是理论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其目的在于将构成理论体系中的各个部分或各个范畴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由不同层次组成的范畴之网、理论之网。那么,对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梳理不仅可以对工程的各种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界定,揭示其本质特征,也有利于工程管理理论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工程管理与技术工作和纯管理工作不同,它既有技术性,需要严谨的作风和思维,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管理工作,需要有沟通和协调的艺术,需要知识、经验、社会交往能力和悟性。就学科而言,是“管理学”和“工学”的交叉学科[5]。

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由以工程哲学等为基础的理论模块,工程管理活动和应用理论模块构成。工程哲学是从哲学的视角来认识工程的本质,引导人们探讨工程管理的理念、思维、世界观和方法论等内容,树立工程管理的发展观、辩证观、系统观、价值观、和谐观、创新观,进而指导工程管理实践活动[5]。工程管理实践是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没有工程管理实践,就不会产生工程管理理论,更谈不上理论体系。宽泛意义上的工程管理活动包括规划与决策、设计管理、生产与施工管理、维护与运行管理、新产品开发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和战略管理等。这些工作的基本价值体现为工程管理理论的创新,工程资源和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工程经济效率的提高。工程管理活动的结果是在特定的工程技术理论与一般基础理论的交叉地带,产生工程管理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形成质量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等工程管理应用理论,这些应用理论既来源于工程管理活动,是工程管理实践的总结和提升,又能进一步指导和应用于新的工程实践[6]。总之,工程管理是工程哲学、管理学、经济学、工程学等的一般理论和普遍方法在工程实践和工程理论中的应用与发展。

3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核心

工程活动是为人类服务的,一切工程活动都必须依靠人,因此,工程与工程管理都必须以人为本。人是生活在人群与自然环境中的,在工程活动中,必须保持人、人群、自然之间的相互和谐,这就是天人合一。工程主要是集成应用成熟的技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与安全,管理创新十分重要,它可以使技术集成达到更高的效益,但在工程活动中,特别是大型工程活动中,又常常面对复杂的新情况,需要突破技术壁垒,从而在工程活动的各个阶段,无论是管理上或是技术上都需要创新驱动。工程活动本身必然打破原有的平衡(和谐),而工程活动的最终目的又是构建新的和谐,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协同创新,构建和谐”既是工程活动本身,也是工程管理的核心。

从哲学的层面,可以将工程管理定义为:工程管理是关于工程活动中人的地位与作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互动的科学。就工程管理的职能而言,工程管理是指对工程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就工程的过程而言,工程管理是指对工程的前期论证与决策、设计、实施、运行的管理;就工程管理的要素而言,工程管理是为实现质量、费用、工期、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目标而对资源、合同、风险、技术、信息、文化等进行的综合集成管理。在哲学定义的概括下,加上职能、过程、要素三维,就构成了工程管理的全面定义。

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构成了工程管理哲学的核心,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下面的论述中,从问题的侧重分为以人为本和天人合一两个方面来谈,但绝不是将二者机械地分开。例如,由于工程伦理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因此在以人为本的主题中讨论工程伦理,然而工程伦理中有关环境等内涵是属于天人合一的范畴。又如工程经济、工程质量、工程环境也都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3.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最早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提出的治国思想[7],其后发展源远流长,渗透到政治、宗教等各个方面,内涵十分丰富,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人为本的思想与西方的人本思想交相辉映。在工程管理中提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工程活动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工程活动、工程活动“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工程活动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进行工程活动、工程活动“依靠谁”的问题。“为了谁”和“依靠谁”是分不开的。人是工程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工程活动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我国大量的工程建设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的案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三峡枢纽工程建设的首要目的是防洪,自从三峡工程建成蓄水以来,汛期发挥调控能力,确保了长江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997年4月1日零时,中国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全面实施,拉开了铁路提速工程的序幕。这次提速调图,提速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了140km;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旅行速度由1993年的时速48.1km,提高到时速54.9km;首次开行了快速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高铁客站不再只是铁路乘客的上下车站,而是一个综合交通枢纽,将高铁与公共汽车、地铁、出租车等市内交通系统,长途汽车乃至航空相连接等,这些都是工程以人为本的范例。

以人为本在工程管理中体现的是人的地位与作用。工程管理有关的诸多概念,如工程师、工程伦理、工程组织、工程创新、工程安全和工程文化等,都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红线。

3.1.1工程师——工程活动的灵魂

工程师是新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也是新兴产业的积极开拓者。江泽民在2000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指出:“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工程科技的巨大支撑。中国政府和人民高度评价中国工程师们所做的贡献,我们为拥有以詹天佑、茅以升、李四光、钱三强和钱学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际著名工程师而自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航空航天、大庆油田等为代表的诸多重大工程和遍及全国各地的市政工程中又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工程师,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工程师是工程活动的灵魂,工程的一切思维和灵感都来自于工程师。工程师还是工程伦理的主要载体,承担着工程活动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的责任。因此,工程师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理念,牢固掌握现代设计、建造技术与工程管理能力。工程师的首要义务是对客户或者雇主忠诚,并且对公众的健康、福祉与安全负责。

3.1.2工程伦理——工程活动的宪法

虽然人们对工程伦理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但从工程伦理的研究范围来看,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工程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工程伦理是对在工程实践中涉及的道德价值的研究;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神圣的职业,工程师本身应当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职业伦理。无论是作为实践伦理,还是作为职业伦理,工程伦理均有其规范性的维度和描述性的维度。

工程伦理的第一要义就是“工程造福人类”[8],那也就是以人为本。工程伦理强调忠诚、诚实、责任和工程师的团队精神,而广义的责任应当包括工程对社会、工程对自然的责任,即环境保护与绿色工程。广义的工程还包括生物工程、信息工程、航天工程等,在这些工程中,工程伦理要引申到诸如克隆人的道德原则、网络伦理、太空伦理等问题。

上述工程伦理的诸方面,其核心可以归结为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

3.1.3工程组织——工程活动的主体

秦山二期核电站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管理程序和保障体系,在核安全监管、质量保证、环境保护、辐射防护、工业安全、职业卫生、消防和应急管理等领域实现全覆盖,严格执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管理。秦山二期核电站的业主组织机构实行的是二级管理,即公司级和处级,在工程设计、采购、施工领域的管理职能和计划、合同控制等职能均由分别设置的管理处负责,这些管理处由多名副总经理和副总工程师分管,或者由总经理直接主管。同时秦山二期还设置了独立于工程管理和控制部门的质量保证处和财务处,直属于总经理管理[9]。整个工程组织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秦山二期核电站的这种工程组织模式有利于掌握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国产化的主动权,设备采购有较多的灵活性,有利于获得技术转让,有利于接口协调和统一指挥,可以降低工程总价。

工程组织是在尊重人的前提条件下,以最优的方式将工程人员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利于工程的有序进行。在工程组织中既发挥了组织的整体效能,又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毫无疑问工程组织是工程活动的主旋律,而工程组织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工程组织的目标是“为人”,而不是为了目标,如果没有“为人”的观念和思想,既制定不出优化的目标,有了目标也难以实现。当然这不仅仅局限于为顾客和用户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为工程作业人员的利益服务,提供符合标准的作业环境,做好安全管理,将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险进行合理安排。工程组织还要“管人”,就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激励等对工程作业人员进行管理。最后工程组织还要“依靠人”,即依靠那些组织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品质都十分优秀的人。

3.1.4工程创新——工程活动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青藏铁路建设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原铁道部在青藏铁路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充分认识了青藏铁路建设中的“三大问题”: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并通过技术创新逐一克服。在青藏铁路工程管理的创新实践中,公益性铁路工程项目首次实行法人责任制。提出了适应项目特殊要求的五大控制目标:工程质量、环境保护、健康安全、建设工期、投资规模,通过责任层层分解、目标处处落实、人员个个参与和过程步步控制来实现。提出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工程质量管理,实行环境保护管理的专职监理制度,并突出关键控制的工期与投资管理。在制定总体技术创新方案的基础上,青藏铁路工程将站前工程分为33个标段、站后工程分为17个标段进行分开招标,择优选择了路内外优秀的承包商和供应商参加工程的技术创新与建设工作,原铁道部安排了88个大项120多个科研试验子项目,结合现场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试验,并为冻土问题开展了80多项科研攻关[10]。青藏铁路的工程创新发挥了科研现行的作用,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工,并产生了一大批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创造了100多项世界第一。

工程创新是工程活动中充分发挥人主观能动性的最好体现。工程创新也是创新活动和建设国家创新系统的主战场,工程创新的过程是不断突破壁垒和躲避陷阱的过程。工程创新的原动力来自以人为本和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要求工程更加人性化,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天人合一则要求工程又好又快又经济。这些要求都促使了工程不断地进行创新。而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结合,即二元创新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工程创新的成败。其中管理创新则是指组织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是工程进步的统一助推器,技术是生产力,管理是生产关系,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地存在于工程的发展中。因此,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同时进行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并将二者有机结合。

3.1.5工程安全——工程活动中最基本的要求

青藏铁路的建设阶段充分考虑了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由于青藏铁路的施工建设需要面对高寒、缺氧、干燥、风大、辐射强、鼠疫自然源等威胁健康安全的问题,所以相应地采取了以下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建立卫生保障制度,建立高原病预防救治体系,联合预防鼠疫疫情的发生,加强治理高压、易爆易燃设备及物品管理,综合治理交通事故等[11]。对于缺氧,青藏铁路沿线建立了17座制氧站和25个高压氧舱,4万名职工每人每天平均强制性吸氧不低于两小时。在海拔为4905m的世界海拔最高的风火山隧道,中铁二十局研制出24m3/h的制氧设备,对隧道采用掌子面弥漫式供氧,隧道内空气含氧量增高程度相当于海拔降低了1200m。工地上随处可见帐篷医院,青藏铁路5年的施工期间,共计诊断患者53万,其中470例高原性脑水肿、931例高原肺水肿全部得到有效救治,未发生一例高原病死亡。在鼠疫的预防方面,实行“三不”和“三报告”,即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区,报告死鼠獭、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同时还建立了鼠疫隔离病房,建立监控和医疗制度,培训专业鼠防人员。青藏铁路全线建设期间,未发生一例鼠疫疫情。这些措施都充分保证了青藏铁路施工建设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工程安全是工程活动的基本道德所在,也是工程活动中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工程安全包括人的安全和物的安全,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人的安全。工程安全应当是积极的,不但要确保工程人员不受到伤害,还要保障工程人员的身心健康。在工程安全方面,安全宣传教育和警示内容应该充满人性化,积极打造文明施工、职业安全健康的环境,建立清晰瞩目的视觉形象。强化非工程区域的安全管理。对于工程来说,安全管理的内容和范围绝不仅仅局限于工程施工区域,而非工程区域的安全管理也需要加以重视和强化。

3.1.6工程文化——工程活动的人性化

2013年6月,神舟十号在酒泉发射,升空后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整个过程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在太空中飞行。神舟十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应用阶段,载人航天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始终坚持着“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科学求实、以人为本、爱国奉献”的精神。航天是最具创新活力也最需要创新精神的领域之一,对中国载人航天来说,创新既是发展动力,也是根本出路。航天事业具有投入高、风险大、技术密集、系统复杂的特点,科学求实是航天事业永恒的主题,是确保航天任务圆满成功的保证。载人航天,以人为本。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八大系统中,航天员系统是第一系统。为了让航天员飞行更安全、乘坐更舒适、操作更便捷,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贯穿飞船、火箭等航天产品的设计、研制、生产全过程。中国航天从起步的那一刻起,就承载着国家的使命、民族的尊严,凝聚着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航天精神生动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航天领域的具体体现[11]。正是这样文化的引领,才保证我国航天人不断进取,开拓创新。

工程文化是工程活动的人性化,是工程中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每项工程都有自己特定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从而也就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由此每个工程都有自己独特的工程文化。工程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在工程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分支文化,是一种与工程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文化。文化是基础,工程是平台。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可以渗透到工程管理的各个方面,例如,在工程队伍中提倡创新文化,可以使工程创新活动更加深入;安全文化使工程活动的各个空间与时间都更加自觉地加强安全措施,等等。因而,在工程管理中,进行工程文化建设是凝聚工程团队,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促进工程成功完成的重要保证。加强工程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导向作用,不仅有助于降低事故发生,更有助于提高工程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质量,从而提升工程的综合效益。通常认为,工程文化是工程主体为达到工程目标而形成的行为取向,这种行为取向如果背离了工程活动的内在规律的要求,就形成一种不利于工程顺利开展的工程文化。

此外,工程文化还有另一方面的内涵,即工程成果本身所体现的文化与艺术。正因为工程是为人服务的,工程成果就应当体现人群在享用这一成果时的喜爱。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体现的是庄重、朴素和凝重的中华传统,在它们的面前,自然激发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而任何一座清真寺必然体现的是伊斯兰文化,并为各族人民所喜爱。

3.2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也是中国哲学与西方最显著的差别之一。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观点。《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也就是说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朝著名儒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更加明确地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道家也是主张天人合一。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用以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季羡林先生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12]。他还认为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人类要适应自然,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在工程管理中,天人合一是指工程与社会、工程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诸如工程经济、工程质量、工程环境、工程艺术与工程决策都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贯穿着天人合一的红线。

3.2.1工程经济——工程活动与社会的桥梁与纽带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满足城市和工业的用水需要通常仍然比重新分配灌溉用水更便宜,也更容易操作,可以节约成本,创造较大价值。南水北调工程可以改善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增强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南水北调工程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新型的运行机制,促进受水地区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南水北调工程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合理配置、供水有保障、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13]。能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自然水问题,改善当地农村饮水的质量。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周边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

工程经济是工程与社会的桥梁与纽带,任何工程的实施都必须在经济上为社会所接受。工程经济是要从有限的资源中获得最大的工程利益,是人们在使用技术的社会实践中效果与费用及损失的比较,是对取得一定有用成果和所支付的资源代价及损失的对比分析,也就是经济效果评价。工程技术与经济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经济是工程技术进步的目的,工程技术是达到经济目标的手段,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同时工程技术与经济还存在相互制约和相互矛盾的方面。某一工程技术的使用是为了增加工程利益,而先进的技术并不一定具有经济合理性,不具有经济性的技术是不适用的,必须研究哪一些技术以及以何种方式组合是经济适用的。因此,工程经济分析的重点是工程预见,是对工程经济活动的系统评价,当然满足可比条件是技术方案比较的前提,在比较时需要满足相关使用价值、投入相关成本、时间、评价参数等因素的可比性。对工程技术与经济辩证统一的判定,必须处理好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解决技术实践中遇到的经济问题,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特别是事前的估计和判断,还应该注意系统的平衡。

3.2.2工程质量——工程活动的基本道德

汶川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451亿元人民币。其中,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损失占20.4%,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损失占27.4%,占全部损失的将近一半[14]。造成汶川地震伤亡人数如此巨大的重要原因就是大量房屋的损毁倒塌,这充分反映了建筑结构布置和形式不合理,施工质量偏低等问题。因此,地震过后,要求调查与问责灾区内建筑物质量的呼声愈发强烈。凡是按照抗震规范进行正规设计且施工质量有保障的房屋,在高烈度地区大部分做到了开裂而不倒塌,在低烈度地区震害程度大部分较轻。然而汶川地震中大量倒塌的房屋确实反映了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如配料上的偷工减料,还有的不按抗震要求施工、操作上的不合理,都使得震害雪上加霜。

工程质量是工程活动的基本要求。广义的工程质量观不仅仅是只考核工程物的最终质量,它应当包括工程活动全过程中的组织、经济、安全、社会、环境等的整体效益。质量与和谐这两个概念的范畴不仅是物质的,而且还应该包含精神文化层面;不仅有个人的、产品的,还有社会的。质量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映照出政府管理的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程度以及社会和谐程度。工程质量浓缩了工程企业的综合素质,包含了工程相关领导者的境界、队伍的素质、技术水平的高低、企业文化的优劣,也标志着政府对建设行为监管的水平。工程质量关联到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各个阶段,深入到每个家庭、每个社会团体,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工程质量与社会和谐密不可分,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效益和质量、公共安全、社会运转效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百姓对政府的信任程度等一系列问题。工程质量的监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既是对人民负责,也是对社会公共安全负责。因此,作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者,应该努力实现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与协调,工程质量责任得到进一步强化与落实,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得到保障,工程质量整体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3.2.3工程环境——工程活动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青藏高原是自然生态十分脆弱的地方。青藏铁路在建设施工中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青藏铁路建设要珍爱高原一草一木。青藏铁路建设部门与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签订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首份环保责任书,树立了法制意识并强化了法制监督。青藏铁路仅环保投入就超过11亿元,接近工程总投入的5%,是目前我国环保投入最多的铁路工程项目之一,并在全国重点工程建设中首次引进了环保监理。在自然保护区内,铁路线路遵循“能避绕就避绕”的原则,施工场地、便道、砂石料场的选址都经反复踏勘确定,尽量避免破坏植被。为了恢复铁路用地上的植被,科研人员开展了高原冻土区植被恢复与再造研究,采用先进技术,使植物试种成活率达70%以上,比自然成活率高一倍多。这些举措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同时青藏铁路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首次建设野生动物通道。青藏铁路总指挥部的监测表明,藏羚羊已经适应了人工营造的迁徙环境,大批藏羚羊通过野生动物通道自由迁徙[9]。

工程环境包括工程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工程环境是工程活动中天人合一的综合体现。工程环境的核心是工程与社会的和谐,工程与自然的和谐。因此,需要贯彻落实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在强调发展主题、鼓励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认识到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与社会为基础,与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今世的发展与消费时,既要满足所有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解决好工程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问题,是实现工程活动天人合一的关键。

当工程环境的和谐发展达到一定高度,便会孕育出工程艺术。工程艺术源于工程是为人服务的本质,正因为工程要进入人们的视野,才需要有艺术的体现。也可以将工程艺术看作是工程环境的一部分,工程艺术表现的最高要求就是工程与社会、工程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2.4工程决策——工程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的综合体现

有人认为,我国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战略决策的失误。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七五”到“九五”期间,我国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在4000亿~5000亿元。科学正确的工程决策十分关键。

在我国重大的工程决策中,三门峡工程决策的失误带给我们诸多启示。三门峡工程于1957年开工,是新中国兴建的第一个高坝大库,显示了中国人民驯服江河、改造自然的豪气,并在发电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实效,但它忽视了对生态保护的负面作用,在工程设计中有所失误。在三门峡的工程决策阶段,政治家过分追求政治意义,以至于忽略了客观事实,违背了客观规律。同时该工程是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之一,在决策中过分信赖国外专家技术,对黄河流域多泥沙和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考虑不足。以至于后来三门峡大坝进行了两次改修,三次调整运行方式,并在2003年造成了渭河水患[15]。工程决策的失误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也给社会和当地百姓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峡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正式开工,经历了七十多年不平凡的历程。1924年,孙中山先生首先提出了建造三峡大坝的构想,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央老一辈革命家和时任中央领导多次深入三峡视察,并组织专家组进行反复论证。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同、171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近三分之一的人反对或者弃权的结果,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三峡工程正确决策带来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有防洪库容2.215×1010m3,对荆江的防洪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具有巨大的防洪作用。三峡水电开发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清洁能源开发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1.82×107kW,年均发电量8.47×1010kW∙h,将产生巨大的电力效益。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的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

工程决策是工程决策者针对拟建工程项目,确立总体部署,并通过不同工程建设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对实施方案做出选择的行为是贯穿整个计划阶段的主线。工程决策,特别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决策一般取决于政治家,但是要以科学为前提,同时保证民主。重大工程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需要政治家权衡利弊,趋利避害,应对各种可能的挑战和问题,坚决摒弃好高骛远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研究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分体现工程的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在此前提下进行科学决策,建立一个包容多重意见的论证机制,通过民主的方式防止决策脱离理性轨道,真正做到兼听则明。

4结语

根据上面的讨论,可以给出工程管理的全面定义。

从哲学的层面,工程管理的定义为:工程管理是关于工程活动中人的地位与作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互动的科学。

就工程管理的职能而言,工程管理是指对工程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就工程的过程而言,工程管理是指工程的前期论证与决策、设计、实施、运行的管理。

就工程管理的要素而言,工程管理是为实现质量、费用、工期、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目标而对资源、合同、风险、技术、信息、文化等进行的综合集成管理。

本文在探究我国工程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哲学思辨和逻辑推演,凝炼出工程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协同创新,构建和谐”。

天保工程论文篇8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认证培养目标

 

按照石河子大学要求,每四年一次进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同时对培养目标进行全面修订,在四年的实施过程中可进行微调,评价与修订过程由学院、大学两级机构组织专家评审,同时着重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经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水利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农业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技能。二、结合认证标准,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设置,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由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资深教师完成,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等课程计60余门课。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16.7%,学生在从事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法律、伦理、经济、环境等各种制约因素;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占总学分的29.8%,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与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其他实践环节等,其中毕业设计(论文)不少于12周,课程实验8〜16学时,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包含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实践教学三部分。课程实验包括物理实验、水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测量学实验、电工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灌溉排水工程学实验、水工模型实验、节水灌溉实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验等;课程实习包括测量实习、水文实习、水文地质实习;课程设计包括水文学及水利计算课程设计、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水土保持学课程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课程设计、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等;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还包括其他实践环节,如:工程技能训练、科技方法训练、科技创新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结构模型制作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等。

 

3.毕业设计(论文)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占总学分的16.7%,毕业设计(论文)选题90%以上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选题。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以所学农业水利工程知识为基础,同时结合生产科研项目开展,进行综合训练;也进行涉及本专业的有关研究热点进行专题研究,主要分为5个方向:农业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设计、灌区水利工程设计、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专业相关热点问题研究(论文)。

 

(2)内容。由水利工程系负责组织毕业设计的选题论证、文献调查、技术调查、设计或实验、结果分析、写作、绘图、结题答辩等,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3)指导与评价。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材料,包括设计选题指南、设计任务书、设计开题报告,反映指导教师指导与管理过程的材料: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记录等齐全。结合生产项目进行的毕业设计(论文),由教师与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等企业专家共同指导,答辩时有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参加。

 

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平台建设

 

为了满足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在校内及校外相关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先后与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三峡培训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兵团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目前形成了灌溉工程实习基地、水文实习教学基地、蓄水引水工程实习基地、科研试验实习基地、水管单位实习基地、设计单位实习基地等10多个实习基地,每年可容纳200人左右学生进行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四、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按照“以人为本、全程保障、以评促建、提升内涵”的原则,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学院主管教学领导负责,由水利工程系进行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教案、讲稿审定,同时对课堂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实践等环节进行质量考核。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每4年进行一次调整,每年进行微调;教学质量评价由大学教务处和学院组织实施,分为学生评教、大学督导评教和教师同行评教,每学期评教1次。统筹协调教学管理,抓标准、抓评估、抓建设,构建了教学评价与管理并行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1.教学质量体系

 

科学构建了目标与过程并重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由目标、组织、管理、评价反馈、保障五个子系统组成闭环,通过校院两级管理、两级督导、校院系三级保障模式有效运行,形成良性循环,对各教学环节提供了全面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形成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学校实行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以来,坚持对各院系本科教学工作实施年度考评,形成了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2.教学评估体系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