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有关幼师论文8篇

时间:2023-03-23 15:11:04

有关幼师论文

有关幼师论文篇1

关键词: 幼儿教育 主体间性 分析 建议

在传统幼儿教育中,教师和幼儿之间是一种主客体关系,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幼儿是教育的客体。在这种模式下,幼儿失去主体地位,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表现机会。在教育活动中,幼儿会变成教师随意控制和灌输的容器,基于这些情况,主体间性哲学理论应运而生。下面阐述了幼儿教育引入主体间性理论的必要性,对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幼儿教育进行了分析,并对实践运用提出了有效建议。

一、主体间性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

传统教育理念中的主客体关系,用哲学思想来解释,指主体以外的所有事物都是主体塑造和利用、占有的对象,即客体。主客体关系在人与自然、人与物关系的处理中有良好效果,但是在教育活动中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幼儿都是完整的、具体的人,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所以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或者幼儿都不能被当做客体,否则将导致教育活动的僵化,失去教育意义。由此可见,主客体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了,应从新的视角透视和分析现代教育。主体间性是主客体关系的延伸,是人在交往过程中主体关系的体现,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模式,这种关系模式能够正确地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使人们改变传统思维方式,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唯一的主体,他人也是与自己一样的主体,并不属于被控制和被利用的客体。在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阶段,有些教师忽略幼儿自身的独特性质,只是把幼儿当做自己完成任务的工具,忽略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在这种幼儿教育模式下,主体间性理论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幼儿教育中充分贯彻主体间性理论,使教师和幼儿形成良好的平等关系。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对幼儿进行教学内容的引导,让幼儿能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用平视的眼光看教师,促进对幼儿自主能力和自立能力的培养,为幼儿创造一个能够全面发展的空间。因此在幼儿教育时,引入主体间性理论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主体间性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幼儿教师应改变教育理念

在幼儿教育时,幼儿教师的传统教育理念使幼儿在课堂上缺乏主体地位,被迫接受教师的训练和控制,成为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和手段,导致幼儿缺乏自主性,得不到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在教育活动中充分融入主体间性理论,真正做到尊重幼儿,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和教育幼儿。在教育活动中与幼儿进行心灵沟通,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这种教育模式能够使师幼之间保持平等、民主的关系,进行心灵的双向交流,彻底摒弃原有的主客体关系。

2.在游戏活动中构建师幼之间的主体间性

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的最基本活动就是游戏。游戏带给幼儿的影响是双向的,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往往忽略幼儿的个性特点和需要,过多地限制幼儿,使幼儿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被迫完成游戏,体验不到游戏带来的快乐,使游戏失去促进幼儿身体、认知和情感全面发展的作用。所以在游戏中,教师应建立师幼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让教师以平等的地位和幼儿一起游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3.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师幼之间的主体间性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只注重对幼儿进行知识的讲授,缺乏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让幼儿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知识,导致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总是单向教学的现象。另外,教师还漠视幼儿的话语权,当幼儿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时,一些特别想法总是遭到老师的无视或者批评,使师幼之间的交往质量大大降低。教师应改变这种主客体关系,树立正确的幼儿观念,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有效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用有效的交往方式,多关心幼儿的成长问题,让幼儿感受到关心和期待,从而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将主体间性理论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在新的视野下进行幼儿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建立主体间性的师幼关系,促进师幼关系的平等化、和谐化。加强教师的主体间性理论意识,充分贯彻主体间性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和幼儿进行真正的心灵交流,并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利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幼儿在身心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华军.师生关系:走向身体间性——师生主体间性的本体论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1).

有关幼师论文篇2

关键词:幼儿教师评价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一、关于幼儿教师评价工作现状的研究

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上检索发现,针对幼儿教师评价工作现状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献较少,很多文献也仅仅有只言片语提及该问题。不管是幼儿教育工作者还是幼儿教育研究者几乎都未对这一论题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与研究,因此,对幼儿教师评价方面的研究还处于一个空白的状态。

在中国现有评价体制背景下,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教师的评价工作越来越受到学校及教育相关部门的重视。在实际中重构幼儿教师评价体系、创新教师评价方法等已经成为教育机构日常工作的中心之一,其不仅仅关乎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更对幼儿在日后的教育影响巨大。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师评价重视的不断提高,教育领域学者将会对该领域的工作现状进行专门的研究,在填补文献空缺的同时,也能清晰地认识到幼儿教师教育评价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这对提高我国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幼儿教师评价的研究工作深层次上还具有极大的学术及现实价值。

二、关于幼儿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幼儿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谓评价的标尺,没有指标体系的评价是盲目且无益的,已有部分学者对此进行过专门的论述,我将对关联较大的文献及其主要观点进行简要概述及评析。根据已有文献,幼儿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与其他阶段教师评价体系在基本分类上较为相似,主要有:基本素质、育人职责、教学能效、教科研绩效、和谐工作成效。

以关系为参考标准的评价体系。陆丽华等人的论文主要从幼儿教师与自身、教育对象、工作伙伴及幼儿监护者的关系为导向,研究出了较具可实施性的评价标准,并认为可以从与幼儿教师工作关系较为紧密的人群入手,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在关系性导向的工作体系下,该观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然,除了对评价体系自身进行探讨,有部分文献还对评价制度体系的现状及执行进行了再现、归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武欣就曾在《我国幼儿教师评价制度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中对此有所涉及。该文献主要通过文本、文献、访谈等途径,以历史变革、制度建设本体揭示了现有评价制度的弊端,并结合制度及现实对幼儿教师评价体系给予了一些建议。

幼儿教师评价体系的研究现阶段数量寥寥,归纳起来可总结为:1.关于我国幼儿教师现状的探究;2.关于幼儿教师评价标准构建;3.针对幼儿教师评价体系所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等,这三方面对我国幼儿教师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和完善,可以为众多幼儿教师的评价标准进行统一划分,有助于我国幼儿教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关于幼儿教师评价方法的研究

评价方法的制定,如何选择评价方法这类研究界定在幼儿教师的很少。所以,笔者只能借鉴其他阶段的教师评价进行文献论述。

教师评价存在的弊端以及改进的研究,以杨华的《我国教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探析及解决对策》为代表。他在文中指出,现阶段评价方法苛求客观与精确化,遵循“指标-量化”模式,但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指标追求泛化,这主要体现为对幼儿教师的评价难以真正有针对性、区别化地评估教师的教学;2.对一些幼儿教师的评价过分苛求量化,方法过于粗糙,难以对教学进行实质性的评价;3.在评价过程过于强调权重,导致幼儿教师评价标准缺乏科学与合理性。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几点建议,但是建议本身较为抽象和笼统,不具备真正的操作意义,在此不赘述。

对如何选择教师评价方法进行的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代蕊花华、王斌林为例。在他们的文献中提出了选择依据:评价的过程安排都需要标准化;选择方法的时候需要公平;减少物质及时间支出,保质保量;所选方法需有一定的引导激励或者否定作用;选取要灵活、实事求是。《合理选择教师评价方法三要》一文也对评价方法进行了论述,这篇文章主要从发展性评价和奖惩性评价两个点入手,进而从评价方法的定位、选择、制定等方面加以论述。

四、关于幼儿教师评价目的的研究

幼儿教师评价目的一般作为论文的一小部分进行论述,很少有文献对此进行长篇幅的论证,通过不同文献对幼儿教师评价目的的片段式论述,笔者将幼儿教师评价目的归纳如下缀。

1.导向功能:教师为了跟上学校的评价标准,就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这个时候评价的“风向标”作用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2.激励功能:教师因为满足或者达到标准会被同行及单位认可,有鼓励价值。

3.鉴定功能:评价可以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鉴定,从而起到衡量工作、促使教师为了满足这种鉴定而保持始终不松懈的状态。

4.矫正功能:教师的某些行为或者由此导致的结果将影响社会及学校对其评价和认可,其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改正、提升。

5.发展功能:评价行为中伴随的认可、奖励、否定等,都可以成为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内在动力。

总之,随着国家、社会及家庭对幼儿教育重视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机构开始关注幼儿教育,但是因为专门的研究队伍有限,且幼儿教师受自身研究水平所限无法形成系统的、科学的研究体系,导致现阶段,专门对幼儿教师评价进行宏观、细致论述的文献较少,本文是在结合其他阶段教师评价文献的基础上,综合幼儿教育评价方面现存的极少量文献形成的文献综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领域的文献将越来越多,而彼时形成的文献综述将更有学术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庞青.尊重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园本教研体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0(4).

有关幼师论文篇3

当前我国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经济繁荣地区的学校教育有着巨大的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相对一流的师资。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偏远地区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呢?除了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

本期的教师专业发展专题以河南特岗教师队伍建设为例,深入剖析了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从探索和完善教师建设计划的长效机制、重视教师的录用与培训、为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其中,在加强教师培训方面有了新的途径,进行网上自学,这对于没有外出培训机会或机会较少的教师,不仅能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还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罗 竞

摘要:网上自学是一种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它有三大优势:学习方便、信息丰富、解决问题即时。幼儿教师网上自学的方式与内容主要有四种:幼儿教师查阅幼儿心理、教育相关文字资料;观看幼儿教育相关图片和视频;通过QQ、邮箱、论坛等方式在线交流与讨论幼儿教育问题;参与以幼儿教育为专题的在线讲堂。幼儿教师通过网上自学不仅能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还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关键词 :网上自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01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04LX397)的段阶性成果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各地都加快了教育发展步伐,开展了各种以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在职培训工作。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调查了解到,多数幼儿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愿望很强烈,相当部分幼儿教师参加了在职培训,开始培训的热情高涨,但多次培训之后感觉收获不大,培训中学习的内容没有内化,难以真正解决自己的实际教学问题。调查中,很多幼儿教师都表示经常通过网络自学,如网上观看优秀教学活动视频,查阅名师名园的幼教论文,在QQ群里讨论交流,网上论坛发表言论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也受到了大家的重视,网上自学将成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效且重要的新途径。

二、网上自学的优势及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网上自学的优势。对于没有外出培训机会或机会较少的幼儿教师,网上自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目前,部分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了网上自学的实用性,相对于其他学习途径,它主要有三大优势:学习方便、信息丰富、解决问题即时。现在幼儿教师多是80、90后一代,都是网络高手,习惯于上网查询与讨论,网上自学促使他们较快地实现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2.网上自学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幼儿教师通过网上自学,不仅能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还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有效促进专业发展。第一,网上有相当多与幼儿教育有关的文献资料和专家讲座,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观看的方式自学,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第二,网上也有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文章,还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咨询、讨论,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技能。

三、网上自学的方式与内容

网上自学什么,怎么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行网上自学:查阅幼儿心理、教育相关文字资料;观看幼儿教育的相关图片和视频;通过QQ、邮箱、论坛等方式在线交流与讨论幼儿教育问题;参与以幼儿教育为专题的在线讲堂。

1.查阅幼儿心理、教育相关文字资料。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查阅相关文字资料。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资源可以共享,那些与幼儿教育教学相关的论文可以丰富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其专业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空间就像个虚拟世界,空间大,信息广,知识涵盖量大,但是由于言论自由,同时也充斥着不正确的言论。因此,在上网查询时,首先要选择正规的专业网站,然后要学会鉴别、筛选各种信息,透彻理解《幼儿教育指导纲要》、《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把握好学前教育专业新理念、新动态,同时,还要多阅读教育专家的论文,以实现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2.观看幼儿教育相关图片和视频。视频形象直观、生动,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观看网上优秀的幼儿教学视频,吸取经验。在一些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很多幼儿教师都期望了解经济发达地区的幼儿教育,但是缺少机会去实地参观或观摩,而网络则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网络上全国各地的幼儿教育教学视频都有,而且还有很多名师教学视频,教师们可通过观看发达城市的幼儿园教学视频,了解我国发达地区幼儿园教育的情况,并向他们学习。例如,看看名师如何尊重幼儿,与他们互动,并学习他们如何不断创新,如何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开展活动,等等。但借鉴不是全盘照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采取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3.通过QQ、论坛、邮箱等方式在线交流与讨论幼儿教育问题。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遇到问题,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可以求助于他人。网络上有多种交流方式,如QQ,MSN等,尤其是QQ,它功能多,使用便捷,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通过QQ可以进行个人聊天互动,也可以通过QQ群发起群聊,广集智慧,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同时,许多学前教育网站还开设了论坛,如北京学前教育网、上海学前教育网等论坛都非常活跃,由学前教育专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担任“斑竹”,浏览网页和参与讨论的人非常多,也可在学前教育专家发起的论坛里发文。此外,还可以用发邮件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这样,通过与专家交流,可以积累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4.参与以幼儿教育为专题的在线讲堂。在线讲堂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通常是以专题形式展开的,参与者有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但这里的参与者与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有很大的区别。在线讲堂的学生人数不定,学习自主性较高,学生背景各异,学习层次不同。进行网络教学的都是一些网站或机构组织的一批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由于教学组织过程的开放性、交互性、协作性、自主性等因素,教师一般以讲授某个专题内容为中心,在讲授过程中,学生及时、主动地提出问题,课后可以跟教师进行交流或提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安排一个学习辅导员,用于教学环境、时间安排及冲突处理。

有关幼师论文篇4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310012)

【摘要】对2011~2013年间有关幼儿园课程研究的相关文献所作的分析发现,自2010年国家出台多项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以来,幼儿园课程领域的研究日趋活跃,这其中,对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从总体上看,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研究重心不够集中,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效的互动。今后的研究需对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课程与游戏的整合、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程评价、课程领导力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研究热点;计量统计;内容分析;2011~2013年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1/02-0001-07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前教育被单列一章,从“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和“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等方面显示了政府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高度关注。随后,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11月底,温家宝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具体工作。12月初,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国务委员作了重要讲话。自此,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势头相对较猛的三年。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一环,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获得有益学习经验”“身心”得到“全面发展”〔1〕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因此,学前教育领域的学术期刊、硕博论文、相关论著及相关论坛较多反映了幼儿园课程研究的最新成果。基于此,本研究对2011~2013年间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收录在国家图书馆的硕博论文、各大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课程研究专著以及各种会议上与幼儿园课程研究有关的学术报告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以期透视2011~2013年间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的热点,并从中展望我国幼儿园课程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研究方法

研究者选取2011~2013年间出版的有关学前教育的学术期刊、学术专著以及正式答辩通过的硕博论文和相关会议论文中有关“幼儿园课程”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其中的学术专著,不包括有关幼儿园课程的教材。

研究者采用网络数据库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先通过中国知网(CNKI),界定“时间”等检索项,输入“幼儿园课程”进行初步检索。对于未纳入中国知网的学术专著、学术会议中的相关资料,采取人工检索方式加以弥补,最终共收集到文献资料395篇(其中学术专著4本,硕士论文65篇,博士论文6篇,学术期刊文献310篇,学术会议报告6篇,报纸文章4篇)。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进行了深入的计量统计和内容分析。

二、研究内容分类

从总体上看,这三年来,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研究文献数量呈稳步上升态势,说明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研究日趋活跃。研究者基于所收集到的文献,并参考有关课程以及幼儿园课程的理论框架,建立了一个相对合理、全面覆盖的分类表。这其中,主要参考了施良方的《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2〕、钟启泉的《现代课程论》〔3〕、王春燕的《幼儿园课程概论》〔4〕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科教材。根据这个分类表,研究者将研究文献内容分成13个类别,分别是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编制、幼儿园课程实施、幼儿园课程评价、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幼儿园课程文化、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农村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幼儿园课程与教师和家长、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国外幼儿园课程。

需要说明几点:(1)由于所收集的研究文献内容庞杂,在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类时,研究者对类别作出了一些操作性定义规定。比如,将“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的研究界定为与实践相对而言的,对幼儿园课程所作的理论层面的思考,包括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功能、特点以及各种理论、模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等。(2)有的研究文献可能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别,比如有关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问题,既可归到“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类别,也可归到“农村幼儿园课程”类别。为此,本研究根据研究文献的主要内容以及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及研究重点,最终将文献归为其中的一个类别,不进行重复归类统计。(3)对于所收集的学术专著,本研究也根据其主要内容将其归入一个类别。

统计结果表明,从2011年到2013年,幼儿园课程研究的热点(依据研究文献数量)前六位依次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研究、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研究、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研究、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及幼儿园课程文化研究,其余类别的研究文献所占百分比均不足5%。从中可以发现,虽然研究者对幼儿园课程研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对于课程中两个比较重要的要素,即课程的编制和评价的研究并不多。

三、研究热点问题分析

1.幼儿园课程实施研究

有关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研究文献共有68篇。其中,有超过一半的研究文献是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集体教学活动的研究。

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大多是基于一定的理论背景或者学科视角分析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过程、途径、方式和主体等。有学者从生态学视角研究了幼儿园课程实施问题,认为幼儿、教师、家长和社区以及课程资源都是课程实施的要素,缺一不可。〔5〕受多元文化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存在诸如课程的内在逻辑与幼儿的发展规律不相适应、家长与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有出入等问题。因此,有学者提出要着力构建形式与内容并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体系。〔6〕构建这个多元文化课程体系,需要实现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7〕有学者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提出要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强调幼儿园课程实施要注重对话性、游戏性、体验性以及生成性。〔8〕除了对幼儿园课程实施进行宏观思考外,有学者在微观层面专门研究了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师幼“失语”现象,先“从静态层面入手分析幼儿园课程内容与权力控制的关系”,后“从动态层面分析幼儿园课程实施与权力控制的关系”,再“从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行动出发,揭示了幼儿园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剥夺幼儿话语权利的社会现实”。〔9〕

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实践探讨角度多样。许多学者从课程内容角度进行了研究,例如,有讨论如何将武术学习内容有效融入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的,有讨论如何将民间工艺内容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有讨论如何基于艺术作品欣赏设计和组织舞蹈教学活动的,等等。也有学者对幼儿园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还有学者重点研究了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体问题。这些研究文献的共性是强调幼儿园课程实施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要创设平等的师幼互动关系,等等。

有关集体教学活动的研究文献共有39篇。有一些研究集中讨论了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以及教学有效性问题。不少学者通过使用《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对集体教学活动质量进行了评估,发现目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情感支持、教学设计与组织得分最高,目标与内容得分最低。〔10〕对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调查发现,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整体情感氛围和谐,教师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基本适宜,但教学支持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大多缺乏教学机智;幼儿情绪体验较好,但思维未能得到充分发展。〔11〕研究者努力寻找原因,给出建议。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这类研究大多针对的是特定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因此结论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地域性、时效性限制也比较明显。研究者大多强调集体教学活动应当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有一部分研究关注了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问题,认为语言作为教师传递知识、与幼儿互动的载体,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质量。这其中对教师的提问语和应答语的研究最多。有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存在数量过多、质量较低等问题。〔12〕教师的应答语则往往是在教师提问之后对幼儿回答的反馈,存在简单重复、机械单一、缺少有效总结提升等问题。

2.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研究

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研究文献共65篇,主要涉及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生活化、课程整合以及各种理论、模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等问题。

关于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涉及到“幼儿园课程的美育价值”〔13〕“如何在环境中显现幼儿园课程价值”〔14〕“如何使幼儿园课程价值最大化和最优化”〔15〕等问题。有研究者认为,所谓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指“幼儿园课程的决策者、设计者、实施者及学习者的需要与幼儿园课程的属性之间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16〕有研究者对当代“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与反思”进行了梳理,发现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犹如“钟摆”,受“传统蒙学思想”“教育理论思潮”“课程实验的力度和广度”“时代精神”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几经变迁,今天已走向“和合”状态。〔17〕不少研究者强调,幼儿园课程要有“适宜性”,要“回归生态”〔18〕“回归自然”〔19〕。幼儿园课程“要让儿童在与教师的生命对话中”,将自己“原本内在的东西逐渐外显”,“展现自己的生命能量”,“进而不断建构智慧、建构生命”。〔20〕因此,幼儿园课程的构建应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并据此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活动以及进行课程评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生活与教育密切联系,教育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有研究者对课程生活化的“缘由”“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教育源于生活”,所以生活应“融于教育”〔21〕“让幼儿园课程进入生活”〔22〕等。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这就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整体的,而不是“被肢解”的。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研究受到较多关注,有研究将技术手段与课程相整合,有研究将“生命教育”“环保教育”等整合进幼儿园课程,体现了幼儿园课程整合手段的多样性和整合内容的多元性。

有关幼儿园课程的各种理论给了研究者很多启发。例如,关于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启示我们,幼儿园课程要重在引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开展多元评价,重视家园共育等。有研究者对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儿童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幼儿园课程应当“体现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从而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纵观我国幼儿园课程的百年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我们走的是一条主动借鉴西方经验的道路,因此有许多研究者借鉴国外的各种幼儿园课程指导理论,比如“多元智能理论”“自然主义”“精神分析学”“行为主义”等,分析其对我国当代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启示与建议。有研究者则重视研究各种理论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问题。广泛吸收他国经验,为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创新、发展进步提供了诸多有益借鉴。

3.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是这三年的研究热点之一,共有54篇研究文献。其中,关于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最受关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大部分研究以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为主。第二,研究内容的地域分布较广,如,有关于对蒙古族幼儿舞蹈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研究,〔23〕有关于对浙江民间木偶戏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有关于将苏州“三坊七巷”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利用的研究,等等。但有研究者发现,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着较突出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对地方文化资源的价值认识不够、对教师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相关培训不够以及没有形成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外部系统等问题。不少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发现教师素质不够高是根本原因。基于此,研究者从教师专业发展、家园合作、社区以及政府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如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如何建设幼儿园课程资源库等,也是研究者比较关注的问题。“课程资源就是幼儿园课程开发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资源的综合。”这一定义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认同。从空间上看,既有对园内资源的研究,也有对园外资源的研究。其中,对园外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较多,有对家长、社区以及园所周边自然、社会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等。从资源属性上看,有对物质资源的研究,也有对非物质资源的研究。前者包括对活动室里的“自然角”等的研究,后者包括对诸如“节庆文化”“民间文学”等的研究。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多样化表明我国幼儿园课程越来越具有多元性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有关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不少。课程资源库可为教师设计、实施课程提供支持,间接地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24〕不少研究者认为,课程资源库可以在优化资源配置、拓宽教师视野、提高课程资源的共享度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4.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研究

有关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研究文献共有37篇。总体上看,对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元研究较少,大多是关于园本课程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也有对园本课程开发经验的总结。就元研究而言,有研究者以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为理论依据,探讨了园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问题。〔25〕有研究者从文化视野看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问题,认为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滋养、浸润着园本课程,园本课程反过来又体现和反映了园本特色和地域文化底蕴。有关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大多运用了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法,地域性的个案研究较多,从中揭示园本课程开发存在的某些普遍问题,例如,教师对园本课程的认识较片面、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的主动性不足、教师开发园本课程的能力较欠缺、教师对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充分等。有关园本课程开发经验的总结,大多是对本园园本课程开发经验的梳理,例如“绿色田园”教育课程〔26〕、创意美术课程、“十子”活动课程等,这些研究大多会从园本课程的价值,开发原则,园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及其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的来说,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程开发的民主性与开放性。园本课程作为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通常会“体现国家课程的精神,并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起共同促进幼儿园、教师、幼儿的和谐发展”。〔27〕

5.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

这方面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分析,从宏观上把握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脉络。幼儿园课程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陈鹤琴、张雪门为代表的关注儿童经验的课程改革,到四五十年代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再到八十年代重新关注儿童经验的综合课程改革,最终又回归到关注儿童的经验上来。〔28〕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走的是一条从完全西化到逐渐中国化的道路,时至今日,本土化特色日益明显,呈现出“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发展心理学为主”“课程的类型多样且彼此融合”“课程的生活化被进一步重视”“课程开发的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兼备”的鲜明特点。〔29〕

第二类研究通常聚焦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问题。例如,结合《纲要》,对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模式改革〔30〕、课程内容改革等问题进行探讨。这类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越来越强调课程要回归幼儿的经验,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生活,实现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很多研究者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课程内容超载、课程小学化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有研究者根据经济学博弈论理论,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小学化倾向陷入了“囚徒困境”。要走出这一困境,除了要在课程设置、教师素质方面有所变革外,还需要建立多元的“选择性激励制度”,需拓宽课程改革的思路。〔31〕

6.幼儿园课程文化研究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劳顿曾从社会学角度对课程作过这样的界定,“课程本质上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选择”。课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天然的。因此,有学者认为,课程发展的历史进程,就是一部新旧文化之间不断产生矛盾冲突、相互交织融合的历史,是新文化在旧文化走向衰亡的基础上不断被创造的过程。〔32〕2011~2013年间关于幼儿园课程文化的研究,尤以对民间文化进入幼儿园课程文化的研究最多。除了期刊论文外,有3本相关著作值得关注,它们是《浙江民间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浙江民间文化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33〕《爱上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34〕和《民族妙韵慧童心: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35〕这类研究涉及地域广泛,内容丰富。诸如蒙古族文化、土家族民间艺术、闽南文化等均进入幼儿园课程文化研究视野。有研究者将民间童谣、民间文学、民间习俗(例如二十四节气)等纳入幼儿园课程文化研究范围,有研究者将美术、音乐、文学乃至美食等纳入幼儿园课程文化研究范围。研究者认为,民间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能体现本土性和独特性等特点,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良好资源。许多研究者通过价值判断、可行性分析,将本地区的民间文化融入园本课程。

关于幼儿园课程文化基本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究其原因,可能是与这类研究需要研究者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良好的思辨能力有关,而这恰恰是一线幼儿园教师比较缺乏的。因此,这类研究主要是由高校教师做的。3篇相关研究文献主要探讨了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属性与文化适宜性问题。研究者认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世界的永恒属性;每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价值;文化适宜性课程为儿童对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具备文化适宜性的幼儿园课程应回归儿童的文化、生活、生命的本真等。〔36〕

四、研究特点及展望

文献调研发现,2011~2013年,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研究日趋活跃,内容涉及面广,大致可分为13个类别,包括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编制、幼儿园课程实施、幼儿园课程与教师和家长等。不过,分析发现,相关的研究主题分布不够均匀,如研究课程实施问题的多达68篇,研究课程基本理论问题的有65篇,而研究课程编制问题的只有6篇。因此,从总体上看,虽研究的内容涉及面广,但研究重心并不集中,对幼儿园课程编制与评价这类重要问题的研究非常少,对某些问题的研究深度不够。此外,从研究文献看,虽说有一部分研究是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合作开展的研究,但绝大多数是单一的研究者,所以很多研究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

分析当下,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幼儿园课程研究宜更多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问题。课程的价值取向会影响对课程的基本定位。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30多年来,课程的价值取向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从生活本位到生命本位,越来越强调幼儿园课程要充分发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提升幼儿的生命质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发以后,公众对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更加关注。因此,如何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促进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更好地学习,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幼儿园课程研究的焦点之一。

二是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问题。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手段之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其重要性,但在实践中游戏与课程分离或平行的问题依然存在。研究者需要深入思考课程与游戏整合的理论问题以及整合的路径和策略,从而促使游戏真正与课程融为一体。

三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纲要》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指南》也强调,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课程资源是为实现课程目标提供支持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后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应更多地从实践出发,重视成功经验的推广。当然,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是幼儿园课程评价问题。课程评价是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当前幼儿园课程研究的薄弱环节之一。“它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收集相关信息,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适宜性、效益作出判断的过程。”今后宜对课程评价的机制、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展开更多的研究。

五是幼儿园课程领导力问题。进一步提升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幼儿园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促进教师及管理者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亟待深入。

参考文献:

〔1〕〔4〕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15,128,128.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王甜,刘琴.幼儿园的课程实施:生态学分析〔J〕.新课程,2012,(10):6-16.

〔6〕李倩.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2,(12):186-187.

〔7〕赵海燕,杨晓萍.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理念〔J〕.社会科学家,2013,(8):119-122.

〔8〕刘晓燕.人文关怀理念下的幼儿园课程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2):43-45.

〔9〕尚伟伟.凝固的主体: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师幼“失语”现象的审视〔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10〕陈琼,王春燕.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以集体科学教学活动为例〔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601(11):7-11.

〔11〕杨莉君,胡洁琼,杜暑辉.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部分幼儿园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3,(5):37-42.

〔12〕李香玲.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2,(6):96-98.

〔13〕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3.

〔14〕刘晓红.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与反思〔D〕.重庆:西南大学,2013.

〔15〕王燕媚,崔永平.回归生态:幼儿园课程的应然取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3-4.

〔16〕鲍亚.试论当前幼儿园课程的美育价值〔J〕.家教世界,2013,(20):46-47.

〔17〕钱晔.略谈幼儿园课程价值在环境中的显现〔J〕.考试周刊,2011,(38):235.

〔18〕文焰.幼儿园课程价值最大化和最优化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3,(2):148-149.

〔19〕吴宇.归于自然的幼儿园课程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3.

〔20〕郑轩,王芬,王春燕.一项关于儿童、教师与课程隐喻的调查报告〔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544(4):11-15.

〔21〕卞莉.教育源于生活,生活融于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2,(12):173-174.

〔22〕刘依群.让幼儿园课程进入生活〔J〕.科学大众,2013,(5):102.

〔23〕高娃.蒙古族幼儿舞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呼科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24〕原晋霞,汪丽.试论幼儿园课程资源室建设〔J〕.教育导刊,2011,(11):36-39 .

〔25〕左瑞勇,李婷婷.园本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文化哲学探讨:以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为视角〔J〕.教育导刊,2011,(2):41-43.

〔26〕张丹霞.“绿色田园”教育课程的开发〔J〕.浙江教育科学,2011,(3):62-64.

〔27〕严仲连.论园本课程的存在〔J〕.教育导刊,2003,(7):4-9.

〔28〕林兰.从历史视角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回归儿童经验的必要性〔J〕.早期教育,2013,(12):2-5.

〔29〕潘茂明.外国化、中国化、本土生长:中国幼儿园课程发展路径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3,(3):141-143.

〔30〕刘爱霞.浅谈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2,(13):49.

〔31〕周智慧.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宜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2〕崔新玲.陈鹤琴“活教育”课程思想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1):137-139.

〔33〕王春燕.浙江民间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浙江民间文化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M〕.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4〕顾剑英.爱上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有关幼师论文篇5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 关系 幼儿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14-01

指出:“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可见,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其内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逐渐深化。然而,对理论与实践关系认识越是加深,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矛盾越加激化,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点,关系到国民教育的兴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发展幼儿教育的保障,也是各国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

1. 专业信念。专业信念体现教师对专业理想的认可程度。专业信念是判断一名幼儿教师是否成长为优秀教师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内在动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做出某种决策的充分理由的信念;(2)有关人们爱好特长的信念;(3)教师个人的自我信念和作为教师的职业信念;(4)有符合满足个人、社会、国家和教育目的的意志;(5)有关于怎样实现职业目标的恰适方法的信念。此外,专业信念还包括教师对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

2. 专业知识。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个人实践知识三方面,只有扎实、广博的知识基础,方能胜任教学岗位,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

3. 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指幼儿教师顺利完成自己所教学科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总和,可以从师幼互动的质量进行判断,是诠释教师职业的有力武器,也是评价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程度的关键要素。教师专业能力的增强,相应的就会增加教师的专业自主性,能够使其尽展才华,最大的实现人生价值。[7]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后,幼儿教师专业化有了统一的标准,]但是,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理想欠缺。幼儿好奇心强,不是提出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就是让教师觉得早熟或是不好教。面对幼儿的提问,部分教师固然会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但仍有许多教师敷衍了事甚至忘记、斥责等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幼儿教师专业理想的欠缺。此外,大多数幼儿教师之所以从事该行业,是因为想增加收入和获得职称,不在乎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专业理想有待加强。

(二)专业知识不足。幼儿教师主要通过职前教育、入职辅导、在职培训方式积累专业知识。然而,当今的师范院校对理论知识重视不够,而侧重幼教技能的训练。此外,随着幼儿教育的日益重视,师资供不应求,师资来源混杂,教师专业不对口,严重制约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缺口较大,应该采取措施进行整顿。

(三)教学方法机械。在组织教学方面,幼儿教师依然以传统的“教”为中心,将自己视为知识的权威,不顾幼儿学习特点进行强制性的知识传授。甚至在所谓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伪装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死搬硬套注给幼儿,较少关注幼儿的实际经验,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灵活策略,最终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三、理论与实践关系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学习型社会呼吁学习型教师,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储备理论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一)深化理论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的载体,掌握适当的理论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要求教师既要掌握学术理论,也要掌握实践理论。[9]今天,部分幼儿教师觉悟较低,认为没必要将高深理论用于幼儿教育,因此,从事工作后将教育理论抛弃,这种做法正是教师理论素养缺乏,低估幼儿教育的表现。因此,我们要引导幼儿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树立前沿的教育观。具体做到:首先,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到园讲座,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其次,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的学习进修,多渠道学习脑科学、神经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优化知识结构。

(二)将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教育理论比较抽象,但教育实践是具体复杂的。首先,教师面对的是处于发展变化中不同个体。因此,教师很难将某一理论用于不同的个体,需要进行因材施教。其次,教师的工作任务较零散。因此,教师应利用创造性艺术,灵活运用多种理论。再次,教师须运用教学智慧进行创造性活动,吃透不同的理论。总之,教师应时刻防止将具体的理论通用于解决所有实践问题的倾向,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科研理论和实践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不同侧面,教育实践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需将理论研究的宗旨指向幼儿教师的实际现状,鼓励教育实践者学习理论,并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具体应做到:首先,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结合教育实践交流经验。其次,加强实践练习,并将经验上升为实践知识。教育工作者需丰富实践经验,根据所处的具体情况灵活变通教育理论,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宏斌.理论与实践关系认识的再深化[J].学理论,2012(27).

[2]左亚文.论理论对实践的三种态度[D].武汉大学,2014.

[3].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库姆斯.师范教育的新设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4).

有关幼师论文篇6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研究热点;计量统计;内容分析;2011~2013年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1/02-0001-07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前教育被单列一章,从“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和“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等方面显示了政府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高度关注。随后,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11月底,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具体工作。12月初,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国务委员作了重要讲话。自此,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势头相对较猛的三年。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一环,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获得有益学习经验”“身心”得到“全面发展”〔1〕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因此,学前教育领域的学术期刊、硕博论文、相关论著及相关论坛较多反映了幼儿园课程研究的最新成果。基于此,本研究对2011~2013年间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收录在国家图书馆的硕博论文、各大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课程研究专著以及各种会议上与幼儿园课程研究有关的学术报告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以期透视2011~2013年间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的热点,并从中展望我国幼儿园课程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研究方法

研究者选取2011~2013年间出版的有关学前教育的学术期刊、学术专著以及正式答辩通过的硕博论文和相关会议论文中有关“幼儿园课程”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其中的学术专著,不包括有关幼儿园课程的教材。

研究者采用网络数据库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先通过中国知网(CNKI),界定“时间”等检索项,输入“幼儿园课程”进行初步检索。对于未纳入中国知网的学术专著、学术会议中的相关资料,采取人工检索方式加以弥补,最终共收集到文献资料395篇(其中学术专著4本,硕士论文65篇,博士论文6篇,学术期刊文献310篇,学术会议报告6篇,报纸文章4篇)。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进行了深入的计量统计和内容分析。

二、研究内容分类

从总体上看,这三年来,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研究文献数量呈稳步上升态势,说明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研究日趋活跃。研究者基于所收集到的文献,并参考有关课程以及幼儿园课程的理论框架,建立了一个相对合理、全面覆盖的分类表。这其中,主要参考了施良方的《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2〕、钟启泉的《现代课程论》〔3〕、王春燕的《幼儿园课程概论》〔4〕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科教材。根据这个分类表,研究者将研究文献内容分成13个类别,分别是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编制、幼儿园课程实施、幼儿园课程评价、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幼儿园课程文化、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农村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幼儿园课程与教师和家长、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国外幼儿园课程。

需要说明几点:(1)由于所收集的研究文献内容庞杂,在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类时,研究者对类别作出了一些操作性定义规定。比如,将“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的研究界定为与实践相对而言的,对幼儿园课程所作的理论层面的思考,包括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功能、特点以及各种理论、模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等。(2)有的研究文献可能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别,比如有关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问题,既可归到“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类别,也可归到“农村幼儿园课程”类别。为此,本研究根据研究文献的主要内容以及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及研究重点,最终将文献归为其中的一个类别,不进行重复归类统计。(3)对于所收集的学术专著,本研究也根据其主要内容将其归入一个类别。

统计结果表明,从2011年到2013年,幼儿园课程研究的热点(依据研究文献数量)前六位依次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研究、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研究、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研究、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及幼儿园课程文化研究,其余类别的研究文献所占百分比均不足5%。从中可以发现,虽然研究者对幼儿园课程研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对于课程中两个比较重要的要素,即课程的编制和评价的研究并不多。

三、研究热点问题分析

1.幼儿园课程实施研究

有关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研究文献共有68篇。其中,有超过一半的研究文献是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集体教学活动的研究。

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大多是基于一定的理论背景或者学科视角分析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过程、途径、方式和主体等。有学者从生态学视角研究了幼儿园课程实施问题,认为幼儿、教师、家长和社区以及课程资源都是课程实施的要素,缺一不可。〔5〕受多元文化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存在诸如课程的内在逻辑与幼儿的发展规律不相适应、家长与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有出入等问题。因此,有学者提出要着力构建形式与内容并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体系。〔6〕构建这个多元文化课程体系,需要实现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7〕有学者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提出要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强调幼儿园课程实施要注重对话性、游戏性、体验性以及生成性。〔8〕除了对幼儿园课程实施进行宏观思考外,有学者在微观层面专门研究了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师幼“失语”现象,先“从静态层面入手分析幼儿园课程内容与权力控制的关系”,后“从动态层面分析幼儿园课程实施与权力控制的关系”,再“从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行动出发,揭示了幼儿园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剥夺幼儿话语权利的社会现实”。〔9〕

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实践探讨角度多样。许多学者从课程内容角度进行了研究,例如,有讨论如何将武术学习内容有效融入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的,有讨论如何将民间工艺内容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有讨论如何基于艺术作品欣赏设计和组织舞蹈教学活动的,等等。也有学者对幼儿园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还有学者重点研究了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体问题。这些研究文献的共性是强调幼儿园课程实施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要创设平等的师幼互动关系,等等。

有关集体教学活动的研究文献共有39篇。有一些研究集中讨论了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以及教学有效性问题。不少学者通过使用《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对集体教学活动质量进行了评估,发现目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情感支持、教学设计与组织得分最高,目标与内容得分最低。〔10〕对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调查发现,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整体情感氛围和谐,教师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基本适宜,但教学支持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大多缺乏教学机智;幼儿情绪体验较好,但思维未能得到充分发展。〔11〕研究者努力寻找原因,给出建议。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这类研究大多针对的是特定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因此结论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地域性、时效性限制也比较明显。研究者大多强调集体教学活动应当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有一部分研究关注了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问题,认为语言作为教师传递知识、与幼儿互动的载体,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质量。这其中对教师的提问语和应答语的研究最多。有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存在数量过多、质量较低等问题。〔12〕教师的应答语则往往是在教师提问之后对幼儿回答的反馈,存在简单重复、机械单一、缺少有效总结提升等问题。

2.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研究

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研究文献共65篇,主要涉及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生活化、课程整合以及各种理论、模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等问题。

关于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涉及到“幼儿园课程的美育价值”〔13〕“如何在环境中显现幼儿园课程价值”〔14〕“如何使幼儿园课程价值最大化和最优化”〔15〕等问题。有研究者认为,所谓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指“幼儿园课程的决策者、设计者、实施者及学习者的需要与幼儿园课程的属性之间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16〕有研究者对当代“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与反思”进行了梳理,发现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犹如“钟摆”,受“传统蒙学思想”“教育理论思潮”“课程实验的力度和广度”“时代精神”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几经变迁,今天已走向“和合”状态。〔17〕不少研究者强调,幼儿园课程要有“适宜性”,要“回归生态”〔18〕“回归自然”〔19〕。幼儿园课程“要让儿童在与教师的生命对话中”,将自己“原本内在的东西逐渐外显”,“展现自己的生命能量”,“进而不断建构智慧、建构生命”。〔20〕因此,幼儿园课程的构建应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并据此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活动以及进行课程评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生活与教育密切联系,教育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有研究者对课程生活化的“缘由”“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教育源于生活”,所以生活应“融于教育”〔21〕“让幼儿园课程进入生活”〔22〕等。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这就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整体的,而不是“被肢解”的。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研究受到较多关注,有研究将技术手段与课程相整合,有研究将“生命教育”“环保教育”等整合进幼儿园课程,体现了幼儿园课程整合手段的多样性和整合内容的多元性。

有关幼儿园课程的各种理论给了研究者很多启发。例如,关于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启示我们,幼儿园课程要重在引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开展多元评价,重视家园共育等。有研究者对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儿童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幼儿园课程应当“体现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从而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纵观我国幼儿园课程的百年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我们走的是一条主动借鉴西方经验的道路,因此有许多研究者借鉴国外的各种幼儿园课程指导理论,比如“多元智能理论”“自然主义”“精神分析学”“行为主义”等,分析其对我国当代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启示与建议。有研究者则重视研究各种理论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问题。广泛吸收他国经验,为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创新、发展进步提供了诸多有益借鉴。

3.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是这三年的研究热点之一,共有54篇研究文献。其中,关于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最受关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大部分研究以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为主。第二,研究内容的地域分布较广,如,有关于对蒙古族幼儿舞蹈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研究,〔23〕有关于对浙江民间木偶戏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有关于将苏州“三坊七巷”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利用的研究,等等。但有研究者发现,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着较突出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对地方文化资源的价值认识不够、对教师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相关培训不够以及没有形成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外部系统等问题。不少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发现教师素质不够高是根本原因。基于此,研究者从教师专业发展、家园合作、社区以及政府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如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如何建设幼儿园课程资源库等,也是研究者比较关注的问题。“课程资源就是幼儿园课程开发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资源的综合。”这一定义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认同。从空间上看,既有对园内资源的研究,也有对园外资源的研究。其中,对园外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较多,有对家长、社区以及园所周边自然、社会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等。从资源属性上看,有对物质资源的研究,也有对非物质资源的研究。前者包括对活动室里的“自然角”等的研究,后者包括对诸如“节庆文化”“民间文学”等的研究。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多样化表明我国幼儿园课程越来越具有多元性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有关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不少。课程资源库可为教师设计、实施课程提供支持,间接地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24〕不少研究者认为,课程资源库可以在优化资源配置、拓宽教师视野、提高课程资源的共享度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4.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研究

有关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研究文献共有37篇。总体上看,对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元研究较少,大多是关于园本课程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也有对园本课程开发经验的总结。就元研究而言,有研究者以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为理论依据,探讨了园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问题。〔25〕有研究者从文化视野看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问题,认为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滋养、浸润着园本课程,园本课程反过来又体现和反映了园本特色和地域文化底蕴。有关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大多运用了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法,地域性的个案研究较多,从中揭示园本课程开发存在的某些普遍问题,例如,教师对园本课程的认识较片面、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的主动性不足、教师开发园本课程的能力较欠缺、教师对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充分等。有关园本课程开发经验的总结,大多是对本园园本课程开发经验的梳理,例如“绿色田园”教育课程〔26〕、创意美术课程、“十子”活动课程等,这些研究大多会从园本课程的价值,开发原则,园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及其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的来说,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程开发的民主性与开放性。园本课程作为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通常会“体现国家课程的精神,并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起共同促进幼儿园、教师、幼儿的和谐发展”。〔27〕

5.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

这方面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分析,从宏观上把握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脉络。幼儿园课程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陈鹤琴、张雪门为代表的关注儿童经验的课程改革,到四五十年代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再到八十年代重新关注儿童经验的综合课程改革,最终又回归到关注儿童的经验上来。〔28〕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走的是一条从完全西化到逐渐中国化的道路,时至今日,本土化特色日益明显,呈现出“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发展心理学为主”“课程的类型多样且彼此融合”“课程的生活化被进一步重视”“课程开发的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兼备”的鲜明特点。〔29〕

第二类研究通常聚焦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问题。例如,结合《纲要》,对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模式改革〔30〕、课程内容改革等问题进行探讨。这类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越来越强调课程要回归幼儿的经验,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生活,实现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很多研究者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课程内容超载、课程小学化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有研究者根据经济学博弈论理论,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小学化倾向陷入了“囚徒困境”。要走出这一困境,除了要在课程设置、教师素质方面有所变革外,还需要建立多元的“选择性激励制度”,需拓宽课程改革的思路。〔31〕

6.幼儿园课程文化研究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劳顿曾从社会学角度对课程作过这样的界定,“课程本质上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选择”。课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天然的。因此,有学者认为,课程发展的历史进程,就是一部新旧文化之间不断产生矛盾冲突、相互交织融合的历史,是新文化在旧文化走向衰亡的基础上不断被创造的过程。〔32〕2011~2013年间关于幼儿园课程文化的研究,尤以对民间文化进入幼儿园课程文化的研究最多。除了期刊论文外,有3本相关著作值得关注,它们是《浙江民间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浙江民间文化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33〕《爱上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34〕和《民族妙韵慧童心: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35〕这类研究涉及地域广泛,内容丰富。诸如蒙古族文化、土家族民间艺术、闽南文化等均进入幼儿园课程文化研究视野。有研究者将民间童谣、民间文学、民间习俗(例如二十四节气)等纳入幼儿园课程文化研究范围,有研究者将美术、音乐、文学乃至美食等纳入幼儿园课程文化研究范围。研究者认为,民间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能体现本土性和独特性等特点,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良好资源。许多研究者通过价值判断、可行性分析,将本地区的民间文化融入园本课程。

关于幼儿园课程文化基本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究其原因,可能是与这类研究需要研究者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良好的思辨能力有关,而这恰恰是一线幼儿园教师比较缺乏的。因此,这类研究主要是由高校教师做的。3篇相关研究文献主要探讨了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属性与文化适宜性问题。研究者认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世界的永恒属性;每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价值;文化适宜性课程为儿童对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具备文化适宜性的幼儿园课程应回归儿童的文化、生活、生命的本真等。〔36〕

四、研究特点及展望

文献调研发现,2011~2013年,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研究日趋活跃,内容涉及面广,大致可分为13个类别,包括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编制、幼儿园课程实施、幼儿园课程与教师和家长等。不过,分析发现,相关的研究主题分布不够均匀,如研究课程实施问题的多达68篇,研究课程基本理论问题的有65篇,而研究课程编制问题的只有6篇。因此,从总体上看,虽研究的内容涉及面广,但研究重心并不集中,对幼儿园课程编制与评价这类重要问题的研究非常少,对某些问题的研究深度不够。此外,从研究文献看,虽说有一部分研究是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合作开展的研究,但绝大多数是单一的研究者,所以很多研究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

分析当下,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幼儿园课程研究宜更多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问题。课程的价值取向会影响对课程的基本定位。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30多年来,课程的价值取向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从生活本位到生命本位,越来越强调幼儿园课程要充分发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提升幼儿的生命质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发以后,公众对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更加关注。因此,如何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促进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更好地学习,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幼儿园课程研究的焦点之一。

二是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问题。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手段之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其重要性,但在实践中游戏与课程分离或平行的问题依然存在。研究者需要深入思考课程与游戏整合的理论问题以及整合的路径和策略,从而促使游戏真正与课程融为一体。

三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纲要》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指南》也强调,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课程资源是为实现课程目标提供支持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后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应更多地从实践出发,重视成功经验的推广。当然,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是幼儿园课程评价问题。课程评价是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当前幼儿园课程研究的薄弱环节之一。“它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收集相关信息,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适宜性、效益作出判断的过程。”今后宜对课程评价的机制、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展开更多的研究。

五是幼儿园课程领导力问题。进一步提升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幼儿园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促进教师及管理者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亟待深入。

参考文献:

〔1〕〔4〕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15,128,128.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王甜,刘琴.幼儿园的课程实施:生态学分析〔J〕.新课程,2012,(10):6-16.

〔6〕李倩.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2,(12):186-187.

〔7〕赵海燕,杨晓萍.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理念〔J〕.社会科学家,2013,(8):119-122.

〔8〕刘晓燕.人文关怀理念下的幼儿园课程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2):43-45.

〔9〕尚伟伟.凝固的主体: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师幼“失语”现象的审视〔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10〕陈琼,王春燕.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以集体科学教学活动为例〔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601(11):7-11.

〔11〕杨莉君,胡洁琼,杜暑辉.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部分幼儿园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3,(5):37-42.

〔12〕李香玲.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2,(6):96-98.

〔13〕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3.

〔14〕刘晓红.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与反思〔D〕.重庆:西南大学,2013.

〔15〕王燕媚,崔永平.回归生态:幼儿园课程的应然取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3-4.

〔16〕鲍亚.试论当前幼儿园课程的美育价值〔J〕.家教世界,2013,(20):46-47.

〔17〕钱晔.略谈幼儿园课程价值在环境中的显现〔J〕.考试周刊,2011,(38):235.

〔18〕文焰.幼儿园课程价值最大化和最优化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3,(2):148-149.

〔19〕吴宇.归于自然的幼儿园课程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3.

〔20〕郑轩,王芬,王春燕.一项关于儿童、教师与课程隐喻的调查报告〔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544(4):11-15.

〔21〕卞莉.教育源于生活,生活融于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2,(12):173-174.

〔22〕刘依群.让幼儿园课程进入生活〔J〕.科学大众,2013,(5):102.

〔23〕高娃.蒙古族幼儿舞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呼科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24〕原晋霞,汪丽.试论幼儿园课程资源室建设〔J〕.教育导刊,2011,(11):36-39 .

〔25〕左瑞勇,李婷婷.园本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文化哲学探讨:以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为视角〔J〕.教育导刊,2011,(2):41-43.

〔26〕张丹霞.“绿色田园”教育课程的开发〔J〕.浙江教育科学,2011,(3):62-64.

〔27〕严仲连.论园本课程的存在〔J〕.教育导刊,2003,(7):4-9.

〔28〕林兰.从历史视角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回归儿童经验的必要性〔J〕.早期教育,2013,(12):2-5.

〔29〕潘茂明.外国化、中国化、本土生长:中国幼儿园课程发展路径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3,(3):141-143.

〔30〕刘爱霞.浅谈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2,(13):49.

〔31〕周智慧.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宜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2〕崔新玲.陈鹤琴“活教育”课程思想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1):137-139.

〔33〕王春燕.浙江民间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浙江民间文化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M〕.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4〕顾剑英.爱上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有关幼师论文篇7

[关键词]物理;幼教;科学

物理学的理论本身很枯燥,其内容也很深奥,如果教育者没有良好的方法能够将枯燥、深奥的物理理论转化成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学也就难以进行了。事实上,我国的幼师教育水平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幼师对物理知识本就只掌握一些皮毛,自己尚且不能够完全领会其部分理论的含义,又怎么能转化成易懂的语言和活动,让学生感兴趣?鉴于此,本文将从教育者,即幼师的角度探讨如何让物理教学与幼教相结合。

一、幼师自身能力

在物理教学与幼教的结合之中,幼师显然是处于最关键的位置,幼师是信息传递者,物理小知识通过幼师传达着学生,实现学生的启蒙。如果幼师自己不具备物理学上的知识,又怎么能够给学生传达知识?当然,幼师所要具备的也不仅仅是物理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等。

1.掌握物理学的专业知识。这一方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只有在掌握了物理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教育。然而很多幼师在这方面绝对是欠缺的。我国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幼师队伍中,女性占据大多数。其原因大概可归结为女生在幼儿教育方面有其先天的优势或者是女性更具耐心更加细心。这对幼儿成长当然有一定的好处。但细想,女性太多所导致的问题也就出来了,在物理方面,物理学需要很强的理科思维,而女性往往在这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在幼师队伍中的女性教师的物理知识往往不足。这就要求幼师们必须要主动去学习物理知识,不要求能够有多深入,但至少能够熟练掌握一些基础的理论。

2.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上一个方面也有提到,幼师应该掌握物理学的专业知识,但在我国的幼师教学中,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课程更多一些,这就使得幼师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仍然没有机会学习物理。所以幼师必须具备自学能力,能够利用时间自学物理的理论知识。

3.表达能力以及演绎能力。表达能力自然是幼师能够将物理理论转化成直白、简单的语言向学生表述的能力。而演绎能力则指的是幼师能够通过肢体语言或者情节设定来传达物理知识。这一方面比表达能力更加重要。幼儿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更加关注动态的东西,幼师如果一直在讲,就算声情并茂,学生也不一定会听。但如果老师能够将语言演绎成动作,能够设计一个情节来演绎物理理论,学生的注意力也就会更加集中一些。比如在上文提到的“手影游戏”,这是在讲光学时所常见的小游戏,幼师如果仅仅是将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论,无论讲得如何生动,幼儿也未必能够注意。但如果幼师在这时突然间将教师的灯关掉,幼儿在惊讶之余,忽然看见一束光照在讲台上,幼师的手在那里演示几个动作,让他们能够真切感受手影的有趣,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跟着模仿。模仿之后幼师再进行理论的传达,其效果好了不止一倍。

二、学校所提供的条件

在物理教学与幼教的结合方面,不仅仅是对教师有要求,对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也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幼师努力学习物理知识,而学校没有任何的条件可提供,学校的表现是并不重视幼儿物理教学,那么幼师的积极性肯定会受挫。所以在本文中,将会对学校提出几点建议。

1.定期举行科普讲座。学校可以请一些物理学方面的专家,或者退而求其次,请一些物理专业的老师来举行讲座,讲座的对象当然是幼师队伍,幼儿听讲座显然行不通。幼师在讲座之中可以学到一些物理知识,这比自学的效果要好得多了。讲座也不能泛泛而谈,应当是有一定的主题,每一期一个主题,比如说针对力学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就可以有一场讲座,一个讲座幼师只学一个知识点,掌握也就容易了。

2.定期举办与科普相关的活动。举办与科普相关的活动既可以让老师参与,也可以针对学生设计。比如说,可以举办一场科学小知识问答比赛,针对幼师进行比赛或者针对幼儿进行比赛。幼师的比赛难度自然要大一些,幼师在比赛时,幼儿也参与互动,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自然就调动起来了。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对幼儿进行比赛,他们为了比赛就会去学习相关的知识了。每周还可以举行一次参观活动,即参观科技馆或者是举办大型的可以让很多个班一起参与的物理学活动。

3.学校提供幼师学习的场所和资源。幼师在学习物理知识时,难免会遇到问题,那么有了问题之后找谁询问?因为幼师的水平大多是相当的,必须要有物理学相关的专业人士指点。这就可以设置一个科学自学中心,里面可以有一些物理学相关的参考书籍,也可以请一位物理专业的老师在其中对幼师进行指导。这就相当于是一个阅览室,学校提供幼师自学物理的场所和资源,幼师学习也就更有冲劲。

三、家长对幼儿进行科普

学生在学校学习物理相关的知识,回到家之后难免就会忘记,这就要求家长也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利用生活常识对孩子进行科普。举个小例子,当幼儿在与母亲一起玩耍时,一个水杯或者其他物品被孩子摔在地上,父母不应立即指责,而应该询问为什么杯子会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飞?这一问题很简单,但幼儿不一定懂。父母便可以借机向幼儿将关于重力的物理知识了。

除此之外,父母也可以经常带孩子去科技馆,可以是以前没去过的,也可以是以前去过的。如果是以前去过了的,父母可以询问孩子里面的一些事物,看幼儿是不是还记得。

四、结语

本文从幼师、学校以及家长三个方面对幼儿物理学的普及做了一定的探讨,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保持一颗好奇、有趣的心,也为了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本文所述方法或建议也仅做参考,但若幼师、学校和家长能够做到本文所讲,对幼儿的成长肯定是有所帮助的。

参考文献:

有关幼师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城市幼教资源随想

 

经济的发展让任何领域都有了不少进步与改善,其中也包括学前教育领域。十几年前的学前教育并不受重视,教育机构也较涣散,私立幼儿园占学前教育大半壁江山,然而当时的私立幼儿园多以盈利为目的,只管小孩吃喝拉撒睡,不受伤可以让父母放心即可。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被重视。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不断重视教育管理论文,近年来在许多刊物上都看到有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多数文章都是致力于如何改善农村幼教资源不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方面,城市与农村相比较,城市的幼教资源相对丰富,但总体利用率却较低,如何将这些优势资源加以更合理利用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城市,不管是在幼儿师资的软实力还是游戏材料等硬实力总体都优于农村。但是由于工资待遇、福利条件、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城市的幼教师资分布极不均衡,多数优秀的幼儿教师都集中在少量的公办园,而私立幼儿园的整体师资水平较低。

在不同幼教机构间由于竞争也导致园与园之间的闭锁,在同园内也存在师资的不合理利用和不均衡。有较长教学经验的幼儿教师多集中在保育和幼儿园行政教育方面,拥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没有很好的帮助新的幼儿教师的成长。这样既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保育与教育的完美结合。很多幼儿园的保育员已从事幼教事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论经验还是资历都远远优于新教师,因此形成了倚老卖老的心态,保育员没有及时将该班幼儿实际情况告诉新教师教育管理论文,导致新教师在处理问题时不太会“对症下药”。

在幼儿园中放眼望去,你不可否认的是,几乎都是女教师没有男老师。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幼儿园体育活动缺乏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虽然女老师比男老师更细心,更耐心,但在城市里的孩子本身运动场地缺乏,社区运动资源不全,加之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把孩子们当做宝贝,放在嘴里怕融了,捧在手心怕化了,舍不得让他们做任何的锻炼如:爬山,游泳等,幼儿正规体育锻炼就更少了教育管理论文,幼儿园中男孩也更加缺乏阳刚之气。这样我们就更需要幼儿园男老师这支队伍,现在当务之急的是在社会上大力宣传正确的观念,让有意从事幼教事业的男老师大胆光彩的走进来,齐心为幼教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在幼儿教育中,不仅教师资源分布不均,游戏材料也存在分布不均的现状。

由于幼儿园的经济实力不同,各园的硬件教学材料与游戏材料也存在差异。有些园所有大型玩具和共享材料区,宽广的游戏场地,但有些园所却由于地价等限制,无法扩大规模让幼儿有更大的游戏场地。有的幼儿园有很久没有用的或者旧的游戏材料。如在xx市机关幼儿园中,不仅有属于公有的活动玩具,也有属于各班的玩具,在班级间有些材料却没有合理利用。

既然城市幼教界存在着这么多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们应该如何去改进教育管理论文,如何去合理利用?

针对城市幼教师资力量丰富雄厚,各园有各园的特色,怎样才能将这些资源更合理的利用,以促进该地区幼儿园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呢?方法一,可以先由各园推选本园中优秀教师一名,将各园推选的优秀教师集中成三人一组,三名教师共同设计一个优秀的教案活动,到其他的幼儿园公开讲学,将各讲学实例实况录播,做成碟子,每个幼儿园一张碟子,甚至可以放到网上供大家学习,每年年末投票选出最优秀教案和教师。方法二,各园推荐一个优秀教案实况录播教育管理论文,在各碟中评选优秀教案公开讲学,这样既可以促进教师与教师竞争,也有利于幼儿得到更公平和更优秀的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总得来说就是采取优胜劣汰的方法,将最好的方法和经验公开给各地区借鉴。

在各园材料或教具的合理利用上,由教育部门用一辆车,在各园公讲时,发动该园小朋友将自己不爱的或者不常玩的玩具收集,拿到其他幼儿园让小朋友们自由挑选,让幼儿学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会得到意外的欣喜,他们会乐于参与,年末再发动各园捐赠一些幼儿自己的玩具,与之前活动剩下的玩具一起捐赠给其他贫困农村教育管理论文,这样也更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虽然学前教育是近几年才逐渐被重视,但幼儿园却早已存在数百年。有着上百年教学经验的幼儿教育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发现,有许多宝贵经验需要我们继承。作为一名最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师,应当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去证明理论,将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提高自己,努力促进每一位幼儿良好的发展,以共同促进幼教事业整体的发展为己任。

推荐期刊